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活动游戏范文

时间:2023-03-29 00:0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游园活动游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游园活动游戏

篇1

游戏准备:小动物木偶若干、呼啦圈

游戏玩法:地上摆放若干小动物木偶,每个木偶之间的间隔为20厘米,游戏者站在规定的地方,才干向木偶扔圈圈,以扔中多少获得不同的礼物。

游戏2:玩报纸

游戏准备:报纸

游戏玩法:亲子站在起点,游戏开端家长把两张报纸依次展在地上,让幼儿从报纸上走到对面, 以速度快慢获得不同的礼物。

游戏3:运西瓜

游戏准备:西瓜球若干、棍子4跟、装求的纸箱一个、大的可乐瓶6个。

游戏玩法:妈妈(爸爸)与幼儿在指定的地位,两人拿着棍子夹好西瓜球准备,两人夹着西瓜球绕过汽水瓶然后沿路返回,谁最快回来的那组为胜。

游戏4:赶小猪

游戏准备:自制高尔夫球棍4条,小皮球2只,拱门两个.

游戏玩法:家长和幼儿各拿一条棍*他人的“尾巴”,同时又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游戏结束时揪的“尾巴”最多的幼儿获胜。

注意事项:必须骑在“马”上去揪别人的尾巴。

游戏19:我为奥运赢奖牌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方向感。

游戏材料:黑板一块,上贴有奥运五环,每个五环中间有一枚金牌(银牌或铜牌);蒙眼布(或面具)若干。

游戏规则(玩法):幼儿蒙上眼睛,转三圈,到达指定地点(黑板)后,摸到金牌为满分,摸到银牌8分,摸到铜牌5分。

游戏20:福娃跳圈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游戏材料:福娃头饰 五环若干

游戏规则(玩法):参赛幼儿分成二组。先在场地上放两组各15个五色环(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圈依次放置)参加游戏的幼儿从起点出发,双脚并拢、分开依次跳进圈内,15个环全部跳完,以速度最快者为胜。

游戏目标:1、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敏

度。2、在地图上快速指认首都北京。

游戏材料:火炬、平衡木、山洞、跨栏器械、小红旗

游戏玩法:幼儿手拿“火炬”,依次越过平衡木,跨过栏,钻过山洞,在地图 上找到首都北京插上五星红旗,最先完成的幼儿为嬴者。

游戏22:拼五环

游戏材料:五环

游戏玩法:五人一组,每组五个不同颜色的呼啦圈,分别放在第一幼儿旁边,口令后,第一幼儿手拿起一个圈,从头套下,跳出后,第二个马上接上,*最后一个幼儿放到指定位子,依次进行,最后拼成五环,速度快者为胜!

游戏23:海底探宝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

游戏材料:高跷 各种玩具

游戏玩法:幼儿踩高跷边走边拾各种“贝壳”,时间为半分钟。半分钟内采10个以上为满分,依次类推。双脚不能离开高跷,中途掉下不记分。

游戏24:无敌梅花桩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游戏材料:四个旺仔牛奶罐制作的梅花桩十个

游戏玩法:十人一组,单脚站在梅花桩上,计时15秒,在规定时间内单脚或双脚没有落地的得分,反之不得分。

游戏25:快乐一家人

游戏规则:听到口令后,孩子拿筷子从盘子里夹起豆豆喂到妈妈嘴里,时间5分钟,以数量多者为胜。

游戏27:长凳游戏

游戏规则:放轻音乐游戏开始。听到命令两组队员分别迅速的爬过"地道"从长凳下爬过。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再从凳子之间隙中爬过。爬过"暗道"-然后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然后开"火车"。教师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

幼儿要肩搭肩从长凳上迂回走过过"桥"游戏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游戏结束。胜利的一组得到相应的奖品。没有胜利的一组进行节目表演。

游戏28:喊数抱团

游戏规则:喊数抱团其实很简单,当老师说到某一个数字宝宝的时候例如3,你就找到最近的一个小朋友抱在一起,依次类推。在圆圈的线上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一起围着圆圈走,当听到鼓声响起的时侯,抱起来组成团.最后经过数数检验其正确。鼓声停止,找不到队伍的孩子,进行节目表演。

游戏29:猜灯谜

游戏规则:教室四周挂着灯笼,灯笼下面有灯谜,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猜出谜底。猜出后请小朋友告诉教师相应题号的谜底 如:第5题的谜底是。。。猜对后教师会在游园表上相应的地方贴上小贴片以作奖励。

游戏玩法:十人一组,单脚站在梅花桩上,计时15秒,在规定时间内单脚或双脚没有落地的得分,反之不得分。

游戏25:快乐一家人

游戏规则:爸爸妈妈双手交叉,孩子坐在上面,中转处放下孩子,孩子投球,爸爸妈妈共同拿桶子接球,投中1个后,爸爸妈妈手拿木棒,孩子双手吊在木棒上返回,以先返回到起跑线者为胜。

游戏26:我喂妈妈(爸爸)吃豆豆

游戏规则:听到口令后,孩子拿筷子从盘子里夹起豆豆喂到妈妈嘴里,时间5分钟,以数量多者为胜。

游戏27:长凳游戏游戏规则:放轻音乐游戏开始。听到命令两组队员分别迅速的爬过"地道"从长凳下爬过。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再从凳子之间隙中爬过。爬过"暗道"-然后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然后开"火车"。教师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幼儿要肩搭肩从长

凳上迂回走过过"桥"游戏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游戏结束。胜利的一组得到相应的奖品。没有胜利的一组进行节目表演。

游戏28:喊数抱团

游戏规则:喊数抱团其实很简单,当老师说到某一个数字宝宝的时候例如3,你就找到最近的一个小朋友抱在一起,依次类推。在圆圈的线上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一起围着圆圈走,当听到鼓声响起的时侯,抱起来组成团.最后经过数数检验其正确。鼓声停止,找不到队伍的孩子,进行节目表演。

游戏29:猜灯谜

游戏规则:教室四周挂着灯笼,灯笼下面有灯谜,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猜出谜底。猜出后请小朋友告诉教师相应题号的谜底 如:第5题的谜底是。。。猜对后教师会在游园表上相应的地方贴上小贴片以作奖励

游戏30:拾方块

游戏准备:自己准备方块(石子)5块。

游戏规则: 每次只能拾一块,拾起后握在手里继续拾。

游戏玩法:首先有家长将方块撒在地上,将一小沙袋抛起,同时迅速将方块拾起,然后再抛沙袋拾起第二块,直至拾完第五块为止,然后把五块方块交给孩子再跑到终点放入圈内,最先放入圈内的为胜。

游戏31:抢板凳——户外游戏

游戏准备:12张板凳(分两组,每组各放6张)、鼓。

游戏玩法:(分年级幼儿进行,家长也可参加)把板凳摆成一个圆圈,每组10人分别站在一张板凳旁边。裁判敲鼓,参赛者在裁判敲鼓时,要围着板凳转,裁判说停,参赛者马上坐到板凳上,没有坐到的或坐的面积较小的被淘汰。最后一轮就剩4人和3张板凳,谁抢到了最后3张板凳谁就胜利了。获胜者可得印章一次。

游戏32:比比谁的眼力好——室内游戏

游戏准备:矿泉水瓶若干、弹珠若干、课桌、绳子3条

游戏玩法:每次为6人同时进行。幼儿在一分钟之内将玻璃珠离瓶口约(大班50厘米、中班30厘米、小班10厘米)

的高度距离(已用绳子设定好)投进矿泉水瓶多者获胜。获胜者可盖印章一次。

游戏33:贴五官——室内游戏

游戏玩法:将家长的眼睛蒙上,原地转三圈,请(中、大班)小朋友用语言指挥家长将五官贴到人头的准确位置即获成功;(小班及小小班*)小朋友可牵着家长的手,把家长领到准确贴人头的位置,贴准确即获成功。

游戏规则: 家长要将眼睛蒙好不能偷看。幼儿只能用语言指挥。

游戏34:你扔我接——户外游戏名称

游戏准备: 吸盘球5个、场地准备。

游戏玩法:孩子抛吸盘球,家长来接,接住5个为胜

游戏规则:根据不同年龄段,设有不同间距,在间距抛接。

篇2

为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与活动交流,特策划本次运动会。

一、具体目标:

