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13 15:4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诗歌

篇1

阳光,唯美,大气,积极,通透,是子衣诗歌最鲜明的特征。她诗歌里出现的意象,大多都是鲜艳而明亮的,在她笔下好像没有暗淡和晦涩一类的词根,一如她靓丽的外表,即使有时候抒发一番痛苦的情绪,字里行间也渗透着几抹掩饰不住的亮色,一种倔强的光芒,致使有时候我会错误的怀疑,她,有痛苦吗?她的忧伤是不是真正的忧伤?其实,作为庞大社会的一分子,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谁能没有痛苦、失落,谁能一路阳光一路歌呢?

淡化、缩小甚至隐藏痛苦,其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果一味的放大、强化痛苦,痛苦真就有可能成了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你就永远难以走出绵长厚重的阴影。诗人子衣在这方面是特别明智的,生活通过她诗意的调制,再暗淡的色彩也会合成夺目的彩虹。

如果在失意的时候,读子衣的诗歌,你很快会振作起来;如果在快乐的时候读子衣的诗歌,你的心情会更加宽阔明亮:如果在彷徨的时间读子衣的诗歌,你会很快找到一条明丽的路。

生活在这个多灾多难、充满变数的荒芜人间,我们真应该好好学学诗人子衣调制生活的高超技艺。这样,你的灵魂就不会生锈,思想就不会发霉,你曾经迷失的,也许在多年之后会重新找到,但这种调制肯定需要一些特殊的原料,这些原料只能来自自己内心,灵与肉,水与火,甚至血和泪的加工厂。

子衣不仅是位高明的调制师,她更是一位勤奋的调制师。从2007年开始至今,每年都有上千首的诗歌问世,单变成铅字的每年都在三四百首,而且在全国性的诗歌大赛中更是频频获奖,创下了骄人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完全不是靠幸运之神一时的特殊惠顾,而是凭着一步一个脚印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追求。据我所知,她曾经在一二十个诗歌论坛担任过版主,在每个论坛上回帖、评论都是最认真积极的;她还同时担任着一些民间刊物的诗歌编辑,还为一些诗歌刊物热心组稿。身为小学教师的她,工作本来就是忙碌紧张的,但出于对诗歌缪斯的无限热爱,她有时凌晨四点钟就起床叩拜诗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子衣在诗歌这个神圣的精神王国里,靠一双勤劳的双手,不仅获得了灵魂的充实,更收获了生命里《成熟的暗香》(子衣诗集名)

篇2

诗歌,慢慢地走进了人们的世界,慢慢的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人们的世界开始充满诗歌。我当然也不例外。每一首诗慢慢地走入我的大脑,我的生活也就此变的不平凡。

走在路上,树上一片片落叶随风飘落,随风吹起,这样起起落落让我也有一丝美意,越看越美,踩在一片片落叶上“滋卡—兹卡”的声音萦绕我的耳畔,加上秋风的轻轻呼啸,似乎奏起了一首长调,时而欢喜,时而惆怅;时而快乐,时而悲伤。古老而悠久的韵味,如同在品味香浓的咖啡,苦涩而美味。从此,那种声音便充斥了我的灵魂,也让诗歌慢慢走进我的生活,我也开始享受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每一处景色,甚至每一种声音……

当然,这也使我变得乐观了,带着微笑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种声音,我都当成是一首诗,尽管我没听懂,我也可以当做是我不懂得欣赏。

学习我吧,让诗歌走进你的生活,让他们来充斥你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诗意生活吧!

青桥学校六年级:秦正龙

篇3

其实诗歌教学就是如此,要让诗歌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学诗的快乐。如果有了快乐的起点,那么再去学诗,路途将不再曲折。

