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范文

时间:2023-04-05 11:1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你已经睡了4个多钟头了。”说话的是坐在对面的年轻男人,他的衣着极不讲究,头发乱草一样垛在脑袋上,边说边呼呼拉拉地吃泡在搪瓷缸里的快餐面。那搪瓷缸上的漆斑斑驳驳,早已掉成一块块的了,两排红字却极醒目――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我像看古董似地审视那缸子,并不与他搭话。看我不理睬他,他继续说:“行李架上的包是你的吧?”我抬头望望,偌大的行李架上只孤零零地放着我的一只包。我冲他点点头,仍未讲话。“不怕被人拿走?”“怕什么,包里又没有值钱的东西。”话一出口,我就颇感自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因为那里装着我这次出行的全部家当。

“哈,你终于开金口啦!”看来想不讲话也难。他的话很多,多得使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嫌疑犯,听听他的问话吧:“一个人出来不怕吗?”“你还是学生吧?”“是旅游还是走亲戚?”“要不要吃点东西?我有方便面。”他说这番话时,我很不礼貌地望着窗外,意识里流动着与他无关的内容:走过了黑土地,又见过了红土地,不知道我将要踏上的黄土地是什么模样?

他似乎并不在意我的漠然,仍旧滔滔不绝,接下来竟然盘问起我的目的地了。我迟疑了一下,还是告诉了他,心想,难道他会跟踪我不成?他显得很兴奋:“我就是郑州铁路部门的,本次列车到达郑州站后,不久将有一列直达兰州的车始发。这样吧,下车后我负责帮你找到那列车。”

下午,火车驶进郑州车站,我竟鬼使神差地被他牵着鼻子走了。经过一番周折,他把我带到一列待发的火车旁,车体上赫然写着“郑州――兰州”。

他说:“上车吧,一路顺风!”说完就转身走上天桥,我目送他消失在滚滚的人流中。我希望他能够再回首,让我微笑一次,来弥补我的无礼。这个遗憾一直延续到今天,确切地说,是“永远”。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特别是陌生的男人,但是无独有偶的旅途经历愈发让我觉得陌生人不能等同于坏人。

最近,我又从哈尔滨经蚌埠回合肥。一上车,列车员就开始进行旅客登记,坐在卧铺对面的陌生男人听说我到合肥,脱口就说:“你也到合肥?那我们同路了。”的确,在几千里以外遇到同路人,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那男人话不多,25个小时的旅途中与我的对话屈指可数,且话题都是围绕列车的运行时间展开的,诸如“这趟车原来是半夜到蚌埠,很不方便,现在好了”,“如果本次列车正点到达蚌埠,开往合肥的车将在4分钟以后开车,不知道能否来得及赶上”……

我对这位陌生的旅伴的了解来自于他不时响起的手机铃声,原来他是安徽某公司驻黑龙江省的代表,一路上他不停地了解那边的运作情况,同时又不断地向家里报告他的行程。这是个颇具责任心的男人。

火车正点抵达蚌埠车站,我们在第一时间跳下车,4分钟之内从这个站台到那个站台要穿过摩肩接踵的人群谈何容易?他是轻装前进,我却背了一个重重的行囊,并且我拒绝了他要帮我拎包的好意,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负担。他在前面跑,我背着旅行包无论如何也跟不上,他就停下来等我,我赶上去,他再向前跑。我过意不去,示意他先走,这班车如果赶不上还要等几个小时,对于生意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啊!可是,我就像是谁交给这个萍水相逢的男人的任务一样,他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把气喘吁吁的我拉上了列车。

几分钟后,他把补好的车票递给我,那一刻的感动使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遗憾,而我的心里也早已消除了与陌生人说话的种种顾虑,主动与他攀谈起来。

篇2

前几年有一部热播电视剧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一部情节离奇的心理剧,剧中男主角外科手术专家安嘉和给自己的妻子梅湘南规定不许她和陌生人说话。在他看来,妻子不和陌生人说话,就不会生事以及事情就不会失控。

