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导游词范文

时间:2023-04-03 18:3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达岭长城导游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八达岭长城导游词

篇1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着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5000平方米。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 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篇2

Heuo!我叫侯翔,我是你们这一次游览的导游。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世界文明举世瞩目的八达岭长城游览。希望大家好好观赏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名胜古迹!

大家看,我们现在已经在八达岭的脚下。大家抬头看,八达岭长城是不是非常像一条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延盘旋着。告诉大家,这段长城有一万三千里。大家再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西、北两峰,景色十分壮观、龙腾虎跃、气象万千。如果大家想看长城的景色,那就上去大饱眼福吧。

游客朋友们!我们终于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真是雄伟壮观啊!这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是用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地上铺着方砖,非常平整,像很宽的马路,这么宽的宽度,如果马站在上面,五六匹马都可以并进,大家现在试一试,伸开手臂,大约能占十多个人。

篇3

大家好!我叫黄晏晨,很荣幸、能给你们进行八达岭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黄导。

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我相信,你们与我游览一次长城,一定都可以成为好汉的。

现在呢,我们已经到达了目的地,请大家向北远眺!这就是伟大的长城。我们现在是在北京延庆县军都山上。这八达岭海拔1015米,这山上的长城是最高的,也是居庸关的前哨和门户,这就是八达岭的具体情况了。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登上了长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长城不再是秦长城。而是明长城,由于此段长城保存完整,所以被开发成旅游风景区。看这长城的垛口,面向少数民族。垛子上还设有?望口和射口内侧还有宇墙,其栏杆作用。

我们继续往前走吧!这是长城的烽火台,用来传递信息用,再走一小段,还可以看到屯兵的堡垒。它的房顶用方砖筑成,石灰填缝,整齐平整。在墙角,还有一个排水系统,是要预防雨天降水腐蚀墙体。瞧!这是陡梯,直上云霄,引人注目。

篇4

长城旅游导游词400字(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我陈导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希望各位能在八达岭度过愉快的一天。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一条"长龙"的面前,它就是—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长呢!你们现在听了是不是目瞪口呆了?爬上长城你们会更大吃一惊,想去吗?那就跟我Let,s go!

亲爱的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龙"的背上,这条龙是用巨大的城砖和条石筑成的,它的背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都能并行。你们看,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t望口和射口,是供瞭望和射击用的。古时候,国家之间打仗时,我们就站在"龙"的背上。砰 啪啪"把敌人打的落花流水。

游客们,你们可以轻轻的抚摸这龙的龙磷,不过,为了保护长城不被破坏,你们千万不要用刀刻!要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下面就是烽火台,看到烽火台,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烽火戏诸侯》,周朝有个国君叫周幽王,他有一个美女叫褒似,她脾气很怪,总是不笑,幽王就想办法。于是他点着了求救信号,结果引的诸侯白来一趟,可褒姒却哈哈大笑,幽王也很开心。可是,真有敌人来进攻的时候,幽王点着了烽火,却不见人来,幽王就被杀死了。

时间如流水,一眨眼大家就要再见了,走之前我告诉大家我们公司名称"ZZZZ旅游集团",以后要旅游找我哦!

长城旅游导游词400字(二)

各位游客好!我姓林,叫我林导游,今天去的景点叫长城,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个地方。 现在我给你们介绍一下长城,长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7月7日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从东边的山海关到西边的嘉峪关,共有一万多千米,你们肯定走不到尾的。长城是用整齐的方砖和条石建筑而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整齐,像宽阔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共行。城墙外沿有两三米的成排垛子,垛子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提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一段距离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好帮手。

篇5

导游词范文600字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这个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导,今天,我会带大家游览三个景点,柳浪闻莺,长桥公园和花港观鱼

现在,我们的大巴车行驶在南山路上,第一站是柳浪闻莺。为什么要叫它柳浪闻莺呢?等到了景点,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你瞧,这里是柳浪闻莺,岸两边种满了杨柳,一阵风吹过,那些杨柳像一位位舞蹈家翩翩起舞,非常美丽。你们听,叽叽喳喳的声音,是小鸟欢乐的乐曲,它们就像柳姑娘的乐师,为杨柳伴奏。如果你想放松一下,只要在这湖岸边走一走,一定会陶醉其中。

现在让我们继续往南走,来到的是长桥公园。它虽名为长桥,实际上它的桥并不长。长桥公园里的小桥流水分外幽静。如果你想远离城市的喧闹,听着鸟儿的叫声,闻着桂花的香味,十分惬意。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大家可以拍拍照片,但是千万不可以掉队哦!

