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活动范文
时间:2023-03-29 10:5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社团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活动参与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了共同的爱好、兴趣或共同的责任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社团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它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笔者的调查和分析以河南科技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在校园内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220份问卷,回收203份,其中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为74.55%。有效问卷理工科类学生110人(67.07%),文科类学生54人(32.93%)。
一、大学生加入社团的动机分析
在对大学生加入社团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时发现,有47.58%的学生选择“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68.89%的学生选择了“想从中得到锻炼,提升自身的能力”,有51.11%的学生参与社团是为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有66.67%的学生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而选择“为进入社会做准备”的约有17.78%,还有因从众心理参加社团的,即选择“同学们都加入了,自己也被他们拉进来”的学生占15.56%。根据统计情况,我们从以下6个方面对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进行分析。
第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大学生加入同一社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共同的爱好,他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比较多。社团中大量的社交活动,无论是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对社交能力的发展都有所帮助。他们从社团的社交活动中学到了和谐人际关系的本领和社交技能,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第二,希望从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借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事实上,参加社团不仅使课堂知识得以延伸,也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它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社会的途径,有助于大学生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如今,“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个性的一代更加追求轻松、多样、自由、务实、新颖的发展模式。社团恰是大学生极为生动的第二课堂,有助于活跃思维,激发创造灵感。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参与社团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能力。
第三,为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高校社团本就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一定要求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学生团体。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为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而加入社团的大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时显得更积极、活跃。当社团开展的活动符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时,他们就有了参与活动的动力与激情。
第四,为了充实大学生活。在踏进大学校园时,许多学生都不知道该怎样尽快地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大学生社团正好为迷茫的新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大学生活的机会,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重新自我定位。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充裕,社团正好为大家提供了展示个性的舞台。
第五,为进入社会做准备。个人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专业要求范围广。然而,应试教育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现阶段高等教育依然受其影响,容易忽视对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而社团却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途径和窗口,让大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第六,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加入社团。从众是个体对群体的模仿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达到和群体一致的行为。大学新生对于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还知之甚少,看着高年级同学的潇洒与谈吐自如,自己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只好看身边其他同学怎么办自己就跟着做。盲目加入社团对大学生没有好处,一旦发现自己加入的社团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便会产生失望心理,对社团活动失去兴趣。而加入社团的门槛又较低,导致这种盲目的加入影响社团的运行及活动质量,也会造成社团内部人员的高流动性,阻碍了社团的深入发展。
二、大学生退出社团的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54.73%的大学生参加过社团,有5.95%的学生参加过三个以上的社团。现在正准备退团或已经退团的学生各有28人,各占31.11%。至于大学生退团的原因,有51.11%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时间参加社团活动了”,有13.64%的学生是因为“失去兴趣”,有27.27%的学生是因为“无法得到期望的收益”;其中,主观原因是对社团存在的弊病感到失望,如认为社团内部管理混乱(13.27%)、活动主题不明确(43.57%)等。
因此,大学生退团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5点。一是受时间限制,主要指高年级学生。二是对社团活动失去兴趣,丧失了参与社团活动的激情和动力。三是无法得到自己期望的收益,对社团活动失去信心。四是社团内部管理不透明,如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和乱收费现象;社团的主要骨干只重视自己在任期间的工作,而忽略了对下一任成员的培养,以至于出现社团骨干断层状况,致使许多人抱着遗憾退出。五是活动主题不明确,不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影响了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对参与社团活动的收益评价
在此次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参加社团活动是有收获的。调查表明,超过2/3的学生会定期参加社团活动,并且认为参加社团活动颇有收获。有60%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增加了生活乐趣,充实了大学生活”,60%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圈有所拓展”,44.44%的学生认为自己“社会实践能力有所提高”,11.8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了一门特长”,13.33%的学生认为参与社团活动使自己“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
因此,大学生对学校社团的总体评价不错,有68.89%的学生认为在社团活动中收获的东西在生活上对其有帮助,还有20%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上对其有帮助,31.11%的学生认为在工作能力的提升上有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自己参与社团活动持赞成态度。
在看到社团活动给自己带来益处的同时,也有学生看到了社团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希望社团活动要符合学生兴趣,搞活动时要避免走过场;二是社团活动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以务实为基础;三是认为社团“杂而不专”,即社团众多却不专业,参与社团对专业没有指导性;四是缺少精品社团,社团林立但精品社团少;五是希望社团内部管理要透明。由此看来,学校社团的发展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高校应及时对其指导和管理。
四、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学生将社团当做发展个人兴趣的阵地,对其充满希望,并全身心投入其中,享受社团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每一份快乐;一些学生将社团作为调节大学生活的工具,用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一些学生将社团作为提升自身能力的平台,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还有些学生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圈,扩大视野;当然,还有些学生是一时冲动加入社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大学生抱着不同的目的参加社团,各有不同的收获。多数大学生对社团的评价是积极的,认为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收获颇多,不但自己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而且还增加了生活乐趣,在社团活动中收获的东西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对其有所帮助。但是,由于自身与社团内部的种种原因,许多学生选择了退出社团,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对社团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对社团的发展,对指导大学生理性参与社团,对高校指导和管理社团、营造良好的社团活动氛围和创造更好的社团生活,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红,唐锐.大学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青年探索,2010,(4).
