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质量范文
时间:2023-04-01 20:1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黄金国
【摘要】质量管理包括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所有质量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即“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
【abstract】
Quality management including quality policy, objective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rough the quality system of the quality planning, quality control,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all the activities for all qua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namely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t is a new management idea, is put into the cost of quality, delivery in such fields as a new concept.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made a request for more areas, so as to improve 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more comprehensive to control the quality.
关键词:质量 控制 管理
一、质量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
企业的最高宗旨是什么?这是企业的首要问题。凡是成功的企业,特别是持续成功和持续发展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把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赚钱不是最高宗旨,更不是唯一宗旨。我们中国成功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把“产业报国”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它们发展的动力也来自这里。
企业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一般都认为是多做一些公益事业。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应该是在它的整个经营过程中都贯彻社会责任。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提倡的“质量效益型企业”,就是这种责任的体现和落实。
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是什么?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创造最多的社会财富。质量效益型就是这样的道路。质量不好,就是用过高的代价生产劣质的产品,这就是最大的浪费。质量不高,就是用比较大的代价生产价值不高的产品。质量优良,可以解释为用最小的代价生产价值最高的产品。所以,我们可以说,质量状况是衡量企业是否尽到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标准。质量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从宏观的角度说,质量就是满足社会需求、适应边发展的程度。而对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把握,首先来自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质量文化是诚信文化的根基
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内涵应该是诚信文化。所以海尔把自己的品牌总是和“真诚到永远”联系在一起。
诚信对于企业来说是什么?从直接层面看,它是职业道德。但从深刻内涵来说,它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没有诚信,既不能很好地与合作者合作,更不可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者和消费者的信任,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诚信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法律层次的诚信。遵纪守法,信守合同。第二个层次是道德层次的诚信。卖方不利用信息不对称去欺骗买方。第三个层次是风格层次的诚信。在交易行为中首先为对方着想。例如饭店,吃饭的人点菜越多它赚钱越多,但讲风格诚信的饭店会告诉你,“您点的菜已经够吃了,再点就破费太多了。”
这三个层次的诚信,并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不是靠空洞的宣传建立起来的,都要靠实实在在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去落实。
三、质量文化是人本文化的体现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文化是市场竞争主体的文化。
那么,怎样理解市场竞争?有人说“商场就是战场”。这句话只对了小一半。因为战场的两个基本特点——对手之间直接伤害、一方胜利以另一方失败为前提——商场都不具备。
市场竞争的核心和争夺消费者和用户。
怎样争夺消费者和用户?人们归纳说: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靠质量去争夺消费者。
那么,什么是质量?
现在中国的企业大多数还停留在消极的质量观的水平上。什么叫消极质量观,就是主管机关检查合格,就是好质量。主管机关检查的是什么?是产品的理化指标。认为理化指标合格了,就是好质量了。其实,这比原来进步了,但没有真正到位。应该继续提升到积极的质量观,那就是“质量是满足消费者和用户需求的程度”。
就这种意义上讲,对于一般的消费品,其实,理化指标只是构成质量的要素,而人文指标才是质量本身。
因此我们搞质量不能只有物,没有人,物是为人服务的,必须要花最大的力气去发掘、研究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四、质量文化是科技文化的落实
提高质量的根本途径是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质量提高的最稳定的保证。许多质量问题,只有科技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解决。科技进步带来的质量的提高是革命性的提高。
这个道理大家都很清楚。
科技落后,研发薄弱是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所以中央把自主创新作为我们今后的主要努力方向。
怎么理解自主创新?
第一点,“自”是谁?我理解,从个体理解,“自”就是本单位。从群体理解,这个“自”就是中国。所以,应该是个体和群体结合的创新。许多创新的成功都是中国的多个主体彼此结合的创新,是企业和企业的合作,特别是企业和科研单位结合的创新。青岛金王的蜡烛,淄博一个民营企业离子筛的创新都是企业和科研单位结合的成果。
第二点,“自主”不等于“自己”。中央提出的创新有三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后两种其实都不是自己创新,原始创新可以理解为自己创新,但操作上,也不一定完全是自己。
第三点,自主的“主”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提出自主创新必须要导致“自主知识产权”。“主”是归谁所有,归谁支配的问题。不是所有的自主创新都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同时和之后,都有知识产权问题需要解决。
从以上论述就可以得出认识上的链条:现代的质量意识,必须具有科技意识——现代科技意识必须具有整合意识——整合意识又必须具有知识产权意识。
我说过,企业家是利用市场手段整合资源的能手。一个企业的文化,也应该是具有比较强的整合能力的文化。
五、质量文化是管理文化的核心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应该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上不去,其他一切都谈不上。这方面人们已经说得很多了。
六、质量文化是职工素质的检验
质量是民族素质的体现。质量文化也是企业职工素质的体现。没有高素质的职工,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
职工素质主要分心理状态、知识眼界、操作技能三个层面。
七、质量文化要提升到品牌文化
质量文化一定要提升到品牌文化。
第一点,质量问题主要不是认识问题,而是利益问题。谁不知道应该搞好质量?谁不知道搞假冒伪劣不对?都知道。那为什么他不好好搞质量而去搞假冒伪劣?就是利益所致。所以解决质量问题一定要解决利益问题,让搞好质量的获得相应的利益,让搞假冒伪劣的不仅不获利,还要倾家荡产。
第二点,搞好质量的怎样获益?就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常常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
