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3-23 19:5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心理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心理手抄报

篇1

1、心理的手抄报资料: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2、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3、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理顺班风,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场所,也是满足学生交往、友谊、娱乐、成就、自尊和荣誉等精神需要,感染熏陶学生,发展个性的主要场所,所以我十分重视班风建设。学期初,我举行了竞选班干部的活动,先让学生自由写演讲稿,然后上台演讲,再由学生投票选出班干部,通过这种方法选出来的班干部比较有魄力,有胆量。有了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的管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我还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教室里开辟各种各样的学习园地,如“读书林”、“阅报栏”、“作品园”、“百花园”等,“读书林”“阅报栏”给学生营造了精神的乐园,“作品园”、“百花园”给学生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良好的班风主要表现为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内化为较稳定的集体心理特征,从而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识活动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使个体产生群体归属感、认同感和力量感,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它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它通过影响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开展了竞赛活动,把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哪一组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时就给予加十分,下课时宣布哪一组为优胜组,一学期总结两次,对优胜组给予奖励,为了获得优胜组,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比过去积极多了。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回答得怎么样,我总是仔细倾听,及时鼓励。

    在读写的基础上,我常让学生上台复述课本内容、演课本剧,使阅读真正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比如我将《草船借箭》、《将相和》改成编课本剧让学生演出。而每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则更指导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参与,比如《人与环境》让学生到社会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素材然后归类整理拿到班上交流,对《开卷有益》展开讨论甚至辩论,在思维的对抗中丰富学生的个性。

    上活动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先放映有关的剧本、歌曲,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鼓励他们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三、设置心理咨询处,当学生的“心理医生”

篇3

一、 生命常识教育要常教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生命常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复性的教育,这是由此阶段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因为这个阶段学生对生命安全问题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对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怎么做才是安全的,判断的能力还不够,而且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防范意识差,对于学校所讲的不能够完全扎实地记住和应用,这就需要对学生们进行经常性地提醒。学校每年分别在两个学期初和学期中集中进行四周的生命安全常识教育,并把这四个星期作为生命安全宣传周。通过课堂教育,观看视频,出黑板报、手抄报,以故事会、演讲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全面、立体、多方位集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从身边小事、见闻着手,及时教给学生对事物好坏的分辩能力,用实例来教育和提醒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和应变能力。

二、 家校互动,搭建安全平台

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愿望。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必不可少,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我校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对家长进行宣传,切实提高家长对学生生命安全的高度关注。一是对家长进行有关生命安全的专业培训。每年都专门请有关方面专业人员将家庭防火、防盗、基本医疗自救、交通安全、户外活动安全、防范陌生人安全、自然灾害安全自救等知识教给学生家长,并要求家长在实际生活中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孩子,和家庭共同担负起学生生命安全知识教育。二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QQ群、校讯通和手机短信,及时提示家长、学生注意事项。如,我们及时通过短信平台向家长提供雪天路滑、大风降温、校园周边安全情况等信息,有效地减少了学生的安全事故。

三、 结合特殊日期,进行专题教育

充分利用每年有关生命安全的特殊日期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应急演练和相应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对110、120、119等数字有深刻印象,通过演练掌握地震、火灾等逃生本领;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基本医疗救治;通过实例重现,学会明辨善恶。要培养学生对爱耳日、爱眼日、睡眠日、无烟日、消防日和防震减灾日等特殊日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关注心理健康,珍惜生命安全

当前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的溺爱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造成了当今儿童存在着种种不健康心理,诸如性格懦弱、依赖性和嫉妒心强、自私、逆反、情绪焦虑等,都属于不成熟、不健康的表现。再坚持下去可能要出危险,可为了逞能,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甚至有不少学生喜欢与老师、家长对着干,越说有危险的越要试试。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在最大程度上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坚持长期聘请儿童心理学教育专家,定期给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心里辅导,尤其是对学生珍惜自己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五、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篇4

就目前一些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其他任科教师经培训后代任的情况来看,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堪忧。且不说大部分乡村学校并未达到“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就算已经配备的学校,也基本是由语文或思想政治等文化课老师代任,不仅非心理学专业出身、没有任何资质证书,也基本未受过任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虽然拥有一颗想帮助孩子的心,但一些非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仍然持传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或完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视为等同,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不像”。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机械灌输和空洞教化的方式方法,并未学会从内心里倾听学生、理解学生。更为糟糕的是,如果自我成长方面未达到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要求,在遇到棘手的问题甚至教师自身都不知道如何处理,不能有效疏导孩子情绪情感上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教育孩子大道理,这样并不能达到行为的改变。

