初中作文指导范文

时间:2023-03-18 10:3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作文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作文指导

篇1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每次作文都有必要写

作文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途径,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既关系到学生今天的生活实际,也涉及到对昨天生活的回忆以及对明天幸福生活的憧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他们把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感兴趣的、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说出来或写下来,才会使学生感到有乐趣。

二、指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实践和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材料,使每次作文都有内容可写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初中生的注意力易转移,指导学生观察时就要力图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景物、人、事都必须有一定的顺序:从静态上观察对象处在什么位置,周围有些什么,本身又怎么样,也可以指导学生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再从动态上看对象的活动情况,怎样开头,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得到什么结果,然后将这两者进行综合。但指导学生观察要有重点,先对个体事物有清晰的全貌了解,才能抓住重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捕捉事物的特点。

另外,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通过比较,把两种不同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不同时候的对比或不同方面的对比,清楚地掌握事物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才连贯、顺畅。所以在训练表达能力的同时,要多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再引导学生借助当时观察的印象,回忆原先的样子、现在的样子,甚至联想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这样的回忆、联想、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从而反映客观实际,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作文水平。

三、结合实际,上好作文课,师生同做,强化作文训练,认真指导学生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作文教学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坚持从说到写、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口语文字,然后逐渐过渡到书面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在先。低年级作文教学中,应抓住口头表达这一重点,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到中年级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基础逐步向书面表达过渡,从而降低书面表达的难度。到了高年级,一般注重书面表达,这时应注重训练学生先编提纲再写作文。但在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中,要把握好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开始只能写一两段话,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认真引导,逐步扩展,使学生能够写好片断,再逐渐扩宽,直到能写出成篇的文章。在写片断的训练之前,应训练学生先说一说,再写。这“说”和“写”的内容必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真话,是实话。这样随着认识能力的逐步提高,应偏重于从段到篇的训练,教师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学生多练多写,以便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效果。

篇2

一、精心设题,激发兴趣

我国的作文考试基本上是命题式和半命题式作文,或者是指明写作方向,目的是两个,一是能在同等“条件”下考量学生写作水平。二是考验学生主题掌控能力。在平时的练习中,如果教师能把握好作文设题,多用学生感兴趣的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都要有一个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内容,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二、贴近生活,“活”写作文

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写作素材也应该贴近生活。“艺术缘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

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三、阅读积累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通过平时大量阅读积累,在写作时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所写的内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并且将自己感兴趣的字词句记录下来,最好能加以识记和背诵,经过长期积累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

当然阅读也是要有技巧的,不能只重量而不重质。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时从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入手。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思考,寻求最佳,最新的角度立意。要注意炼字炼句,巧用修辞,收集积累生活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另外注重文章结构的创新,内容相同而结构不同,文章的效果也会大不相同。

四、仿写范文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本,尤其是讲读课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把分析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

另外仿写,不是机械的照搬,而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仿照范文立意、构架,而不是照搬范文中的内容,比如练习写作“让我感动的某某事”,许多学生习惯性写父母雨中为我送伞,雨中送我看病,老师为我补课,同学拾金不昧等这一类比较陈旧的题材。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感人的题材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自信,虽然是仿写,但是我们也要“仿”出自己的个性 。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笔者认为,农村学生的作文与城镇学生的作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学生写作的素材和词汇积累少,学生缺乏写作的积极性,畏难情绪比较严重;二是教师未能从实际出发,指导不得法。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生活素材,丰富词汇,从而启动学生写作之情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写作过程中的思路,使学生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启动写作之“情”

启动写作之“情”,就是要激发学生兴趣,克服畏难情绪,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对学生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要作科学的分析,既要看到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又要看到与教师指导作文不当有关的外在因素。对学生只能采取积极引导、热情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能采取简单的批评甚至指责的做法。

