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范文
时间:2023-04-07 00:2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级上册历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
简要概括中国的发展的历程和发展特点?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发展历程:
(1)萌芽: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期。
(2)初步发展: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的春天”。
(4)萎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再度受挫。
特点:①发展艰难曲折;②发展水平总体落后③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和沿海沿江大城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1)内因: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民族企业家的代表人物和成就?
(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
(2)荣氏兄弟:建立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
3.简要说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特征?
(1)交通工具: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了解)
(2)社会习俗:剪发辫、易服饰(中山装、旗袍)和劝禁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特征:不平衡、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4.中国近代教育的主要变化?
(1)期间,洋务派创办同文馆等新式学校。
(2)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3)1902年,废除八股文,1905年,停止科举考试。
5.
列举中国近代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第一部无声电影、有声电影?
商务印书馆、《申报》、《定军山》、《歌女红牡丹》
6.
列举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①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与右图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越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俄罗斯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
B.中国是四国中海陆兼备的国家
C.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D.与日本相比,我国气候受海洋影响更显著
【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大多在50°N以北,纬度高,气温低,故比我国气候寒冷。四国中中国与俄罗斯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蒙古属于内陆国,所以我国在海洋资源和海洋运输上具有优势。日本属于岛国,受海洋影响比我国显著。
2.下列人们对于其所在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海南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夏季的白昼最长
B.漠河人说:我们这里纬度,是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人说:我们这里海拔,是年平均气温的地方
D.x疆人说:我们这里位于西部边陲,每天最先看到日出
【解析】选B。海南纬度低,但夏季越往北白昼越长;海拔高,气温低;x疆位于西部边陲,是我国一天中最后看到日出的地方。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市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结合材料,回答3、4题。
3.关于青海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长江的上游B.行政中心是南宁
C.属于高原、山地气候D.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4.此次地震,可能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有()
①海啸②滑坡③房屋倒塌④崩塌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3选B,4选C。第3题,青海省的行政中心是西宁,南宁是广西的行政中心。第4题,地震带来的直接灾害是房屋倒塌,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如果在雨季,还可能诱发泥石流。
5.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界线是()
A.漠河—腾冲线B.黑河—腾冲线
C.漠河—昆明线D.黑河—昆明线
【解析】选B。大致沿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将我国人口分为东部稠密区和西部稀疏区。
6.下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区的是
()
【解析】选A。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上图中,B位于长江上游,是彝族的主要分布区,C位于东北地区,是满族的主要分布区,D位于吉林、辽宁沿边地区,主要分布着朝鲜族。
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的山脉①是()
A.秦岭B.昆仑山C.大兴安岭D.太行山
8.关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位于暖温带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C.全部属于半湿润地区
D.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解析】7选D,8选A。第7题,图中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位于黄河中下游,以西是山西,可判断此山为太行山。第8题,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相对位置,可判断此地为黄土高原,该地位于第二级阶梯、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9.下图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解析】选C。我国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平原和丘陵,上图中的地形依次为:山地、盆地、丘陵、高原。
10.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A.珠海、海南B.南昌、哈尔滨
C.贵阳、西安D.厦门、郑州
【解析】选A。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适合冬季避寒旅游的城市是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的城市。
1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同纬度的西亚、北非相比没有形成沙漠,而成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影响
B.气候复杂多样
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解析】选C。此题主要考查我国气候的有利条件,我国长江以南之所以形成“鱼米之乡”,主要受惠于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即夏季高温时,降水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009•福建漳州)读我国某地气候类型图,完成
12、13题。
12.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13.不适宜在该地种植的农作物是()
A.青稞B.小麦C.棉花D.玉米
【解析】12选B,13选A。从图上信息可知,该地冬冷夏热,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大,可判断属于温带,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由此可判断该地属于季风气候。青稞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农作物,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14.(2010•福建福州)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中国今年的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节假日大量使用纸质贺卡
B.节约用电,人走灯灭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D.超市购物大量使用塑料袋
【解析】选B。大量使用纸质贺卡和一次性筷子,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大量使用塑料袋易造成环境污染。
15.读漫画“美好的回忆”,
漫画反映当地发生的环境问
题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垦殖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解析】选D。从图中可看出,该地过去植被较好,风和日丽,用牛耕地,现在风沙满天,用骆驼耕地,反映了该地土地荒漠化。
16.漫画“节水曲”反映了()
A.工业节水B.农业节水
C.家庭节水D.水资源的浪费
【解析】选C。从漫画中可看出洗衣后的水先用来拖地,再冲厕,反映了家庭中一水多用。
(2009•山东潍坊)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各地农业发展的条件差异很大,农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据此回答17、18题。
17.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种植
B.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
C.海南岛大力发展棉花生产
D.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
18.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雨热同期
C.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
D.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解析】17选D,18选C。第17题,东北平原主要位于中温带,冬季寒冷,小麦不能越冬;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不适宜发展热带作物生产;海南岛地处热带,棉花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草场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第18题,农业发展离不开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山地地形崎岖,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19.(2010•曲阜模拟)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四大工业区的分布,请找出正确选项()
A.①是轻工业基地
B.②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③工业基地被长江穿过,水能丰富
D.④工业基地毗邻港澳且多侨乡
【解析】选D。图中①是辽中南工业基地,该地依靠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大力发展了重工业;②是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③是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落差小,水流平稳,能源短缺;④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毗邻港澳,多侨乡,吸收外资比例大。
20.(2009•湖南株洲)工业根据其产品的不同性质和用途而分为不同类别,下列工业产品中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的是
()
A.钢铁B.汽车C.机床D.计算机
【解析】选D。高新技术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发费用高、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上述产品中与之相符合的是计算机。
二、综合题(共60分)
21.(2009•湖北襄樊)读我国政区简图,回答问题。(6分)
(1)A所在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分)
(2)B所在省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3)C所在省的邻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D所在的自治区主要的畜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E所在省的主要地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F所在的省有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_________盆地。(1分)
【解析】第(1)题,A位于我国的自治区,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第(2)题,B位于湖南省,该省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属于亚热带。第(3)题,C位于辽宁省,该省东面与朝鲜接壤。第(4)题,D位于,三河马、三河牛是其优良畜种。第(5)题,E位于陕西省,该省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第(6)题,F位于四川省,该省主要的地形是四川盆地。