我们现在离开了长桥,继续向前进,来到了著名的花港观鱼。现在正是金秋时节,也是开放的时候,走进公园,大家可以尽情观赏,可是千万不要踩坏了花草。花港观鱼不光只有花儿美,鱼儿更美,还可以去那边买一些鱼饲料喂喂这些可爱的鱼。现在大家自由活动,下午三点准时在大门口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

很高兴大家都能准时回到这里集合,我们今天的游览已经结束,西湖的美景多得数不过去,欢迎你们再来游玩。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导游词范文600字二 大家好,今天我就是你们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季导。

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地方,想必大家一定都知道,它就是闻名天下的历史文物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的重点文物,它在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骄傲,是中华人民的自豪。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它东起山海关到西到嘉峪关,一共有二万一千一百九十六点一八千米长。长城在古代是一座易守难攻的伟大的工程!它兴建于秦朝,长城有一万三千多米长,据粗略的计算,长城还能绕地球一圈呢!怎么样,够惊人吧!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城墙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今天的长城虽然没有了军用价值,但是长城还是旅游胜地。长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的象征,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个传说:它的名子叫孟姜女哭长城。从前,有个美丽的姑娘叫孟姜女,她和范喜良成亲之后,范喜良就被抓去修筑长城了,可是范喜良一年之后还是没有回来,孟姜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千里迢迢来到了长城脚下。到了那里,她才知道自已的丈夫死了。孟姜女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她的哭声惊天动地长城被她的哭声震得足足塌了800里长。游客朋友们,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啊!万里长城真是凝结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

现在请大家自由观光,两个小时后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在长城上乱刻乱画。

导游词范文600字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XXX,大家叫我王导就可以了,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人民的象征。

长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始建的,现在比较雄伟的长城关口基本都是明朝建的。之所以人们称它万里长城,是因为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游客们,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长城脚下,大家向远方望去,它多像一条在崇山峻岭上伏卧的巨龙,时隐时现,正欲腾飞。长城高大坚固,它是由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

让我们登上长城看看吧。这里的城砖十分平坦,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关于长城还有一个传说: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在长城脚下大哭了三天三夜不止。长城为此迸裂,露出范杞梁的尸骸,孟姜女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修建了孟姜女路等。

各位游客,下面可以自由活动,注意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不要在城墙上乱涂乱画,要注意安全。

导游词范文600字四 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导游,我姓张,如果在游览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伟大的古建筑长城。长城建在山岭的最高处,沿着山脊蜿蜒曲折,像一条奔腾飞跃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名族的象征,身为中华儿女,我们为之骄傲。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长城遍布在我国的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共有一万三千多里。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最有名,保存也最完好,建筑得特别坚固,是观赏长城的好地方。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非常坚固。在城墙顶上铺着十分平整的方砖,像很宽的马路,而且五六匹马都能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城墙顶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也叫烽火台,是有军情时点燃烽火来传递信息的建筑。现在,大家站在长城上远眺,是不是前看不到头,后见不着尾呢?

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最着名的故事叫孟姜女哭长城,大家也一定都知道,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者的艰辛。

还有关于长城的谚语也很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说几个: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听了我的介绍后,大家对长城已经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那就赶快投入长城的怀抱,亲自去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沿着历史文化的足迹去游览,仔细观赏。在游览时。请大家做一明文名游客,保护文物,爱护长城这一人们用血汗换来的世界遗产。

导游词范文600字五 大家好,我是导游XXX。今天,我要带领着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观光。