1、提升孩子的运动智能,让每个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和成长。

2、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与家长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增强亲子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情感。

3、孩子不怕苦、不怕输,承受挫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活动准备:

1、游戏项目准备(附后)

2、器材准备:各项目所需器材及音响设备(喇叭、话筒)、运动员进行曲、国歌(升旗时用)、幼儿操节音乐

3、奖品、奖状准备

4、奖券、班牌等其他准备

5、场地准备:设置好主席台的位置,并将各比赛场地进行划分。

6、对联及横幅

7、运动会前教师座谈商定运动会的各项安排,注意事项等。提前给各位家长发放运动会通知,家长了解活动流程并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如请家长朋友准备好适于运动的服装、鞋,当天尽量能够家长与幼儿来园共同参加活动。

三、活动流程:

1、开幕式议程:

(1)入场式:每个班选一个领队手举队牌,方正队跟在领队后面并喊口号依次入场。(主持人念各班入场解说词)各队伍之间注意保持间隔距离:5米左右

入场顺序:(放运动员进行曲)国旗队、幼小衔接班、大一班、中一班、中二班、小一班、小二班、贝贝一班、贝贝二班、贝贝三(各班的班牌、服装及口号准备)

(2)奏国歌,升国旗,全体行注目礼。

(3)园长致开幕

(4)家长代表致辞

(5)小朋友代表致辞

(6)幼儿律动操展示

(7)全体幼儿听音乐整队退场

(8)教师开场舞

2、同年龄段班级组组织运动项目比赛

四、运动会项目比赛:

幼小衔接班、大班:

1、名称:小象转转乐

准备:羊角球2个,数学题若干道

人数:10人,2组

规则:幼儿分三队后,前面的第一个小朋友看数学题,学大象转三圈,骑羊角球到终点,从答案箱找数学题答案,交给老师后骑羊角球返回,第二人重复,依次进行,速度快的一队获胜。

2、名称:穿越封锁线

准备:软垫子2个、独木桥2个、拱形门6个、架子鼓一个、鼓槌一个

人数:14人,2组

规则:幼儿分两组,从起点出发,翻跟头、过独木桥、钻拱形门最终到达终点,敲响架子鼓,下一个小朋友继续,以此类推,哪组最先结束,为获胜方。

3、名称:无敌小球王

准备:篮球2个

人数:14人,2组

规则:幼儿分成两组比赛,当幼儿听到老师口令后,排球跑到终点,绕过树,抱着球跑回原地,下一个选手继续,以此类推。

中一、中二班:

1、名称:推小车(亲子)

准备:终点、椅子

人数:20名家长,20名幼儿,共2组(每班各10名家长,10名幼儿)

规则:幼儿两手趴地,家长手扶幼儿双脚,听到开始口令,幼儿绕障碍物往前爬行到终点再绕障碍物返回,哪组先完成,哪组获胜。

2、名称:大力水手(接力赛)

准备:水桶(装有水)、平衡木、椅子、跨栏2个。

人数:3组,每组4人。

规则:幼儿左右手各提一个水桶,听到口令后走平衡木、翻过两个跨栏,到终点绕过障碍物回到原点。下一名选手继续,依次接力,哪组最先完成,哪组获胜。

3、、名称:赶小猪

准备:

羽毛球拍2个,拱形门,球,椅子,终点标志。

人数:20人,2组。(每班10名幼儿)

规则:从起点出发,拿球拍赶球走,通过障碍物达到终点,任务完成,下一小选手继续。以此类推。哪组先完成,哪组获胜。

小一、小二班:

1、名称:星际大战

准备:5米长布条3根

人数:15人参加分3组

规则:家长站在布条扎成的圈内,围圈向外站,幼儿站在布条外1米外面向家长,听到哨声,家长去抱幼儿,谁先抱到幼儿谁获胜。2、名称:大青蛙过河

准备:泡沫板4个

人数:10人,分两组

规则:幼儿和家长在一侧,家长站在一块泡沫板上,幼儿拿另一块放在前面以此类推至终点,先到者为胜。

3、吃糖

玩法:家长抱着孩子从起点出发,跑向终点,终点处桌子上的盘子里放有一颗糖,家长斜抱着孩子,孩子以嘴去咬糖,咬到糖后再跑回起点。最先回到起点的为胜利者。评选出前三名。每组6个家庭。

贝一、贝二、贝三班:

1、名称:风火轮

准备:大纸箱

人数:10人,两组(每班5人,共10人)

规则:幼儿钻到纸箱里,滚动纸箱直到终点。

2、背着宝宝踩气球

玩法:每个家长脚上绑四个气球,并背着孩子,听到裁判口令后比赛开始,各家庭就去踩别人脚上的气球,并保护自己的气球不被别人踩到,同时孩子不能掉下来,谁最后脚上还有气球就为胜。

3、名称:小脚穿大鞋

准备:小树,带背胶的爱心卡纸10个,凳子两个

人数:10人,分两组

规则:家长坐在凳子上脱掉鞋子,幼儿穿着家长的鞋子跑到爱心树旁,摘一个爱心卡给家长带上,下一个家长继续,以此类推,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4、名称:小脚踩大脚

准备:家长配合穿平底鞋

人数:10人,两组

规则:家人与幼儿面对面站,幼儿的脚踩到家长的脚上,听到指令,向前行进,哪组最先完成,哪组获胜。

5、名称:袋鼠跳

准备:跳跳袋

人数:10人,两组

规则:两组在袋鼠袋里跳,进行接力比赛,家长在终点线等待孩子,那组最快跳完,哪组获胜。

五、师生、家长同乐游戏

家长集体项目:拔河比赛(各班之间)

六、颁发奖品:(物资、奖状)

小小优秀运动员的奖状

奖券: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对应相应的奖品)

七、闭幕

1、家长带幼儿在横幅上自由签名

2、各班老师组织本班幼儿及家长到教室进行相关工作:如颁发奖品等。

大中小班各四个项目,各项目各轮皆取前三名,即前三名的运动员都有奖券。

发放奖品方式为以最后各运动员所得的奖券数为准,四张奖券为特等奖、三张奖券为一等奖、两张奖券为二等奖、一张奖券为三等奖,其余为纪念奖。

皆发给相应的奖品。

附人员安排:一、全园各人员安排

策划:需拟定运动会方案,确定运动会流程、人员安排、运动项目等;制定和发放活动通知;检查各个准备工作;把握活动质量。——杨洁

主持人:负责整场运动会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的播报,含开场语、解说词、升旗仪式、各环节衔接词等,保证整场活动的流畅有序进行。——熊老师

材料准备:运动会所需各种材料,含奖券、奖品、横幅、气球、茶水等环境布置、活动材料及活动当日所需的各种材料。——金园长、罗老师

保健及安全:负责全园幼儿的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含大门口、运动场地等各个方面。——王亚楠

器材准备:协助各班老师将所需材料送到运动场地。——邵志(同时配合李霞做安全方面的工作。)

二、各班人员安排

主持讲解:主持本年龄班各项目的玩法及规则讲解,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随机应变的反应。

示范裁判:每个项目正式进行前示范一遍玩法,并对各项目做出裁决。(注意公平公正)

本班组织:各个项目参加人员的安排,对本班幼儿及家长进行合理组织,保证赛场秩序。

篇3

【关键词】幼儿园 游戏活动 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26-01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游戏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三个方面研究,首先,要把游戏的形式导入到幼儿园的活动内容中。其次,所有游戏活动的安排需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最后,采用游戏的方式来结束这些活动,是巩固幼儿学习知识的根本,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1.幼儿园活动形式

很多幼儿专家都表示,在儿童时期,对幼儿的教育要和游戏活动联系在一起,这种方式除了能够帮助孩子去强健身体,还能够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促进身心的发展,那么怎样把游戏活动运用到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分析了一些资料,总结了游戏在活动中的运用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把游戏深入到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渗入一些游戏的成分,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游戏的导入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幼儿园的美术《美丽的热带鱼》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变魔术的形式,把一些大大小小的三角形变成热带鱼的形状,这样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也想要自己体验一下,这样在这个美术活动中,就可以进行制作这个游戏,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语言活动《七彩虹》这个内容的学习中,可以采用猜谜语游戏,让孩子们猜一猜说一说其中的内容,要求准备的谜语要尽量的生动有趣,很多幼儿能够猜到是彩虹,这样就可以安排幼儿用画笔把这些内容画出来,同样也起到了激发孩子们兴趣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导入游戏的内容,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把社会、科学、美术、语言等游戏导入到活动中,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还可采用一些数字游戏导入到活动中,增加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1.2展开不同的活动,增强学习效果

