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范文

时间:2023-03-29 22:0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我认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如果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太过于自信,就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做事时就很容易导致失误了。相反,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那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做事也就会畏缩不前了。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人要成就自我,就必须有“自我认知”。

什么叫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就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向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它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自我认知?我觉得主要应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观察自我,评价自我:

1 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人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拥有愉悦心情。

有的人兴趣比较单纯,而有的人兴趣比较广泛。往往兴趣比较单纯的人,他的性格缺陷也大些,他对自己即将从事或已从事的工作会较难产生兴趣,反之,兴趣广泛的人,他的性格也会趋中些,对工作也容易产生兴趣,自然他成功的机率也就高许多。所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能促使人更能胜任好自己的工作,取得最大的成就。

2 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待客观事物和社会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即一个人对事物的稳定态度和与其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分为外向型、内向型、中间型三类。

外向型的人主要特征是活泼好动,兴奋而热烈。这种人适合与外界打交道,喜欢与人打交道,属变化型的人,他们做事有时较马虎、松散、易燥。

内向型的人主要特征是缄默而安静,呆板而羞涩。这种人适合稳定,按部就政,安静而细致的工作。因为他们较严谨、有计划、守规则,但他们有时处事会犹豫不决,迟迟不见行动,也不善于与人打交道。

中间型既具有一些外向型人的特征,也具有一些内向型人的特征,他们的适应性很强,属于较理想型性格的人。

“性格决定命运”,从而可知它的决定作用。那么性格不好的人又该如何去调适呢?其实就是自己要去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来改变自己,因为“播种兴趣,收获性格”。

3 能力

能力往往是我们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效率。

大体来说,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又称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顶活动的能力,也称为一个人的特长,如计算能力、音乐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判断能力、事务能力、形态知觉能力、手指灵活能力等。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因为“人各有所长”。也许一个人开始时不具备某种能力,但只要他肯学、肯做,在实践中刻苦努力,那么他不但可以提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还有可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更好地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4 行为

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或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所应。

任何人在实施某种行为时,都有其目的所在。可有些人的目的不易得到满足,其主要原因就是他脱离了实际,脱离了本人的实际或脱离了环境的实际等,这种人应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从实际出发来改变自我。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行为,是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每个人都有好习惯和坏习惯,对于好习惯,我们应该要继续保持,而坏习惯就一定要改正。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

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行为目的及习惯等,都是了解自己的过程。我们要扬长避短,用自己的意识层控制潜意识,用人性的意志去克制自己个性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成就“成功的我”而努力!

篇2

【关键词】递进式示范;自我认知思维;人物卡通

《卡通天地》是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材第15册第三课,该课可以设计为4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本教学设计经过了数次打磨后形成,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情感让人感动。最终该设计能获得市一等奖也是教师努力的结果。现展示如下: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特点;2、通过观察、尝试,掌握卡通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技法,并能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对;3、感受卡通画的艺术魅力;4、通过递进式示范,学生艺术表现力的自我认知得到进一步培养。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形式表现卡通画中人物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的表情生动、有趣、有创意。

教学过程:

1.音乐、图片导入:同学们最近在看什么动画片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曲子,猜猜这是哪一部卡通片里的主题曲?看谁最先听出来。你喜欢剧中的哪个卡通形象? 是它吗?是它吗?此狼与彼狼有和区别呢?

(板书“卡通天地”) (从听觉感官、现实生活素材上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了解认知:卡通画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位老朋友,如果你还能认出他就大声喊出来他的名字来吧。请仔细观察这几幅卡通作品,根据创作对象的不同,卡通画可以分成哪些种类呢?(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展示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来激发学生课堂激情;引导学生用美术的语言来评述卡通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物卡通。(板书“人物卡通”)

3.探索技法、初步体验:你为什么能一眼认出成龙呢?由此,我们总结出人物卡通在创作时的夸张变形要把握什么原则呢?比如画头部,请观察一下两个同学头型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与学生交流时候局部示范。你能用最快的时间为你同桌或自己的头型进行夸张变形吗?点评:请仔细观察这四双眼睛,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吗?她眼睛的动态发生了怎样变化?教师示范发怒时候的眉眼。请大家也选择一个表情大胆把眉眼夸张变形; 四种表情的嘴会一样吗?观察嘴的变化。嘴的夸张变形可以根据添加、删减的方法进行创作。学生评价:如果我们的作品再画上头发和耳朵就更生动了。(教师先通过局部示范,再让学生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通过自己技能特点找到合适自己的创作技巧。培养了学生自我认知思维。)

自我反思:美术是一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该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充分抓住了学生听觉,用最熟悉的音乐拨动了学生兴奋的神经,一下子就被教师带入了热情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接下去的快速示范灰太狼与前一环节紧紧相扣,在学生的惊讶期待中很快完成,获得了学生一片赞叹,为后来的师生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在最后的完整示范创作教师的自画像时,再次把示范推向,非常成功。

本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美术的育人功能,学生在三次不同层次的示范中,充分感知到艺术的生活化,打消了学生对艺术的畏惧感,使学生愿意主动尝试创作,并能从教师的三次示范中做出对自己的准确判断,并确立时候自己的创作方向。

