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课范文
时间:2023-04-11 15:1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才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口才对一个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正是学习口才的关键时期,各类大学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开设好口才课,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掌握各种口才运用的技能。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口才课教学不尽人意,存在轻实训重理论教学,实训内容和环节设计不合理等现象,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才技能。旧的口才课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以便让口才课真正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器。
一、口才课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交流表达”技能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核心技能标准体系》中确定的我国八项职业核心技能体系框架中的第一项,这说明,口头表达能力非常重要,社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好的口才。但是,很多刚入学的大学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欠佳,他们在高中时缺少系统的口语表达技巧训练,很多学生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生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存在胆怯、恐惧等心理,或者不知道在职场中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规范地使用语言。
进入大学后,提高大学生的口才就显得特别重要,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求职成功与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训教学,是顺利实现与岗位‘零距离’ 对接的重要保证。”[1]这要求口才课教学,既要教给学生各种口才理论知识,更要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和场地让学生训练,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口才,让学生完成从“敢说”到“能说”直至“会说”的蜕变过程。
二、口才课教学的现状
口才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仍以个人讲授为主,理论内容多,实训程度低,造成学生只听不练,上课玩手机,或者“人在课堂心在外”等现象,教学效果不好;有的教师认识到了口才实训的重要性,但苦于学生人数太多而没有实行,因为大班上课时,八九十甚至上百人一起上课,全班同学上台做个自我介绍,就要花费几节课的时间,教师要推进教学进度,只能把实训时间压缩。这样的话,学生上台锻炼的机会很有限,口才技能也很难提高。有的教师开展了一些实训项目,但实训的内容把握不好,“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专业领域职场口才教学的重点, 结果把过多精力放在了职业能力以外的一些艺术口才训练上,导致学生的职场口才实践存在空白。”[2]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素养的提高,口才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担任口才课教学的教师,要清楚地认识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并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教学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要明白教师在课堂上讲十句不如学生练一句,教师理论知识讲得再好,学生光听不练,口才提高就不会明显。比如讲演讲得站姿和手势动作,就应该是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切身体会演讲时的态势语,掌握各种动作要领。如果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坐着听,那么效果就不好。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职业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训练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高技能高素质的“双高”应用型人才。
(二)增加实训的时间,让学生随时处于实训场景中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口才课教学模式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示范讲解为辅,主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真正做到了“教学做”合一。
虽然,课堂授课时间有限,但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有尽量多的锻炼机会。课堂上,教师创设不同的语言情景,先让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发言,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然后让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积极的学生发言。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大家了解了不同的职业情景,掌握了以后工作环境的用语特色。
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喜欢“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他们普遍认为这种上课方式更有趣,收获也大,师生相处融洽每当学期末,很多学生都舍不得和任课老师分开,希望老师能给他们再上类似的课程。
(三)实训项目、内容与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口语能力
具有职业口语能力是劳动者素质的体现,也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然而,我国劳动人口中许多人的语言能力尚不能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前需学习掌握职业口语,以适应职业活动中语言交际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3]
不同专业的学生,职业口语的用语特点不同。教学时应该结合专业特色,教学内容要突出职业性和针对性,提高职业口语的教学力度,不能全校的学生学一样的内容,开展一样的训练项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职业口语教学的区分。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口才课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基础训练的内容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训练方式也是一样的。专门训练内容包括解说口语、服务口语、管理口语、营销口语等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解说口语的内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选择学习服务口才的内容,而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营销口才。这样设计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的职业环境,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用性也更强。
(四)不断丰富实训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提高实训项目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参与度。经过不断地摸索,学校开展了 “自我介绍”、“情景表演”、“微笑行动”、“校园一景解说”、“配音练习”、“诗歌朗诵”等训练项目,这些训练项目大部分比较新颖、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配音练习”这种形式,主要选择一些经典的电影或电视剧对白,让学生进行模仿配音练习,学生热情高涨,争前恐后地参与进来,课堂欢声笑语不断,教学效果很好。
2.个人训练和小组训练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个人训练方式外,有很多活动是以小组训练的形式开展的。第一次上课就以抽签方式把教学班分成若干小组,并且选出小组长,上课时小组同学坐在一起,方便一起讨论问题和开展活动。“微笑行动”、“校园一景解说”、“诗歌朗诵”等就是小组训练项目,要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每个项目的得分小组成员共享,计入组员的总成绩。小组训练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在小组成员的监督下,能调动一些不太积极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3.以奖励分数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活动,不能只有精神鼓励。可以采取奖励分数的办法,一般是回答一次问题,参与一次表演或活动奖励2分,这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参与活动,一个学期下来被奖励了几十次,他的平时分就比较高;有的学生不太积极,平时分比较少,总成绩就比别人要低。
