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港湾范文

时间:2023-03-24 05:3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的港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的港湾

篇1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对家园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就像一根无形的彩线,串起我们生命中最美丽、最动人的记忆。因为,家是我们幸福的港湾,亲人是我们坚强的后援;家中有用赤橙黄绿编织出的五彩画卷,有用酸甜苦辣烹饪出的五味佳肴,有用喜怒哀乐酿制出的精制家醅……家中更有浓得驱不散、化不开的亲情与挚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家里,用心去欣赏、体味、感悟,一定会有无数的精彩呈现在我们眼前。

思家念乡,颂扬亲情,体悟真爱,历来是文章永恒的主题。在中考试题中,更是有不少作文试题要求同学们关注亲情、抒写对亲人的感恩、对挚爱的礼赞。如2007年广州花都市的“家事”、山东青岛市的“孝敬父母”、广西贵港半命题作文;2008年江苏扬州市的“回家”、云南省的“我爱我的家”、湖南郴州市的“孝心”;2009年湖北恩施州命题作文“我帮爸爸妈妈做家务”;2010年黑龙江哈尔滨市的话题“真心换真情”、江苏徐州市的“感恩”;2011年浙江金华市的“欢乐一家亲”等。

审视这些题目,“家”“父母”“亲”“真情”等词语直接嵌入题目中,明确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家,关爱自己的亲人,体味家中浓烈的亲情。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类作文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关注琐事,发现亲情。我们很多人都是普通人,我们的亲人大多从事非常平凡的工作,因此,我们的生活多是波澜不惊的市井生活,我们家中充溢着的多是细屑琐事。让人感动的亲情,它就藏身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品尝寻常菜肴的情景中,它就栖息在一家人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情景中……只要稍一思忖,你就会发现:前一天不经意说出的想吃的菜肴,第二天竟然出现在餐桌上,摆在了你的面前;只要稍一思忖,你就会发现,父母的唠叨中充满了对你的关爱和期待,他们叫你添加衣服,带上雨伞,他们叫你路上小心,注意安全。朴实、琐碎的话语中充满着对你的关爱。描绘这一桩桩琐事,我们笔下的亲情定会打动读者的心弦。

二、放大细节,彰显至爱。爱无形,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辨别;爱有意,需要我们用一颗慧心去感悟。因为爱经常融化在一句平淡的话语之中,经常潜伏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之中……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与亲人朝夕相处,彼此之间太过熟悉,很容易因熟悉而对亲人熟视无睹,因熟悉而显得非常陌生。我们只知自己的喜好,却不知亲人的好恶,更不易领略到亲人对我们的关爱了。你可曾发现,上学时父母为你理理衣领、抻抻衣角的动作是那么轻柔;可曾发现,家门打开时,门后现出的那一张笑脸……亲人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有丰富的情感变化,而能将这情感变化诉诸笔端的便是你。发掘那些满含爱意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我们笔下的爱才会具体可感、可爱、可亲。

篇2

每当吃罢晚饭,一家人坐在沙发上读书看报说新闻,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气氛。偶尔的一天,为了取一件东西,妈妈打开那只总是静静地立在墙角的旧木柜。在我的记忆中,它很少被打开过。

我好奇地紧挨在妈妈身边。啊,原来柜中都是爸爸妈妈年轻飞扬时的照片,还有书本、结业证书、荣誉证书等……这时,我看到有一叠厚厚的信纸,用纸袋包装着,使我看不清什么内容,它无声无息地挤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我拿起它,满脸狐疑地问道:“这是什么?”妈妈看了一眼回答:“你爸爸的。”我又去问爸爸,他抬起头,想了老半天,才回答:“想不起来了,可能是草稿,拆开来看看吧!”

我拆开了它,里面存放的是爸爸发表过的作品的剪贴和一叠叠的手稿,全是爸爸的笔迹。我惊讶极了,爸爸不光会写通讯报道,还会写小说?我又满脸疑问地把头转向爸爸,爸爸让我读读,我读起了那篇小说,而爸爸则沉浸在过去的往事之中。过了许多,他依然不发话,似乎在回答我又好像在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我20岁那年写的”。“天哪!”我居然不知道。此时,我看见爸爸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天真,从未有过的灿烂,又仿佛回到了热血奔放的年轻时代。

“爸爸,你文笔这么好,为什么不去发表?”我终于提出了刚才一闪而过的念头。我看见了爸爸的目光似乎一亮,又犹豫了一下,说:“写作是我的兴趣、爱好,我追求的是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并不是一定要成名成家。”

