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

时间:2023-04-11 12:4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知识与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知识与能力

篇1

现行高中教材以课文为主,为使学生把语言看成活的东西,看成有用的交际工具,每一课授后,要求学生口头简单复述课文内容(不是背诵)。练习初期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几个关键词或句子。对故事情节较浓的课文,还可先叫学生分组编写剧本,老师检查修正,然后指导学生排演,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表演时要配有适当的道具。

每节课前几分钟,应鼓励学生用英语互相问候,用日常交际语交流天气、身体状况、学习状况、校内外近日发生的事等情况,或就一定的课题展开讨论。课题可以围绕课文主人公、课文作者生平或课文中某一观点进行。

采用对话时,学生既要学会陈述,又要学会提问,先让同桌同学相互对话,教师监督,再让两三对同学示范对话,最后与全班一道纠正发现的错误,特别是发音。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活动中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获得个体经验的积累。知识和技能只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要使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转化成能力,还须将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概括化、系统化。

交际能力本身只有在活动中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如果缺乏相应的活动,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形成和发展。不同能力形成、发展的基础是不同的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准确、适时、有计划地进行训练,使学生投身于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把知识和技能概括化、系统化,促进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以情教学,增加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

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

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他大力提倡发现法学习,所谓发现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要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可见,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十分重要。

(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主动学习

有许多学生误认为学英语就是死记硬背,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无需动脑筋去思考,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英语学习也需动脑筋思考,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交际工具,若想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先思考,怎么讲得出?

进行英语会话,做英语练习,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都需动脑筋考虑。在学习中一个学生愿不愿意动脑筋,喜不喜欢积极思考,是他思维能力能不能发展的首要条件。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完成时态和被动语态时都要用到动词的过去分词,过去分词的构成形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按照规则比较好记忆,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比较难记,也容易记错。

篇2

2021年下半年10月底科目二幼儿园教资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答案公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 分)

1.【答案】D 维果茨基

2.【答案】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3.【答案】A 用流动的水冲洗眼睛4.【答案】B 形象记忆师

5.【答案】D 全面性

6.【答案】C按照自己的意原大胆表达

7.【答案】A 树立榜样

8.【答案】C 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9.【答案】D 情绪的感染作用10.【答案】D 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1.【参考答案】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认知和语言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12.【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首尾规律

(3)近远规律

(4)大小规律

(5)无有规律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20 分)

13.【参考答案】

1.幼小衔接的实质是入学适应而非小学化

2.游戏是幼几的天性

3.学前教育的实质是启蒙性

4.学前教育的发展适宜性原则,强调个体适宜,年龄适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4.【参考答案】

(1)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和同伴关系的培养

(2)教师的职业能力一沟通能力、良好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的建立;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

15.【参考答案】

(1)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幼儿园教师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应是镜面示范,其动作要以幼川的左右为基准

(2)幼儿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当幼儿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和方位词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往往把左右方位词与实物结合起来。

五、活动设计题

评分标准:

(一)25-28分

1.切合主题,符合学情

2.话动领域、名称及活动对象明确3.三维活动目标与活动类型匹配,表述具体正确

4.重难点适宜且突出

5.活动准备全面充分;一般包括材料准备及经验准备

6.活动过程:活动方法与内容及目标匹配,活动环节详细完整(活动环节一般包括活动导入、展开、结束等环节),逻辑性好且能支持重点目标的达成

7.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形式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

