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04:5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文言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杀猪示信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立木建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
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
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济阳之贾:
原文:
济阳之贾人,渡河南亡其舟,栖于浮直之上,号焉.有淦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人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淦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淦者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日:“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日:“盍救诸?”渔者日:“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 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来.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他们站在旁边袖手旁观,商人淹死了.
季札挂剑
原文: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译文:
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访北方的徐国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不说出来.季札心里也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关于诚信的经典文言文句子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篇2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中学教学 方法与尝试
经典是民族的符号,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积淀,它蕴藏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是文化的象征。而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生存数字化、传播信息化、网络虚拟化的新世界社会背景不断冲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充满了功利性和实用性,冷落和疏远了对文学经典的阅读,众多的原因导致了学生精神的荒芜,产生精神危机。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为此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经典书目就有20部之多。
他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相比之下,我国在阅读方面所做略显欠缺。一位中学生文学社的社长一语道破真谛:"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学的是如何进行语文考试。我们其实不会阅读,或者说,随着考试能力的增强,我们已丧失了阅读能力。"这实在是中学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的很多有识之士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北京师范大学的齐大卫教授曾主持汇集了北京市学术界的20多位教授、11位副教授和一批优秀中学教师坐在一起,为中学生精心奉献了一套语文补充教材《阅读》。
此后,2002年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新语文读本》(小学卷),2006年6月全国第十六届书市开幕期间,很多作家呼吁学校要承担起责任,“希望在外界浮躁的时候,通过阅读让孩子们的心静下来,沉下来,由‘浅阅读’走向内涵丰厚的深入阅读,让孩子们的灵魂通过阅读高贵起来……有文学经典伴随的童年阅读,会给孩子的一生罩上诗意的光芒,使一个人的一生都相伴着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
笔者现根据在南师附中任教多年的教学尝试和积累的教学思想,希望通过对本校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课程在中学阶段的编选情况及教学方法的实践尝试的分析研究,形成一套能够符合中学生的实际状况,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一节 “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在中学阶段的教学现状
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在中学教材的编选情况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第一册 第五单元 《论语》十则
第三册 第六单元 《买椟还珠》(韩非子)?摇?摇《滥竽充数》(韩非子)
第四册 第五单元 《公输》(墨子)
第五册 第六单元 《孟子》二章?摇?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六册 第五单元 《鱼我所欲也》(孟子)
(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第五单元 《论语》八则
九年级下册《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新)
第一册 《论语》
第三册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第五册 《逍遥游》(节选)
(四)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
第一册 《劝学》(节选)
第四册 《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
第二专题《逍遥游》(节选)
(五)苏教版选修教材
1.《史记选读》
2.《唐诗宋词选读》
3.《唐宋家散文选读》
目前,中学阶段正在使用的苏教版教材是最新的一套教材,它是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的产物,编选的意图也正是教学工作者所要把握,学生所要接受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
二、中学教师关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讲授情况
中学阶段的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状况一直不太理想,不仅是因为一线老师及学生重视不够,更有人认为文言文与飞速发展的时代形势不太协调,尤其是今天,新课程标准虽已实施多年,但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味。除了串讲、评点、诵读之外,严重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研究与品味,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欣赏过程,忽视了文言文对提高中学生素养的整体功能,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理解只停留在最为浅显的字词的梳理与记忆,而作为文言文最为精髓的精神和思想层面的东西,则涉及很少。久而久之,学生厌,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了文言文,不愿读文言文。这也是导致学生产生“文言无用”思想的根本所在。
三、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学习情况
当前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学习文言文就是要记住一些生涩难懂的字词,背诵一些根本不理解的文句,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文章中的思想精华和价值,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大部分中学生除了阅读课文中的文言文篇目外,一般不读其他的文言文作品。
四、“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对于中学教学的影响和价值
