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英语范文
时间:2023-03-29 16:5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先生英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先生制;内涵;价值;形式
农村小学受学校师资、家庭背景、区域文化的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常常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除了老师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外,重视“小先生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失为一种重要举措。
“小先生制”最初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陶行知先生根据当时中国普及教育的现状,即大量缺少师资的问题,提出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主要是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尤其重要的是,“小先生”的责任不是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绵延推广,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提出的。而目前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跟当时的状况有点相似,将“小先生制”引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确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引入”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一种“创新”,这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一、赋予“小先生制”更丰富的内涵
根据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在引进“小先生制”的过程中,除了保留其原有的内涵外,还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以致用
原先的“小先生制”中“小先生”主要是“授”,体现在为他人服务,而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小先生制”的实施,为学生搭建了实践的平台,学生在承担“小先生”职责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和能力的价值,感受到过程与方法的乐趣,提升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他们不仅在于“授”,还在于“受”。
2.多向互动
原先的“小先生制”采用的是“即知即传”,一般是单向的,即“小先生”将自己所学的文化向他人传授,接收到“知识”的人再向其他人传授,这样延续下去。而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小先生制”,“小先生”不是固定的那几个,人人都可以是“小先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面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自主地担任“小先生”,也就是说,“先生”与“学生”的身份是会经常转换的。
二、体现“小先生制”更重要的价值
陶行知先生推行“小先生制”,有效地解决了当时普及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而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引进“小先生制”,它不仅是借助于“小先生”让更多的孩子尽快赶上先进,还应该有更大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也就是使学生在语言技巧、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缺乏应有的语言环境,很少有机会运用语言(英语),而“小先生制”的实施,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同学间的互帮互学,“教学相长”,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势必会得到提高。
2.激发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养成
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合作,“合作双赢”“合作多赢”将成为生活的常态。“小先生制”的实施,比平常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尤其是具备一定优势的“小先生”能够主动地与处于“劣势”的“学生”合作,更是难能可贵,有了这种合作,孩子进入社会后就不会“唯我独尊”和“高高在上”。
三、创设“小先生制”更灵活的形式
基于“小先生制”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重要的价值,在实施“小先生制”的过程中,我们要创设“小先生制”更实用的形式。我们要鼓励学生间结成学习“对子”,让学生自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担任“小先生”。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加强。
1.将“小先生制”融入学习过程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差异很大,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更难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要将“小先生制”渗透进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个环节都有“小先生”的身影,使“小先生制”成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这学习方式中,师生、生生双方交流合作,同质互激,异质互补,各展其能,共同发展。
2.将“小先生制”融入课外活动
篇2
【关键词】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 创设情境
临近期末考试。三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经过了将近四个月的英语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英语知识。在充分地复习了词汇、对话之后,我们尝试更加具有发展巩固性的复习方案。就在此时,我接到了Miss Chen的调课通知,下午第一节去上六年一班的英语课。我欣然前往了。
在急促的铃声中,我踏入了六一班教室。在文娱委员的指挥下同学们整齐地唱着的歌曲ABC,音调声调都把握得不错,偶尔来个“抑扬顿挫”,还有些自我陶醉呢。
我们在Greeting(问候)中开始了今天的Daily Report。大部分孩子都会讲上三到四句的英文如Hello! My name is…I like green/listening to the music… I do my homework and watch TV on weekends.等等。孩子上台做daily report时,下面总有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似乎台上的报告不关他们的事。心想正面强调(要认真听)可能效果不佳,何不根据所讲的report来提问呢?这样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保证良好的纪律,何乐而不为呢?果然,我的想法得到大部分孩子的支持。全班大部分学生都举手抢着回答,既然有那么多学生想说,我决定集体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六十多位学生竟然能够异口同声地回答。将近25分钟的Daily Report 已经结束了,可离下课的时间还有10分钟,怎么办呢?刚才的表现充分证实本班口语实力,我突然想到何不来个brainstorm呢?即由一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如:What’s your hobby?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s? What color do you like? An so on。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差,很多孩子问得不亦乐乎,那些回答问题的孩子也说地自然。其实有点像interview的形式。“隐居幕后”的我也听地津津有味。这节课就在一问一答中结束了。
六一班的英语课给了我一个明确的提示: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第二节的铃声又响起来了,我空手走进了三年三班的教室。孩子们看到这样的我正纳闷呢?难道这节英语课自由活动吗? No! “我们来个词汇大比拼。规则就是找同类的单词,发音要准确,而且不能重复。”“如Miss Lai说dog,你们就可以说monkey duck等等。”比赛开始了,我说出了一个颜色的单词,孩子们听了可开心了,把小手举地高高的,要求自己说出其他颜色的词汇,偶尔嘴里还发出声音来引起我的注意,场面热闹极了,我高兴地请了两三个孩子来说一说,可问题出现了,他们会说出一个、两个或者几个单词,但经常说得和前面说过的孩子一样。可当第四个孩子站起来回答时,这个错误仍然在继续,我不禁怀疑,刚才的话孩子们是否已听懂。环顾四周,一只只小手仍举得高高的,一双双眼睛仍然紧紧地盯在我身上,没有移开过,即使是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可见,他们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站起来发言,而不是其他同学已经说出的词汇,我和前几位孩子的对话仅限于我和当事人之间,而不是全班。这高举的小手是不是已经妨碍了倾听了呢?
此时,我只好停下来重新强调比赛规则,并请个别孩子说一说规则内容。比赛仍然进行中,所不同的是孩子们渐渐能够倾听同学的声音,并且也能够一辨。比赛的参与面拓展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分内的事并参与活动中来。比赛结束后,学生的英语使用热情似乎还未减退,趁热打铁,我让他们玩了一个Brainstorm的游戏。运用学过的对话展开了小小的问题攻略活动。如学生1可以跑到学生2的位置问:“How are you? How old are? How many…”学生之间的信息差引起了兴趣,但这对部分学生来说也是极具挑战性的,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我的思考】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师应遵循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改变知识传授单向的活动的教学方式。在语言知识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这节课能如此顺利,师生氛围能如此和谐是我没有想到的。如果我按当时已经准备好的教学计划上课,那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这节课能够成功使我明白了几点:教师要具备灵活的教学机制,要能调控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双边的教学民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各种求知欲。教师不是蜡烛,他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其实也从学生身上学习了很多,学生的成长也是教师的成长。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顾问、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与促进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要学会欣赏、尊重学生。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应该是体验课程。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宽松民主、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播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动力。教学时,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平等的教育机会,创造人人都有自尊,都有安全感的课堂。因为在有安全感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能敞开心扉,发挥潜能,彰显个性和才华。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不仅学会了倾听,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听英语和说英语的能力,而且当学生得到评价他人的权利时,意味着不仅要听懂了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辨析对错,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一味地举手。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课堂的35分钟毕竟有限,发言的学生肯定是为数不多的,在一位学生发言的同时,也给他们在座的学生一个评价的权利(通过听音、辨音、评价这过程)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良好动力并取得良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效果会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至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同时我也有一些疑问: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如何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在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英语,如何有效地上语篇教学课呢?