8.活动过程符合领域活动设计思路,创新点或者亮点至少1处以上

9.字体工整,表述清楚,书面表达合理,符合题目要求

(二)20-25分

1.符合题意,符合学情

2.活动领域、名称及活动对象适宜3.三维活动自标与活动类型基本匹配,表述比较具体明确

4.重难点适宜且明确

5.活动准备比较全面;一般包括材料准备及经验准备

6.活动过程:活动方法与内容及目标较为四配,活动环节详细完整,逻辑性较好且能支持目标的达成T7.活动内容较充实、活动形式比较多样、游戏化、趣味化

8.活动过程符合领域活动设计思路,有1处创新点或者亮点

9.字迹清楚,表述流畅,书面表达基本标准,符合题目要求

(三)15 -20 分

1.基本符合题意和学情

2.活动领域、名称及活动对象基本清楚

3.活动目标没有明确区分维度,与活动类型基本匹配,表述具体

4.重难点基本适宜且明确

5.活动准备比较全面,但比较笼统泛化,不够具体明确

6.活动过程:活动方法与内容及目标较为匹配,活动环节完逻辑性一般,能支持大部分目标的达成

7.活动内容单薄,活动形式较少、趣味性欠缺

篇3

关键词: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任职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7-153-03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Competence—based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培养学员履行其岗位职责所必备能力为中心,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反映了教育学规律,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多样性取向,符合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当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军任职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学历教育基础上的军事职业教育活动,它以生成或提高军队特定岗位任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这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育宗旨是不谋而合的。因此,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同样适用于我军任职教育,对我军任职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树立能力本位教育教学观念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强调个体潜能的开发、体能的健全、智能的发展和技能的完善,主张人的主体性和个性的自由与独立以及个体价值的实现。从中可以看出,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个体积极自主地、动态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能力。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的能力观把能力与工作任务融为一体,强调能力的可见性,抛开了把能力理解为抽象的心理要素的传统观念,“会做什么”是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思想,使我们从在抽象层面理解能力转向在具体内容层面理解能力,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达到更为有效地培养学员职业能力的目的。

我军任职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观念上,较多地沿袭学历教育的传统做法,如学科主导的教学指导观、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观、以传统方法为主的教学手段观、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观、行政管理的教学管理观等。面对日益激烈的军事竞争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我军任职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理念,注重学员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育,彻底打破“以教员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任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切实抓好实验、实训、实习等三个关键环节,确定与任职教育特性相适应的教学观,如需求牵引的教学指导观、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观、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手段观、主动学习的学习观、服务管理的教学管理观等,从而培养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

二、确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主张确定能力图表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即“开发课程”,它是一种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由某一职业的行家组成“开发委员会”,“开发委员会”组织会议,经过集中讨论和分析,提出从事该职业人员所必备的综合能力和相应的各种专项技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主张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的基础。首先,通过职业分析来确定能力标准;然后,按能力标准要求来进行课程设置,确定学习科目,进而从易到难安排教学。这种以能力标准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教学基础的职业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体系来制订教学计划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学员精湛的专业能力。

我军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强调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这造成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比较弱,使得学员上岗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适应期,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今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在能力本位观指导下,我军任职教育教学应根据不同任职岗位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某种职业岗位能力的军事人才,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注重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学习、训练和实际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或岗位能力要求为其教学目标;按照职业实际需要和岗位要求来设置专业、以培养军事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内容、制定合理的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比重。专业理论教学是根据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组合,构成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模块,强调学习模块的实用性,而不再苛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实践教学是按照岗位准入资格的要求对学员进行实践训练,要求学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员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上,能够接受较多的实践性教学,从而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协作精神,鼓励其与他人合作攻关,这样,学员走上岗位后,才能主动适应部队需求、适应社会变化发展,从而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篇4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09-0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大力进行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学科的认识逐渐产生变化,体育教学与过去有了较大的不同,体育教学得到了应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对体育教师在职业素质与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尽快地适应这种需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诉求为己任,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学校课程中得以落实,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一)身体素质

体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了体能与技能。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是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各方面也应有良好的素质表现。因此,体育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练习,还要坚持在课外的辅助练习,这也是保持稳定运动技术、技能的需要。

(二)知识素质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荐的今天,德智体美各方面教育交叉融汇,不同学科门类互相渗透影响,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为密切的接触学生,各方面交流也更丰富,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顺应时展的新知识的储备、新教学理念的执行、新思想观念的更新。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施以积极的影响,获得学生的尊重。

(三)心理素质

相对智育、德育,我国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加之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社会对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学校对体育教育资金投入少、教育训练条件差、工作十分辛苦。面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不能撂担子、满腹牢骚、一蹶不振,而应该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意志。高校体育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使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条件差、社会认同感不强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最核心的体现是意志力。教师的意志自觉性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社会意义认识上,工作态度的明确上;意志的果断性体现在对教学活动中突况的处理;意志自制性体现在体育教师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应对困难。

二、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应变能力

体育教学与其他门类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是以学生的实践练习为主,而且学生以群体的方式接受长时间的室外教学。也正是由于体育教学有这样的特点,突况、外界干扰较易发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教师不能单纯得按照教案机械得进行授课,导致遇到问题毫无对策,而应时刻保持警醒,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突然问题。这种应变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自身开阔视野多学习、多了解。

