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钢琴范文
时间:2023-04-03 15:3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学钢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著名旅美钢琴家、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茅为蕙钢琴艺术中心创始人。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孙女。父亲是小提琴家,母亲是钢琴老师。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二年级,每年参加拍摄一部电影,先后有《等到满山红叶时》《巴山夜雨》等,并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16岁赴美留学,在不断获国际比赛大奖的同时,每年在欧美及亚洲地区举办近60场音乐会,和众多世界一流的著名乐团合作。
“您觉得从家庭中受益最大的是什么?”“基因。”随之而来的是一串开朗的笑声。这位俏皮、浪漫,在舞台上华光四射的著名钢琴家,就是茅为蕙女士。
今天,她坐在我们面前,一段有关孩子学琴的对话开始了,这段对话很让人享受。她告诉我们,现在的她觉得最舒服的状态就是早上弹4小时琴,下午再弹4个小时。她用充满感染力的声音谈论自己对钢琴学习的见解。无需什么背景,也不必有一架钢琴,她的谈吐、气质、对生活的喜悦和幸福感就这么强烈地表现了出来,深深地吸引了我。
如果一定要介绍的话,她就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孙女,年龄最小的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旅美钢琴家……也许你在《鲁豫有约》上见过她,那位伴在父母身边,弹奏起来深情而专注的钢琴艺术家。
Lesson 1 “无论有没有才能,学音乐就不会是一种浪费。”
作为一名钢琴家,他可能需要某种素养和天分。作为家长,我们都想帮助孩子坚持下去,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天分呢?
茅为蕙:我觉得99%初学的琴童家长,都不知道自己孩子有没有才能,这些孩子中大部分也未必是音乐方面的神童。孩子可能耳朵很好,但是手很软,孩子可能记忆力很好,结果音不准。有的孩子各方面都具备,但过于内向,家里弹很好,出去演奏却不行,这样还是做不了音乐家。
但我一直认为不管怎么样,让孩子学音乐,无论钢琴也好,小提琴也好,对孩子一生都是有很多好处的。不管这个孩子以后做什么,企业家、医生还是律师,做任何一行,他小时候在音乐世界里,哪怕只是转了一大圈又出来了,音乐对他以后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孩子学琴,就算他五音不全,在音乐上一点才能也没有,也不会是浪费时间。
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茅为蕙:如果学过钢琴,你看到别人弹钢琴就会有不一样的情感。你听别人弹钢琴,多少能够说出几句比较专业的评论。而且,一个人的气质会不一样,想象力也不一样,他的耳朵在听音乐的时候,会比没有学过音乐的人更敏感,因为这份敏感,他更可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伤感,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愉快。他会知道交响乐和协奏曲的区别,知道肖邦和贝多芬不一样,能用比较专业的眼光来享受。
欧美孩子的父母,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都会演奏某一种乐器,因为公共学校的音乐教育比中国源远流长得多。当以后,这一代琴童有了孩子,他们将会是非常专业的琴童家长。练过琴的人,对他自己的孩子会有更多的感觉,在平时做事的时候,都会有不知不觉的好处。
Lesson 2 “逼孩子练琴,也不是不可以。”
朗朗在谈自己的练琴史的时候,曾经提过小时候是被“逼”的。听说在练琴这件事上,您也是被“逼”出来的。请问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呢?是不是必须要给他一些助力,他才能坚持住?
茅为蕙:如果光从字眼上,“逼”字好像特别强势,有一种强迫的意味在里面。但其实就是用各种办法去劝,去引导。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处于非常强势的位置,无形中的太强势,会阻碍孩子的自由发展。
说到学一门本领,不管是学舞蹈、学体育、学戏曲、还是学音乐,最潇洒的时候就是演奏的时候,那个时候是非常享受的。然而练这个字,一定带着枯燥、辛苦的意思。练习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每一个人,包括现在这些已经在从事钢琴演奏的人,包括那些希望以后能从事钢琴演奏的孩子们,大家都有小时候,那个时候都是偷懒的,喜欢玩的。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无非就是在弄堂里跳跳绳,现在的世界五花八门,从网络到iPad,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比练琴有意思。
所以,对于大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怎样让练琴这个过程,变得更有乐趣一点。我们有意识地引导他,“逼”他练琴,但是在我们的“逼迫”下,孩子也可能觉得练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具体可以怎么“逼”呢?
茅为蕙:无论是钢琴老师还是家长,当面对四五岁的孩子的时候,要充满了阳光、笑容地陪他练琴。妈妈可以跟着一起学,陪着唱、陪着跳,给孩子讲故事……进行一种声情并茂的陪练。这是我认为的“逼”的态度。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家长的陪练就是坐在那里,让孩子“弹一遍”,“再弹一遍”,“手指站好”。永远是一个审视的,甚至是怪罪的态度:“为什么手又没有站好?”可能一着急声音又高上去了。
您小时候有怎样的经历?
茅为蕙:因为我爸爸年龄比较大,非常宠爱我。所以,虽然确实有一把尺在钢琴上,但这把尺从来没有打过我,而是把钢琴打得很厉害。爸爸一发火:“我要打你了……”就把尺往家具上扔,但是始终对我这个小女儿下不了手。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非常调皮,你让我练我偏不练,有的相对就比较乖,你让我练我就练吧。我就是比较乖,容易被逼的那一种。如果妈妈让我今天练两个钟头,我肯定答应,但是她出去以后,我肯定就练一个钟头,甚至半个钟头就不练了,等她回来,我一定说自己练过了。其实如果妈妈在,我这两个小时也能练得非常好。
所以你问要不要逼,我觉得需要,但是最好的状态是父母在逼,但不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逼的。
Lesson 3 “学琴的最初阶段,家长的陪伴很重要。”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您赞成家长要去陪练?
茅为蕙:我不仅仅是赞同,我认为陪练是必须的,没有一个4岁的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练琴的过程。
初学时,妈妈一定要陪孩子上课、练琴。妈妈可能也不懂,但可以一起学。比如小孩子经常弹的“小蜜蜂跟大苍蝇结婚”,这个时候妈妈的任务就是带着孩子去感受,那是一个怎样的婚礼?小蜜蜂新郎、大苍蝇新娘是什么样的?这是新郎在说话,那是新娘在说话……当然,怀着一颗童心,用这种语言跟孩子交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还需要每天坚持。但是,这是我觉得父母需要做的事情。陪练的老师一天十几个学生,不可能跟每个学生都这么唱,这么跳,这么有想象力。只有父母才有这样一份无私的爱,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
陪练需要陪到孩子多大?
