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封信范文
时间:2023-03-23 18:0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后一封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他在初二那一年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性格开朗,很有礼貌,学习成绩好,对待同学的生活困难和学习困难他都很热心帮助!
到了初三他父亲为了能让他提高学习成绩,便把他送到市重点高中去作为中考的最后一次冲刺!
初三开学了两个星期,原初二的每一位同学在那个班,我都知道了,唯有他,不见人影。一个月后,实现忍不住了,下自修后拖着一个好朋友便到办公室去问初二的班主任,林到哪去了。知道后,想尽了办法,厚着面皮去问了林以前一个很好的朋友要了个地址。
拿到地址后迫不急待地给他写了信,不过不知道该写什么,便随便写了些问及学习的话就寄了出去。
一个星期后收到了他信。奇怪的是我们给对方所写的两封信都是同一天写的。原来,他从朋友口中得知我要写信给他,他怕我会写错地址,便特意写封信回来告知我地址。
自有了第一封信后,我们便成了无话不谈的的朋友!在电话里,信里,我们都各自说着学习和生活及身边人的种种事情。
读完初中后,由家境问题我没有读高中(他一直读,直到现在读大学。)但是我打工半年后拿到一些钱到广西学了几个月的电脑。无论我在打工也好,在广西学电脑也好,他都会给我写信。他的来信常叫我多学习有用知识,开朗些,多注意身体(我身体向来特差),这些都是他每封信必说的。
最后的一封信是他2006年3月1日写的。那时候我们基本上都已经在网上联系了。他的最后一封信我没有用信回复,但我用QQ邮箱给他写了封很长的信,还给他打了电话。
篇2
起初我很害怕,可是后来我想,你在安全的地方,这是幸运。
勒令犹太人搬迁的通告只准许带十五公斤的东西。不搬迁者,格杀勿论。我带了一个枕头、几件衣服、你送给我的一个碗、一把调羹、一把小刀、两个碟子。我又带了几样医疗器械。带了你的信和一些照片,带了普希金、都德、莫泊桑的书、一本小字典,我向房子告别,向小园告别,又向邻居告别。我恳求巴桑柯家的人,如果战后你来打听我的情况,请他们对你说详细一点儿。
我的病人舒金来帮我提东西,给了我三百卢布,并说每星期要给我送一次面包。因为许许多多白包袱、白枕头,一条街都变白了。生病的便由人搀着。一个年轻人抱着老母亲。有一个年轻人没有带东西,头抬得高高的,面前拿着打开的一本书,脸上是一副傲视一切和镇定的神气。
我听到一些妇女同情的叹息声。我看到许多熟悉的脸。有些人轻轻向我点头告别。有几次我也看到哭红的眼睛。
在隔离区入口处我同送我的舒金告别,他给我指了指铁丝网边一块地方,说以后给我送东西就在那儿会面。我跟我的同事、内科大夫施佩林一同住在一套两居室的土坯房里。施佩林有两个成年的女儿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儿子。施佩林弄到褥垫、DE煤油、一大车劈柴。夜里又弄来一袋面粉、半袋豆角。他对我说,应当在隔离区办学校。他甚至提出要我教尤拉法语,每节课报酬一碟子菜汤。我答应了。
在这灾难的日子里,我心中充满了对犹太民族的母爱。我常常上病人家里去,小小的屋子里往往挤着几十个人:有半瞎的老人,有吃奶的孩子,有孕妇。
德国人在疯狂杀犹太人。再过一两个星期就轮到我们了。可是,你要知道,我虽然知道是这样,还是继续为病人看眼睛。我还在教尤拉法语。不久前我们这儿还举行过婚礼。我,望着眼前的一切,就不相信:难道我们都是判了死刑在等死的人吗?理发匠、鞋匠、裁缝、医生、修炉匠,都在干活儿,甚至还开设了接生小屋。人们还在洗衣服,晒衣服,做饭,孩子们从九月六日起又上学了。
一个熟识的师范学校女学生来找我,她掩护着一位肩膀受伤、又烧伤了一只眼睛的中尉,经过我治疗,就不会化脓了。他讲我们的军队,他想休息几天之后,就穿过前线到那边去。有好几个小伙子要跟他一块儿去。啊,维克托,我要是能跟他们一块儿走该多好呀!一些人给他送来土豆、面包,有一个老奶奶还给他打了一双毛线袜。
德国人赶着年轻男子去干活儿,据说是挖土豆。一个熟识的农民从铁丝网外面路过,说挖的是一些很深的坑,在离城四里的地方,靠近飞机场,就在去罗曼诺夫镇的路上。维佳,你记住这个地方,将来你可以在那儿找到合葬的坟墓,妈妈就在那里面。
篇3
2010年12月15日上午10时许,一个显得有些虚弱的漂亮女孩在父母的搀扶下走进长沙一家派出所报案。还未坐定,老两口就忍不住泪流满面:“20万元,那可是我们一辈子的血汗钱呀!”接着他们便道出了女儿米慧惨遭绑架勒索的经过:
12月11日,在北京某名牌大学读大三的米慧从北京坐火车回长沙,在车上被一伙歹徒用药麻醉后绑架到石家庄。当时,米慧身上有一张存有20万元的牡丹卡,这伙歹徒逼迫着米慧在石家庄的几家银行分几次取走了其中的20万元。拿到钱后,他们竟将米慧扔下公路旁的沟里,后来经过辗转才回到家中,差点被冻死。当时由于忙着把米慧送到医院抢救,所以耽搁了几天才来报案。
为了尽快破案,派出所成立了专案小组,立即对这起绑架案进行调查。
当天下午2点,专案组一行5人赶到米慧的家中,进一步询问案情。根据米慧提供的笔录来看,这是一起有预谋、精心策划的特大麻醉抢劫案。为了尽快抓住犯罪嫌疑人,专案组立即分头取证。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却显现出来诸多疑点:第一,通过银行的监控录像来看,米慧在银行提取现金时,每次都会数一遍。试问一名被犯罪分子威逼着的弱小女子如何能如此从容不迫?而且当时完全有机会向银行工作人员求救的她,为什么没有这样做?第二,米慧在笔录中曾提到自己遭到了犯罪分子的一顿毒打,可医院的诊断显示,米慧除了受冻时间太长外,身体上并没有其他外伤。第三,米慧说自己取完钱后是打了一辆出租车走的,可据银行工作人员讲,米慧当时并没有打车,而是上了一辆早就停在门口的汽车上。第四,据从北京反馈回来的消息显示,米慧所说的当天穿着歹徒强迫其穿着的衣物,均是此前她自己在超市购买的。
种种疑团显示,此案很有可能是一起报案者自导自演的假案。
12月18日上午,几名侦查员又来到了米慧家中。他们特意避开米慧的父母,单独和依旧卧床不起的米慧摊了底牌。
“米慧,你都有什么鞋?”米慧想了想,说:“三双运动鞋,两双皮鞋。”“有没有拖鞋?”专案组长意味深长地问道。
“一双塑料拖鞋。”
“没有别的什么拖鞋了吗?”