语文课本所选文言文大多是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名篇,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或者历史生活的生动画卷,对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人情风貌等具有现代文不可企及的真切感,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扩大学生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同时,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也促进了现代文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 语文教育实践中经典教学策略的失误
目前,多媒体在中学教学中广泛使用,导致出现了“多媒体致使经典阅读脱离文本”的现象。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画面感,极富感染力的音响效果,以及极具时代气息的视频效果,吸引广大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然而多媒体永远都无法完全替代文本的阅读。过度依赖多媒体,导致学生脱离文本,使作品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消失殆尽,从而让学生丧失了自我的感悟和思考。《红楼梦》的魅力是电视剧、电影永远都无法反映的,《论语》《庄子》也不是于丹侃侃而谈就能全部诠释的……
同样“用笔记代替阅读体验”、“用形象标签化取代学生自己的解读”,学习的过程中缺失了思考,没有了辩论,甚或一味模仿,如“私塾教育以及颇受争议的读经热”等,都不是真正的“阅读”。“阅读”永远是自身的感悟和理解,是自我的想象和延伸,是自我的收获和启迪,真正的“阅读”与模仿无关,与灌输无关,它是个人的独特的行为,是个人的意志行为,是个人的情感体验,所以它与操纵无关。
那么学生究竟应该如何阅读经典呢,南师附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设计了阅读课的课程标准,并总结了四种阅读方法:
一、精读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好一本好书的办法就是精读、细读,反复地读,他还总结出精读的三个步骤:了解、批评、接受。这就是著名的"三步"精读法。这也就是说读书首要的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表达情感,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质疑,批判的接受,对作品进行消化吸收。
朱熹对于精读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如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要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如此,则得书之真髓矣。”这就是著名的“剥笋”读书法。精读,即精心、精确地去读。不但读懂字面义,还要读出潜台词与画外音。
二、研读法
研读,也称为精读,是阅读的另一种主要类型,它以研究为主。所谓研读,就是要对需要学习的教材、书籍、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的阅读,并且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研究,必要时还要边读、边思、边作笔记。因此可以说研读与通读一样,是学习社会科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三、诵读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说在诵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语感与情感体验也是与众不同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谈到指导学生读书时说:“他们(指前人)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同时他又指出:“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要养成熟极如流的看文言的习惯,非先熟读若干篇文言不可。”这段话表明了他对诵读的理解是“熟读”、“成诵”。
“口诵心惟”是传统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强调诵读的关键,不只是简单的朗读,还要注意思考。
四、其他,如讲座欣赏法、讲解评析法、辩论讨论法等等
这些方法更强调了他人的指导作用以及质疑、思考、讨论、甚至争论对阅读的巨大作用。这更能加深阅读者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更好地进行思维的拓展和训练。
阅读的方法并不仅有这几种,学生阅读可以以其中一种为主,也可以几种相结合,关键在于个人的所得。
当然我们开展这项工作也有困惑。一是现在阅读量相当大,那么多名著阅读要完成,实属不易。但学生的阅读时间很难保证,时间太少;二是学生对阅读名著缺乏兴趣,反而倒是对一些肤浅的流行读物兴趣颇大,我们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三是在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如何保证教师的阅读时间。
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起到作用,因此南师附中还不断进行经典研读的实践尝试,包括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开展活动课程三个方面。
一、走进经典阅读现场
南师附中王栋生老师认为,阅读不会影响学习,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明显优于读书少的同学,所以他们的各科学习往往很轻松,同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精神底子”。人站得高了,天地才会变得更大。
基于此,南师附中开发了自己的校本课程——“走进经典阅读现场”,目前已经尝试教学三年多。我们不仅在学生的阅读现场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保证,还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列出了《高中语文推荐阅读书目》。
二、开设选修课
阅读课程是“经典阅读”的第一保证,而选修课程则是校本课程的另一重要的形式。本校开设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在每个年级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现选择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举例如下:
三、开展活动课程
在我校的新课程体系中,语文组承担着三门校本必修课程,一是基础年级的“写字课”,一是所有年级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以及名为“走进经典”的课外阅读课。这三门课程,都是我校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专门设立的校本必修课程,因为在学生的人生发展中,书写水平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口头表达能力更是一个人的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一个人的阅读量,阅读面,阅读习惯,更是一个人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的不二法门。
新的课改需要凸显学生的个性与提升学生的素质,老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此,我们开展丰富多彩且扎实有效的活动,可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提升孩子的素质。
通过一系列阅读课程的开发实践,对我校的教学工作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开创出了高效生动的语文课堂模式,学校的新型课堂得到了很多专家首肯;其次,各种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且在省内外都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再次,课程建设初具规模,推出了“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推荐阅读书目”;最后,作文教学硕果累累,多次获得省市各项奖项,且高考成绩异军突起,多次有学生获得语文单科状元。
总之,这一系列的成绩跟我校的课程理念,跟学生的广泛阅读是分不开的。
结语