实践证明,学校开展的实训项目和采取的训练方式,效果不错,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4.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结合,拓展课堂空间。口才训练是系统工程,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重复性的训练,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不能充分地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为此,只有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为此,学校设计了两个课外实训项目:拍摄“微笑行动”视频和进行“校园一景”导游解说,这两个训练项目很成功,广受学生欢迎,已经成为口才课的代名词,历届学生拍摄了大量的优秀视频。拍摄过程中,学生收获很多,不仅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制作视频。另外,教师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学院举行的各种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及各类社团活动,让学生抓住每一次锻炼和提高自己口才能力的机会。
(五)提供专门的实训场所,满足学生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建立一个专门的口才课实训室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发音、朗诵或者演讲练习,或者进行情景模拟职业口语训练。在专门的实训室训练,学生更容易进入状态,更好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学生每次到实训室上课,都热情高涨,非常积极。可以说,口才实训室已经成为学生的福地。
四、打破传统,改革口才课考核方式
口才课和其他课程的区别,也要体现在考核形式上,重视实训和训练的理念应该贯穿在口才课的始终,所以,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整个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环。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篇2
《战国策》记载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另外,《左传》中也记载了烛之武在郑国危难之际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巧退秦国。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辱国。可以说这是口才的魅力,也是它的威力。古代尚且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口才的重要更是不言自喻。因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口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也是基于这种需求,因此,口才课程成了学生的必修基础课。
1.口才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地位低
口才课程主要是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涉及范围很广。但是,现实情况是,这门课程却没有受到学校和学生的足够重视。作为高职院校来说,主要是大力发展其主要专业,像机电、机械、建筑类等,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在高职院校里,没有专门的中文专业,口才课程是有基础部门来承担的。这门课程的开设对象主要是大一新生,也仅仅只有一学期,课时量本来就不多,而各个系部为了加强自己本专业的课程,往往也会压缩口才课程的课时。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从心理认为这门课不重要,也没什么难度,觉得口才这个东西比较虚,学了也没什么用处,他们更重视的是自己专业,认为学好自己的专业才是将来就业的立身之本。有的学生则认为口才是天生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通过训练也不会有什么改观。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口才这门课程不受重视。
1.2 老师本身教学方法不当
这个问题在口才课程中显得尤为突出,这与本身的课程性质有关。从学科分类上讲,它是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多以讲授为主,只要老师本身的知识渊博,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学生认真听课,便会受益良多。然而口才课程又不同于一般的人文社科类,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由于这门课程特殊的性质,使得有些老师教学方法显得有些陈旧,死板不够灵活,仍然是以老师为主体,自己在讲台上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讲解,很少和学生有互动。学生的开口机会非常少,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交际能力没有多少提高,课堂效果较低。有些老师也用多媒体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有所更新,但是多半在读ppt,因此显得很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低,学习效果当然也不好。
1.3教材有待改善,考核方法需创新改革
因为口才这门课程起步较晚,因此教材方面还不够完善,有些理论还存在着争议,各成一家。有些教材还存在着体例混乱,章节和章节之间衔接上脱节,让老师和学生无所是从。
另外,这门课程的考核方法也是采取传统的考核标准,即平时成绩占40%,书面成绩占60%。这样的测评方法无法较好的检测该课程教学目标。有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很好过,靠期末最后几天突击便能轻松过关。因此,这就造成了无法让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目的。
2.高职院校口才课程问题对策分析
2.1 提高该课程的地位
拥有一副好的口才,它不但是应聘时的敲门砖,也会为将来在职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上升空间。它的力量可以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因此,口才课程绝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可有可无。对于学校来说,应该充分重视该门课程,把它提升到与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应该把口才课贯穿始终,从大一到大三应连续开设。学生本身来说,上课要认真听课,积极配合老师,多去参与到课堂之中。课下,也要抓住每次机会,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演讲辩论比赛,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有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灵活的教学方法
2.2.1 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
口才课程的对象是全校学生,教学对象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可以跟其专业老师交流,也可以去实习工厂去参观了解。如面对学前教育的学生,就多讲授一些教师口才的内容,甚至可以让学生亲自上讲台讲课。如果是导游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着重讲解一些导游口才的内容,并且指定一个旅游景点,让学生去讲解,这样结合学生的专业,学生会更有强烈的参与欲望。
2.2.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是课堂的主角,老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而学生则是观众,甚至是与己无关的旁观者,因此,在课堂上,打瞌睡的,玩手机的,说话的,比比皆是。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也是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的口才,老师应该充当的是运筹帷幄的导演,让学生去说去演,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去。一堂课中,如果学生的开口度远远大于老师,说明这堂口才课才真正成功。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第一步,课前三分钟脱口秀,内容自拟,可以自我介绍,或者介绍自己的朋友、舍友,家乡,令自己难忘的事情等等。这是锻炼他们口才的第一步。首先推他们迈上讲台,能够当众讲话。正如卡耐基所说:“演讲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潜在的能力,问题在于每个人是否发现、发展和利用这种天资。一个人能站起来当众讲话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第二步,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演讲、辩论赛、开展招聘会、演小品等节目,让学生真正的享受讲台这个舞台。
