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责任担保范文

时间:2023-04-10 03:0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连带责任担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连带责任担保

篇1

法定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贷款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担保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向乙方申请借款,由丙方作为担保方。为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甲、乙、丙三方经充分协商,就具体合作方式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因经营发展需要,向乙方申请借款,各方同意:

1.借款金额:_________________万元(大写:_________________万元;本协议中的货币单位“元”均指人民币元)。

2.借款期限:________年,即从本协议签订之日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如果乙方在借贷关系存续期间没有提出债转股要求,全部借款于到期日一次还清。

3.资金使用费:资金使用费每年按借款额的________%计算,并由甲方于每年的______月______日前向乙方支付。

二、各方同意:乙方有权在下列情况下将该项________万元债权转为在甲方的________万元出资或股份(即本协议中所称的“债转股”):

1.甲方的年度财务报告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后的一个月内;

2.甲方拟进行增资扩股,变更注册资本时;

3.借款到期时,但乙方须在借款到期前、即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前的一个月内提出债转股要求。

三、乙方提出债转股时,在甲方付清应付资金使用费的前提下,转股价格按以下方式计算:

1.甲方目前的注册资本为________________万元,其有形净资产经各方协商,确认为________________万元。

2.若甲方上一年的净利润不超过________________万元(包括________________万元),则债转股时不考虑甲方的无形资产价值,因此乙方在实施债转股时,如果没有新增资金投入,乙方的________________ 万元占甲方注册资本的________%;如果同时有新增资金投入,则在上述基础上按比例折算;

3.若甲方上一年的净利润在______________万元(包括______________万元)以上,甲方的无形资产确认为____________万元,则甲方的无形资产和净资产按______________万元计算,因此乙方在实施债转股时,如果没有新增资金投入,乙方的______________万元占甲方注册资本的________%;如果同时有新增资金投入,则在上述基础上按比例折算;

4.若甲方上一年的净利润介于___________万元与___________万元之间,各方确认的甲方的无形资产在________~________万元之间,因此乙方实施债转股时,如果没有新增资金投入,乙方的________万元所占甲方注册资本的比例按下式确定:占甲方注册资本的比例=(________ -甲方的净利润/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如果同时有新增资金投入,则在上述基础上按比例折算;

5.如果在增资扩股时,甲方的财务报表不满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则以增资扩股时上一个月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的累计净利润换算为全年净利润为基准。

四、甲方进行增资扩股时如果乙方提出债转股要求,甲方应按当年资金使用月份数占全年12个月的比例支付应付的资金使用费,并在乙方出具债转股的书面通知后一个月内向乙方支付。

五、甲方须聘请注册会计师于每年的________月________日之前完成甲方的年度财务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

六、当甲方发生资产总额不足以抵偿其负债总额的情况时,乙方有权立即或限期收回甲方使用的资金。

七、乙方有权了解甲方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情况,如果乙方提出要求,甲方须在十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提供所需要的报表、资料,并为乙方的相关工作提供方便。

八、如果甲方及其股东妨碍乙方顺利行使本协议所规定的乙方权利,乙方有权立即或限期收回本金及资金使用费,甲方须同时向乙方支付违约金________________万元。

九、乙方应于本协议签定之日起________日内将________________万元资金划入甲方指定的账户,甲方应于本协议规定之日向乙方支付本金及资金使用费,逾期应按日支付________ ‰逾期息。

十、甲方承诺:乙方取得的资金使用费应附有税务机关提供的完税证明或相应的减免税证明。如甲方对此不能予以确保的,则由甲方承担相应税赋。

十一、各方同意:在借贷关系存续期间,如果甲方进行增资扩股,乙方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对甲方增加投资的权利。

十二、丙方的权利义务

1.丙方对本协议中甲方的责任和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2.丙方有权利监督甲方按本合同的规定使用借款、偿还借款及资金使用费。

3.借款到期,如甲方不按期清偿借款本息,由丙方在接到乙方通知后的一个月内负责偿还本息。

4.丙方在代甲方向乙方偿还本金及资金使用费之后,有继续向甲方追索的权利。

十三、借款到期时,即至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如果乙方仍未行使本协议第二条所述权利,在甲方向乙方支付完毕_________万元及资金使用费后,本协议即行终止。

十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各方协商解决。

十五、本协议履行地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十六、本协议书壹式叁份(均为原件,复印无效),三方各执壹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或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

住所地:

联系电话:

担保方(丙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本协议,以资共同信守。

1.借款金额、期限

1.1 本合同项下借款金额为人民币(大写) 元,(小写) 元(大小写不一致,以大写为准,下同)。

1.2 本合同项下借款期限为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1.3 甲方应按1.2条约定一次性提取借款,乙方提前或推迟提款,应经甲方书面同意,否则,视为违约。

