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素材范文

时间:2023-03-20 08:5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庆素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庆素材

篇1

我再一次攀上泰山的顶峰,在历代先人驻足的地方期盼着,期盼着,期盼着再一次的东方红日喷薄、腾升。

我游览了白山黑水,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和富足。登上南沙群岛的珊瑚礁啊!我感受到了祖国幅员的广袤。在八百里秦川,我听到了祖国儿女气势奔雷的心声。那一阵阵响入云天的威风锣鼓,那一声声惊天动地的浑厚呐喊,那一队队铿锵有力的整齐步伐,表述了我兄弟姐妹们的一腔豪情。

我朝觐过祖国的四时美景,我拜谒过祖国的名山大川. 每当扎进祖国母亲的怀抱, 我的这颗心啊! 就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

我怀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情,登上泰山的顶峰,看到了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河姆渡口一粒稻种证实了:生活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啊!凝聚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和勤劳。 高峡平湖的长江水印证了:无高不可攀,大地上的江河水啊!可以和天上的银河相牵连。

秦始皇的兵马俑昭告天下:中华儿女是不屈的民族,虽然长睡地下两千年,可他依然不倒、不垮、不屈服。

大沽口炮台那黑沉沉的铁炮宣示:弱国无外交,睡狮要想站起来,只能卧薪尝胆——铸长剑。

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是个屈辱的民族,一个国力懦弱的民族是个可怜的民族。一个人可以没有家却不能没有祖国,不论你来自哪里,不论你又去向何方,不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每天山脚下、流沙深处,我看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壮险美的景象,那不是海市蜃楼的虚幻,那不是梦魇中的天堂。那是开发大西北号角的召唤。

我站在青藏高原雪域顶端,畅饮一杯舒心醉情怡人的奶茶,庆贺五十六个民族的和睦和昌盛。

我徜徉在人间天堂香格里拉的红草地旁,端详着历经沧桑、千姿百态的古碉堡,我意识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尊严。 我沿着长江、黄

篇2

一、青年人才的素质构成及培养途径

1.青年人才素质的构成

青年人才的素质作为一人系统整体,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结构体系。青年人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其内部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一般而言,青年人才素质主要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系统是建构在生理素质系统的基础上的,是社会实践中作用于青年人行为、道德品质以及经验积累基础上的,心理素质系统由智能素质和非智能素质两个子系统构成,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共同作用,促进青年人才心理素质的形成和提升。

2.青年人才素质的培养

青年人才的素质是在后天社会实践锻炼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科学分析和把握青年人才素质含义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培养是青年人才具有这些素质的必由之路。

在青年人才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中,教育是必不可缺的话题,青年人部分时间就是在中学和高校度过的,这个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才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说教育是影响青年人才素质养成的重要前提,那么实现自我教育则是青年人才素质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受教育的成才方式悄然间发生了转变,由他人教育发展为自我教育。这一角色的转换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二、目标定向与青年人才素质培养的关系

目标定向是近年动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是个体对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和知觉,可被粗略分为掌握定向(关注知识的理解、任务的完成)和成绩定向(关注自己的表现、别人的评价);研究者倾向于认为,掌握定向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定向;而Ames的TARGET模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引导掌握定向的形成。在进行创造活动时,个体需要进入一种不太关心结果而享受过程的“忘我”投入状态,因此,对自身表现的过分关注会干扰创造活动,而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则有利于创造活动。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教授葛金田在目标定向相关研究中,认为目标定向与创新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关系。他认为,在中国情境下,青年人才个人创新行为分为三个阶段、三维因素结构,即:提出构想、构想支撑寻求、构想标准化。

创新性思维对于青年人才的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新行为的产生则是创新性思维主导的结果。

