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由来范文
时间:2023-04-09 08:0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元宵节由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 ,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 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五八一─ ~ 六一九)才出现 ,算 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 ,而要到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帜。一般认为元宵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太一而开其端 。不 过祭拜太一不一定在正月而且并非年年举行。所以元宵的起源恐怕不能说在汉武帝之时。其他以元宵源自道教的上元节或佛 教的燃灯法会的说法也都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持。如下文「习 俗一节所述,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 ,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 , 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 , 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炀帝也是一个把元宵庆典官式化的皇帝。
元宵节的起源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 “橘灯 ”、 “绢灯 ”、 “五彩羊皮灯 ”、 “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1.汉文帝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2.道教的“三元说”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3.东汉明帝点灯敬佛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4.起源于“火把节”
篇2
1、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2、吃元宵或汤圆这个习俗是最久远的习俗,也是我们元宵节最比必不可少的习俗。元宵其实就是汤圆,只是北方的习惯叫法,汤圆是南方的习惯叫法。对于元宵吃汤圆,有着团圆和美的美好寓意,而我国也最为注重家庭团圆这一层面,所以在元宵节这天吃汤圆是我们对生活,对家庭最美好的祝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元宵节赏灯起源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猜灯谜的来历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能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元宵节灯谜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迎刃而解
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篇4
【2017元宵趣味活动方案范本一】
一、活动主题:元宵花灯喜乐会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目标:
1. 充分感受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乐趣,激发学生自制花灯的兴趣。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3. 通过制作花灯,锻炼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同时让学员了解废物再利用的意义。
4. 知道元宵节的由来。
5. 与家长一起制作花灯,增进亲子亲情。
6. 通过活动,建立鱼塘,收纳周边学生名单,扩大机构招生宣传。
四、活动地点:可选择公园、学校活动室。
五、活动人员:全体师生、家长、周边社区的学生及家长。
六、活动形式:场地分为知识区、制作花灯区、制作元宵区、观赏区、灯谜区、舞龙区、许愿区、休息区、领奖处,家长自带幼儿进行游玩。
七、活动前沿
一)前期准备:
1. 给本机构家长发放活动通知及邀请函,校外学员到现场领取邀请函参加活动。
2. 学员登记表(用于现场领取邀请函时登记)。
3. 如在公园里,须提前和有关人员联系好场地。
4. 活动需要准备的背板。
5.制作条幅:××学校元宵喜乐会。
6. 准备许愿树(机构可自制、也可用机构的较大棵的盆栽树,数量可根据情况,准备1—2棵),许愿卡片。
7. 制作花灯的材料(皱纹纸、彩色卡纸、宣纸、剪刀、胶棒、胶水、塑料瓶、多色毛线、彩笔等)。
