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范文
时间:2023-04-03 17:1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随波逐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健康经济就是信心经济。时常发生这种情况,当经济不好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充满了信心,在困境中找到机会,看到形势正在好转。当经济良好的时候,一些人只是因为出现一些问题就发生了动摇,而不断出现问题本来就是经济生活题中应有之义。
经济和股市都最好不要大起大落,否则对广大股民主要是中小股民影响比较大。但是在经济动荡不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股市动荡却比较大。去年上了六千多点,大家都还有信心,有人认为会继续上。后来又连续下,价格和价值已经比较接近了,还在继续大幅下跌。显然有一个信心问题。有一些人割肉跑了,有的人是壮士断臂也要跑,有的人稍赚了一点也跑了。都成了惊弓之鸟。实际上公司有好有差,怎么上涨时都上涨,垃圾股都有人要,下跌时都往下跌,再好的公司也不能幸免,显然没有分类分析,冷静思考,独立思考,而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实际上国际经济秩序形成好多年了,积累了许多经验和解决办法,市场调节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人们能够克服困难和继续前进。说到不确定性,任何时候都有不确定性,只是我们自己了解有多少。次贷危机已经议论很多了,美国是祸首,股市下跌至今不到20%,为何中国不到半年股市就下跌了近60%?别的国家发展了,手里的美元多了,美元就会贬值,问题就要转嫁,乃是题中应有之义。说来说去,现在主要的是通货膨胀,特别是粮食价格和石油价格上涨问题。粮价,只要我们重视农业,粮食丰收,就能够控制,国际上也是这样。石油价格,由于从几十美元到突破一百,再到一百几十,看来还会上涨,看不到头,一再打击和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带来了恐慌。但是,一定要看到,第一,有上涨就会有下降。第二,和美元贬值有关,实际涨幅并没有美元标价那么大。第三,不能只看到坏处。需求量会受到抑制,而需求量必须受到抑制。我国一调整石油价格,国际油价应声回落。笔者向出租车司机了解,他们反映油价调整后开私家车的没有明显减少,涨这些钱开车的人不在乎。但是以后会不会上涨,奥运后、明年?总会有变化的。第四,主要是需求强劲,也有投机因素,和经济增长速度有关,并不是越快越好。
篇2
其实他所能够看到的你,都是相对比较冷漠的。如果他们都不想说话,那么就会表现出来最冷漠的态度。而你,也可以瞬间读懂,他们的表情。
生活对于你我来讲,从来都是分外相似的。
他们说,那些都是稀奇古怪的问题,如果我们一直都理解,这些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那么问题从来都不是那样简单,如果他们真的能够把自己的问题推送在这里,那也不是多么让人难过的。
他们需要生活,需要最真实的面目。
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别人鼓励。
我只是一直都在这里,那些人之间所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在我们心目中,看懂另外一种心情,看懂其他人所说的动态,其实都还是在这里的,某一种原始的感觉。
篇3
现在石午睡刚刚被电话吵醒的午后。我到阳台静静的坐着。
【贰】
而后单纯的,心血来潮的想写篇文章。看来只是因为无聊罢了。而且想到我的书,就真正动笔了。你知道,我向来常有瞬息的灵感并且常常被我扼杀于我的懒惰之中。
这次我不要这样。
【叁】
午后的阳光很温暖,今天的天气我格外的喜欢。阳光,微风,而且出奇地我套着三件厚衣服坐在阳光下却一点都没有热的感觉,只有满满的温暖。心里大概十分空澈了吧。
阳台望出去的河,因为治理过看起来舒服了很多,慢慢游荡的涟漪。以前从来没有这么专注地看它这么好一阵子。更远一点是消防大队,能听见他们打球的声音,热血澎湃。似乎我打了他们好多年纪,这么安静地看着、写着他们。
而河更近一点是一大片废弃的土地,长满了绿色,它们学习着河中的涟漪,也是那样的慢慢地荡,慢慢地荡。
这么写是不是相悖了描写环境的顺序,不是由远及近,也不是由近至远,只是我脑子里想的文字就是这样的。
这样地喜欢各种涟漪,我做的每件事都和涟漪似的,随着感觉走,到底是好是坏呢?
