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师范文

时间:2023-03-21 08:0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山区教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山区教师

篇1

在我国经济基础相对富裕的今天,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其他方面的教育也不容乐观。有些地区教育配件与设施落后,师资匮乏,好教师留不住,即使普通的教师有时也是一人身兼几职,教育质量可想而知。尤其像地理等所谓的“副课”同样面临如此尴尬境况。面对这样的现状,许多从教者在思索在探讨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落后漠然的现状。本期我们编发了几篇有关农村教育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真正关注默默躬耕在偏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对农村教育全面重视起来。也希望正在辛勤工作的广大农村教育教育工作者积极与我们探讨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我们能够及时报道,进一步关注。

我的很多同事面对山区学生成绩的难以提高,面对家长们的“非议”,于是调到了县城学校去工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摇身一变,由“水平差”的老师顷刻成了学校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周末我去拜访了他们(调到县城学校的老同事),问起他们的工作情况。他们说,城里学校的工作负担轻,相当轻。首先,代课单一,每位教师只会担任一个年级的一门学科的教学(单班单科),任务最重的也不过担任同年级的双班同科教学任务而已。其次,课外辅导任务量小。学生的作业分为“在校作业”和“家庭作业”,“在校作业”老师在课余时间就批阅完毕了,“家庭作业”由家长或家教老师负责检查批阅。家长和老师分工明确,真正实现了家、校合作的教育。再次,县城学校教师总工作量小。科任教师基本没有兼职工作,只管上课,其他后勤、活动、建立档案资料等等方面的工作有专人(不代课教师)负责。下班之后无牵无挂,照顾孩子、做家务、逛街、交友……真可谓工作生活两不误。

听了他们的介绍和切身体会,再看看和我一起奋战在农村山区教育岗位上的同仁们,我不禁内心充满了困惑。我和我的同事们,每日里上课忙、辅导忙、改作业忙,还得为兼职工作(少先队、图书室、校园安全检查、“普实”验收、“316工程”督导……)的开展和资料的整理忙得不亦乐乎,在校基本就没有了备课的时间。于是,下班后,晚上还得在灯下加班赶备课。我们的学生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单一的学校教育,家庭几乎没有起到一点儿辅助作用。学生的学习完全依靠老师课堂的讲解、引导,依靠教师凭良心的课外辅导。仅仅凭借这么有限的时间,仅仅依靠教师微薄的力量,学习成绩怎么能提高呢?教学质量又谈何提高呀?

于是,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走访了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家庭,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希望他们每日里能够抽出一些时间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并检查、批阅和辅导,能够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以使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快的提高,最终达到较为理想的成绩。我刚刚有这样的想法时,同事们奉劝我,别白费心机。我不相信,我要试一试。然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走访以失败而告终。我所走访的家庭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力不从心类。这一部分家长,支持“家校合作教育”观念,但因自身文化水平低下,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担负辅导和批阅家庭作业的任务;第二类,工作繁忙类。这一部分家长,大多在外地务工,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要么自己照顾自己,要么由爷爷奶奶,甚至有的还由亲戚邻居代为照顾。还有的在当地打零工和兼种土地,整日里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学习。第三类,不尽义务类。这是较少的一部分家长。他们有的有时间,也有能力参与学生辅导和家庭作业的批阅,但是,他们情愿把时间用来闲逛、打牌娱乐,甚至赌博上,却不愿意尽自己作为父母的义务。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尤其对于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学校老师的事。要是靠家长的话,还要老师干什么呢?

