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分手范文
时间:2023-03-31 03:4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分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们再次迎来了毕业季。看见现在沉稳的我们,你一定不会想到,三年前,我们曾追着九年级的帅哥学长在操场上奔跑。看见现在团结的我们,你一定不回想到,三年前,我们曾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看见现在渐渐成熟的的我们,你一定也不会想到,三年前,我们的稚气。能说是时间磨练了我们吗?其实也可能是我们在岁月变幻中迷失了方向,丢失了自己罢了。
同学们!还记得吗?班级中的某个学霸曾对我们的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还记得某个每天不怎么学习但却是前几的“好孩子”总挂在嘴边的:“人生就是应该好好玩,吃否则不就白活了,有青春就应该挥霍!”吗?或是每天不学习的学生在课上不停的哈气吗?我不知道,你们属于那种,你们向往那种,但是我想说:我们在一起的三年,从不熟,到变成铁哥们,我们应感谢这时光带给我们的美好,带给我们的刻骨铭心。
还记得吗!我们从刚入学时,每天的与老师羞涩的对话,变的学会圆滑应对,从每天疯疯癫癫,变得沉着冷静,我们鉴证了彼此三年中不断的改变,而时光也见证了我们从陌生甚至反感到变成好同学,好朋友,好闺蜜的过程。那些年,陪在我身边一起疯的那群疯子,我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亲爱的同学!在这装满悲伤与欣喜的毕业季里,请珍重,亲爱的校园,珍重,亲爱的同学,珍重,亲爱的青春!
下一个夏天,教室又坐满了人,可惜不再是我们。
篇2
2、我们总是在毕业的时候才爱上学校的,我们都是在快结束时才想要好好开始。如果回不去,就让记忆留在心里,校服是你和我唯一的情侣装,毕业照是我和你唯一的合影。希望你的毕业季不是分手季。
3、若离开了,那就记那些你们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想念了,就用来打发那寂寞,若心痛了,那就拿来安慰自己。分开了就不必联络了,安安静静的过彼此的生活,你若安好,我便也会安好。
4、那时我们还年少,岁月静好,纯净快乐,嬉笑怒骂皆是美好。
5、如果有一天你回到母校,不要声张,和学弟学妹们商量好,换上学弟学妹的校服,等上课时,爬在桌子上睡觉。等待着老师把你揪起时,和她说:“老师好久不见,我回来了”。
6、再多穿几次校服吧,多带一会儿学生证吧,多和老师开开玩笑吧,致毕业的初三党。
7、等我们毕业的那一天,不管男生女生,不要害羞,都给彼此一个拥抱好不好,很纯洁的拥抱。
8、你怕的不是考不上一所好学校,而是父母眼神间流露出的失望,你怕的不是六月份的毕业,而是再也找不到那么真挚的友谊,你怕的不是三年的奋斗,而是一张卷子否定了你的努力,你怕的不是六月的考试,而是六月的离别,你怕的不是九月的新面孔,而是再也见不到你想见的人。
9、嘿,要毕业了。要记住要和全班要留言,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再疯狂几天,要多穿穿那件胖大的校服,要多听听那老师讲的课,最后的那天要记得和最喜欢的那个人表白,要记得毕业那天可不许哭啊。
10、到了要毕业你才知道,你们班男同学是忍受你最多的男生,他们看过你打人骂人,他们被你打不敢还手被你追着整个楼道跑,他们在你哭的时候给你纸张不停问你怎么了,他们在你发飙扔东西的时候默默去帮你捡起来,你的热点都是他们开给你用的,你的校服外套都是塞他们抽屉的,你的值日工作都是他们帮你做的,你的作业纸脏了都是抢他们的过来换,他们才是爱你三年的男生。
11、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在课堂上睡觉,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发短信而害怕老师没收手机,再也不用熬夜一边做着试卷一边问候老师的家长,再也不用在做梦的时候还背着历史年代事件表,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窝在这座校园里,可是这些再也不用的背后,有一个事实你知道的,毕业那天,你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12、我们即将各奔东西,有一件事我一直忘了问你们,以后的时光漫长,你们都走了留我一个人怎么办
13、老师唯一没有骗我们的一句话:“三年真的很短!”
篇3
论文关键词:税收,收入分配,税收政策
一、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 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 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分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新的分配体制尚未建立起来, 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公务员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农民工收入过低的问题等。
(一)少数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
当前我国有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的趋势。1978 年我国最高收入行业和最低收入行业的工资比是1.38: 1, 2004 年我国分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最高为最低的6.13 倍, 高收入行业基本上集中在具有垄断性的行业。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不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造成的, 更多的是因为行业的行政垄断性质导致的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 主观地加大了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二)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
1、制度内收入分配平均主义现象依然存在,甚至相当严重。一方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在现行的工资制度中,不同级别、同一级别的不同档次之间工资差距过小。工资未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职责和贡献。另一方面,奖金和福利是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发放的, 而且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进一步加剧了平均主义倾向;
2、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外收入迅速增加。工资外收入有一部分是合理的, 属于对职工工资和额外劳动的补偿。除此之外,不少单位擅自提高奖金的发放标准, 扩大范围增大工资外的灰色收入;
(三)农民工收入过低问题
1、工资率低。由于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加班加点和牺牲节假日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所谓“正常现象”,导致实际的工资率非常低;
2、 收入水平低。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着又苦又累的工作,但收入水平非常低, 据调查,各地农民工的收入大约只能相当于本地城市职工平均收入的1/ 5 至1/ 3, 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的隐性收入也算进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会更低。
(四)城乡、区域间收入分配问题
1、地区收入差距。1981 年到1995 年的14 年间,东、中、西部的城镇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差距也在不断扩大。1995 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比1981年分别增长10.2倍、5.2倍和5.6倍,东部地区增幅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城乡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78 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8 年的2162元,增长了16.2倍。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978 年343.4 元提高到1998年的5425元,增长了15.8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1984 年以前呈逐步缩小态势,1978 年为2.75: 1,1985 年为1.86: 1,但自1985 年以后,又呈逐步扩大态势,到1998 年达到2.51:1。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一)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由于不平等竞争导致的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特区、东部沿海城市和沿海特区开始的。这些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率先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拉大了与其他地区的收入差距。垄断行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拉大了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
(二)高收入阶层的产生和低收入阶层的存在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
随着外资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外资企业的高级雇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率先富起来。另外,著名的影星、歌星、运动员、房地产开发商、优秀的科技人员等,他们的收入也相当丰厚,形成另一个高收入阶层。与此同时,我国还存在以分散在老、少、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和分散在城镇的以下岗待业职工为主体的低收入阶层。