[2]陈淑娇.大学生社团参与的调查与研究[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9,(1).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社团活动 实践指导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社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活动理念与实践指导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大学生社团的丰富和发展,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有力地推进了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专业大学生社团指导老师提供有力指导
目前大部分高校社团指导老师均由院系团委书记(副书记)兼任,往往该挂靠单位下的3-7个社团均有这一个老师带,由于团委老师从事学术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导致了学生社团发展的专业性缺乏。此外,社团指导老师队伍的质量也让人质疑,在社团成立之初以及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社团活动中的一些辅导教师由社团责任人自主选择,有些辅导教师对社团的专业技能知识的运用不到位,在基础知识方面也存在欠缺,仅仅是挂个虚名而已,无法给与社团活动相应的指导。
2.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外在条件缺乏
经费匮乏,是每个社团生存与发展的难题。社团会员在刚入社团的时候需要一次性缴纳0―50元的会费给社团的财务部,社团负责人按照一定比例上交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在活动需要的时候,社团可根据自身情况向校团委组织和校联合会申请相关应用经费。目前,一般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经费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社团活动基本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维持,文艺性质较强的社团可以通过拉赞助解决一部分经费问题,但大多数社团都面临着经费不多的窘困局面。
3.内部管理欠规范
社团会员准入退出缺乏制度。对于刚踏入高校的大学生而言,大学生社团没有建立相关的选拔制度,只要缴纳先关会费即可成为社团一员,导致会员质量参差不齐,退出时也没有制度约束,直接导致了人员流失率高和社团的不稳定;进入社团后几乎很少有社团对社团的章程、宗旨、发展理念、社团文化等理制度进行讲解和分享,导致会员对于社团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很难得到保障,极易造成社团成员“随意进出”,不利于社团的长久发展,更谈不上社团文化的积淀。
4.人员构成结构不均衡
大学生社团的成员构成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在社团中大部分都是低年级的同学,而社团干部一般会有高年级学生进行担任,但是不担任社团干部的其他高年级学生就会选择离开社团。这些低年级学生干部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基本都是靠自己摸索开展工作,工作经验的缺乏,系统培训的欠缺,使得够工作开展起来寸步难行,更不谈培养下一届干部,也更难以保证社团活动的持续性和创新性。
5.活动缺乏规范性和创新性
由于各个社团的发展历史、学生的兴趣爱好、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社团活动的创新性等原因造成社团与社团之间存在着差距,出现了好的社团越办越好,差的社团越办越差。在社团组织过程中,一些社团干部在社团发展中缺乏相应的创新意识,导致活动缺乏创新性,欠缺管理能力,使得社团发展日益僵化,无创新可言;另一部分社团由于盲目追求人数和规模,没有质量,导致社团迅速下滑,甚至灭亡。
二、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理念与实践指导
1.加强高校党委对学生社团的领导
社团是大学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发展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提供保障。社团的隐性课程教育功能对于文化品牌的沉淀有积极作用。高校党委应该给予大学生独立而充分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将过多的个人主观意识放到社团中去,只要不违反校纪校规和国家规定、适宜学生成才进步的,都可以放手让大学生独立去发展。把大学生社团工作纳入学校整体的育人工作中,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着力点,为课堂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积极拓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优化环境,提供条件保障
高校多元化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宜自身发展环境的和谐教育,这种教育环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发展和独立人格,鼓励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当代社会对团队建设与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学生社团构建了知识型的学习组织,吸纳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团队,他们倡导和谐的社会主流价值,基于信任与坦诚,积极地进行相互学习,加强合作交流,自主地实现知识的共享。在知识共享行为中,当人们认为共享的知识能为组织或其他人带来好的结果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更大的知识共享动力。
3.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学生社团在社团的管理制度上,要引导学生明确定位好社团申请、注册、审定、资助、考评等工作环节,做到规定动作规范,自选动作到位,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做到社团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大胆发挥管理思维和管理手段。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现代社会管理的科学方法,重点推进学生社团的评级和淘汰机制,加强绩效管理和考核,积极引导社团的发展进步,增强社团的内涵,扩大社团的开放性。应避免类型单一化和低层次,应引导社团提升到科技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成长就业等层面。积极制定和完善符合地区和学校实际的社团体系,将自主管理创新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纳入社团培养计划,采取一系列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形成浓厚的创新与创业氛围,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开拓创新学习的环境。
4.建设人力资源
一是对于刚踏入高校的大学生,社团干部积极鼓励和组织他们参与社团的选拨过程中,对于优秀的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大学生社团的主要干部按照章程规定应该是要选拔出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工作能力强、学习学业成绩优的大学生,经院系考核和广大社团会员民主选举产生,以保证大学生社团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能发挥领导和核心作用。
二是将具体职责落实到每个社团干部,采用绩效评估管理和考核激励制度来进行综合评定和考核工作。没有制度不能方圆。每个社团干部应主动承担相应的工作,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三是要增加社团干部之间的交流。人无完人,通过社团人员的相互沟通,对于高校的各种活动提供自己的观点,更好的推动社团的发展和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同时,要大胆走出校外,让大学生社团与社会人员进行广泛交流,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提高。
5.建立“常规活动+品牌活动”的活动模式
在社团开展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寻求社团活动的个性化,形成高校大学生社团品牌活动,保证活动方向的正确性和活动过程的实效性,鼓励广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努力创建口碑评价良好的品牌社团。同时,大学生社团可通过在校内和校外参与大型活动的形式进行宣传,增加校内团委和校外人员的扶持力度,以此为载体展示形式各异的社团,通过学术报告、人文知识讲座、文化文体活动等带动更多社团进入高水平社团之列,促进大学生社团文化整体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楠,马转转.大学生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56-58
篇3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就业创业的形势日趋紧张。青年就业创业问题,在正召开的“两会”上成了讨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大学生作为青年团队中的生力军,在此背景下,其就业创业的思想动态引人关注。
我院自建校以来,一直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并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独具一格。在此国际国内大背景下,我院不同年级学生关于就业创业又有哪些独特的认识与想法?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社将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2011年3月中旬至4月初,在合肥学院内展开。
三、承办单位
合肥学院共青团理论研究会
四、调查对象
合肥学院在读的所有学生
五、调查方式
原则上,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必要时,采用访问调查方式。
六、活动资金
1) 调查问卷打印费约50.00元;
2) 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费约10.00元;
3) 展板、海报等宣传材料制作费用约 10.00元;
4) 问卷后期整理、数据统计、材料归档及调查报告等材料的打印,费用合约为10.00元。
七、具体安排
1) 前期准备阶段[3月9日~3月15日]
a、3月9日~3月14日 监管部监管制作500份调查问卷,并上交至会长审阅。
b、3月9日~3月12日 组织部负责动员会员踊跃参加,外联部协助动员,并于12日将具体开展调查的会员名单上交,由会长及副会长审批。人员最终确定后,由组织部对其进行基础礼貌培训(培训日期暂定16号)。
c、3月11日~3月13日 通过展板、海报等形式进行前期宣传。在此之前,由宣传部准备宣传材料;宣传过后,保存好宣传材料,以备上交社联。
2) 问卷调查阶段[3月16日~3月20日]
a、成立临时问卷调查小组:
大一组组长:尹小委(外联部部长)
大二组组长:陈雷(副会长)
大三组组长:李红(副会长)
大四组组长:郭方(会长)
b、工作人员分组后,在各组长的组织带领下,有针对性的采用灵活的方式和途径,对校内同学进行随机调查。(如:走访宿舍与教室,在校门口设访问点等)
c、与各系学生会进行沟通,并利用部分会员学生会干部的身份,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协作。(具体细节商议中)
3) 统计分析阶段[3月21日~3月27日]
a、3月21日~3月22日 由监管部负责收集、整理问卷,并进行初步的数据比例统计。
b、3月23日~3月25日 由社团理论学习小组初步解析统计情况,展开讨论并组织拟写调查报告。期间,何婷婷老师会对理论学习小组代表进行培训。
c、3月26日~3月27日 请何婷婷老师、就业指导办公室老师做指导,结合老师建议给出最终的调查报告。
4) 后期宣传阶段[3月28日~4月3日]
a、3月30日~4月1日 通过展板、海报等形式进行活动及成果宣传。在此之前,由宣传部准备宣传材料;宣传过后,保存好宣传材料,以备上交社联。
b、争取将调查报告刊登在校刊上,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扩大影响。
c、争取在院团委网站和学院网站上宣传本次活动及成果。
d、鼓励参与此次活动的会员,将心得体会投稿至各系系刊或校刊的编辑部。
5) 总结经验阶段 [4月4日~4月6日]
a、总结活动中好的经验和方法, 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探讨解决办法。
b、将优秀报告、队员心得、活动记录及各种材料整理存档。
c、4月6日,召开会员大会,汇报近期工作。
注: 各项工作负责人,在当日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向直接负责人汇报工作进展,以便得到及时的工作指示。
此次活动中的所有经费流动与管理由财务部负责。
八、注意事项
1) 在受访人员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原则上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在场。
