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范文

时间:2023-04-11 21:3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比的基本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比的基本性质

篇1

⑴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掌握求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化简比。

⑵使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经历探索比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⑶使学生在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流程:

一、回忆引人,适当铺垫。

⑴教师谈话。

教师:昨天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回忆1分钟,准备交流。

⑵班级交流。

学生可能会交流:比的意义;比值;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后项不能是0;……

⑶教师小结。

教师:比与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关比的知识。

二、提高素材,探究新知。

⑴呈现例3.

下面是小冬在实验室里测量几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记录表。填写下表,并把比值相等的比填入等式。

质量/g体积cm3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第一瓶45

第二瓶1620

第三瓶5050

第四瓶4050

()∶()=()∶()=()∶()

⑵自主填写。

理解填写的要求,自主计算,自主填写。

⑶探究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4∶5=16∶20=40∶50。

略停片刻,“和以前学的什么知识有些相仿?”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同桌互说,合情推理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练一练:

8∶5=32∶()15∶25=3∶()0.3/0.5=3/()

继续合情推理: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用来作为约分和通分的根据,推想比的基本性质的用处(化简比)。

⑷学习化简比。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整数比的化简12∶18练习:21∶35

尝试练习;说说化简过程中的根据;掌握化简的方法;注意策略的多样化。

分数比的化简5/6∶3/4练习:5/6∶4/9

策略:先将分数比转化成分数比在化简。注意策略的多样化。

小数比的化简:1.8∶0.09练习:1.25∶2

策略:先将小数比转化成分数比在化简。注意策略的多样化。

三、完成作业,积累经验。

⑴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⑵积累知识、经验。

完成练习十三第7~8题。

篇2

教学目标 :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举例说出一些比来并算出比值。

如:

⑴ 3 :5 18 :30 ⑵ 0.4 :0.2 1.8 :0.9

⑶ 5/8 :1/4 7.5 :3 ⑷ 2 :8 9 :27

二、展开

(一)比例的意义

1、看比例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板书:3:5=18:30

还有哪两个比也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为什么能连接?

2、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3、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二)练习

1、根据下表,你能写出哪些比,再判断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如表1)。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判断:

(1)两个比一定可以组成比例。

(2)比就是比例

(三)、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比的时候,我们把组成比的两个数分别叫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比例出现后,你们能叫出这四个项的名字吗?看教材。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把2 :16=4 :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同时同桌俩交流它的内项外项分别是谁。

小结: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比例的意义、,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其实还有其他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想知道吗?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比例式吗?

板书:3:5=6:10 3:6=5:10 5:3=10:6 6:3=10:5

2、引导发现规律

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请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别人是否同意你的意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你们组所发现的是不是个偶然现象呢?最好是怎么办?

(4)验证发现。

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们同学,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验证)

交流验证结果。

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一条规律。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板书:交叉相乘。

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三、总结

(一)、完成练习纸

1、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14 :21 和 6 :9 (2):和:1

(3)1.4 :2 和7 :10 (4)9:12和12:15

2、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8:( )=2.7:0.9 :=5:( )

如果a:4=b:3,那么 ( )×( )=( )×( )

如果a×b=c×d ,那么( ):( )=( ):( )

4、用2、3、4、6、8五个数中选四个数组成比例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合作方案:怎样写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课堂总结:

同桌俩互相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同时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

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现代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一个全民共赢的状态。为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增强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如: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孩子,从小就注意培养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生活中学会合作,是非常必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对各成员分担的任务能进行加工、整合,对活动的成效能共同进行评价的互学习。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教学相长。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篇3

关键词:语用行为;无蔽;遮蔽;揭蔽;真;语境;意义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08-02

语用学被认为是研究自然语境、社会语境、人文语境的语言使用,以洪堡特的语言观、奥斯汀的言语行为观为哲学基础,以意义研究为核心,关注意义产生的语境与语境因素,寻找合理解释语言使用现象途径的一门普通语言学。追溯语用学的发展源头,其基本观点始于实用主义哲学的意义理论;在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语用学创始人的莫里斯的符号学三分说中,语用学是研究符号和使用者的关系的。

一、语境条件之遮蔽过程

在20世纪30年代语言哲学家莫里斯结合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从符号学角度提出了“Pragmatics”(语用学)这一术语,半个多世纪以来语用学家不断探索语言的使用和意义,但一些语用学家认为“迄今为止,语用学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依然存在,即为什么语言的使用者会根据环境的需要来使用特定的语言符号?他们如何对这些符号及其意义进行理解和解释?”因此语用学所关注的两个基本概念就是语境和意义。

作为语用学研究中所关注的两个基本概念之一,语境是言语理解和表达的环境。而语用学研究离不开语篇分析,语境和语篇密切相关。哈桑和韩礼德曾强调语篇和语境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预测。语篇是语言在某一语境中的具体运用,而语境则是语篇得以产生的环境条件,对语篇起着相应的选择作用,如选择语篇的组织结构、语体风格等。脱离语境也就谈不上话语分析,因为话语分析主要以实际运用的自然语言材料为基础,结合情景语境作超句分析。话语或语篇是交际单位,它和语境之间存在这样的辩证关系:语境决定语篇,语篇体现语境。

语境具体体现为语用行为中的语境条件,语用行为被认为是交际双方在语境条件下通过语言来实现交际目的的行为,因而语境条件是交际双方发生语用行为必不可少的因素。语境条件的概念是通过语用选择发生在话语所有层次上的语言顺应,交际双方中的说话者是通过选择恰当的语境条件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意图,而受话者则根据语境因素的提示来判断和领会这种意图,从而完成语用行为和达到语用行为的目的。因此,双方交际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说话者是否选择了恰当的语境条件和受话者能否正确理解这种语境条件,否则会造成失败的语用行为。