一、审视诗歌:生活体验的升华

学生读了许多的诗,可能一直不知道诗歌究竟是什么,我想这种疑惑从一学诗开始就已存在。我要告诉学生的是:诗歌是最个人的,最具灵性的文学样式;它来自诗人的生活体验,是他借日常生活的启迪喷发的一种情绪;它是鲜活的,它浓缩了诗人对生活的点滴记录;它是感性的,它积淀了诗人对生活的审美体验。我们从一行行文字中不难看到诗人的心灵轨迹。为什么千百年来诗歌延绵流传呢?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要背诗呢?只因为这些存活了许久的诗歌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最细小的感触,一片叶子,一朵浮云,几声鸟鸣,几缕炊烟,它揭示了生活中一切美好存在的价值,承载了诗人对人类对世界最深刻的体验,因而它能穿越时空,历久弥新。诗歌,就是在解读中升华着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艺专学生最需要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力。但艺专的学生们患了一种“生活体验缺乏症”,反映在语文学习上,最突出的是思维简单、思想贫乏、表达不畅、文字不通,反映在专业学习上,他们对艺术的敏感度低,领悟力差,对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是一片懵懂。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视而不见,他们的心是充满倦意的,是苍白的,所以他们无法读懂诗歌。那么,我可以说诗歌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诗句的引领下唤醒自己沉睡的灵性,去关注自己的生活,培养自己对世对事对人的敏感直觉和真诚的关怀。我想,诗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告诉学生诗歌是什么,它就是你的生活。

二、解读诗歌:生活体验的咀嚼

诗歌摆在学生面前,学生读不懂。不知怎么读,也不知读什么,这两个“不知”让学生与诗歌的距离渐行渐远。

其实诗歌的解读方法有多种,选择最贴近心灵的方式也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整体着眼,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悟性,寻找对诗歌无穷韵味追逐的乐趣,在对诗句的咀嚼中咀嚼生活的原味。

以诵读的方式解读诗歌。诗要多读,读多了就会逐渐地积累对诗歌的感性认识,诗歌的面孔就不再陌生。诗要美读,带着情感读,配着音乐读,让语音与乐音互相交融,让胸中的情感如音乐般肆意流淌。我的诗歌课有时会上成诗歌朗诵课,在教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我集中了同一首诗歌的不同的朗读版本与学生一起欣赏,继而由我范读,再让学生试读,在一次次听读中,把握语调、语气、语速,从最初的低沉哀婉到激愤急迫再到后来的开朗欢笑,语速由缓慢到急切再到明快,这种反复的听读自然地让学生浸润在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里。

以影像的方式解读诗歌。影像对学生来说更为直观、清晰,而诗歌的意象本来就是一幅幅美好的画,诗歌与影像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互解的。影像法学诗更具操作性和创造性。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以画解诗,将自己对诗歌的解读用不同形式的画表现出来,允许多元,真正地体会“诗中有画”。《沁园春•长沙》一诗学生是以国画进行解读的,画面构图严谨,色彩活脱,人物传神,颇得诗歌神韵。舞蹈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与诗歌的背景下编舞,以肢体语言解读诗句。不仅如此,我还尝试着让学生用拍摄语言MV,从画面的剪接,镜头的运用,音乐的配合,让学生调动他们的经验,融合对诗歌的体会,描述出他们脑中的影像,这种创造性的解读更是一次美妙的享受。《再别康桥》一诗被学生分解成数十幅画面,而画面剪接的流畅让我惊讶。

以专题研究的方式解读诗歌。以诗解诗,以史解诗,以人解诗,让学生看到的是诗歌的学习链条,而不是单个的孤立的一首诗。每次学习当代诗,我都会介绍更多的当代诗人及其作品,开列阅读书单,开设当代诗鉴赏课、诗歌写作课、诗作交流课,让舒婷的一首诗变成一次“当代诗歌鉴赏与写作”专题研讨;学李清照的《一剪梅》,我给大家讲我所知道的有关愁的诗,有关愁的意象,讲南宋的历史,李清照的故事,与李清照风格接近的词人,讲南宋其他的词人,这样的课,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打通了诗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一首诗,学生更见诗歌的瑰丽,看到诗歌世界的博大,从而诱发学生读诗学诗写诗的兴趣。

解读的方式是多元的,但读些什么呢?读语言,读空白,读情感。

诗歌的跳跃成句,独立分行,诗句的凝练,语义的多维都让诗歌处处留白,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这些留白对学生来说既是疑惑又是诱惑。诗歌的解读是建筑在个性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上的,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有限的,积累也不够丰厚,他们经常会有读不懂的疑惑,若讲授者以精细的讲解填充了这些空白,无疑损伤了学生探究的乐趣,这些探究正是诱惑所在,学生以带有自己生活烙印的想象不断地填充着诗歌的空白,他们这种不同角度的,甚至是不成熟的解读将丰富诗歌的内涵,膨胀了诗的生命,这种二次创作使诗作有了新意义,而学生也在这种创作中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快乐。我鼓励学生“瞎想”,诗歌的空白越多,想象的空间越大,顾城的《远和近》才四句诗,学生却与我聊了一节课,谈孤独,谈爱情,谈友情,谈人与自然,我只是在一旁点拨,未下任何定论,我告诉学生,这个空白将永远存在,等待着他们以后在不断的体悟中继续地填补。诗歌在我们的肩上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翅膀把心的舞台变得更宽广。

