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范文
时间:2023-03-30 06:5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与健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一重要指示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学生的健康与体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追溯到我们熟知的一个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健康与体育是怎样在意义上建立联系的,对于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怎样理解,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一、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将皮球踢进球场的特定区域――足球门,就有了“足球”,或将球抛进一定高度和大小的篮筐中就有了“篮球”,使“踢球”、“抛球”这一行为被赋予新的意义。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长久以来属于学校教育的职责,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态的体育在其中充当不可缺少的角色显然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今天,包括体育在内的学校教育已经具有相对的强制特征。作为被监护人,学生必须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上学或离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从事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活动,学生与体育课或校内被组织的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样在此范围内。尽管学校体育在外部表现形式上与游戏的性质接近,但是既然它属于教育行为就决定了组织和实施某一体育运动的目的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兴趣与爱好。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自然环境、生活习惯、药物及运动等因素。另外,性格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等也是影响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谁也不会期望单靠体育运动及学校教育控制诸多营养、生活习惯、遗传、自然环境等这些对学生健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对于健康有益的运动是指一般人所需要的使自己作为生命体的自然存在不可缺少的那种运动。疾病是由于人处于非自然状态所致的。所谓“参加运动有助于增进健康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不过是从运动不足这一非自然状态恢复到“运动=生命”的自然状态。经验告诉我们,当人们暂时忘记患病的痛苦时,对于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健康状态并不觉得是一种幸福或享受,只有当人们头痛脑热吃药打针病愈之后,回想起来,才会觉得不生病为好。这也许就是健康作为一种人们追求的观念得以形成的起因。然而“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这一通俗说法,表明了病态是相对于健康状态的一种不为人们所欢迎的自然状态。既然如此,与其追求非人力所控制的健康状态,倒不如从影响健康的诸因素入手,在人力可为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所以,对“健康第一”的理解与其说表现为对学生健康的追求,不如理解为注重健康的培养和健康观的形成更确切。
三、注意健康和体育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体育教育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就体育讲体育,就健康谈健康,所以在素质教育理论下,要摒弃这些旧的教学模式。要实现健康和体育的有机结合,如在介绍运动技能的课上,不论是介绍与健康有关的运动项目,还是介绍与竞技和健康都有关的项目,都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增强体质和有利于身体健康上。如在体育课上教学篮球时,因为学生都熟悉篮球,所以可以给学生讲讲篮球的发展历史,以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还要实际演练篮球的传球、接球、运球、抢球等基本动作和技术,告诉学生经常打篮球能够让身体更灵巧、敏捷、有耐力和柔韧,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脏、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的机能,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这样将使学生知道篮球运动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从而喜欢上它并经常练习。
四、教学要体现理论的系统性、技能的实用性和形式的活泼性
在上理论课时教师应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分析和阐述,使学生真正形成健康体育的完整理论体系;在介绍运动技能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代替老师示范,还可以通过观看中外体育视频,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传统的体育教学知识单纯强调运动技能,重视走、跑、跳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更重视体育健康教育,尤其是大学生,使其在繁重的学习与压力下关心自己的健康,从事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体育课教学一定会回到正轨,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2
关键词:体育;教育;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80-01
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由于青少年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尚待提高,在这些群体中出现了很多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导致的众多学生出现肥胖、近视、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忽略了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作用而引致的。因此,本文就现阶段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一些探讨。
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现状
1.青少年肥胖率上升。据居多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年龄处在7~22岁之间的汉族学生中肥胖率持续不断增加,相比于2005年,其中城市男生肥胖率增加1.94%,城市女生增加0.63%,乡村男生肥胖率增加2.76%,而乡村女生增加1.15%。
2.近视率居高不下。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中国学生近视率已跃居世界第二,其视力下降状况极其令人担忧,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近视率更进一步上升。其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率分别为28%、68%以及85%。
3.肺活量水平继续下滑。根据中国学生体质监测的相关报告,可知青少年儿童肺活量与耐久力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仅仅以河北为例,在7~12岁的青少年中,平均每五年,男生肺活量指标下降133.1毫升;女生则下降112.1毫升。而在13~18岁的青少年中,平均每五年,男生肺活量指标下降117.4毫升;女生则下降143.6毫升。在7~12岁青少年中,平均每五年,耐久力指标均值(50m×8往返跑)男生下降1.86秒;女生下降1.70秒。
4.心理问题增多。据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青少年中有心理问题学生人数持续上升。并且,青春期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来自学习、家庭、社会、学习的压力,渴望自我认可等导致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
由上可知,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岌岌可危,我们必须普及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影响的正确意识,才能帮助这些学生尽快加入体育锻炼,从根源上杜绝这些问题。
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1.对骨骼的影响。运动能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从而加强血液循环,并且,骨骼区域得到运动的次数越多,骨骼在生长上的速度就越快,尺寸规格上的变化就越明显。随着骨骼的增长,骨骼会变得更加健壮,在抗压、抗扭、抗骨折等方面的功能会得到提高,从而促进骨骼健康发展。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处在运动状态的人体,由于代谢的加强,对氧气的需求量会得到增加,因而,随着体育运动强度的增加,循环系统的功能也会逐步得到增强。长此以往,循环系统能得到更加健康的良性优化,从而促进人体的内部健康。
