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范文

时间:2023-03-24 09:0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文名称: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9387

国内刊号:12-1316/G

邮发代号:6-14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就英语学科而言,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究其原因:

1.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重视对现有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对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才能。

2.教师怕学生不会创新;怕让学生创新而控制不了课堂:怕耽误时间完不成进度,失去了创新的机会。

3.多年来,广大教师驾驭以结构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语法为主线的英语教学,陈归的教学方法在其脑海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使得英语课堂教学变成教师是自始自终的演员,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没有参与的余地,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不能全面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要更新演员,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没有参与的余地,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不能全面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引进创造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几方面着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充满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教与学的分类

教与学的过程极为复杂,要搞清楚它则有一定困难,况且各教育教学工作者对学习所持的观点不同,对于学习进行分类时,意见往往不一致。本人认为,如果按学习的性能来划分,可以将学习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学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1.观察记忆性学习。把观察到的事物,用语言描述或与过去经验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2.记忆操练性学习。记忆所学的知识内容,运用经常操练的方法,以求得学习上不断地有所进展。英语学习即属于此种类型。

3.技能操练性学习。对肌肉运动进行操练的学习。如英语学习中发音训练,朗读、背诵、会话等练习;书写练习则是对手的运动技巧的操练。

4.思考性学习。此类学习用于训练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有时利用这种类型的学习来掌握读音规则、语法规则、句型等有关的语言操练而获得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熟巧,如果过多注重这一类型的学习则是不大相宜的。

二、教与学的策略方法

1.要了解学生,以便对症下药解决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诸如了解学生健康和精神状况,是否有什么疾病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情绪和精神;学生在校内外学习英语的条件如何;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及学习英语的态度;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等等。

2.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就能坚持学习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达到新的高度。学习兴趣可以影响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英语教师的工作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中似乎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给学生创造言语实践机会。英语是交际工具,学了有地方用才有利于培养兴趣。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便于学生在课上使用英语;课下阅读浅显易懂的短文、英语卡通画,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等,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有意思,能用得上。同时,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还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不足,从而提出新的要求。

(2)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教材,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其掌握所学内容,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懂学会才会有兴趣。

(3)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要注意尽量扩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培养其听说读写的技能。学生运用英语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听说读写的能力越强,其学习成绩就越显著,求知欲就会更强烈。

(4)教师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运用英语。这不仅仅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提高教学质量,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经常产生成功感并不断受到鼓舞。学生从各项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5)通过测验和其它方法对教学进行小结,进行教学反思,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以便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要相应找出自己施教的不足。

(6)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恰当的表扬。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使他们能够不断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并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7)在学习活动中要开展互助和竞赛。通过互助和竞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的实践意义,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的动机。在开展互助和竞赛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适当掌握次数,并且要防止由竞赛所产生的心理过度紧张而有损于身心健康,还要防止学生因竞赛中的失败而失去学习信心等。

(8)教师在授英语课时,尽量用英语演讲。现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有很大比例还是传统的用汉语教英语,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为人之英语教师必须加强业务进修,以适应新形势下英语教学要求。

综上所述,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重视教就体现不出学的成果,不重视学就体现不出教的成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熟巧以及一定的语言知识。若以此为出发点,那么英语学习看来应以记忆操练性学习和技能操练性学习为主,而观察记忆性学习和思考性学习的作用也不该忽视,因为这两种类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而且是逐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所必需的。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法规则、读音规则和句型等,不仅是一种加强记忆的操练,同时又是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英语教师有必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内功,做创造型教师。既精通本专业学科,又广泛涉猎专业之外的历史、地理。天文,经济、美学等其它学科,适应素质教育之核心一一创新教育的要求,从“单一型”转为“复合型”,在英语的教与学中发挥创新性教育,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振兴民族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外语教育学》章兼中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篇3

