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话范文

时间:2023-04-08 22:3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普通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普通话

篇1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篇2

1、捉壁虎

李虎捉壁虎,本是虎捉虎,李虎满屋转,壁虎不敢咬李虎,李虎也捉不住壁虎。

2、八十八岁公公

八十八岁公公门前有八十八棵竹, 八十八只八哥要到八十八岁公公门前的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 八十八岁公公不许八十八只八哥到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 八十八岁公公打发八十八个金弓银弹手去射杀八十八只八哥, 不许八十八只八哥到八十八岁公公门前的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

3、南南有个篮篮

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饭饭。南南翻了篮篮,篮篮扣了盘盘, 盘盘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饭饭。

4、小三登山

三月三,小三去登山; 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 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 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 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5、玻璃杯和白开水

玻璃杯倒进白开水,白开水倒进玻璃杯。玻璃杯倒进白开水就成了装白开水的玻璃杯。装白开水的玻璃杯倒进白开水,白开水倒进装白开水的玻璃杯。

6、小华和胖娃

小华和胖娃,两人种花又种瓜,小华会种花不会种瓜,胖娃会种瓜不会种花,小华教胖娃种花,胖娃教小华种瓜。

7、比锤

炉东有个锤快锤,炉西有个锤锤快,两人炉前来比赛,不知是锤快锤比锤锤快锤得快?还是锤锤快比锤快锤锤得快?

8、换斑竹

斑竹林里头有干斑竹,包谷林里头有干包谷。潘家三虎走进包谷林,掰了一担干包谷,回家路过斑竹林,换了三根干斑竹。

9、教练和主力

蓝教练是女教练,吕教练是男教练,蓝教练不是男教练,吕教练不是女教练。蓝南是男篮主力,吕楠是女篮主力,吕教练在男篮训练蓝南,蓝教练在女篮训练吕楠。

10、斗放豆

黑豆放在黑斗里,黑斗里边放黑豆,黑豆放黑斗,黑斗放黑豆,不知黑豆放黑斗,还是黑斗放黑豆。

11、石榴树上结辣椒

颠倒话,话颠倒, 石榴树上结辣椒。 东西大路南北走, 碰见兔子去咬狗。 拿住狗,打砖头, 砖头咬住我的手。

12、碰碰车

碰碰车,车碰碰,坐着朋朋和平平。平平开车碰朋朋,朋朋开车碰平平,不知是平平碰朋朋,还是朋朋碰平平。

13、小猪

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 小猪怨锄头, 锄头怨猪头。

14、窝和锅

树上一个窝,树下一口锅,窝掉下来打着锅,窝和锅都破,锅要窝赔锅,窝要锅赔窝,闹了半天,不知该锅赔窝,还是窝赔锅。

15、花鸭与彩霞

水中映着彩霞,水面游着花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6、蚕和蝉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17、石小四和史肖石

石小四,史肖石,一同来到阅览室。石小四年十四,史肖石年四十。年十四的石小四爱看诗词,年四十的史肖石爱看报纸。年四十的史肖石发现了好诗词,忙递给年十四的石小四,年十四的石小四见了好报纸,忙递给年四十的史肖石。

18、捉兔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19、牛驮油

九十九头牛,驮着九十九个篓。每篓装着九十九斤油。牛背油篓扭着走,油篓磨坏篓漏油,九十九斤一个篓,还剩六十六斤油。 你说漏了几十几斤油?

20、任命、人名

任命是任命,人名是人名,任命人名不能错,错了人名错任命。

21、六叔和六舅

好六叔和好六舅,借给六斗六升绿绿豆。 打罢秋,接住豆, 再还六叔六舅六斗六升绿绿豆。

22、王婆夸瓜又夸花

王婆卖瓜又卖花,一边卖来一边夸,又夸花,又夸瓜,夸瓜大,大夸花, 瓜大,花好,笑哈哈。

小妞妞,叫小秋,梳着两个小抓鬏, 小胖胖,叫小牛,穿着一个小兜兜。 小秋帮着小牛记扣扣, 小牛帮小秋剥豆豆, 小秋、小牛手拉手, 一块儿玩,一块儿走。

23、数狮子

公园有四排石狮子, 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 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 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 史老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 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24、九个酒迷喝醉酒

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九个酒杯九杯酒,九个酒迷喝九口。 喝罢九口酒,又倒九杯酒。九个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九杯酒,酒九口,喝罢九个酒迷醉了酒。

篇3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篇4

各位教职工、全体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普通话——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从大处讲,推广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我们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从小处说,它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沟通的通行证。

几千年来,语言文字面对的是人际交际,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应用是信息技术的先决条件,它推动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大问题,对增强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性就不言而意。汉语言的独特优势、儒家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必将使汉语不断兴盛。

但推广普通话却存在着语言歧视之嫌。

在《韩非子》一书中说: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成了流行色,紫布脱销。齐桓公十分着急,就问宰相管仲该怎么办。管仲说:“大王您想煞住这个风不要紧,可以先自身脱下紫色衣服来,然后对身后侍卫说:我非常讨厌紫颜色。如果这时再有穿紫颜色服装的进来,您一定要对他说:你先回去脱掉你的紫色衣服,我非常讨厌紫色!就完了”齐桓公一听就明白了,说:“好,就这么办法!”这样做了之后,齐桓公的左右近臣当天就没有一个再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整个京城再没有一个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全国范围内也没有一个穿紫色衣服的了。