成长型企业每年都会招入大量新员工,对老员工来说,这些新员工是“陌生人”。尽管没有任何人规定不要和新员工说话,但很多老员工的行为准则却非常像这个电视剧里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吃饭的时候,老员工在一起吃,不叫上新员工一起吃;开会的时候,老员工坐在一起,不和新员工一起讨论;工作的时候,有事情找自己熟悉的老同事,尽管老同事并不负责这件事以及并不能提供多少帮助。

久而久之,企业里就形成了根据入职时间的不同而形成的两类人际圈子:一类是同质的老员工,一类是和他们很不一样的新员工。老员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新员工的融入越来越难,我的客户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老员工之间很抱团,但他们几乎不和新员工交流,新员工以及他们可能引入的新思路也因此无法在企业里扎根。新员工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几年下来,尽管外部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企业里的人和做法却基本没有改变。尽管外部环境给了企业非常大的发展机会,企业却因为自己的一成不变而错失良机。而这背后根本的原因,是新员工无法融入公司,为公司带来新的活力。

老T工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好不是坏事,但如果变成了老员工一起“欺负”新来的同事,一起“抵制”新同事带来的新做法,却是一件非常成问题的事情。所以新老员工融合的问题是每一个想发展壮大的公司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老员工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不愿意帮助新员工融入公司?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不喜欢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不愿意花费力气去认识一个新人。和老同事一起吃饭,一起开会,一起工作很省力,因为大家过去磨合了很久,已经形成了默契,而和新同事无论公事或是私事都需要花时间磨合。新同事必须做这件事,因为自己是新人。而老同事已经有自己的圈子,不必做这件事。自然而然就会给新同事造成老同事不愿意和他们说话,自己无法融入的印象。如果新同事再缺少些主动性,新老同事的融合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老员工这么做,通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自我保护意识,害怕新同事做得比自己好,害怕新同事带来变化,害怕新同事抢走自己的饭碗。很多人直到今天还信奉一个早已过时的道理,那就是“带会徒弟,饿死师傅”。很多老员工下意识的做法就是不让新人在公司生存下来,至少不帮助他们在新公司生存下来。

如何解决新老员工融合的问题?

我认为企业的管理者、新员工及老员工都要行动起来,这个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我给管理者的忠告是要帮助新老员工“和陌生人说话”,要创造机会让新老员工相互认识和信任,要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让老员工消除帮助新人对自己有害的顾虑。

篇3

妈妈从小“教导”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母命难违。我几乎与陌生人成排斥状态。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走人家,席间,人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忽然,一块辣椒趁我不备溜进我的喉咙。顿时,我两眼冒金花,两耳齐轰鸣。一股辣味溢满整个喉腔,呛得喉管直抗议。此时的我,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妈,来点水。”“十三p四岁了,自己去。”被妈妈无情的话给驳了回来。可是,一站起来,就仿佛觉得全场的人都盯着我看,不去了,任凭眼泪往下落,甘享苦吃罢了。

世事难“测”啊,你越回避的,它总越是亲近于你??这一次是听同学说向家巷附近开了一家精品店,那儿的商品琳琅满目。我们徘徊在大街上,不见店影,好友暗示我向路人打听,“我怕,你敢,你问。”踌躇之时,好朋友耐不住性子,上前拉住个陌生阿姨便问。经她指点,很快,我们就找到了店子。其实,与陌生人说话也不过如此嘛!

我心底的“防线”彻底崩溃了??陌生人不再是我的眼中“盯”。“哥们儿,凑个热闹怎么样?”我壮大胆子首次“进攻”陌生人。“Ofcourse(当然可以)”一位男孩说道。再看看其他队员,都会心地笑了。有位男孩向我走来:“正好蓝队差人。”听口气,代言人是队长,队友协调,我打“前锋”。战场上,我奔前退后,左突右冲,打得酣畅淋漓。

勇敢地亲近陌生人,会让山穷水尽的你追逐到柳暗花明的美好。

篇4

张店区和平小学 三年级五班 张钰宁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听了一场法律常识电视讲座。