一、教法的新探

教改的课堂就应该是对学生开放的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尽情的释放能量。课堂上,我先是让学生根据本课的课题,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在看书自学和交流中达成对问题的答案的共识。比如,在讲到二力平衡一节前,我首先让学生回答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并指出,地球表面上不受力的作用的物体是没有的,即满足牛顿第一定律成立条件是不能的,怎么还会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哪?从而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话音刚落,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如果这样牛顿不是在自相矛盾呀?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说,一个经典力学的创始人,怎么会自相矛盾哪?又一个学生说,不自相矛盾,这个不受力又怎么解释?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是这种关系使物体受力的作用效果相当于不受力?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难道静止状态匀或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具备什么样的关系?是这种关系使物体受力的作用效果相当于不受力?我满意的告诉学生,这种有着特殊关系的力,就是我们学习的新的一节二力平衡。学生根据刚才的议论,在结合本课的课题又提出了有关这两个力特殊关系要满什么样的条件,以及这样的条件又怎能达到了作用效果相当于不受力等新的问题。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发现问题,又在问题的解决中联系到了新一节的内容,在新的的一节课题中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又在交流中解决了新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依据课题提出问题,避免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题,或因找不到问题的确切答案,失去兴趣,降低积极性。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我总是指导、启发、诱发,让学生在议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探究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关系。学生在汇报问题答案中,我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要教的内容,即学生出共性的问题,从而确定教的方式。较简单的问题,可采用生教生的方式。而学生通过议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则采用师教生的方式完成。例如,在讲力一节时,学生围绕力提出了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为什么是相互的,也知道了力的三要素中的大小,方向对力的作用效果中的影响,由于现有的知识的局限性,通过讨论也未能达成共识,产生了具有共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出示了大力士与小孩推门比赛,大力士虽累的满头大汗也败阵的图片,并问学生们有何启示。学生们通过讨论和我适时启发、诱发,得出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还有力的作用点的结论,并进一步得出了大力士败阵的原因是力的作用点较小孩距门轴近的应用性结论。

课堂上有了民主,学生也能自主和做主了。今年的教学中,我深深的感悟到,我们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会还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课堂上的学生才能笑逐颜开。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就会避免学生一次漫不经心的走神。今年的课堂上我确实讲少了,好像变的无为了,可这种无为确实促进了学生真正的有为。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了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二、学法之新探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书中学,获得间接的知识,二是做中学获得直接知识。而新的教学方法,则把书中学与做中学恰当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发疑、发问,既而发明和发展。我在探索学生的学法指导时,尽可能让学生暴露潜意识,尤为关注的是学生间的相异构想。对学生们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从不回避,并鼓励学生说出来,然后讨论,把真确的与错误的互相碰撞,让学生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最后把正确的记入大脑。在解决学生间相异构想时,我从不包办。每次都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开发、引发、启发、诱发想方设法调起学生的胃口。有时也引入竞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碰撞。使学生在参与中把间接知识自然转变为直接知识,也很容易地去掉了学生依赖的毛病。

三、教学任务完成标准转变新探

现在的教学,不应再把完成本节课知识传授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标准了。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是否学了知识,是否发展了能力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有时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可能未完成本节课的规定内容,但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任务的完成标准转变了,教学效果也自然好起来了。基于此项标准,我的教学反思也注意这方面书写,反思我本堂课的知识内容还可否让多几个学生学会,反思改变方法后还能否让更多几个学生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内容。

四、学困生转变新探

篇4

关键词:医学 教学 思维训练

教学简单地说是指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是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对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传授过程。它的内涵是充实、壮大一个人的内涵。

一、教学辩证

教与学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教,是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方面;教学设计控制着教学节奏、教学方向、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是教学中的次要方面;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在被动一方。但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学生来完成,因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求逐步实现从重视“教”到重视“学”的转变,从重视“评教”到重视“评学”的转变,从重视“督教”到“督学”的转变。为实现这种转变,必须从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入手。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2.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3.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

教学手段是只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具等,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像幻灯片、收录机、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如网络、观看视频课件、通过BBS、聊天室等多种手段,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等。

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可以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教、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所以,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设计应当在促进矛盾转化上下功夫。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关系,不能孤立起来,也不能割裂开来。只有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尽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也有人说:“教一次等于学十次。”

教是一门学问,教师不仅要掌握所讲授或传习的内容,还要具有海涵斗授的准备。另外对学生也须认真研究,应该作为授业的专题内容。对其生理、心理、学习目的等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凸显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然后知困”应该是一种促发剂,是促发执教者健康成长的补剂,常取而服之,必能促进教学水平,不断随学之高而高,随学之精而精。

“教”与“学”之间矛盾对立统一,相互促进;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研习的一道教学理论上的数学题;必须完成二者间从“减法”到“加法”的换算,最终实现“乘法”的运算,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维训练

一直以来,人们只重视改变教师的教授方法,忽视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很少有人去研究,其实如果大家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改善。

现代教育推崇的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医学生也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变化的概念。目前认为它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即:①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理论视野;②增强学生对文化和社会的体察能力;③使学生辨别和反思其思想观念中基础的、未确定的设想。

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素质的养成,首先要创建一支思维创新、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其次,构建一个有利于批判性思维教学实施的氛围;同时,选择合理的教学法以及开设“医学学习方法论”方面的课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开设医学学习学课程的院校,学生收获很大。

