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范文
时间:2023-04-08 08:2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屋建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吴承恩著《西游记》,折射了明朝国势日衰、江河直下的社会现实,鞭贪鞭恶力透纸背,自由民主着力追求,是因为他站在那个时代的高度,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理解比一般人高超得多,其高屋建瓴之势堪为观止。
蒲松龄赠茶会友,汇民间文学之精华,集天下传奇之大成,以民主思想铸造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虽穷愁潦倒而不干谒失节。
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国内至今暂无人企及。他做人低调,生活艰苦,肚常饥、酒常赊,却不贻误他的《红楼梦》巨著。
与蒲、曹同时代的乾隆皇帝,贵为人主,写万首诗而无一首可供观赏,更无以传之后世。他本可高屋建瓴而写诗,但他根本不可能低调做人,即使周游民间而不关心百姓疾苦,只是一味笙歌管弦,粉饰太平,其作品就不具备人民性,也就不具备生命力,万首宫廷诗还赶不上柳宗元一首20字的《江雪》,悲哉也夫!
看古来贤人志士,皆当高屋建瓴看时代,低调做人成大器。我们要学习这些古代的贤人文士,而不能像刘心武那样,无写长篇之能,却去掏老祖宗曹雪芹的荷包,以变而为币,嗜钱而已,何文学艺术可言?
现在来高屋建瓴,就是站在当今盛世当今时代的高度、历史的高度、未来学的高度、的高度看中国、看世界,用人民的意愿、意志和思想感情浇铸作品。现在来低调做人,就是永抱一颗平常心,始终有良心,有善良之心、同情之心、热爱人民之心。
为向古今贤士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故以“绿叶草根”明志。
绿叶草根,亦即布衣平民。
绿叶也,虽处山野,却有高屋建瓴之象。泰山之青松,西藏雪域之雪莲,谁不赖绿叶以生存?草木之叶,服务动物,食物链之核心非它莫属。高矣!绿矣!热情之志愿者欤!即使不能做一片绿叶,也歆羡之。歆羡到底,则为草根也哉!绿叶之说,与红花相对。绿叶以扶红花为己任。教书,则扶祖国花朵;写作,则扶好心情文学。一日不扶,心愿难了;一日不看,趣味无源。故而绿叶为之先也。
常见之绿叶,犹可看见;其本根也,非挖掘无以入眼球。故做草根也,志愿服务、志愿奉献,既是其心愿,亦是其真谛。绿叶也好,草根也好,俱为普通常见之物,以之为名,寄托低调;而草根在土中,有土味,土头土脑,土包子情趣。但泥土有泥土的芳香,草根有草根的抱负:绿地面,养动物,美化世界;供氧气,排毒素,保护地球。不想称雄,只想奉献;不救报偿,只求心安。高屋建瓴,是想把绿叶草根做好;打磨思想,是为永远不离土地、不脱泥土之味。
人类发展到电子信息时代,实在妙不可言,无限的空间、无穷的趣味,尽在网络之中。主办好心情网络之人,举旗帜而执牛耳,得人心而聚贤才,更是功德无量之举。上海文学论坛好心情原创文学从1999年三百扩展到今日的雄师十万,队伍浩浩荡荡,领先中国文学网络,气势奔放,热浪奔腾,前程锦绣,光辉灿烂。
我既是互联网的伙伴,就要全力以赴捧土筑墙。
绿叶普通,但求思维高屋建瓴,也求能扶红花。红花就是文学新秀、文学新人,红花就是中国文学论坛。
草根土气,只因低调做人,也想不坠青云之志。青云之志永不移,白首之心永年轻。
吾人自12岁喜爱文学,至今52年矣!其间任教30余年,不时写点东西。2007年3月退休后,返聘于重庆市秀山县教委关工委,进城(县城)工作已4个年头,须臾未忘文学,并拟进行第二轮花甲之“文化工程”计划。四年努力,得好心情原创文学鼎力相助,我的计划可以正式启动矣。能遇上“好心情”,实乃三生有幸,今生有缘。
特此致以热烈谢忱,并祝十周年后更加快慰顺心!
开创好心情诸君十年以来含辛茹苦,已成就国内人气最高之网站,辉煌之来殊非易事。我既与好心情签约,则抱“士为知己者死”之态度,誓做好心情之铁哥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今生与“好心情”有缘,其爱专一、专注、专心,心血全部倾泻好心情。生命一息尚存,就要与“好心情”长相厮守。
“好心情王国”“臣民”益多,“版图”益阔,功德无量,前程无限,堪慰吾人,吾人岂有不向往不献力之理?