老师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了五个大字:法律进课堂,然后打开电视。讲座开始了,一位警察阿姨给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不要和陌生人说话。2、不要把陌生人领到家里来。3、陌生人如果找你有事,最好请老师或同学帮忙解决。阿姨还告诉了我们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比如110是报警电话,120是急救电话,122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19是火警电话。这些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篇5

你好!今年我家多了个弟弟。本来我也很喜欢他的,但后来我就慢慢感觉爸爸妈妈太喜欢弟弟太偏心弟弟了,他们都渐渐忘记我了。比如说:有一天晚上六点多,我从晚托班回到家,已经很饿了,妈妈却还没有煮饭,而是在和弟弟玩。结果那天晚上我八点多才吃饭。有时候我想和爸爸妈妈说说话,可是他们总围着弟弟忙东忙西的,只是很随便地应付我几句,完全没有认真听我说话,让我觉得很灰心。我知道弟弟年纪还小,需要大人的照顾。但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呀,我也是需要关心和爱护的呀!难道因为有了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就不重要了吗?

王寓琳

寓琳:

你好!看到你的来信,兔子姐姐有些心疼。虽然你的心里有些小情绪,可是兔子姐姐仍然能从一字一句中感受到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被爸爸妈妈忽视的情况下,你仍努力地想要去理解他们,努力地向他们靠近。

当然,不是有了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就变得不重要了。你的爸爸妈妈肯定也明白这一点。只不过因为弟弟现在没有任何自理能力,所以他们的注意力难免会更多地放在他身上。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他们有时候会忽略了你的感受也是正常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不爱你了。

兔子姐姐给你一个建议:好好地和爸爸妈妈谈一谈。找一个他们有空的时间,比如小弟弟乖乖地睡着了的时候,真诚地跟他们说出你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告诉他们你希望他们也能多关心一下你。兔子姐姐相信你的爸爸妈妈一定不会无动于衷的。

至于寓琳你自己,可以多跟着爸爸妈妈一起照顾弟弟,一起玩耍。这其实也是一种增进家人之间感情的好方法呢。大家一起累,却又一起笑,这种时候,你一定不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吧。有时候我们的烦恼就来源于自己的不够勇敢,不够主动,我们才会觉得自己被丢在了一边。试一试,大步一点走到对面,你会发现风景其实是很美丽的。

加油!寓琳!兔子姐姐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的。毕竟,你已经是一个大姐姐了,以后可以很自豪地跟弟弟说:“小不点,我可是看着你长大的哦!”

兔子姐姐

我想要帮人也不可以吗

兔子姐姐:

你好!我叫李全刚,今年读三年级。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觉得很苦恼,所以给你写信。

前几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老爷爷向路人要钱。他说自己迷路了,现在很饿,问我能不能给些钱他买东西吃。我觉得他很可怜,就给了他五块钱。回到家之后,我跟爸爸妈妈说了这件事,没想到他们却大惊失色,还跟我说以后一定不要再被骗了,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放了学马上回家。我听了这些,感到很不高兴。其实,我没有想要爸爸妈妈表扬我,但也没想到他们会这样批评我。在这个社会上骗子和坏人真的这么多吗?我们真的不可以跟陌生人说话吗?兔子姐姐,你觉得呢?

李全刚

全刚:

兔子姐姐要在这里表扬你!你真是一个热心、善良的好孩子。在这件事情上,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你不过是做了一件值得表扬的好事。一个人碰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有困难时,愿意伸出援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他,是值得称赞和宣扬的。

但是你的爸爸妈妈也没有做错什么。他们的反应不过是因为他们太爱你,担心你,生怕你受到了一点点伤害。特别是现在的你年纪还小,对很多事物的分辨能力还不够。社会上好人坏人都有,这位和你说话的陌生人,只是想得到一些钱,可是万一以后你遇到的是怀有其他心思的坏人呢?所以父母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也是有道理的。

兔子姐姐希望你能够保持这种乐于助人的品德,但是更希望你懂得保护自己。帮助他人和保护自己之间并不矛盾。如果你想要帮助别人的话,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一些献爱心的公益活动。这样既安全又做了好事,还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不是更好吗?

全刚,丢掉小小的不开心,从明天起做一个积极乐观的善良少年吧!