质量竞争的障碍是信息不对称。克服信息不对称这个障碍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信用。而企业的信用是存放在品牌之中的。企业不仅有好质量,还有响牌子,才能获得应有的质量效益。更不需要说产品的文化含量带来的效益了,那更需要品牌的支持了。文化含量是垄断利润。
质量的基础是制造,或制造方面的问题。我们要全面认识制造和品牌的关系。我用写文章做一个比喻。写文章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自己写文章,用自己的名字发表。
第二种方式:自己写文章,用别人的名字发表。这就是秘书方式。
第三种方式:自己出主意,别人写文章,用自己的名字发表。这就是首长方式。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第一种方式制造者不吃亏不占便宜。第二种方式只吃亏不占便宜。第三种方式,署名者只占便宜不吃亏。我们应该提倡第一种方式和第三种方式。
从一个角度看,质量支撑了品牌。从另一个角度看,品牌又支撑了质量。从自主品牌获得了更多效益,这是对质量的直接支撑。用自己的品牌可以把别人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综合使用,就是对质量提升更重要的途径。
八、品质管理控制流程
1、QCC:品质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IQC:进料品质检验。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
3、IPQC/PQC:制程检验。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在这个过程中,FQC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
5、QA:品质保障工程师。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它是公司内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
6、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直接与业务端及客户端进行协调,说明、处理的一个单位。包括系统文件控管,客诉的回复与善后处理,程序文件制订等。
7、TQC:全面品质管理。它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把品质深入到成本,交期等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更多领域做出了要求,从而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更全面的对品质进行控管。
九、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
(一)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不仅指产品服务质量,还包括了工作质量,是用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工作质量:是指企业或部门的组织工作、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对保证产品质量做到的程度。全面质量是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2、整个质量管理包括了采购、设计、生产制造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3、它强调“好的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质量是企业未来的决战场:质量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质量竞争。以上企业文化挂图可以根椐企业的实际情况,更改,完善。公司的每一个部门,自市场、研发、设计、采购、物管、生产、检验、销售、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要有效地做好品质管理,请大家一起重视品质,学习品质管理,因为:品质,是企业未来的决战场。
质量是满足消费者和用户需求的程度,提高产品质量意义大。提高产品质量不仅对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还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决定企业素质、企业发展、企业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质量还是争夺市场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企业要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产品质量,把质量放在首位。求质量,更要落实到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心中,形成牢固的质量意识;求品质,更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产品是否精良关键是看检验部门的执行力,品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的市场,检测已经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质量部门,品质的将会为企业的带来巨大的收益,人文广告结合现代企业文化,设计了本组品质标语,把最先进最有号召力的口号制作成标语,助力企业工厂完美的品质检测。利用标语口号培训员工,提升员工素养,开展改善活动,从而使公司整体水平提升。
(二)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质量控制和外购件验证
2、严肃工艺纪律
3、工序能力验证
4、工序检验与“首件三检制”
5、验证状态的控制和不合格品处理
6、检测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7、技术文件的控制
8、纠正措施
(三)全员性的质量控制:
1、一切为了顾客(用户第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
2、一切以预防为主(严格把关与积极预防相结合,以预防为主);
3、一切凭数据说话(数据是质量管理的根本,一切用数据说话);
4、一切按PDCA办事(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四)如何管理品质:
1、重视制度(领导、员工对制度的重视),实施标准化(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2、重视执行(制定品质标准、检验与标准是否一致、采取矫正措施并追踪效果、修订新标准)
3、重视分析(配置对品管手法熟练的人员,对品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重视不断的改善(用标准化维持品质,不断改善来突破品质,以达到高品质、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的目标);
5、重视教育培训(品质管制之成败植基于品质意识及危机意识。品管人员及全体员工应经常
有计划地接受训练,推行品管方易凑效);
6、改善与维持循环(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按计划执行,很好地传达措施;调查效果;巩固措施,严格按“标准化”制定或修订作业标准、检查标准及各种规程规范;遗留问题,根据问题点进行改善并反映到下期计划的调整,从而循环运作)。
7、企业“品质月”活动(藉着企业品质月活动,自供应商至客户联成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并一波一波地推动品质相关活动,使之成为企业改造运动,变成一种风气!);
篇2
[关键词]质量管理 教育质量 质量立校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77-02
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势头。但是,这种快速发展更体现于数量和规模的提升,不能够令国人满意。高职人才应如何培养,高职学校应如何管理已成为社会特别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这种现状说明,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持有的管理理念、普遍拥有的教师素质和普遍使用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积淀的传统经验需要进一步的辨识和创新。因此,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下面探讨全面质量管理与高职质量管理间的必然联系,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全面质量管理是综合质量管理理论的思想精髓,是一种全员参加、全过程、全企业的品质经营。它是指一个组织紧紧围绕产品质量这个中心,以全员参与管理为基础,实现让服务对象满意和组织内所有成员受益的管理结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它不同于以往的质量管理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全面质量管理具有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投入的特点,“三全”特征显现出全面质量管理所具有的突出特征。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包括三层含义,即产品质量来自于生产过程,不是来自于检验结果;影响产品的因素不惟生产链的影响,其质量责任延伸生产领域以外的所有相关因素;质量是通过预防来实现的,并不是通过检查来实现的。依据这样的理论基础,高职学校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也应对应地体现于:教育质量不但需要依据学业评价,也要依据对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价;教育质量的责任应延伸到直接作用于教育环节以外的所有工作;教育质量通过预防来实现而不是通过检查来实现。