2.2.3教学语言与时俱进
现在网络流行语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网路流行语最为熟悉,可以说网络流行语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口头禅有多半都是现在最为流行的网络语。因此,这种现状对于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与时俱进,了解甚至在课堂上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被大部分人甚至主流媒体认可的网络语言,如“给力”、“山寨”、“雷人”、“秒杀”“晒”等诸如此类的词语,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但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会使课堂的氛围更为活跃。
2.2.4 加强教材建设,改进考核方法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基础课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H119-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口才课是以全校学生为对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笔者认为,如何让学生在掌握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在课堂上受到一些人文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这门课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 这句话出自《学记》――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其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然而,和小学、初高中相比,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却较为疏远,有时一学期下来,有许多学生竟然说不出老师姓什么,老师也不认识自己的学生,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如何能够使学生亲近老师、信任老师,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笔者采取如下手段:
1.1生动幽默的自我介绍
在第一次课堂上,除了概述这门课的课程内容与学习要求,让学生从心理对这门课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应花部分时间去做一个生动幽默的自我介绍,全方位地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老师,给他们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1.2尽快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卡耐基成功之道全集》中这样写到:“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一位任课老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叫出学生的名字,等于给了他一个莫大的赞美,他会认为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因此也会在这门课上表现得更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较为顺畅的互动,喊出他的名字比叫“这位同学、那位同学”效果要强上百倍。
1.3以朋友的身份主动找学生沟通
刚走进大学校园的他们,心智还未完全成熟,一下子又脱离了家长的管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一方面,他们渴望与人沟通,但同时又绝不会主动找老师谈心。这就要求教师主动的去找学生,先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建立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信任感,然后在谈话的过程中捕捉到学生的一些心理状态,并及时地给予疏导和帮助。
2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开口
口才这门课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与技巧,重点掌握朗诵、演讲、交谈等不同口语表达形式和求职、社交及不同行业的口语表达特点和训练方法、途径。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讲话时能够条理清晰,用语准确,声音响亮,仪态大方得体。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他们给他们机会进行锻炼。然而,高中期间,由于要应付繁重的高考,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是听教师讲课,很少有开口的机会。而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由于心理趋于成熟,由于怕丢人出丑更不愿站起来开口说话。因此,面对这一问题,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本着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让他们先敢开口讲话,然后再培养他们能说、会说、巧说的口语能力。
2.1 三分钟的脱口秀培养学生敢说话
三分钟脱口秀是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对全班学生提出的规定动作,要求每个同学每人三分钟脱口秀,内容不限,可以谈谈自己,自己的朋友、舍友,家乡等。这是锻炼他们口才的第一步,很多同学也许会有些不大情愿,但是这时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在后面推他们一把,逼他们勇敢地迈上讲台,能够当众讲话。正如,卡耐基所说:“演讲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潜在的能力,问题在于每个人是否发现、发展和利用这种天资。一个人能站起来当众讲话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2.2 营造平等、愉悦环境使学生参与课堂交谈
除了上述的硬性规定之外,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比如,在讲“启事”这个定义时,教师将汉字与文化的知识融会贯通来讲,从“启”的甲骨文入手,让学生试着去猜它的本意,引导学生了解“启”字在“启事”中的含意,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人文熏陶。
2.3 举办小型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模拟面试等活动
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老师在课堂上举办小型的举办小型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模拟面试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度和表演欲望,以此达到锻炼他们口才的目的。尤其是在模拟面试中,学生更是把自己的表演天分发挥的淋漓尽致,有人当主考官,负责提问和打分,有些同学扮演求职者,从仪表、仪态、礼仪各方面要求自己,并且要巧妙地回答主考官的问题,赢得面试官的喜欢,最后评出最佳应聘者。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3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
随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一方面确实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内容,也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借助多媒体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概念、领会方法,有时放一个简短的视频,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堂中讲到《态势语》这一章节时候,放一首手语版的《感恩的心》,让学生跟着去做,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手势语的理解,并且能够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不难看出,现代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我们教学使用的工具,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切不能被“多媒体”这个现代技术奴役,现在存在普遍的现象是老师在上面机械的放PPT,照读PPT的内容,毫无教学艺术可言。在大学课堂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板书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板书,学生可以对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有更清晰的了解,老师也可以在讲完课之后对照着板书帮助学生再梳理一遍大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而不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些ppt,之后对教学内容一无所知。因此,笔者认为,大学课堂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适当使用多媒体,不能让多媒体“喧宾夺主”。
