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范文

时间:2023-03-14 20:2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现中国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现中国梦

篇1

把思绪拉到天空,以你激动的心情,看到的中国,一定是充满着鲜艳的红色,令人振奋鼓舞,有着超越平凡的希望。然而,此时的你需要一泼冷水,冷静下来,睁开双眼,仔细洞察社会,看清社会的现实。其实你的这一切,只是一个幻想,事实上,你心中的中国梦只是内心一股温暖的血水,当血水流过了以后,这一切也就恢复了原样。真正的中国,不是红色,也不是应有的绿色,而是暗淡的、沉重的灰色,大片的空气污染——雾霾。

这是伟大复兴的道路吗?在健康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我们怎样去追梦,我们怎样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恐将成为不可实现的梦。

跨越空气污染,中央早已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等口号或措施。但是,在经济增长的旗帜下,一切都变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力。这面旗帜,是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然而,我们是怎样去实现这一切的?前不久,一辆严重超载的运煤车,在高速路上发生失控,发生了连环车祸,导致4死6伤;也是前不久,一项调查指出,中国内地的房价是全球房价上涨速度排行的“季军”;我曾经去过广东省汕头市旁的一个小镇,或许这不叫镇,这是工厂集中地,一栋栋建筑物看似普普通通的居住楼,门口却停着宝马、奔驰或者保时捷……其实不然,这些全是工厂,每一个人每一天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上千次上万次。这个小镇没有街道没有绿化没有让人心情愉悦的乐趣,在这里的人们,为了实现所谓的伟大“中国梦”在努力奋斗着。再一问,原来这个工厂又是外国的一个品牌。

我们作为学生,将来回报社会的是什么?在当今的教育制度下,发表几篇东拼西凑的论文?还是低下头静静的思考,静静的钻研。

我也有我自己梦想,我决心钻研高端的摩托车技术,开创中国独树一帜的摩托车品牌,或许在内地不适合我的发展,但是我的决心是进军世界,拥有中国的领先摩托车队,进军世界最高级别moto-gp比赛。到目前为止,这场赛事,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参与,原因很简单,“没有资格”。中国没有实力,看看我们自以为弱小的日本,在这场国际赛事里面,一半多的顶级摩托车属于日本国产的,可想而知,在外国人心中,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天壤之别。

实现中国梦,看的就是我们这一代新兴力量,可以说,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然而,在社会中,总是能看到那些高呼“中国梦”,却没有行动的同胞,高呼“中国梦”,那么这个梦想终将成为不可现实的梦想。

篇2

如二月主题“勤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队员们征集勤学妙招和勤学格言,用勤奋的姿态来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三月主题“爱”,队员们学雷锋、植树护绿、关爱老人;五月主题“博”,“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激励队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九月主题“ 诚”,“言必信,行必果”,开展诚信小调查与小承诺活动;十月主题 “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开展“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活动;十一月主题 “智”,“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开展读书读报和“智力大冲浪”趣味活动;十二月主题“勇”,“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开展冬季体育活动,锻炼勇敢精神。队员们学国文、读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说起当前国人的道德现状,不由使人想起一些令人震惊的道德滑坡事件:“小悦悦事件”“扶不扶跌倒在地的老人”“中国式过马路”,以及国人在国外航班上打架,在外国旅游购物时发生的不文明现象……这让人们不断地反思: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道德观,中国人怎样才是真正在世界“站起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实现财富的富有、生活的富裕、环境的优美,还需要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需要人们普遍具有美好的精神世界;文化的复兴,要求我们国人弘扬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明,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话语权”,增进人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篇3

实现美好的梦想,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如此。而实现中国梦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就是公平和公义。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公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普通民众要实现梦想面临的困难还不小。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让广大普通民众都享受到“梦想照进现实”的幸福感,防止中国梦仅仅成为少数人的梦。

现如今,很多百姓难以承担过高的房价,然而房子却是必需品。如果必需品买不起,奢侈品就更买不起,当中国人买不起奢侈品的时候,那么奢侈品的价格反而就会更贵。所以有一个很悖谬的现象,中国人不如美国人富裕,但是车和奢侈品等许多商品价格却比美国还要贵,电影票也比美国贵多了,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在这样一个压力之下,我们要认真思考怎样把中国梦变成老百姓可以真切感受到的美好现实?