一是提高了对学习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同学们认识到,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不断增加和学科趋于溶合渗透的今天,仅掌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掌握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因为最重要的知识是学习科学的知识。

二是扩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了思路,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外指导,很多学生对思维科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等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拓展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空间。

三是提高了对个体潜在能力的认识,通过调整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发展自己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特别是挖掘人脑的智慧和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是开始注意研究各门具体课程的学习规律和方法,研究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是在学习观念上发生了变化,逐步认识和树立了自主学习观、创造学习观、科学学习观、终生学习观,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飞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和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评估与专业认证所强调的从“评教”到“评学”、“督教”到“督学”的转变,达到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一、教学内容要有厚度

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就课本上课本,而应该选择性地重组教材,设计教案,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厚度,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丰满,学生更加受益。厚度不仅仅指纵向的厚度,而是指三维度的厚度――长度更长(容量)、宽度更宽(知识面)、深度更深(拓展)。比如在教学设计环节上,老师们都会在教学新知前加上导入部分,同样也有老师会在课尾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设计成实践活动环节,这些都是增加课堂长度、宽度的做法,有了这些,课堂会更加生动,孩子们也更有兴趣。另外,适度地拓展教学内容可以使课堂深度更深,孩子们的知识更加丰富与立体。但,三维度的拓展一定要适度,切勿喧宾夺主。

二、教学形式要有弧度

课堂教学的形式不能单一,也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选择适度的教学形式帮助教学,比如有些课需要操作来体悟的,有些课需要合作交流来感悟的,有些课需要探究来领悟的……因此,教学形式要有弧度,有张有弛,方能相得益彰。

三、教学策略要有高度

课堂教学的策略如同立意,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进而行得远。教学策略是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策略,学习基础等设计出最适当的学习环节并加以调控,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力求使知识、技能与思想、经验达到并驾齐驱发展的高度。

四、教学方法要有远度

课堂教学的方法不要仅限于眼前,要像思想一样,可以帮助孩子延伸到远方,比如一题多解就秉承了这一思想,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沿途能看到不同路径的风景,而沿途呈现的不同风景又可以促进他们到达更远的远方。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蓝天木器加工厂有56个工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天能加工10张课桌或15张凳子。为了供应市场,必须1张课桌与2张方凳配成一套发货。怎样安排加工课桌和方凳的人数,才不会造成浪费,又能尽量满足供货?这题出现在方程单元中,我们可以先用方程教学,随后我们又认识比,我又将这题从工程问题的角度,结合比的知识及列表法重新讲解了遍,很明显,相隔两个月后的这种新解法更为孩子们所认可与喜爱。这里,不要怕浪费时间回头看某些问题,目的要让孩子有统领全局的眼光和谋略,如此一来,思路才能打开与畅通。再如,教学圆柱与圆锥体积后,我额外补充了卷筒纸有多长的知识,孩子们顺利解决了实心卷筒纸和空心卷筒纸的长度问题,同时也领悟到“等积变形”的含义,正因为如此,在面对陌生的拉面问题时,也能迅速抓住解题要领。因此,教学方法一定要有远度。

五、创新教学要有常度

创新教学要有长度,这就如同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只有将创新教学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才能更加富有生命力。比如,在认识比及黄金比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欣赏下生活中、建筑中、身体中的黄金比,还可以将这些生活问题进一步创新,比如:妈妈上身约长61.80cm,下身约长93.00cm她要穿约多少cm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例(精确到0.01)。这些创新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需品,也是孩子发展的营养品,因此创新教学要有常度。

六、学习方式要有广度

孩子的学习方式要有广度,不要局限在某一种方式中,学习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外,但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学习的一种渠道、方式。从孩子们写的小论文来看,有的写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的写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还有的写课堂中自己的感悟与感想……由此可见,知识来源的渠道不同,学习方式也不一样。

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学习方式的一种,也要有广度。孩子们可以将知识、经验、心得等成果以手抄报、小论文等方式呈现出来,进而以点传播到线,辐射到面的范围推广,最终获得分享,获取知识受益。课堂上我讲了阿凡提给巴依老爷造羊圈的故事,课后就有孩子写出了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小故事;也有孩子抛开了故事情节,写出了感想颇深的小论文《一根绳子的启示》……这样的学习方式是课堂难以呈现,难以企及的,只有孩子内心真正领悟了,才能呈现出如此多样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对展示者来说是一种荣誉;对观赏者来说,是二次学习,也是一种榜样激励。