二、以全面质量管理推进高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普遍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注重评价结果,即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仅将学校的就业率、升学率、企业的反馈信息等因素作为评价内容,不少学校采取这种评价方式,尤其是追求高就业率的学校,导致很多学生被动就业;二是注重评价过程,即通过监控教学过程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采用此种评价方式的高职学校,监控手段主要体现在教学督导听课的做法。分析这两种评价方式可以看到,注重评价结果的做法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应包含的所有因素,不利于解决师资、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问题;注重评价过程的做法又是简单的,未能包含应有因素的评价。所以,单一的注重结果的评价或是单一的注重过程的评价都不科学,在评价过程中,容易顾此失彼,远离高职教育办学的初衷。再作以横向比较,将高职学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质量管理相比,高职学校的质量管理富有“企业化”和“职业导向”的特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必须遵循,只有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之本,高职教育才能够与时俱进,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无疑,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高职院校实现“质量立校”的必然选择。
三、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要科学地评价高职教育质量,就需要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在以市场为价值取向的视域下,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予以双向结合,同时抓在手上。内部评价意指学校自身行为的评价,评价的主体是学校,评价内容包含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可以称为自我评价。外部评价主要是指来自于社会相关方面对学校的评价,评价的内容集中于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外部评价是可以委托的,可由社会中介评价机构来实施。具体说来,高职教育的外部评价可以设置以下几项指标:
(一)就业率
在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就业率的高低直接挂钩于学校的办学水平。用人单位是否欢迎一所高职学校的学生,外显于这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志。而用人单位衡量学生“使用价值”的标准是能力,学生的能力决定着其就业率,标志着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对口就业率
这种就业率强调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后的岗位是否对口,两者对口,说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间是相适应的,学生的就业是主动就业而非被动就业,说明学校的办学效益应该给予肯定。反之说明学校的专业结构设置存在问题,需要改进。
(三)就业稳定率
跟踪学生就业后岗位稳定情况,调查学生“跳槽”的频率。岗位稳定率越高,“跳槽”的频率低,毕业生就业处于稳定状态,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质量高,否则是存在问题的。
(四)学生满意率
这一指标是学生对学校办学水平做出的评价,既包括在校学生的评价,也包括毕业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评价。学生普遍满意,学校的质量管理是应该肯定的,学生不满意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学校应该加强管理的。在学生满意率中,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更应该被重视,因为毕业生的评价来自于社会实践的检验。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在校学生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却不关心教学内容是否与就业岗位相结合,是否适用。
(五)用人单位满意率
这一指标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最好检验。用人单位对来自于某一所学校的员工会根据工作情况给予中肯评价,这种评价虽体现在个体的学生身上,但透视的是学校的办学质量,从中亦体现出学校是否被社会所认可的重要指标。
(六)学生职位与薪酬水平
可与同类学校或相同专业的学生就职后的这方面情况作对比,职位和薪酬水平相对高的,说明学校的教育质量要好一些,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强一些。
四、高职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目标
任何管理行为都是一种手段,通过管理行为来实现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有远期的、有近期的;有总体的,有阶段的。同理,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也需指定和分解目标,给予管理行为动力和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既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亦服从与服务于高职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终极目标。
(二)健全专业的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机构
很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着一个难解决的瓶颈问题,即教育机构内部缺乏一个科学的能够对高职教育进行系统全面的监督和评价的管理体系。那么,可尝试在我国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建立一个专业的质量管理评估机构,由一机构承担对高职教育进行评估、指导和协调的管理责任,使得高职院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成为自上而下的整体性、持续性管理。
(三)营造高职院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文化氛围
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需要理论上的认同和管理行为上的兑现,因此,既需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营造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的文化氛围,可在认识和实践层面均加以强化,以文化的熏陶来形成共识,以文化的传递来丰富经验,才能把高职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落到实处。所以,我国高职教育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这种教育质量管理文化氛围,以优秀的质量文化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的开展。
(四)实现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为加快我国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我国高职教育机构需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在内部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做法,实现管理信息化。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全员参与,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在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校际和各个部门之间,搭建和畅通交流、沟通管理信息的平台,相互间能够对质量管理中出现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交流和借鉴,通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对高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凯.高职教学设计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3).
