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的话范文
时间:2023-03-26 04:4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雷人的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类从哪里来,这是一个迷。但是有神话回答,我也不会觉得枯燥。网上有许多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
我首先查了神创造人类的神话。据说,大约五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知识,当他们发现地球的引力因素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选择了地球上精力旺盛的智力较高的雌猿,注入太空人的心进行杂交,这便产生了地球人。另外,还有普罗米修斯造人的说法。先觉者普罗米修斯降落到地球上,他是神的后裔,他机敏而智慧,他知道天神的种子隐藏在泥土里,于是用河水湿润它们,把它们塑造成人的形状,他从各种动物的心中摄取善和恶,把它们封闭在人的胸膛里,他的好朋友指挥女神雅典娜灵魂神圣的呼唤送给仅仅只有半个生命的生物,然后形成了人。神创造人的深化很多,有的是用土造人,有的呼唤而来,有的天地本来就有人。
接着,老师带领我们又查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前7000万—前800万年,人类是古猿,它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们开始从不同方向进化。前420万—前100万年,古猿人进化成南方古猿,它是由猿分化出来的最原始的人科代表,具有猿和人的混合特征。这时,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接着进化成人,它们代表了人类演化历史中的早期猿人的阶段。慢慢的,进化成直立人,万年前的元谋人就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直立人,稍晚的重要发现有蓝田人,早期智人中最早发现的是尼安得特人,颅骨为扁头型容量为900—1300毫升,人类的进化过程非常复杂,科学家虽已经大概了解推测了,但更多的是让我们这一代的接班人去探索、发现。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魅力引导我们去探索,今后,会有更多的迷团等着我们去解开。
广东广州越秀区了你后果初一:bhuygvcft
篇2
这首七言律诗出自《丰模式·现代施工企业管理新理念》(以下简称《丰模式》)。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此书作者雷民政,朋友们都叫他诗人。
那天的见面是在一个咖啡馆,他比约定的时间早了十分钟。初次相见的他给人以热情而沉稳的印象。蓝色波点的衬衫、黑色西装裤、棕色皮鞋,干净利落的职业经理人打扮。橘黄的灯光下,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一些。只有仔细观察眼角,才能看到与岁月留下的痕迹。可能不太习惯正式的采访形式,他局促起来,身体略微前倾,滑动着鼠标,像是在电脑里寻找问题答案。熟络起来后,他的话匣子打开了,用夹杂着陕西方言的浑厚嗓音,描绘着施工企业对信息化的构想。
以诗论“丰” 开先河
我们的谈话从他的新书《丰模式》开始。我说,有读者评价这本书不实用。他并不反感我的唐突,反而坦然的笑了:“只有一个人这么评价,没有工作经验和文字理解能力肯定是读不懂的。我看了网上其他人的评价,都挺高的。”
诚如雷民政所说,《丰模式》早已润物无声地进入施工企业。绵阳通恒软件有限公司因为在对客户建设的信息系统中运用丰模式理念而大大节省了成本。
考古专家泰斗石兴邦老先生曾高度评价此书:“《丰模式》以诗论道前所未有,其创新价值和文学价值极高,堪称瑰宝”。
运用诗歌的形式写企业管理书籍是雷民政的首创。他说:“诗歌具有‘语言凝练、易于传唱’的特点,希望用这种语言风格让读者了解我的管理思想。”
《丰模式》是一本适合企业管理者、软件商以及从业人员看的书籍。他说出了写这本书的初衷:“偌大的中国建筑市场,7万多家建筑企业,特级企业接近270家左右,4000万直接从业者,这个群体需要有人去理清管理理念、去挖掘提炼属于中国的管理智慧与宝典、去传播行业的最佳实践成果。”
贯穿全书的“丰”字饱含深意。“三横”指“母集团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组织,“一竖”指联结三级组织的信息通道。
“三”+“I”=“丰”,看上去简单的文字加法,实际上是一个模型。它将单级组织使用的局域网、三级组织使用的城域网、组织与外部联通的广域网集成在一起,形成能满足三级组织协同运作的丰模型平台。
书中提到,“丰模型将三级组织的应用信息系统、多媒体系统、视音频系统等统一集成在丰模型平台上,满足组织的内外沟通协调需要。”
通过对建筑行业组织架构及运用规律的观察研究,雷民政发现目前特级施工企业基本上都是三级组织架构,于是提出在三级组织间建立一体化协同运作平台和运作机制的丰模式理念。