篇6

一个11岁的男孩在野营时走失,但很幸运,4天后搜救队员找到了还活着的他。其实男孩在被找到之前,已经发现了搜救人员,因为一直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害怕自己被别人偷走,他甚至和救生员玩起了捉迷藏,从而拖延了获救时间。

虽然孩子“走失”的概率非常低,可是万一出现这样的情况,你的孩子知道该怎么办吗?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过在孩子走丢时,这一招还会管用吗?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些什么样的教育和指导,让他在“丢了”的情况下,能够保护自己,帮助自己找到爸爸妈妈了。

告诉孩子:“丢了不可怕!”

当我们告诉孩子应该注意安全的时候,一定不要吓唬、恐吓孩子!想想看,如果常常对孩子说:“你不要乱走哦,要跟好爸爸妈妈,不然的话,丢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永远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到时候你哭都不管用,没人听得见!”听到这些话,想必孩子心里对“丢了”会感到非常害怕和恐惧。父母出于良苦用心的安全教育,却给孩子脆弱的小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会让孩子变得更胆小。这样的孩子其自我保护能力是不是就更难培养了呢?

为了培养孩子“临危不惧”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父母对孩子安全教育的方式和语言要稍加注意。可能就是你一点小小的改变,孩子就能获益良多!

“你要牵好妈妈的手哦,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玩,多开心、多幸福呀。要是你没有牵好手,没有跟好妈妈,很可能就会丢了,丢了就不能和妈妈一起开心地玩了。你不希望这样吧,对不对?”“如果不小心丢了,你也一定不要害怕!爸爸妈妈只要发现你不在身边了,马上会去找你的,警察叔叔也会出动帮助你,所以你不要太害怕哦!”

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不仅能够从情感上体会“丢了”的后果,而且还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安全感。父母才是增强孩子勇气和力量的重要源泉哦!

告诉孩子:

“要是你走丢了,可以这样⋯⋯”

“如果你走丢了,先站在原地不要动,这样爸爸妈妈就容易找到你。”对于年龄较小、判断力弱的孩子,这一点尤其重要。

“如果有人过来帮你,说要带你去找爸爸妈妈,不要随便跟别人走。”

“如果不认识的人把你抱起来,非要带你走,你记住一定要大声喊‘我不认识这个人,我不跟你走!’”

这些最基本的保护措施可以一定程度帮助孩子在丢失后保护自己。那么,还有哪些措施能够帮助孩子主动寻求帮助呢?因为有时父母也很难准确判断孩子丢失的地点,无法轻易找回孩子。

1.告诉孩子什么人是可以信赖的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告诉孩子,身边什么样的“陌生人”是可以信赖的。比如马路上穿着制服、正在指挥的交警或协管员,超市、商场里的收银员,饭店里统一穿着的服务员,带着孩子的一家人等。当然,上面只是一些简单的描述,很多时候坏人会“装扮”成好人。所以,在向可信赖的人求助的时候,要选择人多的地方,要选择那些正在工作中的“陌生人”。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引导孩子去观察和注意,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这样的“可信赖人的圈子”其实很重要。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有求助对象,另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意识到“世界上并不全是坏人”,能够从正面给孩子勇气和鼓舞。

2.认识关键标志

关键标志能告诉孩子哪些地方是安全的,哪些地方可以寻找帮助。让孩子记住警察局、警察办公室和警察的标志,收银台的标志、公共电话的标志、广播室的标志等等,这些地方会成为孩子在绝境中的“指路明灯”。

3.教孩子如何向别人求助

找到了可以信赖的人,如何告诉别人自己丢了呢?当然,爸爸妈妈的电话和姓名是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的。“我走丢了,我叫XX,我妈妈的电话是XX,她叫XX。”

万一紧张,记不起电话号码了怎么办?这个时候,好心人通常会给孩子一些提示,比如你家住哪里,在哪里念幼儿园(上学),爸爸妈妈在哪里上班等。作为父母,平时就要告诉孩子:“你要开动小脑筋,努力回答这些问题,你告诉别人的越多,别人就越容易帮你找到爸爸妈妈。”如果孩子年龄较小,父母可以写好一些附有家长信息的小纸条,让孩子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与孩子一起“亲子大练兵”

