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口语范文
时间:2023-03-15 12:2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面试口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比如自我介绍,这个是基本都会问的,但是也不要随便回答。自己事先写好,背熟,面试时候自然一点流利地讲出来,至少可以留下一半的好印象。
对于平时不用英语的人来说,如果有机会去外企面试,至少前一天要把自己的英文简历阅读几遍,找找感觉,象自我介绍这样的准备材料,也要熟读。不然真正面试的时候,一张嘴结结巴巴,单词发音也不准,句子也不连贯,那就功亏一篑了。
这里想说的是,除非你应聘翻译,或者一些中高层职位需要和外国人做工作交流的,一般的英语口语测试都很容易通过,不用紧张。不过HR都不喜欢这样的人:简历上写的是“英语听说读写流利”,结果面试的时候结结巴巴说不出来的。还有一些人一个劲强调,自己大学英语很不错,就是工作了没机会接触,现在生疏了,只有给自己一段时间,英语一定没问题。
与其说这些话的,早干什么了?早做准备,面试的时候才会一鼓作气、一气呵成,求职应聘好公司好职位的人多了,凭什么就给你锻炼的机会呢?
所以,不要奢望狗屎运经常会降临,要真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必要的付出还是要做的。英语口语,不是非要参加什么培训班或者背诵多少新概念才行,要应付外企的面试,有本不错的《面试英语》,其实也足够了。
另外有一个快速提高面试口语的办法,就是请留意那些外企招聘广告里,关于该职位的英语描述和任职资格要求。
篇2
2.抽象说教你必须端正态度!你要对自己的前途负责!要向好的同学看齐。
3.故作高深这是个永远说不清楚的问题。
4.庸俗鄙陋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激动之下,一些不文明、不礼貌、讽刺挖苦学生的话语,常常脱口而出。
5.挖苦与弹压我看你呀,什么本事也没有,破坏纪律可是全班第一!你比老师高明多了,我看这课应该由你来上。你不听是吗?好,你就站在那里,一直站到下课!
6.记账与告状你这样做是第三次了,我都给你记着呢,到时候咱们一起算。现在我不跟你计较,开家长会时你就知道了。
篇3
【关键词】面批;语言评价;文字表格;档案评价;淘宝格式;网络评价
卡罗・汤姆林森曾说过:“评价永远应该是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美术教学的评价永远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承担着促进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我们对评价的内容做过很多研究,通常来看,评价内容才是更能促进教学本质的东西,而我想说的是,如果将评价的形式做好,这些有意义的评价内容才会更长效,否则就如过眼云烟,说得再好,也会消失于无形。
如何将评价的形式做成真实可触、可视的东西?
一、发挥面批特长,进行语言评价
传统评价从面批开始,即当面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一)面批分类
面批又分口头与笔头两种。
1.口头面批
口头面批比较随机,视当堂课的学生情况而定,美术的学习,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观察,能有好作品供大家即时参考,可以学习到许多书本以外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看到一些对其他同学有示范作用的作品时,应立刻将其与大家分享,如一些孩子的构图有特色,就让大家开拓一下构图的思路;遇到涂色大胆的,就让大家学习他的涂色技法。一个班级的孩子水平高低有异,可能有在校外进行过绘画专业训练的孩子,这些都是课堂上可即时利用的资源,既然我们的教学规模都是几十人一个班级,就应该充分利用一起学习的优势,相互学习来提高美术水平。教师在口头面批的时候,所起的作用就是及时找出值得大家学习的作品引导学习。
2.笔头面批
如果说口头面批面向的学生是“点”,那笔头面批相对的就是“面”了,当我们笔头面批时,有机会对所有学生逐个评价,这对于课时量比较大的美术老师来说,是艰巨又必须做的事情。
“笔头面批”很有效率,就是对已经完成的作品,当着学生的面一个个批阅,同时告诉学生具体画面的具体问题。通常老师对学生的作品都是“背批”,就是收上来本子批改完就行。但仅用“优”“良”“一般”这几个字代表老师对作品的感受,给学生带来的反馈效果是极其微弱的,学生并不能从中意识到自己还存在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改进。
我想,如果老师一边批出等第一边告诉学生改进的方案,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地去设法调整画面,哪怕一幅作品只找出一个问题,只说一句话,对学生来说也是有收获的。如果老师说的是优点,学生就能在具体评价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而不是对着等第的一两个字,瞄一眼就过去了。
(二)面批指向
无论口头面批还是笔头面批,对于给出评价的老师来说,其判断时间都是很短暂的,需要老师瞬间总结出最有指向性的评价内容。那么作为教师,应当从哪些方向做出迅速评价呢?
1.指向甄别,区别好坏
甄别好坏其实是极具技术含量的一件事,老师需要告诉学生,这是一幅值得大家学习的作品还是需要大家引以为戒的作品,好的作品,说出优点,坏的作品,指出缺点,判断性的语言不容含糊。
2.指向激励,建立自信
美术,是让人舒展身心的一种方式。即使不好的作品,也照样能有一两处让人心动的地方,这就是美术带给人的奇妙之处。因此,更多的学生需要的是一种激励,这就需要老师来找一找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具有一颗童心很重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读懂他们的作品,然后才能说出具体的激励性的语言,从而建立孩子的自信,而不是一味地说“还不错”“挺好的”。
3.指向完善,促进改进
评价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改进,每次作品完成后,至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下次改正,日积月累,他就能改掉更多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能力,作品也能趋向完善。
另外,教师在笔头面批时,当注意自己的语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这比冷冰冰的等第来得温暖许多,效果也更明显。
二、生成文字表格,作为档案评价
面批效果最直接,但也有一带而过的缺点,学生留下的印象比较短暂。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再冲动的创作欲望,都会有冷却后慢慢遗忘的现象。如何将同学与老师对学生的帮助变成一种不可遗忘的记忆?文字显然比语言更有优势。
(一)教师评价,全面引领
面批的评价往往是在学生作品创作的过程当中M行,其中不光有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审阅,也包含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评价,目的是给作者一些方向引导。当教师在众多作品中选出一幅作品让大家来看时,往往是因为这幅作品有明显的优缺点,此时通常将孩子的画作举起来,老师会问“这幅的构图跟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内容上比别人多了些什么?”“颜色搭配好不好?”等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会从构图、色彩、想象力等常见的评价方面考虑,久而久之,也能训练出一眼找出问题的眼光。比如在画苏少版二年级下册《好朋友》一课时,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服装描绘只是一方面,如果还能加上本民族的生活习俗,那就更好了。有的孩子画的蒙古族的放牧生活(如下图),这就比书上肖像画类型的作品更具有生活趣味了。老师进行全面点评:“有创意,有民族风情,是幅与众不同的好画。”孩子从中收到信息:1.跟别人不一样的画才更有意义;2.不只画人,画人做的事会让画面更生动。这种评价对他今后的审美与创作都会起到引领作用。
(二)同学评价,吸取意见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评价得再好,最终也是要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审美能力才行。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会逐渐发现自己也能在别人的作品里找到问题。还比如《好朋友》这课,有孩子会说:“许多人构图方式太简单,总是蓝天、白云、红太阳……我希望看到更好玩、更有趣的内容。”也会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点,课上有孩子会说:“我们不光能看到蒙古族的人民,还能看到他们的生活,羊圈里养了很多羊,生活的地方果然是大草原啊!”