【肆】
刚刚给你发了信息,说想和你一起静静地呆着,和你一起看我所看的,听我所听的。
我说这也是一种强烈的感觉的牵引。
也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就如我现在的另起一段,我解释不清我的动机。
是不是指望着你给我回个“哦”或者一段长长的,和我一样因为感觉而迸发的话呢。一直希望你也是感性的人是吗?
这一直是个难解的题目,而我常常弃权不做选择,这次我还是一样。
【伍】
端着这些杂七八糟的东西关进了我的小屋,写了这些东西。
篇4
关于国人陋习,一直以来都是民众和媒体老生常谈的话题。从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到驾车随手乱扔垃圾,在大多数人眼里已经是见怪不怪。
如今,这些陋习前面被加了三个字“中国式”。
这一切是从“中国式过马路”开始的,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红绿灯是没有关系的,只看人不看灯。
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中国式过马路”也在网上迅速走红,并被不断地放大、演绎,最终引申出所谓的“中国式陋习”。
这些陋习看似无足轻重,但是却对社会环境和国民形象有着破坏性影响。几年前,就有媒体将中国游客在海外随地吐痰称作为“民族的灾难”。
而在另一方面,许多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
不过,“中国式陋习”的叫法虽然令国人蒙羞,但藉此机会,民众也开始了一场关于公民素质和社会管理的反思。
驾车陋习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直线上升,而各种各样的驾车陋习也随之成正比上升。
滥用远光灯是据说最令驾车者反感的驾车陋习。
每到入夜,扑面而来的各种刺眼的远光灯成了我们逐渐熟悉的一道“风景线”,很多测试表明,在对方远光灯的情况下,驾车者甚至连前方几十米的障碍物都难以察觉,因此而造成的事故多到难以统计。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明知使用远光灯损人不利己,同时又反感他人使用远光灯,但相当一部分车主却在一边骂一边热情地升级自己的车灯,并把升级后的远光灯效果晒到网上。
而最令行人反感的则当属乱鸣喇叭、不避让行人。似乎因为外面罩着一个铁壳的缘故,驾车者在和行人遭遇时总将自己划到强势的一方。不少驾车者在过人行横道时基本不减速,甚至加速抢道,而无视车让人的通行规制。
占用应急车道也在日常行驶中屡见不鲜。在不少高速路上,应急车道几乎成为不少车辆闲庭信步的私家高速路。尤其是在稍显繁忙的道路上,一些驾车者为了不在车龙里按部就班,竟将路肩作为首选车道。
有网友戏称,如果真的发生事故,救护车除非是坦克改装的,否则根本没有机会快速赶往事故现场。
有的事故或许是因为“车窗垃圾”而起。在城市快速道路上,汽车车速较快,放大了异物的撞击力量,如果此时前方有“车窗垃圾”飞来,可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车窗垃圾”不仅妨碍行车安全,更已经成为环卫工人的潜在杀手。9月23日下午,成都三环路上61岁环卫工老大爷邓维松,为了拾捡路上的垃圾被飞奔而来的奥拓车撞上,当场身亡。
据上海市建交委统计,上海高架道路每天清扫出来的垃圾多达6至8吨,其中绝大多数是驾驶员和乘客扔出窗外的“车窗垃圾”。
不只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同样不能免俗。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全国各大高速公路显得格外热闹,或堵或疏都会冷不丁地就会从车窗飘出一只垃圾袋,或者一个矿泉水瓶。
有网友吐槽:高速公路上到处都是垃圾,报纸在车流中飞舞,还有人在高速路边小便,让道路变成了“垃圾场+公厕”。
旅游陋习
道路如此,景点更不能幸免。据北京市市政市容委透露,仅9月30日13时至10月1日13时这24小时的时间里,北京天安门地区就收运垃圾7.9吨。
而这一成绩是采取机械化清扫为主、人工保洁为辅的作业方式,由460余名环卫工人三班倒、24小时进行环卫作业所取得的。
但相比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天安门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10月1日早晨,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滩收获了包括啤酒瓶、食品袋、卫生纸等在内的至少50吨生活垃圾。
这些垃圾是前一天晚上,聚集在大东海的海滩上的两万多名游客和当地居民赏月时留下的。相关单位出动600多人对沙滩垃圾进行清理,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清理完毕。
