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树林范文
时间:2023-03-28 19:5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雨中的树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雨中的树林》是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波(作者),安武林(合著者)。本书是“课本里的经典作家”系列之一。
2、本书收录了《雨中的树林》、《根鸟》、《蝇虎》、《愿站成一棵树》、《照镜子》、《合欢树》、《我走进大森林》、《小松鼠和红树叶》、《树的家庭》、《森林小火车》、《蟋蟀》、《树和船》、《桦树皮信》、《流萤》、《一棵树,站在土地上》、《木鱼声声》、《白栅栏》、《妈妈的手》、《像鱼那样沉默》等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文字起源;书法艺术;园林艺术;文化共性
园林是一种文化,又是容纳其它文化的场所,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巍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文化的国粹。园林艺术和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园林所特有的园林艺术。研究书法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共性对现代园林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国粹,探讨中国园林与书法的艺术文化,可以从书法中的文字起源说起。中国最早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远古时代仓颉和其他先民们根据生活实践经验慢慢创造的结果,他们根据“六书”法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创造了数达10万的汉字,可谓浩如烟海。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其图画性强,让我们看到了早期象形文字记录下来事物的形象,即用线条描画出具体事物的形状。如“囿”、“室”、“宅”、“车”等的甲骨文与其物形非常相似,由此可见,这些古代汉字的起源与古代园林元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国最早的“园林”是满足皇亲贵族攻猎休闲需要的,历经历史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发展为能够满足多功能需要,且富含内容和内涵的现代中国园林艺术。同样,汉字也从当初的形象汉字,逐渐演变为为语言而书写的符号,书写上由当初没有粗细变化的“铁线银钩”的书法逐渐演变成点线有粗细变化的“有血有肉”的书法。具有生命意象和韵律点画与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书法艺术。中国古代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园林几乎是那些诗书画全能的文人雅客所创建的,绘画在中国园林发展中起到极重要的推动作用。书画同源,书法艺术也为中国园林艺术赋予了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探讨中国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之文化共性,可从平面空间美和立体空间美中几点管见。
1.平面结构的形式美感
1.1书法文字的间架结构与中国园林平面空间营造
文字是以点画为基本元素构成的,书法艺术便是用点和线构成流美的空间艺术。书法难,难在间架结构和章法上,即是汉字点画之间的联结、搭配、组合、虚实的布置,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章法。中国园林构建序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物质元素和书法文学精神元素组成,园林规划设计难,难在如何把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有机结合起来,组成流美的空间艺术。由此可见,二者具有平面空间艺术上相通的文化。
1.2文字书体与园林风格和线的力度、重心稳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分3类:第一类是结构规整、左右对称,有明显中轴线、主体突出的北方皇家园林;第二类是布局自由、不讲究绝对对称,颇具自然情趣的江南私家园林;第三类是前2类风格兼有的。中国汉字书体同样也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比较规整的,正如篆书、隶书和楷书;另一类是自由形体的,如行书和草书。这种规整与自由的园林风格与书体的结构规律是不谋而合的,是有着相同造型文化原理的。
力度是外观感知上的反映,与平整、滑面、纯净、利落、曲直形态有关,属于美学范畴。书法中笔法的力度是指从点画形态上体现出来视觉上一种“精神气质”的感觉,“力透纸背”、“屋漏痕”、“锥画砂”等都是常用作表达笔法力度的术语。中国书法从魏晋南北朝的钟瑶到“二王”再到唐代的“欧、褚、颜、柳”四大家,各家有各家的风格,王羲之的法书,风骨内揉、道劲典雅,富有一种弹力的美;欧阳询的险峻峭拔、刚柔并济,富有一种英俊之美;颜真卿的宽博浑厚、苍老古朴,富有一种雄强之美;褚楷的倔强之美,柳楷的挺拨隽永之美。中国园林中,皇家园林中的建筑一般比较高大、笨重而雄伟又含蓄,正如书法中的颜体风格,而江南园林的建筑比较细小灵巧、轻盈、峻拔而率真,正如书法中的欧体、柳体风格。
重心稳则是由点画构成的单个字或是多字构成篇幅的平衡稳定状态,重心稳才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意趣。园林元素建筑、山水、花木更需要重心稳,就象楼歪了不会给人以美的感觉一样。
1.3神采
神采即表现事物外在形态的高雅趣味和精神风貌,体现艺术家的灵魂。书法家通过文字点画的不同造型,结合文学艺术构成千万种文字排序,表达书法家技巧、精神风貌、性情、艺术、修养和心境。园林艺术家则通过建筑、山水、花木等的多样配置,同样能体现造园者的兴趣、精神风貌、学识、阅历、修养等丰富的思想意境。物出人形,写字造园是一样的道理。汉字点画的构连大概与当时建筑物的构件搭接有着惊人的相似,都集中体现在神采当中。
1.4静与动和先抑后扬
书法中有动与静之分,楷、隶、篆书属静态书体,如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行、草书属动态书体,如“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字里行间是那样静逸自然,一似行云流水、道丽天成、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有些书法作品,正文是楷书,属静区域,落款是行草书,属动区域,静与动结合,既符合汉字演变规律,也符合艺术审美规律。同时,正文是篆隶楷的,给欣赏者略有些压抑感,收尾落款是行草书体则给人以自由释放、豁然开朗的感觉,正如园林中先抑后扬,欣赏过苏州留园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这是园林艺术上的典型案例。
1.5色彩
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或快或慢,或曲或直的点画,产生粗与细、浓与淡的墨色变化,表达不同的性情、心情、心境和意趣,当然这个不是一般观赏者都能体验到的。如在天下第二行书――颜公书的《祀侄文稿》中,观赏者可从微弱的墨色和点画变化中,看到无处不流露的那种悲愤心情,达到了用点画来表达心境的艺术境地。园林中色彩的使用非常丰富,包括建筑、山水和花木等。其中,花木色彩能够表现不同的季相变化,表达不同的思想意境,内涵更丰富。甚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南北园林艺术在运用色彩风格上有明显不同,北方园林多用浓烈壮丽色调,表现恢宏、庄严、尊严、权力、张扬、华丽富贵,而江南私家园林用色则是自然淡雅秀美,表现自然、淡雅、率真、内敛、趣味和含蓄。
2.空间意境创作艺术文化的融通性
2.1空间的间架结构
园林中多种元素如建筑、山水、花木等的合理设置,穿插使用,甚至细到植物品种间的搭配,形成流美的立体景观;书法艺术中,字的结构,点画间的相互联结、楫让、虚与实,从而构成结构严整而且美观大方,富有立体空间感的汉字,如有号称“巅张狂素”的怀素,其草书代表作《自叙帖》,李白赞诗云:“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扫却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这个跟园林中元素的设置和搭配原理是一脉相通的。
2.2作品创作前意在笔先
书法家创作前总是先谋划一番,包括笔、墨、纸、文字内容、字数、字体风格、章法和落款等都作一番谋划安排,更关键的是调整好心理状态,达到恰当的心理境界,然后再动手创作,这就是意在笔先。宁静致远,心静易产生意境,静才能制动,才能充分表现书家的“功夫”和思想情感,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的思维就是造园的思维,中国园林的创作与书法创作一样,深在思致、妙在情趣、高在意境。园林规划设计中,也必须在设计前对园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条件、指导思想、总体规划、景点设计等都作一番周密的谋划,同样也需要静静地事前谋划,做到胸有成竹,园林和书法的思想方法是一样的。