这个小故事讲出了一个上行下效的道理。上行下效,事事如此,推广普通话也是如此。老师们、同学们!方言土语这套旧衣裳,是祖祖辈辈穿了几千年的啊!要想一下子换上普通话这件新装,真是谈何容易!难就难在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势力!这样看,推普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要脱去方言土语的旧装,换上普通话的新装,要迅速行动,那就是要像齐桓公禁穿紫服的办法一样;从自身做起,坚决地、一下子甩掉旧的,一下换上新的,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否则很难达到目的。

篇5

关键词:中职生 普通话现状 普通话教学

现如今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加强语言的基本功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对于今天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就业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本人针对我校中职生普通话水平的现状及薄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对策和建议。[1]

一、中职学生普通话现状

1.是语言环境造成普通话应用的比例不高。我校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自小父母以及身边的亲友都是在说方言,甚至上幼儿园或小学,老师的日常交流依然运用的是方言,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少之又少。方言还是学生最主要的交流语言。许多同学感到在交际中使用普通话最主要的困难是“周围的人都不说,说的机会少”和“方言口音不好改” 。[2]

2.是对普通话学习兴趣不浓。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普通话并不是一门非学不可的学科。他们把普通话看作是一门简单的口耳之学,用不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训练。妨碍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自觉意识,也阻碍了普通话教学的顺利进行及良好效果的取得。

3.是受学生自身影响。大部分农村学生普通话语言基础差,容易产生羞怯、自卑的心理。在课堂上学习普通话,自己说不好,又怕别人笑话、讽刺,常常不肯开口说普通话。在课后更不好意思找同学辅导,最后干脆就不练,进而影响到了普通话的学习效果。

二、建议和对策

1.是要以理论教学加强实践运用。

学习普通话,需要达到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的规范。作为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一定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用扎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而不能盲目地、单纯地让学生跟着自己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准确地教给学生声、韵、调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讲解常见的音变现象及规律,可以用图解、示范、听录音、带读等方法教学生正确的发音。

2.是突出“训练”这一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在普通话训练过程中学生遇到的语音难点及发音障碍各自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实际教学中,要力戒把讲授与训练孤立开来,正确的做法是讲练结合,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指导,在练习中体验,在指导下提高。[3]

3.是教法的多样化。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在课堂中以游戏的方式,或者是采用绕口令,词语接龙等教学方法,寓知识与快乐,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加强他们运用普通话的自信心。

4.是采用学校组织演讲比赛等形式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强化语言环境的影响力。同时也能起到增强学生个体的自信、勇敢和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广泛调动学生运用普通话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照雄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修订本).吉林人民出版社

篇6

关键词:本科普通话教学;问题;部分免修;

一九九三年,国家教委要求各级师范院校开设教师口语课,将普通话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一九九六年,国家语委和教委要求在师范院校和窗口行业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十多年来,我院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因条件限制,我院普通话教学,尤其是本科层次的普通话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几年来,笔者一直担任本科普通话教学工作,觉得有以下不足:

1.课程设置以选修的形式出现,学生覆盖面小

和专科层次相比,本科学生普通话学习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对师范生而言,这是不够的,它并不能辐射到所有或大多数学生。几年来,选修该课程的人在当年的本科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2000级、2001级、2002级大约分别只有25%、15%和15%。

2.时间安排不合理

和专科层次相比,本科普通话学习尽管周学时都相同(周2),但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时间安排并不合理。第一,为了和全院其他选修课步调一致,它开设在高年级,即三年级或四年级;第二,为了照顾不同系别和专业的学生,只有在晚上上课。对语言学习来说,时机不对、时间不足。第三,此时的个别系,如美术、管资、化生、政法与历史要参加野外实习、写生,凡此种种都使学生不能真正潜下心来学习。

3.班级设置过大

本科生的普通话学习都是大班学习。每个班的学生少则八、九十人,多则一百三、四。对语言学习来说,这是不足取的。人太多,既不便于管理,更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学习效果不理想

选修普通话的学生,一部分是水平测试没有达标的,一部分是通过了水平测试纯粹为了拿学分的,来上课不过是应个卯。当然,其中也不乏真正想要学点东西,想要提高一个层次的学生。但基于上面的几个原因,最后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考核成绩不理想、口语水平提高不明显,驾驭语言的能力不强,那些未曾达标的学生在后来的测试中还是不能达标。

要改善不足,需要找准症结,寻找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矛盾,提高效率。根据现有的条件,笔者以为在本科全面开设普通话课程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1.从选修课逐步过渡到必修课

首先,开设普通话课符合国家的要求。我院是师范院校,它最直接的目的和最崇高的使命就是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教师人才。而要成就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要具备相当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正确的、规范的、流畅地表达、阐述或解释知识的能力。其中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要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用普通话去表达教材的精髓,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因此,要求学生要懂、通、传、到。[1]从这个层面讲,普通话课是知识课、是工具课、是技能课。它部分担负着培养教师职业素质和从教能力的任务。因此,本科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应加大力度。从选修课逐步过渡到必修课,真正使每个本科生或大多数本科生都能有机会学习,都能得到这方面的培养和熏陶。