收入分配不公平,两极分化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是权利分配不公平。应该承认的是,我们缺乏一个实现公平公义的制度基础。我们用什么样的制度实现公平公义,使得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最起码的公平的制度平台呢?这是我们的政府、社会和民众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有没有这个制度平台,关系到很多政策的实施效果。比如说美国的企业致力于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会使它们在市场上有更多的机会。但中国的企业可能很少去考虑创新,它只要考虑怎么跟政府有好的关系,然后就可以得到足够的资源,就能活得很好。那为什么还要创新呢?更何况创新还有那么大的风险。

一个国家怎么能够兴盛,一定要有公平!一个国家怎么能够实现梦想,一定要有公义!所以我们在收入分配上要公平、公义,在制度上要公平、公义。

曾有学者做过专门分析,发现光有市场经济,不会带来公平的分配,相反,市场经济可能会使人们的收入差距扩大。市场经济加上一个公平的权利分配制度,才会有一个公平的收入分配。

中国现在的市场制度并不完善,主要的原因就是背后的权利基础影响了市场的公平。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核心是建立现代权利分配制度。因为权利分配制度到位、归位,产权才能到位。否则无约束的权力就会破坏产权的边界,没有办法建立现代市场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现代市场制度,实际上是需要现代权利分配制度相配套的。正如讲到,不改革中国没有出路。总理也不断重申,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所以,中国社会的进步需要靠新的改革,包括政治领域的改革。

今天的中国就到了这样的一个关键时刻。从经济上来看,中国大有机会。如果中国能够在权利分配制度上进行变革,能够在社会体制上也进行变革,甚至在文化领域也能进行全方位的变革,践行十提出的全面改革,从经济改革进入到全面改革,通过改革打破中国社会进步的瓶颈,建立公义的制度平台,然后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公平,使得中国能够依靠消费和内需拉动经济,同时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解放中国人的思想,那么,中国这个国家就会充满希望,我们的梦想就会照进现实!

篇4

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

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头羊”

近十余年来,央企经历改革阵痛、走过黯淡谷底,摘掉了亏损的标签,展示了很强的盈利能力,代表了行业竞争力,已悄然完成了一次华丽蜕变,影响力、控制力大大增强。从2003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所有者权益从3.19万亿元增加到11万亿元;2012年,117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3万亿元,上缴税金1.9万亿元,10年间年均增速近20% 。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路,央企实现的经济效益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充实了公共财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责无旁贷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领头羊”。

木秀于林,风必吹之,一直以来,总是有“垄断”“腐败”“推高房价”“与民争利”的声音与央企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央企还有很多不足要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也说明民众对于央企寄予了厚望。其实,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受到诟病,但我们要看主流,看大局,看正能量。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必将带领中国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促进技术进步,创新商业模式。

央企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

央企代表中国国家队,代表中国的竞争实力。走过一个里程碑的发展阶段,央企规模、实力不断壮大,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竞争中影响力越来越大,具备了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基础条件。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超日赶美”,上榜企业达到79家,连续第九年增加,中石化、国家电网、中石油三家央企位居前十,不但数量增加,而且业绩也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更加出色。后续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创新能力、聚焦主业等策略和手段,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布局大调整,以及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有利机遇,加快做强做优的步伐,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指日可待。

“大国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其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角力。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需要有大型的、并具有超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他们是国家的脊梁,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央企的崛起,打破了长期由欧美日跨国公司垄断世界经济的格局,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

央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基础

央企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这既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石油石化企业、电力企业在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依然满负荷运转,承担了巨额的政策性亏损,保障了油价、电价的相对平稳;深入偏远地区,积极推进“村村通电”“村村通电话”工程,开展“12316新农村热线”以及“农信通”等业务,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央企坚持做到“减薪不裁员、歇岗不失业”,并积极招录大学毕业生……央企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全力支持民生工程建设、全力吸纳就业等,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骨干和表率作用。