“没有!”米慧肯定地回答。
“你在撒谎!为什么不提出事那天穿的那双棉拖鞋?”专案组长严厉地问道。
米慧先是一愣,半天没有吱声,接着说头晕闭上了双眼。专案组长见状并没有继续严厉地逼问下去,相反倒是一改语气,平和地说:“根据我们目前调查的情况,你并没有实话实说。你要好好想想,父母把你养这么大不容易,他们省吃俭用供你上大学,又为你出国留学拿出了全部的积蓄,还四处借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思前想后了一番,米慧终于交待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2
米慧一家原来住在吉林省某市。读中学时,她和同班男生岳鹏关系一直不错,两人经常一块上下学。米慧学习好,经常在学习上帮助岳鹏。岳鹏也经常在有人欺负米慧时挺身而出。后来,两家凑巧都搬到了长沙市,又进入同一所高中读书。
初到异地,米慧和岳鹏更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整个高中时代,他们一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升高三时,米慧被分到快班,而岳鹏被分到了慢班。米慧安慰岳鹏说,在她眼里没有快慢班之分,只要努力,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但高考之前,因成绩不理想,岳鹏觉得生活变得很迷茫。一个周末,米慧来找他,他们聊了很久。知道岳鹏对高考的迷茫,米慧很为他担心,并劝他一定要振作。但岳鹏并没有按照米慧说的做,而是破罐子破摔,成绩继续下滑。高考结束后,米慧以当地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某名牌大学,而名落孙山的岳鹏则开起了出租车。
临别时,米慧告诉岳鹏,虽然他们以后不在一起上学了,但她依然会把他当做最好的朋友。
来到大学后,米慧马上给岳鹏写信,每个星期她也都能准时收到岳鹏的回信。当岳鹏向她倾诉父母闹离婚带给他的痛苦时,米慧鼓励他要像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做他们的桥梁。
也许是米慧描述的大学生活让岳鹏有些自卑,有一段时间他们有些疏远。
一天,米慧在网上遇到岳鹏,她告诉他,她交了个男朋友。那一行行字出现在岳鹏眼前,就好像一声声惊雷在他耳边炸响。
岳鹏装出高兴的样子,祝她爱情甜蜜。没想到几个月后的一天,米慧突然给他打来电话,哭着说和男友分手了。岳鹏一边安慰她,一边窃喜不已。
等米慧情绪一稳定下来,岳鹏就迫不及待地在网上向她表白了:亲爱的米慧,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就让我们一起把你的伤口抚平吧,为你我什么都愿意。
米慧没有直接答复岳鹏。半个月后,她突然打来电话,叫岳鹏上网去看她的留言。岳鹏飞快地冲进最近的一间网吧。米慧告诉岳鹏,刚上大学一切都不适应,和那个男生在一起是希望找个人互帮互助,在她内心深处,她一直觉得她和岳鹏才是最有默契的人。
岳鹏高兴得像要疯了似的,马上给米慧打了个电话。接通电话的那一刻,他还没有开口,米慧就在那边叫着他的名字,欢快地笑着。就这样,两个人甜蜜的爱情开始了。
恋爱的日子里,两个人虽然并不能相伴左右,但每一天米慧都觉得很温暖,她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微笑,比以前更容易快乐,更容易感动。每次想到岳鹏,她都能从空气中闻到幸福的味道。
2010年“五一”假期,岳鹏来北京看望米慧。白天,岳鹏带着米慧逛街游玩,当米慧玩累时,就把头靠在岳鹏的胸前,心情会变得很恬静。 吃完晚饭,他们还会跑到街上,在月光与灯影中,一人举一团大大的棉花糖,在大街小巷中说着笑着,追着闹着,就好像回到了童年。和岳鹏在一起,米慧觉得自己越来越小了,那种纯净的感觉让人格外贪恋,也格外珍惜。
总之,在“五一”假期,两人一起度过的种种欢乐时光:吃饭时岳鹏对米慧的关切和照顾,休息时的深情凝望……米慧的眼睛渐渐有些泛红,原来幸福太满了也会溢出来。
送岳鹏走的那天,米慧拼命用给岳鹏收拾东西来忘记他要走的事实,一会儿帮他收衣服,一会儿往他包里塞水果,一会儿又帮他检查有没有什么东西漏下……直到最后再也没什么可收拾了,只能静静等待离别时刻的到来,看着坐在对面的岳鹏,米慧的眼泪不自觉地就涌出了眼眶。
其实米慧的家庭条件很好,父母也一直希望她将来能找个层次高一点的人嫁了。但米慧信誓旦旦地对岳鹏说,无论家里人怎样反对,她都要坚持她对他的爱。她还举例说原先她家里人反对她姐姐和姐夫的婚事,结果在她们的坚持下胜利了,现在家里人也接受了他们。所以,她要他好好努力。
之后的那段时间里,米慧浑身充满了力量,她和岳鹏每天电话情语呢哝,每隔一个月见一次面。
没想到在2010年国庆期间,岳鹏打电话给放假回家的米慧,却被家人发现了。当父母得知女儿喜欢上一个出租车司机后,坚决反对两人来往,要米慧放弃这段感情。末了,父母冷冷地叫米慧别再给岳鹏打电话了。米慧的脑子一下就昏了,火热的心像从沸点降到冰点,浑身上下彻骨寒冷。后来,父母没收了米慧的手机。岳鹏打电话来时,米慧的父母郑告他不要再和米慧联系,别打扰她的生活。
父母的反对,让米慧想不通,开学后精神仍然萎靡不振,每天浑浑噩噩。后来,岳鹏来到北京,在他的感情攻势下,米慧也舍不得放下这段感情,于是两人又开始幽会。
3
2010年12月份的一天,米慧又偷着赶回长沙与岳鹏见面。心细的她一眼就看出岳鹏心事重重,在她的反复追问下,岳鹏告诉她说自己闯下了大祸:前不久他在与另外一名出租车司机发生争执时,好友为了他将对方扎成了植物人。出事后好友跑了,对方家属不依不饶,非让他拿出20万元。米慧一听也顿时傻了,没了主意,在安慰了岳鹏一番后,便匆匆赶回学校。
由于心里惦记着这事儿,几天后米慧又偷偷回了趟长沙。这次岳鹏吞吞吐吐地告诉她,一个苦苦追求他很久的女孩在得知这件事情后,主动找到他,提出愿意出20万元帮他了断此事,但开出的条件是必须跟她一辈子。听到这些,米慧的心碎了,当天便失魂落魄地回到了学校。
原本以为自己的这段初恋将从此画上句号,谁知几天后,她从一个好朋友那里得到消息,岳鹏并没有拿那个女孩的钱,而是打算卖掉身上值钱的器官来还债,剩余的钱一部分留给父母养老,另一部分给米慧作出国留学的费用。听到这个消息后,米慧连夜就赶回了长沙,一见到岳鹏便冲上前去,两人抱作一团痛哭流涕。第二天临走前,米慧已经有了弄钱的办法:向自己父母“伸手”。
说出实情去要钱肯定是不行的,怎么办呢?米慧想来想去,决定骗。
经过精心策划,在和岳鹏商量后,她以自己要出国留学为由,让父母准备一大笔钱。一向望子成龙的老两口很快就东借西凑地为她凑了20万元,由米慧和其北京的叔叔一起将这笔巨款存入了北京的一家银行,存折交给叔叔保管。之后,米慧偷偷地到银行办了一张牡丹灵通卡装在身上,并像模像样地办理了出国所需的各项手续。接着又经过多方考虑,她和岳鹏将假定案发地点定在了石家庄。为了保证计划万无一失,他们还到石家庄和当地银行踩点,进行彩排。
4
去年12月11日,计划开始实施。当天早上,米慧踏上了从北京开往长沙火车。临上车时,她故意当着前来送她的同学的面买了一瓶饮料。
几个小时后,米慧中途下车和早就在此等候多时的岳鹏再次统一好了“劫案”经过的说法。然后,她换上了早就准备好的道具衣物:一顶帽子、一件长毛衣、一套长裙和一双棉拖鞋,在石家庄当地一家银行提取了第一笔8万元的钱,接着又在另外4家银行用同样的方法提取了12万元。拿到钱后,岳鹏立即离开,米慧则继续留在石家庄演戏。后来,她叫了一辆出租车,在公路边先找好的地方下车,打电话告诉家人自己被绑架后,撕下自己衣服的前襟塞进了嘴里,又用事先打好结的绳子将自己反绑,滚下了公路,只等着蒙在鼓里的父母来接自己。