答案:(1)高寒(2)亚热带(3)朝鲜
(4)三河马、三河牛
(5)沟壑纵横(6)四川
22.读长江、黄河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
_______高原,共同流经的
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3分)
(2)长江和黄河的流向均
大致为自西向东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2分)
(3)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_(山脉),长江注入______
_________海。(2分)
(4)在防洪方面,长江重点治理了有“九曲回肠”之称的___________;黄河重点治理的河段是________(城市)以下的下游河段。(2分)
(5)目前,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长江和黄河可能产生的影响是(2分)()
A.径流量增加B.泥沙含量减少
C.水能蕴藏量增加D.流域面积增大
【解析】第(1)题,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长江、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共同流经青海、四川两省。第(2)题,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受地势的影响,大江大河多自西向东流。第(3)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长江最终从上海流入东海。第(4)题,荆江河段,河道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再加上多浅滩、沙洲,水流不畅,是长江防洪治理的重点;黄河孟津以下河段,水位高出两岸,形成“地上河”。第(5)题,此题重点考查了森林的重要作用,森林能够保持水土,含蓄水源。
答案:(1)青藏青海四川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3)巴颜喀拉山东
(4)荆江孟津(5)B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铁路干线①____________线,
②_______线。城市A是______,
位于铁路干线①与长江的交点。
(3分)
(2)威海市环翠区张军同学“五
一”假期乘火车去泰安、杭州旅
游。从威海乘火车依次经过桃威
线、蓝烟线、________线至济南,
沿_______线到达泰安、上海,沿
________线到达杭州。(3分)
(3)张军同学到泰安的旅途中,看到如下现象:威海市郊区槐树刚好能见到花蕾,潍坊市郊区槐花盛开,泰安市郊槐花已败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张军同学登泰山接近山顶时,又发现山上的槐树花蕾与威海市郊的差不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4)张军同学在杭州游览过程中,发现面馆极少,因为这里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此外,他还发现当地苹果价格高于威海,柑橘价格低于威海,请你结合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3分)
【解析】第(1)题,①铁路线南北延伸,经过北京、郑州,可判断为京广线,京广线在湖北的武汉与长江相交;②铁路线东西延伸,经过连云港、徐州,可判断为陇海线。第(2)题,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张军从威海经桃威线到烟台,经蓝烟线到潍坊,经胶济线到济南,经京沪线到泰安、上海,经沪杭线到杭州。第(3)题,造成花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从威海到泰安,纬度由高到低,气温由低到高,花期由迟到早。泰山与威海相比纬度低,但由于海拔高,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第(4)题,杭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是柑橘的主要产区,苹果属于温带水果。
答案:(1)京广陇海武汉
(2)胶济京沪沪杭
(3)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导致南面城市槐花开得早
地形因素的影响,泰山海拔高,气温低
(4)水稻杭州位于亚热带,当地盛产柑橘;威海位于暖温带,当地盛产苹果。
24.(2009•山东临沂)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新华网2009年2月4日报道,20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七至九成,旱情发展迅速,部分地区粮食作物受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材料二2009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状况分布图
(1)此次受旱严重的粮食作物是(2分)()
A.冬小麦B.水稻C.玉米D.甘蔗
(2)在图中,中等以上干旱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我国北方地区经常产生春旱,原因之一是我国降水季节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4)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___________工程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严重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1分)
(5)图中A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___。B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黄土高原的气候和植被特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7)我国的呼和浩特市有蒙牛集团总部、伊利实业集团等的乳制品企业,请你解释该地区乳制品业发达的原因。(2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旱情分布来看,北方地区受灾严重,冬小麦、玉米都是该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月可判断,此时主要种植冬小麦。第(2)题,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利用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第(3)题,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第(4)题,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所以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第(5)题,A位于辽宁省,简称辽,B位于江苏省,行政中心是南京。第(6)题,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且多
是暴雨;地表光秃裸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第(7)题,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
答案:(1)A(2)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3)夏秋多,冬春少(4)南水北调
(5)辽南京
(6)气候方面: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且多是暴雨;植被方面: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7)草原广布,畜牧业发达,奶源充足。
25.读甲、乙两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工业基地:甲______工业基地,乙______工业基地。(2分)
(2)水域:A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4分)
(3)工业城市:a____,b____,c_____,d____。(4分)
(4)a城市一批钢材运往c城市,请选择一条便捷的铁路运输路线。(2分)
(5)试分析甲、乙两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有何差异?(2分)
(6)我国工业分布不均,从整体看呈现沿_______、沿____
_____、沿______________线分布的特点。(3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及省区轮廓特征,可判断,甲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乙为沪宁杭工业基地。第(2)题,辽宁东临黄海,西临渤海;长江在上海流入东海。第(3)题,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城市a位于两条铁路相交处,应为沈阳,b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应为大连;沪宁杭工业基地主要有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工业城市,其中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上海还是个沿海城市。第(4)题,从沈阳到南京,最便捷的铁路线也就是最近路线,沈阳位于京哈线上,沿该铁路线到北京,然后沿京沪线到南京。第(5)题,辽中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沪宁杭
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但市场广阔,技术力量雄厚。第(6)题,我国工业分布不均,从整体上看呈现沿铁路线、沿江(河)、沿海的分布特点。
答案:(1)辽中南沪宁杭
(2)渤海黄海长江东海
(3)沈阳大连南京上海
(4)京哈线京沪线。
篇3
一、选择题:(22题×2=44分)1、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轻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轻舟上的人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个同学的身高是180cm B、东岭到惠安县城的距离大约是20kmC、学校百米纪录是13min D、乒乓球的直径是40mm3、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4、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6、白天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桌子等物体,这是因为( )A.这些物体都是发光的 B.眼睛发出的光射到这些物体上C.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镜面反射D.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漫反射7、我们通过平面镜看到物体的像是(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8、小明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现象。这些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面形成的是:( )A.水中的太阳 B.阳光下的树的黑影子 C.湖中的游鱼D.人在水中的倒影9、芭蕾舞演员练习时,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是:( )A.2m B.4m C.6m D.8m10、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反射的是()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3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 ,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1∶2 B、 2∶1 C、9∶2 D、2∶9 14、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15、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叙述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B、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16、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B、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树木的倒影C、日食、月食现象 D、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 17、在如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用来表示匀速运动的图象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8、在校运动会上,田径赛计时员应该:( )A、看到发令冒烟开始计时 B、听到发令枪声计时C、看到举枪时计时 D、看到运动员起跑时计时19、火车的速度为72km/h,上海地铁一号线的速度为20m/s,则( ) A、两者速度一样大 B、火车的速度大 C、地铁的速度大 D、无法确定20、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C、在耳孔中塞上一团棉花 D、关闭所有的电源和不用任何机器 21、关于平面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B、同一个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C、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D、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22、下列对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色散现象 B、看到水中的鱼变浅了是折射现象C、三基色是红、绿、蓝 D、小孔成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二、填空题:(14×1分=14分)1、如果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①_______m/s,2min后它通过的路程是②_________m。