其次,要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写作的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兴趣是可塑可变的。我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主要通过下面的一些途径来诱发学生作文的兴趣:(1)作文要求起点低一些。由于学生写作基础较差,为使他们愿意参与,对于作文要求的起点低些是必要的。(2)命题作文,要尽可能使题目新、奇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3)以说促写。既能锻炼学生说话能力,又能诱发学生写作的兴趣。(4)指导学生编辑墙报,让学生自由发挥。总之,通过以上的途径,有效地抑制了学生作文畏难情绪,激发了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丰富写作之“源”

启动学生写作之情,并不意味着作文的成功。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更为艰巨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从而丰富写作之“源”。我的做法是:从七年级开始,着力抓好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工作。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观察主要任务是对事物客观特征的把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是充满矛盾的,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审美观去审度生活。第二,观察,要多看,而且要看得仔细。第三,观察还要多想,这是观察的关键。

(二)要加强观察日记的工作力度

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这是积累生活素材的一种好形式。这也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之一,教师务必努力抓好此项工作。其一,应从整个初中阶段全盘考虑,确定每学年练习的重点。其二,要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其三,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写观察日记,关键在于教师检查督促。其四,要帮助学生提高日记的书写质量。

三、拓展写作之“本”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材料,这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固然是十分重要。但是,积极指导学生积蓄词汇,逐步提高作文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这也是作文指导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工作。怎样才能拓展写作之本?

(一)引导学生积蓄词汇,备以待用

首先,通过阅读和揣摩教材,丰富词汇。指导学生阅读好课文,是积累词汇的关键。因为选入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笔,又经过精心筛选,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在教读课文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句)的意义,了解它的内涵并思考如何把课文的优美词语运用到习作中。其次,引导学生分类记诵一些优美词语(句)。摘录的前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摘录之目的是便于作文时用,因此对所摘录的词语(句)要经常诵读直到识记它们。

(二)引导学生活用积累的词汇

一是要求学生作文时,要敢于使用所摘录的一些词语。二是善于运用摘录的词语。学生在作文时,往往过多地使用一些概括性的语言,造成对事物描述得不具体。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只要老师经常鼓励和点拨学生,那么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就会提高。

四、消化写作之“难点”

农村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感到不知怎么样选材、立意、安排材料,一句话,行文前不知如何想好。另一方面,他们的作文开头、结尾也写得累赘而不精练,有的甚至结构上不完整。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写作之难点,要做到:

(一)指导学生编写提纲,理清作文思路

作文课上,常见有些同学对着题目不知要写什么,或者想一句,写一句,结果写成的文章不是中心不明确,就是条理紊乱。究其原因,是作文思路还没有理顺。如何才能使学生理顺思路?首先,要引导学生想好作文的步骤与方法。第一步,要让学生学会审题。要求学生审清“题眼”、写作的范围和重点;第二步,要想好文章的主题(即文章的中心)及为中心服务应选取的材料;第三步,对选取的材料进行整理、安排,使之条理化。其次拟写有代表性的作文题,让学生的反复练习编写提纲,促使他们养成作文时编写提纲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练习写开头、结尾

篇4

写景对比开篇法

使用这种方法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能更好的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

1、要明确的表现出赞扬什么。

2、对比的范围要因人、因事、因景而异。

3、对比开篇只在开篇局部进行。

4、对比多用转折句式,要委婉自然。

例文:

初春的夕阳

人们都喜爱观赏朝阳,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候的壮观景象。许多中外名人都热情地歌颂过日出,海涅就曾记述过在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善于观察大自然的屠格涅夫,对于日出,也作过精湛的描绘。但古往今来,人们对落日的观赏,描绘、吟咏却比较少。虽然古人也曾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但是总写得有些萧瑟之感。

那绚丽多彩的夏,我不喜欢她,她太热情;那果实累累的秋呢,我也不爱她,她太深沉;那冰冷刺骨的冬,更让人感到她的冷酷无情;只有春,那婷婷少女办的春,那充满活力的春,那生气勃勃的春为我所爱恋。

写景设问开篇法

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

1、这种方法,是自问自答,是无疑而问的。

2、有问不答,不是设问。

例文:

我爱露珠

春天,万物萌生。你喜欢什么呢?时妩媚多姿的花朵,时纤细小巧的青草,是轻盈如纱的白云,还是活泼可爱的紫燕?这一切,自然都有迷人之处,然而我最喜欢的是那小小的露珠!

