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法范文

时间:2023-03-26 23:0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分数加减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分数加减法

篇1

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分数值大于1或等于1的分数,即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称假分数。如果在整个有理数范围内讨论,则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的分数为假分数。

一个正整数和一个真分数合并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从本质上看,不能把带分数作为分数的一种,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种形式。带分数中前面的正整数是它的整数部分,后面的真分数是它的分数部分,带分数大于1。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体会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激活以学为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并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地思考。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课件、微视频。

学生准备:课前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要求完成预习;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面有( )个■。

(2)( )个■是■。

(3)5个■是■,即( )。

(4)1里面有( )个■。

二、探究建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谈话:小红带来了一杯果汁,玲玲和亮亮高兴极了,痛快地喝了起来。

从情境图中提问:从图中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谁来说说?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他们一共喝了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根据问题,你能写出算式吗?板书:■+■=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

2.探索加法算理。

(1)■+■等于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组采用的是“画图”的方法,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把玲玲喝的涂成红色,亮亮喝的涂成绿色,然后看看一共喝了几份。

生拿出自己提前准备的学具,边展示边汇报。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理解的:■表示5等份中的3份,■表示5等份中的1份,3份和1份合起来是4份,就是■。

生3:我们小组是结合分数的意义来想的:3个■+1个■=4个■,就是■。

师: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和交流,弄明白了这道题的算理。说简单点就是分母5不变,把1和3加起来,■+■=■。(板书)

(3)猜测:是不是所有的分数加法都是这样?

谈话:小红和小丽也高高兴兴的,看她们在干什么?(课件)

问题:她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动手操作验证后,讨论交流。

生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每块是这个西瓜的■;吃了两块,就是吃了这个西瓜的■;吃了一块,就是吃了这个西瓜的■。

生2:■+■求的是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2个■加1个■是3个■,就是■。

(4)对比观察:请大家观察这两个算式■+■=■和■+■=■,你有什么发现?(课件)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分子。(板书)

(5)分子分母相同的类型:■+■=?

w纳:如果算出来的得数是分子和分母相同这种情况时,我们就直接把这个分数化成1。

3.探索减法算理。

(1)大胆猜想:■-■=? ■-■=?

(2)我们已经通过实践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那你猜想一下同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又是怎样的?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分享。

(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订正:课件演示从■里减去■的过程,并说出演示过程:2个■减去1个■,剩下1个■,也就是■。

(6)课件演示从■里减去■的过程,并说出演示过程:5个■减去2个■,剩下3个■,也就是■。

(7)观察■-■=■和■-■=■,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利用多媒体验证学生的说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做分子。

4.学生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探究被减数是1的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

(1)提问: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2)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为什么把“1”看做■?(把它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

(3)提问:具有什么特点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母相同的时候)

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重点说清楚1的转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主练习

1.学生自己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完成“自主练习”第3、4、5题。

这一组题目是能力提高题,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外,还要求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回顾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愉快地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

有疑惑的学生可以在此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可以给予答疑。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篇3

这就是化归方向的熟悉化原则,化归的方向朝着熟悉化,把生僻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即转化为已知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新东西化作原有的“旧”东西,就可以认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

再者,虽然还没有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互化,但依然可以运用转化方法,把其归结为旧的知识来解决。例如,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商(用小数表示),再按照小数加减法算出结果后,应用小数的意义,即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通过约分,得到最简分数。可以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必要性提供合理、有力的说明,同时为学生转化经验的积累和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提供方法上的支持。当然,对于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来说,如例题教学中,运用通分、图形和数的转化等办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后,让学生计算,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化归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化归方法尽管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在上述实现化归的过程中,化归的对象就是异分母分数,化归的方向就是要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实现化归的方法就是通过通分将分数进行恒等变形。

二、化归:变“多元”为“少元”

这就是化归方向中的低层次化原则,指解决数学问题时,应尽量将高维空间待解决问题化归成低维空间的问题,高次数的问题化归成低次数的问题,多元问题化归成少元问题解决,这是因为低层次问题通常比高层次问题更直观、具体、简单。