2) 在问卷过程中,对方不理解或对术语、概念不清楚之处,必须详细解释,同时务必做到深入浅出和和解释的通俗易懂。(如:通过举例来做到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3) 在调查过程中,问卷调查方式与访问调查方式的选择可由工作人员灵活决定,视被调查人的实际状况来决定最适合的调查方式。(如:有的同学手中有物品,建议采用访问调查方式)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社团活动 创业能力培养 契合点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79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people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relying on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meeting point, deep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mmunity building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eting point of the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expound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on this basi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organization operation mode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team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community business base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th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o promot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activities;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conjunction point
1 社F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契合点
1.1 两者行为契合
社团是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是学生思想行为碰撞的活跃之地。在社团创立与运作的过程中,其本质属性就是创业行为,这就为社团活动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提供了行为上的契合点。一方面,社团的创立与运作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行为发生的出发点,以自我发展为目的,契合创业发展的行为导向;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是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的“大舞台”,而创业的背景就是社会化的大环境,这为学生创业环境的适应提供了较好的前提条件。
1.2 两者组织管理契合
基于狭义经济学的视域而言,创业以营利为目的,所形成的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的社团之间,在组织管理上存在契合。社团的组织机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都是创业过程中,企业(团队)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学生自我运作社团活动,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创业提供高度的管理模拟与实践体验,从中形成的经验、知识与技能,都是宝贵的创业资源。
1.3 两者发展契合
学生创业中的问题与社团发展的困境存在相似之处,为两者在发展上提供了契合点。无论是社团的发展,还是创业的推进,其中的组织管理、项目运作,以及资金与资源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共同的问题属性。社团活动中的能力、资源等方面的建设,都是学生自我创新及发展的尝试,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当前,高校在社团发展中,着力于创业要素的融入,科技类社团等的建立,将学生与创业构建成直接的互动关系,社团活动中的一些做法、经验及技能,都可以复制于创业活动之中,为大学生夯实创业的基础。
2 医学院校社团活动影响创业能力的制约因素
2.1 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社团活动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上的契合,其所建立的基础在于理论学习。但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具有特殊性,学科专业与社团活动项目内容缺乏广泛性对接。福建医科大学在社团建设中,与学生学科专业结合度相对较弱,社团实践活动缺乏理论学习的基础,而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的反馈。因此,社团作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如何突出“专业+能力”的契合,是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与此同时,社团建设脱离学校专业特点,孤立的将社团活动作为学生课余活动的平台,学生难以在社团活动中习得与创业相关的知识,也无法依托专业知识,开展与专业相关的项目活动,社团活动中的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学习过于分离。
2.2 缺乏接地气的创业元素的融入
福建医科大学在社团建设中,社团类型繁多,但多集中在音乐、舞蹈等休闲娱乐的范畴之中,与当前大众创业趋势缺乏吻合。一方面,作为理科生的医学生,思维活跃与严谨、动手能力强的特质,决定了医学生的创业寻求创新,创新元素的融入对于提升创业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缺乏接地气的创业元素的融入,社团开展的活动项目难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有效培养,学生更多的是追求兴趣爱好的满足,而忽视了通过社团活动提升自我的能力。因此,社团活动如何融入创业元素,并在整合学生兴趣、专业的同时,实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两者在发展契合上的难点。
2.3 社团活动缺乏创业能力的内化过程
在社团活动之中,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技能通过实践,实现创业能力的内化。内化程度越高,学生从中获取的创业知识、技能、经验越多。但是,知识、技能有实践,而缺乏内化过程,活动实践所得无法在自我的认知及发展中,形成创业能力的重要因子。于是乎,社团活动归活动,创业能力归创业,两者无法在内化中形成契合。因此,医学院校依托社团载体,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应重视内化环节,丰富的创业资源、知识技能只有内化成学生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创业。学生组织管理、交际及处理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创业能力的内化。
3 社团建设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2011年以来,福建医科大学启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已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专业优势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基地,在依托社团建设推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福建医科大学的成功经验有借鉴之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拓展社F建设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创新社团运行模式,兼顾好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医学院校注重学科专业的实践构建,与社团的创业教育与实践相分离,社团活动教育与实践的双重性并未充分体现。福建医科大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创新社团运作模式,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在创业教育与实践中,实现创业能力的内化。创新社团运作模式一是要着力构建社团运作机制;二是要以企业的管理理念,创设“创业型”社团企业的运作模式。因此,福建医科大学在社团运作模式的构建上,以企业的视角,将社团的“创业教育=企业产品”;“创业实践=企业提供服务”,这样的运作模式突出了“创业”元素,更契合了当前医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需求。社团在运作的过程中,依托社会企业、学校部门的赞助,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并在人力资源管理、社团品牌建设等方面,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依托好专业特色,建立创业社团,将社团项目活动市场化,并基于企业的运作模式,开展社团的管理,让社团行为、活动管理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充分契合。
(2)优化创业导师团队配置,提升创业能力培养质量。社团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体现,依托于教师创业教育、指导的参与。当前,医学生基于社团活动,难以习得有效的创业知识、技能,很大程度上在于创业教育缺失,创业实践缺乏科学指导,以至于社团活动的创业导向力不足。因此,优化创业导师团队配置,就是抓牢创业导师的创业教育、实践指导,为学生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创业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首先,学校应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养高、组织管理经验吩咐的创业导师团队,确保社团活动的管理,促进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福建医科大学围绕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组织由36名专业教师、创业教师、企业家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为每支创业团队联系安排创业导师;其次,充分依据学校的专业建设,选派优质的创业导师,有针对性、契合性的开展创业指导。对于创业导师团队,学校不仅确保其完备的理论实践,也要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深入创业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亲身体验创业过程,进而将典型的创业案例作为社团创业教育的典型,提高创业能力培养的质量,也将接地气的创业元素更好地融入其中。
(3)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升级服务,建立社团创业基地。为实现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常态化、制度化,高校应着力资源整合、服务升级的发展原则,对现有的社团建设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在功能拓展的背景之下,建立社团创业基地,更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内在需求。一方面,学校要因地制宜,在挖掘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依据不同的创业类型,创设创业教育园,为学生的社团创业实践提供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强化社团创业基地与学校职能部门、附属企业事业单位、实验室之间的紧密联系,与校内外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打破过去难以走出去的发展困境。2011年,福建医科大学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基础,凸显专业优势,全面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面积3500O,其中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生物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药物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充分利用场地资源、专业优势,拓展功能与服务,将基地与创业紧密相结合,孵化园不仅孵化项目,更孵化出创新的激情。升级服务也是当前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2012年,福建医科大学针对本校的专业特点、学生特质,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和“KAB创业训练”等选修课,并举办 “圆梦工程”大学生创业培训班,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系统、深入的创业培训。
4 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是一个过程,其发展的基础在于良好平台的搭建。高校社团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契合点,这就决定社团可以作为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平台。为此,福建医科大学依托社团建设,培育社团创业基地,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一是要以创新为驱动,创新社团运作模式,在社团活动中兼顾好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二是以优化发展为导向,优化创业导师团队配置,提升创业能力培养质量;三是以升级服务、拓展功能为重点,通过社团创业基地的建立,盘活社团活动,孵化医学生的创业激情。
参考文献
[1] 崔立伟.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知识文库,2016(3).