(二)教学研究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觉悟、心理素质的能力;2、基本教学计划的制定、掌握教材教法、全面的运动技能、正确的示范、组织竞赛、裁判等;3、参与比赛、指导训练能力,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分析比赛情况、运用技战术、临场指导的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体育教师教研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上好一节体育课,让学生通过课堂身心得到真正的锻炼。教师要通过每一次的体育教学活动,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提升到更高的理论高度,用这样的理论再去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整个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受到整个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更注重的是评级、评职称。因而,教学研究反而成为教师投入较少精力的方面,以致教学研究室的基本职能缺失,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更注重自身积累,使高校体育教学保持活力,持续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监控等课题大有学问可做。加强教学研究,无论是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还是学术素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三)创新实践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预测能力、调查能力、实验能力、写作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大多在学士以上,但学历只能说明专业素质的水平,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完整,大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因此,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广泛的学习的知识,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提升专业素质更要更新教育理念。

四、总语

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是新课标的执行者,需要不断的实验、完善和丰富新课标。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内涵和广博的业务素养,始终走在体育教学知识的前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型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顾渊彦.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

篇5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4-0045-03

一、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现状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又一个发展机遇期,高职院校从规模办学转向全面质量提升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然而,高职院校在改革与转型中存在三个突出问题,首先是教师团队建设速度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不匹配,其次是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与专业内涵建设水平不匹配,最后是各级政府等办学主体的办学理念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理念不匹配等挑战[1]。

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办学方针,就需要有一支教学能力强的创新型、服务型教学团队支撑。然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容乐观。一是表现在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经济背景下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新经济要求教师要更快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二是表现为教师的管理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剧烈调整的要求,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三是表现为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要求,为企业进行科研技术攻关的高水平横向课题缺乏,具有行业话语权的专业带头人紧缺。可以说,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能力水平已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高职教师再培训制度成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强烈呼声和必然选择[2]。那么,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情况如何呢?总体上讲,当前国家示范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推出的国培和省培项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问题。但是,由于短期培训缺乏一个“学做一体”的有效载体,实践性不足。此外,学校一般比较重视校内师资队伍建设,也加大了培训和激励机制[3][4],但是,由于缺乏较好的兼职教师聘任机制,兼职教师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专兼职教师之间的融合度不高,优势互补效应并未真正形成。

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启动了国家高职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建设,涌现出一批示范性专业和课程,起到引领和辐射效应。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地方性特点[5],决定了每个学校应保持自身特色发展模式,而课程体系的建设更能反映这一内涵特色。实践中,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发展起来的项目课程理论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是当前占主流地位、耳熟能详的两大课程理论[6]。两大课程理论下的教学改革均不能脱离对企业真实项目、任务的选择、改造。纵观当前课程改革,仍存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改革与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反映出教师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不够、实践不够。因此,要求教师摒弃原学科体系的建构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确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设计;要求引入了生产实际的案例,通过教学改造,融入职业关键能力,使学生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匹配。

三、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现代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那么,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专业教师应具备或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王彩霞认为教育技术能力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7]。丁金昌提出教师能胜任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能够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开展应用研究的“三能”教师[8]。李茹等认为,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体系构成,包括高尚的专业(行业) 职业道德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等要素[9]。黄绍勇等把高职教师的能力结构集中归纳为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等六个方面[10]。

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以课程为载体的改革与设计,若是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引入专家、项目、案例等企业元素,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一是从学校发展的宏观层面出发,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为团队整体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最适的载体或平台。二是从教师个体成长的微观层面出发,通过培训、进修和企业顶岗实践,学习先进技术、企业文化,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提升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回馈课堂,使教师更能适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为能力本位教学,更能在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归纳为三大能力和九个要素:课程开发能力:含教学团队协作、教学项目设计与改造、教学资源建设(教材编写)与利用三要素;课程教学能力:含教学设计、教W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与监控三要素;课程后服务能力:含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或产品制作、社会服务与产品研发、教学研究与创新三要素。

四、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途径

(一)成立专兼结合的课程组教学团队,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以我校助产专业为例。通过与教学医院共建助产教研室,培育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并确立6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进行校企合作开发和改造。成立课程组,实行课程组负责人制,课程组负责人须有5年以上本课程的教学经历,中级以上职称,领衔课程开发、教学组织、质量监控、以课程为基点的教学研究与创新。课程组定期开展专兼职教师的备课会、案例分析会和示范教学评课,实现专兼职教师间的一对一帮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实现教师多元化发展。课程组教学管理组织架构见图1。

