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试题范文

时间:2023-03-30 23:3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数学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数学试题

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兴趣

数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它的地位尤其突出。教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呢?

一、创设情境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应十分重视开头,一节课的成败,往往与是否有一个好的开头密切相关。上课不能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要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教案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开头,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如学习“有理数”时,笔者举了这样一个实例:一辆汽车从校门口出发,沿公路向南行驶5千米,接着掉头向北行驶5千米,问现在这辆车在什么位置?当然,对这样简单的问题学生不难回答,但当问及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辆车的位置变化时,学生就感到茫然了。此时,笔者趁着学生已形成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及时告诉学生:“要解决这种问题,我们须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这样,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产生了一种新异的情感刺激。

二、教以方法,掌握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好的教师不只是教学生记住真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给他们一把通向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力图提示知识规律。

1.提示新旧知识的纽带,促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发现学习数学的规律。有些学生因基础差,知识很容易遗忘,有些学生学习消极,缺乏应有的自学能力,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们在帮助他们去解决新问题时,要多引导他们利用旧知识讨论新知识。2.精心设疑,激发探究心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一个人的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巧妙地提出问题,往往能引起强烈兴趣,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3.用比较或对比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的智力。学习兴趣不是在简单地得到现成答案中,而是在经过分析、比较、推新的探索中。“跳一跳,摘到桃”,这样,可使学生紧张而积极地深入思考。当然,教师绝对不能把学生当“容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三、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常言道:直木适作梁,弯木适作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在课堂练习和作业的配备上也各不相同,可分A、B、C三个层次,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又能使教学要求因人而异。学有所获是增加学生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学生总是对经过努力,能完成学习任务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热情。例如:1.已知ABC中,BEAC,CDAB,垂足分别为E、D,且BE=CD。求证:ABE≌ACD。2.已知ABC中,BE、CD为高,且BE=CD。求证:AB=AC。3.求证: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经过1、2的铺设,使学生易于理解。这样对学生来说,降低了难度。对老师来说又达到了教学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轻松愉快、逐步探索的环境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篇2

学生一旦进入高三就进入高考倒计时。他们每天都在题海中奋力厮杀,结果往往却不尽如人意,好多学生都倒在数学这门学科上。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究其原因是学生在高三复习时只是一味埋头赶路没有抬头看路,最关键是他们数学问题意识的缺失。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在高三实际教学中,要么整堂课根本“无问”,或者即使“有问”,也是仅仅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面上.一些老师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如何达到多问、巧问,而很少去思考如何让学生敢问、善问.

二、高三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1.课程设置原因

整个高中数学在高一、高二年级就全部学完了,到了高三就是一整年时间的复习.就是要炒一年的冷饭,这样做直接就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这也是造成学生到了高三对数学学习没有什么感觉,越学越没有劲,硬着头皮学数学纯粹是为了高考才学习数学的被动局面,久而久之,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急剧退化。

2.教师方面的原因

现在每位老师面临的高考压力都不小,为了能完成高考任务老师每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现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老师为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老师在课堂上的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由老师操纵,提问是老师为诱导学生达到预期目标而设置的。老师忽略了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老师的这些做法实际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从而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3.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从小学到高三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在他们脑海里只有标准答案,他们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接近格式化的标准答案,至于“起疑议”、“创新”这些名词已经是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此外,也有学生有问题不想问,不敢问的情况。总的来说,原因有下面几类:一是对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为提问是老师的事情,学生只要张嘴等待老师喂饭就行了;二是心理因素,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层次不够高,难度比较低,会成为老师和同学的笑料,三是由于一些学生认为已经到高三了,原来数学基础比较差,现在想学数学已经来不及了,这样他们上课也就不肯积极思考,提问题就无从说起。

三、提高高三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

1.使学生明确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既然有时间去思考问题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省下来去做几道数学题目。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可以借助孔子的理论来教育他们。接下来,还可以结合《高考数学考试说明》来进一步提升他们对问题意识认识的重要性。《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易 、中、难题的占分比例控制在3:5:2左右,高三复习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复习必须抓基础,第二轮复习要加强对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三轮是强化复习阶段主要是提高应试实战能力。

2.使学生敢问

学生有了想问的意识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让他们敢于把问题表达出来。一般地,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步做起:第一步:营造宽松课堂氛围,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第二步:积极搭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第三步:做好引导工作。