在美术教学中,递进式示范方式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教学汲取,满足了所有学生思维方面的精神需求,从而为自己所用,打到思维自主性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自我认知性,在本教学案例中,还运用了“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示范方法,来引导、帮助学生实现从巨响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国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学科组评价意见:该课教学设计遵循了美术学科的艺术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三次教学示范具有递进式规律,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需求,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

同时,教师注重学生对学科情感的培养,从课堂导入到课后结束语,都渗透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育人目标。在课例拓展欣赏环节中,既能让学生仰望名家作品,感知经典,又能让学生旁观左右,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这一育人目标渗透得潜移默化不露痕迹。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如美术学科专业性强化还不够,希望今后能注重学科性。在教学环节转换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慢脚步,让学生慢慢体会,慢慢深入,不必急于转入下一环节。(根据唐如祥、洪朝阳、戴建林等组内成员意见整理)

学生课堂感受:

学生甲:卡通是我们学生普遍喜欢的内容,所以这一课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原来卡通可以抓住特点夸张变形,我很惊喜,因为我也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卡通作品了。

学生乙:老师在一开始就用音乐把我吸引了,我一下猜出了歌曲,觉得很有趣,接下去课堂上我就更加积极发言了。其实,卡通我们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老师用了音乐和我们熟悉的卡通人物来讲解知识,我们更加有兴趣。

篇3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法;客观测量法;主观意识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086-02

知识经济中“知本”要素对“资本”要素的逐步替代使人成为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和主体要素,职业生涯管理是个人和企业取得长久竞争力一种有效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工具。是故,关照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应有之意和重要职责。实践表明,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社会经验、性格特征不同的人在职场上表现出不同职业轨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都是以自我认知为基础的。

一、职业生涯理论中自我认知观点评述

职业生涯理论发端于西方20世纪初期,现已发展成为有关职业匹配和发展的一系列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职业选择理论和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各种职业选择理论均是以客观的自我认知为核心内容和前提条件的。

职业选择理论主要以职业生涯理论奠基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Frank Parsons)为代表,主要是根据个人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资质、能力、动机、价值观等个人工作参数进行科学可靠的认知分析,再据此匹配或选择相应的职业。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则侧重职业的“发展”维度,主要是把整个职业过程看作是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认为职业的发展阶段与年龄相关,按各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职业认知特征、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任务的不同而进行的研究。

二、自我认知法的构成参数

自我认知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生理、心理、社会活动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和自我评价等。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期望。对所有自我认知的方法进行解析,与战略分析基本方法SWOT分析架构类似,均可疏离出其理论框架主要由四个“W”参数构成。

1.你要什么(What do you want)。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要什么就是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定位,在自己理想的框架内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并将它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明智选择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职业取向,从社会角度和个人意向中取舍,从而在由收入、社会地位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

2.你喜欢做什么(What do you like doing)。人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特别是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兴趣便成为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人一种满足感。调查表明,一个热爱工作的人往往比不热爱工作的人,愿意多付出一些额外的努力,也因此往往表现得更为卓越。即兴趣与职业生涯成功几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据此,在认知自我、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3.你擅长做什么(What is you good at)。彼得·德鲁克在《管理自己》论文中充分强调充分发挥自己长处的重要性,指出这是成为杰出人士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个集体,需要克服的是“短板定理”,而对于个人,需要转换木桶理论思维模式,改以斜木桶理论,即不要一味想着努力去补齐短板,而是应该去发挥自己的长处。每个人天赋、兴趣和后天经历不同,其职业技能的所长所短在一定时期内多为一个慢变量甚至是一个常数,不可能短期内转换。因此,正确认知测评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潜能是职业生涯选择和发展成功的基础。

4.环境支持或允许你做什么(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you to do)。任何职业的选择和发展都离不开现实情境的囿限。每个人的职业诉求、偏好和特长都是从属于职业环境这个外控参数的。职业环境分析主要是要分析包括本单位、本市、本省、本国,甚至国际上环境中对职业生涯选择和发展的机遇因素与障碍因子,将先前分析出来的个人优劣势置于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矩阵组合分析,以此给出既能满足个人兴趣、又能发挥个人特长、同时还可获得环境支持的经过三重优化的决策组合策略。

三、主要自我认知法评析

从职业生涯角度来看,个体的人格、兴趣、价值观等都是我们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自我了解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多种,我们根据个人意识在自我认知中所起的作用,将自我认知法分为客观测量法和主观意识法。