二、学校重视和宣传力度不足,学生缺乏求助途径

由于学校重视和宣传力度的不足,即便在一些具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似乎仍然是一个“摆设”。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足表现在:并未正式开设此类课程、当同学真正遇到问题时不知具体向谁或者用什么途径寻求帮助。一所几百名学生的学校中,往往只有一两名心理健康老师,无法正常为每个班级开设心理健康课,而由于不开设心理健康课这些老师平时并不露面,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便不知如何求助。在能开设心理健康课的情况下,对真正需要心理健康咨询与干预的学生,也基本不能提供有效的一对一面询辅导。另外,由于宣传意识薄弱,学校不能通过宣传栏、广播、手抄报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

三、缺乏对农村学生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脱离农村教育实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大量农民工入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日益突显,这不仅对乡村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也对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留守儿童身上往往会出现性格上的孤独、自卑以及不能良好的与人沟通等心理问题。虽然开始有教师注意到,并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格外关注,但这并不能解决留守儿童孩子的实际心理问题。因此,乡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与学生实际心理健康问题相结合,探寻属于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模式,不能单纯照搬硬套已有的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

无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多大的发展进步,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之相配合,都不能真正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保证,家长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逃避自身责任其实是很多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家长一味地依赖学校,而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只传授知识而忽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来说非常不利。就算学校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但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学生问题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填补的。一些农民受自身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限制,一心想着孩子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对孩子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根本不予重视。还有一些家长,只希望让孩子早些出去打工挣钱,孩子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都毫不在乎,更别说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鉴于以上问题,要真正改变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必须要做到:

1.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对心理健康教育设定专项拨款,完善经费监督机制。一方面,改善学校已有设施,力争每个学校都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另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农村经济条件本来就很落后的情况下,只有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才能吸引专业人才返乡执教。

2.注重对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吸纳,对已有在职的非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全面的专业培训。招聘专业出身、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师任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展开的根本保证,也是培训其他非专业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重要途径。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都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不仅要增加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途径、也要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了解与重视,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最终目标。

篇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师生的高涨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追求的往往是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多教师总是以“为了学生好”为理由,而不断寻找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给予学生过多的批评和指责,甚至挖苦与讽刺,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自然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感和积极性。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轻松状态,从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人尽其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行为教学法”就是进行语文教学实践总结的良好方式,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值得我们大力推广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的方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如:复述文章、背诵课文、默写生词、讨论争辩等。

(二)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体验语文教学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所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中职生的阅历和认知能力有限,再加上有些文章内容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学生难以走入文本内容,无法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更不能切身体验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创设富有情感和智慧的教学情境,来唤醒学生的情感经历,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语言世界、与文本内容进行近距离接触、近身拥抱文本语言,与作者进行深层次对话。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编排课本剧、多媒体技术、请学生上台讲解等方式,来营造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语文知识。

二、注重实践活动,做到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由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课程,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课文不同类型,将语文课变成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表演课、鉴赏课、探讨课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诗歌和散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和鉴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是积累语言的最好方式。然后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又如,在教学小说和戏剧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应的电影资料,还可以鼓励学生表演课本剧,或者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教学“应用文写作”时,由于此类文章比较枯燥和乏味,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便条”、“单据”时,可以列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在教学“应聘书”时,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网络中查找相关资料,使学生自主掌握应聘书的书面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开展多样化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调查人们频繁使用的语言、社会中不规范用字现象等,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编手抄报、自出黑板报、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总结

篇6

一、“调皮学生”行为偏差的探析

1、社会的复杂性

当今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学生接受教育活影响的时间加快,空间扩大。7~12岁小学生的性格、意志、信念带有强烈的不稳定性、肤浅性和幼稚性,可塑性较大,模糊性强,接受东西快但道德评价水平低。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在五光十色的社会面前往往分不清什么是可以学的,什么是不可以学的,如经常进游戏室、拉帮结派等。

2、不当的家庭教育。有些家庭有不良的文化氛围,如家里充满黄色书刊、录像;有些学生家长迷恋于麻将和其它赌博活动;还有些家庭祖辈与父辈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不统一,对孩子教育的情绪把握不住,往往在严格与溺爱之间走极端。孩子钻了家庭教育的空档,行为发生偏差,如有的孩子父母要求严,但又疏于教育,但祖父母又一味宠爱惯坏,在校也像在家里一样横冲直撞。还有部分学生的父母离异,孩子生长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自卑、自闭的个性心理特点,因而行为常会出现偏差。