2.3作品创作时巧用点画,气韵生动
书法作品的气韵,指的是技法表现、法度的准确、笔意的神采、通篇的精神以及展现出的气质和风貌。中国汉字书体变化较多,结字间架方法也不同,篆楷书讲究方圆综合运用,起笔收笔极尽变化,规举中不失生动;草书则极尽变换之能事,巧拙、轻重皆有变化,一笔连到底、跌宕起伏、流畅洒脱、气势连绵。书法难,难在用笔和结字,用笔难,难在“活”字,否则就会“平直相似,状若算子,上下方整,前后方齐平,便不是书,但求其点画耳”(王羲之《题《笔阵图》后》)。园林也同理,造园家苦心经营园林中的“点画”元素,如山、水、花木、建筑等,求得一个“活”字。例如在动势处理上,亭子的发戗造形,波浪形的景墙,假山堆叠中采用悬、挑、跨等手法,给人以动态之美;有了曲折的游廊还不够,还注意了结合环境与两侧的景观,使游人左右顾盼而得景,形成景画连绵的感觉。陈从周特别注重造园的气脉连贯,有“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之说。
2.4作品创作技巧的虚实相生,曲直互生,计白当黑
虚与实、曲与直这些概念,从广义上说,都是相对而言的。园林中有亭台、楼、阁的为实,没有的为虚;有密的为实,稀的为虚,园林就是利用园林构建元素间的相互交替运用,来表现园林的主题;书法中,有字的为实(黑),没字的为虚(白);笔画多的为实;笔画少的为虚;笔划粗的为实,笔划细的为虚;墨浓的为实,墨淡的为虚,书家精心安排粗细、黑与白、曲与直、浓与淡等虚实相对关系。计白当黑,通过熟练的技艺,抒发心境,对于书家或是园林艺术家来说,都是最高境界。
在园林中往往是人文书法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水融。实的是亭、台、楼、阁、道路、山水和花木等多种园林元素组成的自然景观,虚的是匾额、楹联、碑刻等题咏书法艺术品文字的形神意境,多种园林元素组成如画的自然风景给书家以神意,挥洒在酣畅淋漓的笔墨中,恰当地、最大限度地将激荡于胸次、情景交融的园林文化内涵表达于寥寥数个书法艺术汉字当中,为园林景点起到点晴作用。这种虚实相生,水融的艺术手法几乎是成功的现代园林不可或缺的园林艺术技法。
2.5作品创作技术的前后呼应,多样统一
中国汉字结字成书难,难在如何在方正曲直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笔断意连,独具匠心。欣赏书作如同欣赏园林,透过点画结构和景致布局,看到作者苦心经营的努力,宛若天成、巧夺天功。书法作品讲究前后呼应,字里行间产生气韵连贯、顾盼生情、风格协调。一幅成功的书作,其正文和落款字体应该符合字体的演变发展史实,如正文是篆隶楷书,其落款则应该是行草书体,如果题跋也应该用行草书体,形成顺理成章,而且形成动静结合的美感。造园如作诗文,内容丰富,技法也较复杂,如空廊、花廊、花墙、漏窗等与外景物取得视觉的呼应,多种元素的统一,做到散而不乱,达到形散而神不散,恰当地而又透彻地表达造园者的本意。
篇3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
1 林业育苗的现状
多年来,我国林业方面的育苗技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常使用塑料袋、蜂窝纸、辣椒管等装填粘土,这些方式普遍存在苗木根系纤弱和卷根、稀根、偏根等问题,是我国在林业育苗技术上的缺陷,这也是我国人工原料林普遍低产的重大原因。通过育苗容器的发展以及在苗期的管理使得林业育苗得到了新的发展。
2 林业育苗容器技术
人们普遍认为容器育苗造林因为容器可以完整地保护根系,应当有很好的造林效果,但长时期以来并没有认识到容器苗在培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低劣根系问题。采用根系不正常的苗木营造的林分,是没有前途的林分。科学的育苗容器技术改善了传统的育苗技术和方法,使育苗成活率达到新高。
1)容器育苗的根本和发展趋势。传统上,在林业育苗中人们认为采用各种容器育苗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但是,容器育苗更根本的理念是培育平衡根系、空气切根(形成根愈伤组织)、繁殖材料幼化等。现在大多数种类的育苗容器已经淘汰,单体、易穿透、易分解、不回收的容器已成为主流。各国大规模使用的只剩下几种,从技术角度考虑,以法国的Fertiss无纺布容器最为先进。最新出现的压缩饼圆型容器也正日渐推广。这种容器在制作时已在基质中加入了缓释全肥,经干燥、压缩后,体积很小(类似压缩毛巾),所以非常便于远距离运输和销售。
2)容器育苗技术操作技把关。①做好容器摆放苗床,整齐地排放容器,以便管理;②保证基质装满容器,保证基质湿润,基质要采用肥沃的森林土;③保证苗木不失水,在装填苗木的过程中,要假植好苗木,始终要保持苗木根系湿润;④保证苗木根系舒展、不窝根,保证苗木根系不外露,剪掉苗木太长的根系;⑤及时供水,容器装填好后,要有水源保证,要及时浇水以保证苗木不缺水,保证苗木湿润。
3)科学的育苗容器技术。Fertiss无纺布育苗容器作为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其基本特点是使用轻基质和无纺布材料,用机器制作透底容器,机器自动完成焊接布缝、装填基质和切段成型,用于扦插、下种或移栽组培苗。容器成型机有一个大料斗,供进基质之用;有一个成型筒,筒内是推进螺杆,筒外卷有无纺布,其上有一只电烙铁块,成型筒端部有一个斜形开口,无纺布被螺杆送料应力拉动过程中被自动折边重合,烙铁块同时予以粘合。无纺布卷挂在成型筒下部。被填料、粘合、成型后的容器在被从机内推出时,由数控电子部件控制,用一个气动无齿锯片按设定长度将其切段,并被堆放在出口台面上,这时工人即可捡拾装箱。可以做成不同口径的进料筒,从而生产不同口径的容器,用于不同植物的育苗。调节控制器上的参数,可获得不同的切段长度。通常,体外的根系应当通过在一段时间之内的停水,空气自然切除(干枯),并形成愈伤组织。相同道理,如果苗木已经育成而无法造林,则可使苗木保持在临界萎蔫状态,防止苗木疯长。在新的育苗理念中,这种愈伤组织是非常重要的。采用上述机器制作无纺布容器,一定要以有机质为育苗基质,而且不能掺加粘土。制备这种基质的原料可以是任何有机质。如果说无纺布是理想的穿透材料,成型机是理想的制作设备,那么基质是最为关键的。轻型基质,不仅轻,便于上山造林,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粗壮根系。
4)科学的苗木质量评价标准。对苗木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有效的反映育苗的理念。以往人们只依照苗的大小、粗细及根系来评价,但是,同样的标准下,苗却有可能是老化的苗木。因此,要完善苗木的评价标准,根据先进国家的育苗理念形成的评价标准,对无法从苗木外观上断定苗木质量的一些标准进行了加强,如扦插苗是否具备空气切根后形成的愈伤组织、根系是否平衡、是否经过充分的幼化处理等。在传统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再加上这些评价标准,那么对苗木的质量评价也就更加的科学合理。
3 落实育苗技术,抓好苗期管理
在确定了容器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在育苗过程中的苗期管理则能有效的将技术更好的在实践中应用。做好种子贮藏及处理、整地和施肥、作床、土壤消毒、播种等育苗的前期工作,保障育苗的基本条件。在苗木出土前,要保证苗床湿润,等苗木出土达到30%左右时要及时采用退菌特、多菌灵等农药500倍液及时防治苗木病害。此后,每隔1星期左右要喷洒一次消毒液,防治苗木病害。中耕除草应根据土壤板结情况而定,一般待幼苗长出真叶前后开始,以后每隔30天左右松土除草1次。苗木出齐后1个月左右开始间苗,间密稀留,间掉生长势弱的苗木,一般保留400~500株/平方米壮苗,留苗量15~18万株/666.7平方米。对新育苗,应每年追肥3~4次,第一次在苗木出齐后的30天左右进行,以氮肥、磷肥为主,尿素10~12kg /666.7m2,以后每隔10~15天追施1次。追肥方法以沟施法为主。留床苗的追肥时间,应在开始生长时进行第一次追肥,以后的追肥时间,以生长初期和速生期的前半期为主。苗木出圃宜在苗木落叶至土壤封冻前或翌春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出圃。起苗前应浇透水,起苗时保证苗木不受伤,主、侧根系完好。临时假植,应在背阴干燥处挖假植沟,将苗木根部埋入湿土中进行假植;越冬假植,将苗木全部埋入湿沙中,及时检查温湿度,防止霉烂。外运苗木每50株一捆,根部蘸泥浆,并进行包装,苗捆应挂标签,注明品种、等级和数量。远途运输应遮盖帆布,中途洒水保湿。