1.客观测量法评析。客观测量法是一些学者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方法,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们的能力、人格等心理特征和行为确定得出的一系列量表,它是以往一些学者根据大量的样本实验研究得出的测量工具。客观测量法分别从职业价值观、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适应性、人格和气质等方面对未知的我进行测量。客观测量法的特点主要是方便、快捷、且具有经济性,客观测量的一些工具是具有较高可行性的理论,但是它的结果并不绝对,它是无法测验出被测者的行为表现,在进行测评时,很多人可无法避免地运用考试技巧和猜测方法进行测评。所以这种客观测量结果只能做职业选择的参考,另外我们也不可能每天进行心理测验,在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寻求别人的意见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发现“盲目我”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2.主观意识法评析。主观意识法主要是通过自我的主观意识和感受进行自我职业特质认知的多种方法,主要包括工作经验回顾法、羡慕他人工作法、成就感法、介绍信法、记录法等。(1)工作经验回顾法评析。工作经验回顾法主要是自己回顾自己以前的每一项工作经验,当自己无法认真完成这些回顾时,我们可以请熟悉自己,并可以信任的朋友帮助我们进行回顾。从自我认知角度来说,工作经验回顾法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工作中的兴趣所在,用以对职业生涯进行“继续”或“转换”等动态优化决策。相对于客观测量法,工作经验回顾法更能深入准确测量出人对目前工作的主观感受。但其缺陷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详细的回顾起自己以前的工作状态,而且对于刚毕业的学生等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此法不具有可行性。(2)羡慕他人工作法评析。人是有比较倾向的动物,人的认知或感受通常不是绝对值意义上的数值,多为比较坐标系中所处序列或相对位置的函数。表现在工作感受上,通常人们会对比自己工作经验丰富、技能精湛、绩效卓越的人产生一种羡慕心理感受。运用这种羡慕法能使我们更清楚自我的工作兴趣、工作期望等,并可以让这种兴趣更具体。这种方法适合自己在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或者对自己职业目标不够具体的情况下,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我们往往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羡慕,另外我们羡慕他人的工作时,往往也只接触到他人工作的表面情况而无法进行深入了解。(3)成就感法评析。成就感法与上述羡慕法原理类似,只是羡慕对象不是别人而换成了自己,这时羡慕心理自然转换成骄傲自豪心理。它要求主体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自己特别满意与有成就感的工作经验,据此认知出自己的工作性向与能力等职业生涯关键成功要素。成就感可以让人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自信,取得更大的成功,能让人们从中获得自信与满足。也能让人们更清楚自己喜欢的职业与工作,发现自己的优势。成就感法也与工作经验回顾法一样,适用于有着工作经验的职场工作者,对于刚毕业的求职者,一方面他们无法接触到正式的工作,不了解这个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有部分有干部经验的学生,他们也很难将平时的成就感转换到正式工作中。(4)介绍信法和记录法评析。介绍信法是通过别人了解“盲目我”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通过5~7位熟悉自己的人给自己写“关于我”的介绍信方法,从侧面了解自己。这种方法可以让自己知道在别人眼中的自己,了解自己的另一面,避免自我分析时的片面性,以全面看到自己。

记录法主要是将自己的每天工作与生活用日记的方式或将个人的经历写成自传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判断自己的内在素质。这种方法不在于评述而只在记录自身的工作状态与感受,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侧面了解自我,为自我评价提供更详细更真实的资料。另外自我反省、自我总结也是自我认知相对比较简易可行的方法。

主观意识法中的各种实用方法可以比较真实地得出结果,相对于客观测量法来说可以获得更多具体且有说服力的信息,而且其得出来的结果比较可靠,但是主观意识法要么操作较为复杂,要么操作时间较为长,花费的成本也较高,一般很多人不会专门花一段较长时间来坚持搜集一些较为复杂的资料,且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事情的夸大或者缩小。

四、结论

自我认知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说它如职业生涯管理一样是一个持续的工作,甚至长达一生,因为根据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各个阶段每个人的工作喜好、工作兴趣、价值观、职业能力等都有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认知是一个最基本的、也是一个持续的管理过程。

参考文献:

[1] 2007.R.Fords.G.R.Judge,T.A.Rowland,K.M.,&Fitzgibbons,D.E.(1994).Subordinate influence an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cess:Test of a 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58,101.135.

[2] 郭海龙.国内自我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出路探讨[J].管理科学,2005,(8):62.

[3] [美]Reardon.Lena.Sampson.Peterson.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侯志瑾,伍新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篇4

要促进幼儿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作为父母应该这样做:

1、满足孩子爱的需要,使孩子获的安全感。家人的关爱是能够使孩子体验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得到认可的,好的家庭和谐的氛围让他会对外部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外界交往。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着孩子的性子,孩子发脾气时对其喋喋不休的正面教说或哄是无济于事的,可以采取冷处理“视而不见”转移他的注意力,事后再告诉孩子那样做不对;

2、为孩子提供自己独立的机会。家里或园都要积极为孩子创造条件,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洗手、喝水、扔垃圾、穿衣服等。让孩子在自己动手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自信,体验自我实现的价值;

3、鼓励孩子积极地与同伴进行交往。以自我为中心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积极地与同伴交往,让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发现别人和自己是不同的,在游戏中对事情的看法也会不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自我构念;自我参照效应;认知加工;思维风格;心理距离

关于自我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认识你自己”是刻在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三句箴言之一。根据第欧根尼・拉修的记载,有人问泰勒斯,“何事最难为?”他应道:认识你自己。很多领域都对自我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James W,1892;Marsh H W,Shavelson R,1985;Harter S,1985;Shrauger J S)。其中的一个角度便是从国家或民族文化对自我概念的影响进行研究,也就是自我构念。心理学对自我构念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关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开始涌现。近年来关于自我构念与认知的相关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对自我构念在认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一、自我构念的含义及理论发展

