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范文
时间:2023-03-21 02:4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思想道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促使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使得文化形态发生了变化,进而形成了一种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富有特殊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全新文化形态,利用网络设备和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传播,使得人们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也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创造了新的路径。虽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从总体来看,网络文化所带来的利远远大于弊。本文围绕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展开分析,进而对其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对策
在新形势下,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大众性、虚拟性、多元性以及开放性。这些文化特性使得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在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较为西方化的意识形态,并且其网络道德和价值观念均可能向着较为消极的方向转变,进而导致其社会责任感的减弱。基于此种情况的考虑,我国各大高校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创设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网络主体意识,同时,还应该明确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影响及分析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交互性以及多元性等特点。正是由于网络文化的特性,使得网络文化资源较为纷繁杂乱,且网络信息过于良莠不齐,这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相较于其他等级的教育学校,高等教育院校的开放性更强,其内部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容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和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例如,现阶段,西方文化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东方国家,在其不良文化的干扰下,大学生容易产生西化的意识形态,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立场产生动摇,进而造成价值观念的裂变。这种消极影响甚至会致使社会道德的失范,使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减弱,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较为恶劣的影响[1]。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及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已经逐步深入到社会的中心地带。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是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的主要场所。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校园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由于其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其内涵和形式均难以控制,容易失去平衡。网络文化的特性使得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也导致大学生的三观随着网络文化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整体呈现出一种主体性缺失的状况[2]。
3网络文化影响下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对策
据目前情况来看,网络文化既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也对其产生消极的影响。爱因斯坦曾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他认为科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合理地利用科学能够为人类创造幸福生活,而科学的错误使用也会带来灾难,科学的使用方式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如何使用它全凭人类自己的意识,与科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3]。由爱因斯坦想法可以推出,网络文化本身并不具有威胁性和危害性,互联网的使用方式掌握在人类的手中,我们只有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才能使其优势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降低或直接消除其消极影响。在网络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需要严格把控网络文化内容,增强网络环境的监管,进而为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民族意识以及责任意识提供重要前提。下面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措施进行探究。
3.1强化对网络信息内容的监控和管理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国内各大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大学生道德教育保障机制。并且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开展和推广,加大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进而促进道德规范得到确立和完善,使德育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和运转得到充分的保障[4]。与此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各大高校应该创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网络道德教育团队,增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和水平,使其教育理念与时俱进,能够轻松应对网络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挑战和困难。高校教育工作者作为知识和理念的传递者,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也要尽量多地接触网络信息,使得自身的教育理念得到创新和优化,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形成提供正确的指引,促使大学生以正确的观念来面对纷繁杂乱的网络信息,在培养其是非判断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其自制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强化。除此之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各种先进技术和手段促进网络监管能力的提升,使“信息海关”得以建立,并通过“信息海关”的检查以及审核对非法信息入侵进行防范和阻挡[5]。国内各大高校也应该通过有效手段对校园网络环境进行改善和净化,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上网环境。
3.2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自控和自制能力
据当前形势而言,约束网络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的道德规范还不够健全和成熟,网络使用者只是根据自己对网络信息的需求来进行上网活动,这种缺乏约束力的行为对现实社会的主流道德规范产生较为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大大降低了现实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约束力。现阶段,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教育,促使所有大学生均能依照网络道德规范来进行上网活动,有效避免了问题出现后的再矫正[6]。在大学校园中,所有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自己上网行为的自控力和自制力,进而强化其政治敏感度,提升其对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的鉴别能力,促使其形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优越感,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还应该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加强他们的道德观教育,从而促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够在西方价值观、不良信息以及腐朽生活的影响下对是非进行正确判断,具有较强的诱惑抵制能力。
3.3通过网络资源优势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的飞速传播和发展既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阻碍,也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网络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促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并为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利用网络资源和环境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大容量、大口径输出,并强化了其传播效果,扩大了教育覆盖范围和区域。一方面,应该建设“绿色网站”,促进绿色健康网络环境的构建。十七大会议明确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加强“绿色网站”的构建。“绿色网站”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发挥网站开发对理论传播以及宣传教育的优势和功效[7]。针对国内各大高校而言,应该坚持网站建设的正确目的和舆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并维护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把握大方向提出正确的指引,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扩大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学生宿舍。随着互联网走进社会的各行各业以及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普及,高校应该顺应这种形势,并对网络文化的开发和应用形成战略意识和观念,进而在网络舆论环境中获取主导地位。同时,高校还应该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组织和管理,加强对网络道德规范的宣传,使校园网络环境得到充分的净化和建设,促进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除此之外,宿舍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例如,在宿舍周围或墙体表面设置一些宣传性的标语或宣传栏,促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较为繁琐且艰巨的工作。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网络信息时代所创造的资源和有利条件,并通过网络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符合。除此之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还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进而促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利用网络文化的优越性和创新性进行开展和实施,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提供新的载体。
作者:甘陶陶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参考文献
[1]仝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14(21):43,46.