篇4

虽说家庭条件尚好,可小女也已经一十有二,自呱呱坠地到豆蔻华年,纵有父母帮忙,但身为人母,个中滋味也实是五味杂陈。十余年的苦累是和旁人说不得、道不清的。

记得小女还在襁褓,我却还要为学业奔波,因想着做教师还是能多学些、学历高些毕竟是好的,何况又是在如此一个重点中学。所以,刚刚产假不久,孩子七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

记得那时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喂好孩子交与母亲,又徒步十几分钟赶到车站,倒车两次,历时两个来小时到达学校所在。中午不能休息,下午又在课时完毕后匆匆踏上回家的行程,到家已是下午五六点钟。从母亲手里接过孩子,一边回顾白天所学,一边照顾还在怀抱的宝宝。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当时还年轻的关系,也不觉有多么的辛苦和难以忍受,还总觉那段时光是累并快乐着,沿途还能观赏两侧风景。

家有严母。虽是独女,自小,却被母亲训练有素,从小就养成了收拾家务的习惯。虽说不得有多好,但做饭持家也是不在话下。每每看到母亲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也很是疲累,但母亲有个天下所有母亲的特点就是:碎碎念。也经常把她的劳累挂在嘴边,听得人总是觉得对不住她。时间久了,也头晕脑涨……

自有了孩子,也知了母亲的辛苦,但是辛苦归辛苦,我却没了母亲的那种牢骚。因为心性一直天真如少女,所以就觉,身边一切事物皆是那么美好。细想起来,一个小生命从孕育到生产,是一个多么奇妙而又美丽的过程。就像实验室里的培植,眼见着那一颗幼小的种子一天天成长,成为茁壮的幼苗,实验员的成功感不言而喻。带着这种如实验室里的实验员般的态度看待生活,也不觉得生活的苦累,反而能从中发现特别多的乐趣。

都说爱吃的人才爱做饭。自己是一个嘴馋的人,所以,总是喜欢自己捣鼓些平日不常见的吃食上桌。特是在孩子长大之后。每每看着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林林总总的一大堆,就像实验室中的各种器皿和各色实验品,等待着我来一一尝试着把它们配比成新的物质。醋放多少、盐放几何、葱姜少许、火候几成……细细念来,这些年总结的经验也不老少。

喜欢把家具隔断时间就换个位置,又能清理死角保持卫生,也能换个心情;还喜欢把房间里大大小小的装饰物品一个个的摆放整齐,就像实验室里一个个试管排列那样。许是A型血人的通病吧!追求完美,由不得半点不如意。看着收拾完的小物件整齐如列队一般的“站成一排”、盘子和碗散发出柔亮的光芒,心情就会一阵大好,一点也不觉得家务是如此的难做。

篇5

长期喝茶水的杯子久久不洗认为杯上的茶垢是消过毒的茶水积集的,不脏。其实茶垢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可使胃、肝、肾等器官产生病变。

用卫生纸擦拭餐具、水果和嘴经化验证明,许多卫生纸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含有大量细菌,容易黏附到被擦物体上。

白纸洁白、干净,包食品无害研究表明,白纸中存在着鲜为人知的公害。在生产白纸过程中,漂白会引起一系列化学反应,尤其是其中的二氧基化合物对人体有害。

经常擦除铝锅内的棕色锈这层棕色锈形同一层薄膜,使铝质不会轻易地溶解到水中,从而减少了人体对铝的吸收,有益于护卫身体和推迟衰老。

饭桌上铺塑料布其实塑料布易积灰尘、细菌等杂物。而且塑料布都由游离单体氯乙烯树脂制成,餐具和食物常与这种有害物质接触,容易使人慢性中毒。

饭后接着吃水果有助消化据分析,水果中的大量单糖类物质极易被小肠吸收。然而,饭后马上就吃水果,它就会被饭菜阻塞在胃里,若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胃排空时间为4~6小时),促使水果产气过多,会造成胃部不适。因此,吃水果的最佳时间应安排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3小时,这样对身体更有利。