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①__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振动停止了,发声②_________(“停止”或“继续”)。3、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①__________。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②__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③______(“快”或“慢”)的缘故。4、在古诗词中,也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①____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就是光的②_________________现象。5、乘电梯上升的站着的乘客相对地面是①_________,相对电梯厢是②_________。如右图在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③_________(“运动”或“静止”)。 6、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①_________m,当这人向平面镜走去时,他在镜中的像将②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题与问答题:(9分)4、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分)四 实验题:(共22分)1、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①__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是②________cm。2、以下各图是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其中:(1)如图1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①______(高、低),这说明音调跟振动的②_________有关;(2) 观察图2,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观察图 3,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观察图4,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位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③_______(选填“大”或“小”);(3)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④v1=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⑤v =_______m/s。(钟表每格为1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4、如图A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仔细分析下面表格中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反射角与①_______角是②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 如图B光屏转一角度看不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了③______线、④________线、⑤________线在同一平面内。实验序号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1 AO 50° 50°2 CO 40° 40°3 EO 20° 20°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①________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应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是②______(“实”或“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③________,像到平面镜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④________,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⑤________(“对称”或“不对称”)。五 计算题:(共11分做在答题卡) 1、小明同学在跑100m时,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4分)3、一列火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过一座长为250m的大桥,它从车头进入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得需要多少时间。(4分)
一、选择题:(22题×2=44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B C C C D D D B B A C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C C B B B B A A D B D二、填空题:(14×1分=14分)1、①5m/s, ②600m。2、①振动, ②停止。3、①响度。②音调, ③快。4、①折射, ②反射。5、①运动, ②静止。③静止。6、①5m, ②不变。 三、作图题与问答题:(9分) 3、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分)答: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四 实验题:(共23分)1、①1mm, ②2.05cm。2、①高, ②快慢/频率; ③一切发声物体在振动;④液体可以传播声音;⑤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1)①卷尺、②停表/秒表/钟表;(2)③小;(3)④v1≈0.13m/s, ⑤v =0.16m/s。4、①入射角 ②相等。③入射光线、④法线、⑤反射光线。5、①A ②虚。③相等、④相等、⑤对称。五 计算题:(共11分)1、小明同学在跑100m时,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解: 答:略 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4分)解: 答:略3、一列火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过一座长为250m的大桥,它从车头进入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得需要多少时间。(4分)解:s=150m+250m=200m
答:略附加题:1、在军事演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又经过1.5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则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是多少?炮弹运动的速度是多少?(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340m/s)略
篇4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我们每一位市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要乱鸣笛就是其中之一。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2.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3.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标准量的比较,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尺度的感悟是提高估测能力的基础。以下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估测中正确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4.一个物体正常运动的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 ) 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 D.汽车5.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7.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9.如右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A.液态氨 B.酒精 C.水 D.煤油10.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下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11.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12.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M点B.N点C.P点D.Q点1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在上升的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4.《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骄傲的兔子在遥遥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醒来后跑到终点,发现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了冠军。对整个赛跑过程而言,下列运动图像正确的是(其中实线表示兔子,虚线表示乌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5.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16.“神州七号”的宇航员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和地面的距离。原因是 。17.如右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木块的长度为 cm。 18.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_____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____________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19.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图所示,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的时间是______min。20.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 ;观察较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 。21.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3)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_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右图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__________透镜。23.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右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 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24.下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0.1℃,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准确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______方向观察(填“A”、“B”或“C”)。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下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_______℃,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下图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_______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 25.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和一个月前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这一对组合体将携手遨游太空两周(见下图甲)。(1)对接完成后,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2)两个重达8吨多的庞然大物都是用“二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运载火箭的头部涂有一种特殊材料的保护层,它在与空气作用升温后会熔化,并迅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不再升高,从而保护了火箭。(3)上图乙是安装在神州八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对接过程中的天宫一号,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透镜。通过摄像机镜头所成的是一个__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像。