相比随手一扔的垃圾,对景区景物的乱刻乱画破坏力更加惊人。
“到此一游”似乎已经成为旅游签名的固定模板,而但凡是旅游景点,涂鸦随处可见。比如,长城几乎成了一个巨幅签名簿,在故宫的粉墙上、天坛回音壁上、圆明园的楹柱上,则新刻盖着旧划,陈陈相因。
而乱攀乱爬、乱踩乱折在不少景区更是举目皆是,在承载着中华民族屈辱伤痕的圆明园废墟上爬上爬下的国人不在少数,一些人甚至爬到大水法门楼的顶端拍照留念。
国内旅游如此,出境旅游亦不乐观。
2011年,我国出境游客达7025万人次,居世界第二位,游客境外消费额超过726亿元,仅次于美国、德国。但部分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与颇具实力的消费能力极不相称。
比如大声喧哗几乎已经成了中国游客的标签。一位境外游的导游说,在国外许多需要保持肃静的场所(比如教堂),中国人常会被“特别提醒”,巴黎圣母院的入口处就有两个大大的汉字:“沉默。”
在度假胜地马尔代夫,只有很少几个度假村愿意接待中国客人,原因是其他游客受不了中国人的大嗓门。一个餐厅只要进去七八个中国游客,马上会闹腾成一锅粥,影响安静进餐、小声谈话的其他客人。
无怪在今年3月美国一家市场调研机构针对16个国家的56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关于旅游的在线调查中,中国游客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
生活陋习
过马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因此,不少国人也练就了一身过马路的本领,后来有人为之起了一个名字,叫“中国式过马路”。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只看人不看灯”,“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
“这样的场景实在太熟悉不过了,只要是有了‘带头大哥’,大家就可以过马路了。”网友“娜时花开”说,红灯行,绿灯更行!
有记者在广州市某路口观察,1分45秒的等待时间里,不少争分夺秒的市民十分烦躁。在等待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干脆从人行道慢慢挪到大马路上。还有人另辟蹊径,不走到路口就直接横穿马路。
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个十字路口,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比如频繁闪烁的绿灯提示着行人马上就要红灯了,但此时不少行人却加快脚步,想要赶在车辆通行前短暂的一两秒钟时间快速通过。
而在贵州省贵阳市的某个十字路口,专门给行人设计的地下通道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走,宁可冒险横穿马路。当然,跨越护栏也就成为了不少人的家常便饭。
除了“中国式过马路”,“扇形排队”也是一种颇有特色的排队方式。
在石家庄友谊大街某站牌处,有记者观察,随着公交车进站,等车人纷纷涌向车门,形成一个“扇形队伍”。上车后,刷卡占座更是争先恐后。
而在公交车上,陋习也随处可见。这边一个大妈高声地接打电话,口水四溅:“哎呦喂,昨天晚上打麻将又输了我!”那边一个小姑娘淡定地低头吃东西,顺便把封闭的车厢整成韭菜味。
车厢外,带小孩的妈妈在路边随手帮小孩解开裤子,帮助自己的孩子完成大小便。旁边经过的大爷则毫无征兆地咳嗽一声,然后顺带吐出一口黄痰,而被吐痰的草地早已被千万人踏出一条寸草不生的小路。
除此之外,随意插队、哄抢各种公共或者私人物品、禁烟区吞烟吐雾、乱吐口香糖等陋习更是不胜枚举。于是乎,所有这些,就构成了传说中的“中国式陋习”。
心态反思
为什么我们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却在重复着这些陋习?在新华网一项互动调查中,许多网友认为,诸如“中国式过马路”式的陋习反映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位网友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有种“从众心态”,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是傻,“随大流”最终造成了红绿灯形同虚设。
另一位网友则认为,一些人规则意识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中国式陋习”中蕴含着一种“成长的烦恼”心态:“自己开车时责怪走路的,自己走路时责怪开车的,大家想想是不是都有这种感觉?”