(三)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由于基础不同造成的
我国主要是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由于生产条件较差,农业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城镇从事的二三产业由于基础较好,劳动生产率普遍较高,这便导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出现较大差距。
(四)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正常扩大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偏大是同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法律、政策、管理等都需要经历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存在,为有些人利用各方面的不完善获取高额不正当收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我国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
(一)建立健全税制结构
1、尽快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遗产税和赠与税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补充,是在财产继承和赠与过程中,对发生的财产所有者变更征收的税种。遗产税和赠与税的起征数额较高,广大中低收入者一般达不到起征点,因而其征收对象主要是高收入者。
2、完善财产税与消费税
住房制度的改革使房产成为个人财产的主要部分,因而应建立以房产税为主体税种、包括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在内的财产税体系。从目前财产所有者的负担能力看,宜实行低税率,并设置一定的起征点;为进一步发挥消费税的调控作用,还可以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和税基,除已征税的消费品外,可以将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体现高收入者多纳税的原则。
3、开征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不仅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从根本上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现阶段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已负担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因而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征社会保障税。
(二)改革个人所得税制
1、实行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
目前,经常收入是个人主要收入来源,大约占到个人收入的70% ,经常收入所得税收己占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基的绝大部分,具备了较好的征管条件,应该实行综合课税,这样利于保护税基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偶然性所得具有临时性,税源不易把握,且不同收入形式的税负能力也不同,因而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分类课税,与综合课税分离,以便于征管和调节。
2、合理确定扣除标准
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我国现行税制实行的是标准扣除法,即对纳税人的费用成本、基本生活等因素只用一个定额(免征额)来反映,不具体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这不符合量能负担原则。确定扣除标准,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我国国情,具体考虑应该将居民收入的那些基本的生活费用、生计费用列为扣除对象;
(2)考虑实行分项扣除法,针对不同人群的实际负税能力确定具体的扣除标准;
(3)将扣除标准指数化,即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定期调整免征额。
3、降低税率和减少累进差距
根据目前调节收入的目标,应该增加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但考虑到个人所得税的有效性和减少高收入者逃避税的动机,个人所得税的高档税率应该适当降低;同时因为级距过多不便操作,为了减少较低收入者的累进程度,加大较高收入者的累进程度,可适当减少级距。
参考文献:
[1]安体富等.当前中国税制改革研究[M].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
[2]刘乐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游宏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王诚尧.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J]. 财政研究,2004(2).
[5]李娟.个人收入分配与税收调控研究.天津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利润率;成本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203-02
现代物流业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合理的行业税负水平,是保证该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鉴于现代物流业的资本营运特点,如使用简单传统的税负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将有悖于实际营运状况;使用差额利润分析法来评价税负水平是适合现代物流业特点的。
一、现代物流业的构成
现代物流业是近年来产生的新兴行业,虽然至今未独立的出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分类中,但其独特的经济发展地位足以引起各方人士的注意。
现代物流业是物流业内部分工和外部市场化竞争的产物,是由传统物流业演化而来。从广义上讲,现代物流业包括传统概念的物流企业的商贸流通企业,涵盖原材料从起点到终点以及这一过程相关信息有效流通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方面的信息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性的服务。
现代物流业涵盖面很广,包括港口码头物流、公路运输物流、铁路运输物流、保税物流及空港物流。
二、现代物流业成本费用构成
(一)现代物流企业成本归集方式
到目前为止,现代物流业的成本费用归集没有确定的标准。在调查过程中出现了3种不同的成本费用归集方法。
对于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了类似于制造业的成本归集方法。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有所不同。制造业的主要成本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而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成本都是间接费用。对此,这些企业都使用按月分摊间接费用的方式。
对于传统的运输物流企业,延用了交通运输业的成本归集方式。28%的企业按业务归集成本费用;43%的企业按运输线路归集成本费用;29%的企业按运输工具归集成本费用。
对于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物流企业采用的是统一费率成本归集法。通过归集上一年的经营数据,将上一年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全年营业额,获得一个参照基准费率进行成本归集。
(二)现代物流企业成本项目
不论企业使用那种成本归集方式,其主要成本项目有:(1)信息系统开发、使用、维护费用;(2)运输费;(3)仓储费;(4)装卸费。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较高,在评价其税收负担和给予税收政策时应将此因素综合考虑。
三、现代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
(一)传统税收负担评价方式下的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
1.我国宏观税负水平
宏观税负水平是指当年的税收收入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该项指标表明一个国家宏观的税收负担。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从2010 ―2012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差额利润分析法下的现代物流业税负水平
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12》相关数据计算可知,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利润率低于全国所有行业平均水平,其差额利润为负值。也就是说,在单位投入相同的情况下,现代物流业的利润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传统的社会平均税收负担计算方法下,现代物流业的税收负担处于全国各行业的中等水平。但是在差额利润分析法下,明显呈现税收负担过重的情况。
四、营改增后现代物流业税收负担评价
2012年1月1日营改增试点工作在上海市开展;同年8月1日增加了深圳、广东等10个省市进入试点范围;2013年8月1日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
营改增,是对交通运输业及现代服务业过去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从制度上解决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在增值税税制下,实行“环环征收,层层抵扣”,避免了重复征税,加强了征收管理,税制更科学合理。同时也是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措施。
营改增以后,现代物流企业高税负的情况会得到缓解吗?