其次,我院近年来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专科生慢慢萎缩。2000级、2001级、2002级、2003级的本科人数分别是1680人、2541人、3364人、3702人。本科学生已逐步成为学院的主体。所以,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本科学生方面来,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移到本科生方面来。

再次,目前,学生已逐步了解了国家的相关政策,认识了普通话在其学习和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的普通话意识并不淡薄,对普通话学习更无排斥心理。更多的则是苦于没人点拨,没有机会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学习普通话的机会。因此,开设普通话课正好能够满足学生这一迫切愿望。

综上所述,在我院本科生中开设普通话课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的。

开设普通话课的可能性表现为,在具体实施、操作的过程中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这就是:

2.部分实行免修制度

要部分实行免修制度,首先,需要得到学院及相关部门的认同。其次,要了解学生已有的普通话水平,建立学生的语音档案。如果目前建立语音档案有困难,那么前一部分的可操作性是较强的。事实上,我院历来都有一部分普通话基础好,能说一口漂亮普通话的学生。尤其是中文系高年级的学生,很多都拿到了一级乙等证书,他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较强。因此,可以选派其中的佼佼者深入到各班级中了解情况,挑选出其中的优秀人选(只需一个晚上的时间)。第三,对初选出来的学生,再经过专业教师结合水平测试的要求的严格认定,这部分学生则无需跟班学习,就可以免修。这样一筛一选—认定,人数减少了,则可缓解学生多而教师少的矛盾。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保证了教学质量,又为这部分学生腾出了时间,为他们赢得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且这种机制对后来者也是一种激励,他们可能为争取这种荣誉而加倍努力。

3.普通话课教学时间应提前到一年级第二期

语言学习越早越好。一年级第一期进行专科生的教学,第二期则可进行本科生的教学。因为一年级学生刚进校,学习任务并不太重;刚刚踏进校门,思想容易懈怠;更重要的一点,在一年级给予他们辅导,那么,他们在二年级参加水平测试时,其知识储备和说话能力可使他们克服某些错误和缺陷,就能较好地应对测试,提高过关的机率。因此,此时开设普通话课是较妥当的。

4.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对其余学生的教学,则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1)课堂教学。这是主要的学习形式。教师力量不足,可以调动中文系高年级一级乙等水平的学生参加。他们要试讲、实习,给予他们上课的机会,既解决了困难,弥补了不足,又为他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另外,学生之间彼此也容易沟通。当然“学生教师”要严格选拔,且一次派一名专业教师负责管理,要求他们认真备课,确保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上岗。

(2)强化训练。这是针对学习普通话困难的学生进行一种学习形式。之所以困难,无非是训练不够、方言的负迁移影响等因素所致。因此,可以适当辅之以强化训练,增加训练时间,增大训练强度。

(3)开设讲座。这可以和社团活动配合起来。现在推广普通话协会每学期只有两次讲座。一是数量少,二是不成体系,不够规范。开设讲座可以从方言的角度着手,也可以从内容上加以考虑。比如以内容为例,一次讲座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如鼻音和边音,平舌音和翘舌音,圆唇音和不圆唇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等问题。两周一次,一个教师一次,坚持不懈,形成体系。

(4)营造更加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学习,除了课堂教学外,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如今,我院的普通话环境正在形成,大家都自觉地加入到营造普通话环境的行列中来,人们用普通话交际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和偶然现象。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人们既是语言环境的创造者,又是从中受益者。因此,需要广大师生更广泛的参与和合作,潜心经营,创造出更轻松、更和谐、更广泛、更科学的语言环境。

总之,在我院本科学生中开设普通话课有其现实意义。为了使本科教学更有针对性,突出师范性,为了使学生在达标后能更进一步地向“教学普通话”靠拢,教师还应加强普通话理论、普通话教学理论及方言等的研究,尽可能多地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篇7

[关键词]安全教育;普通化学实验

普通化学实验是我校化学、地理和生物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开展化学教学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普通化学实验是大一新生第一门实验课,是同学们学习化学知识,实践化学原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对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化学实验常常使用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的化学试剂,比较容易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事故。因此,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对同学们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结合我们多年来普通化学实验的教学,探讨自己的一些体会。

1安全意识的培养

必须要在同学们心里牢固的树立起安全的概念和意识。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生活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具体包括对安全的认识、内心体验和保护安全的行为方式等;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对自身安全作出的反映和控制,并通过思维、情感、习惯、信念等表现出来[1]。安全意识具有计划性,能动性,目的性,客观制约性,主观选择性和控制调节性。安全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安全的效果。较高的安全意识的人,有较强的安全自觉性,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对各种不安全因素和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和改进;反之,较低的安全意识的人,对自己从事活动领域中的各种危害认识不足或察觉不到,当出现各种灾害时,惊慌失措,错误应对,乃至付出巨大代价。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始至终教育学生“安全第一”,“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尊重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要同学们牢记以下几点:

(1)安全第一的意识,尤其是人的安全第一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当其他问题或任务与安全问题相矛盾时,一切均要为安全问题让路,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继续后续的工作。

(2)预防为主的意识

安全工作需要有超前性,要立足于事故的防范,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实验之前认真预习,了解所接触试剂的性质和危害,实验时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实验过程当中要“胆大心细”,做任何一个操作之前都要先“走心”,想清楚该操作的后果,再进行操作。要学生明白“怕”不是有效防护的措施,有效的预防才是得力的安全手段。