由于米慧没有估计到夜间气温太低,她确实被冻昏了过去,给这场戏添加了不少“真实”的色彩。
根据米慧的交待,警方很快将岳鹏抓获,迅速在岳鹏的朋友处取回了20万元现金。
当米慧的父母看到失而复得的钱时,百感交集地跪倒在地上,久久说不出话来。
然而,警方的审讯结果让米慧无比震惊,据岳鹏交代,他和米慧说的着急用钱都是谎言,他真实的想法就是想从米慧手里骗一大笔钱,然后和新认识的女友远走高飞。要不是警方及时介入,他的阴谋将要得逞。
目前,警方正在追究米慧及其岳鹏的法律责任。
编后:
爱要真诚更要理智
本文故事让人感慨和痛心。爱情固然是神圣的,需要真诚的付出,才会收获幸福。而男主人公的阴谋手段,在伤害别人的同时,最终也会伤害到自己。让人扼腕的是,女主人公在痴情的迷途上,竟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伤害了亲情,也没有成功挽救爱情。可以说,她和男主人公的最后一搏,如把一颗子弹打如了爱情的心脏。我们在此奉劝天下情侣,在痴情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智的头脑,否则爱有多痴情,就有多伤人。
相关链接:
篇4
最好吃的苹果和梨
母亲节到了,老师说:“今天是母亲节,赶快回家帮妈妈干活吧。”小星听了兴致勃勃地跑回家,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小星知道妈妈爱吃水果,特意买了苹果和梨。小星把手洗了又洗,再把苹果和梨洗了好几遍,又把苹果和梨削好。小星还知道妈妈爱喝水,又把水倒在杯子里。最后,小星又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妈妈下班回到家,看见屋里这么干净,茶几上摆着水果和水,还有一封信,便打开信看了一遍,顿时感到很开心。
妈妈把小星叫了出来,问:“这些都是你做的?”小星不好意思地说:“是的,是我做的。”妈妈高兴地吃了一口苹果和梨,也写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我爱你小星,你辛苦了!这是我第一次吃女儿为妈妈削的苹果和梨,这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苹果和梨。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写在之上的家信已越来越少了,但是仍有一些顽强和深情的父母怀着一颗爱心,铺展开纸笔给自己的孩子写信,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情,殷殷的叮嘱,和对儿女的美好期望,都永远的固定下来了。
《给女儿的39封信》这主要写了39位家长怀怀着一颗乐观,顽强的心给女儿写的一封封信,他们其中有的写了对女儿的期望与叮嘱。有的写在女儿高考前的,有的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女儿的信,有的写信给离家出走的女儿的信。在这些父母其中,有的是作家,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在建筑工地的地铺上一字一句地书写。无论怎样,在这一封封信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父母对女儿的关心,爱护与爱。
有一封信是一位患了重病,就要永别人世留给女儿的最后一封信,他一定想了很久很久,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告诉他的女儿。他说:“小时候,他常陪他的女儿捉迷藏,每次都很快被女儿捉住或有是女儿找不着自己就主动跑出来,但是这一次他会藏得很久很久,但不出来,否则就输了......还有台湾的李敖写给女儿的信中,细谈起了美元,还有篮球明星隋菲菲一封家信,他的父母因为听说他学会做饭而高兴,并告诉他来到NBA要更加努力,不要想困难低头。
篇6
约翰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生意人,飓风袭来的时候,约翰正在华盛顿做生意,当他听到路州发生飓风的消息后,立即乘飞机回到家乡,眼前一片凄惨,整个小镇成了一片,死亡的人比比皆是。看到此,一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迫使他赶往家中。
一进家门,他呆住了,他的妻子跟三个孩子的四具尸体都已经被村民们安放到了家里的床上。几个村民们看到他,有的流泪,有的安慰他,“约翰,重新振作起来吧,去向上帝祈祷吧,上帝会减轻你的罪责的。”
那一阵子,约翰似乎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那样,也能结束失去亲人的痛苦。这时候,一个记者来到了约翰的小屋对他进行采访,采访随后在美国的一家电视台播出,约翰的情况代表了许多像约翰这样失去亲人的人。
仅过了一天,约翰突然收到一封信。写信的人是一个70多岁孤独的老太太,她说在电视上看到了约翰,非常像遭到灾难时的她。她的儿子很优秀,然而,有时上帝也会嫉妒优秀的人,她的儿子就是在驾机撞击世贸大厦的“9・11”事件中遇难的,遇难的人中还有她的丈夫、儿媳妇和唯一的孙子,当时孙子才15岁。从此,老太太便一个人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了,那种活比死了还要难受。当时,她也想过自杀,一了百了。可她如果自杀了,在一家子遇难的日子里,他们的墓地连个送鲜花的人都没有了。如今,老太太活得很快乐。
老太太最后说,她看到的约翰非常像自己去世的儿子,如今她独身一人,倒真想再有约翰这么一个儿子。
约翰看完信,哭了。一个70多岁的孤独的老太太都那么坚强,我一个大男人还能说什么呢。约翰决定去找这个达观的老太太。
当约翰按地址敲开门时,看到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激动地把约翰拉进门。墙上挂着老太太的全家照,有她的丈夫、儿子、儿媳妇和孙子,他们看上去那么美丽,那么光彩照人,当年这应该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呀。老太太叫塞迪卡斯特,她说,她当年无论如何也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在这个世界上她没有一个亲人了。那时候,哪怕能收到一封信也会给她带来安慰的,可没有。为了走出困境,她只好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当她收到这封信时,虽然是自己给自己写的,可竟然激动的不能自已。
那天,她从电视上看到了约翰的遭遇后,立即想起自己当年的情景,于是,拿起笔来给约翰写了一封信,同时,还给其他受灾的人写信,希望这些人能够站起来,好好活着。
约翰听了,激动地说:“我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孤独一人活在世上,是您救了我的命,妈妈,您就是我的亲妈妈。”塞迪卡斯特拉住约翰说:“孩子,你怎么没有家,这就是你的家呀。”
篇7
一次,一位搞集邮的朋友来访,翻拣我废弃不要的信件,试图从里面找到有价值的邮票。大多时候他都会空手而归――尽管我的信件很多,有价值的邮票却极少。可是那天,当朋友看到这封信时,立刻发出一声兴奋的尖叫,他把信抓在手里,问我:“信封还有用吗?”