4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差别很大,甚至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面对着不同的学生,首先你要了解他们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特点来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因材施教方面,孔子在教育弟子方面可以说给我们后来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据史料记载,子路个性逞勇好斗,孔子便在施教过程中加以纠正。有一次,子路问:“君子好勇乎?”孔子回答说:“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告诫子路首先要崇尚义,如果没有义只有勇,无论身份高低,都会走上歪门邪道。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施教,如面对胆怯害羞不爱说话的学生,老师多提问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让他敢于开口,并对他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加他的信心,便于他以后能够勇于发言。
5结语
口才课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因此,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教师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唐树芝.口才与演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课程改革;教学探索
随着现代的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优秀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否拥有流利的口才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职场亮相的重要砝码。正因为如此,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但是教学效果一般,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显著提高。兴趣横生的,思维高度集中运转的、体现学生创造应变思维能力的口才课,上得无滋无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
第一、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不想说不敢说。
从中学到高职,大部分的学生高考的成绩都不是很好,加之对新环境、新学科感到既陌生又好奇,有的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胆怯、羞涩的心理。所以在上课时,许多学生能不说则不说,实在躲不过了,草草应付了事。
第二、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我们上说话课,往往规定范围,拟定题目,大家按照布置的题目,写作、背诵,上课主持人按照事先排好的顺序,逐一上台讲,由于题材单一,见解大同小异,同学们听起来不感兴趣。又由于题材单一,大大束缚了同学们的思维,写作起来题材不丰富,文章不深刻,说起来更是东拼西凑,词语不畅。加上刻板的形式,这样就造成了说者应付,听者无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局面。
第三、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开设口才课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会读—会说—会讲—会辩,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所说的话能让别人听懂,能及时有条理完整地叙述或说明一个问题,通过训练会讲演。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由于是按照老师的意愿去讲,所以学生主动性不高,绝大部分学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敷衍了事。加之课时有限,每节课只能有个别同学得到锻炼,所以一学期下来,绝大多数同学在说话能力上没有明显的长进。
那么怎样利用演讲与口才课上提高学生们的说话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知识体系
根据教育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指示要求,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对《演讲与口才》课程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是为了把使课程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准确把握演讲与口才的知识体系架构,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整体的知识体系结构。在课程教学中不仅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还需要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应本着学习和练习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理念,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
2.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情景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音乐欣赏等等,通过一定的场景,人与人一定的设定关系,考验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口才的发挥,真正的融理论于实践,把课堂和社会的距离拉的更近了。情景教学法的使用,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会口才的相关技能。
(2)案例式教学:在《演讲与口才》的教学过程中,以一些经典的演讲类、辩论类的视频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笔者认为这样做是案例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举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演讲能力和口才能力两方面,什么是好,什么是更好甚至于最好,没有人能描绘的清楚。但是,通过专业人士的演讲视频,专业辩论选手的比赛视频,同学们很快就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同时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互相比较之后,学生们往往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要求进步的动力便源源不断了。
(3)竞赛式教学:由于现在的学生已多数为90后,拥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教师可以刻意的利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把口才类训练题目带进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训练,互相竞技。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提高学习兴趣,改革考核方式
教师在《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学习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依赖于老师的传授,要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后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更加用心的学习。
(2)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教育的本身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了创新能力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技能实用性。学生学习是为了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学以致用”,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课程体系的条条框框上,而应该把课程知识体系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传授的口才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4.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演讲与口才》课程本身是一门灵活性较高的课程,其灵活性表现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可以灵活多样。在《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便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及时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给学生树立一个精确的学习“风向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通过兴趣引导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愉快、轻松的口才训练氛围。