3、错误的道德认识。电视是孩子们接受较多的传播媒体,很多孩子又偏爱看武打片。有些“调皮学生”认为自己是“英雄好汉”,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别人不敢说的他也敢,他们敢去欺负小同学,敢去帮人打架,敢去扯女同学的头发,敢和老师顶撞,敢冲出课堂,他们将英雄好汉的含义和概念理解错了。

4、异常的情感。由于不少的家庭“母慈有余而父严不足”,对子女缺乏严格的要求和教育,有些“调皮学生”身为独生子女,很少与外界接触和锻炼,养成了自私、狭隘、唯我独尊,任性暴躁等性格情感。这类学生只能时时顺意,稍有挫折,便与老师同学产生对立情绪,对老师存有戒心,甚至把怨恨发泄在老师和同学身上。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朝同学大吼大叫,对老师的批评不接受,对同学不小心的碰撞大打出手,出口脏话。

二、对“调皮学生”的教育对策

就像治水不能一味堵而只能疏导一样,针对“调皮学生”的种种行为偏差,教师不能“硬碰硬”,要弄清楚原因,改变方法,争取多方面、全方位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

1、学校结合社会、家庭齐抓共管。

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创造积极的德育背景,净化和建立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文化环境,进行正面的社会宣传,树立积极向上而有时代性的榜样,积极引导他们认识到社会上好的、正确的一面,以此来激励他们,强化社会教育力量。另外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大力宣传家庭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走访家庭,取得与家长的共识,使家长身体力行,用自己良好的品格和习惯影响子女。 教师和家长都应注意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的物质和精神读物进行过滤,与孩子保持心灵的沟通,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的品性。老师也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要求,改变方法,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特点及个性差异,同时要精心保护孩子的童趣、童真、童心,及时矫正“调皮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抵制不良习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2、重视心理健康,培养正确情感

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教育,经常性地开展生动活泼的人生观教育,如开展读书活动,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唱爱国主义歌曲,写读后感、影评,组织知识竞赛、劳动竞赛,开展游戏活动,办“手抄报”等,密切关注“调皮学生”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进步,让他们在活动中承担一些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觉得老师是可以亲近、信赖的朋友。还可以在班级开设“心理辅导站”、“悄悄话信箱”等教育活动,这些必将对“调皮学生”健康心理、愉悦情感的形成产生良好的影响。

3、抓住教育时机,养成良好习惯

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具有一定毅力的人。教师要善于捕捉思想教育的契机,强化“调皮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如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纪律教育、学习动力的教育。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步计划,使“调皮学生”自信、自醒、自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当他们受到挫折、学习成绩不好时,细心帮他们分析、开导,帮他们树立信心,号召同学一起与他们合作,对他们的正当要求给予满足。

篇7

一、主题要鲜明

一堂有效的班队课,主题的选择和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具有鲜明的德育倾向,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能吸引全体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活动。主题的确定可与学生当前学习生活经历相结合。如在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后,为了让孩子树立理想,畅谈理想,设计召开《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的确定可与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点结合,如在学校开展行为习惯规范月活动中,设计《与“礼”相约》、《争当“六好”少年》,在活动中,让孩子明确规范要求,自觉守规范。在科技活动月中,开展《我们是未来的科学家》的班队课,促进学生形成“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追求知识、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主题的确定还可以与学科教学、班级小事、家庭教育、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主题班队课。

二、准备要充分

班队课的准备过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它具有导向、锻炼、激励、陶冶、管理等多项功能。班队课主题确立好了后,为争取预期效果,就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计划的制定要结合班级实际,合理地安排,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活动的名称、目的、准备的内容、过程的设计、预期的效果等。

其次,要对活动进行任务分工安排。班队课是学生自主性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因此谁负责整体策划,主持人谁来当,主持串词谁来写,教室的布置,每个小组每个同学的任务都要做好安排。 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如在《我的梦、中国梦》中,让每个孩子设计准备一张书写理想的卡片。在科技活动月中,要求孩子选择去读一本科技读物、写一份科技小论文、画一幅科幻画、做一件科技小制作。这样就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一次科技活动成果展示。