于是,这封信从记忆中再一次被翻出。那个下午我放下手头的工作,为来信者写了一封简短且客气的回信。后来我认为那不过是一堆废话,无非是鼓励对方好好写作,坚持到底必有收获等等,和我的千百封回信没什么不同。信写完了,去邮局的路上,顺手在路边拾一片绿叶夹进信封。那是我第一次给国外的朋友回复信件,却像例行公事一般,草草了事。
后来这件事终于被我彻底忘记,直到2006年冬季,又一封信从韩国寄来。仍然是上次的地址,仍然充满了太多溢美之辞,仍然在信里夹一枚脉络清晰的绿叶。可我还是注意到两封信的不同之处,其一是笔迹不一样,显然是两个人所写;其二是语气也不太一样――这封不长的信里,竟然用了十多个“谢谢您”。
事情似乎有些蹊跷,正好那天没事,于是给他写了封回信。几句客套话之后,我提出了我的疑惑。当然在信寄走以前,我不忘在信纸里夹了一枚绿叶。
一个月以后我再一次收到来自韩国的信。整整一个下午,我把那封信细细读了三遍――那封信背后的故事让我唏嘘不已。正如我怀疑的那样,三封信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第一封信的确是一位年轻人所写,而后两封信则是他父亲写的。年轻人很小就跟随父亲去了韩国并入了韩国国籍,可是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他父亲说,家里的书架上,几乎摆满了中文读物。
从其中一本书里,年轻人认识并喜欢上我的文字。而那时,年轻人已经身患绝症。他问父亲,能不能给我写一封信――这之前他还从没有给陌生人写过信。父亲说当然可以,他说可是万一对方不回信呢,那多尴尬?父亲说不会的,他肯定会回信。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写信。他没用打印机,说那样不礼貌,只用钢笔,先打一遍草稿,再在草稿上修改,改完了,再工工整整抄一遍,然后从一本书里找一枚绿叶夹进去。
这位父亲告诉我,其实那时候他并不能肯定我会回信,更不能肯定自己的儿子能活到我回信的那一天。他们直等了大半年,仍然没有等到回信,正当他们几乎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一封来自中国的信送到他们手中。父亲说,接到信的那一天,儿子心情非常好。尽管那时他已经极度虚弱,可是躺在病床上的他仍然在笑。几天以后,儿子永远离开了人世。
为表示感谢,父亲模仿他的笔迹与口气给我回了封信。他说不想让我知道太多事情,试图隐瞒,“为什么要让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来分担我的痛苦呢?更何况,你已经帮我、帮我儿子太多太多了。”可是我帮了他们什么呢?我什么帮助也没有给他们,我只是给他的儿子回了一封简短的信,那封信字迹潦草,废话连篇。可就是这封信,给他、给他的儿子带去了太多的快乐,并让他儿子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对另一个国家的一位素不相识的人没有失望。
后来与他的父亲慢慢熟识,竟然通过几次电话。记得有一次我问他,假如我没回那封信,你的儿子会恨我吗?他说应该不会恨,不过他会很失望。他儿子曾经听别人说,作家都是很高傲的,特别是中国的作家,他不信。如果你没有回信,那么,他不但会带着遗憾离去,并且,或许会真的认为中国作家都是高傲并拒人于千里之外的。
那个年轻人叫金东会,23岁,家住韩国仁川市,死于白血病。那天放下电话,我竟然产生一种刀锋掠过头皮的感觉。假如那封信不是被我放进抽屉里而是随便扔掉,假如那位集邮的朋友没有来或者即使来了也没有见到那封信,假如那天我没有给他回信,那么,我伤害的绝不仅仅是一位韩籍华人,而是所有中国作家的形象。
篇8
给小学表妹的一封信1
亲爱的表妹:
你好。
表妹,你在四川成都过得好吗?古人都以月亮表达思念,你瞧,月亮又大又圆,多像你的脸呀。
记得你以前来南京做客,刚进来门你鼻子就一抽一抽的,眼圈也红红的。当时我就认定你是一个爱哭的人,果然,我和朋友买了两张票去看电影,你也要去,可只有两张票呀,我只好赶紧出去,没想到你“哇”的一声哭了,嘴巴张的比乒乓球还要大,哭声尖锐刺耳,都快把我的耳朵震破了。没办法,我只好哄她说:“好表妹,别哭,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才罢休,一下子不哭了。我此刻想对你说:“你可真倔强啊!”
对了,现在疫情传播,真不知道你还好不好,毕竟一年没见了。听妈妈说你那一切都好,美中不足就是你不太喜欢戴口罩,一丝不祥的感觉从我眼前划过。你一定又为戴口罩而哭了,自从我俩没再见过时,我每天晚上都会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想到你,天上的云组成了你那新月似的眉毛和微笑着的樱桃小嘴,星星们组成了你那一闪一闪的眼睛。古人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人思念的是故乡,而我思念的却是你,表妹。你什么时候才能来南京呀?
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吴玥彤
给小学表妹的一封信2
你好!
