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范文
时间:2023-04-09 10:1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相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长相思属于欧亚种葡萄,原产于法国波尔多和卢瓦尔河谷,已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经DNA研究表明,长相思是当今世界种植最广泛的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的两大亲本之一。
长相思,在法国被称为 Sauvignon Jaune、Blanc Fume、Surin、Fie dans le Neuvillois、Punechon Puiechou、Gentin à Romorantin;在德国、澳大利亚被称为 Muskat-Silvaner;在美国加州叫 Sauvignon Musque;在南非、新西兰等地又叫 Fume Blanc;中文译名为长相思,这个颇有诗意的名字是在品种引进烟台后,由张裕公司的创始人张弼士邀请当时的一些文人墨客给起的。又或音译为索味浓、白索味浓、苏味浓、颂味翁等。
长相思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其中种植最多的地方当数其家乡――法国,尤其是在波尔多、卢瓦尔河谷地区。
在葡萄酒新世界,美国加州是种植长相思最多的地方。19世纪80年代,Charles Wetmore 将长相思葡萄引进加州,它的品性在利弗莫尔山谷(Livermore Valley)得到了比较好的表现,酒质精致。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酿酒师 Robert Mondavi 以其为原料,利用橡木桶酿造了一款果香浓郁、宽阔复杂的“Fume Blanc”,才使之一举成名。现在长相思在加州发展极其迅速,栽培面积已超过了5200公顷,仅次于霞多丽。
在新西兰,尽管长相思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引进,并且是被以调合米勒―吐高(Muller-Thurgau)葡萄酿酒的身份被引入试种的,然而今天长相思却成为了新西兰葡萄酒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凉爽的南部岛屿所生产的长相思,备受赞誉。新西兰政府对长相思高度重视,计划投入160万美元对其香气进行研究,这在新西兰是前所未有的。
此外,在智利、澳大利亚、南非、意大利、东欧等地也能见到长相思的身影。
我国最早于1892年由西欧引入长相思至山东烟台,20世纪80年代又多次从法国等国家引进,目前在山东、甘肃、北京等地有小面积栽培。虽然我国引进长相思历史较长,但由于白葡萄酒的销量和消费者的口味喜好等原因,一直未能在生产上推广,目前各酒厂基地正在试栽中。
长相思具有适应性强、早熟等特性。它对土壤、气候的适应力均较强。长相思在多种土壤中都能生长,但它最喜欢石灰石、黏土、石灰质或贫瘠的砂砾土壤。它还比较喜欢冷凉气候,因为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可延长葡萄的成熟时间,使其糖酸比达到平衡,从而酿出香气协调、浓郁的美酒来。由于长相思的果实在即将成熟时香气分子会达到最高,而当葡萄完全成熟后,这些香气分子会迅速减少。因此,长相思葡萄多在快要成熟时采摘。
在法国,长相思葡萄主要用来酿造适合年轻时饮用的干白酒,或混合赛美蓉(Semillon)以酿造世间最昂贵的贵腐甜酒。
用长相思所酿之酒呈浅黄色,酸味强,辛辣口味重,酒香浓郁且风味独具,非常容易辨认。
用熟透的长相思酿造的葡萄酒具有柠檬、青苹果或药草的香气,有时带有胡椒的气味;而用未熟透的长相思酿造的酒,青草气息颇为浓郁;在石灰质土壤种植的长相思常有火石味和白色水果香。当青草味突显时,则更接近野草味,会让人联想起黄杨木的味道,也有人称之为猫尿味。法国卢瓦尔河谷的桑塞尔和普伊芙美两个产地的长相思葡萄酒还带有一种特殊的烟熏味;在新西兰和智利的凉爽地带,陈酿2~3年后的长相思会有芦笋的味道;美国加州气候炎热,出产的长相思葡萄酒较为油腻,缺乏清新感,橡木味过重,带有燧石的味道。
上好的长相思葡萄酒酒体清淡,呈极度干性,是一种活泼爽口的白葡萄酒,非常适合与多种食物搭配,尤其是贝类海鲜、新鲜的山羊奶酪等。
在这炎热的夏季,让我们用心品尝一款来自卢瓦尔河谷或是波尔多、新西兰的长相思干白葡萄酒,它清新爽口,回味绵长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绝对会使你立刻走出沉闷乏味的心境,变得心旷神怡、活力四溢,从此爱上这夏日宠儿――长相思。
用长相思酿造的几款经典葡萄酒
桑塞尔和普伊芙美葡萄酒
桑塞尔和普伊芙美-卢瓦尔城位于卢瓦尔河上游的河对岸,这两个城赋予了两种葡萄酒的名字――桑塞尔和普伊芙美葡萄酒,在大多数葡萄酒爱好者眼里,它们象征着长相思葡萄酒。由于这个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温暖的夏天,寒冷的冬季;以及山坡葡萄园的特殊土壤――主要是石灰岩,有不同数量的黄土、砾石或火石,而造就了长相思葡萄浓烈的辛辣气味,清新的酸度和矿物质的口味。除少数例外,桑塞尔和普伊芙美葡萄酒大都不经过橡木桶陈酿,也不经过苹果酸――乳酸发酵,因此酸度较高,气味浓。
波尔多白葡萄酒