曾有家长问王栋生老师,为什么语文一直排在第一位?为什么还要背诵古典诗词,学习文言文?王老师无奈而痛心地说:如果数理化学不好,那仅仅会落后,如果母语学不好,缺少人文素养,那就是愚蠢了。如果在愚蠢和落后中间让你选一个,你选什么?进而王老师又说,人如果到了十七八岁,还不能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还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指望上大学再修炼,性情、心灵和教养已经有很多补不了的空洞了。所以我们希望这些名家名作,这些“经典作品”,能让我们的学生有修养、有情趣、有思想、会生活,能给我们生活和人生的启迪,从而促进自身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记得《金蔷薇》中描述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老兵沙梅,为了那朵金蔷薇,他是怎样地用碎屑来熔铸它。经典,就像那朵蔷薇,每一缕都是金一般高贵,每一缕都是一段传说,每一段都充满着甜蜜和悲凉……我们相信那些慰藉心灵的阅读就像那沙梅积储的“珍贵尘土”,总有一天它会在我们的心中绽放出最美的“蔷薇”,不仅滋养我们的生命,更能美化我们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钱穆.文化与教育.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的经典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的经典演讲稿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魅力的莫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并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在历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血统与传统,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是这两统影响着、凝聚着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维系了社会和谐;就是这两统的凝聚性与延续性,使中华民族祖德与祖魂代代相传。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刻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为了迎接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孝敬的非道德现象时有发生,民族形与民族魂,遭到严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外,还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勇于实践,着力实践,真正按着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的经典演讲稿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__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的经典演讲稿
今天站在这里,我感到既惭愧又兴奋。惭愧的是,我从十岁开始背诵《三字经》到现在接触传统文化也不过区区十年功夫,和真正的大师相比,是蜉蝣和大鹏鸟的差别。然而令我兴奋的是,年轻的我尚有充足的精力和热情去恣意遨游,在传统文化的精神海洋里乘风破浪。
我非常感谢首都师范大学给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提供了十分舒适的环境和便捷的渠道,北一区的图书馆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宏伟,但是你一进去,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排厚厚的《传世藏书》,满满排了三个柜子。
我认为“典籍”便是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我们大学生活的第一通道。我专门了解过身边的同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学会直接将“传统文化”等同于“文言文”。其实这也是我小时候的想法。这种理解看似简单粗暴,但其实有一定的道理。没错,进入大学之前的我们,基本上都是从课本教材里面学习一些零星的传统文化文本,为了应付考试也根本无暇思索背后的精神内涵。而一旦进入大学,也有不少同学对“之乎者也”的古文嗤之以鼻,总想赶紧摆脱。
面对这样的现象,有人痛心,也有人痛斥,但我觉得,时代的浪潮会把所有的泥沙都淘洗干净,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有像在座各位一样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存在,我相信我们的民族精华就有希望薪火相传。我身边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榜样,他是我们文学院师范班的同学,熟读四书五经,信手拈来完全不是问题。
一开始大家会觉得他就是个书呆子,平常也不怎么说话,走路飞快,人称“小马达”。但是在我和他交流,或者说“辩论”之后,我就完全被他的修养所折服了,这个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书生完全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和气魄。也是因为他,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我们学习中的垫脚石,而是不可或缺的,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的精神食粮。
除了文化典籍之外,“活动”是传统文化走入大学校园的另一个重要的渠道。相比于高小的学生而言,大学生无疑有更多可以自由利用的时间。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亲身经历。除了参加一些校内组织的活动之外,通过老师的介绍,我还参加了一些社会上的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说书院中国的一些有关茶文化、古琴文化的雅集和四维通慧书院的讲座和游学。现在社会上传播传统文化的法人组织有很多,“四维国学”是我个人认为当中做的最得比较成功和有特色的。
它不仅有联合北京高校的支教活动,而且还会资助大学生组织传统文化游学。去年暑假,我个人担当了第五届“瞻礼圣王”游学的领队,和刘宏毅老师一起去河南游学,收获颇丰。这些社会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走出校园,去更广阔的天地,获取到更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和更高维度的能量。归根结底,其实这些社会活动是为了帮助我们建设更美好的精神花园,也有利于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校园,走进我们的生活。就首都师范大学而言,本身就有非常优厚的文化资源。
文学院就有鹿鸣演颂社和鹤鸣吟诵社,两个社团都已发扬传统文化精神作为自己的宗旨,并在此方向指引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作为鹿鸣演颂社的社长,我十分荣幸接触到著名演颂家胡乐民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演颂社蓬勃发展,先后出演了二十几场大大小小的活动。比如说4月23号的世界读书日,东城区第一图书馆邀请我社参加读书活动,我社社员集体表演了《光的赞歌》。对处于这个阶段的我们来说,学习传统文化,老师的带领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胡乐民老师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的能给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引的老师。胡老师为人十分随和,每次他出差回来都会和我们同学交流心得。最近他去成都参加中国影视高考培训联盟会议,他将所思所得分享在我们的微信群里,足足有一个小册子那么长,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在鹿鸣演颂社里,同学们不仅能原创古诗,还能将之生动地演绎出来。
此外,我本人还在鹤鸣吟诵社担任骨干,参演过一些吟诵节目,比如说《木兰辞》、《木瓜》等等。主要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吟诵是古代读书人学习与交往的基本方式,优美而高雅。古人三五知己,怡然唱和,旗亭画壁,流觞曲水。
以这样一种真诚而高雅姿态生活怎么能不让人向往和倾羡?恰好学校也提供了非常优厚的吟诵资源,比如说像杨懿兰老师的讲座、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课等这个暑假我们还将迎来第三届“中华吟诵周”,到时候名师济济一堂,场面会更加盛大。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能学会各种各样的朗诵、吟诵的技能,还亲身体验到一种更加自然而惬意的生活态度。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离我们大学生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反而可以说是触手可及的,我们要做的,可能就是用自己更多的身体力行去表现,去感染。但并非刻意地表现,唯有我们自己本人真正了解和受益于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将之发扬光大。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__在北大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到“传统文化”四个字多达五次,所引用的传统文化文本更是超过二十余条。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堪称世界上最难的三个哲学问题几乎都可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找到答案。