好久没见到你了呢。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不知道你想姐姐了吗?
听说你长胖了长高了,你圆嘟嘟的小脸真可爱,好想轻轻捏一下。
马思语,你知道吗?你回去了不久,我们这儿就开始修地铁了哟!虽然有时候会堵车,但是修好后我们大岭山也有你喜欢的地铁!等你再过三五年回来,这儿就大变样了!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到时候姐姐带你好好玩一玩。不过你快上一年级了,你先在驻马店好好读书,等你长到像姐姐现在这么大时,你就可以回来了!甚至更久,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友情和亲情永远都在!姐姐等你回来!大姨也等你回来!我们都等你回来!
马思语,你已经长大了,是个马上读小学的孩子了。小学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代表你已经是大孩子了,要学会独立。比如写作业时独立思考,学会专注。只有学会了独立,你的小学生涯才能更加美好。
最后,姐姐希望你能学会“静”人生想要走得稳,就得学会“静”。
祝:
身体健康,开开心心!
想念你的姐姐
给小学表妹的一封信3
“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说的就是你,“跳舞跳的行,生病第一名”说的还是你!
先说你吃饭吧。昨天中午我们去吃饭,你点了鸡块面,吃得津津有味。肚子都撑圆了,于是你就夸下海口说:“吃了这顿饭,明天早上都不会饿。”可是昨天下午我一下课,你接到电话,急忙说:“姐,我想吃宫保鸡丁盖饭。”我就纳闷儿了,是谁当初说明早都不想吃早饭,现在才过去五个小时耶。真是对得起你那西瓜肚皮!
你不但对吃比较钟情,对我那才是真的好!记得那次吗?在原村老家住的时候,奶奶非要去旅游,就把咱俩丢给了一个远房的姑姑家,送去的那天咱俩就哭的不可开交,到了晚上,别提有多闹了。那姑姑被咱俩哭得不耐烦了,把咱俩拉到广场上,怎么哄都哄不好,你嚷嚷着要去给你妈妈打电话,对呀,当时你也只有四五岁的样子,打了一次,你妈妈没有接。我就问你:“你想你妈妈吗?”你犹豫了好久,说:“想!”“那你为什么不继续打电话?”你说:“如果我走了,姐姐就没有人陪了!”只有8岁的我,当时真的好感动。谢谢你在那里陪了我好几天!也许你都不记得了吧?但那句话,那份情却温暖我到现在……
说句心里话,姐姐也是为你着想,“妹啊,别再吃了!是谁整天把减肥挂在嘴边儿,在你的嘴却很诚实,整天吃的不亦乐乎。呵呵。”以后我可要监督你,希望你变得和我一样苗条。
祝
天天开心
表姐:牛佳怡
给小学表妹的一封信4
你好,好久不见。你身体好吗?学习成绩怎么样?舅母、舅舅怎么样?就让我们来谈谈心吧!
前几个月,我们学校组织了水果分享会,在水果分享会上到处都是笑声。我们小组也带来了许多水果。有的同学边吃边给大家讲笑话,笑得大家连腰也挺不起来了,有的同学表演节目,我们开心得连连拍手......那天我们吃的水果格外的甜,因为这是大家一起分享的。如果你也能来参加那该多好啊!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中国象棋。有一次,我和一个女同学一组,另外三个男同学一组下象棋。最后男同学那组赢了,他们用骄傲的目光看着我,我心里还真是不服气。我想我要再接再厉争取下次反败为胜,你说对吗?寒假回去我一定教你象棋,等你会了,咱俩再来赛一盘,看谁厉害,好吗?
这一个学期我们学校还组织了秋游活动,秋游的`地点是百万葵园。刚踏进葵园的大门,阵阵葵花香扑鼻而来,使人感到格外的精神。我们来到了葵花园,当我看到这么多葵花的时候高兴得差点流出眼泪,有的葵花把头抬得高高的,好像再炫耀着自己的美丽,有的葵花耷拉着脑袋,好像正为我们的到来而鞠躬,有的葵花昂头挺胸,就像一个竖立的哨兵......我们还到了蝴蝶园,里面的蝴蝶还真是多,花的、白的、红的......那么多蝴蝶在翩翩起舞,看得我眼花缭乱。这次秋游不但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让我增加了许多知识。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
身体健康!
学业进步!
给小学表妹的一封信5
我们分别了八个月,现在的你还好吗?
今天写这封信,我是想告诉你水头最近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们水头之前的环境一直不好,大街上灰尘漫天,垃圾满地,公路边只有少数零星孤独的树木,整个小镇没有多少绿色。但现在,一切都变了,公路都重新修整了,城镇改造了,绿化多了,水头的面貌改变很大,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景象。人们不再乱丢垃圾,大地也不再受灰尘的侵略,一切都其乐融融,大家都拍手叫好。希望你早日来水头做客。
我们家也变化很大,我们搬离了之前的老房子,住到了一间干净整洁的公寓里,生活安好,住着很舒服。
我们学校正在建设教学楼和操场,按照预计的进度,当我们过完暑假后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哦,学校最近也在大绿化呢,移植来了三棵桃树,三丛野花,里外都进行了大改造,校园更加漂亮了。你什么时候也可以来我们学校读书呀,相信大家会对你的到来献上自己最热烈的欢迎掌声。
现在的我一切平安无事,妈妈奶奶身体很健康,就是人老了,有时会有一点小毛病,没事不用担心。
先说到这里吧,希望你早日回信,不要让我牵挂太久。
祝你
篇9
婚后几个月,夏洛蒂夫妇应邀去一位朋友家做客。大约在湿草地上散步久了,夏洛蒂受寒着凉。此时她刚怀孕,反应强烈,回到家后,便不断呕吐,甚至晕厥。医生认为,是体力衰竭。1855年3月31日,一代有着广泛声誉的作家,在送走几位富有才情的弟妹(包括写出文学经典《呼啸山庄》的艾米莉)后,辞世而去。
夏洛蒂的这次婚姻,发生时间并不长。丈夫尼科尔斯,是她父亲的副牧师。他虽喜欢夏洛蒂时间已久,但求婚却是在1852年12月。父亲不同意夏洛蒂结婚。这并不仅针对她,父亲向来就反对人结婚。一年多后,父亲心境有了变化,对女儿的婚事改变了态度。经过不长时间准备,尼科尔斯成了夏洛蒂的丈夫。不到一年,悲剧便发生了。