8. 做元宵的材料(做元宵的专用糯米粉、馅3—6种、盆3—5个、笊篱(zhao li) 3—5个、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手套)。
9. 提前准备或学校自制一条布龙,长短最好是可以让10名学员舞动,同时考虑到间距。
10. 班级进行美术活动《花灯》:学员制作花灯(教师做好轮廓)装饰为主;有些学员以线条画为主,将作品布置成展板,在本次活动的欣赏区进行展示。
11. 班级内提前向家长收集花灯图片、花灯、饮料瓶(矿泉水瓶、露露瓶等)、多色毛线/细绳,将其中收集的图片做成展板进行展示。
12. 教师收集学校以前学过的灯谜,再搜集一些没学过较简单的灯谜,制作有灯谜的花灯。
13. 制作以“元宵节的由来”为内容的展板。
14. 提前制作各区标牌和区域规则提示板。
15. 选定一位教师为采访员,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采访。
16. 由机构后勤人员(3—5名),组成安全小组。
17. 准备活动中发放的小奖品,各区(休息区除外)准备小印章。
二)场地布置:
公共场地用气球、彩带、彩旗、灯笼、彩灯装饰,在突显的地方挂好条幅。
1. 知识区:展示“元宵节的由来”的展板,可供家长讲给幼儿听。
2. 制作花灯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摆好桌椅(根据场地大小,桌椅可连放也可分放)、投放制作花灯的材料;
③ 每桌前安排一位会制作花灯的教师,从而协助提醒家长及幼儿顺利制作。
3. 制作元宵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摆好桌椅(根据场地大小,桌椅可连放也可分放)、投放做元宵的材料、一次性餐盒;
③ 每桌前安排一位会做元宵的教师,从而协助提醒家长及幼儿顺利制作。
4. 欣赏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在本区内放置各班级“花灯”展板、花灯图片展板,悬挂收集的花灯。
5. 灯谜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悬挂有灯谜的花灯供学员与家长选猜。
6. 舞龙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 投放布龙。
7. 休息区:摆放椅子供学生、家长休息。
8. 许愿区:
① 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与水彩笔;
② 放置许愿树,该区负责教师备好许愿卡,学员写下许愿卡内容
活动详细流程:
一、入场
在场地入口处,设有登记处,招生办人员专门负责。家长带着学生凭邀请函入场,不是本机构的学员,填写登记表领取一张邀请函(一个孩子一张),即可参加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各班老师首先组织家长、学员在各自班级指定的场地等候。在活动开始之前,全园统一由各班级教师带领本班学员及家长跳律动。
二、主持人开幕
三、校长致辞
四、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家长可带领学员自由游玩儿。班级教师提示家长注意学生安全。
五、家长带学员在各区自由游玩
注意事项:
1. 每参加一项活动,负责教师就在邀请函上加盖印章以示鼓励。
2. 允许孩子将花灯作品、自制元宵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劳动果实。
3. 在孩子做好的花灯上贴上有机构联系方式的小卡片。
4. 安全小组随时巡视、提醒,在场地出入的地方设固定的安全人员看守。
5. 活动中全程播放欢乐的节日的音乐。
6. 采访员在活动中进行采访。中大班主要采访元宵节的由来以及花灯的制作种类及方法。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手工,分享给没有来参加活动的小伙伴!小班主要是采访今天是什么节日?开不开心?都看到了哪些花灯?漂不漂亮?
【2017元宵趣味活动方案范本二】
活动背景: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新年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节日,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为了使国际部幼儿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通过让幼儿自制灯笼、听故事、念儿歌、猜灯谜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充分地让幼儿感受“元宵节”特有意义及给人们带来的喜气和欢乐。
活动主题:欢乐元宵节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活动时间:2017年x月x日(周x)
活动内容:
——各个班级,开展相关活动
1、语言:元宵节的传说与习俗—501班
2、音乐:卖汤圆—502班
3、美术:学做花灯—503班
4、综合:元宵节到了—504班
5、社会:赏灯猜谜—505班
备选课程:
音乐:闹花灯
社会:我喜欢的灯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好看的花灯”和 “自制花灯展”;