从诠释过程来看,为达到交际目的而选择的语境条件实则是一种“遮蔽”, 遮蔽了阐释一方真正的意图,因为它遮蔽了阐释一方的话语中“真”的意义。海德格尔在《论真理的本质》中,这样阐述“遮蔽”这一概念,“存在者――作为自行遮蔽的某种东西,必然事先或同时在其遮蔽中被经验到,对这种东西的基本经验,显然是从中寻求无蔽的东西的首要基础。”海德格尔还提供了来自古代的对于这种“自行遮蔽着的存在者的基本经验”的证据,是古代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存在者喜欢自行遮蔽,保持遮蔽是其真正的、内在的要求,如果它变得无蔽,就要重新返回遮蔽状态”。而以语言为体现的语境条件在语用行为中就成为了这样一种存在者,它自行遮蔽了话语的“真”的意义。

二、阐释双方之揭蔽行为

在传统语用学研究中,作为主体的阐释双方在语用行为中较少被关注,而更为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但我们追溯语用学的发展源头,语用行为中的交际双方、语言的使用者,即阐释者这一概念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知道“语用学”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莫里斯,他通过结合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发展了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提出了符号学三分说,即语形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和所指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用学最早是这样被定义的。当代美国哲学家塞尔曾把“语言转向”以来的语言哲学发展归结为三条并列的线索,其中第二条是从后期维特根斯坦出发,到奥斯汀和塞尔,甚至包括格雷塞和斯特劳森的发展线索。这一发展线索把语言看成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更多关注语言的使用问题,或者说是语言和语言的使用者的关系问题。而大家熟悉的语用学家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重视言语行为的实施者在语言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言语行为的实施者的主体作用。话语之所以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意义,完成不

同的功能,主要是因为有说话人这一主体介入到言语活动中,说话人通过这些话语来传达他的某个特定目的,实现某种特定功能。因此较其他更为科学化的语言学研究来说,语用学思想引入了行为观和整体论观念,更重要的在于它引入了符号的使用者这个因素。

从诠释过程来看,阐释者在语用行为中是一种“揭蔽”行为。在一次成功的语用行为中,语境条件遮蔽了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和话语的真的含义,具备语境知识的受话者通过对话语或语篇的解析,能够将语境条件的“遮蔽”剥去,理解话语的真正意义,同时“揭蔽”说话者真正的交际意图。

三、语用意义之无蔽状态

语用学的基本观点始于实用主义哲学的意义理论,语用学从本质来说也是研究实际使用中的语言意义的学科,对意义的研究也体现了语用学真正的学术价值。一些语用学家认同语用学这门学科及其研究目标将是描写和预示任何语言的任何可能语篇,通过对动态语境中研究使用的研究,发现干涉语言使用的因素以及语用使用背后的语用意义、语用价值,最终探索语言本质以及语言与民族、人类精神的关系,为建立起对语言使用具有较大解释力的普通语言学作出贡献。纵观语用学的发展历史,语用学的形成与语言学哲学家对符号学的研究密切相关。语用学源于人们对符号与意义的符号学研究,20世纪的语言哲学研究以及对语言形式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语用学的早期发展还可以追溯到维特根斯坦的晚期思想以及奥斯汀的“论言有所为”的系列讲座。

从诠释过程的角度看,阐释者找到语句或语篇中的“真”,使被阐释的对象即话语的意义处于无蔽的状态,从而也安置解释者自身,即完成语用行为的过程及目的。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曾研究观念的意义问题,他认为,语言的意义和性质是由语言使用者的主观需要和感觉经验决定的。皮尔士的观点恰好与海德格尔对遮蔽、无蔽的阐释过程相一致,海德尔格提及的“无蔽”就是真理,希腊人认为真理是某种无蔽的东西,而语用意义就是阐释者所要追寻的“真”,被揭蔽后达到“无蔽”的状态,这一语用行为的过程也最终使阐释者在无蔽中安置自己。

四、结语

总之,本文是从诠释学视角来重新阐述语用行为的本质,认为语用行为是从语境条件的遮蔽,到阐释者对说话者真正意图和真的话语意义的揭蔽,最后使话语意义处于无蔽的状态和安置阐释者自己的诠释过程。语用学中对语用行为的传统研究往往停留于语用学自身框架内的研究,诠释学视角与语用学产生的根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更为全面地审视语用行为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陈海庆.理解与互动:语篇语用意义阐微[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篇4

正基于此,三星笔记本通过举办“2008上路”活动,为全国关注奥运的人们打造了分享喜迎2008祝福奥运的互动平台。活动历时两个月,行经北京、石家庄、太原、西安、成都5大城市,影响超过千万人,各地民众在感受奥运激情的同时,更通过别开生面的产品体验活动,真切地感受到三星全线笔记本的无限魅力。在活动中,许多志愿者和当地群众都纷纷表示,三星全线笔记本的每个系列都各具特点和优势,与中国体坛的许多“梦之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除了强劲的性能表现外,还给大家带来了赏心悦目的非凡体验。

四两拨千斤

三星UMPC Q1U-A000

UMPC Q1U具备了中国举重队四两拨千斤般的超强实力,它拥有仅仅690g的玲珑身材,性能却丝毫不弱于大型笔记本,能量惊人。三星Q1U-A000更是如此。作为UMPC系列产品中的代表,完美表达中国举重之精髓――“四两拨千斤”,外型看似纤细的UMPC Q1U却能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UMPC Q1U采用最新Intel A110 CPU,512KB二级缓存,可扩展至1GB的内存,强劲性能堪比大部头笔记本电脑。同时,UMPC Q1U也具备60GB的存储量和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任你随意畅游多媒体影音世界。在机身体积方面,UMPC Q1U的超便携移动优势表现尤为突出,旅途中打发苦闷时,当你的朋友为着厚重的笔记本过于笨拙而烦恼,你却纂着小巧轻便的UMPC Q1U畅游网络世界,轻松享受精彩绝伦电影大片,体验UMPC Q1U超便携移动性能带来的方便快捷。

除了具备体积和性能方面的巨大优势外,其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外观设计和多机身接口编排,为超便携操作提供了完美保障;新添的130万像素和30万像素双摄像头给“播客”一族装上了“坐”观其变的眼睛;4000毫安的超大电池容量更可以为你的网上冲浪、工作休闲保驾护航。