走向大自然

你心里烦恼吗?你身体疲倦吗?走向大自然吧!让大自然美丽的风景,洗去你的烦恼,驱走你的疲倦。

写景点题开篇法

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

1、要认真审清题目,确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开始就围绕题目意思展开叙述描写,入题快,避免臃肿;目标明确,避免离题万里。

3、如果题目上点明了中心,开头就有揭示中心的作用;如果题目没点明中心,开头可作为全文的总结。

4、要根据文章需要,灵活巧妙的与其它方法结合运用。

例文:

故乡的水

如果你有机会乘着飞机在长江三角洲上俯瞰,你会发现一座五光十色的神奇宝岛,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汪清泉中。这颗“明珠”,便是我的家乡——崇明岛。在它上面,有冰肌玉骨、闻名于世的赢洲水仙;有碧绿茫茫、硕果累累的果园田野;有味美绝伦的崇明螃蟹……我爱它们,但更爱哺育它们的母亲,崇明岛的卫士——水。

篇5

“做人——作文”这一实验的提出是改革作文教学现状、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理论思考和实践操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做人与作文在生命需求上的统一

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出发点。“做人”与“作文”首先就在这个出发点上密切联系、相互统一。作文首先是生存的需要。人的生存总要经历各种世事,总有东西想要表白。叶圣陶先生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经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整的定形不可。”可见,作文既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也是展示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有效途径。作文又是享受的需要。要成功地做人,要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离开了精神上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根本不可能。而每个人的满足、愉悦与快乐则必须建立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基础之上,作文则是作者自我实现的一种手段。只有当作文成为表达自我和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之后,才能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述自己的生活时产生愉悦、欢快和满足之情,此时的作文便成了人生享受的真正需要。进一步,作文还是发展的需要。发展创造是人类的生命需求中最高而又最重要的目标。中小学生是人生最多未来之梦的时期,又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自我发展的欲望最强,并最需要呵护、鼓励和引导。“做人”要发展,“作文”也要发展,在人的发展需要中,两者也是相互促进的。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激发习作者的想象,锻炼习作者的感知,训练习作者的思维,净化习作者的情操,抒写习作者的理想,提高习作者的创造能力……从而促进习作者的进一步发展。

二、做人与作文在知、情、意、行上的统一

人为文之本,作文既是人的心理和意识素质的外化,又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命行为。知、情、意、行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几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相对集中地体现了人的生命存在的水平。“做人”与“作文”理应在知、情、意、行上相互统一。在“知”上的统一即与人所有的知识内涵的统一。人除了具有动物的生物特性外,还具有通过学习、观察、感受而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见解、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审美能力等。作文,是有知识的人的行为,既表现人的知识,又提炼和增进人的知识。作文水平也就随着“做人”进程而不断升迁。在“情”上的统一即与人的情感世界之间的统一。情感世界是人性、人的素质的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不管写什么内容,都要求有真情实感、美好情操。作文自情始,“情动于衷而发于言”。中小学生既富于情感又不成熟,而情感状态与人的知识、品德、理想密切联系,做人和作文在“情”上的统一,无论是对于做人还是作文,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意”上的统一指的是与人的意志因素的统一。做人,不但追求智力的完善、情感的健康,而且同时培养着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信心和意志力.人无志不立,这是一个人最终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作文不仅表达和激励意志,同时还磨炼意志。在“行”上的统一指的是与品德行为的统一。做人之行与作文之行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作文作为一种写作、表达和交际行为,也是有“行”的意义,何况作文的内容必然反映学生的“行”。察其言观其行,因其文诱其行,使言行一致、文德互进,对学生才是有效的教育。