[2] 张超.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2).
篇5
关键词:耗散结构 社团活动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51-02
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而创新思维的根本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产生新的发现和突破。这些特性和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很多特征对应相符。而社团作为一个系统其活动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优化社团结构,使之变成一个充满生机和创新力,并且符合耗散结构理论要求的非平衡的开放系统,然后从外界吸入负熵流,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从混乱无序变为安定有序。
一、社团活动系统的开放性
耗散结构要想存在和发展,就必须保持系统的开放性。而社团活动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保证社团系统的开放性。{1}注重开放性包括:①注重思想观念上的开放。社团组织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指导教师、社团干部、社团成员都要不断学习新思想、新观念,社团成员之间也应该不断的相互学习,开放思想,把各种新的知识、新的见解、新的思维方式引到社团中来,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产生和交流。②注重社团组织上的开放。应该做到不断的吐故纳新,请专家学者作为社团指导教师或顾问,通过组织的开放促进思想上的开放。③注重活动内容上的开放。活动内容应公开,要鼓励社团成员拓展活动内容,同时还应公开征集活动内容。社团负责人可以广泛听取成员的意见,争取每次活动后都要有所收获,每次活动都应公开总结或展示活动的具体情况,真正达到集思广益,启蒙社团成员创新思维的效果。④注重活动方式上的开放。首先,要重视本社团活动与其他社团活动相结合,倡导不同类型的社团联合起来开展活动,使不同专业爱好,有着不同观念思想的学生能够达到不同创新思想的融合与交流;其次,社团活动还应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中来,培养和磨练坚强的意志和进取精神,激发其求知欲、创新欲,从而真正做到组织方式上的开放,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最后,要重视校内社团与校外其他社团与资源的相结合。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社团活动应该利用校内外优势,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2}总之,要通过社团的开放来丰富活动的内容,多角度、多层次、主体化,引进负熵流,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发展创造条件。
二、建立和完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机制
从思维状态看,创新思维应该是人的思维状态处于远离平衡态的一种思维。要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产生创新思维,则社团成员的思维状态需处于非平衡态。那么社团作为一个系统也应该远离平衡态,是一个非平衡系统。这样社团就成为社团成员创新思维的激发器,成为成员产生创新思维的内在机制。所以好的社团活动在于能在非平衡机制下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加强社团自身的制度建设。加强社团自身的制度建设不仅是社团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更是社团活动得以一直处于创新状态的重要保证。社团要通过制定章程及相关制度来建立自身的管理体系,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对社团活动的各项制度和章程及其对创新思维培养方面的基本要求等加以明确规定,使其对社团成员的指导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制度应有利于负熵流的引入,保障社团系统能处于非平衡态,从而保证社团活动能朝着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方向上发展。其次,要重视社团组成要素的结构及其影响。要使社团系统处于非平衡态,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就需要引入活动,要把社团活动作为载体,对系统内部的结构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其中包括①社团系统内部的要素进行重组。不断的调整改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②根据非平衡态的需要,要引入新的要素,对要素进行重组。通过新要素的引进,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第三,要建立有效的社团创新思维培养评价激励体制,形成远离平衡的属性。社团培养创新思维的系统要想远离平衡态,就必须建立科学和有效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保证社团培养创新思维系统远离平衡态。其中重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明确社团活动评价的目的:以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为评价的基本点;②重视社团活动评价的标准:应该包括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和创新成果等方面;③公开社团活动评价的方法:要采取民主选举制,一方面能够提高社团成员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其过程的公平性。{3}
三、使社团活动系统各要素间产生协同和竞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如上所述,系统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这些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使系统中的各要素产生协同和竞争,使得系统的演化和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推动着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样的原理,社团活动系统也是适用的。社团活动系统也是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社团活动系统诸要素之间既存在着整体的同一性,又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前者表现为协同,后者表现为竞争。社团干部、社团成员、指导教师、社团活动的设备、社团活动的内容等要素都对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效果的好坏起着作用,社团活动的管理组织者要实施各项鼓励社团成员能积极参与竞争的有效措施,使社团活动能够在竞争中不断改进和发展,保证社团活动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4}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①以社团的具体活动为载体。要保持社团各项活动的新颖性和有效性,同时应让广大社团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②要鼓励社团组织内进行公正的竞争比赛。包括社团的各个部门的竞争和社团成员彼此之间的竞争。而在发挥协同效应的社团活动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让指导教师或社团干部等几个人唱“独角戏”,不要搞“被动式”社团活动,要把指导教师用心指导、社团干部努力组织和全体社团成员共同参与3种积极性有机地组织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社团活动系统各要素间产生的协同和竞争作用,使之既有利于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也可以更好的培养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四、通过涨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组织
普里高津认为:“涨落导致有序。”当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任意一个微不足道的扰动都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其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下由“小变动”变为“巨涨落”,进一步使得整个系统发生质的转变,达到新的稳定而又有序的状态。{5}在社团活动系统中,这种涨落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大学生在参加社团的各种具体活动中,通过学习和锻炼,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然后厚积薄发,使得灵感一下子涌现而出,培养出创新思维。这样的涨落我们叫做内涨落。还有一种是学生通过和社团其他成员的不断交流,或是指导教师的引导启发,促使其能够把各种不同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一步加工提纯,从而产生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也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这种涨落叫做外涨落。而不论是内涨落还是外涨落,它们都促进了思维的非线性作用,从而使得思维由无序变为有序,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组织。
结语
总之,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来指导社团活动,让社团活动能够保持其开放性、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协同作用和涨落机制更好地完善自身体制,真正地运用好社团活动这一载体,为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012年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Z006)山西省教学研究改革课题(J2011064)]
注释:
{1}陈凯.谈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校教育研究,2009(9):11-13
{2}武杰.非线性思维与跨学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6
{3}段晓静.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应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8(4):64—67
{4}王占军.建设高校创新文化背景下的学生社团自治及其价值[J].高校教育管理,2007(3):21-23
{5}刘卓,陈曦.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9):14-17
篇6
1.1 选题依据
网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起源于法国,诞生于英国,形成于美国,盛行于全世界。网球运动由于其本身的特质――一种高雅的绅士运动,灵动、阳光、健康、私密,成为娱乐、交友的平台,广受大众追捧,更成为健康、娱乐、时尚的风向标。网球运动发明的初衷可以说是为了游戏和娱乐,可随着其发展,竞技性网球和大众网球成了网球运动的两大车轮,带动着网球运动滚滚向前。