喝新茶味醇有好处喝新茶确实比喝老茶味醇香爽,但是喝多了未必有益。如果新茶存放时间不足1个月,内含的多酚类、醛类、醇类尚未进一步氧化,喝后会刺激肠胃,使人出现腹胀、腹痛,尤其对患慢性胃炎的人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早餐吃不吃无关紧要有的人采取这样一种饮食方式:不吃早餐,午餐简单而且量少,晚餐则大吃大喝。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可以增强食欲,大快朵颐,并且减肥,殊不知这样饥一顿饱一顿非但不能减肥,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每天坚持准时的三餐制,有规律地进食,会使人的新陈代谢处于旺盛的状态。

蔬菜煮得烂易消化蔬菜煮的时间越长,维生素的损失就越多,所以为了保存营养,不宜煮得太烂。同样,洗菜不要因怕农药残留而在水里长时间浸泡,以免破坏维生素。

困倦时用凉水冲头有人学习或办公时间长了,感到头晕、困倦,就用凉水冲头,以消除困意,影视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镜头。这种方法虽一时奏效,但对健康有害。因为写作或看书学习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而大脑的兴奋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就会疲劳或头晕,这就是大脑要休息的信号。如果用凉水冲头来刺激大脑,使大脑勉强维持其兴奋过程,容易引起兴奋与抑制功能的紊乱,长此以往,将会导致神经衰弱,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

篇6

一、借助外力,增加学生实际获得

所谓外力主要是指上级的方针政策、经费支持、外部教育资源供给等。借助外力就是积极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吃透课程改革的相关精神,把政策用足用好,落实到位。

第一,依托学科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开展好10%学科实践活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团体预约上课、送课,学生自主选课。强化学校管理与资源单位协调,努力做到尊重选择、全员覆盖、课前通知、班级列表、课后登统,确保“三个100%”,即100%选课、100%上课、100%合格。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考核要点,突出顶层设计,设计具体活动。利用班会及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明晰活动的重要性、内容及实施流程;相关教师严谨操作各个任务环节,学校与区信息中心密切联系,建立指导交流渠道;班主任督促完成作业材料上传,教师认真对学生作业确认、评价、计分。

第二,依托市区级统筹,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围绕“走进高雅艺术”和“博物馆之春”两大主题,认真实施市级统筹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地质博物馆、国家大剧院、抗战纪念馆、北京科技馆,体验情景、实际感知,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习时空。多学科整合,积极开展区教育基地实践活动:来到灵溪科技教育基地,感受家乡优美山水环境,探究多样性植物分布;走进琉璃渠劳动教育基地,在观摩、制作中感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第三,开展游学实践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融合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等多学科,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科技英才”和“人文英才”游学课程。“科技英才”游学:走进青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海洋生物学专家的引导下对多宝鱼进行解剖;聆听地质学家讲解崂山的形成,做课题研究,组织演讲、答辩。“人文英才”游学:来到延安,走进宝塔山、革命纪念馆、“七大”会议旧址,探究体验总书记插队的地方,开展乾坤湾、清凉山地质考察,路遥故居文学体验。游学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借助内力,增加学生实际获得

所谓内力主要是指学校办学的传统、特色、师资队伍等内部优势办学资源。借助内力就是深入挖掘校内优势资源,发挥人才、设施设备的办学效益,特别是激发出教师的创造活力。

其一,挖掘学科内涵,拓展学科活动课程。依托诗歌特色校资源优势,开设诗歌课程,在赏诗、写诗、吟诗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发挥教师特长,开设书法、民族舞蹈课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利用外教资源,设置英语口语交际课程,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发挥心理咨询专职教师作用,开设职业生涯与生命教育课程;发掘优秀退休教师资源,初一年级设置物理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强化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体验;挖掘人文学科教师潜力,开展每周1小时的学科拓展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设“品读经典,阅读原著”大阅读课程,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激发教师活力,尊重学生选择,设置课后6类32门校本课程,师生自主选择、自由呼吸、自然绽放。

