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游戏范文

时间:2023-04-08 10:1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班幼儿游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班幼儿游戏

篇1

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中班上学年的游戏开展,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进步,对游戏有了初步的了解,会进行简单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也能较好的遵守游戏规则,有一定的游戏规则,会深入的投入到游戏角色中。进入中班后,小朋友对游戏的规则和游戏角色又有了更高的认识,游戏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几个平行游戏,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丰富了,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一些游戏情节,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解决一些简单的小问题。但是由于年龄的特点,小朋友在游戏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孩子比较专横,自己拿到的物品不愿与别人分享;幼儿生活经验不足,造成幼儿游戏情节比较单一;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需加强;游戏时声音较大;对不同游戏的玩法还没有很好的体现;游戏中小朋友之间的相互沟通太少;游戏规则意识记忆游戏结束物品的整理还需加强;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己加工的物品太少,小朋友不能以物代物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本学期制定了一些新举措,力求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游戏总要求:

1、巩固幼儿对区角游戏玩法和规则的掌握,逐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2、通过自主性游戏,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结构游戏,使幼儿学会基本搭建技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4、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深化游戏主题。

5、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科学游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7、通过艺术游戏,培养幼儿理解美、感受美的能力。

8、通过各类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游戏总指导

1、为游戏区域提供足够的、可操作的游戏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探索的机会,并随着游戏内容得更换和深入增加游戏材料。

2、介绍各个游戏的玩法,让幼儿对区域活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以后的游戏中进一步摸索新的玩法。

3、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尽量不干预幼儿,以一个旁观

者的身份进行观察,掌握幼儿游戏情况,观察幼儿

是如何处理纠纷的,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促进幼儿游戏进一步成熟、完善。

4、建立必要的游戏常规,让幼儿能井然有序地进行游戏。

5、注重游戏的评价,充分运用教师评价与幼儿互评、自评结合的方式,使幼儿的区域活动更趋规范化,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晨间桌面游戏

在中班上学期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能更好的、自主开展桌面游戏各类活动。指导幼儿掌握各种游戏的玩法,并能创造一物多玩。游戏的种类分为:绘画、积木建构、益智娱乐、棋类等活动。

五、区域设置

在上学期原有的一些游戏区域(娃娃家、幼儿园(报告总结)、玩具店等)的基础上,随着中班下学期幼儿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的提高,需要创设一些新的活动区域。主要计划有如下区域设置的设想:

1、手工区

在这个区域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剪刀、浆糊、纸等,并根据需要请幼儿自带水果、蟹壳等辅料,利用一些自然材料进行一些小制作,培养幼儿对自己动手制作的浓厚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提供一定的墙面给幼儿进行展示。

2、阅读区

在阅览角中,提供图书、字卡、学过的儿歌全文以及一些识字玩具等,供幼儿使用,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复习所学过的汉字,也有利于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另外,还提供一些如剪刀、双面胶等,让幼儿修补弄坏的图书,在修补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

3、表演区

在表演角中,为幼儿提供音乐、故事磁带、录音机以及一些相关的头饰、道具等,让幼儿自由选用合适的东西,表演学过的儿歌、故事、歌曲、舞蹈以及角色表演,巩固幼儿所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在众人面前大胆表演的习惯。

4、探索区

探索角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补充,如:科学活动《奇妙的磁铁》过后,可在探索角放置磁铁,以及一些常见的铁制品和非铁制品,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探索,加深幼儿对磁铁的认识。这样,探索区就可以作为科学课堂延伸活动的场所,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继续进一步探索的需要。

5、生活区

在本区域中,提供鞋子模型让幼儿练习系鞋带;布娃娃以及衣服,让幼儿为娃娃穿衣服,练习扣钮扣;提供筷子、勺子进行夹物训练等等,主要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6、角色游戏

在娃娃家游戏中,培养幼儿能协商分配角色,学会共同游戏,多使用语言进行交流。

在超市游戏中,教会幼儿学会正确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物品,进一步掌握用钱币购物的方法。

篇2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游戏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9-190-01

语言是人类实现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中班幼儿时期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幼儿园是他们接受正规教育、获取语言技能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语言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幼儿园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语言教育体系,但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的语言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创新教育理念,积极采用符合中班幼儿年龄及认知特点的游戏教学法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激发幼儿表达欲望,使幼儿乐说、会说,以迅速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接下来,本文就对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游戏化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方法,以期能推动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设计表演游戏,激发语言学习兴趣

无论对于哪个年龄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所以,在中班幼儿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中班幼儿年龄尚小,要想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可根据幼儿表演欲较强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设计表演类游戏,以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在趣味的表演游戏中理解语言,并能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从而促使其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中班语言《大灰狼和小白兔》这一教学中,虽然中班幼儿年龄小,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遵守游戏规则意识,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演游戏,找一名幼儿扮演大灰狼,找几名幼儿扮演小白兔,同时设计大灰狼和小白兔的一些对话,让幼儿以复述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接着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大灰狼和小白兔头饰,让幼儿带上,这对幼儿参与积极性的提升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接着,游戏开始“大灰狼”想办法让“小白兔”开门,而几只“小白兔”也动脑筋想办法怎么来判断门外的是谁,以及想辦法赶走大灰狼。幼儿通过扮演小动物对语言游戏的兴趣极大,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发挥甚好,其语言能力也获得深层的挖掘,在如此快乐的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语言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何乐不为呢?