乘借着竞技网球运动良好的发展势头,网球运动热在高校里也蓬勃发展,目前我国网球人口约有几十万,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大学生们喜欢活跃、时尚、高雅、有益于身心的运动,网球运动正好适宜他们。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1],这些毕业生也是网球运动最有效的传播者。另外,网球运动已经成为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参与热情不断高涨,但由于学校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得网球运动的开展并不顺利。大学生对学校网球设施的需求,成为目前阻碍高校网球运动发展中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个矛盾将促使网球运动飞跃发展。高校学生作为网球运动的主力军在接受高校网球体育课教学的同时,也开始组建学生自己的网球社团。高校网球社团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社团,自高校开展网球课程之后在高校体育社团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球社团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承载传播校园网球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作为高校重要的课外体育资源,高校体育社团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提高学生修养,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现状和特点,对于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发展社团文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网球的发展现状
网球运动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中的社会参与度和普及率极高。作为世界第二运动,网球运动的开展相当普及。据调查统计:到1983年,美国常打网球的有4000多万人,青少年占2000多万人。网球运动水平较高的美国于1960年的统计,仅加利福尼亚州32所大学就有452片网球场地,另外11所美国大学有492片(包括室内65片),平均每所大学有40片。[2]以美国为例,它的学校体育在竞技体育体系中占主导地位,高校体育课的训练一直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途径,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他们拥有良好的训练条件和教练队伍,更拥有一批富有才华的大学生运动员。美国许多项目的奥运选手都来自高校。美国大学网球队的教练员大都具有博士学位,至少也具有硕士学位,水平较高,在训练中,教练员一般对队员很随和,尊重队员的个性发展。[3]高校为网球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后备人才,体现出高校在网球运动的发展的重要性。
1.2.2 国内网球的发展现状
网球正在我国迅速普及,与此同时,网球运动正席卷高校,喜欢网球的学生越来越多。
在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的《对我国普通高校网球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中提及,对参加我国2005年第十届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的60所高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81%的高校开设了网球选修课。62%的大学成立了大学生网球协会,50%的学校组织了学校网球联赛,这些大大地推动了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4]
1.2.3 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意义和作用
(1)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的必要性。
高校开设网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也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效发展,推行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运动。随着对网球运动热爱的学生日益增多,网球运动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网球运动的普及,可以明确看出高校开设网球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球运动是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的目标。
网球运动作为隔网项目具有无身体接触,运动强度可控性、竞争性、娱乐性等特点。和其他对抗性项目相比能大大减少运动造成的损伤,在参与运动的同时不影响学习,是一项很适合在学校中推广的体育项目。
(2)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作用。
参与网球运动的高校大学生将扩大社交排在了价值取向的第一位。说明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最看重的是在打网球的过程中能够结识朋友、扩大社交面。
参与网球运动的高校大学生第二看重的是休闲减压,这与网球项目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在大学生中,网球运动对集中注意力、自信心和成就动机体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些特点可以使学生学会网球技能的同时养成网球运动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大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
参与网球运动能让大学生体会到网球运动独特的礼仪。网球之所以能成为“四大绅士运动”,除了因其具有法定的规则之外,还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礼仪。如果不懂这些礼仪,球技再高明也不会受到赞誉。网球运动分球场礼仪和观赛礼仪,但是在我国网球礼仪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早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期间,许多外国运动员都对中国观众的行为向裁判提出了抗议。可见我们的网球文化虽已渐入人心,但仍存有缺憾。高校大学生通过参与网球运动能学习网球礼仪,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礼仪水平。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极大地增加了网球运动参与的人数,有助于推广网球礼仪。高校开展网球运动,大学生成为我国增加网球人口的主要力量,必将对我国网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发挥巨大的作用。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7所学校400多名学生。
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根据学生参与网球社团活动的特点及北京市学生专业特点,由本人亲自撰写,通过专家效度检验,由自己和委托他人向7所院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5份,回收率为98.75%,其中有效问卷379份,有效回收率为94.75%。
3 结果与分析
3.1 北京市大学7所高校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情况
3.1.1 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喜好
调查结果表明(如表1所示):7所高校学生对网球运动表示喜欢和较喜欢的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64%和12%,表示一般喜爱的占14%,表示不感兴趣的同学占10%,反映了大多数同学对参加网球运动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而对网球运动不感兴趣的大学生只占极少数。网球运动在我国高校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正在受到各大院校学生们的喜爱。网球运动以其特有的锻炼价值和趣味性,以及深厚文化底蕴、高雅的属性吸引着众多的大学生。这说明了:“打网球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高品位生活的象征”,这与年轻人追求时尚、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和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是不可分割的。
3.1.2 大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动机
体育动机是推动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对客观体育需要的主观反映。“它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起着重要的定向、始动、调节、强化和维持功能,对体育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因此,学习动机是选择、激发、维持并强化一定学习活动从而导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一样,他们是否积极去学习、为什么去学习、乐意学习什么、学得怎么样,都与学习动机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也跟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外部原因有密切的联系。学习体育也不例外,良好的体育动机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机系统,它能够对学生长期不断坚持参加体育学习和从事锻炼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为此,对教育学院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动机是什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
通过表2可知,7所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动力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是多元化的。同学们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是首位,它符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健康的第一指导思想;其次是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而休闲娱乐;社会需求列于末位。可见学生想通过体育这个特殊的交往媒介来适应社会、满足社会交往的需求,也突现了体育的社会交往功能。
3.1.3 7所高校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网球运动的情况
关于“根据你所在学校的情况,下列哪几项作为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选择项目”的调查显示(如表3所示),学生课余时间首先选择的体育项目,占前三位的还是传统的篮球、健身跑和足球体育健身项目,并且经过调查分析,学生参加网球活动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40%以上,这与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网球运动的调查比例76%相矛盾。选择业余时间打网球的学生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是学校网球场地器材和网球花销所限制,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选课愿望,所以学校不得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改选其他项目。可见,加大网球场地器材投资和教练队伍建设,是进一步优化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提高网球开课率,增加开课人数的教学保障。同时加强网球社团的推广,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提高对网球运动的认识,致使更多的学生对网球运动产生了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踊跃地参加网球运动,主动自愿购买网球器械装备,拥有自己的网球拍,支配自己打网球的活动空间,积极与老师、同学、球友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切磋球技,充分享受火热激情的网球旋风所带来的魅力。
3.2 北京市7所大学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情况及分析