三、解答题(共40分,解答32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6.(6分)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2)如图乙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3)现在时刻是下午的2点40分,请在丙图画出此刻从时钟正对面的镜子里看见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说明:①注意分针要比时针长;②时针只要画在对应的区间范围内即可。)27.(7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请你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2 96 98 98 98 98 98 ①第2min温度计示数如上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②上面右图__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4)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某同学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_(填“高”或“低”)。28.(7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2)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 。 .(3)实验中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4)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都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下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29.(8分)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新调整后,将蜡烛放在下图中的A位置上,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4)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次数 1 2 3 4 5 6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的实像。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 (填“大”或“小”)。(5)将蜡烛放在上图中的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6)小明还想知道蜡烛火焰与光屏上成的像是否左右颠倒.请你帮他设计实验。你的设计方法是: 。30.(3分)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在探究的声音产生实验中,拍桌子时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观察 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手里仅有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 31.(5分)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右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的谈论这个问题:(1)理论上要测量降落伞的下落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_。(2)实际比赛时只要让降落伞统一从教学楼五楼飘下,记录降落伞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降落伞下落得慢。这是通过相同__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____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3)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 。(只要写出一点) 32.(4分)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里程/km 0 84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30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最后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A B C D A A C D A D B B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5.振动 固体 信息 16.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17.1 1.81~1.89之间均对 18.紫外线 红外线 19.晶体 340 8 20.显微镜 望远镜 21.(1)直线传播反射 (2)折射 反射 (3)大于 22.近视 凹 23.甲 乙 24.热胀冷缩 A 38.1 准确 25.(1)静止 (2)汽化 吸收 (3)凸 倒三、解答题(共40分,解答32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6.(6分)(略) 27.(7分)(1)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部 (2)①94 ② a 98 (3)不变 液化 (4)低 28.(7分)(1)尺 (2) 垂直 (3)大小(4)C(2分)(5) D(2分)29. (8分)(1)会聚 10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或物距等于一倍焦距等 (3)左 (4)①缩小 ②大 (5)左 (6)两个蜡烛并排放置且烛焰高度不同.然后观察光屏上两个烛焰像的情况(或用嘴轻轻的吹烛焰使其左右摆动.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或用物体在烛焰前挡住左侧或右侧一部分火焰.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或找一个发光的F字母作为物体,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合理即可得分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在探究的声音产生实验中,拍桌子时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观察 在桌面上撒些泡沫颗粒,观察拍桌子时泡沫的跳动(其他合理答案亦可)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让光通过烟雾(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手里仅有一把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 先测出整本书的厚度,然后再除以整本书的纸张数(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0. (3分)31.(5分)(1)下落距离 时间 (2)路程 时间 (3)增大伞面面积或减小伞重等(合理即可)32.(4分)(1)120km/h (2)86.7km(评分说明:写对公式得1分、代对数据,结果正确得1分,)
篇5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与一只粉笔的直径和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的值分别是( ) A、1cm 和4.5km/h B、1dm和1.2m/s C、1m和1.5m/s D、lmm和1.2m/s2、.如图,该物块长度应记为( )A.3.85cm B.1.85cm C.3.85mm D.1.85mm3、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做为参照物的( )A.火车车厢 B.铁轨 C.迎面开来的火车 D.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6.如图5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7、小明与妈妈去商店买新碗时,看到妈妈将新碗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碗是否有裂缝,进行判断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噪声8、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判断有没有裂缝B.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和心跳C.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做碎石D.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试验9、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10、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歌声C.深夜,人们正要入睡,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D.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11、一位护士用体温计给一个发烧病人测了温度,温度计示数是39.7℃,之后粗心的护士直接用这个温度计给一个体温大概是38℃病人测量体温,则她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 A.38 ℃ B.39.7℃ C.76.7℃ D.无法读数12、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里取出了一些冰块放入了可乐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13、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14、如图是一冰雕作品效果图,家住哈尔滨市里的小明同学发现,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只是由于冰雕作品发什么了什么物态变化(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15、某同学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烧开后用“小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A.第一次省时间 B.两次时间基本相同 C.第一次省燃料 D.第二次省燃料16、冬天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些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凝固后升华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17、“神六”飞船经过五天飞行后在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该飞船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飞船因高速与空气摩擦生热被烧毁,这种材料能起到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摩擦生热C.材料不传热D.材料受热熔化,汽化吸收了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1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取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在百米赛跑过程,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 小明平均速度是8km/h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6、判断物体时否是运动时,要选择 ,如果选择的 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17、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中,王猛同学和刘海同学正在奋力的向终点奔跑,这时同学们说刘海跑的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最终判王猛同学获得冠军;本次比赛中同学说刘海快是相同时间比 ,比赛结束后裁判判断王猛获得冠军是相同路程比 18、在居民小区门口处,我们通常会看到这样的标志(如图),它是用来提醒驾驶员 . 19、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丽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电铃声音逐渐变小,这种现象表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21、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______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空中的水蒸气便_______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便________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22、走进商场通常开到保洁员将地拖完后总要用硬纸板扇,这个场景中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实验题(共16分,23题每题2分,24、25题每空1分)23、300多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内自由飞行。第一次没有对蝙蝠做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内的铃铛响了。 (1)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的飞行是否起到作用 C.耳朵对蝙蝠的飞行是否起到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2)人们对蝙蝠这种高超的飞行本领提出了如下四种猜想,你认为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哪种猜想( ) A.蝙蝠的视力特别好 B.蝙蝠对空间的状况有极强的记忆力 C.蝙蝠能发射并接收超声波 D.蝙蝠的嗅觉系统特别灵敏,凭嗅觉可以判断前方有无障碍物24、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1)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影响声音 特性的因素。(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也不同。 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影响声音 特性的因素。