(一)税率的改变
营改增后,在增值税原有的17%和13%两档税率基础上增设了11%和6%两档税率。现代物流业涉及“物流辅助服务”和“交通运输业”两类项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的财税[2012]71号文,被划为“交通运输业”方面的现代物流业项目,由原来的3%的营业税(差额纳税)变为了11%的增值税。被划分为“物流辅助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应税项目,由原来的5%的营业税税率变为了6%的增值税税率。
在营改增后,各应税项目计税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均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
(二)抵扣的政策
单从税率来看,税负是提高了。但是计税方式也是影响税负的重要因素。在营改增后,现代物流业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所以抵扣政策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归纳而言,现代物流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有:
1.从销售方或者提供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面著名的增值税税额;
2.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3.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进口专用缴款书外),按照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的13%计算进项税;
4.接受铁路运输服务,按照铁路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5.接受硬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应税服务,从税务机关或者境内人取得的解缴税款的缴款证明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在现代物流企业里,经常发生的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汽车燃油费和修理费。然而这样的费用在整体成本中的比重不足35%。进项抵扣难以拉平税率提高给现代物流企业带来的税负增加值。
(三)毛利率水平的变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2013]37号文件的规定。现代物流企业的营业收入=含税收入/(1+适用税率),如此一来会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应纳税额、毛利及净利。
例如:某现代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业务部分年总收入是1000万元,物流辅助服务项目总收入为200万元,毛利率是10%。比较营改增前后毛利润的变化(只考虑营业税和增值税)。
营改增前,交通运输业务项目的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毛利是97万元。物流附注项目的营业收入为200万元,毛利是19万元。
毛利(交通运输)=1000万元×10%×(1-3%)=97万元
毛利(物流辅助)=200万元×10%×(1-5%)=19万元
营改增后,交通运输项目的营业收入有所减少900.9万元,毛利是90.09万元。
营业收入(交通运输)=1000万元/(1+11%)=900.9万元
营业收入(物流辅助)=200万元/(1+6%)=188.7万元
毛利(交通运输)=900.9万元×10%=90.09万元
毛利(物流辅助)=188.7万元×10%=18.87万元
结果,营改增后该现代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减少110.4万元,毛利润减少7.04万元。所以,营改增后,如果现代物流业经营价格不改变,企业的营业收入和毛利润都会下降,最后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加重了现代物流业的税收负担。
五、总结
现代物流业在传统的社会平均税收负担测算法下,税收负担处于中等水平。为了更科学的测算税收负担,应该选用差额利润分析法。在差额利润分析法的测算中显示,现代物流业的税收负担高于社会其他行业税收负担水平。
为了税制更合理、征税更严谨,我国于2012年进行了营改增的试点工作。营改增是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措施,但是对现代物流企业的影响较大,不仅没有减少税负,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该类企业的税收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鞠送东.中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分析[J].现代物流,2009,(1).
篇5
>> 论基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效果研究 浅谈行业收入差距 FDI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 城镇内部行业收入差距成因的实证研究 河北省行业收入差距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湖南省行业工资收入差距研究 山东省行业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安徽省行业收入差距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再谈行业收入差距成因 上海证券市场不同行业板块贝塔系数的研究与检验 不同行业招聘环节及面试问题的研究 不同行业企业资产结构比重浅析 对于不同行业间的会计核算差异的探讨 宏观环境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对比分析 浅析不同行业公司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弹性 试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6]宋晶,丁璐颖,王蕊.垄断行业收入畸高的形成机理与规制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5):33-38.
[17]王学庆.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3(8):63-73.
[18]于华阳.中国自然垄断性行业收入问题产生的多因素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8(4):15-16.
[19]惠宁,郭淑娟.行业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研究[J].陕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8):21-30.
[20]马骊.人力资本与行业收入分配关系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0):272-273.
篇6
【关键词】销售百分比法 企业融资需求 步骤和方法 局限性
一、概述
销售百分比法是企业在预测资金需要量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定量比率分析法体系中的一种。它相对于定性分析预测法来说,优点是能提示资金需要量与经营规模和销售数量等相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可以比较清晰地预测未来所需要的确定量的资金规模。
由于销售额是影响资金需要量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敏感度很强,影响力很大。因此,可通过分析资金各个项目与销售收入总额之间的依存关系,按预期的销售收入的变化情况来预测资金需要量,这就是销售百分比法的原理依据。
二、销售百分比法
(一)销售百分比法在预测资金需要量时的步骤:
应用销售百分比法在预测资金需要量时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1.销售预测。预测未来某一时期的销售总额或销售增加额、或者销售增长率。
2.分析销售额与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的变动关系,计算变动比率。也即将资产负债表上的全部项目划分为敏感性项目和非敏感性项目。敏感性项目是指其金额随销售收入自动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项目,非敏感性项目是指其金额不随销售收入自动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项目。敏感性资产项目一般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没有剩余,那么继续增加销售收入就需要增加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也成为敏感性资产。敏感性负债项目一般包括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由于长短期借款都是人为可以安排的,不随销售收入自动成比例变动,所以是非敏感性项目。
3.估算需要的资产总量,确定资金需求总额。根据变动比率测算各项目的变动数据,从而预测所需资产、负债项目的总量和资金需求增加额。也即,对于各个敏感性项目,计算其基期的金额占基期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并分别计算出敏感性资产项目占基期销售收入百分比的合计数和敏感性负债项目占基期销售收入百分比的合计数。
4.测算所需融资。根据有关收入、成本、利润、支付股利的分配政策等估计保留盈余,确定预测期内部留存收益的增加额,也即内部自然融资可提供的资金量,再确定需要进行筹措的外部融资额。
(二)销售百分比法在预测资金需要量时的具体计算方法:
1.销售百分比法的具体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根据销售总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另一种是根据销售的增加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外部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留存收益增加=计划销售净利率×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2.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通常,在具体实务中,比较多的采用较为简便的第二种方法:
(1)外部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2)留存收益增加=销售净利率×预测期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3.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使用更为简化的计算公式:外部融资额占销售额增长的百分比。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三)应用计算:
下面以某公司为例,在其2005年的资产、负债、收入、利润情况的基础上对2006年的资金需求及外部融资进行预测:
1.相关报表项目数据资料及与销售收入的占比关系。(如表所示)
资 产 负 债 表
年 份 05/12 是否变动项目 占销售收入% 年 份 05/12 是否变动项目 占销售收入%
货币资金 5 604 是 12 短期借款 4 980 否
短期投资 否 应付票据 400 是 0.8
应收票据 204 是 0.5 应付账款 6 500 是 14.4
应收账款 8 348 是 18.5 预收账款 75 是 0.2
其他应收款 3 758 否 其他应付款 7 088 否
预付账款 2 346 是 5 长期负债 2 860 否
存货 2 548 是 5.6 长期应付款 2 180 否
长期投资 1 500 否 总负债 24 083 *
固定资产 6 380 否 股东权益 9 570 否
无形资产 2 965 否
总资产 33 653 * 41.6 总资产 33 653 * 15.4
2005年收入利润表
收支项目 2005年实际 2006年预测 增长情况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比率
主营业务收入 45 030 100% 55 000 100% 9 970 22%
净利润 3 750 8.33% 4 125 7.5% 375 10%
注:A.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为60%,2006年保持不变;
B.公司厂房设备的利用率2005年为75%;
C.2006年没有其他资金需求。
2.融资预测分析:
(1)2005年资产、负债项目与销售收入变动百分比情况。从表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公司每增加100元的销售收入,必须增加41元的资金占用,但同时会有15元的自然资金来源。从41%的资金需求,减去15%的自然资金来源,则还有26%的资金需求。因此,公司每增加100元的销售收入,必须取得额外26元的资金来源。
(2)2006年资金增量需求总额。就2006年的收入预测来看,销售收入增加9 970万元,按照26%的资金需求比率,可预测在2006年将增加2 592万元的资金需求。
(3)2006年外部融资额。资金增量需求总额2 592万元中,有一部分可通过公司内部来筹集。公司2006年预计可实现4 125万元的净利润,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为60%,则4 125万元的净利润中有40%部分留存,即有1 650万元可留存下来供公司经营使用。这样,则需向外部筹集的资金为942万元。
(4)计算公式:
式中:M——外部融资需求量;
D——股利支付率;
S0——基期销售额;
(A/S)敏感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百分比;
S1——计划销售额;
(L/S)敏感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百分比;
R ——销售净利率;
M1——预测期其他资金需求。
按公式计算:
外部融资需求量=9 970×41%-9 970×15%-4 125×40%+0=942(万元)
三、销售百分比法在确定企业融资需求运用中的局限性
1.销售百分比法是资金需要量预测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适合于预测一年以内的较短期的资金变动,但无法对中长期资金需要量进行有效预测。从理论上说,其准确性也不如“回归直线法”好。
2.资产、负债项目在基期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在预测期时并不完全保持不变,其变化幅度一般会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变化,如应收账款项目、销售净利率指标,而且资产、负债项目与销售收入的可变性关系也不会一成不变,有些项目现在可能是不会随着销售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资产、负债项目可能会在变化与不变化之间互相转化,如固定资产项目。再者,部分资产、负债项目本身在性质上也不能简单地划分为随着销售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或不变化,如存货有个保险储备量、应付账款有个商业信用额规模的问题。
3.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投融资需求和临时性的资金周转调拔,资金的流向可能是流入,也有可能是流出。此时,销售百分比法无法准确地对资金需要量进行预测。
4.应收账款占比、应付账款占比,受业务关联单位的资金状况、本公司举债能力大小、本公司筹措资金的政策、本公司财务理财观念取向、收账政策、本公司对风险和资金成本的承受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销售百分比法不能解决与此相关的筹资影响。
5.公司拥有的流动资产,比如:存货、短期投资(公司拥有的股票、债券)等的可变现程度和变现能力,现金转换速度和转换成本、公司经营业务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尤其是跨年度波动较大时),公司对销售预测的准确性程度,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份额变化,公司本身的商业信用,资产成新率及置换需要,盈利水平变化等,对于销售百分比法预测的资金需求量也有难以定量估计的影响。
6.公司本身的产品发展阶段,企业发展时期,年度经营计划,企业战略规划,公司扩张与增长模式,企业信誉,行业发展前景等,对资金需求和供给量的预测偏差影响也是销售百分比法不可避免的。
7.整体市场竞争环境、国家财政政策、产业导向、供应链关系、上下游合作关系、资源供应状况、物价变动情况、通货膨胀情况、信贷调控政策、筹资成本与现金短缺成本的对比等,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公司无法准确地通过销售百分比法来定量预测资金需求。
8.或有业务项目对资金流转的影响,不可预测的资金需求,大额计划外资金需要,其他筹资方式如融资租赁的可选择性程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变动,资产周转率变化,业绩考核与绩效达成状况,资产占用的长短期与资金来源长短期的适配性(即资金筹集政策),前期投资在本期的投资回报实现程度等,销售百分比法也无法进行量化预测。
9.当公司拥有的闲置资金或短期投资如股票、债券等的总额规模(假若本例中有短期投资1 000万元)大于通过销售百分比法计算出来的外部融资需求量(942万元),且容易变现时;或者,企业拥有的大额长期投资易于转让时,可能企业根本不需要向外部筹集任何资金。
篇7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241-02
施工企业相比于其他企业来说,在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上、成本的核算以及收入的核算上相对严格规范些,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的内容和实施环节相对复杂,一般情况下,一项工程的建设期要跨越一个甚至多个会计年度,并且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该按照已经完成的工程量确认工程收入,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很复杂,针对施工企业的这一现象,就需要一种能够及时的反映施工企业建筑工程中的问题的方法,因此利用百分比法进行收入的管理和收入确认是很有效的措施。
一、完工百分比法的内涵
(一)完工百分比法的概念
完工百分比法实际上就是根据工程合同的完工进度来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合同的收入应该与该期建设的工程量是成正比的,我们可以根据百分比法的这一原则进行成本的核算。因此,完工百分比法可以获取并控制工程合同的进度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成本费用控制,间接地促进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
通过施工企业以及会计法规规定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定合同的收入和费用,确定合同完工进度可以采用以下的三种方法。第一种:实际履行中的合同成本所占预估成本的比值,第二种: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完工的工作进度所占预估工作进度的比值,第三种就是已经完成工作的合同量,将这三种概括起来可以总结为两大类,也就是投入测算法与产出测算法。[1]
1.投入测算法
投入测算法就是按照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百分比,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时却会出现成本投入与工程进度不对应的现象发生,有时成本加大,进度却滞后,但是这种现象只会影响企业的工程成本,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工程进度。
2.产出测算法