自我构念首先由心理学家Markus 和Kitayama(1991)提出,他们认为东西方人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个体在自我构念上的差异,进而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自我构念:独立型自我构念(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和互依型自我构念(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西方人的自我构念是一种典型的独立型自我,像西欧、美国、澳洲的文化中都是这种独立型自我构念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自我构念里,自我跟其他人是独立的,自我构念里只包含诸如我的名字、职业、性格等内容。人们追求独特的自我、成功和业绩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感,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而东方人的自我是一种互依型自我,强调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像亚洲、南欧及南美地区的集体主义文化占据主导,所以是一种互依型的自我构念。在这种自我构念下,人们强调自己和别人的联系,自我构念中包含了母亲、父亲及亲戚等较亲密的人,强调集体偏好,行为处事会考虑别人的背景和各种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我构念指的是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身与他人联系或者区分。

随着研究深入,学者们发现仅用两个维度是无法解释一些现象的。Cross,

Bacon和Morris(2000)提出了自我构念的第三个维度:关系型自我构念(relational-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关系型自我构念更加强调的是与他人的关系,将与自己有关的重要他人(如父母、配偶、朋友)及其关系纳入到自我构念系统中,建立并发展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是其思考问题和行为的基本准则。互依型自我构念和关系型自我构念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把他人纳入到自我中,但不同之处是所纳入的关系类型。互依型自我构念更多地针对相对于个人主义文化的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体,强调的是处于内群体中的关系(如某俱乐部成员)和社会角色(如家中的长子);关系型自我构念更多针对的是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个体,强调的是成对关系(如母子关系)。

二、自我构念的研究方法

早期对自我构念的研究主要是跨文化研究,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个体主要是独立型自我构念,而东方文化影响下的被试主要是互依型自我构念。据此,学者们编制了一些量表,如Singelis(1994)编制的 “自我建构量表(SCS)”,Gudykunst和Lee(2003)编制的“独立型与依存型自我建构量表”以及Cross,Bacon和Morris(2000)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定义出发编制了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Relational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简称 RISC)。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独立型自我并不是西方文化所独有的,互依型自我也并不是东方文化所特有的。个体可以同时拥有这两种自我构念,只不过在不同文化下,某种自我所占的优势不同,可以通过文化启动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因此现在针对自我构念的研究主要有两类:

特质型自我构念和状态型自我构念。

三、自我构念在认知领域的相关研究

1.自我构念差异的神经生理学证据

一些行为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证明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个体自我构念是不同的。 朱滢(2001)的研究在“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实验的经典范式基础上增加了母亲参照条件。

结果发现,中国被试不仅对与自己有关的内容记得好,与母亲有关的信息也记得很好,也就是出现了“母亲参照效应”,也即东方被试的自我构念中含有母亲成分。朱滢(2007)比较了中西方被试在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和公众人物参照上的脑成像差异。结果表明,在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条件下,中国被试的腹侧内侧前额叶都被激活了;但西方人只有自我参照激活了腹侧内侧前额叶。

那么这种差异仅局限于中国人还是中国人的脑结构比较特殊呢?有研究对双文化群体(香港人)进行了研究,西方文化启动的自我比母亲和重要而无认同感的他人(non-identified person,NIP;如上司)参照加工都更强地激活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和右侧纹外皮质;中国文化启动的自我―母亲、自我―NIP和母亲―NIP的全脑分析均无差异(Ng,Han,Mao,& Lai,2010)。也就是说,东方文化下,自我跟母亲是在一个脑区,而西方文化下,自我跟母亲在不同的脑区。这些研究都表明,文化确实在神经生理层面上对我们的自我构念产生了影响。

2.自我构念差异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的自我构念对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空间判断、心理表征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自我构念与记忆。MacDonald,

Sandry和Rice(2002)的研究考察了独立型和互依型自我构念启动后对短时记忆任务提取的影响。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独立型、互依型、控制组)完成启动任务。然后使用随机数字串(如,591263)或者有固定模式的数字串(如,897897)让被试完成一个短时记忆提取任务。研究表明,启动独立型自我构念将会导致个体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速度加快。

(2)自我构念与空间判断。研究表明,自我构念跟不同的思维风格相关。独立型自我构念与分析型的思维风格相关,个体集中关心中心客体而忽略背景信息,将导致在依赖于背景的空间判断上容易出现偏差,而在独立于背景的空间判断上不容易出现偏差;互依型自我构念与整体型思维风格相关,关注中心客体和其他方面如背景因素,那么个体将在依赖于背景的空间判断上不容易出现偏差,而在独立于背景的空间判断上容易出现偏差。Krishna,Zhou 和Zhang(2008)的研究考察了中美两国被试在空间知觉偏差任务上的表现,判定的正确与否需要依赖于背景因素。研究证实,美国被试比中国被试表现出更多的空间知觉偏差。