25、图(3)是给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该晶体是 ,在2~5min这段时间内晶体处于________状态, 在_______热,这种物态变化属于 。(2)由图可知此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3)有图像可知,在12min时物质开始 这种物态变化属于 。
26、如图5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1)根据记录在图(4)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1分)(2)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四、 解答题四、 解答题(共15分)27、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测7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1) 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3分)(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5分)28、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3分) 29、提出一个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4分)
篇6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儿童身上4/5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m
=ρ/
v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
(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6、压强的计算公式:P=
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7、压强的单位:
帕
(Pa)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P=ρg
h)
推导过程——P=
F/S=G/S=mg/s=ρvg/s=ρshg/s=ρg
h
【思考】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正方形,它们的质量相同,把它们放在桌面上,则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小的关系是?——P铜
>
P铁
>
P铝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
(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2、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
下沉(ρ物>ρ液)
②F浮>G
上浮(ρ物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
(ρ物
=ρ液)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
V物
(ρ物
注意: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ρ物
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6.密度计
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测密度时,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处于漂浮状态)
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
【思考2】放在干洗店的衣服为什么不能当日取回?——原理:有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液中,而这些有机溶液往往有毒、易挥发,因此不宜即日领回。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
(1)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转换方法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
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溶质/m溶剂
×
100g
溶解度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
(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g)
5.溶解度曲线: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
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
×
10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
×
100%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可供使用的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按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
全球水资源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
(2)
全球水资源分布——人均水资源差异大
(3)
我国水资源分布——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水的净化:沉淀、过滤、蒸馏
1.
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3.水的净化
(1)
沉淀法: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作用: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叫做凝聚剂)
(2)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第二章
地球的外衣
第一节
大气层
1.
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对流层:A
对流运动剧烈
B
两极薄,
赤道厚
C
占3/4的大气质量
平流层:A
臭氧集中在此
B
气流平缓,适行
中间层:陨石在此燃尽。
暖
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外
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
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
2.
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
空气的热胀冷缩
3.
如果没有大气层:
A
地球上没有生命
B
地球上没有声音
C
昼夜的温差大
D
受陨石袭击
E
受紫外线直接照射
4.
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
A
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
如形成酸雨
B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
C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
第二节
天气和气温
1.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
要素:
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2.
天气于气候的区别:
天气:短时间
如
阴转多云
晴空万里
鹅毛大雪
烈日炎炎
气候:长时间
如
四季如春
秋高气爽
终年高温
冬暖夏凉
3.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大小,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
A
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
B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
C
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
4.
一天中,最高气温大致在午后两点,最低日出前后
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
1.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A
马德堡半球实验
B
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
2.
特点:A
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B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
应用:
高山反应。
C
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3.
大气压强的单位:帕
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
4
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
多为阴雨天气
5.
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1.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
应用:高压锅
2.
气压降低,沸点减小
实验手段: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第五节
风
1.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
风的基本要素:
风速和风向
风速
通常用级表示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往北吹:南风
O——东风
第六节
为什么会降水
1
.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2.
测湿度的工具:干湿球温度计
结构:有干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包裹着湿棉纱的温度计)
原理: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
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差
大气湿度大,蒸发慢,降温小
干湿差小
;
大气湿度小,蒸发快,降温大,干湿差大
3.
降水的条件:
A
充足的水汽(相对湿度达到100%)
B
空气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C
有凝结核,
水汽可以凝结变大
4.
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人工降水的方式:
1.
降温
打干冰
2.
凝结核
打碘化银
第七节
明天的天气怎样
1.
天气图
:表现不同地方天气信息的地图
等压线
:气压相等的地方连成的线
2.天气系统:
A
高压
: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
天气:晴朗干燥
B
低压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增大的
天气:阴雨天气
C
冷锋
: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并向暖空气方向移动
,
天气:
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D
暖锋
: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并向冷空气方向移动
,天气:降雨、过后气温升高
F
台风
:低压气旋,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
锋面雨: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又叫梅雨
对流雨:长发生在副热带地区,雨量大,范围小,时间短。
4.
探究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使—实验设计—得出结论—相互交流
第八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
天气: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气候:长时间;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
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原因:太阳辐射不均匀。
主要是对气温的影响:A
年平均气温
赤道附近高,两极低
B
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
3.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
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
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盛
背风坡:空气下沉
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
2)海拔高:温度低
植被稀少
海拔低:温度高
植被茂盛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1.
比热----单位质量(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
水的比热:4200
J/(kg.℃)
表示地含义:
1千克水,温度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00焦
计算物质吸放热量的多少:Q
=
Cm∆t---表示变化的温度
C
表示比热
m
表示质量
5.