2.借款利率、利息 本合同项下月利率为 %,自实际提款日起按日计息。借款到期,利随本清。

利率按以下方式支付:

3.还款方式 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按期偿还借款本金和按期足额支付利息。

4.担保

4.1 本合同项下借款的担保方式为丙方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担保。

4.2 丙方完全了解乙方的借款用途,为其提供连带责任的保证担保完全出于自愿,其在本合同项下的全部意思表示真实。

4.3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含律师费)和所有其他应付费用。

4.4 保证期间为本合同确定的到期之次日起两年。

4.5 若甲方按合同约定提前收回款项,则保证期间为自甲方向乙方通知的还款日之次日起两年。

4.6 甲方与乙方协议变更本合同,无须经丙方同意,丙方仍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4.7 甲方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丙方仍在原保证范围内继续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4.8 甲方依合同约定,依法解除本合同时,甲方有权书面通知丙方提前承担保证责任,丙方应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0日内履行保证责任。

4.9 丙方保证责任为独立责任,不因甲、乙方借款合同的无效而无效。

5.乙方权利、义务

5.1 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提前还款。

5.2 自觉接受甲方对本合同项下借款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及监督。

5.3 按本合同约定清偿本合同项下的本金、利息。

5.4 变更住所、通讯地址、号码应在变更后7日内书面通知甲方。

5.5 如发生对其履行本合同项下还款义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任何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离、结婚,对外投资,承担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等),应当立即书面通知乙方。

6.违约责任

6.1 甲方应按约定日提取款项,否则甲方有权按合同利率按日计收迟延违约金。

6.2 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提前归还款项,甲方有权按本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和利率计收利息。

6.3 乙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甲方有权提前收回借款:

6.3.1 向甲方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重要事实;

6.3.2 不配合、拒绝接受甲方的监督;

6.3.3 未经甲方同意,转让、处分其资产;

6.3.4 其财产重要部分或全部被其他债权人占有、接管或其财产被扣押、冻结,可能使甲方遭受严重损失的;

6.3.5 其他任何可能导致甲方实现债权受到威胁或遭受严重损失的。

7.合同无效、变更、解除、终止

7.1 本合同经各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至本合同项下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

及所有其他应付费用偿清之日终止。

7.2 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7.2.1 本合同项下之担保发生不利于甲方债权的变化,且乙方未能按甲方要求另行提供担保;

7.2.2 其他严重的违约行为。

8.争议解决 各方产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在合同签订地所在人民法院通过诉讼解决。

9.其他 本合同一式 份,具同等法律效力,各方各持一份。

10.合同签订地

本合同签订于杭州市 。

篇3

[案情]甲银行贷款给乙,丙作为保证人,承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二年。乙后来未能按时还款,甲随即向乙进行了催收、向丙主张了保证债权,但乙丙均未履行。在随后三年多的时间中,甲虽多次向乙催收,却从未再向丙主张过保证债权,现在的问题是:甲起诉时,能否再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

此案涉及的问题在法律适用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有两个明显矛盾的规定。

按照“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照此规定,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并不导致连带责任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本案中, 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向保证人提出了承担保证责任的请求,故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但此后因为债权人甲在保证债务诉讼时效开始计算后已逾两年未主张保证债权,故人民法院不能再判决丙承担保证责任.

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对此有着正好相反的规定,该款规定,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照此规定,本案债权人甲向主债务人乙连续主张权利的事实,不仅导致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同时也导致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那么保证人丙此时理应还承担保证责任。

本案究竟应如何正确适用法律?一种意见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四条已明确规定,本规定施行前本院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故本案法律适用清楚明确,不存在任何疑问.

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无论从学理上还是在审判实践的法律适用上,本案都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首先,连带责任保证债务人承担的连带责任与一般典型的连带责任并不一样。典型的连带责任是指多个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义务,每个债务人都负有履行全部债务的义务,各连带债务人内部存在各自应承担的份额,任一履行了债务的人都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债务的人偿付他应当承担的份额。典型连带责任通常因为共同的目的,基于共同的利益和产生原因,如合伙经营,共同侵权,共同契约等而产生。而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人与保证人不存在内部分担关系,尽管他们各自都负有履行责任范围内全部债务的义务,但只有保证人在履行债务后(不管全部还是部分履行),才可以向主债务人追偿的问题,这种追偿不是建立在内部分担份额的基础上,而是基于主债务人是终局责任人,连带保证责任在某些方面其实更接近学理上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在包含连带保证责任的法律关系中,主债务人与连带责任保证债务人的法律地位存在较大差异,而典型连带责任的连带债务人的法律地位基本相同,这种区别必然会使二者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同一法律规范时产生有悖公平的法律效果。