1.目标定向是青年人才素质提高的源动力

在青年人才个人创新行为中,提出构想是目标定向的开端。《中国青年报》2011年2月进行过一项统计,在接受调查的124名工作五年以内的大学毕业生中,有76人(占61.3%)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从未考虑过对职业进行规划,提出目标定向的构想,目标定向的缺失影响到职业规划的有序进行,而受访者对于自己的职业构想往往首先服从于领导意志,这也成为青年人才素质提高的重要扰动因素。同样的调查统计中,就业初期就建构起明确的目标定向的受访者中,就业五年后的目标考核成绩显著,工作的美誉度相对较高,其工作成效与目标定向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青年人才素质提高需要早期的目标定向

在目前有关目标定向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趋向于教育系统内的目标定向的实践研究,这样的研究取向优点在于可控制强,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相关干扰因素的被人为排除。社会系统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如果以实验的方式单纯地考虑系统内部的目标定向,难免会有失偏颇,因此以社会生活为环境因素的就业青年人才的目标定向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可能提升研究的质量,同时对于研究青年人才早期目标定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特别是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目标定向有助于青年人迅速投入工作,“忘我”地工作,这种渐进式的积累是事业取得积极进展的最为有效的保障,这样的工作模式可以激发出个人的创新能力,也为职业生涯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目标定向提高青年人才的自身素质

目标定向的形成需要一个温馨的人才成长环境。人才成长的过程中环境因素是外在因素,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而青年人才的自我目标设定则是内在的动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目标定向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要切实可行。

对于青年人才而言,目标定向不是受教育的接受方式,而是自我教育学习的开端,因此要清楚地了解自我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的岗位出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煤电行业为例,基层煤电等能源行业最突出的特点是环境条件较差,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人处于职业观形成的动荡时期,许多因素都容易成为干扰因素,影响青年人目标定向的形成,因此青年人才应该加强自我教育的的能力,其自我教育的目的也应该更加明确,即提升自身素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理论或观点,坚持以批判的思维看待客观存在的事物和自我的的主观世界。

2.目标定位是一个不断纠错,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要在工作实践中调整目标定向,提高素质能力。

在目标定位的工作实践中,因为教育背景和干扰因素等的共同影响,青年人的目标定位很容易出现偏差,不断纠错与调整现实目标是实现个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步骤。

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通过学习,青年人才使自己的认识始终走在时展的前列,通过学习,不断纠正自己在认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调整自己的目标定向。以实践检验学习,以实践增长才干,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总结,总结出新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促进目标定向的动态变化和提高。

3.通过目标定向培养个体的创新行为。

篇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稳定国内化肥市场的供应,经研究,现对《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停止化肥出口退税的紧急通知》(财税明电[2004]4号)中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自2005年4月1日起,出口商品代码为:3102100010、3102100090、31028000的尿素产品,和出口商品代码为: 3105300010、3105300090、31054000的磷酸氢二铵产品,不论出口合同是否备案,一律暂停出口退税。具体执行日期,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请遵照执行。

篇4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中的教材《点阵规律》,教师进行了三次试教,我们专门对课堂导入部分的提问进行了探讨研究。

案例一:《点阵规律》一次教学。

课的开始:

师:国庆节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很开心?

生:我和爸妈去旅游。

生:我和家人上街买东西。

生:走亲戚。

生:我和同学出去玩。

……

除了回答的学生,下面学生纷纷开始交头接耳起来,沉浸在对国庆节的快乐回忆中。差不多快到十分钟,直到教师出示课件60周年国庆节阅兵画面。

生:我还看了国庆大阅兵。

……

分析:这时,授课教师终于松了一口气,把学生引导到国庆阅兵的方队话题中,才开始了点阵规律的教学导入。六十周年的国庆大阅兵对我们成人来说,当然是不容错过的,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也许并不像我们一样。教师的教学设想是通过谈话让学生说出国庆的阅兵,引出阅兵方阵,然后导入点阵规律,可学生却不了解教师的意图,国庆节的过法本来就有很多种,学生说什么都可以。“国庆节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很开心”这种提问切入的口子太大,而且成人以为很开心的事情对于儿童来说并不这样认为。因此,教师课堂导入的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能聚焦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本次学习的最高关注度,引发其有意注意。

经过点评以后,教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

案例二:《点阵规律》二次教学。

课的开始:

师:“你们早操队伍怎么排得那么整齐?”