(3)安全效益意识

安全问题也是效益问题。要学生明白“少浪费一元钱就是多赚了一元钱”,“少生一次病就多了双倍的时间来学习和工作”。

(4)安全科技意识

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它在科学研究、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社会效益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全工作必须依靠安全科技。

(5)安全社会化意识

安全问题牵涉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大局,牵涉到宝贵的生命和来之不易的财富,牵涉到各自的父母和家庭。要学生意识到安全问题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要有更高的高度来认识安全问题。(6)安全问题长期性的意识。要学生意识到“警钟在心里长鸣”,不能麻痹大意,前紧后松。要像下围棋一样,步步谨慎,不到下最后一个子,整盘棋就没有结束。否则有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赢了一晚,到天亮时全输出去了”。

2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1)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化学实验室虽然与工业生产场所有所区别,但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想通的。故要求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概念和理论。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它损失[2]。

(2)牢记化学实验室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化学实验室基本注意事项除了要专门讲解外,平时教学时也要穿插讲解。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反面例子,要结合理论和实际展开来讲解。例如对于个别同学习惯于穿拖鞋,不穿实验服上课,要给他“照相”,并讲解其危害。有同学甚至在切金属钠时用手来抓金属钠,可以当众对这位“大厨”进行教育,以警醒大家。一般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注意事项如下[3]:a.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实验装置和药品进行认真的检查。例如对玻璃瓶子要仔细检查是否有破损或者裂缝,对药品要注意检查是否变质,通风柜是否损坏,着装上要穿好实验服,既要不暴露皮肤,又要能灵活操作。必需佩戴护目镜,有的实验还学戴手套。b.要遵照教师的指导和教科书的讲解进行实验,绝不能随意蛮干。例如在讲碱金属时,教师一再强调少量的金属钠屑要放入甲醇或乙醇中消解处理,但有个同学竟然私自将其置入水中,事后问起原因和动机,该同学竟然说想看看金属钠和水的反应!虽然由于量少,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和损失,但这种私自蛮干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再次发生。当然,我们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赞赏其创新的思维和想法,但在实施之前要和教师讨论实验方案,确认没有安全问题后再来探索研究。c.必需要准确的预估实验的危险性。实验事故虽不可预测,但其危险性大小是可以预先估计的。所以要求学生必须事先熟悉药品的性质,熟悉反应的原理。坚决反对“做一步,看一步”的心理和习惯。对于不太了解的实验,要求投料量从小,反应温度从低,速度从慢开始。d.必需充分做好发生事故时的预防措施并核实后才能开始实验。例如使用浓硫酸的实验,必需先准备好干的毛巾,熟悉水龙头的位置并确定有水供应,以及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以便事后涂覆在受伤的皮肤上。此外还要熟悉水、电、气开关的位置,灭火器、沙和喷淋装置的位置及其使用方法。e.做好收尾工作。有的同学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实验结果,就认为实验结束了。要坚决纠正这种错误观念。实验结束后,要将所用的所有仪器和药品归还原位,整理好操作台面,做好废液、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报告老师后经老师确认才能离开,“不能让别人来替自己擦屁股”。有极个别同学不小心打碎了水银温度计,把碎玻璃倒在垃圾桶里,泄漏的水银扫到水槽里就走了。类似这样的事例要重点拿出来讲解,教育。f.上课要严肃认真,坚决禁止漫不经心,嘻嘻哈哈,边玩手机边等着实验。有个别同学一进实验室就急忙搬凳子,做实验只动手,不动腿,经常引起实验事故。类似此类态度不端正的现象,要及时纠正。

(3)授课的过程当中要将相关的操作和药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讲解到位

认真讲解、学习MSDS。MSDS(MaterialSafetyDataSheet)意为“物质安全数据表”,它是一份涵盖化学品基本特性、燃爆性能、健康与环境危害、安全处置与储存、泄漏应急处理、法规遵从性等信息的综合文件,在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4]。其内容包括化学品的名称,组成,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个人防护,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学资料,生态学资料,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以及其它信息等。教师上课前先将相关药品的MSDS电子版发到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要求同学们认真学习,授课时对于重点试剂药品再详细讲解,让同学们做到心里有数。对于玻璃仪器,主要是要防止割伤和由于裂纹产生二次伤害。由于玻璃仪器薄而易碎,在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玻璃仪器的连接应牢固,防止仪器脱落引起割伤及液体溅出伤人等实验事故。例如将玻璃导管插入胶塞时,一定要抓住导管的根部,慢慢旋转,适当用力将导管插入胶塞孔内。如果像抓钓鱼竿一样抓着导管使劲用力,则玻璃导管可能断裂,其锋利的断面甚至可以将操作者的手掌扎穿!还有类似做格式反应时,严禁使用有裂纹的冷凝管,一旦冷凝管破裂,冷凝水流入反应器内,将导致严重的事故。故实验前要仔细检查裂纹,破旧的玻璃仪器要尽快淘汰。化学实验经常会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药品。由于各类有毒药品的性质不同,保管方法和可能产生的危害也不同,应熟悉其MSDS,依其性质分门别类放置。在使用有毒物前必须采取预防中毒措施,特别是有些有毒物会渗入皮肤,很多有机物由于其脂溶性也容易被皮肤吸收。例如氰化物如果沾到人身体的伤口,将会随着血液循环至全身,严重的会造成人中毒死亡事故[5]。在使用类似物质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戴橡皮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等防护措施。如果使用挥发性液体或有毒的有机溶剂,如浓盐酸,浓硝酸,三氯甲烷等,一定要在通风橱内操作,并不得将头部伸入橱内,以免吸入有毒物质,通风厨附近也不能开太大的风扇,以免降低抽风效果,实验操作完毕时,应当及时清洗器皿。火灾预防及消防。在化学实验室中,有很多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是重要的火灾隐患。在安全技术学习时,要掌握哪些药品容易起火、在什么条件起火以及起火后的处理。例如在实验室里尽量禁止使用明火。在使用酒精灯时,将周围的可燃物移开。在使用氢气时,实验室严禁火种等等。