三、做人与作文在语言符号上的统一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d we li

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2.林才回 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1 

篇7

教学理论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指导方式。它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从而解决实际中的教学问题。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扩展思维的重要角色,因此,就需要用有效的教学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指导。本文笔者在分析新型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实践 指导作用

所谓教学理论就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的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深化,从而形成了一套体系的理论基础。初中语文理论也是一样,它也是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对初中语文理论的探究,主要是通过各种教学理论设计去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其着重于如何利用各种有效方式促进学习。

一、对现代初中教学理论分析

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是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而不断变化的。它是在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上对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注重知识积累

语文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积累、运用。整体语文教学理论体系中,首先是要求使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然后在要求对语言的运用进行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属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这段时间,就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所以,初中教学理论就分析了如何通过课内、课外两个途径进行知识积累。

课内的知识积累主要是通过课本上的知识体系的学习,它更要求从课本上获得语文知识。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学生需求而精心编著的,其上面精选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内容、题材上也是具有新颖的特质的。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好预习与复习功课。做好课前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着一堂课学习质量的好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应该熟悉新课文的内容,对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勾画,与此同时,做好记录,有效的对知识进行积累,从而这样就能够在上课的时候找到着重点,从而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复习要求在保证良好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做好及时巩固工作,并做好纠错记录,尤其是在考试前,把积累的错误知识点进行温习,集中精力,全心投入就一定能取得很好学习效果,进而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语文魅力

语文是覆盖面最广的科学,是一切学科的综合,并包罗万象。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语文的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魅力的感悟,全心感受语文的心灵,从让学生能够在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怀中,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集合。它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通过语言,能够使人与人的沟通更加有效,通过文字,通过进行精神的传承。初中语文学习是对语文魅力感悟的一小步,但,仅仅是这一小步,就能够使初中学生更加贴近语文;通过这一小步,能够带动学生向文学踏入更进一步,能够让学生感受文学的丝丝关怀,能够让初中学生在一点一滴的累积之中,感受语文的温馨情怀,畅古游今。

3.明确学习任务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知识学习的目的性就更加明确了。任务型语文学习理论就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广泛接受。任务型的学习就要求现在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教学的效益,提升学习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能够独立思考,使思维更加富有逻辑性。

任务型教学就要做到三点,首先,教师少干预。在学生对教师布置任务进行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少的错误产生。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少的对错误进行提示,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以及自我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其次,最大化效益学习。不少学生完成作业总是没效率,不用心,家长担心,就会为学生请家教,上辅导班等,这样不仅浪费学生时间,还浪费金钱,所以,应该有效率的进行任务型教学。

二、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由于语文教学实践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语文理论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所以,社会意识对社会活动有一种反作用。下面就谈论一下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1.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观念

初中语文理论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由于语文理论对语文教学实践观念有指导作用,因此,随着初中语文理论的多元化,教学实践观念也更加多样性。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观念转变为学生学习主体观念,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要对象,更加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2.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方式

正因为意识具有反作用,所以,语文理论也对教学实践方式起着引导。首先,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运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更加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讲课中,添加了游戏型教学模式,通过游戏,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最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更加平等,教师放低姿态,站在学生朋友的角度,与学生共同学习。通过这些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更加优质。

3.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运用

现代化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得好,还要求会能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初中语文理论指导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运用。在实践运用中,首先强化了实践教学的管理环节,也就是要对各个学习效果、学习任务、学习质量进行考察。其次,总结了许多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方法,从而能够让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高。最后,进行知识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坚持知识的学校效果,还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打下初中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

