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范文

时间:2023-04-11 08:0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篇1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1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现状和主要形式

1.1发展现状

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模式一直都是自发形成,但是农业逐渐向产业化发展,农户难以独自应对市场行情,因此需要专业的市场、合作社以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组织和单位大多是农民自行联合,或者由大户进行牵头联办,利用这样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产品的功效服务以及技术服务。还有很多人专门从事农副产品的营销,名称和组织各不相同,形式也有很多种,但是功能大体相同,组织层次都差不多,可以帮助农民更快地进入市场,缓解产销矛盾,提高农副产品质量,让农民有更好的收入,深受农民的欢迎。

1.2主要形式

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式有很多种,其中专业生产协会、专业生产经济合作组织,以及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相结合的三种形式最具代表性。一是专业生产协会。专业生产协会主要依托于科技、农业和林牧等部门,一般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产品,依托于农业技术服务部门,针对这一特定的农业产品进行技术和经营的相关服务,但是这样的合作组织的结构比较松散,效果不太明显。例如,某县城的蔬菜协会主要依托于当地农业局;鱼类加工协会主要依托于当地林牧渔业局。这类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社会集资以及会员交的会费,有的还会从会员的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分成。二是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也是围绕某一特定产品开展的经营服务,是一种农民自愿入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组织。这样的组织内部联系一般比较紧密,多是实体性的,具有产供销全套的服务和功能,是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组织层次比较高的一种合作组织。三是龙头企业。这样的企业有独立的法人,虽然不具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真正含义,但是为了带动其产品的销售和经营,也会聚集和吸纳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动,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和合作组织以及农户形成关联,采用这样的模式和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为农户提供相关的服务。

2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经验和问题

2.1主要经验

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经验是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产生了很多好的协会以及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这些组织虽然没有硬性的约束,内部也比较松散,法律和经济地位不明确,但是政府也比较重视其地位。在政府的组织和重点培养下,很多农业经济合作协会和龙头企业得以发展。政府的一些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为这些组织提供了很多技术方面的支持,让农户从中获得了不少利益,这些组织在政府单位的帮助下,才能够得到显著的成长。这些好的经验需要继续保持和依靠,以稳定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形成更大的规模,能够为农户带来更多的利益和价值。

2.2主要问题

很多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服务领域不够广泛和明确,综合服务能力不足,经济运作质量也不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内部管理和结构比较松散,成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一是协会规模不大。很多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规模不大,发展也不均衡,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很难形成聚合效应,效益不好,难以吸引更多的会员。二是内部管理不严。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内部管理也不严格,外部环境也不好,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办理事务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章程,理事会和监事会的活动不正常,没有组织和经济实力,只能够收取会员费,进行一定数量产品的销售,无法吸引更多的会员。很多会员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市场行情如果好,也不顾及和组织合作签订的合同,擅自向外销售,导致运行困难。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政府如果不出面协调,很多事情无法进行,因此这类组织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三是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地位不明确。很多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法律地位不明确,这些组织一旦遇到经济纠纷,无法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也对这些合作组织的性质、宗旨以及服务等方面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约束力不强,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这些农村合作经济服务组织也没有在相关部门进行过登记,法人的主体没有明确,无法对其形成约束,导致其发展受到阻碍,无法进行有序的竞争。

3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建议

3.1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政府需要出台具体的扶持配套政策,对这些合作组织给予更加积极和优惠的政策,给予信贷支持。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安排专项的资金,为这些合作组织进行人才培训,提供招商引资的必备仪器、补贴以及资金。

3.2加快招商引资力度

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还需要加快招商引资的力度,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之间相互促进和发展,在现有的农业产业基础上,对其进行指导,让其能够形成良好的氛围,利用其农业生产的优势,帮助其补充生产能力,为合作组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头,让其能够相互促进和合作,得到更好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3.3建章建制,加强内部管理

对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内部加强管理,建立起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其组织的章程进行规范化。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出一套符合面向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示范性章程,将章程的建立和完善放在重要的位置,完善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使其能够朝着正规化的道路发展。建立起风险调节机制,确保组织为农户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合作经济组织在加工和经营一系列过程中的风险和资金。建立起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整合资金、劳动力、生产工具、土地、资源和技术等,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形成完整的经济链,让双方成为经济利益的共同体,采用合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确保双方的利益,这样才能够让面向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得到更好的发展,具有更强的组织竞争力。

篇2

1.目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情况

当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十分迅速,但从中可以看到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一些地方,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无序状态,一些其他形式的经济组织也借此机会冠以合作社的名目建立起来,以致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因此,我们应该依法对现存的农民合作组织加以规范,使之不断地走向成熟化。目前从我省已建立的各类行业协会的状况看,其性质多数为在民政部门登记并注册为非营利的社团组织。主要是以支部加协会的模式进行运行,基本上不存在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

