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等级范文

时间:2023-03-18 16:5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话等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话等级

篇1

国家语委、原国家教委、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国语43号)规定:对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等岗位人员,从年起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市教委、市语委《关于在本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沪语委6号)明确要求: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师从年起、其余教师从年起执行这一规定。现按上述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就现阶段中小学、幼儿园实施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以下简称持证上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持证上岗的实施范围

本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含中学编制的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机构)和幼儿园的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行政教辅人员。

二、持证上岗的实施时间

1、小学(含小学编制的其他教学机构)、幼儿园自年9月1日起实行;

2、中学(含中学编制的其他教学机构)自年9月1日起实行。

三、持证上岗的等级要求

1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各类教师,三级乙等(60分)以上。

2、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市区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二级乙等(80分)以上;市区其他教师和郊县各类教师,三级甲等(70分)以上。

3、年1月1日至1973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市区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二级甲等(87分)以上;市区其他教师和郊县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二级乙等(80分)以上;郊县其他教师,三级甲等(70分)以上。

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二级甲等(87分)以上;其他教师,二级乙等(80分)以上。

四、实施持证上岗的操作要求

1、以上等级要求为现阶段最低上岗标准,今后将按教育部、国家语委规定的语文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二级甲等、其他教师二级乙等的要求持证上岗。

2、尚未达到相应等级的教师如需上岗,应规定其达标期限,市区1年,郊县2年。

3、市区和郊县的划分如下:

、嘉定、闵行、金山、松江、青浦、南汇、奉贤、崇明为郊县;

黄浦、南市、卢湾、静安、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杨浦、虹口、浦东新区等对区域的划分,可自行划定,报市教委、市语委备案。

4、中小学、幼儿园以外的其他学校和教学机构,基础课教师按本文件要求持证上岗,专业课教师可在本文件要求的基础上降低一等上岗。

5、教师的普通话等级一律以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颁发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认定的等级为准。外省市的证书以省级普通话测试中心颁发的证书为有效证书。

证书自实施持证上岗之日起5年内有效。

6、教师持证上岗工作由各学校严格把关,具体操作执行;各区、县教育局负责审核和监督,同时对未达标、但需上岗的教师进行总量控制;市教委、市语委负责备案、检查和考核。

篇2

一级甲等:朗读和自由表达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一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有字音字调失误;

二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汇语法极少失误;

二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

三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法有失误;

篇3

产品亮点

全液压四轮驱动,附着力大,摊铺更平稳。

铁建重工ZTS6250型泥水平衡盾构机

该产品驱动系统(刀盘驱动和推进系统)功率储备大,整机地质适应性和脱困能力强,符合国人施工特点和人机工程学要求的控制按钮布置和软件界面,使操作简单可靠。采用增强型泥浆环流系统,可加大泥浆冲刷功率。配置并优化冲刷口布置,全面实施管道耐磨增强措施。管路携渣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刀盘进渣口采用优化的锥形设计,泥浆和渣土流通顺畅。液压系统元器件与土压盾构机通用,系统可靠、维护保养方便;行业首创二次破碎+双采石箱设计理念,降低了破碎机故障率,提高了管路系统应对大颗粒固体的能力和防堵能力。

产品亮点

刀盘驱动和推进系统功率储备大,地质适应性更强。

捷尔杰1850SJ型自行式直臂高空作业平台

1850SJ自行式直臂高空作业平台是目前全球最高的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直臂可在5分钟内从地面上升至最高高度――58.56m(约19层楼高)。此外,该平台可负重454kg,便于携带更多工具和原料。独特的“延伸轴”设计可在一分钟之内实现收缩或伸展,在运输模式和操作模式之间自由转变。动力强劲的涡轮增压柴油机能够带来更优的行驶和托举性能。升级后的显示器可以显示操作员在整体工作区域中所处的位置、服务编码的通信情况、引擎状态、燃油水平和其他相关信息,辅助操作员以及服务人员进行操作、诊断和检修等工作。1850SJ适用领域广泛,在体育场、会议中心、剧场建筑、娱乐和工作室等场合均有相关应用。

篇4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Students' Level of Mandarin in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DING Tongfa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001)

Abstract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the result concludes that those students have a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ir levels of employing mandarin through investigations on 438 student teachers in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arts students are better than science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an analysis of many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andarin level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here.