采用游戏的形式展开不同的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在科学和社会教学中,采用游戏的形式。幼儿在学习中,好奇心非常强,很喜欢摆弄一些东西,探索其中的奥秘,所以在科学的教学中,就需要了解其中的内容,在游戏活动中,要感知幼儿的一些智力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的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实现活动和游戏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活动中需要的材料。例如,磁铁块、铁钉、曲别针、塑料片、碎布块等。先让孩子们亲自去动手操作,去感受磁铁的特性,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孩子们提一些关于磁铁的一些问题,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探索这方面的内容,实现在玩的过程中体会磁铁在其中的作用,总结出,磁铁能直接吸铁、磁铁能吸曲别针、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采用这种方式能够了解到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游戏的适当运用能够让幼儿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在数学知识的时间中,也可以增添加入一些游戏活动,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受幼儿的欢迎。如:在数学活动《数月饼》中,可以采用小熊做月饼来过节,这样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数月饼?,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入大的月饼送给爸爸,小的送给小朋友等方面的活动。另外可以按照月饼的大小以月饼形状等让孩子们自己划分,突出这种活动的重点内容。

3.艺术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幼儿园分为中班、小班、大班三个层次,在教学的时候中班里的孩子们心里特点是需要小班孩子那样的照顾,大班孩子那样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把游戏和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可以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游戏的活动中采用捕鱼的大伯伯来了,小蝌蚪们都害

怕了,不敢在河里边玩,害怕被捕鱼的人抓到,要快速的回家,找到妈妈。把音乐知识应用到音乐中,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艺术教学的效率。

4.健康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孩子们在健康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游戏学习的形式,健康活动是常见的一种游戏活动,健康活动也经常运用到游戏中。例如,《狡猾的狐狸在哪里》、《猫捉老鼠》、《小小跳伞兵》等活动,这样能够让孩子们锻炼跑、钻、跳的肢体动作能力,让孩子了解游戏的规则和游戏中注意的问题。例如在开展“站报纸”健康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拿报纸玩,看谁能够得出这些花样,进行折飞机,或者把纸团团成球,给孩子们介绍一些活动,当他们高兴地向大家表演自己的玩法的时候,可以尝试其中的喜悦。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加教学的难度,让他们讲报纸多折几层,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了解学习中注意的问题。

5.游戏活动结束巩固学习成果

游戏活动结束以后,需要巩固孩子们学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舒缓活动紧张的气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做到的是总结活动的内容。例如,在美术活动结束以后,可以带着孩子们玩开火车的游戏,游戏结束以后,让孩子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欣赏他们的美术作品。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6.结束语

幼儿园活动中加入了游戏的成分,能够很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另外,对于幼儿园的老师,要具有耐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位孩子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衡若愚.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个案研究——以某华德福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为例[d].西南大学,2010.

篇4

幼儿园活动安全细则一一、来园活动1、健全保健制度,加强晨检。保健室每天做好幼儿健康、卫生检查工作(注意皮肤、五官、口腔、神情等)。

2、热情接待幼儿,与家长做好交接手续。

3、随时观察幼儿,发现异常,与保健室联系及时处理。

4、检查幼儿穿着及所带物品,发现刀子、铁珠、火柴等危险物品妥善保管。

5、将幼儿所带药物放在固定地方,按规定指导幼儿正确吃药。

二、户外活动(体育活动)1、严格执行活动器具定期检查制度,确保提供安全、卫生的活动器具及合适的活动场地。

2、幼儿着装安全,注意对体弱儿的观察护理。

3、根据幼儿的身体素质、季节特征等,选择活动内容,掌握幼儿运动量及运动密度。

4、重视自由活动中的幼儿保护,教师不能随便离岗。

三、盥洗活动1、保持盥洗间地面干爽,防止幼儿滑跤。

2、将手纸放在幼儿易取的地方。

3、制定简单的盥洗规则。对幼儿盥洗进行具体指导,避免发生混乱。

4、指导幼儿正确大小便,便后拉好裤子,注意保暖。

四、教育活动1、注意培养幼儿各种正确姿势,保护幼儿视力、骨骼、肌肉、体形的正常发育。

2、教幼儿学习正确地操作、摆弄玩具、学具(剪刀、铅笔等),避免造成外伤。

3、培养幼儿良好的走楼梯习惯。

4、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5、注重健康和卫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脏手揉眼睛、不乱挖鼻子、耳朵,不将异物放入口、鼻、耳中等)6、保教人员注重自身学习,掌握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提高处理社会性事件的能力。

五、饮食活动1、餐前餐后不组织剧烈运动。

2、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如不乱舞勺子,吃饭不说话等)。

3、餐后妥善组织,以免乱跑发生意外。

4、保育员要提供温度适宜的开水和饭菜,严禁滚烫的水进教室。

5、严格执行餐桌餐具消毒制度,做好幼儿生活用品安放及水杯橱消毒工作。

六、睡眠工作1、注意午睡室通风换气,窗户打开成平面,以免窗角碰伤幼儿。

2、注意上铺幼儿的安全。

3、巡回观察幼儿睡眠情况,纠正睡眠中的不良习惯,发现异常迅速处理。

4、午睡后提醒和帮助幼儿及时穿好衣裤,以免着凉。

5、特别注意睡眠期间起床入厕幼儿的安全保护。

七、散步活动1、带领幼儿有秩序的散步,不奔跑不推挤。

2、注意散步路线的安全。

3、散步前后清点人数,以防走失。

八、离园活动1、有目的组织幼儿活动。

2、幼儿离园期间两位教师同时进班。

3、严格执行接送制度,保证幼儿安全离园。

4、门卫加强保安工作,密切注意幼儿进出,杜绝无关人员进出幼儿园。

幼儿园活动安全细则二一、晨间活动注意事项

1、禁止让幼儿自己在净水机中接水。

2、使用保温桶的班级要把加盖扣好、锁好,桌椅摆放整齐。

3、禁止幼儿7:30之前进班,老师擅自接收,责任自负。

4、要求家长把车辆放在指定位置。

5、晨检老师做到:

(1)看:外部体征有无伤痕、传染病症状,精神状态是否良好。

(2)摸:抚摸幼儿额头,发现不正常测试体温,若发烧请家长带回就医。

(3)查:幼儿是否带危险品或不宜带入幼儿园的物品(家长带回或教师临时管理)

(4)问:询问幼儿心理、生理异常反映的原因;向家长了解幼儿家中表现等。

(5)记:登记幼儿所带药物药名、服药时间、药量及家长特殊要求,以及对情绪异常幼儿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妥善放置药物。

(6)卡: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家长必须持幼儿接送卡接送幼儿。幼儿进入班级晨检后,教师再把接送卡交给家长。

二、早操、户外、外出

1、组织幼儿排队出活动室、上下楼梯做到不拥挤、不跳台阶。

2、户外活动前带班老师先检查场地,排除不安全因素。教师要认真组织活动,并要求幼儿在老师的视线内活动。活动开始和结束时老师要清点人数。

3、活动前组织幼儿入厕,活动中个别幼儿入厕需保育老师陪同。

4、活动器械要提前检查、排除安全隐患,适当分配满足幼儿需求,避免推搡或争抢现象。

5、大型多功能玩具分段使用,教育幼儿在规定范围内玩耍,教师分工做好保护工作。不准幼儿在玩具间跑来跑去,不准幼儿头朝下滑滑梯。

6、园内整队时要检查和帮助幼儿整理服装。幼儿成二路或三路纵队,带班老师在前,保育老师在后带队前行。途中随时清点人数,外出活动必须三人协商,做好详细分工,明确安全责任。

7、外出活动教师要提前观察路线和活动场地,制定出安全可行计划,并提前通知家长,,为幼儿做好出行准备。

8、外出活动前必须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要随便离开集体;不跟陌生人走;鞋子掉了出列提好后再入队;过马路高度注意紧跟队伍等。活动中随时清点人数。