从那天以后,爸爸一有空就改作品,望着改好的作品,爸爸像小孩子天真般地笑了。我问他为什么笑,他说:“因为这是我的作品”。“但是这作文已经有点过时了,你难道不难过吗?”我又试探道。我原以为爸爸会沉默了,想不到他马上胸有成竹地回答:“不。困为我曾经年轻,才拥有了这篇小说,虽然时代变了。但我曾经拥有,现在还是‘拥有’,我满足了。”的确,对于爸爸而言,曾经的拥有使他一辈子都有了回忆,就不会有失落。这就够了。

这时,我忽然想到,我现在是否应该写下些什么,保存到像爸爸那样的年龄再来重温一回。那时,它也将会是我“曾经的拥有”,我的家里,原来还有这么一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稿纸,见证着一家人经历的风风雨雨。

篇3

——读《爱的教育》有感

缙云县水南小学 三(4)班 张 洵

夜深了,在昏暗的油灯下,一个可爱的12岁男孩坐在桌前不知疲倦的为自己的“家”努力奋斗着,他便是朱利奥。这是《爱的教育》中的一则每月故事,题为“小抄写员”,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朱利奥今年12岁,比我才大2岁,他有一个家,我也有一个家,在生活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地“爱”着自己的家。每当夜深人静,全家人都已进入梦香,他却在昏暗的油灯下辛辛苦苦地为父亲分忧,却被父亲指责,最后父亲甚至不那么爱他了,而他只是含着委屈,拖着憔悴的身体,却并没有一丝抱怨,也没有倾诉自己的痛苦。在他身上让我看到了坚强。每当我读到这个情节,我都会为朱利奥哥哥的行为而感动地热泪盈眶。他让我更深的了解了家的含义。“家”,多么温馨的字眼,一个宝盖头挡住了寒风苦雨,一个竖钩把全家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为了这个温馨的家,朱利奥哥哥才把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里。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十分的幸运。我有个温馨的家,有一个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爸爸,一个关心我,爱护我的妈妈,还有一个帮助我学习,教我做作业的姐姐,我很幸福。而我有时却与他们顶嘴,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真后悔以前的一些行为,想到这些真让我羞愧。

篇4

我的家不是富丽堂皇,家里的人也不是英俊、美丽的。一切一切都是极其普通的,但是我们的生活却是有滋有味的。

爸爸

我的爸爸属鼠,他一贯的作风也像只老鼠。爸爸年近40。可是成天却像个孩子。我们吃零食,爸爸也跟着吃。妈妈不准许,他就趁妈妈不注意时,又偷偷地吃起来,活像只老鼠,爸爸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和弟弟玩耍,爸爸搞笑的样子,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妈妈

我的妈妈属猪,但是她一贯的作风却和她的生肖很不相同。妈妈不爱睡懒觉,也不吃零食,但是干起活来却很卖力。走进我家,就会有种很清爽的感觉。到处都被打扫是一尘不染,这可是妈妈的功劳,没我们的份哦!

弟弟

我家小弟属蛇,是个很狡猾的人,跟他在一块,只有我吃亏,他占小便宜,还很爱好吹牛皮的。平时,他一吹牛,我就对他说:“瞧瞧,邻居家的老水牛都被你吹上天了。”可是他却不在意,他有时还爱哼几个小曲,边唱还边问:“老姐好不好听啊!”这时,我就装作呕吐的样子说:“老乌鸦都被你吓跑了,你还好听呢!”他很生气,我们俩的唇舌大战就开始了。

本人属牛,但很懒惰。不好意思,本人没什么特别之处,相貌平平,没有弟弟那么可爱,可是本人酷爱画画,梦想着有一天能当上画家,本人脾气不大好,常常惹得妈妈生气,不过老妈心胸宽广,没多一会就原谅我了。本人也爱和我家小弟拌嘴,这是家常便饭也。

篇5

许潇云在自己家开的公司里做财务工作,想尽自己所能地为老公多分担一点,“都是为了家庭,这是应该的”。说到家庭,许潇云眼里就掩饰不住那种由衷的幸福和开心。她告诉记者,老公是她的大学同学,从恋爱到结婚,都是甜甜蜜蜜。虽然因为工作关系两人经常分隔两地,但多年来他们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与信任,无论工作多忙碌,幸福的家庭都是许潇云休憩的港湾。“我的先生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以家庭为重的男人,他不管工作多忙,都会在每周末抽时间陪伴孩子。”