孩子的眼睛里没有太多程式性的东西,他们更容易以儿童的眼光去说对一幅画的感受,不光同学需要接受别人的意见,连老师都应该从他们的角度再去思考一次。
(三)自我评价,总结归纳
无论是老师评价还是同学意见,最终都要化为学生自己的理解,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或者优点应该如何进一步发扬,这样的评价效果才是有延展性的。因此对于每一名学生,我都需要他们学会自我总结归纳。除了记住老师和同学说过的话,还要将自己的创作过程简单说明,更重要的是自己收获的和如何改正。
归纳出的内容如果只是心里一想而过,印象还是太浅。再好的评价语言总归零散,而生成表格并收集在自己的成长袋里,对今后的回顾就会十分方便。
如此一来,学生将课中老师的口头面批与作业完成后的笔头面批都记录了下来,成为一份档案评价,这样的评价不是一带而过,而是实实在在地留在了学生的眼前、心上。
三、学习淘宝格式,构建网络评价
学校与家长的网络交流平台可以是QQ、微信等即时交流平台,在这类平台上交流作品心得,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家长及社会上更专业的力量来给学生提出评价。但即使这样,评价效果还是过于短暂,所有的点评都会在刷屏中消失,而且还很零乱。
为了让孩子收到更简捷、更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我们在微博或论坛中尝试用淘宝五星好评的模式来进行评价。便于日后按时间来查阅,这样资料不易丢失,是十分方便有效的存档方式[1](如下图)
(一)五星标准,点评项目
首先,将学生作品以主题帖的形式发表出来,让浏览者能看到“作品详情”。并且每件作品下面有可选择的“五星评价”,淘宝上的“描述相符”“物流服务”“服务态度”这几类已经被“绘制态度”“色彩搭配”“构图饱满”“主题创新”这几个项目标准所代替。浏览帖子的人可以像淘宝评价一样根据作品的完成效果简捷地点亮星星。这是最简单明了的评价,作者能一眼看出自己的作品哪方面出了问题。
(二)语言说明,留存网络
其次,还可以像淘宝评价一样,用心写出自己对该件作品的具体感受,比如颜色如何搭配会更漂亮,哪个人物动态还可以描绘更好,如果有兴致,还可以上传几张自己修改的图片供作者参考,既是对别人的帮助,也是对点评者审美水平的提高。
(三)好中差评,区分等第
最后,给予一个总评,比如淘宝里的“好评、中评、差评”,其实就是我们平时给学生的“优秀、良好、一般”等第。只是一个简单选项,就能清楚地表达出你对该作品的感受。每个点评的人都有评分的权利,最后该作品的得分取决于所有人的评价得出的优秀率,并非是老师一人说了算。这样评分,目的是希望Y果更公平、公正。
当然,为了提高大家点评的积极性,所有参与进来的评价,都可以为论坛注册者进行等级升级,使善于评价的人成为大家眼里的“评论状元”“评价榜眼”等,获得一定的“江湖地位”。
总之,无论是即时的口语面批评价,还是生成文字表格评价,再到新形式的淘宝格式评价,创新形式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更具实践性、保存性和时代性,最终为教学效果服务。
篇4
摘 要:口语和书面语是文字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两者在内容上大体一致,但在文体、结构等方面却相差径庭。英语口语交际依赖于特定的场景,属于及时交际,随机性较强,且话语语篇多由简短句子组成,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而英语书面语交际则属于一种规范正式的交际文体,不受时空限制,语篇结构紧凑,句子相对完整且逻辑性较强。本文旨从交际模式来看二者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英语口语 英语书面语 交际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载体。《圣经》中构建巴别塔这一情节,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重要性。语言的最原始形式是口语,用于人类的日常交流,后来随着人类的演变以及文化的传承,继而出现了文字和书面语。相较于口语而言,书面语是一种规范的语体。随着当代各种多媒体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具也变得五花八门,从最初的电报到电话,再到现在的电脑,无线通讯早已替代了传统的书信传递。各式各样的聊天工具逐渐模糊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分界点,口语和书面语也渐渐趋同,但二者还是有本质的差别。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群最多的语种,许多语言大家都着力研究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试图找出这两种语体之间的差异与共性,从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1 及时性差异
英语口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听说为一体,发话者和说话者主要运用嘴和耳两种身体器官来进行话语交际;而英语书面语的特点则是读写为一体,交际的双方是作者与读者,换言之也可以说是读者与既成文本之间的交流。在英语口语中,发话者可立即根据受话者的回馈而及时调整会话策略和会话内容。由于这种会话的及时性,口语交际可以是面对面交际或者是多人交际。这种交际的及时性导致了会话在语篇衔接方面的不为紧凑,受话者可以随时打断发话者而成为新的发话者,话轮就是这样产生的。在多人口语交际中,因为受话者人数较多,话轮就显得毫无逻辑性,围绕的话题中心点也有可能随时变动。
在英语书面语中,语篇的衔接就较之为紧凑。由于读者不能与作者达成及时的交流,语篇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一般采用多种衔接手段:从语法角度看,主要有照应、替代、连接等手段;从词汇角度看,则主要有重复、搭配等手段。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使读者与既成文本达成共识,从而使读者读懂作者的中心思想。这种交际的非及时性直接结果可能会导致作者不能及时得到读者的回馈而导致交际失败,读者很有可能误解作者的思想。
2 情感性差异
众所周知,外国人讲话时多伴有肢体语言来辅助口语语言。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发话者通常多使用表达情感的词汇,并通过附属的肢体语言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例如,当发话者说Wow表惊喜的时候,通常双眼睁大,眼神里流露出喜悦的光芒,并且双手呈现多种夸张手势;当说Aha表无可奈何的时候,通常耸肩并摊开双手;当说Oh, My God表不可思议的时候,通常手捂面部或者胸膛,并且面部流露出凝重的表情。这些肢体语言很好地诠释了发话者的情感,从而使发话者更容易与受话者达成情感共鸣。
在英语书面语交际中,作者的全部情感都体现在文本上,并通过一系列的标点符号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语气。例如,停顿时用逗号,平铺直叙时用句号,感叹时用感叹号,疑问时用问号等。读者会根据文本内容的情感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情感回馈。例如,当读者读到感动时会为之一动潸然泪下,当读到喜悦时会双眸放光嘴角生笑,当读到愤恨时会怒发冲冠捶胸顿足。当然,作者是看不到读者这种情感的宣泄,但读者能从既成文本中与作者感同身受,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达成了作者与读者的一种情感共鸣。
3 场景性差异
在两种交际模式中,英语口语语篇句子独立,以简短句子为主;而在英语书面语中句子则相对完整。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发话者的只言片语通过几次话轮的补充与阐释,受话者也能揣摩出其中之意。口语交际中随机应变性较大,它是以一种即兴谈话形式进行,话语随时会被打断,形成支离破碎的句子。发话者在说话过程中之所以被受话者打断,一是受话者理解了发话者的说话涵义后同意或者驳斥发话者的说话内容,既而引出下一个话轮;二是受话者不理解发话者的说话涵义而向发话者诉求其说话涵义。通过进一步的阐释和沟通,发话者和受话者最终达到了交际的目的。这种口语交际模式的场景依赖性较强,必须依附一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这样交际才能正常进行。英语口语交际的信息是双向流动的,即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循环往复的流动。
然而由于科技的发达,无线通讯的兴起,录音留言打破了交际双方时间的限制,电话等沟通工具使异地交流成为了可能。但是这种交际属于一种不规范的口语交际,说话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虽达到了耳和嘴这两项身体器官的共鸣,可是依然无法获悉发话者在说话时所带的附属肢体语言,如眼神、手势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交际失败。
在英语书面语中,则讲究完整性与逻辑性,句子相对较长,多使用从句及被动句,从而显得更为客观,规范和合理。这种交际模式的场景依赖性不强,不受时空的限制,并且交流的不定性决定了信息只能是单向流动,即作者-书本-读者的流动。作者只能用完整并且富有逻辑性的句子向读者传递信息,如果像口语那样用简短残缺的句子表达涵义,读者可能一知半解,从而造成交际失败。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交际模式的及时性、情感性和场景性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在研究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即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不是绝对的,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趋同。英语口语和书面语包括了整个的听说读写系统,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因此在平时的外语学习中,广泛的英语学习者应灵活地将口语和书面语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听、说、读、写的整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英语教学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加强听力、口语、阅读以及写作之间的贯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M]. Victoria, Austral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2]刘艳芝.探讨英语中口语与书面语的共性与差异[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篇5
关键词:师德 全员育人 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中考失利的学生,学习上、品德上、行为上所谓的“差生”成为其主要组成。他们往往具有这样一些典型特点,如: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差、缺乏应有的理想和追求、叛逆心理严重等。因此,他们的管理也是一大难题。教育原本应由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共同承担,可事实上,学生并不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一种轻视感,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他们往往已经对孩子失去信心,完全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有部分家长甚至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只留给学校,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家庭教育上基本处于失控状态[1][2]。由此可知,学校的教育已是学生管理中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职业学校能否守好这道防线、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又如何呢?
一、 学生管理现状