长相思和赛美蓉是波尔多主要的白葡萄品种,大部分的波尔多白葡萄酒都是由这两个品种按不同比例混合酿制而成。不同的生产者使用的葡萄比例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数最好的葡萄酒的比例是每种葡萄各占50%。
长相思和赛美蓉的结合可称为天作之合。长相思葡萄酒清淡,酸度高,有草本的芳香;而赛美蓉葡萄酒圆润,酸度低,具有羊毛脂和无花果的芳香。因此长相思很好地弥补了赛美蓉葡萄酒的这些不足。混合后的葡萄酒在刚酿成时口感较清新,在瓶中发酵后口味会更为丰富,具有烟熏和蜂蜜的味道。也有一些生产商选择只用长相思酿造波尔多白葡萄酒,用橡木桶来圆润长相思的口感,获得了成功。
新西兰长相思葡萄酒
长相思葡萄目前在新西兰产量上仅居第三位,但却给新西兰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来自马尔博勒地区的长相思,具有辛辣的芳香和青草、绿瓜、酸橙、葡萄类水果和芦笋香味,同时还混有热带水果及各种草药的味道,清新活泼,酸度高,但是最佳的长相思需要有足够的比重和质地来平衡其酸度。
新西兰引进长相思比较晚,起初发展缓慢,直到1985年,克劳迪贝用长相思葡萄首次酿酒,世界各地的葡萄酒爱好者才开始将目光投向这里。
贵腐酒
篇2
摘要 来自不同时代的三首《长相思》,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抒写了人类的共同情感。萧统诗含蓄古朴,欲言又止中传递出情感的沉重与无奈;李白诗华丽奔放,在有力度的情感上又加了一层政治的隐喻,意味隽永;白居易的词则既有词体的婉约细腻,又有盛唐诗的意境空灵,体现了词体新兴时期的风貌。
关键词:长相思 萧统 李白 白居易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从人类摆脱动物性的那一刻起,就有一种真挚永恒的感情,跨越时间的荒野,横渡千山万水,将一颗颗细密敏感的心灵紧紧缠绕,用绵长的想念淹没无数湿润的眼睛。“长相思兮长相忆”,相思,正是这样一种人世间最普遍、最易引起共鸣的情感力量。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不断受其浸染,将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情感碎片鲜活地再现于动人的文辞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相思”总是与“长”结合在一起。是真情,思念便不能不深,不得不长。相思如流水悠悠,如丝线绵长,细腻、温柔、深沉,牵牵绊绊地跟随着远方的游子倦客,将百炼之钢也化成了缠绵不断的情思一缕。
《长相思》是六朝乐府古曲。从乐府曲,到唐代的教坊曲,再到唐宋词,它作为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不仅历史悠长,而且曾在不同的时代风靡一时。李贺《夜坐吟》中就曾写道“铅华笑妾颦青娥,为君起唱长相思”。现在流传下来的《长相思》,六朝乐府有十四首,唐代十七首,宋词则有百多首。人们所熟知的《长相思》,往往是白居易的那首《长相思・汴水流》,或者林逋的《长相思・吴山青》。其实在唐宋词以前,乐府《长相思》也多有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佳篇佳句。
梁・昭明太子
《长相思》
相思无终极,长夜起叹息。
徒见貌婵娟,宁知心有忆。
寸心无以因,原附归飞翼。
思念太深太长,以至于没有尽头、没有终极,无日无夜的相思煎熬内心,又怎能轻易入眠?作者相思的是谁、是什么,我们不知道,透露给我们的仅仅是一句似有所指又不曾指明的“心有忆”,再加上“徒见貌婵娟”一句的欲言又止。前四句都表露了一种不能为外人道的深沉情感。可叹的是,此心此情竟然无法传达,只能愿它附于鸟儿自由的双翼,为远方的那个人捎去思念。在李商隐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能看出昭明太子此诗的痕迹。这是一个精彩的反说化用,萧统是心无因而托于翼,李商隐则是身无翼而传于心。心翼之间,同样传达了相思的真挚与无奈,但也传递出了唐人与前人的不同,心与翼的不同归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南朝人重具体物象而唐人重心象、重主观的差异。
千载之下,在历史的尘灰里,我们贸然做着种种猜测,去填补对历史的猎奇和对偶像的崇拜。以太子贵胄,才华横溢、儒雅多情,却又传奇般地英年早逝,昭明太子萧统一直是个引人嗟叹遐思的历史人物。临风遥想当年风华,是否美女如云的东宫里,英俊多情的太子在环绕身畔的莺莺燕燕中难觅知音,思念着远方某个不为人知的女子?她是被阻隔在皇宫之外,还是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份,使他限于某种羁绊不能与之相伴相守?而这位神秘的姑娘是否配得起风华绝代的他?又是怎样的深长绵邈的思念才称得上是“无终极”呢?结尾的“无以因”又把这种相思投入无所依傍的虚空。太子的执着深情令人叹惋!
同样是相思,盛唐的相思曲便截然不同于南朝,无论体式的改变,还是情感表达的不同,都昭示着盛唐时代的特征。
李白