二、设计探索游戏,发展语言组织能力

中班幼儿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可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科学探索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幼儿在游戏探索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有效发展,进而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

例如,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探索游戏情节:大家到森林中挖掘宝藏,在找宝藏的路上有很多标志,请幼儿自主根据标志判断寻找路线,其中可与同伴商量,并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同伴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会对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和自己的看法,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找到合理的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还能让幼儿把已有语言知识积极运用到游戏中,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同时能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三、设计智力游戏,丰富口语词汇量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过程中,设计智力游戏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幼儿潜能,激发幼儿想象力,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智力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语言拓展的智力游戏时,教师可以给中班幼儿设计“看图说词"的游戏,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图片说出一个词来;可以设计“模仿游戏”,教师说出一个词,幼儿根据这个词说出其他词,如教师说出颜色的词“粉色",幼儿说出“蓝色”“红色”等。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还可给幼儿设计“拓展句子”的游戏,教师说出一个简单的句子,幼儿根据句子进行想象,增加句子中的修饰词。通过设计这样的智力游戏,不仅能够给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还能激发幼儿的思维灵活性,让他们根据游戏内容快速调动已有的语言知识,在智力游戏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四、开设互动游戏,提高自主表达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幼儿以及幼儿之间展开必然的互动,有利于表达和倾听,对培养幼儿语言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可适时开展互动游戏,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引导作用,突出幼儿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在互动教学模式下促进幼儿自主表达,进而培养幼儿敢说、乐说、会说的语言能力。

篇3

关键词: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有效评价

角色游戏是孩子最喜欢、最快乐、最自能由表现的活动,也是获得情感发展、社会往最多的活动。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幼儿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由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思维,游戏表现出更丰富的内容。但是幼儿年龄尚小,社会经验欠缺,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角色游戏的需要和幼儿有限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导致游戏不能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适宜的指导。那么,如何使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更为有效,使幼儿从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个人觉得对每次的角色游戏开展有效的讲评显得极为重要。

角色游戏的讲评作为游戏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幼儿的游戏经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游戏的讲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而不能很好地发挥讲评效果。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如下:

1.讲评草草了事,只局限于形式。

游戏的讲评来源于对幼儿游戏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但是由于观察目标不够明确,或缺乏一定的观察方法,教师不能及时地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讲评环节中,教师只能就游戏规则以及幼儿游戏的整体情况作简单且笼统的讲评,纯粹是让整个游戏活动有一个完整的结尾。

2.讲评内容孤立,缺乏问题的延续性,不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习惯于就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因为问题的出现是随机的,评价也就变得毫无计划,只能就事论事,缺乏长远的考虑。在下次的游戏中,又习惯性地着眼于新问题的讲评,而忽略了讲评过的问题的重复发生,使得讲评没有目的,没有计划,缺乏延续性,幼儿游戏发展得不到提升。

3.讲评不能提供引导性策略,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发展。

幼儿依赖性较强,游戏中遇到问题习惯报告老师。这个时候老师往往有两种做法:直接处理解决;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经解决。两种方法都不可取,直接解决,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把问题再抛给幼儿,对于缺乏经验的幼儿来说影响游戏的继续开展。缺乏合适的引导,导致幼儿缺乏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方式中体验自己解决问题的喜悦。在讲评活动中,教师不能给予幼儿做出引导以及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案,使得幼儿在下次游戏的时候对此类问题仍然束手无策,幼儿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得不到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不断地改变讲评的方式,丰富讲评活动的内容,使讲评活动有效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方法一:由点及面,深入挖掘。

案例:今天轮到两位动作慢的幼儿在银行发钱,银行的队伍排了很长。昊昊急着去医院,直接插到了队伍的前面。嘉宝不乐意了,一边挤昊昊一边说:“老师说取钱要排队,你插队了。”昊昊没有理睬,准备取钱。嘉宝火了,准备推昊昊。我及时制止了危险的发生,让昊昊排到了队伍的最后。游戏继续正常进行。