其次,联系本案,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再放到实际中进一步考察,我们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践中,保证人之所以会为主债务人提供担保,大多数是因为保证人与主债务人存在某种关系,比如该担保能使保证人在其它方面获取利益,或者保证人在其它方面对主债务人具有监督制约的条件,但不论如何,虽然就该民事法律行为的直接目的来说,是为了让主债务人取得借款,但保证人与主债务人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利益追求,与该民事法律关系的利害关系也明显不同,这就直接导致主债务人与保证人对债权人债权是否获得清偿的关心注意程度,清偿的主动性也明显不同。而且,在司法实践中,需要适用“诉讼时效规定”十七条的情形,一定是在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开始计算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至少二年),债权人只向主债务人主张权利,却未向保证人主张过权利的情形,那么,该条规定就意味着法律要求保证人必须随时知悉该债务是否已经清偿的信息(第一,以免发生重复清偿,带来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增加,第二,以免突然遭遇诉讼或强制执行,对正常生产经营或生活造成更大程度上的损失),而实际上保证人不可能象债权人或主债务人一样随时掌握该信息,他只能从债权人或主债务人那里了解,可以肯定的是,保证人因此需要花费的交易成本远比债权人一封信就可以管两年所要花费的成本高得多,很明显,这对保证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当然,保证人可以随时随地做好清偿准备,但这肯定会带来保证人一定资金周转的停滞,这同时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此时也许主债务人也正在作清偿准备工作,这就意味着双重清偿准备费用的支出;或者,保证人干脆在得知该债权未获清偿的第一时间,本人立即进行清偿,之后再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那么,很明显,这时肯定要发生相比主债务人自己清偿而需增加的追偿费用。而在很多时候,也确实存在着债权人在一定时期内对主债务人的迟延履行,存在一个合理的容忍和期待,或者双方已就迟延履行达成协议,而主债务人在此后已做好了履行准备。

一个民事法律制度的设计,必须考虑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这是民法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连带责任保证法律制度的设立,固然是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债权的实现,但应当指出,该法律制度必须凸显出主债务人的“主要”和“最终责任人”地位,尽可能促进主债务人直接清偿债务。比较“担保法解释”36条与“诉讼时效规定”17条,前者蕴涵的法律价值导向明显优于后者,作为主债权人,你若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债权,你就应当同时向主债务人及保证人主张权利,这样,主债务人在债权人的请求及保证人“督促”的双重“压力”下,其直接清偿债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反之,若依后者的规定,其实是让既未享有交易信息知情权,获取利益又小的保证人来承担比主债务人更重的责任,其利益失衡显而易见。

第三,从诉讼时效制度的功能上看,|“诉讼时效规定”第十七条不利于诉讼时效功能的发挥。诉讼时效制度的首要目的,是要防止权利人躺在权利上睡觉,而该条正好便利了债权人,其不用主张保证债权却能实现权利发生的效果。诉讼时效制度功能的发挥,进一步是为了稳定私法上的秩序,如果一个权利没有得到实现,这属于非正常的民事秩序,为此,诉讼时效制度要求你去尽快主张这个权利,从而促进权利的尽早实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保证人对主债务人的制约能力会降低,这既不利于主债权的实现,也不利于保证人追偿权的实现,该条规定在客观上同时也降低了连带保证责任制度对交易安全的保障程度。

篇4

    [法院认为]本案属于连带责任保证情形。根据法律规定,连带责任保证情形下,债务人在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义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本案中,主债务人王成在借款合同履行期内没有履行义务,且本案没有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的情形,故二被告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在债权人的要求下承担还款责任,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二被告在承担还款责任后,有权对主债务人的继承人行使追偿权。法院据此判决:被告王强、李平偿还原告借款本金3万元及利息和罚息(利息、罚息按合同约定计算)。

    [法律依据]我国担保法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第二十一条规定:“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因此,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本案属于连带责任担保的情形。连带责任的保证特征如下:

    1.连带责任保证中的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为连带责任人,债权人在保证范围内,既可以向债务人求偿,也可以向保证人求偿,无论债权人选择谁,债务人和保证人都无权拒绝。

    2.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人与主债务人的权利义务及其责任承担问题适用于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

    3.连带责任保证中的保证人没有先诉抗辩权,即不能以债权人是否催告主债务人作为是否履行保证义务的抗辩理由。

    4.连带责任保证是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无规定或约定的,按连带责任保证承担。

    5.连带责任保证的担保力度较强,对债权人很有利,而保证人的负担相对较重。在连带责任担保中,债权人既可以单独起诉借款人,也可以单独起诉保证人,还可以将借款人和担保人作为共同被告一并提起诉讼。

    据此,本案被告起诉二担保人的行为应当得到支持。

    而所谓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的情形,主要指在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之下,保证合同自然无效,无效保证合同的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主合同双方当事人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二是主合同的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