篇3
1护理质量信息的来源
1.1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直接质量信息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间接质量信息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3.1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随时评价护理质量信息。各级质控人员检查过程中对质量信息及时分析处理,护理部白班收集护士长夜查房表了解各护理单元患者数、夜间工作量与人力是否匹配,夜间护士工作状况、夜间病区环境状况、有哪些重点患者。医疗过程不能重复,医疗结果不可逆转,最重要的是安全。对质量信息的分析要把有关安全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1周环节质控分析确定周重点,如某月脑外科连续发生3例输液反应,虽然药品细菌培养未发现问题,但对输液操作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的监控和全面检查,将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点。质量信息应用过程中要放到系统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信息评价需要管理者再加工,把握整体观,摒弃片面性。偶然性的问题,及时纠正,体系问题及时完善;日常工作中应动态识别质量信息,放到系统中分析,调整流程针对不合格项目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如基础护理不达标,是否人力不够,晨间护理时间安排不妥;药品拿错是未坚持三查七对,还是药品放置标识不清?3.2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动态反馈――动态管理呼唤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调节现场控制的力度,让反馈贯穿于管理者的工作,有利于达到同期控制。在我院实施的护理质控体系,重视反馈的作用,随时反馈,逐级反馈。护理部质控员在巡视重点患者时、护士长参加床边交接班时、专业护士工作过程中,随时查、随时反馈。我院各护理单元建立有信息反馈本,护士长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上面,每班护士都要查看并签字。避免护士倒班,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定期反馈――每周重点反馈,每月底护理部对环节质控总结和终末质控结果结合奖惩反馈。定向反馈――对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定向向护理单元反馈,做到责任分明,及时改进工作。质量信息的反馈是对员工质量标准的最好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临床上常常重视质量现象,忽视质量教育[2]。质量信息的反馈以沟通为要:临床环节质控反馈过程中直接反馈到责任人,目的为了及时修正和今后避免,临床上常常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注意与当事人沟通,可以很好的取得认同,彰显标准。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检查手段。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资源分配。
3.3质量信息与管理者的检查控制职能相关如果管理者对质量标准掌握不透,就搜集不到有用的质量信息。又如护士没有医学知识就观察不到病情,实际工作中缺乏信息管理意识的就会出现盲目现象;护理管理者需要即时掌握动态,如今日的人力量及其心理状况情况、患者数、危重患者数、工作量、医嘱落实情况,做出判断和进行人力和物质等调整以保证质量稳定。质量信息应用使管理由被动为主动。护理管理者应用质量信息,及时调整,使工作有预见性,如今年我院临床科室大量人员在统一时间进行职称、执照考试,掌握这一情况后,护理部提前组织病区护士长进行人员调配,避免人员不足导致的质量下降。质量信息是主动管理的线索:通过对月质控信息的分析找到重点监控点,如本月输液反应较多则可加强对输液操作环节无菌技术的监控。改变了护理管理的被动现象,磨炼了管理者质量神经的质量敏感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篇4
关键词: 教育质量 评估管理 内涵 评估机构 评估过程
教育质量管理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竞争力,满足社会需求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先进的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方法和教育质量评价手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吸纳企业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现代学校教育评价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逐渐发展起来。但是总体来说,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措施,范围都比较狭窄,基本上停留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缺乏系统规划和全面控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改进教学评估”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而评估到底“改什么”、“如何改”?下一轮评估具体应如何推进?对此,《纲要》并没有给出明确回答。
一、教育质量评估管理的内涵
教育质量评估管理是评估学校在教育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由此,教育质量评估管理应反映以下五大属性: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规范性、动态性。
教育质量评估管理的内涵反映了对学校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的要求,学校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预期标准和结果,以及学校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方法是否达标。
二、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评估机构自身也要多多反思
我们国家的教育质量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广义上虽然也有几种不同性质的组织参与教育的质量评估,但事实上由于教育质量评估仍然是国家主导、行政主导,社会中介组织与学校自身在教育质量监控方面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释放,更谈不上对于评估体系或评估机构的评估。2004年以来伴随着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成立,我国教育质量评估的专门机构终于出现。但由于立法的滞后与体制的约束,该机构的独立性与自治性目前尚缺乏必要的保障。目前“改变这种被动状况的唯一出路在于转变其职能,把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建立一个合理、公正、公平、透明和权威的教育质量评估、认可机制上来,并通过立法、拨款、奖惩、参与独立评审机构决策、任命部分评审机构决策人员等手段,主导和影响评估进程”。因为,从世界各国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首先还是应该通过专门的立法或修改《教育法》为教育质量管理活动提供法律层面的合法性,以此确保质量评估或监控机构的独立性与自治性;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构建政府与民间、内部与外部互动的质量管理体系;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宏观管理,即对教育质量评估或监控体系本身进行评估或监控,而不是直接介入教育质量管理实践。
在教育发达国家,教育质量的评估或监控机构已经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并且对于教育质量评估或监控体系本身不断地进行反思。目前在教育质量监控领域,评估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为了保证评估工作的透明性及其质量保证的有效性,伴随着质量监控与评估机构的发展,对质量评估机构的评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这种评估可从整体上对原评估实施过程的各个部分及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反观、考察,对其信度和效度做出客观、科学、全面的整体性评判,得出评估结论,督促原评估的工作质量。
三、评估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评估中注意评估对象的层次和水平
英国采用的学校审核模式充分尊重学校的质量自,学校自己设定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管理,英国教育质量保障署则评估学校质量保障工作的成效。吸取国际经验,我国宜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目的和发展目标,对学校进行分类评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定位分别采用审核、认证等方式,实行类别性或地域性的质量评估。
2.评估中的管理主体与执行主体宜分离
荷兰政府于2002年成立的荷兰认证组织,负责对教育已有专业和新设专业的认证工作,但它并不直接进行认证、评估工作,而是委托其认可的、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来实施认证、评估。评估的管理主体与执行主体相分离,这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提高评估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公信力。参照英、荷等国的有效措施,我国宜在评估工作管理上,调整范围跨度,理顺中央与地方在学校质量评估管理上的关系:转变管理职能,推进管理主体与执行主体实质性分离的改革。
3.评估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效
发达国家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产出。英国教育质量保障署在取消直接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后,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标准,该标准用大量篇幅阐述各级学位获得者应达到的学习成效。顺应国际教育质量评估内容动态调整的特点与趋向,我们应认识到教育投入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因而以往的教育质量评估偏重选择教育投入指标来进行评判,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图书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规章和制度等。衡量教育质量的落脚点是教育的产出,今后我国需要加强对学校效能及其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评估,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有特色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薛天祥,周海涛,刘贵华.漫谈教育质量的评估与监控体系[J].中国教育,2000,(20).
[2]安心.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
[3]王一兵.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国外趋势和中国面临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02,(01).