篇6

关键词:旅游;宣传资料;修辞对比;翻译;启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201-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54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观光,旅游资料的翻译也与日俱增。众所周知,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将旅游资料准确地英译,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并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成为摆在译者面前的难题。本文将通过对中外旅游宣传资料在话语内容、表现形式及诉求层面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不同之处,进而得出翻译启迪。此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 话语内容对比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两种语言在话语内容上的不同。首先,中文喜好客观融入主观,托物寄情,借景抒情,主观色彩极为浓厚;语言抽象含蓄而深远,具有意境美。而英文非常注重逻辑性,重写实,注重传递实质信息;其次,中文旅游资料充满了华丽的辞藻,会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而英文则用词强调简洁朴实而自然,风格直观。例如同样是关于长城的导游词,中文的介绍如下(摘自中国第一导游网站-51导游词):

各位朋友,首先祝贺大家将要成为真正的“好汉”了,因为今天我们将登上北京的八达岭长城,真正领悟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境了!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它蜿蜒曲折,气势磅礴,是从太空中用人眼能看到的两处人类奇迹之一。

而英文的导游词则少了很多主观色彩,开门见山地介绍实质内容,如(摘自http:// ):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 is a stone and earth construction built by the erstwhile Chinese Empire as a fortification to protect North China from attacks by nomadic groups. Built throughout the 5th century B.C.,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a series of walls clubbed together to form one continuing fortification. Several parts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had to be rebuilt and repaired from the 5th century through the 16th century B.C. The first wall was built between the years 220 B.C. to 206 B.C. by Qin Shi Hu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

所以从汉语的思维方式来看,会觉得英文用词似乎过于直白、直接因而缺乏文采。

2 . 表现形式对比

汉语行文受古代骈体文的影响,讲究整齐对偶,表现为四言八句,运用大量平行对偶结构,以求行文工整、声韵和谐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以中国部分城市旅游宣传标语(摘自http:// )内容为例:

广州中山市:伟人故里,锦绣中山

鹤壁:山水人文精品,古韵生态鹤壁

广东肇庆市:肇庆山水美如画,堪称东方日内瓦

山东青岛市:海上都市 欧亚风情

安徽黄山:黄山徽文化,誉满全天下

福建武夷山市:东方伊甸园,纯真武夷山;

陕西:古老与现代,淳朴与自然

海南海口市:椰风海韵 南海明珠

河南:弘扬文化,传承文明

湖南旅游:人文湘楚 山水湖南

江苏:来江苏,访名城,游古镇,品吴韵,寻汉风

宁夏:雄浑西部风光,秀美塞上江南

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特定城市壮美景色的喜爱之情和悠久历史的自豪感,使中文读者很想亲临其境,亲身感受一番。因此,它的表达功能也比较突出,并且因为它有强烈的呼唤读者观赏的主旨,目的是号召读者按照作者的介绍意图来行动,因而也不失为一种感召文本。简而言之,中文旅游文本以号召为目的,通常信息功能和表达功能特别突出。

而英文旅游文本则表达客观、简约,句式结构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如(摘自http:// ):

With surroundings like this, you’d thrive too.――See more holiday traditions

Stars aren’t the only lights that guide people here. ――Explore holiday light displays

Here, toasts write themselves. Visit a NC winery today.

While the slopes whisk you away, the views call you back――Ski, snowboard and more this winter

在英文中,句子结构相对于词汇而言更加重要,多使用祈使句和其他简单句,通俗易懂。

3 . 诉求层面对比

根据英国翻译家纽马克对于文本体裁的划分――“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旅游资料应属于呼唤型文本,因此中英文的旅游宣传资料有着共同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然而,汉民族的写作美学一贯强调“意与境混”的上乘境界,追求那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以国旅的一条旅游线路的介绍为例(摘自中国国旅官方旅游网站):

收拾好行囊,整理好心情,我们今天开始巴厘岛的异域风情之旅,让我们去感受巴厘岛的美景,巴厘人的质朴,巴厘的悠闲生活方式。

首先我们将沿着美丽的海岸公路来到世外桃源【百度库山中湖风景区】,这里凉爽清新的气候让人历经低地热气后更神清气爽,并可于此欣赏到曼妙翠绿的梯田美景。道路蜿蜒而上,经过长满蕨类植物、野花和象草的陡峭悬崖,进入山区之后,空气变得更为清新凉爽,湖光山色,湖上水烟缈缈升起,仿佛仙境一般,美不胜收。接着我们将前往巴厘岛最著名的水上活动集中区――【南湾】迎向海阔天蓝,体验碧海蓝天,徜徉在南洋的风情之中。然后我们将体验【峡谷泛舟】,清凉的河水时而平缓,时而激烈,两岸美丽的原始森林,瀑布让人彻底地忘记世俗的烦忧。