对于任何害虫的防治,都要采取多种措施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综合防治方法不是化学防治与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的简单拼凑,要根据虫害程度与当地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权衡利弊进行运用。化学防治方面在蛴螬幼虫期有两个最佳防治期:一个是4月底5月初,幼虫经过一个冬季的越冬休眠,此时幼虫刚刚上升活动,抵抗力弱易杀死;另一个是7月底、8月初,此时蛴螬刚刚孵化出,为害轻,也易杀死。防治时,用50%辛硫磷200 倍液或“3911”乳油500~800倍液在苗床上用粗木棍扎洞灌根,扎洞时应在不同播幅扎2~3个洞,扎成“品”字型。灌注后,再覆土盖住,以防苗根漏风;人工防治:采用深秋季节苗木出圃后人工挖掘捡拾,或7月底8月初雨后的清晨6~8点,由于蛴螬不耐水湿会自动爬出土面进行活动时进行人工捡拾;物理防治:在金龟子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可利用金龟子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也可在黑光灯周围喷洒胃毒性农药,以便杀死金龟子成虫,防治诱杀灯周围虫害加重。成虫盛期:可向苗木上喷洒75%辛硫磷或对硫磷等胃毒性毒药。
综上所述,科学的育苗技术提高了林业育苗的效率,但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把容器摆放在苗床上便于管理,要保证苗木不缺水、保持苗木的根系湿润,保证容器内基质的填满并保持湿润状态,基质采用较为肥沃的森林土等等需要注意的内容,选择了较好的育苗技术也要配合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苗木的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成活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营林工作; 树种; 栽培技术; 管理研究
1 树苗培育
1.1 容器选择
科学的选择育苗容器可使树苗根系得到完整地保护,促进品种的优良性状得以充分发挥。科学育苗容器的基本特点是在制作材料上选择无纺布和轻基质的材料为主。容器在制作成型后,用气动无齿锯片按数控电子部件设定的长度将其切断,做成不同口径的进料筒,装填基质,扦插、下种或移栽组培苗。
1.2 基质选择
基质的选择并非以肥沃为标准,而更应注重其通气性、持水性和营养转让能力。选择无纺布容器育苗后,应以未掺加黏土的有机质为基质。同时,使用有机质前应将一些缓释肥、蛭石及珍珠岩等材料掺加进去,达到培养粗壮根系的目的。
2 苗圃设计
作为营林工作的基本建设项目之一,营林苗圃设计是促进苗木良好生长,提高树种栽培质量的关键。在设计苗圃时,应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合理对各项技术措施进行拟定。
2.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的选择主要应根据苗木的种类、生产规模及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水源、土壤及交通等条件,最大程度的保证苗术的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成活率。
2.2 苗圃规划
为合理布局,促进土地充分利用,确定苗圃地后,应进行苗圃的合理规划,满足苗圃生产需要。在生产用地规划上,综合考虑地形、日照时间、主风方向及坡向、坡度因素,将苗圃划分为播种区、营养繁殖区、小苗区、大苗区等区域,并进行合理排列,促进苗木均匀受光,利于生长。在辅助用地规划上,合理控制圃地面积在苗圃总面积的30%以内,合理规划道路、房屋建筑、排灌系统及防护林带的面积分配及排列。
2.3 苗圃土壤改良
为满足苗木生长需要,在苗木栽植前,应对苗圃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1)采用土壤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为使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可给土壤施有益微生物;2)通过物理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如采用深翻松土、深翻种植和有机肥施用的办法来使土壤变成团粒结构体,从而协调土壤里水分、空气和养分的积累和消耗,为植物根系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 苗木栽培
3.1 苗木移栽
在苗木移栽前,一定要保持确保苗木根系的湿润,充分保证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从容器中提出苗木后,将苗木的跟球基质进行适当疏松,并适当修剪根系。在移栽种植时,为确保苗木的生长质量,应综合考虑苗木的生长速度、生长习性及生长时间对苗木的株行距进行适当控制和调节,并掌握和运用不同树种的种子成熟期及苗木开始和停止生长期等不同的特点规律,对苗木播种、扦插、换床、定植的最佳时间进行合理确定。苗木移植后,对土壤的水分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如出现水分缺乏时及时补充浇水,并检查根系是否盖严,有效避免苗木根系因透风被抽干。
3.2 苗圃灌溉
(1)轮灌区的划分。按照一定的规律对轮灌区进行编组,尽可能的在同一轮灌区内将需水量相同的苗木进行划分,从而降低系统工程的造价,同时可有效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2)灌溉系统的选择。 苗圃灌溉一般采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喷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苗木喷灌均匀度,应等间距、等密度的布置喷头位置。考虑风向对苗木喷灌水量分布的影响。分析喷洒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对苗木的打击动能,设计中要以不损害苗木和土壤团粒结构为原则。
3.3 苗圃施肥
适地适树适时进行合理的施肥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为促进苗木生长,在苗木生长前半年,可施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化肥,促进激素、抗生素的产生,刺激苗木生长。同时,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加速苗木的生长发育。半年之后施肥,以基肥为主。一年后,施用化肥,对土壤中苗木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进行补充,满足苗木养分需求。
3.4 病虫害防治
新移植的树苗抵抗力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蚀。在病虫害的防治上,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1)根据苗木种类及其特性,合理施药,杀死病菌,保护苗木。同时,在施药前要准确分析作业面积,从而合理确定施用药量。2)发现病株时,为防治交叉感染,应进行立刻清除,带出苗圃地烧毁,对病虫害做到合理防治和控制。
4 刺槐的栽培管理
刺槐木材坚硬,耐水湿,可作矿柱、枕木、车辆、农业用材;叶含粗蛋白,是许多家畜的好饲料;花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深受消费者欢迎;嫩叶花可食,现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绿色蔬菜;种子榨油可做肥皂原料。
4.1 种子育苗
刺槐种皮厚而坚硬,透水性差,有很多硬粒种子,需浸种催芽处理。先用60 ℃热水浸泡24 h后,捞出已膨胀的种子进行催芽,未膨胀的种子再用热水浸泡24 h,可连续浸种2-3次,直至90%以上种子吸水膨胀。将吸水膨胀的种子均匀混沙催芽(沙∶种子=3∶1),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堆放或草袋内催芽,外盖湿草帘或塑料薄膜,以利保温保湿,每日翻动,适当喷水1次,经5d左右有1/3种子露出白芽尖时即可取出播种。
刺槐种子育苗一般为春播。春播时间以4月上旬(清明前后)为佳,最迟不能晚于4月底。以畦床条播为好,畦床条播开沟深度2-3cm,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后覆土1cm,若土壤墒情差还应适量灌水或洒水。播种量150-225 kg/hm2。
4.2 无性繁殖育苗
刺槐的无性繁殖,可采用插根、插条、根蘖和嫁接等方式。①插根可选用粗0.5-2.0 cm的根,截成10-15 cm的小段,插入苗床,覆土覆膜,以利增温保墒催芽。②插条宜选用一年生枝条中下部,截成20 cm的小段冬沙藏后春插,可用萘乙酸溶液浸条10 min,然后覆膜扦插(株距3-5 cm)。③嫁接可采用劈接、靠接2种方法,所用砧木应为刚萌动苗,接穗最好为冬藏条。
间苗一般在苗高3-4 cm时雨后或灌溉后进行,间去病弱小苗。定苗一般在苗高15 cm时进行,去弱留强,去小留大。第1次除草结合间苗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结合定苗进行。追肥结合中耕进行,宜沟施或撒施,肥量以沟施600kg/hm2、撒施750 kg/hm2为宜。
4.3 栽植抚育技术
4.3.1 刺槐栽植
刺槐的最佳栽植时间应在萌芽前、树液已流动时进行,此时栽植成活率较高。可以选择在4月下旬至5月初。造林密度应依林种、立地条件灵活掌握。立地条件好的宜造用材林,栽植2400-3000株/hm2;条件差的宜造水保林,栽植3300-4950株/hm2;立地极差地形造薪炭林,栽植4950株/hm2以上。用水浸苗3-5d,使苗木充分吸足水分后栽植,成活率可以达90%以上。