老师的总结性语言也要做适当的准备,以利于升华主题,从而取得班队课的最大效益。

三、形式要多样

一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空洞说教、单一不变的班队活动形式已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了让班队课学生喜欢,效果显著,就要把健康向上的内容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使班队活动课变得多姿多彩。班队课的形式主要有:演讲、竞赛、讨论、表演、主题材料展示等等。同时,可借助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现有声有色及声情并茂的各种材料,拓宽活动思路,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就决定了班队活动课内容要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和不断创新性。如“我是小小律师”,这是一堂法制教育的班队活动课,在这课中我觉得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是插入了几个“小小律师”的动画片段,整堂课孩子们都很认真。有关法制教育的知识向来是他们最枯燥的话题,可在这里我看不到他们不耐烦的样子,反而学得津津有味。因为借动画形式学习法律知识是他们喜欢的一种方式。因此,要想上好一堂班队课,除了内容要实在,形式多样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班主任不可轻视。

四、主体要突出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成了主角,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了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那么班队课上,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除了活动的准备要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实施更要体现孩子的主体能动性。在班会课的准备过程和班会现场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孩子们在活动中各显其能,爱好唱歌的唱歌;有绘画才能的画画;会弹奏乐器的表演器乐;大家或诗书成章,或载歌载舞,或唇舌相剑;都积极参与其中,好一派热闹景象。如在国庆61周年的班队课《我爱我的祖国》上,有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手抄报展览、有爱国诗歌朗诵、有红歌演唱,最后孩子们还齐诵了刚学过的课文《中华少年》。真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礼仪素养;教育效果

一、中职学校开展礼仪素养教育的意义

礼仪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中职学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对中职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益于弘扬我国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二)中职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新时代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的体现者。开展礼仪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品德,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奠定基础。为人处事是中职学生人生最关键的一门功课。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培养,可以培养乐观、积极、阳光的心理素质,学会尊重别人,培养善于沟通、积极参与、良好交往的素质,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发挥潜能,把握更多机会奠定基础。(三)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范畴,是德育中的基础教育,又深蕴着美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人生成长启示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综合性、包容性很强,它从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入手,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青少年学生对礼仪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所以说,礼仪教育是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德育,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的方法途径。(四)礼仪教育是对中职学校德育内容的完善扑充。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过去学校围绕升学率这个目标,正常的开设政治课,其他方面就忽视了,出现了德育的薄弱偏差问题,也就出现了受教育者人生成长过程人格、道德素质不完善的问题。通过文明礼仪教育,有益于对中职生思想、道德、心理、艺术等方面教育的完善与补充。

二、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效果的对策

(一)营造学校文化氛围,为提升学生礼仪素养创造外部条件

校园是育人的最佳场所,对校园环境的科学布置和有意义主题的构建,可以展现校园的品位,又可以成为学校教育内涵的重要载体,从而对中职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引导。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在美丽有文化的校园环境中,其精神面貌、日常行为、道德思想等均受环境的影响。基于学校文化育人的功能,我校在教室、走廊、宣传栏、专用教室都分别挂上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名言、名人画像、成功校友等。学生走进学校大门,抬头便见国旗,国徽和中国版图,体现了教育性和艺术性。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使学生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起到同化作用。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耳濡目染,接受良性熏陶,使其对我校学生文明行为、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发挥课堂教学在礼仪素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在礼仪的养成教育中,学校的作用无可替代,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把礼仪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组织相关教师编写相关教材,把礼仪教育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

我校在部分专业开设了礼仪必修课,还在全校开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礼仪选修课。在礼仪课教学中,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系统地讲解适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的礼仪常识如举止、谈吐、服饰、社交、家庭、公共、餐饮等礼仪,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实践。这些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几乎每一部分都渗透着美育、德育和健康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如举止、谈吐、社交礼仪,培养学生拥有端庄优雅的举止,文明礼貌的谈吐和善于交往的能力,言谈举止给人以美感,掌握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分寸与艺术,也便拥有了一份大方与自信。服饰礼仪教育学生穿着打扮以和谐为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让他们懂得学生时期着装以大方自然为美,追求名牌奇装异服,留奇特发型、浓装艳抹、珠光宝气与学生身份年龄都不和谐。社交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友爱合作意识,家庭礼仪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通过主题班会或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体验,使荣辱观念、文明礼仪入耳、入心、入脑。