Key wordsStudent in Normal Universities; level of mandarin

国家规定中文专业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至少要达到二级甲等,非中文专业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至少要达到二级乙等。师范院校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他们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整个汉语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师范生普通话测试和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调查,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师范生,其普通话运用能力、普通话等级水平确实存在差异。本文以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情况为考察点,并参照问卷调查,得出师范生普通话总体水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1 调查结果

调查工具:全国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与问卷调查。对淮南师范学院438名在校大学生普通话测试成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文科学生的普通话成绩普遍好于理科学生;在理科男女生之间,文科男女生之间、总体男女生之间,普通话测试成绩女生均好于男生。

表1普通话测试成绩比较

我们统计了已经通过普通话考试的本校438名师范生考试等级,并对普通话考试等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见表2。研究表明, 师范生中普通话考试等级男生不如女生优秀,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二甲和二乙等级的人数和比例都超过男生,而男生三甲等级的人数较多,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同时问卷调查表明,女生普通话水平测试一次就达到所需等级的人数明显多于男生。

我们就考试过程中紧张状况对淮南师范学院的683名师范生做过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71份,其中男生314份,女生357份,见表3。调查结果表明, 在测试过程中, 紧张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程度上男女生都存在紧张心理,女生的紧张程度比男生更为突出。男生在测试过程中感到比较紧张的人数最多,占42.04%,感到很紧张的占了18.47%,将两者加在一起达到了52. 4%。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男生在测试过程中紧张情绪比较明显。而女生在测试过程中很紧张与比较紧张加在一起占到67.79,紧张程度明显高于男生。若将一般与不紧张相加,男生则高达39.49%,而女生则为32.21%。

表2普通话考试等级比较

表3男女测试紧张状态问卷情况比较

2 分析说明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文科水平总体高于理科,女生总体好于男生。然而,师范生的普通话总体水平有待提高,这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 师范生在普通话方面必须具有过硬的基本功。相对非师范院校而言,师范院校具有更为优越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日常言语交流中主动运用普通话,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男、女生普遍认为朗读单音节项难度较大;朗读作品、命题说话难度一般;朗读多音节比较容易。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培训师范生朗读单音节以及命题说话能力。师范院校应开设普通话课程,配有专任教师,还应积极开展普通话技能比赛,让学生时时生活在普通话的环境中。

多方面因素影响着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比如学习普通话的态度和习惯,有些同学平时不注重使用普通话,学习普通话仅仅为了通过水平测试。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与培训中,教师应该注重纠正学生的主观认知错误。研究发现,师范生的自我预期影响他们学习时的情绪。师范生在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中对自身的能力水平期望较低,影响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他们缺乏主动性和坚持性。针对师范生的这种情况,在训练时我们应该提高他们的信心,有的放矢的教学和培训工作。

另外,学生的自认普通话等级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他们减少学习投入时间,从而对他们的内在心理机制产生影响。有些师范生认为自己在农村长大、方言太重、学不好普通话。在主观上一旦学习者盲目扩大这种差异,造成不良心理定势,会给普通话学习和测试带来很大的动力障碍。为了消除因思维定势而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在言语上给予鼓励和赞美,多安排一些简单的模拟考试,多提供展示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多获得成功的体验。

调查结果也表明:性别在测试成绩、等级中是一个的重要因素。男、女师范生在学习和运用普通话能力以及普通话测试过程中心里紧张程度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也是多方面的。针对这种差异,考前培训时应加强对考生尤其是女生的积极心理疏导。为了缓解考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在考试流程、考场布置上应该更加细致化、人性化。

基金项目:淮南师院研究项目(2010WK03;HSJY200904)

参考文献

[1]侯涛,谢旭慧.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1):68-73.