【参考资料】
篇3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d."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二、教师的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不再是传统理念中的“活词典”、知识的“储备箱”。教学的过程不再是知识灌输和倾倒的过程。“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一个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评论者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有主题、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还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及时地、正确地总结、归纳、评论他们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其次,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在一堂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教学辅助手段的英语课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支持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或声音、或图像、或文字。教师在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后,要做大量的查找、编辑、整理的工作。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开动脑筋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取舍,为学生营造一个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学习环境。
再其次,现在的英语教师应该甘心担当一个“facilitator”(帮助者)的角色。其实,这种角色的转变的根本来自于心理上的转变,一个英语教师应该勇于放弃做“master”(教书先生)的角色,而应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帮助,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因为学习英语有别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它不光是要学习知识,而更多的是要学习技能。就像学习游泳一样,看教练游得再好也不如自己亲自操练学得快。
三、教师如何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显然与过去不同。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2.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
篇4
〔关键词〕英语课堂 魅力 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相对其它科而言,其特点是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倦感,平直呆板的说教丝毫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从教学调控艺术上说,英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节课堂气氛,从而改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一节富有魅力的英语课能让课堂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何让英语课堂生动有趣而富有魅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我在十余年的英语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课堂教学经验,现就浅谈如下:
1 构建师生互动合作的课堂
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总是从“学”而非“教”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精心安排学生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主观认知得到知识或结论以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变以前的输入型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设计、指导,师生互动,合作型的课堂结构。例如:学习music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What is your favorite songl”及“Who is your fa-vorite singer”两个话题。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指定一个小记者带着其中的一个问题对两个组分别进行采访,小记者A先对自己所在组的同学进行任务话题“What is your favoritesong”采访,然后做一小结:大部分同学喜欢哪首歌?不喜欢哪首歌?为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到其它的一个组去采访并作小结。小记者B带着问题“Who is your favorite singer?”和小记者A一样对两个组的学生分别采访。最后,两个小记者对自己的采访在全班作以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对这两个问题两小组的同学有何共同点,有何差异,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作适当地指导与帮助,借助小任务,完成大任务,学生可以获得能力、技能和信心。
2 注重教师自身魅力的培养
一节富有魅力的英语课堂首先离不开一名具有魅力的教师,何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呢?首先,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衣者大方得体外,我们还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养和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为人师表,让学生敬仰。其次,要有亲和力,关爱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生,不鄙视差生,做到一视同仁。第三,就是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饱满的教学热情。在我们的每一节课堂上,我们要至始至终面带微笑,热情饱满,不要因为学生回答不上问题而生气。相反,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和我们亲近,和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常言道:“亲其师,必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一名好的教师却是使学生对该科产生浓厚兴趣的最初动力。
3 运用幽默教学法
记得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教学幽默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而且还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幽默的气氛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使教学事半功倍。”作为?英语教师更应具备幽默感,这样才能让枯燥乏味的语言变得活跃起来,如果我们适时运用一些幽默,会让整个课堂变得生气勃勃。比如:有一天下午,我在上课时,发现大家都没大有精神,有个叫姜程凯的男生又在打盹,我灵机一动,随口说一句:“Mr.Jiang is very sleepy every day.”姜先生天天都在打盹)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姜程凯也觉得不好意思,马上坐直了,在欢笑声中,学生们都振奋了精神。又有一次,当我讲到be alwaysdoing sth这个句型的时候,有个叫任利的学生又在小声的和同桌讲话,我就即兴说到:”Renli is always talking n clnss.”(任利在课堂上总是讲话),于是同学们都会意的笑了起来,任利也觉得不好意思,立刻停止了讲话。就幽默这一点,我想除了口头语言上的幽默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的幽默,这样会让整个课堂更加富有色彩,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及语言的美感。比如:在我们学到Oh,my god!这句话时,我们就可以在说这句话的同时摊开双手,耸耸双肩,做出惊讶和无奈的表情。这样不但益于学生理解该句型的真正含义而且也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4 创设真实的情景交际环境
语言重在交流和实践,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比如我的英语课,我会要求学生尽量使用英语,每节课前要求学生小组轮流上台作三分钟自由交谈。另外每周开设一次英语角,让学生进行自由交流。这样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并拉近了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真实生活语言差距。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使我们正确理解了所学的语言知识,真正懂得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更是如此,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充满信心,真正达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篇5
首先需要准确的理解营销的含义。
美国的Philip Kotler曾经在他的《市场营销管理》一书中给营销下过一个定义,基本都被各国所接受。该书有中文版,但我觉得还是把英文列出来,更能原汁原味的理解营销。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of marketing was found in Philip Kotlers:Marketing Management, 7th edition, USA, 1991 :
Marketing is a social and managerial process by which individuals and groups obtain what they need and want through creating, offering and exchanging products of value with others.
据此,我可以对营销做如下理解:
1、营销是一个社会化和管理的活动过程。
2、该过程的目的是满足个人和团体的need和want。(需求need、欲望want和需要demand的定义可参考Kotler的《市场营销管理》)
3、而实现该目的,是要通过为他人生产、提供或交换有价值(value)的产品。
4、在这里,产品的概念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而营销的适用范围也包括赢利机构和非赢利组织。
网络营销来自英语:Internet Marketing,Web Marketing,E-Marketing等。冯英健先生在他的《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一书中是这些论述的:
??为了理解网络营销的全貌,有必要为网络营销下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义:“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
??据此定义,网络营销的核心思想就是“营造网上经营环境”。所谓网上经营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与开展网上经营活动相关的环境,包括网站本身、顾客、网络服务商、合作伙伴、供应商、销售商、相关行业的网络环境等,网络营销的开展就是与这些环境建立关系的过程,这些关系处理好了,网络营销也就卓有成效了。
对此定义简单做个分析,可以得出:
1、网络营销也是各种活动。
2、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
3、而实现这个目标,是要通过“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还要做很多工作,网络营销只“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两者定义做下对比,问题就发现了:
首先,根据冯的“网络营销的核心思想就是‘营造网上经营环境’”一说,可以推论“营销就是企业营造经营环境”。但在营销学科出现以前,一样也有企业,企业一样也需要营造经营环境。而营销概念的提出,是要企业应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方式来经营企业并实现企业的目标。可见,营销是一种企业经营的新哲学、新理念,但并不等同于经营本身。那些不能站在消费者和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比如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经营的企业行为,就不能算是市场营销。
其次,冯认为网络营销是为了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而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又是什么?如何才算是实现?非赢利组织是不是无法进行网络营销?