学生一片寂静,继而小声议论起来,但是没有一个人举手。

教师有点紧张:“我看到今天同学们早操的时候队伍排得很整齐,谁能说说为什么?”

还是没有学生回答。后来教师直接放出国庆阅兵式的课件,导入点阵规律教学环节。

分析:教师是借班上课,事先也没有和学生怎么沟通过。课后问授课教师怎么问得这么突然。原来,他是看到学生早上做操一个一个站在地砖交界的点子上,而今天上的不是点阵规律吗?教师想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这个素材进行教学。学生对点阵的排列有过体验,但是没有提升到数学问题的层面上来,只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而且“点阵”的名词学生还无法与生活的现象进行结合。学生无从回答教师的问题――“怎么队伍排得这么整齐?”不是老师让我们排整齐的吗?利用踩点子按地砖方块来排队,是教师的生活经验,是教师的命令,而不是来自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显然这个课堂导入环节的提问是不成功的,而且提问也显得太随意,没有预设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排队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

教师的出发点是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没有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连接点。

案例三:《点阵规律》三次教学。

课的开始:

师:今天看同学们早操队伍排得很整齐,我想问问,排队时,老师教过你们有什么秘诀吗?

学生大笑。

生:没有什么秘诀,老师只是要求我们踩地上方块来排队。

师:哦,怎么踩来着?

生:每人之间隔两块小方砖,依此类推。

师:哦,这么简单的方法让能让大家排出漂亮的队伍。你们老师的想法还真不简单。

出示国庆节阅兵方阵图。

师:你们的队伍和这比比看?

生一阵惊叹。

生:这队伍很整齐划一,很漂亮。

师:为什么?我们的队伍也很漂亮啊?

生:他们是排成方队的。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排成方阵队形确实要漂亮一些。现在

我们把这些人抽象成一个一个点,今天我们就要来探讨《点阵

规律》。

分析:第三次新课的导入,教师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排队的方法―按点来排方队―比较美观。问题不再空洞,学生有话想说,教师一定是让学生按地砖格子、按点站的,学生有这个生活经验就能回答,学生不是特别在意这样站队的目的――可以排得更整齐。目的不是学生想出来的,而只是教师的意图。

教师第一次导入环节的问题不着边际,学生也答非所问。教师第二次教学是在学生早操时灵机一动随意想到的,出发点很好,

但是没有考虑提出问题的后果,显得有点随意,问题没有点到位。课堂导入提问,看似轻松调侃,却是一节课的导航,每一个问题都应该仔细斟酌,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设,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启发学生。

二、提问要领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有效提问,从《点阵规律》三次不同的教学导入环节,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课堂导入环节提问要领:

1.准确提炼学生生活,提问要确切

三次导入教学,同样的主题,不同的提问语言,导致的结果会完全不一样,课堂的教学效果也随着提问的确切而提升。问题的预设不到位,生成也就无从谈起。教师想到了国庆的阅兵是我们觉得最开心的事情,可是在学生的眼里,开心的事情不可能与我们一样。因此,我们提倡了解学情,准确提炼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国庆看阅兵了吗?然后以阅兵方阵切入主题,导入新课进行教学,避免了不必要的提问,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问题简洁、明了,直接奔入主题。

2.善于抓住事物本质,提问要入题

《点阵规律》,说白了是怎么排队好看,或是说队伍怎么才能排好看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知识点的本质所在,尽快把学生导入到对新课的兴奋点上。我们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合理创设有效情境,精心预设提问

篇5

在举国上下迎接祖国67华诞之际,我们67学校全体师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风貌,激情歌唱祖国。为了促进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寓教寓乐、富有成效的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依据方案,我们步步落实,使系列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营造氛围,积极响应