[2]顾永涛,朱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1):55.
[3]殷瑾,赵强.刍议网络文化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之间的关联性[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1):232-233.
[4]黄云峰.新形势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思考[J].商,2014(51):190.
[5]赵天宇,姚治,周晏等.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影响[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28-31.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05-01
曾几何时,大学生被人视为精英分子,能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这人无论是学识还是人品都堪称一流,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大学生头顶上的光环渐渐失去了光芒,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始逐渐下滑。考试作弊、成绩单造假,专业课旷课,迷恋网吧,剽窃毕业论文这些恶劣现象越来越严重。不能否认,大学生中曾涌现出一部分优秀人物,诸如带着妹妹上学的洪战辉,勇救落水儿童的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人民网和大学生杂志社曾组建了“全国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团”,赴全国各地巡讲,旨在更好地宣传优秀大学生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凝炼和培育大学生精神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会是很让人感动和震撼,但是想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还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综合力量。
笔者研究生毕业后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朝夕相处了四年,作为曾经的一名高校专职辅导员老师,在那几年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对学生管理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过渡。他们有着初、高中的六年深厚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和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高考的压力在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消失了,部分人开始迷失方向,生活的漫无目标,因为旷课,考试作弊等原因退学的大学生在高校频发。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和监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引导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且在日后的四年学习生涯中健康的成长,就成了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应适应学生的特点,不要让思想道德教育成为鸡肋。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大学生首先应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但是就现状来看,似乎思想道德教育已经落伍或是走形式,大学里开设的思修课(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简称)很少有人去听,以致某些老师用考勤代替考试成绩。其实我所提倡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指这种书本上的纯理论教育,我们可以算一下,一个人从上小学就开始学习思想品德课、公民课等,他们懂得的知识绝对不少于大学里讲授思修课的老师,可惜的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似乎并不成正比关系。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思想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富裕的生活使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要艰苦奋斗,为什么要勤俭节约。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立足于现实,积极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帮助他们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用一些生动鲜活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教育,避免因为认识不清或缺乏认识而做危害社会和他人的事情。很明显,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已不适合这一代人的口味,如果以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作案例,通过形式多样的讲座、观摩,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要加大对于美的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对美的热爱,从而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情操。记住:道德教育的评价标准应更多地注重道德行为的评价,而不是一张考试卷子的分数。
第二、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要让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学校总是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放在第一位,这一点本无可厚非,因为我们的学生将来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是为了给社会创造财富。为了让学生能学到知识,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比如毕业实习,本来实习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联系单位,可是却要老师老师去联系,带队,同时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要进行,可见学校非常重视毕业实习。而对于社会实践、义务活动等能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活动却很敷衍,虽然学校也组织但总是让少量的优秀的大学生参与,而大多数的学生没人管,只要开学交一份盖了章的社会实践表就行了,说都知道这个章是很容易盖的,所谓的社会实践也形同虚设。我认为社会实践就应该把大学生“下放”到最艰苦的地方,让学生们体会到生活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可以以10-15人为一组,由学生挑选实习地方,然后由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实地或网上进行监督。
第三、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不要让学生轻视老师。
在高校,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人员――辅导员老师应该首先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因为他们与学生关系最近,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不是说辅导员要学着多么伟大,多么无私,但是我们知道英雄的母亲从来都不是英雄但却是最朴实的人,我们要做一个朴实的人,如果一门心思想要追求金钱和名利,这样的老师不适合做辅导员工作。但是这样的辅导员也的确太少了。其次辅导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要和学生做朋友,帮助他们解决道德困惑,保持健康的心理。辅导员要学会恩威并用,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可能深入实际,将道德教育扩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我的工作经验就是,既然是学生辅导员,就应该以学生为本,一切的工作都要有原则。
总而言之,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不断反思现今的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求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德育
从北京奥运志愿者到汶川抗震救灾志愿者,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热爱,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文化思潮冲击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想成长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笔者对新乡学院2008级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共发放调查问卷201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
一、积极面与消极面共生
1.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弱。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追求新知,独立思考,锐意进取,成为改革洪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他们往往忽略自身素质修养,缺乏知行统一的精神,认识与实践脱节。调查结果显示,41.0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太稳定;6.81%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很不稳定;3.40%的大学生认为命运无法把握,只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大多数大学生思想进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着强烈的进取心。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少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对党和政府的执政方略不够了解,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够领悟,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对自己的正确定位。调查结果显示,28.90%的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10.71%的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形势报告和政治学习活动不关心,11.03%的大学生不愿去参加这些活动,13.58%的大学生对了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不太感兴趣。
3.学习意识强,责任意识弱。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愿为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但也有一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42.58%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劝阻一下,“听不听由他”;21.81%的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从群众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的现象,往往强调自我,而集体观念较为淡薄。调查结果显示,41.45%的大学生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会根据情况而定,6.23%的大学生选择首先满足个人利益。