一位网友就表示,自己开车时总是很讨厌行人闯红灯,走路时,却又讨厌汽车为什么不让一下行人,“如同做女儿时讨厌妈妈的管束,等当了妈妈,又讨厌女儿的叛逆。站在自己的立场,总是别人的错”。
还有网友指出许多人的“从众”源于“鸵鸟心态”。
“在东方文化中,人之所以不犯错误,是因为怕别人瞧不起,丢脸,尤其在熟人面前。这种心态在熟人社会中运作良好,因为大家彼此熟悉,都能彼此看到对方表现,彼此监督。”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指出,马路上明显是一种生人社会,大家都是陌生人,犯了错误,一走了之,谁也不知道,所以更可能犯错误。
而专注旅游领域的专家也承认:“人们离开常住地,到了异地之后,关注他的人和目光少了,确实会存在道德弱化的现象,产生不文明行为。”
现实因素
还有网友表示,造成“中国式陋习”的,除了心态,还有很多现实性的因素。
比如就有网友指出,“中国式过马路”并不都是行人的素质问题,因为相关制度设计不合理致使很多时候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也不能一味地指责行人忽略了“规则意识”。
网友“张冶军”就抱怨称,请别怨民众不守法,中国道路交通法制定有漏洞,车辆右转,在无行人情况下可行驶,如今车辆非常多,行人若等车辆走完再横过马路那几个小时都过不去,车辆右行应设红灯。
另一个例子则是,不少外地来京旅游或打工者、出租车司机等反映公共厕所少或标志不明显不容易找到,不得已只好在街角或草地、树林“方便”。
而与此同时,随着北京城市的改造与发展,大量危旧平房区变成了楼房区,原有按胡同住户规模配备的公共厕所随之消失,而新建小区中很少有公共厕所。
再如随地吐痰,各地其实都禁止随地吐痰,但在禁止“随地”的时候,却没有可以让人放心吐痰专用的场所和设置标示。
此外,也有声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速度太快,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变化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比如,私家车的普及也就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汽车文明还在形成之中,和国外动辄一两百年的历史不可同日而语。又比如在公共场所,人们过去和朋友聚会,自家小院里喝喝酒闹一闹,高声喧哗已成习惯。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表示,陋习屡禁不止,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出游频率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很多现象,可通过长期的宣传引导、知识普及进行补课。
也有专家认为,相比于城市化过程中,因“无知”造成的不文明现象,而更为普遍的则是“明知故犯”。而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的整体国民素质确实需要不断提高。
还有专家表示,这些陋习还与我们从小偏重于宏观方面的教育有关,这导致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强调得太少。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就认为,现在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多为侧重于谋生的功利型教育,淡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曲解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此外,还有评论指出,“中国式陋习”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理念或法理理念的错误。不论是哪类“中国式陋习”,都是缘于“法不责众”的理念错误和诱导。比如,漠视法规是交通陋习痼疾存在的根本原因。
期待破解
目前,许多网友已经开始检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错误”,向自己身边的“中国式陋习”说“不”。
“从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所受的教育。”网友“欣兰一笑”说,她今后会杜绝自己的“陋习”,“给孩子做个榜样,这样等孩子长大,生活环境才能更安全。”
网友“赵主任”说,“中国式陋习”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当我们在埋怨别人素质不高时,也应该想想自己,每一个中国人文明了,中国才能文明。
更有不少媒体发出倡议,“从我做起,向不文明陋习说‘不’,不做‘凑齐过马路’的那‘一撮人’,使种种不文明现象成为极个别现象,直至最后彻底消失。”
还有不少网友提出,解决“中国式陋习”,道德自律不可少,但现阶段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建设也是当务之急。