职业学校多采用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一般是由学生处牵头、系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共同承担。在各级各类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肯定。尽管如此,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根据往年毕业生对母校的态度、对老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在校园贴吧上发帖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学生对学校的抱怨多,对学校的肯定少;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见到老师打招呼的情况少之又少;毕业的学生一去不复返的比比皆是,能记得学校和老师的真是九牛一毛。学生对学校、老师冷漠至此,在现在这个提倡“德育为先”的教育环境下,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情何以堪?可能学校的每位老师都会认为自己为了学生付出了很多,可为何学生依旧是这样呢?
二、 学生“缺德”原因分析
据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是相关部门和班主任的事。一旦发现了学生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他是哪个系的?哪个班的?班主任是谁?很少有老师会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抓住最佳的时机,现身教育;
2.当一个老师在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他记得的往往只是:我是老师,他是学生,却忽视了“学生也是人”的这一事实。给学生的尊重不够、关心不够、信任不够,这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很多很多的教育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以学生为本,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那么再多的教育方法、教育技巧都是罔谈;
3.家长和社会给予的关注太有限。前面已经提到,教育应由三方面共同承担,可是当这一工作只剩下学校孤军奋战的时候,学校承担的不仅仅是高出自身能力几倍的工作量,往往还要承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质疑。学生身处这种矛盾的教育体系中,也让学校的教育事倍功半。
三、全员育人的重要性
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当务之急是,我们应该集全校教职工之力,努力促成全员育人的局面。只要有学生存在的地方,你就是老师;只要有老师存在的地方,就应该有教育。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提倡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每位老师都应该很清楚,那么,在整个校园内就可以形成一个“他律”网,让正能量可以得到弘扬,让负能量无处遁形。另外,学校的老师都有一个小的社会网,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影响社会上的一部分人,那这个社会对学生将产生不一样的看法,这对学生管理工作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而且,正如木桶理论一样,学生对学校的态度绝不是取决于哪位老师对他最好,而在于哪位老师对他最不好。他不会因为一个老师对他好而爱学校、爱父母、爱社会,却会因为某位老师不合理的行为举动而恨学校、恨父母、恨社会。因此,全员育人是势在必行的。
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全员育人呢?全员育人已经提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今这仍是一句口号。为什么呢?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谁喜欢没事往自己身上揽事,而且,为人师表也要求老师更加自律,这样的话,谁愿意去做这个师表呢?不管你愿不愿意,老师之所以是老师,就是因为有学生在,只要有学生在你面前,那你就必须为人师表,这在《高校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中有明确的诠释。所以说,学校的教职工,不管你上课与否,不管你是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也不管你是行政人员还是宿舍管理人员,凡是与学生有接触的,那你就是老师,就要为人师表。之所以校园全员育人的局面难以形成,就是大家忽视了这一点,错误地认为只有任课教师、班主任才是学生的老师、才肩负有教育的责任。因此,要做到全员育人,就必须以师德建设为切口,唤醒大家的意识,引起大家的重视。
四、 开展师德建设,促进全员育人
师德建设虽是每所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活动的方式也有很多,但是,若想以此为切口创造全员育人的局面,其活动方式还需仔细斟酌。既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围绕学生,那么,师德建设也应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学校可以以“歌颂老师”为主题,面向学生开展征文活动,在校园网首页开辟专栏,定期更新。要求文章中的老师可以是学校任何部门的教职工,而且在文章中必须言明其身份以及主要事迹。对于学生而言,文章一经录用,可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奖励;对于老师而言,可能无意识的一个行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在这样一个公开的网站上曝光,这对他无疑也是一种积极地肯定和鼓励;而对于其他老师而言,与学生报道的老师的事迹对比,日醒己身,也必能有所改进。这一方法即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多关注正面的事例,减少负面形象的影响,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无疑都是双赢的。另外,学校还可以将老师典型的事迹编成册子或以文艺形式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同样达到弘扬先进事迹的目的,还可以成为师德建设的一大特色,增强学校在同行及社会上的影响力。
五、 小结
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品德,以师德建设为切口,可有效促进全员育人局面的形成,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师德建设应当是职业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只要“师有德”,学生日日沐浴其中,还怕学生“缺德”吗?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出口贸易;高技术产品
中图分类号:F75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10)03-0060-06
一、引言
长期以来,出口贸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备受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年复一年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稳步确立,但知识产权与国际品牌的缺乏正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最显著因素。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低、区域结构不平衡、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偏低、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等问题一直为理论和实务界所热切关注。而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显重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专有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其出口额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85年的13%提高到2006年的52%,对各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也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5%增长到2005年的40%以上。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确立了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进出口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
正是意识到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出口贸易的重要性,我国1999年提出“科技兴贸”战略,旨在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2006年开始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明确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008年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更是直接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在这些基本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建设。从1983年《专利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有关知识产权的实施细则和配套行政法规30余件,保护范围涵盖了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音像制品、植物新品种等各个方面。同时,自1980年以来我国陆续加入了14个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积极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接轨。如果单就立法保护而言,我国在2001年就已经超过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在1990年时的水平(韩玉雄等,2005;许春明等,2008)。
在立法领域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人们普遍认为,由于法律执行和民众意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鉴于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该领域近年来逐步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涉及到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发展质量。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知识产权保护执行的角度,利用2000-2006年的分省数据考察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现代经济理论对知识产权的关注起始于Arrow(1962)对信息不完全专有的分析,经Chin等(1988)、Helpman(1993)、Maskus等(1995)、Park等(1997)等人的不断努力,其触角逐步延伸到对经济福利、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力(TFP)提高、FDI、创新活动、技术转移与技术模仿和国际贸易的影响等领域。部分学者认为,较低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利于全球净经济福利的改善,它不仅可以使发展中国家通过模仿等途径改善本国的经济福利,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起到促进发达国家的创新活动和经济福利的作用(Chin,et al,1988;Helpman,1993;Lai,et al,2003)。与此相反的观点则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提高将鼓励来自北方的FDI或联合投资,降低发达国家保护性研发的投入,促进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Diwan,et al,1991;Taylor,1993;Mansfield,1994;Yang,et al,2001)。另有一些研究则得出了差异化的结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取决于诸多因素,如技术转移的渠道(Lai,1998)、契约执行(Markusen,1998)和专利注册许可(Yang,et al,2001)等。