在工作中非常干练的许潇云虽然很忙碌,但是也不会忽视对女儿的教育。从选择幼儿园到学校,她都是再三研究,因为“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对于来说很重要”。说到培养孩子的兴趣,许潇云表示自己绝不会强迫女儿。“小孩子应该在什么样的年龄,就享受什么样的生活。童年最重要的是开心,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强迫她们学习什么而导致厌学情绪。”许潇云开心地表示:“女儿在学校的成绩很好,还是文艺积极分子,希望女儿能够一直健康成长!”

Q&A

Q=《成都女报》 A=许潇云

Q:你生孩子后身材依然保持得很好,有减肥秘诀吗?

A:其实我并没有特意的减肥,因为体质比较好吧,产后很快就瘦下来,让我省心不少。

Q:你对于辣妈的理解是什么?

A:我觉得辣妈不光是指身材火辣,还要在思想上独立,兼顾事业与家庭,这样的女人才是最有魅力的。

Q:对于今天的造型你满意吗?

A:我从没尝试过这样的妆容和造型,对我来说很有突破性,但是只要是漂亮的我都喜欢!

干练辣妈经验谈

1 在肌肤的保养上要内外兼顾,外用护肤品只能起到弥补和“加分”的作用,肤质真正的好坏在于内在调养。要保证良好的作息和规律的饮食。只要睡好了,不用特别保养,我的皮肤就会很好,但只要一熬夜,皮肤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篇6

家,是温暖的,是幸福的,是值得我们依赖的。

当你遇到困难时,是家给你温暖,给你帮助,当你背后的顶梁柱

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回到家就会感觉到,家才是幸福的,只有家人才能给你无微不至的暖和帮助。

当你犯错误时,只有家包庇你,弥补你犯下的过错。

当你心情不好时,也是家在千方百计的为你排忧解难,你是否为这个家付出了,你是否珍惜过个家。

所谓的这个家,就是用一家人心血和努力创造出来的乐园,在这儿个乐园中也曾经受过重重磨难,才聚集在一起的。在这个家中,必然少不家人,其中老妈是聚集这一家人的黏合剂、老爸是这个家的顶梁柱、而“我”是这个家的重要人物,当爸妈生气时是我让他们和好如初,当他们有什么烦心事时是我为他们解闷,o(∩_∩)o…哈哈,看来我的作用还不小嘛……

篇7

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我们爱家,因为家里有着爱我们的亲人。

不知从何时,我以离开家,走向了我实现梦想的道路,但我还是放不下心里的港湾。我是个高中生,学校里我家也不是很远,可是我还是住校,因为爸爸为了我学习能方便点。我每个星期都要回家,可是还是每天的想家,想爸爸,想妈妈,想。

每次回家看到妈妈帮着给我做饭,心里好幸福,好开心,那时便再心里许下心愿:一定不要让他们失望,一定要做他们的骄傲。每次回家,听着不善言语的爸爸也唠叨起来,就不厌其烦地听,那句句的唠叨,是凝结着爱的温馨,我喜欢听。

每次在学校里遇到挫折时,眼前就会浮现妈妈温柔的眼神,爸爸相信我的目光,我便又充满力量去挑战它,因为我不怕它,我有爸爸,妈妈给我的无穷的力量。足以战胜它。

我爱我家,我爱家里的一切一切,家是我永远的港湾!

篇8

家庭教育因他具有的早期性、长期性、不可更换性、渗透性、连续性等特点,我认为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家长应该和老师积极密切地配合,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家长应该密切配合学校,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记得在学期中,老师会让学生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比如,教师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自己动手做一些贺卡来表达自己心意。那么孩子在回到家以后,我就有意识地和孩子开展了几次家庭亲子活动,鼓励孩子动手、动脑,完成自己的作品,无论她是信笔涂鸦,还是只有寥寥数语的祝福,我都会不吝夸奖,这样极大地锻炼了孩子的实践能力,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热爱生活、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