4.3.2 病虫害防治
刺槐病虫害有刺槐种子小蜂、刺槐蚜、黑斑病、褐斑病、白粉病等。发生轻微,可采用混交造林、平茬更新等营林措施综合防治。
5 结束语
总之,让森林继续为人类服务,使森林得到永续利用,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高速的发展,将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林业;造林树种;地域;适应性
0 引言
我国土地面积大,条件复杂,树种资源丰富,历史上有树种选择不当造成大面积损失的教训。因此,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其后果非常严重。
造林树种的经济与效益性状必须定向地符合既定的培育目标要求,即定向的原则;树种的生态习性必须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即适地适树的原则;树种形成的林分应长期稳定,即稳定性的原则;经济有利,现实可行,即可行性原则。
1 造林树种的选择
1.1 树种选择的适应性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土地条件,土地条件包括了土壤因素,土壤中的N、P、K固有含量及土壤的形成条件。其次是坡位,造林地点所处的坡位也是造林树种选择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如果造林地点是全坡位,根据造林面积和管理程度分上、下坡位选择树种。
树种选择的程序。在立地条件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比较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树种;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最后确定造林树种;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
1.2 树种选择的目标性
林业市场化,以市场需求引导林业发展。进一步导致树种选择的多样化。随着人造板和造纸业的发展,以木材为主的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在选择树种时,多以周期短,产量高为目标。以适地适树为原则,以发展林业经济为目的,合理科学地做好造林地的整体规划,科学布局长、中、短期树种比例,以长远的眼光选择好树种,发展现代林业是树种选择的整体主导思想。
小面积林地造林以多样性为主,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在密度上,以密植为主;在经营管理上,集约经营,以小求精;长、中、短比例安排上,可选择1∶4∶5模式,充分发挥有限土地,刨造更高价值,仅提供以珍贵树种为主导培育目的,以绿化苗木为短期经营措施,在中期择优移植绿化苗木。该经营方式现大部分较小规模投资者常用。
1.3 乡土树种
通常天然生长在某个地区的树种被称为乡土树种,这种乡土树种长时间饱受的是不同地区气候和地理条件,即使外界环境经常变化,这些乡土树种也会努力去适应,还会把这种适应能力变得越来越强,然后使之慢慢固定,并遗传给下一代。因此,用这样的树种造林不仅容易存活,最主要的是这种乡土树种资源丰富,给采种育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所以在选择造林树种的时候,要注意以乡土树种为首选树种。
树种的天然分布范围。不论是地区气候还是地理条件,在我国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人们常说“杉不过淮、樟不过江”、“桉树不可过五岭”,此话道出树种的分布范围是天然形成的。树种分布范围的构成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降水及温度在这些条件中有着及其关键的作用。
树种分布的两个区。树种的天然分布范围有大范围和小范围。在中心分布区和边缘分布区的树种为大范围分布的树种,其习性和生长状况常常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对分布范围大的乡土树种,要想确定其适应生长的范围,必须要进一步分析它的中心分布区。
有的树种的适生范围与分布范围是非常相似的,即便树种的分布范围是非常广的,但是地理因素引起的生长差异不大。此类树种是适应性较强的树种,使用此类树种进行造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适生范围与分布范围差别大的树种,并非是不可以在边缘地区造林,而是要尽量适当地运用其有利条件来进行造林,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带来更多的收益。
无林地区树种的资源。某些无林地区的树种资源极为缺乏,想要解决此现象就要有目标地扩大树种资源。首先是要适当的运用当地的优良树种,其次是扩大相邻林区天然分布树种的栽培范围,因为不但天然林的树种分布是自然的,并且其组成和生长发育也是如此。所以仿真天然林,以其当作选择树种的根据,很容易收到非常不错的成效。
1.4 选择适宜的树种
(1)顺利成活。造林树种在该立地条件下,有着恰当的造林技术,因而苗木能够顺利的生长,没有冻害和高温危害,即便幼树会因冻害发生一些不良状况,但是随着苗木的渐渐增长,这种现象也会有所转变。
(2)生长正常。在某个年龄阶段,树高和胸径的生长量可以达到一般标准,特别是不缩短容易被人看到的生长指标速生期。
(3)稳定性强。对环境条件较差,尤其是环境经常变化的条件,生长量不会有所减退,林木没有死亡现象。
(4)不早衰。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被过早的停止,或者是树木的苗龄缩短,日渐趋向于衰老的状态。早衰的树木会出现的特征主要有:生长较慢,枝条节间缩小,树木颜色暗淡,结果实异常多等等。究其根本林木出现这种现象是未能及时做到“适地适树”。要了解树种和造林地的相互关系,作为落实“适地适树”的重要依据,必须从林木成活和生长发育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用人工林的树高和年平均材积生长量来判断。通常认为树高指标和其他因子相比较,受密度的影晌较小,所以反映某一树种在该立地条件下的适生水平是非常准确的。通常要选择年长的人工林,在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对比不同树种优势木的树高,抑或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调查同一树种优势木的树高,以此确定哪种树木在立地条件下最适生。再者就是用年平均材积生长量来测定能否“适地适树”,其根据就是适生性好的树木,其产量越高;反之,如果不适合在此造林地上生长,那么它的产量肯定会很低。其方法就是调查林龄较大的人工林,求出蓄积量及平均材积生长量,以此来确定某一树种在不一样的立地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
1.5 合理引进外来树种
引种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有上百种树种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引进的树种大多生长状况良好。必须要把引进地区和乡土地区自然条件进行仔细的比较,还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证明外来树种的确比本地同类树种具有明显的优势时,才能正确判断出引进树种是否对地区的气候和土地条件相适应,最后才能进行推广引种。人们往往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才选择造林,造林也是实现预期目的的最关键的一步。目前很多地区都有林业区划,以此来确定因地区不同而应该选择的林种类型,也就是林业的发展方向。以生产木材和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被称为是商品林,商品类又分为两种:一般商品林和专用商品林。一般商品林主要是生产用材,专用商品林则是根据某种特殊需要,由专业部门营造的树木等。而以发挥公益作用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称之为公益林。培育此类森林为的是把森林作为改造自然的武器,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和改变气候差异,甚至是为了人们旅游观光等等。也分一般公益林及重点公益林两类选择树种。
2 结语
适地适树是指将树木栽在它生长最适宜的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造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造林树种的选择不但要美观还要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美要美在简单朴实,要有地区特色,林木的立地条件都有自己的特点,不是因为贵而美,是因为适地适树,生长旺盛而美。所以,造林树种的选择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参考文献】
[1]王少华,李明启.怎样合理的选择造林树种[J].贵州林业科技,2009(8):23-24.