篇5
吴起楼坊 坪中心小学始建于1991年,当时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办公条件简陋。在“普九”和“普九”复验中,受到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县政府、教育局、镇政府和学校先后共投资300多万元,对学校的校舍进行了扩建,购置和配备了教学仪器,使学校的设备达到了一类标准。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825平方米,设有十室一部,教学班11个,学生390人,教师27人,小学高级教师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近年来,学校在校长齐志硕的带领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质量第一、全面发展、创办特色”的办学宗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在不懈的追求中不断发展。学校坚持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组建清政廉洁、目标一致、团结向上的领导核心,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学校领导为了提高科学决策,组织管理水平,努力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积极掌握一定的现代化学校管理理论。从而做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学校各项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为了真正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德育为首、智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工作思想,学校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校长齐志硕亲自抓德育建设,夯实责任、明确职责,达到了齐抓共管。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了从领导做起,率先垂范;从课堂入手,强化渗透;从行为规范着眼,强调实效。
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是校委会成员们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校长齐志硕思考最多的问题。他认为只有教师的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才能立足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学子。为此,学校转变观念,优化服务意识,重点抓好“三项”工程的建设,以师德、师魂、师能为主要内容,使教师明确教育是为了学生,教师是服务于学生,让教师放弃所谓的“权威意识”,一心服务于学生。
以德育为首,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并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各项工作稳中有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的荣誉称号。在校长齐志硕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相信,未来的楼坊坪中心小学将更加辉煌。
篇6
关键词:精细化质量管理 精通 精准 精致 步骤
一、概述
当前军工企业正面临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原材料价格及工人工资上涨、竞争对手的价格战等外部压力,同时也面临着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两张皮”、制度不完善、观念守旧、能力不足等内部诸多不利因素。因此,通过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质量管理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注重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是一种更合理、更细化、更严谨的科学管理模式;她采用过程方法不断总结和提炼,从而找到完成工作的最优方案;她运用系统的管理方法,理清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统筹兼顾,不断优化系统,整合资源,助推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
精细化质量管理的“效”在精,就是要精通、精准,只有精通业务方能准确把握,确保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提高工作效率;“质”在细,就是要精致,把每项工作都细化、量化,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提高工作质量。
1.精通
要求企业每位员工精通本岗位的业务,掌握本岗位工作的重点、要点和难点,并且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一一解决,她要求全体员工必须是职业化的,必须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凡事三思而后行,先谋而后动,做到胸有成竹,这是把工作做对、做好、做精的前提条件。
2.精准
克罗斯比是“零缺陷管理”的创立者,并以名言“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闻名。精准就是要求我们事先把各项工作精确定位,明确工作目的和内容,然后按部就班、严格执行,确保第一次就完成工作,避免返工、重复劳动,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
3.精致
精致就是确保在把工作做对的基础上,精益求精,细化、量化各项工作,明确每项工作由谁来做,什么时候完成,要做到什么程度。任务承接人应通过分析,搞清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风险分析,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及应急预案,尽自己目前的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最优,精致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
四、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
精细化质量管理的精髓就是要站在顾客的角度设计和生产产品、转变陈旧的管理观念、提升全员业务能力、优化规章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责任,全面提升全员的执行力,使各部门及各类人员的工作可量化、可考核、可分析、可改进,向管理要效益和效率,实现降本增效。以下详细地阐述如何按照PDCA的管理模式开展精细化质量管理工作,图一为精细化质量管理流程图。
图一:精细化质量管理流程图
1.P(策划)
1)追顾客
顾客是企业的根基,若企业没有顾客谈何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以顾为关注焦点,紧追顾客需求,排顾客之所忧,解顾客之所困,供顾客之所需。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站在顾客的角度开展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作,以产品的先进和质量的可靠征服顾客,赢得顾客的满意甚至是忠诚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的目标。
2)转观念
领导对组织内部各项工作是否能顺利推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企业航行的方向标,他们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设备、工作环境等支持,因此,转变观念首先应该从领导层开始,只有他们意识到了某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抛弃陈旧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吸收、学习、推行精细化质量管理,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我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在2010年以前每次体系外审之前大家都忙于补各种技术资料和各种记录,体系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自2010年以来,总经理把质量工作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推行“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的质量理念,提出质量管理日常化、常态化的要求,在厂管理者代表的亲自带领下,把管理评审落到实处,将管理评审改进计划纳入年度质量计划当中,修改完善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管理文件,提高内审员队伍的素质、充分利用内审员和质量管理员将内审活动和质量监督结合起来,达到内审和质量监督的双重目的,组织富有特色的“质量月”活动、组织评选年度“质量先进个人”和“优秀内审员”等工作,目前我厂的质量体系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各部门都做到了事前有策划、过程有记录、考核有结果,把质量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当中,那些外审前集中补资料的状景已经一去不复返!其次,转变全体员工的观念。正是在以上强有力的举措的推行之下,全体员工改变了过去“差不多”“还凑合”的工作态度,把工作量化、细化并落到实处,把自己的每项工作都做细、做实、做精,推动我厂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提能力