评价:游戏结束以后,我把昊昊和嘉宝请到了前面。“插队”看似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却隐藏着安全隐患。针对游戏中的安全问题,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组织幼儿讨论:当发现有人违反游戏规则时,该如何处理?提醒幼儿以暴制暴会制造更大的安全隐患。引导幼儿说教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动用群众的力量。

接下来的游戏中,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时而出现。幼儿之间能相互提醒,避免矛盾冲突的发生。幼儿开始关注身边的事情,相互的提醒,并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知道防范于未然。

分析:在游戏中存在各种矛盾冲突。在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幼儿意识到不恰当的解决方法,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发生。同时,让犯错的一方明白,看似小小的错误,会引起重大的事故,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以后的游戏中幼儿能够彼此提醒,不再重犯。但是如果当时停下来集体式教育会影响到游戏的进程,不利于游戏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引导,以保证幼儿游戏的延续性,将游戏活动顺利的进行到底。讲评时提出,并组织幼儿讨论,使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幼儿的心中。

方法二:粗中求精,深入研究。

案例:娃娃家是每天游戏中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客人们出出进进很频繁。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忙着招待客人,家里凌乱不堪。

评价:游戏结束之后,请幼儿自己来说一说今天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请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一说:娃娃家总是很乱。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幼儿自发的集体讨论,得出各自认为有效的方法,如:控制客人的数量,客人来做客先插卡,插卡袋满了就不能再接待客人;同时接受礼物时要有选择性,家里不需要的东西可以委婉的拒收。

通过讲评后,大家一致采用了幼儿提出的看插卡进客的方法,限定了娃娃家的人数。现在娃娃家干净整洁多了。客人们也能安心地坐下来喝茶聊天。由于不用忙着招待客人,爸爸、妈妈的活动也变得丰富了。妈妈可以抽时间带着宝宝去逛超市,去看快乐舞台的表演。爸爸想出了各种招待客人的方法。当蛋糕店开业以后,他给宝宝过了生日,请客人们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大家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了。

分析:到了中班,角色游戏都能比较有序地正常开展起来,但是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都比较粗糙,没有得到提升。针对游戏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现象,要引导幼儿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减少游戏中一些重复而枯燥的内容。教师可以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幼儿参照约束自己的行为。幼儿的规则意识得到了提高的同时,整个游戏也变得井然有序了、内容也更丰富,不但扩大了幼儿交流的范围,也让幼儿通过游戏了解了成人生活的丰富多彩。

方法三:投其所好,深入发展。

案例:平时就爱滚在地上的豪豪小朋友,今天扮演起了娃娃家的宠物。妈妈在前面走,豪豪跟在后面爬。一边爬,一边发出“汪汪”的声响。由小朋友来扮演小狗在地上爬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直接制止这种行为,就表示否认幼儿游戏中的创意,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评价:在游戏结束时,针对这个现象,引导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如果娃娃家要养宠物我们需要怎样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用毛绒玩具代替小朋友做宠物,就像毛绒娃娃代替娃娃家的孩子一样。于是,小猫、小狗被孩子从家中带了过来。

接下来,宠物商店、宠物医院、宠物美容院也随即产生了。商店里的宠物饰品也热销了起来,到医院里给宠物看病的人也多了,宠物美容院的生意可好了,游戏变得更丰富有趣。

分析: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会出现奇特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源于生活,但是孩子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他们的做法欠缺。如果这个信息不被老师及时关注并推广,一个好的游戏点子在下次游戏中就不一定能闪现。幼儿无意间的想法得到肯定以后,往往能促使他更大的发展,想象出更多的更成熟的点子,使游戏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而言之,要组织好角色游戏的讲评环节,必须在仔细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游戏现象背后的教育价值。在讲评的时候,教师要依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切合其游戏能力实际,讲评点要根据其价值进行有效取舍,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从孩子的游戏中不断地积累讲评的方法与策略,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和能力,使孩子们的游戏越玩越丰富,越玩越有创意,促进角色游戏更加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班角色游戏案例[C].版权所有:小精灵儿童网.2010.08.03.

2.冯淑娟.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拓展和延伸策略[J].早期教育2010,(7) :87-88.

3.吴学香.角色游戏讲评的策略[C].现代教育教学网.2010.01.06.