另外,央企推动行业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绝大多数成为行业三甲,在工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约1/3的行业赶上或超过全球500强……这些成就给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契机,代表中国站在了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央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发挥着“引领者”和“定海神针”的作用,构建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的社会基础。

央企是中国软实力的主导群体,

是实现中国梦的隐形力量

央企在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创造、积累了“鞍钢宪法”“邯钢经验”等影响深远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它们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深刻的经验教训,甚至它们在增强管理水平方面所做的探索,都指引或影响着其他地方国有企业,甚至很多的民营企业。譬如,咨询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央企对管理咨询的诉求。

伟大的事业孕育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央企被誉为“共和国之子”,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央企积累、创新出的先进精神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青藏铁路建设精神,正是这些先进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些精神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振兴企业、产业报国的壮志豪情,体现了央企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价值理念,为其改革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强大动力,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央企肩负着国际化的使命以及建立市场竞争基础、增强主导产业竞争力的职能,早已纷纷走出国门,在国际化的市场中彰显实力。近几年来,绝大多数央企境外机构针对当地情况,自觉加大履行社会责任力度,以创造和谐的经营环境,确保投资的社会回报,突出了国民形象,使得绝大多数项目所在国进一步增强了与我国的友谊与合作。

篇5

2003年10月16日早上6点23分,在的大草原上,中国人民自行研制的第一个航天载人飞船安全地降落在大地上。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终于圆了中华五千年遨游太空的飞天梦!

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民等得太久太久;为了这一天,多少科技人员累倒在了实验室里;为了这一天,多少人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在,一个几千年都没能实现的梦想终于化为现实。人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不少人流下了激动而热烈的眼泪......

几千年来,不少人想飞向天空、飞向宇宙。中国古代有个叫万户的人,身上绑上用火药做成的箭,想飞向天空,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国外的达?芬奇也梦想飞向天空,实验了无数次,但都失败的。后来,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人类终向了天空。1961年原苏联一箭冲天,火箭飞出地球,飞向太空,航天员加加林成为人类航天第一人。美国也在数年后发展起了航天业,飞向了太空。但在美国以后,几十年也没有一个国家得以发展起载人航天技术。终于,在2003年,中国的第一个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着陆,成为世界第三大航天国。杨利伟成了中国第一个航天员。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向杨利伟叔叔学习,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学好真本领,长大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6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发展正在步入加快转型的新阶段,迫切需要银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国家开发银行是我国中长期投融资的主力银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金融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国开行将紧密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总要求,按照“项目自身的战略必要性、整体业务的财务可平衡性和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三大原则,坚持“两基一支”、社会民生、国际合作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支持国家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项目和薄弱环节、瓶颈领域,助推发展方式转变和实体经济发展。国开行将坚持以党建统领全行改革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好的作风促进自身改革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积极推动棚户区改造。棚户区家庭的“安居梦”,是最现实的中国梦之一。国开行将发挥棚改主力银行的作用,把棚改作为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切入点,深化银政合作,创新融资模式,引领和带动社会资金,大力支持国家今后5年1000万户棚户区改造目标的实现。

―重点支持“两基一支”领域。坚持“四化同步”原则,积极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加大对铁路、公路、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支持,促进铁路等重点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夯实中国梦的物质基础。

―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继续加大对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灾后重建的支持力度,支持、新疆等地跨越式发展,助力全国实现同步奔小康,共圆中国梦。

―融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重点战略客户合作,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支持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绿色信贷工程”,推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建设富强中国、美丽中国。

―大力支持保障改善民生。围绕“三农”、小微企业、农林水利、教育医疗、扶贫救灾等领域,探索以金融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有效方式,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实现“民生梦”,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稳步推进国际合作业务。坚持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构建双边和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支持合作国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让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连相同。

篇7

>> 论“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论中国传统绘画中题画诗的现代价值及其实现 论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的差异 论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论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论民族精神与实现“中国梦” 论中国梦的人本思想 论美丽“中国梦”的制度优势 论中国梦的‘形象’维 “中国梦”现实起点的论析 论“中国梦”提出的理论自觉 论“中国梦”的人权意蕴 论职业倾向鉴定的价值及其实现 论辅导员的生命价值及其实现 论房产档案反腐的价值及其实现 浅析中国梦及其实现条件 试论“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小议“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 浅析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王岳川. 生态文化启示与精神价值整体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8,(4).