篇5

2、教师资格证需要经过笔试、面试、认定三大流程,其中只有认定环节才需要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而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的有效期为3年,考生只要在教师资格证合格证明过期之前考取到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都是可以的。

3、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申请教师资格证认定普通话水平层次要求如下: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外教育单位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4、高等学校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其中现代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

篇6

不是,普通话考试也可以自行在网上报名。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该考试形式为口试。

扩展资料

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普通话 分层教学 对比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考核要求和方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1]普通话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重要媒介,也是学生达到普通话测试合格标准的重要保障。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的生源地日益复杂,普通话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传统的班级教学授课形式不能应对复杂的教学情况,面对这些新情况,我校进行了普通话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本研究通过对比分层教学前后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来分析我校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并对分层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为例,研究对象为2008级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专业学生197人,实行分层教学后,a班学生39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为87.1分及以上),b班学生118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在83.1-87分之间),c班学生40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为83分及以下)。

研究数据为197名学生入学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与一学期分层教学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

本研究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基本研究假设为实施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有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前后成绩的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分析,考量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变化趋势,以探讨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效。

三、研究结果

(一)分层教学前后普通话测试等级对比

我们对2008级汉语言文学院三个专业的学生分层教学前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表1 两次测试成绩等级分布

表2 两次测试成绩等级分布百分比

虽然想改变发音面貌并非一日之功,仅仅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也不能迅速改变学生的发音状况,但是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的普通话总体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观察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日常交际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兴趣、态度和主体意识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促进了口语测试成绩的提高。

同时,通过表2我们也应该看到,在197名同学中还有一半以上仍处于二乙及以下的水平,这对于汉语言文学院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理想的。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招聘单位都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在二级甲等以上;担任对外汉语教师更是明确规定了普通话水平必须在二级甲等以上,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继续提高普通话水平的话,这197名同学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在未来就业时将遇到困难。在普通话课程结束之后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分层教学前后普通话测试成绩比较

表3 二级乙等各分数段成绩比较

表4 二级甲等各分数段成绩比较

通过表3和表4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层级教学的模式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学生入学时,有一部分同学的口语测试等级在二级乙等的高分数段(85分以上),实行层级教学后,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在学期结束后普通话口语测试达到二级甲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发音缺陷和方言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并提高了自己的应试技巧,避免了许多测试中的无谓失分。通过表3,我们发现,在学期结束的测试中,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达到了这一目标,二级甲等的近20%的增长率就来自于这一部分同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通过教学目标分级、教学内容分级、教学方法分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学习方法更为有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分层教学前后a、b、c班测试等级对比

表5 分层教学前后a、b、c班测试等级对比

通过对a、b、c三个班分层教学前后的测试等级对比,我们发现了与预期目标不符的问题。

1.a班同学在入学测试中全部达到了二级甲等,分数在87.1分以上。实施分层教学后,我们为a班同学设立的教学目标是,不仅仅局限于普通话测试的要求,对于测试有社会需求的学生,可以努力使其达到一级乙等;对于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可以培养其在朗读、朗诵方面的技巧,并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的普通话。教学内容上主要是纠正其个别难点音的发音缺陷,从技巧上进一步提高朗读不同类型书面材料的水平和说话的能力,并开展朗诵、演讲等项目的训练,使之创造性地完成学习普通话的任务。

课程结束后只有一名同学达到了一级乙等,这与我们的预期目标是有差距的;不仅如此还有三名同学的成绩变为了二级乙等。经过反复的审音,我们发现,这三名同学的普通话水平本身并达不到二级甲等,由于分层教学前后两次听音打分的老师不同,在审音尺度上标准不太统一,导致了这三名同学进入了a班学习。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这三名同学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入学时的状态,没有什么提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与其自身水平不符的班级中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不恰当,也导致了其水平没有进步,因而出现了表5中所表现出来的“退步”的现象。

2.c班同学在入学测试中成绩都低于83.5分。我们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为c班同学设立的目标是在一学期的学习后努力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级乙等或获得二级乙等高分数的成绩(83.5分以上)。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语音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元音、辅音等为重点,从最基本的发音训练开始,22个声母、39个韵母和4种声调各个击破,使之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普通话语流训练。

课程结束后只有一名同学未达到二级乙等,其余同学都达到了二乙,而且取得了二乙高分数的成绩,这说明c班的教学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有两名同学达到了二级甲等,这是超出我们的预期目标的。经过分析发现,在入学测试时,这两名同学由于对计算机操作的不熟悉,造成了测试时的紧张,失分严重;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提高了应试的技巧,掌握了发音的方法,从而使得测试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分析与讨论