有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把建设完善、方便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与提升市民素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通过增加公共厕所、垃圾桶等各种必备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城市公共体系尽快达到文明城市的要求,用物质文明建设带动精神文明建设。
此外,也有声音建议,借鉴新加坡等国外的成功做法,建立和形成“舆论监督、物质奖惩”等制度。
比如,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到50美元不等,虽然数额不大,但处罚记录将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
而在英国伦敦,如果乘客朝车外乱扔垃圾,车主将被处以100英镑罚款,其他乱扔垃圾者还可能被告上法院,将面临最高2500英镑罚款。
事实上,国家也早已开始着手出台相应的举措。早在2006年,国家就开始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并颁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指导性规范。
篇5
在北京这座大都市里,每天都有新奇和有意思的事情发生,这也是李新建将工作室设在北京的原因,他说这是一座能够让所有人共生的城市,包容一切,又生机勃勃。
首次来到李新建的工作间,偌大的空间中放着为数不多的家具,一幅关于珠峰的作品摆在了一进门的位置,简单的环境容纳着种类繁多的书籍、收藏品以及画作,这些东西互不关联,却又各自安好,就连后院共享一窝的鸡和鸭也仿佛融入了这个氛围,“鸡同鸭讲”分外和谐。为了节约空间, 工作室一层与二层之间的旋梯做得有些陡峭,颇有落差感。旋梯下面不远处就是工作台,上面堆着层层叠叠的油画颜料,犹如凝固了时间一般。
空间里画作无处不在,早年的作品和最近几年的新作都被摆放一起,如同时间轴线串联着作者这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其中有不少作品,已经反复修改了很多遍,不是大范围的修改,而是小地方的处理,是感觉,也是优化,就像李新建所说的,每经历一段时间,他对于画作的想法就会有所调整。
然,在这里也有类似于《方尖碑》这样经典而震撼的成熟作品,作为一种象征,被摆在了门口的位置,让前来拜访的友人能够一目了然:“啊,这里就是李老师的工作室。”
BM=BIZMODE
篇6
我和女儿去放纸船。在池塘里,纸船几乎是在原地转,许久没个动静。后来,我们来到一条小溪,纸船仿佛长了脚似的,几乎和流水的速度并驾齐驱。
女儿非常奇怪:“爸爸,为什么池塘里的水多,小船走不起来;小溪里的水少,小船却走得这么快呢?”我说:“池塘里的水虽然多,但没有动起来,小船只是靠自己的努力,当然走得慢。小溪就不一样了,所有的水都在动,小船根本不需要自己用力,被流水推着,就能快速地漂流了。”
牛顿有一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种“巨人肩膀”的理论,和“随波逐流”的道理一样,有着深刻的现实含义。稍事观察身边的工作团队,随处可见这种“随波逐流”的现象:团队领导干部之间合理流动的速度越快,越有利于调动队员的积极性,优秀人才越容易脱颖而出,让人才优秀的一面发挥到极致;反之,如果是一潭死水,再优秀的人才、再过人的特长,也会被锈蚀掉,埋没掉。
使用提示:我们在风平浪静的一潭死水中划行,没有品味出什么成功的喜悦。这时,智者在岸边朝我们大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别总在一个地方打转转,划向那激流涌进的大江大河里去吧。”于是,我们在奔流不息的激流中悟到了:“随波逐流”,与时俱进,我们才能充满活力,走向成功。
适用话题: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二、归零
谈到“零”的概念,《数学原理》作者之一怀特海说道:零的特点是,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需要它;没有人会出门买零条鱼。它可以说是所有的整数中最文明的一个――只有当我们深入思考时才需要它。哈佛大学教授罗伯・卡普兰在他所撰写的《从零开始――追踪零的符号与意义》中饶富禅意地论述零的形象:看似空无一物,但是如果你洞悉它,就能看透整个世界!而诗人,则另有一番不同凡响的浪漫情怀来诠释“归零”的真谛:归零,是物理量测的基本动作/归零,是探索初衷的呐喊/透过归零思考,我们才能寻回原始单纯的标准。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在目前这个急功近利、纷纷扰扰的时代,每一个人也都要有归零的思考,因为“身需如秤,归零之后,始知增减”。归零,让思虑进入深层寂静的时空,方得以在迷失、疑惑之中,找回真正的自我。归零的时间单位,可以是分、时、日、月、年、半生甚至是一生,只要是觉得混沌、混乱的当下,都可以归零、暂停,重新开始。归零,化解困境,燃起希望,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动作呀,而归零的品类项目,可以是成绩、工作、名声、情感、财富、权势甚至是信仰,只要是感到彷徨、犹豫的关卡,都可以归零、暂停,再重新开始。归零,拨开迷雾,重见光明,是多么睿智的举措呀!