走访失败,渴望家长的配合无果。接下来还得回到老样子、老传统的“农村山区教育”的特殊阵营中去,实行学校教师的单一化教育模式。内心充满困惑之余,我也真想像那些调走的同事一样,进入县城学校,轻松地工作,愉快地生活,成“名师”,当水平高的老师。可细细想来,难道都这样“跑了”,逃避农村山区教育的现实,让农村山区学校“”不成么?答案当然是不能。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篇2

在绥江县城中城镇椒子小学任教的廖昌明老师,去年主动提出申请要到一所缺编的山区学校任教。在偏远地区学校任教多年的一位校长,县里要调他到金沙江边的学校工作,却被他婉言拒绝。借调在城区学校工作多年的老师,现在也要求返回原来所在的山区学校。这似乎不太合乎常理的教师流动,得益于该县两年来对山区教师持续的补助政策。

绥江位于滇东北金沙江下游南岸,那里山高谷深,自然条件艰苦,人口密度小,导致山区学校偏远、分散。前些年,这些山区学校教师既招不来更留不住。部分教师不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总是想方设法要求调到县城学校或沿江、沿公路等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这使得边远山区小学长期处于师资不稳定的状况。为缓解教师留不住的难题,不得不采取在当地临时聘请人员从事教育教学。但临聘人员大多学历较低,更没有受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根本无法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近年来,绥江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留住山区教师、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子。为解决偏远山区教师缺乏问题,绥江县委政府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创造较好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偏远学校教师待遇。2013年,绥江县出台了偏远艰苦地区小学教师专项补助办法,从当年起,县级财政安排资金补助偏远山区教师。办法规定,以县城以及所在乡镇为圆心,根据学校的偏远程度,结合各自学校的道路交通状况,将补助范围覆盖到全县35所山区学校,补助范围占到全县小学校数的63.6%。35所补助学校又分为一、二、三、四类,离县城最远,交通条件最艰苦的7所学校纳入一类,每位教师每月补助1 000元;二类学校12所,每位教师每月补助700元;三类学校9所,每位教师每月补助500元;四类学校7所,每位教师每月补助300元。受补助的教师每年按10个月计发补助。其中,60%用于区域补助,与教师考勤挂钩;40%与教育教学业绩挂钩。2013年、2014年,县级财政分别安排了偏远山区学校补助经费167.7万元和176.7万元。2014年底,云南省实行乡镇工作人员每人每月500元补贴政策后,除落实好这一政策外,偏远山区教师补贴依然继续执行。这样,最偏远的一类学校教师与城镇教师比,每月增加1 500元,每年增加1.6万元。

偏远山区教师补贴政策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山区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效保证了山区教育教学质量。2013、2014两年,绥江县招聘的84名乡镇学校教师都安心于山区教育。一些县直属学校要在山区选调老师,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离开,一些借用到县城学校的老师又申请回到山区学校,甚至还有县城学校的教师申请调往山区工作。

篇3

张系镇沅县振太乡小学教师,男,生于1974年4月,专科学历。1996年3月在振太乡小学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在此期间,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勇于拼搏,模范地履行着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工作热情认真,尽心尽力为家乡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深受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身处逆境,心系教育

人往高处走,他往山区跑

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张老师却对山区教育无比青睐。张老师一直主动要求到偏僻的山区任教,因为他深知山里的孩子最需要他,需要像他一样以山区学校为家,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的好教师。他的足迹跑遍了振太乡东山片区的文板小学、荒田小学、沙河小学、塘坊小学和文怕小学,其校属区所有村寨,都洒满了他勤勤恳恳的教书育人的汗水。他这一跑就是15年,在艰苦环境中拼搏奋斗的他,铸就了坚强、崇高、诚实的优秀品质。他给家乡人们留下了平易近人、关心同事、热爱工作、艰苦朴素的深刻印象。他爱生如子、爱校如家、踏实工作的工作作风。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深得领导、教师和家长的信任。为此,除了一直担任班主任外,还先后被推选为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财务员、职工代表和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在可以说张老师始终扎根于最为偏僻的山区,为高寒山区传递的是文明圣火,谱写的是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篇章,激起的是高寒山区人们热爱教育事业的款款深情。