篇2
关键词:高屋建瓴;语文教学;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300-0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分析课文,组织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问题也缘于此。兵法云:“善攻者攻于九天之上。”教学也是如此,善教者巧在高屋建瓴。
俗语曰:“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讽刺的就是那些只忙于琐碎事务不看目标不辨方向的人。“只拉车不看路”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明显存在。分析课文,往往只沉浸在文章的琐碎字词句中,沉入其中,不能自拔,带着学生在文中左冲右突,还似乎觉得乐在其中,陶醉其中,篇篇欣赏皆如此,似乎觉得这就是欣赏课文的全部,如此教下去,如何识得语文教学“真面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既能够深入课文中,又能够跳出课文外,这样方能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审视课文。表面上看这是技巧问题,实际上是观念问题。埋头文章中,这是为了理解课文而分析课文,无论分析多少篇都形不成知识体系;跳出文章外,这是高屋建瓴地欣赏课文,能够举一反三,体现教法,一举多得。当前的语文教学,需要这样的教学观念。观念决定方法,有了教学观念,就能生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教学观念,单纯追求教学方法,再多的"法"也只能是雕虫小技,教学观念才是教学的灵魂。
高屋建瓴地组织教学,居高临下地审视课文,要有体系观。语文基础知识有一个完整地的系,语文教学也需要在语文基础知识之上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像字音字形知识,标点知识,句子知识,语段知识,修辞知识,文言知识,文学常识;一般记叙文知识,议论文知识,说明文知识,应用文知识;小说知识,诗歌知识,散文知识,戏剧知识等,它们都有自己的知识框架。语文教学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教的框架。建立了教的框架,就可以把多种多样的知识各种各样的文章固定在这一体系中,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避免教学中欣赏课文的盲目性。例如欣赏小说,则扣住小说的有关知识组织欣赏,从而提高欣赏小说的水平;欣赏诗歌,则抓住诗歌的知识组织欣赏,从而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欣赏散文,则把握散文特点组织欣赏等等:抓住了这些,就等于抓住了教学中的“神”,“神”聚则“形”活。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特点,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如果说观念属于教学的“神”,那么教法则属于教学的“形”。
高屋建瓴地组织教学,居高临下地审视课文,要有学法观。“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都强调重视学法指导。
根据语文的知识体系,根据教学的基本框架,重视学法指导,也能居高临下地审视课文。在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理念就是教学的“神”,而指导学法的过程,就成了教学的形。无论教学中的方法如何变化,都以指导学法为目标,这就是教学中的形散神聚。教诗歌则指导学生掌握欣赏诗歌的技巧。教小说,则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教戏剧,则培养学生鉴赏戏剧的技能等。有了学法观,就等于有了课堂教学的灵魂。有了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的教就有了方向,学生的学就有了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就是教法问题。只有建立了体系观,树立了学法观,教法就有了灵魂,有了教学的灵魂,无论什么教法都能产生神奇的效能。
篇3
关 键 词:花腔女高音 嗓音 技巧 声乐作品 柔韧性 华彩乐句 训练
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在艺术的歌唱中属于抒情女高音最纤巧、最灵活的声部,是女高音中最高而轻盈的一种唱法。花腔女高音有着繁花似锦的灿烂音色和优美的嗓音,并有令人咋舌的超高音,一般高音可达f3,能够在宽广的音域中自如地表现华丽、妩媚的音乐色彩;花腔女高音的演唱特点是擅长唱弹跳、快速的歌曲或乐句;她的技巧表现为华丽而快速的音阶进行式、分解和弦式、同音反复式和宽阔音程的顿挫跳进,包括各种装饰音,如断音、颤音、顿音、滑音、回音等。尽管花腔女高音的音量和力度并不是很大,但细若游丝般的声音轻灵、清澈、亮丽、利落,可以穿透各种声部和庞大的交响乐,飞扬到剧场的每个角落,震撼人心。无疑,花腔艺术是“贝尔康托”的典范和精髓,人们不得不为古今中外的歌唱家们的超凡的艺术才华和演唱功底所折服。据此,本文将阐述它的发展历程及其训练实践。
一、花腔艺术的历史渊源
花腔技巧,产生于美声唱法的黄金时代——17、18世纪阉人歌手(Castrati)的盛极时期。音乐史学家潘察基(1840—1904)曾这样感叹道:“什么样的歌唱家啊!你可以想象这种声音,它既有长笛的甜美又有人声的温暖、平和。这声音又轻松又连贯,像一只云雀飞越天空,陶醉在它自己的飞翔中;向上又向下,同样的轻松,同样的连贯,没有丝毫用劲的迹象或者取巧、变花招的破绽。这种声音能把情感的音讯立即转变成音响,使人的灵魂驾着情感的翅翼升入无尽的苍穹。”演唱技巧上有着很高成就的阉人歌手盛行了近两个世纪之久,由于当时歌剧中的许多角色只能由阉人歌手来承担(男童阉割后造成音质的变化来代替女声),他们既不同于假声男高音和高男高音,也不同于京剧中男唱女的旦角,阉人歌手具有比女子的声带更短、更薄的声带,同时又拥有男声的优势——呼吸器官、胸腹的肌肉、肺活量——一个强有力的呼吸支持,因而他们能唱出既高又灵巧的声音,无需用假声便能发出悦耳的类女声,其特点是音域宽广,力度与灵活并存;他们凭着娴熟、高超花腔技巧称霸乐坛,其代表人物:Folignato、Caffarelli、Farinelli、Senesino、Bernacchi、Caccini等等。这个时期作曲家们专门为阉人的特殊歌唱能力而写出了许多的伟大作品,例如:蒙泰韦尔迪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中的主角就是由阉人歌手担任的;格鲁克、亨德尔、莫扎特、罗西尼等著名作曲家的早期歌剧中也都有阉人歌手承担的角色。这些作品有无数的大跨度音程的跳音、快速乐句、颤音以及各种各样的装饰音和变化音,高音往往都在high c以上,极力炫耀其惊人的绝技。在一些声乐中不仅高声部要唱花腔乐段,而且女中音、男中音,甚至男低音也要加入花腔技巧的行列,如亨德尔的清唱剧《弥塞亚》和男中音咏叹调《在桎梏中》等。可见,当时追求表现繁饰的旋律和复杂的花腔技巧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无疑,阉人歌手是特殊声乐时期的产物。
罗西尼、唐尼采蒂、贝利尼三位大师在19世纪初开创的“美声学派的新时期”,实现了意大利美声学派的艺术理想和演唱风格,女声的花腔技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找到了男高音的“关闭”(Close)方法的金钥匙后,以男高音的歌唱技术替代了阉人歌手。在西欧歌唱艺术长远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学派和声乐大师通过探索、研究和实践,其声乐教学手段、方法和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培养出了众多的世界一流的歌唱家。实践证明这些歌唱艺术和技巧是具有价值和生命力的。