参考文献
篇5
一、口语交际课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鲁教版语文教材关于口语交际分两个系统安排,一是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在部分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近二十次口语交际练习,二是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每册教材安排大小综合活动共五次,且都与本单元的主题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其中都配置了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教材为每次口语交际活动都提供了一个话题,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还设计了一定的情境,有的还给予了必要的示范和引导。语文教师应上好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引导着和促进者。教师要在明确口语交际目标的前提下,找准每次训练的重点、难点,合理选择训练方法,安排训练步骤,每次训练前,都必须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学生精心策划,把具体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并且注意口语交际方法的指导。
二、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文,找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契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材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沃土。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如朗读、复述、讨论、讲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认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去“说”,去“议”,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说说、赏赏、讲讲、议议培养说话能力
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文的“美”点,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学习优美的散文的时候,要求学生找出“最欣赏的佳句”,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______,因为______”的句式说话。在学习《童趣》一文后,要求学生以“童年”为话题,用上比喻或排比的修辞,说一句很美的话。或者说说你在生活中获得“物外之趣”的体验。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朱自清的《春》中的“春之五图”时,我先示范讲解“春花图”,其它四幅图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效果很好。在讲解中,既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习《伟大的悲剧》一课,让学生议一议“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在议中深化主题,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朗读丰富学生语言
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读中得到感悟、培养语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为学生的交际活动创设一定的交际情景,使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就会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的空间,去作进一步的体验。例如:《海滨仲夏夜》是作家峻青写的美丽的家乡——海阳的美景,我先领读其中运用大量叠词的句子和比喻句,让学生感悟语言美,然后学生个别读,品味美,在此基础上,我及时引导学生:海阳离我们栖霞很近,虽然我们栖霞没有大海,但是夕阳的余晖洒在家乡大地上也同样壮观,你能否也运用大量叠词和比喻句,选取家乡的任意地方,描绘一下随着光线的不同,景物有什么变化呢?这样,通过朗读,为学生创设了口语表达的机会,通过借鉴,积累了词汇,丰富了语言,使学生变得有话可说了,使口语交际的初步目标——能说话,会说话得到了训练。学生具备了这种表达的能力,为以后的交流互动创设了良好的机会。
三、辩论训练学生语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课本的作者不能盲目崇拜,在与同学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听到与自己不同的声音,那么,孰对孰错呢?这就要求教师能在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名家,敢于说话,敢于同不同于自己的声音去一争高低,在班会中,我也会有意识地针对某一问题,设计一堂辩论形式的班会,如“早恋到底对我们有没有危害呢?”在疑问中辩出好坏,在质疑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篇6
一、再现情境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如能巧妙地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交际情境,就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走入交际情境,进一步体验。
老师们都是创设情境的高手,在课堂上或播放录音、录像,或陈设实物、图片,或利用道具、头饰。其实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自己入情入境地参与是创设情境的最好方式。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话题“临别赠言”
创设情境:“花开花落,岁月匆匆,弹指间,我们即将离开母校。回头望,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样的熟悉,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珍藏了属于我们的回忆。它们似飘零的秋叶,落在我们的心底。”(展示以往学生们在一起学习、活动的照片)
“还有20多天就要离开这里,离开这温馨的家了,让我们将临别赠言留给我们最敬爱的老师、最亲爱的同学!”
教师的语言创设出的教学情境,改变了课堂环境,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语场,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了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二、扎下语文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口语交际课是语文课,教师的教学要体现语文味。
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话题“小烦恼热线”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的话题是‘小烦恼热线’。”(老师板书:小烦恼热线)
“大家看老师写的‘烦恼’,‘烦’是‘火’字旁,‘恼’是竖心旁。火烧心的感觉可不舒服。烦恼着的人很痛苦,最渴望获得别人的帮助。”
这个环节的设计,由字形解义,由关键词引入话题,提醒学生要关注文字,直接明了,富于语文性。
此外,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常常会说出一些不太规范的语句。教师需要深入其中,用耳朵聆听,用心辨析,及时指出学生表达中的错误,并作巧妙的指导。
三、体现示范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众所周知,模仿是学习技能的一种重要方式,就像习字要描红、临帖一样。小学生语言的发展正处于起始阶段,模仿是一种简易高效的习得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根据口语交际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为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精心设计。为了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效率,教师应发挥自己课堂语言的示范作用。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话题“学会商量”时,教师可用“和妈妈协商买滑板车”为范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师:豆豆很想买滑板车,可妈妈就是不答应。咱们帮帮他,好吗?