产出测算法就是通过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或者是通过实际测定来确认完工百分比,这种方法相比较第一种方法来说实施性较高,购买的材料以及设备价格不是过高的情况下都可以采用,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时会有一定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设计的建筑图纸与施工的环境状况会存在一些差异,如果用产出测算法来进行工作就会造成施工企业投入的成本要比预估的大,施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进行先施工后更改的办法,还要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这种情况就会给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弊端。
(三)完工百分比法的优点
1.符合施工企业的工程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造价以及报价时所经过的流程都是比较复杂和严格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时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段来进行的,通过完工百分比法,施工企业可以有效进行工程成本的核对和收入的确认,使施工企业这一环节能够有序稳定的进行,从而避免以往情况下收入确认所产生的波动。同时,根据施工合同的结果预测,可以利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施工企业的收入,促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有效发展。
2.有效的为企业优化内部结构提供保障
企业内部机制的完善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产业的发展,要想进行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施工企业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比如:优化施工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网络的使用,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让财务的管理人员更好的使用完工百分比法来处理财务问题,这也就间接性的优化了施工企业的内部结构。
3.提高了会计财务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施工企业通过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可以有效的控制财务资产账目表以及权益变动表的波动。
(四)完工百分比法在应用中的问题
我们前面提到完工百分比法的有效应用可以优化施工企业的内部体系等一些优点,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完工百分比法在使用时的弊端,以期更好的优化这一措施,为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1.具有虚拟性
施工企业的合同完工的进度都是根据规定来执行的,完工百分比法通常都用发生的成本所占总成本的比例来确定工程完工的时间和进度,但是,通过完工百分比法我们会发现,在施工企业的整个运行中,成本的高低并不是匀速的变化,而是会产生不定时的波动,同时,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会影响成本的真实性,这就会造成合同完工的虚拟性,施工企业无法根据真实的水平进行有效决策。[3]
2.管理者从中获取利润
完工百分比法的进度是与企业工程的成本进行连接的,这虽然有利于促进收入与成本的比值相符却也导致了一些管理者通过内部的操控从中获取暴利,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在后期制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3.与物价变动相脱离
施工企业用的材料比较复杂,经常会与市场价格的波动相挂钩,然而,通过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材料与设备价格的预估很有可能跟不上物价的变动,从而出现问题,施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根据真实的物价进行财务报表。
二、完善施工企业执行完工百分比法的措施
(一)规范施工企业的各项制度
要想更好的利用完工百分比法,施工企业就要严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标准进行投标以及各项步骤的有效实施,施工企业要规范签订合同的制度,从开始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将索赔、奖励等制定明确条款,如果在工程执行的过程中发生问题,施工企业的主管要及时针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合同的变更,各部门之间要做好配合。拟定的合同要遵循公正、诚信、平等的原则,明确施工单位和其他签订方的职责和义务,提高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如果工程期根据一些不定因素发生了变更或者是执行工程的力度过大,施工企业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财务部门也要按时的根据工期的成本和支付成本计算出工程完工的进度,真实有效的反映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4]
(二)完善工程成本预算系统
做好完工百分比法的基础就是要预计合同的收入确认,准确核算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根据不同工期的成本界限完善内部的系统核算机制,财务部门也要通过施工企业的每个工程期进行完善的总结,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效率以及取得的成本进行评估,逐步完善财务的管理机制。
(三)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
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发展企业,也不能只根据签证的凭据和申报的单数进行简单计算。因此,施工企业要制定一套详细的合同账单,不仅能反映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还要能反映出合同的执行情况。
(四)注意税金的问题
通过完工百分比法的实施,当施工企业确认该工程的主要业务的收入之后,再按照收入来从工程款中抽取一定的费用,根据日前不断波动的市场经济的状况来看,大部分的工程收入在最后的结算时都会给业主减少部分收入,所以在业主进行最终审核账款时,往往会比按照完工百分比法计算的收入高,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完工百分比法时要仔细的进行税金的审核,财务部门在这一环节上可以按照业务批复的工程进行税金的提取,保障企业的效益。[5]
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 收入确认 完工百分比法
施工企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收入等核算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而且,由于工程施工需要一定的时间,其中产生的变化十分复杂。因此,应用完工百分比法来高效的进行施工企业的收入确认,意义重大。所以,施工企业应该重视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做到科学性、合理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使完工百分比法更好的服务于施工企业的收入确认工作,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完工百分比法概述
(一)完工百分比法的含义
根据施工合同的完工进度来计算合同的费用以及收入,这就是完工百分比法。当期施工的工程量与合同收入成正比例关系,就可以应用完工百分比法对当期已完成工程施工部分的合同费用、收入以及所获收益进行核算。由此看来,对施工企业施工合同的进度及相关信息可以通过完工百分比法来加以控制,进而合理控制成本,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工百分比法的应用方式
根据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施工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的方法有三种,即实际测定进度法、完成工作量法以及实际成本比例法,下面对这三种方法的内涵及其优缺点进行阐述。
完成工作量法即产出测算法,是指施工企业进行实际测算或者根据在合同预期的总工作量中已完成工作量所占比例来确定完工百分比。如果合同造价不产生太大变化、施工的内容相同、施工难度差异不大,应用产出测算法就比较准确、方便。但是,通常情况下,施工的设计图纸会与施工的实际环境产生一定差异,应用产出测算法就容易导致施工企业实际投入的成本高于预期的标准,因此形成了“先施工后变更”的情况,从而影响了企业发展。
实际成本比例法即投入测算法,是指根据在合同预期总成本中累计的实际发生成本所占比例来确定完工百分比。投入测算法虽然比较简单,在实际施工应用中,却很容易出现工程进度与成本投入无法对应的情况,成本投入增加,施工进度却十分滞后。但是投入测算法只对施工成本产生影响,对施工进度没有影响。
如果无法采用完成工作量法和实际成本比例法来测定完工进度的时候,就需要应用实际测定进度法这一技术测量方法。应用此方法不是由施工企业来随意进行测定的,这时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在现场科学进行测定。
根据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结合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现状,实际成本比例法被普遍用于施工企业的收入确认。
(三)完工百分比法对施工企业的意义
施工企业制定工程项目的规划、造价以及进行报价的时候,都需要经过比较严格和复杂的程序,这是有别于其他产业的地方,而且施工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施工。应用完工百分比法,就可以实现施工企业工程成本及收入的有效确认,避免原先进行收入确认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