其二,搭建活动平台,开展学科整合实践。体育节,全校师生参与,关注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科技节,在制作、比赛、展示、原理讲解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跳蚤市场“乐购节”,数学组教师与政治、美术等学科教师协作,师生搭设展台,绘制促销广告,通过旧物循环利用,推广“循环经济”思想,让学生在校园交易中初步感受市场经济,学会推销、购买商品、计算利润;语文戏剧节,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原创三幕历史剧《追寻》,语文、美术、音乐教师通力合作,在校、区、市的舞台上再现了万世师表孔子伟大的一生,拓宽了语文学习视角,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英语戏剧节,英语组教师把口语教学与语文名著阅读整合,编排英语剧《西游记》,选取原著精彩片段,深度阅读、准确翻译、刻画加工,演绎出人物性格鲜明的唐僧师徒,开辟了英语口语教学的独特蹊径。

三、形成合力,增加学生实际获得

学校树立大课程观,坚持德才并重、家校联动,紧紧围绕新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开展德育活动,不断形成教育合力,落实整体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文化建设,引领成长方向。在“尊重”核心文化引领下,学校的管理文化重人本、教师文化重自觉、课程文化重适合、课堂文化重成长、环境文化重人文、特色文化重诗意,努力做到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学生守则》的学用与文化建设相融合,促进了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二是深化养成教育,打牢成长基础。学校制定养成教育常规,通过每日、每周、每月常规教育,塑造好形象、继承好传统、养成好习惯、争做好少年。

三是融合各项活动,丰厚成长积淀。融合诗歌特色开展读书节,逢节必有诗,培养了学生的诗人气质;融合艺术特色举办艺术节,在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中,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融合传统项目落实阳光体育,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生活;融合校内外开展志愿服务,传承了中华美德。

四是家校协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建立家校班级QQ群、微信服务平台,为教师、家长、学生互动联动搭建了平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家长教师协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组织亲子沟通辅导课堂,举办心理健康咨询,家长开放周、家长进课堂、家长大讲堂,凝聚了育人合力,推动了整体育人。

一年来,学校落实整体育人,坚持尊重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坚持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走进社会,努力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体验,有收获,有成长。

篇7

1、放牙刷的最差地点:卫生间洗手池边。洗手池一般都在抽水马桶旁边。专家指出,抽水马桶上每平方厘米有49.6万个细菌,冲马桶时,这些细菌可以被冲到30厘米远处,从而污染你的牙刷。所以,最好把牙刷放在卫生间带门的橱柜里。

2、入睡的最差地点:床上多层毯子下面,因为太热会让你难以入睡。研究人员发现,夜间正常的温度下降会让你的身体感受到睡意,因此,身上可以少盖一点,通过手脚帮助身体散热,能更舒适地入睡。

3、冷却食物的最差地点:冰箱。将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食物直接放进冰箱会导致冷却不均匀,甚至会造成食物中毒,因为这盆食物的热量会让冰箱里的温度升高,导致细菌滋生。食物做好后最好在桌上冷却1小时,或将它分成小份再放进冰箱,这样会冷却得快点。

4、飞机上的最差座位:机舱后方。如果你容易晕机,千万要避免坐在飞机机舱后方。整个机舱就像个跷跷板一样,离中部越远,颠簸得越厉害。

5、放手袋的最差位置:厨房餐桌上。人们随身携带的包包可能被放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公交车上、饭店里,甚至是公共厕所里,这就让你漂亮的手袋变成了一个移动的细菌储藏室。研究发现,手袋底部每平方厘米有6.5万个细菌,而多达1/3的手袋都携带大肠杆菌。

6、公共厕所的最差位置:中间的厕位。研究表明,人们在上厕所时,往往喜欢选择中间的厕位,因此,中间厕位的马桶按钮上的细菌比两头厕位按钮上的细菌含量更多。上厕所时,最好有意识地避开中间厕位而选择两头厕位。

7、健身操课堂的最差位置:前方和中部。跳健身操时,很多人喜欢靠近镜子看看自己动作是否规范。但研究发现,在装满了镜子的屋里运动会让女性对自己身材的不完美处备感焦虑。所以,跳健身操时最好站在中间靠后部位。

8、床头灯的最差位置:床头顶部。从床头顶部直射下来的灯光虽然足够明亮,但会阻碍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入睡。最好将床头灯放在床侧,这样既不影响你看书又有助于入睡。