(2)主题墙饰:围绕“我的问题”、“我的调查”、“我的发现”三方面布置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传说、习俗等内容的调查表及图片、文字资料,幼儿参与活动的照片或表现性资料等;
(3)语言区:幼儿参观灯展拍摄的照片、录像,有关元宵节的图书、图片等;
篇5
2021年的元宵节随着时间流逝的步伐已经慢慢地向我们靠近啦,喜欢在元宵节猜灯谜的你们知道有哪些趣味的灯谜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元宵节趣味灯谜有哪些_元宵节送灯的由来,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元宵节趣味灯谜有哪些猛将百余人,无事不出城。出城就放火,引火自烧身(打一日常用品)——火柴
一只八宝袋,样样都能装。能装棉和纱,能装铁和钢(打一日常用品)——针线包
远看两个零,近看两个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眼镜
有面无口,有脚无手。听人讲话,陪人吃酒(打一日常用品)——桌子
带着平顶帽,身穿圆筒袄,虽然一只眼,暗中逞英豪(打一日常用品)——手电筒
前面来只船,舵手在上边,来时下小雨,走后路已干(打一日常用品)——熨斗
小小东西,放在腋底。有病没病,看它肚皮(打一日常用品)——温度计
一只雀,飞上桌,捏尾巴,跳下河(打日常用品)——汤匙
鼻子朝天,嘴巴朝地。敲它一锤,惊天动地(打一日常用品)——大钟
金钩吊银圈,姐妹隔座山。若要来相会,需到天色晚(打一日常用品)——耳环
生在山崖,落在人家,凉水浇背,千刀万剐(打一日用品)——磨刀石
薄薄一张口,能啃硬骨头。吃肉不喝汤,吃瓜不嚼豆(打一日常用品)——菜刀
外面冷冰冰,里面热心肠,一夜到天亮,肚里还不凉(打一日常用品)——暖壶
有硬有软,有长有宽。白天空闲,夜晚上班(打一日常用品)——床
有风吹不动,它动就生风,若要不动它,待到起秋风(打一日常用品)——扇子
一间小药房,药品里面藏。房子涂白色,十字画中央(打一日常用品)——医药箱
一物生得巧,地位比人高。戴上御风寒,脱下有礼貌(打一日常用品)——帽子
一颗小红枣,一屋盛不了。只要一开门,枣儿往外跑(打一日常用品)——油灯
屋里一座亭,亭中有个人,天天荡秋千,不荡就有病(打一日常用品)——钟摆
不是点心不是糖,软软凉凉肚里藏,不能吃来不能喝,每天也要尝一尝(打一日常用品)——牙膏
红艳艳,飘胸前。像火苗,暖心间(打一日常用品)——红领巾
头上亮光光,出门就成双。背上缚绳子,驮人走四方(打一日常用品)——皮鞋
口比肚子大,给啥就吃啥。它吃为了你,你吃端着它(打一日常用品)——饭碗
楼台接楼台,一层一层接起来,上面冒白气,下面水开花(打一日常用品)——蒸笼
元宵节送灯的由来元宵节送灯是其传统习俗之一,并且由来已久,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但这一习俗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下面就来看看它的由来。
“送灯”、“送亮”盛行于何朝何代何年何月已无法考究,但她的起源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的传说。据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兵荒马乱的年伐自己的母亲离散了,当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得知母亲去世好多年了。一天,他来到母亲的葬地,可是遍野都是荒冢,哪一座才是母亲的呢?于是他在每一座坟前点一盏灯,然后说:“孩儿不孝,孩儿今天给母亲叩头谢罪来了!是我母亲您的灯就亮着,不是就都熄掉!”当时君臣民有着的分办界线,谁敢不服从皇帝,就连死掉的服魂都惧怕皇帝三分。因此,当朱元璋进前三拜拜时,除了一座坟墓的灯亮着以外,其余的全都熄灭了。而这亮着的,正是朱元璋母亲的坟茔。后来这种“亮灯”的风俗也逐渐盛行起来,人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先辈的怀念。
一方水土就有一方习俗,山东大部分地区都有这一习俗,元宵节这天太阳落山后,各家各户都带着各自制作的油灯,到祖坟地,每座坟头放一盏,在坟顶背风处点燃,然后也到河边湾旁、水井旁放灯,家中粮仓放老鼠灯,猪圈、牛羊栏也放灯,现在条件好了,买灯去放当然可以啦。
元宵节送灯的寓意在正月十五去给自家的祖坟送灯、送亮,以示后继有人。即便一些无主的孤坟,也会有行善之人,送一柱弱弱的烛光,让孤魂也享受到关爱的温暖。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送灯时,以谁先点燃为吉利。往坟地送灯的人,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点灯时要边点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大布衫烧个大窟窿。元宵节晚上,因为家家送灯,所以路口、野外坟地一片通明。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祝福1、曳动你心湖快乐的涟漪;
敲一声声佳节的晚钟,放游一盏盏五彩荷灯。让我爱在心里悸动!元宵快乐!
2、甜蜜元宵吃出幸福,大红灯笼照出幸运,欢乐灯谜猜出兴致,喧闹锣鼓敲出兴旺,飘香美酒喝出富强。
元宵节快乐。
3、无论相聚,还是别离,共品元霄千里传情;无论快乐,还是烦恼,快乐过节好运来到!祝元霄节快乐,心想事成!