5.竞争意识强,协作能力弱。当代大学生不缺乏竞争意识,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大部分能正确对待竞争对手和现实结果。但很多大学生的协作能力较弱,对合作的作用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共享合作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调查结果显示,49.57%的大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6.成功渴望强烈,心理素质较差。大多数大学生积极上进、渴望学业有成、追求事业成功,在成功面前能做到头脑冷静、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但在奋斗过程中遭遇挫折时容易出现胆怯迷茫、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可见,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47.76%的大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39.40%的大学生认为无私奉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现实,2.96%的大学生认为无私奉献已经过时。
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求知需求,还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德育为先,以德育人”的原则,狠抓大学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大学文化体系,以先进的大学文化构筑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氛围,使大学文化呈现出朝气蓬勃、生动活跃的新景象,其中尤其不能忽视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对于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道德素质滑坡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是灿烂文明的积淀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我们从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中就可以感受到那撼人心魄、催人奋进的民族精神,如“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些言论既是文学的经典,又是思想的精华;既凝结和彰显人文关怀,又升华和弘扬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一直是炎黄子孙安身立命、律己处世的价值目标和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更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
然而,当代大学生中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对和谐校园构建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较低。2.58%的大学生认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残疾人让座位的行为与道德无关;29.54%的大学生认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还本付息时要视个人情况而定,3.80%的大学生认为不还款也可以。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追求上有着明显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8.46%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有钱有地位的人,7.63%的大学生认为个人财富的多少最能体现个人的价值。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大力倡导时代新风尚,把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学生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鼓励学生做一个好公民、一个新时代的建设者。大学生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在自觉参与中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进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巩固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的需要和愿望
高校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大学生看做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看做一个个具有思想和个性的人,看做教育实践的主体,培养和唤起学生的道德自觉。在德育中,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从“承认需要、了解需要、研究需要、掌握需要”的规律出发,进而按照“揭示需要、满足需要、转化需要、提升需要”的逻辑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通过“理解――接受――认同――内化――自律――自觉”的转变逐渐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德育境界。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注重工具职能和外在目的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4
1.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异化
各种类型的网络社团在大学生群体中成长发展,对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互联网上思想与信息的碰撞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给大学生建立一个脱离于实际的世界,网络世界中形形的思想理念很容易渗透到大学生的思维当中,进而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异化[1]。
2.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
网络社团在网络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社会,大学生在网络社团中可以感受到全新的世界,突破地域的限制来结识朋友,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的情况逐渐增多。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在网络上说谎言是正常的行为,还有学生认为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做任何事,不受到道德的束缚。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道德滑坡,诚信意识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2]。
二.消除网络社团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相应对策
1.强化网络社团的管理与监控
网络社团的存在说明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在强化网络社团的管理与监控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否认网络社团的存在。高校可以健全校园网络社团监督管理制度,将网络社团的行为活动融入日常规范化管理工作。采用IP地址管理、真实姓名登记等方式来监督。各个高校之间强化沟通与交流,共同建设网络社团的管理制度。网络社团管理人员的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出来,第一时间做好对网络社团成员的思想道德观念引导与规范,实时把握成员的思想动态,当出现不良信息的时候及时消除不良信息,来推动网络社团积极发展。另外,还可以构建社会舆论体系来进行监管。社会舆论网络管理监控系统是针对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监管的软件,通过对大量舆论信息的的采集、分析、监督,对各个社团、网站的信息进行屏蔽、解释等决策,进而引导大学生的即时舆论[3]。
2.建立绿色健康网络社团平台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社团,并且开通网络邮箱、网络实时沟通等功能,通过网络的便捷性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进行实时回复,例如学生的就业、情感、生活中的等等问题都能够对其进行引导。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免疫力,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理念。另外,高校还可以建立起理论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网站,实现在网站上的作业递交、审核、评价等过程,让学生可以与学生在网站中进行实时互动,德育工作者能够将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不断的输送给大学生。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一、思想道德教育创新途径——朋辈教育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的鲜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各种挑战,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教师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探究出各式各样的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有学者提出,现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内涵,其更为强调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内在关系,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并且具有超越性与创新性的实践活动。而教育主体亲和力的提升更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协调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键,不断促进教育与被教育者相互推进的主要途径。朋辈教育正是打造亲和力的有效途径,结合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和激励作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传授学习、生活、工作经验等,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这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教育模式,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朋辈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对引领思想的认同度。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年龄相仿、背景相近、经历相像、价值观相似、社会地位相当等特点。在这个群体中有着相互联系的人际关系和信息传播的途径,使得群体成员形成趋同性,更容易使该群体对某种观点形成一致认同。朋辈教育增强了教育的可接受性,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2.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精神成人”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大学生朋辈思想引领,培养受教育学生群体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与人生定位,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另一方面通过朋辈群体思想引领的辐射作用感染广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乐观奋发的校园文化氛围。
3.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队伍。大学生朋辈群体的加入,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引领工作的开展。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人数不断上升,有限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人数显然很难以关注到每个大学生,增强高校大学生朋辈群体力量,利用朋辈间的相似性和趋同性,强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4.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模式的发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大学生朋辈思想教育通过推行形式丰富多样的思想教育形式,坚持朋辈教育的开放性,有利于优化当今的教育模式,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