“花腔”的这一概念虽定位于传统西欧的美声唱法,但在我国的传统戏曲、曲艺中近似于“花腔”的唱腔也屡见不鲜、丰富多彩,其产生年代更久远、更古老。虽然没有音响资料考证,但我们可以在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中足见一斑,并通过文字来享受到白妞——王小玉精湛的演唱技艺和栩栩如生的表演。同时,对当时的歌唱艺术发展的情况有所了解。“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乃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乃至翻到扇子崖上:越翻越险,越翻越奇……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迎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子弹上天,随他作千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相和,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不难看出这位古代艺术家的演唱技巧已达到了精彩绝伦的地步和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青衣、花旦和湖南的“高腔”等剧种的唱腔与美声的花腔技巧确有不谋而合的异曲同工之处。
二、花腔女高音的魅力与表现
1.声乐作品与花腔技巧相得益彰
在19世纪以斯卡拉蒂为代表的拿波里学派,把“美声”的花腔歌唱提高到一个最高阶段,并形成了“华丽风格”。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们对嗓音的运用、发挥极其敏感,他们常常巧妙地运用花腔女高音灵巧的嗓音并富有感染力的极限音域,来表现某种特殊或强烈的感情,其创作的此类曲目极为广泛。莫扎特、唐尼采蒂、罗西尼、贝利尼、威尔第、普契尼等在这方面有着大量的经典之作。如在莫扎特著名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复仇咏叹调中,一串串的花腔除了闪烁着阉人歌手炫耀花腔绝技的演唱风格的余晖外,还表现了一个母亲愤怒和报复的心。这首咏叹调对花腔女高音的技巧要求很高,咏叹调中的每一个高音都像一把利刃一样闪着光芒,作品中大量的快速走句,一字多音,需要嗓音柔韧灵活,再加上多处琶音、颤音和大幅度的跳动及装饰音型并多次达到小字三组的f。此外,中段还出现连续的三连音走句等器乐化的音型和带有戏剧性的强度变化,使该曲成为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
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中的阿黛莉、贝利尼的歌剧《梦游女》中的阿米娜、唐尼采蒂歌剧《拉美莫尔的露齐亚》中的露齐亚、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的吉尔达等角色,都由花腔女高音声部来承担。另外属花腔女高音范畴的抒情花腔曲目更是琳琅满目:艺术歌曲《威尼斯狂欢曲》《春之声》《燕子》《夜莺》等等。其中,有着典型花腔技巧的声乐作品——诞生于法国的艺术歌曲《燕子》(阿古阿E.D.Acqua,1784—1849作曲),它是音乐舞台上常唱不衰的曲目,歌曲充满了古典派的形式美。全曲通过生动、活跃的节奏,轻灵而又感情含量很高的旋律,特别是中段大量装饰性华彩乐句,既发挥了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又刻画了憧憬理想生活的女主人公愿随自由飞翔的燕子远去他乡的心情。完成这首作品需要一定的声音基本功,要求演唱者声音要在气息的依托下走动,轻盈而自如、晶莹而透彻;既注意每个字清晰,又保持声音线条连贯;华彩乐段需唱得干净、利落、飘逸,做到上行音阶喉头稳,下行音阶声音位置统一;同时,演唱者需具备漂亮的音色和极富乐感的嗓音,才能使声音如同生双翼般,在云端起落回绕自得,在晴空翻飞相错而行。
在中国当代声乐作品中,出于作品思想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运用花腔技巧手法创作的声乐作品丰富多彩,有的作品以富于弹性的节奏、轻快的速度作为创作手法,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生动活泼、热情奔放的情绪,如:哈萨克民歌《百灵鸟你这美妙的歌手》、施光南的《林中小鸟在歌唱》。值得一提的是,吉林艺术学院的尚德义教授对花腔女高音这一声种及其作品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深的研究和潜心的创作,他吸取了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花腔因素,把花腔技巧非常自然地运用于民歌音调中,使声乐旋律的发展更加灵活自如,更加生动精巧、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表现力,继《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后,他创作了具有彝族风格的《火把节的欢乐》、东北风格的《今年梅花开》、西部风格的《七月的草原》《牧笛》、蒙古族风格的《小鸟飞来了》等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他另外两首花腔女高音作品《科学的春天来到了》《春风圆舞曲》,给人们以明朗、舒畅、清新和充满自信的感受。在当代声乐作品中具有典型花腔技巧的还有姜一民的《军营里飞来一只百灵》、徐景新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春江花月夜》等曲目,它们给当代中国声乐作品的创作增添了活力和全新的风格。
2.花腔演唱人才辈出
随着阉人歌手逐渐衰微,自18世纪末第一次由女声(F.Federici)在罗马登台出演歌剧起,女高音歌唱家人才如雨后春笋。她们摆脱了意大利传统中的那种空洞的炫技式表演,进而把歌唱的戏剧性和深刻的内容与高度卓越的技巧融汇在一起,并且力图通过她们的演出实践达到声乐艺术表现的理想境界。如19世纪涌现的帕斯塔、葛里西、托西、玛利勃兰、帕蒂、梅尔芭等杰出女高音歌唱家,近代声乐家中最卓越、著名的希腊“全能女高音”——玛利亚·卡拉斯(M.Callas),从花腔女高音唱到女中音,尽女声歌唱家之能事,被誉为20世纪“花腔艺术的典范”——继卡拉斯之后又一位古典美声歌唱家——琼·萨特兰,对她来说,她的驾驭复杂的花腔技巧如同一位高超的器乐妙手一般游刃有余,她将声乐与戏剧实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盖尔·罗宾逊、丽泰·夏、贝佛利·雪尔史、凯瑟林·巴托和周淑眉等都是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
在我国老一辈音乐家中,被称为中国的夜莺和百灵鸟有: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孙家磬等,上个世纪末我国音乐学院的教授们纷纷在这一专业领域里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与新人,在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屡屡获奖,引起世人瞩目。如:沈湘教授的学生——迪里拜尔;葛朝祉教授的学生——黄英;周小燕教授的学生——高曼华;谢绍曾教授的学生——陈小群;郭淑珍教授的学生——幺红、研究生——吴碧霞;王秉锐教授的学生——郑咏等等。2005年在中国宁波举办的国际声乐比赛中,新人吴艳蜮以《茶花女》中咏叹调——《也许他是渴望见到的人》和《拉克美》中咏叹调——《印度铃歌》两首高难度的花腔女高音曲目一举夺冠,她那娴熟自如的花腔技巧和驾驭作品的能力充分显示了作为一个花腔女高音的扎实功力,征服了所有的评委和观众。
转贴于
三、花腔技巧的训练与实践
花腔技巧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力,无疑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和逐步掌握的过程。欧洲传统声乐大师们为声乐理论及声乐教学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声乐工作者前赴后继,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并跟随多位著名专家进修,在多年教学和科研中对花腔女高音这一声种的训练有所体会,总结如下:
A.柔软性和圆连音(Legato)的训练。“连贯”是美声的重要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连贯的声音就没有“美”的声音。因此,美声唱法要求歌唱的旋律线条(Cantilena)要像提琴或长笛那样流畅、圆润、连贯和平滑。而柔软性是声音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花腔女高音发声技巧质量的重要保证。花腔女高音之所以具有引人入胜的听感魅力,除了她高难度的技巧以外,花腔女高音的特质——高频率、高泛音所产生的柔和、明亮的、清透的、银铃般的音色(Timbre)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歌者美妙的音色来自于她发声状态的柔韧性。我们知道,发声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和发声体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张力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歌唱的呼吸正确与否更是关键。因而声音连贯、柔韧的训练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加强横膈膜的支持力,建立气息的对抗力量,并在歌唱时巧用气息;
(2)构建后咽腔通道,歌唱时向咽管呈绷紧状,使咽壁坚挺而有张力;
(3)打开喉咙并建立正确的喉型,同时随着时值的延长,舌根推前迫使咽喉前后拉开;
(4)声音从气息支点处通过共鸣管道向头腔高位置呈抛物线运动;
(5)需从每个元音的延长音上去建立状态。
B.音阶(Scale)、琶音(Appoggiatura)的训练。音阶(Scale)、琶音(Appoggiatura)的训练是获得良好花腔技巧的基础。古今中外,不论哪一种风格的声乐作品,都离不开大量的音程的跳动形态,即音阶与琶音。特别是西洋古典的声乐作品——花腔女高音声部的华彩乐段中的快速的音阶进行式、分解和弦式、同音反复式和宽阔音程的顿挫跳进等乐句,往往是演唱技术最复杂和高超的地方,也是充分显示歌者技巧与功力之处。具体训练步骤、要求如下:
(1)五度上行与下行音阶——随着旋律的高低进行,力求喉头的稳定,气息均匀流畅。
(2)八度音阶的上下行——要求“颗粒性”清晰可辨,音与音之间分隔清楚,如珍珠般均匀、灵巧;但音点与音点之间有良好的连接,形成“音线”,并有气息来控制。
(3)琶音分解的落滚练习——连跳结合,音断状态不断。在气息的支撑下,找到共鸣点(亮芯)。
(4)超过八度以上的琶音及属七分解练习——声区衔接、过渡统一自然;快速走句均匀、流畅,唱得从容有余。
揅.渐强与渐弱(Messa di voce)的训练。渐强与渐弱不仅为旋律线条增添了活力与动感,有助于深化词意和情感变化的过渡,推动音乐的起伏和。同时,它的训练是传统西洋唱法常用的一种特殊技巧手法,是指在唱一个长音时,由弱到强再回到弱的嗓音控制能力,渐强能体现“感情逐渐激动的倾向”和“宽广的气宇”等表现力。渐弱则是增加“引人入胜”的音乐效果,是抓住听众心灵的重要因素。那么,做好渐弱、渐强,需做到以下几点:
(1)轻重强弱的变化取决于气息冲击力的增减,由腹部肌和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来实现;
(2)调整共鸣腔体即口形开合大小和调整声带的张力;
(3)理解渐弱、渐强的表情意义、艺术意义和美的趣味;
(4)欲强先弱,欲放先收;
(5)对“渐”的把握,需要歌者有敏锐、细微的感觉并且具备歌唱呼吸的功力和内在修养,方能张弛有度。
D.跳音(Staccato)的训练。跳音又称为“顿音”。指起音一刹那的声门闭合的灵活性以及气息支持的弹性,从而获得准确、果断的音头和干净的音质。唱跳音时,以横膈膜和腹肌的有弹性的急速、敏捷、有力的扩张与收缩,声音通过后咽通道从头腔的共鸣焦点处射出,发声状态积极、敏锐、有弹性,声音集中、颗粒性、穿透力,如钻石般的色泽。训练时可选择音阶上下行、琶音分解和音程跳进、模进等练习曲,先慢后快,快慢结合。
E.颤音(Trill)的训练。颤音(Trill)的训练是提高歌手嗓音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两个不同音高的音有规律地、清晰地、均匀地颤动,而不是缺乏规则、稳定的随意抖动。练习“颤音”的手段是先用连音以正常的发音方法连一小节相距一个全音或半音音程的两个八分音符,然后,在下一小节加快到十六分音符来唱。意大利美声学派代表人物、声乐教育家弗朗契斯科·兰培尔蒂指出:“颤音因通过喉头的振动而产生,不应依靠胸部的动作”,“应该用慢的速度来学习灵活性。应该把所练的音程唱得清晰、明确。从一个音符到另一个音符应保持气息稳定……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之后,他可以着手学习其他类型的灵活性,但他应牢记熟练地掌握发音的基本法则是掌握清晰和有把握的灵巧性的根本,这对于那些天生嗓音就很灵活和那些不很灵活的学生都适用。在学习灵活性中我要告诫学生,要非常小心和有节制。”
F.装饰音的训练。装饰音属于旋律范围,它既能增添旋律的色彩又能增加节奏的活力。唱好装饰音是花腔女高音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巧。装饰音的类型有多种,唱法也不尽相同。如回音(Turns):常见在主音的上方加上小二度:在本音上方开始的称“顺回音”,从本音下方开始的称“逆回音”,在本音上加符号的和在本音后加符号的唱法就不一样。装饰音还包括倚音、涟音、碎音和颤音。他们的训练重要的不是快捷而是准确、细致,且声音不宜粗重、浑浊。所以一开始要慢练,音要准,节奏要稳,随着技巧的进步再逐渐加快速度,唱得潇洒、轻巧和优雅。
掌握以上声音基本功,并从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等多方面来协调统一、整体配合,方能胜任声乐作品中繁多的、复杂的各种技巧的快速乐句和高难度的花腔华彩乐段。除此以外,一个歌手良好的听觉、音准、节奏和音乐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从心理到技术需要足够的毅力和耐心,遵循科学的原则,切不可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尚家骧著《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乐出版社2003.5
篇4
1、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出自于《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2、破竹建瓴:比喻极其顺利,不可阻遏的形势。出自清代魏源的《圣武记》第七卷,“由昔岭中峰直抵葛尔崖,实有破竹建瓴之势。”
3、屋上建瓴:建,倾倒。瓴,容水器。从屋顶上往下倒瓶子里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有利形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素养一、高屋建瓴
高屋建瓴的意思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对于一个产品的广告策划,策划之前必需要有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对自己的产品、对对手的产品、对消费者的特征,对以前同类产品的成败,可以说都要谙熟于胸,洞悉其中所有的特征和规律。只有如此,才能拥有洞穿市场的目光,才能为策划的产品切割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营销才可能事半功倍,否则不仅劳而无功,南辕北辙,企业还会大伤元气。
高屋建瓴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巧卖不同,二是嫁接资源。巧卖不同就是指要从俯视市场的角度,找出自身产品的利益点,不管是卖点还是买点,总之我会带给消费者与众不同的好处。嫁接资源是指利用成熟的、热点的共识资源包装到产品身上,扎眼球、加高度、建壁垒,保证产品快速切入市场,同时让对手又无法跟进。举几个例子。