4、月儿圆圆,十五来临;花灯亮起,元宵节到;汤圆煮好,共庆佳节;至此元宵佳节之际,真心祝福你:元宵节快乐!
5、正月十五月儿圆那,祝福的话倍儿甜啊,愿你漂亮一年胜一年呀,好运好事常连连啊,元宵节快乐!
6、一年未见,问君可好?身体如何?心情靓否?前盟遗忘?翘首酸楚,鸿雁渺茫,如何自处?……呵呵,想你啦!
7、天上的月儿圆,地下蜜儿甜,吃饭的桌儿圆,碗儿筷儿把你等,你我的情更圆,好像元宵一样黏黏糊糊团团圆圆。
8、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聚散离合,今宵月儿圆又圆,想你的心甜啊甜,佳节自有佳人伴,元宵夜唯君叫我最忖量!
9、这世界上什么最甜?你煮的元宵。
世界上什么最最美?和你一起观赏的月亮。元宵佳节,我吃着你煮的元宵和你一起赏月。
10、花灯闹春人欢笑,元宵甜蜜全家好,明月连接亲人情,千里万里共今宵,盛世华年富贵多,风调雨顺平安道。
祝你元宵节快乐。
11、元宵儿圆圆心里儿甜甜,画一个圈圈添一个弯弯,加两个点点送你个笑脸,心儿再酸酸也该会缓缓,如果还烦烦再吃斤汤圆。
12、圆圆的月亮,相聚的情!圆圆的花灯,欢乐的情!圆圆的汤圆,温暖的情!团圆的心愿,岁岁的情!祝元宵节合家欢乐,吉祥如意。
13、送你一碗汤圆愿你的爱情舔甜蜜蜜;
送你一盏彩灯盼你的事业顺顺利利;送你一颗真心祝你的节日快乐洋溢!元宵佳节阖家快乐。
14、正月十五闹花灯,万家灯火齐通明,明月生辉度佳节,烟花璀璨耀全城,五福齐天乐融融,团团圆圆享人生。
祝元宵佳节顺心顺意!
15、想你!知道为啥想你吗?因为喜欢你!知道为什么喜欢你吗?因为你有味道。
知道你有啥味道吗?因为你是汤圆,元宵节快乐!
16、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个思念夜晚,又一次真诚祝福。
祝: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17、团团圆圆过元宵,张灯结彩闹新年,元宵节快乐,幸福快乐的你一定要帮怕蛀牙的我多吃几个元宵哦!祝你能长得和元宵一样可爱!
18、元宵节依旧送上“羊”主题,祝愿你:烦忧见你如对羊弹琴,安康伴你健壮如羊,财源滚滚多如羊毛,福运多多,2020元宵节快乐!
19、花好、景好、心情好。
月圆、事圆、家团圆。门前喜、门后喜、处处见喜。时时乐、天天乐、百事可乐。元宵节祝你快乐,合家团圆!
20、百枝火树千盏灯,烟火璀璨不绝,三五知己结伴赏灯来,安能把君忘,一丝思念,一句祝福,小小短信满是心意;祝元宵节快乐!幸福安康!
21、在家顺,在外顺,心顺意顺:事业顺,前程顺,一顺百顺:天地顺,人情顺,风调雨顺:现在顺,将来顺,一帆风顺!全家元宵节快乐!
22、喜庆元宵佳节,我祝你:日圆,月圆,圆圆如意。
官源、财源,源源不断。人缘、福缘,缘缘于手。情愿、心愿,愿愿成真!元宵节快乐!
23、没有太阳,花儿就不能开放;
没有母亲,就没有幸福;没有母亲,就没有爱情;没有母亲,就没有诗人和英雄。祝元宵节快乐!
