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花园范文

时间:2023-03-30 06:4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幸福的花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幸福的花园

篇1

——《巨人的花园》 续写

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于是巨人把围墙拆了,立刻把孩子们接来,还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当乐园玩耍。

孩子们度过了漫长的冬天,春天终于来了,花儿开了,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各种各样的花儿在花的海洋里争奇斗艳呢!小草长高了,翠绿翠绿的,摸起来很舒服的。小树也长大了,一群群的小鸟在它枝头上欢快地唱着歌呢!小男孩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小男孩看看四周,在想该躲到哪里,忽然,他看见了巨人的口袋,就灵机一动,要巨人把他自己放进他的口袋里,巨人答应了,小男孩于是就躲进了巨人的口袋里。小孩子们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他,于是异口同声地说:“你出来吧!我们投降了。”然后巨人从他的口袋里把小男孩拿了出来,大家见他能想到这鬼点子,躲在巨人的口袋里,都夸小男孩聪明。

夏天来了,绿树成荫,孩子们紧紧依偎这巨人,在大树底下乘凉,巨人一边轻轻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一边有声有色地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有趣的故事,慢慢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第二天,孩子们和巨人在大树底下手牵手欢快地转圈,孩子们高兴地叫喊着。接着,他们还玩了丢手绢,该小男孩丢手绢了,大家都盯着他,怕丢在自己身后,小男孩转了几圈,把手绢丢在了巨人的身后,巨人看见手绢在自己身后,于是赶快去追小男孩,他居然只走了一步,没费什么劲,就把小男孩抓到了,不怪乎叫巨人啊!

秋天来了,瓜果飘香,果实都成熟了,农民伯伯正忙着摘呢!花园里的大树个个都硕果累累,孩子们饿了,随时可以叫巨人帮自己摘,有的时候,小男孩调皮地骑在巨人的头顶上,用小手洋洋得意地摘啊摘,摘啊摘......孩子们和巨人把果实吃完后,就一起玩游戏—老鹰抓小鸡。巨人当老鹰时,他伸出手抓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纷纷机灵地躲闪,巨人怎么也抓不到。咳!巨人也有他的烦恼呢!轮到巨人当母鸡的时候,“老鹰”总是抓不到小鸡,因为巨人太大了,巨人乐得开怀大笑,欢蹦乱跳。

冬天来了,天空中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空中飞舞着,整个花园已被铺上一层厚厚的棉被,美丽极了。孩子们和巨人就在雪地上打雪杖,巨人用手抛起来的雪球好大好大,随便一扔,就能打到几个小孩,孩子们和巨人玩得十分开心,他们还用雪做了一个大雪人,大雪人做得真像,可爱极了。他们还玩了滑雪、堆雪球……孩子们玩得笑口常开,巨人看见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自己也觉得很开心。他们在欢乐中度过了漫长的冬天。

巨人他们在花园里玩得十分开心,快乐,他们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亲人,在里面感受到了无比幸福与温暖。

作 者:张怡葳

篇2

他最喜欢的地方是网球场,因为―家人都喜欢网球;

他曾是墨西哥国内排名前四的运动员,重压之下选择放弃,现在中国工作,打网球就是一家人每周的Iebure Tme。

安瑞克,一名来自墨西哥的前职业网球运动员,后因为压力选择放弃,大学毕业后到中国苏州工作,认识了中国姑娘范颖,现有一子一女,一家人每周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去球场打球。

在这里,一家人享受网球带来的乐趣。

地点:北京时间:2007年

“从8岁开始到22岁,这些年我都在为取得好成绩而打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如今打球,很少参加比赛,比赛对自己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安瑞克说现在打网球更多地是为了放松和娱乐,尤其是每周一家人一起打球的时光,他总是很感动。“我很高兴看到家人都喜欢打网球,尤其是7岁的思龙,每次到球场上,他都很兴奋,又蹦又跳,我很享受和家人一起打球的时光。还记得那天拍照,因为摄影师在场,思龙在球场上一丝不苟,及其专注。不过当摄影师完成拍照任务离开的时候,他又开始吊儿郎当了。”在安瑞克眼里,看到孩子们认真地打球,是他最欣慰的时候,他说这样并不是对孩子要求严格,只是希望娱乐的同时也能锻炼身体。

网球场就是一家人体息娱乐的后花园。

在这里,有他美好的网球回忆。

地点:墨西哥时间:1970至1980年

“小时候打网球只是觉得很好玩,后来莫名地被拉去参加比赛,也就慢慢认真起来。从8岁,就开始参加各项比赛,15岁那年,我在墨西哥16岁以下组的青少年排名中名列第四。”说起小时候的比赛,安瑞克很兴奋,这让他找回了从前的记忆。不过耀眼的成绩背后,是巨大的压力,随后安瑞克选择了放弃,去美国读大学,大学里他还在继续自己的网球之路。“我在佛罗里达参加了Orange Ba川的比赛,碰到了澳大利亚人伍德布里奇,结果被挡在了半决赛的大门外。”大学毕业后他对未来的期待很简单,找一份普通的工作,不过最大的心愿却是环游世界。

一颗自由的心,一颗渴望真爱的心,让上天也开始眷顾他。

在这里他遇到了真爱。

地点:江苏苏州时间:1997年

“因为是同事,所以他有很多机会请我一起吃饭,他说对我是一见钟情,那时候我们同在苏州的杜邦公司工作,很自然就走到了一起。”范颖说他们结识后的第二年,就回到墨西哥举行婚礼,大儿子思龙就出生在那里。在安瑞克的家里,范颖看到了很多奖杯,不过她却从未见过安瑞克拿起过网球拍。范颖说自己一度还很疑惑:“他的父母还有亲戚都提到过他在墨西哥曾经是一个很出色的网球运动员,不过直到结婚。我也没有见过他打球,后来问了,他才解释说没有时间,并且球场是个大问题。”

篇3

【关键词】 基层医院;药房;人性化服务;必要性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深化改革,医院药学的发展也随之从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型逐渐向药学技术服务型转化。药房,作为整个医院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而易见成为医院的一个功能性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及人民群众对医院的信任。所以,医院药房做好人性化服务可以获得社会的好评,可以提升医院的品牌,可以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因此,基层医院药房倡导人性化服务尤为重要。

1 明确医院药房的职能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科室。药房不仅是保证提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1]。基层医院的药房主要分西药房、中药房,条件好的基层医院把西药房又分住院西药房、门诊西药房。医院药房是直接为患者和临床科室服务的窗口,是药师与医生、患者沟通的重要途径。药房的管理水平、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成效,也从侧面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形象。所以,医院药房及其工作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切为了患者身心健康服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倡导人性化服务。

2 人性化服务的内涵

人性化服务是指医院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为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消除患者的病痛,恢复身心健康,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尊重人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行为 [2]。患者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一个群体,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医疗服务,改进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最终让患者满意。医院人性化服务就是为患者提供一切合理所需的服务,包括生活、生理、安全和精神等方面,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各种服务,使其有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3]。其实,人性化服务就是要求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位置去了解患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标准,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人性化服务该怎么去做,更加明确了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