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更是如此。在孩子容易丢失的地方,如公园、大商场、超市、医院、车站等,和孩子一起演练一番,保准比口头说十遍更有效。

“如果走丢了,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帮助你呢?”比如可以让孩子在超市里找找看,如果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有哪些人是可以相信的。注意引导孩子看关键标志,强化他们观察人不能只看外表的意识,最终帮助他们找到“可以相信的人”。

“我们做个游戏,假如你现在走丢了,你要怎么办呢?”妈妈可以扮演一个“假好心人”,爸爸呢,则可以扮演一个“保安叔叔”,父母要尽量入戏哦,并且可以稍微多给孩子制造一点“麻烦”来锻炼他的应变能力。

“绝佳演练机会”――如果你和孩子一起遇到别的小朋友走丢,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尝试帮助这个“丢了”的孩子,而且多让自己的孩子出出主意。想必这样的过程对孩子来讲会是印象极其深刻的。

篇7

户 外 篇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情景扫描:今年年初,三绑匪在广州以让人带路为名绑走小学生王某,向其家长勒索10万元,而王某有吃有喝有电脑游戏玩,竟浑然不知自己被绑。检察官在公诉时表示,当前校园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和家长应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教孩子们学会观察,不要轻易接触陌生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南方都市报》

车站、超市、商店、游乐场等公共场所人流又多又杂,家长一定要看紧孩子,若不得已需要暂时离开,应叮嘱孩子警惕陌生人的搭讪,不予应答或说:“我妈妈马上就回来。”无论如何不能跟陌生人走,必要时大喊救命或朝保安亭奔跑。

红灯停,绿灯行

情景扫描:“路上没车,妈妈我们赶快冲过马路吧!”“不行,闯红灯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我们要等到绿灯亮了才能从人行横道过马路。”

家长平时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时刻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宁让一分不抢一秒。同时要教会孩子熟悉各种交通指示牌和公共交通秩序,比如不能攀爬地铁闸门、小心跌落轨道、行车时不能将头手伸出窗外等等。

走失或迷路后冷静求助

情景扫描:妈妈在边讲故事边给小明传授安全知识:“如果你和妈妈走失了,以下哪个选择正确?1、陌生人说带你找妈妈;2、哇哇大哭到处乱找妈妈;3、找警察叔叔求助?”小明:“我会选3!”“对,小明真聪明!”妈妈赞赏道。

当孩子有了一定沟通和记忆能力后,家长就应把家里电话住址、父母姓名等告诉孩子,一旦走失,这些信息能够方便孩子求助。此外还要叮嘱孩子迷路后要冷静,避免被坏人利用,可以原地等候父母来找或求助警察,甚至可以借用电话打给父母。

户外安全锦囊:1、有困难找警察。2、遵守公共秩序。3、远离猫狗毒虫等小动物。4、不要鲁莽,避免招惹是非。5、躲避暴雨、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

家 庭 篇

认识危险源,防止烧伤、烫伤

情景扫描:珊珊正踮着脚尖准备把桌上的热水壶挪下来给自己倒水喝,妈妈见状连忙拿起水壶,给珊珊倒了一杯热水,一边让她感受杯子上蒸腾而出的水蒸气,一边说:“凡是冒着热气的东西都会烫伤宝宝,以后一定要小心,知道吗?”

类似的方式还可以教会孩子认识割伤、夹伤、烧伤等危险信号,完全禁止孩子接触危险源并不能让他具备真正的安全意识,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感受到高温、火种、利器等等的危害,才能提醒孩子远离危险源,避免擅自使用导致意外伤害。

判断安全性,小心高处跌落

情景扫描:浩浩和小伙伴在家里玩打仗游戏,厮杀正欢时,俩人竟爬到阳台围栏上追逐,楼下就是几十米落差的水泥地,可把妈妈吓坏了,连忙把两个孩子哄下来。浩浩还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有防盗网,怕啥!”