篇4

【关键词】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有效介入

一、教师的介入方式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性,教师在中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过程中,要通过多种的介入方式进行指导,才能保证游戏的的顺利进行。教师的接入方式可以分为三种:语言介入、行为介入、参与式介入。

(一)语言介入

语言指导主要指教师通过运用“主动发问”、“及时提示”、“鼓励和赞扬”等不同的语言指导幼儿顺利进行游戏的方法。

(二)行为介入

行为介入主要指教师通过利用身体语言和材料指引等行为指导幼儿顺利进行游戏的方法。

(三)参与式介入

参与式介入主要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到幼儿游戏过程中和幼儿一起游戏的方式,根据幼儿园教师参与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即平行式参与和交叉式参与。

二、教师介入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根据在幼儿园实地观察,记录了对游戏中幼儿游戏行为中教师有效回应方式的实践研究,下面依次分析这几个案例,总结教师的有效介入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体现。

案例1:

娃娃家的宝宝发烧了,孩子们都抢着去帮宝宝买药。教师在观察娃娃家的孩子玩游戏时在提出要为宝宝买药后,孩子们都抢着去。如果都出去的话,娃娃家就会没有人的,所以教师及时提醒孩子:你们都出去的话,谁来照顾宝宝呀?

今天的游戏主要观察的就是娃娃家,在出现问题后教师能及时提醒制止。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并没有用强行的手段,而是迂回进行,用反问的方式来提醒幼儿,如果都出去买药的话,就没有人来照顾生病的宝宝了。这样孩子们就会很乐意留下来照顾宝宝,不会再去抢着买药了。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教师既照顾到了游戏情节的开展,又照顾到了孩子们的心理。这个案例也是用了言语介入的“及时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会的乐趣的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案例2:

餐厅没什么生意,在餐厅工作的小朋友没什么事做,而在美甲店的生意就很火爆。教师及时上前请餐厅的小朋友去美甲店邀请小客人去餐厅先吃点点心。而当幼儿独自不愿去的时候,教师就和幼儿一起去美甲店邀请小客人。

在每次游戏中都可能会出现这种一个店生意好,一个店生意不好的情况。在这时候,我发现后往往可能做的事情是直接请小客人去点心店吃点心。而在这次游戏中,教师是请餐厅的小朋友自己去邀请小客人,还陪同小朋友一起去邀请并指导他如何和小客人沟通:你们在美甲店排那么长得队,要等很久的,可以先来吃点小点心,然后再去美甲。这样,教师在指导中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又能将小客人拉来餐厅吃点心。这个案例运用了行为介入和交叉式参与介入的方法。

三、教师有效的介入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体现

(一)有计划地指导幼儿组织角色游戏的开始部分

中班幼儿对许多角色游戏的过程开展已有一定的经验,但是游戏如何开始会让他们为难,往往会产生大家抢着要同一角色等矛盾。所以,教师在指导时需要重点指导游戏的开始部分,使幼儿学习组织游戏的方法,培养他们先构思、后行动的能力,包括:指导幼儿如何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协商确定共同主题和实现主题的游戏任务。

(二)重点观察并妥善处理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冲突

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通过讲评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尝试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在游戏中,教师也可适时地采取回避策略,让幼儿有时间去争论、分辨,学会相处。

(三)以合作参与者的身份介人和扩展角色游戏

篇5

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开始萌芽,他们的有意开始发展,同时他们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游戏这把神奇的钥匙,打开这个阶段幼儿的审美心灵之窗,把他们带进自然的音乐里,用心灵去感受这美妙音乐,去感受这个世界。本文从教师提供的素材、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体态三方面人手,结合中班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探讨,使审美教育在循环反复中得到发展,有效地激发和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以多样化的音乐素材提升幼儿的审美兴趣

1.音乐性音乐素材

音乐游戏所提供的音乐素材应形象鲜明、结构工整,能随音乐的变化想象和表现游戏情节。如中班音乐游戏《小猪盖房子》,A段小猪盖房子的乐曲轻快、活泼,富有节奏感、韵律感,加上配器中加入了猪叫的模拟音响,使得音乐形象鲜明、突出,利于幼儿通过形象的音乐表现小猪盖房子的游戏情节;而B段狮王检查房子的音乐则缓慢、沉重,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帮助幼儿清楚地区分游戏角色,顺利地变化游戏情节。

2.游戏性音乐素材

音乐游戏的性质有别于韵律活动中的创造性律动或歌表演,除了游戏的角色表演外,还注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即情节的发展,更突出游戏的设计。在一个音乐游戏中,一般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角色参与,通过音乐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到达游戏的,从而吸引幼儿投入,这正是音乐游戏的游戏性特点所表现出的迷惑力和独特魅力之所在。如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鱼》,通过鱼游,鱼吃食,鱼躲藏的音乐变化,师幼共同扮演小鱼和大鲨鱼,投入在游戏的情境中,最终以幼儿特别喜好的“躲藏”玩法达到,充分体现了游戏性的特点。