举例,的计算。如果运用等比数列的通用公式计算,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谈何容易?运用通分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恒等变形加以解决,虽然没错,但分母更大时,不仅通分有困难,而且容易出错,让人感觉处于“掉进分数里”的困难处境。如果借助等量替换,把原来的问题变形为一个与之相“等价”的问题,即恒等变形处理,再通过消元法,实现化复杂的多元问题为简单的少元问题,问题不仅能够解决,而且简便,重要的是还能够理解。

在实现化归中,算式中的每一个分数就是化归的对象;分别把各个加数表示成与之等价的两个数的差,将原算式恒等变形,然后通过消元法,将多元化为少元,最终成功地将多个异分母分数相加转化为简洁的1和最后一个分数的差,即减法计算,这就是化归的方向;化归方法就是恒等变形和消元法。在实现转化中,除了体现化多元为少元的思想外,还包括从一种运算向另一种运算的转化,体现出化归的多样性特点和计算过程的简洁美。

三、化归:变“数”为“形”

这就是化归的具体化原则,化归的方向一般应由抽象到具体,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应着力将抽象问题向较具体的问题转化,以使其中的数量更易把握,将抽象的算式用具体的形来表示,也称数形结合,将转化为具体的形(如下图所示)。

篇4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8题;共36分)

1.

(8分)口算。

1-30%=_______   0.25÷

=_______   7÷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

(10分)口算

÷

=_______

2.1×

=_______

100﹣11.9=_______

3﹣

=_______

0.875﹣

=_______

+

=_______

1﹣

÷

=_______

+

×

=_______

0.36+0.2=_______

÷3×

÷3=_______

3.

(3分)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一堆煤12吨,用去了总数的

,还剩下这堆煤的_______.如果用去了

吨,还剩下_______吨.如果用去4吨,用去了这堆煤的_______.

4.

(1分)写出5个与

一样特征的分数_______。

5.

(4分)有分数

①当x是_______时,这个分数等于5.

②当x是_______时,这个分数等于

③当x是_______时,这个分数等于

④当x是_______时,这个分数等于1.

6.

(4分)求12个苹果的

是多少个,就是要把_______个苹果平均分成_______份,求出这样的_______份。算式是_______。

7.

(1分)计算分数连加,一般先_______,再计算。有时候可以根据分母的特点,选择灵活的方法计算。

8.

(5分)一个分数,将它的分母减去3,得到

,你知道这个分数是多少吗?你能写出几个?

二、判断.

(共5题;共10分)

9.

(2分)

(a,b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

10.

(2分)分数的分子或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1.

(2分)若四个连续自然数的倒数之和是

,则四个数的和的倒数是

12.

(2分)4米长的钢管,剪下

米后,还剩下米。

13.

(2分)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

三、选择.

(共5题;共10分)

14.

(2分)把一根绳子对折3次后,每一折的长度相当于全长的(

A

.

B

.

C

.

D

.

无选项

15.

(2分)方程正确的解是

)。

A

.

B

.

C

.

16.

(2分)1里面有(

)个。

A

.

B

.

C

.

17.

(2分)一条绳子长8米,用

后,再用去

米,这时还剩下(

)米。

A

.

2

B

.

C

.

7

18.

(2分)王师傅生产一种机器零件,原来要8天,结果提前3天完成。工作效率提高(

A

.

37.5%

B

.

60%

C

.

62.5%

D

.

75%

四、计算。

(共2题;共20分)

19.

(5分)计算

3+

=

5+

+7=

+2=

5÷6=

12÷7=

3÷8=

16÷9=

20.

(15分)解方程.

(1)60-

x=15%

(2)18%x+54=45%x

(3)

五、解决问题。

(共4题;共16分)

21.

(5分)王英身高

米,比张丽矮

米,秦华的身高比张丽矮

米。秦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

22.

(5分)一根铁丝长

m,第一次用去了

m,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了

m。第二次用了多少米?还剩多少米?

23.

(3分)先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再回答问题.

榴花乡中心小学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五年级的每个同学都参加了一个小组的活动.其中,参加书法小组的占全年级学生数的

.参加合唱队的占全年级学生数的

.参加计算机小组的占全年级学生数的

、剩下的都参加了足球队.