3.2.1 北京市7所大学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原因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不尽相同,比较主要的原因是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看同学从事,随大溜;找工作的时候多个资本。比例分别为99.40%,94.03%,88.36%,63.58%。均超过了50%。通过综合这些数据,我们发现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与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动机相符合。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是精神生活方面的,提高综合能力反映在大学社团活动中开始关注个人的成长;找工作的时候多个资本和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反映了大学生行为的工具理性。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今的大学生虽然也在成长意识的驱使下纷纷参与网球社团活动,但他们参加网球社团活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再单纯和理想化,他们从社会中悟出更多工具理性的准则。
3.2.2 7所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网球社团情况
表5表明在大一参加网球社团的比例是最高的,为68.66%,其次是大二25.97%,大三与大四占的比重最少分别为5.75%与0.32%。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是大一参加社团的。大一新生面对各种事物都很有新鲜感,什么事情都想去尝试一下,面对社团也是一样。
3.2.3 7所大学学生参加网球社团活动的频率
每次参加网球运动的时间。北京市7所大学学生参加网球运动每次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占51.4%,说明社员每次参加网球运动的时间甚少,由于网球运动不像篮球、羽毛球等运动技术容易掌握,加上每次参加网球运动的时间少,不能对学习动作形成连贯性,从而增加了学习网球技术的难度。参加网球运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也是影响学生参加网球社团较少的因素之一。
3.3 网球社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3.1 社团成员参加业余网球比赛的情况
现在全国高校网球比赛较少,其他高级别的比赛,如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并没有“真正”的大学生运动员参加,而且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网球运动员的水平,也确实无法承担这样的大型比赛任务,因而,网球社团成员参赛的机会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社团成员练习的积极性。
3.3.2 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教育者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并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创立评估体系,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提高的教学过程。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在抽取的10次网球社团课程教学活动中,70%的网球课采用分层次教学,说明7所大学学生网球社团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了教学对象水平不同及男女性别特征的差异,课程设置针对性强,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同时也应看到,仍有部分高校并未采取任何形式的分班教学,男女生一起上课的情况也很常见,这样很难分别实现教学目标,更不能突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3.3 社团网球理论课设置情况
体育教师对理论课教学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在公众的眼中,学校体育课就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这种思想下,学校体育过多地强调学生对运动的参与,而对于如何参与和什么时间参与则很少介绍,重视运动技术、淡化理论知识,而公共体育活动更是这样,教师对于体育理论教学不肯下功夫,仅仅停留在完成学时上,而事实上,面对公共体育课学生多而且个体运动需要不同的状况,公共体育教师需要在理论方面花更多的精力,来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练习方法。
3.3.4 社团网球教师的运动经历和教学年限
在本次研究调查中,具有网球专业队运动经历的教师有2人,占25%;进入高校才开始学打网球、把网球作为自己专项的有6人,占75%。网球运动技术等级达到一级运动员有1人,具有二级运动员等级有5人,无等级的有2人。教师网球教学年限1年以下的2人、教学年限2年的4人、教学年限3年以上的2人。说明目前网球社团教师只有少部分出身于专业运动员,大多数人运动技术水平不高,许多教练员都是从非网球项目转项过来,并且网球教学的经历和年限较短,这就要求进入网球社团课教学岗位的教师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要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这样使网球社团课程的整体质量得以保障。
3.4 北京市7所大学学生参与网球社团活动收获分析
从表9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参加网球社团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价值比较认同。分别占91.34%和82.09%。大学生参加网球社团活动对提高社交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社团活动接触到人和事的层面较以往大大宽广,积累的交际经验或教训较多,他们的交际能力也相应得到增强,交际技巧也日趋成熟。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1)北京市7所大学学生大多数人喜爱网球运动、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很高,打网球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高品位生活的象征。
(2)社团成员对参加网球社团对与发展人际关系、提高社团交往能力方面的价值比较认同。他们的交际能力也相应得到增强、交际技巧也日趋成熟。
(3)网球社团组织人员,教练对网球理论普及重视程度不够,网球技术教授主要以运动技术为主,忽视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4)网球教练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受时间影响比较大,学校内部网球教练工作积极性相对较差,社会兼职对其教学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缺少高校社团间的网球比赛交流,阻碍网球运动的发展。
4.2 建议
(1)加大网球社团运动宣传力度,提高学校领导对网球运动的重视程度。
(2)加强校园网球文化建设,增加课余活动的时间。
(3)加大网球教练队伍建设,加强体育院校网球专业人才的培养。
(4)鼓励网球社团课程针对教学对象的网球水平差异,分层次、分班教学,以便更好地传播网球运动,突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5)加快网球场地的建设,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
篇7
成功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举办展览以及研讨会提倡“以纯艺术为基础,打造一流设计型人才。”的传播理念,并将该理念贯穿整个活动当中。
二、招新分析:
1﹑求学动机表现:学生学习纯艺术为设计打好扎实基础,部份同学由于兴趣爱好进入学习。
2、招新目标群:传媒艺术系2010入校新生
3、宣传形式:学生对雕塑以及油画第一印象及为重要,其宣传形式包括:展览、研讨会、师生宣传等。
4、新生了解工作室的概念及工作室现状:目前工作室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室成员个人发展情况。让新生了解工作室概念,以及新生能在工作室获得何种能力和开展兴趣事业等。
5、雕塑、油画工作室工作室成立时间不长,但艺术作为设计必要原素,竟争力量强大。利用展览讲座以及实力击败竞争对手。
三、招新目的
通过招新活动,引进艺术人才,拉动雕塑油画工作室发展,加强人才战略储备,树立良好学校形象,加强传媒领导地位,维护传媒利益。
四、活动推广
该活动主要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对学生进行一次次有效的过滤、筛选。然后重点攻坚,刺激其学习需求,实现2010届招新计划。
第一阶段为“展览”,通过 “环艺2012年度油画雕塑作品展”活动让新生了解纯艺术,并为之萌发兴趣为后期招新作好铺垫。具体安排如下:
由雕塑及油画工作室安排人员进行宣传海报、场地布置、作品安排、展览安排。展览时间为大一军训结束至开课一星期。主办方为云顶艺术库,承办方为雕塑与油画工作室。
第二阶段为“研讨”,通过和“艺术为设计基本元素”研讨会,让10届新生了解雕塑与油画工作室,及纯艺术对设计的重要性。具体安排如下:
由雕塑及油画工作室安排人员做好研讨活动通知和研讨会PPT以及具体内容,由学生会下发通知到各班班长手里,通知各班上专业成绩230以上的同学,召开研讨会。时间为展览结束次日。
第三阶段为“报名”,研讨会结束后,次日开始正式报名,报名时间为期三天,如人数过多,以考试形式择优录入。
报名地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综合楼103雕塑工作室与401油画工作室。
收费标准按工作室报名收费条例执行:每人500元整,单科成绩达80以上免试,单科90以上免费教学。
2012年考试时间暂定报名结束后。
考试内容:雕塑考素描,油画考色彩,评分由上级领导执行。
雕塑油画课程安排
开课时间:暂定为基础课程结束后
开课地点:教学楼七楼
篇8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社团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饶华(1977- ),女,四川彭山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成都 61022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065-02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的重要构成元素,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注重大学生社团的构建,以大学生社团作为依托,在大学校园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把课堂知识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极大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大学生社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教育媒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联系,它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大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具有自由性、广泛性、参与性等特征。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团活动相结合,让大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亲自去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觉悟,让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这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大学生社团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崭新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相结合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当前,政治、经济、文化体制都在不断改革,社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大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带有独立性、多变性等特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着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相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如今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高科技的教育方式不断普及,互联网、电子教学等设施都不断地运用到了大学的教育当中。