他如此跟我描述:“丰模式基于现实施工企业集团三级组织与其运营管理流相结合而生成,是现实组织与虚拟网络的结合,是施工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合。”
丰模式的理念不仅仅适合施工企业,也适用于社会各级组织。他说:“‘三’在中国的传统语言中代表‘众多’的意思,丰模式中的‘三’指多级,涵盖三级组织管理、二级组织管理、一级组织管理在内。”
因为父亲的名字里含有“丰”,雷民政对“丰”字有特别的亲近感。他说:“我出生在60年代的农村,那个时候年年盼望丰收”。他爱这个“丰”字,《丰模式》正是这样一本集结着施工企业信息化丰硕果实的书籍。
建筑行业信息化任重道远
雷民政与“信息化”结缘较早,年长日久,感情越来越深厚。
1984年,雷民政毕业于交通部呼和浩特交通学习计划统计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交公路二局二处工作,那时候用他的话说“不吭气只知道干活”。两年后因表现突出,领导推荐他参加了1986年的成人高考,就读于大连海运学院电子工程系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后又回到原单位。
丰富的经历成就了雷民政。他写道:“云端展手通天路,海底驻脚固龙宫;三山五岳盘蛟龙,五湖四海渡长江;高山流水泡足暖,阳春白雪润手寒;相思红叶摘一片,飞信传书报心安。”这首《筑路人》以饱满的情绪记录了一个建筑行业工作者的心路历程。
从科员、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各部门科长直到副总经济师,凭着勤奋努力,突出的业务能力使他逐渐为人所识。2003年他被调到北京,任中交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二级单位的总经济师。
2008年5月,他被领导调去集团做信息化建设,担任信息化工作小组副组长。成立之初人手不够,只有一名组员随着他四处奔波。
那时雷民政几乎每晚都会加班,能赶上最后一班地铁回通州已是十分幸运的事,在地铁里他又会沉醉在信息化方面的书籍中,不知归处,有好几次甚至都坐过了站。
通过自我学习、请教专家、走访调研等形式,他在信息化项目启动、需求调研、流程梳理、软件招标的每个阶段一步一个脚印实践着,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了上述工作,这样的速度在行业内是罕见的。
忆往昔,追明日。说到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他有些 “恨铁不成钢”:
“建筑业是中国信息化起步最晚的一个行业,应用程度也最低。住建部2007年提出特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后,一部分企业为了获得特级资质而上信息化,开发的系统并不实用;另外一部分企业看到了信息化方面带来的好处,认为信息化会提高管理,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才逐渐重视起来。
“路桥行业较早推进信息化的是IT工具应用,如设计用到CAD、预算用到概预算软件、进度管理用到PROJECT等。
“管理信息化,较早是从财务系统开始的,后来在OA领域逐渐推广,而核心业务项目管理信息化是近几年的事情。
“移动终端应用与办公是当下的IT热点,智能手机已经普及,3G网络已经成熟,PAD应用遍地开花,符合建筑行业走动式工作、分散型岗位等特点。
“另外,物联网、云计算等都会走进行业内,如在施工安全、人员管理、现场视频监控、物料跟踪、地下空间施工监控等方面都会有物联网的应用。
“而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网络存储和大型数据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扩大企业与外部伙伴的协同工作与数据共享,形成合作联盟式的网络体系,不远的将来,云计算与其他应用的结合可以为建筑业提供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进步。”
雷民政坦言不太懂技术。迫于我的追问,他还是谈了许多,却一再谦逊地强调自己水平不高。
“老蚕”吐露真心意
企业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信息中心走向正轨后,雷民政于2011年到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市场开发工作。
当我问起他的职业规划时,他表示,“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管理,技术是次要的。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喜欢研究管理课题,将会继续专注信息化,因为企业已经离不开信息化了。”
已近知命之年的他心境平和,闲暇时会找朋友品茶聊天交换思想,或找个安静的角落写作。他向我讲述撰写《丰模式》时的那段日子:“常常废寝忘食,灵感来时偶尔也会写个通宵。”
我惊讶于他旺盛的创作精力:“为什么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要写书?”