并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建立起会员所有的产权制度,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二是没有形成会员控制的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基本上“内部人员”控制协会运作,而普通会员的实际参与能力和参与效率明显很低。三是政府干预较多,许多协会经营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强,有问题就找政府,创新能力和自决能力太差。尤其我们的乡镇领导以及协会中会员对协会的认识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支部和村委会更是对协会中的分工和性质不能做到客观地认识。

2.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充分认识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是新时期农村经营体制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它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为农户提供服务为宗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维护成员利益、增加成员收人为目的,由农民围绕某个专业或产品自愿联合成立,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是农民进行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积累、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包括农民专业协会、农村专业联合社或综合社、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技术协会、研究会等多种形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

2.2扶持引导,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充分释放政策导向效应,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宣传。发挥电视、“村村通”网络平台作用,多层次、广视角向农民推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及内涵,提高农户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通过树典型、搞对比,让农民消除“与己无关”思想,切实体会到参与合作组织发展的实惠。

二是优化政策。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组织民政、工商,土地、财政、金融等部门在领照办证、场地征用,融通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在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大开绿灯,创造条件。

三是规范引导。指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保护其合法权益,既不能钻法律空子,又要促其健康发展。

四是加强管理。定期对实力强,前景好的合作组织管理者进行培训,强化诚信、合同教育,遵守市场规则,确保农村经济组织有序发展。

2.3理顺关系,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协调理顺好实体内部关系,做到“三个规范”。一是规范组织。因地制宜,逐步引导合作组织由小变大、由松散变紧密。针对登记管理混乱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划清权属,监督合作组织及时注册,以免出现“黑组织”或非法组织,建立规范完善的合作组织体系。二是规范运行。在起步阶段,由政府参与发动、组织协调,协会运转正常后,则逐步退出,由会员按章程民主推选负责人,实行民主管理。三是规范章程。指导合作组织完善各项制度,健全社员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等内部组织,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收益分配机制。

2.4多元合作,灵活方式参与创建

鉴于农民日益增长的合作需求与农民合作能力不足、经济实力不强等矛盾,利用农村现有组织资源,走多元化培育农民合作组织的路子。

一是经济技术部门领办。鼓励农技推广、畜牧兽医等部门发挥技术、资产、营销网络等优势,成立技术推广股份公司,鼓励科技人员入股创办实体,自建或联建当地有优势的农产品示范基地,集聚科技力量,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群体扩张,促其真正成为推进一方经济发展、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富裕的骨干力量。

二是能人带头创办。多措并举激励大户快速成长,引导大户成立行业协会、同行公会、行业商会等中介组织,形成技术、生产、市场、信息联盟。支持专业经营大户,经济联合体、有技术专长的农民技术员或专业技术干部牵头领办,带动更多农户投入专业生产。

三是集体农户联办。积极倡导村组与农户联合兴办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建立和发展产业协会、经济实体及农产品购销网络为重点,鼓励农民打破地域、行业限制,积极向宽领域、多层次拓展,努力构建“联手闯市场、合作兴家园”的发展格局。

四是龙头企业兴办。引导更多实力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将扶植合作组织与建设产品基地紧密结合,提升入住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联度,扩张订单农业规模,创办企业与农户互利合作组织,发挥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农产的链条作用,尽快形成从“土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的多次增值,并使农民分享产业各个链条的利润,促进农民长效增收致富。

2.5创新服务,积极完善组织领导

切实抓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

一是坚持“尊重民意”原则。明确农民在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财产所有权,做到引导不包办、参与不干预,保证农民入退自由,互助合作,为会员提供所需经济技术服务,积极实行二次分配,让农民真正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惠。

二是切实加强指导。实行领导干部和有关职能部门挂钩经济实体制度,切实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创建“有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品牌组织,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篇3

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普遍存在着规模下,数量少,组织人员少以及农村合作组织制度,运行不规范等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有效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体制,造成合作组织决策缺乏科学性。二是农村合作组织章程流于形式,没有建立完善的组织章程。三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还没有建立强有力和吸引农民的合租组织以及推动合作组织发展的分配模式。四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组织成员利益关系不紧密,出现了很多提供信息、技术等中介或科技服务作为发展方面的合作组织。没有建立和组织成员利益联结,辐射和带动的组织。五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于市场开发的力度还不够,造成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市场竞争低层次,影响到合作组织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运行机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全面了解市场的形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了解市场信息,这样一来,组织中的农户就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模式的调整。而当前市场作为一只无形的手,只有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通过扩大信息的渠道,更全面的了解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部信息等。农户能够结合网络最新的农副产品品种和价格,进行农产品的及时调整。