(4)应急处理及救援

应急,是指对突发险情、事故、事件等采取正确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或行动,进行应对处置。应急救援,是指为消除、减少事故事件危害,防止事故、事件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为[6]。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现场人员一定不能惊慌,要沉着冷静,正确应对。例如不慎将浓硫酸洒到皮肤上,需要立刻将干抹布或其他干的衣服将皮肤上的酸液擦掉,再用大量的自来水冲洗,再附上碳酸氢钠水溶液。绝对不允许先用水冲洗,因为浓硫酸遇水释放大量的热,导致更严重的伤害。如果是有毒有害化学品洒到衣服上,必需立刻将衣物脱去,然后进淋浴室淋浴,不能因为害羞等原因强忍不脱而留下大麻烦。如果是有机溶剂不慎溅入眼睛,必需立刻用大量的水冲洗。以上这些事故必需现场处理完毕,再送医处理。还有一些事故需要现场人员一边处理,一边申请救援。故实验室严禁一个人单独做实验。例如发现火情,因初始阶段着火面积小,温度低,需要抓住宝贵的时机,尽快将火情扑灭在萌芽阶段。例如酒精灯或酒精喷灯着火,立刻用事先备好的湿抹布扑灭,再就近提取灭火器,对着火源的根部猛烈喷射。有机溶剂着火,需立刻用事先准备好的沙子覆盖,再根据着火的试剂种类,选用合适的灭火器灭火。同时申请救援。故新生第一节实验课应详细讲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师也应了解相关的化学物质中毒应急处理。电器着火,要立刻切断电源,对没有呼吸的触电者要立刻施行口对口外压法人工呼吸,并同时申请救援。对于现场人员无法控制的事故,除申请救援外,立刻组织逃生。

(5)废弃物处理

从实验室排出的废液,虽然数量少,但种类多,还有很多是有毒有害的物质,故必须将废弃物妥善处理。绝对禁止将废液倒入下水道。培养学生养成分类放置废弃物的习惯。酸性和碱性水溶液可以将其pH值调至7倒入下水道。玻璃碎片和针头等要专门分类收集。重金属离子一般用碱和硫化物处理,特别要注意的是金属汞及其化合物严禁排入环境体。教师还应注意一些废液是不能互相混合的:例如过氧化物和有机物,容易发生爆炸;氰化物与酸,因为氢氰酸是个剧毒的弱酸;等等。我们在普通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安全教育,通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重点培训安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书平.对安全意识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4):7-11.

[2]中国安全生产科学院.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2011.

[3]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技术教学组.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2.

[4]贾霏,李伟杰,李志强.基础化学实验中培养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4(3):136-137.

[5]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9):193-195.

篇8

关键词:普通话 方言 关系

一、方言到普通话的发展历程

随着普通话教育在全社会、尤其在学校里全面推广,年轻一代人的普通话水平已大有长进。然而,现在不少孩子在讲本地话时不时要掺杂进大量普通话,才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成了“普通山东话”、“普通河南话”、“普通甘肃话”……,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在推行普通话的同时,如何保持方言的传承。

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其中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中国元朝、明朝、清朝历时几百年逐渐形成的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而国家为了进一步明确普通话的概念,又采用规定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早在1958年总理就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政策,不仅当今适用,而且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适用。

方言是根据语言的长期演变而来的,根据其性质差异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为地域方面的差异变化而来的;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现代汉语的方言都是历经了社会、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演变而来的。例如漫长的人口迁移、生活环境的影响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当然,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会融合、影响也是其中的原因。

二、方言、普通话的现状

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区域中。各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而最突出的表现在语音方面。虽然,我国语言学界的专家们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达成一致,但是,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多民族、多文化的庞大国家,然而,众多的民族语言和众多的地域方言必然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例如,在当今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的旅游、求学、出差……都会涉及到另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然而,当我们到达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时,我们必定会因为东西南北各个地域、民族方言的差异,导致人们根本无法通顺的用简单的语言来进行交流,这就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我们必须在汉语的基础上,规定一种打破地域间隔阂的交流方式,而这种交流方式就是今天的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虽是北方方言,但它同时从方言中吸收词汇、语法甚至语音的个别成分来充实自己。民族共同语这种既植根于方言,又高于方言的特性决定了它为全民族服务的性质,而方言则是汉语的地域分支,为某一个地域的人群服务。