(二)多途径进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强化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学校强化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一是建立境外、国内、学校三级培训制度。制定“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完成境外培训;课程组负责人、专业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组织参加行业的学术年会、研讨会,了解专业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师、职业技能鉴定师资,提升了“双师”素质。二是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践。青年教师在兼职教师指导下,以岗位体验、获得真实工作情境为首要任务。三是组织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培训。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娴熟的助产操作技能。

(三)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办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学项目必须具有二个要素,既要有企业一线实际生产项目的背景,也要有易于教学与学习的加工和改造[11]。作为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教学项目要设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要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融入其中[12]。因此,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要求教师根据企业生产实践情况和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提练;并着力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13]。

课程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校企共建n程给高职院校的创新课堂注入了活力。我校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为载体和切入点,通过课程建设,有效改变学校课程形态,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形成一支与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相适应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服务于专业与课程建设,服务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2-10-17(5).

[2]黄晓初.关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30):66-67.

[3]赵国忻.行业兼职教师的“六位一体”作用及潜能发挥[J].中国成人教育,2011(9):86-88.

[4]何卫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0-12.

[5]苏志刚.立足区域 强化内涵 提高质量[J].职教通讯, 2012(23):84.

[6]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江苏高教,2012(2):146-148.

[7]王彩霞,詹青龙.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提升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4(4):44-49.

[8]丁金昌.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7):90-92.

[9]李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构成与培养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21-24.

[10]黄绍勇,汤跃光.高职学院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J].思想战线,2013(S1):296-299.

[11]赖永辉.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J].职教通讯,2012(3):75-77.

篇6

以往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没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动态、联系地来开展培养活动,培养途径单一,缺乏对职前教师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内容凌乱,缺乏与前期课程学习和职后工作的衔接;力量单一,缺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参与,从而导致了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生态失衡。通过拓宽培养途径、整合培养内容、丰富培养力量等方法弥补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生态缺失,使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真正提高,促进职前和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对接和整合。

关键词:

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生态缺失;对策

一、引言

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如何快速地习得并创新这些科技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能否站在世界制高点的重要因素。而教育正是要教给学生这项技能。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信息技术对教育从多角度、深层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今教师孜孜追求的一项专业技能。作为教师专业素质中的一项核心能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例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分别通过制定标准、设置课程、开展培训等方式来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我国也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在全国范围内分步逐级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求通过培训、考试、认证等途径提升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职前教师的培养是整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作为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与职后教师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一阶段,如果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那么对于入职后教师的教学实践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尝试将生态学的理念融入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分析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生态缺失问题,并寻求应对策略,力求解决当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二、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生态缺失

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职前教师培养的主力。目前,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培养者都已经意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然而,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很多教师还是无法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者理论、技术与教学实践两张皮,无法深度融合。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途径单一,缺乏对职前教师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尊重

目前,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的形式来培养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而且这些课程多为理论讲授课程,实践性课程严重缺乏,这种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并未考虑到职前教师学习风格、学科背景和学习基础等的差异。而且,课程学习的方式也无法实现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工作的目标。这就造成了职前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入,仅仅满足于拿到学分,或者仅限于背会一项教育理论、学会一项操作技能,而对于如何将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知之甚少,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和能力十分薄弱。

2.培养内容凌乱,缺乏与前期课程学习和职后工作的衔接

作为培养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媒体选择和使用、多媒体素材采集和处理、教学设计等内容。然而,正是这些被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认为理所当然必须讲授的内容中,却有很大一部分在前期的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和课程教学论等课程中已经讲过,再讲无疑是重复,也会使得职前教师产生厌倦感。而且,这些内容很多都是静态、封闭的理论性知识,欠缺智慧性知识的传授和应用技能的训练,没有考虑到教师职后工作的需要,与职后工作完全脱离,这就造成很多职前教师进入实际工作后,不得不在教学实践中边工作边学习,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3.培养力量单一,缺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参与

对于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基本上由高等师范院校来承担。然而,培养的执行者,很多都是没有参与过中小学教学的高校教师,而真正站在中小学教学和管理一线的中小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却并没有加入培养的行列,这直接导致了职前教师所学的内容显得曲高和寡、脱离教学实际,或者陈旧老化、跟不上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很多知识在其职后的工作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总之,以往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没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动态、联系地来开展培养活动,从而导致了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生态失衡。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寻求能够解决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生态缺失的策略,来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基于生态学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对策