再次,关于“网上经营环境”,冯认为是“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与开展网上经营活动相关的环境”。如何界定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而什么算是“网上经营活动”?“环境”又如何定义?
篇6
自营---有保障但毛利低
生鲜食品的经营,尤其是自营模式已经成为超市经营的核心业务,曾经外包给他人经营的超市生鲜部分正在陆续重新被超市经营者收回自营。京客隆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京生介绍,京客隆目前已经将约170家门店的生鲜经营权由联营改为自营。物美集团董事长吴坚忠也表示,目前物美的大卖场生鲜为自营,但规模较小的超市和便利店为联营,物美正逐步将所有门店发展为自营。另据了解,首航超市、超市发等商家均已收回了生鲜经营权,自营生鲜区已经成为众多超市卖场的主流经营方式。
随着近期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上升,在经营生鲜食品的过程中,如何保障生鲜食品的内在质量,是各个超市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率先进行超市生鲜区自营改造的京客隆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生鲜商品配送中心,并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采购管理体系,他们甚至深入田间地头对原料采购基地的农民进行生产辅导。一般意义上的配送中心只是加工、分拣、包装商品,而京客隆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配送出的商品具有统一的商品标识和明确的包装规格,这就为商品赋予了明显的产品化特征。而配送商品的产品化,优势在于:便于店铺营运、便于质量追踪、便于生产计划。
自营生鲜,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对食品安全的全程控制管理。相比之下,与成熟品牌开展联营倒扣毛利和靠场地出租开展联营的方式,往往会因为超市方面难以控制产品品质而产生安全隐患。红极一时的冠军生鲜超市就是因为联营不当,造成生鲜不鲜而最终遭消费者摒弃的。
此外,生鲜自营对超市的整体促销具有明显的推动性,可以使整体促销更具有目的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生鲜的集客作用,向消费者传达价廉物美的信息,形成统一的价格优势。
生鲜自营能够有效发挥连锁店的区域优势,规避厂商的不配合,提升整体促销的效果。因为门店和供货厂家经营着不同的品项,若开展“联营”,只要做海报,就存在配合的问题。在活动中,有的厂商配合,有的不配合,因而在整体促销中,就会出现若干商品限店出售的现象。如生鲜商品,大店做,小店不做,给顾客造成不好的影响,不能发挥区域连锁的优势。另外,即使厂商同意配合,也会在量上做文章,不能保证促销期内的足量供应,这就很容易给顾客造成虚假宣传的印象。而开展“自营”,由超市方面直接派出销售人员负责食品的进货、加工和销售,可以有效保证生鲜产品在超市内的全面经营,这样在同一档期,顾客在任何一处都可以买到相同的生鲜商品。同时,由于自营,超市对进货量可做好计划,并保证供应。
生鲜自营还可提升商品品质,加强企业的诚信,提升整体促销在顾客中的美誉度。在研讨中,华冠超市总经理肖英举例论证了这一点:“华冠超市在联营时每逢促销,部分厂商为了一己私利,在商品上以次充好或降等级进货。如牛腱子,正常售价一公斤33元,促销时一公斤23元,但是,促销的牛腱子却掺入了淀粉,使得品质下降,遭到顾客投诉;在水果上,以一类果做宣传,销售时为三类果,种种这些行为给门店的诚信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企业信誉受到损害。自营后,无论促销价格如何降低,品质是第一保证,使得顾客以低价格获得高品质,促进了整体促销的力度,增加了顾客对超市的信任。”
“自营”,在促销手段上可以多样化,并对传统市场形成冲击。在生鲜自营之前,促销手段通常是传统的海报促销,而自营后,促销手段丰富多样。例如,在超市中开展早市。传统市场也存在早市,但是市场管理混乱,购物环境脏、乱、差。相比之下,超市则可利用自身环境好、接近社区、公平公正等优势,设立早市,使顾客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新鲜、便宜的生鲜商品。
在自营过程中,超市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将生鲜产品收回自营,超市方面需要直接派出销售人员负责食品的加工销售,全权负责检查商品质量和销售,确保生鲜食品的质量安全。但是,由于超市派驻的销售人员在生鲜食品加工处理方面的熟练程度通常不及专业销售人员,导致超市商品损耗较大、毛利较低。毛利微薄是很多企业对自营生鲜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就是自加工商品不合消费者口味等问题。对于超市经营者来说,自营远没有与成熟厂商联营轻松,美廉美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总裁朱幼农印证了这样的说法。目前,美廉美生鲜区的联营毛利率为8%左右,而自营生鲜相当于要自建食品加工厂,其毛利率至少要达到16%才能维持生鲜区的正常运转。率先进行超市生鲜区自营改造的京客隆方面也坦言,他们自营生鲜区后,毛利率只能达到1%至3%。
联营――利润虽高却难以掌控
联营模式是指超市将生鲜食品柜台租赁给供货商,由供货商派驻人员全权负责生鲜食品的销售。
自营,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较大,操作复杂,头绪多,经营管理的难度和风险比之联营要大。而联营则相对简单,投入更少,更易于操作,风险与难度也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联营可以避免在生鲜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减少资金投入。生鲜食品的生产加工、保鲜、储存、质量控制以及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研制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还要有大量技术人才储备。如果仅仅是果蔬自采自营和白条猪的分割加工,还相对简单些。但是,如果是超市自办主食厨房、面包坊或自产熟肉制品等,难度会大得多,至少不适合中小连锁企业和初创的连锁企业。对于有实力的大型连锁企业来说,也不是资金雄厚就能解决的,勉强为之,生产出来的食品,口感、味道和质量如果比不过专业化的食品生产企业,反而会失去顾客,影响超市的整体经营效果。另外,与大型外资超市相比,内资超市普遍起步较晚,生鲜食品的开发与加工技术、质量的管控技术与经验远不如外资超市成熟,在某些领域,如熟肉与小菜的制作加工,面包烘烤与糕点制作,甚至包括大肉分级分部位管控与二次加工等方面,以内资超市尚不成熟的技术同外资超市已经很成熟的技术与经验相比,内资超市可能并不占优势。内资超市的优势恰恰在于本土化、民族化,可以引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依靠本地众多技术成熟、口碑良好的、有资质和实力的食品企业,用联营对抗外资超市的自营,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联营可以避免生鲜商品经营中的信用风险。生鲜食品的保质期短,容易变质,最容易产生顾客投诉。在自营模式中,一旦产生质量问题与顾客投诉,超市只能自己面对消费者承担全部损失,如果处理不好,超市的信誉就会受到极大影响。而联营采取引厂进店模式,从生产、运输到现场加工、分装、秤重、打价签等,全部由厂家完成。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或顾客投诉,超市则可以站在消费者一方同厂家交涉,协助厂家与消费者化解矛盾;如果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等,超市还可以把厂家清除出超市,以挽回影响。这实际上是将质量风险与信誉风险最大限度地转移出去,进退比较自如,对超市也是一种保护。
第三,联营可以避免经营风险。连锁超市推广生鲜自营的主要目的与最大好处是提高利润率,把原来由联营食品厂挣走的那部分利润也拿过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经营得不好,利润不升反降,甚至得不偿失,出现亏损。相比较而言,联营只存在挣多还是挣少的问题,通常不会亏本。因此,生鲜联营比生鲜自营的风险小得多。
但联营模式也有致命弱点。首先是放手让供货商经营生鲜食品,超市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进货质量无法完全控制,生鲜商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其次是在促销方面存在运作上的麻烦,供货商的配合程度参差不一,导致各连锁店无法统一进行促销活动,在促销活动中出现价格不一、供货不足等问题。
多样化的经营模式――未来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主要方向
篇7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 大学生个人素养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人文素质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近年来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生应该具有相应的人文素质,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向上的人格,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等。然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却不容乐观。
在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撞击,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人文素养的缺失在高校校园中普遍存在。一些大学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经历过中学的文理分科之后,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就被束缚在划分更细致的专业学习中。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忙于外语等级考试、考研、各种技能大赛而很少顾及人文知识学习。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过于强调专业化,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课程,限于师资力量和学生自身意识等因素,听课的人数也较少,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在高校教育理念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和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当前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能体现人文性的方面很少。英语课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为主,其次就是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题巩固这些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是一个载体,承载着知识、文化和文明。许国璋先生说:“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学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要教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研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一、调整培养目标,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整个英语教学中
英语课程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发展思维能力和个性的过程。
基于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外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各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关心和宽容异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中的良好生存能力、协作能力,缓解和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可能带来的矛盾或冲突等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国际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接纳、关心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立足英语教材,发掘潜在人文教育资源