开展产品的设计、生产、采购、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必须要求相关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若能力不足或根本不具备相应能力,就会在工作中出现策划不到位、实施困难、进度缓慢、结果偏离预期,甚至是南辕北辙。因此,能力是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关键性因素。提高员工的能力有以下措施:
a)针对市场、设计、采购、生产、质量、售后服务及各类管理人员,分别拟制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培养计划,并将培训和培养计划落到实处,重点培养核心和骨干员工。
b)定期开展技术或管理交流研讨会,由核心和骨干员工主讲,将其所掌握的技术、经验、技能与大家分享,促使大家同学习、共进步、优势互补,在工作中少走弯路。
c)用项目来带动员工能力的提高,很多思维、经验、想法、技术、技能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掌握和领悟,并运用到后续的项目当中。
d)突破传统“一带一”的师带徒模式,实行“一带多”、“多带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新手吸收多人的技术、技能、经验,促进新人的快速成长。
e)引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利用他们技术和管理技能和经验来带动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f)加大国军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及时更新和增补相关标准,使各类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在公司OA系统方便的查阅到,促使员工的工作符合标准。
4)优制度
精细化质量管理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益,对于阻碍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制度和流程要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完善,甚至是废除,对于能促进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事项,尽快建立相应制度或实施细则,推动管理的规范和效益的提升。如为加强对出差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结合目前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制定了《出差管理实施细则》:一是理顺出差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责任;二是量化工作任务,实行奖金挂钩制;三是建立及时反馈机制,避免资源浪费;四是形成质量反馈机制,优化产品设计。
5)明责任
明确各部门、各类人员在科研、生产、管理工作当中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管到位,管必出成效,避免无人管理或管而不控的现象发生。
2.D(执行)
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市场、设计、生产、采购、检验、售后等多个过程,且这些过程环环相扣,前一过程的输出作为下个过程的输入。除了要有精心的策划之外,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做支撑,否则将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如2012年11月,在组织XXX型号飞机交付试飞过程中,发生一起飞行事故,一架XXX型号飞机坠毁,两名试飞员牺牲,经事故调查认定,这是一起由于左右飞翼“副翼操纵悬挂接头”装反造成的严重质量事故。因此,我们应借鉴日本武士道精髓,培养和树立员工的绝对服从意识,提高全员的执行力,不管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严格按照规范不折不扣地执行,用心把事情做好,确保工作完成的进度和质量。
3.C(考核)
考核是对阶段性工作的验证和评价,找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工作的改进和完善。要做好考核工作,应做好以下两方1)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包括项目的设计、生产、采购、检验、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使考核体系更科学、合理、公平。
2)组建的考核小组成员,应熟悉考核体系并掌握所考核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流程,使考核工作考到点子上,体现所考核工作的真实状态,挖掘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助推项目及各项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4.A(改进)
鉴于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特性和企业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追求的目标,只有持续改进产品、服务和管理,才能不断地增强满足顾客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改进工作:
1)通过顾客满意度调查、顾客走访、市场调研、与顾客沟通等方式,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对产品的需求,通过分析,确定产品研制和设计生产改进项目,在企业内部组织实施。
2)通过评价内外审结果、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结合管理评审结果,确定产品或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项目,并将改进项目落实到年度质量改进计划当中。
3)通过对入厂检验过程、生产过程、售后服务过程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或管理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组织相关人员确定纠正或纠正措施,每月定期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通报产品质量问题,确定后续需要整改的项目及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提出产品改进建议,并确定哪些建议被采纳,由专人负责对整改项目和被采纳的建议按时间节点进行跟踪验证,并在下一次质量分析会中通报整改结果。
五、结束语
推行精细化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工作从粗放到精细;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从管到不用管,人人都自觉地按照既定的流程和程序办事,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并能准确、高效、优质地完成,使企业的软实力得到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上一个新的高度,市场推广再创新篇!
参考文献:
[1]《精细化管理IV把小公司做强》陶永进著 新华出版社
[2]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出版
篇7
质量分析与决策深度挖掘质量信息及统计分析能够精确发现质量问题和改进点,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大大降低质量成本。质量分析与决策都通过统计技术来实现,对缺乏有效性的数据统计分析是许多企业发展遇到的障碍。
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企业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场空前的跃进。如何体现和发挥领导在质量管理中的指挥和协调作用,如何实现领导者对整个质量管理过程的有效监控,如何让全员按照权限分配方便有序地参与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这显然是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所难以岂及的[4],所以,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升,不仅需要在管理技术上和方法上有所创新突破,而且要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协助企业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提升质量效益策略有两个重要支撑,一是过程化管理,通过提高过程质量、提高过程协同效率,达到提升产品质量;二是数字化决策,通过看得见的数字,进行质量改进、质量经营决策。而这两个方面,在传统的质量管控模式下,很难实现。
2.1现代制造企业大多是由多级供应链协同构成,企业在采购产品检验、加工装配、过程监管、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故障信息,需及时地反馈给供应商,这些信息是供应商进行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
2.2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档案、质量报检、跟踪记录等信息以纸质的形式呈现,传送于各部门各单位,未进行集中、系统的管理。这给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造成很大的困顿;也给质量信息的共享、查询和追溯造成很大不便;造成质量管理信息分散,沟通不畅,偏差性大,内部受控难以保障,外协加工的精确度难以保证。
2.3质量改进是企业持续优化产品质量,降低总成本的关键手段。若改进过程缺乏数据支撑,则改进方向将难以明确,效果难以验证。如何规范地进行质量改进,降低成本压力,确保改进闭环,在提高供应链整体水平的同时,降低企业外协外购件的质量损失。