初中语文理论是语文学习经验、知识的总结,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长期对语文探索的结晶。在悠长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完善的初中语文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让语文在未来发展的历程中徜徉自然之乐。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唐诗;创作主体;抒情主体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对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最精辟也是最准确的概括。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最高峰,抒情诗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抒情技巧也在经历了汉魏六朝的沉淀与积累后蓬勃发展,大大地拓宽了诗歌的表达领域,推动了诗歌艺术成就向更深层次发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多元化的抒情手法的出现,使得古典诗歌日益走向成熟,今就尝试从唐诗中常见的创作主体与抒情主体性别倒置现象入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类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探索。

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与作为抒情主体的抒情角色性别倒置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男性诗人以女性为抒情角色来抒发感情,即女代男言;另一种是女性诗人以男性为抒情角色来抒发感情,即男代女言。而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几乎被剥夺了文字话语权,女性诗人少之又少,留下来的诗篇更甚,因此,本文讨论的创作主体与抒情主体的性别倒置问题主要是围绕第一种现象展开。

唐诗中,女代男言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直接抒情,代女子之口,说女子之事,言女子之情,代女抒彼怀。也就是说,作为创作主体的男性诗人将自己从旁观者角度所体察到的女性心事或者女性情绪写出来,作为女性的代言人替她们一吐心事,聊记相思。抒情角色的情感从创作主体的男性到抒情角色的女性经历了一次性别倒置。这种抒情方式,多写闺情,说闺事,表达作者对女性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或者是饱受压迫艰难生存的怜悯之情。如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寥寥四句话却勾画出一个渔家女直率,纯真的形象来,那毫不造作的热切之情,跃然纸上。再如白居易那首《上阳白发人》写尽了宫娥红颜逝去,独对空房,盼圣宠却无望的孤苦凄冷的一生。

第二类是隐喻抒情,借女子之口,说女子之事,言男子之情,以女抒己怀。在这里,女性的抒情角色就是个符号,她的神魂其实是那个藏在纸张背后的男性诗人,他借女子之心想心中之所想,借女子之口言心中之所不能言。抒情角色的感情从创作主体的男性到抒情角色的女性再到创作主体的男性,经历了两次性别倒置。不同于第一种抒情方式,诗人借抒情主体所要表达的多是人生感怀或者政治抱负。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以女子悔恨要求夫婿建功立业的心理活动来表达自身淡泊名利,不恋权势的心态。张籍的《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则以女子无奈拒绝追求者婉拒了李师道对自己的拉拢,既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也聪明地保全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则是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写的是初嫁女子在新婚第二天要拜见公婆,担心自己妆容不当,询问夫婿意见。可是从标题上看,这首诗实际是礼部进士试在即,朱庆馀为了向当时颇有文名且爱提拔后进的张籍投赠以求得到赏识的行卷之作。而那句“画眉深浅入时无”问的也不是夫婿,而是张籍。在这里朱庆馀以一个新嫁娘的形象来代自己,将那种战战兢兢的心态和小心慎重的态度表现的恰到好处,又通过抒情形象之口问出了一语双关的问题,含蓄内敛又不乏新意。

产生这种女代男言的创作主体与抒情主体性别倒置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首要的一点便是男权社会中,男性对于文字话语权的垄断。据《全唐诗》可见,唐代女性诗人数量不足诗人总数的十分之一,且其中还有许多是署名女神或女鬼的作品,其作者是否是女性已不可考。而这些女性诗人留下的作品数量只有《全唐诗》收入诗歌数量的百分之一左右。从数量上来说,男性诗人以及其创作的作品占据了大多数。从内容上来说,女性诗人的作品多停留在对自身命运、婚姻生活的感慨,或者是对远在异乡的亲人的思念,而除此外的诗作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极少以男子作为抒情角色来代己言志,这就导致了在抒情主体性别倒置这一现象中,女代男言作品数量颇多。

