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12:5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妙笔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凸显主题,观点明确
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简单地概括为“三限两固加一短”。三限是限时间、限字数、限内容,两固是阅读对象和评价标准固定,一短是阅读时间短。在这样重重约束下,考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赢得阅卷者的好感,在第一时间让阅卷老师找到你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写作文时要凸显主题。
凸显主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打造耀眼题目。
题目要光彩照人,要有一双含情目。除了命题半命题作文外,其他的作文题目都可自拟,自拟标题除了要展现才气外,还要适当地点明你作文的主题。所以我们要像给自己化妆一样细细打磨,不仅要做到避月羞花、沉鱼落雁,让人一见钟情,更要做到突出主题,让人一目了然。如,《感情是帆,认知是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低姿态的高贵》、《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既有文采又有主题在其中。
(二)入题快速靓丽。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开头也不能马虎。学生在写开头时需要用到文题中的材料,可好多学生都基本上照抄材料,没有选择突出主题的重点内容,这使得学生的作文开头拖沓冗长,主题提出太慢,不能让阅卷老师很快找到,影响了作文的得分。所以,在习作中要想提高学生概括运用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抓住材料中能体现主题的重点语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很快地提出论点。再有应使开头靓丽,或起兴,或典故,或丽句……总之,能入题快,能靓丽,就能一下抓住阅卷者的心。
(三)适时点主题。
在行文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主题,让主题不离阅卷老师的眼,可选择在文章段落的开头、中间、结尾处亮出主题。这样既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又使主题鲜明突出。
二、心中有物,内容丰富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成为考场佳作,最重要的还是要充实“猪肚”,因为显示作者语文功底的标志之一就是内容充实。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贴近生活,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需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需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需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需用材料来构建。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积累材料,会选用材料。陶行知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深入思索,把它们变为写作的素材。如,“钱学森的事迹”、“打造孝子工程”、“李玉刚的成功”等。日积月累,学生心中的材料就多了,写作时就有内容可写了。
(二)转换表达,拓宽论据。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心中有很多的论据,写作文也用到很多,但是总出现论据“叙事化”、论据与观点不对应和罗列材料等现象。这样造成文体不明、主题不明、结构不严的弊病。再有学生运用材料不会举一反三,只知道直来直去的用,同一个材料只知道用在一种主题中,不会变通,不知道多角度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每周准备两三篇素材,把这些素材提供给班上学生,然后,让学生把这些素材变为一段论据。比如,“小悦悦事件”,我让学生变为论据,来论证某一观点。他们用此论据论证了许多观点:拯救道德、冷漠、请珍爱别人的生命、善良不能崩溃等。
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既让学生积累了材料,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宽了材料的使用范围。即使积累的材料不多,也能做到妙笔生花,写出好的文章。
(三)改变角度,反弹琵琶。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题目或说法:“上梁不正,下梁未必歪”、“人在江湖,身还由己”、“眼见未必为实”。这完全与我们的正常说法相反,这就是反弹琵琶法。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运用材料时就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从反向去思考,文章另辟蹊径,颠覆传统说法,反弹琵琶,能把阅卷老师的眼球吸引过来。所以,材料有时倒着用更能出新。
三、渲染煽情,引起共鸣
许多学生的作文读起来味同嚼蜡,如同白开水,无滋无味,就是因为语言过于直白,情感过于直接,缺少描绘渲染。那么考场作文要感染老师,引起老师的共鸣,我们就要在作文中使语言生动形象,用情感感动别人。这就要学会煽情造势,要让作文情感激越,要真喜真悲,极力渲染。
(一)变换说法,有声有色。
利用煽情的句子来渲染感情。比如,祈使句、否定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除此之外,还可利用短句和骈句来渲染感情。
(二)使用恰当的修辞。
篇2
南海区九江中心小学三(4)班 梁晋铭
昨天刚去爬了山,觉得好累,所以冲好凉就上床呼呼大睡去了。
忽然,我去到了一个非常而且宽大的赛车场去,赛场四周的观众都熙熙攘攘的,热闹极了。这些观众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日本的、美国的、俄罗斯的、法国的……反正五大洋洲的都有。我一走进场内,马上走来一大班记者冲着我访问,我因为要赶着进行比赛,所以毫不理会这些记者,走进更衣室里换好比赛服装。赛车服、头盔、手套、还有包脚的高筒赛车专用鞋……
篇3
我们的写作从中国画的技法中借鉴了两种常用的手法,那就是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又叫白描,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人或事物的形象、动态等,以朴实的文字准确地进行纯客观描写。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是粗笔勾勒。
工笔细描,就是对人或事物进行逼真的、细致入微的精雕细刻,使之有形,有色,有态,有味,有质,有声,还有鲜明的感彩。如:“苍白的枯藤像蛇一样缠绕着老树,乌鸦在树上呱呱地叫着,叫声在暮色中弥漫。”这就比马致远的诗句细致多了。
【技法指导】
一般来说,对初次接触的对象多用粗笔勾勒,对加深认识后的对象多用工笔细描;以语言简洁见长的记叙文多用粗笔勾勒,以语言形象见长的记叙文多用工笔细描;只给读者初步印象的多用粗笔勾勒,想让读者身临其境的多用工笔细描。无论运用粗笔勾勒还是工笔细描,都要求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同时注意,描写必须紧紧围绕文章的主题,明确目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进行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呢?