(1)参加足球队的占全年级人数的_______ 。

(2)参加书法小组与计算机小组的人数之和,比全年级人数的

多还是少_______。

(3)参加_______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多。

24.

(3分)下面3小题,只列方程或算式,不计算.

(1)一根钢管长12米,截去

米,剩下多少米?_______

(2)一根钢管长12米,截去

,剩下多少米?_______

(3)一根钢管,截去全长的

,还剩3米,这根钢管全长多少米?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

(共8题;共3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判断.

(共5题;共10分)

9-1、

10-1、

11-1、

12-1、

13-1、

三、选择.

(共5题;共10分)

14-1、

15-1、

16-1、

17-1、

18-1、

四、计算。

(共2题;共20分)

19-1、

20-1、

20-2、

20-3、

五、解决问题。

(共4题;共16分)

21-1、

22-1、

23-1、

23-2、

23-3、

24-1、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39

0 前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我国各行各业中都在积极履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建筑行业来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破坏问题已经日益显露出来,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方式与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能够积极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使我国积极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道路。

1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建筑施工工程中,应该加强对绿色理念的践行,做到合理利用资源能源,使资源得到一定的节约,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减少环境污染,使环境得到积极的保护,以此能够促进我国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与舒心。而对于绿色建筑技术来说,在施工中,应该合理控制能源质量、水电以及环境等问题,以此能够使建筑得到一定的绿化。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节能节地目标的实现,而这也积极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当前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分析与运用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能够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人们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绿色建筑评价的技术与方式

2.1 准备阶段的绿色评价

建筑工程施工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而在这一阶段,可以积极实施绿色建筑评价,主要针对一些对象类型进行评估,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实施。首先,应该对评价对象的类型进行积极确定。由于评价标准受到不同类型对象的影响。所以,作为相关人员来说,应该,从对象所在的自然环境,以及对象的建筑因素入手,对建筑评价的框架进行积极确定,从而能够将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好。

2.2 评价标准的积极确定

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说,主要包括两种: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而对于这两种评价标准来说,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然而,在现实评价过程中,应该对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进行积极借鉴。而如果不能对现行的国家评价标准作为采纳,可以针对当地的现实发展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制定,这一过程中可以积极采纳专家给出的意见等[1]。此外,对于评价标准来说,主要借助标尺的形式,并且能够对当地的发展状态进行合理反映。此外,还要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核心方面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应该对数据信息进行积极收集,然后实施测试工作。另外,作为评估人员来说,应该从评价标准出发,分类归纳所收集的信息内容,并且实施定性的判断。此外,在现实的评价中,作为评价人员来说,可以输入相应的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数值,并且以评价标准为依据实施评价,从而能够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2.3 总结阶段的绿色评价

这一阶段中,应该综合所有评价层次的结果,借助配合权重系统,计算评价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对评价人员也有相应的要求,评价人员应该具有相应的资格水平,才能在评价过程中实施规范的评价。而对于评价的结果,应该通过加权累计的手段来计算,综合所有的评价分数,并且针对不同的分数,对绿色建筑的等级进行合理确定,最后,还要对相应的登记证书进行颁发等。

3 加强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

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的评价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并且评价内容也不够全面。因此,应该加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完善。首先,应该将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构建起来。而在这工作实施之前,需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积极响应环境保护政策,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以此才能有效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其次,还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针对我国的发展实际,还要将我国相应的法律条文作为发展的积极参考与借鉴,才能使评价标准更加客观,以此能够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除此以外,要想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与准确,一方面,应该保障评估的准确性,使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另一方面,还要还要积极从当地的现实状况出发,进行指标体系的制定;此外,还要积极考虑建筑行业的现实发展状况,以此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具有全局意识,能够对不同角色的利益进行积极考虑,以此能够促进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发展[2]。