篇6
【关键词】限制性输血策略;开放性输血策略;临床对比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经常需要进行输血,防止患者由于失血过多造成的休克等。从而保证手术的相关安全性以及患者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在传统的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输血,往往采用开放性的输血策略(The strategy of open blood transfusion)进行输血[1]。即对于患者输血没有什么限制性,往往在手术一开始过程中,就开始为患者进行输血的准备。
然而,在开放性输血策略的输血方法中,往往采用异体输血[2],并且输血量往往很大。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血液资源得以浪费,并且由于是异体输血,血液中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会被机体当做外来的抗原物质[3][4],引起一定的抗原抗体反应,即排斥反应,从安全性的角度上需要一定的考证。
从二十世纪末期开始,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对于输血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地进行丰富,传统医学认为,在输血过程中,主要是补充患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从而提高患者体内的含氧量[5],保证相关机体的供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随着相关经验的积累,发现在手术过程中有些患者不需要进行输血也能够保证相关的临床疗效。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限制性输血策略(Restrictive transfusion strategies)理论[6],即制定相关的临床标准,并不在围期手术过程中对于所有患者进行输血,而是只有当患者符合一定的临床指证时,才对于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在2000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对于需要输血的相关临床指证进行了规定。其中说明[7]:以血红蛋白水平作为标准,当Hb>100g/L时,对于患者来说不需要进行输血;若Hb
相关文献表明,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进行输血,能够很好的节约用血资源,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对于200名手术中需要进行数学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通过设置对照组,讨论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相关临床对比,现报到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名需要进行手术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77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31±3.45)岁,本次研究中患者需要手术种类有:心血管手术87例,骨科手术23例,肝脏手术10例,神经外科手术45例,妇科手术35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100)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59±4.69)岁;实验组(n=100)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32±7.85)岁;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得到了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批准并且对于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保证公平自愿的原则。对于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并在手术前补充相关的电解质,防止电解质紊乱。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性输血策略进行输血,其中输血量根据预估计的术中失血量进行评定;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进行输血,即根据对于实验组患者,采取术中限制性输血策略进行输血。即对于患者术中估计的失血量,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输血,首先应当进行胶体输入从而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同时根据实时检测的患者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进行一定的现制定输血。
在对于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血气分析仪对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HB)以及红细胞比容(HCT)。同时应当对于患者所输入的血液进行一定的保护性措施,例如血液稀释,成分输血等。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应当对于两组患者输血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包括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两个指标。并对两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后统计学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术中输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发生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事件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3 讨论
在目前临床治疗中,输血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在输血过程中,往往由于血液的相关质量问题,血液中存在一些病毒[8],导致疾病的传播,或者由于血液在储存过程中由于粗存条件的限制,导致了相关成分的变化。这些往往导致了输血过程中相关安全性的隐患。
限制性输血策略不同于传统的输血,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指证,通过一定的临床标准,对于患者进行一定的输血策略,从而降低了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对于需要术中输血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进行输血,能够显著地节约血液资源,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今后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Hyung,Nohsh,Shincw.Adverse effects of 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on patients with stageⅡandⅣ gastic cancer[J].Ann Surg Oncol,2012,9(3),5-12.
[2]陈炜,孙建良,赵凤青,陈海滨.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上海医学,2012,35(04),284-286.
[3]付梓,马春玲,陈艳青,冯美华,李宝峰.围期手术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3),1915-1916.
[4]卢瑾,田朝松.危重病人的输血[J].中国输血杂志,2011,23(05),123-126.
[5]Corwin HL,Gettinger A,Pearl RG,et al.The CRIT study:anemia and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current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0,14(04),1265-1269.
[6]邓硕曾,叶菱,刘进.输血指征与容量治疗[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06),78-79.