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把语言教学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就必须利用现有的教材,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兴趣和知识水平,向学生推介相关的政治、经济、民俗风情等文化背景知识,或让学生网上查找格言警句、文学作品、社会热点问题等,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文化背景,并进行摘录、整理。
课前的充分准备促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此时课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互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调整教材,使语言学习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同时了解文化内涵。同时进行外延性拓展,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国外文学读物,让他们通过大量阅读增强对中外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等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思考、品味,提高认知水平,促使学生将语言及人文等方面知识内化为个人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英语文化氛围
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活动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融思想性、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各类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英语活动课程;举办大学生英语文化节,英语文化讲座,文艺演出,征文、英语演讲等竞赛。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活动中扩大英语知识面,锻炼演讲与口才,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各类英语文化活动,能进一步思考、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和自我,培养公共关系活动的能力。
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人文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既要在英语技能方面有扎实的功底,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较强的教学驾驭能力。“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自觉充实人文知识,注重消化吸收和陶冶情操,不断提高人文修养,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付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对学生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从而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实质上是造就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人文修养背景,树立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一种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心智,塑造人格,确立人生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找到适合个性的、正确的生活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教育工作者要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培养出人格健全、语言技能及其他各种能力均衡发展的通识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许艳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07-210.
[3]刘明琼.语言教学、文化与人文精神[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3,(3).
篇8
1、生鲜供应链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入世之后的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中的粮、油、棉、糖等大宗品种处于比较劣势,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劳动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则有相当大的数量和价格比较优势,这些品种恰恰是超市生鲜经营的几个主要品类,如果蔬、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这也是生鲜供应链的主要物流和研究对象。
农业产前环节——产中环节——产后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
农业产前环节:种苗业、饲料业、信息指导、产品规划
农业产中环节: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农用物资、肥料业
农业产后加工环节:品级分类、商品化加工、包装加工、保鲜加工、储存加工、食品加工
农产品流通环节:渠道规划、网点布局、冷链流通技术、产销地市场建设
农产品消费环节:品种品质提供、消费引导
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在农业产业链主线上的各个环节都与其他许多产业相关联,而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标准化等基本要素又影响着农业产业链的始终,最终形成了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线的网状分布。它所追求的是多种形式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生鲜供应链与农产品产业链所涉及领域基本相同,但生鲜供应链是以农产品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农业产业链的下游或末端。
2、农产品流通环节现状
① 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产品流通三级市场建设,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在国家鼓励和市场调节之下,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但区域内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网络分布不够均衡,农产品大宗物流与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未能有效衔接,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出现。
② 农产品流通产业政策
目前的市场架构与国家的相关流通产业政策有关,现在我国各级政府鼓励、支持的“菜篮子工程”中承担零售环节流通的主渠道仍然是传统的农贸市场或肉菜市场。例如:平均每2-3万人规划设置一个2000-2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每个农贸市场服务半径约500米。现有农贸市场虽然购物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只经营未经加工的生鲜初级产品,但由于商贩享受低成本包税经营,这就在商品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从而迎合了部分传统消费观念和购物行为。
从我国农产品市场结构看,大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局部实现了农产品不同地域及不同季节的调剂和互补,但还停留在初始原材料性农产品的集散和销售上,由于常温状态下的初级农产品保鲜困难,损耗量大,反之又给季节性和区域性调配带来无效物流和诸多不便。
③ 连锁超市生鲜区的主渠道作用
发达国家的生鲜产品或者农产品销售主要靠连锁超市和食品商店。目前美国和德国的农产品的95%是通过这类终端销售的,日本的店头销售比例也达到70%。
作为供应链销售终端的城镇农贸市场频繁扩建,会给城镇规划管理中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市容管理以至城镇土地的利用带来很大矛盾。如蔬菜中毛菜和净菜销售的结果比较,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由此产生了一个数额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其中包括: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市容管理方面的成本在内)。一旦把蔬菜加工成净菜,就会减少大量的后续工作量和成本开支,蔬菜本身也可以得到梯次开发和利用。
生鲜商品为达到保鲜的目的,要求快速进入消费环节,流通中的环节越少越好,因为生鲜商品的新鲜度和食用安全性就是其价值所在。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生鲜商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承载这些集散功能的生鲜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经营目标并不是流通链条的增多和拉长,而是追求生鲜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与价格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连锁超市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生鲜商品,减少中间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才真正是符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流通方式,现在农业产业化所提倡的订单农业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销直接见面的合理性。
生鲜经营的当前情况也反映了这样的市场趋势,由于农贸市场的无序发展和低效运作使得正规连锁超市生鲜产品在价格上面临巨大压力,也迫使它们向生鲜供应链的上游寻找更为直接的农产品供应商,不仅与周边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联系,有的企业甚至投资蔬菜基地建设,争取品种、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另一方面,蔬菜生产基地也在绕开批发环节,向下游发展直销业务,现在上海已形成多种蔬菜生产与销售对接形式,每天直销、直供的蔬菜达1300多吨,占全市日供应量的30%以上。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经营场所的生鲜产品质量、集成度和经营环境要求都在不断提高,适应这种消费趋势的连锁超市生鲜区将会成为生鲜产品销售不可替代的主渠道,并对现有的农贸市场和部分批发市场业务形成相当的冲击,而国家的相关流通产业政策也应该关注超市生鲜经营的发展状况,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二、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生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
1、谁来衔接农产品的生鲜配送?