“看书写作让思想凝聚笔端,对我来说是最惬意的事。”雷民政告诉我,最近他正写一本关于施工项目如何提升利润空间的书籍,明年春天会与读者见面。
说到爱好,他提起中坤地产董事长黄怒波:“他就一个诗人,诗人界里做地产做的最好的人。他曾说‘投入的去工作,大家觉得我辛苦,而我看是在为我诗歌事业做积淀’,这个观点我也很认同,投入饱满热情去工作、去生活、去体验,虽然距离我未来的目标还要走很远的路,但我会一直走下去,在求索的过程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热爱并享受生活,是诗人最基础的素质,虽然我不是一个标准的诗人;用诗表达企业管理,用诗叙说管理是我的爱好,我在其中享受了最大的快乐。” 雷民政不止一次的谈到了自己的诗歌管理哲学,“人生如诗、管理如诗。就是在做革命事业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诗人,人生经历是诗歌灵感的源泉。”
谈兴正浓时,他拿出文件夹给我看他这几年发表的文章,突然一个特别的签名映入眼帘:丰模式工作室,询问后得知他早就有成立工作室的想法,以便更好地推广丰模式这种新颖的管理理念。
他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社交群,名为“丰模式践行者之家”,群友近100人。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这个虚拟的工作室很有可能会走进现实。
雷民政是醉心于诗歌的。当访问接近尾声时,他将笔记本电脑里的诗一首首念给我听,并讲述当时的创作背景及心情。而一首五绝《老蚕》被他特别提及。
诗中写到:“春蚕不觉老,日夜吐心丝。丝吐微躯尽,梦圆茧成时。”
从这首诗不难窥见他的心迹。虽然50岁了,雷民政并不服老。他说自己要像春蚕一样不停地吐丝,为行业进步做点事情。
仿佛想到了什么,他忽然从随身带来的包里拿出《丰模式》一书赠予我。
我来不及言谢,他又拿去说要写点文字,接着便埋头陷入沉思。
我开玩笑道:“没关系,别浪费您的脑细胞了。”
他继续低着头,喃喃地说道:“一定要写的。”
品茶间歇,再抬头时,一首优美的藏头诗已然跳到书上:
“宁以安福,静以致远……”
朝扉页望去,飘逸的字与美好的诗相得益彰。
恬淡闲适之意似乎也随着笔墨晕染开来了。
记者手记
如果说有人能协调好感性与理性的关系,雷民政就是其中一个。他可以作诗,也可以做管理。
细腻的情感是他作为诗人不可或缺的元素,随着谈话的深入,你又会发现作为高级经济师的他一丝不苟的一面。
你姑且把他看作研究员,他钻研诗歌文学,也钻研企业。当他把爱好发挥到极致时,新的管理模式自然诞生了。
篇3
1、二氧化氮是氮的一种氧化物,属于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2、二氧化氮会引起呼吸系统失调。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呼吸道刺激性气体,气味阈值约为空气质量的1.5倍,对人体影响甚大。
3、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低,不易为上呼吸道吸收而深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引发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在浓度为9.4mg/m2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呼吸系统失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一天,正走在路上,手机响了,话筒里是个稚嫩的小女孩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凭直觉,我知道又是个打错的电话,因为我没有女儿,只有个6岁的儿子。这年头发生此类事情也实在是不足为奇。我没好气的说了声:“打错了!”便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几天里,这个电话竟时不时地打过来,搅得我心烦,有时态度粗暴的回绝,有时干脆不接。
那天,这个电话又一次次打来,与往常不同的是,在我始终未接的情况下,那边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拨打着。我终于耐住性子开始接听,还是那个女孩有气无力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妈妈说这个电话没打错,是你的手机号码,爸爸我好疼啊!妈妈说你工作忙,天天都是她一个人在照顾我,都累坏了,爸爸我知道你很辛苦,如果来不了,你就在电话里再亲妞妞一次好吗?”孩子天真的要求不容我拒绝,我对着话筒响响地吻了几下,就听到孩子那边断断续续的声音:“谢谢……爸爸,我好……高兴,好……幸福……”
就在我逐渐对这个打错的电话发生兴趣时,接电话的不是女孩而是一个低沉的女声:“对不起,先生,这段日子一定给您添了不少麻烦,实在对不起!我本想处理完事情就给您打电话道歉的。这孩子的命很苦,生下来就得了骨癌,她爸爸不久前又……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我实在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每天的化疗,时时的疼痛,已经把孩子折磨得够可怜的了。当疼痛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时候,她嘴里总是呼喊着以前经常鼓励她要坚强的爸爸,我实在不忍心看孩子这样,那天就随便编了个手机号码……”
“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我迫不及待地追问。
篇5
作者
:奉化斗门
方世杰
在雨林里,一个小男孩拿着相机寻找着新的拍摄内容。
不远处的沼泽深处传来一阵??声,一条鳄鱼正慢慢地向小男孩逼近。他张开了血盆大口,企图将它吞下……不知怎的,她倏地又停了下来,泪水无声地留了下来。
她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前不久,一批狩猎者陆续来到了鳄鱼的栖息地,在混乱中,她的小儿子随着一声枪响趴在了地上,永远离开了她。只留下鳄鱼母亲,泪如泉涌。
而如今,一个人就站在自己面前,她却又犹豫了。想到自己失去孩子的痛楚,她的母性令她犹豫不决。