当然,在信息化时代,我也会利用周末或暑假让孩子浏览一些教育在线的网站或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进一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增强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家长应该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是孩子的第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家长应该密切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因为行为养成习惯,而习惯会形成性格。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动力和保障。家长可以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自己做作业,自己预习课文,自己整理书包。同时,作为家长也应该认真地履行给孩子作业批改签字的责任,用自己认真严谨的态度感染和引导孩子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字,算好每一道题。当孩子取得成功,受到表扬,加入少先队,当上小干部时,此时家长应为孩子提出具体的目标,鼓励孩子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功。当孩子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出现过失,感到委屈时,家长应冷静对待,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困境,获得心理平衡,总结经验教训。

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循循善诱地给予点拨、启发,使孩子逐渐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有的孩子做事缺乏毅力和耐心,父母就可以给孩子讲讲“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并指导孩子细心地做几件事,如“擦地板、叠手绢、收洗碗筷”等,让他们从小就懂得恒心与毅力是走向成功的秘诀。

三、家长应该用百倍的爱心和耐心鼓励孩子与老师常沟通、常交流

古人云:“口乃心之门户。”家长通过孩子的谈话及表情中得知他在学校的表现情况。那么放学后,家长有意识地问孩子:“今天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不开心的事是什么?”等等,孩子反映以后,家长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比如,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要表扬、鼓励,增强孩子做事的自信心,发现问题后要重在帮助他查找错误的原因,千万不要说一些“你真笨”之类影响孩子自信的话,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性格的培养。再比如,在考试完毕,孩子常常会沮丧,家长就应该一边安慰他,一边帮他查找失误的原因,而不是指责与批评,更不会为孩子制订过高的目标。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家长应该敢于放手,还孩子一个自主宽松、愉悦的成长空间

虽说只是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比如,有一次孩子回家问我,他想参加学校舞蹈队,想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我先没有表态,就直接问他你想不想参加?他说:“想!”我也就同意了,孩子乐得一下子蹦了起来,训练也特别积极认真,回家还经常练习。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探索的新形势下,学校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要敢于放手,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要过多地干涉包办,甚至溺爱,还他们一个自主宽松、愉悦的成长空间。

篇9

关键词:三妙丸 肛肠

The wonderful pill adds the taste in rectum branch clinical application

Sun Guidong

Abstract:Three wonderful pill sources in "Medical Ancestor Main story",the medicine have the cork,the dark green technique,the Achyranthes Bidentata composition,has the peaceful and quiet lower burner hot and damp effect,mainly treats two feet to be numb,atrophy card,erysipelas and so on.The author in the rectum branch clinical practice,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ickness card,uses judgment to add the taste,recasts the decoction,treatment hot and damp bottom pouring result crissum abscess,thesinusitis,mix hemorrhoids dropsy and so on,obtains the good curative effect.

Keywords:Three wonderful pill Recta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48-02

三妙丸源于《医宗正传》,药物有黄柏、苍术、川牛膝组成,具有清利下焦湿热功效,主治两脚麻木,痿证,丹毒等。笔者在肛肠科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证,酌情加味,改作汤剂,治疗湿热下注所致肛周脓肿,肛窦炎,混合痔水肿等,取得较好疗效。

1 临床应用

1.1 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指腺感染,继发的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肛痈”,临床以红、肿、热、痛为特征。《外科正宗•脏毒论》指出:本病凡属实证者,多因饮食不节,多食厚味辛辣,致湿热内结,热毒积聚而成,或因感染邪毒,瘀血凝滞,经络阻塞,肉腐成脓而成,临床根据脓肿的病期分为早、中、晚三期,中医治疗原则分为消、托、补三法。我们在临床中早期肛周脓肿未成脓时,运用消法,选用具有清利湿热之三妙丸加味,能够清利湿热,消肿止痛,有效控制感染,阻止脓肿形成,从而避免手术痛苦。

方药组成:川牛膝、苍术、黄柏、银花、连翘、地丁、蒲公英、黄芩、当归、枳壳、甘草等。

1.2 肛窦炎。肛窦炎是指肛窦,瓣的一种急慢性炎症。有“疾病发源地”之称,临床表现为坠胀不适,排便不尽感,局部检查齿线部硬结,压痛明显。肛窦的解剖排列是肛窦容易发炎的重要原因,其结构呈环杯状口朝上,容易积存粪渣等污物,便秘长期努挣,引起盆腔充血,病菌从底部深入肛腺而引起炎症。如果未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成肛周脓肿,肛瘘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刺激制品,湿热下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治疗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选用三妙丸,配伍当归、丹皮、赤芍,具有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而达到消炎止痛,控制感染,避免形成肛周脓肿,肛瘘,并治愈疾病。