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对于氧气的需求增加,从而引致呼吸量的迅速上升,与此同时,在呼吸过程中,动脉血液会呈现周期性的较大幅度波动。这就要求呼吸系统能随机调节,对体育锻炼的过程作出适应性的反应。长期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呼吸系统的优化发展。
三、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对情感和情绪的影响。通过体育锻炼,处在敏感的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能在简单的运动中释放年龄阶段中承受的巨大压力,平稳较不稳定的情感和情绪,改善和调整心理、生理状态,将精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
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通过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青少年可以在简单的娱乐休闲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从而积极培育自己的团结精神、协作能力以及团队意识等。从而为自己积极与人交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人际关系的拓展做好铺垫。
3.对心理障碍的影响。体育锻炼通过增强身体的体态美观树立青少年的自信心,从而帮助学生从自身开始乐观,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青少年进行锻炼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是加强意志锻炼的培养过程,通过克服锻炼中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消除心理障碍。
体育对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多个方面的健康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体育训练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上的关注,作为体育事业的工作者,尤其是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工作者,在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人才上责任重大。我们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理清体育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做新时期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汉超,高雪峰,等.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2-176.
[2]唐炎,虞重干.结构与生成机制:一种关于体育教学社会功能的探究[J].体育科学,2009,2(6):85-89.
篇3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活动,它随着社会生活、生产力和生成方式不断发展。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将各种性质的游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游戏的条件下更容易学习掌握巩固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达到锻炼身体和娱乐身心的教育目的。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还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适宜的体育游戏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愉悦身心。这些心理素质对开朗性格、坚强意志和自信心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体育游戏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特有的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观赏性,调动学生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有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同一窝生下的两个健壮的羊羔安排在相同条件下生活,唯一不同的是,一只羊羔边拴一只狼,而另一只看不到狼,结果看到狼的羊处于恐惧的心理状态,不吃东西,逐渐消瘦下去,不久死了,而另一只看不到狼的羊健康地活着。可见,拥有身体健康同时拥有心理健康多么重要。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已被学校教育视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阵地。
合理安排游戏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起到良好的效果。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但素质练习内容单调枯燥,学生不能自主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而体育游戏既可把以往单调的体育内容变活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游戏中通过跑、跳、改变方向等动作来完成任务,寓一定技能于游戏之中。通过调查和实践,在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在“垫子上前滚翻—爬过高栏架—跳过小山羊—跨越低栏架—绕过障碍物—返回加速跑”的组合游戏中,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地巩固了动作技术的掌握,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体育游戏能培养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优良道德品质
目前将道德品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受到了普遍关注,体育教师通过精心构思组织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心理挫折,增加锻炼的乐趣和群体的和谐,冲淡心灵上失败的阴影。使人以一种良好的心境投入体育锻炼中,获得心理上不可多得的愉,促进紧张、焦虑、忧郁的消除。例如:在“跳山羊”教学中,许多学生对跳山羊都有畏惧感,为了增加学生自信心,我安排了一个小游戏——跳“人山羊”,把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任务。每一个人直到腿体前屈两手扶住自己小腿成“人山羊”,最后一个依次向前跳过一个个“人山羊”到最前方自己再成“人山羊”以此类推,直到一个轮次结束。每一个人既是“山羊”又是跳跃“山羊”的人。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改变态度,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有了相应地分化过程,掌握跳跃“人山羊”的一部分技巧。对山羊畏惧感消失,充满信心积极挑战真正的山羊,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增加群体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培养出学生独立、协作等精神。
二、体育游戏对学生交往的人际关系有积极的影响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等诸多因素,体育游戏的趣味性、竞技性、公正性正符合了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尤其是班级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全校性的运动会。它是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都能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的集体荣誉感。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者更易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更强。体育游戏中包含有很强的社会性成分,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到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逐渐培养起尊重他人的习惯,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和道德责任感。例如:在游戏“两人三足跑”“三人五足跑”到最后班与班之间“多人多足跑”比赛中,想要取得胜利就需要同伴间相互“沟通—实验—再沟通—再实验”等一系列练习,游戏者在合作的时候,团体凝聚力增强,相互沟通,思想和心理得到交流,心理问题得到倾诉。特别是在游戏的时候肢体的接触,内心不合群的心理语言在肢体表现上得到放松。最终达到最佳状态来参加比赛,力争获得胜利。通过此项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学会尊重、忍耐、服从。理解合作在完成游戏任务中的作用,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互帮互助,在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同时,体验到愉快和欢乐。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学生之间良好的交往心理准则与集体荣誉感得到培养。
篇4
关键词 体育 德育 健康 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知网,以“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德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阅读相关文献660余篇,并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原始资料,结合国家学生体质最新动态。