9、小班幼儿排队外出时,上下台阶和下坡不牵手、不互拉衣服,缓慢行走。

10、乘车外出组织好幼儿上下车,为每个幼儿安排好座位。老师车内分散照管幼儿,禁止就近聊天或打瞌睡。

11、平时随机向幼儿进行各项安全教育,教育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三、教育活动、区域活动

1、带班老师组织活动,保育老师密切配合,活动中要关注孩子们的细微变化,异常现象尽可能由保育老师处理,以免影响活动正常进行。活动中如有个别幼儿入厕保育老师跟随。

2、教育孩子安全使用操作工具和操作材料,并给幼儿提供放置工具(剪刀、大头针、小刀等)和材料(瓶盖、吸管、玻璃片等)的器皿。

3、操作活动为每个幼儿安排适当的操作空间,避免幼儿因相互之间碰撞而误伤。

4、活动结束后,操作工具和材料用后及时收好,禁止幼儿手持工具或硬锐物品打闹。

四、午餐、午点注意事项

1、值班教师11:15到食堂分饭,带班教师给孩子洗手后,11:30准时把孩子带入餐厅就餐。

2、教师提来饭菜后放在合适的地方,避免幼儿碰倒烫伤,并仔细观察饭菜色、味、形,发现异常立即退回食堂并上报值班领导。

3、分餐老师注意饭菜温度,汤菜烫时先盛后分,并禁止在幼儿头部上方传碗;冬季气温低时随到随盛,防止幼儿由吃冷饭引起肠胃不适。

4、桌上适量放置集体取拿食物的餐盘,并摆放位置得当便于幼儿取拿。把勺子的发放,放在餐前最后一步,减少幼儿玩勺子的机会。教育幼儿进餐过程中不打闹、不玩餐具,用完放到指定地方。

5、保证幼儿有安全且较为宽松的就餐环境。汤桶、菜盆等大餐具放置得当,避免烫伤幼儿并不得妨碍幼儿就餐或给幼儿带来不快情绪。

6、吃带骨头、鱼刺的食物时要提醒幼儿注意,以免被卡。小班幼儿要给予适当帮助。一旦发生卡刺现象要用正确方法处理,不要盲目解决。

7、提醒幼儿应把果皮,奶袋等放在指定的地方,不得拿在手里打闹。

五、午间活动、午休

1、午餐后,有秩序地带幼儿回班,涮洗后做10-15分钟安静的活动。

2、值班教师要特殊关注服药幼儿,特殊幼儿。

3、午间活动及午休期间家长来接幼儿,要问清原因并索留接送卡。起床时告知带班教师。

4、幼儿上床之前相互检查口袋有无危险物品,妥善处理,午休脱掉外衣,盖好被子。

5、教师把幼儿所戴皮筋、发卡、头花等物品集中存放,以免幼儿在床上玩耍造成误伤。教育幼儿不得触摸电器开关、插头等。

6、教师巡回检查幼儿午休情况,及时调整室内温度给幼儿盖被,纠正错误睡姿,多关注生病、吃药的幼儿。如发现幼儿发烧或共它异常情况及时向值班人员报告,通知家长接走就医。

7、教师值班期间细心照料幼儿,不得看书、打瞌睡、打电话、干私事,更不能擅自离岗。

8、幼儿起床在带班老师到达后开始,起床时及时检查、处理幼儿尿床、尿裤现象并指导全体幼儿整理服装鞋帽、被褥。

六、喝水、入厕、盥洗注意事项

1、幼儿分组排队有序接水,接水后返回座位安静喝水。发现洒水及时用干拖把擦干,以免幼儿滑倒。

2、入厕前教师先检查厕所内有无积水等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排除。

3、带班教师跟随幼儿入厕,阻止幼儿在厕所内打闹。

4、幼儿个别入厕教师尽量跟随。教师走不开时要对入厕幼儿提好要求,在预计时间内尚未返回时教师要及时寻找。

5、提醒幼儿提好裤子,以免踩湿衣服或绊倒,对自理能力尚待提高的幼儿给与指导和帮助。

6、指导幼儿挽好衣袖排队洗手,提倡幼儿互相帮忙,教师视情况给予适当帮助,要求幼儿不玩水、不打闹。

7、不得安排幼儿独自上下楼或串班为老师做事。

七、消毒工作注意事项:

1、每周二、四下午水具消毒,周六上午活动室消毒消毒前关紧所有门窗,人员全部撤出。

2、消毒后先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无异味时方可进入。

3、高温消毒柜不得放入棉纺织品、塑料、木、竹制品等易燃品。

4、消毒结束开门降温,晾凉方可取出。

5、室内熏醋要把电磁炉和醋锅旋转在较为隐蔽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教育幼儿不要摸、碰,并注意观察,避免因烧干锅或幼儿误撞引起的火灾或事故。

八、离园

1、教师要组织幼儿活动稳定好幼儿情绪,检查幼儿服装鞋帽穿戴妥当,然后接待家长。

2、教育幼儿和家长一起离园回家,不要在园内长时间玩耍。一旦和家长失散不要慌张乱跑,迅速返回班内求助于老师。

3、做到人走卡留,没有接送卡不得带走幼儿。

九、其他

1、班内物品放置要合理,洗涤用品、药品、热水瓶等要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并教育幼儿不得擅动。

2、管理好班级内的电器电源,向幼儿讲清楚其危险性,严禁幼儿操作。

3、教育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开关门时注意不要挤手;不要在危险的地方玩;发现同伴有危险要及时告诉老师。

4、全园教职工人人赋有排除一切隐患、确保幼儿安全的责任,随手捡拾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的物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活动安全细则三1、安全教育时间安排:

每天在晨间活动和离园前十分钟以及放假前进行安全教育,2、体育活动中要求:

在体育活动中应避免如下比赛①憋气性的比赛活动,如仿拉扩胸器,拨河比赛及类似的耐力游戏。

②急骤性的静止活动。如疾跑中突然静止。

③角力性活动。如斗牛掰手腕等。

④过量的耐力必活动。如:距离过长的跑龙套步等。

3、幼儿厕所安全要求:

①在厕所里,滑湿的地面是使幼儿受伤的一个普遍原因,因此每天指要不时地检查清洁厕所地面,防滑,防摔。

②幼儿及厕要有顺序的排队,不得推挤,教师组织好、督促好。

4、幼儿玩大型玩具安全要求:

①检查器械是否有毛刺,松动,开裂等不安全因素。

②教育幼儿有秩序地玩,不互相争抢、拥挤、推拉,打闹。

③教师集中注意力组织好照顾好孩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园所避免幼儿走失的要求:

①交接班和组织幼儿活动前后均要随时点清人数。新入园幼儿暂时由本班老师带教,不允许不认识的人接幼儿。

②要严格幼儿接送制度,必须持卡接、送幼儿。如未带卡须接送人签字并对接送人进行确认。

③带班老师要坚守岗位。活动或睡眠时都不得串岗。

6、防止幼儿摔伤事故的要求:

①老师组织集体活动要有领导、有计划、有准备。

②活动前要做安全检查,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中要做到满视野。

③不断培养幼儿学会生活、游戏、活动的方法,掌握其规则,要求提高能力。

7、对幼儿安全教育要求:

①提醒幼儿在园时不疯打,不追逐,一定不能爬栏杆。没有成人看护不从高处往下跳或从低处往上蹦。

②不爬窗、扒窗、爬栏杆,注意推门和开窗时不推玻璃。

③不自己动插销、开水等。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有异味的东西。

④走路靠右边,没成人带领不自己过马路。

⑤知道自己的姓名、园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等会表达清楚,防止发生意外。

⑥离园时除了组织好幼儿的离园活动,还应提醒家长牵好幼儿。幼儿紧跟家长,不在公路上打闹,不玩水、火、电,不去有危险的地方,会打119、120、110等急救电话。

8、老师分菜时不要越过幼儿头顶,教育幼儿那衣物、放椅子不要碰丢饭碗,老师的水杯要放在安全地方,午睡时注意观察幼儿手里是不是有扣子、刀子等物品,发现后及时收起来。值班期间幼儿发生事故,立即请卫生老师送医院治疗,并向领导汇报经过,向家长讲明情况。上下车、进出口要清点人数,以免丢失幼儿。如因老师失职发生事故,严肃处理。