茅为蕙:英文的网站一般说六七岁开始学琴,中国的老师建议是4岁。我自己是从4岁开始的,所以我比较主观地赞成4岁。我觉得4~8岁,是孩子锻炼手指技能非常好的时间。练琴,需要习惯,4~6岁,最容易养成这个习惯。
一开始,需要父母陪在身边,手把手来教,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并不是简单地说“站好”,而要用自己的手示范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姿势。不要说太多的话,那些“太扁了”、“太紧了”、“肩膀放松”、“手臂放开”的表述孩子未必听得懂,所以如果妈妈能示范那是最好的。
陪孩子练琴,妈妈应该逐渐往后退,到七八岁、八九岁,妈妈就几乎可以不用坐在钢琴边上了。可以坐在比较远的地方,比如在同一间房间做自己的事,然后渐渐离开这间房间,但还是在一个屋檐下……妈妈需要一天一天慢慢退。
很多妈妈问我,孩子要不要陪?第一要有长期打算,不能陪一天,五天不陪,又陪一天,八天不陪,当决定让孩子学琴的时候,就要作好充分陪的准备。其次,要和老师商量,什么时候可以慢慢地退,这些都是有实际作用的。
孩子每天都要练琴吗?每天需要练习多久?
茅为蕙:4~6岁的时候,家长不要在程度上要求太高,孩子练琴的时间,也不要太长。初学的时候,我觉得每天能够保证半个钟头就可以了。但是我建议这半个小时是有规律的,不能今天在这个时候抽半个小时,明天在那个时候抽半个小时。我爷爷以前每天有一个时间表,8点半干什么,到了9点,如果没有做完,那么一定要做9点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最不好的情况就是有时间就练,没有时间就不练。那么我可以保证,孩子肯定就不练了。
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每天几乎需要雷打不动地固定出一个练琴的时间。比如每天晚上吃完晚饭,7点到7点半,这是我们的练琴时间,它是被保护的。在这个时间里可以弹15分钟,休息5分钟,再弹10分钟。这当中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撒娇、发嗲的时间。不渴也要喝口水,不想上厕所,也要去跑一趟……这个机会我们要给。
到了八九岁的时候,每天需要有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练琴时间,我还是赞成分两段来练琴。比如早上练一个小时,晚上吃完晚饭再练一个小时,让他有一个重新集中精力的时间,接着是一段机能非常活跃的时间,然后再让他休息一下。
推荐图书: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旅美钢琴家茅为蕙与琴童家长一席谈》茅为蕙 著
预告
作为一位优秀的钢琴家,茅老师对童年的回忆,让不少琴童都有共鸣。在学琴路上,家长的角色很重要,下期还会呈现更多茅老师的精彩观点,敬请阅读:
篇2
从教学中可以观察到,刚开始学习钢琴的儿童都是很情绪化的,他们的喜怒哀乐直接表露在脸上和行动中,这和小狗小猫是一样的,因为他们的行为主要受动物脑的影响。他们离不开亲人,不愿单独走进课堂,还不知道将来进入社会,要独立和各种各样人打交道。他们天性活泼,喜欢好听的音乐,但要自己去学习产生音乐的钢琴时就太容易表现出畏难情绪、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情绪化是本能,是人的动物性的一面,是将孩子培育成人首先要遇到的障碍,可见理性和智力的培育是多么艰难。
理性和智力的培育是强制性的,否则我们的孩子就不能区别于动物成为一个在人类社会中有求生能力的人。但是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有不少倾向是在培养高智力的动物。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重智力轻理性的教育倾向就是一种比较容易看到危害性的倾向。有些倾向我们还很少意识到它的危险性,例如我们不少家长和老师只重视知识或技能教学,忽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等直接和理性教育相关的教学。重知识轻过程的教育实际上是放弃了理性教育。
其实,理性教育处处都体现在智力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是人类大脑新皮层创造出来的,是智力的产物。音乐直接影响人的情绪,所以在人的理性和智力教育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积极向上的音乐对理性和智力的培育都有正面的作用。钢琴之所以被称为乐器之王,是它宽广的音乐表现力能极大地影响和感染人喜怒哀乐的情绪,使之上升为人特有的情感,所以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面向孩子的钢琴教育。由于钢琴和钢琴曲都是人类高度智力的产物,所以钢琴教学也是一种高级智力教育。但钢琴复杂的结构和高难度的表演技巧,学习钢琴的过程不是件容易的事。学会演奏一首钢琴曲不但需要用大脑新皮层的理性和智力去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还要用十个手指再现这一情感并在黑白键盘上作反复的高难度练习,最后成为记忆在小脑中的肢体语言。这一过程对孩子来说,是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遇见的真正困难,但也是学习做人的最完整的一次机遇。作为老师的我们和学生家长也要学会在这过程中不断鼓励和帮助他们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首先要提供适当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只要开动脑子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同时要让他们享受演奏好每一首钢琴曲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憾,使之成为努力攀登一个又一个音乐高峰的原动力。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孩子们才能在学习钢琴的同时学习到情感的表现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人际情感交流和互动能力、自主的行动能力及高度的责任性等和理性和智力相关的基本求生能力。最终孩子们会懂得学习是自己事,一切成功都离不开刻苦努力地奋斗。
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在学了多年的钢琴以后,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因为不少家长只是将钢琴学习简单地看成是一种技能学习,没有很好地面对孩子在学习钢琴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化问题,错失了一次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理性和智力教育的机会。例如有一个孩子已考到了钢琴十级,但是进入大学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家长将钢琴卖掉。这些孩子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无奈和被迫,很少从钢琴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这样,被压抑了的“怒和哀”的情绪一旦条件合适就会总爆发出来,学习钢琴的经历反而成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痛苦的回忆。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小学的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学琴的人数多达30人,但坚持到小学毕业的只有2个孩子仍在学琴,这不仅仅是孩子的不坚持,也是家长的不够坚持,从而放弃学琴,放弃正面面对困难的一次机会。
孩子的钢琴教学要明确提出两个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钢琴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具备在社会中独立生存的能力;通过钢琴的技能教学,使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对美的追求。为达到这两个目标,钢琴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都要有利于孩子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化,进而上升为积极向上的生活动力。
理性培育的核心是培养克服困难追求目标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具备在社会中独立的生存能力,理性培育的主要障碍是情绪化。为此,老师和家长都不能忽视学习过程中孩子情绪的变化,特别是表现出不想学钢琴或不愿进行艰苦的钢琴练习时,要了解其原因,帮助孩子解决他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情绪转换工作。绝对避免简单训斥或放弃学习,否则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很难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向着确定目标努力奋斗的精神。同时,孩子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情绪变化,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有一个叫Kin的小朋友,由于畏难情绪,他在学琴半年后出现过1个半月左右的消极期,不愿意弹琴。但是他对音乐还有兴趣。为此在1对1时,指导老师采取先不强迫他弹琴,而是给他弹他喜欢的儿歌,让他跟着唱音符,来调动他的兴趣。在课下练习中,又让他在家长指导下上网观看配有该曲的动画片视频,既加深他对该曲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又提升了他的兴趣。这样他畏惧练琴的情绪出现好转,重新激发了他弹琴兴趣,学习速度也变快了。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情绪的转换工作不光是老师和家长的事,必需要和孩子一起寻找情绪转换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慢慢懂得学习钢琴是自己的事。