方药组成:川牛膝、苍术、黄柏、当归、赤芍、丹皮、蒲公英、枳壳、甘草等。

1.3 混合痔水肿。混合痔为常见肛肠疾病,常以便血及肛内肿物脱出为主要症状,最初脱出物常能自行回纳,若劳累或治疗不当,则脱出物不能回纳,造成局部血液回流不畅,局部水肿,肿痛加剧。中医认为本病为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湿热下注,气血纵横,经络交错,冲突为痔。正如《内经》云“经脉横解,肠为痔。”《金匮要略》中有“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开创了清热利湿法治疗痔的先河。选用三妙丸配伍茯苓、泽泻、黄芩、黄柏等,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散痛之功效。

方药组成:川牛膝、苍术、黄柏、黄芩、茯苓、泽泻、当归、赤芍、枳壳、甘草等。

2 三妙丸疗效机理探讨

三妙丸出自《医宗正传》,黄柏苦寒,清利湿热,偏入下焦;苍术苦温,善能燥湿;牛膝引药下行,诸药合用专治下焦湿热之证。肛肠疾病大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日久损伤脾胃,湿从内生,湿久蕴热,湿热下注而发病。三妙丸酌情加味,清热利湿,对湿热下注所致肛周脓肿,肛窦炎,混合痔水肿等具有较好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妙丸具有提高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有良好的免疫抑制作用[1]。黄柏水煎剂或醇煎剂在体内外均有广谱的抗菌作用[2],同时三妙丸能抑制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反应和乙酸所致小鼠扭体数,并能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表现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3]。

现代医学认为,肛周感染多为混合性感染,并发肛周淋巴回流不畅,组织水肿,三妙丸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功能,是治疗肛周疾病主要药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立,倪正,方泰惠,等.三妙丸抗下肢丹毒复发的实验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0):881-882

篇10

孙颖迪的成功几率是多少?

上海号称有10万琴童,可像孙颖迪这样出人头地,成为钢琴演奏家的能有几人?孙颖迪在千千万万的琴童中算是幸运的了,能成为中国80后青年钢琴演奏家中屈指可数的几位之一,不仅需要实力,也需要一点运气。如果他不是参加了这场国际性的大赛,他可能就跟很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一样,毕业后当初中、高中,甚至是幼儿园的音乐老师,去培育下一代的琴童,或者是做一些跟音乐有关的工作,能在音乐学院留校当老师也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可是学了这么多年、练了这么多年的钢琴,似乎没多大用处了,或者确切地说,他们不需要练到现在的水平,也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这是不是种浪费呢?在参加这个比赛之前,孙颖迪正陷于这种茫然中,正在为毕业后将何去何从而犯愁。

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是国际知名的大赛,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每三年才举行一次。孙颖迪是自费报名参赛的,他知道不经过这样的大赛,不可能被更多的人认可。不管成功与否,他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大赛是先从各国的数百报名选手中进行筛选的,孙颖迪顺利入围首轮48个名额。因为参赛所需费用,包括交通、住宿、吃喝,完全是自费的,算下来起码要三四万元,孙颖迪只能独自一人开赴荷兰乌特勒支――李斯特大赛的故乡。到了荷兰他才知道,这次比赛很多选手有导师陪同,由导师亲临现场指挥弟子参战。而他只能靠自己,靠电话联系他远在上海的导师。当他回国后,收到当月的电话帐单,居然有6666.9元这么多。幸运的是,在历时半个月的四轮比赛中,他出人意料地冲进了最后一轮的决赛。决赛时,孙颖迪不再有东方人的内敛,他释放出所有的热情,以准确而有感染力的演奏,打动了所有评委。

如果把浩浩荡荡的琴童队伍比作金字塔,那么孙颖迪就是塔尖上为数不多的几人之一。孙颖迪从上海音乐幼儿园,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音乐学院本科、研究生一路走来,每走一步,他都往金字塔的塔尖迈进了一步,因为每往前一步都有无数的人被淘汰,最终能进入音乐学院接受专业的学习,他已经是大批琴童中的佼佼者了。

上海到底有多少琴童,或许很难统计。1988年,上海音乐家协会率先在上海地区开展了钢琴考级活动,从第一年报名的352人到第二年报考人数飙升到2000多人,此后每年报考总人数都在迅速递增。直到2001年,参加上海音协钢琴考级的考生人数首次突破每年2万人,而后7年来始终保持着如此庞大的规模。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的琴童可能还不止10万。