为喜迎中国成立67周年,加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欢度国庆佳节为契机,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网上寄语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生动具体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展示心向党、跟党走的精神风貌,为喜迎中国成立67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我校利用升旗仪式举行了向国旗敬礼网上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马校长做了宣传发动讲话,并将活动方案发到每个班级。通过升旗仪式、班会课、思品课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有关向国旗敬礼的大力宣传,组织学生收集具有民族文化的素材,交流心得,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墙报、橱窗等宣传媒体,介绍这次活动的方式、目的、意义,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落实主题活动,增强教育实效性

1、组织了网上签名寄语活动。9月22日至10月10日期间,组织学生登陆网站进行网上寄语,抒发感言,表达心声。

2、各班以向国旗敬礼为主题开展了一期主题班会,并做好宣传,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3、开展了一次征文活动。征文主题为向国旗敬礼,为学校添彩,学生们积极参与,全校36年级学生100%的参加了本次作文比赛。

4、开展了一次摄影、书画比赛。围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引导学生妙手生花,用图相、文字、绘画展现自己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积极参与,涌现了一批小摄影师、小画家和小书法家。

篇6

针对国产动画电影面临的种种困局,9月24日,《综艺报》社专门举办了“破冰:中国动画新视界”高峰论坛暨《魁拔Ⅲ》超前点映活动。邀请院线和影院代表提前为影片的发行放映把脉,同时广泛征集电影观众参与观影调研,了解普通观众的观影反馈和需求,以供业界参考,从而在制作、放映端做出及时调整。此次论坛上,来自多家动画制作单位、院线、影院各方的众位嘉宾就国产动画电影的破冰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点映结束后,主办方下发并回收了100余份观众调查问卷,另有10余名观众参加了小组讨论。

观众破冰――打破低幼魔咒

针对国产动画电影如何打破低幼魔咒这一话题,今年暑期战绩不俗的《龙之谷:破晓奇兵》(以下简称《龙之谷》)制作方深有感触。影片动画总监、联合导演戈弋介绍,“立项之前大概有500万人的游戏粉丝,但作为大电影,《龙之谷》虽然是基于游戏基调进行创作,却并非完全照游戏模式发展。我们对目标观影人群的原始定位在12岁到25岁之间,影片在故事和制作上也达到了给成年观众观看的水平。”《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以下简称《秦时明月》)制片人、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智超则表示,《秦时明月》的观众基本为初、高中生,大学生及白领,影院甚至为该片增加了午夜场,这是以往动画电影所不曾有过的“优待”。

《魁拔》系列制片人、青青树动漫CEO武寒青感叹说:“三年前《魁拔I》上映时我们最真切的感受,动画电影的整体观影环境就是一大块巨型的坚冰。经过三年的积累,《魁拔》团队在品牌的培育和内容提升上逐渐成熟,同时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现在有这么多同行一起加入了破冰队伍,人多力量大。”

市场破冰――完善产业机制

虽然几部动画片的品质让业内人士看到了“破冰”的希望,但市场上的“坚冰”却并非能够轻易撼动。

“目前国内电影产业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产业结构不够完善。”北京新影联电影院线总经理周铁东分析,“世界电影市场上,每年上映的全球化动画片不会超过10部。国内市场六・一档7部动画扎堆上映,国庆档7部动画开画,我们没有机制和渠道让大家提前知道各自的定档信息,这是我们在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上需要改善的。”

橙天嘉禾娱乐(集团)有限公司CEO、深影橙天电影院线总经理伊简梅相对乐观:“动画电影迎来了黄金时期,我们这一代以及比我们更年轻的群体接受这种类型电影已完全没有心理障碍和负担了。本地市场的金矿也被好莱坞挖掘了,从一个角度看他们是在分我们的蛋糕,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是在帮我们培养观众。动画电影公司应该敞开怀抱,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一些电影大腕进入中国动画电影行业。”