使用提示:“归零”是结束,也是开始。藉由这个步骤,可以沉潜、蓄积、探索、调整与转换,然后,重新出发。但愿我们都有足够的豁达与敏锐,学得适时“归零”的智慧,然后从中一窥天地的奥秘!
篇7
当然, “大众”是由众多的“小众”构成的,“大师”的炼成,“小众”是“罪魁祸首”。
先讲两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大臣,叫邹忌,身高8尺有余,长得相当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富帅”。邹忌早上起来,梳洗打扮后,照照镜子,觉得自己的确长得不赖,但还心存疑虑,因为当时齐国的都城临淄城北有一个姓徐的“男神”,家喻户晓,美名远播。自己与城北徐公相比,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于是,邹忌先后向老婆、小妾、来访的客人求证,结果他们都说,徐公算个屁,他比你差远了。邹忌很得意。巧的是,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亲眼见到了徐公,反反复复、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觉得自己确实没有徐公美,再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觉得自己才真正算个屁,比人家徐公差远了。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邹忌就在想:明明是我长得没人家徐公好,但老婆、小妾、客人却一致说我比徐公美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想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老婆说我比人家美,是因为爱我;小妾说我比徐公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比徐公美,是因为有求于我。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但戏剧性还不够,毕竟邹忌本身还算得上是一个美男子,虽比不上“男神”徐公。
比邹忌稍微晚一点的一个叫列高的齐国人,是个“矮矬丑”,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列高是齐王时期的大臣,因为有才华,齐王很信任他,对他言听计从。不过,列高这个人长得不够好看,打扮也很“另类”。一天大早,他穿着绢做的衣服,绢做的帽子,这是好衣服、好帽子,但是,却穿着一双很不好的鞋子。这就像现代人穿着西服、打着领带,下面穿着一双拖鞋,总之,很不搭。他一大早起来出去碰上下雨,淋了个“落汤鸡”。就这么一个样子,他撩起衣服在房廊下走来走去,问身边的人:“我这个样子不错吧?”身边的人说:“美极了,帅呆了。”列高来不及拿镜子照照,匆匆跑到井边,要一瞧究竟。尽管井水的分辨率不是很高,但依然清晰地映出了一个丑八怪。列高由此悟出,不是自己长得美,而是因为他有才华,齐王看中他,所以手下人才如此夸他貌美。
其实,我觉得列高还没有悟到家,他领悟得还不完全正确,手下人之所以如此夸他,是因为他们是“手下人”,还仰仗着主人生存呢。这两则故事中,邹忌、列高头脑还算清醒,或者说,他俩并没有成为“大师”的想法。但话说回来,一个“大师”的炼成,最初是这些“妻子、小妾、客人、侍从”造就的。现实世界中与“大师”联系密切的高级官员、知名富豪、媒体明星、企业家等,就是炮制“大师”的“小众”。
在社会转型时期,因为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某种危机感,缺乏真正的信仰,所以“大师”的神异功能恰好契合了这种需求,能够获得某种精神安慰。“大师”能指点迷津,“大师”能让人富甲天下,能让人官运亨通,能让人延年益寿。总之,“大师”能让人避免一切灾难挫折前途一片光明。老实说,这些“小众”中的确有“胸无点墨”、没有多少评判能力的人,直接促成了“大师”。但不见得所有的人对“大师”的特异功能都发自内心地顶礼膜拜、心悦诚服。他们的这种做法有的是“聊以”,有的则是别有用心。
有一次,齐景公宴请各位官员,古代宴饮与射箭是不分的,就像今天喝了酒再唱唱歌一样。齐景公在宴饮期间,亲自表演射箭,结果脱靶,根本没射着。这本没什么,但在座的众人异口同声地高喊:“射得准,射得好。”宋康王筑起高台,用大皮口袋盛上血,给它穿上盔甲,悬挂起来当做天帝,站在下面射它。左右侍从高喊:“商汤、周武王只能胜人,如今您能胜天,您的贤明无法超越了。”齐景公宴饮的官员并非眼瞎,宋康王的侍从内心里也不真觉得自己的主子能够胜天,但依然异口同声地睁着眼睛说瞎话,这当然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别有用心了。
不管是出于什么心理,这些“小众”,就是邹忌身边的妻妾与朋友,就是列高的侍从,就是齐景公宴请的各位官员,就是宋康王的侍从。这一批人,为“大师”的出炉创造了至关重要的条件。后果是很严重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新疆阿达克草场一只领头羊,在百米高的山崖上看到呼图壁河干渠里有水,带着羊群准备下去喝水,突然七八级阵风袭来,领头羊不慎坠崖,结果后面的羊也跟着一一跳下悬崖,44只羊当场死亡,15只羊重伤。动物学家解释,领头羊做了什么,羊群一定会跟着走。心理学家解释这就是“羊群效应”。