3.趣味性音乐素材

一个好的音乐游戏,必须是孩子们觉得好玩的,充满情趣的,能充分释放其活动的能量,满足其游戏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游戏材料本身。不管是音乐还是歌词,应富有幽默、诙谐、夸张等艺术情趣。如音乐游戏《老鼠送礼》,这是一个带歌词的音乐游戏,游戏旋律选自具有喜剧表演色彩的电影片段,教师巧妙地将老鼠给自己的天敌猫送礼的游戏情节填进了歌词,当孩子们唱着这首歌进行游戏时,自然产生一种妙趣横生的感受。二是游戏玩法的起伏、变化。每次游戏,应不断地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保持幼儿游戏中适度的兴奋感。如《老鼠送礼》通过变化三种游戏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和幼儿的兴奋状态。先是由单个的手指游戏,以巩固歌词演唱,熟悉在歌曲最后一个音“你”上进行抓、逃的规则;接着两两结对玩手指游戏,加入了合作交往的游戏成分。由于这两种玩法都是坐在椅子上的手指游戏,能很好地控制幼儿在追逐、抓逃游戏中容易出现的过度兴奋行为,在舒适的情绪状态下幼儿轻松自如地学会玩法和规则。最后进入第三种扮演角色的完整游戏,加入了师生互动和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追逃情节,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二、以艺术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幼儿的审美知觉

教学活动组织合理与否,不仅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保障因素,而且也是儿童能否在音乐活动中较长时间地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重要保障。在真实的音乐游戏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好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的“教”与“学”的关系,这是音乐游戏教学活动重要的指导方面。

1.注重倾听,感知音乐韵律之美

首先,培养幼儿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仔细体会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饱满的和声等,初步产生印象美;其次,让幼儿边听边打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感受力;最后,让幼儿边听边想象,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对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和情节进行想象,同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观看表演、讲述故事、打击乐器等)提高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提供表象依据。然后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从音乐的整体形象到内部结构,深入浅出,由粗到细,循序渐进。如欣赏《勇敢的小白兔》《小象与小鸟》时,先引导幼儿听乐曲的旋律,感受音乐性质,再让幼儿有意识地辨别节奏、速度的快慢变化,想象音乐中有些什么动物?使幼儿心目中的动物形象与音乐形象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美。

2.动作引领,体验音乐情趣之美

动作是音乐游戏的主要表现方式。音乐游戏的动作学习,符合幼儿艺术感受、想象和体验的特点,不仅能使游戏的组织富有变化,还有助于幼儿积累丰富的动作表达语汇,发展“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如中班音乐游戏《小猪盖房子》,活动从学习A段小猪盖房子动作开始,教师先以启发式提问,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尝试盖房子的动作:搬木头、和泥沙、钉钉子、刷油漆等,此时幼儿处于“动作探索”阶段。紧接着,教师以“盖房子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问题,引导幼儿学习盖房子的动作顺序,搬砖头一和泥沙一砌墙一粉刷;并以“上刷刷,下刷刷,还有哪儿也要刷”的提示语,引导幼儿创编动作的方位变化。教师巧妙地在幼儿自由尝试和探索的基础上,介入了一个具体的创造线索,引导幼儿按顺序、变换方位盖房子,不仅丰富了幼儿盖房子的动作语汇,而且还能帮助幼儿借助有规律的动作转换,使之与音乐的流动相匹配,从而感受动作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趣。

3.有效引导,剖析音乐情境之美

音乐游戏是音乐和游戏相互结合的活动,教师的引导一定要能抓住教学关键,步步深入,引起幼儿的有效思考并做出反应。如在音乐表演游戏《老鼠坐花轿》的活动中,我们在设计时,联系游戏的内容制定活动的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分散难点。第一环节力求趣味、浅显和生活化,随音乐出示动画“抬轿子”,力求让孩子直观理解。第二个环节需要解决难点,“老鼠坐上花轿心里是怎么想的?表情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通过老鼠的心理活动用音乐来表现身体的动作和表情。第三个环节表现音乐的情境和层次,在这个音乐情境中,老鼠的表现方式是什么。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更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以生动的教学体态提升幼儿的审美愉悦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感性特点,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教态,是幼儿的审美意识提高的有效手段。

篇6

(一)提供开放的区域游戏空间。

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大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一个好时期,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之处于幼儿园中大哥哥、大姐姐的特殊地位,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在区域游戏设置时,要尽量利用教室空间设置区域与时间,丰富区域游戏内容,促进大班孩子兴趣多样化的发展。

1.空间的安全性。虽然大班孩子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小中班参加区域游戏的经,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处在教师视线范围内。但减少和消除环境中不安全因素还是最基本要求。