教书育人,方法为尊

张应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生涯中,始终采最为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学生,让学生把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生成学生在素质教育下应有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素养。就像有一次,当他听说一村民因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导致其孩子辍学回家时,立即连夜走了三十几里山路赶到寨子,劝说家长,让孩子回校上学。在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在他诚恳之心的感动下,在他摸出仅有的10元钱递给孩子去买双鞋穿的时候,家长流泪了——因为眼前的张老师穿着的是补过后又破了个小洞的鞋,而后孩子又笑着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张老师身边。

大家也还清楚的记得,那是在1997年盛夏,学校中一个名叫小才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慎扭伤了脚。那时,学校所在的地方,交通极不方便,当地的交通运输靠的是人背马驮的方式,并且小才同学的家离学校三公里多。张老师生怕小才同学缺课而影响学习,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担当起了在羊肠小道背着小才上学和放学的任务,他这样一做就是一个多月,学生康复之后,小才和他的家长都感动不已,买了礼品去感谢他,但都被张老师拒之门外,乡亲们给他的评定是憨厚老实,其实张老师的家境情况并不富裕。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为了提高边远山区的教育教学质量,经常不计任何报酬,任劳任怨的超工作量的工作着。稍有闲暇,他总不忘给远在几十公里外的老父老母捎去问候——或许是自责也难以揣测,倒是有人见过他红着眼睛走过——孝子!

张老师说过,要想组织好班集体,可不能忽视了对"德困生"的教育,只有把教育得学生有高尚的德行,教学起来才事半功倍。在2009学年,他任教的班级一个名叫小友的同学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大王。别人打架他会拍手称好,爱打架骂人,故意损害公物,同学们都怕他。每当他做错了事,张老师并不当众责备他,总是单独地跟他谈话,可光说没多大效果。后来,张老师就抓住该生爱动脑筋的闪光点,让他在课堂上、在集体活动中露了几手,还当众表扬了他,他也由此改变了许多,很多同学变得喜欢跟他做朋友了小朋友。这样一来,教学就也大见起色。语文课堂中,相关节约的口语交流中,张老师针对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有的任性、有的顽皮,这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的新问题,面对问题,他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饱满的热情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来对待班上的学生。

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的家境较好,学生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吃剩的饭菜、点心及没用完的橡皮、书本等扔到垃圾桶中比比皆是。面对这种情况,他不但在语文课堂启发学生以节约为美,而且专门利用班队会进行教育,给他们讲革命故事,启发孩子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想想意识。并灵活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例子,让学生谈谈面包是怎样来的,在学生各抒己见后,鼓励学生为灾区捐献爱心和祝愿。在他如此的教育下,班级中浪费的现象减少了,因为大家都争着把节约下来的钱物捐给地震和干旱灾区。久而久之,学生思想品德变得高尚了,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了,可见,文道结合是教书育人的必经之路,而张老师的方法正是此理的最好诠释。以此教育的结果是他所任学科,在多次乡级组织的学年期末素质评价中,都名列前茅。他撰写的《浅谈教师如何实施新课程教学》在2005年7月思茅市教育教学论文竞赛中荣获叁等奖。惟其如此,张老师那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是当地村民赞叹不已的热门话题。

喝水不忘挖井人,教育最需张应权

篇4

“三堂”即专业引领课堂、教学实践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这三个“研修课堂”一体化设计,相互连接和相互关链。具体操作如下:

1. 专业引领课堂

我们所说的专业引领课堂包括:学科素养提升、学科教育、课堂示范教学。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科素养提升为重点,辅以学科教学指导与示范教学,在学科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通过名家们的引导,树立良好的理性学科思想认识,走出旧的樊笼,建立新的思考,教师们的思想有了飞跃,学生才能得到发展,这是本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所在。

为此,我们采取以下办法来实现有效的专业引领课堂:

(1)建立健全的引领制度。包括组织制度、指导制度等。

(2)形成完善的引领机制。其中包括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明晰的“个人档案库”“个人档案库”包括“个人资料”、“教育资料”、“素质资料”、“绩效资料”四个板块,以便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明晰化。