三、高校开展朋辈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尝试
1.基于朋辈教育理论构建点面平台围绕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流问题开展朋辈群体教育,更容易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一种可接近性与认同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反思,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华南农业大学青马工程“千百十”计划为例,该计划以青年者培养工程为重要依托,在青马工程当中召募十名左右理论素养优良,思想觉悟较高,工作能力较强,专业技能优秀的青年学生组成“千百十”宣讲团,作为思想引领群体。同时搭建网络资源平台,以全校上千个基层班级为思想引领辐射面,开展上百场思想引领宣讲会,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等。宣讲员结合个人专长及成长经历,通过上百场思想引领活动将朋辈教育理念辐射至近千个基层班级,推动朋辈教育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当中。
2.开展形式多样、开放性的思想道德引领活动
2.1开展朋辈宣教活动,发挥感染凝聚作用。从主流意识形态出发,立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组建“朋辈教育”宣讲团,通过面对面访谈会、微视频、图片展等形式,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热情,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2.2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优秀青年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三下乡、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并组织开展朋辈咨询等形象生动、具体现实的思想引领活动,展现优秀学生的榜样风采,形成模范引领及互助效应,引导广大学生从实践中思考。
2.3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对朋辈榜样群体的宣传。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对朋辈榜样群体的宣传,进一步丰富高校大学生朋辈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途径、全方面的使榜样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潜移默化。朋辈引领模式不仅将优秀的大学生由被动的教育者变成教育的施教者,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自信心和动力,而且还能带动和感染身边的其他同学,从而形成朋辈群体之间的一个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欧阳丹.浅析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高教论坛,2009(04).
[2]施翔.本科“朋辈导师制”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6).
[3]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0).
[4]杨玉翠.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6).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探析
进入新世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文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和世界碰撞、融合,一方面凸显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随着本土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和西方多元、异质文化思潮的涌入,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价值观呈现出多样性、功利性、个人本位性等新特征。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体呈现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态势。但毋庸讳言,也有些大学生一边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与富足,一边难以抵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出现道德滑坡甚至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造成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失的原因有哪些呢?
1.社会不良价值观的诱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但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成熟。在物质化的今天,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人们精神层面极度空虚。
当代大学生耳濡目染着“一夜暴富的神话”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不时地侵害着他们脆弱、善良的心灵,导致部分大学生有目标没信仰、有手段没道德。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当代中国,多数父母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培养和教育孩子时,生活上纵容,学习上加压。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省吃俭用,不管孩子的愿望是否合理,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导致很多孩子为了一点私利无理取闹,以自我为中心,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懂得孝敬父母,缺少同情心和责任感。学习上,父母为了孩子大包大揽,到处拜名师、挑名校,评价只看学习成绩,缺少思想的交流。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还可以生活,一旦离开了父母的照看,便手足无措,经常迷失自我。所以,很多孩子在上大学后感到不适应,他们不会团结别人,不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进城打工之后,农村孩子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城市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很少有时间陪孩子聊天,了解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畸形的家庭教育使得很多中国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竞争和合作,心胸狭隘;不会进行自我判断和思考,处处依赖别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
3.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完善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更多的大学追求的是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效益。目前,我国高校“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导致当今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匮乏。
《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其教学情况并不乐观,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轻视甚至抵触情绪。由于功利主义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德育工作,所以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拿个文凭,然后找个工作,而什么信仰、理想、道德都是空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理念上重视教育者的主导性,轻视受教者的能动性;在教学内容上重政治灌输,轻人文关怀;在教育手段上单一、古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能进课堂,但很难进入大学生的心灵,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但目前由于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和对精神文明的忽视,一部分教师陷入急功近利的短视状态,不安心做学问,把上课当做负担。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指导下,很可能不但学不到多少知识,还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
4.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但它也充满了危险的陷阱。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任何一种思想观点都可以得到传播。当代大学生由于思想认识的不成熟,在接受这些思想观点时往往偏听、偏信,缺乏正确的判断分析。而且,由于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多元性的特点,它使人们的交往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由多元文化构成的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由于道德的缺失和监管的匮乏,大学生可以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一些欲望,如随意攻击别人、散布谣言、窥探隐私等,加剧了大学生道德观念的扭曲、价值取向的混乱和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从社会层面上,加快社会公德体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净化社会环境;从家庭层面上,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并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勤奋好学的习惯等。当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平台还是学校。下面,笔者就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1.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篇7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活动中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技术,在这种应用过程中,就会提升他们在网络中有目的、有意识的道德实践活动能力,在问卷调查中,关于“上网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影响”及“网络对道德行为的帮助”两个问题中,分别有44%和52%的学生认为网络能够较好的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行为。由此可见,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使大学生的道德实践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扩展。
2网络文化下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对策
2.1利用网络文化拓展大学生社会道德关系