篇8

我付诸行动时是32岁。放下他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作、稳固社交与滋润生活,从上海去美国念书。有人劝我,这样的年纪已不适合折腾,我却想尽情晃一晃膀子,去不同的时区住一住,补充真正感兴趣的学识,换一种模式体验日升日落。

刚到波士顿那天,不认识任何人,提着两个大箱子,打车打得心惊肉跳,大清早找到地方安顿下来,夏天房间里只有一个大风扇,几样简单家具,去洗衣服要跑下5层楼,洗完要烘干还得再跑一次。后来跑去日本火锅店吃了顿好的,还魂过来。之后学会在陌生的城市寻找惯常的路线,与那里的人们培养感情。后来我搬去了纽约,再一次找房子、搬家、寻找路线、培养感情。

纽约的过程比波士顿容易些,汽车到站,已经有朋友开着车来接,但还是只有一间小小的卧室。

不过,我倒是没问过自己为什么要放弃上海安逸的生活跑到美国去吹电扇。人生很短,要尽量干些不擅长的。离开墨守成规,才算是珍惜时光。

其实害怕改变再正常不过。手上筹码越多,越难割舍。变化的成本真的很高。可是,人怎么能够只住在一个地方。离开过一次,心态就轻便起来。任何身外物都无法捆住自己。经历了迁徙,再一次迁徙就不再难以说服。

从纽约回来,我又拖着两个行李箱,到了北京。工作、生活,适应北京的雾霾、交通、服务。这三点,是人们不愿意来这个城市的原因,可是,我总是想,都没来住过,就难以了解北京的好与坏。就好像纽约,让人又爱又恨,只有住过了,才能了解,老公寓里的那只老鼠,能在余生获得回味。

其实,北京下过雨的夜晚,特别迷人。我还看见了真正多云的天气,不是雾霾,是真正的云,有种凝重祥和的美。望京有极好的美式brunch,东单破旧不堪的胡同深处,有特别正宗的越南小馆。超市里,营业员会豪爽地跟你调侃,出租车司机也可能挤对你一番。这都是过往生活没有经历过的,没有经历过的一切,都吸引人。

篇9

一、继续重视了安全工作,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学期工作中,我时刻把安全工作当作重中之重,理时刻注意学生安全,保障学生在校安全生活。

1、根据各种突况和生活细节,对学生开展了安全教育

每天就寢前排查宿舍有否危险物品;每天排查宿舍有否安全隐患; 教育学生在打水打饭时注意安全,避免发危险事故。

2、用以生管生,师生互通的方式做好学生安全工作

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适合的学生,教育他们做好老师的帮手, 及时发现存在于学生中的不稳定思想和各种矛盾,把一切隐患消除在思想动态之中。做好各个宿舍宿舍长的管理工作,宿舍内的小事务放手由宿舍长管理,无法处理的情况及时告诉老师,再由老师来处理,调动宿舍长的管理极性

3、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做到能够把握好他们的思想动态,消除各种不安因素

二、格落实了生活管理教学,教给学生生活知识

1、学期中坚持落实好餐前背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节约意识

2、组织活动和利用生活时段,教给学生生活技巧,陶冶学生情操。

如:就餐时安排学生负责分发饭菜、稀饭,让学生维持就餐秩序等;利用饭后时间组织有趣的活动,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学习一些生活技能。

三、好了常规管理,并通过具体变革措施,取得工作进步

1、做到五次点名,保证学生都在安全区域之内。

饭前,课前,自习后,休息前做好与班主任或有关教师的交接工作,做到学生时刻都有教师在管理,不在管理时间上出现漏洞。

2、准时喊学生起床,督促学生整理内务、洗漱、出操等。

晚上及时督促学生洗漱、睡觉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每天做好生活记录,写好值班日志等,让常规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于生活常态中做好学生生活工作。

3、宿舍管理,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做好宿舍卫生与内务整理工作。

四、关于工作中的突破点

篇10

换个城市生活这个梗的意思是“无颜面对身边的人”。

换个城市生活这个梗出自微博,有一位博主在微博上诉说了自己一系列的尴尬事迹,网友们观看后,纷纷对他说“换个城市生活吧”,于是在网络上流行了起来。

另外,换个城市生活这个梗火了起来后,还登上了微博热搜,并且网友们纷纷在网上说出了自己丢人的事迹,表示已经“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只想换一个城市继续生活下去。现在换个城市生活这个梗经常会出现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并且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