3 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和措施

3.1 明确人性化服务的对象是患者,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服务。患者的生活环境、学历层次、认知水准差异并不影响医院对其服务内容,医院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谒尽全力为患者服务。21世纪的医院不仅仅是治病,还要关注患者的感受,包括生理、心里和社会的,他们的情感、人格、隐私都应受到尊重[4]。新的医学模式,即提出医务人员不仅要治疗疾病,而且要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把疾病与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把生物的患者与社会、心理的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做到在尊重、理解、关怀患者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做到为患者提供最温馨、最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也就是治疗加人性化服务为一体。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急患者之所急,体现人文关怀;面对患者的一些过激语言,以平和心对待,给予耐心解释,切莫与患者发生争执[5]。

为患者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患者办实事,用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来尊重患者,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使患者感受到关怀、友好、亲切和温暖。如患者吃药时没有开水,我们药学人员为患者提供干净的温开水。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讲解一些用药知识,微笑服务,使患者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就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服务到位,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来吸引患者,赢得患者好评。

3.2 药学人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由于医疗卫生系统改革不断深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药学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以改革为契机,不断提升职工自身素质,在改革中求发展,在竞争中求创新,获得思想、技术、业务全面发展,尤其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此,科室要开展素质教育,教育职工爱岗敬业,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患者解除痛苦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一流药学队伍。实践告诉我们,药学人员不仅要有为患者服务的本领,更要有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是人性化服务的永恒主题,在开展人性化服务中,必须把服务质量放在核心的地位,做到强化管理,严格规范,坚决贯彻。人性化服务是一种追求目标,是一种思想理念,是广大药学工作者必须营造的人文氛围,必须达到的精神境界,因此我们在医院药学服务中要处处为患者着想,做到对患者真诚、耐心、友善,真正体现人性化服务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3 加大投入,改善医疗设施和服务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性化服务设施和环境。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给患者提供温馨、舒适、便捷、安全的服务,更是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吸引更多患者慕名而来。患者花钱来医疗消费,不仅是健康的投资,也是一种生活上的享受。为此我们要注重医院服务环境建设,美化、优化药房的设施和药品科学归类摆放,努力营造“温和、体贴、亲切、高雅”的服务环境。医院药房是服务社会的窗口,也是接触最多的地方,它常以为患者划价、配方为起始,发药为终结的模式,服务于社会。充分发挥“窗口”的能动性,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体现服务宗旨,拓展服务内容,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在调配处方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配方前的充分准备,要求配方准确无误,动作迅速。配方后主动地向患者传授用药知识和常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服务。使患者病看得舒心,真正享受到:“患者就是上帝”的感觉。划价取药处患者多且有年老体弱、活动不方便的患者时,给患者提供在专门的休息区等待即可。为方便患者离开药房后解答用药咨询问题,在药品口袋处写明咨询电话号码,安排有高资历的药学人员来随时解答用药咨询问题。做到让问讯者满意、让来访者满意、让来电者满意,使患者亲身感受到药学服务环境的人性化。

3.4 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完善服务技巧,提高服务技能,树立创新理念,建立人性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医院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人性化服务理念贯穿到药学服务的各个方面,为提高药学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服务技巧是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保证,它以为患者办实事的方式贴近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加强药房窗口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由被动转为主动,直接和患者沟通,随时回答患者咨询的问题,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加强药房窗口的管理既方便了患者,又能督促我们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服务技巧需要推陈出新,不断地加以完善,让服务技巧扎实有力切实可行,通过便民措施、服务技巧的制定和实施,让患者了解医院,知道我们在真心、真情、真诚的为患者办实事。

医务人员服务技能泛指专业水平、操作技术专业水平以及语言行为规范等内容,它是医务人员素质的综合表现。试想医务人员不具备必要的服务技能,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患者服务。就交谈而言,语言是药学人员与患者沟通思想和情感的主要途径。不良语言作为不良的信息给人以伤害刺激,如果这种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还会加重病情或引起其他身心疾病[6]。因此我们要使用美好的语言,美好语言不仅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做到语言文明、仪表文明、举止文明,做一个热情、真诚、充满同情心之人。

随着药学模式的转变,医院药房的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作为药房工作至上的原则。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努力做到细化和具有可操作性,每个环节必须做到一要更细,二要更精,三要更实,四要更优。建立完善人性化服务的长效机制,每个药学工作者就要树立思想创新,工作创新,服务创新,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不能只局限于某项工作或某领域。而服务创新更能体现药房人性化服务,真正体现医院服务特色,提升医院品牌。

参 考 文 献

[1] 尹明正,李善伟.医院药房管理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69.

[2] 陈福夫,俞军.医院开展人性化服务的思考.中华医院管理,2007,23(9):89.

[3] 廖朝奎,周书状.以人为本关爱患者加强医院人文关怀.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3,1(2):68-69.

[4] 黄少平,张献怀.我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具体做法.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8,24(11):784.

篇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人们满足了一种需求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目标。高校辅导员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因此他们所追求的需要层次也比较高,渴望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辅导员的这种需要是表现在追求师生关系的融洽感、工作目标的实现和事务处理的认同感等方面。从本质上讲,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在于自我价值的全面实现。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将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目标的终极追求,能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巨大的学生工作压力,并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和育人成功后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在第一线与学生面对面接触,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力是高校其他专业教师和管理者无法取代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在其职业生涯中对幸福的体验和感悟,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也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关乎高校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

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辅导员难以控制的因素,如社会的认同、学校的政策、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领导的认可、家庭的支持和理解等外部因素;另一方面是高校辅导员自身可控制的因素,如辅导员的择业动机、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成就动机、责任感等自身内部因素。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是高校辅导员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辅导员的职业生涯是在高校中度过的,因此一所大学的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辅导员的职业幸福铺路搭桥,营造增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良好氛围,大胆探索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发挥高校在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中的积极作用,使辅导员的精神生活不断得到丰富,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职业品位不断得到提升,个体价值不断得到实现,让每一名辅导员都能尽情享受职业的幸福。一提升职业认同,坚定辅导员的职业理想

高校是辅导员从事教书育人的职场,也是辅导员体现职业价值的舞台。高校的蓬勃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喜业绩、社会家长的高度评价,领导同事的认可支持,自我职业的持续发展,教育对象的尊重爱戴,这些都是增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高校要通过辅导员的职前教育、入职培训等方式,让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认知和认同,工作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和憧憬。高校通过对辅导员的职业目标引领来导航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帮助辅导员坚定走好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职业信念。

首先,高校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让辅导员真正理解自己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辅导员通过积极地思考和行动,主动改变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认清自我价值,提高自信心、归属感和成就感。其次,高校要引导辅导员正确认识其职业内涵,保持良好心态。选择高校教师行业,选择做高校的辅导员,就意味着担负起帮助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内涵决定着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只有让辅导员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内涵,让辅导员认识到其工作对国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也才能从工作中获取更多的幸福感。三是高校要帮助辅导员合理定位,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从辅导员追求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入手,引导辅导员将个人的职业价值取向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校当作辅导员自己职业生活的土壤,引导辅导员在学校发展规划指导下,把握自身成长规律,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学习、工作、研究重点和发展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规划。另外,高校要不断推出身边的优秀辅导员,让大家互相了解他们是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感受成功者的快乐与人生价值,让辅导员觉得在学校要发展、能发展,更好地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激发主体意识,塑造辅导员的职业精神