(3)组建“导师团”。 导师团内部包括有外部专家和学校内部“专家”,其中外部专家包括大学教学论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退休校长等等,内部专家刀包括校长、科研主任、教导主任、骨干教师等。课题组通过优化“导师团”内部结构,使各个专家都做到各施其责,各尽其用。

2. 教学实践课堂

包括:到河北省区域内的重点中学听课、评课、交流、研讨、专家点评、引领教学;该课堂的教学设计以相互学习交流为重点,充分利用“差异既是资源”的有利条件,通过来自不同区域的同行们的深入交流、探讨,使学员获取更多的启发和启迪,加深对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1)要开展行动研究,反思教学实践。教师要为行动而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科学理论的依据,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要在行动中研究,反思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实际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行为;要对行动进行研究,每次行动之后对整个行动进行深刻反思,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体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2)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技能。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目标及活动设计,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从学生的参与度、交往度和达成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大脑“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要追求实践智慧,富有教学机智。新课程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实践智慧,能科学调控,也能即兴创造,使课堂教学成为智慧探险的过程,引导学生开放性地吸纳知识;要坚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的原则,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要灵活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追求实践智慧的生成和提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3. 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

包括“教学工作坊”备课、磨课、上课、说课、评课、专家引领教学;通过以上两个课堂的学习与实践,内化到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该如何开展与实施?将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相结合变为自身的教学行为的改变,在教学中又如何体现?我们设计了“教学工作坊”一一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学员亲历教学实施过程,去进一步理解、体会、内化,变为自身教学真正的行动。在此过程我们配有学科教学专家全程引导与评价,还有学员间的相互探讨与交流,多方位的指导和实践环节,使学员达到学以致用。

我们在“语文教学工作坊”中,把不同的语文课型进行分类:说明文教学、议论文教学、记叙文教学、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散文教学、作文指导课教学、作文评价课教学等10类。然后,我们把实验教师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钻研一类教学,并发挥集体的力量备课,备完课后,我们将在“语文教学工作坊”中集中展示。

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集中研究,集体备课。

在“语文教学工作坊”中,我们10个小组通过聘请教研员、特级教师及老教师在各个小组内就分到的类别进行集中指导。各小组成员在自己分到的类别中集中学习相关教学知识,并集中就其中某一课进行集体备课。

第二步:集中展示,相互质疑。

当备课成熟后,各小组分别派一名代表上示范课,其他小组成员现场打分,并就其中的问题进行质疑,做课教师当场解答。最后给各队打好分,排好名次。各小组就其他队提出的问题内部修改。

第三步:再次展示,探索规律。

篇5

招聘范围和对象

(一)年满18周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愿在璧山工作5年及以上,其中,在招聘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

(三)报考岗位1—24的须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须在2016年7月31日前取得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和相应教师资格(报考舞蹈、音乐、体育、美术岗位的可放宽到2017年7月31日前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报考岗位25—45的须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2016年应届毕业生须在2016年7月31日前取得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须在2017年7月31日前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四)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其他条件(详见《一览表》),专业要求参照《重庆市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2015年下半年修订)》执行;

(五)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式在职职工须提供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同意报考证明(盖鲜章);

(六)身体健康,符合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以及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七)以下人员不属于招聘范围:

篇6

【关键词】更新观念;终身学习;反思教学;家园合作;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彝族民俗文化资源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和健康的发展,但在不同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出现了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更是明显。凉山州作为一个由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使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相对落后,基础教育仍存在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低和办学效益低的情况,而其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现状更让人担忧。作为从小喝着凉山的水,吃着凉山这片土地种出的粮食的幼儿教师来说,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其基础教育的基石,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基础,其普及程度、教学质量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凉山乃至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用《纲要》的全新理念来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此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1.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以幼儿全面发展为中心