正因为此,民族共同语必然对方言产生巨大影响,对方言起制约作用,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随着社会统一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发展,人们文明水准的日益提高和语言文字工作的日益法制化,更要求大力推行民族共同语,在正式场合和公众场合使用具全民性和较强规范性的普通话。然而,方言的地域性和亲情特点也决定了方言在局部地域存在的必要性和它自身的使用价值。

三、“双语”结合,互促发展。

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一再表明,推广普通话并不禁止说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因为方言不仅代表着一个民族自己的特色所在,而且方言的出现更是一个民族、地区人民长期生活、学习经历的一种见证。今天的我们,不是不允许说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国家民族的主体性语言――普通话。当然,我们不能由此产生方言优越的错觉,更不应该拒绝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必须不断扩大普通话的应用范围,但又不能限制方言的使用范围。

率先使普通话成为国家机关的公务用语,学校的教学用语,广播、电视的播音用语,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语。同时,也必须规范人们说标准的普通话,要尽可能的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然而,在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方言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甘肃省平凉市的《平凉日报》第三版就专门设立了《乡言俚语,百姓话题》栏目。这个栏目就是当地的记者用当地的方言对人们日常关注的话题的讨论,这个栏目的设立正是对平凉当地方言的一种发扬和传承,也是人们了解平凉当地风土人情的一个明亮的“窗口”,更好地体现出了平凉当地特色。

21世纪的科技日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我们要想打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最基础的隔阂,就是要用同样的语言去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可以更为通畅、方便的交往。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丢弃祖先们传给我们的这一民族、地域特色――方言。因此,我们必须在学习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的同时,也要不断努力的发扬我们本民族、本地域的方言,只有“双语”结合,才可以让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魅力更加丰富,更加富有吸引力,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普通高等教育;关系

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就业是民生资本”,“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等能缓解结构性失业”,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是我国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关键。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对大学生就业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推进,也使得大学生就业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确定到不确定渐变的过程。这为高校的教育发展带来了障碍,高校各机构间责任不明确,不少毕业生因为没有得到充分、针对性强的就业教育、就业管理、就业帮助,出现不好就业的趋势。

一、普通高等教育关系变化的概况

(一)师生关系的变化

我国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比较密切。随着教学方案、教学课程、教学手段等的改变,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一是教学方案的设计。高等教育改革以后,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案的设计由“一言一堂”的填鸭式教育向“自主讨论”的翻转式教育改变。这种变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这要求师生都有充分的前期准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驾驭书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技能,进而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范围,提升就业竞争力。二是教学课程的变化。我国传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为主,在高等教育改革后,教师的教学课程就由以前理论课程为主,开始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变为理论与实践课程并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变化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加了他们快速成为应用性人才的可能性。三是教学手段的变化。我国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板书为主的讲练法,学生处境被动,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师课堂教学中。而高等教育改革后,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加上网络课堂,如MOOC等,充分促进了现实客观世界的感性和书本知识的结合,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教育管理关系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改变,变化如下:

1.一对少的教学

建国初期到80年代末,由于上大学的人少,再加上经济条件、传统观念的限制,高校招收人数有限,是以小班教学,即一对少的教学为主,是精英教育,教师可以和学生充分交流,因材施教。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根据国家的指标来分配,即“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

2.一对多的教学

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国家提出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高校开始实施一对多的教学。尤其是高校的公共选修课,可能是一名教师一节课可能有100多名同学,周学时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真正学习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能满足社会、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够找到工作。

3.班级授课向大类培养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学分制时代的来临,高校院系两级管理向以宿舍为主的学生群体管理改革,打破班级定向授课制,按照学生课程的选择来组班上课,更多的强调学生群体,通过配备辅导员、专业导师,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管理,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自我发展,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可能性。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教师教学问题、管理问题的矛盾

1.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教师教学问题矛盾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强调了教学关系的改革,但是其改革的力度不够,出现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教师教学间的矛盾。虽然教师开始强调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的力度不大,目前高校教学的现状仍是偏向学术型、理论型的,并且其教学的方案、内容大多是和教师研究领域有关,缺少企业急需人才的知识能力。虽然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中增加了对大学生的“翻转式教育”,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对这一新式教学手段的认可度不高,教师、学生积极性均未被充分地调动。

2.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教育管理问题的矛盾

我国高等教育倡导大类培养——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但是现在实行的“书院制”还是试点工程,没有全面普及,目前高校大多实行的还是“一对多”的管理。再加上,高校教师普遍面临的评职称的压力,没有过多时间和学生交流,因此,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能力可能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用人要求。此外,高校现在执行的教师的考核评估体系是由学生评价的,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变味”了,教师可能会对学生“放水”(点名、成绩),最终影响学生的就业可能性。

二、大学生就业与普通高等教育关系变化及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与普通高等教育关系变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我国大学生就业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由确定逐渐走向不确定的趋势。建国初期到1985年,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工作分配都是按照国家的政策来决定的,教育对就业有着积极影响;1985年到1993年,大学生就业实行的是“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但是在现实中,国家对绝大多数毕业生仍实行了分配政策,教育对就业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1993年至今,我国大学生自主择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大学生就业的范围,但是大学生就业与教育之间出现不确定性。大学生接受的教育对其就业影响的不稳定、不肯定和不明确开始显性,有可能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一定和不明显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也就是教育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现在不确定性的主要表现就是大学生就业困难。