不过,迄今为止专题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文献并不多见,学者们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Fe~antino(1993)分析了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国企业行为的影响,认为除了出口之外,专利产品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还包括其他类型,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将鼓励外国企业以FDI、专利注册许可而不是贸易的形式进入该国市场,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将导致出口的减少。不过,这种武断的结论迅速受到了其他学者的质疑。Maskus等(1995)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贸易有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途径,即“市场扩张”效应和“市场支配力”效应;由于无法判断两种效应的大小,因此在理论上知识产权保护对贸易流动的影响是无法确定的。他们利用1984年欧盟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市场扩张效应明显超过了市场支配力效应,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总体有利于出口。Smith(1999)利用美国1992年的数据研究则发现了相反的结果,他们认为市场扩张效应取决于当地企业模仿出口产品技术的能力,在这种能力较差的市场上,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会进一步巩固出口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进而导致出口减少。Fink等(1999,2005)利用重力模型检验了1989年89个国家之间双边贸易流动情况,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则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但是,上述研究似乎是受到Chin和Grossman“南一北”分析框架的影响,都只是单向分析了南方(即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吸引投资和进口贸易等的影响,而对本国的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则涉猎较少。事实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样会对本国经济和出口贸易产生积极作用。Sherwood(1990)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有利于获取国外的最新技术,而且,他们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更好的法律保护将促使企业更重视研发活动和雇员培训。Bmga等(1991)对巴西3000多家公司做出调查后发现,强的保护程度会促使本地企业加强对新技术的采用,而弱的保护水平会妨碍其获取国外新技术的激励,降低了获取国外技术的可能性。这些措施毫无疑问地都将影响到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能力。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不同产业的效果也有所不同(Yang,et al,2001)。相对说来,低技术商品和服务(如纺织服装业、餐饮业等)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依赖性较低。与此相反,类似医药、化工、软件业等知识含量较
高的产业,其产品和技术更容易被模仿和复制,知识产权保护对其发展的影响更大。
尽管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日渐增多(邹薇,2002;韩玉雄等,2005;杨全发等,2006:许春明等,2008),但多数文献主要从经济福利、技术溢出、FDI和技术赶超等角度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而几乎没有讨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出口贸易的作用。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实证分析的角度,为该问题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
、模型、变量与数据
根据前述分析,我们将计量模型设定为如下动态面板回归形式:
式中,下标i和t分别表示第i个省份的第t年,v为不可观测的地区效应,ε为随机扰动项。EX-PORT用来衡量出口贸易,在本文的实证检验中,分别代表出口总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量。
IPRI为知识产权保护指标,根据前文分析,本文没有考虑书面立法的改进,而选择从执行角度考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具体而言,我们选取以下四个指标来反映知识产权执法情况:
(1)LAWER,地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描述地区法治化程度。该值越大,表明该地区法制化程度越高,相关立法更能被人们遵守,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能得到更好的执行。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鱼Jk的生产经营、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市场交易的维持是必须的,因而它对出口应有显著正向作用。
(2)HUMAN,各地区6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描述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受教育程度与出口贸易的关系可能是多元的:其一,受教育程度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既有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人均GDP高度正相关,经济发达的地区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并投入更多资金发展教育,而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出口总量也越多;其二,受教育程度越高,表明公众素质越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尊重意识越强(许春明等,2008)。因此该指标对出口应有显著正向作用。
(3)CORRUPTION,人民检察院每年立案侦察贪污贿赂、渎职涉案人数与公职人员数之比(人/千人),描述以政府为中心的行政执法活动。该值越低,表明政府廉洁程度越高,因而政府行政执法水平越高。政府的作用对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执行而言至关重要,廉洁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越能维护法律的权威,知识产权执法情况越好,因此我们判断该项指标与出口负相关。
(4)PTE,专利侵权纠纷结案率,为法院审理专利侵权纠纷结案数和立案数的比值,衡量以法院为中心的执法活动。该值越大,表明知识产权执法活动越好,因此它对出口的影响应显著为正。
x为其他控制变量,参考相关研究(许和连等,2002),剔除掉各地区共同性指标后,我们选取了如下几个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INVEST)、科学研究支出(RD)、地区吸引FDI、高技术产品进口额(HIIM)和地区创新能力(PATENT)。其中,地区创新能力以当地每万人拥有三种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数衡量,科学研究支出以当地财政投入R&D经费衡量。需要指出的是,以人均GDP衡量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毫无疑问是影响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指标,但鉴于该指标与我们选取的多个指标相关系数较大,因而以下的实证分析中并没有纳入该指标。根据已有的研究结论,我们预期上述指标对出口总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均显著为正。
本文所采用的基础数据中,各地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和GDP数据来源于色诺芬数据库(ccerdata,com),高科技进出口、R&D支出和三种专利授权数量来自于科技部网站,人民检察院每年立案侦察的贪污贿赂、渎职案件数与涉案人数来源于历年《中国检查年鉴》中各地区人民检察院的年度工作报告,律师数来源于相应年份各地区统计年鉴,各地区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其它未做特别说明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内蒙古、广西、海南、云南、、甘肃和青海等7个省(自治区)部分数据缺失,本文将它们从样本中剔除,最终收集到2000--2006年7年和24个截面所组成的面板数据。为了研究的方便,出口总量、高技术产品进口和出口以及FDI四个指标取对数,投资和RD均取其与当年地区GDP之比。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四、实证检验结果及讨论
本文的实证检验采用STATA9.2完成。为避免因忽略一些必要的解释变量而产生的偏差,并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住双向因果关系引起的内生性,我们采用一阶差分广义矩阵法(GMM)来完成实证检验。由于外商直接投资(FDI)与高技术产品进口(HIIM)相关系数较大(超过了0.8)、百万人拥有三种专利数量(PATENT)和多数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超过了0.6,这两个变量没有进入回归。根据前述,我们的回归分为两组。其中,方程1~5检验各变量对出口总量的影响,方程6~10则估计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检验结果报告在表2中,Sargan检验“没有拒绝”工具变量的选择满足过渡识别约束条件的零假设,同时,所有方程AR(1)和AR(2)检验结果均“没有拒绝”残差不存在一阶和二阶自相关的零假设。
几个反映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变量的作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总体上,表2中的回归结果较好地支持了我们的判断:(1)在所有回归方程中,直接反映知识产权执法活动的PTE指标对两类出口的作用均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知识产权诉讼结案率提高―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加分别约O.013%和0.01%。(2)反映公众守法意识的HUMAN指标对两类出口均有正向作用,且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一年,两类出口的增加比例大致为O,1 8%。(3)反映地区法治水平的LAW指标对出口仅具有弱的正相关性,但对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我们判断这是由于律师对不同产品出口的参与程度有所差异而引起的。(4)反映政府执法活动的CORRUPTION指标对两类出口的作用存在差异,对出口总额的估计系数为负,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但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则显著为负,表明以政府为中心的执法活动对出口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则相对重要。