篇5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活动;师幼关系

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与人际环境三种环境的协调统一是幼儿园存在与发展的有力支撑。其中,发生在幼儿园的人际互动包括管理者群体内部与保教人员群体内部的互动、管理者与保教人员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等。[1]相比于幼儿园中其他类别的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会对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的身心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师幼互动在幼儿园人际环境创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游戏活动作为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占据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有助于幼儿“适应环境”和“体验自我存在”。因此,在游戏活动的背景下进行师幼互动的探究,对于幼儿园教育,推动幼儿教育改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本文将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和师幼互动相结合,分析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显著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内涵

“互动”一词中,“互”是交替,“动”是“使产生变化或作用”。那么,从社会学意义讲,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2]意大利北部小镇的艾米利亚・瑞吉欧将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的角色定位为“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师幼互动就像一个抛球与接球的过程。教师与幼儿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互为主客体,符合“互动”概念中“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同时。在逐渐熟练的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中,彼此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这取决于在互动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建立。

依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可以将游戏活动分为:感觉机能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以及规则性游戏。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主要以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为主,规则性游戏从幼儿中期开始逐渐发展。但无论何种游戏,都会对幼儿的身体、认知、个性及社会性、情绪及情感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我国幼儿园,师幼互动在整个幼儿园人际互动中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主要是由于班级额度较大等客观因素和教师素质偏低、互动意识较弱等主观因素所导致的,造成师幼互动频率低、效果差的现状。

(一)班级额度大,教师在游戏中的互动范围小

我国规定幼儿园班级师生比例为1:15,但是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幼儿园师生比为1:26;云南省公办园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48.7,民办园为1:23.8。[3]不合理的班级额度,导致教师无暇顾及班级全体幼儿,与每一位幼儿在每次游戏活动中都有机会进行互动。

(二)幼儿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上行性及平行性互动缺乏

根据3-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分析,此年龄段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尚未成熟,直接经验正在积累中,所以在教学、幼儿一日生活等环节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一项调查统计,以教师(上)对幼儿(下)的指令、安排等为特征的下行性互动占总互动的52.7%,构成了师幼互动的主要内容;而以幼儿(下)对教师(上)的请求、询问等为特征的上行性互动明显不足,占26.18%;以师幼之间共同协商、平等对话为特征的平行性互动最为缺乏,仅占21.09%。[4]

(三)教师关于师幼互动方面的知识缺乏,互动技能偏差

1.游戏活动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忽视幼儿的年龄特征

教师关于师幼互动方面的知识缺乏,忽视幼儿年龄特征,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取无差别的互动方式。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内心缺乏安全感,这就需要教师与幼儿多进行非语言互动。而对年龄较大幼儿,与互动过程中以语言型互动为主,所以教师需要多与幼儿进行交流与讨论,以此全面了解幼儿。

2.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偏重于班级纪律的组织与维持

由于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强,游戏材料丰富,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成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因此,幼儿会在游戏中产生大量的交流、讨论甚至争吵。然而,教师互动技能偏差,不知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为了控制场面,在游戏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多数以“遵守纪律”为核心进行互动,中断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并极少就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内容与幼儿产生行为往来。

3.发生在游戏活动中的互动频次比发生在学习活动和生活环节的师幼互动频次明显偏低

按师幼互动发生的背景可将幼儿园活动分为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生活环节三个部分。根据左瑞勇、柳卫东的调查结果可知:在9所幼儿园11个班所观察到的师幼互动总频次为1081次,其中发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互动频次最高,共428次,占互动总频次的3959%;其次是生活环节,为375次,占3469%;游戏活动中的互动频次最低,为278次,占2572%。[5]笔者分析成因可能是由于,学习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典型的有组织的师幼互动模式,并且教师与幼儿之间语言型互动频率高,因此学习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占绝对优势;生活环节中,教师作为幼儿的照料者、常规的培养着、矛盾的调解者,与幼儿的行为交往频次也相对高;但是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由于缺乏互动技巧,缺少互动转化能力,故师幼互动频次最低。

(四)教师互动意识薄弱,互动中存在主观偏见

1.教师利用游戏时间完成其他工作任务,基本与幼儿无有效互动

幼儿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进行班级的环境创设、幼儿档案的建立以及文字性材料的组织。一些幼儿园教师主观认为游戏活动只是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大量的时间即可,无需教师支持。因此,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时间,扮演看管者角色,以保证幼儿的安全为前提,做与游戏活动无关的其他工作,与幼儿就游戏内容基本无有效互动。

2.教师主观偏见,使师幼互动有失公平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通常与性格外向型、行为积极的幼儿产生互动的频率高,与性格内向、表现平常的幼儿产生互动的频率低;对于聪明、听话、对教师的互动做出积极回应的幼儿互动频次高,与不遵守纪律、易发生攻击的幼儿互动频次低。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通过个人主观意愿,对于符合个人鉴别标准的幼儿发生高频次互动,这使得师幼互动有失公平。

三、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对策

(一)政府严格监管,规范班级额度

教育部对于幼儿园师生比例有明确规定,但是大多数幼儿园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少幼儿多的现状,使教师不能顾及到所有的幼儿,没有办法聆听每一个幼儿的声音。各地政府应该深入探究本地区幼儿园班级额度大背后根本性的原因,是监管力度不强,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若监管出现漏洞,则可以出台地方性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若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则政府加大投资办园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增加幼儿园数量,从根本上解决师生比例失调问题。科学合理的师生比例,给予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是良性师幼互动的前提和基础。

(二)培养幼儿游戏互动能力,鼓励幼儿主动发起互动

特殊的身心发展特征,使幼儿在互动中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幼儿是发展中的幼儿,日渐成熟的语言能力,是幼儿主动表达的先决条件;幼儿不断丰富的直接经验,是幼儿主动表达的物质基础;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幼儿主动表达的环境依托。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互动时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并给予鼓励与支持,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上行性和平行性互动所占比例。使游戏活动中构成师幼互动的上行性互动、下行性互动及平行性互动比例得当,协调发展。

(三)完善教师专业知识,增强教师互动技能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准确的掌握幼儿的年龄特征、不同类型游戏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并与互动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在游戏活动中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根据不同游戏中不同幼儿的特征,构建多种互动模式。

同时,教师要增强互动技能。包括:熟练掌握语言型互动和非语言型互动的应用技巧、以及在矛盾高频出现的游戏活动中,教师支持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等。

1.非语言型互动技巧

(1)安抚性身体接触

安抚性身体接触属于非语言型师幼互动的一种,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最主要的互动形式。尤其对于语言发展尚未完善的小班幼儿,安抚性身体接触成为师幼互动的核心。幼儿获得教师的安抚后,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首先,教师要善于在游戏中使用安抚性身体接触。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有突出表现,教师摸摸幼儿的头,给予一个拥抱等肯定性的动作,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到挫折,教师的安抚性身体接触会使幼儿具有安全感,缓解挫败感对幼儿的打击,避免心灵受到伤害。

其次,教师要通过幼儿需要安抚的信号及时给予语言或动作上的回应。游戏中,幼儿突然拉起教师的手;或者放下游戏材料,抱住教师;让教师坐到幼儿身旁看幼儿游戏。这些行为都是幼儿向教师发出的需要安抚的暗号。教师可以通过抚摸幼儿的头、给予拥抱等方式,满足幼儿需求。在与教师交往中获得安全感的幼儿性格会比其他幼儿更加开朗,表现更加自信,与同伴能友好相处。

(2)安抚性非身体接触

安抚性非身体接触包括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等动作示意。这些代表肯定意义的动作示意,是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的催化剂。所以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如果不能与所有幼儿进行语言型互动,一定不要忽视这些简单的示意。

2.语言型互动技巧

首先,语言型互动要坚持适度原则。教师与幼儿交流越多,教师就对更全面地理解幼儿和解读他们的世界;但是交流过多,互动不受限制,幼儿便无法掌握互动的主导权。因此,把握语言型互动的适度性,成为高效语言型互动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发起语言互动时要注意提问技巧。技巧一:审时度势介入法。幼儿在进行建构游戏,不合时宜的互动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和创造力,但是当幼儿开始发呆,或者因为积木不够与其他幼儿发生争执时,教师就应该介入,启发幼儿或进行调解。技巧二:提问者变倾听者。教师问题越少,给幼儿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就越多,教师变成倾听者,耐心等待幼儿表述真实想法。