1.2逻辑分析法
通过分析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找出心理健康对学生的重要性,再通过德育的研究,找出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2相关概念界定
2.1体育
(1)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
(2)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各种活动,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等各种项目。
2.2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是指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处在良好和谐的状态,该状态是不断改变和发展的
2.3德育
狭义:称“小德育”,坚持认为德育即道德教育。
广义:称“大德育”,认为德育即是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3体育与健康
3.1体育的功能
3.1.1增强体质,强身强国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这正是体育的独特之处,也是体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点,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3.1.2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克服不同运动项目带来的身体要求,才能够体验到正常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身体感受。这也是人们在从事其他活动过程中很难体会得到的身体感受。它能够强筋骨、强意志、调感情,对一个人的内在意志品质具有特殊地培养和陶冶作用。
3.1.3培养人们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
体育有利于人的“社会化”。没有强烈的胜利欲望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体育竞赛中不可能取得胜利。体育竞赛,特别是在集体项目的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胜利,不仅要有力争胜利的顽强竞争意识,又要懂得与同伴和队友的团结协作,才可能达到目的。而体育的这种“模拟社会”的功能,是体育运动所独有的。
3.1.4丰富个人和社会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们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够愉悦身心,丰富文化生活。各种不同形式和类型的体育竞赛,以它独有的形式和方式为人类社会生产出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也提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3.2健康的分类
(1)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良好,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没有检查出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
(2)心理健康
(3)社会适应健康
社会适应,也称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3.3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3.3.1 体育促进着德育
德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人的积极性以及培养人的创新性。体育教学过程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内心沟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能够促进个人心理的健康,以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精神为社会服务,也能够按照社会的规则从事活动,为德育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证。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课上的严格要求,一些不苟,言传身教,身先士卒;课后和蔼可亲,讲友情。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体育教师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3.3.2 德育相辅体育
道德的本质就是尊重别人,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通过养成这种互爱的方式,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育参加者就会遵循比赛道德,很好地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心理的健康和道德的健康,所以德育进行有利于健康,从而间接地促使人们从事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 赵克.现代体育思想与校园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7(5).
[2] 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
[3] 李亚敬,吕冬生.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德育发展[J].学理论,2010(16).
[4] 任丽萍.新时期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5] 张尚晏.早期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7 (11).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安全防范;传统健身;乐疗歌曲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体育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学校体育教改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的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需要。因此,应继续研究和扩大体育的教学范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虽然对学生的教学安全有所重视,如把掷铅球换成了掷实心球,有些项目铺设了塑胶场地,设了围栏,增设了一些社会流行项目,如跆拳道、国标交际舞,但这些都是较狭隘的安全教育和课改。我们应该从宏观方面来看待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知识,让他们在社会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真正学会躲避危险,保障安全,增进健康。应将《体育与健康》教课书中增加安全教育、医疗保健、乐疗歌曲等有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的知识技能纳入体育课的教学中去,丰富与完善体育课的功能,切实保障每位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体育与健康安全课程的设置应按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制定学制和开设学习项目,体育内容应本着由易到难、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而且学会处置应急事件的方法和能力,这也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应把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做为今后体育教学的宗旨和方向。
一、各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一)小学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小学阶段应以跑、跳、投项目和体操、跳皮筋、扔沙包、踢毽子、双扛、游戏、武术基本功及其套路为主,以球类、棋类为辅,也可以增加滑板,掌握这些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意识,树立体育强身健体的理念,在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置防煤气中毒,防雷电、防触电、防火、防震、交通安全教育与陌生人的交流与防范知识技能,掌握一些歌曲,突出校园特色和儿童、少年心理特征以及爱国主义歌曲,音乐教育由学校的音乐教师具体实施。
(二)初中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初中阶段应在跑、跳、投、武术基本功等简单基本技术上,增加难度技术的练习,棋类、舞蹈也可增加难度,同时应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接受球类基本技术的学习,武术套路和体操技巧的学习,增加跆拳道、剑道、柔道等。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学会使用灭火器,学会易燃易爆的防范处置,学会防空知识、防洪知识、被毒蛇和狂犬咬伤的急救方法以及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自救和学会灾情报警的方法,乐疗应掌握几首优美动听、陶冶情操的校园歌曲和奥运歌曲。
(三)高中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高中阶段应主要开设以球类为主(篮、排、足、乒、羽、网)的课程,让学生接受跑、跳、投的高新技术的学习,同时可以学习武术的器械、擒拿、散打等,也可增加台球、交际舞等。在安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应让学生学会保健、按摩、拔罐、刮痧、穴位理论等基本医疗技能,学会救护病人(脑中风、骨折、溺水、中暑)等技法,并且应该组织逃生演练,以及传染病的预防。另外,在高中阶段应继续提倡学习音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可以演唱一些流行歌曲和民族歌曲。