1.生态学基本观点

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1]生态学理论认为,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其构成一个系统。一个开放的、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的系统才是一个稳定、具有活力、不断发展的系统。

2.基于生态学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对策

为了解决目前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借鉴生态学系统、动态、平衡的理念,我们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

(1)拓宽培养途径

充分考虑职前教师学习风格、学习基础、学科专业等差异,为每位职前教师建立学习档案,将其分为不同学习层次,有针对性地采用中小学实地听课、名师讲座、利用教师教育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同步观摩重点中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课堂讲授、网络学习、微格教学、课程内小实践、中小学大实践等培养方式,通过MOOC、微课、手机APP等多种形式,培养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应用意识,提升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应用水平,提高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创新能力,保证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2]

(2)整合培养内容

综合考虑大学课程总体安排,从整体上规划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内容,剔除与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和课程教学论重合内容,如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操作、教学媒体基本理论等。充分考虑中小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和职后教师教学工作的需求,加强智慧性知识的讲授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媒体和资源,利用工具对学生学习进行诊断和评价等,从而真正提高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3]

(3)丰富培养力量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只与教师自身相关的简单输入和输出的直线过程,而是需要与他人合作、外界支持和文化培育。[4]因此,我们应从宏观上考虑,将地方中小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如教育局、电教馆等机构纳入培养力量中,将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环境带给职前教师,让他们参与到培养中,担任培养者或者实践指导教师,对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进行全程培养、指导和跟踪,保证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顺利有效地进行。

四、结语

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与外界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的有机整体。[5]在进行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中小学的发展动态、职前教师的学习需求和其职后工作的需要,通过拓宽培养途径、整合培养内容、丰富培养力量等方式弥补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生态缺失,从而使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真正提高,促进职前和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对接和整合。

作者:刘艳丽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网络与电化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2]刘艳丽.基于体验学习圈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

[3]刘艳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生态化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4).

篇7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紧接着,2011年语文课程新标准提出:注重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来开展,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于是,部分教师在未能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含意之下,在课堂教学中去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试图达到素养的提高,难免会出现以下的两种现象:一,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讨论活动,学生你来我往,课堂氛围热闹,可是教学目标完成否,就不知道了。二,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忽略课堂效率,无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存在。

的确,新课标主张“张扬个性,以人为本”。学生在课堂上有活力,有独特的思维,甚至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可,静下心来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形式上的教学,而把语文的“本”——“基础知识”忽略了,未免有些顾此失彼。多了热闹的氛围,少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学生锻炼创新能力的同时却遗失了基本素养。

二、能力与知识失衡的结果

缺少基本的语法知识,学生无法判断句子中的主要成分,弄不清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对语病题中常见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病因,根本不会判断。

文言文虽然属于古代汉语,日常生活中几乎用不到,但从教材知识的角度来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阅读能力的培养。短时间内看不到“淡化语法”“淡化知识”的危害,可是,到了高中会怎样?

首先,大脑的识记性是受时间限制的,“临阵磨枪”式的识记更是经不起时间的冲刷。其次,高考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素养的考查,重视积累,强调举一反三,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板块的考查目标是: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文章大多选自《二十四史》。学生要想读懂文章除了积累课内实词、虚词、句式外,更重要的是有方法能够独立理解、判断文言现象。可是部分学生在淡化语法的教学模式下,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都把握不了,更何况是文言文。因此,对倒装句式、实词词性判断和翻译就无从下手。

新课标“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是针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出来的,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标准”中一些限制性的词语去掉了,结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教材里已经“精选”过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成语、语法等),还要再次“精选”甚至直接省略了。

这种知识、能力二元分的离论,使得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油还油,水还水,难以达到水融、互相促进的境界。

三、知识与能力并重不可或缺

不论语文课程怎么变革,我始终认为在改革的过程中语文课堂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上,确有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偏差,但我们今天不能为了强调提高能力、强调素质教育,就忽视知识的传授,甚至不敢提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敢提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新课标不排斥基础知识,它强调知识精选,素质教育也不排斥基础知识,它强调全面发展。因此,语文课堂基础知识不应被淡化和割裂。李海林教授认为:知识不仅是课程内容,也是教学内容,还是作为教学交流的工具,关键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教更有效。