3.使学生善问

敢问仅仅是提问的初级阶段,善问才是轻松学习的核心。对于高三学生时间紧,课务重的特点,老师要在起初阶段指导他们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明白该问什么,从哪里找问题,即让学生掌握寻找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具体可以采用下面作法:首先要学会反思,在学习每一个章节前,要反问自己,在这一章当中哪些是自己非常清楚?哪些是自己完全不懂的,需要老师指导的?等等。其次要学会整合,数学复习应是一个整合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要梳理各个知识点,然后再多方位地去探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把一些相近的知识点变为自己头脑中的清晰的知识结构图。最后要学会运用,高三数学一种比较好的复习方法就是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复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目的,运用是为了学习,即通过运用,达到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目的。

4.使学生乐问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老师要十分关注问题的提出,要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留出时间和空间;同时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实施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乐问。评价标准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目标是否明确,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表达是否妥当,问题是否有创新等等,并且做到评价是“对事不对人”对于那些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一旦他们提出问题,首先应该肯定其勇气,指出他所提出问题的优势在哪里,这样有利于树立这一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抓不住要点的学生,要耐心倾听,逐步引导;对于能提出优质问题的学生要鼓励其进一步探索,让他们继续往提出问题的道路上前进,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向更高目标迈进。

5.教师自己要强化问题意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教师自己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较高的问题能力,从而在平时教学中能给学生一碗水。

问题意识是个体思维独立性、创造性的体现,在高三复习中,让学生能提出问题、提出优质问题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事情。当高三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时,高考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钱晓伟.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对策[J],数学教学通讯.2007(3)

[3]何启玉.唤醒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0(2)

篇3

追问艺术是一门教学艺术,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效率。这里的追问指的就是学生在回答了数学问题的表层意思之后,数学教师为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采取的再度提问,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与学习能力。

一、跟进追问,实现水到渠成

在对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教学时,数学教师应打消学生心中望而却步想法,可以把问题细分为一组呈梯度式的小问题,采取逐步引领、渐进提问的方法进行教学。其中注意在对问题进行设置过程中应该兼顾到各个层次水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所有的学生均具有思考机会,切实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传授“百分数的意义”这个教学知识点时,任课教师则可事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抛出这样的话题:“各位同学,百分数应用在生活中方不方便呢?”班上学生则异口同声地说道:“当然方便。”那么在这里,教师就可以跟进追问:“既然方便,那么哪位同学知道其方便之处在哪里呢?”此时有位学生则说道:“通过百分数可以比较方便地比较啊。”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地追问到:“可以用来比较什么东西呢?”有的学生则回答说:“方便我们进行数与数之间的比较,比如相同的分母之家的数的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借助不断的追问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深入化,使学生们对百分数的理解变得愈来愈清晰,直至掌握了百分数的内涵。教师的追问,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化,并非是直接抛给学生一个高不可攀的问题,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借助点滴地渗透进行层次性的追问,进而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水到渠成。

二、因果追问,实现深刻见底

在数学课上,让学生探索概念与原理的时候,借助一组针对性强的例子,归纳方法,探索规律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通常都是借助对原因的不断追问,通过追问的过程来使学生探索概念、掌握规律。此种追问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最为常见的,其的优势就在于她能够很好的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法进行展示,毫无保留的呈现在大家面前。比如,在对“加法结合律”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笔者就设置了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填空的习题:(1)132+53+247=132+(53+247);(2)339+282+118=339+(282+118);(3)312+(288+73)=(312+288)+72。待学生填空完之后,小学数学任课教师则可以向同学们追问到:“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一下括号中的几个数,在他们之间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呢?”话音刚落,有的学生便较快地发现了规律:“括号中的2个数如果相加起来,则所得到的数均是整百数,这样让数值计算变得更加简单。”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规律,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使用加法结合律的方法进行计算将简便得多,进而为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简便计算做好铺垫。此外,还能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三、逆向追问,澄清认识

所谓的逆向追问指的就是借助提问让学生就某一具体的问题实施多角度与多方面地分析、探析和研究,发展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许多教师在向同学进行发问的时候,喜欢说“还有吗?”实际上,“还有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发问,其能够引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求异及创新,发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比如在对那些一题多解、算法多样以及学生举例等的问题便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地运用“还有吗?”进行发问,或者是用“更便捷的方法在哪里?”等进行问题的追问,刺激学生的思维。