篇7
【关键词】园林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
引言
当前,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与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关注度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国多数城市相继开展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生活氛围的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使得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并且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正常的园林绿化施工是在春秋两季,不过,由于一些特殊需求,也有在反季节进行绿化施工的。本文就反季节种植技术展开了论述。
1. 反季节种植应遵循的原则
1.1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苗木选择过程中,应以与本地气候及土壤立体条件相适应的苗木为首选,对种植植物的生理特性加以充分考虑。反季节施工中,应提供利于苗木茁壮成长的生存环境,从而与苗木实际生长需求相一致。
1.2 遵循依苗木特性为依据的原则
在制定园林苗木配植方法时,必须结合苗木的生长特性、苗木栽植时期、栽植地点环境条件等进行,可以进行裸根栽植,也可以进行带土球栽植。
对于常绿树小苗和多数落叶树种如金森女贞、三角枫、大叶黄杨等以裸根栽植法比较适宜,该方法的核心之处是:能够保证根系不被损坏,骨干根长度不能过长,侧根与顺根应尽可能的多带。最普遍使用的保护方式是根系打浆,具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浆水配比是:过磷酸钙一千克+细黄土七点五千克+水四十千可,搅拌成浆糊状。为了确保移栽成活率,实际运输时,应通过湿草进行覆盖避免根系出现风干情况。
对于常绿树种和部分裸根栽植成活率低的树种如板栗、玉兰等以带土球栽植较为适宜;大树移植与生长季栽植应带土球进行,以保证植物成活率。
1.3 遵循适时栽植原则
应合理的选择反季节苗木栽植时间,以多云或者阴天空气湿度较大时进行栽植,同时,当天的苗木必须全部栽植完,不得遗留;对于相近的当地苗木应在傍晚栽植,以避免毒日头的灼晒,做到随起随栽,做好修剪、浇水、扶正工作。
2. 园林绿化施工反季节种植技术
2.1 科学选择苗木
要想提高反季节种植成功率,就必须科学合理的选择树种;因为不在正常的季节进行绿化施工,一定程度上会使得苗木面临着较为恶劣的种植环境如气候环境等,所以,实际选择树种过程中,必须以耐旱、耐寒等具有较好抗且生命力强的品种为宜。种植材料应挑选根系发达、不存在病虫害情况,形态和规格与园林规划设计要求相符的苗木。不得种植非乡土树种。苗龄大概在一到四年,要在起苗之前做好灌水工作,以避免土壤干硬而导致苗木幼根折断。起苗过程中,要对根系的完整性予以保证,并及时的运往移植地点。对于一些长途运输的苗木,应采用泥浆蘸根,再覆盖适当的湿草,避免根系水分流失。
2.2 种植前对土壤予以必要的处理
2.2.1 土壤厚度的选择
不同种类植物种植过程中,实际所需的土壤厚度各不相同。比如,种植花草,实际土壤厚度在三十厘米左右;种植小灌木类土壤厚度在四十五厘米左右;种植大灌木类土壤厚度在六十厘米左右等。
2.2.2 选择合适的种植土
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碰到种植区域内的土壤酸碱度和营养成分与规定的种植要求不相符的情况,为了让土壤的性质和成分达到种植的最低标准要求,应选择能够促进植物茁壮成长的土壤或者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改良土壤,以满足植物快速生长。
2.2.3 构筑与要求相符的园林地形
园林地形构筑过程中,应切实做好种植地翻耕工作,翻耕面积通常在二十五厘米到三十厘米。实际翻耕过程中,在确保种植土壤平整的同时,还必须全面清理土壤中残留的碎渣或者大石块等对种植有影响的杂物,从而促进种植施工作业顺利完成。
2.3 种植前的修剪
为了进一步降低树冠的蒸腾作用,种植前应对苗木进行粗修剪,通常要剪掉全部枝叶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并且将枯枝与病虫损害的枝叶剪掉,不得把最上面的树木顶梢剪掉。为了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反季节种植苗木,必须带土球。假如种植时土球散开了,那么,将会大大降低苗木的成活率。对于大规格花灌木、乔木必须带土球移植,起挖过程中采用草绳进行缠绕,为了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可以不进行重剪或者短截,只需要简单的疏剪和摘叶即可。不应将草绳剪开,直接植入土壤中,以确保苗木的快速成型以及防止水分蒸发。
2.4 苗木的假植与运输方式
2.4.1 采用大木箱囤苗
如果反季节移植的乔木胸径超过了二十厘米,那么,应结合种植地的具体情况,在苗木还未发芽之前,制定标准的木箱,以做好备用。
2.4.2 采用柳框箱囤苗
若落叶灌木和落叶乔木的胸径为七至八厘米,那么,施工时就可以采用柳框的方法种植植物。通常而言,施工人员实际进苗和定值过程中,应以直径在六十厘米的柳框为主。定值完成后,再做填土与踩实工作。
2.4.3 运输方式
做好假植工作后,再进行苗木运输;苗木还未装上货车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通过草绳或者麻布做好包扎,并且,包扎完成后,还必须做好相应的喷水处理,从而确保苗木运输过程中水分不会大量蒸发掉,保证苗木的成活率。
2.5 种植后科学管理,提高成活率
首先,种植后,及时浇水促发新根,树冠、树叶要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一般在半个月,同时,用喷雾器向叶面洒水。其次,反季节施工管理;关键之处在于浇水,浇水次数要多于正常栽植的树木,枝叶按照品种的不同进行适当的短截。灌水过程中,应掺入适当量的发根促进剂,以促进苗木尽早发根。还应对地面与树冠喷洒水,增加空气湿度。当夏季来临时,对树苗予以遮阴,当冬季来临时,地面盖上一层草或者土,树侧设置风障,如果存在耐寒性低的树种,应用草绳将其主干进行包扎,高度要在一点五米以上,或者用石灰水将主干涂白,以降低温差对树体的影响,防止树因干裂而死去。植株种植后,通过三角支撑避免倒伏,同时,架起遮阴网,高度高于植株顶端一点五米。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反季节种植是现代园林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完全打破了以往园林施工必须在春秋季节进行的问题,苗木移植成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园林施工建设进程。我们应对植物的生存与生长规律加以考虑,进一步强化计划性与预见性,做好反季节种植工作,并且实践中不断总结反季节种植的成功经验,充分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唯有如此,反季节种植中的损失才会降到最低,移植苗木才会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勇.浅析现代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J].建筑,2010(9).
[2]李小琴.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J].科技资讯,2009(5).
[3]包蕾.论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
[4]宋磊.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要点.科技信息,2008(17).
篇8
【关键词】 腰椎滑脱手术; 预存自体血; 输血; 临床观察
腰椎滑脱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需行手术治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为一种常用术式。但腰椎后路手术所需切口一般较大、手术时间长,且术中无有效方法控制出血,术后引流仍将继续失血。如果失血量过大,可造成血容量不足及贫血,可导致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输血可纠正失血所导致血容量不足、贫血,是保证患者安全及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对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输血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因腰椎滑脱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输血治疗的80例患者,其中40例患者在术前预存自体血设为A组(预存自体血回输组);同时期因患者拒绝术前预存自体血而输注异体血的40例患者设为B组(异体输血组),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红细胞(RBC)、术前血红蛋白(Hb)和术前红细胞比容值(HCT)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因单节段腰椎滑脱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2)参考WHO临床输血安全委员会的《临床合理用血手册》,确定存在输血适应证[1];(3)术中或术后24 h内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1)术前存在贫血、营养不良等体质较差的患者;(2)合并较严重的内科合并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3)各种原因所致造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患者;(4)围术期除手术失血外,出现其他原因失血,如消化性溃疡、痔疮出血,女性月经等。
1.3 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 严密观察并记录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各项反应。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标准为确定输血前无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1~2 h内或更长时间内体温升高1 ℃以上(≥38 ℃)为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皮疹、胸闷为过敏反应,排除其他干扰因素[2]。
1.4 方法 手术患者失血为全血丢失,术前预存自体血为全血,选择A组患者参照国内外文献[3]报道的术前预存自体血的标准:血常规检查结果血红蛋白>110 g/L,红细胞压积>33%,依据患者一般情况及估计术中术后失血量,选择术前预存自体血量,预存血液经抗凝处理在4 ℃保存,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周。对预计用血量大的患者,自体血贮存超过2周,行“蛙跳”式备血,即将前次自体血回输,再放出2倍量的新鲜自体血。两次采血间隔5~7 d,最后采血时间距手术日至少3 d[4];B组患者术前备异体血。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富马酸亚铁或硫酸亚铁,以补充失血所致缺铁,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红细胞再生。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术前术中充分补液及输注代血浆制品稀释血液,术中采用垫减轻腹部压迫、麻醉医师配合控制性降压、妥善切口止血等方法减少出血量。术中或术后24 h内按输血规范给患者输血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后第1天及第7天血常规观察指标数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输血不良反应,B组4例分别出现皮疹、胸闷、寒战等输血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x±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失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输血量(mL) 不良反应(例)