2.空间的方便性。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增设的空间必须方便幼儿进出。

因此我通过腾出午睡室空间设置了江南人家、科学探索区和手工坊等游戏,还利用室外走廊,楼梯口和室外活动场地,设置了江南小吃、民间大舞台、阿婆茶楼、江南私塾等游戏,在活动室里设置了渔家灯火、江南书院、江南棋社等游戏区域。空间的开放,使幼儿可以自由进出,固定在教室、午睡室,走廊的游戏区,不受干扰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便于教师观察。一方面,我将完成新游戏的自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讨论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游戏的时间;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游戏时间外,课间、饭后、晨间,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继续进行自主探索游戏。

3.根据需要增设区域。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体验来源于经验的获取。过去只重视学习经验的获取,而忽视幼儿生活经验的习得。教育家陈鹤琴早就指出:凡是幼儿能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据此,我在手工区中增加了绣坊,提供了针、线、绑架等工具,让幼儿尝试自己穿针引线绣出自己喜爱的图案,大班下学期增设了学做小学生的游戏,提供了书包、削铅笔刀、写字本、铅笔等,让幼儿学习整理书包、削铅笔、学写字等,为入小学作准备。使幼儿在生活上减少家长的包办,逐步走向独立。

二、丰富区域游戏材料,为自主游戏提供物质基础

(一)围绕本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多层次,多侧面,提供相应的各种材料,根据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容易产生兴趣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

如在江南小吃里提供周庄万三糕、千灯粽子、正义青团子和锦溪袜底酥等,还投放了一些长条形的纸、橡皮泥和硬板纸等。春暖花开时节,正值正仪青团子上市。我们就让幼儿自己做青团子;端午节到了,又让幼儿用长条形的纸折粽子和用硬板纸剪袜底酥。材料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幼儿始终保持很高的游戏兴趣。

(二)根据不同教育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且更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在活动中幼儿既保持新鲜感,有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端午节到了,我在民间大舞台里投放了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轿子、龙船、舞龙等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每天都有小朋友敲着锣,打着鼓在大舞台里舞龙灯、划龙船、抬轿子。

(三)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及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不同要求的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例如江南棋社游戏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棋,有围棋、象棋、飞行棋、动物棋、环保棋、跳棋等等,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围棋,两两对弈刺激而又具有挑战性,而能力弱的幼儿就选择比较容易的象棋、飞行棋、动物棋等。

三、有目的地观察指导,是提高自主性的必要条件

第一,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解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如在手工坊《串项链》活动中我发现让大班幼儿有规律的排序串项链已不能满足于他们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时,于是就在游戏中设置了“如何给串珠项链加上坠子”这样一个问题,引发了幼儿的认知冲突和探索兴趣。他们要迁移生活经验:妈妈、姑姑的坠子是什么样子的?位置在哪里?如何让坠子处于项链的中间位置,他们甚至画出设计图俩俩合作,他们经历了提出问题,探究、想象、假设、发现、交流等一系列学习过程,从而在单纯的操作学习中自然的整合了迁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观察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在这一系列的自主学习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第二,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

如:大班刚开始游戏比较混乱,总是为扮角色而争吵,后来我们采用固定式插牌意愿选择游戏。到时间幼儿根据插牌进入游戏区,如此同伴间变得友爱了,慢慢地还学会了互相协商分配角色,整个游戏井然有序,老师再不必再为幼儿的角色分配而烦恼了,使孩子真正做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目标,才能有效保证区域活动的质量。

1.首先充分认识自主性区域游戏的性质与特点,使幼儿在各种操作活动中探索学习,反复感知经验,学习掌握粗浅的知识,技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并使幼儿在各类表现与创造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篇7

通过对《幼儿园指导纲要》文件的解析,学前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人格健全发展。文章围绕幼儿园中班教育体系过程中,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以及教师平时的授课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笔者的几点优化方案。

 

一、幼儿园班级建设

 

1.幼儿园中班的人数制定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中班学生人数是25,由两个老师和一个阿姨一起照顾。对于幼儿园老师而言,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根据对合肥地区部分幼儿园老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名老师在保证日常教学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只能照顾好10名小朋友的学习和生活,这其中的工作量其实很大,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除了平时日常授课以外,还得注意小朋友的日常安全,小朋友的心理变化,要保证一个班小朋友的全面发展,仍然还需要老师的全身心投入。据调查合肥市幼儿园中班人数大多是30人左右,甚至更多,但是作为大部分老师和家长而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不了了之。对于这个问题,还得看幼儿园主办方的办园宗旨,从事教育行业,在保证幼儿园的正常开支之外,凡事不能都向着利益看齐。

 

2.班级环境的建设

 

通过幼儿园小班教学,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的幼儿园的班级装饰恒定不变。在这里,笔者认为在中班教学过程中,可以购买一些小饰品,定期对班级进行简单装饰,比如:贴一些纸质的壁纸、悬挂一些风铃、改变班级的主题背景,这样才能营造不同的生活氛围。小朋友一般对班级的环境感兴趣,喜欢上上课的环境,才会开开心心的在幼儿园过好每一天。