    两种情况都是在有主债权人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的,保证合同是在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订立的,在债权人采取不正当手段同保证人订立保证合同的情况下,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包括无效合同的赔偿责任。而本案作为债务人的薛辉系疾病突发身亡,并没有欺骗保证人的意思,因此该案也不存在免除保证人责任的情形。

篇5

关键词:现代民商法;连带责任;问题;对策

一、引言

连带责任制度在我国民商法领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没有很明显全面的对连带责任制的具体概念进行系统的理论说明,对此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而更好的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使得连带责任制度在我国民商法领域中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现代民商法中典型的连带责任

(一)委托

一般来说在进行委托的时候主要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两种,但是当书面形式中委托不明的话,人需要承担被人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时的连带责任;如果被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人和第三人之间的恶意串通而受到的损害,那么人和第三人需要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如果第三人指导行为人在权上的不足、超越以及过时等情况后仍然进行民事行为的实施,当他人的权益受到损害时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果人明确被项目中存在着违法项目之后还是进行行为,或者是被人明确人在的过程中存在违法的行为但是不进行制止,这样人和被人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二)承担担保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担保的过程中需要确定保证人和债权人进行的约定,约定的内容就是在劝人如果无法履行债务时,需要保证人对债务人的债务行为进行承担。如果保证人偿还债务人的债务之后是有权向债权人进行债务的追偿的。这就是承担担保中的连带责任制度,这样能够对担保力度进行保证,保障了债权人的权益,但是增加了保证人的负担。

(三)共同侵权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进行共同的侵权行为从而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产生损害,受害人就可以向共同侵权人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进行赔偿的要求,而对应的侵权人需要赔偿受害人的损失,这就是共同侵权行为中的连带责任。

三、现代民商法中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一)连带责任概念的不明确

通过连带责任制度能够在民商法中对权利人和连带责任人之前的权益进行确定,有利于秩序的稳定,对此民商法中加强了对连带责任制度相关知识的普及,但是不能对连带责任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正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界定,使得在不少真假连带责任案件中,不能完全的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连带责任,因为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使得不少加连带责任案件被判成了连带责任案件,不能对我国的法制化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

(二)连带责任重诉讼主体及诉讼时效的问题

在诉讼主体的确定方面,如果连带责任人中存在多个个体,但是权利人在的时候没有对全部个体进行,那么就带来了其他未被的个体是否被判定为被告的问题。如果权利人只对一人进行诉讼,那么其他连带责任人不判定为被告;而权利人对多个个体进行诉讼,那么其他连带责任人会被判定为被告。对于诉讼时效的问题,通常进行民事案件中普通诉讼时效是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的时间,是能够由当事人自行约定的,但是针对连带责任上的诉讼时效我国法律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

(三)连带责任中具体责任的归属问题

在进行司法实践中会出现新的诉讼案件产生于上一起案件的处理结束的时候,这时候法院会与当事人的连带责任进行明确,但是对新的责任人之间的责任则没有进行划分,仅仅使连带责任人承担所有责任,这就造成了连带责任人之间的追偿问题。

四、现代民商法中连带责任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连带责任问题处理的针对性

因为垫带民商法中连带责任类型的多样性,所以在针对不同的连带责任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具体情况据图分析,保证判决的合理性。要对责任的承担方进行确定,对连带责任人的责任承担比重进行权宜,通过对责任主体的具体责任划分来避免责任追偿问题的出现。

(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

在对诉讼程序进行制定时,需要从整体出发,保证对大局有着全面的掌握,保证能够对权利人以及责任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保证诉讼的公正和公平,从而保证诉讼的效果。另外需要保证立法与实体法之间的配合和对应,使得两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连带责任制在我国现代民商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强了对连带责任制度的重视,但是没有对连带责任制进行详细全面正确的界定,对此需要加强对连带责任制的完善,从而能够更好的对权利人和连带责任人的权益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军.我国民商法中连带责任的认定和处理思路漫谈[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7:60-61+103.

[2]林花.现代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法制博览,2016,01:241.

[3]张航.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法制博览,2015,23:263.

篇6

连带责任保证人: 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及连带责任保证人在公平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愿出借给乙方人民币 伍万元整(¥: 50000.00 元 ),借款期12个月,自20xx 年 5月7日至 20xx年 5月6日,于订立本合同之时,由甲方给付乙方,乙方保证不用借款从事违法活动。

二、每月利息率为20 ,乙方应每三个月付清利息一次,不得拖欠。乙方保证按期归还借款,如果不能按期归还借款,乙方承担甲方追讨该借款的差旅费、律师费、诉讼费等。

三、本合同的债权,甲方可自由转让与他人,乙方不得异议。乙方偿还借款的顺序为先利息后本金。

四、乙方应觅连带责任保证人 叁名,确保本合同的履行。连带责任保证人愿与乙方负连带返还本金、利息和追讨该借款的差旅费、律师费、诉讼费等的责任,并抛弃先诉抗辩权。

五、甲乙双方及连带责任保证人在本合同上签字即表示充分理解并同意本合同的所有条款。

甲方: 乙方:

连带责任保证人: 签订合同日期:二〇XX年五月二日

公司企业之间借款合同协议书范本

借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职务:____

地 址:________ 邮码:____ 电话:________

贷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职务:____

地 址:________ 邮码:____ 电话:________

保证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职务:____

地 址:________ 邮码:____ 电话: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借款方为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向贷款方申请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经贷款方审查同意发放,为明确各方权责,特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 本合同规定____ 年贷款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 万元,用于____ 。

第二条 借款方和贷款方必须共同遵守贷款办法,有关贷款事项按办法规定办理。

第三条 贷款自支用之日起,按实际支用数计收利息,利率为月息____ ,超计划贷款的超过部分利率为月息____ ,逾期贷款加计利息20%,挪用贷款挪用部分加罚利息50%。

第四条 贷款方保证按照本合同的规定供应资金,贷款方如因工作差错贻误用款,以致借款方遭受损失时,应按直接经济损失,由贷款方负责赔偿。

第五条 贷款方有权检查贷款使用情况。检查时,借款方对调阅有关文件、帐册、凭证和报表,查核物资库存和施工生产情况等,必须给予方便。

第六条 借款方如违反合同和贷款办法的规定,贷款方有权停止贷款,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第七条 担保方对借款方归还贷款本息承担责任,如果借款方未按期清偿贷款本息时,担保方应在接到贷款方还款通知后一个月内负责归还。

第八条 本合同有效期:自____ 年____ 月____ 日起,至____ 年____ 月____ 日为止。

本合同正本一式三份,签章各方各执一份。

借款方:____________(盖章)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

贷款方:____________(盖章)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

担保方:____________(盖章)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个人借款合同范本二: 出借方:________; 借款方:________; 担保方:________。

三方经过充分协商,特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自__年__月__日至__年__月__日,由出借方提供借款方借款计人民币_________元。还款计划如下:

第二条 出借方应按期、按金额向借款方提供贷款,否则,应按违约数额和延期天数,付给借款方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的计算,与逾期借款罚息同。

第三条 借款利率,按银行贷款现行贷款利率。如遇调整,按调整的新利率和计息办法计算。

第四条 借款方保证按本合同所订期限归还借款本息。否则,按中国人民银行延付款计算办法计算罚息。

第五条 借款方的借款由担保人用_______作担保,担保期限为_______,担保范围为为借款方偿还本息和逾期罚息。

第六条 借款到期后,如借款方不按期归还本息时,由担保单位(或担保人)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篇7

借钱不还,可以要担保人还钱。

【法律依据】

根据《担保法》第十八条,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保证期间,是指根据债权人和保证人的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作为具有法律意义的时间因素,保证期间是保证之债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保证之债的效力、保证人的权利及主债的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对保证期间作了如下分类:

1、约定期间,是指债权人和保证人约定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根据当事人的约定,主债务人如不能如期履约,保证人将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约定期间一般应以明示的书面形式作出。根据担保法第13条规定,保证应以书面保证合同的形式成立。故保证期间应由债权人与保证人于保证合同中订明。然而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有承认约定期间视为成立的情形,如保证人在向债权人出具的书面保函中承诺将在一定的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或在订有保证期间条款的主合同上以保证人身份签名盖章,等等。从实际出发,这些做法仍是可行的。

2、法定期间,相对于约定期间而言,是指法律、法规直接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法定期间适用于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对保证期间未予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情形,因而就效力优先性而言,约定期间优先于法定期间,体现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的原则。法定期间在最高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是一个模糊的时间概念。《规定》第11条规定:“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保证责任期限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在被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按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的精神,被保证人(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侵犯债权的,债权人请求司法保护的诉讼时效为两年,故被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限应为诉讼时效期间二年。由此可推断,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为主债之诉讼时效期间二年。最新颁布的担保法首次对保证的法定期间作了明确规定。担保法第25条第1款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担保法第26条第1款规定:“连带责任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这里暂且不论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的区别,单就保证的法定期间而言,担保法这两个条款的规定在理解上应该是一致的,即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为保证之法定期间,保证人对保证期间无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应于此期间内承担保证责任。

二、保证期间始期与终期的确定

保证期间始期与终期是确定保证责任发生、存续或消灭的时间尺度,正确确定尤为重要。保证之债设立的目的是担保债务的履行,而非单纯代替主债务人履行。因此,主债务人于主债履行期限内先行履行债务为法律之必然要求。只有当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主债务人仍不履行,保证人才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承担保证责任。可见,不论何种类型的保证期间,其始期均不同步于保证合同的成立日期,也不能早于主债务的履行期,而应始于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按民法通则第154条第2款规定的精神,凡以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故保证期间始期的真正起算日应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次日。