以“语法”为例,首先,要给语法教学重新定位,新课标在阅读部分规定: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所以,语法教学不能因“淡化”而“淡出”。其次,语法是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教学时要转变教学观念,走创新之路,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无味。比如:以节拍的形式念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再者,不要以语法教语法,死记硬背名词术语,把它放到课文中,将语法教学和语言人文性相结合。比如:短语的教学,教师可以不强调词性、结构,而是给学生几组短语,让他们自主学习,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短语自身的特点,然后引导他们找出异同,最后归纳出辨析短语的方法。并列短语是短语中比较简单的一类,学生通过对不同词性组成的并列短语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并列短语的特点是:并列部分词语的词性相同,并且可以在中间加上“和”字。这样既解决了语法教学枯燥问题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他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可以如此,寓教于乐,寓教于探究性学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锻炼探究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篇8

一、精心策划,创设语言环境

语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语言是需要灵活运用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讲语法、分析句型结构,否则就会陷入枯燥无味、机械呆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在课堂上,应当创设一种轻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个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在交际中获得知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实际能力,而交际能力则理所当然包括语言能力,在课堂中教师是设计师,应设计出各种方案,使学生有表现的欲望和机会,使他们学有所得,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突出语言的交际能力。

1.组织课堂活动,当好指挥者。

教学是多边活动,课堂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要改变教师讲课文、学生背课文的状况。教师的任务是抓住教材的知识点,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割、分散、化整为零。教师应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把课文、句型化为日常语言和日常生活来进行交际教学,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准备好辅助材料,进行情景教学。

英语教学要利用环境并创造环境来开展活动。因此,辅的实物材料在课堂中是必需的,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参与学习;如果没有材料进行对话,就只有凭空想象,难以控制学生的思维。如果先准备一些实物材料,如水果之类等,通过这些直观的教具呈现,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愉快地接受知识。

3.虚拟情境,现场表现。

母语学得轻松自如是因为有环境的关系,语学习离开了现实环境,学习起来就相对难些。因此,有时候要虚拟一个情境,将学生导入这个虚拟的情境中去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通过表演这种形式,让学生表现自己,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新颖性和趣味性

长期以来,在统编教材中,高中英语采用的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内多数是教师讲、学生记的形式,以致形成了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的困境。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的中心应当从教师转向学生,课堂中的语言应突出交际功能,使学生明白学而可用,学而有用,使学生从掌握语言的形式过渡到运用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新颖性和趣味性。

1.用各种手段进行句型训练。

语言知识要反复识记才能掌握,词汇与句型结构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句型操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字词句的替换,重复训练,使学生获得语感。关键是如何才能把机械的训练转换为趣味性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句型结构操练方面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全班训练、分组训练、结对训练、示范表演训练等。

2.设置不同的目的,进行听说训练。

听不像说和写那样容易,学生在听录音时往往容易走神,难以捉到磁带中的信息,究竟如何才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呢?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设置不同的目的。一,可以设置填空或表格的形式,培养学生准确地记录材料内容。二,有些听力材料内容比较直观,可采用其他方法,如挂图、简笔画、表演等,直接将听力内容表现出来。

3.培养快速阅读文章的习惯和能力。

英语文章内容多、体裁广、篇幅长。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逐句分析结构,势必难以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因此,教学时要以阅读理解为主,并在阅读速度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在理解整篇课文后,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单词、短语和课文。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形象地表现课文内容

篇9

【关键词】建构主义 拓展能力活动 教师职能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指出: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在这种新形势下,有效地开展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对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全过程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的指导与管理, 将课内外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课外英语教学活动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 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是很有意义的。

英语专业学生拓展能力活动是英语教师在课后为学习者设计的各种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一系列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能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良好平台。目前,对于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发挥最大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几乎无人涉足。而且没有课题和文章是以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大部分是泛泛之谈。本项目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以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的英语拓展能力活动为例,来探讨新形势下英语教师职能,以飨读者。

一、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有关知识、认识和学习的哲学而兴起并很快风靡全世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它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规律,学习者绝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来自于外面世界的信息和知识,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等内在经验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当前事物或者信息的意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更多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英语专业学生拓展能力活动遵循了此理论依据。