(二)规范合作组织运行机制

为了确保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全面的发展,制定合作组织的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内部组织各项话动章程,做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的规范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保护组织利益。其次就是建立农村经济内部组织机构,明确内部组织各部门的职能,各部门实现相互独立和制衡。

(三)完善农村经济带动型运行机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本身就是在农户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村经济组织。这样使得农村合作组织在农户和企业之间充当枢纽的作用,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型运行机制,能够维护农户的利益。通过完善科学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机制。做好合作经济组织的自我服务意识的落实工作,提升农户的技术水平和帮助合作组织的农户正确进入市场。农村合作组织应主动地为合作组织中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农资供应、开拓市场等经营的系列化服务,大大的弥补了农户能力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的风险防范机制,达到降低市场风险的目的。这样一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将农户组织解决,自然灾害和市场动荡等问题带来严重的经济风险。建立风险防范和补救制度,能够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另外就是能够从合作经济组织的利润中按比例抽出部分作为风险金,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好预防工作。

三、结束语

篇4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1.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合作组织对于发展现代化农业、维持农村改革开放成果与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作用,主要围绕着流通、经营与金融领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为各家各户提前、产中、产后以及资金调动、产品流通、原材料生产、采购、加工、经营销售等各方面的需求服务,有利于稳定农村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成果。农村合作者可以通过进行社会呼吁,提升农产品的保护意识,防止出现价格波动引起直接的经济损失。

2.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属于农民的联合体,需要不断增强社员的综合素质。农业结构体系的规划调整、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先进技术的大力普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些方面都是与社员综合素质息息相关的。目前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分布状况,只有小学学历的人员占据了总劳动力的比例十分高,这种发展状况无法很好地适应未来阶段农业的设备化、机械操作化与信息化的各项具体要求。

3.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的优化模式

合作制的具体内容十分广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的,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充分结合起来,有可能开创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多种优化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带动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存在问题

1.政府政策和我国农村发展脱节

在发达的国家之中,有超过80%的农民都会加入一个以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社,在农民中超过1/3比例的生产资料主要是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社进行采购的,超过1/3比例的农产品主要是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社达到加工与销售目标。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规模以及农民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占总农户的比例相对比较低。对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过程,我国各级政府都需要积极主动地设置各种政策措施确保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稳步发展。

2.管理水平和文化素质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中处于弱势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结果分析,在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接近一半左右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机制,58%缺乏财务审计机制,59%缺乏执行章程,82%缺乏民主议事机制。大部分研究说明,伴随着合作经济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展,因为制度缺失或者混乱导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无法维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3.农民传统意识对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影响

农业社会饱含了千百年以来我国丰富形式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民的文化意识形态不断出现一些变化情况,然而保留大部分传统形式的意识形态,这就直接决定了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处于一种特殊形式的农业社会文化中不断发展。我国农民的整体法律意识相对比较薄弱,这和传统文化对农村的实际性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一部分农村当中,农民解决村里各项事务与纠纷主要依赖于在农村中的威望,其相应行为在较大程度上会直接受到道德、舆论与周围环境社会网络的限制作用。在一部分企业加农户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中,经常会产生农户违反合约规定的现象,而企业又因为监督成本过高而无法很好地控制农村具体的投机行为,这也是一部分企业加农户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目前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民规避风险的意愿应当大于其获得更多经济收益的意愿。农民属于弱势人群,抵御风险与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比较弱,特别是一些依赖于农业得到经济收入的农民。因为农民在长期阶段都处在小农经济的传统农业环境中,其本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思想与认识局限性问题,从而忽视对经济财产的权利意识与参与管理的实际义务,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策

1.增强有关的制度建设

设置相关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执行法律,逐步确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着立法滞后的相关问题,合作社相应的法人地位没有具体明确,导致正常形式的经营活动与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在一方面,大多数地区的工商部门对合作社没有进行具体的登记,然而只可以在相应的民政部门进行社团登记处理,使其无法以合作社法人形式的独立经济实体组织落实各方面的经营活动。在另一方面农产品的贸易国际化发展很快,其竞争非常激烈,合作社具体的法人地位无法得到很好的确立,在反倾销环节中占据着不利地位。

2.加大宣传培训与试点示范力度

我国农民的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这直接限制着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质发展。在引导农民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中,即使政府部门无法一手包办,然后这并不意味着和政府部门无关的,反而应该是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事项。各层政府部门需要大力宣传建设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与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更有效地抵抗风险,借鉴国内外操作成熟的相关经验,组织举办各种基本形式的知识讲座,有利于解决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性问题。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农民 合作组织 经济转型

随着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要不断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中相关政策以及方案实现创新,农民对土地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利,能够促进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提高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实现经济转型发展能够为我国经济基础以及物质基础发展提供较大的便利条件。