生1:(饰演豆豆)我想买滑板车。
师:你现在在和妈妈商量,要注意你说话的语气。其他同学给豆豆帮忙,好不好?
出示:咱们帮帮他,好吗?
生2:妈妈,能不能给我买个滑板车呀?
师:在和别人商量的时候,我们要用商量的口气。语气委婉,别人才容易接受。你能像妈妈一样看着对方说话吗?眼睛看着对方,这样更有礼貌。
生2答略。
接着,在和妈妈协商买滑板车的事例的示范下,教师围绕新的话题让学生展开口语交际。通过“学习―操练―评议―再操练”的反复实践,学生明白了与人商量应掌握的交谈方法。
课堂中的教师的语言要力争做到规范科学,精练准确,生动幽默,能激发思维。不论是口头语言的表述,还是简洁准确的总结概述,都应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语文教师规范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是示范,也是引导。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口语交际课,语文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的开场引语:
“他有着翩翩的风采、渊博的知识、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口才。他穿针引线,妙语连珠。他的话语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对观众起引导的作用。他就是舞台上最闪亮的人――主持人。”
这样的开场引语富于诱惑性,自然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口语交际,尝试做一做主持人的热情。
四、评价建设性――守得云开见月明,拨开云雾见青天
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练习交际时说出的话语及交际时的神情、动作等均应适时地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色时,教师不仅要用“你太棒了”“你很出色”等评语赞赏学生,还要提示学生到底好在哪里,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样,学生不仅增强了自信,也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话题“学会商量”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豆豆,你会怎么跟妈妈提买滑板的事?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1)师评:你看他说得多简洁,一句话就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了。
板书:说清想法
(2)师评:你看,豆豆知道用委婉的语气来跟妈妈商量。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试试吗?
(3)师评:这样说语气委婉,别人更乐意接受。
板书:语气委婉
(4)师评:他在跟我商量时先称呼我为“妈妈”,还用了“请”字,真是有礼貌。
板书:注意礼貌
师:豆豆这么有礼貌,说话语气又委婉,妈妈很乐意跟你继续商量。(提出另一个问题)家里有那么多玩具,玩滑板有什么意思?
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很高,纷纷发言,教师从容评价。
(1)师评:他听得多仔细啊,听出了妈妈不同意买滑板的原因。跟别人商量时还要注意听清楚别人的话。
板书:注意倾听
(2)师评:你能举个例子说服妈妈,这样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但例子举得不好,理由不够充分,换一个角度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说得不错!”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评语,就会使学生,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信心大增。“你能举个例子说服妈妈,这样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这样的点评有指导性,刚刚发言的那位学生往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其他学生也会踊跃回答。这种评语既激励了已发言的学生,使他有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增强了他们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地加以点评,既指出了优点、不足,也提出了改进方法,是评价,也是指导。对各层次学生进行的看似随意的点评,实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考的特意性点评。
篇7
那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挡住了我回家的步伐。我没有带伞,却又必须回去,思忖再三,我决定冒雨跑回去。到家之后我才发现,由于上衣口袋太浅,导致手机丢了。母亲并没有责备我,只是要我在上学路上再仔细找一找,然后就没再说话。其实我们都知道手机是找不回来的,只是我们都喜欢往好的方面想罢了。
我还是沿着那条路找了一遍,可是根本看不到那我熟悉的影子。离学校越近,我的心就越沉重。尽管结果在预料之中,可强烈的失落感还是轻而易举地把我包围了。找不到手机,我很沮丧,也很失落,不过并没有哭,还和朋友一起没心没肺地笑。不是我不在乎,只是我害怕,所以用笑声掩盖内心的恐慌。
是的,我在害怕。当我习惯性地将手伸进口袋时,我就会莫名地惊慌。口袋空空的,牵引着心,心也变得空空的。手机没了,时间也好象离我而去……
那段日子真的很空洞,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没有时间的概念,心也不再有充实的感觉。手机的丢失是原来就没安全感的我彻底崩溃了。难过不是因为可惜,而是因为心里的那份空虚。在那里没有爱情,没有友情,就连亲情也少得可以忽略不计,我甚至开始怀疑那里到底有没有爱。如果连爱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呢?那种空虚的感觉令我窒息!我曾经想用别的东西去代替,可又想不出有什么合适的。
雨,一直地下,不曾停过,可它总会有停的一天。就象黑夜,哪怕再长,也会有黎明来将它驱赶。
玉是最了解我的。她知道口袋就象我的心,口袋充实,心也就觉得充实;口袋空了,心也就跟着空了。
篇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高职学院口才课是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口才能力的培养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口语交流,同音同质很重要。如何更好地交流,使交流更有效,是口才训练课的核心问题之一,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实际应用。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我们要让学生先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只有发音准确清晰,让听的人听得清,才能体现口才能力的有效性。
高职口才课中的普通话语音训练(以下简称语音训练)不仅仅是音节发音练习,应该是指依照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以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色、音强)为声音基础,以《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元、辅音、音调为语素基础,以气息训练、共鸣控制、音调调节、节奏控制等项目为辅助的综合训练方式。