这些都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崭新的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相结合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崭新的模式和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把理论和实际有效地联系起来,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大学生社团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上的灌输型模式。大学生社团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日常需求和心理状态,而且大学生社团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自主性,大学生可以参与到社团的方方面面,包括日常的管理、社团章程的制定、社团活动的组织等,这些都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展大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团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把握大学生日常的心理脉络,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把枯燥的课堂知识合理地融入日常生活当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习的效率,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而且大学生社团能够很好地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而有利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大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现阶段大学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特别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要一切从大学生个人出发,从大学生的各种利益需求出发,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不断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追求人的全面均衡发展。社团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他们之间更易于产生共鸣,社团中的气氛有利于提高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是社团的管理主体,所有的社团成员都可以参与到本社团的管理当中,社团具有极大的民主性和自主性。在社团当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选举、监督、罢免的权利。在社团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社团会维护团员的基本利益。所以在社团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大学生社团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成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学生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知识,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在大学生社团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开阔大学生的眼界,给大学生提供实际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他们的知识架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6.大学生社团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活跃校园文化。大学的校园文化能够体现出一个学校的人文氛围和校园精神,它是通过学校的师生共同努力来创建的,校园文化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紧密联系的。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给学校带来生机和活力,使校园文化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社团的规模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把建设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社团的主要宗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大学生社团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社团管理不够系统,规范不健全。社团的内部经费开支以及活动的组织都缺乏相应的监督。有些学校对于社团的建设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指导社团的发展,社团的主体不够明显,缺乏长期的规划。社团发展具有商业化的倾向,逐渐背离了社团最初的建团目的,这些都会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二是部分社团经费紧缺,无法正常组织开展社团活动。部分社团设施落后,社团活动得不到学校的鼓励和支持,很多社团没有专门的活动场地,无法正常开展社团活动,也无法体现社团的特色。三是社团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开展的活动缺乏深度。许多高校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方面,对大学生社团的重视力度不够,社团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社团活动缺乏深度,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部分社团就算有教师进行指导,社员也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团活动当中,制约着大学生社团的发展。
三、促进大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大学生社团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团日常的文化活动当中,把高校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器。但是由于高校社团还未真正发展成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还没有真正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把握高校社团发展的规律,找出能够促进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把握高校社团的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和鼓励高校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应当鼓励社团的建设,重视大学生思想、文化、科技、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学生能够找到一条培养个人能力的有效平台。高校也要对社团进行积极引导,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社团的活动当中,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高校社团的发展,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塑造他们高尚的人格。高校社团的活动也要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日常的社团管理过程当中,要结合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组织内容健康、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兴趣,使高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2.培养社团骨干,完善学生社团的构建。学生的社团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高校社团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工作,高校社团之间也要加强协调合作,通过社团之间的结合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也要加强对社团规章制度的构建与完善,通过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使大学生明确社团活动的目的,增强大学生社团成员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使高校的社团活动能够更加规范,对社团的管理可以有章可循。高校要把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社团举办活动要经过高校严格审批。高校对社团的严格管理能够使社团的活动更加规范,从而有效地避免社团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社团活动是一个群体性的行为,社团要建立科学的社团干部培养和选拔机制,重视对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让社团骨干为其他社团成员做出表率和榜样,从而进一步促进社团成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
3.增强社团活动的内涵,加大对社团活动的资金扶持力度。高校社团各式各样的活动能够体现社团的生命力,目前我国高校的很多社团活动经费比较短缺,很多好的社团活动只能是一个提议,很难去正常的开展。所以学校应当加大对社团活动的资金扶持力度,为高校大学生的社团活动提供足够的经费、场地以及设施的支持。高校也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大学生的社团活动进行指导,使社团活动更加富有内涵,社团活动也可以与大学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对社团的成员进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团成员的成长。
4.社团活动要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高校的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在高校传统的教育思想当中,比较重视课堂的理论教育,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并没有很大的重视力度。高校的社团活动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的社团活动可以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之中,在社会实践当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也应当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强化社团活动的教育性。
5.社团要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采用创新模式组织社团活动。高校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深化对高校社团的改革,改变现有高校社团存在的弊端,在社团的内部建立党小组以及团支部,通过对社团的组织完善,加大对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这样可以有效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团的活动结合起来,促进高校社团的构建,从而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安英,樊习英.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3).