(四)大学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大学阶段应主要让学生学习医疗气功、太极推手、养生保健、舞龙舞狮、武术器械、传统套路、健美操、《五禽戏》、《易筋经》以及球类的高难技术和实战战术、规则等。音乐方面应掌握乐疗歌曲和流行歌曲。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学会预防艾滋病,学会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行车安全的知识。在教学方面,可以把应激事件和音乐医疗的预防制作成电子版的VCD,这样比较直观,容易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先让学生有直观的正面了解,初步掌握处置危险的方法技能。还可以在体育课上由体育教师详细介绍并演练,把每种情况应该运用什么的方法和怎样去解决运用到实处,让学生确实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从体育与医疗、音乐、安全之间的关系三方面谈谈认识,从而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在体育课程中加入这些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体育与医疗、音乐、安全之间的关系
(一)体育与医疗的关系
体育与医疗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人类的健康。体育的目的在于强身防病,而医疗的作用在于治疗顽疾,使人健康,如果两者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那将对人类的健康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或者说两者相辅相成会对恢复病人的健康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其实,在我国有很多传统医疗保健方法值得继承和运用,比如医疗气功、医疗按摩等。这些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演练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人的健康作用却是非常明显而有益的。比如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道家“养生内丹功”,孙思邈创编的“六字决”少林秘籍《易筋经》另外,还有一些医疗保健操,比如目要常运、头要常梳、齿要常叩等等,这些小动作通过练习,往往均能起到良好的健身功效。这些医疗保健技能演练不仅简单,而且也不用购置器材。占用空间很小,有些原地就可以徒手练习,有些采用坐姿即可。想什么时候锻炼就什么时候锻炼,而且一旦学会将终生受益,即使毕业后也不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大力推广和普及这些易学易练不受场地和器材约束的保健医疗技能对于学生的终生身体健康将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一些穴位的锻炼也能起到治病、防病或减轻痛苦的作用,比如按足底的涌泉穴对人的健康很有益,鸣天鼓可以增强记忆力,还有迎香穴对于治疗和预防感冒都有很好的作用。这些看起来简单朴实无华的穴位按摩手法对人的健康有非常大的益处,可谓小动作大健康,是对学校体育项目的有益补充。所以,在编排教程时,应该关注这些简单实用的手法、动作。
(二)体育与音乐的关系
体育能带给人健康,而现代健康观是指不仅要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还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而音乐的作用恰恰就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抚慰人的心灵,所以对于心理健康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治疗作用。比如在四川地震灾害中,有许多的歌手都为四川地震灾区谱写了很多的歌曲。在这些歌曲中有些是歌颂灾区救援人员的,给人以力量和鼓舞。还有的是鼓励灾区人民的,这些歌曲使人们有了生活信心,不再悲伤、消沉,使人民充满了希望和重建家园的勇气,所以对灾区人民的心灵创伤给予了很好的积极的治疗作用,对帮助灾区人民克服恐慌、建立自信,及早从灾难中解救出来,积极面对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音乐不仅有利于智力开发,还通过演唱可以增大人体的肺活量,锻炼肋间肌肉。另外音乐还就是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节奏,促使人体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增强细胞活力,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消除精神障碍,从而陶冶情操,祛病强身,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目的。
体育课程的音乐教育可以选择能提高自信的乐曲,如《步步高》、《命运进行曲》和集中注意力的巴赫的《恰空舞曲》、李斯特的《冥怨》、傅彪西的《月光》以及忘掉烦恼的歌曲《门德尔松》等。
(三)体育与安全教育的作用关系
体育的目的是使人健康,而如果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还能健康吗?所以人健康的前提是安全,如果没有安全,人也就没有了健康。据调查,只有10%左右的学生在学校仅受到过紧急避险的集体演练,绝大多数学生在安全教育方面就是空白,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制约:①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认为安全教育用处不大;②学校组织困难,受制于学校的环境场地设施等因素困扰;③没有真正懂得紧急避险和救援知识的专业人士;④认为是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
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认识问题,即没有把安全教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高度,心中存在漠视、侥幸和麻痹大意,没有把人的健康、安全放第一位。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中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同胞,如果能在体育课中多交流开展避震救灾的方法和演练,也许就会把生命损失降到最低。
之所以把安全教育放到体育课上,这主要是由体育跟安全的结合最紧密,体育教师跟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另外,体育教师对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演练和调动队伍驾轻就熟,而且需要广阔的场地,体育老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虽说比以前在安全教育方面有所重视,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安全教育的需求,应该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安全学习和演练,应该让全国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避险抗灾的实用知识和方法,应该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功课贯穿在人的受教育过程中。在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将普及安全教育的活动写进体育教科书,应该使《体育与健康》课变成《体育与健康安全》课,这样受益的人群才会是空前的。
笔者还认为应在大学本科阶段加大改革力度,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与社会密切联系并且实用的体育项目,因为他们今后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如果学习内容不能切合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那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就会受到影响。不能把正确的实用的体育健康安全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就会造成浪费,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参考文献:
[1] 赵之心.运动养生精华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吕韶钧.小动作大健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3] 张鸿懿.音乐疗法[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1).
篇6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学前专业 《体育与健康》