可以说,接近移动终端的UMPC Q1U以其无可挑剔的性价比获得了高端人士的青睐:移动之间,尽显尊贵本色;触碰之外,流露非凡气质。不夸张地说,秉承中国举重之精髓的三星UMPC Q1U带给用户的绝对是尊崇与完美的体验。

绚彩巾帼魅力飞扬

三星Q45彩壳系列

三星Q45彩壳系列拥有中国女排姑娘的极佳品质,华丽而不失内涵。三星Q45彩色版的三种型号分别披上了不同颜色的“外衣”,有艳丽的红色镶几何图案、神秘的黑色镶绿灰相间的曲线图案、乳白底色镶红色圆形图案。从外形上看,这三款笔记本非常抢眼,三星一贯的超强设计实力再次被完美呈现。

这款对于时尚人士而言极具诱惑力的三星笔记本彩版Q45,是一款12.1英寸、集商务与娱乐功能于一身的全能小尺寸笔记本电脑。Q45本本映入眼帘的第一感觉――轻薄,仅有26.9mm的厚度(299mm×217mm×26.9mm),仅重1.86kg,光滑如丝的漆面犹如雅马哈的钢琴,显得格外高贵、典雅,陶醉之时仿佛换上晚装的女排姑娘徐徐向你走来。打开Q45顶盖,精致、小巧的摄像头内嵌在屏幕正上方的边框里,犹如黑夜里洞悉万物的深邃之眼,精美至极却不乏实用性,解决了出差人士移动视频会议所遇到的困境。

Q45除了外表的华丽、精细考究的做工外,丰富的内涵也让人惊叹不已。Q45采用了全新一代英特尔迅驰双核处理器技术,最新的微软Vista操作系统,配合大容量2GBDDR2 667MHz内存,160GB大容量高速运转硬盘,以及具备高级图形显示性能的nVIDIA 8400M独立显卡和集成的Intel GMA X3100显卡两种配置,搭配以Super Multi或者DVD COMBO光驱,完美诠释内涵真谛。

显而易见,三星Q45彩壳版像中国女排姑娘一样秀外慧中,绚烂时尚的彩壳设计充分表达个性主张,是追求时尚又对影音娱乐性能有强烈需求的时尚达人的上佳装备。

分寸把握 炉火纯青

三星Q70-BV0B

世界有刘翔,笔记本市场有三星Q70。这位笔记本运动场上的“跨栏王子”技术纯熟,13.3英寸屏幕大小把握得恰到好处。13.3英寸屏幕摒弃了大尺寸屏幕本本的沉重,又剔除了12英寸屏幕的小气,蕴藏笔记本屏幕制作之精髓,找寻到屏幕和重量之间的完美平衡点,使得长久以来中国人体型与传统笔记本体积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所以,三星Q70被冠以“最适合中国人身材的笔记本电脑”的美誉。

在配置方面,Q70-BV0B采用了全新一代英特尔迅驰双核处理器技术,轻薄纤小的同时,更具有强劲高效的性能和出色的多媒体功能。配置1GB内存、160GB硬盘,采用Intel 8400M G独立显卡,并配置有Super-Multi刻录机,商务娱乐皆能胜任。在外观方面,Q70钢琴烤漆高雅古典的黑色深幽更令人着迷。

分寸把握如刘翔般精准,13.3英寸屏幕的三星Q70-BV0B将“和谐平衡”的中庸哲学发扬光大,周身散发着神秘的东方文化神韵,并以其“十三寸金身”和商务娱乐便携的全能属性,当之无愧成为“黄金尺寸”本本里的最佳选择之一。

缜密严谨 稳中求胜

三星X22-A001

稳定,是商务笔记本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三星X22-A001凭借超强的心理素质,稳定如一的技术发挥,成为笔记本中的射击专家。犹如中国射击队一样发挥稳定,演绎出一幕幕经典战役。

X22-A001作为一名稳定的射击专家拥有多项领先技术,最新的酷睿2代高端双核处理器,最大4GB的双通道内存,全新的ATI HD2400显卡,强劲的性能指标保证了其稳定如一的技术发挥。X22-A001还配备有Super-Multi刻录光驱,系统预装Samsung Recovery Solution II系统恢复软件。值得一提的是,X22-A001拥有三星独特的银离子涂层键盘,可在24小时内有效杀灭附着在键盘上99.9%的细菌,给用户更多美好使用感受。

X22-A001风格迥异的“公文包”式外观设计,使它看起来更为严谨、规范、容纳广博,很贴近对移动办公需求强烈的商务人士。三星X系列的高端商务笔记本电脑,被定义为“极佳工作伙伴”,射击专家X22-A001稳定如一的技术发挥协助商务人士在战火硝烟的商业战场中稳中求胜。

傲视群雄 王者之风

三星R70-A004

三星R70-A004作为一款专为大众家庭服务的主流笔记本电脑。具有中国乒乓球队的超强实力,是笔记本运动场上的名副其实的乒乓王者。

最大4GB的内存结合迅驰4平台给三星R70-A004带来强大的运算能力,最新的Santa Rosa酷睿2双核Merom处理器不但可提升多任务吞吐更可延长电池使用时间长达28% 之久。配置160GB海量硬盘、HD高清播放、130万像素的集成摄像头,可谓高端技术“多点开花”。采用高端nVIDIA GeForce 8600M GS独立显卡,给游戏发烧友带来栩栩如生的视觉意趣,带你畅游主流3D世界。

15.4英寸WXGAG高亮镜面宽屏设计,屏幕比例可达16∶10,画面细腻流畅,层次感强。此外,镜面防反射光涂层则使显示更加清晰亮丽,非常适合高清晰度DVD影片播放。而为了提供完美的影音娱乐体验,三星R70-A004笔记本还提供了130万像素的摄像头并内置有高品质的扬声器,娱乐功能样样俱全。值得一提的是,三星R70还采用人体力学设计,全尺寸键盘手感舒适,键程长度十分合理,即使长时间打字也不容易感觉疲劳。触摸板宽广平坦,不但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操作空间,还能够防止灰尘的积压。