篇3
乐器音色之美,欣赏者众亦:钢琴的淙淙泉响,小提琴的翻飞急雨,二胡之如泣如诉,琵琶之嘈嘈切切,古筝高山流水,笛子轻快悠扬。这些都给我们听觉以美的享受。接触过不少人,都抱有平生不曾学习过一种乐器的遗憾,遗憾的人多了,类似的意见征询也就多了,大多数人都喜欢问:“如果现在开始学,应该学哪种乐器好呢?”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人可能会因不同际遇、阅历和学识,而有不同的建议。我跟这位朋友说,此非我所专长,给不了多少专业意见你,但是,如果你真要去学,我倒大概能猜测你会选择哪种乐器。朋友反问“凭什么啊”,我说是利率二字。
依据利率推算他会选择哪种乐器,不是神智不清,而是依靠经济学的基本逻辑。
经济学理论说,利率受不耐度(impatience)影响(编注:市场理论认为,利率与人的“不耐度”有关。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认为,由于现在的钱贵于将来的钱,若现在想要提前预支将来的钱,那么就须付价差,这个价差就是利息。即是说,利息是货币的时滞之价;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则认为,虽然人性普遍不耐,但程度却有高低之分,有人很不耐,有人稍耐些,于是,不耐的人要即时享受,就得用将来的期货交换稍耐人的现货,为达此目的,不耐的一方必须给稍耐的一方贴水(付息),简言之,费雪认为,利息是“耐”的报酬,“不耐”的代价。一个人越不耐,所付利息就越多,利率也就越高。
不同社会、不同个人的不耐度是不同的。处身乱世,朝不保夕,社会的利率会很高,及时享乐的观点会盛行;而政通人和,社会安定,人们会更多考虑未来,不耐度就没那么高了。对于个人来说,不同年龄段的利率是不同的,老人不会和年轻人去赌长命,他们知道生涯有限,不耐度自然较大。
需要知道,任何一种乐器,要学到娴熟的状态,已是殊为不易。要成为出色的专业演奏家,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很多家长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去学钢琴,甚至咬紧牙关花费巨资买回一台钢琴。他们不是不知道,钢琴演奏基本是赢者通吃的市场,世间只有一个朗朗,也只有一个李云迪。也就是说,能够在专业演奏上取得一席之位的人数和学钢琴的人数相比,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家长的初衷,不会是期望如同中那样渺茫机会,自己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个朗朗。他们更多的心态是通过学习乐器来培养孩子,使得他们以后能够有更多机会。况且很多研究也表明,练习乐器有促进智力的作用。
我们不妨从不耐的角度分析人们对乐器的态度。不同乐器难易有别,这里头大概是钢琴最为难学,十年八年也许都难有气象;大小提琴相对而言容易一些,不过也要好几年才能有所成绩;一些相对简单的乐器、吉他、口琴等,花一两年时间对谱弹奏几首曲子是没多大问题的。也正因此,学钢琴的多数是从小孩开始,目前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开始送他们去学习了。看看近几年在国际上声誉鹊起的几位钢琴家,朗朗3岁开始学琴,李云迪4岁开始学手风琴,7岁转学钢琴。钢琴神童牛牛也是3岁开始学钢琴,天赋所至,6岁已经开了个人演奏会。据报道,现在国内学钢琴人数达到两千万之巨。显然,这里面的很大一部分是中学以下的孩子。学钢琴要成气候,除了天赋之外,恐怕另外一个优势不得不提,就是年龄。因为钢琴无论怎样看来,都可以说是一项长期投资,就如你的养老保险一样,是放置几十年的。一般孩子,没有特别的天赋,是靠勤奋积累,能熟练弹奏一些钢琴曲,应该是从学习开始的很多年之后吧。
篇4
关 键 词:兴趣 比喻 游戏 教材 音乐欣赏
幼儿学钢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学钢琴既要用脑又要用手,既要学艺术又要学技术。所以对幼儿来说,首先要培养他们学钢琴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就会学得很快;如果不感兴趣,怎么教也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呢?
一、把握幼儿教学特点,以激发兴趣为首要任务
前苏联教育家阿尔托波列夫斯卡雅说:“激发感染孩子们掌握音乐语言的愿望,这是教师最初任务中的最重要的任务。”一位好的钢琴老师,除了要有诸多方面的知识,还要把握好幼儿教学的特殊性,把引导孩子喜欢音乐、喜欢钢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每个孩子的先天素质不同,有的孩子很小就显露出音乐才能,而多数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尤其是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教孩子弹奏钢琴的技巧,还要善于和他们沟通,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对多数孩子来说,在见教师之前,总是把教师想成一副严肃而令人害怕的样子,这对孩子的学琴动机是不利的。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调皮,因此希望教师在上课时对孩子严厉些。但事实上,再调皮的孩子在上课时也会表现得很老实,虽然不排除教师的威严有让孩子精力集中的作用,但教师更应该让孩子喜欢自己。比如,上课时的语调对孩子的影响就很大。当孩子出错时,教师不应该责备,应该耐心地讲解,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教师应该使孩子产生一种愿意和这个老师学习的愿望,进而使孩子愿意学琴。
二、运用恰当的比喻和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那种认为初学阶段简单、谁都能教、怎么教都行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应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好每节课要达到的目的,一定要用生动的语言去启发他们,使孩子对钢琴课感兴趣。在初学钢琴的幼儿中,大多是不识字的小朋友,为了让孩子能记住老师的要求或理解乐曲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教学要求。比如,教初学的孩子学手型时,可以把手比作美观的石拱桥。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各为一道“拱梁”,都要自然弯曲,呈“拱”型。大拇指是“一条船”,要能从桥下开过来、开过去。如果掌关节塌下去,“船”就不能通过;如果小指倾斜了,“桥”就造歪了,“船”就开不过去。通过这个比喻,学生就能做到关于手型的基本要求了。所以在教学中,恰当的比喻不仅能生动地说明问题,而且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尤其给年龄小的孩子上课,一定要设法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熏陶。比如,教初级的孩子断奏,有的孩子一教就会,有的孩子弹的声音却很硬,找不到手臂的自然重量,这时可以先和他一起做大象甩鼻子的游戏,站到地上弯腰90度,手臂放松垂直,手臂像大象的鼻子一样甩来甩去。然后再站直了甩手臂,接着再教两只手臂画圈,并告诉他这游戏叫荷兰大风车。不久,孩子就完全明白了什么是手臂重量。这时再教他把手臂重量完全放松,掉在大腿上,掉在钢琴上,这样学起来,孩子会觉得又好玩又容易。又比如,教孩子一只手弹歌唱的连奏,另一只手却要弹富有弹性的跳音时,可以先教他玩锤子和抹布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锤子代表跳音,用左手捶左腿,抹布代表连音,用右手摸右腿。随着动作的熟练动作加快、难度提高,双手的动作能转换准确,以后在弹琴中遇到这种情况就不成问题了。另外教师的演奏示范也很关键,听了教师优美动听的示范,孩子们会更想练琴。偶尔也可以让他们用钢琴模仿大象走路、模仿小鸟的叫声……总之,教师要使每堂课都生动有趣、有说有笑、有弹有唱,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上每节课。
转贴于
三、合理选用教材,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材选用是否恰当,将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产生很大影响。钢琴教材的选用要在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注意音乐内容的多样性和生动性,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如果总是选用练习曲和技巧偏难的乐曲,将使孩子很快失去学习兴趣。如选用较为系统全面且带有插图和标题的成套教材入门,使孩子既在短时期内学习多种内容,又始终在一种愉快活泼的想象中学习;多选一些世界名曲,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也可以给孩子们讲讲作曲家的故事和作品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弹奏兴趣又能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还可选择一些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并教他们配弹简单的伴奏,既调动了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即兴伴奏的能力。
四、多参加音乐活动,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水平