连锁超市:由于生鲜加工配送不同于常温干货配送,要求有相应保鲜条件并有不菲的投入,配送半径有限,相对经营风险较大,加之制成品加工管理复杂,使得多数连锁超市一时没有贸然介入。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向两头延伸,一是农产品生产领域;二是下游流通领域延伸。但是物流集散属于大宗转运,要让它来承担面对各连锁企业的各个连锁分店的各类生鲜品集散和配送,又感觉未能形成足够的单店配送规模,即便是大型综合超市的单店生鲜经营规模也不足够大。
中间商或供应商:目前承担这一任务的相当部分个体中间商和供应商,无论是配送能力、配送服务质量、品控标准等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大型连锁超市体系,非正规的配送产生了不合理的配送成本,表面上配送成本推向了供应商,实质上高出的配送成本部分还会被计入商品价格,又在结算时返回到连锁超市,最终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居高不下的售价,这确实是个挥之不去的难点问题。
目前的生鲜产品供应商的经营规模小、基础实力较弱,品种后续开发能力不足,影响到连锁超市的长期经营;加之经营和配送的地域限制,不易形成标准化的、稳定的供需关系;由于供应商中大企业和大投资者比较少,市场上缺少中坚力量。
由于未能形成技术含量较高的“一条龙”的产业经营链条,对处于下游的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来说,其上游始终是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的状态甚至成为断档,这是继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产销衔接出现“盲区”之后,生鲜供应链上出现的第二个盲区——规范的生鲜配送体系,目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连锁企业向上游延伸和发展,那就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连锁超市集团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有一部分连锁企业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虽然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但已经开始认识并起步了。
3、投资建设依据
① 生鲜商品的采购渠道分布状况
现在超市生鲜商品的采购来源主要分为两类,本地采购和产地采购。本地采购的产品包括叶菜类(蔬菜基地)、鲜肉类(肉联厂)、鲜活水产(淡水养殖基地)、部分副食品(豆腐、豆浆、豆制品)、半成品凉菜、切配菜等;产地采购的产品包括大宗干菜、部分水果、冰冻水产、干鲜制品、加工制品。
②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作用
——整合本地连锁店的销售能力,从基地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
——部分农副产品直接从产地采购,或面向全国招标采购;
——部分高毛利,低技术含量的加工产品自己加工生产,解决消费者对产品来源不清的疑虑。
由此通过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对连锁企业内部的销售能力和库存进行重组,可以提高门店的生鲜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加强采购谈判能力;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多向产地市场采购,同时淘汰一些实力弱、运作不规范的中、小中介商和供应商,重建有效的生鲜采购渠道;这又有助于规范化管理程度,使连锁超市与供应链上游的沟通更加顺畅,商品采购供应更有保障。
③ 有利于投资合理性
生鲜加工设备一般要占到大型综合超市总投入的1/3,合理规划这类设备投资十分重要。如果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大卖场部分前期加工工序设备可以集中投资,也避免设备过度投入;而对生鲜现场加工场地不足的小型超市连锁业态店面,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可以有效保持生鲜经营品类和品种的经营规模和完整性。
④ 有利于产品品质、加工和管理标准化
如果没有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各店分散经营的生鲜区要建立起统一的生鲜产品采购验收标准并在各店统一执行这一标准存在着相当的困难,管理上也容易出现一些漏洞,使有些外在的标准化问题直接摆在每一个连锁店面前。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后,外部问题的影响会在加工配送环节化解,大大减轻单店生鲜区的管理压力。
⑤ 有效控制和减少连锁店铺的存货和损耗
生鲜经营的难点之一是损耗问题,对于鲜活易腐产品,合理有效地控制单店产品库存量是一个关键环节,没有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调控作用,单店的安全库存和最低订货量很难压下来。
综上所述,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可以有效调控大宗农产品物流和各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的物流联系,并以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向生鲜供应链的上游延伸,最终重新整合生鲜产品供求双方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原料、货源、人员、专业化管理、信息等等,使投入更为合理和有效。 三、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定位分析
1、农产品物流中心和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区别
在农产品产业链上,物流配送处于供应链的不同位置,其特性和功能会有所差距,并主要分为几类:
农产品物流中心(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属于农产品大宗商品跨地区调配,并是本地区区域性农产品集散地,是以大物流为主的,如全国十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有北京新发地、大钟寺、岳各庄;山东寿光;深圳布吉(年交易量达160多亿元)。另一类是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山东烟台苹果批发市场等。这类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年交易量很大,但批发市场数量有限。
城镇农贸市场:处于农产品物流中心的下游,是面向城乡居民消费的集贸市场。
农产品配送中心:由于近年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超市生鲜经营也日益普及化和大众化,农产品配送中心是面向规模化经营的连锁超市生鲜区提供的加工配送服务。
因此,连锁超市的生鲜区及其加工配送中心和农产品物流中心有上下游的区别,服务对象和运作方式各有不同,主要竞争者是农贸市场(肉菜市场)和部分销地批发市场业务,现在由于市场布局和满足度不高,竞争的态势不很激烈。这里我们关注的焦点是面向连锁超市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2、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定位
位置:处于整个生鲜供应链的后端;
规模:经营规模比大物流中心小的多;
类型:属于多品种、小批量、频率高、响应时间要求短;部分生鲜制成品加工属于从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操作形式,并要求专业性比较强的配送系统;
功能:比一般常规配送中心的功能复杂,属于灵活性和柔性化要求较高的配送中心;
服务半径:由于生鲜产品保温和加工制作周期等原因,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服务半径有限。
3、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① 业态和规模的问题
连锁超市的业态和经营规模影响着超市生鲜区的经营规模和经营形式,而面向连锁超市生鲜区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需要依据本连锁超市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考虑自身的建设规划。
一般来讲,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连锁超市及其生鲜区的规模化经营,无论大卖场的单店经营规模,还是小型超市的连锁规模,没有生鲜经营规模,加工配送中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小型超市大规模连锁:单店规模小,经营方式更多地表现为便民性和功能的特点,所以无法期望其产生大卖场生鲜区的热烈现场气氛和销售业绩,应注重生鲜经营的功能性商品组合,因此它对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依赖性非常大,特别是改造现有的小型超市,增加生鲜经营,加工配送中心将是面临的首要问题。
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大型综合超市连锁经营初期,由于能够集合相当的生鲜商品品种和销量,部分制成品可以在超市现场加工解决,同时以色、香、味吸引顾客,当在同一地区形成连锁规模后,最终会面临生鲜供应链管理和优化投资组合问题。
连锁生鲜超市(连锁生鲜专卖店):这种业态形式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从有先行者开始涉足,到产生市场效果,以至成为主力业态之一,还要一个发展过程,而生鲜加工配送和完整规范的冷链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样生鲜经营才能从作为连锁超市集客目的的手段,逐步成为超市经营的利润增长点。
② 综合规划和分步实施问题
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规划中,要根据生鲜区整体销售预测和企业后续发展来确定加工配送的规模定位和设备配置,也可以在综合规划的前提下,考虑分步投资建设。
一般初级产品市保鲜转配(部分产品还需要厂家直配,如:豆浆、豆腐等),制成品如面包、主食厨房、熟食配菜则需要投入加工设备了。