高校要注重突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主人地位,激发辅导员的主体意识,把每一位辅导员当作能发展的人来激励、支持和帮助,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鼓励他们的工作创新,成就他们的工作业绩。要做到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规范要求与灵活创新相结合,自我发展与团队共赢相结合,让学校成为辅导员共同的精神家园。要相信辅导员的主观努力和工作水平,尊重辅导员的主体人格和辛勤劳动,关心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

高校也要大力弘扬辅导员的职业精神,通过评比骨干辅导员、优秀辅导员、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使辅导员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形成积极进取、勇于争先的文化氛围。学校还要通过科学、客观、公正的工作评价来引导辅导员提升师德修养、确立先进理念、认真钻研业务、改进教育方式、提高工作水平和育人质量。要通过组织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体现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激发辅导员的归属感、成就感,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要求辅导员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即自主把握大学生的客观实际和特点,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精心选取教育内容,创设人性化管理情景,采取有效的服务方法,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创造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和服务,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需要。

强化职业培训,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技能

高校通过强化辅导员的学习研修和职业培训,丰富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内涵,扩展辅导员的专业视野,提升辅导员理论修养,优化辅导员的教育理念,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水平,实现辅导员的职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整合,从而获得完满的进步和理想的人格。但是,现在高校中还存在着辅导员培训学习机制不顺畅,很多辅导员很少有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培训过少或流于形式,辅导员凭经验开展工作等不良现象。

首先,高校要将辅导员培训重点转移到辅导员的专业和职业发展上来,突出个性化、特色型的辅导员培训,优先考虑辅导员的自身发展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要考虑辅导员的现有水平、专业方向和现实需

求,这样的培训才具有效用和意义。其次,辅导员的职业培训要由辅导员被动培训走向主动要求培训,这种转变的关键是辅导员要有自己的追求和发展的动力。高校要积极引导每一位辅导员制定自己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鼓励辅导员大胆规划,追求个性,并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帮助辅导员拓展自己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内涵,提高自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水平。第三,高校要鼓励辅导员加强工作研究,使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辅导员主要从事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项工作是需要有相关专业背景支持的,也是有科学规律的,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研究中,才能有效地带动工作,才能使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发展。第四,高校要深入挖掘校内资源,聘请资深学生工作者担任年轻辅导员的导师,发挥其传帮带的积极作用。高校只有通过扎实的辅导员职业培训指导,才能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实力,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也为辅导员职业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制度保障,优化辅导员的职业环境

优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环境,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离不开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环境十分重要,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所以高校应当具有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意识,制定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辅导员不断涌现、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激励辅导员走好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浓厚氛围,使辅导员真正感受到自己职业的责任和荣誉,激发起辅导员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活力,无怨无悔的为之付出,享受那份发自内心的职业幸福。高校能够落实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是提升辅导员幸福感的重要保证。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宏观层面来看,应当是国家出台了不少好的政策,但是由于缺乏支持这些政策执行的职业环境,到了高校的操作层面就打了折扣。高校中仍然存在着,落实辅导员政策不到位、对辅导员职业定位不明确、责任分工不明朗和考核考评机制不合理的现象。

高校要健全校内激励机制,为全体辅导员创建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首先,高校要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尊重和信任氛围。辅导员也是高校教师的一员,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不同于一般的任课教师,但身份和教师一样。对辅导员职业给予信任和尊重,会使辅导员具有高度的自豪感,会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一种可追求的事业,从而在工作中感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其次,高校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辅导员的发展平台,展示辅导员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实行人性化的民主管理,让辅导员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良好的运作模式,增强辅导员积极的情绪体验,使辅导员看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希望。第三,高校要确立科学规范的辅导员聘任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辅导员考评机制,完善长远有效的辅导员激励机制,对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动专业建设,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发展,让辅导员真正找到职业发展的前景,找到事业发展的方向,是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关键。在任何一个群体中,个体能力的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高校应该心平气和地接受教师个体工作能力差异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因此对于那些工作成绩不理想的辅导员,只要其责任心和工作态度不存在问题,还有积极进取的欲望,学校进行评价时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想方设法地帮助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工作能力。学校对他们的信任是促使这些辅导员由弱变强的最大动力。

高校要积极推动建立辅导员职业领域的创新实验或试点,打造辅导员专业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真正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个专业来建设。二是要建立专门的准入制度、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和退出制度。选拔真正愿意并且有条件终身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人员,并淘汰一些不愿意或不合格的人员。三是,高校要加快辅导员的专业化步伐,创新高校的学生工作组织结构,根据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目标,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和职能分类,并根据辅导员的专业知识、能力特长和兴趣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分工和开展相关工作,提高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和专业化水平,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高校要引导辅导员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教育辅导员要敬畏教师职业,履行教师职责,真情关爱每一名学生,争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优秀辅导员,鼓励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走好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争做专家型的辅导员。让辅导员在成就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自己的职业品位。

关注身心健康,改善辅导员的职业生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也影响着辅导员的职业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我们应当倡导辅导员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但在强调辅导员职业道德感的同时,不能把辅导员抽象化为某种道德上完美的象征。他们也有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因为辅导员不仅要在学生工作中尽教师的职责,还得在家庭中尽父母、子女的义务,在社会上尽一个公民的责任。辅导员同样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也有着自己作为正常社会人的欲望和需要。如果他们不能在每一天的职业生活中感受快乐和幸福,不能够享受自己的专长和发展,教书育人是无法真正实现的。

要使辅导员获得职业幸福感,就要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有的辅导员因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又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使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于是就在主观上变得消极,工作缺乏热情,言谈中会流露出怨气冲天、牢骚满腹,严重影响他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幸福感。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从学校的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全体师生负责的态度,切实在缓解辅导员压力,疏导辅导员情绪、调整辅导员心态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高校要建立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测评、调节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辅导员的职业生活状况、高度紧张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经常开展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调节工作,可借助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教育机构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幸福感的培育和培训,这对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和队伍的稳定大有益处。同时,高校应该为辅导员队伍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全面了解辅导员的健康变化情况,采取措施,如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体检、组织辅导员进行集体锻炼,想方设法地引导和帮助教师改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马婷.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93-94

篇5

关键词:服装设计元素;流行趋势;优化

设计灵感、图稿以及评价是服装设计中流程,二十世纪的服装设计依靠的是设计师的个人创意,看重的是设计师的个人能力,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特点,这让Dior、Chanel等成为知名品牌,但是这种设计模式具有不可复制性,当前服装产业发展及设计流程都走向了科学化,以往的设计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更主要的是对流行进行客观分析,形成一套流行趋势的设计流程。Zara、H&M等品牌的成功证明了当前的流行趋势是由众多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再是依靠设计师或者是品牌引导,因此,要想让品牌获得成功,就需要准确把握流行信息,我国服装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产品研发成功率,促进企业发展。