经过对汉语言文学院2008级197名同学实施普通话分层教学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分层教学的依据问题

一般研究认为,分层教学依据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一传统理论受到了挑战。有些学生认为这种人为的分层教学并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一年级的同学在入校后就被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等级,这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c班的同学,往往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和逆反的情绪。特别是在考核方式并没有分层(全体学生毕业前都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而且中文专业要求达到二级甲等)的情况下,教学中的分层势必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分层教学的依据,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要让学生明白划分层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慢班”,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消除心理障碍。

(二)分层教学的标准问题

在普通话课上实施分层教学,没有任何材料可以参考,只能是对学生的语音档案进行采集、分析,因此,在新生入学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们目前采用的分层标准是入学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全部新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打分、分析,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测试的客观性。课程结束之后,仍然需要对全体同学进行测试、听音、打分。在两次测试过程中,只有同一个测试员老师前后听音的对象完全相同,才能保证测试中的客观性和一致性。之所以出现了入学测试时达到了二甲,而在分层教学后却“退步”为二乙的情况,就是由于两次打分的测试员老师不同,标准尺度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分层教学的标准尺度是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分层教学的方法问题

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说分层的方法、动态的调整等等。

1.分层方法与人数比例

我们的分层教学实验是将全体新生分为了a、b、c三个等级,学生比例分别为39:118:40,其中b级班又分成三个平行班,人数比例为39:39:40,基本上符合普通话课小班教学(每班40人)的要求。我们在进行分班教学时,因为考虑到人数的平衡,所以a班的同学测试成绩在87.1分以上,还有8名87分的同学,虽然也达到了二级甲等,但是却进入了b班学习,这里就出现了分层方法的问题。由于每一年新生的语音面貌都不相同,发音基础各不一样,有可能在其他年级进行分层教学时,为了平衡班级人数,而出现87.5分也要进入b班学习的情况。因此分层过程中,分层的方法和人数的比例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2.动态分层

如果说分层教学认识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分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而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音面貌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只有引入动态的调整机制,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我们进行的分层教学只是在入学时进行一次分层后就没有再调整,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班同学还有可能产生优越感,失去危机感,这也是造成a班同学进步不明显的一个原因。

但是,由于普通话课时较少,只有一个学期,在短短的十几周教学中难以展开真正的动态分层教学,这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地方。

(四)分层教学的后续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的普通话课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进行毕业前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在三年级第二学期,也就是说,课程结束两年之后学生参加测试,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如何保持分层教学的效果,并能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以汉语言文学院2008级同学为例,在进行分层教学后,仍有55%的同学未能达到二级甲等,这将影响到学生们将来的就业。因此,如何在分层教学之后仍能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改变语音面貌,提高普通话成绩,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注释:

[1]李琛琛:《分层次教学方法初探》,素质教育论坛,2007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高小兵.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j].教育理论和实践,2000,(1).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篇8

普通话考试是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全部测试内容均以口头方式进行,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

等级划分:

1、97分及以上,为一级甲等。

2、92分及以上但不足97分,为一级乙等。

3、87分及以上但不足92分,为二级甲等。

4、80分及以上但不足87分,为二级乙等。

5、70分及以上但不足80分,为三级甲等。

篇9

第一语言与父母的民族构成和家庭居住地有关第一语言是指个体出生后首先掌握的语言,在个体的初始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个体的价值观和文化选择倾向。通常个体掌握的第一语言是母语,即本民族语言。然而,第一语言又不完全等同于母语,它会受到父母民族、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父母的民族构成对大学生的第一语言有重要影响。当父母其中一方为汉族时,有51.5%的大学生以汉语普通话为第一语言,另外有21.2%的人同时学习其本民族语和汉语普通话,只有27.3%的人会以其本民族语为第一语言。当父母双方为不同少数民族时,有25.5%的人以父母其中一方的母语为第一语言,2.1%的人同时学习父母双方的母语,21.3%的人同时学习其父母双方的本民族语和汉语普通话,51.1%的人则会以汉语普通话为第一语言。而当父母双方为同一少数民族时,以其本民族语为第一语言的比例则大大提高,占到了76.5%。此外,通过调查还发现,第一语言的掌握与居住地类型具有强相关关系,本次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99%的置信度下家庭居住类型与第一语言之间的关系满足显著性要求(P<0.01)。家庭内部交流以民族语言为主,社会交往以汉语普通话为主语言不仅是个体的交流工具,也是社会文化传播的渠道,但是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少,范围越来越窄,蕴含在语言内部的文化要素不断流失。1.家庭内部交流以其本民族语言为主,但表现出了明显的代际递减性特点。家庭是母语传承的最后堡垒,民族语言的继承主要是通过代际传递实现的。[5]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家庭内部交流仍然以本民族语言为主,但表现出了明显的代际变化。祖孙之间使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的占有压倒性优势,达80%以上,同时用民族语和汉语普通话的约为12%。与父母交流时使用民族语言的略高于70%,民族语和汉语普通话同时使用的超过20%。而与同辈兄弟姐妹的交流中使用民族语言的比例则锐减至59.5%,同时使用汉语普通话和民族语的上升至35.1%。从中不难看出,家庭交流中使用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的比例随着代际的不同而呈反向变化,少数民族语言在家庭的最后堡垒中也表现了一定的衰弱趋势。2.社会交往以汉语普通话为主,但受到交往对象和生活环境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都具备使用民汉双语的能力,其在日常交往中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语言选择。少数民族班的同学与其本民族同学交往时多数人会选择其本民族语或同时使用其本民族语和汉语,而在普通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很多人则会主动放弃使用其本民族语,选择汉语普通话与同学交往。在与任课老师或学校管理人员交往时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汉语普通话或同时使用其本民族语和汉语普通话与之沟通。在面对陌生人时一半以上的人会直接选择汉语普通话进行沟通,部分人会先判断对方民族以后再决定用什么语言与之沟通,极少一部分人会直接用其本民族语言与之沟通。

民族语言表达能力好于汉语普通话,但使用过程中受到汉语普通话的明显挤压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语口语表达能力明显好于汉语普通话,85%的人能熟练地与人交谈,91.6%的人认为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较好,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传承其本民族文化的基本条件,值得关注的是有35%的人认为进入大学后自己的民族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因为大学教育中汉语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单向挤压,从教材到授课语言基本上都是以汉语普通话为主,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语言在大学教育中处于缺位状态,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语言水平仍然停滞在基础教育的水平上。不仅如此,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汉语普通话与民族语言的互用情况也普遍存在。有90%的被调查者都存在汉语普通话与民族语言互用的情况,除了个别人是因为部分词语民族语中没有或由于一些词语用汉语普通话表达起来更加简便,绝大部分人是出于习惯。这一方面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汉双语两种语言文化的整合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汉语普通话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挤压力度之强。对民族语言具有明显的心理倾向,但对民汉双语能够客观评价少数民族语言代表少数民族的族群特征,是民族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6]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其本民族语言的态度直接反映他们的民族归属感。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普通话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是他们对汉语普通话的认可度却远不及其本民族语言。现采用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的好听程度、亲切程度两个指标考察大学生对民汉双语的态度,将这两个指标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认同度越高。对调查数据进行多重响应分析发现,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其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的认同情况都相对较好,但是从数据对比上看,如果以3级为分界点,那么有51.9%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普通话的评价等级为4级,26.5%的人评价等级为5级,总和为78.4%。而对于其本民族语言则有87%的人评价等级为5级,4级以上的评价占97.5%。可见,就心理倾向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其本民族语言的认同度远远高于汉语普通话。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其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认识的客观性。本次调查采用适用性和社会影响力两个指标来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汉双语的评价,同样将这两个指标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语言综合评价越高,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言的适用性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对汉语普通话的评价高于其本民族语言。有67.2%的人认为汉语普通话的评价是5级,93.4%的人对汉语普通话的评价在4级及以上。仅有38.6%的人对其本民族语言给出了最高评价,81.4%的人对其本民族语言的评价在4级及以上。这与前面语言认同的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本民族语言与汉语普通话、其本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继承与融合方面还是有着比较理性和客观的认识。