一、粗笔勾勒
1.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这就像简笔画,线条虽简练,却不失其特征。如《三国演义》中,对赵子龙形象的勾勒:“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胜负未分。”仅用“身长八尺”等寥寥数语,就将赵子龙这位英俊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活画了出来。
2.传达出描写对象的神韵。语言简洁并不代表内容干瘪,照样可以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如《藤野先生》中:“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这样的粗笔勾勒,不但表现出了人物的主要特点:清瘦,有学识,还透出了人物的精神:稳重,治学严谨。
二、工笔细描
1.多角度描绘。角度多了,立体感就强。如《红楼梦》中:“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这段描写可谓细腻。作者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方面来细描,极力铺陈王熙凤珠宝满身的打扮,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也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2.善于联想。写作中不能照葫芦画瓢,要通过丰富的联想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一面》中:“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作者在这段细描中就作了巧妙的联想,由鲁迅的脸色联想到大病初愈的人,由胡须联想到隶体的“一字”,还从头发中感受到它的精神抖擞,真是形象丰满,感情浓郁。
【范文示例】
留住那份纯真
一考生
家乡的麦子该黄了吧?不知他是否还在打着麦子?
记忆中,他总是裹着一身青蓝色粗布制成的衣服,脚上蹬着一双黑色千层底布鞋,头上系着一条白色方巾,沿着潮湿的田埂,穿过金黄的麦子,手里抄着几株小麦,脸上闪烁着无法隐藏的喜悦。
他是我的爷爷,一个从“狂热的年代”走出来的人,一个浑身充满活力、充满干劲的人。麦子是他的命,仿佛他是为了麦子而活。他从不抽烟,却很爱喝由麦子酿出的酒。
也是一个麦浪翻滚的日子,我随着爷爷来到田里。田间的小溪蓄满了绿色,两岸的树高得很,树顶的叶子不住地随风摆动,像是要赶走那些聒噪的蝉。远远地,我们便望见了那块由金子镀成的土地。他缓缓地移到田边,而后优哉游哉地踱入田里,我便也跟着进去了。麦子已长及我的腰高,芒刺扎得我的皮肤生疼,爷爷却似乎没有任何反应,只是不住地微笑。
到了田的另一头,我问道:“麦子熟了吗?”
“熟了!”一句饱含激情的回答,“看!多黄!”
我望着这块地,繁密的麦子有序地排在田中,一片都是金黄的,好像黄金,但那是有味道的黄金!
我情不自禁,竟将别人家的麦子连根拔起,扔到了自家的田中。爷爷见了大惊,赶快进入田里将那株麦子寻了出来,并将那麦子放回原处。我见此十分惭愧,低下了头。
爷爷语重心长地说:“那是别人的命,你不能拔!知道吗?你这是偷!要拔就要拔自己的!人要有尊严!”
那时的话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事后回到家中,爷爷又说道:“我们虽是农民,但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有一个完整的人格,一个清白的人格,一个纯正的人格!”
当时我真的不相信这些深奥的话竟是从爷爷嘴里说出来的。
现在的爷爷,看上去还是那么的年轻,皱纹很少,因为他有一颗纯正的心!
那遥远年代纯真的景,纯真的人,纯真的事,纯真的理……
我想留住那份纯真,铭刻在脑海。
如今,想必家乡的麦子已经黄了,爷爷也许正在奋力地打麦子,打着属于自己的麦子!