一、服装流行元素的分级提炼

元素是事物构成的基本物质名称,设计元素是设计风格的构成基础,众多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件完整的服装,随着时间发展,流行元素是会发生变化的,通常是一种或者是几种改变,进而也改变了服装的流行趋势,因此在设计元素基础上,可以建立服装流行趋势优化模型,对服装的流行趋势进行优化,只要对流行趋势进行优化,进而才能准确的把握设计元素的流行,促进元素的创新发展,让服装研发设计更加具有竞争力。服装的色彩、细节、面料以及廓形型是主要的设计元素,每个元素还可以根据其量态、形态、性质的差异,继续划分成三级,流行趋势为企业服装设计提供指导。服装流行趋势内容有市场产品流行信息、品牌流行信息、科技进展、专业机构流行信息、生活方式、人文艺术、社会潮流背景等。要对流行元素进行科学的分级提炼,就需要先在这些信息中提炼出具体的流行元素,即流行的面料元素、廓型元素、细节元素等,这是对服装流行趋势进行有效优化的前提。

二、服装流行元素的分级优化方法

在趋势中总结出不同方面的流行元素之后,需要依据设计元素的层级进行流行趋势优化。在流行元素基础上进行以及优化,可以得到优化处理后的不同性质元素、如色彩、廓形、面料、细节元素。色彩元素中有橙色系、红色系等流行色;面料性质元素中有麻、面、蕾丝等;廓型性质元素中有宽肩、长裙等;流行性质元素是服装中非常基础的流行要点,在一级优化的基础上再进行二级优化,得到流行的形态元素,包括廓形形态、面料形态、色彩形态以及细节形态元素,这些更加清楚的体现出流行服装的要点。最后,还要再进行三级优化,可以提炼出不同的量态元素,同样是廓型、色彩、细节以及面料上的量态元素,及具体的流行元素,经过三级优化后的各元素结果就是符合当前流行趋势,可以进行新产品设计,将这些元素体现到设计中。

三、基于服装设计元素的流行趋势优化模型在服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对流行元素进行三级优化后,就可以得出具体的流行元素,已经符合流行趋势,能够在设计服装中进行使用,但是每个品牌服装都有品牌自己的特色及风格,还有较为稳定的面料、廓型、色系及细节。在设计设计过程中,在保证品牌的稳定风格情况下,还要将流行元素趋势体现到设计中是较为困难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品牌自己的服装产品基础数据库,分设不同的元素数据库,要保障新服装设计与品牌以往风格相适应,就需要掌握元素的具体情况,因此,要在不同元素的数据库中将以往的服装产品的性质、形态以及量态元素都加入其中。结合具体的流行趋势,优化过的流行元素可以和品牌自己的产品基础数据库中的相关设计元素进行部分或者全部组合,就可以形成创新的流行服装。

四、服装流行趋势研究重要性

流行趋势对服装行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流行趋势来自于各种类型的消费者群体,他们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而养成的穿着趋势。流行趋势对服装设计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在其指导下才进行服装设计,可以说其对服装的设计具有决定性作用。其通常能够划分成纵向、横向以及交叉这三种流行趋势。首先,纵向的流行是自上而下的,通常是因为产品被高端消费者先使用,之后进行传播,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流行;其次,横向流行,是某一社会群体最先进行使用,之后再逐次的蔓延到其他社会群体中,逐渐形成流行;最后一种交叉流行,就是指上下交叉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流行,比如夹克衫。在实际生活中,纵向流行、横向流行以及交叉流行通常都是交叉着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流行趋势也出现了商业化的趋势,人们对流行要求越来越高,辅助设计行业只有及时、准确的把握流行文化,按照服装流行规律,把握准确的流行元素,才能研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通常这体现在两方面:首先,设计服装时需要遵循社会消费规律。当前需要把握市场流行文化,这对消费方向产生重要影响,流行现象已经渗透到服装设计中,高级时装一直是时尚文化的引导及主流,促进社会服装文化再生和更新,让服装品牌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价值,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其次,设计服装时还需要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相适应,这是非常重要性的,服装设计需要先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审美需求,不仅要注重美观,更需要注重实用性,通过提升服装的形象外观,提升服装的审美价值。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审美方面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对服装的美观性要求不断提高,服装设计师只有准确的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产品,促进品牌发展,提高品牌的竞争力。综上所述,流行趋势对服装设计行业具有重要影响,服装设计师只有设计出满足社会消费规律及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新产品,才能带动品牌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这就需要设计师能够正确的把握流行,除了要对设计有兴趣和热情、有较高专业水平之外,还需要全面的了解各种流行元素,对流行元素的流行趋势进行有效优化,设计出实用性和美观性兼具的流行服装。

参考文献:

[1]汝海洋.流行趋势在产品设计上的运用研究——海派流行趋势在包袋设中的运用[J].东华大学,2015(11).

[2]赵洁.浅谈服装流行与品牌服装设计的要素[J].西江月,2014(12).

篇6

关键词: 弗莱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文学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的仪式学派,容纳英国学者弗雷泽的人类学,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大成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使其成为跨越多个学科,对文化与艺术进行深度研究的批评理论。诺思洛普・弗莱(1912-1991),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多伦多大学文学教授,著有《文学原理》、《批评的解剖》、《伟大的代码》等作品。《批评的解剖》最负盛名,被誉为原型批评的“圣经”。本书综合了弗雷泽与荣格的主要观点,吸收了分析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及符号学的成果,建立了神话原型批评体系。

一、原型的含义

原型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的神话或隐喻,是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些最基本因素,体现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叶舒宪对原型概念做了如下总结:第一,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第二,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情节母题或结构。只要它们在文学中反复出现,就具有约定性联想。第三,原型体现文学传统力量,把独立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使文学成为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第四,原型的根源既是社会心理的,又是历史文化的,把文学同生活沟通起来,成为二者相互沟通的媒介。(叶舒宪,101―102)

二、“置换变形”与意象世界

弗莱认为不仅能找到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原型结构,还能在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找到共同原型,西方文学史上的各种结构和叙事模式都是最古老的神话模式的置换和变形。

弗莱发现了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他认为神话和现实主义分别代表文学表现的两级,两级中间是传奇文学。神的超人性是人类愿望的隐喻表现,现实主义强调所表现的东西与现实的相似,即明喻。传奇指从虚构过渡到写实的文学过程。神话――传奇――现实主义的演变线索在于原型的“置换变形”。传奇是神话的变型,主人公由神置换为人,现实主义是传奇文学向写实方向的置换。

弗莱在文学中归纳了五种意象世界:神启的世界、魔幻的世界、天真类比的世界、自然与理性类比的世界和经验类比的世界。前两者源于神话未置换的世界。神启的世界是宗教里的天堂,是人类幻想的世界。魔幻的世界是堕落的世界,是宗教里的地狱。天真类比世界是神启世界在人间的对应物,浪漫主义传奇属于这类。低级模仿属于经验类比世界。自然与理性的类比世界,与高级模仿对应。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三、神话的叙述模式