产业破冰――深挖IP金矿

对于国产动画的“破冰”问题,戈弋表示,“运营方在项目开发阶段就得想清楚,电影的角色和其他素材是否有机会开发其他产品,因为在剧本创作期就要对周边产品的开发埋下伏笔。一部好影片的首要功能是养活自己,用回血的方式健康发展。”杨智超则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秦时明月》的品牌项目规划,“电影只是《秦时明月》品牌的一个环节,我们的TV系列剧主要在互联网平台播出,游戏每个月的流水总量最高可达4000万元,真人电视剧已授权给唐人影视并已开拍,还有漫画、舞台剧等其他产品。”

《魁拔Ⅲ》虽然在国庆档战绩不佳,但据武寒青介绍,动画电影更像是《魁拔》品牌的大广告,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游戏、周边产品和互联网周播剧,“从整个收入比来讲,电影票房收入仅占20- 30%。”

此外,周铁东还强调,“走出去”可以让国产动画焕发新的生机。“如果电影企业走进国际视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蜂拥到中国,充分开发市场,对动画电影来说才是真正的破冰。”

观众调查――

《魁拔Ⅲ》缘何失利国庆档

篇7

关键词: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103-01

《新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渠道,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渠道,没有语言的输入就没有语言的输出,没有语言的输出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意义,写作是综合考查语言储量和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从写作来看,可以看出学生阅读水平和对学到的语言的再加工和运用语言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说它是重点,其原因是可以衔接语文中阅读教学,可从中检测学生的语文基础,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写作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作文教学历年来成为语文教学中"重头戏",本人执着于作文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1.掌握基本文体知识,掌握基本的写作要素和规律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不同的文章体裁的写作有不同要求,有不同谋篇布局技巧,同时不同文体的写作的语言风格不一样,就是同一体裁、同一题材的写作表达手法也相同,同一题材可以用不同的体裁进行写作,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文体知识的介绍,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常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但我们命题作文时,有的学生把记叙文写成说明文,把说明文写成议论文,就是没有把握好文体知识,老师除了要介绍知识文,我们进行课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感悟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从文中领悟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有了感性认识后在进行理性归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就如修房子要进行图纸设计一样,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掌握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等基本文体,在作文教学中每种文体要在全面掌握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比如:记叙文主要突出叙事清晰、完整突出文章主题,立意新颖。议论文写作,观点鲜明,论证材料典型富有说服力,析理透彻,逻辑清晰。诗歌写作要突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的精炼,小说要突出任务内心和肖像描写,人物对话凸显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2.实施问题教学法

什么叫问题教学法呢?问题教学法就是根据不同文章体裁,将要写的材料分解成若干问题,再要求学生就每个问题进行回答,回答问题时尽可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回答,最后根据文章体裁要求对答案加工成文章,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很容易将写作的要素落实到学生的写作中去,可以杜绝学生写作时文不对题的弊病,还可以克服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的不足,说过:"什么是文章?文章就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提出来了学生才会思考,没有问题学生思考就没有方向,特别对写作后进生效果十分显著,记得我在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命题作文《一个可敬的人》我提出几个问题:(1)我可敬的人是谁?(2)他有点品德值得我可敬?

(3)那件事可以表现这个人思想品德?(4)对他的思想除了事情外又可以有哪些手法可以表现他的内心思想?学生一一作了回答,写了写作提纲,上面还标明写作重点,突出文章的主题的表达手法,学生将答案进行起、承、转、合进行了调整,很快就写出了文章,打破了以前写作开头难、文不对题、空洞无物的尴尬局面。

3.让作文教学扎根于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都有个这样体会,学生半天开不起头,就算开头了,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析,究其原因,没有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道出了写作真谛:"世界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宇宙才是一部浩瀚的百科全书,我国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从古至今的圣人,通过对人间观察,写出了揭秘人生宇宙的巨著,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老子《道德经》通过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科学研究得到了印证, 孔子的《论语》远播美洲、欧洲、亚洲等世界各地,全世界有200多个孔子学院,这就观察生活宇宙进行深度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宇宙万物给他们提高素材,他们也就不可能成为圣人。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积淀感情,辨明是非,懂得生活的哲理,学会对生活深度思考,只有扎根于生活,写作素材才会左右逢源,才有情可舒,有理可辩,有话可说,语无不尽,理无其穷,同时学生将生活素材写进生活,学生情感显得真实,让学生在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将情感在写作进行宣泄,这样在生活中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写作激情,用文字再现生活的万花筒。