一、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形成的制度特点

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主要是改变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传统的经营体制。在分散小农体制下,不仅要使农民对农业中存在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支配,还要提高农民对生产要素的积极投入。但在小农体制发展下,我国农民组织程度不断降低,不仅农业生产以及其中的相关要素配置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农村经济与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农村治理结构的分散现象,导致农民组织形式以及农村的经营方式都需要改变。针对该条件,对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阐述,并在新时期改革发展下,利用新方法对其优化,不仅促进了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形成,也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

(一)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制度的优点与缺点

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在积极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改善我国传统的农村经济运行模式,还能我国的经营体制进行积极改进,并通过分散的小农体制,使我国农民获得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使用权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农民对生产要素的积极投入。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较大劣势,随着小农体制的不断改革,农民形成的组织化也不断降低,从而使农业生产要素以及其中经济规模发展不断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经济产量不仅出现逐年降低的现象,还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进步。而且,还加大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特别是农村治理结构出现严重的不协调现象。所以,针对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优势与劣势的阐述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农村合作组织以及经营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改革方法

在目前发展形式下,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本文中需要利用相关措施有效改革。首先,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与建设中, 要解决小农户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并在自身形成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在这种执行条件下,不仅增强了农村的生产能力,还使自身在发展下形成较高的自我保护能力,以保证自身能力得到积极提高,从而降低其中存在的风险。然后,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中,还要提高农民的边际收入。因为在现有的农业发展中,其中的边际效应以及农产品不断减少。其次,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中,还要提高农村合作组织的核心价值,其中,不仅要提高农村的生产规模,还要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再次,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中,还要使农业在生产中形成有效的发展环境,并使农民能够适合当前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后,要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更要促进农村生产的整合效应与流动效应,以使农村生产要素得到积极提升。

二、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经济转型的要素

(一)新型与旧式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比较

近几年,我国农村在发展中,特别是土地制度管理发生较大变化,因为我国经济组织已经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激烈的市场格局变化形成了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根据产权以及新型农村合作组织进行分析,农村合作组织存在较大差异。如:在启动结构以及产权结构上进行分析,通过政策启动,在合作社与发展趋势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中,农民所有权以及与其形成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但实际上,其中的权利并没有改变,一些土地被纳入到合作社中去,土地所有权还是一种合作关系。所以,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并没有改变农村的产权制度,而是改变了最基本的生产方式,特别是土地的产权分属问题。如今,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实施与农业转型发展存在一些相同,它不仅促进了组织的多元化参与,还为农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制约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因素

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不断发展过程中,要思考在发展中存在的阻碍要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农民参与的新型合作社比例还比较低,在农村合作组织进行土地调查期间,虽然在表面上是农民进行登记申请形成的合作组织,但实际上,一些在背后形成的大多都是一些企业、供销社等。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农民中登记创建的农村合作组织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企业,从而使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出现严重的解散现象。在现如今市场激烈竞争下,要促进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可持续建设,不仅要维持自身的生产能力,还要提升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三、结束语

在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中,相关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使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符合当前市场中的竞争趋势。

参考文献:

[1]安鑫.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村经济转型[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5):19-20

[2]迟明婉,盛尚华.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村经济转型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7):2

篇6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26

1 平度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平度市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了自己的致富路。自2007年8月平度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以来,到2015年年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2556家,登记在册成员35655个,成员出资76772万元,带动和影响了13万相同产业农户的生产。

平度市享有“中国花生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大姜之乡”等美誉,其经济合作组织经营范围涉及粮食、蔬菜、水果、水产、禽肉、牛奶、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方面,产业特色突出,加之利用特色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了如“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召德牛奶、三统万福冻鸡等特色农产品。目前平度市合作社呈现以下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1.1多样化的领导组织模式

一是农村专业大户、经营能人利用生产、经营、购销等优势组建的,约占58%;二是农村干部利用自身号召力、威信和与外界联络面广等优势组建的,约占25%;三是基层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畜牧等部门利用技术、信誉等优势组建的,约占5%;四是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加工、品牌、营销等优势组建的,约占12%。

1.2服务范围的逐步扩大

从生产领域的合作开始,逐步向品牌、流通、加工等经营领域发展,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生产经营格局。据统计,2015年年底合作社中有统一的生产质量标准要求的301个,搞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质量认证的135个;地理标志认证14个;统一注册商标的167个,实行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的分别为122个和120个。

1.3发展态势好,规范化建设程度不断提高

2011年10月平度市有16家合作社被农业部列入《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录》,2012年、2014年又有7家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2012年、2014年、2015年20家被山东省农业厅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 42家被青岛市农委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这些称号对平度市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2 平度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政府过度引导,“官办”色彩浓厚