其次,在男女二元化性别构成中,促使男性诗人将这类或美好或凄苦的女性形象写进诗歌中的正是出于诗人自身对于身处父权制社会下的广大女性的一种自发内心的同情与关爱。相较于物品、景致等其他客观存在,女性与男性诗人之间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有更多的天然共同点,是除了诗人自己以外最贴近创作主体的抒情角色,女性进入文学创作中,正如诗人专注于喜爱的花草或者风景一样自然,这种创作趋势是抒情主体广泛化发展的必然。

第三,中国传统评论一直以“含蓄美”作为诗歌的重要审美标准。陆机谈诗:“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存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愈深”①,刘勰谈诗:“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②,到了钟嵘更是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③,这些无一不是在夸赞诗歌的含蓄美。因而,古典诗歌讲究意蕴深远,讲究意不外露,借物抒情、以诗言志更是成了诗歌创作中的常见手法。借女性形象抒情,不仅满足了诗歌评论中的诗情含蓄的要求还充分发挥了女性心思细腻、情思绵长的感情特点,让情感表达更有层次,初看细腻再看深广,仔细品读更觉余韵悠长。

第四,隐喻抒情以女抒己怀这种抒情方式,是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以“男女喻君臣”的传统的影响。以男女喻君臣的传统我们可以将其源头追溯到屈原的《离骚》、《九歌》。“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④“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⑤“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⑥屈原屡屡以女性自比,写女性对夫君的爱慕与思恋,以此来比喻君臣之谊。而这种手法,开创了抒情诗歌的一种范例,在诗歌的发展中夫妻之情的指代范围也从君臣之谊扩大到了赏识之恩甚至是功名利禄,使得这种抒情模式成为一种抒情传统,影响了千年以来的诗歌创作。到了唐代,这种方法更是广泛应用于闺怨诗、行卷等多种诗歌类型中。

最后,这种抒情手法的出现也是受到传统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儒家伦常中,“君”与“夫”对位,“臣”与“妻”对位,对于妻子而言,丈夫的权威正如帝君对于臣子的权威一般无二。在这样的伦常传统下,言夫妻便如言君臣,讲夫妻之情便是讲君臣之谊,以女子作为抒情主体使得这种抒情方式更加合理而更趋含蓄,引人在思索女子之情的复杂多变的同时感知诗人的深沉涵义,以情写情,更加形象易于感知。

中国古典诗歌中以女性形象作为抒情主体的传统,上起离骚,至今已延续千年,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十分常见且被作家们广泛应用的传统,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创作主体的创作心理和文化传统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展现出了别样的风采和情韵。中国的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卷帙浩繁,就如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还有许多宝藏等待我们发掘。

参考文献:

[1]彭定求.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

[2]张晓梅.男子作闺音——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男扮女装现象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3]杨海明.“男子而作闺音”——唐宋词中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J].苏州大学学报,1992-03.

注 释:

①《文赋》.

②《文心雕龙》.

③《诗品·含蓄》.

④《离骚》.

篇9

语文教学,必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主体,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内涵可以通俗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1)学生求知欲旺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2)主动引导学生走进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和学习进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那些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做出选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进度,学得快的可以拓展阅读大量课外材料,学得慢的能“保底”就行。(3)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4)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调整。当然,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更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此时,老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可以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消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1)使小组合作开成为可能。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2)积极引导,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能感到学习是具有意义的。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创作、表演,也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们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也激发了集体学习语文的兴趣。(3)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成员要有分工,且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最好让小组成员扬长避短,可以起到互补作用。特别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欣赏同学的学习成果,为别人的成功由衷地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4)为合作学习创设机会。在上每节新课之前,精心制作适合学情的导学案,印好并发给学生,导学案的内容安排上可先给学生出示几个预习提纲,将生字、新词的掌握,课文读通、读懂等任务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将预习的成果在小组中予以交流。这样不但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而且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丰富了课堂教学中有关知识资料的准备,让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增强了预习效果。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听、说的习惯。教学实践当中,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有些学生害怕出错,不愿发表意见,结果在合作学习时往往只是个别学生唱主角。针对这一现象,要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让学生乐于学习,并且给后进生多一点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我时刻提醒学生要学会互相尊重,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善于鉴别、思考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是各抒己见,要经常鼓励学生要学会鉴别、思考他人的见解,对他人好的见解要学会赞赏和欣赏。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而且可以融洽同学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篇10