A组(n=40) 122±28 580±180 260±60 390±120 0
B组(n=40) 118±31 570±160 270±80 410±140 4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目前腰椎滑脱是脊柱外科常见病种,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干预已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但腰椎后路手术所需切口一般较大,手术时间长,且术中无法有效控制出血,术后引流仍将继续失血,有文献[5]报道,腰椎手术术中术后失血总量可达1000~2000 mL,如果失血量过大,可造成血容量不足及贫血,可导致休克及微循环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虽然目前笔者掌握了很多的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如采用垫减轻腹部压迫、麻醉医师配合控制性降压以及妥善切口电凝止血、药物止血等,但仍无法做到像四肢手术止血那样彻底,部分手术出血仍达到800 mL以上,严重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造成贫血。输血可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所导致血容量不足、贫血,是保证患者血循环正常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手段。
随着血液检查及存储技术的进步,异体输血的安全性较之前明显提高;而且伴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输血相关规章制度健全与实施,因血型不合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已经很少发生,但异体输血血源紧张、医疗用血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异体输血不仅耗费入力、物力、财力,还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变态反应、发热等[6]。另外,某些病原体感染的窗口期仍然无法检验,异体输血可能传染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而且部分患者因输异体血引起心理紧张,造成恐惧心理[7]。
预存自体血回输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已有使用,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预存自体血技术[8]。预存自体输血是指择期手术患者估计术中出血量较大需输血者,择期手术前预先采血并存储以备手术之需。近年来预存自体血回输在外科临床输血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脊柱手术,由于术时长、术中失血较多、需血量大,异体输血来源紧张、潜在风险大,更是该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9]。较多医疗单位在择期大手术前,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及预估手术失血量,给患者术前定期分次采集全血,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输。
在本研究中,通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应用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及异体输血后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值的变化,并进行统计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恢复满意,术中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后第1天的血常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后第7天的血常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目前自体输血技术日益成熟,自体血回输的方法有术前自体血储备、术中血液稀释、术中引流血液洗涤并回输红细胞,术后伤口引流血回输[13]。在部分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失血量较大的手术中,所需输血量必然增加,可以采用“蛙跳”式备血增加术前预存血量,或联合使用其他自体输血方法,避免异体输血。但“蛙跳”式备血让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存在一定弊端,研究显示手术出血的回收仅能部分地回收红细胞[14]。出血量大时,红细胞回收量不宜超过2000 mL,如果红细胞回收量超过2000 mL则患者会出现凝血异常,需要补充血浆蛋白及凝血因子,这些无疑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异体输血几率。所以,尽量减少术中失血是减少输血量的关键,作为脊柱外科医师,在考虑输血选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采取其他减少术中出血方法的重要性,曹磊等[15-16]报道运用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技术,有效地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使术野清晰,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可减少输血量并降低异体输血几率。
总之,笔者认为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应用于腰椎滑脱手术患者,能有效纠正术中术后失血性贫血及血容量不足,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通过输血途径传播,并能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节约异体血资源。对腰椎滑脱手术患者来说,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Qrganization.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The clinicaluse of blood-handbook[S].Geneva:WHO,2002.
[2]徐静,林燕,曾春云,等.13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和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3):419-420.
[3] Hatzidakis A M,Mendlick R M,McKillip T,et al.Preoperative autologous donation for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 A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allogenic transfusion[J].Bone Joint Surg Am,2000,82(1):89-100.
[4]关保,贲殿峰,尤晓红,等.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0,23(9):3483-3484.
[5] Gause P R,Siska P A,Westrick E R,et al.Efficacy of intraoperative cell saver in decreasing post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s in instrumented posterior lumbar fusion patients[J].Spine (Phila Pa 1976),2008,33(5):571-575.
[6]张春斐,朱冬红,张晓芬,等.输血所致发热反应的影响因素与预防[J].中国输血杂志,2012,15(2):135.
[7]赵疆,卡哈尔・艾肯木,王振斌,等.自体血液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2):1745-1746.
[8]巍威,寇伯龙,剧荣森,等.麻醉后预存自体血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6):627-629.
[9] Butler J S,Burke J P,Dolan R T,et al.Risk analysis of blood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in emergency and elective spinal surgery[J].Eur Spine J,2011,20(5):753-758.
[10]王秀芸.贮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34):6178.
[11]孙彩霞.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青岛医药卫生,2011,43(4):271-272.
[12]闫沛云,邢志勇,王维娜.不同自体输血技术与异体输血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分析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7):653-654.
[13]于一萍,刘素霞,刘淑芳,等.自体血回输在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临床观察[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2):175-179.
[14]黄小辉,胡炜华.术前预存自体血液联合术中血液稀释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9):64-67.
[15]曹磊,李洁玲,胡万钧.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弓根内固定手术中的运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79-3380.
篇9
关键词:园林设计;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园林的景观设计是与技术、美学、环境和科学相结合,紧密发展的过程。要求所设计出来的作品不单单要有视觉上的美感,最重要的还是要与环境的发展相协调。它的内容包括景区规划、道路环境、广场设计、小区绿化、城市绿化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既要讲究园林的景观与文化、地域、生活相联系,也要促进生态植被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好,同时,也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资源。园林景观的设计,无论规模是大是小,在空间组织上都应该达到立体,并且景观随着距离移动的效果。
1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主要的系统功能应用
1.1 施工图绘制
这一功能可以提供很多的绘制手段,例如,草点填充、园廊、水面驳岸、石板路、碎石路、绿篱线、林缘线等提供了丰富的标注,并还可以用来标注植物、定位线、高程、园路、角度、半径和面积等,系统还具有与AutoCad类似的填充图案功能和内容比较丰富的二维图库,而且可以把相应的效果图打印出来。
1.2 规划和种植设计模块
前者的功能就是运用于参数化、定义地块、道路规划生成台阶、围栏围墙、水池、花池、花架、坡道、路缘石等的景观模型和对山路进行设计。后者的设计功能就是可以提供丰富的植物数据库和图片,并且将每一种植物的各种习性都记录下来,提供混植、片植、列植、孤植等很多的种植方式,以及对一些已经种植的植物数量、属性的修改方式,并且可以把在平面上种植的植物拓展种植到起伏的地形上。
1.3 对现实进行虚拟的功能
这是一种可以将设计过程即时显示出来的功能,它所使用的技术是OpenGL,还可以通过光源相机配置、配景布置、材质纹理贴图等的一些手段来绘制三维的真实场景,将仿真的效果图渲染出来,还可以通过对动画路径的设置将其录制成虚拟漫游的可以反复播放的动画片。
1.4 数据的统计模块