完工百分比法的有效应用,就需要施工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进而推动企业的产业发展。为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企业财务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帮助财务人员更有效的应用完工百分比法来解决财务问题,这也从侧面上对施工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
此外,合理应用完工百分比法,施工企业就可以对自身的资产账目以及权益变动情况做到有效控制,这也使会计财务机制的稳定性以及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实际应用完工百分比法出现的问题
(一)对施工合同结果的估计缺乏有效性
下面从合同收入、合同总成本、预期损失三个方面来分析施工合同结果估计有效性的缺乏。
施工合同的收入既包括初始收入,也包括在施工过程中变更、奖励、索赔等情况产生的收入。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周期都比较长,工程变更出现的相对频繁,但是相应的合同却没有及时进行签订。此外,在施工合同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奖励、索赔等收入,因此,施工企业对施工合同的收入估计缺乏有效性。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各不相同,管理方式缺乏先进性,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不高,再加上市场价格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对于合同总成本的估计缺乏有效性。
施工合同的预期总收入是客户和施工企业最初签订的合同资金,再加上施工过程中由于合同变更、奖励、索赔等产生的收入。施工合同的预期总收入低于总成本,就说明施工合同发生了减值。因此,如果没有合理估计完成施工需要的成本投入,就会导致预期损失的估计缺乏有效性。
(二)影响施工企业纳税
我国现行的税法明文规定了计税方式以及纳税时间,而施工企业合同的相关准则也规定了企业收入确认的时间,由于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企业的纳税时间以及应纳税金额就出现一些争议,进而影响了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
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建筑安装工程的时间持续达到1年以上,企业确认成本、收入及利润就需要按照完工的进度来进行,企业所得税也需要在确认的会计期间内进行缴纳。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施工企业的完工进度超过了工程款的收入,这就表明企业缴纳税款的时候首先要垫付部分资金,从而导致企业的税务负担增加。此外,施工企业的工程变更相对比较频繁,一旦业主没有进行批复,施工企业就无法收回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的收入,进而导致纳税的总体收入高于会计总体收入,这时如果结算没有完成,前期确认的收入可以退回;但是当结算已经完成的时候,只能将其作为坏账进行处理,从而给施工企业造成损失。
对营业税的影响。通过对我国现行税法有关规定的分析,可以发现工程结算单即开票数是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但是施工企业合同的相关准则规定,施工企业对合同收入的确认需要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来进行,进行税金金额的计提需要遵循配比原则,如此一来就难以反映纳税的现实义务。
(三)存在虚拟性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普遍采用实际成本比例法来确认收入,也就是根据在合同预期总成本中实际发生成本所占的比例来确定完工百分比,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虚拟性的问题。在整个的施工企业运行当中,借助完工百分比法可以发现,合同成本会不定期的产生一些波动,而不是呈一个匀速变化的趋势。同时,受到部分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合同成本的真实性就会降低,从而导致施工合同的完工存在一定的虚拟性,决策就难以建立在真实的水平基础上进行。
此外,施工企业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所选用的原材料十分复杂,而且时常与市场价格的波动变化形成联系。但是,在进行原材料以及相关设备的价格预估的过程中,如果应用完工百分比法加以估算,其结果难以与物价的变动同步,进而产生很多问题,施工企业也无法按照真实的物价来制作财务报表。
三、改进施工企业应用完工百分比法的措施
(一)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该明确规定有关合同变更、奖励、索赔等情况,实时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出现变化及时变更合同,将新合同的内容传达到每个部门,落实合同的执行,进而保证合同收入与成本估计的有效性。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施工企业与客户都需要遵循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合同中的规定进行施工及付款。同时,施工企业要准确计算完工进度,进而核算当期的合同费用及收入等,以此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加强内部成本核算,重视成本归集工作
保证施工合同预期总成本估计准确性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及完善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制度。施工企业应该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并且完善内部成本核算制度,从而使企业在进行施工合同预期总成本估算的时候有制度保障,估算工作标准化。为此,施工企业应该将财务部、工程部、物资部等部门联系起来,成立施工合同成本核算小组。如果需要变更施工合同的预期总成本,就必须准备好充足的内部证明资料,并且联系内部部门和外部有关部门来完成具体的签订程序,在此要注意确定会计账面上的合同总成本,应该有每期最新的成本核算资料作为支撑。
施工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规范直接成本从施工现场传递到企业财务部门的流程,实现传递流程的标准化,并且保证其信息及时传达到位。同时,施工企业应该维持成本资料传递的周期同步于会计核算周期。施工企业的每个部门需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将某个会计期间内的具体机械费用和材料费用的分摊与计提,再加上直接人工费的签认与计提归集到这个会计期间内。企业必须推行问责制,保证每个部门交流合作的有效性。一旦某个部门出现问题,从而导致传递成本资料的时候脱节情况的发生,此时就要追查部门责任,并且将问责结果加入部门业绩的考核当中。
(三)明确施工合同的会计核算对象
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与客户进行合同签订的时候,如果是建设某一项资产也应该签订一个相应的合同。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施工企业承接多项资产的建造工程后却只签订了一个合同,这就会出现由于会计核算对象不同,其会计核算结果也不同的现象。为了保证对合同成本及收入核算的准确性,施工企业应该将已经签订的单项合同作为会计核算对象,然后单独确认每个单项合同的成本、收入以及利润。如果一个合同涉及多项资产,施工企业就必须根据相关准则,遵循合同分立与合并原则,对施工合同的会计核算对象进行确定,从而正确核算合同的收益及损失。
四、施工企业应用完工百分比法的实例分析
下面就园林施工上市企业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施工企业应用完工百分比法的具体情况。东方园林和蒙草抗旱两个公司都是采用实际成本比例法也就是在合同预期总成本中累计实际发生成本所占的比例来确定完工百分比。
两个公司在进行施工合同完工进度以及施工合同收入确定的时候,都是按照在合同预期总成本中累计实际发生成本所占的比例来确定施工合同的完工百分比。在对工程施工方的工程结算单与应用完工百分比法核算合同收入的完工产值差异率进行处理的时候,两家公司秉承一贯性及谨慎性的原则,谨慎处理在费率合同下产生的高于10%的差异率,处理方式如下:
差异率的计算公式为:(依照完工进度核算的产值-施工方在工程结算单核算的完工产值)/ 依照完工进度核算的产值=差异率。
如果差异率小于10%(含10%)的时候,就根据确定的完工进度来核算并确认合同费用及合同收入。
如果差异率大于10%,需要分情况进行核算:
在总价合同方面,此类合同已经明确规定了工程总造价,比如出现假山、种植、设计变更等情况,有时候施工方会在施工过程中滞后确认这部分的产值,也就是总价合同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实际完成产值高于施工方确认的完工产值的现象。受到总价合同条约以及投标预算的影响,在后期产值中会对滞后确认的产值加以确认,这种方式避免了结算风险的产生。此外,总价合同的施工图纸相对完善,当工作量出现变化时,在施工方和监理的批复下,能够重新计算新的成本与造价。所以,两家公司依然根据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来确定完工百分比,进而确认合同费用及合同收入。
在费率合同方面,如果费率合同的首次差异率大于10% ,又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如果施工方没有确认完工产值,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对施工合同的结果难以进行有效估计的,合同成本无法回收时,在发生时就确认为合同费用,合同收入不作确认。如果可以回收,按照回收的实际合同成本来确认合同收入,将当期合同成本确认为合同费用。
如果施工方确认完工产值,如果首次差异率大于10%,公司遵循谨慎性原则,确认合同收入需要根据施工方在工程结算单核算的完工产值。