 

二、部分小朋友存在的“溺爱”

 

现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再加上大部分的独生子女,“溺爱”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生活中。家长的盲目溺爱,在家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无条件的原谅小朋友的错误,导致小朋友在学校的自理能力不足,而且容易让小朋友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在乎其他小朋友感受”的想法。对于这一类幼儿,一般在幼儿园缺少朋友,时常闹小情绪,反感在幼儿园学习。作为老师而言,应该时常注意小朋友的心理变化,在小朋友闹情绪的时候,及时的对小朋友进行耐心的引导,要让小朋友明白:其他小朋友也一样重要,想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要尊重其他小朋友,有好玩的东西要学会分享,有些事情自己能做好的一定要自己动手,一般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任务的同时,小朋友会获得满足感,在下一次的课程中,小朋友一定会有改变。

 

三、幼儿教学“小学化”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为了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部分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学习,对幼儿有一定的学习要求,甚至有的幼儿园要求中班和大班开始学习小学的部分知识,在这里,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幼儿生活中的小常识,让幼儿对一些事务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老师努力的方向不是为了教会小朋友学会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了学习而去学习是下下策,时展背景下,大部分知识网上都可以查到,不需要幼儿在幼儿园就去死记硬背。培养出兴趣再去学习才是上上策,在幼儿园中班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丰富幼儿的认识范围,了解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四、日常授课方式的解析

 

1.中班日常教学模式--“玩着学”

 

一般中班幼儿的年龄在4-5岁,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没有必要追求知识方面的收获。在日常的教学中,中心要偏向于兴趣的培养。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对于5岁的孩子,他们刚兴趣的是在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对于老师的备课而言很重要,如何在带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小朋友明白道理,发现小朋友的兴趣爱好,这是老师需要花时间研究的。

 

2.学习态度的培养

 

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小朋友而言,也是在中班必修的功课。这里的“习惯”指的是好好听课的习惯,在日常的讲课的时候,尽可能不要让小朋友吃零食,在老师说话的时候,小朋友们在下面不要说话,在老师提问题的时候,小朋友要积极回答问题,营造这样一个学习的氛围,是幼儿在中班学习中要求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中班到大班有一个好的过渡。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除此以外,幼儿园教学中肯定还存在其他问题。在这里,笔者希望所有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一起去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一起为孩子们的前程打好基础。

篇8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在幼儿园中班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对广大幼儿教师是一个挑战。

1.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1.1定时定量定点吃饭。对每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对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保证充分足够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同时,要根据孩子的食量给予适量的饭菜,并坚持要求他们顿顿吃完。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吃多,更不能依着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一顿饱一顿饥,然后用零食填补,这会影响下一顿的食欲。同时会养成任性浪费的不良习惯。

1.2教育孩子平衡膳食,不要偏食。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①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拌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或"我最喜欢吃肉圆了,真香"等等,从此激起孩子的兴趣和食欲。②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去尝不太吃的食物,如"我们来当小白兔吧,小兔最爱吃青菜萝卜了","看谁先让小鱼到嘴边池塘里",对越小的孩子,这种方式便越奏效。③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骗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

1.3创设宽松的进餐氛围。创造宽松愉快的进餐气氛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的一个方法。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有益于消化的。最应注意的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尽可能地避免在餐桌上批评,训斥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严重的说教,这会破坏愉快的进餐气氛,既降低孩子的食欲又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有效,反而得不偿失。家长只要坚持让孩子独立吃饭、好好吃饭的要求,动点脑筋,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游戏气氛,持之以恒正面鼓励,不断强化,就会使孩子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

2.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重视平时,重点做好"四勤、四要、四不要"。 四勤:勤剪指甲,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勤漱口刷牙。 四要:早晚要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要洗脚,生吃瓜果要洗净或削皮。 四不要:不喝生水,睡前不吃零食,冬天不蒙头睡觉,平时不挖鼻孔和耳朵。

2.1培养卫生习惯的原则。根据孩子各年龄期神经、精神发育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必须一致,以免引起孩子心理紊乱。对孩子的尝试成功与失败应正确对待,尝试成功了,要给予表扬、鼓励,并提出新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尝试失败了,不要批评指责,不要埋怨,应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再次尝试。对孩子出现的抗拒性心理,应正面引导,不要强迫命令。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它需要经过成人长时间的培养与教育才能养成,一定要反复,要持之以恒,不要急于求成。