这一功能就是负责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将所用的每种植物的绿地、水面、广场、道路价格、数量等每个地块的面积,亭廊、花架等一些构筑物的长度,还有就是对于坐凳、花池等一些园林小品在数量上的统计。
1.5 地形的设计模块
地形的生成是以等高线的数据以及离散高程点为依据而生成,并且分析地形的水流、朝向、高程、坡度等,然后确定填挖的位置,对地形进行改造并计算土方。
2 园林设计三维数字化技术模拟应用发展趋势
首先,要对大地的地貌进行模拟。三维地形地貌的原始信息一般都是通过测绘仪或者其它的一些仪器遥感测量所得到的等高线数据或者离散高程点。然后系统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运用不规则三角网(简称TIN)的方式来仿真模拟三维地形。这种系统主要是通过比较常用的Delaunay三角剖析法来完成,具体由Bowyer-Watson的算法来具体完成,用这种方法将TIN模型构建完成后,就实现了对地形的仿真模拟。然后就可以分析这种地形在景观设计进行中的汇水位置、水流方向、高程、朝向、坡度等。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分析结果进行规划植物、山路设计、场地平整、地形改造等的一些工作。地形改造中的模拟过程,导入离散高程点、等高线数据,运用TIN的方式来形成三维的仿真地形图、地形的高程分析可视化的模拟结果,还有对场地进行填挖,对山路进行设计等等一些想改造的显示结果。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元素制作手段就是GarLand系统规划设计模块。操作的过程具体包括生成道路,对道路相交进行自动处理,在道路的交叉口设置圆角,修改路宽,自动更新道路边界线,更新交叉口圆角;自定义地块的名称并指定地块;将园林小品的模型进行参数化设置,系统通过总结路缘石、桥、廊、古建亭、围墙围栏、花架、台阶、水池、花池等一些小品的参数特征信息,选择输入一些相应的数值,就可以快速形成三维模型。
3 结语
在数字化技术的园林设计中,系统通过三维动画、三维渲染图、虚拟场景的设计,将设计意图很好的表现出来,使园林景观的设计技术从原来的二维施工图的绘制阶段逐渐提升,真正达到了三维仿真的阶段,使园林设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在国内已经被作为商品化的软件进行应用,其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构建中的植物配置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园林绿化树种的配置、树种规划的方法及发展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树种选择配置
1、引言
由于现代城市化建设的需要,绿化用地往往被城建用地挤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发挥绿地最大的生态效益成为今后城市绿地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发展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花相结合的生态稳定性群落,建设功能良好的立体式绿化环境,再现自然植被,成为提高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2、园林绿化树种选择
2.1 园林绿化树种的原则:①本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方面的条件,将本土树种当成是园林绿化的主力,有效避免树种出现单调,将打造多彩的园林景观作为基本的目标,采用适宜当地成长条件的具备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优良外来树种。②功能性与观赏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在选择树种进行绿化时,应该将观赏价值放在第一位,在充分考虑到其美化效果时,再考虑采用片植、块植以及其余的培植方式观赏效果。不同的园林绿地其功能性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只有将树种的观赏性与功能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好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③生态屏障和观赏性相互结合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该突出其文化性方面的基本原则,注重将生态屏障与观赏性进行有机结合,既要做到保护好名胜古迹,还要具有很大的观赏性。
2.2 树种选择。①落叶藤本树种。落叶藤本树种是在乔木、灌木以及地被所处中间的类型,能够在城市绿化的见缝插绿中显示其独特的功能。立体绿化形式是大力增加其绿化面积的有效形式,并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绿化的成本。在进行人工造景的过程中,落叶藤本树种可以和桥、廊、墙等地段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艺术景观。②乔木树种。乔木树种在人工打造的园林中占有主导地位,其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的重点,能够进一步丰富生态体系的立体方面的结构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上,乔木能够很好的体现园林整体的轮廓线,并且以其树形、色彩以及花叶果组成优美的园林景观。③灌木树种。灌木树种的地下部分的根生存能力强,在地上部分的成长速度也很快。一般园林绿化植物种群中,灌木植物在使用方面的数量很大,根据经验,绿地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为1:6,如果再加上绿篱的话能够达到1:12,是整个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地园林的建设中,主要是由于灌木树种不仅品种多,而且品种的质量较高,能够根据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园林造型,便于进一步丰富景观层次上的结构,并有效提升园林整体功能。
3、园林绿化树种的配置
3.1 生态园林。对于名胜古迹等地,一般是使用乔木为主,采取乔木、灌木与草地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名胜古迹、生态屏障与休闲娱乐的文化生态园林。
3.2 生态绿色屏障。河流两岸以及道路将为城市绿地所保护,维持好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绿地选择上应该采用雪松、刺槐以及杨等为主,这样在达到绿化功能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很好的生态屏障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成为储材林。
3.3 公园以及广场园林。公园以及广场园林,应该选择那些高大优美,并且其遮荫性好的针阔叶乔木树种作为主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来种植相关的常绿树种,一般情况下,灌木树种一般是选取常绿与花期比较长的树种,例如月季、石榴、大叶黄杨等,充分结合城市建筑与地势等方面的特点来打造人文景观,能够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总之,在城市空间日益复杂的今天,城市规划者更加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充分利用好城市绿地载体,来有效提升城市的景观的文化内涵,切实满足人们的休闲、健身以及娱乐等多个方面的需要。在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方面,坚持本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功能性与观赏性有机结合的原则、生态屏障和观赏性相互结合的基本原则,树种的配置上创建生态园林、生态绿色屏障、公园以及广场园林等,提升城市整体园林绿化水平。
4、树种规划的方法
4.1 调查研究。调查当地原有树种和外地引种驯化的树种,以及他们的生态习性、对环境条件适应性、抗污染性、和生长情况。除本地区外,相邻近地区,不同的小气候条件下,各地小地形(洼地、山坡、阴阳坡等)的树种生长情况,以便作进一步扩大树种应用的可行方案的基础资料。
4.2 确定骨干树种。在广泛调查研究及查阅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本地自然条件选择骨干树种,如城市干道的行道树种类。因为街道的环境条件恶劣、日照、土壤等条件差。又有各种机械损伤、空气污染、地上地下管网交叉,所以树种选择要求比其他绿地严格。从生长条件来看,能适合作行道树的树种,对其他园林绿地也适应。除行道树外,其他针、阔叶乔木、灌木都要选择一批适应性强、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作为骨干树种来推广。
4.3 制定主要的树种比例。制定合理的树种比例,其目的是有计划地生产苗木,使苗木的种类及数量都能符合各类型绿地的需要,否则,苗木与设计使用对不上口径,使不适用的苗木大量积压,造成经济损失及减缓城市绿化的速度。制定树种比例要根据各种绿地的需要,主要安排好以下几个比例。一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以乔木为主,因为乔木是行道树及庭荫树的骨干,一般占70% 。一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落叶树一般生长较快,对“三废”的抗性及适应城市环境较强。常绿树则能使城市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绿化效果及防护作用。但常绿树生长较慢,投资也较大一因此一般城市中落叶树比重应大些。当前各地有逐步提高常绿树比重的趋势,可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和施工力量确定比例。在实际园林绿化工作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树种选择和规划,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并兼顾速生及慢生树种、乔木及灌木、花卉的搭配和选择,必将会使绿化中的近期和远期的景观效果及生态效益都得到有效的保证。
5、发展与对策
5.1 加强规划。使树种的运用发展更为合理。适地适树,适花适草,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树种利用首先必须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考虑植物对当地条件的适应性,在保证成活,正常生长,然后才是考虑其树种其他功能的发挥。正确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关系,根据不同绿地类型配置相应的树种,创造良好环境,陶冶人们情操,提高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接近自然的愿望与要求。
5.2 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地提高。树种的多样性。一是重视优先发展乡土树种,乡土树适应性强,它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不会因突发的自然灾害造成失败;二是生长旺盛有利于降低养护管理经费;三是短途运输,减少成本费用,又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因此,乡土树种应当成为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
5.3 强调地方风格特色。园林特色实际上是园林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江西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因此在树种应用上应考虑体现地方特色,要能体现有地方特色必须合理选择搭配植物,否则达不到地方特色和效果。
6、结语
总之,我们应遵守以人为本的城市园林营造宗旨,千方百计地把自然引入城市,充分展示生物多样化、生态景观多元化,创造深受群众喜爱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吴淑梅,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方法[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