(二)两者变化带来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关系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一,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职业、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第二,大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现在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顺利就业。第三,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率提高。把我国大学生整体的就业数据与之前的相比,我们能得出结论,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率是提高的。现在更多的大学生出现的就业难是因为职位的选择不符合其心理预期,大学生选择不就业来逃避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与此同时,其变化也带来了一定问题。第一,大学生就业工作没人员负责落实。现在大学生就业工作由高校主管、部门协调、院系主抓,而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各个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晰、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第二,高校招生没有根据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且高校课程体系不合时宜,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第三,学生填报志愿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个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需求度,或者是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兴趣点发生变化,从而专业知识不扎实,可能也会影响其就业。

三、成因探析

(一)社会方面

在大学生就业与普通高等教育关系演变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国家政策。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经历了“指令—引导—补充”的变化,使大学生就业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也出现了不稳定、不肯定和不明确的变化。再加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加剧了这种不确定的局面。

(二)高校方面

一些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并未摆脱“短、平、快”[1]的课程设置,使得高校课程设置与社会、市场要求不匹配,社会需求的尤其是“技术应用型”[2]人才,而高校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而且高校就业指导内容单一、形式枯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校的收费体制也进行了改革,虽然有奖助学金政策,但是其不足以满足学生的生活开销,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打工,甚至身兼数职,这样会严重影响其学业、就业。

(三)个人方面

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一些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中。如单位选择和就业地域上,大多数选择国家事业单位,认为“内地特别是落后山区……不具备发挥的环境和机遇”[3],对于创业,许多大学生没有创业的热情和打算,因为他们不愿承受其“艰辛和风险”[4]。再加上当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存在着不足,如学习能力不强、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频繁跳槽等,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对所有大学生的偏见,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

四、提升策略

(一)社会方面

第一,国家可以出台相关调控政策,从整体上调控大学生的毕业流向。如鼓励大学生到我国中西部、基层等地区工作,缓解当地人才资源匮乏。第二,支持大学生创业。通过一系列场地免费、税收减免、贷款零利息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第三,鼓励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高校方面

高校应根据社会、市场的变化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招生规模、专业及课程设置,同时继续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通过大类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调整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课上课下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交流。通过成立指导就业的微博客户端或者微信APP,使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5]。同时深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广度、深度”及“有效性”[6]。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适当加大对学生的奖助学金力度、提供勤工助学工作机会,满足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所需,促使其把注意力放在学业上。

(三)个人方面

大学生应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不要把目光只停留在国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上,要转变我们传统的就业观念,把工作单位的性质、地域的选择范围放得更广一些。同时,课余时间多多参与社会实习,提前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加就业的可能性。结束语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由确定性转向不确定性有着复杂的原因,很难明晰地概述出其原因。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这种变化中社会、高校、个人的原因,并且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以便促进高校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作者: 胡雪霞 贾方 李娜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蝉娟.不可忽略的结构性矛盾专业与就业[J].北京: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2).

[2]刘风清.大学生择业观念分析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

[3]骆剑琴.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理论与当代,2005(3).

[4]周纯,李化俗.浅谈大学生就业观与就业指导[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篇10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 考务管理 信度

我国自1994年开始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推动普通话的普及和提高普通话的水平的有效手段,受到了整个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关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更先进普通话测试手段的需求,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诞生了,并且迅速地运用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中去。这一变化彻底颠覆了以往的人工测试方式。这就代表着普通话测试发展方向、更科学的测试方式要能够生存,得到更多的认可,并更好地发展下去,测试的信度是根本。

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是任何一种测量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所谓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信度决定着普通话测试的生存和发展。要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首先就应该对影响信度的因素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寻找提高信度的途径,以便进一步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它们存在于语言测试的每个环节中,包括试题的难易程度、测试的组织实施环节、测试的评分,等等。本文主要探讨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条件下,在测试的组织实施环节上,从加强考务管理的层面上入手,提高普通话测试的信度。

一、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发生的变化

2007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采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机试)。计算机辅助测试时,前三项的评分由计算机完成,第四项命题说话的评分仍由测试员完成,但测试员不是现场完成评测,而是由省普通话测试培训中心分配到多个测试员,由测试员通过网络背靠背评分,最后得分取测试员的平均分。这种测试形式、评分方式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这种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方法,与以往的人工测试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话测试员对考生的影响弱化。

人工测试工作主要由2—3个测试员掌控着测试的局面,考生的外貌、衣着、举手投足,甚至语音面貌、音质等都会给测试员打分产生影响,测试员的评分可能会出现偏颇。再有测试员本身的素质、业务水平、工作强度、人情等外力因素,都会对测试员评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带来影响。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测试员不需要出现在考场,不会对考生和评测产生直接影响。但人工测试中测试员原本能够发挥具有控场、提醒和监督考生、避免作弊的作用,在机器测试中都无法存在。

2.测试环境改变。

人工测试的环境是一间测试室,2—3个测试员、一个计时员,面对这样的阵势,多数考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就会频频出错,甚至还会说不出话来,严重影响测试成绩。

而机器测试的环境——测试室,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空间,测试室里一台电脑、一把椅子,考生独自面对计算机,紧张情绪会得到大大缓解,利于发挥。但失去监督,过于放松的测试环境,让一部分考生觉得有机可乘,有些人就会想方设法作弊,或者在测试时过于放任自己,容易出现替考、说话题带资料进入测试室,在说话的过程中肆无忌惮,出现说脏话、无效语料、重复、背稿等现象。