(三)从日常行为入手,引导学生遵守礼仪规范

对中职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日常就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离家上学时应跟家长说“再见”,见到长辈要问好, 碰到老师应当主动问老师好,垃圾要随手扔进垃圾箱等等。在教给学生礼仪知识和行为时,不能只是简单告诉学生应当怎样做,更要采用有效方法讲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例如应当怎么样求人帮忙?为什么见到同学要保持微笑?与人交谈应如何目视对方?怎样尊重老人等等。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示范和教育,让中职学生逐渐懂得:与别人交流时微笑和使用礼貌语言,别人就会更加愿意与你交往;与别人沟通交谈时,应当主动诚恳、大方得体。

中职学生从小习惯培养不好,进班级或是教师办公室有时不敲门,也不喊报道。学校开设礼仪班会系列专题课,重点介绍礼仪的作用、规范礼仪。通过主题活动及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白:进班级或是教师办公室有时应当敲门;去别人家作客时,不能长时间敲门,也不能大声喊叫影响邻居;到别人家作客要预约,做客时间也不能太长,更加不能赖着不走;离开客人家时要礼貌地告别并向主人表示谢意等。

(四)常抓不懈,不断强化中职学生礼仪意识培养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文明礼仪教育应常抓不懈且持之以恒。中职学生自制能力也较差,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常规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中职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有时好一些,有时不稳定性的特点。如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礼仪规范的细节要求,但就是不能很好地去遵守坚持;礼仪知识训练的不一致不协调、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也会使学生的礼仪表现产生不稳定性。学校和教师应明白这是一种教育的正常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不应对学生失去信心,应当多鼓励学生积极努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严格要求学生,只要坚持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

我校主要抓两个方面:(一)语言礼仪教育。主要包括见面礼貌语、称呼用语、回答老师提问用语、交谈用语等的养成训练。如:学生应当学会尊重教师,学生应当坚持做到:碰见老师要说老师好;进老师办公室要先敲门,经过老师允许后再进入。(二)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礼仪教育。如,讨论问题不影响别人、课间轻声慢步不打闹。教师要多提醒督促学生,强化日常训练,鼓励学生尽量克服自我控制能力弱的缺点,相信学生能够做好,给学生充分信任。有教师的充分信任和大胆鼓励,学生可以逐步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一定可以达到常规文明礼仪的规范要求。

(五)发挥教师在学校的礼仪表率作用

教师在学校的礼仪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一个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气质非凡、仪表端庄的教师,对学生的礼仪规范教育有积极良好的引导功能和示范作用。老师们的衣着、姿态、发式等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做到和谐整洁而又彰显个性,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男老师应自然朴素大方,要展现出潇洒风度,而不要邋遢,当然不要过分时髦;女老师应当做到自然得体大方、素雅有致、清新不俗、高雅端庄,不要过分时装化。教师的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一定能在礼仪教育中体现更大作用。

人们常说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生有很强模仿教师的心理特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刻意模仿的榜样。教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可以对学生起到无声的引导作用。许多例子表明,想让学生注重礼仪,教师自身要一定以身作则。如:看到校园、教室里的果皮纸屑垃圾时,教师带头捡起,这远比比教师训斥学生“看见纸屑为什么不捡”要有更好教学效果。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并表扬学生懂礼貌;当老师做错了,不要掩饰要敢于向学生道歉。教师在教育中要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坚持正面引导和讲解,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做才被大家所喜欢。对学生表现出的文明礼仪,把握好教育时机,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发挥课外实践活动在礼仪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利用中职生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以及对集体活动的热情和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意识的形成。要针对学生整体的道德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效果。结合礼仪课教学内容,我们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班团队活动、“大课间”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学校紧密结合班团队、综合实践活动和国家重大节日,有计划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强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实施值周班级管理等制度,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仪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巩固掌握了电话礼仪、接待礼仪、谈吐礼仪等知识,给学生创造了劳动锻炼、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结合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谈吐礼仪举办校园艺术节,开展主题演讲比赛、“文明礼仪手抄报黑板报”评比等活动。这些活动由班干部同学组织,尽量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从未当众讲过话,从未参加过文艺演出,但礼仪课给了他们锻炼的机会,不管成功与失败,哪怕是走上台去胆怯激动得说不出话,他们也已经突破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敢于向过去的自己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学雷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德价值实现[J]《道德与文明》2010151~55