超级配置,超强实力,三星R70绝对无愧于乒乓王者的称号,它也将像中国乒乓球队一样继续谱写关于胜利的神话。

篇5

关键词:CDIO;矩阵型过程管理;质量评价;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84-02

建设江苏省应用技术型大学是江苏省高校建设改革的方向,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力工程学科作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担当着我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的排头兵的角色。本科生作为应用技术的传承者和推广者,其对本科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关键环节。[1]目前本科生教学还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应用实践的锻炼机会不多,而毕业设计作为综合知识的应用实践环节,其成果的质量和学生应用能力的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CDIO(Conceiving Designing Implementing Operation,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是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CDIO以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方面的能力。[2]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就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完整的项目组织中教学生如何去做、去学,让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各种能力。[3]应用技术型本科毕业设计是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在充分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实施完成的,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在项目执行中完善自己的各种能力。[4]

在CDIO理念下构建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系统,综合应用了信息化的手段,提供了毕业设计工程流程管理、课题的双向选择、师生网络化教学指导、毕业设计质量动态预警等功能,有效地实现了CDIO所提倡的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评价。另外,在CDIO理念下设计的该系统,实现了以往管理系统中难以很好地实现的“三通问题”,即: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通;导师及时指导与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困难相通;相关课题的交流与工程应用需求相通。

一、CDIO理念下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设计

应用技术型本科毕业设计运用矩阵教学法,其纵向和横向各分三层(见图1)。根据毕业设计的流程,横向分为选题、开题和课题的实施、论文撰写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部分的设计都包涵着CDIO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构思部分。

1.双向选题

选题阶段是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题目,选题审题表和任务书的阶段,它体现了CDIO的构思C(Conceiving)。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来源可分为科研项目、自选题目、生产实践和其他等类型。课题的类型包括: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其他。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另外,学生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题目,也体现了CDIO的构思C(Conceiving)。指导教师则要在把握好学生自拟题目切合专业应用实际的同时控制难度和工作量。指导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

2.开题和课题的实施

开题工作属于CDIO的C(Conceiving)和D(Designing)。毕业设计开题是指学生从选择课题到完成课题详细设计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的阶段。该阶段约占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相对较辛苦和细致的阶段,关系到设计能否最终成功。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导师将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给相关学生,其中包含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部分参考资料。学生对课题的调研就是围绕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地收集详尽资料,加深对课题全面、深入的理解。调研的手段包括:参与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充分利用网络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在实验室和生产中实地调研。开题阶段衔接了CDIO的构思与设计两个阶段,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进入到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其属于CDIO的D(Designing)、I(Implementing)、O(Operation)。按照课题的难度将设计内容分解成系列任务模块分别实施攻关,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在设计中遇到之前无法预见的困难时,导师本着以能力提高为本位的质量观,通过系统的站内短信息与在线虚拟课堂的模式、网络课堂集成VOD(视频点播)、博客、师生交流室等多种手段,开展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实现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论文撰写及质量评价

论文撰写与答辩属于CDIO的O(Operation)。毕业设计论文是对设计过程的回忆,是对设计细节的凝练,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答辩是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在众人面前的应用展示。学生要有良好的论文质量和答辩水平,就必须加强和导师在应用技术方面的交流。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对象较复杂,传统指标评价方法只能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粗略评价,难以合理评价教师的指导质量及学生完成质量的动态反馈。应用模糊理论综合评价师生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中的动态完成质量,改事后控制为实时动态控制。做到师生在每周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讨论交流、答疑和指导,学生需每周填写毕业设计过程工作记录,将本周完成任务和存在问题及时向教师在线报告,并且计划安排好下周工作。教师根据学生所写的工作记录做出相应的评论,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教师在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进度的同时,对其工作态度、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优、良、中、差等级的评定,结果汇总至系统数据库,系统经综合分析,对评定“差”的学生由学院及时预警信息,并反馈给教学督导、年级辅导员和学生本人,促进学生按照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二、一种基于CDIO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系统

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具有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工作分散等特点。近几年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量成倍增长,以阶段性检查(通常为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为主要监控手段的传统质量管理方法,以点代面,反馈信息滞后,难以给出及时、全面的评价,且教师驻地分散以及新校区分布范围广,师生间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时间和频率变得越来越少。借助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理念,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隔阂,搭建师生交流的便利通道,实现毕业设计质量实时评价管理,达到督促和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教育的目的。

在毕业设计中实现CDIO理念,基于Web技术的网络化教学指导方式给出了解决方案。系统采用基于Web技术的B/S架构,利用技术搭建服务平台,将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数据信息存储在由SQL Server 2008搭建的数据库平台中。其系统功能组成如图2所示。

系统主要设计了四大功能:双向选题、教学指导、质量监控、效果评价。按照毕业设计流程,系统既实现了毕业设计课题申报、审核、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提交、论文提交、论文评阅与答辩、评优复审、成绩汇总、文档材料打印、数据归档、信息统计等常规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及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又能够实现信息资料的共享、课题的双向选择、虚拟课堂及在线指导、设计质量动态预警、效果评价等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功能。

借助Web技术的网络平台,通过系统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完成毕业设计质量的多角度、全面系统的评价。客观的质量评价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可以分别制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及随机发送调查邮件,并对反馈意见进行汇总,最终形成毕业设计质量科学的评价机制。最后根据学生和单位对毕业设计选题与全过程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在以后毕业设计指导中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8]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学生设计方案能力、工程理念修养和文化气息等素质培养,鼓励学生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进行成果创新。本文通过对毕业设计流程进行梳理,结合CDIO理念,提出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为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参考模式。同时开发了基于Web技术的毕业设计网络平台,并通过毕业设计系统的应用,使得CDIO理念下的应用技术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走向了实用,提高了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工作后反馈的信息表明,通过这种模式,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高。这对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观点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顺利开展工程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志超,葛乐,夏友桦,等.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浅探[J].江苏高教,2013,(3):114-115.