弗莱认为叙述模式是对自然界循环运动的模仿。自然界的循环周期如四季更替、月轮盈亏等对应着英雄的诞生、成长与胜利、受难、死亡到复活。因此,弗莱将文学叙述模式分为四类:传奇、喜剧、悲剧、反讽和嘲弄。这四类体现神话运行方向:喜剧对应春天,述说英雄的诞生或复活;传奇对应夏天,表现英雄的成长和胜利;悲剧对应秋天,展示英雄的末路与死亡;讽刺对应于冬天,讲述英雄死后的世界。

喜剧和传奇是向上的运动,悲剧和讽刺是向下的运动,四者构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模式。弗莱认为西方文学发展史遵循如下循环:神话――喜剧――浪漫传奇――悲剧――反讽和讽刺――神话。

四、结语

弗莱倡导以人类学理论为基点,以“远观”为方法做研究。这种全景式研究方法要求把作品中的体裁、主题、情节母题、结构等要素放到整个文化中考察,由浅入深地把握文学的外部联系,以寻求文化史发展轨迹。这种研究方法使文学更系统化。文学作品不再孤立,而成为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与远古神话、巫术、仪式及风俗禁忌相联系。

然而,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过于强调文学传统,将鲜活的艺术品还原为类似原型,忽略作品的艺术性和现实意义,忽略读者和作者审美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第二,每部作品具有特殊性,但原型批评者以不变态度对待每部作品,注重普遍性而忽略特殊性,注重认知而忽略审美。

总之,弗莱对西方文学和历史进行了整体研究,以人类学和分析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原型批评理论体系,为分析文学作品提供了新方法。但原型批评理论有其局限性。因此,在解决文学问题时,应结合原型批评与其他批评理论,克服其局限性,实现相对完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勾昆.弗莱“神话―原型”理论的再认识.文艺理论,2007(12):59-60.

[2]孟庆枢,主编.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7

社交化正在改变传统的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使传统中心节点式结构,转变成为动态的网络结构。基础设施的分布式和云服务化,使各种终端都可以接入服务,不再受到位置和终端类型的限制,服务的提供和接入彻底去中心化。

社交化带来的开放式体系正在使原先很难实现的系统互联互通变得越来越可行。数据的开放,使得长期以来难以实现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成为了可能;基础架构的开放,尤其是开源硬件,正在成为即开源软件之后的新的开放趋势。

社交化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的创新发展。教学组织从以班级授课制走向分散式、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单一灌输式、一刀切式,变为互动式、翻转式、项目案例式;学习环境则由原来的课堂、学校、定点、定时,转变为全社会、全网络、随时、随地;以云端环境为依托,实现了家校互联、资源互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助。

社交网络的产生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的供需关系、产品理念及行业界限等一系列工业化生产的传统法则,催化出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逐步推动着企业组织的重塑和商品市场的变革。

社交化趋势下的新兴商业模式具有三大显著特征。一是“粉丝经济”,企业以消费者为核心,聚集起自身的粉丝团体,并借此开展企业的研发、生产营销等活动。二是极致体验,产品与文化、价值观相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产品和服务体验。三是跨界融合,不同行业以互联网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为基础,融入自身行业内容,实现跨界融合。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 人性化服务 图书馆员 读者

作者简介:郑克新(1974―),女,河北高碑店人,中教一级;

张丽明(1981―),女,河北昌黎人,助理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51-02

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服务,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世界图书馆界服务的方向。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核心理念,也是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运作的目标和内容。充分尊重读者的个人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一切合理需求的人性化服务将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1.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内涵

1.1.以尊重读者、关怀读者为宗旨

人性化服务思想早就体现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研中,阮冈纳赞图书馆五原则中前四项既“书是供使用的”、“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都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同样要以尊重读者、关怀读者为宗旨,与读者相互沟通合作,并建立一种亲切的、平等的、和谐的服务关系。让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找到一个充满人性化的精神家园。人性化服务在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中不是一种表面的形式,而是融入到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一种物化了的具体内容的体现。人性化服务要求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内部潜力时刻为读者着想,时刻以读者为中心,使图书馆工作者和读者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得以完成。

1.2.让广大师生在图书馆找到亲切感和归属感

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图书馆员为读者服务时,应当体现热情的态度和理智的思考,对读者提供富有人情味和创造性的帮助。高职院校图书馆是直接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应该为广大师生提供人性化的设施,创造人性化的环境,开展人性化的服务。图书馆工作者不但要有读者是“上帝”的思想,而且还要有读者是“亲人”的观念。要使读者感到图书馆不仅是查阅文献信息的场所,而且还是读者“温馨的家”,使广大师生一进图书馆就能找到亲切感和归宿感,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性情,提升品味。

2.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2.1人性化服务的意识淡薄

普通职业技术学院绝大多数是由中专合并升格而成。合并升格成职业技术学院后,学生的整体素质由中专生转变为大专生,教师的层次结构、教学模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读者需求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升格后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却有滞后现象,对读者缺乏人性化的关怀,体现在为读者服务上就是坐等读者上门,读者问什么就答什么,本馆有什么就提供什么。在接待读者时,对读者的询问有时故意回避推诿。这种被动冷漠的服务方式,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不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和人性化的需求,造成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缺少深度、缺少特色、缺乏热情以至缺乏吸引力。

2.2程序化的服务显得僵硬和冰冷

先进的信息技术给高职院校图书馆带来了服务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但是由于理念、技术、资金等种种原因,却使读者服务变得僵硬和冰冷。有的读者兴冲冲地登陆图书馆网页后常常看到一个只有“本栏目正在建设中”这样的空栏目。这是对读者不负责任的表现。图书馆的“咨询台”、“留言薄”里的读者意见和建议,常常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解答。表面上看,读者对“咨询台”、“留言簿”的点击率不断减少,但事实上,这是读者对图书馆主页的失望和不信任的表现。

2.3在语言运用上缺乏亲切感

有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标识牌设置上,命令性的语言过多,缺乏人情味,没有亲切感和愉悦感。图书馆各处标识牌上的命令性语言,如“禁止”、“罚款”等黑色大字让人心生惶恐。在语言表达词上“生、冷、硬”,缺乏亲切感,读者看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图书馆工作人员常常以指导性和命令性语气干涉读者的借阅选择,不自觉的使用“不行”、“不知道”、“不清楚”以及“自己找吧”等不负责任、缺乏人性味的语言。

3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提升人性化服务的策略

人性化服务是国际流行趋势,也是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境界,因此,现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中,应把人性化思想贯穿于图书馆所有工作之中,把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研究服务作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永恒主题。

3.1树立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首先要更新服务理念。将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作为指导思想,破除多年来一贯遵循的规章制度、工作范围等条条框框式的工作习惯,投入相当的情感和思考,尽一切可能满足读者的合理、正当的要求。对于规章制度之外的要求,要给予富有人情味的关注,做到富有创造性的应对,使服务更加顺应人性。图书馆员要了解、预测和识别读者的需求倾向;着眼于读者利用文献能力的开发和提高;从图书馆的布局、服务方式的选择、开放时间的安排以及一切规章制度的制定都遵循人本管理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为出发点和归宿等等,都是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具体表现。