我在作文教学前带领学生观察生活景色,在进行写作,记得又一次我带学生观察一个小鱼塘,看见有个小女孩洒下一颗颗诱饵,游鱼在晨光泛满的湖面纷纷跃起,有个学生看到诗兴大发,写到"玉手洒下粒粒粟,游鱼跃起满湖金",词句恭稳,寥寥数语,清晰直观地再现了当时湖面景色。这就是观察生活的后的写作效应。

4.仿写经典文章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 观察生活 能力

中学生写作文,一个主要毛病是空空洞洞。写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总之,没有具体、细致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绍,反映不出个性,再现不出特征。

实践反复表明,光是“抄词语”、“背范文”,是不能从根本上治好学生作文中的“干瘪症”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那么,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那么,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

1.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联系,认识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来。如不留心观察和分析,就会稍纵即逝、一闪而过。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个例子。必须通过对“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讲清“小事”不“小”的道理。要使学生懂得,只要重视观察,善于观察,只要精心选择,深入开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小的主题来。《一面》、《背影》等都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极好教材。

2.让学生谈体会,运用典型引路。有的学生观察生活比较细致,联想比较丰富,思路比较开阔,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作文写得比较生动、深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平时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现身说法,同学们听了,不仅觉得亲切,受到的启发也会很大。一次,语文教师以《记一个熟悉的人》为题布置作文。有个学生写他的邻居华工程师,通过对华工程师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具体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党的之后,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欢畅心情和只争朝夕的献身精神,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通过个别交谈,教师了解到这个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并随时把一些典型细节(人物的动作、神态、肖像特征等)记在本子上。因此,他写这类作文,就感到有话可说。他谈的体会很实在,对同学们启发很大。他说:“写人记事,首先要熟悉那些人,要理解那些事。而要熟悉和理解,平时就要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观察多了,素材积累多了,就能不断加深对人对事的理解,理解了,写起来就不困难了。”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妨让那些不注意观察的同学谈谈“写不出”的苦楚,从“另一面”给大家以启发。

3.化难为易,有步骤地进行序列训练。生活像大海,一下子要他们写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恐怕绝大多数学生难以胜任。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排难解忧”。要指导学生就近观察,因地制宜,不要动不动就“走出去”。要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逐步地提高。要通过做小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片断练习,训练学生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的基本技能。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练扎实了,不愁写不好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来。片断练习也要讲究序列。比如写班主任,可以先写班主任的外貌,再写班主任的语言和班主任的动作,然后写班主任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写“我们的班主任”,估计不会出现“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情况。

4.加强课外阅读,多方面引路开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看多想,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他们的思想,充实他们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语文教师应当做有心人,经常向学生介绍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章,以便于他们模仿、学习和借鉴。学生写“节日游园”、“国庆记事”、“欢度元旦”等作文,常犯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反映不出每年“游园”、“国庆”、“元旦”的新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年年如此”的现象,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报刊上面的有关文章,介绍如何抓住“往年没有、今年独有”的新气象展开细致描写的方法,启发学生多看、细看,发现特点,把握特点。再比如,学生描写会场,往往写得一平二冷,平铺直叙,渲染不出会场的热烈气氛,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报导会议情况的通讯、特写等,从中学习怎样观察会场,怎样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法,具体写出会场布置、会场气氛、主要内容、听众反响等,把这类作文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篇9

一、体验学习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家创作离不开生活,学生写作也离不开生活。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去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学会体验学习生活。

1.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课堂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要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首先就要丰富课堂内容。

2.体验学习生活的酸甜和苦辣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值得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记录的。

