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本范文

时间:2023-04-12 05:0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课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课本

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改 “生本和谐”课堂困惑与对策

新课改犹如一阵春风,给教师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本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课改精神。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以及对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索,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改变。着力打造“生本和谐”课堂,预示着学校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具体到高中英语教学,教师们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课堂的情境教学,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课前设计好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做好任务分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发挥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真正形成了“以生为本” 的英语教学模式。

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近期,笔者在学校随堂听课学习,发现如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

高一课堂,师生们进入 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 当学习Warming up 2时,老师问:Can you gues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British English and which is American English? 并出示出elevator/lift, in the team/on the team, rubber/eraser, petrol/gas图片,除了几个同学埋头查字典外,其他同学都迷茫地望着老师,不知所措。无奈,最后仍由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出答案。

现象二、

某高二课堂,学生们正在学习The United Kingdom(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3)的Reading部分.当老师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K?很多学生马上各自去看课文正文,回答只有课文中出现的,没有学生讨论的答案,也没有学生查阅其它资料和交流。

现象三、

在平时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大家普遍认为:新课标容量大,到期末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即使完成也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针对以上几种现象,结合平时的教学,笔者深感困惑。静思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大体上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来应对。

一、学生缺乏信息源的困惑和对策

新课改的学习方式是要求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而探究就是要求学生利用一切条件去探究事物的真伪,以及事物的内涵和外延。其首先的要求是学生有可探究的资源,也就是探究信息的来源。学生身边没有有用的资料,如电脑、字、词典,他们如何探究,从而造成观察前面所出现的现象。探究性学习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因此,为了有效地提倡,推广探究性学习,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组的订一些杂志,买一些字、词典。如果一个班有五十位学生,分成十组,每一组订一种相关的资料,一个班就有十种资料,然后在课堂或课余合作探究,那么合作、探究性学习才可能实现。当然,也可充分地利用好学校的微机室,时不时,由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一些资料,从而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的。

二、新课标目标和实施新课改目的的困惑和对策

本套新课标明确说明了这套教材的性质和理念:“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要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也可调整教学进度,增删教学内容”。新课改的目的是:要从学生发展出发,培养学生掌握“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新课标和新课改目的是一致的:掌握“双基”,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能力的培养。实践也证明,就是把整个课本掌握了,没有实践,学生也当不了翻译家。现象一和现象三就是对新课标认识不够,不敢大胆地在加强学生“双基”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地使用教材、调整进度、增删教学内容。可喜的是许多学校已意识到这一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删教学内容,调整进度,以期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地位的困惑和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传授学生这一“主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如果一名学生对一个问题有一种看法,那么,一个老师可能就有十种看法。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也应“授之以渔”,大胆、精细地讲解“双基”知识,不要认为一讲就是走老路,走传统。传统的诸如“循序渐进、教学相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加强双基”这些精华必须保留、继承。“双基”是学生的根,根基不牢,何谈其它!“1、2、3”写不起,数学会好吗?“人、口、手”认不得,会是优秀作家吗?打好“双基”,努力引导、指导学生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目的。“双基”打好,学生会“如虎添翼”,反之则“如鹰折翅”。

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课堂理念,依据学生发展规律,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发展需求,设计合理的英语生本和谐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将得以全面的发挥;激情、个性将得以充分的显现。一语盖之,教师应激励、唤醒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当然,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改革与争论并存,正如一位专家所说:“新课程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我们去解”。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史》李定开 四川民族出版社

篇2

一、目标确立,因"生"而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赞赏不可缺;但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以批评、惩戒的方式明确指出。前一种是慈爱,后一种严爱,都包含了长者对下一代负责任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作者就是这两种爱的受益者。在研究教材、进行教学设计阶段,笔者首先思考两个问题:⒈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什么?⒉放在当下的环境中有什么现实意义?为此,我认识到:现在的小学生都懵懵懂懂,对父母的爱熟视无睹,生在福中不知福。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一些小孩子又往往经受不起如批评、责骂之类的严格教育,而本课正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材料。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我把教学目标初步锁定为:"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进而通过学习本文,使我们的学生也能正确对待慈爱与严爱。"但学生毕竟太小,语文课又不能等同于思想品德课,因此我进一步锁定"紧扣语言文字,在读中感悟"的过程目标。