《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但在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一般为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好一点的也是由从事了十来年小学教育后再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专业的幼儿教师少之又少,很多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素质,教育观念陈旧,即使口头上说的全是新理念,行为上却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教学主要以“读、写、算”为主,教学活动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幼儿的“学”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甚至有的幼儿园让学前班幼儿每天上4—5节课,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严重违背了《纲要》指出的全体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以幼儿的发展特点为中心,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入手,切实考虑幼儿之间学习方式的差异,关注师幼互动的质量,利用多种学习策略、方法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活动中融入娱乐、游戏、比赛项目,积极引导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想学、爱学、好学。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从而实现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2.多学习、勤反思、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教导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纲要》也要求幼儿教师要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而只有当教师自身首先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才有可能为幼儿一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老师自身必须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充电”,多阅读各种专业和非专业的书籍、报刊等,积极争取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其它教师的教育教学特点和经验,教学中切实改变以往“单兵作战”的思想,主动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主动听取其它教师对自已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从中吸纳新知识、新理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老师还要自觉地学习各种信息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使自已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杂家”,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教育和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研究能力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学会反思。因此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它是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合,并思考为什么适宜(或不适宜),这个“为什么”也就是反思自身实践的关键所在。

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在每学期的教研活动或组织观摩课的时候,而是每个教师对自已每天组织的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效果都应当自觉地进行反思:活动前是否了解幼儿原有的学习经验、知识水平,设计活动时是否充分研究教材,是否找准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点;活动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调运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活动后幼儿是否在原来基础上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上学期我担任学前班的拼音教学,一天早晨,我班幼儿在户外自由活动时,一个幼儿(他大概没看见我)在对另一个幼儿说:“唉!一会儿又要上拼音课”,“我也不想上拼音课,要是画画就好了“。这一对话犹如一枚重锤敲在我的心上,孩子们为什么不愿上拼音课?经过反思,我觉得我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过多地注重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幼儿的“学”, 而汉语拼音又是一些单调、抽象的符号,让他们来学,其困难可想而知。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幼儿对汉语拼音的兴趣,我把汉语拼音教学寓于日常游戏和活动中。1、创编儿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在学习声母和韵母时,我和幼儿一起通过创编儿歌来记汉语拼音的音、形,如:“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 b b”,“小弟弟,在喝水,一把椅子h h h”,“椰子树上椰子多,左i右e ie ie ie”,“门洞n,小棒l”…‥为了区别“b”、“d”和“p”、“q”的形状,我利用已熟悉的数字“6”和“9”创编儿歌:“正6 b反6 d,正9 q反9 p”。2、做游戏。在学习复韵母:“ai”时,我把六张单韵母卡片发给六个幼儿,其余幼儿边拍手边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a和i呀在一起,成了一对好朋友”,然后手拿卡片“a”和“i”的两个幼儿肩并肩站在一起,全班幼儿齐读:“a和i,ai ai ai”。在教幼儿学音节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帮助幼儿拼读,另外还可通过开火车、给音节戴帽子(加声调)、摘星星、幼儿当小老师等游戏来增加汉语拼音的趣味性,让幼儿爱学、愿学、乐学。

教师的反思除了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体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只要我们心人,凡事不要以为存在就合理,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整体文化水平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3.创设家园沟通渠道,引导幼儿家长走出教育误区

在广大农村,很多幼儿家长为了生计把时间全用在了农业生产或打工挣钱上,把幼教老师当成了“高级保姆“,对其子女的教育不管不问,认为孩子到了幼儿园,教育孩子就是教师的事,很少与教师沟通、交流,当起“甩手将军”,而有的幼儿家长“小学化”意识严重,只关心幼在幼儿园里有没有写字、算数或唱歌,以至有的幼儿家长在幼儿一回到家就要他(她)说出在幼儿园学了什么?识了几个字?甚至有的幼儿家长见孩子说不出来就不准他(她)和其它小朋友玩耍或动手打几下。针对这些现象,作为老师,我们要认识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该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多争取幼儿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幼教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常与幼儿家长联系,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提高他们的科学教育的水平。