担保法规定的“主债务履行期”,在理解上应该涵盖下述两种情况:一是约定了履行期的债权,二是没有约定履行期的债权。其理由前者自不待言。至于后者,虽然债权人与主债务人事先未约定履行期限,但从民法通则第88条第2款第3项的规定中仍可推断出此类合同的履行期限。该规定为:“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这就是民法理论上所谓“宽限期”的规定。笔者认为,债权人提出的合理的宽限期,应视为主债的履行期。因此,宽限期届满之日应为保证期间的始期。以上为确定始期的一般性原则,法律或法规有特别规定者,适用特别规定。

保证期间终期的确定较之始期的规定相对简单得多。其届满日为终期的具体期日。在终期的确定上,一是要注意保证期间可能发生中断的问题;二是注意适用民法通则第154条的规定,即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期间的最后一天的截至时间为24点;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

三、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

保证期间法律性质的确定,关系到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实为保证制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以为,保证期间在性质上应属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因期间的经过,当然消灭某种实体权利的期间。除斥期间与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在期间经过上有相同之处,但性质及效力大不相同。(1)除斥期间是权利人享有某种实体权利的存续期间,这种实体权利以形成权为主,但又不以此为限。所谓形成权是指依照权利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即能够引起某些民事权利设立、变更或消灭的那种民事权利,如追认权、抛弃权、撤销权、免除权、解除权、抵销权等。而诉讼时效期间是权利人在实体权利受到侵害时请求司法保护的期间,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为诉讼上的胜诉权而非实体权利。(2)除法律特别规定外,除斥期间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发生之时开始计算,并不以实体权利受到侵害为前提。而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3)除斥期间届满,当然消灭权利人的实体权利。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消灭权利人的胜诉权,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仍然存在,但转变为自然权利,不受司法程序的强制保护。(4)除斥期间一般为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延长。从立法体例看,除斥期间有两种:一种是纯粹的除斥期间,即绝对意义上的不变期间,期间不得中止、中断或延长,如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200条意见”)第73条第2款的规定,即“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之日起超过一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另一种是混合的除斥期间,即相对意义上的不变期间,有允许准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或特别另定有中断事由者。而诉讼时效期间在性质上为可变期间,它可因法定事由的出现导致时效中止或中断,还可因特殊事由由法院决定延长之。保证期间虽有两种情形,有约定保证期间和法定保证期间之分,但担保法第25条第2款和第26条第2款的规定,赋予该两种期间届满相同的法律后果,即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可以认为该约定期间已不同于一般合同履行期限的意定性,它在实质上已具有除斥期间的属性。

认为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基于以下几点理由:(1)保证期间,从保证人的角度看是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而从债权人角度看,则是债权人所享有的担保权的存续期间。(2)担保权虽从保证之债成立时起设立,但却于主债履行期届满后开始生效。主债之不履行仅仅意味着债权而非担保权受到侵害,故保证期间的开始不以担保权受到侵害为前提。(3)保证期间届满,担保权消灭,保证责任免除,保证之债随之消灭。(4)保证期间不得象诉讼时效那样中止、中断或延长。以上分析表明,保证期间是符合除斥期间的特征的。当然,从担保法的规定看,约定期间与法定期间在除斥期间性质上又有所不同。担保法第25条第2款规定,一般保证“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担保法第26条第2款规定:连带责任保证“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比较上述两项规定的内容,连带责任保证无保证期间可以中断的规定,也可以援引第25条的规定,笔者以为这并非立法上的疏漏,恰恰表明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期间为两种性质的除斥期间,即一般保证为混合的除斥期间,连带责任保证为纯粹的除斥期间。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系担保法规定的两种不同性质的保证方式。由于保证的方式不同,保证人的权利与免责条件也不相同,故担保法对保证期间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四、保证方式与保证期间及免责条件

保证方式是指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形式,系保证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以保证人是否享有先诉抗辩权为标准,保证方式可分为两种: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责任的保证形式。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所谓先诉抗辩权,又称为检索抗辩权,是指保证人要求债权人向主债务人先诉追索的权利。担保法第17条第2款对此的规定是:“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经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当然在下述情况下,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1)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2)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3)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先诉抗辩权的。而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方式。如果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担保法第19条规定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如前所述,保证方式的性质和保证人的免责条件也不同。一般保证,债权人未对主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 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可见,债权人没有起诉或申请仲裁,是一般保证的免责事由,这与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规定是相吻合的。如此规定,其作用是多方面的,有利于督促债权人及早行使权利,也可以防止因债权人不行使权利导致保证人过久负担保证责任,无形中增加保证风险。事实上,担保法对债权人和保证人双方的保护是体现利益平衡的。鉴于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担保法规定,保证期间因债权人起诉或申请仲裁而中断,保证期间重新计算,客观上使保证期间获得延长,无疑对债权实现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