七、教学评价要有温度

比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就可以弹性布置,分层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也因此得到相应的评价。试想之,如果用一个标准进行评价的话,那么有些孩子永远得不到赞赏,就像“伸出的五指长短不一”,但各有各的用处,缺一补可。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评价要宽容,要激励,让他觉得他能行!同时,每个孩子的擅长点也不一样,所以评价点也有多样化。

篇6

关键词:新课程;计算机;课程质量;思改

对于计算机教学,教师抓好课程质量、增强计算机教育的时效性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层次各不相同,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现在笔者针对自己四年多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谈一谈对新课程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备内容:简单易懂,激发兴趣

在有限的课堂内,必须要紧扣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如,在教学“Office 2010”的“Word”的内容中的“文本框设置”这一节,怎么样的构思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在一节课里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学会呢?在上课之前,我先编排了一张“报纸”,其格式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艺术字等方面的内容,上课的时候就准备好文章、图片等材料,简单讲述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以后对比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然后再进行分析,强调重点。再如,Word文档的边框与底纹设置时,若单纯地给文章内容进行设定,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比较活泼的教法,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一张贺卡或者邀请卡,把边框底纹背景等内容融入贺卡制作,便可引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和更强的动手欲望。

这样明朗地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最后,在分析作品时再明确强调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重点难点。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有效、合理地安排每堂课的讲授内容,否则一切将是盲目的。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计算机课程由于随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内容都在不断更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也就在不断加深。所以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及其想法,掌握沟通的主动权,并把握沟通时机,注意方式。一方面,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另一方面,对计算机课堂内的突发事件,教师既要能驾驭自己的情绪,又要避免局面失控,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恰如其分地灵活处理。

三、变模式:互动课堂,印象深刻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机课堂上应该逐渐采用任务驱动法、兴趣教学法、比喻教学法、操作实践法、游戏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学生占主动地位,教师充当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学习这件苦差事演变为以苦为乐,苦中得乐,同时也要认清学生的知识差距,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前的计算机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老师劝学生来学习的阶段。老师不教,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就与新课程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宗旨相背离。例如,在讲《文字信息处理》时,采用观看中小学电脑制作优秀版报作品,让学生去分析其中文字信息处理时所需要注意的文字、段落格式、简单图片的排版以及界面美化等问题。然后将一幅作品作为典型来做实例分析。学生具体操作时,提供各种素材,让他们设计完成自己的版报作品。操作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各种图形的输入、图片的摆放等问题,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作品。用百度,问同学,慢慢开始了丢掉老师的自学之旅。

四、使用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师目前一直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计算机课程由于其具有上机操作特殊性,老师的评价方法也就有了课堂提问、作业检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所以,我认为计算机课程可以采取类似于成长记录袋的方法,将每一位同学的创新想法、日常作业、作品等内容收集起来,记录这位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成长轨迹,而不要一味地采用一考定分数、定能力的做法。

评价时多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肯定同学们的优点和创新的部分。当然,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也应该指出,但是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不要直接批评,可以采取迂回战术给予适当的提醒。同时,我们可以建立学生自我课程评价的体系使他们真正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去,并能够及时修正自己学习上的毛病和问题,也只有在不断反思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才会不断成长起来。

篇7

关键词:课堂 教学 管理 有效

中考将近的时候,初三英语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考生是否能有效备考。教师应不遗余力研究探讨提高初三复习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在学生心理可能发生微妙变化的关键时期也不应忽视德育思想的渗透。所谓德育促智育,学生只有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中考中取得成功。对教师而言,有效的教学和科学的管理就显得迫在眉睫。在近几年的初三复习中,我一直坚持从自身努力做起。

一、指导思想

在初三时间紧任务重的高强度学习中,有的英语科上的学困生就自然产生这样的想法:“英语学科的学习费时费力收效慢,不如把时间投入到其它学科。”教师应定向关注这类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提醒学科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为他们制定实际有效的学习策略。

我以“师生同心,共创奇迹”为主导思想,同学生达成共识,在初三的学习中彼此不放弃--一方面学生不放弃英语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不放弃对学困生的指导。

二、教师准备

在初三年级任课的教师必须具备一种荣誉观,我们的工作不仅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学校对自己负责。我们只有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踏踏实实真抓实干,不断努力才能提升学生的成绩。

(一)教师的心理准备

每年中考牵动无数家长的心,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教师作为这场无硝烟战斗的指挥者,其实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教师应放松心情,正确面对,将事情一分为二地去看待。当然,在初三任教非常辛苦,教师要毫无怨言地付出时间和精力;但是,能留在初三任教的老师必然是优秀教师,中考对于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考既是考学生也是考老师,教师应具备足够的钻研毅力和指导耐心,发扬我们学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作好“中考就是打一场硬战”的心理准备。