其次,与幼儿交流坚持平等原则。根据互动发起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互动:教师发起对话时,教师要聆听幼儿的回答,并适时将互动主导权转移给幼儿;当幼儿主动发起对话时,教师应给予积极回应,对互动起支持和推动作用。游戏中,教师的平等意识体现在与幼儿行为与语言的互动中。依据游戏类型的不同,教师选择蹲着、跪着、坐着,偶尔会躺在地板上等不同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教师不抢夺或剥夺幼儿的话语权。

最后,语言以肯定为主。在游戏活动中,经常会看到幼儿指着自己的游戏成果向同伴或教师高呼“快看!”,也会听到幼儿不断询问教师:“我搭的房子好看吗?”等类似问题。这种情况幼儿发起的互动,内心是希望得到认可和肯定的。如果教师不给予积极回应或给予消极回应,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打消幼儿游戏创作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幼儿主动发起的具有感彩的互动时,应该回应幼儿“我看到了”“你真棒”等正向性语言。

3.支持幼儿解决问题技巧

游戏活动中,是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最多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高频发生矛盾的活动,一般会出现两类问题:①物理问题:即幼儿自身问题,比如:游戏材料不会应用、辅助工具出现故障等;②社交问题:即发生在幼儿之间的问题,比如:两名幼儿因积木数量不够发生争执,一名幼儿破坏另一名幼儿的游戏成果。

一方面,解决物理问题。对于游戏中幼儿自身所遇到的障碍和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向其他幼儿寻求帮助,不仅可以增进幼儿间的正向互动,同时培养幼儿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也可以引导幼儿自行完成,因为在游戏活动中,游戏材料或辅助工具基本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可以独立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解决社交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发生冲突时,教师首先要给幼儿足够时间让幼儿自行解决问题。在幼儿提出请求,或某一方幼儿将要产生过激行为时,教师出面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耐心倾听并给予公正的评判结果。

教师在与应对幼儿游戏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要坚持耐心倾听、公平处理的原则,不做管控型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成为互动型教师。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操守,便会重视幼儿发生的一切行为和语言,挖掘其背后更为深刻的内涵。教师应该参与到幼儿游戏活动中,与幼儿进行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以此深入了解幼儿。同时,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转变角色,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与幼儿进行深入有效的积极互动。

1.以与幼儿同等水平的表现加入游戏进行互动

同理心是建立友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它要求人际互动的一方能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设身处地地去体察对方的思想行为和内心感受。[6]在幼儿教育中,同理心是了解幼儿,进入幼儿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教师以与幼儿同等水平的表现加入游戏,是教师以同理心与幼儿建立平等师幼关系的体现。以同理心为前提的以幼儿为主导的师幼互动,使幼儿得到尊重与鼓励,幼儿因为也会更加信任教师。

2.教师转变角色定位,把自己当成幼儿的玩伴

由于教师的知识、技能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幼儿,所以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教师属于照料者和主导者。但是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及时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幼儿的玩伴,确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教师成为幼儿的追随者和支持者。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称呼幼儿角色的名称,也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对教师的行为和反应。

3.防止主观偏见

皮格马利翁效应得出: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幼儿教师由于在知识技能等方面远超于幼儿,所以幼儿视教师为“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因此教师与幼儿发生的互动中,对幼儿的态度、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的人格形成、性格养成具有深刻影响。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幼儿,成为良好师幼关系形成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章人英.社会学词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51

[3]丁海东.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6):14

篇6

【关键词】音乐游戏;选材;模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艺术活动激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音乐游戏是以唱歌、舞蹈、音乐欣赏等为基础设计的游戏,是融音乐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它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儿童的音乐听觉表象。而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幼儿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每次游戏都较前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逐渐增加难度,幼儿在听听、玩玩中不断迎接挑战,战胜挑战,获得音乐素养的提高,寓教于乐。

本文以幼儿喜闻乐见的音乐游戏《小鸭和小鸡》案例进行研讨:如何创设情境和场景让小班幼儿通过角色融入到音乐游戏中?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而小鸡、小鸭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毛茸茸的小鸡小鸭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活动环节与流程按小鸡出壳——小鸡乐——小鸭乐——小鸡和小鸭成为好朋友来进行,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环节一:小鸡出壳:引导幼儿以小鸡小鸭的身份进入角色,会较有效地使幼儿的情绪振奋起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环节二:小鸡小鸭乐:以小鸡小鸭乐的情境,使幼儿感觉亲切,能更好地进入角色,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

环节三:小鸡小鸭成为好朋友:教师创设了富有童趣的活动场景,引导幼儿开展《小鸡小鸭好朋友》的游戏,并利用角色的语言引导幼儿活动,摆脱了简单的说教,另外,场景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满足了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使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过程。

音乐游戏的选材必须符合如下标准:

一、选择新颖有趣的题材,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

选择新颖有趣的音乐游戏内容,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更是吸引幼儿游戏兴趣的关键。一个好的音乐游戏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其次,要考虑他是否有教育意义;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比如:小班音乐游戏《碰一碰》,本身乐曲轻快活泼,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另外,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对家人还有很深的依恋,通过身体的一些碰触,如抱一抱、拉一拉、碰一碰都会缓解幼儿情绪上的焦虑,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感受与同伴身体接触的快乐。再如:小班幼儿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藏的时候只要自己看不见别人就以为藏好了,藏好后,不少幼儿还喜欢被别人找到。根据这一年龄班幼儿的特点,选用情节简单的“找小猫”游戏他们就非常喜欢。

二、通过听音辨音,使幼儿准确把握旋律,并充分理解歌词

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强与弱、快和慢、高和低、长和短、音色的分辨、节奏感、乐句的表现等,培养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并能启发其想象力,发挥其创作潜力。

第一,活动目标体现层次性。幼儿先要在音乐游戏中听懂乐曲强弱、快慢的不同,再在听懂的基础上根据乐曲的强弱、快慢变化做出正确的动作反应进行躲藏。

第二,活动设计呈现递进性。游戏的情节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这样,玩起来幼儿的想象才能活跃,感情才能逼真。

三、鲜明的形象和合适的动作是小班幼儿进入游戏的前提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游戏中的角色和动作模仿也是小班幼儿开展音乐游戏的亮点,因为他们思维简单,像小鸭、小鸡、小狗、小猫之类的动物形象很容易模仿和接受。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阐述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在充分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孩子独立、主动的开展游戏,教师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多采用和幼儿交流的形式,师幼互动。

四、音乐旋律与简单的节奏说白相结合,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篇7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基本教育活动

教育部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人们也早就发现了游戏对于儿童教育的价值。游戏充盈于儿童的身心,充盈于儿童的思想、情感和身体中。游戏是儿童主体性的活动,游戏过程是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建构自己经验的过程。在不同程度的游戏中,儿童在学习和发展着。

一、游戏及其特征

(一)游戏的定义游戏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为大多数人能普遍接受的游戏的解释。面对这种现实人们对游戏定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发生了疑问。不同人对游戏有不同的定义:

有人认为,游戏是一种不能下精确定义的现象。因为“游戏”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概念;有的认为,游戏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学手段,是寓教于乐的最有效形式……《教育词典》认为,游戏是以一定的形式有目的,有系统地反映人类社会劳动、军事、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游乐活动。学前儿童的主导性活动就是游戏。幼小儿童,游戏就是学习,是“认识世界的途径”(高尔基语)。

(二)游戏的特征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

1、以直接获得(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

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

游戏无主体。在以往的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一个不言自明的观点,即人在游戏,人是游戏的主体。而迦达默尔却认为游戏独立于游戏者的意识之外,游戏是一种本体存在,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

游戏是一种自我表现。游戏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现,不管是儿童游戏还是艺术游戏,都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活动。相对来说,儿童游戏是一种单纯自为的游戏,而宗教游戏与艺术游戏则通向了观众,为观众表现了一个意义整体,游戏者与观众共同构成了“游戏共同体”。

二、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价值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儿童成长的基本规律,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价值。

(一)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是自由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如餐后各种区域的自由游戏;户外的各种体育游戏;餐前的手指游戏、口头游戏等等。这些游戏的内容、空间、强度等也可以随时变化,比较适合幼儿生理活动的要求。