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在社会发展和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并提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明确将“体”放在首位,突出“体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充分说明儿童的天性,表现为好动、好奇、好模仿等。由于体育游戏既有游戏的特点,又有体育的特征,将基本体能的锻炼寓于娱乐性极强的活动之中,因而对激发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其以体能为主的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其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简便易行,形式生动活泼,并具有一定的竞赛性。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对锻炼身体、娱乐身心、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锻炼的能力有深远的意义。发展儿童走、跑、跳、钻等的基本动作,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收到效果,如果机械地重复,无法引起儿童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例如“冲过敌人的封锁线”,不仅能引发学前儿童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其积极参加游戏,还使儿童在游戏中达到体育锻炼要求,增强体质,发展儿童基本动作的目的,为提高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游戏可以丰富学前儿童自然、社会方面的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大多数体育游戏都配有童谣和儿歌,使幼儿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同时对发展学前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应具有特殊的价值,例如游戏《逛山园》。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在一起游戏的伙伴们之间可以很好地沟通并成为朋友。此外,体育游戏还可以发挥学前儿童的思维、想象、记忆、判断等能力。
体育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游戏一般需要多人的合作才能进行,另外体育游戏中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必须遵守,促使学前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例如:游戏“走走走”模仿各种动物的走法,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协调、儿童学会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体育游戏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娱乐性。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情绪是放松的、没有心理压力的。体育游戏带有竞争性,当在游戏中获胜,则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心理得到积大的满足,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游戏“勇敢的小矮人”,会面临失败,这会使儿童产生挫折感,但有趣的体育游戏吸引儿童,使他们忍受遇到的挫折,克服自身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学前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得到培养,同时体育游戏还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前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成为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落实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根本和执行者。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全面具备和熟练掌握体育游戏的知识,因此学前专业学生掌握运用体育游戏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现就自己在担任学前专业学生《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对体育游戏进行一些教学尝试,并初步取得以下经验和认识,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前学生学习体育游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巨大的动力。学生如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便会变得积极主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想象丰富,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兴趣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服从的形式。例如在体育与健康课中,我先让学生观摩学前儿童游戏视频,讲解体育游戏学习的重要性及在学前儿童中的意义,学习撰写体育游戏的基本格式,即明确以下几点:游戏名称;适用于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的目的或目标(包括任务、要求);游戏的准备(包括场地、器材、能力基础);游戏的方法(包括游戏的活动过程、组织要求);游戏的规则;活动建议及注意事项;配以简图或示意图等。一般来说,组织好体育游戏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如:讲解技能、示范技能、组织游戏技能、观察判断及应变能力,我给出范文让学生学习。随着学生体育游戏知识的增加,他们对体育游戏有了浓厚学习兴趣。我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组织一个游戏并领着大家玩,学生欣然同意。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体性主要包含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集中表现为自主、自我调控、自我决断等方面;主动性是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行动,其表现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及兴趣等方面;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其发展目标为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基于上述。教育和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实践学生主体性这一教育理念,以指导教育教学,力求发挥学生“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
1.转换角色,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力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并以此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激活学生那“沉睡着的潜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每次课我由四名学生课前自己收集并撰写体育游戏,亲自讲解游戏方法、游戏规则并组织游戏活动,以点带面,通过自编、自讲和自己组织,学生不仅得到实践的锻炼,而且得到角色的体验,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尝试让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需要创新性。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
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期末,我共收到体育游戏48个,并编写出了具有趣味又能锻炼奔跑能力的《狼和小羊》的体育游戏。这一游戏活动不仅有押韵的儿歌,还有很形象生动。教学中,该生讲解清楚,步骤明确,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一致评其为最佳。通过尝试,发现部分学生的能力比我想象强得多。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经验。
三、实行自我与相互评价,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
课程评价是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促进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评价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每个学生组织完游戏后,都会用事先制定好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实行自我与相互评价。评价内容为体育游戏设计、讲解、示范、组织游戏技能。教学中,48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观摩,一组参与活动,观摩的评价,参与的谈感受,组织者谈体会。这一评价,培养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的评价,不仅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又加深学生对体育游戏教学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互评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和合作精神。
通过体育游戏在学前专业《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尝试,我们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教无定法”,也明白要做好教学工作,只有多动脑,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
[2]吴鹏.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的学前教育湖南娄底外国语学校.
[3]刘福林等编.体育游戏.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12,第一次印刷.