③ 产品加工方式灵活转换问题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加工部分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符合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但是目前的生鲜加工合作的环境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生鲜制成品采购时,生产的批量和标准化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核算及品质,供应商配送的生鲜制成品往往在采购谈判过程中无以为凭,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是一个模糊概念。为了降低成本和加工标准化,由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阶段性的功能,当部分产品转为自制,产品加工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是透明的问题,在产品更新转换时,自制产品也可以再转为由供应商加工的定牌产品,此时的采购谈判所订出的价格和质量标准就是确定的了。这样品种的收拢和外包之后,可以使不稳定的供应商关系转为稳定的供需关系。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运作中一定要以利润为核心,如果自制和外协加工并存,我们会以自制为主,以扩大利润空间;那么,自制和定牌生产的调整转换,既有产品更新的转换;也有销售旺季,自有加工能力不足时部分产品外协加工;也不排除自己开发,外协加工。
外协加工标准:配方、工艺、设备特殊;
配方、工艺、设备和成本核算过程清晰;
基本类半成品(部分加工工序外协),如标准急冻面团
目的:带动外部小型加工企业群体,调整生产能力的互补和余缺。
④ 自有品牌产品加工问题
生鲜产品除非加工技术特殊,采购渠道特殊,一般生鲜制成品的可仿制和复制性比较大,但由于加工配送中的容易进行定牌包装,如:红富士苹果、新疆香梨等。要把产品开发、产品特色和自有品牌结合起来。
如新疆葡萄出口到香港摊着卖,而美国品种吊着卖,我们的葡萄虽好,但价格却卖不高。又如源自中国的新西兰猕猴桃,品种品牌优化后返销中国。
初级农产品商品化和自有品牌包装工作最终会集中到三个关键点:
食用性标准,如:绿色或者有机食品标准;
内在质量和产品保鲜期;
产地或经营者品牌标志。
例如:联华的20多个大类的自有品牌产品中,就有部分生鲜类产品,“阿强”蛋、大米等等。
⑤ 电脑管理软件的开发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管理,会对管理软件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响应速度,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一个配送作业,每天配送一次,有些小型连锁店铺由于存货空间不足,或者出于保鲜销售的考虑,每天两次甚至三次的配送情况都可能出现,时间性强,这样实际上对信息传输、汇集、反馈、分析、成本核算等的信息处理要求相对较高;二是商品核算,通常可以分解为毛利目标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单品管理和盘点管理等几个环节,要使这种比较特殊的商品核算方式程序化。
⑥ 生鲜配送中心的品种结构
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加工品种选择上,一般要考虑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品种选择标准,应选择销售量较大、需要特殊存储条件和整理加工的生鲜产品;二是经营条件,应选择支柱性的商品大类,这样加工配送中心的储存加工能力、产品开发能力、配送能力才可能有效发挥;三是在经营品种上可选择以下几类:
面点类:急冻面团、半成品、成品、中式面点(饺子馅和皮);
肉类制品:排酸肉(低温肉)、包装肉类、半成品调味菜;
海鲜类:冰鲜、冻鲜海产;
熟食类:凉拌菜、烧卤制品。 四、生鲜供应链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在生鲜商品的供应链上,供应商群体和供应形式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有的可能代表着发展的趋势。
1、供应商配送
1996年深圳、北京等地的大型综合超市刚开始成规模地经营生鲜商品时,除了超市派人到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外,几乎没有中间供应商,招商和采购工作非常困难,经营的品种和价格也难以保持稳定。两、三年后,招商采购工作好做多了,因为生鲜经营带动了一批生鲜商品的小供应商,并在大型生鲜经营企业周围逐步聚集了一个群体,从事初级产品保鲜转配、半成品加工、熟食凉菜制作等等。到目前为止,这个市场潜力仍然很大,特别适应一些小资本投资者经营,只要有产品,能打进市场,或者十分熟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作和运输配送,就比较容易进入。但要估计到,这种供应商配送如果不能上规模,达到规范化管理,向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发展,其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会很有限。
2、大型连锁超市集中配送
随着一些单店规模比较小的连锁超市公司开始经营生鲜商品,特别是一些定位于生鲜超市的企业出现(上海的顶顶鲜),生鲜商品的集中统一配送开始产生。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中要考虑把握两个要点,也是对集中配送的挑战:
1)采购产品经营规划能力;
2)产品开发指导能力。
两种能力的形成,将为以后的发展和成为组织者提供专业资本,同时这个阶段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也存在着面向社会的配送服务机会。面向企业内部为主,外部配送服务为辅,远交近攻;在形成优势和品牌产品后,逐步向公共服务性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转移;形成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配送和加工配送中心。
3、生鲜经营联合体
随着ECR管理观念的深入,超市生鲜区与生鲜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磨合发展中正在寻求建立在共同发展的新基础,生鲜经营联合体就是共同着力探索的一种新形式,而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规模、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运作状况、生鲜供应商的成熟化程度和实力、联合经营体的合作组织方式、紧密程度和管理机制将影响专业化集群经营成败。
日本7-11公司的大众食品协同组合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盒饭在7-11是一个销售量很大,容易形成经营特色的产品,初期的联合体就是围绕着盒饭的开发体制、销售体制和物流体制展开的,其中日本7-11公司不参与直接生产,只领导和主持产品开发,参与合作的中、小生产商按照要求进行盒饭开发生产,并与日本7-11公司形成产销同盟。
1979年由10家日餐和西餐生产厂组成;1991年第一家副食品加工场加入;1996年6月,已拥有55个公司,116个加工场加盟。7-11的盒饭从协同组合的厂家进货,工厂的专业化加工程度非常高,为了保证鲜度要求,7-11实行在线订货,并一日三次门店配送服务。
日本7-11公司的领导地位是建立在通过POS系统的销售数据对产品试销等阶段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以动态分析结果及时向厂家反馈顾客和市场信息,并对厂家的的开发和生产进行指导。
篇9
一.调查背景
进入大学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下,许多课程的学习会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英语,学习时间减少,完全打破了高中阶段课堂以老师讲授,课后以教师辅导的格局。作为当代大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向从而掌握正确的自主的英语学习方法。而事实上许多在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甚至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远远背离了时代要求。为此,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学习状况调查,以便了解大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习惯并进一步解决英语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想了解我校大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与总结,认清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障碍以及在教学中需要改善和提高的方面,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外部环境,使英语学习与过级考试不再是众多学生的死穴。
三.调查对象
我校非英语专业大一(2B)学生,涉及液压、机械制造、飞机制造、建筑四个专业246位同学。
四.调查目标
1、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及学习效果。2、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及学习目标。
五.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46份,由七位班长负责,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方式,具体工作由各个同学各自展开,对所提问题要做出合适具体的解答,确保每一份问卷的质量,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调查结束后,认真做好相应的统计汇总工作,画好分析图表,在统计数据时应作到客观,认真,公正。
六.调查结果总体分析
1.性别分析
在246份有效问卷中,男性202 人,占总人数的 83% ,女性42人, 占总人数的17%. 就性别来看,男生偏多,不过在工科院校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恰好以此来比较他们的英语学习情况。
2.喜欢英语程度分析
在246份有效问卷中,选择很喜欢英语的有 47 人,占总数的19%,选择一般般的有136 人,占总数的55%,选择不太喜欢的有36人,占总数的14%,选择很讨厌的有27人,占总数的10% 。
3.英语学习时间分析