关于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法的一般规定与一般保证正好相反。连带责任保证在民法诸多种类的民事责任中属于加重责任,通常由法律加以明文规定,连带责任保证在性质上也属加重责任。按连带责任保证的性质,主债务人在主债规定的履行期间届满未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选择要求主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保证人承担责任,但担保法同时又限定债权人对保证人的求偿权只能于保证期间内行使,否则,保证人免责。从形式上看,保证人的负担似乎加重了,但其积极作用仍然是避免保证责任的过久负担,对保证人的权益并无不利。与一般保证不同,连带责任保证要求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如果债权人只向债务人求偿,不能阻断保证责任的免除。同时,担保法也无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中断的规定。这些可以视作担保法对保证人和主债务人之间的义务负担所作的一种平衡。

五、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之间的相互影响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都是设定保证的债权债务关系中至关重要的期间。其中,诉讼时效期间尚有主债与从债之分。主债之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主债履行期届满,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为债权受到侵害。主债诉讼时效期间与保证期间的起算点发生竞合。而从债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证人拒绝履行保证责任时起计算。主、从债的诉讼时效期间均适用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为两年期间。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诉讼时效的中断上。由于保证方式及免责事由不同,主从债的诉讼时效是否中断并不当然适用主从债从属性关系的规定,需特别加以区分。对于一般保证,债权人对主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保证期间中断的同时也引起主债诉讼时效的中断,但对从债诉讼时效不发生效力;相反,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虽效力不及保证期间,但却引起主债诉讼时效的中断。因为按“200条意见”第173条第2款的规定,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同样具有中断主债诉讼时效的效力。

对于连带责任保证,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引起主债诉讼时效的中断,但不引起保证期间的中断,这是担保法的特殊规定。笔者认为,这似乎也不能引起从债诉讼时效的中断。因为从债之诉讼时效始于保证人拒不履行责任之时,而非保证期间的始期。因此,只有在从债诉讼时效开始后,债权人向保证人再行主张,才能构成从债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由于主从债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并不相同,时效期间的终期也不同一,但主债诉讼期间届满的效力却及于从债,主债诉讼时效届满,从债诉讼时效也当然届满,债权人丧失主债的胜诉权,当然也丧失对保证人的胜诉权。这是由主债与保证之债的从属性关系决定的。

篇9

当责任人为多人时,每个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各责任人相互间有连带关系。

所谓连带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债务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并因此引起其内部债务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当责任人为多人时,每个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各责任人相互间有连带关系。

什么是连带责任?

具体地说,连带责任是一种多数主体责任,即与债权人相对应的债务人在数量上为两个以上。

连带责任是违反法律义务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这种法律义务首先是合同法上的义务,即给付义务,表现为作为。合同法上的义务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约定(如约定的连带保证责任),也可以是对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定(如法定的合伙人对合伙债务的连带责任)。其次是侵权法上的义务,即不得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的义务,表现为不作为(如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人中任何一人对违反法律义务的后果都必须负全部责任。

连带责任的分类

依连带责任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将连带责任划分为法定连带责任和约定连带责任。连带责任虽对债权人有利,但对债务人无疑是一种加重责任,所以《民法通则》规定,承担连带责任须有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可见,在一般情况下,多数人的债务是以按份责任为基本清偿原则的。

约定连带责任是依照当事人之间事先的相互约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法定连带责任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由于债务人约定加重自己的责任的情形毕竟不多,故连带责任的承担大多数来自法律的规定。法定连带责任与约定连带责任除了产生的原因不同外,还有连带责任人主观因素的区别。法定连带责任均为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如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而损害被人利益的,由于该人和第三人主观上都有过错,所以我国《民法通则》第66条第二款规定了两者都应承担连带责任。而约定连带责任的承担不一定要求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仅以事先约定为准,如保证人为被保证人就主合同提供担保,保证人主观上并无过错,只是基于保证合同中的约定而承担连带责任。

依连带责任内容之不同,又可将连带责任划分为违约连带责任与侵权连带责任。违约连带责任即指当事人共同违反合同规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侵权连带责任即指当事人共同侵权行为造成损害发生而产生的连带责任。

依产生连带责任的合同效力的不同,可将连带责任分为有效合同连带责任和无效合同连带责任。有效合同连带责任的前提是有效合同。在合同成立之时,当事人各方具有民事主体资格,所订合同的内容和形式都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主观上没有过错,客观上没有违约行为。因此,或是主合同或是从合同皆为有效合同,只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或多方违约才产生了连带责任。无效合同连带责任产生的前提是无效合同,或是主合同无效,或是从合同无效。由于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因此,合同在成立时就无效。但合同无效并不能免除当事人的连带责任,这种连带责任即为无效合同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确定后,依债务人承担责任的先后顺序不同,可将连带责任划分为一般连带责任与补充连带责任。一般连带责任的各债务人之间不分主次,对整个债务无条件地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不分顺序地要求任何一个债务人清偿全部债务,如合伙、半紧密型联营、关系等。补充连带责任须以连带责任中的主债务人不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为前提,从债务人只在第二顺序上或者与责任总额不一定相等的情况下承担连带责任,如保证人在被保证人不能偿还债务时,保证人才承担连带责任,倘若被保证人只能承担60%的债务,那么保证人只能承担另40%的责任。