小男孩也早已发现了她,转身便将她泪流满面的样子拍了下来。鳄鱼母亲在沉思中被唤醒,那拍照的声音让她想起了枪声,她不由得有扑了上去,小男孩向后一闪,从她的肚皮下逃了出来。 他没想到,母鳄的转变会那么快,她的眼中分明还带着泪花。
“都怪你们人类,呜呜……”母鳄开口了。
小男孩愣住了,他没想到鳄鱼会说话。
“要不是你们人类,我儿子现在早已长大成鳄,独自闯荡了。”母鳄依旧抽咽着说,“近些年,由于人口增多,我们的栖息地在不断地缩小,而你们却步步紧逼,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猎杀我们的家人,更使我们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篇6
人是野兽垂涎的猎物
②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大型食肉动物除非上了年纪或行动不便,否则不会轻易攻击人类。但科斯却认为,灵长类动物由于体格弱小、行动迟缓,一直是野兽垂涎的猎物。
③科斯还引用非洲地区的考古发现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科学家在南非发现了许多距今100万~300万年前的野兽巢穴,里面发掘出324只狒狒和140只南方古猿(人类祖先)的骨骼化石,其中许多化石上都有大型猫科动物或鬣狗的齿印或爪印;近代的一些调查也发现,野兽并不像人们以前想象的那么善良,它们一有机会就凶相毕露。墨西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出没于亚马逊丛林的强盗当中,青壮年死亡人口的6%是由美洲虎造成的。另外一项调查也发现,在过去的80年里,乌干达全国有393人丧命于狮、豹或鬣狗口中,这些现代的证据进一步说明,吃人是野兽的天性。
人类至今心有余悸
④在从猎物向猎人转化的漫长过程中,那种担心落入虎口的恐惧深深地植根在人类的大脑里,并且一代一代地遗传到今天。在现代人类身上,依稀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留下的影子,比较典型的就是“摩洛反应”:刚出生的婴儿在受到惊吓时,会不由自主地攥紧小手。科斯认为,这和小猴子在受惊时紧紧抓住母亲肚子上的毛一样,都属于一种对威胁的本能反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科斯还做了一个试验。他模仿史前非洲大草原的岩石地貌搭建了一个场景,其中包括3个可以藏身的地方:一块大圆石,一道岩石裂缝,一棵荆棘树。然后他找来一组4岁大小的学龄前儿童,告诉他们这里来了一只狮子,让他们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结果大部分孩子选择了岩石裂缝或荆棘树。为什么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幼儿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呢?科斯认为这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此外,科斯的观点还可以被“侏罗纪公园症候群”所证明。世界各地的孩子,无论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种族、肤色、家庭出身如何,都对野兽的危险性有着一种本能的认识,甚至包括那些已经灭绝了的野兽,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侏罗纪公园症候群”。即便是像《狮子王》这样的动画片把小狮子描写得那么善良可爱,小孩子们也都知道野兽是会吃人的。
生存现实逼迫人脑发育
⑤由于不能和野兽硬拼,那只有智取了。这种严峻的生存现实迫使人类的祖先开发他们的大脑,培养出“超兽”的智慧。例如人类具有“察言观色”的本领――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从别人的角度考虑别人的感情和动机,从而猜透别人的心理。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马基雅夫利智慧”,它可以使个体更融洽地生活在社会组织中。有人认为这种智慧是对社会生活方式适应的结果,但科斯则认为它是人类祖先想在智力上战胜野兽而被迫锻炼出来的。
⑥在生存威胁面前,灵长类动物学会了结成群体生活。例如狒狒和猩猩就通过结成群体来提高发现野兽的机会,它们甚至可以发起反击,在这种群体的基础上,我们的祖先建立起熟悉、信任、互惠的结构,这就是社会的雏形。
⑦科斯甚至还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两大特征――语言和制造工具,也有可能是作为一种防御野兽的手段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人类的不断进化都是野兽逼的。
(选自《奥秘》)
【阅读训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⑩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你的理由。
4.科斯运用了哪些材料阐明自己的观点?请分条简要概括。
5.请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人类在野兽的逼迫下出现了哪些进化?
12版参考答案:《人类进化都是野兽逼的》
1.说明对象:人类进化都是野兽逼的。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举例子、列数字。有力地证明了“人是野兽垂涎的猎物”的观点。
3.不能删去。因为“可能”一词表明“语言和制造工具是作为一种防御野兽的手段而发展起来的”的观点只是科斯的推测,并没有得到科学验证,删去“可能”一词后,与原文意思不符。
篇7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这一崭新的名词诞生了,人工智能在给人们提供便利和方便的同时,也给带来了一群无用群体。这些被机器取代了,的工作的人,被冠上了无用的称号,近期阿里巴巴开发无人超市,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潮。机器智能的推广是否给人们带来了都是好处?