(3) 自我构念与注意的抑制机制。Springer 等(2012)的研究表明,不同自我构念个体的认知差异可以归因于高级认知功能对正在进行的心理操作的控制(如,执行功能)。研究把面孔和房子叠加到一起,在每个试次中,这些维度中的某一个充当目标(如面孔),其他的充当分心物(如房子)。结果表明, 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的被试比互依型自我构念启动的被试在目标存在的情况下很少被分心物所干扰。重要的是,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的被试显示出了对分心物的心理抑制能力,表现为当先前忽略过的分心物随后变成目标时在反应时间上更长。研究揭示了在认知控制基本过程上的差异,也即对自动触发的反应倾向的抑制是先前很多报告了启动了不同自我构念后个体差异表现的驱动力。

(4)自我构念与整体―局部知觉加工。Lin,Lin和Han(2008)的研究检验了是否在对复合刺激的整体―局部知觉中的纹外视皮层的神经活动可以被不同的自我构念启动所调节。在启动了独立型和互依型自我构念后,要求被试对复合刺激中的整体―局部进行辨认,同时用ERP记录被试头部的活动。结果发现,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后会导致在对局部比对整体辨认时p1波增强。而启动互依型自我构念后结果相反。研究证实了自我构念启动能够调外视皮层中的视知觉加工。

(5)自我构念与视觉注意。有研究检验了自我构念启动对视觉注意范围的调节。实验分别考察了在启动了独立型和互依型自我构念后被试在Flanker任务和整体―局部知觉任务中的辨认情况。在Flanker任务中,尽管对不一致的刺激比对一致的刺激反应要慢,但启动了互依型自我构念后的个体比启动了独立型自我构念的个体的侧抑制一致效应要增强了;在整体―局部知觉任务中,启动了互依型自我构念后,在复合刺激中个体对整体的反应要比对局部的反应要快。而启动了互依型自我构念后,结果正好相反。这两个实验表明,不同的自我构念确实会影响个体的视觉注意范围(Lin &Han,2009)。

(6)自我构念与心理距离。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除了受一般的认知过程如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影响外,还与心理表征有关。也就是说,知识或信息在我们头脑中并非完全按照其本来面目客观存在,还可能会受到表征方式的不同而影响对事物的感知。典型的一个代表性理论是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对事件的解释会随着对事件心理距离(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真实性)的知觉而发生系统改变,从而影响人们的反应。当知觉事件的距离较远时,人们使用抽象、本质和总体的特征对事件进行表征(高水平解释);当知觉距离较近时,人们倾向于以具体、表面和局部的特征对事件进行表征(低水平解释)。

Spassova和Lee(2008)对差异自我构念启动后与心理距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检验了是否情景性地激活独立型自我构念和互依型自我构念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距离从而影响到被试在对事物分类上的差异。按照解释水平理论,高水平抽象分类比低水平具体分类包容性更强(Liberman,Sagristano and Trope 2002)。启动独立型自我构念,将导致人们以更抽象的水平理解事物,那么个体在对物体分类时将使用更少和更宽泛的标准。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假设,启动了独立型自我构念后个体比启动了互依型自我构念的个体在分类任务上形成了更少的组。Lee, Lee和Kern(2011)等的研究检验了不同的自我构念是如何影响人们对心理距离的感知,从而影响到他们对任务的评价。研究表明,高互依型自我构念的个体比独立型自我构念的个体会把未来时间感知为最接近的。当把任务的时间距离跟他们的自我构念匹配后,他们的对任务的反应增强了。

四、自我构念在认知领域的研究展望

1.在理论领域的研究

从以上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自我构念与认知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人们在认知过程上的差异跟不同的自我构念有很大关系。未来这一领域可以深入考察自我构念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比如对一些记忆现象如自传体记忆、错误记忆等与自我构念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ERP、fMRI等工具对这些心理过程进行多水平、多层次的考察。

2.在应用领域的研究

自我构念在认知领域中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决策、消费、广告等领域,人们如何建构自我从而影响到信息加工过程的差异并最终影响到个体的行为是值得深入去研究的,未来相关的研究还将继续。

总的来说,自我构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究个体心理现象差异的新视角。目前,关于自我构念与认知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下,了解这种文化对自我的影响对于形成文化的包容性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如何将这些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来指导人们的行为,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与身心的健康,将是很有价值的一个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去关注这种转变。

参考文献:

[1]Markus H R,Kitayama S.Culture and the Self: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Emotion,and Motivation[J].Psychology Review, 1991,98(02):224―253.

[2]Cross S E,Bacon P L,Morris M L.The relational-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and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78(04):791.

[3]Zhu Y,Zhang L,Fan J,et al. Neural basis of cultural influence on self-representation[J]. Neuroimage,2007,34(03): 1310―1316.

[4]Ng S. H,Han S,Mao L. H,etal. Dynamic bicultural brains: fMRI study of their flexible neural representation of self and significant others in response to culture primes[J].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10(13): 83―91.

[5]MacDonald J A,Sandry J,Rice.Self-Construal Priming Affects Speed of Retrieval from Short-Term Memory[J].2012,7(11).