[2]甘平云礼仪教育:增强德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623~25

篇9

[关键词]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2-0076-03

在提倡“低碳生活,构建绿色家园”的今天,积极构建“绿色精神家园”成为中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为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基于此,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努力探索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学生的主要生存环境为依托,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教育生态系统模式。苏州相城实验中学以学校和家庭两个生存环境为切入点,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两个基本点”是指教师和家长,以形成家校合力,提高教育有效性。在此模式的指导下,学校确立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目标:第一,预防和矫正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第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智力发展。为促使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落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全校上下形成统一认识,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的全方位、重点突出的多层教育体系(见图1),

健全的组织网络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人员不断充实,工作渠道全面畅通。例如,学校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学校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防护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危机学生干预与转介制度、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导小组研讨制订每学期的具体工作计划,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实施,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考核、验收。学科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计划,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家校联系,邀请家长进校园,形成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向家长普及家教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制度,如为家长开展如何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等讲座,让家长更懂得孩子的心。同时,学校让家长参加学生班队会,为孩子和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家校形成合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力。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规范必须依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是学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以实践的中坚力量。

为提高教师素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每学期外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如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与技巧、学生学习心理及辅导、教师心理保健等,并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全员教师的心育意识和工作技能。同时,学校注重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其提供提升专业能力和组织管理效能的专题课程。例如,学校多次派专职心理教师参加市级心理骨干教师研修班、NLP技术培训班、亚隆团体辅导工作坊、学校情境下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心理教师的每年进阶培训等,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增添动力。学校建立了区级心理健康教师集体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新教师,学校会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的岗前专业培训,既安排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教育、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分析等理论课程,也安排了学生问题处理技术与会话技术等方法技巧培训课程。这些培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教育之中。

这样,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中心、骨干教师为辐射、全员教师参与的教师队伍,保证了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结合实际和学生特点,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规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为此,学校形成了初一年级课程辅导,初二、初三年级专题辅导的心育课程体系。初一年级每双周有一节课,以学习适应、情绪调节、人际交往、自我发展为内容;初二、初三利用班队会每月一节,以青春期教育、战胜挫折、自我提高等为内容。多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模式,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民主、课堂形式多样的一套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课前热身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展开讨论,寻找答案;联系自我,注重体验;师生共同总结,深化主题。经过几年的研究积累,学校编写了相城实验中学彻中生健康教育教程》校本课程。

其次,以心理咨询为主要交流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搭建解决困惑的平台。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既拓宽了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渠道,也为家长提供了教子问题的交流空间。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设有“室”“线”“箱”“刊”四类,通过面谈、电话、信函、网站等形式开展咨询活动,并介绍学生需要的心理学常识、回答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除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建立了心怡室,通过小团体辅导形式对学生进行松弛训练;购置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报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阅览角”;组织“健康杯”学生心理美

文大赛、“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比赛;设立了学生心理信息员辅导小组;开展校园心理剧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做到助人自助。

再次,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契机,加强学生心理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为使心理咨询教师更客观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学校购置了“心海”软件学生档案系统,在专家指导下,更科学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审慎的态度制定了测量计划,在不同年级进行创造能力自测、卡特尔14PF人格测量等,使心理测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在咨询和诊断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学校要求心理教师根据测量结果给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写出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种信息化管理,心理咨询教师可以迅速找到某个学生的各方面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以实现三结合为拓展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化、系列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结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团队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新生军训、少年团校,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结合。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将班级作为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阵地。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学校在家长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关常识,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简单的矫正方法,使家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四、提高家长的心育水平和能力,为学校工作提供有力的后盾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家长素质不同,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子技能技巧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家长的心育意识。几年来,学校多次邀请国内家庭教育专家来校为家长做辅导讲座,家长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专家进行交流。例如,学校举办的“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讲座,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使其积累成功的家教经验;“孩子的心理知多少”的讲座让家长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使其有针对性地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实施教育;“考试焦虑的防治”的讲座告诉家长要降低期望值,不要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分数,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放松训练法。通过学习,家长学会了了解孩子、认识孩子,规范自身的教子行为,并积极创设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陶冶出健康的心理品质。

对于部分有问题的学生,学校召开家长―教师恳谈会。教师邀请有关家长参加,就某些学生的问题进行协调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寻求教育良方。同时,教师利用家访的契机,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营造了和谐友好的气氛,既能把正确的教育信息传递给家长,又能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家长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转变,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时是无形的,是不能立竿见影的,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评估重点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相应行为的改进上,通过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以更好地改善此工作。