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如沙土
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如水
6.
季风产生的机理: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
冬季相反
7.
我国气候可以分为
:
季风区: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我省)
温带季风气候
:
非季风区:温带大陆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8.
冬季,我国盛行北方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我国盛行海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9.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10.我国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洪水。主要原因:乱砍乱伐,回湖造田,环境污染
第三章
复
习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存在于生物周围的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包括天气、昼夜、季节、光照、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都是影响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生物能对环境刺激作出相应反应。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3、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第二节
神奇的激素
1、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尖端等,如果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背光一侧细胞比向光一侧生长得快,于是向光弯曲,产生向光性生长。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⑤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
3、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的物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4、胰岛素与血糖
①
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
②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5、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⑴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⑵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成年人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大脖子病;
甲状腺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是甲亢。
⑶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⑷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
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低血糖症;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
⑸卵巢、分泌的雌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第三节
神经调节
1、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且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见下图)
2、脑——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分,分为大脑、中脑、小脑
⑴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表面称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扩大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中有许多功能区,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
⑵小脑的功能:A、协调肌肉的活动;B、维持和调节肌肉的紧张程度;C、维持身体的平衡。
⑶脑干: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3、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
⑴位置: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与脑干相通
⑵功能:传导和反射
⑶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大脑
小脑
脑
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结构基础
细胞体
结构
树突
突起
基本单位——神经元
轴突
神经调节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
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基本方式:反射
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神经结构: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
组成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也受身体内部激素的调控,这两方面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特点:⑴与生俱来的行为
⑵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反射活动
⑶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⑷是动物在进化过程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3、动物的后天性行为:
特点:⑴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⑵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⑷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4、人的学习行为与动物的学习行为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答案:人类除了对环境中声、光、味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代替具体的刺激引起反射。)
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1、体温:
⑴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⑵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⑶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2、产热和散热: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和散热的协调,是受神经和激素两方面的调节。
⑴产热:
①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②
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⑵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散热的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
①
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的体热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控制。
A、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B、
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②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起作用,此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3、人体是如何调节体温的?
(答案: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
第四章
电路探秘
第一节电路图
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电路
开路(断路):某处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
状态
通路(闭合电路):电路中有电流的电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电源短路
(另外,还有一种短路,叫用电器短路。)
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第二节电流的测量
1.
电流的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
2.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
(金属导体中实际移动的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与电荷的实际移动的方向相反。)
3.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符号I来表示,电流的单位:安培
4.电流表的符号
。
其使用方法为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2)、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3)、使电流从标有“+”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4)、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
(5)、被测电流的大小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
一、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质。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食盐水。
二、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如: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三、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半导体材料:硅、锗。
原因
金属导体导电的原因是
:内部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是:内部几乎不存在自由电荷。
四、电阻
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电阻的符号:
3、第4节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2.导体电阻与粗细的关系—长度、材料相同的导体,越粗,电阻越小。
3.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长度、粗细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导体电阻不同
4.与温度的关系—一般导体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第5节
变阻器的使用
一.滑动变阻器
1.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
2.构造:
3、结构示意图:
3.电路符号:
4.使用:上、下各有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
5.注意:①通过变阻器电流不能超过其最大值
②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③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哪个用电器的电流,就跟哪个用电器串联。
第6节
电压的测量
一.电压
1.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获得: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符号:U
4.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kV、mV、μV
换算关系:1kV
=
1000V
1V
=
1000
mV
1mV
=
1000μV
5.重要的电压值:
①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1.5V
②
家庭电路的电压U=220V
③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U不高于36V
二.电压的测量
1.
测量工具:电压表
2.电路符号:
3.电压表的示数:
量程
每大格
每小格
3V
1V
0.1V
15V
5V
0.5V
4.使用规则:
①
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
“+”、“-”接线柱接法要正确。
③
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测出的是电源的电压。
第7节
电流、电压、电阻
1.实验:
(1)、保持
电阻
不变,改变电压
,研究
电流与电压
之间的关系;
(2)、保持
电压
不变,改变电阻
,研究电流与电阻
之间的关系。
2.欧姆定律
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
I
=
—
U
R
第八节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
电压
串联电路
I=I1=I2
U总=U1+U2
并联电路
篇7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左图所示,右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Xk b1 .Com6.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一定不同 B.响度一定不同C.音色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7.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调及响度8.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9.如下图所示,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10.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2.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14.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 4∶9 B. 9∶4 C. 1∶1 D. 2∶3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5.单位换算:12nm= m 2h15min = s 108km/h= m/s16. 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开始以0.2m/s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从30m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 s。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 的。17. 一列长200 m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整列火车通过1.9km的某一大桥所用时间是 s。若整列火车通过大桥所用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速度是 。18. 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 振动产生的,并通过 传播到学生的耳朵。“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19.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们把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20. 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21.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说出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 ;工人戴防噪声的耳罩: ;工厂里的靠近学校的路段禁止鸣喇叭: 。22 . 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米(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23.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中,属于晶体的有 。(填序号)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 24. 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石油液化气是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装入钢瓶中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水雾而变模糊,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5. 