篇6

但有一条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中国入世的“中国”和“中国崩溃论”都双双破产。以汽车和农业为例,入世之初,中国汽车工业曾被作为幼稚工业加以特殊保护,承诺入世三年内全面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但是入世第二年,国内汽车价格就纷纷“跳水”.由于汽车价格的快速接轨,到第三年,汽车进口配额几乎成了一张废纸。与此同时,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轿车市场,预计2007年将超越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轿车市场。而国产汽车的国内市场份额已由2004年的14%增长到2006上半年的28%o

入世对中国农业所产生的实际冲击也不如原来想像的那样突出。当时曾有人担心,入世将使中国农业面临满盘皆输的局面,甚至会造成1000多万农民失业。但事实并不像当初的危言耸听。因为,一方面,中国农民从小农经济中所获的那点收益事实上已经越来越无足轻重:另一方面,入世后中国“世界工厂”的位置也给了广大农民更广阔的进城谋生空间。事实上,到2005年底,中国的流动就业人口已达1.5亿,绝大多数是农民身份。

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近30年,但中国的市场经济和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道路都还刚刚起步,这个时候谈入世的利弊,似乎还为时尚早。但入世的的确确使中国加快了脚步,且因为这种加快,原本十年才能走完的道路,也许我们用五年时间就走了一遍;原本十年才能看清楚的问题,也许五年就已经全面、彻底地浮出水面。

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原本是无需以民族主义的情怀去严格区分什么民资、国资、外资的,因为资本的天性都一样。关键问题是“资本在为哪国创造税收,为哪个地区的人民提供福祉”?如果它事实上享受着各种超国民待遇,却只给当地提供极低的税收和工资,却把污染和破坏永久性地留给了当地,那么,这样的外资,其中包括大量“出口转内销”的“外资”甚至官商们的“洗钱外资”的快速增长未必是什么好事。《北京青年报》曾列举了中国出口产品利润微薄的事实:DVD出口价32美元,利润1美元;MP3出口价79美元,利润1.5美元;芭比娃娃出口价10美元,利润0.3美元。这其间,我们还看到的是农民TT资20年来几乎无增长,而农民收入由2001年的2534元提高到了2005年的3916元。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则由1.5万亿元增长到3万多亿元,医疗、教育等费用则以百倍的速度提升。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过高的外贸依存度问题已经全现显现。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提高了30个百分点,入世后,该指标更是迅速上升,在2002至2004年间,几乎以每年10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即使2005年略有下降,也达到了63.89%。它导致的是经济增长和人民福祉的背离,甚至经济越增长,民生状况越恶化。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延缓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进程,从而使根本的内需和民生问题暴露得更快、更尖锐,这将迫使我们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改革。

再一方面,外资崇拜和国资垄断性保护严重挤压了内生市场资源的生存环境。国内私企平均寿命只有2.9岁,个体工商户平均每年净减少135万户。

与此同时,一个平衡、稳定的市场政策环境远未形成,一些外资企业似乎得了便宜还卖乖,比如近日韩国《朝鲜日报》载文指出外企在中国生存环境不佳,他们大声疾呼“中国是可怕的丛林市场”。

篇7

本人品行端正,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的素质较好,交际沟通能力较强,拥有创新思维,有团队精神。而且具有北方人的热情和豪爽。学习能力较强,求知欲强,爱好看书。有很强的自信心。

性格开朗,爱笑,待人温和不会经常发脾气,具有一定的隐忍性,会和认识的人保持较好的关系。是那种别人敬我一尺我敬别人一丈的人,对我好的人我会加倍的对他好。

我兴趣广泛和不同的人聊天时不会有无话可说的情况发生。我爱交朋友,喜欢见到各种各样的陌生人,不是为了和他们交朋友,只是喜欢观察陌生人。

但是我缺乏较好的耐心,和自制能力。

(二)专业认知

我的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当初选择她只因为学这个专业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学心理学而不会遭到父母的反对。现在通过对这门专业的了解,我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专业。由于它的覆盖面很广所以就迫使我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涉及的内容广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树立现代管理思想理念,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管理者首先必须管理好自己。这需要我们下哦那个日常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这个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大学生不论是为了毕业后更好的从事社会工作,还是较好的完成在校作业,都要首先学会管理自己,其次是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及管理组织管理自己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其原理都是相通的。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是一门软科学,影响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点还是不可控和不确定的因素。在管理学中没有千古不变或永恒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仅靠学校的理论学习是造就不出“合格”管理者的。

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还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软”因素,由此观之,我不仅要使自己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锻炼自己察言观色、眼观六路、随机应变的能力。

由于管理学覆盖度面太广,所以我要极尽所能是某一方面变成自己的特长,可以是交流手段,可以是市场分析,可以是会计……而且再有自己擅长的技术的同时将管理学该学的,应该知道的又要学会。时专业知识面不断变宽变长。

(三)学生生涯规划

希望在自己不断努力奋斗下在大学三年的时间内完成“升本”或“接本”的目标。

在此期间我要有一个很好的生活方式。要一个快乐充实的生活方式。身体要锻炼,身体是革命是本钱;学习要努力,学习是来此的目的;各种有趣的活动要参加,只有痛痛快快的玩才能学的好。