教师要创造条件,经常让孩子们练习齐奏、重奏等,还要搞孩子们自己的音乐会或比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还应让家长多给孩子听音乐,多看各种音乐演出。随着钢琴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家长对孩子练琴抓得很紧,只要一有时间就让孩子坐在琴边用功。这种分秒必争的精神是好的,然而对音乐欣赏这部分也是不能忽略的。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听音乐会是浪费时间,又听不懂,还不如在家练琴,这是极其错误的。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一样,大家都懂得,学习文学不单纯是识字、造句,还要通过阅读、欣赏等各种渠道来提高文学水平。如果孩子没读过好文章,自然就缺乏鉴赏能力,也不会写出好文章,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钢琴文献是极其丰富的,一个人一生所要学习的作品是有限的,欣赏却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手段。还有些孩子很有音乐才能,但弹出来的东西却是乏味的,即使老师再三启发强调也无济于事。原因何在呢?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听得太少,见得太少。对音乐的理解也太少,缺乏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更谈不上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自然也就弹不出好的音乐来。怎样解决?就是要加强孩子们的音乐欣赏,多听音乐会、多听好的演奏。没有条件的可以多听录音。另外,如果我们有指导地去引导孩子欣赏音乐会,那么,听一场音乐会比闷头练几个小时的琴收获大得多。有条件的话要让孩子经常接触与音乐相关的艺术,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很自然地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和音乐艺术。
铃木镇一博士曾说:“有三分钟的热情都值得去练琴。”对于初学钢琴的幼儿,如果每天能有十次三分钟那就更好。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尽最大努力鼓励孩子热爱钢琴,使孩子每天都保持练琴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一种魔力,他可以创造人间奇迹”。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兴趣比喻游戏教材音乐欣赏
幼儿学钢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学钢琴既要用脑又要用手,既要学艺术又要学技术。所以对幼儿来说,首先要培养他们学钢琴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就会学得很快;如果不感兴趣,怎么教也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呢?
一、把握幼儿教学特点,以激发兴趣为首要任务
前苏联教育家阿尔托波列夫斯卡雅说:“激发感染孩子们掌握音乐语言的愿望,这是教师最初任务中的最重要的任务。”一位好的钢琴老师,除了要有诸多方面的知识,还要把握好幼儿教学的特殊性,把引导孩子喜欢音乐、喜欢钢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每个孩子的先天素质不同,有的孩子很小就显露出音乐才能,而多数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尤其是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教孩子弹奏钢琴的技巧,还要善于和他们沟通,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对多数孩子来说,在见教师之前,总是把教师想成一副严肃而令人害怕的样子,这对孩子的学琴动机是不利的。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调皮,因此希望教师在上课时对孩子严厉些。但事实上,再调皮的孩子在上课时也会表现得很老实,虽然不排除教师的威严有让孩子精力集中的作用,但教师更应该让孩子喜欢自己。比如,上课时的语调对孩子的影响就很大。当孩子出错时,教师不应该责备,应该耐心地讲解,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教师应该使孩子产生一种愿意和这个老师学习的愿望,进而使孩子愿意学琴。
二、运用恰当的比喻和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那种认为初学阶段简单、谁都能教、怎么教都行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应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好每节课要达到的目的,一定要用生动的语言去启发他们,使孩子对钢琴课感兴趣。在初学钢琴的幼儿中,大多是不识字的小朋友,为了让孩子能记住老师的要求或理解乐曲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教学要求。比如,教初学的孩子学手型时,可以把手比作美观的石拱桥。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各为一道“拱梁”,都要自然弯曲,呈“拱”型。大拇指是“一条船”,要能从桥下开过来、开过去。如果掌关节塌下去,“船”就不能通过;如果小指倾斜了,“桥”就造歪了,“船”就开不过去。通过这个比喻,学生就能做到关于手型的基本要求了。所以在教学中,恰当的比喻不仅能生动地说明问题,而且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尤其给年龄小的孩子上课,一定要设法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熏陶。比如,教初级的孩子断奏,有的孩子一教就会,有的孩子弹的声音却很硬,找不到手臂的自然重量,这时可以先和他一起做大象甩鼻子的游戏,站到地上弯腰90度,手臂放松垂直,手臂像大象的鼻子一样甩来甩去。然后再站直了甩手臂,接着再教两只手臂画圈,并告诉他这游戏叫荷兰大风车。不久,孩子就完全明白了什么是手臂重量。这时再教他把手臂重量完全放松,掉在大腿上,掉在钢琴上,这样学起来,孩子会觉得又好玩又容易。又比如,教孩子一只手弹歌唱的连奏,另一只手却要弹富有弹性的跳音时,可以先教他玩锤子和抹布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锤子代表跳音,用左手捶左腿,抹布代表连音,用右手摸右腿。随着动作的熟练动作加快、难度提高,双手的动作能转换准确,以后在弹琴中遇到这种情况就不成问题了。另外教师的演奏示范也很关键,听了教师优美动听的示范,孩子们会更想练琴。偶尔也可以让他们用钢琴模仿大象走路、模仿小鸟的叫声……总之,教师要使每堂课都生动有趣、有说有笑、有弹有唱,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上每节课。
三、合理选用教材,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材选用是否恰当,将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产生很大影响。钢琴教材的选用要在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注意音乐内容的多样性和生动性,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如果总是选用练习曲和技巧偏难的乐曲,将使孩子很快失去学习兴趣。如选用较为系统全面且带有插图和标题的成套教材入门,使孩子既在短时期内学习多种内容,又始终在一种愉快活泼的想象中学习;多选一些世界名曲,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也可以给孩子们讲讲作曲家的故事和作品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弹奏兴趣又能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还可选择一些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并教他们配弹简单的伴奏,既调动了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即兴伴奏的能力。
四、多参加音乐活动,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水平
教师要创造条件,经常让孩子们练习齐奏、重奏等,还要搞孩子们自己的音乐会或比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还应让家长多给孩子听音乐,多看各种音乐演出。随着钢琴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家长对孩子练琴抓得很紧,只要一有时间就让孩子坐在琴边用功。这种分秒必争的精神是好的,然而对音乐欣赏这部分也是不能忽略的。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听音乐会是浪费时间,又听不懂,还不如在家练琴,这是极其错误的。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一样,大家都懂得,学习文学不单纯是识字、造句,还要通过阅读、欣赏等各种渠道来提高文学水平。如果孩子没读过好文章,自然就缺乏鉴赏能力,也不会写出好文章,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钢琴文献是极其丰富的,一个人一生所要学习的作品是有限的,欣赏却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手段。还有些孩子很有音乐才能,但弹出来的东西却是乏味的,即使老师再三启发强调也无济于事。原因何在呢?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听得太少,见得太少。对音乐的理解也太少,缺乏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更谈不上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自然也就弹不出好的音乐来。怎样解决?就是要加强孩子们的音乐欣赏,多听音乐会、多听好的演奏。没有条件的可以多听录音。另外,如果我们有指导地去引导孩子欣赏音乐会,那么,听一场音乐会比闷头练几个小时的琴收获大得多。有条件的话要让孩子经常接触与音乐相关的艺术,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很自然地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和音乐艺术。