一、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严格来说,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训练板块的编排方面是不够科学的。看似每个单元都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但它一般只为所在单元的内容服务,内容设计得相对独立、零散,不同单元的板块之间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可以说,这种训练板块的编排违背了作文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因语文教师没有其它的写作教材,只能采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中编排的内容进行作文教学,而这教材本身就缺乏序列性,必然会令学生不能按照由易到难的写作梯度进行系统训练。实践证明,教材编排的不科学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使作文教学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背离,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二、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初中作文教学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就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把写作融入生活,使学生不再为写而写,而是把写作视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将丰富的生活积累、文章的写作技巧的指导统一在科学的写作过程之中,将“写什么”和“怎么写”通过教学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将新课标提出的各种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要达到这一要求,这就需要一个能承载这个任务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训练指导方案。

三、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实验

为改变先前的作文训练的无序性、随意性、无效性, 2007年9月,我市教研室就开始进行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验。拟通过该项实验,构建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从初一至初三作文实行科学有序的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梯度式训练层次。自实验开展以来,我校积极参与了作文序列化训练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大胆创新,建立了一套更适合珠三角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使用的训练系统。

(一)本作文序列训练的内容编排

下面以七年级上学期的作文教学的内容编排为例(参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本作文序列化训练实验进行说明:

初中作文序列训练(实验稿)

学段:七年级上

(七年级上作文训练总要求:学生能完整、清楚地叙述事件。)

本序列训练实验共有五个组成部分:

1.题目:本学段8道,初中三年6个学段共48道训练题目,48道题目是个递进的序列:生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中三年,学生按照本序列进行训练,作文水平自然会渐进提高。

2.内容:本学段8个方面,共48小个方面。训练内容紧扣教材而又有别于教材。在初中三年中,这个作文序列训练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这样的序列训练方法能让学生们练就一身过硬的写作基本功。

3.技能:本学段共48个要求。我们的作文序列训练设计48个技能要求是个渐进掌握、运用、提高的序列,每次训练一个,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逐步掌握。学生经过三年的反复训练,一般都能比较熟悉地掌握三大文体的写作方法,作文技巧显著提高。

4.课文范例:48篇,经典课文范例可以重复。本作文序列训练要求语文教师要从课文教出作文来。课文的拟题、构思、结构、选材组材、表达方式、语言运用、思想情感表达,乃至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是作文教学的范例,它为学生提供了典范的作文知识,教师可以充分而灵活的使用。借鉴课文教作文是一种充分运用课文写作知识,方便易行(师生熟悉)的好方式,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5.习作范文:80篇。习作范文80篇,就是要求每次作文给学生提供一至两篇可以仿照写作的习作范文。这些习作范文,既可以是本班学生的优秀作文,也可以是从网上下载的优秀作文。因为是同龄人的佳作,更便于学生借鉴学习,更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实验过程的指导

1.写作前的指导。学生写作前的指导是指教师根据作文序列,给学生上作文课,教给学生某一种作文技能,其中包含题目含义、素材选取、训练技能、作文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指导。参加实验的每一个教师,都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写前指导。

2.写作时的指导。前面的作文指导,学生们已经了解作文训练的目标,基本掌握本次作文训练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尽量做到堂上完成,例如调到连堂的语文课)。当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不管了,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巡堂,对学生进行督促、指导,对学困生要及时给予帮助,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本次作文训练。

3.写作后的修改指导。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修改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正因为如此,本序列训练实验把作文修改定为重要环节,每次写作训练都坚持做到凡写必改。修改形式包括学生自改、学生互改、师生集体改、教师精改等,几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实践证明,修改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加强,写作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