《长相思》三首之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这是只属于李白的气质。那种穷天辟地依然苦寻不着、简直令人发狂的感受,把摧人心肝的期盼与无奈说的透彻入骨。但相思即使到了极致,也不是令人低沉绝望的,反而依然能有一种力量感。全首诗句句押韵,并且押的是畅通无阻的平声韵,给人以通透贯彻之感,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不拖沓,无滞碍,“毫无艰难之色”地将一份带有强烈气势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有如泼墨之画作。
首先交代环境并进行铺陈:络纬秋啼,霜色凄凉,在秋天的一个夜晚,孤灯不明,诗人愁思欲狂,却只能对着月亮深深地叹息,先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如此凄美的画面,然后点明相思所指――“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两句有着屈原《离骚》的味道,亦隐约可见《蒹葭》中那位溯源而上的远古诗人的身影。然而魂飞的再苦也是无用,遥远的关山连梦中到达都那么艰难,如此痛彻心扉的相思让人五内俱伤!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来自诗人的用韵与修辞,更来自于诗人心中深厚的喷薄型的气势情感,使得读者的心理和感情也被拖曳而下,不能自主地受到感染。最缠绵的相思之情亦可被赋予如此力量,正是盛唐诗歌独一无二的可贵品质!相比之下,李白的相思虽表达得更苦更深却也更为通达,萧统则更多了一分说不得的内敛与苦涩,显示出两个时代的不同风貌。
另一方面,李白的相思因蕴含了“长安”、“美人”两个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使其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男女之情上,更多了一重隐喻的政治指向,使诗歌在两个维度上都可以展开。形式的流利上又多加了一层含蓄的表达,使其意味更加深长隽永。萧统的诗歌,总体上似乎也笼罩着政治与宫廷带来的寂寞、无奈、压抑,虽有蕴藉之味,却模糊到了无从体认,难以带给人这一层次上的兴发感动。从这一角度说,李诗内涵之丰富、情感之充沛要胜于萧诗。而这亦符合历史和文学史的规律,唐诗正是在吸收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达到了繁荣高峰。李白此诗无疑受了六朝乐府《长相思》的影响,再以更成熟的艺术手法和盛唐赋予的心理情感重新加以开拓,从而留下了千古名作。
白居易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每个时代都有爱情,但每个时代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并不一样。词体产生以后,更多的爱情表达被放置在了词里,尤其是宋词,其细腻,其悠长,都与唐诗中的爱情诗迥然有别。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正处于盛唐诗与宋词交界的时代里。“诗到元和体变新”,中唐文学正处在转型期――既不再单纯延续盛唐的特质,也还没有像宋代那样完全彻底地转化了时代特征,呈现出复杂、交融、创新的多元生态面貌。此时作为新兴文体出现的词作《长相思》,无疑也带有这个时代的独有特征。
月下脉脉的流水环绕着整个词篇,流水、思念、恨三者异体同构,都是那么绵长深远,欲断还休。词中山含情,水凝愁,点点相思随流水,绵延不尽;此处之恨,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恨,是“恨君不似江楼月,只有相思无别离”之恨。而结句“月明人倚楼”,将这种相思之苦定格成一幅意境悠远的画面,吟之回味不尽。从结构上说,这首词吸收了民歌的表达方式,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的节奏及叠字叠韵的使用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就其题材内容、表现方式、美学风味来讲,它毫无疑问是首精彩的词,但与更典型的宋词相比,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词中还残留了诗歌尤其是唐代诗歌的表现方法。它既是典型的词体,也保留了唐诗的意境。结尾的“月明人倚楼”,正是盛唐人善造意境,以景结尾、含蕴不尽的典型手法。在诗与词的艺术分工、美学区别还没有那么清晰的时代,诗词仍处在交界混杂的局面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晚唐诗作与词的风味极似便是另一个有力的例证。
似乎从一开始,《长相思》这支穿越了无数朝代的歌,就被赋予了苦情的主题。无论是作为杂曲歌辞还是宋词歌辞,在不同的音乐系统里,以它命名的曲调总是忧伤哀怨,歌词也总是缠绵凄苦。尽管如此,人类的情感是复杂的、变化的,相思虽一调,却涵蕴了阐述不尽的情感内涵,在千百年来被人常解常新。虽然词谱已经失传,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萧统所用的乐府《长相思》曲调应该是朴质沉着,李白的《长相思》曲则流畅激烈,而由白居易奠定的词调《长相思》则定是回环凄婉;如果说萧统诗中的相思是难以出口的无奈与孤独,李白诗中的相思是透彻而奔放,那白居易诗中的相思就是绵渺悠长,不绝如缕;如果说萧统的相思是孤飞的鸟,李白的相思是清彻的月,白居易的相思就是悠悠不绝的流水和情人似水的眼眸。