(二)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在《蔬菜》这一主题活动中,老师先放了青菜和菠菜,结果发现幼儿不感兴趣,有的将这两种菜分开,有的问老师这是什么菜。第二天老师准备了更多的青菜和菠菜,让幼儿捡菜,来捡菜的幼儿多了,边捡边问,听说是帮厨房的忙,可来劲了。还问要不要洗一洗。在进餐中还问,这些菜是不是今天大家捡的,吃得可香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认识了青菜和菠菜,知道了厨房工作人员的辛苦,品尝了青菜和菠菜不同味道。

因此,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动力,是儿童获取社会经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三)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在音乐区中,幼儿无形中会自己分配角色。有的敲打击乐,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逐渐地了解了“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区别,不断解除活动的自我中心,学会公正地评价伙伴和自己的行为举止,逐步形成对于周围环境的态度,逐渐建立友谊、公正、负责的意识和观念。

可以这样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儿童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四)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生活在成人社会中的儿童,往往会受到成人不同程度的压制与束缚,容易产生各种形式的情感压力。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使自己从当前情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宣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获得心理平衡与性情的愉悦。

由此观之,游戏是儿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与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五)促进儿童创新意识与潜能的萌发在游戏、特别是假象性游戏之中,儿童的想象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有,自由驰骋于假象与现实之间。在一次游戏中,一幼儿用一个纸箱当烧烤箱很形象,在游戏后我启发式地问幼儿:“这个纸箱还能玩什么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当电视机,放在商店卖”,有的说:“可以当自动柜员机”,有的说:“可以当长途车上的VCD机”还有的说:“可以当的士”……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这样一来,一个看似平常的纸箱,在幼儿的游戏中却发挥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打破了思维定势,不但充分发挥了玩具的利用率,而且大大丰富了幼儿的作品内容,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应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因此,游戏是创新意识与潜能的发源地,是其成长的根基。

三、游戏作为教育活动的必然性根据儿童游戏上述的基本特征及其分析,我们可以理解:游戏实质上是幼儿能动地创造、驾驭活动对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体验的活动。进一步讲,游戏就是一种主体性活动。从幼儿身心成长的特征和规律看,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有着其内在的必然性:

(一)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式幼儿不能像成人一样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只有游戏才能实现这一功能。因为游戏是社会活动的反映,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到游戏中,以游戏这种娱乐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其规律。这样可以减轻幼儿的认知难度,如果让幼儿学习纯知识和理论的东西,他们会感到困难,相反游戏则会带给幼儿快乐,因为游戏是幼儿所喜欢的形式。

(二)游戏是幼儿幼稚心理的表现各种角色游戏的开展,满足了幼儿的幼稚心理。例如:《理发店》,在投放了各种理发道具(洗发水空瓶、吹风机、梳子、剪子、推子等)幼儿就会模仿理发员的洗、剪、推、吹等基本动作,而顾客在享受到这种服务后,不但会说谢谢,还知道要付钱等。

幼儿在模仿成人的生活中获得了各种生活体验。这类游戏就是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世界,在那儿他们不会受到成人肯定与否定的评价,所有的方式都是与他们身心发展水平同步的。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永远是积极的参与和大胆的尝试,并从中获取经验,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三)游戏是幼儿自我发展的需要幼儿天生就有不断重复刚刚获得的动作技能、知识经验的活动倾向。如刚会爬楼梯的幼儿,一见楼梯便要不断地上上下下;刚会用积木垒高,便会不停地推倒重来。这种出自婴幼儿内部发展需要,使幼儿感到开心和满足的重复行为,就是游戏。

游戏之所以最适宜儿童发展,是因为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需要,而且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还会使儿童产生新的需要,生成新的心理机能。游戏构成了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最佳状态。游戏在儿童的各种活动中无处不在。只要是儿童自主选择的活动,儿童总是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去对待它,就连吃饭、睡眠也都富有游戏的韵味。

四、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游戏虽然不是以获得知识和能力为目的的,但对儿童的培养却是举足轻重的。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为此,幼儿园教育必须努力使游戏与教育相结合。

(一)实现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儿童在游戏中的收获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儿童要在教育中得到发展则在于教师和儿童的双重努力,而由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过程也能转化为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那就是游戏与教育的成功结合。实现教育和游戏的结合,也就是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必须在实践中推进游戏教育化和教育游戏化。

1、推进游戏的教育化,就是要改变自然状态下的游戏的放任状态,扭转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落实在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2、推进教育的游戏化,就是要改变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的现象,防止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因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具体就落实在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必须指出的是,推进游戏教育化和教育游戏化,要防止将教育的功利性、严肃性带入游戏,真正将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带入教育。教育的游戏化是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认识的,教育的方法、过程、氛围以及儿童的活动体验应当具有游戏的特征。

为此,在实践中必须对游戏的客观条件进行有意识的控制。比如:由教师创设游戏的环境,谋求教师对游戏的支持和指导,并不是在游戏过程中引进由教育规范带来的教育的严肃性,而应保持游戏的性质不变,避免把教师指导游戏变成教师导演游戏,把幼儿自主的活动变成教师控制的活动。

(二)让自主性游戏与教育活动有机融合美国学者大卫韦克的研究,充分说明了将游戏因素和教学因素结合,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特征和需要,同时也满足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心理特点,幼儿的学习应该在生活中,而不在课堂上;教师教学不仅仅用游戏来激发幼儿被动学习的动机,而应该让幼儿在主动积极的学习中,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经验。

1、自主性游戏与领域教学活动的融合在领域教学活动中,有些活动常常无法在时间或空间上满足幼儿充分探究的需求,此时如果教师能提供相关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将会使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获得很大的满足。如小班幼儿制作好“胡萝卜小车”后,高兴地在“马路”上开着。开了一会儿,孩子们由于要随教师的安排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只好很不情愿地把小车收起来,放到展示台上。看到孩子们无奈的表情,我想何不顺势满足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玩玩开车游戏呢?想到这儿,我马上拿了一个玩具方向盘作开车状,并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见过什么车,开车要注意什么,接着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制的胡萝卜小车、教师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车或方向盘当小司机,我还建议“小司机”邀请同伴乘坐自己的汽车。顺着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兴趣点,“开汽车”的角色游戏就这样产生了。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准备中思考孩子也许会对什么产生兴趣,可收集哪些游戏材料以备孩子之需,就有可能使教学活动与游戏自然融合。

2、自主性游戏与区域活动的融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比教学活动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强的针对性,它和自主性游戏很相似。怎样把自主性游戏和区域活动有机融合起来呢?我们从墙饰人手,为幼儿的游戏提供生活经验,启发并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有效地实现了两者的融合。

五、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和教师对游戏的偏见传统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获得人类已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体系,上一阶段的教育只是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做知识和技能上的准备。在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指导下,幼儿园教育主要采用上课或集体教学的形式向儿童讲解进入小学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组织儿童通过听课、练习和记忆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呈现出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二)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把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硬塞给学生,仅把游戏当作在日常教学中的一种例行公事,认为开展游戏活动就是让幼儿打打闹闹,让幼儿开心一下,并没有在游戏中贯穿学习内容,忽视游戏的教育作用。即使游戏也是教师按自己事先制定好的计划进行,忽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决定游戏主题和方式、解释游戏活动结果和分享游戏体验的权利,教师要尽量采取间接的、隐蔽的方式进行指导。

(三)把游戏单纯的工具化和游戏模式化有一些人将教育片面理解为课堂教学活动,特别是集体教学活动。认为游戏只是一种纯粹的工具或手段,为了调动幼儿听课的兴趣,吸引和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仅在形式上引入游戏。这样的游戏活动被教学占领,使真正的游戏脱离幼儿教学,仅把游戏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在运用。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教育活动是不争的事实,将游戏活动更好地融入日常的的教育实践,是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必须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128-130页;第290-292页。

[2] 朱家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8页-13页。

[3] 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207页。

[4]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18页-120页。

篇8

活动目标:

1、 在玩中发展幼儿多种动作技能,提高协调能力。

2、 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从中发现尝试缸的多种玩法。

3、 在玩中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高度为22cm,口径为27cm的小缸若干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 1 ) 幼儿自由入场,师:“看,那是什么?”幼:“小水缸!”

(2) 鼓励幼儿用最快的速度找一只小缸。师:“你们听,缸里传出一段好听的音乐”,“来,我们一起做运动!