篇4
在热浪滚滚的九月里,我踏入了高中。九月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火烧火燎地使人窒息,而我们取迎来了高中第一课——军训。
军训,在我心中原本是一个可怕的词,在我看来,军训会充满教官的责骂,魔鬼的训练……军训是令我生畏的,可顶过炎炎烈日后,我发现,教官教会了我坚持。
九月,烈日炎炎,我们挺拔的站立,汗水滑过我们的脸颊,皮肤被烈日晒得又黑又红。我们埋怨过,彷徨过,甚至都有了放弃的念头,但在教官的呵斥下,指导员的鼓励下,我们都坚持了下来。
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个个挺直了身躯,那嘹亮霸气的口号在空旷的训练场上久久回响。我们的青春活力、蓬勃与热情在训练场上显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的嗓子都很不舒服,但听到教官更沙哑的声音,我们便喊的更大声了。军训,让我们接受了一次意志上的洗礼。
我们在军训期间还看了电影《方队》,讲的是三军女兵为参加阅兵仪式坚持不懈,完成心愿,进行阅兵的故事。我认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军人必备的,也是学生必备的。在此,我学习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军训中,我们辛苦却快乐着,在火热的九月,我们接受了高中的第一课,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因为我学会了坚持。
篇5
关键词:依托教材 激发兴趣 学习技巧 妙笔生花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纵观当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这一板块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语文知识和素材积累的“贫乏”,驾驭语言文字的技巧“贫困”。如何不增加额外阅读负担,能让学生自由地抒写内心的感受呢?如何让学生有素材写呢?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技巧写成初中生级别的优秀作文呢?笔者觉得可以利用课堂,依托教材,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提供积累广阔的作文素材的平台、引导选材、技法、语言等写作技巧,让他们愿意写、有的写,写得好,让作文课堂妙笔生花。
为此,笔者尝试以教材文本作依托,从兴趣、技法等方面进行作文指导训练。具体为:
一、依托教材、形式多样、激发写作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可形式多样地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1.个性诵读,以读促写。如依托教材《紫藤萝瀑布》,笔者让学生自由找出最喜欢的优美句子朗读,并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小组合作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要好的朋友对读。这样充分放飞个性的诵读,激活了学生读的兴趣。乘着兴趣正浓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句子也仿写一句,这时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也在诵读中被调动起来了。
2.探究质疑,以想促写。如依托教材《月亮上的足迹》,笔者在探究质疑时抛出两个可展开想象翅膀的话题让学生想像写作。
话题1:“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
话题2:“如果将来你有幸成为宇航员登上月球,你设想会有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种有创意的想像力鼓动,大大激发了初中学生的想象力,也调动了写作兴趣。有学生想象写出了美丽的地球在人类觉醒后被保护得异常美丽;有学生想象写出了邀请嫦娥到环境污染改善后的地球做客的情景;还有学生想象写出了将来月球将成为人类旅游的景点……
3.拓展延伸,以写促写。如依托教材《爸爸的花落了》,笔者特意设计了一道拓展延伸的写作作业:请你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对父亲的爱,以此作为礼物送给父亲。在拓展延伸的写作中,学生心灵的碰撞点燃了情感烈火,潜移默化而溢于生活,写作兴趣自然就调动起来。
二、依托教材,学习技巧,写作妙笔生花
常言道:“写文章,七分在选材,三分在技巧。”也就是说光是积累素材还不行,还要懂得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从新颖的角度去发挥,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人。纵观我们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正是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才为后人传诵。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
1.依托教材,学习表现手法。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会从鉴赏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往往教师讲得很精彩,而学生听得却是云里雾里,不懂也不感兴趣,因此对写作没有任何帮助。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依托教材,把教材中优秀范文的表现手法与学生要学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学以致用。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的欲扬先抑,《爱莲说》、《行道树》、《海燕》中的托物言志与象征,《蝉》、《贝壳》中的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
2.依托教材,学习细节描写。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如教材《范进中举》,运用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就将贪财、自私、虚伪的胡屠户淋漓尽致地展现要我们眼前,达到了写人如见其人的效果。于是在作文指导时,我依托教材中写人如见其人的细节描写方法,让学生模仿片断:练习写一个犯了错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实践证明:依托教材学习细节描写,的确让学生妙笔生花了。
3.依托教材,学习语言表达。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一个文学家都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的,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模仿借鉴教材佳作名篇中的修辞手法,令文章赏心悦目、感染力更强。如教材《春》中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让人自然走进春花秋实、春暖花开、蜂蝶闹春的境界中。事实证明,借鉴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语言特点心领神会,而且能使学生的写作锦上添花。
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要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教材来。”依托教材,吸取精华,授之以渔,语文作文课堂自然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知识积累;素材搜集;课外活动
如今许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提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他进而阐发这种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的确,厚积而薄发,感悟而情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灵感绝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懒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让孩子们的作文妙笔生花。