[4]李玉滑. 认真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N]. 光明日报,2013-04-10(01).

[5]李茂平.民间的道德力量[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73.

[6]冷溶.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N]. 人民日报,2013-04-26(08).

[7]沈壮海. 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N]. 人民日报,2013-01-10(07).

[8]林培雄,刘光明. 论中国梦的时代价值[N]. 光明日报,2013-05-02(01).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篇8

一、与提升城乡规划水平相结合

一是强化规划的科学性,把握好起点高、定位准、有特色、能对接、经考验的原则。二是强化规划的对接性,加强规划间的协调衔接,城乡空间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紧密衔接,实现“无缝对接”。三是强化规划的严肃性。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审批,对未严格按照规划建设的项目,要立即责令停止并限期整改到位。

二、与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

两眼紧盯重点工程,规划引领重点工程,力量配齐重点工程,资源聚集重点工程,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办公在一线、吃住在工地、熬夜在现场的忘我精神,攻难关、破难题、抓难点,千方百计确保各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在公园南大门拆迁工作中,住建人不分白昼、争分夺秒、克服困难,流了大量的汗水、动了不少的脑子、付了百倍的心血,取得的成绩令人惊诧、感慨、赞赏。

三、与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相结合

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体系,即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对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导致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严格处罚。二是建立了科学的督查防范机制。建立了检查、巡查、督查、自查和互查、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力查处危害人生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三是编制各项突发预案。围绕质量安全工作,编制了安全工程预警、预案和质量安全事故信息管理机制,一旦发生事故,迅速启动预案,妥善处理。

篇9

罗成昌长期致力于创造学和创造教育、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研究和实践,是中国创造教育开拓者之一。这也是他第四次回答“钱学森之问”。

今日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现状是怎样的?

罗成昌:今天人类已进入新经济(即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发展新经济需要大批创新人才。1999年,中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次将培育创造性(创新)人才正式纳入中央决议,成为国家法定教育目标,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基本国策。2010年,中国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办出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本质和灵魂就是培育创新人才,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成为教育的主流)和基本解决培育创新人才、实现教育公平以及提高教育质量三大战略任务。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

2012年7月中国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到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形势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确保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大力提升”。为此,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拥有大批创新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中国第三次全教会首次提出培育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至今已15年,第四次全教会至今也已近4年,教育部为此出台了不少配套措施和文件,中国还开展了答“钱学森之问”的热烈讨论,提出了诸多建议。

由于种种原因,创新人才培育不尽人意仍然是制约中国梦实现的瓶颈。我在2012年8月24日的《三答“钱学森之问”》一文中曾提出:“中国培育创新人才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教育自身从理论到操作以及干部层面都远未作好准备。”(干部层面主要指部分省市教育部门以及师训机构和院校负责人,他们对创新人才的相关问题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中国教育研究》杂志社在“2012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着认识滞后、制度缺失、资源不足、环境失调等困境”。

今日中国:什么是创造学?

罗成昌:创造学是适应现代社会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生产力快速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研究人类创造、创新活动,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性(创新)人才以及创造技法一般(共同)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根本宗旨是开发创造力、培育创造性(创新)人才,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

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于1988年前后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与其广泛推广创造学,大规模实施创造教育,开发创造力,培育创新人才是密不可分的。

创造学是以人类创造活动、创造过程、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创造环境等为其研究对象。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学的核心,其本质是辩证思维。

创造学是建立在创造心理学、哲学、现代脑科学、人才学、未来学……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心理学是创造学的理论基础。