我们本自具足如此优厚之文化资源,怎能坐而废弃?因此最后,我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斗胆以鄙人之见阐述我对“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四点建议:
第一,沉下来。我认为大学生首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和前远的意识,这就要靠积累和沉淀,一边从阅读中积累,一边从活动经验中沉淀。从下往上打基础。也就是__所说的“勤学”和“明辨”。
第二,走进去。身处校园之中的我们,不能两耳只闻窗外,一心只读圣贤,必须先有勇气走进社会去实践。扩大自己的经验范围。在这个环节,是否能做到“修德”和“笃实”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价值的高低。
篇4
义乌景区景点语言文字规范及推广现状分析
(一)义乌旅游景区、景点语言文字工作注重规范化和国际化
义乌是对外贸易的窗口,规范汉语语言文字与规范外语语言文字工作同等重要。近年来义乌结合城市旅游发展和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在规范和推进语言文字工作过程中,义乌风景旅游管理局和旅游行业做了大量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工作,大力宣传、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不断提高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养成正式场合和公众场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习惯。义乌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各旅游企业在公共场所的用字、新印制的各类旅游宣传品、书刊、各种指示标牌、服务指南、各类旅游广告等严格规范和使用汉字。由于义乌国际化程度高,在公共场合和宣传过程中需要配合使用外国文字或汉语拼音的,要求以规范汉字为主、外国文字或汉语拼音为辅的形式,规范汉字的字体当大于外国文字,加注的汉语拼音应书写在规范汉字的下方,拼音符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范》的规定及要求。义乌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中心专门设立“购物旅游团队接待处”,配备经过业务培训的服务接待人员和翻译人员全天候在岗服务。
(二)义乌景区、景点语言文字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升
义乌市城市化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过程较快。2012年,经义乌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累计登记的流动人口为159.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4%。其中,实际在册137.7万人,远远超过义乌常住人口。截止2011年7月,少数民族总人口约7.2万人,含50个民族成份。义乌部分本地居民普通话水平不高,普通话使用率不高。由于义乌流动人口众多,各地方言混杂,同时,又由于义乌是国际商贸名城,每天有大量的中外游客来往义乌旅游,并且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义乌每年又有大量新增旅游企业,客观上造成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景点中存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为此,义乌市旅游行政部门要对新增酒店、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及公共场所的旅游指示、服务用字、各类服务人员的用语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确保达到国家相应规定。
义乌景区景点语言文字规范及推广的对策及建议
(一)做好旅游景区景点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
目前义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在建的旅游景区、景点以及宾馆饭店等旅游基础设施众多。由于这类公共服务行业覆盖范围广、牵扯人数众多,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难度很大。为此,应该遵循“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行业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建设。此外,要提升义乌景区景点语言文字规范和推广工作,还应做到两个相结合:一是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相结合。在义乌镇、街广泛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利用广播、媒体、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提高对规范和推广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文化内涵。二是与义乌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提高乡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旅游景区的相关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景区内涵和品位。各镇、街相关部门对旅游景区的名称牌、招牌、广告、标语、提示牌等进行统一安装和规范管理;加强景区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打造,进一步改善旅游坏境,提升旅游文化和竞争力。
(二)提高旅游景区、景点从业人员素质
从广义来看,义乌的旅游目的地不仅包括义乌国际商贸城、名胜古迹、现代旅游景点等狭义的旅游景区、景点,还包括饭店、旅馆、摊位、交通工具等场所。这些场所存在着大量的直接和间接的旅游从业人员,他们具有流动性强、文化程度不高、规范和推广语言文字意识不强等特点。另外,义乌在城市化进程中,虽然国际化程度较高,但是仍然存在当地居民愿意使用义乌方言,普通话使用率不高,在乡镇旅游景区和餐饮饭店等公共服务部门尤为突出。旅游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利用义乌教育教学单位对上述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文化水平提高的培训,以提高义乌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树立义乌良好的旅游形象,提升义乌的城市品味。
(三)旅游相关语言文字资源的规范及推广
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的全球化、义乌旅游的国际化、信息技术的全球化,义乌旅游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推广工作不仅仅局限于义乌旅游目的地,局限于义乌的有形市场之中,还应该对其它语言文字资源进行规范。其它旅游语言资源包括下述大众传播媒体上的语言文字:(1)中国境内出版、发行、的平面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等的文稿以及相关通讯社的电讯稿;(2)中国境内出版、运行的有声媒体,包括广播、电影、电视、录音带、宣传片、光盘、电子图书的文稿、录音与图像;(3)中国境内注册运作的网络媒体的文稿、录音与图像;(4)中国境内电信媒体支持服务的手机短信、彩信、微博等。义乌语言文字规范和推广,义乌旅游营销要积极利用其它语言文字资源,采用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推广方式。
(四)提高旅游景区景点名称英文译写规范
义乌国际化程度高,英语已成为公共场所经常使用的语言。2010年,浙江省参与制定了长三角地区第一个语言文字方面的地方标准———《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DB31/T457-2009),加快实施了公共场所语言文字、英译和公共标志规范化管理工作。旅游景区、景点名称英文译写应采用英语国家和地区较为通行的表达方式,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状、尊重约定俗成译法的精神,旅游景点名称中通名一般用英文翻译。例如,“鸡鸣山”译写为JimingMountain。各种“园”根据其功能进行翻译:将一般的公园译为Park;海洋公园译为Aquarium;动物园译为Zoo;乐园、游乐园译为AmusementPark;陵园译为Cemetery。各种“塔”根据其功能翻译:佛塔译为Pagoda;纪念塔翻译为Monument;电视塔译为TVTower。各种“寺(庙)”根据其功能翻译:佛寺(庙)译为Temple;道观译为TaoistTemple;清真寺译为Mosque。各种“馆”根据其功能翻译:博物馆译为Museum;陈列馆和展览馆译为ExhibitionHall;纪念馆如果规模较大、纪念性质突出的,译为MemorialHall;如果是兼有陈列史料物品性质的,译为MemorialMuseum。“故居”通常译为For-merResidence,“陈望道故居”译为ChenWangdao’sFormerResidence。旅游景区名称中的“景区”“风景区”“风景名胜区”等一般译为ScenicArea;旅游景区译为TouristArea;度假区译为HolidayResort。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和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译为NationalScenicArea,省级风景名胜区译为ProvincialScenicArea。旅游景点、景区名称作为实体名称使用时,采用英文译写方式;但作为地名使用时,则应符合国家标准《地名标志》(GB17733),采用汉语拼音拼写方式;当作为旅游交通标志使用时,部分景点、景区名称的专名意义也可以译出。