笔者最近策划了一个治疗风湿的蛇酒。治风湿的药酒不计其数,蛇酒也是一大堆,按理说这是一个不能再老的产品了,如何高屋建瓴卖出不同呢。厂家说这个酒是湖南永州的五步蛇泡的,也就是柳宗元写《捕蛇者说》的地方。好了,如果只宣传五步蛇,永州数以万计的酒厂就会变成寄生虫,即使加上了柳宗元品牌,也算是小有差别,还是无法从市场的一堆烂泥里脱颖而出,所以必需另辟蹊径。五步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濒危蛇种,何不拿濒危蛇来扎眼球,濒危蛇入酒,风湿骨病断根;产品的高度怎么办?企业的老总因养蛇泡酒出名,拥有人大代表等一系列荣誉,好了,那就通过这位老总人大代表的身份建高度,人大代表出的酒,又被众多的央视媒体报道过,一下子解决了可信度问题。如何做壁垒呢,单纯的吼叫我是“柳宗元”品牌并没有意义,我要让柳宗元、《捕蛇者说》、蛇酒溶入到产品的血液里,所以柳宗元成了蛇酒治好的风湿患者,(柳宗元确实有风湿病)《捕蛇者说》成了佐证,并将俺拟定的一句话“异蛇永州特产,好酒五步断风”通过柳宗元口说出来,不仅千年传承背景一目了然,而且通过永州产异蛇将其它蛇酒抛开,通过好酒五步断风,将永州的其它蛇酒剥离,完全切割出一块市场自留地。
妇科产品七粒清,通过电视媒体巧取豪夺凤保宁的市场,完全同类的产品,凤保宁通过平面已经炒得沸沸扬扬,而电视广告却千呼万唤不出来。七粒清没有象其它跟进产品一样,通过平面跟“下阴排毒”概念,然后用价格拼杀市场,而是另取途径从电视媒体下手,利用凤保宁铺垫教育好的市场概念,在电视上大肆传播,结果七粒清的青蛙叫得声音最大,所以蚕食了大量的凤保宁市场。
还有一个心脑血管病产品叫“石学敏”,品牌名字与研发专家名字完全相同,而专家的头衔是院长、院士、东方之子,背后的资源是央视、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是给各国元首治好病的证言,这种资源的嫁接立刻让产品金光四射,院士搞的产品吸引了眼球,央视的报道提升了产品的高度,解决了信任问题,品牌名字直接产生壁垒,任何人都无法跟进。
高屋建瓴是广告策划的灵魂,这种素养也需要良好的悟性和经验的积淀,是多年持之以恒努力后的结果,练就火眼金睛,才能洞穿市场,曾经沧海,才能心中有剑。另外需说明一点,成功的经验不一定可以借鉴,失败的教训却一定要吸取。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最主要是适合策划的产品,而失败产品的教训却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当主体的策略点都确定后,就需要第二种素养:逻辑条理
素养二:逻辑条理
所有的策略语言都需要通过文案进行表现,否则就变成了纸上谈兵。文案表现就是把营销信息准确地传达我们的目标受众,传达不准确,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销售力自然大打折扣。如何传准确达呢?人们认知事物需要一定的逻辑顺序,有先有后,有因有果,有条有理,这样,认知才不会有障碍。文案表现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引导的过程,做为广告而言,越直接,越简单清晰,越容易被理解,越是最好的逻辑。在主体逻辑线上,文案表现来不得半点含糊。
就逻辑学而言,纷繁复杂,但我们只要掌握人们理解认识事物的顺序就可以了。简单一点,比如说你去数数,数完1、2、3、4、5,不可以直接跳到8、9、10。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常说的论点、论据、论证,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逻辑。就产品本身,我们提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当然尽可能展示产品的利益,相当于论点,之后会找到很多机构、专家、消费者来证实观点的正确,这是论据,而在论述过程中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验、举例、权威证言等多种方式证实产品的效果,这是论证。提出问题,分析举证并把问题说圆了,这就是一个逻辑过程。
引出论题,并把论题圆好,中间靠的一定逻辑。而逻辑的断裂要么将受众搞懵,要么将引发诚信危机,自己说得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消费者如何会相信产品的效果呢。比如一个减肥的贴剂产品,在打击竟品时,说西药伤肝肾,中药伤脾胃,药物有极大的副作用,回头你又说自己的贴剂中含多少味名贵中药如何如何,让受众如何去理解和相信你传达的信息呢。再比如,你写一个脚本,起初就交待了病理,之后就应该找症结,根在哪,回头提出产品的概念和机理,后续就要佐证产品的效果,而如果在这个时候还去提病理,还去交待基本的产品背景,就会打乱整个理解的次序。逻辑线断裂,受众接受的信息就会被打乱,最后一团雾水,直至换台。
在文案表现的逻辑里面要考虑时间次序、因果关系、论点与论据的关联、多角度的合理佐证等等,总之,能把你的营销信息毫无干扰地准确传达给受众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最好的逻辑。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怎么作用的”“作用到什么地方了” “作用之后会有什么变化”等等,不断完善整个逻辑条理,同时也在训练自己的思维。
素养三:细腻表现
事情要做对,还要做好。你发现,策略没问题,逻辑没问题,但是广告打出去,进线量就是少,自己还一头雾水。实际上这和文案的表现是否细腻有极大的关系。也就是说,文案没有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没动心更没动情。中国人讲究情理法,情是排第一位的,有情的文字才够鲜活,才有感染力,才能把信息在无戒备或低戒备状态下输出。细节决定成败,这在文案表现上也有一定的道理。你会发现,如果多年以后,你还能记得的一些事,一定是当时的某个细节让你震撼,让你感动。细腻表现的目的,就是要让文案血肉丰富,让广告百看不厌,让信息真实可信,让产品可感可记。
文案的细腻表现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语言本身的感染力,要有温度,不冷不热没情绪的语言会让消费者在广告的抵触中彻底冷静,二是要形象、具体、可感,不能光说大道理,或者不够生活化,一定要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实验、场景来获取共鸣。比如把自来水管比喻成血管,用银饰品检测美白产品是否含铅汞,比如脑中风患者家属生活中的血泪苦难,牛皮癣患者那撕心裂肺的瘙痒。。。,所有这些都是要去触动消费者麻木戒备的心弦,让他们认为你说的就是我,我用了这个产品也一定会好,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洗脑。三是要把能量化的、能直接展示的、能解决效果可信度的细节全部表现出来。比如用了多长时间,病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变化,病人的生活有了如何巨大的改变,甚至把病人的身份证号、门牌号、电话都放到上面。凤保宁的成功,除了其下阴排毒的概念外,很重要的一点,她将产品用后排出毒素的效果图全部清晰的展示出来,证明产品是完全可以拿效果来验证的,而不简单是文字的空头说教。
篇6
回到连绵群山的背后
开始酝酿新的爱情故事
飞鸟
拖着寂寞的影子
被弯弓似的天空
射进山林
在鸟巢里享受夜的宁静
月亮
开始带着羞涩的脸庞
粉末登场
如水般地把银链
洒在大地的每一角落
和着李白的《静夜思》
带着玫瑰的花香
如水的月啊
越升越高
照过流浪者的头顶
那匆匆的步履
刹时如腾云一样
站在月亮之角
吹着思乡的笛音
高屋建瓴般进入另一半的梦乡
静静地睡在如水的月光里
篇7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勾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精雕细刻: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八面玲珑:指窗户明亮轩敞。
空前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重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
首屈一指:引申为最好的。
鹤立鸡群:比喻显得很突出。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三宫六院:泛指帝王的妃嫔。
深宅大院: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