平度市许多的合作组织是在政府或者村委会的牵头下成立的,还有的合作组织主动寻求政府的支持,它们附属于政府的各个部门,以此换来合作社的正常运行。长此以往,合作社沦为政府和其部门的附属物,农民社员的权利得不到体现,偏离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基本方向。究其原因,从政府方面看来,政府过度引导,干预市场,将经济合作组织的数量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从合作社方面看来,一些合作社的成立就是为了得到政府的扶持资金,没有考虑过长远发展和农民利益。

2.2管理主体混乱,专业人才缺乏

平度市合作组织的带头人中有政府官员、村委会负责人、农业大户甚至是技术能手,这些带头人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人的文化素质和农技素质不能兼得,还有的合作组织由企业和技术能手共同主办,表面上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都具备,但是往往过多地考虑自身利益,忽略最根本的农民利益。管理主体的混乱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组织缺乏强有力的领军人物,其号召力和凝聚力减弱、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都限制了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2.3合作领域狭窄,营销策略欠缺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发展较好的合作社大都采取“一条龙”式生产加工,比如青岛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立山果蔬专业合作社,但是这种合作社由于投入巨大,少之又少,多数合作社存在合作领域狭窄的问题。首先,纵向来看平度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范围仅停留在育种、种植、培育和初加工的环节上,尚未开拓产品的深加工、专业物流、市场营销等领域;横向来看平度市跨地域、跨行业的合作组织极度缺乏,合作社之间的联系不足,农业联合的效益不能体现。其次,合作社销售农产品的方式大都是与商超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抑或是通过展销会销售。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载体,营销方式欠缺,导致合作社生产的多数农产品只是以竞争力不足的初级形式进入市场,缺少对产品的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降低,限制了多数农产品的高端品牌化发展。

3平度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创新措施

3.1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发展方向

合作社“官办”色彩的浓厚并非全面否定政府的带头作用,在合作社的成立之初,完全可以借助政府的作用来发动广大农民,协调组织的运转。合作社步入正轨之后,政府最好逐步退出生产经营领域,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公共设施建设、信息提供等方面上来,而此时在合作组织内部,由社员按照章程民主选举出负责人进行管理。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岗位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购销管理等切实可行的制度。同时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明确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顺应市场需求,积极推进。

3.2加强人员培训,积极引进人才

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利用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对合作社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介绍国内外合作社运动的发展情况,分析现阶段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应具备的内涵,或者合作社之间相互借鉴经验。比如在2015年,平度市福满地粮蔬专业合作社率先在省内实行了合作社内部的信用互助合作业务,既加强了合作社内部的资金流动,又为农民利益提供了保障,随后这一举措被其他合作社广泛借鉴。另一方面,合作社可积极与国内农业类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如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在合作社内部设立实践基地,方便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实验和调研,还可开辟专门的实验田以方便高校师生育种。通过高校师生和合作社的联系,积极培育新品种,引进高素质人才,切实落实“科技兴农”,为合作社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3.3拓宽合作领域,创新营销策略

一方面,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社,拓宽合作领域。除了继续发展以主导产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外,还要积极探索成立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机具所有权等入股的农民股份合作社;支持同一类型的合作社走联合发展的路子,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联合社,通过整合人才、资源、技术、营销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另一方面,推陈出新,创新营销策略。一是网络营销,在农村,会上网、会制作网页的人较少,因此要大力培养网络人才,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二是体验营销,合作社可以建立起自己产品的体验店,这样既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又满足了顾客的好奇心。另外,农产品又是非常适合体验营销的,在消费者推崇绿色食品、向往乡村生活的今天,农产品体验中心可以把体验当作纯粹的商品来卖,吸引消费者享受美好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享受劳动的乐趣,既宣传了自身品牌,又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杨金基,李春林,张蓝青.茂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与创新研究[J].南方论刊,2013(10):26-44.

篇7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

一、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形式。通过合作,把小型分散的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归纳起来,这种新型合作组织的重大意义主要在于能够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改变农民自身的弱势地位。

1.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党的,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新的农村生产关系适应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飞速提升。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民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金积累不断丰富,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继续按照原来的家庭小规模经营方式不能扩大再生产,生产力水平不能继续提升,农民不能持续增加收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生产力是第一要务。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就是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通过合作,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提升生产力水平,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现代化的合作,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过渡,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对完成农业现代化,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改变农民弱势地位,实现市场公平竞争地位的有效选择

通过合作带来规模效应。农民为摆脱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的各种困境,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一些富有远见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能人,率先带领农民组织专业性的合作组织,使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提高产业化水平。有了规模,产品数量多了,就有了市场,价格也随之上升,解决了增产不增收问题。