二、开课引入,以"生"定教

如何开课,我曾设想了三种方式,首先是针对课题,设计生与师接龙对反义词的练习引入。这一设计虽然很好地复习了课文中的几组反义词,但仔细一思量,学生不能明白老师的教学用意,似乎就是复习巩固课文基本的字词,学生兴趣不高,另外,这样的设计与课文的情感基调也不合拍,最后被我否定了;第二种设计是以爱的诗歌开课,笔者出示了精心制作的PPT课件,并配上音乐,现场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然后请学生谈听后的感受,好引导学生直奔主题进入学习,谁知老师问,学生应者寥寥,这种方式开课让笔者尴尬,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笔者再次反思:诗歌的感悟本身就很难,小学生接触的诗歌又很少,学生当然也就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了,因为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这一设计也被我否定了。经过琢磨,第三次开课,笔者以"采访调查"引入,师问:"喜欢别人表扬的请举手,为什么?"学生刷刷举起了小手,而且每请一位同学起来都能说出为什么,师接着问"喜欢别人批评的请举手,为什么?",教室里一片沉默,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同学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忠言逆耳,相信大家都不喜欢被别人批评,但大家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后,对待别人的批评一定会有新的认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就这样,老师直奔主题,简约而不简单,学生带着思考进入课文的学习,为教学的高效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实施,"生"为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教师采用的一切教学手段及策略都要立足于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才能真正地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教学看,笔者主要采取了如下方式,努力追求课堂的高效。

⒈情景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在出示作者巴迪·舒尔伯格的相关资料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作者,并通过读去体会巴迪的了不起,然后创设了这样一个场境:巴迪真了不起。有一次,他的作品荣获了国际大奖。按照惯例他发表了一段"获奖感言",在他的获奖感言中,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就是"感谢"。那么你觉得他应该感谢谁?为什么呢?从而很自然地引领学生进入课文1-15自然段,理解父母童年时对他的"爱",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⒉精心设问,促进学生深度思维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引导学生深度感悟巴迪父母之爱,我也在问题设计上精心提炼,力求打开学生认知中的"疑点""盲点"。

A、面对巴迪的第一首诗,他的父母是怎么评价的?从巴迪的反应看,他理解父母评价的用意吗?

B、长大后有所成就的巴迪在谈到自己童年的经历时,他为什么要说自己很幸运呢?

C、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精问"促"深思",上述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促进学生感悟"爱",达成教学目标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⒊以读代讲,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点,练得精一些。"随着《课标》的实施,我们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朗读、诵读、默读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提高理解、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理解巴迪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时,我就采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从中体会巴迪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如何理解巴迪童年时的幸运,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片段,交流理解后再用"巴迪之所以感到幸运......是因为......"的格式引导学生口头表达,内化课文的语言;教学课文最后一句话:"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为了增强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在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这句话后,我采用如下的语言激情引读这句话:

师引读:同学们,巴迪的父母是这样,你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当你因为进步而受到爸爸妈妈鼓励或表扬的时候,你要明白......生读上述句子。

师接着引读:当你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遭到爸爸或妈妈严厉批评的时候,你更要懂得......生再读上述句子

师最后引读:让我们怀着对生活的感激,对父母的感恩,从心底里铭记......师生齐读上述句子。

⒋读写结合,实现学生能力迁移

篇3

一、落实生本教育,打造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计为中心,而是要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 为此,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如,我在教《放小鸟》一文时,我这样设计教学:

1.课前谈话:让学生先猜一个谜语“白肚皮黑皮袄,尾巴尖尖像剪刀,从早到晚忙不停,捉了虫子喂宝宝。”(打一种鸟)紧接着问学生“喜欢小燕子吗?”“为什么?”自然地引入课题

2.动画欣赏:

(1)欣赏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成的动画片。

(2)教师:好看吗?想不想再看?这次可以坐得放松一点。你们想不想当文中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读。