党的后,创造学随着改革开放而引进中国。经过长期理论探索和实践积累,在开发创造力、培育创新人才上我国创造学界已形成了可操作的四大核心技术:1、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的技术和方法;2、指导科技发明创新的技术和方法;3、在基础教育领域创造性教学,落实新课改的策略和方法;4、创造力测评的技术和方法。上述核心技术获得充分传播应用的部门、地区和单位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在一些高校已经成绩斐然,如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庄寿强教授主持的研究生班和博士生班均获得创新人才培养和学员发明作品学业成绩双丰收,毕业学员成为各用人单位争相聘用的热门人选。庄教授成为创造学专业受教育部表彰的首位专家学者。

在基础教育领域,第三次全教会后,为培育创新人才实施新课改10余年来,京、津、沪、辽、鲁、湘、冀、豫、晋、川等省市都有一批学校成绩突出、效果明显、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开发创造力、提高教育质量双丰收。这些省市都有一批长期坚持创造教育的干部教师和若干专家。反之,在不少省市,没有这些资源,只能在应试教育的老路上痛苦挣扎,新课改困难重重、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应试教育泛滥成灾。

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中央四部委(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协)于2008年4月23日联合颁发了国科发财【2008】197号文件《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灵魂,在创新全过程中发挥作用,要认真培养,为落实197号文件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投入了大量经费,开展了多批次创新方法培训活动,力度空前。

通过培训,学员创新技能和方法有了提高。但培训涉及创造性思维较少,离开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开发,孤立地抓科学方法、创造技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单一抓方法,只能出工匠不会出创造。中央四部委197号文件自2008年启动至今的培训和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反之,如四川的东电、东汽等万人大厂,长期坚持以创造学原理开发干部职工创造力推广创造技法,有力地推动了技术创新,使产品结构调整,附加值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持续提高,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

创造学还是新经济时代省市领导干部的补修课。新经济时代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懂一点创造学,解决前述“认识滞后”问题。其下限是了解创造学培育创新人才的基本常识:如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力?什么是创新人才等。其上限是开发自己的创造力,提高自身创造性素质。

今日中国:为什么政府教育部门领导干部应尽早补课?

罗成昌:各省市教育部门领导是落实中央教育决策培育创新人才的第一责任人,关系到一个地区教育的方向和质量。假如他们都不清楚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创新人才是怎么回事,以及怎样才能培育出创新人才等,如何能组织指导广大教师培育创新人才呢?如一些省市政府教育负责人现在热衷于教育国际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什么是教育国际化以及怎样才能实现教育国际化就值得研究。有些大城市在中小学投入巨资,走出去请进来,大搞双语教学,广建国际友好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等,认为这就是教育国际化。其实中央教育规划纲要早已为教育国际化指明了科学方向,纲要要求到2020年要“办出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一教育定位就是最高档的教育国际化。

现代教育是当达国家教育的主流,其本质和灵魂就是培育创新人才,现代教育的精髓是创造教育。新课改就是借鉴现代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重大举措。因此,从一定意义讲,实施创造教育落实新课改,培育创新人才就是最大的教育国际化。双语教学和国际友好学校之类措施只是低层次的教育国际化。这样大量投入各种资源能否改变传统教育(应试教育)模式及其弊端培养出创新人才,值得商榷。这类事例充分说明,政府教育部门负责人只有懂得一点创造学,了解一点现代教育(创造教育)才能真正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培育创新人才。

今日中国:为什么组织工作应注入创造学内容?

罗成昌:政府教育部门负责人的任命、培训、考核评估等,也应与时俱进注入创造学内容。改革开放后党的干部工作重视了专业化因素,这是一大进步。在新经济时代,教育部门负责人不仅要懂教育,还要知道应懂得什么样的教育。如前所述,新经济时代需要能培养出创新人才的现代教育(创造教育)。中央教育规划纲要正是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才提出要“办出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战略任务。因此,对教育负责人的考核任命也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干训内容也应增加这项科目,否则就会对教育创新造成损失。

例如,一位专业院校领导到教育部门担任负责人,往往囿于传统教育培育记忆型、模仿型、再现型人才的模式,只懂得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因而认为基础教育很简单。对于高校博导而言,基础教育倘若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当然简单。但从现代教育(创造教育)培育创新人才模式考虑,要从启蒙教育的幼教到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开发,或许其难度并不亚于高校,就不会认为基础教育很简单了。各种糊涂观念举不胜举。

今日中国:为什么说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媒体要与时俱进?