篇5
中秋节演讲稿:中秋,我们的节日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秋——我们的节日》。
秋浓了,月圆了,我们又度过了一个中秋!上个星期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有人问我:“为何庆祝中秋?”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中秋节是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佳节,象征一个民族的迷人魅力,它本身就是一种奇特而又神秘的艺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享受着它的缤纷,我们仰慕她博大的胸襟,我们钦佩她对中国古文化的重大影响。年轻的我们,担负着延续古老文明的重任,中秋欢欣鼓舞时,更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做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这么一笔丰厚的财富,是我们耗尽心血也学不完的。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学们,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刻,我们也更加期盼祖国统一,民族昌盛,国泰民安。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
中秋节演讲稿
同事们、朋友们,大家中秋节快乐: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伴着习习秋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值此中秋佳节,我向假日烤吧全体同事致以最诚挚的祝福,祝大家中秋节快乐。中秋节是个象征团圆的节日。在这皓月当空的晚上,我们,假日烤吧这个大家庭的所有成员,相聚于此,其乐融融。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假日烤吧人!值此中秋佳节,我向各位领导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你们是假日烤吧的引领者。是你们的正确英明领导,是你们高瞻远瞩的决策才让假日烤吧这艘巨轮乘风破浪,驶向远方!我向各位部门专员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你们是假日烤吧的支撑着。是你们不辞疲惫的付出,是你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才让假日烤吧这艘巨轮动力十足,平稳前进!我向后勤员工、服务员、保安及所有工作在一线的假日烤吧员工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你们是假日烤吧的推动者。是你们夜以继日的劳作,是你们日复一日的付出才让假日烤吧这艘巨轮底气十足,霸气前行!同时,我也希望各位员工能以这团圆的节日为契机,为起点,认真总结既往工作中的得与失,成与败,优点与不足,为以后的工作寻求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能量!希望假日烤吧全体全体同仁,上下一心,团结奋进,协力把假日烤吧做得更强,做得更大!最后,我再次向各位同事,各位朋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演讲稿
盼啊!盼,终于盼到了我最喜欢的中秋节了,中秋节到的时候我两脚一蹬,两手一伸一跳三尺高,那时候是我舅舅的生日,我们会连着中秋一起过,当然我们也会给他一个极大的惊喜,现在不告诉你,要不然等会我这个主持人就没得玩了。
舅舅回来了,家里的灯都被我们关了,舅舅以为停电了,往家里面走了几步,我们做的彩灯亮了起来,真是美如仙境啊,我端着五彩缤纷的美味蛋糕走上客厅,舅舅吹了蜡烛,许了愿,吃了一口问,怎么一股月饼的味道?我嘻嘻的笑着说,今天中秋节,我在里面加了月饼!我们快快乐乐的吃完了月饼蛋糕。
接下来就是赏月了,我坐在屋顶,我好像看见月亮黄色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脸,小星星伴随着月亮,把漆黑的漆黑的夜晚装点得又亮又漂亮,看房子被照亮了,小花小草也被照亮了,多美的夜晚啊,我不是的赞叹着,月亮中有嫦娥和玉兔吗?
我爱我的今天,更爱中秋节,相信以后的中秋节会更加好玩,丰富,中秋节快乐!也祝愿大家都能有个快快乐乐的中秋节!!!
篇五:小学生作文难忘的中秋节
昨天是中秋节。
这天早晨和往常一样,妈妈准时骑着电瓶车来送我。可到了大路上,大家都喋喋不休地谈起了吃月饼的事情,我才|||恍然大悟——今天是中秋节。
晚上,我最期待的时刻到了。因为我的爸爸总是很晚回家,一个月都没和我们吃过饭了。每次我已经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时,爸爸才急急忙忙地回到家。可这回他早早地回到了爷爷奶奶家,等着吃难得的团圆饭了。
当我看见爸爸时,非常高兴,心想:我终于可以和爸爸吃饭了!我急忙做作业,不一会就做完了。吃完了饭,应该吃月饼了。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尝起了月饼,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尝尝月饼的味道。
真是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呀!
中秋节演讲稿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按照惯例和爸爸妈妈一同去姥姥家过中秋节。俗话说:中秋节是团圆节。这天天公也作美。天气格外好,艳阳高照,金风送爽。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我给姥姥准备了礼物,那就是一盒月饼。虽然很不起眼,但礼轻情意重。这是用我攒下的零花钱买的。
到了姥姥家,我和妹妹一起欢快的玩耍。妹妹还不懂事,但是从她的表情当中看出了欢快。晚上,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坐在阳台上一起赏月,吃月饼,我还给妹妹讲了几个关于月亮的传说。大家在一起说着,笑着,看着月亮,在一起说家常,在一起说说笑笑,不亦乐乎。这时我把我准备的礼物送给了姥姥,姥姥非常高兴,接过月饼还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会心地笑了。
送出的是我对姥姥的祝福,得到的是快乐。姥姥表扬我的那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坎上。已是夜阑之际,我们一家伴随着皎洁的月光进入梦乡……
中秋节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秋——我们的节日》。
秋浓了,月圆了,我们又度过了一个中秋!上个星期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有人问我:“为何庆祝中秋?”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中秋节是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佳节,象征一个民族的迷人魅力,它本身就是一种奇特而又神秘的艺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享受着它的缤纷,我们仰慕她博大的胸襟,我们钦佩她对中国古文化的重大影响。
年轻的我们,担负着延续古老文明的重任,中秋欢欣鼓舞时,更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做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这么一笔丰厚的财富,是我们耗尽心血也学不完的。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学们,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
篇6
一、当前财经违纪的新特点、新动向