通过合作规避市场风险。分散经营的农民人单力薄,经常遇到难以规避的市场风险。遇到天灾人祸,血本无归,倾家荡产,难以进行生产再生产,导致贫困。遇到技术难题不知所措。进入市场不知价格高低,经常上当受骗。自产自营增加销售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封闭经营,生产不会决策,市场信息不灵,生产经营盲目从众,彼此模仿,导致多时都多,少时都少,经常增产增收。合作经营方便科学技术的应用,市场谈判地位明显提高,市场信息能够快速掌握,实现互助。

通过合作带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小户之间合作,变成大户,打破家庭的界限,打破村屯的地域界限,合作领域逐渐扩展,合作范围的逐渐扩大,实现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联合。实现专业化分工,有从事生产的、有从事运输的、有从事销售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合作经济及其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规章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水平较低,在发展与运作上普遍的不规范,合作的知识贫乏、缺少管理经验,大多数只有理事会而无监事全,虽有规章制度,但没有按规章制度办理,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中,即重建轻管或缺乏管理人才。

2.经费不足,融资困难,制约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无固定经济来源,会费收取十分困难,技术交流、技术服务又都是无偿服务,因此,基本上没有资金积累,导致许多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降低了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凝聚力和影响力,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缺乏政策、法规支撑。政府及部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重视不够,虽然在有关文件中给予了支持,但缺乏明确可行的优惠措施,至今尚未找到专门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设立、登记、发展的规章制度及其优惠政策,经常有相关部门打关着各种旗号来检查、收费、收税、罚款,使协会无法经营下去。

4.合作意识不强。一是合作意识差,有“恐合心理”;二是对合作经济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积极性不高;三是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开拓进取的市场竞争意识;四是许多干部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那是农民自己的事,让农民自己办;五是理论界重视不够,不能给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三、由新制度经济学得出要尽快建立农村合作组织的相关措施

1.清晰产权,变农民承包的土地的债权性质为物权性质,赋予农民对农地拥有完整的经济所有权

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界定越完整越能提高效率。因为市场交易过程存在交易费用,如果所要交换的物品没有明晰和专一的可以自由转让的产权,那么为交换的顺利进行所需的各种费用支出就非常高,甚至高到交易无利可图的程度,所以必须首先明晰产权,优化产权配置是降低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优化资源配置的首要前提。农地产权制度作为正式规则,通过其强有力的实施机制的建立并充分发挥作用,能有效地增强农民交易谈判能力。它能有效遏制利益集团通过重构产权而对收益进行再分配的谋利行为。农民因有独立的经济所有权,而具有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利基础和组织法律保障。所以要从法律上使农民得到了长期而又稳定的土地使用权,把土地使用权物权化。

2.各级政府部门要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优惠政策,促进健康发展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民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没有资金、物资、税收、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社会弱势群体,文化技术水平和市场知识缺乏,兴办合作经济组织经验不足,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特别是兴办合作组织的活动资金,财政给予一定的贴息,银行给予贷款。对合作组织提出的成熟项目,通过专家论证可行,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要给予立项。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农业技术管理部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应经常主动上门进行服务。对合作组织自产的农产品要开通绿色通道,少收或不收税费。

3.坚持因地制宜,因利势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选择适宜各地优势产业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模式,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紧密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形成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组织实施良种、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等科技兴农工程,提高农业科技竞争力。引导农民重点发展各种购销专业合作社,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4.

篇8

加快发展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增强发展动力的现实要求,是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我镇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原则

1、坚持“三权”不变。发展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不改变农民的财产所有权,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和村集体资产的收益权。

2、坚持依法自愿。由农民自愿自主地开展劳动技术、营销、资金、土地等各类合作,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

3、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创造,尊重群众选择,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农村能人、村干部、农技站、农经站和服务人员等发起或参与兴办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4、坚持规范有序。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严格程序,示范引导,有序推进,加强规范管理。

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鼓励多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养合作带头人,支持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村能人、农技、农经服务部门人员及村干部发起组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农户共同创办。围绕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

切实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有规模、有实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参股、控股或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国内外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挂靠联合,建立销售网络。支持农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制定并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农资销售点,对社员提供统一组织和供应农资服务,开展技术培训。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章程》,建立:“三会”(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组织,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财务核算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依法办社,守法经营。扎实开展“四有”(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三、有序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引导农民自愿把依法获取的土地承包权转化长期股权,变分散的土地资源为联合的投资股本,通过直接经营、参股经营或租赁经营等方式实行企业化运作,按股分配获取收益的新型的土地经营组织。实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有一定的土地连片流转规模;有比较好的生产经营项目,尤其是实施高效农业项目;有懂经营、善管理的合作组织带头人;村级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协调能力。