“大师”炼成的第二步,就是“羊群效应”在起作用。一些社会名流追捧大师,这就发挥了“头羊”的效应,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追捧的队伍,“小众”变成了“大众”。人都有一种从众的心理,会盲目追随大众,自己并不思考事件本身的意义。前面讲宋康王“射天”表演后,侍从祝贺,康王一高兴就设宴饮酒。室中人高喊“万岁”,堂上的人都应和。堂上的人一应和,堂下的人也都应和,门外和院中的人听到了,没有一个不应和的。这样,“小众”变成了“大众”,大众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这个成语,与屈原有关。屈原一生,坚守节操,努力想把楚国带到国富民强的康庄大道上,一生在为自己的美政理想而奋斗,当然不可避免地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结果到处碰壁,头破血流。屈原在被贬期间,碰到一个渔夫,感叹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渔夫劝解他说:“圣人才不会拘泥于社会习俗的干扰,不会一根筋,不会死脑筋,而是能够与时俱进。既然整个世界都一片混浊,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随波逐流”不过是渔夫安慰、劝解屈原的话,后人用这个成语表达一种从众的心理,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在中国文化中,偶像崇拜的心理、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是很普遍的,所以,“大众”崇拜“小众”,进而形成羊群效应,很多的人则会随波逐流,然后“大师”就问世了。
除此之外,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鬼神的观念。如果一个社会法制不昌,人们不清楚规则到底是什么,缺少可以明确确定的预期;如果信仰缺失,精神虚无,就会胡乱信仰,就容易信鬼神,信“大师”,不信自己。
总之,“大师”的产生离不开产生“大师”的文化土壤,中国自古以来产生了无数的“大师”,原因都在于中国大众。文化造就了大众,大众养成了“大师”。
篇8
生活中的一些权威,一些个人崇拜,一些从众心理都好像是一块布,他们蒙住了人们的眼睛,是指不能做出理智的判断,因此,盲从现象便普遍开来。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古代的小故事:东施在集市上看见了生着病的西施觉得他这个样子别有一番风韵,就学着她的样子一边捂着肚子一边从集市上走过,西施的样子令人怜爱,而她因盲目模仿西施却只留下了个‘东施效颦’这样令人嘲笑的典故。
古代与之类似的典故还有‘邯郸学步’等不胜枚举,他们都因为盲目追随他人而丢掉自我,找不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没有挖掘过自己的独立个性。
就拿如今的追星来说吧,人们总是以追星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尤其是青少年们,不停地掀起‘追星热’他们因明星的外表,歌声而崇拜,由崇拜又转向迷恋,不惜舍去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一切和明星们有关的活动。它是大多数青少年盲从的一个缩影。
由于日本核辐射的原因大家疯狂购盐的事相比大家都耳熟能详吧,很多人都是道听途说的关于盐短缺的事,由于从众心理,人们失去了理性,宁愿蒙着眼睛盲目的跟随别人的脚步。然而有的人却立在这盲目的漩涡之外,始终相信着自己的判断。
伽利略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当人们都觉得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毋庸置疑的时候只有他提出了疑问,只有他挑战了权威,在他遭到所有人嘲笑时,他终于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勇敢地拿掉了眼前的‘布’走上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哲学家那个蜡做的苹果测出了那个最有理性的学生,那个学生从头至尾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不和大家一样随波逐流,他的眼睛才是最雪亮的。
从古至今,盲从的事例不计其数,这些不都告诉我们四个字吗?‘不要盲从!’要做到不盲从那就需要我们理智的思考,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想法。
篇9
君子之风
兰,深山幽谷,芳华自赏。
竹,亭亭玉立,坚韧挺拔。
菊,与世无争,清高隐逸。
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