[2]徐木兴.“心理契约”理论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高校教育管理,2007(2).
[3]李同果.发达国家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0).
[4]叶婷.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
篇9
大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当前,大学生社团已成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中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书育人的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因此,分析大学生社团的现状,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社团活动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大学生社团对建设校园文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大学生社团在发展中也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管理体系不健全、思想建设不深入、活动开展缺乏内涵,这些都制约着社团的建设和活动正常发展,影响着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1.对主流思想引领不佳,思想高度有待提升
大学生社团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是社团一切活动的前提。纵观当前大学校园的社团,虽然大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参加社团的人数较多,但社团活动多以文体活动为主,指导老师也很少投入精力去对社团成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社团成员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引领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2.社团活动流于形式,内涵深度亟需挖掘
目前高校社团活动也五花八门,涵盖了学校各个专业领域。但由于整体上缺乏合理策划,重过程、轻结果的情况时有发生,有质量、高层次的活动不多,甚至有的社团为了追求场面上的效应而刻意举办一些活动,不注意与社团自身的性质相结合,这严重违背了社团活动的初衷,浪费了有限的活动资源。
3.社团活动目的不明确,功利性强
大部分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不明确,他们或是出于从众心理,或是出于功利目的而被动地参加社团,使得对社团价值认同感不强,有的人参加社团已经不再是为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而只是为了在求职的时候提升自己的砝码,功利性突出。
4.社团指导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首先,从社团管理体制方面分析,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社团的重视力度不够, 对成立社团的审核机制不健全,各类社团存在严重重复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使用。其次,学校对社团没有配备专职的指导教师,导致社团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使社团活动缺乏深度,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即使部分社团有相关教师进行指导,但绝大多数都是兼职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人到社团活动当中,制约着大学生社团的发展。
二、大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社团是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构建,将极大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1.大学生社团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
当前,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也随之发生变化,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c大学生社团有机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借助大学生社团的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效激发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寓教于乐,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大学生社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它贯穿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社团规模的扩大,社团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热情逐年增加。因此,通过大学生社团这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让大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亲身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3.大学生社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呈现出新的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模式,通过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社团活动把握大学生日常的心理脉络,通过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深人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举措
对大学生社团进行思想引导是必要的,以促使大学生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具体的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拓渠道,保障大学生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大学生社团作为学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和利用好这个平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始终坚持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仅需要通过课堂,还需要关注大学生课外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细节,从他们所在的宿舍、班级、社团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形成社团牵头、班级组织的多样教育模式。学校应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社团活动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不仅要适时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相关教师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成熟。在舆论导向方面,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络、、广播、宣讲等形式给予大学生社团高度肯定,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团,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建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要求高校创新平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当前大学生社团正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平台,学生参加社团的热情高,主动性强,受社团文化的影响日渐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利用并完善大学生社团这一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给予正能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扩形式,创新大学生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式
很多大学生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源于它的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化。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扩充其作用方式,坚持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社团活动中,让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与思想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这样一方面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调动其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4.重培养,努力提升社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篇10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社团活动;管理
1高校社团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1.1高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学校过于陌生,对相关的管理制度不了解,也没有相关人员的详细说明,所以对学校的社团活动并不感兴趣。由于大学社团的种类很多,有些社团甚至采用骗学生的钱设立社团,在收集到钱以后就消失,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甚至放弃了参加社团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要制定管理社团的规定,避免因社团骗取学生钱方面的事情发生,用相应的管理规定,为学生安全参加社团活动提供保障。
1.2高校社团活动资源缺乏,活动能力不足
社团的正常运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在实际的高校社团中,由于社团参加的人数较少,在资金的收集上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许多社团因为没有过多的流动资金,在社团的活动准备上,例如,表演的服装、道具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在实际中根本达不到。由于表演的道具、服饰不齐全,导致日常表演不能正常运行,学生因此对社团活动失去了信心。为了解决因资源缺乏引起的活动受限问题,社团应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以得到帮助。
1.3高校社团活动管理及规划不完善
在高校社团管理方面,由于社团较多,学校在社团的管理方面不是十分重视。在每个社团的服务项目上,很多社团在项目管理上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所以现在好多社团都只是过于重视表面处理,没有深入开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缺乏其内涵。相关调查表明,现在学校社团活动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因此,学校要重视在社团活动中的管理和规划,为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提供保障。
2高校社团活动管理项目的规则
2.1把教育放在首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许多时尚的社团组织,如日韩舞蹈类社团的出现,这种社团就是学习当今流行的性感舞蹈,它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日韩舞蹈,将自己的魅力充分展现,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社团的开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教育因素,大学期间的任务不像以前的教育只是简单的考学,大学教育体现了全面发展,所以相关人员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中含有教育,在平时参加的社团活动中也要考虑教育的意义。因此,不管在任何时候,高校在进行社团活动的推广上要把教育放在首位。
2.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
学校的开设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样,在高校社团的开展,也是服务于在校学生的。在社团开展中,相关人员要始终保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开展原则,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在项目服务中,要把学生的利益优先考虑。在项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实施体验者,从而体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积极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感受其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3高校社团活动管理的系统整合
3.1设定相应的社团活动目标
高校通过多年的社团活动经验,在对在就业临问题的解决上往往有自己的策略。比如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一次性餐盒、大学生普遍都是“低头族”以及当代大学生都存在熬夜现象。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相关指导教师要组织人员进行商讨,对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可行性的目标确定,从而在社团的管理上进行目标的指导。
3.2社团公益活动的合理规划
随着学校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社团的公益活动较多。因此,公益目标明确后,相关人员要对社团公益活动进行相应的合理规划,在学校生活方面,对学生浪费粮食的情况展开调查,对调查过程进行合理详细的计划,对调查人员的分配、调查方法的采用、其他外界影响等相关事项进行合理规划,对公益活动的价值体现进行充足的准备。
3.3实施资金筹集和设立团队
制订好明确目标和具体计划后,接下来就是对社团活动的资金筹集以及设定相对专业负责的管理团队。在资金的筹集问题上,相关社团可以通过向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申请资金,可以靠学校外面的赞助商,这些方法都能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在设立社团的管理团队方面,相关人员要对社团中有潜力的管理人才进行相对专业的培养,为了避免社团在管理中较为复杂化,因此,在项目管理阶层要强化管理人员的能力。
4结语
在高校社团活动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往往能体现出高校社团活动的内涵,因此,项目管理在高校社团活动管理中尤为重要。所以,相关人员要对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要始终把教育学生作为发展原则,不断整合管理系统,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社团在项目管理层面的应用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武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2]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