(3)教师:我发现不少小朋友就是文中的那位小朋友了,我们还可以做文中的小鸟,小朋友们可以站起来,还可以离开座位,加上动作。

3.读文赏析

(1)教师:你们愿意像动画片里一样读课文吗?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这只小鸟非常可爱。请小朋友们取出自己在家里画好的小鸟在小组中交流。

(2)哪些小朋友愿意在班级给大家展示一下?愿意展示的小朋友把画贴在黑板上。

(3)(老师选择一幅画贴在黑板正中)这真是只可爱的小鸟。谁能将小鸟的可爱读出来吗?一生读,其他生一起读。

(4)老师一边说“于是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他食吃,给他水喝,可他一动也不动,可把我急坏了”一边画鸟笼。

(5)这是谁的小鸟?你不着急吗?请你来读。

(6)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4.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1)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发生了什么事了?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小节。

(2)小朋友们听鸟叫。一只鸟,两只鸟。你们听到了什么?(随机放上大鸟的画)

(3)这时候小鸟会说些什么?

(4)大鸟会说些什么?

(5)小朋友会想些什么?

(6)我想请小朋友找自己的好朋友,组成三人小组,商量一下,谁当小鸟,谁当鸟妈妈,谁当小朋友,看哪个好朋友小组合作好,很快就能分配好角色,看谁把刚才小朋友们想象的话都用上。

(7)请1――2小组上台表演。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边说“我打开笼子,小鸟飞向蓝天,飞向大自然”边取出小鸟,放飞小鸟。

(2)小朋友,这时小鸟又会说些什么?小朋友还会说些什么?

(3)多么美好的一幕呀,人和动物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愿意读最后一节的小朋友一起捧起书,齐读。

5.拓展延伸。不但我们爱鸟,古今中外的许多诗人、音乐家也十分爱鸟,他们写了许多的诗,谱了许多优美的曲来赞美鸟。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课后,凡是对小鸟感兴趣的小朋友,回去继续读一些关于鸟类的书籍,说出值得赞赏的地方。

二、落实生本教育,打造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把握好角色,归位于学生,创设和谐、宽松、合作、探究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篇4

【导语】

注:表中空白处表示无相应科类招生计划。

院校代码院校名称文史类理工类10008北京科技大学56910010北京化工大学53610013北京邮电大学59910022北京林业大学56110026北京中医药大学56310030北京外国语大学60760210033中国传媒大学59456210034中央财经大学5916251003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58163110052中央民族大学57658710053中国政法大学59010056天津大学60810079华北电力大学(保定)55056010141大连理工大学58810145东北大学55510183吉林大学56310200东北师范大学551547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60310217哈尔滨工程大学54810225东北林业大学53152010255东华大学53410264上海海洋大学52910286东南大学5846071028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8110288南京理工大学57610295江南大学55354210307南京农业大学52210316中国药科大学53410353浙江工商大学56854310359合肥工业大学54010384厦门大学59561810422山东大学58657910423中国海洋大学5745801049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5510497武汉理工大学56857610504华中农业大学54310511华中师范大学578580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7859810524中南民族大学54252210532湖南大学58259910533中南大学58410561华南理工大学58860410593广西大学53950810610四川大学58961310613西南交通大学57457010614电子科技大学61410635西南大学57256510656西南民族大学53751910698西安交通大学61510699西北工业大学5525921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8910710长安大学550107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4654810718陕西师范大学56255711075三峡大学51451411535湖南工业大学51950519614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602

篇5

【关键词】以生为本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地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地带,是学生自由发展,逐渐成功的地带。教师只有以生为本,才有课堂的生命活力。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教师应该以生为本,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认真钻研课文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

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教材,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精神的宝库。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钻研,领略文本的魅力,创造心灵的最佳境界。

1.精确把握课文

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钻研文本,重视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把握目标、特点、思考练习、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跳跃,掌握学习的实际,了解学生在高中学习层次中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等,把握文本的精髓。

2.多元化解读课文

教师要带领学生超越教材,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产生情感体验,获得人生涵养等。超越课文本身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文学素养更丰厚,人文素养更厚实。