描写建筑的四字词语二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不同凡响
重峦叠嶂
举世闻名
盖世无双
高楼大厦
摩天大厦
青瓦白墙
海市蜃楼
高屋建瓴
亭台楼阁
城门失火
精美绝伦
巧夺天工
固若金汤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价值 策略研究
何谓文本?朱立元先生的解释是:文本,就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一种客观存在。不仅文学作品有一种物质载体(语言),即使广义的泛文本也都凭借其它媒介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就是以“语言”为载体且有待阐释的对象。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文本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媒介――语文教材,广义的理解是与教材相关的背景、文字及其它材料。文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媒介,而文本价值功能开掘的深度和广度,往往决定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积极地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开掘文本的意蕴,充分地发挥文本的优势,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意义的探寻、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实现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对话,从中感受文本的语言,接受文本的浸润,进而形成掌握语言规律、习得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完善个性品质及提升审美情趣。因此,文本价值的深入挖掘就成为了教师的自觉行动和教学的前奏。文本价值的“挖掘”,体现着教师的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也体现着教师的人文精神、逻辑思辨,甚至是教师的个性特点、价值观念等,这都对文本的价值体现有着深广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以及“期待视野”水平,也决定着文本价值的最终体现。如何使文本价值最大化,成为了阅读教学的终极追求。
一、高屋建瓴地立足文本――挖掘文本的潜在价值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中的“召唤性结构”和读者的“期待视野”构成了文本解读的前提和动力,成就了文本潜在的意义和探究价值,为创造阅读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教学首要的意义就在于挖掘文本中的“召唤性结构”,体验文本潜在的意义与价值。对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深入理解课文及与此相关的课程资源,感受文本的人文性、语言性及价值取向,为教学的引领做准备。对文本的解读与把握,重要的就是教师对文本的虚心涵泳,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梳理,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分析,引发对文本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观的感同身受。教师在解读过程中,首先要走进文本,对文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与文本对话,明确文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价值,领略文本的精微、巧妙之处,感受文本动人心弦的激扬之所。小到标点字词、遣词造句之工,大到文法意境、布局谋篇之美,皆应了然于胸,让文本“其言皆出自吾之口,其义皆出自吾之心”,使身心得以浸润,精神得以澡雪,人心灵得以净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文本价值取向的理解与把握,体现着教师对文本的驾驭水平。而正是教师对文本高屋建瓴的解读引领,体现着文本阅读的高度:也正是教师深入地挖掘文本价值,才为文本价值的最大化提供了可能。
以《女娲补天》解读和教学为例,课文讲述的是远古时候的造人之神――女娲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中国原始神话中,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她不仅“抟黄土作人”,而且“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为了使世界充满蓬勃的生气,以便有与自然足以抗衡的力量,她创造了人类;为了使人类摆脱肆虐的自然的威胁,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从女娲的形象来看,她是美丽、善良、勇敢的造人之神、母亲之神,女娲补天不仅补的是“天”,而且是补救了人类的“生活”。
因此,《女娲补天》的美学价值就在,“通过神话故事说明我们的祖先企图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积极追求科学真理的进取精神,不仅反映了远古人类向大自然进行英勇智慧的斗争现实,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们的祖先不屈服于任何困难的品质,反映了他们征服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反映了他们取得最后胜利的渴望和信心”。这就是《女娲补天》的核心美学价值。通过以上分析,在教学文本时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神话文本的特点。神话故事文本的特点就在于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女娲补天的神奇成为文本教学的重点之一。二是把握文本的故事性。故事性强是《女娲补天》文本的一个特点,把握故事性,让学生通过讲故事和复述课文的方法,理解与感受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三是感受女娲人物的形象。因为女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的斗争中用“想象”创造的英雄形象,是我们祖先征服自然的理想和力量的化身,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要把这种美学价值传承给学生,就要抓住人物的美丽、善良、勇敢这三个特点,展开文本教学,通过教学树立神话人物的丰满形象,并在其中感受神奇的想象力。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讲故事和复述课文的方法,从而内化语言,感悟语言,建构女娲的人物形象。在这样高屋建瓴的解读与教学过程中,既尊重了文本和文体的特点,又以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渗透着文化的内涵,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