2.2培养卫生习惯,你可以这样做:示范法:孩子喜欢模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直接示范,是具体形象的示范。因此,父母应是培养孩子卫生习惯的榜样。反复练习法:大脑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也需要有反复练习的机会,为了提高反复练习的兴趣,可采取带有竞赛性的游戏,在游戏中练习、巩固。定位法:将孩子常用的物品、玩具摆放在规定的地方,并严格要求按规定的位置摆放,使孩子对常用物品的位置形成固定的印象。这样就能养成孩子不随便使用别人物品的习惯。督促检查法: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较差,需要不断地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才能使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得到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

3.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兴趣比"知识储备"更为重要,你可以这样做:

3.1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很多幼儿做事三心二意,有头无尾,很多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训练幼儿注意力。

3.2培养孩子倾听习惯。有的孩子大人与他说话,只顾自己玩,老师上课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总是抢嘴或在下面讲废话、做小动作,不好好听,问他刚才教师(或同伴)说什么一问三不知,或似懂非懂,这样的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不好,所以平时我们跟孩子讲话时要让孩子的眼睛看着自己,不能三心二意,漫不经心,开始时要多提醒,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上学后也会专心听课,就能很快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

篇9

中班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也有了一定的定性,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发面起到榜样、引导的作用。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从细微之处着手,对中班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本人稍有体会,供广大幼教同仁参考和借鉴。

一、把行为习惯儿歌化,使孩子乐于接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经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由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害”。良好的卫生习惯会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孩子掌握其他能力的首要条件,所以,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幼儿需要出发。我们更适合将课程进行人性、巧妙化的处理,使课程和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适合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如在中班的教学当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选择儿歌:“我是一个大橙子,小朋友们喜欢我,洗洗手,剥剥皮,营养丰富来吃我”来帮助幼儿建立讲卫生的信息;吃橙子时,让幼儿观察它的结构,它的形状;在快乐屋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买卖橙子,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交技能;把橙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

二、不断的鼓励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加速剂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少惩罚。使他们在快乐的、积极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及时的鼓励,会使孩子对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个较深的认识。如有一次我带领小朋友们在游乐场自由的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确立这个游戏的规则,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不能随便离开队伍,”有的说:“不能把别人撞倒,”还有的说:“谁被抓住谁唱歌。”当幼儿回答各种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并问:“老师,到底有什么规则呢?”,我说:“小朋友说的太好了,在集体游戏中,我们要团结友爱,更要严守规则,才能取胜。还有,还要严格的听从队长的指挥。”孩子们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应该注意的行为习惯,还在愉快的游戏中,教师的表扬中做到了严格遵守。

三、尊重孩子的自尊,遵循孩子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日常活动是指来园、离园、进餐、睡眠、穿衣、洗理、劳动、散步、自由活动等。因为幼儿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容易忘掉行为规则,凭一时冲动行事。所以,教师应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分析和研究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耐心的提醒,设计高效的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时机,加强幼儿的行为练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心理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方面,把真诚的爱和合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幼儿的人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吓唬,鼓励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所以,批评幼儿时,不能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又要让他受到纪律的约束;在这方面,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如: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通过讲解、讨论不讲卫生的小猪如何变干净了,引导幼儿讲卫生,勤洗手、勤洗澡的好习惯。

四、为幼儿树立榜样,逐渐影响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有个小朋友开学后每天都哭上一阵子,老师劝他等于没听见,只顾自己哭。午饭也没吃,午睡时又开始边哭边说想妈妈,这时,我把本班一个较独立的丽丽和他玩玩具,聊天。等他平静下来,我就对他说:“孩子,丽丽棒吗?”他说:“棒!”我乘此机会说:“你不知道吧,丽丽在幼儿园从来没哭过,你想也成为他那样棒的孩子吗?”他点点头。以后几天,他也会偶尔哭,但是只要提到丽丽,他就会安静下来。效果比老师枯燥的劝慰好多了。

篇10

我班孩子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尊敬老师,爱护同伴,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规则,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一定的自信心。但是由于我班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不强,不能相互谦让,相互分享,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培养。

二、目标

1、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异同,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

2、了解周围的的环境,并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最初步热爱家乡的感情。

3、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爱劳动、爱劳动成果的习惯。

4、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学会克服困难;初步学会评价自己与同伴,懂得与他人合作,学会分享和谦让。

5、了解祖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奥运知识,初步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具体措施

1、幼儿在玩玩具中经常会发生争吵或打闹,我们将和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让孩子们懂得解决矛盾的方法及一起游戏的规则和作用,学会交往,同时教育幼儿懂礼貌,并创造机会训练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2、每月开展一次“大帮小”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小班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得到的快乐。

3、以讲故事、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会幼儿相互合作、相互谦让。

4、以轮流当小小升旗手的形式,在每次升旗仪式后讲讲最近的国家大事,介绍简单的奥运知识,帮助幼儿尊重国旗,以及培养幼儿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