为了达到我的目标,我要做到每节课认真听,要每节课都有收获。课下的时间要博览群书。可以是任何方面的书,例如:心理、武侠、历史、周易……

报的自考要认真准备。要话大量的时间在自考上课和看书上。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去别的院校跟着学习“高数”因为听老师讲总比自学是来的快和轻松的。

还要时时关注时事,尤其是关注各国经济问题。这有助于以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以及了解所选企业所处的行情。知道了解的东西越多总是越好的,使自己在企业中发挥的游刃有余。

当然在校三年,事化无常。我所定的目标要根据我的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计划,甚至改变目标。在一切进展顺利的情况下我可以加大任务量。发现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我可以改变目标。如果目标提前实现了,我就要计划“读研”。总之无论怎样都要让自己有为之奋斗的目标。

篇8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自我保护;认知

1急诊护理风险因素

1.1主观方面急诊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服务意识,工作中就会因责任心不足、不注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方法产生护理风险[1]。

1.1.1专业知识技能因素急诊科是全院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各系统危急重患者皆有,所以对急诊护士的专业理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要求对各类患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接诊、分诊、抢救;对各种抢救仪器操作娴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1.2语言沟通技巧因素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很多风险源于护患之间的沟通障碍,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不注意沟通技巧,对患者家属不进行必要的解释或解释不耐心、言语生硬、回答简单、处事行为不当,即会导致患者家属误解,给护理工作埋下巨大风险隐患。

1.1.3责任法制意识因素急诊护理既是一项医疗活动,同时也是医院的服务窗口,病人发病急、病情重,病人家属通常感到恐惧和紧张,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换位思考。如果此时护理人员法制意识淡薄、服务不到位,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就会成为护理纠纷、医疗事故的直接风险因素,其风险程度也较严重。

1.2客观因素急诊护理风险除来自护士的主观因素外,还有来源于医院、科室领导管理和患者家属方面的因素。

1.2.1患者家属心理因素患者所患疾病的危险程度、复杂性以及医疗技术难度等客观因素,决定了医疗风险概率较高,因为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恐慌产生对医院设备及工作人员的苛刻要求,表现出一些过激言行,如不冷静的认真对待,是引起护理风险的导火线。

1.2.2医疗设备器械因素医疗设备器械不到位,直接影响医疗护理技术的有效发挥,而延误患者的诊断、治疗、抢救,此也是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之一。

1.2.3护理文件管理因素护理文件是后来工作的记录,是判断护理工作质量的标准,也是法律上落实医嘱情况的举证依据。如不遵守抢救记录的书写规定,未及时认真详细书写抢救过程,事后根据回忆记录,造成抢救记录书写不及时、不准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在证据提供方面就处于被动地位,也因此给护理带来巨大的风险。另外如果领导管理不得力,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是护理风险的隐患。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措施

2.1强化技能培训法制意识提高护士法律观念,加强风险防范能力是杜绝护理纠纷的关键,而过硬的业务本领是干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和核心,所以急诊护士应积极参加院、科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医疗安全学习,同时理顺就诊环节,加强急诊理论学习,规范抢救技能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水平、以及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指数。

2.2增强护患沟通服务意识护理工作是以人的健康为目的,实施更快、更有效、更舒服、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建立“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急诊病人的需要是现代急诊的服务模式[2]而急诊护士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病人和家属,为降低急诊护理风险,有必要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采取恰当的沟通技巧,对患者家属的各类过激言行进行亲切、自然的耐心解释和回答。

2.3加强制度管理文书规范院、科领导应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尤为急诊风险管理制度、抢救制度、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以及规范文书书写,急诊护士应认真执行。因为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而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是防范护理风险的保证。

通过对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和采取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措施,不仅能提高急诊护士的抢救技能和管理水平,还能增强法律常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大大降低急诊护理风险,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班主任 培养 学生 自我认知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一个学生心智成熟的重要表现,在当今社会,在校的青少年表现出诸多的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近年来,心里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和教育机构关注的重点,相对于其他问题外,心理问题表现得没有预期性,心理的疾病不宜被人发现和察觉,有调查显示,在对3万现代大学生的调查中,有59%或多或少有心理问题,自卑和自负心里普遍存在,从心里学角度来说,这属于自我认知问题,因此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培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1.自我认知的定义。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2.自我认知的作用。自我认知的心理认知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能力。对于教育程度低,或者智力程度比较低的人,也许终身也不具备这种自我的认知。而对于有些人,则能够超越这种心理认知。心理认知一般来说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为心理活动本身是无限的,它会跟着个人经历和记忆以及思想和想象力不断地发展。因此凡是出现和前一阶段或者时期不同的心理活动后,个体对自我的心理将会有一个总结和重新的调整。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优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二、当代学生自我认知存在问题的诱因

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堪忧。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导致行为极端,厌世自杀,自残;学习上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性格内向孤僻,不与人交往,沉迷网络;亲情淡漠,对父母没有感情;依赖他人、固执任性、多动症、焦虑、胆小、说谎、注意力不集中、打架;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尽管现代学生在心里健康方面表现得问题复杂多样,但归结其诱因,我们可以发现主要的诱因并不复杂。