科技让过去的空想变成了现实,信息技术的飞速传播,让人们忽视了距离的存在,人工智能这一产物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无人超市机器带娃,智能家具……这些新科技着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随之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得不令我们反思,重新审视这一人工智能的潮流。
人工智能挑动的是社会的稳定,就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技术化高效化的产业,对人们的个人素质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社会的高速发展逐渐演变成了超速发展,这样的发展步伐难免会使许多滴知识的水平民众,跟不上。所以说现在人们受教育水平往往很高,但是能接受高知识教育的,毕竟只有少数部分,如果社会以这少数部分的水平来发展,那必然是忽视了余下的大部分,人工智能的开发出自有技术的团队,用人工智能来取代,本来就是苦苦挣扎底层的人民,民心不平,又无力跟上,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反抗情绪,对整个社会的安定产生极大的威胁。
篇8
地球上能够脱离自然界这种往复循环的似乎只有人类――居于食物金字塔顶端的动物。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长河中动物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人类的出现又是自然界中的偶然事件,因为生物进化历程本身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集合。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起初只有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差异,随着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人类从动物界脱胎出来。尽管人类已经成为地球上的主宰,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自然和世界,但是,人还要长期与动物共存下去。
现代人类在享受空前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的空洞、水体的污染和土地的沙漠化。更严重的是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种群的自然调节机制已经不完善或彻底丧失。人类的过渡开发利用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和灭绝,大批动植物面临着生存危机,人类活动导致动物灭绝是人与动物关系史中触目惊心的篇章。有识之士指出这场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的生存要求的条件相似。
如果人类不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人类的灭绝并不是不可能的。而且人类的灭绝并不意味着生物世界的终结。著名古生物学家D. V. 阿格尔教授甚至预言,在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中,啮齿类动物将是优势的动物种类。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环境保护的热潮正在兴起,人们开始审查自我行为,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更可喜的是,人们开始用法律和条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反映在1991年开放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上。像人类的先祖一样, 现代人类又一次勇敢地接受了环境的挑战。人与动物的关系将又一次发生飞跃的质变。人与动物关系的演化折射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其实,人们对动物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人们对身边的、周围的、还有那些遥远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可以从动物园里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视机前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忠实观众、广告中随处可见的动物形象中得到证实。然而,动物成员众多、无处不在。即使是专门研究动物的人士,对动物的所知也是有限的。普通读者更是限于活动空间、活动时间的限制,由于观察手段、观察方法、参考资料的欠缺,不可能了解许多动物学知识。例如一些简单的动物学问题:它们叫什么?它们在哪里?它们吃什么?即使是这样一些常识性问题,也不是容易解答的。对此《文明》杂志担当起普及科学知识的重任,为读者提供了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的科普文章。
《文明》杂志自2001年创刊以来,除了追溯人类文明的源流、介绍世界的文化习俗之外,还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动物。《文明》杂志将弘扬文明,传播知识为己任,在办刊中坚持介绍动物学知识,揭示人与动物的关系,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暴露野生动物保护中的问题,提倡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将一个活生生的生物世界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提出了现代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激励读者了解世界、认识自然,意义重大。在蹒跚学步中,《文明》走过了五年,我希望《文明》保持一贯的风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知识,为中国的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群结队的大火烈鸟密密麻麻地聚集在湖边,声势浩大,令人叹为观止。夜暮下的它们,火红的外衣上被镀了一层金黄。
《燃烧的火烈鸟》
撰文/李湘涛 摄影/夏富祥 吴常云
2006.7
专题介绍:
第一次见到大火烈鸟,我就被极大地震惊了。这种喜欢扎堆生活的大鸟,往往成千上万只甚至多达10万只聚集在一起。从高空看,遍地通红,绵延好几公里,就像一块巨大的红地毯,又宛如一片在泥沼原野上沸腾的红色波涛……
朱性情温顺,再加上优雅的外形和飞翔姿态,轻易就获得了“诗人”称号。
《拯救大鸟朱 》
撰文/丁长青 摄影/奚志农 祁云 丁长青
2003.1
专题介绍:
在亚洲的东部,生活着一种名叫朱 的大鸟,传说它能给人们带来福音。它体态优美、气质温雅、羽毛清丽,但它生性害羞而脆弱,面对灭顶之灾却无能为力,那么人们为朱开展的空前拯救行动能否弥补人类对自然界的伤害呢?