二、精心设计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

语文教学要追求简练,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教师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和积累运用,重视实现简约的教学,实用的教学。高中语文教师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在简单中教学语文,让学生学得轻松高效。

三、多项举动实施是构建高效语文的保证

学生学得轻松,充满乐趣,学生自主学习的高中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师要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1.激情教学

一切学习应该从启迪心智开始,教学语言都是引火线、导火索、兴奋剂、催化剂。教师要让学生发现问题,重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好问题的空间,运用好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创造问题的情景,巧妙设计教学疑问,运用教学激情推动教学的进程,教学生产生学习的新奇感,实现学生探究的愿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教师通过学生初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实现学生从浅到深,理解课文的深意,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快乐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增长灵气,绽放语文学习的光华。

2.动态学习语文

教学是创新的过程,是学生的体验、探索和感悟。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给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创造学生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表现。教师运用教材资源,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精彩的句子、模拟课文角色;让学生品味,产生共识,产生理性的飞跃;教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感受成功的快乐。

3.教师和学生互动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师和学生感情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互动等。教师就像导演,学生就像演员,让高中语文课堂成为舞台。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宽松、轻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教师学生充分接触,学会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点拨,为学生指点学习,给学生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增长,语文素养得到积淀,视野得到拓展,心灵得到滋养,产生继续探究的愿望和动力。

4.精心设置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测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拓展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有效路径。教师要围绕目标进行语言训练,设计教学重点,精心设计练习,设计灵活的题型,多样的方法,训练学生,加强字词句的训练,加强阅读的提升和写作的升华,让学生轻松理解、消化和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四、激励性评价是学生高效课堂学习的动力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给学生搭建创造的平台,张扬学生学习的个性。教师让学生抒发个性化的见解,勇于发言。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有能力、有思考、有见解、有创新、有自信、有思维等。教师要多给学生赞许的目光、亲昵的手势、鼓励的话语、赞美的评价,让学生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发展。教师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心灵巨大的内驱力,鼓励学生产生向着成功追求的心愿。教师也要运用温暖的话语,给学生积极上进的动力,给学生成长的快乐感和温馨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内部的精神财富累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语文课堂,让高中语文教学绽放鲜妍和芳华。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中英语;课堂效率

在深化教育质量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改革也正在逐步加深。此时,建构以生为本的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促进我国高中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以生为本的高中英语课堂的构建也成为当今英语教育发展的新课题。下面就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高中英语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高中学生才是高中英语课堂真正的主人。英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处于从属、辅助地位,并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任务。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生是其学习和成长的内因,而教师是学生进步的外在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而学生本身对其学习则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高中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语言,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容,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反复进行练习和实践。在此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主动引导,让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和探索者。通过尊重和维护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并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英语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由教师进行引导、启发和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善于表达自身的观点,进而提高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效率。

二、构建英语知识互动交流平台

高中英语的学习具有丰富性、多元化的特点,英语知识的丰富性和较强的应用性要求学生要根据学习的需要,积极进行适当的英语交流实践。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英语交流创造轻松的环境,并搭建合适的英语交流平台。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呈现出英语课堂的主动、积极的一面,学生大胆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交流能有效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帮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共同学习进步,从而营造良好的高中英语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班级板报、英语小故事、英语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一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三、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积极作用,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效率。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资源利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还要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其他教学材料,全面展开高中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材作为高中英语知识的主要载体,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有条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但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不能过度依赖教材,而是要在把握课本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延伸或缩减。对于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应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全面的把握,加强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的训练,从而体现出“以生为本”的原则。

四、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对高中英语教学具有导向性作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当反映出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该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当从教学质量的多个侧面入手,在对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反映出学校的发展特色和发展目标,并重点反映出学生成长发展的具体要求。在评价体系中,要体现出高中英语教学的特色,采用分类指导、重心下移的原则,根据英语教育教学的实际制订相关评价标准。同时,以学生培养为核心,建立英语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建设标准,并以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建立学生的英语能力素质标准,并最终形成一项完善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课堂上,围绕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英语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思想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构建,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轻松的合作交流平台,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并采用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春蕾.“活动单导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133.