首先,应当监督与引导网络文化下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道德关系。大学生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往往会为其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意识与行为奠定基础,在这种社会关系的处理过程中,大学生在心理、情感、道德等思想层次上实现与外界的交流,并受到外界的影响与启发,对不断充实与丰富其自身道德意识与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并逐渐摆脱一些消极的思想道德意识与行为,最终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下建立正确的、积极的社会社会道德关系。其次,应当监督与引导网络文化下大学生协调好与自我的关系。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与行为在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受到自我本身的约束与影响,协调好网络文化下大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保障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其他事物的基础,同时能够促进大学生自身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中的一切活动,实际上也是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需要大学生直面的去处理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而是为大学生认识自己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不断的反思自己,提高其认识能力。通过对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中自我之间的差距,并能够在正确的道德意识指导下完善自己,改造与提升自己。
2.2促进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
首先,应当努力提升网络文化下大学生的道德学习能力,即大学生参与网络活动并认识与引导自我发展的一种能力,这也是信息化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为大学生提升其道德判断力、思维力及注意力提供了条件,同时促进了大学生道德兴趣、知识与方法的养成,这些都将有力的促进大学生道德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网络文化下充分利用网络提升大学生道德学习能力。其次,应当努力提升网络文化下大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这也是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核心,随着网络文化的深入,大学生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在逐渐加强,这就为其提升自身的道德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对大学生正确处理网络文化中各种关系能力、信息交流能力、改造网络文化的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多方面的品质与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提升其道德实践能力。
3结论
篇8
[关键词] 社会环境 思想道德 实践性
道德发展规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大学生的道德自我发展规律一般经过多元碰撞价值澄清新模建构整体提升几个阶段。由于社会环境变化和教育模式及主体的特殊性,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紧握时代脉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教育需要更新观念,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问题,不少学生职业理想漂浮、专业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的思想认识、职业取向和人生价值观总体良好,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现代新儒家伦理思潮和伦理思潮,既促进了伦理思潮的发展和繁荣,又给大学生的道德选择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1、自我目标定位的差异。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以及学生自我目标定位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做到对社会更有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心理素质的不同。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要么有不平衡感和不被重视感,要么有相互歧视心理,要么有逆反心理,调皮、不受管教、不成熟是他们的典型表现。心理素质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切合学生的思想特点。
3、学生层次的不同。目前,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报考高职高专的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高中生和职专、职高、 技校的“ 对口生 ” 。降低层次的压力使他们内心自卑,情绪低落,入校后的思想波动较大。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感,使他们坚定完成学业的信心。应当激励他们正视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业。
4、社会认知度的不同。社会对高职有些偏见,不仅不利于高职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他们往往也对自己认识不足,或对自己的认识发生偏差。社会认知度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高职,坚定自己的选择。高职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影响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因素主要有市场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有利于进取、平等、竞争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又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社会风气和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巨大冲击。
5、现行的学校德育有的存在实质和形式上问题的。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有一部分教师和行政人员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课很多,考试很多,职业道德教育会加重负担,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有的教导太过狭义。
二、加强学生的道德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变化,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应对。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校园文化的主体及受益者是学生。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学风、校风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2、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发挥学生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重大作用。高职院校的特色是强技能,因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实习 (往往是分散的小集体活动 )的时间相当多,能否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学生干部能否承担起组织管理职能,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影响到一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因而要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与考核机制,制定学生干部考核与评优制度,教育培养制度,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工作监督,力求学生干部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同学的知心朋友。
3、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积极稳妥发展党员。尤其要重视在低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培养一批政治思想过硬上进,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生党员,通过学生党员把党的教育方针、学院的管理意图贯彻到学生中去,利用学生党员影响和带动一大批要求上进的学生,营造学校良好的政治氛围。团总支是高职院校团组织德育工作网络的中转站,是德育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者,是基础德育思想的传播者。因而要求团总支的干部自身也应有较高的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院校的德育理论化为具体实践,将现代特色的道德化作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团支部是团组织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所以团支部应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价值观,坚持考核团员时把政治思想放在第一位,定期开展班团主题活动,用示范、 讨论的形式灌输德育内容,让团员树立“ 德如树之根,才如树之枝 ” 的观念,根源不可无,才能良好体现人生价值。
4、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让青年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认识社会,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有利于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基本途径是:积极创建理论教育基地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开展“ 科技、 文化、 卫生 ” 三下乡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录像、 展览、 图片等,激励青年学生奋发向上的风气;积极开展校园艺术周、 社团文化艺术节、 学雷锋做好事等各种有益的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趣味性、 科学性、 知识性、 群众性的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在实践中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加强实践环节的作用,任何职业道德规范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完善的,应该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培养竞争意识,养成职业习惯,学生只有在进行实习、实践过程中真正承担岗位任务,才能切身体会到自己角色的变化,适应职业环境,才能把这种职业习惯逐渐地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道德认识水平。要更新观念,倡导学校道德教育开放的精神,倡导学校道德民主作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普通高校通用性与高职院校特殊性的关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职场、社会。
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承担着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只有我们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够不断地创造和积累经验,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要求的高职政治思想教育新体系,开创高职教育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使高职教育健康、有序、稳步地发展。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时俱进,努力改进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遂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5,7(4):31-32.
