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课范文
时间:2023-03-29 06:4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说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为什么要说课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规律的正确性已被千百年的教学实践所证实,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在向同事交流自己的教学设想时,如果只谈自己将怎样教这节课,而不讲为什么这么教,同事则难以提出科学的建设性意见。如果能在讲自己的教学设想的同时,说明自己的教学方案的理论及实践依据,则一方面能使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具有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给同事以启迪,并能引发同事间的较深层次的讨论。
二.怎样说课
一般来说,说课需要说明自己的本节教材的认识、准备采取怎样的教法来指导学生的学法、教学过程将如何组织等几方面的内容。
1. 说教材
“说教材”即要说明自己对本节课的教材的认识,一般包括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本节课教材内容在全书或本章中的地位等内容。
1.1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我认为把“教学目标”阐释为“学习目标”可能更加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课标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在具体阐述学习目标时,应说明知识技能目标(即所谓“双基”目标)、学习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与过去所提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是有区别的。知识技能目标,可以理解为本节课中的学科知识所特有的知识与技能。例如,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一节的知识技能目标是理解热力环流、气旋与反气旋以及锋面形成的基本原理,能根据所给材料绘制热力环流、气旋与反气旋及锋面的示意图,并初步学会上述原理及技能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学习方法目标,可以理解为学科特有的方法和一般性的学习方法。例如,《大气运动》一节的学法目标是学会用绘制示意图来表示热力环流、气旋与反气旋及冷锋与暖锋基本原理的方法(学科方法),进一步学习从课文文字与教材示意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和科学表述自己观点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理解为通过学习感悟科学的严谨性、体验与人合作的情感、取得成功的喜悦。一般地说,单纯通过一节课就能达到形成某种价值观或某种学习态度是不可能的。
1.2教学重点与难点
以往许多教师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往往是从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角度去考虑的,他们把学科的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技能)当作教学重点,把自己从学科角度考虑的那些比较抽象、逻辑关系较为复杂的主干知识当作教学难点,而且往往这些重难点都是从教参中“参考”出来的。熟不知教材和教参是全国统一的,而各校各班的学生却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教师在确定重难点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就难免出现低效教学。其实,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从学科主干知识中按学生的实际需要抽取出来的。有些主干知识虽然重要,但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就不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来处理。教学难点的产生除了学科知识本身较抽象或复杂外,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同样的知识对甲校的学生是难点,但对乙校的学生可能就不是难点。由于说课是课前行为,因此,通常可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改为“预设教学重点和预设教学难点”,到真正上课时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2. 说教法与学法
按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的过程是以学为本,教的目的在于学,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整合。因此,说课时可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的预设方案合起来说。
2.1“教”要遵循“学”的规律。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必要的优化重组。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教材的呈现顺序是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由于在前两节学生已经学会了“近地面风向的形成”,因而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本节知识的学习顺序调整为气旋与反气旋、锋面系统、锋面气旋。先通过“近地面风向形成示意图”的简要复习,然后指导学生将图中的两条平行的等压线拓展成两个同心圆,再指导学生在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约90度的方向上画出另一条水平气压梯度力和该处的风向,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北半球气旋”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提出画南半球气旋图和北半球反气旋图的任务,就使学习以循序渐进地方式向纵深发展了。
知识迁移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如上例,从“北半球气旋”的学习成果向“北半球反气旋”和“南半球气旋”的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
学习是需要启发的。如上例,教师在“近地面风向形成示意图”上通过巧妙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引入北半球气旋的示意图,这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知的一种启发。而教师再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去探索“北半球反气旋”与“南半球气旋”的未知领域,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组讨论的任务一定要明确,任务不能太大,对于学生得出的结论一定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好在备课时能够预先准备学生可能得出的结论或问题。
2.2“教”与“学”的活动要讲求效率
对于本节教材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要设定出具体的学习方案,根据知识点的特点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图解法、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但一定要注意学习的效率。教师的讲授法对于知识的传授效率是最高的,发现法、讨论法则学习效率较低。不能将全部知识的学习都采用发现法、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他主学习与自主学习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说课时,必须说明拿什么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讨论(即该问题进入讨论的价值所在),对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或结论有何预见,如何应对?