学校集中了大量的优质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人才需求,还能够提供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发挥高等院校少数民族教师的语言优势,扩大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提升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水平;另一方面,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其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度,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归属感。此外,还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深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交流,还可以促进多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语言优势,带动少数民族文化有效传承通常,一个民族上层社会成员的民族意识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甚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会左右整个民族的行动走向。[7]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其民族的精英人群,将来无疑会对其本民族文化的存续产生深远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一方面要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双语优势,增强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和融通,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水平,将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从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方向扩展,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拓宽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语言多样性能够反映出民族多样性,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及与其他族群的交流中一直保持和沿袭着自己的文化传承模式,带动文化的多元性发展。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类媒体和网络普及率的提高,少数民族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导致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影响力减弱。[8]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不断萎缩,转用、互用主体民族语言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少数民族语言的活力持续降低,影响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看,要增强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影响力,首先要扩大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从家庭内部扩展到社会交往之中;其次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词汇,减少少数民族语言对通用语言的引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再次要加快少数民族语言的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既能够满足少数民族的上网需要,也可以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宣传,增加社会认可度。总之,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这个民族文化赖以延续的条件,因此,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就是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作者:尚艳春 汪海玲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实践;创新

语言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人自身的综合能力,对个人今后的发展也会有直接的影响。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学习普通话的人数也逐渐增多。高职学生在离校之后直接进入社会,而个人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工作表现。语言能力可以作为评价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参考标准。提高高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成为了改善高职教学现状的重要内容。

一、普通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的学校并没有将普通话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只有在师范类、播音类等专业才会较为重视普通话。尽管有些院校会设置类似的课程,但是由于某些问题的存在,整体开展的效果不佳。

1.学生对普通话认识度不够

我国的很多地区,方言各不相同,由于地方口音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人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学生在一起交流使用的主要是普通话,但由于很多学生认为普通话只要能够让对方听懂就可以,并没有对普通话的发音各方面标准进行规范。而且由于小时候教师教学的一些影响,对很多学生的发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时之间也无法改变。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义务也有责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进一步规范普通。社会赋予大学生更多的责任来带动文化水平的整体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秘专业教学提升,提高全民素养,推动各族各地区文化的和谐交流。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也是个人未来求职中的基本需求。

2.普通话教学的普及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设定有多类不同的专业,理工科院校与文科类院校的专业设置大不相同。高职院校中接触普通话相关的课程主要是《大学语文》。但是近些年来逐步取消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设定,使得很多的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基本没有任何的课程与普通话相关,对他们的普通话也没有设定任何相关的要求。这也就出现一种现象: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质较文科生差一些。而且很多的学校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忽视了学生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没有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

课堂是开展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关键还得看学生自己,能否在有限的时间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但是很多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停留在能够听懂的层次,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要求。加上网络语言的肆意侵蚀,很多的流行词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遣词用句都不是很规范。普通话的学习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练习中没有给予重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不能得到提高。

二、创新普通话教学的方法分析

1.创设有趣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重要前提。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教师自身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针对开设的普通话相关课程,需要相应的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自动自发的开展标准的普通话练习。例如,在学校内部设定专门的的练音室,组织定期的朗诵、演讲比赛等,给学生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也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找回自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普通话水平。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较为有趣的课堂作业,普通话教学本身难度不高,重点是能够用心去学。例如在课堂上播放一个电影的小片段,看完之后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分享自己的一些收获,在表达个人观点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丰富普通话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话教学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通话教学内容以基本的教材内容为依据,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开始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一个即兴说话,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学校讲述完之后,对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有选择的分析操练,对相关知识进行有目标的扩充.让学生加强记忆,这有利于学生自然、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引入课程的教学,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勇气,能够自发地进行学习。普通话中的语音训练严格按照语音学习的心理规律,形成教法的良性心理循环模式,把简单重复的语音练习变为有趣味、创造性的练习,从而让更多的学生重视普通话练习。

3.设定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

很多高校都有一种“考证热”,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注重考各类证书。学校为了鼓励更多的学校重视普通话这门课程,将普通话设定为学校的必修课程,不分专业。并且普通话有设定专门的考核制度,有对应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有通过等级考试的人才可以顺利毕业,否则会延缓毕业,以此来激发学生重视普通话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普通话教学的创新和实践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丰富普通话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普通话等级证书与毕业证书相结合,引起学生对普通话课程的重视,从而逐步推动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杨吉琳. 以普通话教学促进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