(二)教师的知识准备

第一、研究考纲、整理真题、回归教材。

初三教师应认真研究每年的《考试大纲》,反复对比考纲的变化,注意增减内容。并按照考纲的要求,扎实做好专项复习。在整理每年中考试题的时候,虽然世面上不乏现成的归纳总结参考书,我还是习惯自己整理试题。因为在此过程中,我才会对命题要求、命题目的、命题方向有更深刻的体会,对教学才会有更多启发。在不断了解中考新信息,找准中考新动向的同时,教师还别忘了回归课本。课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将各年中考考点落实在教材中,两相对比,更能使学生明确中考要求中“具备知识迁移能力”的含义。

第二、自身提高、勤于思考、深度挖掘

在艰苦的备考过程中,学生面对多个学科的复习,任务繁多。教师应甘当探路人,积极为学生寻找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我一贯坚持深入浅出、简洁有效、精选示例题和训练题,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不断总结规律。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知识的提高和对备考资料的深度挖掘。只有教师知识新、方法好,学生亦然。

第三、勤于交流、擅于反思、重视课题研究。

古人有“不耻下问”和“不吝赐教”之说,我们应多进行教学交流、取长补短、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我们还应重视课题研究,通过积极参与,能督促自己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勇于探索教学模式,进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从机械性教学成功过渡到有效教学。

三、聚焦课堂

初三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生成功的保障。学生没有其它多余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课堂45分钟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学案教学

学生常年挣扎在理论记忆和无边题海中,不免疲惫,学习效率随之降低。因此,初三整年我都坚持采用学案式教学。每周提前精心编写学案,利用积累的经验,在学案上着重体现知识结构的梳理,中考常考点和新考点,中考潜在考点等。针对不同项目编写的学案简单明白、一目了然、可操作性高,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关注学生

在紧张的初三学习中,教师应让学生有宽松的环境,教学形式也应力争具有趣味性,营造浓厚又充满激情的学习氛围,努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同时,还应加强课外指导和监督力度。应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教学或在教学难度上体现层次性。

四、注重心理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与学;体会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体现“教与学”的配合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下,我们对语文教学更应体现教育的新模式。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教与学”的发展关系呢?

“教”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从奴隶社会起,人们就学会了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当进的这种“教”体现的是一种严肃的统治方式,而现如今的“教”则是让人学到更多的做人之道和生存的本领。

一、语文教学中的“教”

语文教学突出人性化。在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好教师的人性化。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上,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受教育者的智慧,尊重人的思想过程中,充满了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独立的人格与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再也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前,透过厚厚的镜片,两道利剑似的目光直射而去的令人敬而远之的形象,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是平等相处的朋友。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启迪智慧,完善人格,这是教师的社会职责所在。语文教学目标明确化。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反之,没有目标的教学也就是盲目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案”。只有当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就绪,我们讲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学生理解起来也才效果明显。

语文教学纪律艺术化。讲课即要讲,又要说。这一讲一说就必须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导成积极的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何才能突出教学的艺术,讲解的技巧呢?首先,要突出教学的新鲜有趣,通过设疑激趣,绘描意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其次,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探索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在开发他们的大脑,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这样他们学起来就更轻松自如。第三,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的“学”

学的方向。“学”就是要吸收更多新的知识,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学,这是我们教学的方向。尤其是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疑问,老师加以指点或引导。让他们先自己发现自己哪些不懂,哪些未掌握。我们不光要教他们不认识的“字”“词”“句”。还要教会他们课文作者写作的意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作者的思维中来,去理解、体绘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情景、意景。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

学的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不光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文章的讲解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在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努力去探索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学”只是一个过程,“探索”才是对学的知识的巩固。让学生提升自我、超载自我。

学的积累。往往一个勤奋的学生或勤于思考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巩固的提升都很快,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案的精心设计,讲学的方法和技巧,都直接能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接收能力。知识的积累,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的能力。这不光是我们说的“多读、多说、多写”,还应该包括让学生“爱读、爱说、爱写”的能力。

篇9

问题一:据悉,您出生于教师世家,且自身具有多年从教经历。首先请您谈谈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当前国内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陈冬华: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本身就是“教”和“育”两件事,而大家总把它看做一件事,实际上教的主体起到的是一个示范的作用,而育的主体则是实践、领悟、思考、反思的过程。简单地说:“教”的主体是老师、家长、和社会,“育”的主体是学生、孩子和公民,“教”是示范,“育”是“思考、领悟、反思、实践”。