铃木镇一博士曾说:“有三分钟的热情都值得去练琴。”对于初学钢琴的幼儿,如果每天能有十次三分钟那就更好。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尽最大努力鼓励孩子热爱钢琴,使孩子每天都保持练琴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一种魔力,他可以创造人间奇迹”。
参考文献:
篇6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钢琴,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大人弹,那是过去固有的功底;孩子学着弹,一般都是家长的某种期盼¡¬¡¬同是改革之初来到中国的高尔夫运动,命运好像就不及钢琴了。其实,高尔夫和钢琴都是舶来品,但与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琴棋书»¬”爱好倒也不相上下,这样一来,高尔夫与钢琴定位为所谓贵族消费也就来不得什么惊奇了。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空前的变化,其中大部分家庭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改善,“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使人们对需求的范围,从饮食果腹逐渐走向了多元,可最令人不解的是,唯有高尔夫运动好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依旧让人感到高不可攀、贵不可及,有人提出高尔夫运动要向大学生普及,没落好评,反倒引来非议。
那么,一项在世界上极为被公众注意的时尚运动,难道国人如此不能接受吗?难道就是因为高尔夫运动的消费太高无法承受?还是因为别的?
我在孩子开始学习高尔夫之后,有了“高尔夫运动太应该早早地向孩子普及”的想法,而且在可行性方面,我们不妨可以比照孩子学习钢琴看看。
先说基础装备。弹钢琴需要钢琴,打高尔夫需要球具。钢琴的价码大概没有低于6000元的,然而儿童高尔夫球具价格一般在700£¬800元之间。其次这两个项目的培训现状;因为弹钢琴大多带有考级的功利性,找个好琴师一年的开支大约不少于5000元;当然,参加一个高尔夫夏令营也是要2000元左右,长期训练倒不会超过6000元。在设备培训开支方面,应该说两个项目区别并不大。
对于这两个文体爱好的存在环境来说,应该说一个是静态的修身养性,一个是户外动态的调养身心,目的类似方式不同,只是高尔夫更要亲近大自然罢了。
部分家长让孩子学钢琴时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如果带有功利性,考级也就变味了。有些孩子学弹钢琴,却不了解和声、乐理,缺乏音乐欣赏的能力。其实大多家长还是比较实际,他们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并不是要孩子走音乐道路,更不是要将孩子培养成钢琴家。那么学钢琴的目的究竟因该是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音乐可以帮助父母亲更好地培养孩子。
有音乐教育家指出:学钢琴首先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学习钢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要花上数年的时间。学生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有很强的意志力,否则就会半途而废,在攻克一首首乐曲的同时,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锻炼和强化,这样的意志品质对于学生学习其它文化以及在今后的人生中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通过练习钢琴,尽可能的将学生左右手的活动能力达到平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左、右半脑得到很好的锻炼,起到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第三,孩子通过学习钢琴,让学生接受音乐培养,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接受美育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气质。
其实我觉得,上述对钢琴给予孩子们的教益,在高尔夫上也适用。正因为我们对高尔夫运动的认识还存在着普遍的偏见,所以没有人去总结,更难有人站出来说:孩子,走近高尔夫,你会从这项运动中得到更多的教益。
篇7
钢琴教育学术研究已经被大多数人所关注,全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在学习钢琴,各种钢琴教育培训行业也越来越多,掀起了学钢琴的热潮。目前钢琴教育学术界把学术探讨更多地关注在成人,我认为幼儿更是要值得关注的,一颗颗的幼苗才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而幼儿的启蒙教育在幼儿整个钢琴学习阶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是一名幼儿钢琴教师,几年来从事幼儿钢琴教育,深知有太多的学问,下面只是我个人对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与探讨,希望对大家能有借鉴作用。
一、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内涵、特征
所谓启蒙教育是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幼儿钢琴启蒙也是同样的道理,你不能跟幼儿讲述太多太深奥的理论知识,只能从视觉感官上,或者是身体上来进一步加深印象,从而熟练地过程。因为大多数是儿童,所以教育的特点就要偏向于儿童化、趣味化,这样才会生动。如果说一节钢琴课上完了,而小朋友根本没有听懂或者是在课下练习的时候根本无从下手。事实上老师也讲了很多东西,理论上的知识也许讲得面面俱到,可是效果确不明显。那么,这种教学对幼儿钢琴的启蒙就会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1.钢琴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我们拥有3600万学习钢琴的琴童,这个数字是美国人口的12%,是“音乐之乡”维也纳全国人口的四倍。在欧洲正呈现出“日薄西山”之势的古典音乐,在中国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趋势,我们作为钢琴教师如何做好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呢?这需要我们每个老师去探索,研究。现在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的课外辅导,兴趣班之类的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什么都要会,别人学的他也要学,导致孩子没有一样学的是精的。实际上我认为学钢琴是一种艺术,是与孩子心灵交流的另一种声音,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钢琴的发展热潮在中国是一步步的在高涨,最近十多年已经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深入。那么我们更要认真的去重视、理解它,不能一味的去一把抓。
2、学习钢琴的好处
2.1开发智力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钢琴和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都应当归属于素质教育。最近有家长这样跟我说:我想让小孩学钢琴是觉得学钢琴的人都聪明。我听了之后对家长笑了笑。的确,钢琴可以开发智力,但并不是那么的绝对。通过钢琴的学习和弹奏过程,幼儿的十指各自独立灵敏地活动,不仅有助于大脑左右半球的获得同等全面的发展,而且可以增进彼此的协调关系,有助于大脑的开发。
2.2提高素质
由于钢琴是最理想的、又是相对普及的和声乐器。任何一件乐器,都没有像钢琴拥有那么多的独奏曲,在众多的钢琴独奏曲中,包含有巨大数量的属于人类最杰出创造之列的优秀之作,这是一笔无价的,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财富。学习弹钢琴,就能够亲身接触、直接领受这笔财富。
大家知道,物质财富的增加,不一定必然使人变得高尚。而精神财富的增加,则必然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高级的钢琴艺术,会使人心胸宽广,视野开阔,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激励人们用文明、道德的方式追求美好的事物,这就是人的素质的提高。
2.3陶冶情操
幼儿很小的时候家长们都会放一些儿歌、轻音乐之类的曲子来舒缓小朋友的心情,哄着小孩进入甜美的梦乡。几乎每个妈妈在怀孕期间都用音乐来做胎教,为的就是给幼儿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幼儿钢琴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
1.启蒙的最佳年龄
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现在的家长都迫不及待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早点学习钢琴。有些家长甚至在小孩3岁的时候就要给他报名学习。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家长,带着一个小孩来报名学钢琴,我仔细看了一下小孩的手,手指很细,也没有什么力气,手也比较小。我说要等他长大一点再报名吧,现在学起来可能会有些吃力,因为要用小手去敲击键盘,需要点力气的。小孩家长听了有些不高兴了,我们小孩都3岁多了,学钢琴应该年龄也够了。怎么就不能学呢?跟他一样大的小孩也都学了,弹得也不错啊。我点头笑了笑,跟那个家长解释了一下小孩学习钢琴的条件后,那家长才停止了疑问离开了。那么,幼儿学琴的最佳年龄到底是几岁呢?