在246份有效问卷中,选择0小时的有143人,占总数的58%, 选择1-2小时的有74人,占总数的30%,选择3小时以上的有29人,占总数的12% 。
根据调查结果,不难看出非英语专业的专科科生,由于专业等因素的限制,英语学习投入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鉴于目前新形势下英语能力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高校教育理应加强英语教学的比重。其次结果还表明,我校非英语专业的专科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还不够浓厚,因此这可能导致我校部分学生英文能力的下降。建议学校加大力度在学校中营造更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兴趣程度。
4.使用学习方法分析
在英语学习的方法上,在246份问卷中,有121人认为没有,占总人数的49%,56人认为有,占总人数的23%,69人不清楚,占28%。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在英语的自主学习方面还存在问题,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完全不知道英语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它的知识构成,如何应用,这就要求我们要讲求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从“学会”转化成“会学”。
5.英语学习方式分析
关于这个问题的问卷统计表明,12%的学生通过英语报刊杂志,23%的学生通过浏览英文网站,41%的学生通过英语电影或歌曲,其他方法有24%。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形式多样,通过看英语电影和听英文歌曲来学习英语的同学,占有很大比重,这样我们就可以推荐一些难度适中,易于接受的影片。
6.学习难点分析
246份问卷中,86人最头痛口语,占35%,78人认为听力最难学,占32%,69人认为是词汇量,占28%,其他13人,占5%。调查结果显示,口语、听力、词汇量一直都是困扰英语学习者的难题。
7.个人英语能力薄弱点分析
在246份问卷中,75人想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占30.6%,45人想提高写作能力,占18.2%,69人想提高阅读能力,占28%,57人想提高本专业英语知识,占23.1%,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不难看出更多的学生还是想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和读写能力。
8.英语学习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在问卷结果中,80人认为缺乏英语学习的语境,占32.4%,106人认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占43.1%,46人认为缺乏语境和方法,占18.6%,14人认为原因不在于前三者,占5.9%。不难看出,近乎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缺乏语言环境,这也正说明了学习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这与之前的第六,七个问卷结果的数据不谋而合,在A,B级和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下,众多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提高,哑巴英语仍然是根深蒂固。但英语不是教会的,是学会的。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公共课,较之专业课,学生们可以投入的时间还是相对有限的, 通过本人的观察,觉得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还是差一些,他们更多的是课堂内的学习,缺乏课后的自主独立学习。
9.英语学习目的的分析
针对上述五个选项结果的汇总发现大学生英语学习目的都不尽相同,但是众多的问卷结果呈现出的趋势就是英语过级,占总数的58%。当然,我们学校鼓励专科段学生在通过A,B级的基础上挑战四六级。19%的人选择为日后求职发展,这也反映出英语在咱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它是一根“隐形的拐棍”,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前行在它的帮助之下。
在问卷结果中,认为英语对自己未来工作有帮助的学生有167人,占总数的67.8%,这充分说明大家能够认识到英语学习对日后的重要性,还有30的人认为没用,占12%,这可能与自己英语学习情况以及未来就业方向有关。
10.英语对未来工作帮助的分析
在问卷结果中,认为英语对自己未来工作有帮助的学生有167人,占总数的67.8%,这充分说明大家能够认识到英语学习对日后的重要性,还有30的人认为没用,占12%,这可能与自己英语学习情况以及未来就业方向有关。
11.英语和专业课学习时间比较分析
在问卷结果中,明确自己学习英语比本专业时间长很多的有21人,占总数的 8.5%,认为自己学习英语时间长的有32人,占 13%,两者投入时间差不多的有56人,占22.7%,英语学习时间比专业课短的有49人,占19.9%,前者比后者短很多的有88,占35.9%。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群体而言,得出这样一个数据比例不足为奇,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印证了四六级甚至AB级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挑战的这一事实,这同时也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动力,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12英语和专业课学习必要性分析
针对问卷汇总统计,44人认为很有必要的有占17.8%,认为无所谓的有118人,占48%,认为没必要的有29人,占总数的8%。可见还是有一部分同学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学好英语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未来职业规划。
13.现代大学生对英语认识分析
在2013年的英语学术年会上,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李正栓教授指出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现代英语老师不是诲人不倦,而是“毁人不倦”。对于这个问题,,有109人选择认同这一说法,占44.3%,剩余的137人并不认同这一说法,占55.7%,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李教授的这一提法并非空穴来风,姑且可以认为是当下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一种体会和认识吧。
七.结语
注重学习目的培养。不同的学习目的及动机必然会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效果。通常,只有那些能够高瞻远瞩,具有长期学习目的的同学才能真正地投身于学习,从不断进步中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和满足,并更加持久地学习。相反,那些只具有三分钟热度的学生却可能永远也无法营造坚持学习的动力,他们的学习具有时效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如果单纯利用一周两个课时试图提高英语成绩是很困难的,至少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语法点是需要课后不断消化记忆的。这就要求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通过熟悉单词,把握单词拼读规律,做到词汇的识记应用,并且利用教材配置的光盘跟读课文,以加深理解,同时练习听力。
组织丰富的课外英语活动。开展英语角活动,定期播放英文电影,开放语音教室,利于学生进行听说训练;鼓励口语好的学生带头英语交流,创建良好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发的组成学习小组,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教师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辅的教学设备。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教师可以想学生们推荐对英语学习有帮助的网址、收音机频道和学习资料,从而打破传统的课堂学习的固定模式,让大家认识到英语学习贵在平时的积累,摒弃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
篇10
关键词:营林生产;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更是炙手可热。作为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林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如何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深入探析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深入了解我国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发展的现状,充分考虑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林业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法律法规、营林生产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完善,并确保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提升营林水平,增强经济收益,促使我国林业实现长久发展,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同时,也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增添助力。
1我国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发展的现状