虽然名称里有“鸡”字,但是作为世界上珍贵的鸟类,藏马鸡自有一番高贵的气质。
《高原藏马鸡》
撰文/吴秀山 摄影/红杏 吴秀山
2005.9
专题介绍:
为探索藏马鸡这一珍贵的物种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奔赴它们的原产地,开始了艰难的引种、饲养和繁殖等工作。在科研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不禁陷入深深自责: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带着它们或它们的子孙重回,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形态优雅的黄嘴白鹭,因为它美丽的外衣而遭到大量捕杀……
《白衣绅士―海驴岛上的黄嘴白鹭》
撰文/张学武 赵一龙 马得东
摄影/张学武 赵一龙
2004.3
专题介绍:
由于黄嘴白鹭的羽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加上它们喜欢群居生活,因此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捉,导致数量锐减,现在几乎陷入灭绝的境地……
在野化训练的过程中,东北虎繁殖能力也能得到增强,现在老虎“拿下”一只黄牛前后不过半分钟的时间,王者之风在奔跑中显露无遗。
《王者何时归来?》
撰文/王远昌 王敏 吕晶 摄影/王福春 王远昌
2004.9
专题介绍:
由于滥杀和生态恶化,20世纪中期,具有300万年历史的古老物种东北虎已到灭绝的边缘。跨世纪拯救东北虎的宏伟工程历尽艰难。1986年以来,摄影师深入“虎穴”,亲身见证了“虎威”重振的全部过程,捕捉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夜幕中的雕双目炯炯有神,它的翼展达两米,如果有谁侵犯了它的领地,它会悄无声息地发动致命一击。《雕―夜幕下的幽灵杀手》
撰文、摄影/王永军
2006.5
专题介绍:
这是一种凶狠异常的大型猛禽,一种令许多小动物闻风丧胆的神秘掠食动物。它会在无声无息中对敌人甚至人类,发动致命一击。然而事实上,我们几乎很难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
环尾狐猴在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但却是较为低等的种类,被称为原猴类。与高等的灵长类相比较,它们的面部更像狐狸,而与人类相去较远。
《崇拜太阳的“幽灵”―环尾狐猴的隐秘世界》
撰文/李湘涛 张斌 摄影/张词祖 李湘涛
2004.7
专题介绍:
环尾狐猴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特有物种,目前由于人类的原因已经濒临灭绝。不过漂亮与温顺的外表正在挽救它们的命运,人类通过饲养繁殖,使这些习惯于向太阳祈祷的“幽灵”的数量得到增长。
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蝙蝠们的猎食种类也在变化。因此一些种类的蝙蝠已可以在夜晚捉鱼。
《发现食鱼蝙蝠》
2004.2
撰文、供图/张树义
专题介绍:
全世界大约有1000种蝙蝠,中国有100多种,北京有近20种。吸引我前去房山拍摄大足鼠耳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是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食鱼蝙蝠。
眼镜蛇在遇到危险时会将颈部立起并侧展开来,它们不但能够用毒牙咬人,而且还会喷射毒液,但是它们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这样凶巴巴的行为只是出于自卫。
《蛇的行动密码》
撰文、摄影/肖诗白
2006.9
专题介绍:
传说它在伊甸园引诱人类吃下了禁果,冷血、神秘、危险、神出鬼没,如同幽灵一般游走,甚至胆敢杀死地球上的王者―人类,这就是蛇。
竹直锥象在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笔者曾看到有小孩子捉到后用细竹棍从尾部刺入拿着玩耍。这是一对正在交尾的竹直锥象。
《披头士的精彩世界》
撰文、摄影/买国庆
2003.2
专题介绍:
威猛的虎甲与步甲,“含金量”颇高的金龟子,为非作歹的天牛,令人遐想的萤火虫,轻功了得的“草上飞”叩头虫,热爱“自由搏击”的锹甲……构成了一个精彩奇妙的甲虫世界。
马达加斯加曼蛙又称马加彩蛙,这是曼蛙属中色彩最艳丽的一种,因而经常被误认为是箭毒蛙,其实它并没有毒。由于色彩华丽,它们遭到了大规模的捕捉,已被列入濒危动物。
《奇异的蛙家族》
撰文、摄影/乔轶伦
2006.4
专题介绍:
惊蛰的春雷刚刚掠过乡间的池塘,久违了的蛙鸣声便开始在田野中唱响。对于深居都市的人们来说,这仅仅是一种对于青蛙的美好记忆。那么,一个更加鲜为人知的蛙类世界又是什么样子呢?
差不多同一时间出世的小螳螂你推我挤,互不相让,好不热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们来到世间仅半个小时。
《杀手螳螂》
撰文/张瑜 摄影/张瑜 唐志远 张仁琴
2006.1
篇9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outering unfair competition basic principle's meaning explanation, the analysis establishment law basic principle's theory basis, the evaluation related coutering unfair competition basic principle's theory viewpoint, has restructured the coutering unfair competition three big basic principles from the economic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gle of view: Protects the fair competition principle, the maintenance competition order principle and promotes the consumer benefit maximization principle.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原则公平竞争竞争秩序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Key words: Coutering unfair competition Basic principle Fair competition Competition order Consumer benefit maximization
法律基本原则”从语源学意义上说是现代学者的一个创造,在古代中国、古希腊和西方语言中,只有“原则”一词而没有“基本原则”之说;创造性地使用“基本原则”一词,用“基本”修饰和限定“原则”,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消除“原则”在内涵和外延方面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以满足“原则”作为精神理念在实现法律制度内部和谐与整体上统一的要求。一般认为,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法律原则中处于最高位界的、属于精神层次的理念和信仰,是法律的活的灵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由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贯穿和渗透于该法律制度的整体,体现和反映人们创制法律的最原始的理念、信仰和追求,对反不正当竞争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起着普遍指导作用的最根本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它必须符合精神性、法律性、抽象性、表征性和统率性的特点和要求。