通过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采用成本法来确认完工百分比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根据在合同预期总成本中累计实际发生成本所占的比例来确定施工合同的完工百分比。此时要注意证明合同预期的总成本以及合同实际发生的成本,应该借助哪一种证据或者通过哪些关键控制点来证明就十分关键。为此,两家公司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务核算体系进行了完善,通过这种完善的制度,就可以将合同实际发生的成本清楚的区别开来,并且保证合同实际发生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其次,要注意按照费用合同、费用合同差异率以及总价合同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合同金额与决算金额之间产生的差额。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收入确认工作中广泛应用了完工百分比法,这种方法对施工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保证施工企业有效进行收入确认,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在完工百分比法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并且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和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制度,提高对税金确认、成本归集工作的重视等措施,使完工百分比法更好的应用于施工企业的收入确认工作,从而准确的核算企业成本、收入以及所获利润,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曲直.浅谈完工百分比法在施工企业运用中的不足与改进[J].时代金融(下旬),2012,(7):273
[2]徐娟.完工百分比法在施工企业收入确认中的运用[J].北方经贸,2015,(7):241-242
[3]江兵.浅析建筑施工企业按收入确认完工百分比的必要性[J].财经界(学术),2010,(20):163
[4]余明思.建筑企业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4):137-138
[5]王伟彤.论施工企业建造合同收入确认的利和弊[J].财经界(学术),2010,(20):137,139
篇9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 农业经济比重 生产资料价格变动
一、引言
农用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业产值具有重要贡献,这已被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事实所证实。我国目前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依赖性很大。不仅如此相关研究还表明,我国农药、化肥已经过量施用,所产生的农业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1.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农业污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保证粮食生产,我国化肥使用量呈整体上升态势。2008年我国化肥使用量(折纯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239万吨,比1985年增加了3463.2万吨,上升了195%。大量施用化肥使土壤、水污染日益加剧,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
2.农药过量喷施导致农业污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加快,特别是近年来病虫害对农业的威胁加大,使得农业方面对农药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农药使用量的大量增加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水环境的严重污染。
3.农膜过量使用导致农业污染
由于农膜覆盖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因此近些年来我国的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大量增加,农膜的大量使用固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由于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不易降解,土壤中农膜的残留量逐年增加,削弱了耕地的抗早能力,而且严重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水肥的运移,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并对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危害。
二、文献综述
经典EKC曲线出现以后,大量学者对之进行了修改和扩展,但是最典型的还是ACT(Antweiler, Copeland, Tavlor, 2001)提出的研究框架和实证模型,他们通过相对简单而直接的贸易-污染模型,提出了衡量贸易引致的产出构成变化对环境影响的方法,并对由贸易引起的收入增加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后果与资本积累或技术进步引起的收入增加而导致的环境后果进行了区分。
在ACT的理论框架出现以后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Cole(2003)检验传统EKC的稳健性以及收入增长与贸易对EKC的作用,对包含与不包含收入立方项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检验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和文化程度(识字率)对污染排放的影响。许士春(2006)利用1990~2004年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排放的时序数据,分析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于峰和齐建国(2007)同样以SO2排放量表征环境污染水平,对1990~2003年间我国29个省及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经济规模的扩大恶化了我国环境。
以上文献的实证检验还是基于包含贸易因素的结构式方程的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工业领域,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文献则较少。本文以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作为环境指标,借助简约式ECK模型实证检验农业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了三大控制变量:收入不平等、农业比重和价格变动与农业污染问题之间的关系。
三、理论模型
1、简约式EKC模型
估计经典的简约式EKC模型,仅仅引入收入项以验证农业领域EKC的存在性,并计算转折点所对应的收入水平。
2、扩展式EKC模型
在简约式EKC模型基础之上加入收入不平等、农业比重和反映相对价格变动的变量,即对简约式EKC的扩展式模型进行估计,并与模型1进行对比,以研究EKC的稳健性和控制变量的影响。
其中E为环境污染变量,I表示实际人均收入,ID反映收入分配状况,SHA为农业经济比重,RP反映价格变动情况。模型中加入了收入的立方项,是因为仅仅包含平方项无法反映出污染物在更高收入水平上所再次反映出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这也是许多学者所采取的方式。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准备与变量描述
实证分析中使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于官方公布的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并运用各种指数分别进行消胀处理(以1994年为底),以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
1、环境污染变量(Fer,Pes,Pla,kg/mu)。有关农业环境污染的研究大都选用农用化肥或农药的使用作为环境表征变量,本文借鉴这种方式。由于农用塑料薄膜同样也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因此将农用塑料薄膜也引入进来。本文选用单位播种面积投入量作为环境污染变量,Fer 、Pes、 Pla分别表示单位播种面积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
2、人均收入(I,千元/人)。本文的人均收入用以各地区乡村人口为底的人均农业总产值表示,其中各地农业总产值用农业总产值指数进行了消胀处理。
3、收入不平等(ID)。由于缺少反映省级收入差距的指标与数据,我们以各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作为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变量,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表示。
/4、农业产值比重(SHA,%)。用各地农业生产总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表示,并分别运用地区农业生产总值指数和地区总产值指数进行了平减。
/5、价格变动。由于各地区化肥、农药、农膜的价格无法获得,因此本文分别引入三者的价格指数与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比率来反映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相对变动情况。为了体现价格指数的可比性,均转化为以1994年为底的指数,再进行对比。因此,具体估计时共有三个价格指数比,即RP1、RP2、RP3,分别表示化肥、农药、农膜价格指数与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之比。