3至6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识字,认谱,记忆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从生理的角度看,儿童骨骼基本发育完成是在5岁左右,在这之前手指的骨骼没有完全发育好,尤其是小指相当软弱,过早弹琴容易把骨骼弹弯曲或变形,因此,5岁学琴是最佳年龄。在我的实践当中,也看过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书,其实孩子几岁开始学琴并不重要,我是带幼儿钢琴的,我带过许多4岁(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他们学的也并不比5岁小朋友学的差,有的学的甚至很好。所以,我认为孩子启蒙的最佳年龄在4-5岁。
2、家长的困惑
绝大多数的幼儿在学习钢琴的初期都存在着好动、坐不住、 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也是让老师和家长最伤脑筋的。但幼儿在4、5岁正是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身体各方面都在成长、发育。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一节课只有40分钟,小孩能坚持一刻钟认真听进去已经是不错的表现了。还有的就是小孩自己不想学,不愿意练琴,家长就想尽一切办法逼着练,逼着弹,最后的结果就是家长小孩都不开心,家长也觉得累,小孩更觉得没有意思,从而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
四、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主要方法
1、间歇式教学法
大声吼,叫只会让小孩在上课的时候大哭,这对小孩学钢琴是一点帮助都没有。面对这类学生,我们只能用间歇式的教学,能认真弹一刻钟就弹一刻钟然后就休息、可以下来走动走动调整一下状态,然后再练习15-20分钟。以后慢慢地适当的去增加练琴的时间,这样才有可能坐得住,从而上好钢琴课。
2、尝试教学法
还有个学生家长在课下跟我交流地时候,她说小孩有时候练不出来,我很急,明明就是老师讲过几百遍的问题,可还是错。于是我自己在琴上练了一下,发现自己的手还没有孩子的灵活,手型还不如小孩摆的好,所以一肚子的怒气顿时消失了,这才意识到,不能一味的去抹杀小孩的成果,用吼或急得态度是没有用的,因为当自己上手的时候才知道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容易。所以,我们不能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来要求孩子,那是不公平的。我听了这个家长一番话后,感觉很欣慰,因为这正是我要跟许多家长谈得问题竟被这个家长总结的如此贴切。
3、声乐同步快乐教学法
兴趣不浓,逼着弹倒不如让小孩出去玩。我接触的这些小孩中大多数都是对钢琴充满着好奇与渴望的。他渴望着自己也能在钢琴上弹出优美的音乐来,能表演给大家看。但是,他毕竟是小孩,他的抑制力和自觉性远不如成人。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会胆怯,会退缩。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家长们还要给他施加任何的压力,那么就等于是抹杀了他对音乐那仅有的一点兴趣了,倒不如让他出去玩,放松放松。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帮助他,正确的去引导他怎样克服困难去迎刃而上。因为,在钢琴学习中,老师、家长和孩子是三点一线,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家长,在前期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能认认真真的上好一节课对于年龄偏小的幼儿来说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课余也独自思考,认真研究了一下,大多数的幼儿对声音都很敏感,他们喜欢听儿歌,听音乐。走在大街上,也有好多小朋友玩的玩具也都是伴随着音乐而来的。于是我尝试着在我的钢琴教学中加入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声乐同步快乐教学法。
具体方法就是在小朋友上钢琴课之余穿插着声乐的教学,幼儿本身能坐住的时间很有限,也许在弹钢琴弹了20分钟后就已经坐不住了,注意力不集中、眼睛动来动去、东张西望的这种情况真的是不少见。在这个时候,我坐在钢琴上翻开幼儿歌唱书,弹几首小朋友喜欢听的儿歌,让小朋友跟着我的钢琴伴奏一起投入到音乐中去,尝试着这样教学很长时间后发现,这时候的小朋友注意力是完全集中的。但是,这套方法只适用于幼儿,对于大龄小朋友来说,声乐的教学可以放在钢琴课结束后或者是课前,因为这类小朋友相对来说抑制力是比较好的,接受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更多地精力放在钢琴课的教学上。于是,在我的幼儿钢琴教学中已经运用了这套方法,这样时间长了,小朋友不仅会弹钢琴,歌唱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了。
总 结
作为一名幼儿钢琴教师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她为祖国、为社会培育着一批又一批的新苗;作为一名幼儿钢琴教师,深知学琴孩子们的背后家长的爱和精心的培育也是无以言表的。孩子们就这样成长着,音乐带给孩子们的也许有痛苦和磨砺,有坚韧和顽强,有信念和执着,但我想,带来最多的应该是快乐!所以,我从心里希望孩子能在这学琴的枯燥过程中,逐渐领略到音乐的美妙,一种在手指间流动的音符,一种自然地美妙感觉,一种享受的陶醉。希望他能是发自孩子内心深处的天籁,即便那声音如此稚嫩,即便那声音不够专业,即便那手型还不那么标准。希望孩子们的心中滋生,滋养,茁壮。
参考文献:
[1]聂芳. 从这里走向世界[J].钢琴艺术.2010.12
篇8
“等到孩子6岁以后再让他学钢琴,太晚了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年轻父母,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列出的孩子学“本事”的适宜年龄和注意事项吧。
・学钢琴
开始学习的适宜年龄是4~7岁,一般认为,5岁是很适当的学习年龄。3~5岁的孩子,还是欣赏音乐,尽早接受古典音乐的熏陶为好。
[注意事项]
7岁以前的孩子,每天练习钢琴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8岁以前的孩子学钢琴,最好有家长陪同,一起练习。
・学画画
最适宜的开始学习年龄是2岁半至3岁。但画画是儿童的天性,放手让1岁半的孩子涂鸦也不会嫌早,五六岁的孩子开始学画也不会晚。
一般说来,2~3岁的孩子画画主要是对颜色、形状感兴趣,5~6岁时,孩子才能画出想像中的、记忆中的事物,才能在画画中较好地表现出他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注意事项]
孩子画画,是创造力、感受力和模仿能力的游戏,家长千万不能用“画得像还是不像”的标准来衡量,要多鼓励孩子,让他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画。
对一些视觉发展相对滞后的孩子,不妨多让他玩玩橡皮泥,通过塑造形状的游戏,他的画画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学汉字
开始学汉字的年龄可在4~5岁,学写字的年龄可在6岁左右。
[注意事项]
一般认为,孩子不宜在学龄前学汉语拼音。
四五岁的孩子学汉字,最好在游戏中进行,有时重复教育四五遍才能教会孩子认一个汉字,家长不要心急。
・学外语
越早越好。有研究显示,胎儿期的孩子就能通过母体接受语言信息。一般来说,1~2岁的孩子就可以接受家庭式的,游戏式的外语教育了,3岁的孩子接受较正规的外语启蒙教育,比较合适。
[注意事项]
幼儿学外语,很容易把教学者的不规范口音一股脑儿吸收进去,日后很难矫正。因此,如果年轻父母自己的外语发音不太标准,应该多让孩子听发音正确的外语音带。
・学踢足球
2~3岁时可以接触较轻、较软的儿童足球,4~5岁可以接受较正规的儿童足球训练。
[注意事项]
篇9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育
科学研究表明,早期的音乐教育能够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记忆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开发。以钢琴为代表的键盘乐器是对孩子开发智力的最有效途径,还能够磨练孩子的坚强的意志,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高雅的气质和音乐修养,也能够丰富孩子的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