积极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重点抓住以下几种情形推进:一是对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水面及荒沟、荒滩等,将承包经营权折股明确到户,实行股份合作经营;二是对没有承包到户的集体机动地等,统一“确权不分田”,实行股份合作经营;三是对农民已经连片流转和自愿放弃的承包土地,实行股份合作经营;四是结合农业开发项目,实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高效规模农业项目建设等,引导农民开展土地股份合作,以土地股份合作推进高效农业的规范发展。特别要鼓励土地股份合作社以“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项目农业”为目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凡引导农户实行连片流转承包土地50亩以上,且发展高效农业项目的,都应首先引入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经营机制,让农民充分享有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权利,充分享有土地承包收益权。

积极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必须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坚持“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形式,可以单一土地入股,可以实行土地作价入股参股经营,也可以实行承包土地与村集体资产统一入股量化,实行股份合作经营。规范制定《章程》、合理设置股权、建立“三会”组织、健全规范财务和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入股农户的土地保底收益和二次分红。

四、稳定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是按照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原则,把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折股量化到组织成员,并对股份资产进行科学经营、收益按股分配的新型的集体资产经营组织。实施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村集体拥有一定数量的集体经营性资产,或具有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资源及潜力,村集体有较高或较稳定的经营性收入;大多数农民群众有参与改革的要求和愿望;村级领导班子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凡村集体净资产达100万元,且有比较稳定收益的,都要逐步实施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

五、认真落实发展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引导力度。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在以下环节进行扶持:(1)对组织成员开展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2)推行标准化生产;(3)开展农产品粗加工、整理、储存和保鲜项目建设;(4)开展品牌培育和营销推介活动;(5)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奖励等方式,引导信贷资金、工商资本等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模农业的农产品加工。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在有关农业、科技等项目立项上给予支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村能人、专业大户投资或入股,发展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增加发展活力。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经登记成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向其成员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劳动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从事农业机械作业、排灌、植保、家禽配种和疾病防治服务以及相关技术培训的收入,免征营业税;销售自产农产品、整理包装、加贴品牌商标等简单加工的自主农产品,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规定,免收增值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兴办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加工销售农产品,符合税法规定范围的,增值税税率按13%计算,收购免税农产品可凭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按收购额的10%计算进项税额;属第三产业的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按企业应缴所得税额减征10%,用于补助本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为农服务活动等社会性支出。

3、减免有关费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场所、农林水产种养殖场、农机示范推广用地和设施农(渔)业用地,农业用地。对符合农业生产用地规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代化和专业化种养基地,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政策。

4、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合作银行要将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列为信贷优先对象,准予开立银行账户,确定合理的授信额度,尽可能简化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手续,增加贷款投入。要根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正常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利率适当优惠。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建立信用担保中介机构,设立担保基金,解决生产资金贷款难的问题。

六、切实加强对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的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镇成立农村“三大”合作发展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经站内,由孙远前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庞春杏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2、强化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法》,普及合作知识,营造舆论环境。广泛宣传合作思想和方法,宣传合作社典型,做响合作社品牌,真正把干部和农民发展合作组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在政策法规、合作理念、合作内涵、发展模式、民主管理等方面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认识,打消疑虑。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尽快培训出一批有合作思想、懂经营、善管理的合作组织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依靠他们影响和引领广大农民走向新的合作道路。

篇9

1.1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多样、分布广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随之拥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组织模式杜洋、分布广泛的特点特逐渐凸显出来。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多达15万个,其领域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运输业、加工业以及销售服务行业等。这种全方面的发展模式对农村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资本尚未成熟,运行模式也没有得以最终确定,并且在资源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1.2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农村合作经济在建设初期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形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农村合作经济主要是以农村当地的特产为主要的经营产品,将农村内部经济串联成一条有序的经济生产链条,逐渐的扩大经营范围,形成规模化经营模式,对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与传统的农村经济经营模式相比,更加系统化、一体化,对农村经济起到整体的带动效果,从而也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市场竞争力。(2)带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逐步形成,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科学化的整合和调整,对农户的生产动力以及劳作热情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公司+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使得农户亲身投入到农产品加工、生产、规模化经营体系中去,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有较大的帮助。(3)降低了经济发展成本,实现了自由民主的自治制度。农村合作经济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其中的经济发展成本,并且带动了该地区的连带经济增长。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对农村合作经济的政策干预,农村合作经济形成了村民自治制度,在经营和管理上更加的自由民主。这样的自治模式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2.1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农户参与率低,辐射能力不强

从前面我们分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分布来看,当前我国的合作经济组织大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能够达到成百上千会员,具有一定影响规模的合作经济组织很少。而这些小规模的合作经济组织未能真正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合作经济组织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不明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依然相对较弱,抵制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差。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有合作基础的省区,一些省区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几乎是空白。即使在发展较快的省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参加率也不高,有的农户甚至还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组织。