从中可以看出,中文的旅游宣传文本常常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具体的事物获得抽象的人格和情感,情景相融,虚实相生,受这样的审美观的影响,汉语读者淡化景物的具体描写,重视此描写背后的文化底蕴或者传达的艺术氛围。相比较而言,英文读者,受西方传统哲学的影响,偏重理性,讲究天人各一,突出个性,主客观对立。所以他们在对语言形式的诉求方面忌讳重复堆砌,运用简单的句子结构能够实现信息的传递即可,同样是对旅游线路的介绍,英文就要明了得多:如(摘自http:///)

The Indonesian island of Bali is a favorite destination for both adventurers and those in need of a little relaxation. The waters off the coast of Bali’s white beaches are an ideal spot for diving, while the dense jungles, teeming with monkeys and hidden stone temples, call out for exploration. Hike the rugged path to the summit of Mount Batur, and your effort will be rewarded with a stunning view. Then coax your sore muscles back into action with a massage at one of Bali’s many luxury spas.

所以,综合上面论述的话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英文旅游宣传文本满足了各自民族的诉求。这同时又启示我们在翻译时,要注重对译入语读者诉求的把握。

4 . 对旅游资料翻译的启迪

4 . 1 确立读者接受主体地位

旅游翻译要实现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就不得不注重读者接受主体地位。译文如果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接受能力,则能吸引游客。因为读者只有对文本感兴趣,才可能会有去实地旅游的欲望。旅游英语翻译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必须考虑读者的接受主体地位。译者翻译原文本时,如果能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注意译入语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关注译文读者对原文化的理解能力,就能提高读者的接受度,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的宣传,让中国文化顺利地“走出去”。

4 . 2 正确应对中西文化差异

4.2.1 调整和删减

基于两种文本类型的差异:中文文本信息、表达功能突出,有较明显的倾向性;英文文本更多地以信息文本功能为重心。中文主观色彩极浓,语言空灵、含蓄,辞藻华丽;英文简洁、自然、流畅,具有明快之美。例如:中文在描写景色风光时,常用四字成语,并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一种美的意境。但在翻译时,如果直译,英文读者就会认为译文嗦,有华而不实的感觉。因为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崇尚简单明确,他们感悟不出中国式的对偶、排比等修辞给人的那种美的意境。所以,我们在翻译时就应该删减掉中文文本中许多抽象、华而不实的语言成分,将其译成简洁流畅的英文译本。

4.2.2 文化借用

所谓文化借用,就是借用西方文化中比较知名的人物或事件来解释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西方客人拿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进行对比,增加他们的印象,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特有的内容。比方说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比作译语文化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把济公比作劫富济贫的RobinHood,从而传神地将人物的关系和济公的身份传达给译文的读者,同时使译语读者有一种亲切感。这不但拉近了文化距离,同时保证了地道的译语。

5 . 总结

除了上述提到的策略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法和手段,比如改写、解释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差异,更好地使旅游翻译符合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翻译不仅要跨越语言障碍,而且要逾越文化的鸿沟。归根结底,语言的翻译就是文化的翻译。”这说明翻译最终要从语言层次的转换回归到文化建构层面。民族文化的特异性给翻译带来了诸多麻烦,但我们不能为了刻意满足译语读者心理和审美习惯而对原作改头换面如让洋人穿上黄马褂,毕竟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文化交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翻译中既不可“全盘西化”,也不可“全盘归化”,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待文化差异才能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多元化,做到“”“多元互补”。在旅游篇章的宣传或互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到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运用合适的策略进行处理,是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对这种文化差异的合理处理,不仅可以使外国游客在中国享受到很好的旅游服务,而且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国际上扩大自己影响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Newmark, Peter. Approches to Translation[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Nida. 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8.

陈刚.导游翻译中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J].中国翻译,1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