[2]徐懂理,韩笑.电气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40-141.

[3]伍瑾斐.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3,(12):60-61.

[4]毕睿华,刘海涛,李军.基于CDIO模式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65-68.

[5]夏友桦,金友功,葛乐.基于情感交互的毕业设计远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6(22):136-137.

[6]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71-74.

篇6

一、注重细节,坚持安全教育不松懈

“人的生命大于天,安全无小事”。如果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保障不了职工的安全,谈何发展而言?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较多,一个孩子牵扯到多少亲人的心,这对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无形增添了安全方面的压力,可怎么样把压力变动力,这需每位教育者去思考?尤其是一所学校的校长,更是要保持头脑清醒,抓好师生的安全教育。保护好自己与他人的安全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每日的校舍安全排查、一堂安全教育课;每周升旗仪式上安全防范措施的传授;每期安全逃生演练的实施等都要做到严密的部署,认真的总结,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从而去做好每一件与教学有关的工作。

二、讲究策略,常抓教学质量不怠慢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一个学校生源的保障。要想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校长要在管理方法上讲究策略,用对人最关键。“人无完人”,是人都有优缺点,扬长避短,用其长避其短,让每个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在成功中享受,在劳动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善于给老师提供展示平台,教学相长。能力稍低的教师在工作中暂时让其纵向比较,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期就是大飞越。继而鼓励其横向比,去努力,去超越。相信自己“我行,我能行,我肯定行。”

三、发挥示范,用模范的力量去感染

“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胜于言教”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首先做到。每一天的考勤除有其他会议外校长都要按时参加,这是与教师间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所在。在会上宣布的事情一定要兑现。讲白了就是校长讲话要算数,不能今天变,明天变了,找不到主心骨。一旦决策过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有再大的阻力也要克服。不能半途而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长管理要按章办事,依法行事。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校长必须熟知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并且能遵守规范操作程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平时我努力做到三省:

一省,明白政策的相关规定。经常咨询请示相关职能部门,做到对最新的政策,操作程序充分了解;二省是知晓规范操作的程序,如工程招标的程序,政府采购的项目,公用经费的使用等,学校的相关制度都在教师会上讨论通过;三省是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对于学校评优评先,财物开支等重大事情都会在公示栏上公示。学校每学期在学期结束会上将一学期学校的财物支出情况,政府采购,维修项目,审计结果等都进行公示。做到管理公开,民主透明,群众知情。

四、理顺关系,以和谐的氛围去吸引

“协调就是生产力”。善于理顺各种关系,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那么要求校长在理顺关系的同时注重细节。人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学校管理重在细节,从小处着眼,所谓的细节,就是别人眼里习以为常的事,不被人关注的事。都是所谓的“细枝末节”。“预则立,不预则废。”笔者每日要做到四查:

一查环境,早上一到校,我会巡视整个校园环境,尤其是环境卫生,保证校园环境干净整洁;二查课堂常规,及时巡课堂教学情况,保持教学秩序良好;三查安全隐患,随机检查一些不被关注的地方,进行安全排查,创设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四查教师的精神面貌,给予教师精神和心理上适时的关怀。搞好团结是当好校长的关键。校长的能力再强,教师的水平再高,但如果不善于搞好团结,那也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组矛盾,这组矛盾处理得妥当,全体人员会同心同德,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尽力完成工作任务。如果这组矛盾处理不好,或者僵化,就会造成离心离德,关系紧张,工作被动,甚至产生逆反效应,即使被制度的威严制服,也还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怎样理顺这层关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注意:第一,作教师的知心朋友;第二,尊重教师的人格,以理服人;第三,善于学习,不断提高。

五、善于学习,借创新的阶梯去攀登

在学校发展中校长是决策者,因此,善于学习,善于创新,是特色办学的需要。学校教育都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但是在办学目标和理念上可以因校而异,因时而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断地去学习,去求新求实,将学校已有的经典诵读特色,习字特色,腰鼓特色,体育特色等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立足于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开展阅读班级评比活动,阅读考核活动,开展每年一次的阅读文化节,让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态度,提出“快乐阅读七彩生活”的阅读文化理念,提出以“好书为伴,坚持每天阅读,培养精神气质,打造书香校园”的师生发展理念。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心田,成为师生的文化大餐,精神大餐。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色。

篇7

摘 要:现状下,市场经济呈现了复杂化及系统化的特征,对于常规模式下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及有效性,正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质疑。本课题笔者在分析银行资本约束对银行行为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银行资本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扭曲效应进行了探究,希望以此为银行资本约束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资本约束 货币政策 扭曲效应

引言

基于银行的资本约束政策是银行自身为了强化自我监督而设置的,《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规定是:商业银行的资本应与资产的风险相联系,最低资本限额为银行风险资产的8%。因此,资本是银行主体的一个重要单元,它能够制约宏观经济的蔓延发展[1]。在市场经济市场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对于银行资本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引起了重视,由此出现的“扭曲效应”更是热议的话题,比如在利率方面的风险及信用方面的风险等。鉴于此,本课题对“银行资本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银行资本约束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分析

对于银行主体来说,自身的资本积累数量和自身的发展风险之间是呈正相关性的。在银行资本约束下,银行行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1 交互式影响

交互式影响主要是基于银行的信贷业务和资产规格两者所产生的。由于受到资本约束政策的影响,银行方面只能够对货币乘数进行利用,从而使自身资本积累实现充裕化。在这一过程,涉及到了多项活动,最为突出的活动便是短期股票的融资。银行在采取行为调整方法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基于信贷方面的紧缩;另一方面是低风险的资产规划。

1.2 放大处理影响

放大处理影响指的是基于信贷产业周期效应的放大处理。在资本约束政策的影响下,银行的信贷行为会产生一定的抑制[2]。现状下,在经济结构较为完善的基础上,企业内部产品数量充足,同时借款方有较强的还款能力,因此风险便能够获得很长时间的缓解。对于借款方来说,是需要使违约资金的损失将至最低化的,能够避免最好,因此借款方会对稳定个体资本加以选择,从而使信贷规模的扩展力度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为了使信贷行为周期效应能够得到有效解除,部分银行实施了逆周期资本缓冲结构及动态拨备管理机制,希望可以使信贷行为周期效应得到有效抑制,进一步使银行的资本充裕能力能够得到保障。