2.2合作经济组织缺乏各种管理和科技人才

从调研的情况看,有专业技术和经营组织能力的经济能人是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我国传统上重工轻农,以农养工,造成人们普遍轻视农业和农业教育,一些管理技术和科技人才不愿意服务于农业企业,甚至连农业院校培养的专门农业人才也不愿意到农村服务。很多合作组织的成员都来自于农民,农村中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凝聚和带领农民共同闯市场的能人少。虽然基层政府,涉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拥有较多的知识资源,但实际上他们对合作社知识也缺乏深入了解,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活动能力和经验,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和管理也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2.3政府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不够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中弱者的联合,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组织,西方国家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在我国,由于政府引导不到位,导致部分农户对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高,对合作行为表现不积极,存在“搭便车”心理和观望心理。而一些政府部门的官员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地区的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中不能很好地履行政府的职能,存在着宏观层面支持不明显、微观层面干预过多的现象。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

3.1创办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面对工商企业和其他服务组织的竞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根植于农民,了解农民需求的优势,逐步由技术交流、生产服务向生产服务、市场销售等综合发展,向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型转变,通过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增值,使合作经济组织及社员获得更多利益。同时,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要积极为非社员提供服务,通过其经营范围的扩大,不仅能够增加收入,而且能够增强对农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2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智力支持

农民是合作经济的主体,他们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思想文化水平对合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些,我们要对农民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用成功范例做示范,激发农民自觉加入合作组织。另外,我们要通过定期文化培训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座和技术传授,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3.3建立高效民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增强对社员的凝聚力

当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效率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组织内部成员素质低以及组织内部管理章程不完善,导致部分社员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从而损害了广大社员的利益。

3.4加大政府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我服务组织,其性质决定了它对内服务是无偿或低偿的,对外服务代表其成员的共同利益,经营成员自己生产的产品,是对内服务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经营、赢利返还等行为,与商业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利润分配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加大扶持力度。

篇10

近日,根据省社的工作部署,我们五大连池市供销合作社就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调查,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被调查对象有市有关部门领导、乡村干部、农民代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市社领导及部分基层社主任。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与模式

经调查初步统计,全市现有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5个,参与直接经营的农户258户,辐射带动农户4,000多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0%。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初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形式多样化。按合作方式和运行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组织、村级综合服务社、行业协会等类型,它们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二是兴办多元化。包括供销社领办的、涉农部门领办的、农民自己创办的、也有社会其他力量兴办的。三是经营服务社会化。各类组织都是以服务为依托,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生资供应、种植、养殖等多项服务。四是利益共享。一些合作组织依托自身创办经济实体,吸引农民入股,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专业协会型。主要以特色产品为依托,以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为手段,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合作。龙镇发展村马铃薯专业协会,1999年将种薯“花525”进行了国内商标注册,定名为“龙发”牌,短短几年,发展村的种薯通过协会远销山东、河北、江苏、辽宁等地,20xx年入会农户和协会签订订单,种植种薯4万亩,全村1,200口人,人均仅此一项收入达6,000多元。

2、能人创办型。主要是发挥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农户创办合作组织,形成规模生产优势,其特点是灵活、便于联合,带动作用强,农民愿意接受。龙镇管君亭利用自己多年从事棚室蔬菜种植的优势,吸引本村多数农户种植棚室蔬菜,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3、股份合作型。体现在农民资本的联合和劳动的合作,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双泉乡龙丰村借助列入省机械化试点的机遇,利用国家和省投入的大型农业机械,20xx年建立了股份制农机合作社,集约化种植面积达80%以上,同时,为周边村屯开展有偿服务,带动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4、市场集散型。就是立足特色产品生产,通过组建合作组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产品销售优势。龙镇大豆批发交易市场、二龙山土产站,通过完善收购市场,带动了大豆生产的发展。二龙山土产站在收购大豆时,与农民合作,20xx年10月——20xx年4月,共购销大豆2万余吨,为农增收20万元。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

一是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推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三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供销合作社的职能有了转变,明确了发展方向,使之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宣传不到位,思想认识不高。由于宣传不到位,有的地方乡村干部特别是农民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致使积极性受到影响,阻碍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当地的发展。

二是支持和引导力度不大,发展不平衡。支持和引导力度不够,在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扶持。多头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宏观调控乏力,发展不平衡。

三是多数处于初创阶段,发展数量少,规模不够。大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初始阶段,还仅限一乡一村,规模小、实力弱、作用发挥不够。辐射带动能力、开拓市场能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连接农户紧密程度不够。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数缺乏管理和正确引导,部分协会没有章程,机制不健全,组织与会员的利益关系不明晰,没有稳定的购销关系,与农户的关系不够紧密。

五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环境不够好,制约发展因素。受规模、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同时政府扶持经济发展给予的优惠政策,合作组织也很少享受到,加之办事环节多,程序繁杂,服务滞后等问题,都在制约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