1、法律基本原则的精神性。法律基本原则是一种人们从事特定法律行为时内在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导向,是法律人在设计法律制度时所倾注的主观价值追求,体现了一个特定法律部门或法律文件的立法目的和立法宗旨,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绝对的服从性。
2、法律基本原则的抽象性。法律基本原则不同于具体规则,它是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归纳和演绎出来的一般的、具有抽象性的、可以普遍适用的规则,它是只作一般调整,不作个别调整的特殊行为规范。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弗里德曼所言:“原则是超级规则,是制造其他规则的规则,换言之,是规则模式或模型。” “原则起标准作用,即是人用来衡量比它次根据规则的价值或效力的规则。原则还有一个指归纳出的抽象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则是总结许多更小的具体的规则的广泛的和一般的规则。”[1]
3、法律基本原则的规范性。尽管法律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精神性和抽象性,但是它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遵从,是因为也具备一般法律规范的特征,它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都有具有高度的统摄作用,对法律的产生和实现都有起着根本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4、法律基本原则的统率性。法律基本原则是具体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渊源和基础,其内涵是从一个法律部门的所有制度及其调整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的,其外延要足以包含该部门法所涉及的一切社会行为。就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而言,其内涵必须能够涵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立法态度,不正当竞争的范围界定、法律规制的方法和手段、争执解决的基本原则和标准等,其外延纵向应当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各个环节,横向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调整的两类社会关系,即竞争关系和竞争管理关系。[2]
首先,民法基本原则的简单挪用在学术上仍有讨论的余地。民法从其本质上来说属于自治法,是典型的私法,其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全面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平等、自由、自愿、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等原则勿庸置疑是市场竞争的原则,但将其转化成竞争法或者说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不具有现实价值。如前文所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从民法的边缘化向经济法的核心化转变的过程,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行立法(民法的边缘化)和修改要求(经济法的核心化)正是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具体回应。目前,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从完全的民法性质转变成具有公法性质的经济法,带有明显的国家对私人权利进行限制和干预的色彩,民法的个人主义和自治要求已经不是它的基本价值追求,相反从整体主义和社会本位出发,关注整个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消费者利益的经济法理念已经对民法精神进行了修正和扬弃。世界上除了德国和日本还沿袭大民法传统而对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分别进行立法,在形式上适用不同的司法机制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取统一立法,[13]在制度层面和法治理念上都表明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经济法属性。所以在立法修改意见的理论探讨中依然采用民法属性的有关理念,只是大民法传统的一种历史的怀旧感而已,已经没有必要过多地争议。
篇10
关键词: 类型化 观念 风格特征
“类型化”是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之一,也是最早成熟的有关人物塑造的理论形态之一,在增强艺术效果、发挥艺术的社会影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类型化”强调的是:为一般而找个别”(歌德语)。
“类型化”是对客观原型加工处理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不是对客观原型的照抄,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认识对客观原型进行加工和处理。因此,”类型化”形象常常表现着作者强烈的主观倾向。油画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形式,艺术创作颇受文学创作的影响,艺术家充分汲取“类型化”理论的精髓,在思考作品内在意蕴的同时,通过“类型化”这种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宫立龙,等等。他们积极,灵活地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探寻着自己的艺术语言,并通过”类型化”的形象呈现艺术家独特的视觉语言面貌。强调个性和内省反思成为其追求艺术价值的立足点,使得”类型化”人物造型符合画面内在的叙事表达要求。
“类型化”作为一种艺术处理手段,传达观念是“类型化”的一个特征。用美国著名艺术史家拉塞尔的话说:“艺术不仅存在于所理解的物体之中,还存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的方法中。”[1]不是说只要出现“类型化”人物就是传达同一种观念,而是“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创造都有艺术家各自传达观念的要求。从视觉语言与观念的角度来看,绘画要做的,或者说应当做的,是如何转换绘画语言的习惯方式,传达出某种当代的感觉。也就是说,绘画不再以"绘画的身份"出场,而是以表达观念的一种视觉方式介入当代问题。因此,对于画家来讲需要把握的重点就在于不用"绘画的标准"来进行绘画,而是将错就错,以求达到一种艺术语言的纯粹。”[2]“类型化”这种人物表现方式,对个体艺术家来说,就是一种创新,一种对过去所熟悉的绘画语言与形式的突破。这种语言上的突破,使得作品具有当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通常人物“类型化”这一艺术现象所要取得的最终效果和最终意义就是思想观念的表达。