篇7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包括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
在高一新生入学后,教师从介绍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教师对照体育与健康水平的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例如:球类教学,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学生的兴趣等因素,篮球、排球教学计划在高二第一个学期就完成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以后的教学以巩固提高为主。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
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体育理论考查: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实践后的几点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地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以及方式与成就。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教师在仔细“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教师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课堂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如此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
3.评价方法的改革。
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
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得更多、更仔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教师重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认真,效果好。
6.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教师多有用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广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强引导。
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自主言行,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
8.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出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篇8
适当的体育活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在进行体育活动中不能盲目,要有一定科学依据,不是所有的活动方式都会对身心的健康起到促进作用,如果没有科学、专业的理论来支撑,那么体育实践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而我们现代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不健康、不该有的状态,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对于庞大信息的关注已经是无法自拔。因此我们要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体育活动方式,并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地修订、完善。我们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也要将重点放在使学生拥有更大收益的角度上,制定长远的教学目标、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体育教学活动的主置,使得体育教学活动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无限乐趣。
2健康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地位
2.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将健康体育理念确定为指导思想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自2000年开始进行,经过一系列艰辛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很多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没有彻底消失,或多或少地对还在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而自从将健康体育理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确立为指导思想,很快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并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它将过去体育教学中那种为了教学而教学,不重视学生身心健康需要的思想转变为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和个体需要来制定教学计划,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取向来设定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广泛参与性,让体育教学活动变得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
2.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将实现健康体育作为最高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将竞技体育放在教学的关键点上,学生只要达到规定的标准教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至于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是否真的提高了自身的身心素质并没有加以考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把实现健康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目标,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现代社会生活的形态也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发展健康体育的要求,使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以健康的身心面对生存压力和挑战,为自己创造辉煌的未来。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将继续围绕健康体育的目标,遵从其精神实质,为学生营造更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使学生终身受益。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作用
3.1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高校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社团、学生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而且网络对高校学生也有着很大影响,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使得学生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混乱,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使得身心都受到了损害。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健康教育就是从学生的实际着手,不仅限于课上的体育教学活动,课后也组织一些业余活动,把学生从繁杂的社交活动和对网络的迷恋中转移到对体育活动的热衷上,让学生充分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2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发展观念
近些年来,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由此带来就业压力让学生的危机感和不安心理越来越严重,他们一方面要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觉得体育活动可有可无,是在空闲之时才会做的事情,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也是心不在焉,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以至于体育课上只有几个学生参加的情况屡见不鲜。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健康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未来发展观念,不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还要让学生懂得适时的体育活动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3培养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现实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黑暗冲击着当代高校学生,行业中的弄虚作假、竞争中的不公平和不公开,这些现象使得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就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这些对学生高尚、健康道德品质的形成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要深入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用健康体育理念指导学生,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能体验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又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使学生拥有高尚、健康的道德品质。此外,选取适当时机,进行反面行为教育,引起学生的警觉,并检讨自己的行为。