2.3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要恰如其分
一般在教学中计算机的使用通常有五方面功效:其一,使用课件(尤其是动画)解决学习的难点,使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得直观、易于理解;其二,展示大量背景材料(文字、图表、视频音像等),供学生分析归纳;其三,创设课堂环境氛围,进行情境教学;其四,现场查找网络资料,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处理资料;其五,展示习题、板书,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在说课时,不能简单地说“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应说明本节课运用计算机的哪些功效解决哪些问题。如果满堂使用多媒体手段,势必造成知识容量过大,学习有效性下降。
3. 说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说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引入新课”、“教学过程的大致流程”、“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指导方法”、“课后拓展(巩固性练习和探索性练习)”等内容的陈述。限于时间,通常不必详细地解说本节课的具体学习内容,不要把“说课”当成“讲课”,也不能当成“课后反思”来说。
引入新课的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有的采取复习引入,有的采取趣味故事引入,也有的采取问题引入,有时也可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直接问学生:“对于本节教材内容,你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组织学生相互释疑,教师再因势利导地切入主题。总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的主题是引入新课的重要任务,因此也是说课时的一个陈述重点。
“教学过程的大致流程”通常只须简要介绍,但要说明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法或采用什么教学辅助工具解决什么问题,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承转如何实现?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指导方法”,通常需要比较详细地说明,不仅要介绍“怎样教”,还要讲解“为什么这样教”(或者“这样教对实现学生三维发展目标有什么好处”)。这也是说课时陈述的重点。
篇2
1、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2、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3、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之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说课”与授课的异同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同一活动的教材。
不同处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幼儿的理解,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品教育,即“使幼儿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次活动的活动设想,“使听者听懂”。
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让幼儿理解哪些内容,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幼儿。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三、“说课”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组织几次活动,再请几个人评议,组织活动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组织活动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讲都是很认真的,但是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等,至于此活动的目的、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去探索的很少,导致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只流于形式,使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让教师在活动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理清活动的思路,这样可以克服活动中重点不突出、引导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活动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活动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l)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
(2)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
(3)说目标。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
(4)说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二)说教法说教法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三)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出要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并结合活动目标、教材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主要说明幼儿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教师是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根据活动内容和采取的方法及手段,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活动过程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活动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者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组织幼儿活动那样讲。注意,在介绍活动过程时不仅要讲活动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纲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依据等)。
(五)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课件。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动重点,降低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幼儿、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说课”的实施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教育活动,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活动的浓缩,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活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使用普通话。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在说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成功。
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课的决心与自信,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共鸣。
3、紧凑连贯,简练准确。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要简练干脆,要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
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在说课时,要注意将现代化的电教器材组合在说课的主体里,来刺激听者,使说课更加生动,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六)“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组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说课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活动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活动、本年段、本主题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活动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之间的关系。