2、银行资本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扭曲效应探究

基于资本约束的条件下,银行方面对内部监管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化处理。但是相似行为问题的出现,会导致银行内部的资产负债结果受到极大的改变,进一步产生各类扭曲效应,最为显著的是经济实体与货币政策方面的扭曲格局[3]。在资本约束效应全方面扩散的背景下,还会导致信贷行业与资本产出数据逐渐降低的局面,进一步引发诸多风险,比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下面从银行资本约束现象及银行人问题的放大效应方面进行论述。

2.1 银行资本约束现象

参考之前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途径进行考虑,基于扩张条件下的货币管控方案通过利用体系资金堆砌,从而使信贷业务拉动目标充分实现,进一步使个人资产的积累力度得到了有效维护。对于该类规模管制方法来说,不但将约束政策和货币信贷疏通有机融合,而且还使传统信贷渠道的延伸功效充分有效地展现了出来。资本约束通常会借助信贷影响的特征,进一步完成投资需求认证,从而实现对资本积累实力有限的银行体系进行评估,再对其价格及产出均衡作用加以权衡。在时展的背景下,出现了全新的规范工具,并提倡把贷款提供给实体经济,从而实现高度连接,进一步使贷款利率和商品市场的平衡性及发展水平得到有效促进。

2.2 银行人问题的放大效应

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资本约束机制会发生较为显著的扭曲效应。这主要是因为银行人所存在的放大效应问题。现状下,社会经济市场环境日趋成熟,对于企业市场恒定价值来说,和融资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是不具明显性的。然而,现实经济结构却表明此类机制效应并不是特别成熟,所以有关综合信息不能体现平均分布的情况也归属于一类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由借款人与银行自身之间所存在的不对称信息分布现象,会导致银行通过借款人具体抵抗物品价值进行资本充足率的覆盖处理[4]。在银行方面,为了使资本压力危机得到有效缓解,通常情况下,需利用比较高的资本回报率,进一步完成外部项目投资方面的吸引,如此一来,便会导致银行的流动性溢价作用发生较为显著的波动,在企业贷款需求大大降低的情况下,便会导致总产出结果大大下降。

3、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银行资本约束对银行行为存在尤为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互式影响与放大处理影响两大方面。与此同时,基于银行资本约束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会引发“扭曲效应”,最为突出的是银行人问题的放大效应。并且还会引发诸多方面的风险,比如利率风险及信用风险等。因此,对于所突出的扭曲效应需要提高警惕,进一步为银行资本约束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提供保障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宪.熊启跃.银行资本约束下货币政策传导机理的“扭曲”效应[J].经济学动态, 2011,06:119-124.

[2]代军勋.海米提·瓦哈甫.资本约束、银行特质性与货币政策敏感性——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14,08:61-68.

[3]胡俊科.银行资本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4,02:137-138.

篇8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教学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为对象,分析了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重点分析学生投入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阐述了这种指导思想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因材施教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草原钢城”包头,1956年建校,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管理,2003 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它定位于一所教学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依托,形成以工科为主,建设在冶金、材料、矿业、机电、建筑、能源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

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始创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由轧钢这个具有相当长历史的老专业发展和演变而来,专业改造后在名义上这一老专业方向不存在了,但新专业传承了轧钢这一老专业的特点与内涵。本专业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1996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目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支撑点建设学科。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新的本科专业,从该专业在我校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其专业范围重点还是传统的轧钢专业,以侧重于为钢铁工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毕业生的去向也主要集中在钢铁企业[2]。

一、当前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论文)的命题

命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起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黯然失色[3]。实际毕业设计(论文)中选题不当常有发生,其原因各异。

有些命题过于陈旧,这尤其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命题上。按照我校本专业的传统,毕业设计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轧钢厂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随着我国的钢铁工业近10年来迅猛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装备和控制手段被大量的应用到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上,产品结构发生的更本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观点和思维被打破[4]。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命题仍然按照10年以前的标准来制定,就显得有些更不上时代,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学生可能存在抄袭现象,影响了对学生的锻炼效果。

青年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这一点在笔者身上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在博士毕业后,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在给部分学生制定毕业论文题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局限,题目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投入不足

1、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的影响。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是本专业近期才出现的问题,是一个新问题。鉴于我校本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在2008年以前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期间,本专业大四学生一般在秋季学期就找到了相应的工作。然而近3年来,随着钢铁工业整体的不景气,我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不少影响,很多学生在大四的春季学期即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期还没有能够确定工作,尤其是女生。由于存在就业的压力,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之上,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毕业设计时心不在焉,出现懈怠情绪。笔者所带的学生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在整个期间,主要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上,对整个毕业设计进程影响严重。

2、考研对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少学生选择考研,一般初试成绩约在3月份出来,那些过了初试需要准备复试的学生,在此期间难以全心去做毕业设计,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到5月中旬,在研究生入取基本结束后,这部分学生才可能完全集中精力去准备毕业设计。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那种本身学习成绩较差,在最后一学期不仅有就业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疲于应付各种挂科的清考。这一类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养成了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的习惯,在就业和清考双重压力之下,只能有很少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这类学生在笔者所带的学生中也存在,也是另笔者最头疼的学生。

3、学生投入不足,也有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同学对研究题目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设计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其表现往往是应付了事。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具有普遍性。

二、相关问题的改进

(一)完善命题

命题是指导教师的最重大的任务,为了保证质量,在命题是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关:首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设计的内容应与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这需要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当下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设计(论文)题目难度应适中,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系主任要对青年教师制定的题目进行审核,对研究和设计的内容进行把关,以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最后,还需保证题目的多样性,不仅要保证学生1人1题,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题目重复出现。