既然靠弹钢琴出人头地是那么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家长早早地就把孩子送去学琴呢。可能每个家长都有不同的理由,抱有不同的梦想。但家长为此所要做出的付出是不容质疑的。

培养一个琴童的费用底价是十几万

张丽和孙颖迪差不多年纪,也是10万琴童之一,她也算是10万琴童中的佼佼者了,当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也是百里挑一的。张丽毕业5年了,现在是一个高中的音乐老师。

又是一个周末,张丽正在等她的学生,一个6岁的男孩到她家里来上钢琴课。这个男孩跟着张丽已经学了两年了。现在她利用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教小孩子弹钢琴。每节课45分钟,收费100元,每周上5节课,一个月也就有2000元的收入。她的心算平的,收费不高,因为几个学生跟着她不少时间了,有的是熟人介绍的,所以她也就象征性地收些费用。钢琴家教市场不像其他科目的家教,什么级别的学校的老师,收费是什么标准,钢琴家教全凭老师自己来收费,只要家长能接受就没问题。她的同学有的一节课收费200元,有的要收300元。当然如果是专业音乐学校的老师,收费就肯定更高些了,800元、1000元的都有。想想当初,她自己小时候学钢琴的时候,一节课才20元学费。当然现在时代不同了,消费水平也不同了,她那时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每周一节课,一个月80元学费对父母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

现在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条件好了,但培养一个琴童,花费也是不小的。先是一架钢琴,一般都是8000元以上,从小范围的调查显示买得最多的是15000元左右的钢琴。 其次是请私人老师。最便宜的私人老师,每节课(45分钟)也要80元到100元起步,一般的也要200元左右。学钢琴最好从四五岁开始。学到小学三年级,一共是4年左右。每周到老师家里上一次课,就算是150元,一年8000元,4年就是30000元。

紧接着如果想往专业方向走,那么就会想要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那请的老师收费肯定更高,一个月学费将近4000元。就算进入上音附小,为了防止被打道回府,还得请老师补课。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初中三年,学费也是每年8000元,再加上补课费。

这样算一下,初中毕业时,家长在孩子身上的投入至少得十多万元。 这个时候,你的孩子能不能成为顶尖钢琴家,基本上有些眉目了。接下来是出国留学,还是读高三、上音乐学院,就要看孩子的潜质和家长财力了,花费就更难以估算了。

培养琴童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孙颖迪就清楚地记得,他的第一架钢琴是1985年,父母花1000多元钱买来的。那时普通工人的月收入还只有几十块钱,1000多元是怎样一个数字概念?孙颖迪家境并不富裕,父母却狠下心花了这么多钱为孙颖迪买了一架聂耳牌的钢琴。一架钢琴在孙颖迪家8平方米的空间里显得特别巨大,为此,爸爸把家里的大橱都搬走了。那时的孙颖迪年纪还小,他还不知道父母存了多久才有这1000多元钱,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问亲戚朋友借的。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孙颖迪跟父母一起住的这间8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大床、一台缝纫机,就是这架钢琴了。房间里再也挤不下其他的东西了。

其实,十几二十年前,上海大部分家庭的住房都不宽敞,一架钢琴就把家里不大的空间挤得满满的。哪家人家的孩子在练琴,整条弄堂的人都能听见。但即使是这样的环境,还是有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学琴不惜一切代价。

孙颖迪的父母都不是搞音乐的。但他的爸爸自小就喜欢音乐,因为过去那段特殊的年代,没有实现自己的音乐梦。到了上世纪80年代,社会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忽然之间很多东西都开放了,所以很容易产生各种“热”潮,学琴热就是从那个年代兴起的。为了延续自己的音乐梦,孙颖迪的爸爸希望赶上好时代的儿子早早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但当时学钢琴的孩子毕竟还不多,也没那么多的家教,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家教。孙颖迪的爸爸带着只有4岁多大的孙颖迪,到一个会弹钢琴的朋友家,让朋友教儿子弹钢琴。自从孙颖迪进了幼儿园,之后一路走来都在专业的学校学习,所以父母没有为替他请家教花过钱。如果单从金钱方面的投入来算,孙颖迪的父母算是投入少的了。