比如,再以“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作为例子,在这趟课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收集的百分数,同时尝试着讲一讲这一百分数所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例题:姚明2007年投球的命中率为50.7%。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到:“50.7%的含义是什么啊?”而学生则如此回答:“姚明在投蓝球的时候,投了100个大概有51个球可以投中。”此时,任课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到:“是否姚明仅仅投出了100个蓝球呢?”这时有的学生则回答说:“不能那样说,如果他投了1000个篮球,则可以投进507个篮球。”在这里,任课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说的”如果“一词进行追问:“这位同学说的‘如果’一词运用的很好,那么,姚明是否仅仅投了100个或者1000个篮球呢?”同学们思维开阔起来了:“当然不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之后,学生豁然开朗,纷纷举起了手。

在这一教学环节当中,数学教师巧妙地演绎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追问之艺术。小学生所收集到的有关百分数的数据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察觉到学生对于百分数定义的理解还很模糊,便不断地从反面来切入问题,逐渐澄清了学生对百分数定义的理解。

篇4

【导语】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承载着梦想的,尽管有无数的人都去参加这次考试,可大家依然是毫无畏惧可言,在这个金色的六月祝大家金榜题名!2018年广东高考数学理已于6月7日5:00结束考试了,

说明:2018年广东高考数学理试卷使用的是全国卷I,全国卷I适用的地区包括【河_南、河_北、山_西、江_西、湖_北、湖_南、广_东、安_徽、福_建、山_东】2018全国卷I高考数学理试题已公布,由于广东高考数学理试卷采用全国卷I,所以就代表了2018广东高考数学理试题也已公布了。

点击查看:

篇5

【关键词】提高中学美术教学意义认识

一、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对美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索美、创造美的兴趣与热情。然而,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学成了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陪衬,变作了一门“副科”,只能充当主科课程空隙的填充剂。中学美术教学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意义也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术在社会发展中所体现的作用日益增强,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密切了与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仅是绘画、雕塑等美术艺术作品,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美术在现代的工业、商业、建筑等行业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中学生今后将走向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如果在中学美术课中能够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美术修养,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中会起到具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中学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必须要提高对中学美术教学意义的高度认识。

二、中学美术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艺术美的追求,提高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它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中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它以用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对生活的感受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美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运用美术鲜明生动的造型,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直观的美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情趣,.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 创新是最富于激情的活动,在情感的驱动下,审美想象力就会得到自由的发挥。 美术课是一种脑、手、眼等多种器官并用的学科,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创作的冲动,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其创造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绘画在中学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如:国画、彩画、素描等。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可以使学生们对祖国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初步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激发爱国情感。同时,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文化历史,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三、对中学美术教学意义意识的提高的建议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中学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注重升学率,忽视了育人的目标,美术课形同虚设。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信息都飞速发展的世纪,美术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美术教学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脱离出来,真正的向素质教育转变。

(一)转变意识观念

意识决定实践,态度决定一切。学校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美育的培养。美术不是副科,与其他学科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与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必须转变观念,将美术教学看作是一门对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学科。

(二)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素质

要想完善中学美术教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必须得到相应有的改善和提高。要建有专门的艺术教室,美术图书室,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为美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给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作为教师还要加强自身水平的提高,参加美术函授学习以提高美术的专业素质,适应美术教学要求,适应社会发展。

(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认识美术的价值

课外美术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深化和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学校要多组织一些画展、书法展等,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展示美术艺术的风采。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风景名胜,如美术馆、园林、博物馆等,不仅完善了课本的内容,还可以增长见识。美术创作离不开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真切感受美,欣赏各种美景,激发学生学习美

术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课程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他们对于美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美术教学更应该发挥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银.中学美术课教学现状思考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0,(28).

[2]高红云.对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的新思考[J].才智,2011,(15).

篇6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篇7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新课程增加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材料,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发挥,引导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现实,又应用于现实的道理,并尽可能地暴露数学是怎样从实际背景材料中抽象出来的,又怎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例如1、映射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听了以后几乎云里雾里.但有一位教师在讲“映射”这一课时,从每个人的名字出发,让每个人的名字与本人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引入了“映射”这个概念,一下子把这个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了学生身边的事,既亲切又很容易理解,效果极佳.