一、 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每学期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 “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笔者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好句子积累。(3)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4)诗歌摘抄。并要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会背,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语言
篇7
总评:本文写除夕夜全家团聚的美景,详略得当,充满年味。小作者重点写了除夕晚宴的丰盛以及说成语、拜年等活动过程,有声有色,描写细致,很真实。说明小作者有亲身体会,这就告诉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体会深刻,描写才会细致和真实。
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我想,并不见得要旁征博引,并不见得要词藻华丽,并不见得要妙笔生花,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是学生作文首先要做到的,那种为赋新诗强说愁的作文,想来谁也不愿意看。
其他意见以及分段点评内容同蔡炜杰同学的《除夕欢歌》/zuowen/html/49/300928.htm
点评人:qzzl
篇8
1.评价标准统一。传统的习作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全员参照”,即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2.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局外人,他们没有参与评价过程,所能面对的只是老师批阅过的作文、分数、批语,至于为什么这样改,那儿为什么不行,学生知之甚少。学生并不能从老师的评价中学到方法,得到益处。久而久之,助长学生的消极情绪。
3.评价语言笼统。以往的评价语言中,诸如“标点正确,句子通顺”、“文章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等笼统的语言缺乏针对性、激励性,因而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也唤不起学生的激情。
4.评价眼光挑剔。学生的每篇作文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是他们心血的结晶。而教师习惯于盯着不足之处从头批到尾,结果必然是“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内容不具体”、等,充满了挑剔,无意间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成功目标的距离,必然是只给学生“压力”而不是“动力”。所以,这种挑刺的评判使孩子们产生了抵触情绪,失去了写作的自信心。
凡此种种评价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写作动力。理性思考,教师精批精改收不到效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习作背后的人,漠视人的生命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又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习作评价是否积极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发展。所以,教师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像催化剂一样,会不断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获得学习的成功。
1.赏识式评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赏识对学生自信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要用赞赏的眼光站在不同层次学生的角度上挖掘习作中的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语言去唤起学生的共鸣。针对优等生如“你的文章妙语连珠,爱读书的孩子写出的作文就有文采,爱思考的孩子写出的作文就是有深度,读你的作文真是一种享受。”“瞧,用心观察生活,妙笔就能生花!”。针对中等生如“你的选材真有新意,而且能运用写人的描写方法,把当时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下来。”针对学困生如“老师惊喜地发现你语言表达通顺了,还会用上好词,这些都说明你作文进步了。”
2.建议式评语(针对习作中有不足之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这需要教师在尊重的前提下,用善意的、委婉的、平等期待的评语指出习作中的不足之处。如“这个词用得不错,换成那个词是否表达效果更好?”“要反映奶奶的爱唠叨,是否可以抓住她的话语,奶奶的特点更突出呢?”“你笔下的小动物确实很可爱,如果再用心回忆它吃食、运动的样子,用你的妙笔描述出来,这只活生生的小动物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了。”
3.导引式评语(针对思想上有波动、有偏见)
学生的作文不仅是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当他们心中承载了不应该有的重负时,往往倾诉在作文中,希望得到老师的开导。或是老师从学生行文中看出了他们道德行为上的偏颇,而学生很幼稚,觉得好玩。在这些时候,老师就要用疏导的语言跟学生交流。如“老师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但凡事都不要冲动,静下心来想想他为什么生你的气,是不是误解了?那应找机会向他解释,不就解决了?”“你因为觉得小猫可爱而强行从猫妈妈怀里抱出小猫当玩具玩,但是,孩子,你想过猫妈妈的感受吗?动物也有母爱啊!我相信你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实践证明:实施激励性的阳光评价学生作文,建立在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之上,多给学生展示其优点且享受成功的机会,减少对学习不利的威胁,排除丧失信心、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因素,是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不断激发习作动力的有效举措。笔者深信,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坚持阳光评价,我们的评价就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伴随着学生成长的脚步,成为激励学生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9
忽然有感而发,肃然把自己关于评作文的历程的感想写出来。
初始是不想成为什么点评员的,多担一分责任就多一分疲惫。可惜那时意气用事,一见到某些点评员评论作文,语言太过委婉礼貌,全篇直夸别人哪里哪里写的好,却没有把文章不足之处一一写出来。当时怒发冲冠,眉发齐竖,愤愤不平:近来人越来越笨了,哪里有这么评作文的?一怒之下,即使是知道自己以后会后悔也不管了,思考一下就毫不犹豫地入此宴席,企图成为榜样,纠正这些人批作文的方式。现在想来,宛若暮年时回首往事,真是唏嘘不已。
作文考量很久,随即下笔。给作文挑毛病也是门学问。笔下所写,皆是大串大串挑剔之言。《白云》一诗,某些没有错误之处,由于我对此诗偏见甚深、一时迷茫的缘故,横看竖看就是看不顺眼,硬填到评论中,企图以打消作者的骄横自豪之气——完全是心术不正的误杀呀!