3.4鼓励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
无论是看似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还是复杂难测的现实社会,生活或学习中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与艰辛,在解决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障碍,由此带来的苦恼和精神压力会导致学生心灵受到创伤,形成压抑的性格,未来发展也会因此受阻。我们所进行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使学生拥有强大的心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给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要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舒缓心情,减轻压力,笑对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要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更能使心灵得到净化。
4结语
篇9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方法与过程
“天机与云锦”出自陆游的诗:“天机云锦用在我,裁剪妙尺非刀尺”。在本文中“天机与云锦”是指形成体育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条件。研究怎样“裁剪”这些资源条件上好体育课,更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今后,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还实行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开发出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要开发课程,必须拥有足够的课程资源,于是课程资源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来。
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即是指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根据这一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亦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资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运行的软件,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锻炼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组织与教法、课程目标、体育情感与价值观等。条件性资源是体育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硬件,包括实施本课程的人才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和体育器材用品资源等。
2.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全国执行学大纲的体育课程管理体制。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很大,以致于不少地方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执行大纲。结果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再制定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而是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要的内容与方法只提出了一个大体的范围,各地区、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各自的需要、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丰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并从中筛选出受学生欢迎的、有效的和切实可行的各种教学内容与方法,创造性地去实现课程的目标,做到目标一致,殊途同归。
3.更新观念,全面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被理解为仅仅是按课程表排的,在学校操场上的体育课,是一个限定在学校中和规定的45min内的封闭系统。如今,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已被看作是存在于校内外广大空间且不受45min限制的开放系统。“因此,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让体育课走出学校运动场,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家庭和社区生活结合起来,是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1〕。”这种新的体育课程观有利于我们开拓眼界,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3.1 树立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时间观。要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首先要有时间的保证,每周2~3次体育课加上学生在校内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过程,包括学生节假日参加的家庭、社区等体育活动过程。学生的这些体育锻炼时间都应当被看作是体育课时间的延伸,属于体育课程的时间范畴。目前,不少学校的选项课、俱乐部等,就不但打破原来的班级授课制,也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需要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必要时还可以安排在周末进行。
3.2 拓展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空间。 体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有较大的空间,这是体育课程一个突出的特点。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校应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当前,人们正在呼吁学校的体育场馆应向社会开放,反过来看,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学校的体育课程也应当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差异很大,各地区都拥有丰富和独特的校外体育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将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2〕。近年来,为了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不少学校都开始积极地尝试开发校外的体育资源。 在关注校外体育课程空间资源开发的同时,还应当重视校内空间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力,为体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3.3 开发丰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素材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具体的课程内容不作硬性的规定。这就要求地方、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地去选择课程的内容与方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创造出令学生喜欢又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锻炼方法。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开发还应当包括对常见的竞技体育项目的改造和利用,不少竞技体育项目,只要我们降低技术要求或器械标准,突出其健身与娱乐的功能,仍不失为受学生喜爱的好教材。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还包括传授一定的有关健康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选用一本好的教材外,还应当经常通过各种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广泛搜集有关材料,及时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