在明确了语音训练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要对高职口才课程实践教学中语音训练的难点进行分析,具体问题如下:
1、语音训练是一个逐步矫正语音,克服方言影响的训练过程,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方言种类繁多,大部分南方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普通话语音训练中难度较大,训练效果不明显。
2、高职层次学生对普通话认识不足,造成对口才课程中语音训练的轻视、忽视,或因方言原因羞于启口,训练参与热情与程度不高。
3、基础语文能力仍待提高。语音训练是以基本的语文能力为基础的,高职层次的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应加强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识字与读音的关系,比如有一些汉字发音不准确,归根到底是基础语文能力不足的原因。
4、气息训练及共鸣控制需要长期、刻苦、严格的训练,学生较难养成良好的气息、共鸣训练习惯。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声音沙哑,底气不足,说话声音细小,无法展现口才能力,在学习怎么说,说什么之前(思维逻辑训练),要对气息、共鸣部分进行训练,以优质的发声技巧作为基础,提高声音的有效性。
针对高职口才课程有效性的要求及教学中语音训练难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语音训练作为基础知识存在着易懂难学的特点,在实际授课中应制定如下对策:
1、根据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方言区域划分,不同方言特点的学生可进行针对性教学。随着高职院校全国性招生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生群体早以呈现地域多元化,我国汉语方言体系也十分复杂,一般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方言区和粤方言区,教师应在教学之前根据学生的生源地、民族对方言区域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方言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笔者所在区域为天津,属于北方方言区,一部分学生存在舌间前音z、c、s与舌间后音zh、ch、sh混淆,零声母前添加n的现象等等;南方各省的学生,如广东、福建、海南等方言中舌面前音j、q、x读成舌根音g、k、h等问题,需要我们事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再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
2、进行合理的课时比例分配,将语音教学融入到整个口才课程全过程中。首先,语音训练基础课时应占到总体课时的四分之一,第二,在讲明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普通话语音进行全面的发音、朗读训练,在后面的朗诵、演讲、辩论及实用口才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求学生以普通话语音为基础展开练习,提高语音训练的强度,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3、改革练习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建立一帮一的学生互助模式。可以通过绕口令练习、上课前群体朗诵练习、即兴演讲练习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方言顾虑,提高对口才课语音训练的重视程度;由普通话基础好的学生,与语音训练比较困难的学生结对子,进行一帮一发音互助;要求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对普通话语音进行学习和体会等等,使学生语音练习不分课内、课外,养成良好的普通话习惯。
4、普通话语音词汇及语法练习。
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但是普通话词汇也不等同于北方方言,它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北方方言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上的一致。我们可以让一些同学将方言中的部分词汇,讲出来和同学们分享,再将方言词与普通话词语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二者在读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区别和差异,通过比较,熟练地掌握普通话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识字水平。
5、气息、共鸣、音调、节奏四方面的改善。
气息是声音的力量源泉,它也是决定声音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在朗诵、演讲、交谈等语音实际应用中,有效地控制好气息,才能很好的驾驭声音。不懂得用气就不会科学的发音,也就不能完美的表达,要掌握呼吸和换气的技巧就要对气息进行训练。首先,在每次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进行气息训练,全体同学在站立的姿态下,深呼吸,由老师提示要领;第二,要求学生在早上晨操与体育课上合理练习呼吸;第三,在巩固气息的基础上,通过大段文章朗读练习,使学生掌握换气的技巧。具体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深浅法、强弱法、疾徐法、换气法、以情调气法等。
共鸣是指人体器官共振的现象,做好共鸣练习,可以使我们的音色圆润、优美动听,提高声音的美感。共鸣主要包括鼻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要通过能锻炼不同部位共鸣的声韵母来练习共鸣发声,比如通过前、后鼻韵母来练习鼻腔共鸣;通过开口呼的单、复韵母来练习口腔共鸣等,在熟悉了韵母发音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共鸣练习,一举两得。
篇9
一、“口语表达”的过程是深化理解的过程
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这样促进学生多想,想是为了更好地说。根据教学需要可以组织学生讲。指导学生发表见解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仅要了解表达的结果,还要重视表达的质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教学“7的组成”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看图说说数的组成,我在黑板上分上下两行、大小、颜色不同的7个小星星,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从大小分为1和6组成7:从颜色分2和5组成7;从上下分3和4组成7,这样数形结合,加深了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又如:一式多说18:9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则可表述为:
(1)18除以9的商是多少?