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___________(液化/汽化)现象,并 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26. 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信息二: ;信息三: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2分) 27.(4分)(1)物体的宽度是 cm;(2)停表的读数是 min s;(3)体温计的读数是 ; (4)温度计的示数是 。 28.(2分)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请你至少写出两条信息: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空气(15℃) 340空气(25℃) 346软木 500煤油(25℃) 1324蒸馏水(25℃) 1497 海水(25℃) 1531铜(棒) 3750大理石 3810铝(棒) 5000铁(棒) 5200(1) ;(2) 。29.(3分)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 的振动引起的。(2)吹 (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 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 30.(7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1.(8分)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2) 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 态。(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 态。32.(8分)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 。(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 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 ℃。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2分。要求写出所依据的物理公式和必要的计算过程)33.(6分)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段路时,小华发现一标示牌,如图。(1)若小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30min,则车的速度为多少km/h?(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示牌到熊家塚最快需要几分钟?34.(6分)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求:(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B D A D B A C D B A C D B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5. 1.2×10-8 8100 3016. 150 静止17. 105 14m/s18. 声带 空气 音色19. 分贝(或dB) 大于20000Hz20. 能量 信息21.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防止噪声产生22. 3062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23. ①④⑤ 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24. 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25. 汽化 吸热26. 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骑车者运动的速度比步行者大(其他答案若合理都给分)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2分)27. (1)1.40 (2)1 39.8 (3)37.8℃ (4)-12℃28.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或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气体大等)29. 空气 G 频率30. (1) (2)刻度尺 停表 (3) 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4)0.18 0.225 (5)变速31. (1)239℃ 239℃ (2)固液共存 液 (3)4 吸 不变 (4)固液共存32. (1)热胀冷缩 (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 (3)水过多(或水的初温太低) (4)略 (5)a 吸 不变 99℃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2分,要求写出所依据的物理公式和必要的计算过程)33. (1)t=30min=0.5h………………………….………1分 …………………………………………1分 ……………………………1分(2) ………………………………………………1分 ………………………………..………1分 ………………………………1分34.(1)s1=v1t1………………………………………..………1分=25m/s×0.5s=12.5m………………………………1分 s=s1+s2=12.5m+60m=72.5m…………………………1分 (2)t=t1+t2=0.5s+4.5s=5s………………………………1分 平均速度: ………………………………………1分
篇8
一、选择题:(22题×2=44分)
1、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轻舟B、山C、河中的水D、轻舟上的人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个同学的身高是180cmB、东岭到惠安县城的距离大约是20km
C、学校百米纪录是13minD、乒乓球的直径是40mm
3、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4、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6、白天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桌子等物体,这是因为()
A.这些物体都是发光的B.眼睛发出的光射到这些物体上
C.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镜面反射D.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漫反射
7、我们通过平面镜看到物体的像是()
A.倒立等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8、小明到湖边游玩,他看到了以下现象。这些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面形成的是:()
A.水中的太阳B.阳光下的树的黑影子C.湖中的游鱼D.人在水中的倒影
9、芭蕾舞演员练习时,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是:()
A.2mB.4mC.6mD.8m
10、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反射的是()
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C.海市蜃楼D.立竿见影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1∶2B、2∶1C、9∶2D、2∶9
14、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B、反射现象C、折射现象D、色散现象
15、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叙述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
B、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
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16、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一叶遮目不见泰山B、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树木的倒影
C、日食、月食现象D、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
17、在如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用来表示匀速运动的图象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18、在校运动会上,田径赛计时员应该:()
A、看到发令冒烟开始计时B、听到发令枪声计时
C、看到举枪时计时D、看到运动员起跑时计时
19、火车的速度为72km/h,上海地铁一号线的速度为20m/s,则()
A、两者速度一样大B、火车的速度大C、地铁的速度大D、无法确定
20、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
C、在耳孔中塞上一团棉花D、关闭所有的电源和不用任何机器
21、关于平面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B、同一个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C、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D、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
22、下列对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色散现象B、看到水中的鱼变浅了是折射现象
C、三基色是红、绿、蓝D、小孔成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二、填空题:(14×1分=14分)
1、如果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①_______m/s,2min后它通过的路程是②_________m。
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①__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振动停止了,发声②_________(“停止”或“继续”)。
3、李白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①__________。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②__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③______(“快”或“慢”)的缘故。
4、在古诗词中,也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①____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就是光的②_________________现象。
5、乘电梯上升的站着的乘客相对地面是①_________,相对电梯厢是②_________。如右图在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③_________(“运动”或“静止”)。
6、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①_________m,当这人向平面镜走去时,他在镜中的像将②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与问答题:(9分)
4、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先
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分)
四实验题:(共22分)
1、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①__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是②________cm。
2、以下各图是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其中:
(1)如图1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①______(高、低),这说明音调跟振动的②_________有关;
(2)观察图2,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图3,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图4,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位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③_______(选填“大”或“小”);
(3)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④v1=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⑤v=_______m/s。(钟表每格为1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如图A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仔细分析下面表格中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反射角与①_______角是②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如图B光屏转一角度看不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了③______线、④________线、⑤________线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序号入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
1AO50°50°
2CO40°40°
3EO20°20°
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①________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应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是②______(“实”或“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③________,像到平面镜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④________,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⑤________(“对称”或“不对称”)。
五计算题:(共11分做在答题卡)
1、小明同学在跑100m时,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4分)3、一列火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过一座长为250m的大桥,它从车头进入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得需要多少时间。(4分)
一、选择题:(22题×2=44分)
1234567891011
BCCCDDDBBAC
1213141516171819202122
CCBBBBAADBD
二、填空题:(14×1分=14分)
1、①5m/s,②600m。
2、①振动,②停止。
3、①响度。②音调,③快。
4、①折射,②反射。
5、①运动,②静止。③静止。
6、①5m,②不变。
三、作图题与问答题:(9分)
3、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2分)
答: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四实验题:(共23分)
1、①1mm,②2.05cm。
2、①高,②快慢/频率;
③一切发声物体在振动;
④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⑤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1)①卷尺、②停表/秒表/钟表;(2)③小;
(3)④v1≈0.13m/s,⑤v=0.16m/s。
4、①入射角②相等。③入射光线、④法线、⑤反射光线。
5、①A②虚。③相等、④相等、⑤对称。
五计算题:(共11分)
1、小明同学在跑100m时,他用了20S。求他的平均速度?(3分)
解:
答:略
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4分)解:
答:略
3、一列火车长150m,以20m/s的速度过一座长为250m的大桥,它从车头进入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得需要多少时间。(4分)
解:s=150m+250m=200m
篇9
有句话说“我们不怕战争,但我们反对战争”!的确如此,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都不会惧怕战争,因为我们有着伟大的团结精神,不管你的力量多么强大都比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团结力量。但我们反对战争。
在联合国总部前,“铸剑为犁”的雕像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为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起,战火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周围公里和正义。
世界上没人希望战争。战争是残酷的,是可怕的,是悲惨的。战争一旦爆发,就以为着将有不少人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失去生命。一个士兵在总统眼力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对一位母亲而言,是她的一切。
一场战争的到来,并不是意味能给这个国家带来幸福,大多是残酷的事实。
九千年了,科技不断提高,而战争也并不减少。
为什么人类不能和平共处呢?