就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知识学习本应该靠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探究实现,在不断犯错与纠错的循环中得以牢固掌握。而我们当前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授”意指教师将知识给予学生,甚至把知识看做是教师对学生的施舍。我们没有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孩子,没有把学习过程的喜悦还给他们,教师总是死死拽住本属于学生的快乐,让自己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眉飞色舞地表演,而我们的孩子就只能是一群听广播剧的听众或是一群看舞台剧的观众。

其次,我们的教育在生产“差生”。从幼儿园进小学,不到2个月,教师就在班里分出“差生”,一学期下来划出“双差生”。这个所谓的差生或双差生,难道不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吗?每个孩子都有热爱学习的天性,都会通过各种努力证明自己是好样的,都期盼得到他人更多的夸奖。没有一个孩子会承认自己比别人差。我们没有给他们公平的学习机会,没有给他们平等展示学习过程的机会,这也许是传统教育本身的局限,也许是教育形式与教育技术所限制,但是教育不公给更多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

再次,十多年来,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的重大工程,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各种平台的建设与各种资源的建设。我认为,政府投入建设平台,企业开发建设资源是不现实的,企业的逐利行为,导致资源脱离教学实际,而最终大多演变成以量换钱的结局。

所以,我想提出一个观点,供大家讨论:企业建设平台,政府投入建设资源,可能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的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企业对于平台的建设需要有长远的技术架构,不断地迭代优化,长期的持续投入,才能确保平台适应技术进步、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资源建设由国家形成标准,组织各级教育部门,优秀教师作为投入开发的主力,保证资源的适用性。有用的资源与好用的平台相结合,才能驱动应用。

最后,我认为,谈教育质量不要离开分数,离开分数就是无本之木;讲“素质教育”不能极端地从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开始。如果一种教育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种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教育变革必须是以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根本。

问题二:当前,人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这一发展趋势已取得共识。那么,您认为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立足点又是什么?

陈冬华:我认为,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最大的改变是“教与学”。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目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改变学的互联网产品极少。学乐一直强调的是用技术优化教与学,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这与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不谋而合。

(1)改变学

信息技术在“改变学”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动学,“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二是重复学,原来不可能做五遍甚至更多遍,现在做多少遍也不觉得累;三是快乐学,学习是人的天性,只不过传统的教育体制、传统的教育环境压抑了他的天性。

如何用信息技术改变“学”呢?就拿微信来说,微信激发了人们互动和分享的天性,许多人都在其中交流、学习、炫富、炫夫、炫娃、炫包包……学乐云教学实质上也是一个学习交流、学习互动、炫学习经验的工具,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空前高涨。如此,学习不再是寒窗苦读,而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

我们现在的孩子厌学,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压制了他们的天性,如果我们给孩子足够的展示机会,学习也有像微信一样优秀的展示平台的话,学习将会彻底改变,学习、作业都将是快乐的。

在我们平台的用户中有个很典型的案例。广东省佛山市有一位叫何紫昕的小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靠后,数学成绩徘徊在60~70之间。在老师布置的一次“寻找身边的平行四边形并试求出面积”的作业中,这名学生为了完成这次作业,整整拍了20遍,并得到了全班第一的点赞:19个点赞。这20遍有没有人强迫她?没有!她是自愿去拍20遍的。还有,何紫昕同学拍20遍,第20遍和第一遍掌握的知识一样吗,不一样,第20遍不是懂,而是她真的会了。这是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所做不到的!

(2)改变教

“教”是示范,“育”是“思考、领悟、反思、实践”。 “教”的主体是老师、家长和社会,“育”的主体是学生、孩子和公民。

我们经常说,我们要教育学生、教育孩子、教育公民,只说是没有用的。好的老师注重示范给学生看,更聪明的老师注重把学生做的好的东西示范给大家看。其实“教”的最好资源来源于学生,学生在创造资源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掌握的过程,而且他很有兴趣。现在老师、学生想获得碎片化资源很简单,难的是老师如何用碎片化资源进行高效的教学。

教育要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这是刘延东副总理提出来的,代表国家对教育的战略发展方向,就是要彻底实现教学理念的改变。

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理念上要改变、产品上要改变、教材上要改变、评价上要改变,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正好参与其中。我认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立足点就是 “教师”和“学生”。通过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实现“教”与“学”的转变。

问题三:目前,市场上的在线教育产品数量繁多,且呈现同质化趋势。要想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自身的特质。学乐面向K12推出的云教学平台有哪些功能?其特色又是什么?