苏联教育家阿尔托波列夫斯卡娅说的好:“激发感染孩子们掌握音乐语言的愿望,这是教师最初任务中最重要任务。”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人们的认知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的品质形成,情感培养,人格完善,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钢琴是一门技能技巧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它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毅力,并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更需要学生具有浓厚而稳定的兴趣。经验表明:如果学生对学琴感兴趣,他们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学琴。因此,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无疑是给自己的教学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许多学生不知如何练琴,他们只会机械地从头至尾练习,不知道所弹奏的内容,长此下去只能使错误音符和方法增加,而不良习惯的一旦养成,就不易改正。在弹奏时,根据乐曲的特点及难度进行分句、分段、分手练习及变节奏、变速度练习等,最终达到完整内容的目的。大部分初学钢琴的孩子年龄小,好动,注意稳定性差。但他们对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却很容易接受。因此,为了开启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多采用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儿童对音乐的直接兴趣。教材的选择上,用一些有彩色图画的教材,这样可以使孩子直接看到乐曲的含义,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在范奏时,可让孩子根据音乐做出不同的反映。在趣味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对唱名音名的教学,可以把键盘图和五线谱对照表画在黑板上,以游戏找朋友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琴的兴趣,而且多种形式的感知加深了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家长也可有意识的多给孩子听磁带、唱片,观看实际演出等。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孩子对钢琴的兴趣。
学钢琴是一项非常艰辛的活动,它需要人体各个部分的运动,还需要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儿童初学钢琴时,经常会协调不好,一个乐句或一个技巧往往反复多次仍不能正确的弹奏。这时,教师要耐心指导,让学生调整好心态来完成,实在不行可让学生休息放松一会,教师切不可急躁,指责学生,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儿童多具爱表现自己,喜欢得到家长或老师的赞扬。家长或教师平日可采用打分、贴小红旗的方法鼓励他们练琴。对他们的点滴进步,也要充分肯定。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喜欢钢琴老师,从而喜欢弹钢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钢琴教师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对调皮的孩子要多一些约束,对温和的孩子多一些诙谐。针对学生弹琴时存在的问题也应选择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对手指灵活性较差的学生可着重练习《哈农》等音阶练习,对手较紧的学生多指导其练习较慢的抒情曲目,对乐感不好的学生可选择节奏感较强的舞曲来教学,对手小的学生选择一些八度以内的曲目进行教学,手型不好的学生指导他们多练固定音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技能技巧在得到提高的同时,兴趣得到培养,也为他们今后更深入系统地学琴扫除了障碍,增强了学琴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事求是、由易到难,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内容教学,注意难度的迂回递升,经常让学生体验成功,把练习曲与乐曲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这种程度上学习乐曲,学生不会觉得困难,而且优美的旋律能唤起学生美的感受,从而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对内容较长的曲目可以指导学生分段练习,逐步消化,由部分到整体,由慢到快,逐步攀升。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学琴,保持其稳定的学琴兴趣。
钢琴教学时,教师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准确的范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感受。在教学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时,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出小天鹅在湖边嬉戏、跳跃、翩翩起舞的情景,指导学生用灵活敏捷的触键方法弹奏;教学兰格的《花之歌》时,教师用语言描绘出鲜花静静绽放,散发出诱人花香的美丽背景,指导学生弹出鲜花盛开的感觉;教学《土耳其进行曲》时,教师描绘出主部主题的英雄主义,指导学生把它弹成一首旋律雄伟,具有英雄气质的进行曲。这样学生在掌握技能、技巧的同时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获得了情感体验,从而保持了对学习钢琴的浓厚兴趣。
目前钢琴教育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孩子在学琴之前,根本就对钢琴没有什么主观的愿望,他们之所以能够良好地配合钢琴学习,主要的出发点就是让家长满意。那么如果在学琴的活动中得不到家长的肯定性评价和态度,就会对他们的学琴动机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指出错误是必须的,但要有两个前提:一是不能破坏孩子的自信心,而绝不能作出“你怎么这么笨”等对本质能力进行直接否定的结论,那样只能彻底破坏孩子的自信心;二是要让孩子觉得提出错误的方式是友爱的,而不是厌恶的,是和气的,而不是粗暴。
篇10
关键词:幼儿;钢琴;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让孩子掌握一门乐器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幼儿启迪智慧、培养气质、拓宽视野,对于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适应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而在众多的乐器中,有“音乐皇冠上的明珠”“乐器之王”之称的钢琴成为了众多家长的首选对象。因此,很多钢琴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许多家长在幼儿园时期就让自己的孩子加入到了学琴的队伍中来,部分家长很早就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来了第一架钢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练好“童子功”,成为未来的钢琴王子。但是,事与愿违,大多数幼儿在学琴之初或者学琴没多长时间就产生了厌烦情绪,甚至有些孩子因此半途而废。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学琴动机不强,兴趣不浓厚带来的。
古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让孩子学好钢琴,首先就要激发孩子对钢琴浓厚的兴趣。本文就以4-8岁的幼儿为研究对象,探索一些激发及保持孩子学琴兴趣的具体方法,以期对家长及幼儿有所帮助。