(2)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说课中教师要从幼儿理解本内容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的、客观、准确的分析情况,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活动目的明确,符合《纲要》要求、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活动目的、有利于发展幼儿智能,可行性强。说课中,教师既要说清本次活动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活动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表达其对某次活动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活动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学前教育理论与活动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在说课中对教材的分析应以专业基础理论为指导,对活动情况的分析和教法的设计一概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实践的功能。说课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学前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在说课中,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还要避免为增加理论色彩而张冠李戴,理论与实际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论切合实际,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
3、实效性原则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大体上,说课可用于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多种目的。一般来说,检查性说课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研究性说课主要用于同行之间切磋教法;评价性说课主要用于教学评比、竞赛活动;示范性说课则是为了给教师树立说课的样板,供其学习、参考。在开展说课活动前,首先要明确目的,也就是将要开展的是哪一类型的说课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针对性强。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说课活动而言。检查性说课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研究性说课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结构复杂的活动以及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活动等。只有加强了说课的针对性,才便于说课人和评说的准备和对问题的集中研究与解决。
(3)准备充分。说课前说课人、评说人都围绕本次说课活动的目的进行系统的准备,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分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说课人还要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篇3
一、 说课与备课的区别。
备课就是准备自己的教案。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教学的内容,清楚教学的目标。然后,要展现如何去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写出教学的流程、方法、板书的安排、测试如何进行等。而说课是要谈自己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思路,即为何这样教,这样教学有什么好处,需要展示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理论依据。
二、 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首先是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和研究人员,而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话的方式上要有所不同,说课时注意语言要礼貌,口气要随和委婉,态度要谦虚。上课是面对学生,教学步骤要合理,条理要清楚,语言要有吸引力。其次是侧重点不同。说课侧重于理论阐述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上课侧重于实际操作及教法展示,直接用行动展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三、 说课的内容。
说课也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首先要说清楚教材的内容及其在中学教育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它的重点难点,如何取舍,更重要的是要讲这样做的根据和理由。然后要说清楚教学 的目标,而且目标要完整,符合实际,可以达到。第三,要说清楚教学方法,包括学生情况,使用哪些方法以及它们的理论和实际的依据。第四,要展现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第五,要说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使用哪些教具。注意教具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千万不要为展示而使用。第六,要说清楚教学的程序,其中包括课型、导入、新课、巩固、小结、练习、时间分配、板书等。最后,要对本节教学给予适当的评价,学生学到了什么、掌握程度如何以及有何不足之处,怎样改进。
四、 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要获得说课的成功,有一些事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第一,为了给听课的领导和评委留下好的印象,以便于使说课更容易成功,要特别注意展现自己的.最佳形象、得体的举止和谦和的态度。第二,要注意说课内容的详略得当。教学的重难点是要详细说的,要说清楚确定其重难点的理由。教学的流程也是要细说的,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步骤。知识点的解释可以简略,因为具体的知识点是不变的。第三,要注意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标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对教学起指导作用。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发挥、适当取舍,还要注意常见考查题的指向性。第四,要注意处理好教学参考资料与教学实际的关系。教学参考资料只能作为教学参考,使用时需要抓住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取舍。教学实际则需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第五,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起导演作用,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进程,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所有的教学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
对即将参加说课的新教师提的以上建议,不一定全面,仅供大家参考,只希望对有意向做教学工作的年青朋友们有一定的帮助就行。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上接第419页) 标,有针对地选择锻炼内容。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体育锻炼的经验和体会,相互帮助提高认识,更好地参与锻炼。
4、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增设健康教育课程,探索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作用。同时还要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常见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科学合理营养观和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5、体育老师不能上交数据就完成任务,应充分利用学生体质与健康的测试结果,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并且有针对地实施教学。今后应加强柔韧性的练习,因为它对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技能和技术,防止运动创伤都有积极作用。