3.1 家长会。对每学期召开的家长会,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给家长讲讲有关幼儿安全方面的问题就行了,而多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原则,让他们意识到幼儿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小学教育。幼儿园是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为幼儿今后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如果违背教育规律,就会使幼儿产生厌学心理。家长会还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有成功育儿经验的家长讲述自已的家教经验,为其它家长教育子女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做到幼教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3.2 家访。家访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满怀真诚和爱心,语气要委婉,要客观公正的评价所教幼儿,不能让家访成为“告状”式家访,如果幼儿家长长时间只听到老师说他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对,长此下去只会让幼儿家长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怀疑:难道我的孩子就只有缺点?这样就会对教师、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3.3 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在农村,很多幼儿园的办园方式多为走读式,即早晨送孩子入园,中午接孩子离园,下午再送孩子入园,傍晚再接孩子回家,这种办园形式无形中就让幼儿家长与教师的见面机会增加了许多,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交流、沟通的好机会,让幼儿家长从教师处学到教育幼儿的经验、也让教师和幼儿家长互相了解幼儿在家中和在幼儿园的表现,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促使教师在一天的活动中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幼儿,以便向幼儿家长进行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交流。

家园沟通除了以上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园地、便条或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为家、园合作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运用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是调整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广大教师在评价幼儿时一定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幼儿用不同的起点来评价,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改变以往评价时单向的老师评、幼儿听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方法要活泼多样,充满个性和针对性;注重及时评价与延缓性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充分挖掘农村自然资源和彝族民俗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

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虽然教学设施十分简陋,幼儿玩具、图书数量和品种缺乏,但广大的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孩子们又对一些乡土的、天然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切实建立起:“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竭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取之不尽的的材料。春天来了,可以领着孩子们到野外找春天,孩子们很快就会发现山上的小草从泥土里探出了脑袋,树枝抽出了嫩芽,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河里一群群小蝌蚪、小鱼儿快活地在石头缝间嬉戏…‥夏天,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沙玩泥,用河沙堆高山、挖山洞、架桥梁,用泥土做小手枪,用泥土捏各种小动物,玩“补锅”、 “过家家”等小游戏…‥秋天,孩子们可以用各种树叶、种子来制作粘贴画…‥,冬天孩子们可以用各种废旧、无毒的材料如塑料瓶、包装袋、报纸、毛线等进行手工制作。

作为在凉山彝族地区从事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老师,除了把农村的自然资源引进教育教学内容,还要从“传递和发展社会文化的神圣使命和高度把彝族独特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引入幼教内容。如通过给幼儿讲述《支格阿龙降蟒》、《支格阿龙射日射月》、《火把节的传说》等民间故事,让幼儿了解彝族人民世代歌颂的英雄——阿尔、支格阿龙等;了解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并让幼儿知道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了解在火把节那天,当夜幕降临时,人们就会燃起篝火,打起火把,载歌载舞,狂欢通宵;了解在火把节期间,人们还要举行斗牛、赛马、斗羊、斗鸡、摔跤、赛歌、选美等活动,教师还可组织幼儿家长一起带领幼儿到彝族村寨去实地感受一下他们的酸菜洋芋汤、砣砣肉;使用他们的餐具——马食子、木碗、鹰爪杯;参观他们居住的房子——瓦板房;了解他们的乐器——月琴、口弦、马布、葫芦笙;聆听他们的的乐曲——《大小凉山金灿灿》、《请到我们彝乡来》、《快乐的诺苏》…‥;欣赏他们绚丽多彩的男女服饰…‥

幼儿园还可利用本园的教师资源——彝族老师来教汉族老师和汉族小朋友学习彝语,这样既可以加深汉族老师与彝族幼儿的交流,也可促进汉族幼儿与彝族幼儿的交往,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当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这些知识后,就可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在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幼儿园贯彻《纲要》精神,是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任务重大而艰巨,广大幼教工作者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让我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凉山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一份生机、活力,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