24、春日春夜短,塞门五更长,元旦除夕没谋面,宵夜早茶没邀见,节前假后没做伴。
相会团圆暂无缘,梦里不知身是客,思念惦记梦无限。
25、送您五枚铜钱:第一枚,代表父母康健;
第二枚,代表家庭美满;第三枚,代表财运亨通;第四枚,代表广结善缘;第五枚,代表国泰民安。
26、十五到,送你鲜花一束:有玫瑰,成双成对;
有玉兰,万事不难;有茉莉,事事如意;有秋菊,年年有余;有火鹤,红红火火;有牡丹,一生平安。
27、一缕情思一缕缘,元宵祈福最能圆,愿你开心我心愿,给你问候不会变,好运给你充充电,愿你成功七十二变,事业发展到无限,心情愉悦每一天。
28、元宵万家团圆,愿你美事圆圆,快乐溜溜圆,笑容分外甜;好运圆溜溜,财源似水流;健康圆又圆,身体倍康健;幸福永圆圆,美好日子常相伴!
29、紫气东来龙头抬,元宵祝福早送来:欢欢喜喜欢喜年,开开心心开心年。
平平安安平安年,健健康康健康年。快快乐乐快乐年,团团圆圆团圆年!
篇6
元宵节的儿歌经典版《闹元宵》
元宵节,真热闹,看花灯,吃圆子,
小牛灯,哞哞哞,小狗灯,汪汪汪,
小龙灯,飞得高,小兔灯,跑得快。
《元宵节》
广场上,真热闹,摆满元宵原材料。
你搓搓,我按按,大家动手做元宵。
比一比,赛一赛,元宵游戏多好看。
《元宵节》
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黏又甜。
观花灯,踩高跷。大街小巷真热闹。
宝宝对着月亮笑,又是一年春来到。
元宵节的儿歌搞笑版《十五元宵》
十五的月亮园又园,十五的汤圆甜又甜。
十五的鞭炮响响响,点着烟花把歌唱。
十五的灯笼亮亮亮,拿着火烛把迷想。
《元宵好》
元宵好,元宵妙。元宵好吃呱呱叫,
赏花灯,猜灯谜,欢天喜地闹元宵。
《正月十五》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
耍狮子舞大龙,圆圆的汤圆碗里盛,
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
《元宵儿歌》
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粘又甜。
观花灯,踩高跷,大街小巷真热闹。
《元宵灯》
元宵灯,真热闹。看花灯,吃元宵。
飞机灯,飞得高,兔子等,拉得跑。
小朋友拍手笑!
元宵节的由来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篇7
元宵节的来由,您了解了吗?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传说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传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20xx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新《红楼梦》剧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
关于元宵节,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元宵节传说之一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有位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传说之二
相传元宵节始于汉代。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由于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为“灯节”、“灯夕”。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教义中将火光比作佛之威神,灯一直是佛前的一种供具,汉明帝为宣扬佛教,敕令元宵之夜“燃灯敬佛”,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敬佛。从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张灯、观灯就成为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元宵灯节形成后,历朝历代都是年中的一大盛事。南北朝时,南朝梁简文帝目睹元宵灯节盛况,写下了著名的《列灯赋》。
到唐代,元宵灯节成为固定假日,灯节从汉代时的一天增加到三天。唐代京城长安历来实行宵禁,夜晚不许人们出门,但唯独在元宵节期间的三个晚上解除禁令,以便让百姓观灯。节日之夜,长安城十里长街,游人如云,热闹非凡。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中“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两句更是脍炙人口,以致“火树银花”一词成了后来比喻灯光烟火绚丽灿烂的一个成语。
唐代时,国力强盛,社会富裕,元宵灯会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20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5万盏灯,簇之为花树。”据《开元天宝记事》记载,唐明皇李隆基下令建造了一座高150尺的大灯楼,光照长安。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不甘示弱,特意制作了一座“百枝灯树”,灯树高80尺,“竖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目”。
到了宋代,元宵节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是壮观。宋太祖赵匡胤下诏元宵灯节从三夜增加到五夜。我们从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中,可看到当时元宵佳节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清代元宵节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元宵节传说之三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元宵姑娘的传说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舞龙灯和舞狮子
是元宵节中传统的娱乐活动。舞龙起源于祈年求雨,后来成为元宵传统节俗。每到元宵节,各地都组织舞龙灯。长长的龙身,蜿蜒扭转,龙身里灯光闪烁,流光溢彩,其景十分壮观。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节美食——元宵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节美食——元宵
宋代周必大在《元宵夜煮浮圆子》诗中:“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正月十五夜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月圆人圆,事事如愿。亘古至今,元宵节负载了人们多少美好的祝愿和祈望!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走百病 请紫姑神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活动。这项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元宵节风俗之:逐鼠
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中国的情人节
古代的上元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上元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
在古代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是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的,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最佳时机,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心仪的恋人。当然,对于那些已经定情的青年男女,上元灯会更是他们相约相会的大好时机。因此,自古以来,上元节也就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
在古代的台湾,还有着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也就是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上元灯会还出现乐舞百戏的表演,成百上千的宫女走出皇宫,和民间少女在亮如白昼的灯火下载歌载舞,这叫做行歌、踏歌。这些宫女虽然不能随意挑选自己的恋人,但她们十分羡慕民间女子与情人相会的自由生活。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近几年来,由于西方的二月十四日的情人节的习俗涌入中国,国内的一些民俗专家便呼吁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他们认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不仅观灯、猜谜、吃元宵,而且情侣们或密笺赴约,或互赠诗帕,体现的是一种纯洁的男女之情,元宵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有内涵、有传统,含蓄内敛,韵味十足。