各控制变量的影响各有不同:(1)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对于两类出口的估计系数均在l%水平下显著为正。这种结果的出现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是一致的。一方面,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主要是对进口的高科技产品进行加工装配然后再出口,这种生产方式显然高度依赖于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所以两者显著正相关。另一方面,高技术产品进口特别是生产设备的进口对于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而言,能有效提高其生产效率,进而导致出口增加。(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NVEST)对两类出口的估计系数均在l%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该项指标对促进出口总量有显著作用。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余道先等,2008)。(3)各地研发投入(RD)总体上对两类出口的影响具有负向作用,但在不同方程中显著程度有所差异。对于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我们判断可能是由于我国统计数据中只包含了以
政府为主体的研发经费投入,而在我国目前这种研发资金的产出效率并不太高,各地均普遍存在为获取经费而进行研发活动的情况,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果有限,从而制约了我国出口产业的发展。
五、结论和政策含义
2008年以来,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而逐步放缓的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重大冲击,但这种格局也是我国改变出口贸易现状的一个良机。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四个不同的执法变量从不同侧面来描述我国的知识产权执法情况,并利用我国24个地区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其对我国出口总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I)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活动对出口总量和结构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不同的变量的作用存在差异,其中,以法院为中心的执法活动和民众的法律意识对上述两类出口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各地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和政府廉洁程度对于高技术产品发展至关重要,但对出口总量仅具有弱的影响;(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高技术产品进口对两类出口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表明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出口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表明我国企业对外来技术具备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3)以政府为主导的研发投入对两类出口具有负向作用,表明我国现阶段政府投入的研发经费作用有限。
上述结论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在全球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依靠大量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来推动和维持出口贸易的发展方式已被证明难以为继,它不仅会耗费大量本土资源、透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也会受到更多进口市场的排斥,近几年我国和美国、欧盟等经济体贸易摩擦频发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的加强无论是对于我国出口总额还是结构优化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除了坚定不移地加强以法院为中心的执法活动外,尚需进一步强化政府和民众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同时,律师在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对于非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而言,应更多地引入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法律服务,避免因知识产权纠纷而导致的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韩玉雄,李怀祖.2005.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3):377-381.
许春明,陈敏.2008.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测定和验证[J].知识产权(1):27-36.
许和连,赖明勇.2002.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6):30-38.
杨全发,韩樱.2006.知识产权保护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策略[J].经济研究(4):18-24,
篇7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出口贸易;机遇;挑战
后危机时代,各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世界整体经济仍处于调整和恢复中。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为南通出口贸易一方面提供了这样或那样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外在或内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也对南通出口贸易的持续性发展构成重大挑战,南通出口贸易在当前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殊时期。
1.后危机时代南通出口贸易面临的发展机遇
后危机时代,南通出口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处在一些有利的环境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政策环境
中央和南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促进外贸出口的政策、法规,比如减轻出口企业税费负担,给出口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或担保,为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支持或举办各种形式的展销会等。这些手段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给外贸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鉴于政策、法规实施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所以在今后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南通出口贸易都将受惠于政府的相关出口贸易支持政策。
1.2 海外需求环境
当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各国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政策,从而使得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对世界整体经济的破坏力也并不是很大。随着各国陆续出台的政策发挥作用,需求逐步恢复,世界经济开始回升,外部需求的持续增长为南通出口贸易提供了必要的市场保证。伴随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南通出口贸易也在回暖,2009年第四季度出口额为3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7.58%,结束了年初开始并持续负增长的下跌局面,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今。
1.3 竞争环境
金融危机是对出口企业的一次重新洗牌,许多出口企业由于经受不住本次金融危机的打击而倒闭、破产,但也有不少出口企业在危机中立稳了脚跟,有的企业甚至借助金融危机,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实施市场开拓战略而变得更加强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次金融危机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而言,是一种助力器,借助于它一方面可以击败竞争对手,顺利扫清自身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拓宽产品市场,从而促进企业的飞跃式发展。
1.4 产业结构环境
虽然金融危机在2009年造成南通出口贸易的受阻,但由于中央和南通地方政府近年来一直将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当作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有一项政策就是大力支持与和发展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等产品的出口。在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出口增速-4.9%),南通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实现了3.4%和1.9%的正增长率,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产业发展转型政策。目前,南通的产业升级与转型还在持续进行,随着这项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南通的产业结构将会更加合理,出口商品结构也将会更加优化。
2.后危机时代南通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
2.1 外在因素
2.1.1 世界经济整体发展态势不明朗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虽然逐渐趋弱,但当前世界整体经济发展情况仍不乐观:美国的“双扩张”政策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全球的输入性通货膨胀;日本经济增长率虽然在2010年达到了近3%的较高增幅,但由于大地震以及日益增长的债务风险等因素,使得日本经济在未来走势并不会有太大起色;欧元区整体经济发展持续放缓,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失业率、通胀率居高不下;虽然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但由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过低,对带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作用有限。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开始放缓,这将直接导致海外市场需求下降,从而制约南通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
2.1.2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强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国内经济下滑以及政客操弄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又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势必对南通出口贸易构成重大阻碍。