6、减轻体育教师工作负担,落实体育教师额外劳动的工作待遇,以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7、建立实施《标准》的组织机构,完善奖惩制度。《标准》实施的组织机构是在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体育组、医务室、班主任,家长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标准》的实施工作,并完善相关的奖惩制度。如《标准》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属下列情况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的1/10者。”最后《达标》的成绩还要与评选三好生、毕业或肄业挂钩。将这些相关的制度在学生中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标准》的实施工作任重而道远,对学生加强动员和宣传,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我校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差,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通过实施《标准》,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测试数据,与教育教学的改革紧密结合,为实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这一宏伟战略目标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尚保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丞待解决的问题[J] .中国学校体育,2005 (3) :6-7.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撰写说课稿
任教小学语文多年,我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愿与广大同仁探究。
1 说课要做到全面合理
说课稿也不同于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是指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通过师生对话真实地再现教学过程。说课则是站在预设的角度,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推测课堂上出现的师生活动。说课稿的撰写一般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流程。例如:《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的说课高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导课:为了激发学生的情趣,我这样导课: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肯定读过不少课外书籍,你们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老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2)接着下来我会通过简短的互动了解学生课前的知识铺垫。一是检查学生对季羡林老先生的了解;二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和对生字词的自主学习情况,对于学生了解不当的给予指导。
在完成好知识铺垫的基础上,根据本篇课文的文体形式以及访谈的主要内容,我会这样组织教学,首先组织学生通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其次,探究本篇课文的体裁特点,让学了解访谈录的基本特点:①写明时间地点及访谈内容;②整篇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③表达方式口语化。接下来,再读课文,找找季羡林先生对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并谈谈对这几点的认识。在读书、讨论、交流后,可以品味题目的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2 说课要做到重教轻理
说“教”与说“理”要科学融和,已成为所有教师撰写说课稿的共识,但对说理与说“教”的“轻重程度”的把握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表现在要么重说“理”轻说“教”,要么重说“教”轻说“理”。例如:我的说课稿《窃读记》,在简单处理好主要环节后,我会重点安排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在学生通读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窃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划出小女孩窃读时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在此环节里,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和恐惧”展开讨论。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尊重学生的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好的语文教学,就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交流情况应抓住课文的重点句:(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同时要体会作者贪狼一词的“贬词褒用”的精妙。(2)“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的喊着:‘大些,再大些!”这句话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的内心对比描写,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就咽了一口唾沫这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我们要从这些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最后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同时又能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对读书的渴望,对知识的热爱。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会安排回归课题,让学生理解“窃读”算“偷”吗?这一问题。
篇5
【关键词】听说课堂;魅力;听说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语言重在交流与沟通,流畅表达和有效沟通应该是语言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2007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大学本科生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都是为高考做准备的,过分重视学生的词汇,语法和阅读能力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听说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近几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展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系列关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实践和研讨也随之而来。听说课第一次作为单独的一门课进入大学英语的基础课程。在笔者所在的三峡大学,大学英语课也由原来的传统课转型为听说和读写两门分开的课程,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
在小班听说课堂上,学生起初觉得口语课很新鲜,很感兴趣。但是很多老师都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第三第四学期的时候,很多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每次上课参与的差不多都是固定的那几个比较活跃的同学。经过两年的听说课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仍然薄弱,具体表现为未达到本族语者语音语调水平,交际手段不丰富以及非言语交际能力匮乏。
那么,如何打造魅力听说课堂,让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们都思索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让学生成为听说课的主体,增强学生开口的信心
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亲身参加使用语言练出来的,不是从知识中悟出来的。因而在口语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调整自己的角色,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把学生有效的练习作为课堂的重点。教师每次课可以根据课本的不同话题,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问答、叙述、表演、讨论等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合作,多讨论,多给时间学生准备,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说的信心、说的欲望和说的能力会逐步增强。