篇7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本科一批A段院校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尚有部分剩余计划,现进行网上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时限为:7月13日13时起至7月13日17时止,过时一律不予受理。征集志愿有关要求如下:

一、凡高考成绩在我省艺术类本科一批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科254分,理科236分,含照顾政策分)以上,美术类专业课在全省统考控制分数线180分以上,未被录取的艺术类考生可填报5个院校平行志愿。

二、征集志愿院校的收费标准、专业要求等以我省《2019年黑龙江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及院校《招生章程》为准,请考生务必仔细查询后再选报。有关本次征集志愿的院校代码、名称和专业代码、名称详见附表。

三、符合条件的考生可凭准考证号和本人密码登录“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lzk.hl.cn)进入“网报中心”,点击“2019年黑龙江省高考网上填报志愿入口及志愿查询入口”,并按系统提示及要求依序完成填报征集志愿的操作(网报服务电话:0451—82376072,82376270)。

篇8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思政课教学 教学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为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近年来,思政课教学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际效果与其所承担的任务尚有很大差距。笔者作为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多年的老师,认为改革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没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于教学实践中。

一、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理论讲解,忽视实践教育。

相对其他专业课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特征在于它承载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教学中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毋庸置疑,这是思政课教学的讲授蓝本,是正确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静止地和绝对地对待教材,以课本为中心,专注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生活实践的教育。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现实生活。思政课教学的对象是人,实践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深刻变革中,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都会反映在他们的生活实践中,他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对此会产生一些思想上的困惑,需要正确的导向。思政课教学只有面对学生的思想实际,从问题出发才能对症下药,游离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践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只会给人“虚”和“空”的感觉,也削弱了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

2.重社会价值教育,忽视个体价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效用与意义,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而且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取向普遍存在偏颇,那就是重社会价值教育、轻对个体价值的肯定,过多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个人对社会的认同和个人对社会的奉献,而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考量,很少谈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自我价值追求和学生的正当利益需求,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深入人心,也不符合时展对人才的要求,难以实现思政课的价值目标。

3.重高层次目标,忽视基础文明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存在“理想化”观念,与学生的行为实际存在较大差距。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冯友兰先生曾经说高校有两类课:“一类是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另一类是使人成为某种人。它是两种学问,两种课。”使人成为“人”的课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思政课就是这样的课程。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当下大学生首先应当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合格公民,带头恪守公民道德,承担公民责任,履行好公民义务,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合格公民是内在统一的。思政课欠缺对大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基础文明的教育和培养,致使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中形象欠佳,造成社会屡屡对大学生素质提出批评。

二、思政课教学“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工作,“以人为本”是新形势和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思政课教学内在的质的规定性。

第一,“以人为本”开启了思政课教学的新境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同时是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以人为本”贯穿在思政课教学中,就是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做文章。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有思想,有各方面的需求,教学就要紧贴学生的思想实际,满足他们的需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有差别的个体,教学就要尊重人的个性,肯定他们自身的价值;学生成长有其规律,教学就要遵循原则,尊重规律,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以人为本”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课程,使学生懂得怎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然而,这一切不是书本所能给予的,更不是靠外界力量所能强加的,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生活是舞台,社会是课堂,实践是老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说教能奏效的,要依赖学生主体本质力量的发挥,在学习、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感悟,在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思量比较中选择。中科院院士、美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思政课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头脑的火种,“以人为本”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掘他们身上蕴藏着的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调动他们内在的能动性,让他们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反思中内化,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第三,“以人为本”是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动力。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将基本原理、思想政治理论单纯当做知识,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以灌输的方式单纯地讲理论观点,交代知识,而学生则被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收,没有主动的思考,教师只钻研书本,不了解学生,结果是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思政课教学变成了脱离现实的填鸭式单向灌输和概念演绎的说教。“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辩证否定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只是坐而论道,而要将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自己的职责,把讲授理论知识和学生切身利益、成才的愿望、存在的困惑有机联系起来,既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又要认真研究教材,寻求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的最佳结合点;而学生主体性的回归,则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能动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实现了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三、思政课教学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首先要强化平等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有思想,有活力,喜欢张扬个性,追求自由平等,同时充满叛逆,希望得到肯定。思政课教师要了解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用友善的态度、欣赏的眼光接纳他们,教学中要增强亲和力,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心比心,用真情感化他们,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说教。