[2]曹育南,常小勇.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中外比较研究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2(3):29-30.
篇9
[关键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大学生 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一把启迪与冲击并存的双刃剑,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产生着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其中,进步的因素给青年以理论滋润、促进青年社会化的进程、激励青年大学生为实现社会的理想目标和个人人生价值观而努力奋斗。但其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则会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因素。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简介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学派林立,学说纷呈,内容庞杂,变迁迅速。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宗教学、理论等众多领域,出现了西方、女权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非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全球化思潮和消费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笔者通过对青年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近年来,为当前大学生所熟悉并对其思想道德产生较大影响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主要是:
1.后现代主义。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以“现代性的终结”、“人的终结”、“哲学的终结”为主要理论旨趣,对西方工业文明的理性至上原则、中心主义、形而上学、二元对立以及科学主义提出强烈的批评。具体地说,后现代主义反对科学至上、怀疑理性和科学能给人类带来自由和解放、否认存在和认识、规律和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反对把人类视为宇宙的中心;主张用非理性打破理性的统治地位,解除理性对人的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限制和束缚,确认人的情感、体验和想象为个体创造的真实源泉;认为哲学并没有永恒的问题,它只不过是人类谈话中的声音,只是在某个时期专注一个话题而非另一个话题而已;认为人不应该是存在者的主人,一切存在者的存在并不是由人来决定的,而是由存在所决定的,人只是存在的邻居,任何存在都是真实的、平等的。在总体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否定性和批判性的社会思潮。
2.全球化思潮。它兴起的标志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正在变小”、“全球相互依存”的所谓“全球主义”观念的提出。全球化思潮有四个主要流派――必然论、怀疑论、变革论和反全球化论,其中必然论的观点最被人认同。必然论者反对以“国家中心”和“国家自助”为基础、以个体主义为特征的国家主义观念,而倡导一种超国界的整体主义;认为全球化是全球范围内个人自由、社会民主和自由市场法则战胜民族国家权力这种政治、经济、文化逻辑的必然结果;强调实行全球治理,要求民族国家应该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国际组织、私人组织等全球行为体共同协商、协作,解决全球问题。极端的全球主义者强调市场至上,由此推导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减少国家干预的必然性;欢呼个人自由和市场原则战胜了国家权力,各个民族日益服从全球市场的约束。全球化思潮所表达的实质是,全球化就是自由化、市场化、资本主义化、是西化甚至美国化的过程。
3.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滥觞于因科技推动而使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开始过剩、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对消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19世纪。它是一种以崇尚和追求过度的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实践。其一般特征为:(1)以自我为中心,纯粹追求个人需要的满足,从不顾及这种自我满足会给自然、社会和人类造成什么不良后果;(2)物质追求至上,过度占有和消费物质财富,大量浪费社会资源;(3)享乐主义至上,过分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和低级庸俗的文化生活,对腐蚀人类心灵的垃圾文化趋之若骛、如醉如痴;(4)忽视商品的实际效应,更多地把商品当作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非理性的奢侈消费和炫耀消费中显示等级差异。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尊重个体的主体认识、呼唤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推崇平等对话,以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特殊思维方式批判了僵化的个性和既定的等级制度,这有利于唤起人们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非主流一面的注意,具有积极作用。但后现代主义所宣扬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使大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又由于社会大众物质欲望的极度膨胀、丑恶与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社会道德、良心和权威的标杆轰然倒塌,自身物质的贫乏和精神的创痛使他们不堪负重,因此,在困惑与失落中,他们只好随波逐流、自我麻醉。
后现代主义对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诉求和对个体情感体验的强化使大学生放弃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放弃了道德原则、真诚原则,进而以极端个人主义、实用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理论指导上的迷茫与社会生存方面的激烈竞争使青年大学生完全取消了高尚与卑鄙、美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在价值上的区别,开始变得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和满足,由此引发大学生价值观失衡、理想失落、政治意识淡化、政治信仰缺乏、政治观念模糊等严重不良后果。
而全球主义思潮则强调世界时空的缩小、人类相互依赖的加强和共同利益的增多,即所谓“地球村”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容易接受这种“趋同论”,相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对立将不复存在,各民族国家正在走向所谓共同的“信息社会”。因此,他们关注全球和人类整体利益的意识远远强于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关注,也就是说,全球主义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削弱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全球主义思潮倡导的“民族国家过时论”、“人权高于”、“全球民主化论”等理论观点对传统的民族国家观、安全观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们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西方的人权观来否定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干涉他国内政,在全球推行西方政治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制造了舆论。这些观点的流行,使大学生产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国家、漠视集体利益的错误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大学生的意识、国防安全意识会消失殆尽。全球化思潮的蔓延,其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机,妄图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优势,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肆推行西方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一些大学生因此而崇尚西方的“海洋文化”、全盘否定中国的“黄土文明”,崇拜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信奉“金钱至上”,以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由此成为“西化”的俘虏。