(二)因材施教

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新时期的学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对毕业设计时,学生心中所想也不尽相同,当然最终的基本目的还是一致的即能够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鉴于不同学生各自拥有不同客观条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在面对学生是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指导,而是需要客观的面对学生所固有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为此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见学生的时候,明确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否签约,签约的意向以及将来拟从事工作的类型;了解学基础课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补考和最后的清考;学生的考研状况,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其次在明确学生的相关背景之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其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内容。具体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培养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且精力足够,将来要从事钢铁工业生产或者研究领域的学生,按照评优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学生,激发这类学生的潜力,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论文为主,提前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对于需要找工作,且将来乐于从事钢铁工业的学生要重点帮扶,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设计为主,我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轧钢车间设计为主,整体套路成熟,但是缺乏创新性。让这类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轧钢生产基本流程,设备状况,了解车间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对将来熟悉工作环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能力有限(主要是那些基础课程成绩很差,还需要参加补考和清考的学生),则需要重点照顾,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需要补考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补考,同时指导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踪指导他们的设计,以避免学生过于放松设计;对于那些完全无意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再专业方面对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因为学生已经对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对于这样子的学生,个人认为应该尽量的帮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毕业设计内容,确保顺利毕业。

(三)严格纪律

当然,对待不同的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纪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是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是一个重要保障。

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情况下制定研究和设计内容后,在毕业设计的开始就要明确毕业设计的纪律,以严格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规章制度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端正毕业设计态度,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转贴于

此外,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教育、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重视毕业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亦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面对新的环境下出现的系列问题,指导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在命题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背景以及兴趣爱好,在指导学生时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辅之以严格的纪律,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高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保卫.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J].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

[2]李振亮,陈林,包喜荣,郭瑞华,刘永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2):30-33.

篇9

(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2156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那么,如何做到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活动过程?

“经历”这个词《辞海》中的解释是: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著名科学教育专家兰本达教授指出:

“什么是经历呀——感情上和思想上卷入某个事件,人必须成为事件的一部分,才算得亲历了某种经历,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这个科学教育中经典的表述,在数学教学中也同样具有意义。

下面,就从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对称》一课两种教学设计的比较出发,谈一些关于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思考。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并能以新视角去观察物体、研究图形,初步体验到了对称美。在第二学段,学生需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并学会确定平面图形对称轴的条数。那么,第二学段的教学如何开展?首先,必须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同样是导入,如何体现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样是操作,如何让学生有不同的经验积累?同样是欣赏,如何让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概括地说,就是如何让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图形对称的内涵。

一、生活化,还是数学化?

【设计A】

教师出示两张剪纸,分别是双喜和蝴蝶结,然后提问:如果把这两张剪纸看作两个图形,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不相同,但在不同中,你能发现共同的地方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请大家回顾一下,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并同步板书

关键词 :轴对称、对折、重合。

教师设问:轴对称图形还有哪些特点呢?怎样画对称轴?然后揭示课题:图形的对称。

教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继续研究图形的对称:先在双喜剪纸的折痕处画上对称轴,特别突出点划线的画法;再让学生说说蝴蝶结剪纸的对称轴有几条,并请一个学生试着画出蝴蝶结的对称轴。

【设计B】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5个平面图形,如图1,然后提问:你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图形分类吗?想想可以按哪些标准分?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重点引导学生按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分类。

体会知识的价值是学生真正经历的前提。

这是导入环节的两种设计。设计A通过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是很多教师喜欢采用的方式。但它有两点不足:一是第一学段中相关的导入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的,使得两个导入之间缺乏层次性;二是这一导入就事论事,使得学生思维的空间很小。日本帝京大学市川博教授认为,课不能追求形式上的有趣,课在多大程度上占据学生的心灵,在多大程度上动摇了学生的原有想法,这才是需要考虑的。知识的真正价值有时候不一定要体现在生活中。设计B没有生活情境,但是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师想让学生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认识图形的对称性。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边来分,也可以按角来分,同样可以按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来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图形的对称性也跟“边”和“角”一样,是图形的一种基本性质,是研究图形的一种基本方法。这就是学习图形对称性的价值所在。这样的设计既开放,又有较高的数学思维要求,真正落实了“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要求,同时也让学生积累了很好的研究平面图形的经验。

二、要结果,还是要过程?

【设计A】

教师出示多个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有一般的,也有比较特殊的,如图2,然后提问: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如果是,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呢?请大家小组合作,共同研究。每个小组重点选择一种图形进行研究。

教师巡视学生的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追问:你们是怎样发现它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些对称轴的?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等一定是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不全是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出画有对称轴的各种轴对称图形。

【设计B】

教师提供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如图3,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称轴:(1)这两类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2)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找出它们的所有对称轴。让学生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教师提供一个等腰梯形,如图4,引导学生深入探究:(1)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吗?(2)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3)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把这个等腰梯形变成不是轴对称的梯形。让学生感受梯形不全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提供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如图5,引导学生独立研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不全是轴对称图形。

解决真实的问题是学生真正经历的动力。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类图形是否都是轴对称图形。设计A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类图形的各种情况,让学生通过操作验证这类图形是否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操作几乎是程序性的,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到结果。其实,结果和过程并不矛盾,好的过程最终肯定会有好的结果。设计B的3个层次逐步深入,尤其是后面2个层次,都是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验证猜想,这样的活动是在逐渐地教会

学生如何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而这就是数学活动经验的核心,应该是最重要的结果。可以预想,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一筹莫展,有的学生会相互争论,甚至一部分学生会遭遇失败,但他们都真正经历了。而这可能就是兰本达教授所说的

“感情上和思想上卷入这个事件”。

三、要技能,还是要数学思考?

【设计A】

教师出示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6,然后请学生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交流想法。有些学生会一段一段地画,有些学生会先找对称点再连线,这时,教师肯定后一种做法。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找对称点以及连线的过程,并指出: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是轴对称图形的一个重要特点。

【设计B】

教师出示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7,然后提问:你能根据所给的对称轴画出一个图形,与原来图形组成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交流想法,然后指出: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是轴对称图形的一个重要特点。

教师出示“加长”了的方格纸,如图8,由此追问:你能画出一个3号图形,与2号图形组成轴对称图形吗?观察1号图形和3号图形,1号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3号图形?由此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之间的联系。

教师继续出示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9,然后提问:你能画出一个5号图形,与4号图形组成轴对称图形吗?