二、感悟农村生活

1.亲近大自然,歌咏家乡

(1)风景名胜美。我们的家乡风景名胜比较多,它就是写景的一个很好的题材。比如,我们铜梁有全国第四大古镇之称的安居古镇;著有“奇”“悬”“险”“高”之称的巍巍巴岳,有梦幻般美丽的七彩梦园……这些美的资源,都应让学生多去寻找、去感受。

(2)田野风光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的。这也应成为学生的写景素材。水稻、油菜、小麦、桑田、菜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有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

(3)农家新居美。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给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反映家乡发展变化,不能说大话、喊口号,而要“采集”实实在在的事物,以小见大,反映家乡富了、家乡变了,农家新居正是现代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农家新居,描绘农家之美,反映农村巨变,表达爱乡之情。

(4)新农村建设美。现在,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的家乡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以前的泥泞小路变成了村村通的宽阔的柏油路,许多的村子还建起了图书室、老年活动室,修起了小广场、篮球场、乒乓台,配置了丰富的健身器材,这些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学生完全可以描绘这些,既有内容,又有真情实感。

2.问家史村史,丰富情感

“知之愈深,爱之愈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史、个人成长史、村史,了解家人以及家乡的过去,收集这些值得记叙的故事,从而激发对亲人、对家乡的爱。

3.学农艺农技,交流思想

农艺农技是农家的传家宝。在开发作文题材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虚情假意的作文现象。

4.寻农家之乐,陶冶个性

(1)感悟乡情之浓。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像你帮我助赶农时、互帮互助抢农活、乡邻之间办茶会、修桥筑路出力出资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共享交流,比较出村与村、户与户间的大同小异,感受农家人的淳朴美、勤劳美、善良美。

(2)感受乡俗之趣。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

(3)体验时尚之美。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在悄然改变,许多风俗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值得学生去捕捉的,如农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风尚,他们捐资办学校、修村道、帮助贫困户等等。如今的农家有了钱,他们不仅买彩电、冰箱,还要买书、买电脑、上网等等,让学生摄取这些时尚画面,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受到情感的陶冶。

篇10

1 放眼世界:搜集主题

亦即围绕课堂教学主要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信息收集,使学生真正做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立足当今,着眼未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充分利用信息,互联网等现代工具,查阅,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为解决问题,获取详情,开阔眼界服务,当然,也可以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渠道涉猎,在此基础上,要对已有的信息材料再加工处理,去粗存精。如我国的高速铁路网建设,高速公路网建设,西部地区水电的阶梯开发等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都不失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最佳教材。国际的如伊拉克战争,气候会议等,当前的甲流防控问题都是热点,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既增长了知识,双学会了综合,分析,明辨是非,的实践能力。正所谓一石数鸟。

2 联想:自我创意

即给学生一个确定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该主题,依据自己的的理解,自由完成对主题的拓展与演绎,如“国庆节”到来之际,我布置了庆祝国庆节的活动实践作业,学生们热情空前高涨,有的设计唱给祖国母亲的歌,有的从我们的民族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更有的从国旗、国徽、国歌等几个方面来获取素材。通过对这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物的理解与阐释,来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操作:自我实践

也就是将课堂练习以实践操作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这类作业重点在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上,有助于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实践操作对文中理论观点的验证。

4 读写:积累知识

这种类型的实践作业,主要师生共同研究探求的问题记载积累起来,让学生节节都有读写作业,把知识重点准确无误的印在脑海里,另外摘抄一些名言佳句,时政大事,读读文章,写写体会,这方面可通过布置学生定时看新闻联播的方式进行。如此,可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意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在具体方式上,还可借助电脑网络或报纸、广播等媒体。

5 实践:在探索中发现

这类实践作业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考查研究.并结合课文理念观点运用实物考查法,文献资料认证法,合理想象法等写出政治小论文和考查报告如学习“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一文后,我让学生撰写善待地球保护环境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学生纷纷走出家门,走近社区考查访问,联系我们身边的事进行实地调查,如我们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农业开发与植被矛盾如何解决,农忙时节秸杆焚烧问题,城市建设过程生态保护问题,绿化问题,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水源保护问题等。

6 综合类作业:各学科的相互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