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消费主义导致了大学生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竞相攀比、竞争和模仿。如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等。消费观念的误导,引发了大学生各种盲目消费行为,致使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行为充斥校园的每个角落。其次,消费主义思潮阻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强烈的消费意识和无节制的消费行为使大学生偏离生活的主流,变得贪图享受、讲排场、爱慕虚荣、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遇到问题倾向于用金钱去衡量或用金钱去解决,从而缺少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最后,消费主义思潮是引发青年大学生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强烈的消费欲望、嫉妒性的攀比意识引发一些青年大学生在物欲面前失去自制力,比如为得到一款别致新颖的手机而偷窃或抢劫,为满足日益庞大的开销而行骗、刚走出校门不久就因贪污而迈进监狱等等。据有关专家对近年来青年干部违法犯罪尤其是贪污犯罪居高不下的现象进行研究后认为,对金钱和物质的过分看重与生活中的高消费和攀比,是将他们拉向犯罪深渊的黑手。
三、理性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思潮是个中性词,它是有影响和有市场的,但其影响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即使对于西方社会本身而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也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有些思潮有利于西方社会的发展,有些也会给社会带来危机。而且西方国家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之间也是有文化和现实差异的。因此产生于西方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思潮,对于各个国家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同样,对于传入中国并且在大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我们也不能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当然,也不能像有些大学生那样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比中国优越,无批判地全盘接受。科学的方法应当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就像我们接受全球化,做出参加WTO等积极的行动一样,对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态度不是堵,而是辨证地吸收。只有让中国人、中国的大学生真正了解了各种社会思潮,才能判断出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比如我们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态度,就不能不做分析地告诉大学生将其拒绝,而应该合理介绍个人主义的主张以及它与真正的个性自由的关系。并且个人主义也是有其合理因素的,适当地接受这种合理因素也是有好处的,只要不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就是成功的。
第二,优秀的西方文化对于我们的国家建设和校园建设,甚至大学生的个人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应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接受;而对于糟粕的西方文化,我们也不能束手待毙,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遏止。从法律角度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不成熟的,既需要自律又需要他律。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西方文化中有很多充满诱惑但又十分危险的因素,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性解放等。有些即使是大学生们已经认识清楚有害的东西,但往往由于强大的诱惑而无法避免,这就需要全我们全心全意地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
总之,在今天,就像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受到全球化影响的国家一样,我们也几乎无法找到一个没有受到任何西方社会思潮影响的当代大学生。所以,就像中国不可能拒绝全球化一样,我们也不可能要求中国的大学生拒斥西方文化的影响。关键是我们应该像面对全球化一样,积极应对西方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黄科,杨敏.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及教育对策探悉[J].青少年研究,2006,(2).
[2]张晓红.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12).
[3]李红,邓泽球.经济全球化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
篇10
Wang Jin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 721013,China)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普通高校艺术类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宝鸡文理学院的美术类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美术类大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对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人格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文章以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类大学生为对象分析了美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并对形成美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因素做了分析,以利于对美术类大学生的培养。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number of art student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umber of art students in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is also growing. The moral and personal qualities have high demands when the art students undertake majored work in the future. So the article to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tudents as objects, and analyzed art students moral status,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which formed art students moral statu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ultivation of fine arts students.