教师接着出示“扩展”了的方格纸,如图10,由此追问:你能画出一个6号图形,与5号图形组成轴对称图形吗?观察4号图形和6号图形,4号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6号图形?由此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对称和旋转之间的联系。

最后,教师设置了一个“妙笔生花“环节:如图11,让学生观察一片绿叶经过几次对称变换变成美丽的四叶草的过程,从而让学生

感受一些简单的图形通过对称变换可以变成美丽的图形,体会数学的神奇。

有所体验和感悟是学生真正经历的必然结果。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技能的背后还有什么?应该是数学思考。如果只有技能而没有数学思考,那技能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与设计A相比较,设计B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当然这是必需的),更重要的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平移、旋转和对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从概念的性质到应用的过程,而且通过图形变换引出很多美丽的图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他们用图形变换的观点去审视周围的事物,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样是经历了技能习得的过程,学生所体验和感悟到的图形变换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过程控制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高教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HGJXHB211034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是对本科生在校学习过程的一个实践性的总结,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直接反映高校的办学质量[1],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问题一直以来就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着重研究的课题之一,作为研究型大学的一个基层单位,学院有包含航空航天、土木和力学类等三个学科门类的7个本科专业,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笔者对保证和提高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进行了一些尝试。

加强宣贯力度,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进行毕业设计期间,相当一部分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或者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这也直接影响到其他同学进行本科毕业设计的热情。而高校教师又有很多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之外的工作要完成,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往往被认为是易于完成的工作而投入的精力有限。因此,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对此,学院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是思想上疏导和制度上进行规范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此工作的认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专业导论课程、学院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促进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等机会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讲,同时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学生如果本科毕业设计成绩不合格,将不能正常毕业,更谈不上考研和参加工作了,所以,毕业设计环节是毕业生顺利毕业离校的关键所在,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其职称晋升、年终业绩津贴的发放以及年终的评优评奖等直接关系到指导教师切身利益。

注重过程控制,把好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关

1.注意毕业设计环节立题选题的科学性

为保证指导教师能够投入足够的精力,学院要求指导教师必须由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每名指导教师单独指导学生数不得超过8人。助教可与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联合指导,但两名教师联合指导的总学生数不宜超过12人。

为做到因材施教,要求每个专业的立体数量应为应届学生数的1.5倍以上,并且隐去立题教师姓名予以公布,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择,没有学生选择的指导教师将取消其当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资格。

毕业设计立题要难度适宜,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题目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2]。

2.注意毕业设计环节开题的严肃性

学生需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第2周末前完成开题,开题报告必须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撰写,体现个性和特色。指导教师必须亲自把关,在开题前对每名学生的报告进行批阅。开题工作由各系组织,并报学院教务办备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展示自己的开题报告及相关材料,一般由学生本人进行5分钟的公开讲述,并进行至少5分钟的答辩,接受专家组和在场同学的提问。

3.注意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手册填写的规范性

毕业设计手册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日记”,此毕业设计手册填写的真实性直接反映出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视程度,因此毕业设计手册必须按学校有关要求填写,相关要求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由专业负责人统一进行讲解指导。手册中的设计说明内容以2周为单位进行填写,其填写的内容一定与进度相符,写清楚2周内完成的工作内容、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必须填写充分。指导教师必须逐个过目学生的设计手册的填写过程和结果,并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进行签字。

4.注意指导和过程跟踪的灵活性

这一环节也是学院控制教师和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环节精力的主要手段[3],学院制订如下要求框架,要求各系和各专业参考本框架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分别落实,并保留所有书面痕迹(教师签字手稿等)以备检查核实。

(1)指导教师每周必须与学生至少见面一次,进行辅导答疑,并对学生考勤和进度检查(必须有记录),其结果作为学生参与态度评价的依据。不准事后补填造假。

(2)各系根据进度安排每四周一次集中讲座、指导或答疑,并对学生进行考勤。具体安排由各系负责,并报学院教务办备案。

(3)各系根据具体情况安排2~3次指导教师汇报交流会,汇报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具体安排由各系负责,并报学院教务办备案。

(4)每周进行集中考勤至少一次,由专人负责。

(5)配合学校进行前期、中期、后期的设计的检查工作,进行进度质量检查,具体时间为:前期第3周末,中期第9周末、后期第13周末(土木工程专业第15周末)。检查内容是:设计手册的填写、编程演示、实验准备、计算说明书形成过程的草稿、施工图形成过程的相关草图、指导教师的修改痕迹和签字等相关内容。

(6)配合后期检查在第13周末(土木工程专业第15周末)进行学生答辩申请工作。学生应完成设计成果包括: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设计手册;施工图纸;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图纸、应用程序的电子版。以上成果必须是经过指导教师审核签字的成果,经检查合格后,学生亲自签写申请答辩登记表,取得答辩资格。

5.注意毕业设计环节成绩考核的公正和公平

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给出公平、合理的考核成绩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4],因此,学院要求各专业根据4.1-4.6各项进行记分积累,采取黄牌警告,红牌罚下,分级答辩的机制,即中期检查后积分低于40分者,对该学生进行黄牌警告,并于后期工作进行重点监控,对后期检查后积分低于60分者,将终止其毕业设计环节的进行,不允许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分级答辩即累计积分大于等于86分者,答辩成绩最高为优秀;75~85分者,答辩成绩最高为良好;小于75分者,答辩成绩最高为中等。

总之,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是直接反应高效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应用程度,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将始终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求新的重要课题,本文的实践成果可为各个兄弟院校和同行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元凤.关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分析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43-144.

[2]洪月华,庞超波. 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2011,32(2),35-37.

[3]武卫莉.加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5),117-120.

[4]郑佐桓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定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248-250.

作者单位:吴国辉 陈树华 曾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