篇7

一、选聘岗位

二、选聘条件和范围

(一)选聘条件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建筑工程事业。

2.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事业心、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

3. 男45周岁以下(197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40周岁以下(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

4. 本科及以上学历、建筑工程类或建筑工程配套类相关专业。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资质证书者优先。

5. 在现单位工作一年以上。

6. 2014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及以上等次。

(二)选聘范围

本次选聘范围为与蜀山区属机关事业单位(含各镇、街道、园区)签订劳动合同的各类聘用人员(以上均不含公安、税务、规划、国土等垂直管理单位)。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名

1.尚在试用期内的;

2.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3.受处分期间或未满影响期限的;

4.按照有关规定,到定向单位工作未满服务年限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选聘程序

采取个人报名、资格审查、面试、确定初选人员、体检考察、会议研究、公示、办理聘用手续等程序进行。

(一)报名

报名方式:现场报名。报名人员应提交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劳动合同和社保缴费记录单、两寸彩色免冠相片2张,以及经现工作单位盖章的《蜀山区重点局选聘工作人员报名表》。

报名时间:2016年2月29日至3月5日(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周六正常报名)

报名地点:区行政服务中心7楼(望江西路与潜山路交口)

(二)资格审查

由区人社局、区编办与区重点局共同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审查人员要对审查结果(是否合格)予以签字确认,经审查合格的人员方可报名。

资格审查可现场审查,也可限时审查后通知报名人员。

(三)面试

对资格审查通过的报名人员进行结构化面试,满分100分,现场宣布面试成绩(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四)确定初选人员

根据考生的面试成绩,按岗位计划数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初选人员名单。

(五)体检和考察

1、初选人员须按要求在指定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体检费用考生自理。体检标准参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3]208号)等规定执行。

2、区人社局、区编办会同区重点局,对进入考察环节的初选人员,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察,考察重点为工作实绩、德才表现和群众公认等情况。

(六)公示

将拟选聘人员在所在单位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公示5天。

(七)办理聘用手续

公示期满后,如无异议,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

四、聘用管理和待遇

1. 选聘的工作人员实行合同管理,在与原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区重点局与选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定为3年。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六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合同期满,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续聘,重新签订合同。经考核不能胜任岗位者,期满后不再签订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

2. 选聘的工作人员年人均经费不低于5万元,保险及其他待遇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五、选聘监督

本次选聘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选聘工作的全程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

六、其它

咨询电话:

0551-65504469(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0551-65121082(区编办)

0551-62846567(区重点局)

监督投诉电话:

0551-65137993(区监察局)

点击下载>>>

篇8

——访扎根边远山区的本地教师

罗金村是罗定市最边远的山区村之一,离市区70多公里,驱车从分界圩镇到罗金村教学点需要一个多小时.然而在这样一个偏远山区,有一名普通的乡村老师,心怀让山区孩子读好书,明事理,做好人的理想,踏踏实实教书,勤勤恳恳育人.

4月29日,罗定电视台工作人员深入罗金村采访分界中心小学罗金教学点的校长——蔡其成.采访人员到分界中心小学罗金教学点实地取景,采访蔡其成老师的同事张老师,与罗金村党支部书记何进才展开亲切交谈,了解蔡其成老师对罗金村教育事业所作的突出贡献.采访人员用一幕幕实实在在的画面还原蔡其成老师作为罗定市师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毅然放弃成为一名城镇老师的机会,不顾家人的反对,从大山中来,到大山中去,服务山区学生十多年的光辉形象.