孩子都喜欢登高爬低,好动与好奇常常使他在玩耍中忘了危险。因此家长要教孩子认识和辨别危险的地方和动作,如不要从窗台上俯身下望,不要从高处跳下、不要逆爬滑梯或头朝下滑梯等等,用事例和实践帮助孩子判断自己的行动能力和行为安全。

正确使用利器和电器

情景扫描:妈妈用过剪刀后一时忘了收好,玲玲看到了,饶有兴趣地拿起剪刀观察研究,妈妈看到后吓坏了,大声喝止:“不许碰!”玲玲猛然受惊,手上一松,剪刀应声落下,戳伤了玲玲的脚。

篇8

于是我打赌我是全城第一个发现黄色座椅是老弱病残孕席的。

有一次让座的经历或许终生难忘。

在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上的多的站,我给一位爷爷和一位口耐的小朋友让了座,结果那爷爷也许是想言传身教“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很高傲的没说谢谢。

素质太低了。

目前我看到的,管中窥豹的,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在这个冷漠的城市的公交车上,听到的感激的谢谢,不超过2位数。

我每天来回两趟,计算一下。

我一个学期每天至少一次有人在公车上站着,每天也起码有1人让座,这个我观察过,两学年起码可以突破百位。

冷漠的城市。

我以后还会让座。

不过我会学习一个灰幽默中的话。

我会对那个被让位者说,您说什么?

如果对方诧异,我会再说一次。

然后他会说我什么也没说。

然后我会和他接受让座时一样高傲地说:“对不起,我还以为您说谢谢了呢!”

然后我会站到他三步之内无法伤害我或小声嘟囔骂我“神经病”我听不见的地方。

我会的。

篇9

今年,云南有20万名考生参加高考,78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其中五分之一为贫困生。包机送学子们到北京很奢侈吗?不利于他们的人格发展吗?有人质问为什么不是乘火车,而是包飞机?但如果是包两节软卧,还会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是硬卧、硬座?最后也许会一直质问到为什么要让莘莘学子走路去北京?其实,包什么送学子们进京并不重要,它只是个形式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社会公益行为的态度。

无利不起早是自古流传的一句俗语,也是人之常情。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做如此扎眼的事不会不为人所知,如果说媒体参与了,就轻言企业在有意自我炒作,笔者以为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味道。据说,两年来包机送学子们进京的这家公司是靠卖矿泉水一分一角微利经营的,如果用一分分赚取的钱与30万元相比,“出此下策”炒作自己,该企业老板非傻即痴。

在我们身边,许多慈善行为被无情地视为“伪善”。去年,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数字显示,占有社会财富80%的富豪们,对社会的慈善捐赠却不足20%。国内登记在册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也就是说99%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捐赠。2005年曾有一项统计,中国慈善机构获得的捐助总额约5。多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当年GDP的0.02%。而美国同类数字为21.7%,英国为0.88%,加拿大为0.77%。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我们的慈善行为不是太多,而是少得可怜。

“出门一把锁,回家盏灯。”这是对如今社会孤寡老人的形象描述,也是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据最新资料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丧偶者接近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的30.6%,而且这一比例正在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一处境,近年来社会上悄悄流行起一股孤寡老人“走婚”潮。所谓“走婚”,即不婚而居、不婚而伴。

在家庭、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孤寡老人的“走婚”往往出自现实的考虑:其一,“走婚”满足了老人们相互照顾、排遣寂寞的现实需求:其二,规避了与子女在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上的矛盾;其三,社会大环境对老年人“走婚”现象的宽容(据网上调查显示,70%以上的人表示可以接受和赞成老年人“走婚”);其四,“走婚”形式为老年人留下一定的缓冲期,或结婚,或分手,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然而,排除“走婚”可以满足老人们选择自由,爱情、幸福的权利,以及规避与子女间赡养。财产分割上所产生的矛盾等积极的一面,“走婚”毕竟不受法律保护。同时还潜藏着诸多隐患,这种隐患随着彼此年事日高将会逐渐凸现出来。譬如一方突然发生意外,另一方子女难免会产生想法,将责任归咎于对方,甚至搞得鸡犬不宁。