1.社会原因。当今社会日益深刻发展,道德缺失、违法犯罪率升高,各种人口问题、就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凸显,虽然学生在社会中的涉足不深,但或多或少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学生可能很小受到社会的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校攀比、炫富现象严重,因此,直接或间接地加大了许多家庭背景好一点的学生存在自负心里,而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可能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都是自我认知的不足。另外,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物质生活更加丰富,而情感生活相对缺失。

2.家庭原因。在现代的家庭中,一般都是只有一个子女,由于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例如父母亲人的溺爱以及从小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等原因,独生子女也有其显著的特征,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作为新的一代,新的宠儿,他们一出生就受到亲人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他们的细微表现父母都表现得非常在乎,加上爷爷奶奶等的溺爱,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惯,他们注重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容易形成自私习惯,从一定层面来说,这个可以归于自我认知的衍生问题;其二,由于他们没有亲生的兄妹,从小经常独来独往,认为自己可以处理一切,因此,他们容易性格孤僻,心理早熟,这也是自我认知的问题;其三,现代学生在由于教育的极大普及和教育资源的更加地廉价,他们往往在学校和家庭的要求下需要学的东西实在比较多,学习压力非常大,就幼儿园的学生而言,许多学生除了在幼儿园的基础学习之外,还会报各种培训班,例如舞蹈班、围棋社等等,就中学生而言,他们主要面临的学习压力来自于中考和高考,就大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还要学习更多的社会能力,就业压力也非常之重,因此在这些重压之下,他们往往表现得喜怒无常,比较神经质。

三、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班主任作为老师的“加强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远远超过父亲的影响。

1.学科教育方面。一般来说,班主任也是代课老师,或语文、或数学,因此在学科内,班主任是学校选出的优秀者,因此,班主任的授课一般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其次,由于班主任的特殊身份,班主任的课往往都比较有“影响力”,许多学生在其他课程可能不是很认真,但在班主任的课上还是不敢不认真,因此班主任的课程一般在学科教育效果方面,相对其他课程,都会收到较高的效果。

2.班主任管理方面。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表现在日常的生活方面的点点滴滴,班主任由于其职责的特殊性,在管理方面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学生一般可以不听任课老师的话,但在班主任的“威慑力”下,学生往往会更加听班主任的话,这在中学中非常常见,因此,班主任的合理管理,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影响不可忽视。

3.在班主任本身人格影响方面。优秀的班主任一般都会发挥自己人格上的魅力,从而来影响学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最好。老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心智影响非常显著。

四、对班主任针对学生自我认知培养工作的几点建议

1.授课中结合正确的自我认知知识,对学生进行间接地心理认知教育。由于班主任的课程效果比较好,因此我们的班主任在授课的时候,要抓住这一特性,加强认知教育。

2.制定合理管理方案,减轻学生压力。在学生管理方面,应该尽量减少学生的压力,特别是初、高中的学生,这样有助于他们心智的正常发展。

3.提升自我素养,加强老师的示范效果。老师的道德影响力对学生的影响力上文已经说明,这里不在多说,老师需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才可以做好示范作用。

五、结语

在以上的论述中,都只是针对“学生”这一个大群体来说,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还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特性,制定更加细致的工作方案,这样才能收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自我认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客观积极的自我认识在个体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健全的自我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各部分和谐一致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Pajares、Vispoel、Bandalos等研究都发现,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指标。青少年较高水平的自尊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等反应。所以,自我认识失调的确是会严重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自我认知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选拔考上大学,发现周围都是与自己能力水平差不多甚至高于自己的人,发现自己不如以前出类拔萃,以及远离熟悉环境开始独立生活等。如若不适时正确调整自身心态,就会有产生自卑、嫉妒甚至敌对等心理的可能,进而使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对他人漠不关心,认为自己对别人来说可有可无,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阻碍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自我认知团体模拟实际环境为实际问题解决提供范例

在自我认知团体活动中可以生动模拟还原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并为案主提供了更为综合的模拟社会现实环境,易于将辅导中收获的效果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在辅导中使案主接受到多方面刺激,来思考、学习、面对自身的现实问题。团体中沟通交流与现实中的相似使得辅导效果更容易巩固与应用。团体辅导中指导与学习正确解决方式的过程也促进了案主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也为案主建构了适合其自身的社会支持体系。需要对自我认知进行团体辅导的成员大多因为社会支持薄弱对自身现状感到无助、无力与悲观。而在自我认知团体中因各个成员的相像性以及建立的平等和团体中的归属感、被认可的社会场境以及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环境,事实上又建构成或改善了成员的社会支持体系。

(二)自我认知团体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找到了共同体归属感。在团体中因成员有着相同的经历或相同的愿望,所以成员间有着平等的感觉,有着强烈的被接纳感受,自己不再被边缘化,感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团体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可以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成员通过诚实地回应其他成员的成长,表达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肯定。这种接纳和肯定使成员彼此之间愿意和乐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三、自我认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