(2)还可以表示比赛时两队得分情况
(3)18里面有几个97
(4)18是9的几倍?
(5)把18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几?
(6)9除18的商是多少?
(7)被除数是18,除数是9,商是多少?
(8)一个数的9倍是18,求这个数?
(9)18除以什么数得97
(10)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8,其中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几?
对于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术语,通过一式多说的数学语言训练,沟通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化扩张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新学概念。从这些训练中,也可以看出学生会想,想得出、想得好,抓住了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这一环节,也就抓住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对类似的学习困难消除了,也体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口语表达”的过程是拓展思维的过程
人们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维,训练语言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选用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具体事例相联系。以说促思,这就需要我们做到:
1,创设和谐的情境,促进语言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旺盛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整个课堂也呈现了“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11-7”时,首先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创设带领他们参观动物乐园的场景。然后,学生通过讨论后,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回答:
(1)1-1=0,10-6--4;
(2)11-1-1-1-1-1-1-1=4;
(3)10-7=3,1+3--4;
(4)4+7=11,11-7---4;
(5)12-7=5,11-7--4;
从这么多的算法中,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作为引路人,只能“引”,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入理性的殿堂,而应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悟自得。
2,触动生活积累,在实践活动中促进语言表达
语言文字训练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要适时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言语、思维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是“奇思妙想”,有的是“平淡无奇”,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思维方向,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
例:教学“凑整速算法”时,学生感到困惑,156+98原本是加法计算为什么要减去27究竟什么时候要加上,什么时候要减去?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星期天,妈妈到银行去取钱,她原有156元钱,又取了98元,现在有多少钱?怎样列式计算?156+98。请你根据妈妈取钱的情况给银行工作人员出一个点子,看如何使他的操作又快又准?学生通过分小组操作,得到以下一些方法:(零钱或付整找零)
(1)156+10x9+1x8
(2)156+10x9+2x4
(3)156+50x1+10x4+5x1+1x3
(4)156+10x9+5x1+1x3
(5)156+100-2
学生根据生活实践说出多种可能,究竟哪种形式最快,学生一目了然。对于为什么要加100减2,也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引出运算规律“多加了要减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展示了思维过程。掌握了算理。当学生展示自己解题经验的同时,他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学方法活动的结果,还包括数学思维过程。同时,也使学生消除了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口语表达”的过程是充分展示自我的过程
一个问题的提出能引起广泛的联想,多个独立的答案,学生在发挥各自独立见解、畅所欲言的同时,引出对数学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的我,从他们的“异想天开”“敢想敢说”中,体会到了,课堂中的“口语表达”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
篇10
1、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
夏季炎热,湿气渐盛,应多给宝贝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苦瓜:有消暑解毒的功效;西瓜:可以消暑利湿;乌梅:有解毒、除烦、止泻、镇咳等作用;番茄: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止渴的功能;黄瓜:可以清热、利水、消暑;绿豆:能够清热解毒。
2、饮食多样化
由于宝贝的食欲较差,妈咪给婴幼儿添加辅食时要尽量多换品种,如猪肝番茄营养米粉、鱼肉蔬菜营养米粉、鸡肉蔬菜米粉等可以调换着吃。较大儿童可以多吃些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食物要含脂肪较低,口味宜清淡。如果在凉拌菜中加些醋或蒜泥,既可调味,又可杀菌,还能起到增加食欲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