同时,教师还要营造一个自然宽松的环境,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差生积极参与,不要怕犯错误。教师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学生所传达的信息方面,而不是在语言错误方面,多给学生积极的反馈,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障碍。当然对于有些语言错误,教师可以在学生发言完后再纠正,或者告诉学生同样的意思那种表达更地道。
口语话题的选择也很重要。除去与课本有关的话题,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或者应景的贴近生活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学生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比如今天是重阳节,又刚好讲到社会问题这个单元,我就组织学生讨论当今社会的养老问题和关于孝道的问题,大家表现都很积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听说教学应该首先重视学生“听”的能力,学生只有多听多练,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才逐渐过渡到“说”。因而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国内也很少有真正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接触到英语。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入,丰富而便捷的网络资源可以将视频、声音素材直接用于英语课堂,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英语的熏陶。学生能听到字正腔圆、原汁原味的英语,同时增加了语言输入量,感受到异国的文化氛围,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光靠每个星期两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课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或者网络收听收看一些英语国家的广播电台,看英语原版电影,听英语歌曲,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增加语言输入,丰富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三、应用合作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笔者所在的大学,学生每个星期只有一次听说课,要完成两本教材的听说内容。教师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在有限的课堂内难以让每个学生获得足够的“说”的机会,根本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我们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笔者在自己的听说课堂上把学生按六个人一组分成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讨论话题或者是不同的对话场景。组员们围坐在一起发表个人见解,通过讨论获得某个问题的答案,或者在组内分成小对子编对话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气氛非常活跃。这样,教师提供给每位学生的发言机会将增加几倍,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量。而且,这给学生提供了相对轻松的环境,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地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发挥语言实验室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课从本质上说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好的听力和口语能力离不开大量的训练。近年来,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听说训练模式—听力自主学习中心(Self-access Center)在很多高校先后建立,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条件。笔者所在三峡大学从2002年起就投资1400万元创建了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700人进行自主学习和其它学习活动的语言活动中心。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决定自己学习的进度和学习内容,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一些差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情绪。学生因而拥有了较多的独立学习的机会,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师生之间也建立了平等协作的关系,这有助于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听说课堂上,只要教师能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借助现代化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多地语言环境,千方百计给学生设计活泼有趣的的语言活动,给更多地学生上课操练口语的机会,就能打造一个魅力听说课堂,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有效说课 说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教学程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58-01
随着教育教学不断深入改革,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显得丰富多彩。各级教育教学大赛中,说课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但能够考察教师对所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还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新颖,更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特色。下面以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说课为例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开始,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缺少的,所以本节课在教材当中既承上又启下,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ax2+bx+c=0(a≠0)及其相关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难点是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关键是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教法学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尝试相结合;在学生学习的方式上采用接受式学习与活动式学习相结合。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类比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球赛问题入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观察方程特点,使学生自然地体会与所学过方程的不同之处,了解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从而顺利地引出课题。
得出定义,揭示内涵。首先提出新任务:让学生观察一组方程,然后提出问题:你能通过观察得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其次提高任务难度:引导学生观察方程,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给这类方程命名,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提出挑战: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你能概括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吗?你能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吗?然后让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程的根),这一切新知识的产生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完成的。
手脑并用,深入理解。这个环节设计了例题和练习:例题是一元二次方程及相关的概念的直接应用,引导学生去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并解决前面引言中提出的问题。