艺术的观念,是理解、欣赏艺术所必须具备的前提。艺术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与感悟,“类型化”则很好地实现了创作者的观念传达。这类作品中“具体可感的形象与虚化错位的背景相结合,细节越详细画面就越富有幻觉意味,正如意大利艺术家波斯托莱托1967年说:‘艺术的不明确性只是把两件事物置于相互关联的状态中,以便观察他们的冲突。’”[3]他们笔下“类型化”的形象已经成为一些公共性很强的符号并被这种符号所取代,像岳敏君、宫立龙等画家都以很强烈的人物符号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体现更为广泛的对人的生存认识和情感反映。“类型化”怎样才能更好地传递观念的呢?语境在这里就成为了观念传达的一个重要因素。语境是思想观念表达的关键,它决定着思想观念能否被表达且如何表达。语境即语言环境,是话语或文句所反映外部世界的特征。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 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不同的语境包含不同的指向问题。当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被艺术家重新塑造成新的形象安置在画面中时,就不再是原有的信息的表达与再现了,而是具有了新的某种凝练的象征意义与暗示力量。
“对架上艺术的意义寻求,已不完全是原创不原创的问题,也不完全是绘制技艺的问题,而是所谓原创、所谓复制有没有当代文化意义的问题。技艺水平只是一个基础、一种准入条件,而不总是一种艺术成果。也就是说,绘画的当代性不再局限在技艺之中,不再是绘画语言的个人特征,而是以什么样的观念从事创作、以什么样的观念对待技艺、以什么样的观念运用形式的问题”。[4]技术够用为止,观念创造无穷,绘画的观念化成为绘画具有当代性的理由。因此,如果艺术家的创作没有观念的介入,没有适合观念的艺术创作方法,就不可能达到艺术所涉及的问题。90年代以后,新潮美术的“创新”转向以“观念”为主的艺术形式。绘画在内容和语言上开始呈现极大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很多画家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观念意识引入画面,将观念因素和油画形式相糅合,以个人的语言方式来陈述境遇和社会评论。这种观念的油画形式具有消解技术,切入题材和强化观念的特点。以张晓刚的《大家庭》为例,用传统的创作方法是无法达到作品涉及的家庭照片这一类本应属于轻松愉悦的普通家庭生活,却同时也被标准化了意识形态化了。使画面在单一的技法之下引述了历史的沉重和对个性的压抑。在以油画人物的“类型化”为主要艺术表现的作品里,“类型化”则是观念传达的最佳方式,且作品明确地体现了观念:以大众的方式对社会现实进行响应体现出个人主体对大众和社会的关注、对现实自我状态的体验。
“类型化”人物形象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完全不拘泥于人物的个性特征,这是“类型化”的第二个特征。在一系列创作中的反复登场,体现出了画家鲜明的风格,主要指体现在作品或人物的符号性指代上。这种符号性指代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家个人风格的指代,二是“类型化”人物形象以一种概念化的方式反复登场形成了一种程式符号。
“卡西尔认为整个文化都是人类活动的符号,不同的文化形式就是人类经验的不同的符号形式。艺术是情感符号的安排,这种安排是全新的,没有先例的,不可重复的,是种富于想象力的能动的创造。即使模仿客观真实的再现性艺术,也不会毫不改变地照抄自然,而要对自然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以便表现社会性与人的主观情感,它的符号程式便具有再现与表现两种功能。艺术是人创造出来的一种直观形式,用来把握自然与生活,除了再现客观现实以外还可表现思想意蕴,从这个意义而言,它也可以说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形式符号。”[5]油画人物“类型化”具有各自的特点,也就是说每位画家在各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各自的造型特征。他们利用原型但又不照搬原型,而是按照对这类原型的理解或者说是感觉来再现描绘。这种具象写实的“类型化”的形象,在现实中却找不到,它不是客观实在的事物,而是艺术家虚构出来的理想事物。由于虚构本身具有的主观性和超现实性,所以人物形象是夸张变形的,是经过典型化了的富于想象力的形象。通过对现实人物加以夸张取舍创造出能够传达出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物,他们或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阶层身份、或具有时代特征。人物“类型化”不具有某类人物的共性,不是说某个画家画了一系列“类型化”的农民形象,我们就把农民定义为这种形象。其实艺术家画的只是他感觉到的形象,它体现的只是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它们往往会成为艺术家的艺术标志,提到某位艺术家想到的便是其与之相对应的人物形象,或者看到某“类型化”人物便知道是某个艺术家的作品,哪怕这是一件从来没有展现过的作品。因为人物已经形成了一种“类型化”概念,或者说是一种代表画家艺术特征的符号。这种“类型化”人物或画面风格很容易使人在认识观念上将艺术作品整个当成符号看待。塑造的是个性概念化的人物重复运用形成程式化符号,变得容易被大众接受,具有易识别性。 张晓刚的《大家庭》是一种符号性质的形象和语言。借鉴老照片提炼出了极简化的人物造型,舍弃了学院要求的色彩、深度最后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通过这种方式经过内心转化将家庭老照片上特有的时代密码、精神含义转化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他不是稍做技法处理就照搬图像,他有自己具体的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能力,它不是临摹一张老照片,他在绘制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绘画技法和个人风格。反映的是一种时代的缩影,又具有当代艺术所推崇的那种影像上的符号性质。绘画毕竟是有感而发的艺术行为。在有人问张晓刚你画的是哪一类人时,张说:“这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人,当然,也不是我自己。我在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具体性、个性都画没了,这是一个纯粹的类型人”。
参考文献:
[1]顾丞峰.感受诱惑——中国当代艺术静观[G].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200.
[2]张晓刚.经验身份与文化判断[J].画廊,1996,(5、6):8-11.
[3]殷双喜.现场[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