其次要改变那些不符合时展的陈旧的教学理念、方法,紧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求实求新求活。

所谓“实”,就是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成长中的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面对求学、就业、恋爱等现实问题,他们会产生思想上的烦恼,生活上的困难,人际关系上的苦闷,等等。思政课教学就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把握学生思想,了解学生困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理论又办实事,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1]。

所谓“新”,是指思想要与时俱进,内容体现时代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的视野空前开阔,思想观念更新迅速,如果思政课教学跟不上形势,还是重复那些陈旧过时的东西,就会造成学生的抵触,只有和时代同步,和青年同步,吸收新思想,解决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入脑入心。

所谓“活”,就是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用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实施互动教学,广开言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展示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体现包容精神,允许不同见解,教师尽引导职责但不强加于人,营造生动、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

再次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当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学习、生活及交往方式,“互联网+”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学如果不从信息化社会的特征出发,就会失去手段、失去学生、失去优势[2],因此,教学中必须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教育平台,运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时时与学生保持动态联系,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成正比。

最后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以人为本”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环节。与学校不同,社会是开放的、鲜活的大课堂,也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促进学生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品格、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他们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有利于将他们锻造成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以人为本”观念指导下开展教学改革,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努力开创思政课教学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科研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30-0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高校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我校做了很多尝试,开展了许多探索性的教学改革,本文对我校近年来开展的开放实验室教学进行总结与浅析,借此可以给与我校教学、科研条件相似的医学院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医学院校提供一些借鉴。

一、开放实验室的背景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8个广西医学重点实验室为核心,以7个二级学院实验中心为骨干,以20多个医学相关的教学实验室为基础,涵盖了从前沿医学研究到一般教学需要的实验室体系。长期以来,我校重点实验室及二级学院实验中心主要是为专业科研人员和硕、博研究生提供科研服务,在本科教学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更多地为医学本科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以此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一直是我校探讨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开放实验室的形式

在学校教务处的统筹协调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由浅入深地推行了多种形式的实验室开放教学,主要的形式有:

1.重点实验室普及型参观和学术讲座。对于刚入高校的低年级本科生,由于他们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限,我们一般在第一学年末安排他们到重点实验室参观,给他们介绍实验室的一般情况。同时,由重点实验室专职教师举办1~2次学术讲座,重点介绍每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的科技前沿研究。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感性地了解我校当前的科研水平,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他们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验研究中打下基础。

2.延伸常规实验课,开设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一般是在本科第2学年下半年到第3学年上半年期间开展,学生此时只是初步了解相关基础医学学科知识,实验设计、操作仍不规范。因此,我们事先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常规培训,如给学生观看示范性实验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在学生基本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并通过考核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其流程主要包括:(1)由带教老师讲解探索性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选题、可行性分析、申请书撰写等;(2)每个课题组一般由4~6名学生组成,同时要求有课题负责人以方便联系;(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并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条件,通过查阅文献或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出合适的题目,并按要求写出规范的设计方案;(4)带教老师从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实验方案,确定入选课题;(5)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进行结果处理,老师只是给予一些技术上的指导;(6)学生撰写论文并参加答辩;(7)老师给予学生相应的综合评分。