一、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学习钢琴的决定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个体自己做出的选择其坚持性更强。成人如此,幼儿也不例外。在我所带的孩子当中,能够坚持下来的绝大多数是孩子自己对钢琴感兴趣,自己做出的选择。但令人悲哀的是,绝大多数孩子之所以学钢琴是父母的决定,而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这势必会影响孩子在初始阶段对钢琴的兴趣,从而影响他们对钢琴学习的认同,甚至对钢琴学习产生厌恶感。当问及这部分孩子为什么要放弃学钢琴时,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想学,这又不是我选择的,是你们非得让我学的。”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应该完全放任孩子,让他们完全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当然不是!这个时期,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他们的兴趣是需要成人引导的。例如,我们曾经用以下方法引导部分孩子对钢琴产生了兴趣:刚开始并不和幼儿说想让他学钢琴,甚至禁止他乱弹钢琴,只是每天带他去学琴的地方玩,让他与其他学琴的小朋友游戏、交流,并让程度比较好的小朋友或者老师弹一些在学校里经常唱的儿歌给他们听。同伴之间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他们很快就有了弹琴的欲望,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拿着他的右手弹一曲他们喜欢的歌曲,左手帮着伴奏。当他们听到自己也能弹这么好听的曲子时,他们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孩子刚开始喜不喜欢学钢琴。学琴的决定都不能轻易去做。做决定越容易、越轻率,后期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家长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考验(例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测验一下孩子的毅力)或者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通过孩子学琴的决定。这样,他们才能满怀热情地去学好钢琴。
二、端正态度,让学琴成为一件轻松的事
一个学习钢琴的孩子,以后有可能成为一名钢琴家,有可能成为一名普通的钢琴演奏者,也有可能在钢琴方面一无所成。但是不管结果如何,他们在学琴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个新的领域、发展了自己的兴趣,陶冶了情操,享受了学琴的整个过程。这是大多数家长最初都能理解的一个道理,也是他们让孩子学琴的初衷。但是时间一长,不少家长忘了自己的初衷,考级、比赛、考学等一系列要求接踵而来。孩子学琴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琴的兴趣越来越低。
每个孩子在学琴之前我们都会针对学琴的目的与家长进行交流。绝大多数的家长明确表示,学琴只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一些关于艺术方面的知识,没打算让孩子走专业的路,无意让孩子进行钢琴过级。但是一年之后的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考级,部分家长甚至要求老师让孩子进行考前特训,准备跨级考试。与一名幼儿的交谈充分体现了家长们的心态:
师:“今年你妈妈想不想让你过级啊”
生:“想”
师:“那么你想不想呢?”
生:“当然不想”
师:“那你回去和妈妈商量一下,明年再考吧?”
生:“我妈妈说了,没得商量”。
由于家长有太多的期望、太多的要求,也就有太多的失望。学琴之路并不轻松,兴趣才是他们坚持下来的最好动力。
三、适当鼓励,让孩子体会学琴的成就感
对大多数幼儿来说,适当的表扬是促进他们学习,提高他们兴趣的最好方法。这远远要比斥责、批评甚至打骂孩子更具有突出效用。因为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之对钢琴更有兴趣。假如孩子一弹错就被训斥,他们的注意力就会从乐曲转移到父母的话语上来,而且由于生怕再弹错而更加小心翼翼的弹琴,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音乐感受力,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对钢琴兴趣下降甚至放弃钢琴。
如果家长多些鼓励,例如跟孩子说:“不要急,慢慢来,你肯定能弹好”“你的手型不是太好,想一下老师是怎样做的?对,这样子就很棒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做越好,对钢琴也会越来越感兴趣。
当然,对孩子的鼓励并不代表一味的夸奖孩子。如果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夸奖孩子只会让孩子的成就感降低,如果只是一味的夸奖孩子“做得好、你真棒”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也会适得其反。
另外,不要用物质奖励来强化孩子的练琴行为。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练琴经常会说:“认真练半个小时的琴,回头给你买好吃的”,或者说:“好好练琴,回去让你玩一个小时的电脑游戏。”试想,这样做无疑是在告诉孩子,练琴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如何让孩子培养对钢琴的兴趣,当这些强化物失效的时候,孩子还会主动练琴吗?
四、精选学习内容,让孩子能听懂您的课
幼儿初学钢琴,教材选用很重要。很多家长、老师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专业的钢琴教育,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刚开始就以哈农、拜尔等为主要教材,让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懵懵懂懂,练琴的过程中枯燥乏味。这无疑是对幼儿学习兴趣的致命打击。因此,我们在教材选取过程中应当注意内容的游戏化、趣味性、形象性。我们可以以趣味性强的专业钢琴教材为主、儿童熟悉的儿歌改变的教材为辅,配以娱乐性较强的四手联弹等曲目,让孩子在学琴中体会到快乐。
例如,我们以《小汤普森》作为主要教材。这本教材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生理及心理因素。乐曲生动形象、欢快有趣,旋律简单生动,插图与乐曲结合,很容易让幼儿理解并产生兴趣。另外,我们还摘选了孩子们在幼儿园或者小学音乐课上经常唱的歌曲,编配成钢琴曲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五、把握正确方法,牢牢抓住孩子的学习兴趣
单纯的文字讲解、枯燥的反复练习无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儿童的思维具有很大的形象性,儿童的注意力需要成人的引导才能维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儿童的想象力为基点,以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一些技术性很强的问题。
例如,手型问题可以用盖小房子来形容,手背是小房顶,十个手指娃娃是撑着小房子的,小房顶不能塌,否则会砸到手指娃娃,使他们走不动路。 五线谱可以比喻成火车,分成一小节一小节的,中间分隔的线叫小节线,最后结束的那个一条粗一条细的线叫终止线。另外,我们还可以把所学知识编织成儿歌的形式呈现,例如为了让孩子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我们可以编制儿歌:“圆圆鸡蛋唱4拍,小小球拍唱2拍,嘿嘿蝌蚪唱1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把握孩子的学习兴趣,抓紧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水平。
六、合理安排练琴时间,谨防孩子产生倦怠心理
“要学好钢琴,三分在教,七分在练”,“钢琴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这些话充分说明了练琴的重要性。但是,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片面的强调让孩子长时间的练琴反而会适得其反。美国钢琴家霍夫曼曾经说过:“每天练琴时间过长,对于学习往往起反作用。任何练习时间过长,就好像把手绢卷起来又打开,打开又卷起来似的,徒是浪费。”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幼儿聚精会神的注意某一事物平均时间很短,一般是15-20分钟。因此,幼儿练琴时间安排宜短不宜长。一般的说,3-4岁儿童每次练习5-10分钟,4-5岁儿童每次练习10-20分钟,5-6岁儿童每次练习20-30分钟。两次练习时间应稍事休息,消除疲劳,以保证练习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另外练琴时间最好尽可能的固定下来,使之像每天的洗脸、刷牙一样规律;有可能的话也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办法进行。这样,每次练琴都不会负担太重,也可以调节视力和有利于消除大脑、身体的疲劳,而且每天练琴几次,不断地重复和巩固,加深了记忆,提高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喜亮.浅谈初级钢琴教学中教材的使用[J] .钢琴艺术,
1999.
[2]樊丽星,浅谈少儿钢琴教育[J] .黑龙江教育学院报,
1999
[3]孙达成.快乐弹琴――谈谈幼儿钢琴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J].钢琴艺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