连带责任的构成要件

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连带责任是连带债务关系中数个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形式。因此,连带责任需具备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即:连带责任人主观上须有过错、行为须具有违法性、须造成损害事实以及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须存在因果关系。但是,由于民事立法上允许连带责任无因设置,即当事人自行约定,所以连带责任的构成又有例外。比如担保合同中的保证人,其主观上虽无过错,也未实施违法行为,但其仍应承担连带责任。因此,连带责任的构成还有其自身的条件和特点。

首先,连带责任人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连带之债是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连带之债是指以同一给付为标的,各债权人或各债务人之间有连带关系的多数人之债,其中数个债务人连带承担以同一给付为标的的债务,称为连带债务。显而易见,连带责任的责任人须为两人或两人以上,连带责任人作为多数主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连带责任的各债务人,诸如合伙内的各合伙人,共同侵权的各侵权人等,另一种是补充连带责任中的主债务人和从债务人,如保证合同中的主债务人和保证人。

其次,连带责任人与债权人之间须存在着债的关系。连带责任是以债的关系为前提的,没有债的关系,就无民事责任可言,更谈不上承担连带责任。在关系中,某两方当事人共同损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由此便与受害人之间形成了债的关系。如在人与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人利益的情况下,人是对其进行活动中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失向被人承担责任,第三人也不是代人受过,而是对自己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害向被人承担责任,人与第三人在意思上的联系和行为上的配合,使得他们处于共同债务人的地位。另外,在保证关系中,保证人与债权人所形成的同样是债的关系,此债是以主债务的存在为前提,为从债,也即保证之债。

篇10

甲方(出借款人) (身份证号码: ) 乙方(借款人) (身份证号码: )

连带责任保证人: 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及连带责任保证人在公平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愿出借给乙方人民币 伍万元整(¥: 50000.00 元 ),借款期12个月,自2011 年 5月7日至 2012 年 5月6日,于订立本合同之时,由甲方给付乙方,乙方保证不用借款从事违法活动。

二、每月利息率为20 ‰,乙方应每三个月付清利息一次,不得拖欠。乙方保证按期归还借款,如果不能按期归还借款,乙方承担甲方追讨该借款的差旅费、律师费、诉讼费等。

三、本合同的债权,甲方可自由转让与他人,乙方不得异议。乙方偿还借款的顺序为先利息后本金。

四、乙方应觅连带责任保证人 叁名,确保本合同的履行。连带责任保证人愿与乙方负连带返还本金、利息和追讨该借款的差旅费、律师费、诉讼费等的责任,并抛弃先诉抗辩权。

五、甲乙双方及连带责任保证人在本合同上签字即表示充分理解并同意本合同的所有条款。

甲方: 乙方:

连带责任保证人: 签订合同日期:二〇XX年五月二日

范文二

借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职务:____

地 址:________ 邮码:____ 电话:________

贷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职务:____

地 址:________ 邮码:____ 电话:________

保证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职务:____

地 址:________ 邮码:____ 电话: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借款方为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向贷款方申请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经贷款方审查同意发放,为明确各方权责,特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 本合同规定____ 年贷款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 万元,用于____ .

第二条 借款方和贷款方必须共同遵守贷款办法,有关贷款事项按办法规定办理。

第三条 贷款自支用之日起,按实际支用数计收利息,利率为月息____ ‰,超计划贷款的超过部分利率为月息____ ‰,逾期贷款加计利息20%,挪用贷款挪用部分加罚利息50%.

第四条 贷款方保证按照本合同的规定供应资金,贷款方如因工作差错贻误用款,以致借款方遭受损失时,应按直接经济损失,由贷款方负责赔偿。

第五条 贷款方有权检查贷款使用情况。检查时,借款方对调阅有关文件、帐册、凭证和报表,查核物资库存和施工生产情况等,必须给予方便。

第六条 借款方如违反合同和贷款办法的规定,贷款方有权停止贷款,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第七条 担保方对借款方归还贷款本息承担责任,如果借款方未按期清偿贷款本息时,担保方应在接到贷款方还款通知后一个月内负责归还。

第八条 本合同有效期:自____ 年____ 月____ 日起,至____ 年____ 月____ 日为止。

本合同正本一式三份,签章各方各执一份。

借款方:____________(盖章)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

贷款方:____________(盖章)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

担保方:____________(盖章)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