2.1.3 人民币持续升值缩小出口利润空间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20%以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给南通出口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特别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成本导向型产品的影响显著。以南通纺织业为例,人民币升值不仅直接造成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和出口企业竞争加剧,而且还会导致本地外资纺织企业产业基地转移和影响就业率。据有关部门测算,当人民币升值1%,纺织行业利润将减少2%。2010年南通纺织业出口额约为46.77亿美元,同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3%,按照我国纺织业平均利润率3.9%来测算,则2010年南通纺织业仅因人民币升值因素损失近1100万美元。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给南通纺织业等行业的出口压力是巨大的,同时也对将南通整体出口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2.2 内在因素
2.2.1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偏低,出口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在南通地方政府的主导和带动下,南通出口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但目前来看,出口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纺织服装、机电产品仍是南通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但纺织服装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较低,再加上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出口利润率微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偏低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产品品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地位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所以从长远来看,当前南通出口产品结构特征,不利于出口贸易可持续性发展。
2.2.2 贸易方式构成不合理,加工贸易比重过大
南通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规模比率近年来基本维持在6:4。加工贸易比重过大一方面不利于出口贸易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容易受制于人,受制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出口抗风险能力较弱。另外,南通很多出口企业从事以贴牌方式出口的加工贸易,由于参与的国际分工主要在加工制造环节,很少介入设计研发和营销服务环节,产品的附加值普遍较低。
2.2.3 出口主体地位未发生根本变化
南通出口主体地位近年来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外资企业出口所占比例一直在60%以上,而内资企业出口比例不足四成,这一情况与我国整体出口态势基本相符。外资企业虽然在税收、就业等方面对当地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如果外资企业出口比例持续偏大,将导致潜在的外贸出口风险,不利于南通出口贸易稳健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由于南通外资企业大多数从事的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实行的是“以量取胜”和“以价取胜”的粗放经营策略,这将不利于南通整体出口贸易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阻碍南通内资出口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第二,外资企业赚取了绝大部分出口利润,而生产活动产生的诸如环境污染、高能耗等负面指标由地方政府承担;
第三,外资企业更易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国际经济出现下滑或危机时,外资企业大量破产或迅速撤离,从一定程度会加大国内经济衰退的风险;
第四,外资企业的经营方式是我国频繁遭遇国外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的重要原因。
2.2.4 出口品牌建设整体意识不强,出口创牌能力薄弱
一般而言,从一个地区品牌建设的情况可以判断该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程度。近年来南通出口企业积极实施和开展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目前南通出口品牌建设工作尚没有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在出口企业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出口创牌能力薄弱,拥有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数量过少等方面。
2.2.5 中小外贸出口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一直是南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当地就业、实现财政增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受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当前国家推行的从紧货币政策导向的影响,南通大部分中小外贸出口企业普遍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融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以上内在因素之外,南通外贸企业在出口市场选择、出口产品品牌建设、技术改造创新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南通地方政府和出口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很大。
所以,当前南通政府和出口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发展机遇,采取和利用各种政策、措施化解目前遇到的各种挑战,南通出口业才能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统计局.对南通外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及建议[OL].江苏省统计局网站,2004,8,24.
篇8
一、我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一)出口数量与金额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数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据商务部数据显示, 2015年1-12月,中国出口食用植物油数量为135,349吨,同比增长1.1%。从我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总量来看,2010―2015年总体呈现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速为11.3%。2012年因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导致对外出口增幅下降,但在国家政策扶持下,2013年又恢复了增长趋势。从我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金额来看,2010―2015年从0.64亿美元增长到1.84亿美元,增幅较大。虽然在 2011-2013年期间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呈现短期波动,但出口金额仍旧保持着稳定增长。
(二)出口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前三大贸易地区分别为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占中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总额的75.52%、11.76%和7.17%。其中,中国对亚洲出口食用植物油产品数量居首位,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的前三大贸易国家分别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乌克兰。其中,对印度尼西亚出口数量为102万吨,同比增长35.5%。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食用植物油产品也有强劲需求,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食用植物油出口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
(三)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品种多样,以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为主
我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品种多样,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葵花子油、花生油、棕榈油、芝麻油和玉米油等,其中以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花生油为主。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1月,豆油已经成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第一大品种,占食物植物油产品出口总量的48%,出口数量6,189吨。菜籽油作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第二大品种,产量居世界首位,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到2016年1月,菜籽油出口数量561吨,占我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总量的24%。长期以来,中国是全球棕榈油、花生油主要出口国之一,棕榈油出口量每年约为600万吨,占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总量的12%,花生油出口量占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总量的9%。综上所述,这四类食用植物油在我国食用植物油出口总额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总体超过了90%,且长期以来变化不大。
(四)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长迅猛,知名企业已成出口主力军
在中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企业中,知名企业长期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如益海嘉里、福临门、鲁花集团、嘉里粮油、佳格集团和九三粮油工业集团等。据农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食用油产品出口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了2136家,同比增长了15.9%;资产合计达到了2311.50亿元,同比增长了33.1%;销售收入达到了4250.91亿元,同比增长了7.5%;产量达到了2678万吨,同比增长了25.7%。其中,知名企业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比重长期保持在80%以上。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显示,2015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出口前15位的企业中,知名企业占据前八位,其中出口量排第1位的益海嘉里集团公司占据着主导地位,出口量在5万吨以上,占出口总量28.2%。其余知名企业出口量所占比重也均高于7%,知名企业出口量共占出口总量的85%以上。