不管是世界大战,还是反恐战。说来说去,还不就是图一个“利”。
中国的领土广大,为此遭受日本人的侵略,可今天日本人却光明正大的说是为了自卫:伊拉克因为国家中有大量的石油,石油是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美国人为了得到大量的石油,攻打伊拉克,而且还华丽的说是为了打击恐怖份子的组织。
这些“强盗”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多么可笑啊!
“政府有时候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这是法国作家雨果先生给英法联军的一位将军写的信里的一句话。
篇10
如何利用教科书中的习题资源,提高现有课程资源的利用水平,为有效教学添砖加瓦?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速用识记类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识记类习题是教科书中最基本的题型,是针对基础知识设置的难度低、答案精准的习题。学生可轻松找到相应的知识点作答,利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明确学习成果,增强学习自信,在获得感中强化基础知识。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6页的习题(例1、例2)、下册30页的习题(例3)。
【例1】比较世界三大宗教,填写下表。
【例2】列举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并说说它的意义。
【例3】根据所学内容,将下列重要任务与著作一一对应起来
罗贯中 《西游记》
李时珍 《三国演义》
吴承恩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农政全书》
曹雪芹 《本草纲目》
徐光启 《水浒传》
施耐庵 《红楼梦》
以上习题分别以填空、列举、连线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概况、大化改新概况、明清文化的繁盛进行了梳理回顾。因为识记类习题的基础性,这类题型可采用抢答等方式快速完成,较好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材料分析题,落实教学重点,提升阅读能力
材料分析题所占的比重较大,它依据课文所体现的知识网络,通过文字、图片、数据表格等多种形式对教材内容加以补充,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82页的习题(例4)
【例4】资料1:图4-10胡服俑,图4-11北魏帝后礼佛图。
资料2:改鲜卑姓为汉姓(表格略)
资料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设问:1.资料1中,你发现左图与右图中的服装有什么区别吗?
2.鲜卑族服饰和姓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资料3中,北魏皇帝的谥号又说明了什么?
该习题以多形式的材料组合,直观展现了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如小M合作探讨来组织学生全面分析材料,体会孝文帝改革在加快北方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作用,同时在合作中培养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对比能力,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提教学实效。
三、运用论述类习题,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思辨能力
论述型习题是历史与社会命题的基本类型之一,意在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历史事件、人物、观点做出分析说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0页习题(例5)。
【例5】资料1: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自由民约17万人,其中只有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公民权对留居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广大奴隶受到压迫。
资料2:伯利克里发表演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设问:1.你怎么理解伯利克里的这段话?
2.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你怎样评价雅典城邦民主政治?
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运用史料有理有据地评析历史事件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尝试引导学生思考参与雅典国家管理的主要是什么人、雅典公民有哪些权利等问题,得出雅典民主制具有双重性的结论。一方面,学生学会全面评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激发学生对世界民主政治发展趋势、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有效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重视综合性习题,还学习以乐趣,提升综合能力
《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中设置了实践、探究等综合性习题。此类习题相对于前几类习题有更高的能力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意义。受应试教育、课时进度等因素的影响,此类习题在现实课程实践中更容易被忽视,对现有的课程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71页习题(例6)。
【例6】图3-41无未出图的东汉铜奔马,图3-42龟兹古城遗址,图3-43敦煌汉代长城,图3-44楼兰故地。
以上图片斗鱼丝绸之路上的汉代古镇有关,选择你所熟悉的一幅图,与同学们分享其中的历史和地理信息。
题中四幅图出自丝路古镇,笔者的学生是首次听说龟兹、武威,笔者将本习题作为学习小组的课后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以多媒体方式展示实践成果。在展示交流课中,各小组对图片做了各具特色的介绍。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开拓了眼界,了解了家乡之外的风土人情,更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强了搜集整理资料、梳理分析信息的本领及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实践能力;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培养了表达、交流能力,收获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增强了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不能放弃对作为基础性课程资源的教科书的利用,充分重视作为教科书有机组成的习题资源;科学解读现有习题,充分发挥各类习题的特点和作用,寻找有利时机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有效教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