1.注意发挥英语社团的作用,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课外英语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而教师则可以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注意发挥英语社团的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同策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开发个人潜能,教师积极配合,参与师生互动,并进行必要的指导,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外英语教学活动,坚持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广泛进行深度语言交际活动。因此课外英语教学活动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进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交际生活化”的宗旨,设计一些有趣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课外英语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听、说、读、写、译的各种活动,使之成为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配合和补充。

3.根据所学专业开展学生拓展能力活动,坚持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在日常或涉外交际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一般性的书面交流和简单的口头交流。应善于捕捉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立主题,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服务。

二、英语教师职能

传统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扮演了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话语权很少,没有太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英语专业学生拓展能力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合适的角色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拓展能力活动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实现。本人认为有以下职能:

1.指导者。教师明确认识到学生拓展能力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黄冈师范外语教学广播电台是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团队制作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脱口秀节目,包括欧美音乐、电影、旅游、文学等。节目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真实、有趣。每天播放3个小时的各类英语教学节目,身处在信息技术和共享资源环境中,听力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的变化中,逐步摆脱在语音室内“课堂焦虑”的影响,形成“获得自信”的经验,在独立探索和合作的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英语教师以指导老师的身份,充分利用电台等校内新闻媒体,给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2. 组织者。现今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很多讯息通过网络传输,网上大量的最新信息瞬间即可获得,传播速度快而新,可以使我们跟上信息社会的脚步。外国语学院多媒体自主学习中心通过“天网”和“地网”为听力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听力资料,大大增加了课外教学的密度和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和教师搜集听力资料的负担。而英语教师在第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听取相关的资料,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围绕一个实际问题展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新的问题。英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的英语材料,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3. 促进者。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有三个英语专业:英语教育、商贸英语和翻译。针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师指导了《看电影学英语》活动。放映的欧美影片的内容多涉及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正能量的英文电影。此外,英语专业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撰写电影教学教案,用PPT讲解电影(单词、句型、文化),欣赏电影(片段、歌曲等)。通过活动,英语专业学生拓宽了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R,掌握了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成为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英语教师作为促进者的作用可见一斑。

总之,英语教师在学生拓展能力活动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为学生们搭建构建知识的平台,使学生最终掌握知识。教师是课外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并创建真实、良好、有效的学习环境,这也是建构主义教学观中教师最主要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3]胡定荣.对构建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2):24-28.

[4]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5]冯觉华.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与多媒体英语教学[J].教育探索,2006(5):77-78.

[6]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7]范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8]周久桃,谢利民.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英语教学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1):103-105.

[9]吴铁军.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分析课外活动中英语教师职能[J].语文学刊,2014(10):148,158.

篇10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习得知识的导学者,知识的流向会由教师导向学生,教师的导学能力与学生习得知识呈正比关系。因之,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提高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修养,且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修养是一个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实践链条。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修养即教学观念、知识储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关键词:

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修养;教学观念;知识储备;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方向前进。为此,我国大力实施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采取培养创新人才的新举措。就我国高职教育说来,担当着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加强高职学校英语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重要的教学任务。高职英语教师要正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解放思想,秉承开拓创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学习,不断加厚知识积淀;努力探索,积极尝试新鲜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把教学能力修养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实践链条中。

一、解放思想,秉承开拓创新的教学理念

1、教学理念的内涵

教学理念是关于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建立在教学规律之上的教学理想,是教学主体对教学现实的思考与反映。科学的教学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反映了教学的本质特点和时代特征,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反映着人们对教学实践的价值期待和理想追求。教学理念负有引领教师追求教学理想的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教学实践的内隐机制表明,它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点。在一定时期内或特定情境中,教学理念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又表现出动态发展的一面。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支配教学行为。从客观上看,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会由学校和社会来主导,从主观上看,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受个体意愿而认可、稳定、变化。而任何理念都必须经受社会实践的考验,都会存在相对稳定和与时俱进的性质,无论是相对稳定,还是与时俱进都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社会需要,条件之二是教师本身的主观意愿。