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学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第一,通过学生心理测量情况进行评定。第二,通过学生的内省材料进行分析评定。每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一次活动结束后,学校会让学生写出体会、感受,并对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材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心理变化。第三,通过家长访谈和学生访谈。一方面,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观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是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以此来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改进办法。第四,通过心理咨询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咨询后,教师认真写出案例分析,并进行跟踪调查,这一结果也能对我们的教育过程、结果进行有效评价。

几年来,学校有计划地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及家长的共同发展。虽然在具体工作中学校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而且随着问题的解决,这一模式会更加成熟和完善。笔者相信,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10

关键词: 阳光体育 校本化 意义 理念 实践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秋季体育节和校园艺术节,都获得良好的成效。其中,体育教研组主导开展的“阳光体育、快乐体育”主题活动就是我校探索“阳光体育”校本化、推进体育特色课堂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响应教育部提倡“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际行动。

一、“阳光体育”校本化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推进体育教育教学,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

开展“阳光体育”校本化是推进和优化体育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是开发和建设校本体育课程的必经途径。教师围绕初中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积极从所在学校的体育场地、师资配备、运动器材等客观条件出发,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或本校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尤其是善于将本地的丰富资源与体现时代性的运动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将极大地促进建设起既具科学性又不乏趣味性的特色校本课程,为学生搭建起“阳光体育”的好课堂,从而实现校本体育开发和建设的目标。

2.有利于构建特色体育课堂,丰富学生校园体育生活。

在初中“阳光体育”校本化进程中,教师积极联系校情、班情和学情,结合日常体育教学实际,精选富有地方特色、生活趣味的校本体育素材,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弹性、自主选择性的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体育课堂,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带领他们共同亲近、体验、享受“阳光体育、快乐体育”,进而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生活。

3.有利于引导学生享受体育,促进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开展“阳光体育”校本化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可以通过利用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如排舞、健身操、花样跳绳、趣味游戏竞赛等),指引学生参与其中,在保障必要的体育锻炼时间的同时,将极大促进他们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技能的发展,提高运动控制协调能力,激活运动中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游戏、竞赛等体育活动中增进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自觉树立集体主义精神,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

二、“阳光体育”校本化的实践理念

初中“阳光体育”校本化坚持的实践理念可概括为几点:其一,坚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阳光体育”校本化就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发展,通过有效开发、利用和建设,为学生搭建起形式多样的活动的平台,力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提高兴趣、满足需求、发展能力。其二,坚持因地制宜是“阳光体育”校本化的基本原则。坚持联系地方实际、身边生活和现实社会开展动态化开发、设计、实施、完善“阳光体育”,这是校本化实施和管理的重要要求。只有建立立足本校校情、突出地方特色、完善多样校本的初中“阳光体育”校本课程,才可能获得真实的校本教育效益。其三,坚持以服务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为活动宗旨。学校通过完善体育软硬件,优化特色体育课堂教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激扬青春个性、发展体育特长奠定基础,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阳光体育”校本化的实践策略

1.营造阳光氛围,激趣飞扬个性。

学生兴趣是“阳光体育”校本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是校本化活动中可利用的重要资源。开展“阳光体育”校本化实践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身处其中并处处欣赏着身边那些融入“阳光体育”中的人和景,让他们时时感受着“阳光体育”中的情趣和快乐。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努力。

一方面,宣传报道、激发兴趣。为促进初中“阳光体育”校本化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学校相关部门和体育教研组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做好校园宣传和活动报道,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了解和感受“阳光体育”校本化活动的背景和意义、开展活动情况及所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对“阳光体育”有更贴切的体认,从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互动交流、沟通分享,共享“阳光体育”。如,通过校园网“阳光体育”专栏体育赛事活动和“阳光体育”科普知识,让师生、家长和公众了解更多学校体育动态;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展示橱窗和户外电子显示屏,广泛宣传“阳光体育”主题活动,适时开展“阳光体育”系列图片展览活动,报道校园体育节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

另一方面,激励学生、飞扬个性。学生是“阳光体育”的活动主体。教师应激励学生自觉融入“阳光体育”各项活动,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和自主创新精神,利用各种丰富多样的途径,营造良好的阳光校园氛围。如,发动校学生会体育社团自主创办“体育手抄报”、在各个班级中开展“阳光体育剪报”评选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踊跃收集素材、动手设计、自主编排,积极把体育与健康、体育小知识、阳光体育感悟等内容版块整合其中,每月定期制作成作品,分发给各个班级,或在校园宣传栏中张贴,使学生一起共享“阳光体育”的快乐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为校园增添了爱运动、乐运动的“阳光十足”的动感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张扬了青春个性。