如果说教师对文本高屋建瓴地解读是教学的基础,是文本“潜在”的意义与价值探寻的过程,那么,教师对文本价值进行选择和重构,就是将文本价值进行呈现的过程。在教学中,并不是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多深,就把多深的理解与感受统统“灌输”给学生。如何使文本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心智发展水平及其“期待视野”,正确选择文本解读的切入点,选择文本解读的内容与策略。因此,在文本意义的探寻中,教师要追寻教师、文本、作者与学生“期待视野”之间的平衡,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理解、感受、通体验、能提升,从而真正建构起文本的价值。在挖掘文本价值的过程中,教师“深入”的、高屋建瓴式的解读,把握了文本的真正意义,体现着文本的旨归和方向,这是文本价值功能发挥的基点。而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坚持“浅出”的原则,要尊重学生原有的“期待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文本的主题旨归,引领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熏陶人文、涵泳语言乃至启迪思维和激感,从而真正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
二、品味咀嚼地潜入文本――释放文本的建构价值
阅读教学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师生对文本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阅读”是这样定义的: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语文阅读活动过程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教师、教科书的编者及文本之间多重对话,获得认知、发展思维、提升审美情趣,是一种通过阅读活动
获得知识建构的过程,从而实现了文本价值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阅读活动是文本功能的释放、吸收和重构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是文本价值实现的最主要途径。
在语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文本价值功能的发挥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是文本的人文性价值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预设,由浅入深地进行情感铺垫,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最后涌现着的是师生对文本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从中展现着文本的包容与博大,从而实现文本阅读的广度。以《桂花雨》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三步回环的情感铺垫过程,呈现着情感的变化过程,从而逐步引发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震撼,可谓水到渠成。第一步:体味诗中的桂花,激发学生的对桂花的情感。课堂伊始,教师出示两句关于桂花的诗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在深情入味的品读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笔下的桂花,从而激发起语文学习的“阅读期待”。第二步:走近琦君眼中的桂花雨,感受琦君细腻的思乡之情。教师将琦君眼中的桂花和清代诗人张云敖描写西湖满觉陇的桂花进行比较,从中感受故乡情结的琦君眼中那浓浓的乡情,从而激发学生感受到桂花香里包含着对家乡的思念。第三步:让学生体味自己眼中的桂花雨,结合自己的体验,去感受桂花雨里的那份情感。在这样的语文阅读活动过程中,从诗中的桂花到作者眼中的桂花,从作者眼中的桂花到自己眼中的桂花,分明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深入”和“浅出”的过程,在情感的把握上一波三折,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和心而往之的冲动,从而激活了师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了文本的人文性价值。
另一方面是发挥文本的语言习得功能。语文教学是一串长链,其中长线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来贯穿,而其中的珠子就应是语言性,通过感知、理解、体验,形成语文能力。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以教学内容的理解、思想内涵的探寻为过程来组织语文教学,而在其贯穿过程中应是学习语言、形成语文能力为珠子,以体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习得语言及运用语言为最终目的。在语文阅读活动中宜字斟句酌地咀嚼、品味,呈现文本的沉潜和韵味,从而拓展文本阅读的深度。笔者认为,要实现文本的语言习得功能,就要在语文课堂切实关注文本中的“语文现象”,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转换教学视角,实现语言的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弥合。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的统一及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浸润,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平衡的支点,追寻语言发展与生命发展的统一。“语文现象”可以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之法,也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一个生动形象的词语,等等,通过品味、比较、体验,让学生领悟语言、习得语言。在《画家与牧童》教学中,建构了以语言为核心取向的语文课堂,通过对“语文现象”的关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文本的语言习得功能。在教学商人和教书先生夸奖戴嵩的《斗牛图》时: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以下两句话,重点读出夸赞的语气:一位商人称赞道:“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第二步:让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语言上的比较异同,“称赞”与“赞扬”,“太像”和“画活”,“绝妙之作”和“神笔”之不同。
第三步:能否将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换过来,从而让学生领悟角色不同,地位不同,用词也不同,这就是语言的秘密。
第四步:如果你也站在《斗牛图》边上,请用上一个称赞的词,想想你会怎么赞扬这幅画?出示:画得太( )了,画得太( )了,( )。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出神入化上乘之作……
在这样的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将教学情境与文本语言价值功能的发挥巧妙地连结在一起,注意语言价值的发掘和语文现象的关注,抓住语言的特点,感受语言的特色,从而体味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在对语言现象的关注、阅读与运用中,品味人文内涵,实现语言和人文的发展,从而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
三、适时适度地超越文本――追寻文本的生成价值