通过参加近几年的财经监督检查和本部门内部财务审计情况分析,当前财经违纪的新特点、新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违纪的职权性。主要是政府的一些执法部门带头违反财经纪律,突出表现在利用职权上。如公安等部门,其违纪的主要表现:一是以单位办案经费紧张为由,直接截留、挪用、坐支罚没收入;二是下属基层单位少报、瞒报应上交的罚没收入,有的甚至将罚法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形成“小金库”;三是不按国家规定使用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而是用单位自行购买的三联单收据,有的甚至打“白条”收款,造成贪污公款现象发生;四是未严格实行执罚与收款分离制度,甚至在执罚过程中出现私分赃款、赃物现象。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2、违纪的隐蔽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民和近年来监督力度的加大,财经违纪的方法和手段更趋隐蔽。有的单位为了应付财经各种检查,搞账外账,对内一套是真账,对外应付检查的是假账。有的单位的违经开支拿到下属单位做账,逃避检查,今年在内部财务检查时发现有的基层单位一个账户分别在几家银行设有账户,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会计数字失真,而且给贪污贿赂之人提供了方便。有的业务人员在往来账户上做文章,转来转去,最后将款项转入个人账户,造成公款私存和贪污挪用。以上种种表现既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同时又给监督检查带来重重障碍。
3、违纪的共同性。通过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乱纪纪事项大多数都受单位领导的指使、同意或默许,由财务人员或其他人员具办理。如我县一基层财政所,年初时虚列教育事业费支出,而后通过学校账户,将1.7万元转入本单位机关账户,将财政资金占为已用。这一违纪行为就是所领导和预算会计共同所为。去年,在查处一基层财政所负责人违反财经纪律时发现,该所负责人要其他人员将单位收取的支农周转金占用费变换成钱物,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个人,还有的单位在领导的授意下,随意挪用各种专项资金用于单位建房或为职工发入福利等等。
4、违纪的顽固性。从查处的大多数违纪案件中不难发现,不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更不是不懂财经法规,而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明知故犯。每年开展的财经检查和一些专项检查,大多数违纪单位都未进行严格的自查,有的单位是娄查娄犯,有禁不止,对查出的问题不屑一顾,有的单位甚至采取种种手段拒绝监督和拒不执行处理决定。
5、违纪的“群体性”。
这里指的群体不是指所有的群众参与违纪,而是违纪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为了单位和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大多数违纪行为是几个人共同研究决定办理,有的一项违纪问题是几个单位共同所为。
二、财经违纪问题的治理对策
1、加强财经法规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遵纪守法意识。一是对各部门的领导及财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财经法规宣传教育,并要形成一种制度,通过学习使之知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依法办事、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带头贯彻执行各种财经法规制度。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客宣传财经法规,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财经法律法规知识,证大家一起来参与经济监督工作,形成一个遵纪守法光荣、违纪违法乱纪法可耻的良好氛围。
2、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做到违法必究。一是要严格执法程序,做到依法办事。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要一查到底,堵住说情风,一是不允许有的领导以权压法,使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能够一律按照政策规定受到应有的处理。二是对违反财经纪律的有关责任人不论涉及到什么人,都要进行必要的处罚。三是对那些抗拒检查或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单位要追究领导的责任,以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四是要加强经济监督部门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培养和提高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以及检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篇7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具有巨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活动,也是人类的盛大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夸耀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
世博会(奥运)是平台,我是主人。
它为我们搭起了平台,让世界了解我们;它为我们建造了桥梁,让我们与世界更好地沟通。这个平台可以让我们尽情展现自己。我是这里的主人,我要尽地主之谊,让来宾感受到热情与欢乐。
我要努力成为世博会的光荣志愿者。
人人都在为世博做贡献,我也不例外,作为一个生活在浦东这块热土上的小学生,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在憧憬美好明天的同时,我们也要为世博会的精彩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也要通过我们的双手、至诚至热的心和实际行动,来实现上海对全世界的承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到了2010年世博会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中学生啦!到那时,我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日新月异的上海和历史悠久的中国,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将期盼世博的巨大热情转化为迎接世博的实际行动,我将与世博共成长,与城市共发展,为上海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努力,与上海携手共前进。当然,看想法:我与世博同行刚刚送走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我们又将迎来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从1851年第一届英国伦敦世博会到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人类已经走过了154年,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离不开新的创意,而世博会正是展现这些创意和文明的重要舞台.
以世博会为目标,实施<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生动体现,是成功举办世博会的重要保证,也是对上海城市精神文明的检阅.而医疗卫生环境是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医疗卫生环境健康与否同样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在我们日常的医疗工作中,我们常常告戒我们医务工作者应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基本准则,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尽人意的地方,给正常的医疗秩序带来了不必要的危害,因此迎世博文明行我们要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从文明行医开始抛除我们工作中的陋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携手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向世人充分展现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崭新风貌,我想我们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上海的城市风貌已经深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那么,2010年上海的精神风貌也将受到检阅.
我深信:我们世博园区的高科技同样令人惊叹,甚至比他们有过之,历史又走过5年,高科技的脚步迈的更快了.
我们世博园区的规模已经横跨黄浦江,也将会比任何一届更美,更精彩;园区里的组织物品也将会不断更新.翻新,应有尽有,中华民族的特色将令世界爱不释手,应接不暇!
我期盼:世界变化无穷尽,各令数百年,我们素有5000年文明古国的美誉,那么在文明程度.精神风貌和和谐发展方面该由我们呈现与世界面前.
世博会是平台,我们是主人,世博为我们搭起了平台,让世界了解了我们,世博为我们建造了桥梁,让我们与世界更好的沟通,让我们尽情的展现自己!我们是这里的主人,我们要尽地主之谊让世界感到热情与快乐,健康与活力!