夏洛蒂的最著名作品《简・爱》,发表于1847年,距夏洛蒂的婚姻,还有较长一段时间。作品之中,家庭女教师简・爱,与主人罗契斯特之间的爱情,是这部著作最重要而动人的篇章。主人公简・爱,虽然瘦小,没有什么姿色,社会地位也不高,但她的精神气质,却吸引了有身份、地位,且很强势的罗契斯特。可在这座府宅,深夜常有怪笑,客人被咬伤刺伤,连主人罗契斯特,也几被烧死……原来,主人有一个疯妻子。一切似乎结束了,但爱情终于柳暗花明。罗契斯特的宅第虽最后被疯妻一把火烧尽,可简・爱却意外获得遗产。在已经丧妻并瞎眼的罗契斯特召唤下,她感应到,并立即奔去,婚姻成了爱情终于收获的果实……
这一场听来、看来都有些惊心动魄的爱情,不仅在当时,就在百多年后的读者看去,也颇受感染和吸引。这时,一个念头会随之产生:作者自己,经历过这样的爱情吗?倘没有,那些精致、细微,甚至有些神秘的感受,又是如何神遣般汇到她的笔下……因为,从作者生平看,她的婚姻,显然与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干系。而《简・爱》,又带有明显的作者自己生活及认识的痕迹。
1857年3月,生前与夏洛蒂有过交往的盖斯凯尔夫人,出版了第一部《夏洛蒂・勃朗特传》。但在其中,我们未能见到夏洛蒂还有其他爱情的蛛丝马迹。也许,是传记作者毫不知情;或者,当时保守的英国社会,不大会宽容超出道德界限的爱情行为吧。
这个谜,直到夏洛蒂去世近60年后,才由远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家人的捐献中,得以撩开一角面纱。
1913年,夏洛蒂曾在布鲁塞尔学习过的寄宿学校教师家的后人,向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捐出了4封有些残损的信件。这些信,是夏洛蒂用法文写给该校教师黑格先生的。信的内容,使人无法怀疑,当时的夏洛蒂,与黑格先生之间,有过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情。这爱情,从信中看,又似乎是夏洛蒂孤倔、痛苦,甚至绝望的单相思。
2004年,距这几封信写作已160年后,夏洛蒂的4封信原件,得以从深藏的博物馆走出,在夏洛蒂位于英国约克郡的故居――这些书信诞生的屋子展出。夏洛蒂在《简・爱》中描述人物爱情感受的谜底,可以由此完全揭开。
那是1842年2月,为了不再去做地位低下的家庭女教师(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在《简・爱》中有强烈反映),勃朗特姊妹打算自己开办一所学校。在姨妈同意提供基金后,夏洛蒂便与妹妹艾米莉,到生活费用较低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在黑格夫妇所办的寄宿学校学习,以提高法语水平并学习一点教学需要的德语。
本来,她们只打算在这里呆半年,因为经济条件实在有限。但黑格太太当时建议她们多留一段时间,让夏洛蒂作助理英文老师,艾米莉教一点音乐课。这样,虽没有工资,但提供食宿,她们的学业也可以继续。
因为姨妈去世,姊妹俩返回了老家。这时,黑格先生给夏洛蒂的父亲去信,除去表示悼慰,还对他女儿们的品格,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信中建议,希望夏洛蒂能回到学校继续学习。虽然我们不能确知黑格与夏洛蒂间此时发生了什么,但他对夏洛蒂有好感,却是可以明确的。
黑格先生,是布鲁塞尔一位具有非凡卓识的法语教授。他学识渊博,在那里颇有名气。在与夏洛蒂交往之时,他还获得过皇家文艺馆颁发的奖项。他后来成为比利时皇家学院最著名的教授之一。他性格坚强,与《简・爱》中“罗契斯特”颇为相像。夏洛蒂在他那里学习期间,他很欣赏其文学才分,并且尽力激励她在文学方面发展。当时,他送给夏洛蒂很多书,包括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贝纳丹・圣・彼哀的一套全集,以及其他法文诗集、德文著述等。从严格意义上说,夏洛蒂的文学训练,是在这里完成的,虽然此前,她曾与姊妹一起写作并自办过小报,相与娱乐。
正因为罗契斯特的欣赏和鼓励,夏洛蒂潜在的文学才能得到激发;他的强有力的奇特个性,他的真诚帮助,在追逐超俗精神生活的夏洛蒂一方,自然引发了爱慕之心。这些,使得夏洛蒂的生活,尤其文学事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843年1月,夏洛蒂独自返回黑格夫妇的寄宿学校。在这里,她仍做学生同时当助理教师。这一年间,她一方面感到孤寂苦闷,因为妹妹和朋友的离开;但在黑格先生那里,她肯定获得了不少宽慰和支持。目前没有资料反映他们的情谊发展到了何等程度,但是,他们彼此的状态,却引发了黑格夫人的猜忌,说严重一点,是妒意。
在这种情况下,保守的社会氛围,使夏洛蒂难能在此继续下去。第二年1月,她离开了布鲁塞尔,回到了故乡。当时,她与妹妹试图在本教区开办一所学校,但她不能离开故乡,因为父亲视力衰退,他必须得到女儿的照顾;而故乡霍渥斯,又过于偏远,无法吸引家长将儿女送到这里来。这项筹备已久的计划无法付诸实施。
尽管当时处境艰难,夏洛蒂对黑格的思念,却丝毫没有减弱。从目前留存下来她给黑格的信中可以知道,夏洛蒂先后给黑格写过数封信,间隔时间有数月、半年甚至更久,却似乎没有得到黑格的回音。依这一点判断,她在离开之前,黑格家里,也许发生过因为夏洛蒂的什么纠结,黑格无法,或者不愿给她回音。
夏洛蒂给黑格的几封信,是相当动人的。读者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情绪愈来愈浓烈,表达的言辞也更加直捷显明。透过它们,我们深切感受到夏洛蒂为爱而激荡的情怀,但是,想到这些信并没有得到应和的回音,我们也不由为写信者的境遇感到酸楚和同情。
现存的信件中,第一封写于1844年7月24日(从内容看,当年5月初,夏洛蒂还写有一信;依常理判断,她从布鲁塞尔刚回家时,也就是1月,应当还有一封表达感谢的信才是)。写这封信,夏洛蒂有一个很好的借口:一位她熟悉的夫人将去布鲁塞尔,“并且很愿意带一封信――我认为不应当忽视给你写信 的好机会。”
夏洛蒂的信中,首先表达了对黑格工作、身体的关心,继而对黑格长期不回信表示理解。“尽管看到你的信时,我感到一种最大的幸福,我也耐心等待着接到你的信,一直到你乐意而且方便给我寄的时候。”
对于两人未来的见面,夏洛蒂抱有很大信心。所以,为了预备见面时可以相互交谈,夏洛蒂每天背诵半页法文:“我喜欢学这个课文――先生――当我读法文的时候,我仿佛在与你交谈。”