【传承古制】元宵节由来
千佛山兴国禅寺·崇明寺·月牙寺恭祝十方檀越,元宵佳节,团圆美满,六时吉祥。
20xx年3月5日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不仅要全家团圆,也意味着农历新年才算真正的过完了。在我们举家团圆吃着甜美的元宵时不仅产生疑问,这元宵节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元宵节源于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篇8
元宵节的英文来历The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usually in February or March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As early as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06 BC-AD 25), it had become a festival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day's important activity is watching lanterns. Throughout the Han Dynasty (206 BC-AD 220), Buddhism flourished in China. One emperor heard that Buddhist monks would watch sarira, or remains from the cremation of Buddha's body, and light lanterns to worship Buddha on the 15th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so he ordered to light lanterns in the imperial palace and temples to show respect to Buddha on this day. Later, the Buddhist rite developed into a grand festival among common people and its influence expanded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to the whole of China.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主要的活动就是看灯。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Till today,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still held each year around the country. Lanterns of various shapes and sizes are hung in the streets, attracting countless visitors. Children will hold self-made or bought lanterns to stroll with on the streets, extremely excited. "Guessing lantern riddles"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Festival. Lantern owners write riddles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post them on the lanterns. If visitors have solutions to the riddles, they can pull the paper out and go to the lantern owners to check their answer. If they are right, they will get a little gift. The activity emerged during people's enjoyment of lanterns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s riddle guessing is interesting and full of wisdom, it has become popular among all social strata.
直到今天,元宵点灯的习俗仍然在中国的各地流传的,各式各样美丽的花灯在这一天都会点亮,孩子们提着自制的灯笼走街串巷,非常高兴。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花灯的主人会将谜面写在灯笼上,挂在门口,如果有人可以猜中,就能得到小小的礼物。这项活动最早起源于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People will eat yuanxiao, or rice dumplings, on this day, so it is also called the "Yuanxiao Festival."Yuanxiao also has another name, tangyuan. It is small dumpling ball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with rose petals, sesame, bean paste, jujube paste, walnut meat, dried fruit, sugar and edible oil as filling. Tangyuan can be boiled, fried or steamed. It tastes sweet and delicious. What’s more, tangyuan in Chinese has a similar pronunciation with "tuanyuan”, meaning reunion. So people eat them to denote union, harmony and happiness for the family.
元宵节习俗1、元宵节舞狮子: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祈求生活越来越好的愿望。
2、元宵节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富裕。
3、元宵节猜灯谜: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猜灯谜也是非常考验智商的一道游戏。
4、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5、元宵节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篇9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1: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2: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3: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4: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5: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6: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7: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8:“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9: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篇10
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除夕:家家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守岁。正月初一:铺户休息、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孩子逛庙会。
2、正月,原来称旦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初一。又称扫帚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如果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