篇8
管理应该理为先,理的不是制度、不是流程,而是心态,是包括工作和生活在内的员工心态。培养员工的心态应该以以纯的企业文化为基础,实际情况为主,客观环境为辅,培养员工的自信、自尊和明确的自我认知度;培养员工团队协助精神和集体观念,加强员工和各部门负责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配合;培养员工永不满足的学习心态。我要他们不仅要掌握本区域相关知识,也要知晓相邻区域的服务常识。企业文化不是要把我们的思想本位化,而是把“以纯”这个品牌形象充分本土化,和江西当地文化更好地融合。所以我要培养员工换位思考、打破思维定势的意识,加强相互学习,才能取长补短,相互辅助。
就店长工作而言,对内要指导工作,制定任务,监督应运,分析应运中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提供必要的帮助;对外要不断加强宣传,追求更高的美誉度和认知度。虽然我们是专业的品牌店铺,但不同类型的宣传方法同样可以借鉴。
假如我是一名店长,我会加强服务质量的提升。商品是有形的,而服务是无形的,今天的消费者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服务是提升品牌竞争力和价值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服务不仅要求营业人员熟练掌握产品知识,更需要用语言和行动来诠释我们的优质服务。例如:服务用语不能单纯呆板地执行,而要真正使阳光服务照耀到消费者;树立服务明星及楷模,使服务以榜样的形式在员工中变成有形的模范,形成服务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假如我是一名店长,我更要做好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店长的首要任务是领导团队完成公司所下达的销售指标;他更是一个中间人,是整个连锁店的关键人物,是组织内部沟通的桥梁。优秀的店长会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他还是一个优秀的培训老师,员工的榜样,能够指导员工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任务;他还要善于激励,做员工的拉拉队长,挖掘员工的内在潜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假如我是一名店长,我要从与员工感情、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员工的待遇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得到员工们的信任,只有大家相信你,才可能心甘情愿地为你去工作。在与员工的感情方面,我要时时关心员工的生活,食堂吃得怎么样,业余生活搞得好不好,他们的家庭中有没有困难,有没有需要企业帮助的地方等等,尽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工作中我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奖罚分明。员工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了就要表彰和奖赏,员工违反劳动纪律了就要批评和惩罚,这是不容质疑的。虽然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我要尽量做到公平,这能让员工自己把握其中的厉害关系。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经验 兴趣激发 对策探讨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很多学生却仍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所谓的“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作为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有责任改善这一现状。语文教学更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在注重知识的传播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而言,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蕴涵的真善美去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净化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要求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只有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激发兴趣,注重课内知识的学习
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高中生参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不高,多数学生认为语文课难学,找不到感觉,收获感差,约有五分之二的学生上语文课漫不经心,效率很低。而在语文课堂互动情况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虽经课堂改革的影响,但目前的日常教学课堂中,多数语文课仍然是教师“一言堂”,绝大多数教师仍以简单的一问一答的集体提问为主,平均每节课学生参与活动时间大约仅占整堂课的八分之一时间。在调查中,几乎所有老师都承认升学压力下,只能唯教材是重点。这项调查结果很有代表性,它反映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较严重的被动状态,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并未有效地营造好学生参与的氛围,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参与,致使很多课堂活动形式化,学生谨小慎微,独立思考的意识与创新意识处于压抑状态。
针对这些现状,在新学期语文的第一课,我安排了专题讨论:什么是语文?怎样学语文?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语文的感悟交流语文的内涵,进而明白语文是涉及现实社会生活、人生命运、思想感情的学科,是所有学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它可以点燃我们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之火。让学生真正明白汉语作为母语的地位和重要性。一个人只有学好了自己的母语,才有可能学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才有了我们栖居于这个世界的根基。作为中国人,我们决不能抛弃对语文大美的热爱与眷恋。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其它学科,何乐而不为?通过这次专题讨论,我发现学生不再轻视语文,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普遍提高。
如今,一套教材一统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我们对教材的盲目崇拜也停止了,但这绝不是说教材可有可无,甚至可以弃置不顾。我认为无论选用哪套教材,都应该让学生学有所得,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水平。
三、开拓视野,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如果三年高中语文的学习仅仅是捧着几本薄薄的教材来学未免太单调了,所以我提倡学生要立足课内看课外。由此,我对学生语文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两条腿走路----开拓视野,课内外相结合;两只手掌舵----一手抓基础,一手抓训练;一颗心思索----感悟和熏陶。同时告诉学生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人生的路有多长,学习语文的路就有多长。对此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接受,课内课外都做了大量的积累,平时注重熟练背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大部分同学再没有出现过“欠帐成长”的现象。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不想学习语文,而是他们缺乏一把进入语文学科大门的钥匙。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找到这把钥匙,并不断鼓励他们去探索。
四、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参加工作以来,我发现部分高中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生活经验也相对较少。他们对于“读”这种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不够重视。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读”这个根是万万离不开的。古语云:“本者,根也。”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非读无以广识,有知才会有能。而且“读”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发展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读”别人的文章,才可能自己驾驭语言,表情达意。