几乎有些琐细的,夏洛蒂谈到自己的生活:想办寄宿学校;父亲的身体;自己的努力……还谈到自己的写作愿望:“我要写一本书,把它奉献给我的文学老师――我有过的唯一老师――就是奉献给你,先生,我时常用法文和你说,我多么尊敬你――我多么感激你的仁爱,你的劝告……”
信写完了,似乎不经意的,夏洛蒂附了一笔,“我并不请求你很快就给我写信,因为我怕打扰你――但是你心肠很好,不会忘记我总在渴望着信――是的――我非常渴望……”当然,她也担心,“先生――如果我终于收到一封信,如果我认为你是由于怜悯而写――这就使我太痛苦了。”但是,夏洛蒂仍表达出想再见到黑格的信心:“啊,一定有一天会见到你――应该如此――我一赚到足够的钱就去布鲁塞尔,我就到那里去――哪怕时间是短暂的,我也将要再见到你。”
非常可惜,夏洛蒂终于没能见到黑格,连她认为可能使她痛苦的,由于“怜悯”而写的信,也没有收到。8月份,她又寄去一信,没有回音。10月24日,因为有人经过布鲁塞尔,夏洛蒂又赶紧写一短信,想让人家带给黑格。这封信中最突出的,仍是对黑格回信的等待:“我只要问你,你是否收到5月初和8月的几封信,已经有6个月我等着先生的信,等待6个月,这是很长的时间。然而我并不抱怨。为了一点悲伤,我将得到很多补偿――如果现在你愿意写一封信交给这位先生或是交给他姐姐带给我,不会有误。”
夏洛蒂真是痴望:“再见,先生,我相信不久你会有信来――这种思想使我喜欢,因为你的慈爱永远不会在我的记忆消失,只要这种记忆存在多久,对你的崇敬也存在多久。”
但是,仍然是不能顺从心意的但是,“泰勒先生回来了,我问他是否有我的一封信――‘没有,什么都没有。’‘耐心点,’我说――‘他的姐姐不久就要来’――泰勒小姐已经回来了。‘黑格先生没有给你带什么,’她说,‘既没有信,也没有消息。’”
已经是第二年1月8日,夏洛蒂又给黑格写信了。因为她托人带的信无疑交到了黑格家里。当然,黑格读了,但是,仍不给带信人一封回信,甚至一点消息。这,叫夏洛蒂有多大的失望啊。以上的几句话,就是她写给黑格信的开头。它描摹了夏洛蒂见到捎信人时的对话,强烈的无望情绪溢于纸面。
久长的思念,是为了得到爱的回报。夏洛蒂此时的要求已经降到最低,只需一片短简,哪怕是“由于怜悯”的几句话,可是,全部没有,就像压根没发生过什么一样。这种结果真叫人万分难堪,叫长久等待的人备受打击。尽管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尽管英国当时社会风习严重束缚,可夏洛蒂终于压抑不住,她要将自己这么长时间忍耐的苦痛,毫无保留地表露出来:
“但是当人们不抱怨什么,设法严厉地克制自己时――一些机体的官能就要造起反来――人们以几乎难以忍受的内心冲突来抵偿外表的镇静。”
“白天黑夜我既不能休息,也难安静。如果我睡着了,我就做焦虑的梦,在梦中我见到你对我总是严厉的,总是忧郁的,总是盛怒的。”
“请原谅我,先生,如果我还给你写信――我若不减轻我的痛苦,我怎样能容忍这样的生活呢?”
其实,现在说什么都是为了表白,都是为了得到,或者维持内心的一脉心火,所以,夏洛蒂仍然不愿意失去:
“我承担各种责难――我只知道:我不能,我也不愿随意地完全失掉我的老师的友谊。”“友谊”二字,完全的,可以置换为“爱情”,因为几乎所有的友谊都难能达到这样强烈的地步。但这还不够:“我宁愿忍受生理上的极大痛苦,也不愿因剧烈的悔恨而心碎。如果我的老师使我完全失掉他的友谊,我将会完全绝望……”
可怜的夏洛蒂此时完全是乞求了:“先生,穷困的人为了生活不需要多少东西,他们只要求从富人的饭桌上落下的一点面包屑――若是人们拒绝给穷人这些面包屑――他们就会饿死。”
这样的信,无论口吻,无论情感的表达方式,都超出了一个保守社会女子的极限,但夏洛蒂却不顾一切地要将它寄出去。虽然“我隐隐约约意识到:有一些冷酷的,明智的人读到这些信时会说――‘她胡说八道’――为了报复他们――我只希望这些人――把8个月以来我所忍受的痛苦忍受一天……”夏洛蒂当然知道这样说话是逾越规矩的,但是,“在力能胜任时,人们在沉默中忍受痛苦,当不能忍受时,人们就不顾分寸说话了。”
这样大大超逾社会道德背景,表达强烈个人情感的信,不回答几乎会杀了写信人。但是,从后面的信件看,黑格是在几乎半年后才用严厉语气回了一封在夏洛蒂看来是“劝告”的信。1845年5月,她马上又写去一信,但这封信现在不存在了。目前留下的最后一封信,是夏洛蒂又忍耐了整整半年后的11月18日写的:
“夏天和秋天对我都显得太长了;说实在话,承担一直到现在我强加给自己的克制,须得做出痛苦的努力。你不会想象出这有什么含义;但是你试设想一下:你的一个孩子离你有160里路,你有6个月没有给他写信,也没有得到他的消息,不知道他的身体好不好,那你就容易理解这样的负担是何等难受了。”
这封信,从表面看,态度比前封信较平和了,但这大约是忍耐的结果。因为写信人也深感无奈和精疲力竭了:“我尽力了,我找事情做,我坚决不谈论你……但是我克制不了我的惋惜和焦虑――这是令人惭愧的――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被惋惜和记忆所奴役,被严峻地压迫着自己心灵的强烈顽固思想所奴役。” 但是,就如落水人一样,明知无望,却仍希图一根救命稻草。在夏洛蒂,现在就盼着黑格给她写一封信。哪怕随便几个字,那就对她的情感是最大的支持:“先生,我恳切地要求你,当你回复这封信的时候,谈谈你自己,不要说我;因为我知道,如果你谈我,就要责怪我,这一次我希望看到你的慈祥的面孔。”
一封简单的回信,一页普通的纸片,对目前的夏洛蒂,实在就是救命良药:
“我知道,写信给一个老学生,对你来说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对我,却是生命攸关。你最后的信支持着我――6个月的养料――现在我需要另外一封信,你会给我的――并不因为你对我有友谊――你不会有许多友谊――而是因为你有同情心,你不会为了省片刻麻烦,而使人长久痛苦。”
夏洛蒂此刻已经不敢乞求“友谊”(在她心目中,显然是爱情),仅仅企图唤起黑格的同情心。而“禁止我给你写信,――拒绝回答,就是剥夺我在世间惟一的快乐……”这话,现在看来已相当苍白了。因为她自己心里也应当清楚,她是万难获得因“同情”而写来的信,更无庸说“友谊”了。
当然,无论怎么看,夏洛蒂的爱,是最大限度给了别人。尽管是那么长久痛苦地等待之后,也不愿对他人有一点伤害。在信的最后,在显然万般无奈的状况下,她仍然企图给对方留下温暖的记忆:
“――但是离开布鲁塞尔之后,我一次都没听到说法语――那时它在耳朵里听起来好像音乐――每个字对我来说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使我想起你――为了你的缘故,我全心全意爱法文。”