篇9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到这样的场面了。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通过一些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他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一般家庭都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

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上,本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时已经接近收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

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本地复读虽然便宜,但效果很难让人满意,据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

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就在经济条件与教学条件之间左右为难着,最终家庭稍困难的学生就此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宋老师就是一个例外。

说实话,第一次看见宋老师让我想起了电影《凤凰琴》中的校长。棱角分明的脸上架着一副大大的近视镜,薄薄的两片嘴唇紧紧的抿着,一副教师所特有的单薄的身体,更显憔悴。宋老师是负责我们与孩子之间联络的,很多资助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通过他中转的。他的家住在废弃小学的旧窑洞里,简单的陈设中大部分是各种书籍,电视机是我所见到的唯一家电,但平时怕影响孩子学习是很少看的。宋老师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教师,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是全校唯一应届考上高中的学生,并成为我们首批奖学金的获得者。这道让我想起一首歌曲: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

村民对我们可以说是热情备至。他们总是出于人性中最善良的本质为你默默的做着一切,他们质朴而憨厚的笑容时时触动着我心灵的深处。程田雨是我资助的一个孩子,为了迎接我,他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也是平时很少吃的——白面,做了南瓜白面条(他们这里四季都吃不上蔬菜,一切以面食为主,很多家庭吃的还是玉米面、高粮面)。饭是为我一个人做的,当我吃面的时候,他们专注的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嚼着白面条的是他们而不是我。在这里我是不敢剩饭的,田雨的妈妈看着被我吃干净的碗,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欣慰,生怕我这城里娃,感到不习惯而吃不下。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早已是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了。

这里有一个习惯,晚上要喝小米稀 饭,俗称“喝汤”。第一天晚上,我们是在刘爱军家度过的。他的父亲为了让我们去他家喝汤,在村长家等了足有一个半小时。在他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去了他家。当时天很黑,原本崎岖不平的山路,在夜幕下更显得艰险难行。在我们后,刘爱军全家才在厨房的一角开始吃晚饭,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吃完以后,我们只是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一点来!晓辉给爱军补习了会儿英语。天渐渐的晚了,他的父亲执意要送我们回去,要知道走一趟至少得用半个小时,而当时已经接近十一点,这将直接影响到他的休息,明天的劳作该怎么办呢?况且我们已给他们一家添的麻烦实在太多了,于是我们拿了手电筒独自往回走,路上田雨和他的母亲拿着灯光微弱的手电筒来接我们。后来才知道,他们在村长家等了我们两个小时,实在等不及了才来找我们。晚上我住在了他家。由于一天的奔波与劳累,我一躺下就睡着了,梦里充满了老乡们和善单纯的笑容,孩子们期待信任的目光……在城市里长大的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原来可以给别人带来如此大的快乐与幸福。他们尊重我、支持我、需要我,而我所做的却又那么微不足道!啊,这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的感觉多么好呀!第二天,田雨说我在睡梦中也是微笑着的。是呀,这么甜的梦我能不笑么?

篇10

【关键词】山区语文;探究式教学;心理协调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山区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只有首先了解并协调好师生课堂心理,才能很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

一、山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协调

山区中学要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山区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探讨和研究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心理。

1.教师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的心理协调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心理观念,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

(1)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教师要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主动探讨适合山区中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摒弃过去对学生的看法,针对山区中学生思辨能力差,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课堂结构,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心理沟通最重要,因此教师要适时进行心理指导。

(2)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尤为重要。要克服山区中学生不敢发言、不敢讨论的畏惧心理弱点,如在教学中,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意见,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此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引导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方法和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2.学生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的心理协调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

(1)抛弃依赖心理,养成独立意识。这一点对于山区中学生来说,最难做到。有些学生由于授受式学习而长期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缺少独立思考,无法主动独立去探究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主性,坚信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和探讨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高估自己可怕,但低估自己更可怕,克服“我不能、我无法、我办不到”畏难心理,相信自己能行。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语文兴趣。新课程强调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山区中学生还要改变学习方式,不再只是被动地倾听教师讲解,被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当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改变之后,学生也应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参与,这样才能适应探究式学习。学生开始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阅读课文,的确有些摸不着头脑。一方面,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说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有待提高。同时由于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到语文课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很多山区中学生语文成绩差,缺乏兴趣是其主要原因,因此要努力培养语文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