3.2创建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性化的WEB站点

高职院校图书馆WEB站点设计应以人本主义为基本思想,从读者的需要和利用出发,并充分考虑图书馆信息资源本身的特点。图书馆站点除了应具备信息交流、检索和传递的功用外,还应该提高信息内容的专业性,并提供尽可能多的检索入口和途径,全方位地提示文献信息的内容,如提供提要检索、全文检索、联机检索、渐进式检索、策略式检索等,以提高图书馆读者检索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度和效率。图书馆WEB站点应针对不同学科读者的实际需要,提供各个学科、各种类型的典型的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充分满足广大师生读者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要保证在读者遇到检索困难时能得到及时地在线帮助和解答。无论是图书馆WEB站点的界面风格,还是电子信息资源的分类、排列方式抑或是电子信息资源的内容都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保证读者能够凭经验迅速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电子资源,电子资源和数据库的内容应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这就要求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快本馆纸质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另一方面要加强馆际互助与合作,交换或链接兄弟馆的电子信息资源,与此同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或购买国内外优秀的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充分满足广大师生读者的各种需要。

3.3营造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性化的借阅环境

图书馆的借阅环境直接影响着读者的借阅兴趣和效率。优美、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还能陶冶读者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读者的教化。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也要从人性化出发,精心营造借阅环境。尽可能做到图书馆建筑造型美观明快,周围环境宁静优雅;通风采光设备良好,家具色调色彩协调;夏有空调电扇,冬有保暖设施;室内空间宽敞明亮,室外绿草茵茵、花圃可人;馆内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警示标语富含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使读者能从视觉、听觉以及触觉上产生和谐舒适的感觉,从而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愿意把自己融入到图书馆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来。

在服务环境方面,图书馆员在服务过程中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主动的服务,提高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使读者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那无疑将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励读者的阅读心理。

4.结论

人性化服务是当今图书馆工作所关注的热点,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未来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积极汲取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经验,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自己的办馆理念和立馆之本。要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人性化,图书馆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和购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快图书馆自动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强图书馆馆员的业务和思想学习,尤其是思想教育和学习,使馆员牢固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为上帝、一切为了读者的思想,时刻关注和调研读者的实际需要,为读者提供充满人性的优质服务,使图书馆永远成为广大师生读者汲取知识养分和获取智慧果实的乐土。

参考文献:

[1]张思辉。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5(4)

[2]张家瑞,以人为本――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

[3]花明。论以人为本理念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实施[J].图书馆工作下研究,2005(1)

[4]蒋永福,付军。图书馆服务五原则[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3)

[5]王元如,21世纪图书馆建筑新趋势[J].图书馆建设,2001(2)

篇9

关键词:云资源;云学习;个性化教学;信含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16-05

一、问题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把信息技术作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终身学习的重要战略手段。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引领高等教育的整体性变革,在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根据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指导下,各高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在落实“三通两平台”的各项工作上已取得进展。在“三通两平台”的任务中,与资源相关的任务包括“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而网络学习空间的主体就是资源空间。所以说,教学资源的建设任务是非常重要而且紧迫的。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对象是“教、学、管”,而对于教师和学生群体而言,主要是“教”与“学”,教师的“教”如何信息化,学生的“学”如何信息化。目前,在“教”与“学”的信息化方面,学界在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方面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在教学模式上,文献[1]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过去要求教师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就行了。而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网络学习能力、课件制作能力、数字多媒体交互设备的使用能力,以及各种教学评价、备课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等”。文献[2]探讨了基于云空间的教师团队深度学习,指出“海量的信息资源要求教师必须要学会选择、学会学习,既能共享资源,更能分享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团队学习更能有效促进教师个体学习的社会化”。

在教学环境上,文献[3]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云教学环境设计,教师可以在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环境下获取一切可获取的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云计算提供的软件、存储、安全等技术,支持教师的高效教学,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便利。文献[4]探讨了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坚持“标准、开放、交互、协作、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资源+平台+服务+管理”的建设与运行模式以及“引入国家资源、共享合作资源、采购实用资源、开发特色资源、挖掘优质资源”的基本思路,以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学校为用户主体,兼顾其他用户,通过搭建技术先进的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教育信息资源及其共建、共享、互动、交流、个性化应用等服务。

对于教学资源的探索,集中在资源建设和使用、资源共享平台、资源服务框架、资源服务体系等方面。仓耿友等[5]讨论了依托“云空间”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杜玉霞[6]对教学资源在使用过程中老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析。文献[7]讨论了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结构,提出了实现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及各个资源系统用户互认证的两种技术方案:一是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单点登录;二是各个资源系统及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平台设计独立的用户互认证模块并提供访问接口。文献[8]讨论了基于私有云的高校云共享模式。文献[9]讨论了面向泛在学习环境的个性化资源服务,重点从用户、资源与服务三个维度研究了泛在学习环境中资源的个性化服务总体框架。文献[10]对高校教学云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主要讨论了资源的共享和版权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资源建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资源建设者以政府、高校为主体,个人参与的比重不大;第二,建设的资源以通用型素材为主,个性化资源不多;第三,资源平台由于技术选型的限制,大多所支持的模式较为单一,对泛在学习的支持不太充分,如一般的资源平台都是B/S或者C/S架构的一种,所支持的终端大多是移动智能终端、PC或者平板的一种,支持全部模式的平台不多;第四,资源建设各自为政,出现很多异构资源,由于没有异构资源数据交换公共通道,所以对异构资源的利用存在困难,导致大量资源重复建设;第五,注重实体资源建设,而对网络资源的建设力度不够,使得部分资源的信含量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借鉴资源服务已有框架、体系、平台和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云的建设实践,着重探讨云环境下适应教师个性化教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资源服务框架。

二、云资源服务框架

信息技术的影响,带动了学习的革命。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学习的时间、空间上,更体现在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上[11]。特别是云计算的发展,“云学习”也应运而生,云学习囊括了信息化学习(E-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和移动学习(M-Learning)。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云学习的关注对象主要是学生,无论是学习平台,学习资源还是学习评价,其使用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目前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既然学生的学习提倡泛在,那么,与之对应,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泛在,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建设也应该有泛在的必要。教师应该随时随地都能够利用当时的环境进行教学资源的准备。例如,当教师在户外时,发现一个好的情景可以用来作为教学素材,就用手机拍摄下来。此时,需要提供利用移动端将资源上传到教师个人空间的服务。

为了适应云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华中师范大学开展了教育云的建设实践,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工作就是开发了云课堂平台和云资源平台。这两个平台相辅相成,是云学习的重要支撑。云学习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该框架表明了云学习与云资源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第一,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云资源进行协同备课;第二,课中教学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云资源获取需要的教学资源;整个课堂的活动过程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形成生成性资源,上传到云资源平台;第三,课后辅导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云资源很好地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将好的学习资源作为素材共享到云资源平台。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或者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网络从云资源平台或者资源或者将素材上传到云资源平台。另外,这里的课堂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讨论的,既可以是物理课堂,也可以是虚拟课堂或者说在线课堂。而本文讨论的云学习,既包含了纯粹的在线学习,也包含了混合式学习。