“再见了,亲爱的老师――愿上帝特别留心保护你,并赐给你特殊的祝福。”
这是我们所见到,夏洛蒂给黑格的最后一封信。从感觉看去,相当凄绝,又相对平和(较之第三封信)。时间这个利器,终于打磨去了人们大部分的锋芒。虽然有残留,却只够伤害自己。对旁人,已经不能点燃什么了。末尾的几句,几乎是告别。这样强烈的情感落得如此结局,真叫人不能不生发出无比的感伤。
倘从夏洛蒂一面看去,黑格这人心肠真是过分坚硬了。可退一步去考虑,近两百年前的欧洲,社会风气也是相当封闭保守的。黑格是一个有妇之夫,又是一名教授,家庭和社会身份,都不会允许他对一个学生产生爱慕心情。虽然从资料透露看,他送给夏洛蒂许多书籍,欣赏和激励她在文学方面的发展,但是,这种好感,离要冲破家庭社会藩篱,与一个学生相爱,那还有极为遥远的距离。
从后来的情形看,黑格之所以不给夏洛蒂回信,还与家庭有关。今天在夏洛蒂家乡展出的信件,大都留有被撕毁的痕迹。据说这是黑格收到信后,为不引起家庭分歧,自己撕毁,丢进废纸篓的。可他多疑的妻子将这些碎纸片拣了出来,重新粘合一起,作为夏洛蒂企图勾引丈夫的证据。或许,我们后人还真该感谢黑格夫人的妒意,否则,一个卓越小说家极为动人的情书,就不会存留下来,成为我们感知人类苦痛深度、顽强忍耐力量的最佳证据。
篇10
上高中后,我认识了一个名叫清晓的女孩。她长得还蛮秀气,但是左耳下有一块醒目的红色胎记,为此,她十分自卑,也不怎么用心学习,每天不是坐在角落里看小说,就是逃课一个人在河边发呆。
我和清晓关系不错,平时她常帮我洗衣报,我凡事也喜欢罩着她,开玩笑时还互称老公老婆。清晓郁郁寡欢的样子让我感到痛心,作为一个朋友,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她。
我苦口婆心劝她,说她其实很漂亮,人又温柔善良,至于那块胎记,不过是“上帝的吻痕”罢了,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可清晓根本不听,说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还问我:“要不让上帝也吻你一下试试?”
那天我俩在操场上散步,一个名叫刘洋的男生过来打招呼,他忽然想起什么,问清晓:“我见你老是看小说,都看的什么,好看吗?”清晓一一作答,我发现,她的脸红得厉害,一直到刘洋离开,她还望着他的背影发呆。
我心里一动,原来清晓喜欢刘洋啊。一个大胆的想法忽然涌上心头。
几天后我悄悄给清晓写了一封信。确切地说,那是一封“情书”。
信是以一个男生的口气写的,我告诉清晓,说自己注意她很久了,在我的心目中,她是个很特别的女孩,又安静又美丽,还带着一点神秘的忧郁,让人忍不住心动。我还提到了那块胎记,说,就像一只红蝴蝶落在了她脸上。
这封信我写得煞费苦心,不仅措辞尽量自然,就连字体也全部用标准的行书写成。好在我以前练过字帖,这一点还不算太难。至于末尾的署名,我只写了一个字:刘。班里姓刘的男生有八九个。
果然,几天后,清晓有点不好意思地把那封信拿给我看:“丹丹,你说会不会是谁和我开玩笑?怎么会有人喜欢我这样的女孩?”我鼓励她:“怎么不会?爱情是世界上最没道理的事情。”清晓没说话,但是看得出来,心情还是很激动的,这让我暗暗高兴。
从那以后,我每隔几天就会给清晓写一封信。有时我会夸她戴的发卡漂亮,有时也会提醒她天凉了多加衣。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清晓虽然不知道“暗恋者”是谁,可是心情却好了很多,脸上有了笑意,人也渐渐活泼自信起来。更重要的是,她的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我忍不住为自己的“爱情拯救”计划暗暗叫绝。
时间长了,我渐渐迷上了这个游戏。一方面,写着那些“情书”,我仿佛自己也在恋爱;另一方面,清晓在明我在暗,有时我会恶作剧地故意隔上一阵子不给她写信,看着她失魂落魄的样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快意。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然玩过火了。
清晓自从收到那些“情书”,就一直在猜这个人是谁,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刘洋身上。这也难怪,我写信时的确是有意无意把自己想象成刘洋,很多细节都有他的影子。
蒙在鼓里的清晓终于按捺不住激动,向刘洋表白了心迹。结果可想而知,刘洋婉转拒绝了,当然他也会一口咬定没有写过那些信。这一幕正好被几个八卦的女生看见,她们笑清晓自作多情,还说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气得清晓哭了好几天。我这才惊觉,再这样下去就难以收场了。
我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给清晓写最后一封信。
我告诉她,马上就是高三了,功课越来越紧,我暂时不会给她写信了。但我依然会时时关注她,默默想念她。如果有缘,我们会在大学里相见,到那时,再无忧无虑地相恋。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喊我。我刚到门口,忽然教室里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同学手里拿着一张纸,怪声怪气地念着:亲爱的清晓……
我懵了,天哪!刚才竟忘了把那封“情书”收起来!
从那天起,学校就流传着一个天大的笑话:清晓收到那么多滚烫的情书,竟然是一个女生写的。我始终记得清晓当时的目光:那样愤怒,那样冰冷。她说:“丹丹,为什么耍弄我的人竟然是你,你还嫌我被嘲笑得不够吗?”
我拼命解释,可她根本不听。我安慰自己,不管怎么说,我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她好,等她消了气,一定会原谅我的。但是从那以后,她便和我形同陌路。她变得更加沉默,每天发疯般地学习,后来考上了北方的一所大学,我们彻底断了联系。
很久以后我收到一封信,信上是陌生而熟悉的字迹:嗨,老公……
是清晓!她说自己做了整容,那块胎记淡了很多,还有了一个不错的男友,快结婚了。她还说,好想念以前的日子。
我的眼泪“哗”一下就落了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