在当下这个以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如何面对孤寡老人的精神需求和再婚权利,如何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合理安排好他们的晚年生活,已成为摆在社会学家、伦理学家以及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是一道难题而变得麻木不仁,不能因为老年人“走婚”不合法而任由隐患自生自灭,社会有责任和义务正视这个庞大的群体,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

闪婚族是近来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新词汇,言简意赅,即速婚,速离,其领军人群多发生在我国1980后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身上。有数据显示,“80后”轻率结婚又草率离婚的人数在持续走高,成为目前离婚的高发人群。2006年北京共办理离婚登记24952对,其中五分之一的婚姻维持不到3年;三分之在结婚5年内离婚,结婚不足1年便婚的有970对,其中52对结婚不到1个月。而所有离婚者中,“80后”占有相当大的比例,90%的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

有人总结说,50年代离婚,罪在包办婚姻:60年代离婚,罪在阶级成分;70年代离婚,罪在路线斗争;80年代离婚,罪在下岗失业;90年代离婚,罪在富贵思。而新世纪所面临的“80后”离婚,愚以为罪在婚姻物质化。婚姻从昔日神圣的殿堂掉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泥淖,利益成为婚姻的宣言。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尔曾断言:当“合伙”的预期收益超过保持独身或继续寻找配偶所担负的成本时,个体便会选择结婚。而以闪婚著称的“80后”,其对“不良资产”的整合和剥离,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加之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实施,给这些“游戏婚姻”提供了方便,只要双方带齐三证,离婚过程简便得不会超过半小时。

有专家指出,“80后”之所以成为闪婚的高危人群,其原因往往来自于“以自我为中心、社会经验不足、生活料理能力差,缺乏忍耐和包容、对感情的幻想多于现实……”这使人想起莫文蔚那首《单人房,双人床》的歌:也许你的爱是双人床/说不定谁都可以陪你流浪/也许你的心是单人房/多了一个人就会显得紧张/你我都知道我们只能忠于直觉/但又不再愿意为对方妥协……

8月21日,在几家门户网站的首页头条都能看到外交部“告出境公民书”,其标题之醒目分外刺眼中国公民在国外公共场合勿大声说话。五千年文明史发展到今天,泱泱大国竟要如此告诫自己的公民――勿大声说话。嗟乎,就差告诫到了国外要像在幼稚园般手拉手上街了。

读了“告公民书”中的13个“不要”,即便不吐血,也让龙的传人们犹如打翻了五味瓶,13个“不要”怎么看都眼熟,似乎出自于《小学生如何防止意外伤害》读本“在住处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让小孩告诉陌生人父母不在家;不要轻易让陌生人搭乘您的车;不要和陌生人一起行走;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不要在街上乱捡东西……”

篇10

一开电视,电视里便传出了对话声。孙悟空大喊道:“妖怪!哪里走!”我连忙上前阻拦。解释到:“猴哥,这叫电视机。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猴哥,你听懂了吗?”孙悟空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我又对孙悟空说:“猴哥,你先坐到沙发上,我去给你倒杯茶‘压压惊’!”

孙悟空一屁股做到沙发上,陷了下去。他一下子从沙发跳起来,破口大骂道:“这是什么破‘板凳’呀,连木头都没有,一坐就陷下去了,让人怎么坐呀?”我给孙悟空端来了一杯茶,为他解释道:“猴哥,你喝口茶,容小妹我慢慢给你解释。这沙发呀,非常舒适,软绵绵的,长时间坐着也没关系。猴哥,你平时不挺聪明的嘛,怎么现在和猪哥一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了呀?”

孙悟空一听着急了,猛地蹦起来说:“我可以让这个沙发唱歌,如果让它唱不了歌,我甘愿受罚!”说完,他施展法力,让沙发唱歌。可他施展了999次法力都没成功,只好等我出题考他。

我学着《开心辞典》里的王小丫,说:“猴哥,请听题。请问歇后语中‘挨打的鸭子’下一句是什么?”孙悟空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来。这道题对我来说却是顶级简单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