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很高,但阅读范围极为有限,而且阅读质量普遍不高。这一问题恰恰是制约学生语文水平提高与语文能力迅速形成的瓶颈。高中的学业负担较重,想在短期内改善学生的阅读现状并不容易。我经常不失时机地把每期《读者》杂志发给学生们轮流阅读,然后每周开辟出一定的课时引导学生讨论和赏析他们最喜爱的文章,在讨论赏析的过程中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项活动中,我发现原来一些害羞内向的学生渐渐变得活跃起来,一些原本较有主见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变得更有自信了,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每次讨论结束后,我会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一开始,学生对此并不热心,甚至有些学生比较反感,但我仍坚持引导他们写,并及时评阅。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学生的知识面无形中有所拓展,写作兴趣增强,写作水平也略有提高。对此变化,我感到十分欣慰。
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研究不完的艺术,以上仅是我工作以来积累的一点教学经验,若有不到之处,望有志于语文课堂教学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篇10
小说文本与电影也都以陌生女人写给作家信的自叙方式展开的,这种自叙方式是小说文本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在这种自叙的方式下,陌生女人充分表达了对作家的情感,将陌生女人的心理情感刻画得十分的细腻,电影在这方面也充分展示了与小说作家及其文本的默契。一般而言,对外国文学名着的改编都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对各民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陈和刘象愚主编的《比较文学概论》中写道“:研究者更重要的工作是以事实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作家在创作活动中如何把外来因素和本民族的传统以及自己的创造个性相结合,铸造出崭新的艺术品。”也是就说,我们注重文学作品在接受外来影响的同时,不能忽略改编者的主体创性。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改编的最大独创性体现在将中国特有的民族元素融入到了影片中,显示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与世界的经典文本对接交流的广阔空间。
小说中是没有明确提出故事发生的背景的,徐静蕾改编的电影则将故事放在了中国动荡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张会军和马玉峰整理的《所有的进步都是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得到的———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导演创作谈》中讲到徐静蕾选择这个时间过程的真实记录“:一开始我是想把它改成一个中国现代的故事,从70年拍到90年,基本上改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停止了,因为这个故事后面有一些问题我是无法逾越的,比如没有结婚就生孩子,做一个交际花等情节,放在现代里不是不可以,但要避讳很多东西,我觉得就违背了当初我拍这个电影的初衷。在这个电影里我只想讲情感,至于说社会道德批判,我想把它淡化到最淡、最远的地方去。我跟一些朋友聊天他们给我一些建议,说是不是考虑放到三四十年代,一改之下就觉得很顺利,基本上就可以把我主要想表达的东西放到那个年代里去。”从徐静蕾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是为了故事情节进行下去的必要。文本小说中讲到作家R先生以出远门去旅行为由两次从陌生女人的身边离开,如果把这个故事放到当代,这也是徐静雷不愿意的,放在动荡的年代,作家同时具有了记者的身份,面对时局的动荡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游行的街道上促成了他们的见面,以及为后来作家离开陌生女人都找了一个非常合理的理由,使故事情节非常顺畅地进行下去。徐静蕾将改编的故事放在三四十年代北平的四合院里,可以看做是徐静蕾为了纯粹地表达爱情故事,最有效地接近小说文本,同时又符合了中国人的接受心理。“无论小说或电影,人物必须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事件、情节和矛盾也是发生发展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当眼前物体的形状接近于记忆中的某一形状时,知觉才可能把眼前的对象想象成记忆中的形状,或将二者合并在一起。受众对电影的欣赏也是如此,他们倾向于把自己生活的三维时空模式化后置于意识中,并将其作为观众接受心理的起点。只有影片中的时空环境和生活中的固有环境相近或相似时才有欣赏乃至接受的可能。再则由于审美心理具有保守性及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习惯于按照传统趋向进行。”电影的这种改编是十分符合中国受众的心理的。
电影在进行原有的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分散地展现出了很多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北京四合院,过生日吃寿面,踢毽子,丢沙包,写毛笔字,过年放鞭炮,吃饺子,街道上运煤的骆驼,人力车夫,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冰糖葫芦,窗花,旗袍式的棉袍,三四十年代流行的学生头,媒人为母亲介绍继父,女孩子戴在手上的银镯,刺绣,京戏,等等。这些元素无不是包含了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无不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和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已不可避免地在现代文明发展的冲击下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丢失,而电影这种视觉的盛宴却能使现代的人们在生活的疲惫之余重温童年时代热爱的游戏,重温逝去的美好时光,可以说电影中的这些民族文化元素呈现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受众者的怀旧情绪。“怀旧的基本导向是人类与美好过去的联系,而在现代性的视域下,这一过去不仅指时间维度上的旧时光、失落的传统或遥远的历史,还指称空间维度上被疏远的家园、故土以及民族性;而从哲学的高度来看,怀旧最重要的还包括人类个体及群体对连续性、同一性、完整性发展的认同关系。”怀旧的情绪让人们重新找到与逝去时光的美好联系,重新找回民族认同感,一切有关朦胧而遥远的回忆在受众者眼中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怀旧是神秘而美妙的,人们在这一情境的感性体验中寄托着某种稳定感、安全感或归宿感以此来弥合在当下现实中感受到的精神失落和人性分裂。在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怀旧具有强大的乌托邦功能。而它形式化的例子在当今社会比比皆是,如古物收藏、博物馆艺术、老照片、老房子、老城市、旧歌翻唱,等等,现代怀旧俨然已经变成了一种商品,成了一种关于过去的工业文化。鲍德里亚把这一切归结为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他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大众是消费的主体,全部文化都可以作为消费的内容。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片长九十八分钟,而在这九十八分钟内分散地呈现了十多种非常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应该说这不是种巧合,而是导演的有意为之,是对怀旧之风成为当下社会一种流行的精神时尚的一种迎合,可以说在影片中的这种独有呈现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商业运作手段,而对于电影改编而言,遵循观众心理规律:商业运作是无可厚非的。
电影改编还有一个独创之处在于运用了非常富有中国古典韵味的背景音乐,即以琵琶弹奏为主的《琵琶语》。《琵琶语》在电影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影片开头作家开始读陌生女人的来信时,第二次是在女孩初次与作家正面相撞并爱上作家时,第三次是在影片的结尾作家读完陌生女人来信展现其感受时。《琵琶语》音乐忧婉、舒缓,旋律简约而不失张力,如痴情女子的声声低吟,颇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琵琶声的哀凄注定了陌生女人悲剧痛苦的一生。白居易《琵琶行》中那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琵琶曲《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都是具有悲惨命运结局的中国古代女性,两首曲子都诉说了她们悲戚的故事,琵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重要的表现女性不幸故事的独特人文内涵。徐静蕾在世界经典小说文本影响下的电影的改编,不仅让我们重新领略了茨威格这部经典小说自身的独有魅力,同时又展现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使经典的改编打上了民族的烙印,符合了中国人的接受心理,体现了中国的电影改编者对外国文学经典文本的主体性、独创性解读。我们应该赞赏徐静蕾独创的智慧,这种经典的重写实践“不但使原文本的影响在历时性的接受过程中一再得到强化,一再以新的精神与内容更新旧作,努力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并且把文本始终置于受众视野,使受众怀着重温旧情的预期心态,最终形成良好的传播与接受互动”。(本文作者:陈红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