3.4 充分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人力资源。 体育课程人力资源可以理解为介入该课程并对课程的实施起积极作用的人力来源。课改要求体育课程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人力资源不但包括校内的体育教师、学校有关领导、班主任、学生等,还包括校外的有关专家、教练员、社区体育指导员、家长等。这些人都可能对体育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提倡在允许的情况下让体育教师走出校门,担任社区体育的指导工作,参加各种业务进修,在改革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
4.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途径 当我们建立了新的课程观后,我们的视野将扩大,将会发现体育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都加以开发和利用,而应当根据资源的优劣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4.1 开发原则
4.1.1 健身性原则。“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宗旨,因此,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健身性原则。所以,我们在选择素材资源时,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加以选择,保证这些素材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作用。
4.1.2 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动力,只有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环境产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我们应当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选择他们喜爱和欢迎的运动素材,包括一些娱乐、休闲和新兴的体育锻炼内容,使他们能在学习的乐趣中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4.1.3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时,应考虑到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如学校的场地器材、财力和环境等是否具备应有的条件,体育教师是否具备开发的能力,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基础,甚至还要考虑到能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等。
4.2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4.2.1 调查研究。 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各城市、自治区,甚至每所学校所在的社区,都客观存在着许多可开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但这些资源如不去发现它、挖掘它,就谈不上利用它。因此,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可利用资源的实际情况,再经过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佳的资源加以利用。
4.2.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必经途径,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当提倡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实验的结果证实所选择的资源的有效性,并从中选择最佳的资源加以利用。
4.2.3 交流推广。 近年来,不少地方和学校在这一工作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他们在素材资源的特色化上,在社区条件资源的利用上,或在人力、财力资源的开发上,都打破了原有旧课程的框框,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工作中应提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以上三项工作,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学区教研部门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开展,也可由各学校体育教研室在学校的支持下展开研究开发,甚至还可以由有热情、有能力的体育教师独立进行开发。总之,应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开发和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资源,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生动活泼,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体育;健康;竞技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75-01
体育与健康,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其现实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的谬论与存在很大的实践误区。不指出这些谬论不解决这些错误的实践问题,体育与健康事业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并亦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歧途。
一、竞技有害论与现代大众竞技决定论
竞技从来就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来源地,竞技中的大众竞技,从来比一般的体育活动与锻炼具有更大的健康意义与作用。关于大众竞技的决定性与优越性,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法看到:
第一,大众竞技是公认的体育比赛项目,具有技术的标准化、国际化,具有游戏特殊自然之比学赶帮的组织与可比性质,因此,它决定了体育的项目文化价值,决定了体育的文化性、技术性与国际化、社会化程度,决定了体育的性质与效能。
第二,大众竞技比一般体育锻炼更具有竞技的要求性与练习的难度、强度、量,更具有社会综合能力的运用性,并且,众所周之,没有为健康体育拼命的,除非是重病患者;而大有为好玩、为比赛或竞技拼命与付出的,大有为全面发展拼命与付出的。因此,大众竞技或学生竞技,具有比单纯健康的体育,具有更加显著的锻炼价值或健康效能。
第三,大众竞技是以“公平、公正比赛”为核心的体育活动,也可以说是典型的具有严密竞赛组织性作引导的群众运动、人民战争,而这种以“公平、公正比赛”为核心的群众运动、人民战争,无疑更加成倍地决定了体育的刺激性、决定了更具时间密度的体育规模。
第四,大众竞技是社会化很高的通用体育,因此,决定了市场体育、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等的广泛展开与巨大效果。因此,大众竞技,在宏观上决定了体育项目的社会性与未来、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社会性质与未来效能。
第五,大众竞技是比体育健康模式更体现有竞争特点的体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有益于尊重规则的习惯培养;有益于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益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从而有益于竞争意识、习惯、能力的培养。
二、唯体育健康论与现代科学健康论
体育其实并不是唯一的健康方法,简单枯燥的体育运动更没有那么大的健康功能。其实,健康是多源的,现代科学健康论是全面的。通常,我们的健康来源于“现代生活健康方法,现代体育健康方法,现代全面综合交叉健康方法,增强体质方法”。
关于这个问题,除了现代体育健康方法和增强体质的方法之外,特别要指出的是:
第一,我们必须掌握生活健康的科学方法。一方面,人要健康,首先在于或根本在于“减少生活或生命的折损”。寿命及其年龄特征是健康最根本重要的标志,而人只要没有任何折损,就能活到175岁,就能达到最大的健康目的(不能活到175岁的原因,就是遭受了这样或那样的折损)。折损是对健康、体质、寿命最重大、最深层次的破坏。常常十年健康抵不上一次重大折损,一贯健强抵不上一刻生命。能够保持身心与寿命的完好,就是最大的最有意义的健康。另一方面,人要健康,主要的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修身养性。要善于平衡生心;要善于合理运动;要善于适应或改造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环境。
第二,我们必须掌握全面综合交叉健康的基本方法。
中医、西医、体育,可谓是人类三大健康的特效途径与方法。其中,中医主要是从根本上进行日常的疗养与治疗,其方法主要是根据人体身心理特征和自然、社会的特点,利用食物、酒、中草药、中医疗法,对人进行调理,总体上属比较温和的健康方法。西医主要是从现象上进行对应的解除式治疗,其方法主要是根据人体身心理症状,利用手术等物理方法和药物等化学方法,对人进行急救,总体上属于比较暴烈的健康方法。相比之下,体育属于最自然阳光的健康方法,其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运动与社会活动的巨大力量对人的身心进行刺激,通过刺激获得巨大的健康效益。对于中医、西医、体育这三种健康方法,我们必须区别对待与合理运用。
三、结语
显然,竞技有害论和唯体育健康论是我们认识与实践中的谬论与误区,它严重地误导与损害了体育健康事业,必须加以批判与纠正。然而,现代大众竞技决定论和现代科学健康论,才是正确的现代健康科学观与方法论。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确立正确的健康科学观与方法论,并运用它去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体育与健康实践。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