二、我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跨国公司对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渗透程度较深,食用植物油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的75%以上份额被四大跨国粮商(ABCD)控制,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已有64家企业被外资参股、控股。国际粮油巨头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经验,加快了对我国食用植物油产业控制升级,已初步取得了对部分种类食用植物油产业的上游原料进口、收购、期货交易,中游生产、加工,下游市场营销和成品食用植物油供给渠道的控制权。从油料来源方面来讲,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75%源自大豆、菜籽和棕榈三大油料作物,其中棕榈100%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进口,大豆80%从美国、巴西进口或者由外资企业收购。再从食用植物油销售方面看,以国内市场上销售量位居前三的食用植物油品牌金龙鱼、鲁花、福临门为例,金龙鱼由益丰、嘉吉两大外资完全控股;鲁花的资本构成中,含51%的民营资本、25%的外资(益丰集团)和24%的内资(中粮集团);三大品牌中仅有福临门一家为全国资控股。并且,当前国内大型食用植物油企业相对较少,以“中粮系”为代表的内资企业在食用植物油市场上的占有率不足30%,其余70%多的市场份额则由外资控股企业所享有,其中,新加坡“益丰系”独占中国食用植物油近50%的市场份额。
(二)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产出较低,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有限
近年来,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产出较低。相关数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增长迅速,由2008年的近1300万吨提高到了2015年的2500多万吨,同期的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稳定在6.6―6.8公斤的水平。但同期国内主要油料作物的产量增长却极为疲软,油料作物总产量长期维持在5700―5800万吨之间。其中,2013年大豆产量1320万吨,此后连续两年减产;花生产量463万吨,仅为2002年的水平;菜籽油产量首次突破710万吨,但7年时间年增产仅为30万吨。受价格低迷影响,大豆、菜籽等种植收益逐渐降低,导致种植面积不断减少,2015年我国大豆种植610万公顷,同2014年相比较减少种植面积70万公顷,比5年前降低32.7%;2015年国家取消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秋播面积减少20%以上,这也使我国大豆、菜籽的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三)油料产后初加工技术与装备缺乏,能耗和成本较高
由于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收获季节潮湿多雨,高效安全的贮藏设施建设较少,导致油料产后损失严重;同时,油料易受潮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带来严重食品安全隐患。我国目前适合不同油料不同规模的干燥设备也较少,特别是适合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村组使用的中小型多功能干燥机械装备十分缺乏,且现有干燥技术尚存在干燥后油料品质差、能耗高等问题。与国外油脂加工企业相比,国内大型油脂加工企业的消耗偏高,一些中小型企业更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加之产能过剩,大量油脂加工企业处于“小开小亏、大开大亏、苦苦支撑”的困境。据行业协会统计,国内大豆压榨开工率不足50%,压榨油菜籽和棉籽为主的企业开工率低至10%,在此背景下,油料加工行业面临巨大压力,产品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企业亟需调整决策经营,策略或重新定位。
(四)食用植物油籽出油量低,品质不达标
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出油率较低的问题。据食用植物油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国外进口的大豆含油量平均是在19%以上,而我国的国产大豆所含的油量相比较是较低的,平均在17.5%左右。另外,我国榨油水平相对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使我国大豆榨油率不到18%,而国外的大豆榨油率却能保证22%以上。此外,在种植和收获食用植物油原料方面,没有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导致油料的品种混乱,品质也被降低。据中国粮食信息网显示,我国油菜籽的硫代葡萄糖甙、芥酸含量仍不达标,菜饼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 umol/g和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3%的油籽被称为双低油菜,在国际上双低油菜被称为“最健康的油”,因为其中的油酸含量达到了60%。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种植普及率虽然得到了提高,但由于自身存在的缺点,如需硼量大、耐肥性较差、蕾苔期生长势弱、抗逆性也较弱等原因,使我国双低油菜品质不达标,因此,品质不达标问题加剧了阻碍我国食用植物油出口的进程。
三、促进我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出口的优化路径
(一)转变监督检验方式,积极加强国内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
我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原料受污染,已引起国内有关部门的关注,在国务院统一协调下,对食用植物油原料的农药残留监控并对主管食用植物油出口的质检部门提出了严格的规定。当前,需要积极协调食用植物油生产和销售的各个部门,加强对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及流通领域的监督检查力度,转变监督检验方式。尤其要将工作细致化,落实批量抽样检查,进行标本采样,并且根据出口的地区、品种、气候等情况,贯彻国家食用植物油安全管理体系的质量规定,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企业应对发达国家设置技术壁垒的能力。
(二) 逐步完善食用植物油产业链管理,提升食用植物油出口企业利润空间
完善食用植物油产业链管理,要从全局性的高度着手:首先,改良食用植物油品种,合理科学使用添加剂,扩大无公害、有机食用植物油原料种植的面积,提升种植效益。其次,增强创新意识、 提升创新能力,要结合海外市场需求,创新特色产品,提升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长度。另外,快与发达国家的产品认证互认进程,出台税收、信贷等方面优惠政策,扶持食用植物油生产、 加工企业,逐步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升食用植物油出口企业利润空间。
(三)推动企业技术升级改造,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我国应该以低消耗、低排放及高度智能化为目标,大力开发电机节能、锅炉节能、节水、高效热能回收等节能减排工程技术。政府鼓励产能落后、设备陈旧的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并给予一定改造资金补贴,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提升我国油料加工业技术水平;建设油料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示范基地,宣传、鼓励和推动油料产地加工技术装备的示范应用。此外,充分利用米糠、小麦胚芽、饼粕、皮壳、油脚、馏出物等副产物,加强对大豆油生产水溶性油漆及油料生产膳食纤维、低聚糖、食用级蛋白等深加工技术的研发,促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油料加工产业经济效益;逐步改善目前油料压榨产能过剩、企业开工率不足的现象,同时提升油料产业市场竞争力。
(四)倡导“适度加工、健康消费”和“安全营养”等理念
食用植物油产品的基本要求是安全为,“健康、营养、优质”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在油料的加工过程中,提高纯度,合理控制加工精度和倡导适度加工是打造健康的食用植物油的品质保障。最大程度的保存油料中固有的营养成分,从而提升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水平。另外,我国应大量生产玉米胚芽制油和米糠,重点支持年加工量在5万吨以上的稻谷加工企业,推进配套装备的完善。推广“分散榨油、集中精炼”和“分散保鲜、集中榨油(浸出)”模式,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品质。
篇9
经国务院批准,现就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全面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政策明确如下:
一、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二、2005年1月1日前,已按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不再退还,未征的不再补征。
篇10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测试 理论基础 组织形式 发展趋势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经教育部主管部门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5月起,开始在部分重点院校实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把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1]。2005年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颁布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也指出:“将积极开发计算机化口语考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2]”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及方法,对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基础
根据李晓菊的划分,语言测试经历了科学前测试体系、结构主义测试体系和交际测试体系[3]。科学前语言测试体系把语言看成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规则,苛求语言形式的准确,认为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语法规则、阅读原著和双语互译,因此,科学前的语言测试不包含口试。结构主义测试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该体系强调测试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重视口头语言的句型结构,主张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为了提高评分的信度,结构主义测试体系提倡客观题。交际语言测试体系以交际语言能力为基础。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而且要学习交际能力。