3目前,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和数字化管理是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主要手段。而制造业研究最广泛、应用最深入、效益最明显的领域是设计数字化。企业运用CAM、CAD、CAPP等软件平台,实现了设备设计过程与装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企业管理系统由研发、生产、质量三大体系组成。研究和开发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质量信息系统,实现企业数字化质量管理,是当前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4建立质量信息的集中管理平台通过构建质量信息平台,收集客户质量信息、设计产品信息、在线信息、售后服务信息、问题反馈信息等,实现产品全过程质量信息的采集、跟踪、储存和应用,数据能够有效、精准、全面地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质量效益与成本评估分析有力支撑。
4.1建立质量持续改进平台
通过搭建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得到改善,一个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质量管理工作平台,以设备研发生产、外购外协件采购、制造至售后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实现关键质量管理工作的在线处理及网络化协同,提高质量事件处理的规范性,提高作业处理效率,在线跟踪质量活动改进效果,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
4.2建立质量经营管理决策平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吸收了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及分析方法,以采集基础数据和过程数据的根基上加有序管理,实现多台计算机联网技术辅助、应用统计分析工具和动态跟踪的报表定制功能,为企业管理、目标决策提供详实、精确的分析报告,为质量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4.3通过质量系统在企业的实施,广泛深入地推广应用现代质量管理新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质量经营为核心,推进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实现产品制造过程质量可控,提升经济效益。
篇8
关键词:DDC桩;地基处理;湿陷性;质量;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DDC桩(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技术是采用机具成孔,然后通过孔道在地基处理的深层部位进行填料,用具有高动能的特制重力锤冲、砸、挤压的高压强、强挤密的夯击作业,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DDC桩法能使桩周土体受到挤压、扰动和重塑,迫使土骨架产生塑性变形,能有效的处理桩间土的湿陷性。该工程DDC桩是用石灰和土按1:9体积比例拌合,并在桩孔内夯实加密后形成的桩,这种材料随灰土龄期增长,土体固化作用提高,使土体逐渐增加强度。DDC桩在地基处理过程对于消除地基土湿陷性有较好效果,但在DDC桩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现场施工实践经验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1.工程概况
榆林至佳县高速公路房建工程佳县西服务区服务大厅一、服务大厅二及职工宿舍楼地处填方区或半挖半填区,地层以素填土、黄土及黄土状土为主,具湿陷性。为消除湿陷性及满足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采用DDC桩法施工。DDC桩桩径400mm、桩长有7m及18m、桩长总计133962m。DDC桩桩体填充材料采用1:9灰土,灰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7。桩径成孔为400mm,夯实后的桩径不小于550mm。
2.DDC桩施工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成孔后桩径达不到设计要求产生原因
⑴夯实过程中分层回填灰土过多,在夯实挤压过程中每层回填侧向压力达不到;
⑵灰土填量不够;
⑶夯实次数达不到要求或落距太小;
⑷夯锤质量过小;
⑸钻头直径达不到要求;
2.2桩长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产生原因
⑴钻杆长度达不到要求;
⑵钻杆下落深度不够;
⑶遭遇硬质土体,钻头打滑;
⑷地层土质过于松散,成孔提钻过程中,土体下落至孔底;
⑸在清除孔口上返土体过程中大量土体下落至孔底;
⑹成孔后空夯次数不够;
2.3桩间土湿陷性没有消除的产生原因:
⑴成桩后桩径不够;
⑵孔内填料为充分夯填,对桩间土的侧向挤密压力不够。
2.4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的产生原因
⑴成桩长度不够;
⑵夯填灰土拌合比例未达到要求,灰土拌合不均匀;
⑶灰土拌合所用土质不好,如使用沙土或冻土进行拌合后夯填;
⑷夯实过程中夯实次数不够或落距太小;
⑸打桩数量不够,未按设计桩间距进行布桩。
3.DDC桩施工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3.1针对成孔后桩径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解决措施
⑴成桩后抽检。通过反开挖的方式抽检桩径,用量尺测量,超出-20mm误差范围的DDC桩要求其重新成孔并夯实;
⑵分层回填土料不宜过多每层厚度控制在40~50cm;
⑶在夯填过程中控制,现场严格控制其夯填次数每层达到8~10下、夯锤落距3~8m;
⑷施工前检查其夯锤的型号参数,如不合格,要求及更换后方可投入生产;
⑸钻机进场后检查其钻头尺寸。
3.2针对桩长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解决措施
⑴钻机进场作业前量测钻杆长度,由于在钻孔过程中在孔口会堆积上返土体,要求进尺大于设计孔深2m~2.5m才可以达到设计孔深要求;
⑵钻杆要充分下落至地表土体;
⑶如遇硬质土体用抓斗试将其取出,如抓取困难则重新回填该孔并在原孔位附近20cm范围内取桩点并重新成孔;
⑷对于土体散落导致孔深不够需加大钻杆进尺以保证桩长;
⑸空夯次数要达到10次,施工人员旁站监督;
⑹现场加大监管力度,有规律的抽查检验,对不合格的桩孔及时要求及返工并重新报检检验。
3.3针对成桩后未消除桩间土湿陷性的解决措施
⑴实地考查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如发现与地勘报告描述不符,及时与设计院进行沟通;
⑵分层夯填土料不宜过多,每层夯实厚度不宜超过40cm,夯锤落距控制在3~8m,分层夯实次数控制在8~10次,现场人员要严格控制该施工参数。
3.4针对地基承载力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解决措施
⑴现场严格检查其孔深、孔径,如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则及时做出返工处理;
⑵现场检查夯填所用灰土的拌合均匀度及灰土灰剂量;
⑶拌制土要现场检验,严禁使用沙土或冻土;
⑷夯填过程中旁站进行监督其夯实次数及落距。
4.施工现场人员管理措施
4.1严格执行技术交底
在施工作业前施工管理人员编制详细的技术交底,由施工员向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在人员变动或工艺参数调整时重新进行交底。
4.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熟知施工技术要求,要做到勤检查,勤督促,如遇质量问题严格控制,及时要求现场整改并重新复检,直到合格为止。
4.3做好工作总结
现场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并且将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现场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5.施工效果
经过第三方检测单位现场检测,佳县西服务区服务大厅二已施工的DDC桩的桩长、桩径、桩数均达到设计要求,报告数据给出湿陷系数均小于0.015,桩间土湿陷性已经全部消除,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的160Kpa。通过报告数据分析可看出,上述质量控制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6.结语
DDC桩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消除桩间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孔深、间距、灰土的拌合质量及夯实的压实系数、成孔桩径,在大范围场地内施工质量控制是不容易的,本文结合DDC桩现场施工经验,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
[2]叶书麟,叶观宝.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路军.浅谈DDC桩.科技咨询.2009年第04期
收稿日期:2012-10-20
篇9