例如2、在讲立体几何部分时,相同表面积的几何体中,长方体、圆柱、球那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计算说明,但是在进行了繁琐的计算之后应该让学生想一下为什么球的体积最大.这个问题生活中处处都有,比如我们用的水桶都是圆柱型的,怎么不设计成长方体形状呢?就是因为圆柱型的容器体积大,把盛满水的水桶两边用力挤压是不是水就流出来了?这不就很轻松说明了相同表面积的圆柱比长方体体积大.那有些同学会问怎么不把水桶设计成球型呢?这是因为球型的水桶放不稳.让学生用自己的手绢回家装大米,看看是不是想装更多的大米手绢就变成了球型.这不就说明相同表面积时球的体积最大.相同体积时长方体、圆柱、球那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最小?这个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说:天气变冷时我们为什么有时总想把身体蜷缩起来呢?就不就是减少散热的表面积吗!动物的冬眠都是把身体缩成球状.这些例子都说明相同体积时球的表面积最小.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 充分利用好课本的引入实例,想一想,读一读,使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统计与概率中的有奖销售案例.教学时,还应让学生看到数学应什么时候用,如何用.应强调把数学应用到现实世界以及与自身有关的其他环境中去. 转贴于 2.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3.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4.创设讨论探索的情境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要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变化为目标,这些变化是以直接可观察的行为指标为依据的。因此,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理解为:它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说明教师将要做什么;其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避免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由备课开始,自始自终都必须明确所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者说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程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就是定向,指明教学活动的方向。

二、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像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定积分概念的形成过程都可以用计算机来演示,它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使用计算机和科学计算器,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现实问题,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对数学过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益。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又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

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新授课,我们可以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9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已是广大师生的共识。然而,实践中多数教师还很难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要上好初中历史课,首要的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新理念。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而教学过程则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一来,教师的角色也由传统教学中的权威和中心转向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势必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历史若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学起来就能轻松且趣味盎然。因此,老师极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

首先,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把史实故事化,以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的语言去形象表述,复原鲜活丰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去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时,我就采用故事讲述法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讲“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时我简略地介绍北京人化石发现的经过,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可能对这个或那个事物感兴趣,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就难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导致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也是寻找学生兴趣点的关键。比如在讲清康乾时期的历史时,了解到学生们都喜欢看《康熙大帝》、《还珠格格》,则不妨结合这两部电视剧来讲,让学生对康乾之事产生兴趣,并引导学生去探讨电视剧中哪些是戏说,哪些是史实。如果对电视剧中某些内容教师还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无疑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例如教师提出“是不是华盛顿拯救了美国”“你如果是谭嗣同会不会逃走”等论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一定要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式、方法和技巧。

创设情景,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情绪高涨,兴趣倍增。图像、实物及电化教学更具直观性和刺激性,可以使学生留下更为深刻和持久的印象,如在讲授《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艺术地再现了汉初中原的贫困、北方匈奴又不断南下进犯,时刻威胁着西汉的安全,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对于“和亲政策”的理解就比较顺利也比较深刻了。情景活动教学法,也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历史兴趣的好方法。

三、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

初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篇10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上课开始,电脑里传出了吵架的声音:“我的年龄比你大!”“不对,是我的年龄比你大……”一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接着,我马上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来帮这两位树爷爷解决问题,帮他们比比谁的年龄大吗?”低年级的孩子往往都很愿意帮助别人,所以班级的气氛马上热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形成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对生活是最熟悉的,从生活中产生问题,会使他们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先创设一个坐车到商店购物的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汽车,醒目地标上1元字样,并广播:“上车1元,请小朋友自觉投币。”由学生自由用各种不同的1元币值上车,从而知道“1元=10角”。这节课的结尾,我又设计了“小小超市”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将数学课与生活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二、优选教法,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师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经历、体验对所学知识的过程,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引而不发,诱思导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教师在教学中没必要“发”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

(二)适时引导,适时点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有时候就像是及时雨,能令孩子茅塞顿开。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东南西北》时,孩子们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知识不难理解,我教学生制作简易的“方向盘”,并在课上教他们如何使用:当面向南时,把方向盘放在胸前,并把南朝前,就能很容易判断出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学会了这个方法,只要方向盘在手,孩子们就能很快的判断出各个方向。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熟练以后就能不用方向盘了。

(三)多样练习,灵活训练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三、提高课堂语言艺术,激励评价,使学生乐学

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简明,形象通俗

首先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要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例如: “数位”与“位数”、“除”与“除以”是不一样的。其次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再次语言要干净利落,简捷概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抓重点,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例如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归纳为:先看位数,再看最高位。

(二)教学语言要亲切自然,善于表扬

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当一名学生正确的回答了问题或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把问题回答正确了,教师可以说:“同学们,鼓励他!”全班同学热烈地、带有节奏地鼓掌;还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但他回答错了,教师也要鼓励他:“看他能大胆发言了,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下一次他一定能把问题回答正确。”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恰到好处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同学们真安静啊!看哪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 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他“你梦见吃鸡腿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和学生幽默时,语调要恢谐,充满喜剧色彩,在笑声中完成教育的目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讥讽他。

(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