陈冬华:一个好的平台,可以让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名师,而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

那学乐的定位是什么?一是用技术优化教与学;二是用技术手段为优化教与学服务。

学乐云教学平台的云盘、备课、预习、授课、作业等功能都是围绕“优化教与学”进行设置的。老师不仅可以利用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碎片化资源进行教学,云教学平台还可以圈点、批注,随时调用,专为教学设计,傻瓜式操作,非常方便。而这种交互性极强的课件制作,老师只需10分钟、20分钟就能完成,每节课都可以在教室里实现,而且是无网络状况下实现。老师上课时,可以随意调用课前、课中、课后资源,从云盘、课件中直接调取出来随意查看。

学乐云教学平台云盘资源里有全国200多种教材,每种教材都配备两个老师:一个老师做、一个老师审核。每本教材都派老师把他的资源建设好,有的老师可能不满足平台提供的资源,那每个老师还可以自己原创。

在备课环节,在各类资源网站搜集整理,备好一节课需要3小时,一个地区2000名老师,总耗时6000小时。而在学乐云教学平台“云盘”功能中,可以“以一代万”,有一个搜集整合教学资源的岗位来代替全国几万教师重复作业,让老师只需收藏、适当编辑即可,老师备好一节课只需10分钟左右。再比如,假设原来师生完成“教与学”的时间是“1”,那么使用学乐云教学平台后,他们完成的时间只能是

授课版块中有两个文件夹:一个是云盘、一个是课文,云盘是网上共享来的、课文是片段化的,直接调取出来就可以用。而且可以调取出学生的作业及学生碎片化资源,演示制作简单课件,做好之后点击保存就可以了。

在教学神器中,老师还可以现场拍照传到其他资源里,现场取出来,做到“所见即所得,所得即所用”,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而且老师特别喜欢用自己的资源,毕竟自己的资源带有自己的情感,并且素材可以选择分享到本校、本地区、还是全国。

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学乐云教学平台除了作业、学乐师生APP外,在授课版块专门设置了随机叫学生和定时功能等,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创造公平展示的机会。

从用户花在教育或学习的时间总量上分析,99%以上的“互联网+教育”产品,都是针对师生正常教学以外的时间,如针对作业环节、课外辅导环节等,如果把它们比作教育的甜点,那学乐云教学就是嵌入学校和师生日常教学过程的“互联网+教育”的正餐。

问题四:学乐将滴滴打车模式引入教育领域,在国内实属首创。那么,请您谈下构建这种模式的初衷是什么?与传统建设方式相比有哪些特点与优势?

陈冬华:上面讲到我出生于教师世家,因此对教育链中的教育局、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角色再熟悉不过了,在教育过程中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很清楚,所以我一直希望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纯免费的互联网模式尽力打造最有价值的“教与学”模式,为全中国数亿师生搭建一个优化教与学平台。学乐云教学平台对所有教育系统的用户来说:平台终身免费,所有的教学资源、师生之间、老师之间互动的所有功能、所有资源终身免费。

著名天使投资人,阿里巴巴前高管,“滴滴打车”联合创始人王刚认为:学乐云教学以“滴滴打车”模式杀入教育,很像“滴滴打车”用技术优化出行一样,真正找到解决行业痛点的尚方宝剑,而无论其定位于优化师生日常教与学的产品策略,还是“免费建设”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以及引入“滴滴打车”原班互联网投资的资本优势,都将促使其未来2~5年内成为“互联网+教育”的领头羊。

“免费建设、合作运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运营模式,即在各地缺少建设经费的情况下,通过免费建设、免费培训,使平台快速建起来、用起来,与此同时,通过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深度合作,教育局组织培训、检查、验收、考核、评比,企业负责技术升级、维护、运营,共同确保各类用户的常态化应用,用互联网的手段和方法促进教育资源公平、提高教学水平。

互联网模式必须是在“用户免费、客户免费”的逻辑上才成立,因为每一个免费的用户都给平台带来巨大的价值。而免费之后怎么赚钱?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大家用百度付过费吗?没有,因为我们是他的用户,所以我们是免费的,付费的是商家客户。

当全国的师生、家长都用我们的平台的时候,我们就会像百度一样赚客户的钱,同时可以很精准的向用户推荐各种学习产品。

学乐云教学2.0版可以实现很多事情,下载资源、互动教学、师生互动、学习分享、亲子互动等等。我们产品的教学理念符合用户需求,因此对用户有很大的粘着性。我们用内容推动社交,用社交推动内容,然后形成大社交、形成商业,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形成海量的用户。

问题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常态化应用,学乐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与深度应用方面有何举措?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冬华:如果信息技术不能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常态化应用,必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累赘”。 我一直认为,好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应该是给教师、学生“减负增效”。