粮食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它不但涉及国家、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而且还关系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市场粮油的质量管理和粮食系统粮油质量管理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得到相应加强。下面,就市场粮油质量管理和粮油系统质量管理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加大市场粮油质量管理力度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粮食由粮食部门独家经营,粮食监测站对粮食质量实行系统内监督,堵住了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不出库,就等于管好了市场。近十多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粮食价格、粮食市场、粮食经营放开,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市场销售的小麦粉的一部分是小规模的制粉公司生产的,质量很难保证。销售单位多数又没有《检验合格证书》。目前还没有对这部分粮油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相反,粮食企业有技术监督局,严格把关,出厂、出库的粮油都符合国家标准。国有粮食企业处于劣势,这就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竞争的原则。“有毒大米”是不法分子用陈旧米掺人白蜡油等工业用油,进行抛光处理而成的,是严重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行为。截至现在,全国有近千家企业生产绿色食品,最近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抽检表明,有十多种是假冒绿色食品。这都是由于质量监督机制机制不健全,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优难胜、劣难汰现象相当普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一是粮油销售单位采购粮油时应索取《检验合格证单》,没有检验合格证书,不符合质量、卫生、标签、包装、计量等规定的粮油,不得销售。二是技术监督部门和粮油质量监测机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抽查检验,对外地调入的不合格粮油,可将《检验报告单》寄回调出地的技术监督部门,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出发,加强合作,严厉打击制造和经销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行为。推动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三是建立健全科学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要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时修订国家标准。四是粮油质量监测机构要改善监测条件,增加投入,逐步做到检测设备齐全,手段先进,以保证对品种繁多的粮油进行检验和监测。
二、进一步提高粮食系统的粮食质量管理
粮食企业担负着国家的战备粮油、专储和市场的粮食储备任务,处于粮食流通的主要渠道地位。粮食系统的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粮食政策的落实,关系到粮食的安全储存和粮食企业经济效益。从以往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的情况看,质量工作在一些地方不受重视,开展工作困难较大:一是少数企业经费不足或根本不落实。影响质检队伍的稳定和机构的健全;二是一些质检人员对粮食政策、国家质量标准不熟悉,业务技术素质低下;三是一些质检机构化验仪器设备老化,无力更新、导致一些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加之计量法制观念淡薄等都影响到质量工作的正常开展。我认为应用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第一,应加强对粮油质量的监督管理。粮油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要把质量监督检查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对粮食收购入库的质量管理,收购时要求质检人员按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库存质量档案。二是加强对粮食储存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制度约束体系,规范储粮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技术规范制定管理办法,明确粮食储存管理标准和要求、管理权限及责任,推动粮食储存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每半年检测一次库存粮油品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或提出轮换意见。三是加强对粮食加工厂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粮食企业的命脉,凡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企业要对其质量、卫生、标签、包装计量等进行严格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证,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粮油质量管理机构要坚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以提高粮油质量的总体水平。
第二,应加强对质检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质量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业务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质检人员工作的好坏,事关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企业形象,直接关系到农民、企业和国家利益。因此,加强对质检人员培训,是搞好粮油质量工作的基本保证。
1.要坚持经常抓好质检人员队伍建设、行为建设提高整体素质,采取举办短训班、开展职业等级培训及现场观摩等形式,定期组织仓储质检人员学习培训。同时,不定期地组织业务骨干“走出去”,赴省内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摆问题,及时修订、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标准和奖惩措施。日常工作中广泛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推行半军事化管理,打造和谐团队增强竞争力。
2.加强对国家的粮食政策、法律法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质检人员的政策理论和法律意识。
篇10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1]。其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全面”(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面综合管理)和“四个一切”(即一切为用户;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依据事实与数据;一切按规范办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减少经营亏损,降低现场维修成本,减少责任事故,追求企业利益和成功、使顾客完全满意、最大限度获取利润。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措施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对企业的使命感。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岗位教育,真正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必须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落实、凡事有人考核,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保证全过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首先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质量职能,并建立健全严格质量责任制,只有各部门各自承担的质量职责明确,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其次,必须明确一个综合性的职能管理机构,从总体上协调和控制上述各方面的职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转起来,从而以最小的摩擦、最高的效率、最好的质量获得最好的管理效果。
2.4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2]。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渠道,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隐蔽型(潜在):预算不足或没有购买该商品的需求,缺乏信息和购买渠道,可能随环境、条件、需要变化,成为显著顾客。顾客最关注的是卓越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货真价实,以及按时交货。顾客眼中的价值是从产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收益减去商业成本所得的利益。收益主要包括:所获效用;实用性,购物享受等;成本主要包括:金钱支出;为获得满足所花时间、精力、获取信息和实物时所经历的种种不便等。而顾客所获得产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品效用、利益,以及隐含的个性化需求。
而“顾客完全满意”就是倡导的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4.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4.2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4.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
4.5战略策划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结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会计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