古人谓之为四君子,合而观之,皆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是以世人将其喻为君子,取其不趋俗,不媚世之风骨。
所以君子之风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坚持,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超迈,是“我自横刀立马”的豪气,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孤傲。
做事,要有君子之风。只有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不会成功时得意骄矜,失意时怨天尤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做自己的主人。古人云:“君子合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就是教人们在吸收别人意见时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比尔·盖茨哈佛中途退学,为许多人所不解,以为他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然而谁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开创的事业令所有人仰望羡慕。他没有像哈佛大学里的那些学子一样努力地学习,然后一步步走在常规的路上,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不为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却开辟自己的天空,他成功了。纵观中外成功人士,只有让自己的思想凌驾于众人之上,方可开辟天地。
做人要有君子之风。古人云:“宽以待人,严于律已。”有自己的人品,不媚俗,不趋俗。古往来,那些默默无闻者大多是随波逐流,所以历史的烟云湮没了他们。留名千古的必是那些特立独行与世俗背道而弛的人,细数历史的烟云,你会发现魏晋的风骨,竹林七贤的不羁,五柳先生的隐逸,你会发现汉唐的高风,李白的潇洒,你还会明白宋代的气节,苏轼的大江东去,清照的梧桐冷雨,稼秆的挑灯看剑,你还会找到明清的不俗,板桥的洒脱,曹雪芹的悲歌。唯有以君子之风的卓尔不群,方能尽显名士风流。
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风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
篇10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由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编写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把我带进了童话王国,使我感受到了纯真的梦幻,受益匪浅。
《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爱丽丝的心地善良,纯洁,乐于助人,能面对各种稀奇古怪的人和物时神情自定,始终保持清醒,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绝不随波逐流,保持了自己宝贵的尊严,良知和独立人格,直至梦醒时分都真实的活着,而使我想到了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所处的荒谬绝伦,虚伪虚假,逻辑混乱等的环境中,而又有多少人能不失去了自我,丢掉了宝贵的尊严、良知、人格,随波逐流而醉生梦死,被污浊的环境中而异化。
读了这个故事以后,合上书本,我揉了揉疲劳的双眼。我觉得爱丽丝好幸福,因为她可以进入书的世界,即便那是个梦。爱丽丝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让我们看了她的故事后不由自得去喜欢她,去因为她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心跳不止,去因她的逃脱困境而喜上眉梢。也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让我想到了我自已。我也有自已的梦,也曾经沉醉在梦境中的喜悦或哭泣中。我曾经以为梦想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因为梦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梦中的仙境究竟有多远?我真的能走到伸出手就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吗?
亲爱的同学们,爱丽丝的故事给予我们的启发一定要铭记,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像她一样机智勇敢,在小升初的考试中一鸣惊人!
城西小学四年级:刘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