关键词: 美术类大学生 思想道德
Key words: art students;moral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231-02
0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越来越多的艺术类学生出现在普通高校,宝鸡文理学院的美术类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作为我院的一部分,美术类学生的生源渠道比较宽泛,对象比较特殊,且通过独立的方式进行录取工作等,使得其与其他非艺术类学生相比,在思想、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美术类大学生毕业后所进入的工作领域对其思想道德和人格素养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进行了解分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美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现状
1.1 政治敏感性较低,理想信念淡薄美术类大学生普遍对国家和社会大事不太关注,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存在厌烦政治的心理,他们十分关注自身专业的成长发展。他们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对他们有较深的影响。美术类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和参加党课学习的比例远远低于非艺术类学生。他们的业余时间多为准备各类展览所占用,参与社会事务较少,缺乏社会责任感,考虑问题容易忽视现实基础,理想化色彩浓厚,部分学生思想偏激,不能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变化与发展。理想信念相对淡薄是他们的普遍特征。这些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容易偏离正确轨道,有些甚至走向极端,把艺术与现实完全脱节,脱离艺术服务人民大众和社会需求的主旨。
1.2 由于美术类学生感性高于理性,致使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等的负面影响较深许多美术类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生活,在外寄宿写生、练画,背着画板到全国各地去写生、考试,接触社会较早,在社会转型时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个人辨别能力的限制,各种不良风气也在不断的侵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更容易在思想和行为上偏离正轨。
1.3 集体主义观念缺乏,强调小我美术类大学生普遍注重个人追求,强调张扬个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的生活。再加上美术类专业授课及学习方式特别,生活方式相对宽松,造成学生大多缺乏纪律性,盲目追求自由,生活作风懒散,纪律松弛,不愿服从统一的安排,迟到早退,喜好我行我素,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较少,大集体即班、级、系的概念比较弱,不宜于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同时也使得相当部分学生在群己观上发生了向个人本位和利己主义的偏移,过分强调个性、自由和权利,集体观念淡薄,缺乏使命感、责任感。[1-2]
1.4 轻视综合文化素质目前,我院美术类生源来源多样且独特,而且在录取时文化课分数线比专业课分数线低,再加上一部分美术类学生是因喜欢这个专业而选择了美术,而另一部分是高考前夕因为文化课的不足而选择美术专业作为上大学的捷径。前者大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甚至把艺术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其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因此他们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的学习;后者本身就缺乏坚实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也不牢靠,这势必导致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文化修养不够,视野不开阔,脱离正确全面的学习渠道,缺乏人文精神。所以,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文化课上。
2形成美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各国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冲击,尤其是价值观的冲突也日趋明显。各种文化思潮、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必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类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属于社会上最敏感的群体,却又缺乏敏锐、准确的辨别能力。他们容易对一些丑恶现象和拜金主义、自私、欺诈、崇拜权利等产生疑问和困惑,把社会主流误认为是那些支流、暗流,被这些不良风气所影响,受其熏染,使其淡化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西方文化尤其是艺术思想对美术生的冲击最直接,受其影响最深。各种流派、各种思潮、各种表现手法和多元化的行为方式融合激荡,肯定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美术类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追求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日益强烈,有的学生依靠所学的专业技能进入经济领域,使得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异常强烈,倾注了很大的心思和精力用于提高个人技能,在社会形象的塑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使得他们缺乏集体意识,自我意识太强,生活上追求个性化不注重细节,有的甚至再出时尚利己主义色彩浓厚。
2.2 学校因素由于近年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学院对担负着学生“三观” 教育重任的“两课”教学没有针对美术类大学生“轻公共课重专业课、轻理论重实践、轻被动接受重主动参与”的个性特点,仍以说服教育法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没有把德育教育放在正确的位置。仅仅局限于对美术类大学生目前的道德水平和认识空间的教育,没有深入、系统的了解它们的思想道德状况。
2.3 学生自身原因美术类专业学生个性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情感丰富,感性思维占据优势,但组织纪律性较差,不愿服从纪律约束;强调个性化发展,个人至上,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相对淡薄,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势。在美术类大学生看来“艺术就是激情”,艺术就是个人情感的外泄,他们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4]
大多数美术类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很多人对自己的专业非常热爱,甚至认为“艺术就是自己的生命”。这些学生通常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更认真,相对不太重视其他文化课程,有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因为文化课基础差为通过捷径进入大学选择了美术专业也使得部分学生文化修养低,基础薄弱。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因为文化素质的下降而不理想,缺乏可塑性。所以,思想教育在美术专业学生中的先天不足,使得该工作尤为特殊、迫切、繁难。
参考文献:
[1]宋玉静.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困惑及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7):59-60.
[2]曾志东,夏莉,施式亮.前高校艺术类学生的道德教育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