云资源服务框架如图2所示。该框架旨在为云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提供服务。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提到的个性化教学,既包含了教师的教,也包含了学生的学。

1.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资源服务的入口。为了适应云学习的方式,云资源服务框架的应用层具有如下特点:

(1)将资源空间分为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个人空间主要用来管理用户私有的资源,由用户自己维护;公共空间用来管理公有资源,由学校来维护。公有资源主要是通过学校共建以及从其他机构购买。在本框架中,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是相通的。一方面,用户可以将个人空间的资源共享到公共空间,供他人使用;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将公共空间的资源下载,整理后到个人空间,形成个人的私有资源。

(2)支持C/S和B/S两种模式。在局域网的区域内,可以采用C/S模式使用资源服务,以提供快速的资源上传和下载服务;在公网内,可以采用B/S模式使用资源服务,由于网络带宽的影响,对于比较大的资源,该模式下资源的上传和下载所需时间会相对较长。这两种模式,可以适应当前环境下云资源对外的基本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3)支持多终端,包括PDA、PC、Tablet。根据云学习的特点,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不同的终端进行教学准备和学习,而且,目前用户用来学习或者教学准备的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PC机和平板电脑。所以,云资源服务框架在提供资源服务时,应支持这三种主流终端的接入。

2.服务层

服务层是云资源服务框架主体,是联结用户和资源的枢纽。服务层提供的资源服务主要包括:资源注册、资源检索、资源评价、资源标识、异构资源数据交换、资源知识点绑定、资源版权控制等。本框架中对资源的每一个服务都以Web Service的方式提供,框架的通信协议支持SOAP,通信时的数据交换格式支持JSON和XML。另外,本框架以开放的模式对外提供服务,可以和学习系统、培训系统进行无缝集成。

本框架支持的资源类型包括实体型和url型。实体型资源是指资源以实体形式存放在云存储中,如文本资源、音视频资源等;url型资源是指互联网上的资源,如Wiki,网页信息等,这些资源以url的形式存放在资源的元数据中。当然,url资源也包括互联网中实体资源的url。本文提倡url型资源的建设,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的信含量。

本文中,信含量的含义为:单位资源文件中所包含的期望信息量。例如,对于一个描述某个知识点的数字资源,它可能以两种方式传播,一种是以PPT为载体(记为R1),另一种是以Wiki为载体(R2)。假设R1的资源文件大小为10K,而R2的资源大小为1K,那么,R2的信含量就是R1的信含量的10倍。一般来讲,url型资源的信含量比实体型资源高。

资源服务的具体说明如下:

(1)资源注册

对于实体型资源,资源注册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将资源实体上传至云存储,二是完成资源描述,生成资源的元数据。对于url型资源,资源注册主要是生成资源的元数据。

(2)资源检索

对于素材类资源,可以根据资源的标题、关键字、资源类型、资源的作用、时间、资源描述等条件进行组合查询,且支持模糊查询。对于学科资源,除了可以按照素材类资源的条件和方式进行检索外,还可以通过教材大纲、知识体系进行检索。

(3)资源评价

用户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资源的评论,例如对资源的使用感受,对资源的建议等;二是对资源的评级,给资源评定一个等级,等级越高,表明资源越好。通过对资源的评价,一方面,资源的建设者可以根据建议修改资源,提高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为用户选择资源提供参考,等级越高的资源说明资源质量越好,被用户选择的可能性也越大。

(4)资源标识

在云资源服务框架中,用三个属性来唯一标识资源,分别为:资源访问地址、资源在云存储中的地址和资源的二维码。资源访问地址是面向用户的;资源在云存储中的地址对普通用户不可见,主要面向使用云存储服务的开发人员;资源的二维码标识是为了适应混合式学习的场景。在混合式学习中,学习者使用的教材既有电子教材,也有纸质教材。对于纸质教材,对于某些难的内容,在其中嵌入相关拓展资源的二维码标识,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中的二维码识读软件,借助无线网络技术,方便快捷地与数字化学习资源无缝连接。这样既取代了冗长Web网址或大量信息的输入,节约了搜索的时间,又实现了传统纸质教材与互联网资源的无缝衔接[12]。

(5)异构资源数据交换

对不同机构或者贡献者根据不同标准规范建设的异构资源,提供数据交换的通道。一方面,异构资源的实体可以直接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异构资源的描述则通过数据交换,将其元数据解析出来。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编辑,减轻工作量,又可以保留资源建设者的初衷,避免错误标识。

(6)资源知识点绑定

在基础教育领域,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比较明确。将各个学科的素材类资源与知识点进行绑定,在资源检索时能够利用知识框架进行导航,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索效率。

(7)资源版权控制

本文讨论的云资源服务框架建立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云的基础上,属于私有云,其服务的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的全校师生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单位的师生。在这个范围内的用户是可以无限制使用公开资源的。若在此范围之外的用户想使用资源,则需要通过申请,获得授权后才可以使用资源。框架中对资源进行版权控制,主要目的是保护资源贡献者或建设者的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

本框架中资源的版权控制通过资源的访问权限来体现。资源有三种访问权限:完全公开、半公开、不公开。对于完全公开的资源,用户使用不受限制;对于不公开的资源,只有资源贡献者本身可以使用;对于半公开资源,资源只有部分实例资源对用户可见。例如,某个教师上课的过程通过录播后形成一个生成性资源,这个生成性资源由不同的素材组成,包括教师的课件,拓展资源,学生的交互等。教师在共享这个资源时,不想将里面某个课件公开。这种情况下,该资源的访问权限就属于半公开。云资源服务框架具有根据不同粒度对资源进行权限设置的机制,因而能够对资源进行半公开的权限控制。

(8)资源演化

资源演化包括资源进化和退化。资源进化是指资源不断完善,并且适应时代背景,资源在质量上超越了原始版本;资源退化是指资源由于老化,变得不合时宜,其内容或者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背景。资源的演化符合“马太效应”。对于优秀的资源,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维护并且修正,使得该资源评价越来越高,资源不断进化。对于某些资源,由于时展,其内容或形式已经与当前情形相悖,那么,该资源被访问的概率就越来越小,逐渐退化。

云资源服务框架中,对于退化的资源,会将其隔离;而资源的进化,则通过资源共建和资源评价机制来保障。

(9)用户偏好

云资源服务框架提供用户偏好设置的服务。偏好信息主要反映用户对资源类型、范围、阶段的需求。通过设置个人偏好,用户可以获取个性化资源推送服务。

(10)资源共建

资源建设不仅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而且也是需要广大用户共同参与建设的过程。仅仅依靠少数几个单位或者团体,是没有办法建设出满足各种用户学习需求的海量资源的。所以,云资源服务框架还应该提供资源共建的机制和技术保障。一方面,可以将个人空间中的资源共享至公共空间,在共享的同时,需要贡献者对资源进行适当描述;另一方面,可以将公共空间中的资源下载到个人空间,丰富个人的资源收藏,以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