钢琴十级成为耍酷的招

父母为培养琴童花费了这么多,结果都怎样呢?最终这些琴童大部分都没有选择音乐这条路。江华就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刚进公司的时候,身边的同事没人察觉这位口袋里揣着钢琴十级证书的男生有何与众不同,因为他现在从事的是IT行业,跟音乐完全无关。这次公司的年会上,江华被抽中现场表演,他落落大方地坐在钢琴前,竟是真人不露相。他自己也想不到多年之后,还会在众人面前弹奏钢琴。一曲结束,台下掌声雷动。从小一直把练琴当作上刑场的江华在告别琴童生涯的若干年之后,突然发现弹钢琴竟然成了他现在“耍酷”的资本。

十万大军,而金字塔顶端的就那么几个人。钢琴是一种特殊的乐器,钢琴更适合独自表演,一个大的乐团可能需要很多的小提琴手,却最多只需要两三个钢琴演奏者。如果不能挤身到金字塔的顶端,那么为了学钢琴所付出是否都值得呢?既然靠学琴出人头地是那么的困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父母们要孩子学钢琴呢?

上海的金陵路现在几乎成了钢琴一条街,一路上都是卖钢琴的店,说明有这个市场需求。还有南京西路上以前的向阳儿童商店里有一家通利琴行,也在那里开了很多年,其他的商铺都在不断更换,只有它们家一直稳稳地开在那儿,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琴童。

学琴热刚开始那几年,很多家长像孙颖迪的父亲,觉得儿子赶上了好时候,应该让儿子多学习一点东西,也算是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说不定就能弹出点名堂。尤其是80年代中期,同样是来自上海的孔祥东一举成名,这或许让更多的父母看到了希望。之后,既然开始学了,就不想半途而废,想要坚持下去。至于未来孩子能走到哪一步,一开始都没有深想过。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学钢琴能让孩子更有竞争力。所以哪怕是跟风,家长们也觉得应该让孩子去尝试一下。90年代初,钢琴考级出现了,而且考级能跟孩子的升学挂钩,于是许多家长把钢琴考级当作升学的加分筹码而逼迫子女“赢在起跑线上”,促使一些认为孩子"可学可不学"的家长也抱着升学目的送孩子考级,学琴被蒙上了许多功利色彩。

江华就是中国自1988年推行钢琴考级制度以来的首批琴童。他读小学时班里学琴的也就他一个,虽然说现在要感谢父母的先见之明,但小时候他最憎恨的就是父母天天逼他练琴,挨得最多的打也是因为这个。在考到六级之前,可以说都是他都是为父母在弹琴,后来上了初中,他成了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当上了小名人,才开始有了动力。当时深得音乐老师喜爱的江华因为拥有一技之长,常被安排参加学校的各类演出,每天还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去音乐教室练琴,甚至连自习课都可以免上。期间,他还因为出色的学习成绩和钢琴特长而被推荐直升重点高中。他算是钢琴考级制度的受益者。很多像他这样的琴童因为钢琴考级的证书,而加分进了重点学校。但在高考的门槛前,江华和父母却做出了放弃往音乐道路发展的决定。那时他也曾想过考音乐学院,但是又担心今后的出路,而且那时学琴的人已经很多了,权衡之下,还是决定放弃。这一放,江华就彻底和钢琴道别,上大学住校碰不着钢琴,工作之后更是没闲心去坐琴凳。现在基本上是荒废了,他都不好意思再跟人家说自己曾考过十级,不过他乐感还是不错,一般的曲子听上两遍就会弹,自娱自乐足够了。

1996年之后,钢琴考级不再与升学挂钩,中国的琴童人数却开始了急速增长。看来家长们的思想也在起着变化,他们看中的不再仅仅是升学这样功利的目的。真的想让孩子在这方面出人头地的家长现在毕竟还在少数。家长们听说弹钢琴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而且从小让孩子学习音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修养和气质,所以让孩子学琴只是作为一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而并不强调孩子的专业水平,考级只是为了寻求一种肯定,为了让孩子多一项技能,多一项证书,而不是为了去检验学习的成果。很多孩子考到了十级,也就不再坚持每天练琴了。父母也不会再逼他们了,以后练不练全凭他们的兴趣了。

无论一开始父母抱着怎样的目的让孩子学琴,等到孩子学琴学到一定时期,学到一定程度,父母都会开始考虑是继续还是放弃的问题。其实孩子学琴学到初中,甚至是小学的时候,是个怎样的苗子,有多大发展潜力已经差不多能看出来了。像江华父母这样,做出放弃走音乐道路决定的占了大多数,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条路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