罗成昌:媒体是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倡导者,在培育创新人才上有重要责任。实践中,一些省市的主流平面媒体有时也会出现某些不协调甚至干扰正确方向的情况。如每年高考后大肆宣传高考状元,就突显了应试教育的疯狂现象。又如培育创新人才应大力宣传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等,某些省级主流平面媒体却长年累月连篇累牍宣传课本倒背如流得高分等。此类现象不胜枚举。这都是媒体负责人“认识滞后”的种种反映。

今日中国:您认为应该如何推广创造学?

罗成昌:我们应抓住机遇深入推广创造学。创造学的推广既必要又紧迫。

首先,这是中国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需要。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生产力飞跃发展,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也面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等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前正在抓紧打造经济发展的升级版,调整结构、实现经济转型。为实现中国梦,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加大创新力度。从本文前面引述同志2012年7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就充分说明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必要性。深入推广创造学,开发创造力,培育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尖锐地摆在创造学者面前。

其次,是中国推广创造学实践升级的内在需要。

创造学在中国传播推广已历时30余年,近15年在中央大力推动创造创新的形势下,创造学得以加速普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的信息(包括创造学及创造创新的材料)不仅丰富而且便捷。传统的宣传讲解有关创造学的知识原理尽管必要但已经远远不够了。围绕自主创新,推广普及创造学必须尽快升级,深入到开发创造力培育创新人才问题上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再次,中国多年的丰富实践是深入推广创造学的可靠保证。

如前所述,中国30余年推广创造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开发创造力培育创新人才可操作的四大核心技术。这是创造学会独有的优势所在,也是深入推广创造学的可靠保证。

今日中国:深入推广创造学的途径和方向是什么?

罗成昌:首先,开发创造力培育创新人才是宣讲创造学的出发点和落足点,应贯穿宣讲全过程。开发创造力的途径和重点是启迪创造性思维。

篇10

所谓“法治思维”,是相对于“人治思维”而言的,是指按照法治的标准和要求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是将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治理念付诸实施的思维过程。

法治思维首先表现为依据现有的法律规范来思维。法治思维首先要把合法性当作思考问题的前提,把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作为是否行事的判断标准。十报告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领导干部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应首先自问,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这样做合不合法?怎样做才合法?

法治思维其次表现为按照现行的法律原则来进行思维。相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而言,法律规范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一遇到实践问题都能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时候就需要法律原则补充法律漏洞。法律原则不仅能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还可以有效指导和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防止由于法律运用不当而出现合法却不合理的后果。

法治思维更重要的是按照法治理念来思维。法治的基本理念包括人民民主、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等。人民民主是法治的基石和本质,法律至上是法治的核心。权力制约是法治的关键,公平正义是法治的内在要求。十报告提出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人权保障是法治的根本价值和终极目的。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首先是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加强法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需要通过更多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法律知识的培训来让公务人员了解法律、理解法律。需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整体性的法律培训,在公务员的任职期间,每年都应该学习相应的法律课程进行法律知识更新。另外,还应该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法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只有从法理上深刻认识和领会了人民民主、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等基本法治理念,才能在思维上体现法治思维,在行为方式上呈现法治方式。

其次,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有赖于相关机制和制度的保障。一是要不断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促进已建立起来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能够在监督合力和实效上不断增强。二是加强问责制度的完善与实施,如不断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保证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力有效。同时,在干部的晋升过程中,将法治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并且应该占较大的分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惯性思维方式。只有重视提拔使用法治意识强,善于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才能使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主动、自觉的思维方式‘。

最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还有赖于良好的法治环境的形成。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是法治思维养成的基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要求能够强化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坚持党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理念。公民社会的形成是法治思维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公民社会的成熟,人们的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将日益增强,这将形成倒逼机制,迫使公务人员及早养成法治思维的习惯。理性文化是法治思维的重要依托,理性文化要求每一个公民养成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习惯,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时,学会依法办事,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多种方式在法律的框架内维权和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