首先是减负。减负是常态化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比原来更省心,如果原来备课是20分钟,现在是25分钟,就没办法去常态化;而如果原来是1小时,现在变成20分钟,他就可以常态化应用了。

第二是增效,用这种方法学生的学习更主动了,更有兴趣了。因此,常态化就两个条件:老师减负了,学生主动了,就常态化了。

第三,常态化不需要大量的硬件支持。学乐云教学平台不需要专门配置平板电脑,只要有普通的投影机、一体机、或者智能手机和Wifi、网络就可以解决了,因此它可以常态化。

如何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常态化应用和深度应用,首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教师和学生,这点我们在不遗余力地做,同时我们为学校、师生用户进行免费培训。

截至目前,学乐云教学在海南、河北、浙江、山东、辽宁、吉林等省市已由省级教育相关部门发文实施应用,试点落地的学校已覆盖天津、四川、云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陕西、山西、福建、辽宁等20多个省市区,覆盖全国85%的省份,并进一步向全国范围推广。

2015年9月,平台师生用户突破1000万,平台内的学生累计完成同步练习达10000万次,许多教师每周至少使用2次学乐云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并涌现出了广东顺德、山东高密、厦门同安、重庆西永小学等典型案例。

问题六:日前,教育部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是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请您谈下“十三五”期间贵公司相应的发展规划。

陈冬华:“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围绕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难点,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深度应用。

篇10

文/曹银立

摘?要:电机与变压器是技校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教学内容、课程编排、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对技工院校三相异步电动机课程教与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技校?电动机?教学方法

电机与变压器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目前的技校生源普遍存在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很多学生很难把电路相关知识与电机与变压器相结合,找不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相关知识很困难。但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知识点多,内容杂,会影响学生对电的学习兴趣及以后专业课的学习。经过教学实践得出:通过科学的课程安排与教法、学法相结合能帮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安排

1.课前准备

(1)分组。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学期开始笔者就对学生实行分组,对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最后评出优秀组和优秀个人。这一环节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为提前上好这堂课打好了预防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2)教案、课件、教具准备齐全。搜集有关电机的相关知识,例如三峡机组资料;利用单相异步电动机,讲解电动机的结构并供拆装时应用;准备拆装工具,讲解电动机拆装过程。

2.预习

温故而知新,此课题的知识与电工基础联系紧密,可以起到温故引新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前预习磁场与电磁感应的相关内容,这对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电磁感应相关知识讲解三个知识点:三相定子绕组通上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转子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产生感生电势、感生电流:通电的转子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旋转。以上三点即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相应知识的联系学生能很快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讲授

(1)引入。目前技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吸引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由生活实际引入所学课题,让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电器中使用了电动机作为动力设备。从生活中的实物引入所学内容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所学专业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授课。内容从电动机结构到工作原理的知识衔接,从实物到原理的过渡更让学生易于理解。第一,实物教学必不可少。在讲电动机的结构时,如果单纯地给学生讲三相异步电动机由什么组成,学生也能记住,但谈不上对电动机结构的真正了解。教师应把电动机实物呈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了解各个部分的结构。电动机的拆装课采用实物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电动机的拆装顺序,还让学生掌握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合。学生通过实物教学能切切实实掌握相关内容。第二,模拟实验使虚拟知识更易理解。在讲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时,由于旋转磁场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学生很难理解旋转磁场的形成,感觉这一部分知识很空洞,难掌握。笔者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matlab软件制作动画模拟其旋转磁场的形成,让旋转磁场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模拟动画学生轻松地理解了旋转磁场的形成。第三,以实习操作训练技能。电机与变压器是一门非常具有操作性的专业课。笔者学校建有电动机和变压器车间。学生在车间可以进行电动机和变压器的相关实验以及操作,例如单项变压器极性的判别、三相电动机接线盒的接线方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端部接线以及电动机通电实验等等。动手操作不仅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也让学生具备了相应的操作能力,使学生不仅懂理论,更会操作,从而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学习方法

1.培养动手能力

电机与变压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在讲操作理论时学生觉得很简单(如讲电动机的拆装),但很多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再装的时候把前后端盖装反等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电动机的拆装技能。

2.学会合作

团队合作,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实习操作中,而且以后到了工作岗位中显得更为重要。例如,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嵌线工作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两位同学配合得好才能较好地完成此项操作。这样的实操培养了学生自身团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入团体工作打下基础。

3.学会归纳总结

电动机学完后,学生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归纳直流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以及同步电动机的启动方法,通过归纳比较更好地掌握电动机启动的相关知识。

教与学的完美统一,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上课过程中组织好教学,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从而掌握实践技能,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国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综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