人世几千年,真情永流转。人类的情感因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而万古长新,但穿越历史跨越空间,永恒不变的唯有那份真情,也唯有那些表达了人类最真挚美好情感的作品才能在人间传唱不绝。相思,一个被抒写了几千年的主题,古人写,今人也在写:“夕阳一点如红豆,早把相思写满天”,现代人笔下的相思一样优美动人。只要人间有情,相思还会绵延抒写下去,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
篇3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篇4
传银箭,露[云爱]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
、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
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
篇5
《离骚》吟
心难平
悲愤投入江中沉
精神得永生
悼屈原
念屈原
铮铮铁骨耀乾坤
中华民族魂
〔二〕
过端阳
庆端阳
糯米粽子格外香
朔源更久长
盼端阳
望端阳
龙舟江河竞赛忙
民族精神强
〔三〕
是诗人
是忠臣
甘为故国把身献
赢的是精神
赞屈原
颂屈原
篇6
——写在前面
当后山的落叶成片凋零,那像是在刻意夸大死亡的悲剧,我看到山坡上新簇成了银白色的芒草,成了秋季最早的预告。我才惊觉,这是离乡后所过的第一回秋天,盛夏,怕是早已枯竭殆尽了。最后一次五彩斑斓的记忆,止于那样偏远的山坳里,那里有我对生活的全部热望。
我爱着那处的山水。山,原是比现在的山葱郁的叠嶂得别具一格。而那水似乎也不若别处的水,冗长而磅礴,它只是长,长得婉转缠绵,它也只是流,流得寂然无声。我时常在盛夏时和同伴挽起袖口下河嬉戏玩耍,长长的河流啊,总让人希望能找到他的源头。他却转身拐进深沟,叫人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踪迹。
我也爱着那长河下头积出的半亩方塘,爱着水塘中的菡萏悠悠。满池的青莲正待夏日和风的梳理,当风离开岸边,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我偶然会捧起一本书。世人总认为在这样一个地境,若是读书,大抵也是好的罢。殊不知那并不仅仅是读书,真之所读的,是莲香的悠长。
然而我终于深爱着的,却是山穷水尽,莲荷凋敝之时。因为那是暮夏,是孩子们记忆中所最欢乐的时光。晚间用晚饭,爷爷奶奶自是摇着蒲扇外出散步,好玩的叔婶们则领着一帮小子丫头奔下楼来到方塘边上。原本幽深得像块翡翠的池子历经风吹日晒,以致干涸成了泥沼。杂草丛生,淤泥遍布,还隐约见着几条活鱼扑腾着溅出泥浆。小娃儿们纷纷脱了鞋,赤脚往泥里踩。淤泥绵滑柔软,包裹着孩子们的脚,还透着星星点点夕阳的余温。将那些碍事的枯藤拔除以后,我们开始费事的摸鱼,我从没摸到过鱼,而其我本身亦不是来摸鱼的。听阿婆说这阵子的藕正是香甜的时候,贵的打紧,趁这光景让我来摸几根回去,她拿来好炖汤给家里喝。我手一拉扯,一长串子拔地而起,既然大家说这是祥瑞不能断,我也就收下了,阿婆的汤也就有着落了。
这样的一盅汤,浓滑香稠,我下筷夹起一块藕,咬下去脆生生的响。藕的确是干脆断了,但中间牵扯上了千万的银丝,我扯不断也挥不去。虽吃得十分恼火,但那时,仍是花满、月满、酒满。
如今,我拈来一片落叶,上面是湿润的纷杂。身处城市的我终于不能淡忘过去的岁月,无所可记,便也无所可忘。穷乡僻壤,那样可爱的穷乡僻壤,它是我吞进咽喉中一块纤细的藕。那缕缕银丝,那,那是我悠长的相思。我庆幸我的过往能这样清透,只不知身处在城市中的孩子,他们能否看得见高楼以外,还别有一片清透的天?
轮回更迭作罢,不若刹那芳华,繁华如烟,那故土还眉目如画。
篇7
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总结一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切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自由朗读: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3、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4、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1)用不同的语气范读题目,让学生感知味道 (2)学生试着读全词
5、感知词意: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6、品味词意: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山海关外、关内、路上、高山上、船上、营帐里)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故乡、故园)
7、小结: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连起来(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用一个圆圈圈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8、读词: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师配乐朗读,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画面。(身在征途的画面)
3、引导第二次想象: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 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4、品味“碎”字,读出词情: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板书:碎 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
5、导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扣住“碎”字,让学生借助想象走进了作者情感世界。按理说,课上得这一层面已很到位了,但王老师却并没就此收笔,继续引导学生品味文本。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学生问作者: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要从军、为什么不用心打仗)
2、引文拓展:孩子们,你们都问我是吗?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3、亲人发问: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妻子、父亲、儿子、哥哥)
4、作者反问: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再读《长相思》,默读,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5、升华: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6、导读结课: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说: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说: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总结二
【教学过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导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读准《长相思》:
反复诵读后讨论: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印象和感觉?
3、读懂《长相思》:
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讨论: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4、小结: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想象上阕的情境:
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音乐、画面)
3、对比引读:
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
4、小结: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质疑问难:
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2、互文印证:
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3、回归课文:
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4、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总结三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三)回归课文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四)小结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设计思路】
一、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参读中升情。
三、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篇8
1、《长相思》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原诗为:日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作品通过浅显的语言,字里行间采用夸张、排比、想象、暗喻等修辞手法,从多个角度把这个美丽多情的女子对出征边塞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喜爱饮酒作诗,好交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长相思·山一程》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