2.整合有益资源,构建特色课堂。

构建特色课堂是“阳光体育”校本化实践的主体和重点。在校本化实践过程中,我校积极通过完善体育软硬件配备、优化师资力量、强化教研交流、整合校本资源、课例经验总结、教师轮训学习等有效途径,创建起富有生气、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课堂,尤其在整合和利用有益资源、构建特色课堂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如:(1)集思广益,创建“阳光体育智库”。积极收集师生对“阳光体育”校本化活动的有价值的设计理念和方案、可参考的建议和意见、可借鉴的经验和成果,特别鼓励师生紧密结合本地生活实际,踊跃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勇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思想加以优化改造,变成适合于我校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好项目。(2)创新利用器材设施,丰富课堂资源。一是一材多用。教师巧妙利用跨栏架、跳绳、实心球等常规体育器材,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其多功能作用,作为校本趣味体育项目中游戏活动的有效载体,深受学生喜爱;二是自制自创。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动手开展自制自创器材活动,例如把自己孩童时代经常玩的“滚铁圈”游戏引进课堂中,自主购买铁线、动手制作,把看似简易的器具转化成学生得心应手的趣味运动器材。自制器材既方便又实在,既锻炼学生运动思维,又丰富特色阳光课堂的趣味性。(3)广开公开课,探讨交流显特色。通过实际课堂展示、深入探讨交流是探索构建体育特色课堂的有效途径。如在2015年春节学期教学开放周时,我校体育组教师就利用自编自创的初中生有氧健身操,给各位听课教师展示一堂别开生面的体育课,展现“阳光体育”的一大亮点,也体现出教师精心设计、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品质。此外,体育组教师总结归纳出许多适合我校的特色阳光体育项目,如校园排舞、游戏教学、趣味竞赛、第二课堂等多样化校本形式就是集体合作创作的有益成果,都凝聚了我们辛勤探索的汗水。

3.创新体育竞赛,提升教学实效。

体育竞赛是体育运动的活动载体和表现形式,对检验体育教育教学成果起到重要作用。在开展“阳光体育”校本化实践中,我校适时结合校园特定的主题性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创新开展趣味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丰富学校“阳光体育”校本化实践活动。如在体育节活动中,体育组教师会精心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运动形式,许多项目已经成为我校特色的精彩运动项目。又如在七八年级中广泛开展的跳大绳、三足赛跑等集体合作项目,在全校各个年级中普遍设置的拔河项目,此外有花式毽球、投掷沙包、钓鱼跑、托球跑等个人项目。在“阳光十足”的趣味化、游戏化运动中,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培养他们乐观、合作、竞争的良好能力和素质。还有,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学校把校园排舞比赛、花样跳绳小组赛作为艺术节的重头戏,并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参与活动,让他们亲临现场,感受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成果,更亲密地领会和理解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在此,创新体育竞赛活动,指引学生参与运动,使他们既享受运动的激情和快乐,又展现竞赛运动中美的风采,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实效。

4.拓展第二课堂,丰富阳光体育。

第二课堂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阳光体育”的积极延伸。我校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跑操、指导组建学生体育社团、组建校健身操队等。例如,每周二、五的下午最后一节活动课是全校学生集体跑操活动,这是有效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的重要活动。各位体育教师对跑操队列、要领、纪律等做好明确要求,并深入学生,积极带领他们一起跑,与他们共同体验有氧运动的快乐。此外,有效引导下的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校“阳光体育”增光添彩,如体育社团中经常开展的武术、街舞、滑板等兴趣小组活动,不仅极大地锻炼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培养了爱好和兴趣,陶冶了良好性情,展现了热爱运动、展示个性的品格,而且指引他们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在阳光下享受运动的乐趣。

四、结语

通过“阳光体育”校本化的探索和实践,真正建立起富有本校特色、学生喜闻乐见、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校本体育教育模式,才是校本化所追求的价值取向。探索还在继续,实践永无止境,我们必须在新教育环境下不断前行,探寻更有效的方法和路径,让体育教学更阳光、快乐。

参考文献:

[1]夏春波.初中体育课堂深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法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