最后,在评价过程中,针对评价方法,应该将定性评价积极向定量评价方式转变。作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大多数都是借助累积的形式进行计算,然后再对总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等。但是,随着实践经验的证明,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对于绿色建筑来说,不仅仅对艺术造型加以重视,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在生产、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过程中,其中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一定的数据,但是这很难进行定量评价,因此,当前应该加强对评价方式的完善,促进评价的科学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评价体系的建设。而建筑评价体系的绿色环保也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能源节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增强自身的绿色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从而能够积极走向绿色环保道路,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分数、加减法、计算能力、提高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学习工具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到中高年级以后是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口算能力和分数计算能力,不但感觉到计算速度的低下,而且正确率不高。在小学五年级学习分数加减法时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加的感觉到错误率高,影响五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终其原因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以下几点造成的。

第一是方法没有掌握,算理不对。这种现象有可能是老师上课在讲解时没能够讲清楚,忽视了学生内化的过程,全部强加于学生,学生没有自己去探究与理解,就不懂怎么去计算了。

第二是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掌握过于“自信”。大多数学生在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上一般是不会存在什么问题的,都能够知道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例如教5/9+2/3-5/9+2/3时,学生由于过于“自信”吧,它计算的结果可能就是“0”。

第三是运算定律不熟练,运用不自如。小学阶段的运算定律是: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而整数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的加、减运算。笔者在教分数加减法时对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做了必要的复习,但在实践中还发现学生对像这类的题目出现如下的错误:13/8-(5/8-1/12)=13/8-

5/8-1/12=11/12,这里学生对于减法的运算性质就没能够掌握熟练。

第四是口算能力差,影响分数的通分与约分。五年级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需要进行通分,再进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但是往往出现学生通分时,分子与分母没能乘以同一个数,通分中分母往往不是最小公倍数,形成了分母很大,计算难度提高,约分时又不彻底。这样难免会出现计算的再次错误。

第五是粗心,将数学写错。在整数加减法计算中,同学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将数字抄错,将运算符号写错。而分数加减法中,同样会出现这样错误,而且我发现分数计算时,有的学生还会将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写错。这种现象不但出现在成绩差一点的粗心学生当中,成绩优异的学生也经常会有,这也是大部分家长口中提到的我家孩子就是粗心怎么办?

第六是计算积极性不高,用计算器应付计算。计算本身就是一项枯燥无味的重复机械式运动,所以学生本身从内心来说是抵触的。于是在课后、在家中做题目的时候就用计算器、手机上的计算功能等现代化工具来替代自己计算,长而久之计算能力也就下降了。

针对以上经常出现的导致学生计算错误,计算能力低下的情况,笔者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就注意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计算兴趣与计算能力。

一、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充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我是这样让学生掌握算理的:

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

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怎样计算呢?(引导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后,交流:你能说出 + 的复数是多少吗?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的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通分)

2.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3.学生计算后再交流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4.计算后引导要养成验算的习惯。

只有充分的让学生发挥自主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异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通过老师的填鸭式灌输,

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笔者在教学分数加减四则混合运算时,也留出探索的空间,既可以按四则运算顺序逐次通分计算,也不限制学生把参加运算的三个分数一次通分后再计算。而在运算定律的应用上,我在简单复习了整数相关运算定律后,设计了这样的题型,片断:

师:请计算,再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计算后,发现结果一样。

师:哪种方法简单?生发现第二种简单一点。

启发学生根据参加运算的分数特点,灵活应用有关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逐步提高计算分数加、减法的能力。

三、加强基本计算能力提高,基本定义的理解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是建立在整数加减法;是建立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是建立在学习过的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了约分、通分和把假分数与整数进行互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所以要加强以上定义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的快速提高。

四、开展有意义的长期的练习

篇7

[关键词]习题;教材利用;呈现形式;开发;利用;多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61-01

数学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呈现形式比较刻板,而学生一般对生动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针对这个矛盾,教师应对教材习题进行开发和利用,不断丰富习题的呈现形式,增加其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联系反思,完善体系

教材中的配套练习不仅具有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还有助于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可对相关习题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练习,在巩固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在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提出“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什么?”“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如果没有对齐会怎么样?”“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问题,让学生总结和反思小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生活应用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反思,加深了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可见,通过对习题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完善知识体系。

二、适时留白,引导探究

数学练习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在练习时适当地留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针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特点,设计一些留白的课前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应用,设计下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1.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属于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3.怎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相等的?