结构主义测试体系和交际口试体系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例如,从测试的目的和内容来看,交际口试的面要比结构主义覆盖广。从考试的题型和交际模式来看,交际口试更能体现交际的真实性和交互性。从评分方法来看,交际口试更能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和交际能力。但从实施的角度来看,交际口试的命题和评分要求高、难度大,而结构主义测试的最大优点是命题容易,评分信度相对较高,对考官的要求也不高。因此,为了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在实践中往往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二、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组织形式
从测试的组织形式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直接型口试、半直接型口试和间接型口试[4]。直接型口试就是通过让学生开口说话对其口语能力作出评估,考官当场评定考生的成绩。直接型口试有面试、会话、讨论等多种形式,其中面试用得最多。半直接口试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考前把事先准备好的试题进行录音,测试时考生根据录音要求进行口语活动,如朗读、独白、对话或讨论,考官不当场评分,而是待考试全部结束后根据考生的录音评定成绩,如磁带录音口试和计算机辅助口试。间接型测试是通过笔试的方法来测量考生的口语水平,如通过辨音、完成对话等来检查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由于通过笔试的方法无法真正地测量考生的口语水平,而半直接型口试的实施难度又比较大,因此,直接型口试成为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最常见的方法。
三、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相关研究
1.测试形式
在实施不同形式的口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三种考试各有利弊。邹申认为,面试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在内涵上也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具有比较高的表面效度,但其评分过程却存在缺陷[5]。熊敦礼等对大规模的录音口试进行研究后认为,录音口试的优势是节省人力、物力,考生的口语水平不受考官的语言水平和情绪的影响,而且相同的考题可使测试信度得到保证,不足之处在于语音资料的不足和录音磁带的不清晰可能引起评分的困难[6]。金燕、郭杰克通过面试和录音口试的对比,认为录音口试较面试更为经济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能采集到更多的语言样本,但缺乏真实口语交际中的交互性[7]。邱东林等通过三次大规模的口语机考实验后认为,计算机口试的优势首先是省时省力和简便;其次是客观公正和考试的各种数据、资料、考题易于保管。不足之处是设备跟不上、效度不高和形式受局限[8]。蔡基刚在分析计算机口试的信度、效度及可操作性后指出,计算机口试的特点是:有利于开展大规模考试;题量和考试时间有所减少;组织实施效率高;评分人员队伍可大可小;考试成本明显降低[9]。
与此同时,人们还对非面试型口试与面试型口试的可替代性进行了研究。金燕、郭杰克通过录音口试与面试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0[10]。蔡基刚通过计算机口试和面试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085[11]。这说明半直接型口试可以替代直接型口试。韩宝成认为,考生的测试行为不仅受其语言能力的影响,而且受到测试方法的影响,因此,学生能否接受不同形式的口试也是可替代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12]。高丙梁通过计算机口试与面试的比较,发现尽管语言基础不同的学生对不同测试形式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适应程度,但大多数学生认同计算机口试[13]。
2.测试任务
测试任务的选择是决定测试信度和效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丙梁通过对我国12种外语期刊的检索分析,归纳了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任务(见表1)[14]。吕长等对不同任务之间的效度进行了研究[15]。该研究把测试任务分为A、B、C三类。A类任务包括短文朗读、看图说话,B类任务包括基于短片的任务(如配音、观点陈述等)、即席讲话(给定题目),C类任务包括对话、小组讨论等。A类任务主要测试学生的语音、语调,B类任务重点测试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C类任务测试学生根据根据对方的讲话内容和情景恰当作出反应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A、B、C三类任务之间呈高度相关,反映的大致是同一能力,故其之间可以相互代替。
3.评分方法
如前所述,直接型口试是当场评定学习的成绩,半直接型口试采用考评分离的方式,即在考试结束后根据录音评分。评分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把口语分解成若干要素,如语法、内容、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准确度、词汇等,评分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的要素分别评分,各要素得分总和即为总分。综合法是评分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凭总体印象给考生打分。分析法的优点是信度较高,综合法的优点是效度较高。为了提高评分的信度和效度,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性的综合评分。实践证明这种评分方法科学、客观,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16]。在分析现有评分方法不足的基础上,张文中、郭晶晶和易千红、曾路建议在口语测试中引入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模糊子集的方式进行评分,为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评分提供了新思路[17][18]。
4.信度和效度
信度与效度是语言测试中两个互补的因素。信度说明考试结果与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效度反映语言行为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邹申对直接口试和间接口试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认为直接口试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而在内容效度上两者似乎都存在一些问题[19]。金燕、郭杰克对大学英语口试和录音口试进行了对比测试,两者在评分信度和内容效度等方面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20]。蔡基刚进行的面试和计算机口试对比测试发现,计算机口试无论在效度和信度方面都将超过目前四、六级面试型口试,在考试成本上也有较大的降低[21]。这些研究表明,口语测试形式的发展是在不摒弃信度的前提下寻求效度的不断提高。
5.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是反映语言测试社会效果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22]。根据高丙梁的总结分析,测试的反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反映在对教学的指导上,如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重视文化的导入,重视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在加强口语能力培养的同时,不放松语言基础学习;口语测试和口语教学要相互联系,保证测试对教学产生有益的作用。第二个反拨作用体现在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上,例如,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明显比以前活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第三个反拨作用体现在对教学管理层和教师教学理念上,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功开展,不仅触动了学校管理层,而且使许多英语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性[2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发展趋势
本文讨论了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基本理论、测试形式和相关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英语口语测试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口语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口语测试从过去重视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转向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第二,口语测试形式更加丰富,从过去单一的面试发展到面试、录音口试和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第三,测试任务的选择更加灵活宽泛,从过去的朗读、复述、看图说话发展到今天的交谈、讨论和辩论。第四,大规模口语测试受到重视,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积极参与大规模口语测试研究,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口语测试的研究。随着测试理论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Z].大学外语教学通讯,2005,(1).
[3]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19]邹申.试论口语测试的真实性[J].外语界,2001,(3):74-78.
[6]熊敦礼等.大学英语大规模录音口语测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283-287.
[7][10][20]金艳,郭杰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非面试型口语考试效度研究[J].外语界,2002,(5):72-79.
[8]邱东林等.大学英语听说机考尝试[J].外语界,2005,(4):76-79.
[9][11][21]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口语测试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J].外语界,2005,(4):66-75.
[12]韩宝成.Lyle F.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55-60.
[13]高丙梁.计算机口试与面试的比较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7,(4):73-76.
[13][23]高丙梁.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热点评述[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92-96.
[15]吕长等.大学英语口语侧试任务的效度研究[J].外语界,2006,(3):72-80.
[16]杨惠中.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设计原则[J].外语界,1999,(3):48-56.
[17]张文忠,郭晶晶.模糊评分:外语口语测试评分新思路[J].现代外语,2002,(1):99-103.
[18]易千红,曾路.口语测试评分模板的设置与应用[J].现代外语,2004,(1):77-82.
[22]Bachman,L.Palmer,A.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