(11)资源跟踪

记录用户使用资源的行为,形成用户使用资源日志,日志信息包括用户在公共空间访问资源的类型,资源所属学科,资源使用的频率等。通过对日志信息进行挖掘,可以对用户的偏好进行建模,从而可以对用户进行个性化资源推荐。

3.数据层

数据层主要提供云存储服务。用户的个人空间(也称为个人网盘或者个人云盘,主要是个人的资源空间)主要由云存储来支持。云存储中主要存放两类数据:一种是数字资源实体,包括各种课件、教案、案例、音视频素材等;另一种是用户使用资源的海量日志信息。

三、云资源服务应用实践

在上述云资源服务框架的基础上,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了一个云资源平台,该平台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提供资源服务。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与武汉、兰州、苏州、深圳等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地区的部分中小学已经在使用云资源平台进行教学实践。在高等教育领域,华中师范大学建设了云课堂,不但华中师范大学本校的学生在云课堂里学习,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也在云课堂中进行一些课程的学习。云资源平台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云课堂提供资源服务。

下面以华中师范大学混合式课堂调查情况对云资源平台的应用情况进行说明。

针对云资源平台与学习方式适应度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对72个混合式课堂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116份,回收有效问卷2000份,回收率为64.2%。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总体而言,云资源平台提供的资源与服务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适应情况是比较好的。有19.7%的学生认为“非常合适”,52.6%的学生认为“比较合适”,两者共占总比例的72.3%。而认为不合适的比例仅达到7.6%。由此可以知道,云资源平台可以较好地辅助学生在混合式课堂中的学习。

四、结束语

在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华中师范大学以信息化教学创新为核心,对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内容、资源、环境、模式、方法、管理、评价等进行了全方位探索,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度有效融合,重塑了教与学的生态,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教学的整体性变革。

本文对面向个性化教学的云资源服务框架进行研究,旨在为改变数字教育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局面;克服教学环境孤立封闭,适用性和适切性不强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和思路,为各种云资源平台适应云学习方式带来的改变提供参考模型。该框架涉及的层面比较广,覆盖范围比较大,在开发云资源平台的过程中,各个院校或单位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适当裁剪,如减少应用层对端的支持,减少服务层中资源的服务等。

参考文献:

[1]王德民,王艳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0-31.

[2]涂频.基于云空间的教师团队深度学习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55-56.

[3]刘中宇,刘海良.基于大数据的云教学环境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18-21.

[4]张劲萌,任媛媛.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79-82.

[5]仓耿友,胡尊平,房广富.依托“云空间”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4):55-56.

[6]杜玉霞.信息化教学资源老化的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2):67-73.

[7]郑志高,张春荣.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结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1):36-38.

[8]钱丹.基于私有云的高校云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29-36.

[9]杨丽娜,肖克曦,刘淑霞.面向泛在学习环境的个性化资源服务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2(7):84-88.

[10]陈菀菁,刘情情.高校教学云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6):58-61.

篇10

关键词:医院;人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18-02

全面推行人性化服务既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传承和创新,也是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主业是治病救人,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患者病人两个不同的群体,前者是实践服务的主体,后者是需要服务的对象。因此,医院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即充满人情味的管理对策和服务举措,对内以医护人员为主体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外以患者病人为中心推行人性化服务。管理是基础,服务是核心,关键是实践,达到内外融合、和谐统一,这是现代医院管理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

1 全面推行人性化服务是倡导人本理念的必然发展趋势

人性化服务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践和创新。这种理念规范着医院管理的行为轨道,影响着管理功能和发展目标的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层出不穷,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模糊人性化的理念。

1.1 全面推行医院人性化服务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和需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人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的定位,是人类认识上的深化和回归。目前,全国共有47个城市正在陆续开展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并在近期重点推行“优化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推行医保一卡通和费用结算新办法;改善服务;推进医院信息化和远程网络建设等七项工作。”还将逐步减少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到“十二五”末要减至30%以下,达到国际水平。

1.2 全面推行医院人性化服务是贯彻“人文关怀”的最好手段和方式。医学、医学活动的历史和内在逻辑表明医学与道德、伦理密不可分,医疗卫生也是最贴近人性本质特征和体现人文关怀的行业。全面推行人性化服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手段和方式。

1.3 全面推行医院人性化服务是改革医院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和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医院管理面临的不仅仅是追求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更重要的是形象、效益和竞争力等深层次管理的挑战,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服务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对内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外推行人性化服务正是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传承和创新,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外部形象,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增强医院的竞争力,符合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改革趋势。

2 以医护人员为主体,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全面推行人性化服务的基本出发点

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后,21世纪的管理将进一步向文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迈进。从医院的角度看,医院管理的重点首先是掌握和运用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医护人员,他们既是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职业群体,也是推行人性化服务的主体。医院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构建体系是:

规范——就人性化管理而言,它的核心是围绕医院的发展目标,通过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标准保证医院正常服务工作的有序运转。

情感——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及好恶倾向,情感因素具有影响、调节人的认知过程、协调人际关系以及帮助人适应环境的作用。

文化——医院文化突出了人性化管理的特征,其内涵指医院所独具的组织模式、医院精神、价值体系、行为准则、中华传统美德以及全体医护人员对医院的关爱程度、依赖感、荣誉感等。实现医院、医护人员、社会三者关系上的协调一致,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和谐——“和”是人的本质属性。在医护人员中建立发展和谐的关系是实施人性化管理必不可少的。培育互学互帮、互谅互让、坦诚相待、信任无猜的和谐关系,使医院产生荣辱与共、协同配合的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3 以患者病人为中心,落实人性化措施是全面推行人性化服务的根本落脚点

人性化服务是一种用亲情和爱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多样化的满意服务。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让所有到医院的患者都能体会到人性的尊重,感受到人文的关爱。

3.1 转变服务理念,践行人性化服务行为。服务理念,是指人们从事服务活动的主导思想意识。在一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在长期的服务活动中逐渐形成。医护人员是人类健康的教育者和患者身体照顾的提供者及监督者,然而要真正实现人性化服务,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不断深化和提高主动意识,建立新型的服务理念,并达成共识。

3.2 改善职业形象,重视人性化服务语言。医护人员的仪表、仪容、仪态看似普通,实际医疗服务中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端庄的仪表和优美的体态,和蔼的态度和动听的语言,以上三点构成职业形象美的基本要素。用文明的礼仪、得体的姿态、恰当的手势、礼貌的语言创造一流的服务,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3.3 满足心理需要,创建人性化服务环境。在积极改善就医环境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感受,体会到疾病给患者带来家庭及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保护好患者的隐私权。

3.4 改进人性化服务流程,打造服务品牌。医疗流程也是围绕医护人员的需要,因此,改进改革医院服务流程成为推行人性化服务的重要保证和关键;推行人性化服务作为一个医院全面、系统的工作和必须履行的职责,使患者的需求在满意服务中得到救治和康复是现代化医院的最终目的,从这个意义讲,服务就是一种品牌,在不断开展特色服务、持续延伸服务范围的同时,应将这种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通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以医疗带动服务水平的提升,以服务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把医院打造成医疗与服务、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品牌产业,增强患者的信任度和社会的满意度,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