点出不足之处,当然也要鼓励学生继续写作文,夸一夸其人作文优秀之处。这我当然知道。可惜被我所评的某些不幸的作文,被评得一无是处。
当然,至今我还执着地认为,一定要完全把弊端挑出来,狠狠地把弊端挖出来给别人看,这样才能使人的作文能力更上一层楼。评作文绝对不能跟作者客气。即使永远没有文章能够达到绝对优异,我也要把它修改到相当优异的地步。
当评委是有风险的,人们大多不喜欢别人骂他作文写得不好,于是遭到袭击之时,当然就会选择反击。那么这评委的处境就危险得很了。于是我琢磨着其实那些被我挑毛病的前辈们同学们和小辈们,大概对我都有些愤慨,他们有些人是写作文的佼佼者,被我痛骂一通、贬低一通,当然会感觉很愤怒。
还有,在一些前辈们作文中,大多数写些学习烦恼的事情。这令我痛心疾首不已,在咱们中国人中,学习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这令我很生气。我们的青春就在这一成不变的无聊的学习过程中消磨了。再看到一些地方考试作弊的新闻时,我联想到国家的前景和现状,会感觉很忧愁,因此每天都好像有三千烦恼丝迅速地在头顶生长、蔓延——学习这种苦、累、无聊的事情,真正喜欢它的人恐怕很少吧,可是它偏偏在人的生活中占这么重要的地位。说到这里,我很反对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方法,现在是知识爆炸时期,大学毕业生刚毕业,他所学的知识就已经飞速地变得陈旧,在这样下去,前景真是令人忧虑。
近来很惭愧。心想我才疏学浅,评低年级的还可以,评高年级的却是十分无措。某些前辈们写作文皆落纸如飞,妙笔生花,妙语连珠,洛阳纸贵,看得我眼花缭乱,看了很多遍才看懂文章中心句所在。最近思虑,未免被前辈们嘲笑我的无知、即使才疏学浅也要打脸充胖子,我是否要闭关修行一下,好教别人不会骂我浅薄无知……
今日把心中所感全盘托出,观此文后心中麻木不仁、毫无感情者请忽视全文及其作者。
阿雎
篇10
七(1)班
冯颖欣
妈妈说的一句:“你要相信你能行!”给了我无限的启迪,改变了我今后的人生。
是的,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肯定会有波澜壮阔的天气,如果不满怀自信,又怎能乘风破浪?人生不会总是畅通无阻,肯定会有坑坑洼洼的地方,如果不满怀自信,又怎能一跃而过?人生不会总是唯我独胜,肯定会有水平相当的对手,如果不满怀自信,又怎能超越对手?自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自信是披荆砍棘的宝剑,自信是实力的试金石,自信是生活的调味剂,自信是书写人生的妙笔……没有自信就没有挑战的勇气,没有挑战的勇气就不能战胜困难,不能战胜困难就不会有成功。
在挑选广播播音员的时候,我因有了自信而踊跃参加;在作文竞赛中,我因有了自信而妙笔生花;在出黑板报时,我因有了自信而得到大家的肯定;在演讲比赛中,我因有了自信而妙语连珠……在我的生活中,自信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