林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重要,森林资源是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而森林资源的开采和生产就是创造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林业资源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促进增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为了使林业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充分体现其价值,必须杜绝滥砍滥伐的现象,确保采伐的合理性,强化林业资源的保护。这既是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营林生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的营林生产已不再是粗放造林模式,而是呈现出集约化造林模式,营林管理上也有了一些变化,不再是“只造不管”,而是实行“封、造、管”三个生产管理步骤[1]。提高营林管理的针对性,根据幼林、中幼林、低产林及高产林特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
2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是营林生产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可以说,营林生产的良好发展是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营林生产工作能够顺应时代变化、符合自身特点,确保营林策略的有效性,就能够使林木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营林规模不断扩大,营林生产水平得以提升,自然也就能对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对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营林生产能够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收益,而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促使这种经济效益的长久获得,并且使得这种经济收益不断增加,提升经济价值,更好地体现社会效益,继而促使营林生态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林业的发展需要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相关部门应当以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将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促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为林业生态的良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3.1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根据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发展的现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长期有效的策略实施,结合林业生态建设技术,充分利用良好机遇,根据自身林业产业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充分体现高层次的生态建设水平。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首先要从林业树种着手,着重提升林业树种的质量,以确保营林生产成效。在造林种植前,需充分了解相应地区的种植情况,尽量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在培育以前当地从未栽培过的树种时,应当多查阅资料,并借鉴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还要确保所选择的树种在成活率、适应性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障其成林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应当着力加强林业相关产品的开发,在深加工方面逐步强化,使林业产品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并加强林业产品的开发与升级,减少林木以低层次原料出售的现象,挖掘林木资源的最大价值,务求实现物尽其用,避免有限的林木资源被浪费,实现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2]。另外,还可以将林业资源和旅游项目结合起来,借助丰富的林业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通过与旅游部门的合作对林业旅游项目进行宣传,既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又能够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2强化林业保护的资金保障
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先进的营林生产技术作为支撑,更需要资金保障。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深化营林生产科技理论探究,使营林生产更为科学化,也需要加强优良品种的培育,提升造林技术和营林管理水平。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就能够为更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和优良品种的培育创造更好的条件,在科学理论的研究方面更游刃有余,在林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也能更为高效。同时,也能为引进更多现代化营林种植方法提供便利。凭借专业的新型技术人才,对培育良种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借鉴。可引入一些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培育而成的林木产品,运用扎实的科技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其培育方法,在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下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强化对营林生产的监督管理,为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3完善林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
从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要真正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极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林业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对于林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国现有的林业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一套完整的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有些林业方面的法规不够完善,在林业资源的保护方面约束性不强。这就导致人们对林业生态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一时的利益而乱砍滥伐,浪费林业资源,使林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实施这些破坏行为的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处,这也是滥砍滥伐现象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林业生态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极为必要的,有了完整的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自然就能够提高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重视程度,约束林业资源的开采,减少滥砍滥伐的现象,促使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3.4提高营林生产管理的科学性
营林生产管理水平对林业发展至关重要,结合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发展的现状来看,在营林生产管理中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营林生产成效,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是营林生产管理方式上,应当避免粗放管理。还要注意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在树种的选择上严格把关,严格按照国家对造林树种的要求进行选择。并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的培育技术,着重探究新的种植技术,强化速生丰产林的培育。在森林抚育工作中应遵循适量采伐的原则,摒弃价值较低的树种,多植优质树种。还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种植情况,适当调整种植结构。除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要适时适量,结合林木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之外,还要注意森林火灾的预防,加强对林区的管控,为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