(二)简约式EKC模型估计
根据模型,分别对化肥-收入方程、农药-收入方程和农膜-收入方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和表2的收入项系数显著性来看,不含收入立方项的模型各变量均相当显著,当加入收入立方项时,一些变量变得不显著,因此不包含收入立方项的模型效果更好。由表2的F统计量和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化肥-收入方程和农膜收入方程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农药-收入方程选用随机效用模型,因此回归方程如下:
由回归方程,可以发现化肥投入密度、农药投入密度和农膜投入密度与实际人均农业产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关系,而且2类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FE,RE)都较为一致的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可计算出化肥-投入方程、农药-收入方程和农膜-收入方程转折点分别在实际人均农业产值达到3797.1元、3169.8元和6767.6元时达到。
(三)扩展式EKC模型估计
在简约式EKC模型基础之上加入收入不平等、农业比重和反映相对价格变动的变量,即对简约式EKC的扩展式模型进行估计,并与模型1进行对比,以研究EKC的稳健性和控制变量的影响。
由表3的F统计量和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化肥-收入方程和农药收入方程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农膜-收入方程选用随机效用模型,因此回归方程如下:
估计结果仍然验证了化肥、农药和农膜投入与人均农业产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曲线关系,而且,控制变量的加入并没有改变三类投入要素与收入间的曲线特征,曲线关系比较稳定。控制变量的加入使得转折点所对应的收入水平发生了变化:Fer水平由3797.1元上升到3803.8元,Pes由3169.8元上升到3266.2元,Pla由6767.6元上升到9824.7元。可见控制变量的加入都提高了临界值水平,但是Fer和Pes提高的幅度较小,Pla提高的幅度较大。通过将我国各地区2008年实际人均农业产值水平与三个临界值相互比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倒U形曲线的左半段,即化肥、农药和农膜投入密度与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说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仍将伴随着化肥、农药和农膜投入密度的增加。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根据传统的简约式EKC模型和扩展式EKC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农业经济比重和化肥、农药、农膜价格变动对化肥、农药和农膜投入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城乡收入不平等。城乡收入不平等ID的系数均为正,表明收入不平等与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正相关,但是对农药和农膜使用的影响较小,对化肥的使用影响较为显著,说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增加化肥投入,导致环境污染加深。
2、农业比重。农业经济比重SHA的系数都为负,说明农业比重与化肥、农药和农膜投入显著负相关。
3、价格变动。价格变动RP的系数都为正,说明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价格变动对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产生了正的影响,特别是对化肥和农膜影响显著。
因此为了防止农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首先必须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消除收入差距,以减小其对农业化学品使用的影响;其次还必须合理分配农业资源,防止在有限的农业资源上过度投入过度使用,以减少农业资源的使用强度,改善农业环境;最后还必须努力控制农用化学品价格变动的幅度,使其始终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变化。通过以上手段逐步削弱农业对农用化学品的依赖强度和使用密度,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从而改善农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许士春,何正霞.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来自1990-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J]. 经济体制改2007(4):22-28.
篇10
【关键词】销售百分比;企业融资;需求;应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茁壮发展,企业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一个企业的血液机体是资金,确定企业资金需求量是一个企业中财务管理所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企业融资一般是指将企业做为主体进行的融通资金,从而让企业内部资金供求量从不平衡的状态转变为平衡的状态。当企业资金出现短缺现象时,可以用较小的代价筹集自己所需要的资金量;当企业资金出现盈余现象时,可以通过较低的风险将充盈的资金投放出去,以便获得较大的利益,进而进一步的实现企业资金的平衡供求状态。
一、销售百分比法概述
1.销售百分比法在确定企业融资中的步骤。(1)预测销售。预测企业中在未来某一时期中的销售增长率、销售增加额以及销售总额等。(2)计算变动比率。通过分析企业中的销售总额同资产以及负债的变动关系,来计算企业资金的变动比率。即把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划分成非敏感性以及敏感性两种项目。非敏感性项目一般是指,企业中的金额不因销售收入的变化而自动增减变动的一种项目;敏感性项目一般是指,企业中的金额伴随着销售收入的变化而自动增减变动的一种项目。(3)确定融资需求量。通过估算企业在未来所需要的总资金量,并且依据变动比率来推测企业中各项目之间的变动数据,进而科学的确定企业所需资产以及负债项目的总资金需求额。也就是说,企业对于内部每个敏感性项目,科学的合理的计算基期金额占据销售总收入的百分比,依据这些相应的计算出企业中敏感性项目占据基期销售总收入中的百分比合计数。
2.销售百分比法在确定企业融资中的计算方法。(1)销售百分比法在确定企业融资中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依据企业的销售总额来预测企业中关于所有者权益、资产以及负债的总金额,之后确定企业融资需求。二是依据企业销售增加金额来预测所有者权益、资产及负债的增加金额,之后确定企业融资需求。(2)在实际情况下,还有更为简单的计算公式,也就是说企业外部融资金额占据企业销售总额的增长百分比。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二、销售百分比法的局限性
(1)资金融资需求中的销售百分比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适合来推测企业中的短期资金变动,主要是指一年以内。但是对于企业进行长期的融资推测是较为困难,极有可能不够准确的方法,不能进行有效的、合理的预测。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回归直线法比销售百分比法更好。(2)在企业进行发展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融资需求或者是临时性的企业资金调拨周转,这种情况下,企业资金可能是流出,还有可能是流入。这种情况下,销售百分比法就不可能进行准确有效的融资需求。(3)在企业总资产中,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均会受到关联企业资金状况、资金成本及风险的承受力、财务中的理财观念价值取向、收账政策及筹措资金政策等各种因素的相关影响。这种现象下,销售百分比法就不可以很好的解决同企业资产相关的融资影响。(4)当一个企业拥有短期投资或者是闲置的资金时,如债券及股票等资金总额规模超过销售百分比法推算出来的企业外部融资需求总量,并且极其容易变为现实;或者是当一个企业拥有较多的长期投资时,并且比较容易进行转让时,企业根本就不需要向外部进行融资活动,此时销售百分比法就没有意义。
三、结语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企业快速的发展,所以,销售百分比法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企业进行科学的、合理的企业融资,进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虽然这种销售百分比法有利于确定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与之俱来的还有一些局限性,所以,应该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式来确定企业的融资总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解国芳.通货膨且长对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需求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6):56~5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毕业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