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就会积极探究和学习,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不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显然,这些问题不是学生一下子就能解决的,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猜想和验证,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可见,适当留白可以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进行自主思考。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活动实践,感受概念

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活动实践入手,通过操作、合作以及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为图形涂色,并读出涂色部分对应的分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刻领悟分数的含义。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通过动手涂色,学生感受到平均分和分数的密切联系。在分数概念学习中,平均分是一个关键点。通过自由平均分,并尝试用分数表示结果,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才会清晰,认知也才会更深刻。

由此可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利用提问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收有放,教学效果才会更加理想。

篇8

1.在“阅读”中学习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的学习才有驱动力,阅读时可以按照一看、二想、三发现、四总结的步骤来进行。一看:看图,弄懂主题图的意思;看题,看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看文字,看文字表达的意义。二想:想教材中每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想新旧知识的联系?解题的思路是什么?概念是怎样得到的?法则是怎样总结的?三发现:通过课本解答提示(我是这样想的),动手画线段图,发现解题关键和思路,直到明确算理。四总结:总结解题步骤,分析和小结方法,找出注意点。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出示小丽、小林在新华书店买书的活动情景。活动一“看”:让学生看主题图,看小丽、小林在买哪两种书?书的价钱是多少?活动二“想”:根据购物小票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计算小丽两本书的总价和差价。学生列式6.45+4.29及6.45-4.29。活动三“发现”:①你觉得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是什么?(小数加减法)②观察算式,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发现都是“求和或求差”,说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③学生尝试计算,小组讨论并小结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活动四“总结”: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最低位算起,借一当十,满十进一,化简结果”。

2.在“迁移”中学习

在“迁移”中学习是教学时常用的方法,它能为新课铺路搭桥。在教学新课前,教师通常都会针对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做好迁移铺垫;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尽快把已有的经验迁移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出示算式:645+429;645-429。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并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教师把整数加减法的算式改成小数的加减法算式6.45+4.29;6.45-4.29。再让学生尝试计算,相机发问:数字不同了,意义还一样吗?计算方法还是一样吗?这样的教学是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经验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习便能达到轻松的效果。

3.在“比较”中学习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性质或计算法则是相似的,要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消化,必须让他们自己去比较,有比较才有发现,有比较才能找到异同点。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学生由于有整数加减法的基础,比较容易掌握方法,真正要使W生完全理解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把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异同。通过讨论交流后在比较中发现:①相同点: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是从低位算起。②不同点:计算整数加减法时,只要末尾对齐,其他数位也就对齐了;而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有把小数点对齐才能使相同数位对齐。③小数加减计算注意点:对齐数位;得数应该是最简化的。

4.在“质疑”中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灵动课堂需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提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问难是加深知识的好形式,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不仅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学生养创新意识。比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在加深理解这个环节:出示“一本书已经看了45%”,问:你看到“45%”这个百分数,你想提几个数学问题?学生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2:这是“谁占谁”的45%。学生3:45%代表什么意义?学生4:剩下百分之几没看?学生5:已看的是没看的百分之几?学生6:剩下是已看的百分之几?

5.在“练习”中学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基本活动方式,复习训练是学生学习新知、探究新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更能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比如,教学“工程问题”时,先复习准备练习,出示“某工程队修一条1200米的水泥路,由第一工程队铺,要15天完成,由第二工程队铺10天可以完成。两队每天各铺多少米?由于天气变化,急需铺完,现由两队合修,要多少天才能修完?”让学生完成后,改变准备题的已知条件,将“1200米”改为“900米”“600米”“300米”“任意数”,让学生逐一求出结果,学生在练习中很快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从中探索了工程问题要把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的奥秘,使学生在练习中探索新的知识。

6.在“评价”中学习

篇9

八分之五加八分之五等于八分之十,约分之后为四分之五,也说一又四分之一。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其中几份的数叫分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分母不变,分子进行加减,最后约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二、知识整理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简单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简单统计》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数据算出平均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休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约数和倍数》复习目标:1.使学生系统掌握约数和倍数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约分、能、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三、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