归纳总结,强化思想。让学生回顾做题的经历,来畅谈个人体会,互相交流借鉴,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解题中的应用,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层作业,巩固课题。布置作业要有梯度,设置基础题、能力题、思考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使学生对新知掌握更加牢固,使本节课的内容在课下也得到延伸。
篇7
一、听课文,整体输入文章信息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阅读材料,领略文章大意。播放第一遍录音,让学生听之前,教师提出一两个概观全文主要内容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有效聆听,获得信息。例如:牛津英语8 B Unit2 Reading Welcome to Hong Kong, 可在学生听之前提出下列两个问题:(1)What did Kitty think of Hong Kong Disneyland?(2)What was the best part of the day?
播放第二遍录音之前,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写下重要信息、关键词句。听完之后,根据课文难易,可让学生再听一遍,巩固第一、二遍所听到的信息和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己已写的内容上再补充一些第三遍所听到的信息。
二、说课文,大量进行语言实践
教师在学生清晰地了解课文大意后,可采用下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判断法。教师可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是非判断题。凡是对的句子要求学生复述,凡是错的句子要求学生改正并说明原因。以初中牛津英语8 A Unit5 Reading Birds in Zhalong为例,教师说:“The birds in Zhalong live in large cages.”学生答: “False. The birds in Zhalong live comfortably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教师说:“Studying Zhalong helps us learn about protecting wildlife.”学生经思考后答:“Yes.”然后再复述教师所说的句子。如此进行是非判断训练,一般地说,学生已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了基本明确的理解。同时,针对一些特殊学生如再提一些问题,学生就具有了自己讲一点课文内容的能力。
2.问答法。英语的疑问句,尤其是特殊疑问句,如同教师手中的一把万能钥匙,可以用来打开英语知识宝殿的大门。教师适度地运用疑问句进行课文教学,将学生的听、说、读训练有机结合成一体,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更好地说出课文内涵。如教初中牛津英语8B Unit4 Reading Hosting a charity show时,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可对学生提出以下6个问题:(1) Why didn’t Ricky write to Kitty earlier?(2) Why did he help with the charity?(3) What was Ricky’s job?(4) What did Ricky practice a lot before the show?(5) How did Ricky feel on the night before the show?(6) What happened twenty minutes before the show?由于学生在回答某这些问题时,必须重新构思,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这样就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复述法。复述课文不是背诵课文,要鼓励学生自行组织语言,表达课文内容,这也是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教师就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以问题为线索,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复述前,应留下时间(一般3~5分钟)让学生准备,先同桌相互复述,然后抽一二名学生在全班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实行分层复述原则,要求优生当堂熟练复述,尽量不犯或少犯语言错误;程度稍差的学生看黑板上的一些关键词或词组复述,语言允许有一些错误,只要能表达清楚就行,不熟练处教师可适当提醒;程度较差的学生只要能说出相关句子就给予鼓励,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
三、读课文,逐步提高阅读技能
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教授语法和词汇。通过阅读课,学生锻炼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书面交际中增强了识记、理解词汇的能力,猜测、判断语义的能力以及分析篇章结构的能力。阅读过程中也学习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但学习这些内容是为了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服务的,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在运用中可得到自然的巩固、加深和发展。反之,如果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剥离下来,孤立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学生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源之水。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的关键是为了获取课文信息,理解课文的整体思想。因此,阅读的过程实质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信息获得的多少,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在听和说之后,学生已知晓文章大意。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文中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段落结构、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的含义。
为达到以上目的,教师还要答疑解难。对文中影响阅读的语法和语言点,教师要适当讲解,但不可游离于课本之外太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作为阅读实践活动主角,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设计阅读活动,使所有学生参与阅读过程。
四、写课文,不断训练写作技能
写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另外一种形式,是英语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中学英语课文是很好的写作范文,它包含了写作所要求的各种技能和常识。结合写作的重要性和课文教学的目的,教学中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改写、缩写、扩写等多种形式书面表达的训练。
1.改写。把对话改成故事,或把故事改成对话,如将牛津英语8B Unit1 Reading Times have changed改写成150字左右的文章,把8B Unit Reading Welcome to Hong Kong的部分内容改成对话。
2.缩写。按课文的段意列出提纲,再让学生缩写。如课文Hosting a charity show,提纲是:(1)before the show;(2)during the show;(3)after the show。最后列出要用到的词语,要求学生扩充成句,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大意,联成连贯的短文。
篇8
作为中国古动物馆的馆长,王原除了本职的研究工作外,他还热衷于
科普事业。在今年8月13日面市的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中,具有多年古生物学科普经验的王原担任了《古生物》分卷的副主编,与IVPP所长、主编周忠和院士,和另一位副主编、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向东研究员一起,集合国内26位古生物学者为作者,为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展示那些远古生物的神奇与奥秘。此次也是古生物学成果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卷出现在《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中。
在编写书籍的过程中,王原也看到了目前古生物学科普的问题所在。王原告诉记者,2011年正处于编写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筹备工作中,当年9月,我们接到了出版社传来的235个古生物方面的问题。这些从社会征集的问题,大多是关于恐龙的,而且多有重复,其他古生物则很少涉及,至于我研究的古两栖动物,更是一个问题都没有。这说明我们潜在的读者群都更关注名气极盛的恐龙。