2、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理念

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升级增效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不仅需要行业高端的技术、管理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挥人力资源的保障作用。因此,我国积极构建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这一举措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高职就业生上岗标准出现了新的变化,社会需求就是高职教学理念转变的风向标,教育界关于高职教学理念的研讨需要逐步明确为“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本位”的现代教育理念,无疑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与时俱进的,是高职英语教学必须秉承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位”体现在教学模式中,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能力,以教师为主导,让教师从知识讲授的传导者转向学生学习过程的导引者和协助者,让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呈现为“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辅导—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建构知识”这样的循环过程。“以能力为本位”体现在教学目的上,就是打破把高职教学混同于普本教学的束缚,消除高职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将知识观转为技能观,将知识的传授建立在掌握专业技术和具体工作能力上,能够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就业需要紧密结合,在掌握和运用专业英语上具有充分的能力。“以实践为本位”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做结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对于书面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具体场景、具体需要衔接起来,使得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死记硬背能够和实际需要对应起来,将“背英语”与“用英语”循环起来,使得学生掌握的英语能力建立在未来就业需要的基础上,不至于在学校学习期间会背诵,到岗位工作变陌生,将死记硬背的英语学成教条或者被时间所磨蚀而流失。

二、加强学习,不断加厚知识积淀

1、身为人师者的知识修养不能间断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精辟的论述所阐明的就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身为人师者的知识修养不能间断,不能停留在已经具备的现在时的知识水准,一方面曾经具备的知识修养会受到时间流逝的磨蚀,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来筑牢已有知识记忆库的堤坝;另一方面知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更新,不加强学习,知识老化的结果就是知识的缩水,甚至是知识的扭曲和负知识状态的出现;再者新知识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爆炸式的出现,不加强学习,很快就会是知识的落伍者。身为人师本该在学识上比学生富有,不加强学习又怎能让自己的学识当得起学生导师的称号,力不从心的知识必定导致贻误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

2、主动地有计划地进行知识修为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大都会认为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学校其他专业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相比,知识老化和需要更新的速度是最慢的,也有一些教师认为英语只不过是一门语言,语言的特点是模式化的,一经掌握就已够用,无须再怎样去加强研习。其实,这种想法是极其不正确的。首先,高职英语教师的知识修为并非局限于英语知识,而是包含了教师人文修养方面的所有知识。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持有语言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分别植根于西方文化传统和东方文化传统中,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与我们汉民族文化传统与发展紧密相联系,缺乏对英语之外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就不足以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其次,高职英语学习是与专业教学交织在一起的,专业教学的变化必定会影响到英语教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一样都需要在适应新的变化和新的需要的基础上进行,脱离专业的英语教学不是高职英语教学所需要的。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修为的基础就在于知识修为,这种知识修为包括了专业的和人文的,也包括了英语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尤其是如今的教学环境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经较之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传授的载体已经不仅仅限于课本,有了更宽阔的渠道,更多维的途径,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教师也绝不是知识标准的权威性代表,学生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教师所做出的讲授深信不疑。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间断的知识修为存在了个人需求的紧迫性,也包括了满足学生需要的社会需要的知识修为的紧迫性。因此,高职英语教师的知识修为必须在主动自觉的基础上,做好个人学习计划,以学习计划来导航学习、坚持学习、检验学习,而且做到学以致用,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

三、努力探索,积极尝试新鲜的教学方法

通过高职英语学习,学生们收获了英语和专业相结合的基本知识,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鉴于这样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教学质量很重要,而教学质量又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修为是密不可分的。在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修为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重要内容,传统的经验性教法应该在扬弃中坚持,更应该努力探索并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用以提高教学效率。譬如以下教法都是应该予以探索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以项目带动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涵盖的教学内容。课程项目化适合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突出了学生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技能应用能力。MOOC教学法。通过教师选择性的将MOOC应用于EAP教学中,能够将陈旧的课本形式转换成为网络课文形式,能够将顶尖优秀课程的学术问题引入ESP的课堂中,能够让学生的专业学术思维变得活跃,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能够让语言成为学生的工具,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能力能够提高。MOOC起源于欧美国家,在近年内强势席卷我国,并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在经历了两年的狂热期后现已趋于理性,MOOC的强势来袭带来世界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并对我国传统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极大挑战,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应该正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MOOC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困境。多媒体教学法。高职英语教学活动正在一步步地引入多媒体技术,主要特色是将文字、动画、图片、声音、视频等融入到教学中,使图片、视频能够与单词、语法、短语以及句型的讲解结合在一起,让教学更加地形象,并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阅读英语的效率。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高职应英语教学的现下,怎样创新,进一步提高应用效果的方法值得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段作章.教学理念的内涵与特点探析.[J]教育导刊,2011,(11).

[2]何小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