3.测试设备。

人工测试的设备中的录音机、秒表等测试设备,跟机试的计算机比较起来,的确是简陋了很多,录音效果、时间记录等都没有测试软件记录得清楚准确无误。人工测试中较为头疼的说话题计时,计算机会精确自动计时,测试结束会给出缺时、用时的准确记录,便于测试员评分。但机试的计算机、网络等的使用,使测试对电力、网络、机器状况等条件也产生了过分的依赖。

4.考生之间的交流。

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试卷一般是提前输入测试系统,每个测试室在没有重新设置测试试题之前,测试的试卷是相同的。一部分的考生发现这一规律后,已测试完毕的考生与侯测考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尤其是说话题,交流过后,说话题是哪几个题目,考生就会有所准备,有失测试的公正。而人工测试的说话题是考生在总共50个题目中抽取,差异性会比较大,考生无法事先做好准备。

二、加强考务管理,采取措施,提高测试的信度

以上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的改变,有利因素固然有,但不利因素也有很多,这就需要在测试实施的过程当中尽量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强考务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测试的信度。针对机试的特点,避免不利因素影响,是考务管理的重点。通过不断地摸索、总结,笔者认为在测试的过程中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测试的规范、可信。

1.加强建设,夯实基础。

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设计、多做调研,才能使测试站的场地、装修、设备采购安装等符合实际需求,才能够为测试提供物质基础和优良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考场的良好的通风、隔音设施设备、适宜的温度、湿度、柔和明亮的光线、高品质的计算机等有利的考试的环境和条件,会保证测试信度的基础。为确保测试的公平公正,测试室安装了测试监控系统,考务人员在服务器上即可清楚地观察各测试室的考生画面,监控测试状况,并实时上传到上级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部门,有效地避免了考生独处封闭的测试室,最容易发生作弊的现象,规范了考务工作,更是保障测试信度的坚实基础。

2.加强管理,保证信度。

测试站管理人员加大了对普通话测试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章立制,管理到位,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强化过程监督,确保普通话测试过程透明,杜绝任何营私舞弊行为,严密监督,提高信度,测试后进行语音抽样复审,保证测试质量。一旦发现普通话测试成绩与实际水平严重不符或有作弊行为,严肃处理。

3.考务人员坚守职责。

普通话测试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公正、公平,而考务人员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制定考务人员守则,明确考务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要求,责任到人,要求测试的考务人员务必严格遵守“认真负责、公正廉洁、团结协作”的测试工作纪律,意识到测试的公平公正是生存之本,自觉维护测试的质量和权威。

4.测试过程规范实施。

考务人员对测试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测试过程的规范操作。测试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按规定操作,时刻注意保证测试的质量。

(1)考前准备。编排测试顺序,测试时间通知等准备工作,做到准确细致。其次还有测试设备的保障,比如电力保证,网络保证,测试机器的调试,测试软件的调试,都应提前准备,以确保考试的顺利开展。

(2)考中监督。考生入场、候测、注意事项讲解、核查证件、试卷抽取、准备测试、进入测试室参加测试、离开考场,每一个环节,考务人员都丝毫不能松懈,确保测试过程的有序,测试结果的公正。

(3)考后整理数据、证书发放等,测试数据的上传、整理、证书办理、发放证书等,准确及时地办理发放证书,也是影响测试信度重要因素。

5.注重细节,确保质量。

考务管理工作是一件细致入微的工作,稍有疏忽,可能就会给测试的信度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细节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生命”。

(1)认真核对证件。考生进场前,考务人员要耐心细致地核查相关证件,以及与本人是否相符,证件不齐全或不符者一律不允许参加测试,从源头上避免了代考等现象。

(2)准考证号码现场核发。现场核发准考证号码,避免了准考证遗失现象,也避免了使用别人的准考证替考的现象。

(3)及时更新试卷。每个测试室的试卷在一定时间内使用的是同一套试题,考生考试完毕一般会进行交流,每个测试室的考题,尤其是说话题,后面的考生就会有所准备,造成测试的不公正。针对这一现象,测试室每半天就更换一套新的试卷,考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但避免了因考生之间的交流,而造成对先测试的考生的不公平,提高了测试的信度。

(4)临时决定考场号。考生现场抽取考场号,进入对应的测试室参加测试。也就是说,考生,包括考务人员在考前并不知道考生在几号测试室参加测试,有效阻止了一部分考生投机取巧的心理,避免作弊现象。

(5)考生签名。考生在考务人员的监督下,在签到簿上签下姓名和考场号,考务管理人员核对考生签名和输入计算机的考生姓名是否一致(考务管理系统的监考机上可以看到每个测试室考生输入的姓名),杜绝代考行为。测试站将签名簿留存,以备查考。

测试的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能否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对于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建设、注重管理,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测试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不盲目追求进度,不走捷径,确保测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没有质量作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就会变成走过场,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普通话教学,乃至整个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功亏一篑。

三、结论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健康开展必将对社会的语言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生存的关键,测试站应确保其严肃性和科学性,积极推动其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加强管理力度,优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将普通话测试、教学、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普通话的普及,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测试培训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

[2]李雪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主观因素影响与对策研究.岱宗学刊,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