可恐龙绝不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全部。但另一方面,古生物学的某些领域,比如对长度只有半毫米到几毫米的介形虫的研究,很可能是普通读者完全不感兴趣的。因此,我们对全书结构进行了调整,确定了以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中以恐龙为亮点的内容分配方案,既照顾读者的兴趣和欣赏口味,又不至于让恐龙“统治”全书,带给读者一个更为全面的古生物体验。不仅如此,我们还提议在书中加入一些反映重要地质历史时期古生物生活场景的全景式的复原图,用跨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对某一时期的生态环境有“全景式”的了解。
另外如何向读者展示一些目前还没有定论的研究内容,也是本分卷乃至整个《十万个为什么》全书面临的一个难题。对此,王原说:“我们知道,在古生物研究领域,还有大量的未解之谜,比如恐龙灭绝的原因。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些作者觉得不应该写没有定论的条目。但最终大家还是达成了一致,认为没有定论也是一种结论。应该将所有既有的科学证据都列出来,供读者自行做出评判。”“因为在我看来,像《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普书,其意义不仅在于回答问题和传播知识,更在于为读者展示科学家‘用证据说话’的研究方法,或者说一种实证精神,这也是我们力图为本书赋予的精神内涵。”
篇9
传统语文教学重在教师的讲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坐享其成的听课习惯养成,既而也就不愿积极发言了,另外,一些学生从家长或社会吸取“少说为佳,言多必失”的教训,怕因说错话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及同学的嘲笑,不敢踊跃发言,这样的教学不仅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使原本活跃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了。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谈谈昨天的报纸,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讯,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敢于就教学内容置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爱听、想说的积极性,所选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是他们所关注、关心的话题,形式上更要活泼多样,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环境中自主训练。如教学《伤仲永》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丰富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根据文章主旨进行小型辩论赛,这样有趣的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文章的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另外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开展成语接龙、音乐、诗词欣赏、演讲竞赛、改编课本剧等形式各异、风格活泼的听说训练,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变换听说训练点
单凭日常的随机训练,尚不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变换听说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听说的方式掌握听话的要求,在课堂上听清楚教师的问题,听清楚同学的回答,同时边听边注意发现疑难,这样听才有效果。在写作教学中可进行音响写作训练,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情境,完成写作构思,阐述他对音乐的理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四、丰富听话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听说带动读写
篇10
一、 轻松开场,用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伊始,在轻音乐营造的氛围中(我曾一再犹豫,说明文能不能这样开头),我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如果有机会让你到一个浪漫的国度――法国去旅游,你希望游玩哪些地方?课堂一下沸腾起来,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让我说,让我说……)有同学愿意去看一看巍峨挺拔的艾菲尔铁塔,有同学愿意去走一走具有英雄气质的凯旋门,有同学愿意游一游雍荣华贵的罗浮宫(他们还特别提到了罗浮宫金字塔,说是华人设计的,满脸的自豪)……我顺势引导他们进入文本:是呀,法国值得一看的地方太多了,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将随着作家吉祖英走进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
这样的导入是成功的,我营造了一个美的氛围,牵动了学生心中对美的向往的情丝,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课本。夸美纽斯有言:“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他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是的,一堂好课在开始就应该扣动学生的心弦,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理清顺序,教师先行示范
在深入理解课文时,我就课文内容设计了三个重要问题:作者是怎样介绍凡尔赛宫外部建筑的?在介绍内部陈设和装潢时重点介绍了什么?为什么这样介绍?作者是怎样介绍殿前法兰西式大花园的?
当这三个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我首先要求他们用点圈勾画的方法去读课标志,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我要求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指定其中一个,其实我的目的只想起一个示范作用,但学生觉得很新奇,他们的热情空前高涨,老师我来提问,老师我来回答……
当每个同学都对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讨论就不再是为了装点课堂而设的一种形式,从课堂的气氛、学生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讨论确实起到了实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 品味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以实用为目的的说明文,大都采用质朴的科学语言,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生动的描摹。许多教者往往会忽视“读”这一个环节,而我认为不管是确凿的数字还是确凿的事实,只有通过“读”才能品味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平实的文字还是生动的语段,我都要求学生首先进行朗读。比如在介绍镜廊时有一段“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接两个大厅”,我问学生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到了什么?他们得出“镜廊宽敞、气势不凡、气派”等结论,至此,我认为目标已达成。
再如第四段“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这一段文字我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他们从中读出了法兰西式大花园很美,富有诗情画意,同时读出了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不管是学习何种体裁的文章读方能显示语文课的语文味,学生能通过自己读而悟出的,教师绝不要替学生说出,好的课堂拒绝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课堂中适当的读不仅可促成学生在脑中进行画面的构建,还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从课内外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整篇文章学完以后,我设计了一个综合能力题:小小导游,我来当, 假如你的小学母校的学弟学妹们想来文津中学参观,请你选择校园一角,为他们作介绍。温馨提示: 字数150字左右。抓住介绍对象的特征,有条理地介绍眼前的景物。 语言生动,让人爱听。
问题呈现时,同学们显得有些紧张又有些兴奋。接着我向同学们展示了校园许多美丽的风光图片,让他们准备两分钟,然后走上讲台做导游。刚开始同学们有些胆怯,后来在两位女同学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都活跃起来了。
在诸多环节中我觉得这一环节最有实效,如果说前面注重的是知识的学习,那么这一环节便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所有的感观全被调动起来了,尽管有些同学介绍的还不够完美,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