3.参与到现有的科研课题中,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精神。由于医学本科学生自身条件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加上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面较窄,学生很难独自开展一个系统的课题研究。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一个完整的科研课题的全程,我校重点实验室每年都开放一些科研项目,吸引本科生参与进来。这种教学形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老师给学生详细介绍课题的基本情况,包括研究背景、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才可以让学生独立承担科研课题的部分研究。其次,学生完成阶段性实验后,老师定期指导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允许学生采用某一部分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并投稿。最后,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撰写申报书,申请各类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或参加挑战杯。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学习、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4.设置“未来学术之星”基金课题,鼓励学生自由申请。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科技活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我校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项目申报活动。其申请的流程为:(1)每年的6月中旬~9月初为课题申报阶段,在这期间,学生要查阅文献,并按照申报每年的申报指南撰写申报书;(2)9月下旬为课题评估、立项阶段,教务处聘请校内副教授以上专家按照立论新颖、论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可行、经费预算合理的总体要求进行初审,提出是否立项和立项级别的初审意见;(3)各分团委将允许立项的课题申报书及其初审意见一式三份上报至校团委,由校团委提请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复核,确定予以立项的课题及其级别;(4)10月~次年3月初为课题实施阶段,学校对获得立项的课题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采取课题负责人形式开展课题研究;(5)次年3月中、下旬为课题结题阶段,要求有结题报告。最后,教务处组织专家严格审查课题考核指标是否完成,并给予不合格、合格、优秀等评价,如果课题组能超额完成,并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则考虑在下一年度给予滚动资助,特别优秀的成果还将被推荐代表我校参加广西区、全国“挑战杯”竞赛。总而言之,“未来学术之星”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早期接触科研”的重要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接触和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动向。

三、教学取得的成效

为了打造“教学科研型”医科大学,我校近年来比以往更加注重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多种教改措施,其中,针对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本科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科研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以我校临床重点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消化内科课题组面对我校本科生开放了“胃肠病循证医学”项目,先后招收了10多名本科“助理研究员”。在教师指导下,这些同学参与了整个科研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给他们提供了大量实际锻炼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2004级本硕班吴留成,2005级本科生刘莉丹、廖明、黄小丽,2006级本科生苏婷、潘晓芬、尹芳、黄萍、宾琼、李靖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分别在SCI期刊Endoscopy、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Pancreas、Colorectal Disease、Breast Journal、Dermatitis等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2.强化和提高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托开放实验室特别是重点实验,校团委主持开展了本科生“探索性实验”、“未来学术之星”等大学生科研培养项目。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12年,我校本科生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多篇,代表性的有2009级本硕班叶方慧、张冰、黄路路,2009级本科生杨铭、陆艳梅、刘常远,2008级本硕班陈阳、王洁、杨延龙等同学分别在SCI期刊Genes and Immunity、PloS ONE、Immunogenetics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四、存在的问题

1.开放实验室不像计划内的教学一样有固定的学时数和明确的工作量,如何计算教师的工作量,以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另外,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如何认定其学分,以此认可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是要考虑的问题。我校在这些方面是做了一些探索,但仍不够完善。

2.“探索性实验”和“未来学术之星”项目指南尚须改进完善,以适应医学高速发展的需要。另外,“未来学术之星”单个项目资助的力度太小,多数课题是在老师课题经费的额外资助下才能按计划顺利开展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老师带教的热情。

综上所述,多层次开放实验室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为学生早期接触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能,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他们参与科研、从事科研的热情和愿望。这种教学模式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由被动教育到主动教育,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石.强化学生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J].高等教育研,2006,6(2):68-69.

篇10

关键词:以生为本;更新观念;自主学习;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状态,课堂也一直都是教师主宰的平台,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灌输中,没有自主性、没有探究的意识,导致学生越来越找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认识到语文教学价值的同时,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更新教学观念,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该随之发生一些改变,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应该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然而,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固执地停留在以“分数”论英雄的指导思想上面,使得一些教师根本不能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打造出属于学生的课堂,转变教学观念是最主要的,也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前提,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和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基础工作。

二、借助自主学习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自主学习模式是素质教育下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需要,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坚持不断的练习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选择了自主学习的模式,首先,我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引导学生按照“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这个主线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本节课进行讲解,以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开展。因此,语文教师要真正发挥自主学习模式的价值,以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展示的空间和平台。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需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不断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过难或过易都将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例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时,为了让学生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也为了让学生体验文本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文中几次提到了“花”,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2)文章中都描写了几件事?(3)爸爸对“英子”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4)文章中“爸爸”给人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地阅读文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中心思想,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使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