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活动中,与文本价值平衡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超越文本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文本作品的产生来看,文本创作时经历了三次变形:一是选择时的感知变形,即选择表达对象时的一种变形;二是组合时的构思变形,即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加入了时代及作者的理想、境界等要素;三是成文时的表达变形,即真正成文本时,由思想形成了文字,又一次发生了变形。由此我们发现,任何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就成为必然。从阅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来看,由于“期待视野”的不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必然是多元化的。因此,适时适度地超越文本,追寻文本的生成性价值就成为了可能。正像曹明海先生在《语文教学解释学》里所说的,“当优秀作品以其丰富的、强烈、新鲜的信息突破学生原有期待视野时,学生就会超越自我,建立起与作品相适应的新的期待视野,开成一种新的文化心理建构。”而这种“自我”的提高与升华,正是学生对文本的超越,是文本价值功能新的超越。
篇9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很想划着竹筏,迂回于“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罗带”的绮丽风光,穿梭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廊,或许这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丽景象,或许还有人愿在作一次“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妙论。美妙的诗歌充实着生活,渐渐地,我体会到我们每个人心中都需要 一间诗意的小屋,因为诗已成为生活的一抹亮色,我们需要将它的光辉放大,让它在我们的心灵更加缤纷灿烂。
诗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精神“奢侈品”,它总会有意无意的是我们超越世俗及功利,变得高压和纯净。翻开诗歌的乐章,那些丰姿绰约的大师们,充一张张发黄的书页上站立起来,从一个个鲜亮的文字中活跃起来,一袭古装,长袂飘飘,跨越时空,姗姗而来:且不说清俊飘欲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豪放旷达的苏轼,闺怨婉转的李清照,单是古朴雄浑的陈子昂,闲静淡远的孟浩然,英雄气壮的辛弃疾就已经让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他们或浅唱或低吟,或高歌或劲放,让我们澄净,让我们沸腾,而那或执白或含蓄的表达方式也在诗中以最丰富的姿态展现,让我们学会斟字酌句,推敲篇章。将清新秀丽,大气豪迈的诗句引用到作文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幸运并且幸福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诗歌的国度,学习诗歌,品读诗词,给心灵腾一间诗意的小屋,才不会让心灵空虚遗憾! 让心灵变得诗意盎然当然要从很多发面慢慢积累。可以先从整体上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即使有个别字句难以理解,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进行推敲;还可以抓住诗词中的名句及奇字妙词品析,每首诗中往往会有一两句美妙的诗句,其中必蕴含了深远的内涵;另外分析修辞手法运用生动的诗句也是极有利的,理解他们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联想运用事物。
读了许多,自己也想尝试这些几首诗句,但总觉得自己的感情表达得不够出色,于是更加努力的学习诗歌,品味诗歌中的韵味。所以,首先营建这间诗意的小屋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都要用它来装饰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想诗歌的魅力就在于透过文字,能体会其中极其蕴含深刻的感情与意境吧。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是我们享用不尽的民族艺术文化。在有空的时间,品一杯香茶,赏几首诗词,它会成为我们心灵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篇10
岳阳县荷花塘小学 吴小七
2018年11月12日至16日,我在岳阳市电大参加了由岳阳市教育体育局主持的“国培计划”2018年岳阳市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在这短暂的五天里,多位领导、教授、校长为我们呈上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专业课,他们准备充分,内容宽泛,中心突出。学员听讲认真,参与积极,五天下来,可谓收获颇多。
一、校长应该成为教师发展的引领者
学校无论大小,都由校长制定发展纲要,而在这个大家庭里,最突出的成员,教师。他们在学校的定位,在学校的发展,在学校的地位,最终都由校长高屋建瓴,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我们先应该告诉老师教育最应该关注什么。而在潘志扬科长的定位中,我们应该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先要关注课程标准,在这个命题下,要知道课程之间的联系,要考虑本课程与其他教育活动之间在关系。需确定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与培养方式。在学校统一规范下,可以组织安排专业人员在这个方面进行讲授。基于基础教育有着公共性、基础性的特点。进而使老师明白教师的责任和担当。要知道当我们从教开始,要具备传播知识的思想,使学生明白真理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人民交给我们的时代重任。所以我们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着非同一般在人认同感,要明白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作为校长,从自己上任开始,就应当和上任校长无缝对接,避免重复工程,即承上启下,又融入自己在思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将教师在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的引领方面做好文章。
二、 做好学校发展是大势所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学校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通过本次培训,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尤其重要,这是当代社会学校信息化自我管理的需要,也是实现学校信息化管理愿景的手段。在这种背景下,校长集合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将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下来,这也是校长管理的抓手。集合教师智慧的方案,有利于教师认同学校信息化发展,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有利于学校信息化特色创建。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嘴上话话”的局面,而是大面宣传,大胆实施,大力推进。因为“未来已来,将来已至”,作为校长,无论推行规划的路上有何等困难,我们都要从人、财、物、时间等方面全力支持,推行学校信息化发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甚至将这一工作可能性的发展成为本校特色。
三、大力推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