教师自编热身动作如:

上肢运动——两手扶缸,按节奏拎放;

下蹲运动——手扶缸沿,做左右下蹲动作;

体转运动——将缸翻转底朝上,站在缸底上屈肘体转;

腹背运动——两臂伸展,俯身,两手交替触摸小缸;

跳跃运动——以缸为中心,双脚分开,左右前后跳跃;

整理运动——坐在缸上做放松动作。

设计意图:

让幼儿对缸有初步的体验接触,从中引发幼儿对玩缸有一定的兴趣。以轻松、自在、积基极的态度,投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 花样玩缸,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缸可以怎么玩?你还可以找个朋友一起玩(可在一排缸上走、爬、跳、跨;绕缸单、双脚跳跃;绕缸跑;在缸内行走;缸上平衡;以缸为障碍进行跨跳;缸上加缸进行跨跳、走),鼓励幼儿想出多种不同玩法,并勇敢、大胆地进行尝试练习。

(2) 在幼儿玩的过程中,请幼儿在同伴面前演示新玩法,分享快乐、 共同提高。

(3) 教师以玩伴身份积极参与孩子的探索活动,时时注意孩子玩缸状况,不断随机引导孩子进行创新、合作,不断调整指导方式、方法。

如:运动量调控,可采用男女孩相互调换玩法或试试同伴新玩法等。

如:不愿合作的孩子,可请他将自己的玩法教给其他同伴,鼓励他大胆合作、交往。

篇9

【关键词】幼儿;游戏活动;社会活动

1.游戏以其内在趣味性

诱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游戏中孩子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超过平时,幼儿的自身潜能也极大地激活了,他们的思考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超出平常。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教学,孩子们能将教师的要求转化成自觉的学习,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知识,是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学中玩",孩子们在游戏里,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游戏是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它以独有的魅力,让幼儿心灵得到畅游,心智得到成长,品格得到培养、性格特征优良……二、将游戏与集体活动教学有机的整合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孩子们的游戏不仅是娱乐,也是学习、劳动和生活,孩子们在游戏中,或许是从头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中,引发、支持、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

1.1 游戏与健康活动的整合。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需要多途径的培养来完成的,游戏就是孩子最易接受的方式。如怎么教授示范,少部分幼儿就是学不会穿衣服,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穿衣服了,在说说、讲讲、做做、玩玩中明白了道理。

1.2 游戏与科学的整合。

科学领域的数学活动相对有些抽象和枯燥,我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既可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又可以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如在学习单双数时,让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明白有一些数字里的娃娃找不到朋友,它们就是单数,有的数字里的娃娃都能够找到朋友,这些数字就是双数。又如玩游戏"打地鼠",先打地鼠,让幼儿点数打到地鼠的数量。游戏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简单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更好。

1.3 游戏与社会活动的整合。

社会是个大课堂,孩子的游戏是孩子社会生活的体验,孩子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到他们的游戏中。如"如何做个好客人",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幼儿到小熊家做客,孩子们学习了怎样做一个好客人和好主人,又如玩三只小兔的音乐游戏,在唱唱跳跳中明白不给陌生人开门。

1.4 游戏与语言活动的整合。

由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如能采用形象的表演,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表演游戏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被广泛采用。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游戏,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形象,依据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结合体育活动,进行表演,孩子在游戏中、玩耍中、表演中掌握所学内容。

1.5 游戏与艺术活动的整合。

艺术教学更需要游戏活动的支持,无论是舞蹈、音乐、还是绘画,要掌握这些技能需要反反复复的练习,孩子易出现厌烦情绪,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会很乐意接受。如:美术教学活动"画小鸟",教师在示范时伴随着游戏语言的指导,画个"太阳圆又圆"表示小鸟的头,画个"月亮弯又弯"表示小鸟的身体,"太阳长嘴又长眼"表示小鸟的嘴巴和眼睛,"月牙儿拿把小蒲扇"表示小鸟的尾巴。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语言指导孩子的绘画,孩子们知道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怎么画,枯燥的绘画变得简单了。再如:舞蹈教学活动,教师将动作配上有趣的游戏语言,孩子边念儿歌边记动作,很快掌握所学内容。

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非常大,向教学活动渗透的方式也很多,运用得当能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运用方式。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游戏整体引入法、游戏部分引入法、游戏导入法、游戏延伸法、游戏竞赛法、游戏童谣法及手指游戏法等,将注意力回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上。

篇10

1.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

2.课题的意义

(1)课间游戏有利于身心健康。游戏伴随着愉快的情绪,能促使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研究表明:“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使刚来园的孩子尽快摆脱“分离焦虑”适应新生活,幼儿园可创设 “娃娃家”,布置卧室、厨房、餐厅,让幼儿置身于“家”的氛围中,吸引幼儿去操作材料,虚拟的“家庭生活”满足了幼儿在感情、心理上对家的依恋,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2)课间游戏有利于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自主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同伴共同游戏,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为同伴间的交往提供了条件。

(3)课间游戏有利于培养意志品质。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又逐渐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也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

二、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三、课题研究目标

(1)丰富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探索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研究内容

1.丰富课间游戏的内容

(1)器材丰富的户外活动。课间活动既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又能丰富和活跃幼儿的生活。我们园的课间游戏主要是器械活动,每天上午的课间活动我们都会准备不同的器械让幼儿进行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也使户外游戏活动更富特色。如玩轮胎滚滚、踢毽子、曲棍球等,这些活动的游戏材料取材方便,并适合幼儿进行小型分散地练习;如旋转的彩虹伞、好玩的呼啦圈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根据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进行选择投放,比如给我们小班幼儿提供一些易于掌握、模仿性较强、数量充足并能促进动作协调发展、满足幼儿活动的体育器械。

(2)形式多样的自主性游戏。幼儿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游戏环境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幼儿园的自主性游戏活动是上学期开始实施的,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自主性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开展的方式是以幼儿自由活动、自由结伴为主,教师只是幼儿游戏活动时的支持者、指导者、帮助者。自主性游戏活动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对幼儿的个体社会性、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各项综合能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游戏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我们会通过仔细的分析和删选,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的情感。

(3)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在开展课间游戏活动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集体教学和分散练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各有侧重。例如:针对小班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我们在课间中尽量创设游戏情景,在游戏情景中激发幼儿参与课间游戏的兴趣。课间游戏中经常会有一物多玩的材料,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教会幼儿游戏材料的基本玩法后,再引导幼儿发现它的多种玩法,并介绍给同伴,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使幼儿体验创新成功的喜悦。

2.提供适宜的课间游戏材料

(1)创设室内游戏的材料。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一段时间后幼儿越来越多,许多幼儿都喜欢娃娃家。为此根据幼儿的需要,我们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如:小杯子、小夹子、柱子、豆子,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学习。户外的有毛线球、乒乓球、捉迷藏、丢沙包……。课间领域游戏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般两周更换一次新内容,并且每一次都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以保证游戏的质量。如自然领域游戏《找找哪些东西有生命》,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较多的动物、植物、非生物图片材料,并且每个参加游戏的幼儿都有一套,让他们区分,找出有生命的东西。

(2)提供户外游戏材料。丰富的课间游戏离不开多种游戏材料的参与,各种游戏材料与幼儿的课间游戏密不可分,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游戏材料的种类、数量、安全、活动价值等都会影响课间游戏开展的效果。游戏材料能促进不同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户外大型玩具滑滑梯、海盗船、摇摇马、跷跷板等,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的差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又能促进幼儿不同程度的发展。游戏材料还可以促进幼儿自信心、责任感等多项能力的发展,如:脚踏车、呼啦圈、高跷、跳绳等。

(3)做孩子的引导者和游戏伙伴。教师是课间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应尽力站在幼儿的立场去把握他们内心的想法、理解他们独特的感受方式。当孩子出现困难时,教师在游戏中就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例如在 “投篮”活动中,个别幼儿对投掷出现了一定的苦难,教师就引导幼儿选择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小筐进行投掷,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既是引导者更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在活动需要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加入了游戏队伍。

(4)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所谓“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在正规教育活动的间隙,即课间暂短游戏活动也是非正规活动的一部分,而且幼儿在这无形中也常常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开展课间游戏活动,把课间的游戏活动与正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把上课作为一种孤立的学习过程。所以本年段开展小班段课间游戏的研讨活动,就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指导作了初步探讨,共同寻求游戏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