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绩点范文
时间:2023-03-23 02:3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分绩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分绩点会影响考研,学分绩点对学生拿学位证和本科毕业证以及考研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学分绩点是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实施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大学里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只有通过这门课的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只有学分积累到专业要求后才能毕业。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课程与学分,还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制是一种更加灵活的弹性学制,为学生在校期间创造了更多的灵活性,包括在一段时间内申请休学、创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毕业以及辅修、攻读其他专业和学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学分制 班集体 学生个性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单位,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然而随着高校学分制全面推行,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越来越松散。班集体教育功能日益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学分制条件下班集体建设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实现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真正发挥班集体育人功能。
一、学分制给班集体建设带来的影响
1.学分制下班级管理日趋松散。选课制的推行,打乱了原有的学生班级建制和管理模式,弱化了班集体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削弱了基层党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传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者的功用。
2.学分制下班级学生缺乏共同目标。集体观念趋于淡漠的学分制下,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相对不固定性,导致传统寓教于乐的学生活动等无法有效开展,传统意义上的党团活动难以组织,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传统领域。
3.学分制下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工作难度加大,工作效果堪忧。学分制下,由于班集体这一重要工作平台的丢失。使得班级辅导员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均较以往大为增加,并且由于学生德育缺乏具体的评价体系,而在学校在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又过大的注重学生成绩与其绩点,从而在学生中可能形成一定的学习至上、德育无所谓的功利思想,辅导员(班主任)辛苦的工作却可能收效甚微。
二、班集体作用
班集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作用。班集体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在学校教育中起着最基本的管理作用,学生在班级组织管理中,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各班级的协调一致,又保证了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育作用。班集体作为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不仅传递着学校有关部门的信息,实施对大学生的教育,班集体自身对每个成员也有教育作用。
3.协调作用。班集体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个自治组织,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班集体发挥着协调各种关系的重要作用。
三、班集体是共性与个性相互统一的整体
一个班集体是由众多学生组成的,而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正是众多不同的个性形成班集体的共性,因此良好的班集体形成有赖于班级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而良好共性是在个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共性一旦形成,便反作用于个性,促进学生素质的进一步优化。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学生的社会化,强调统一,要求一律,扼杀了人的个性;二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教育缺乏必要的引导,学生呈自由发展趋势,多元化和个性化不能与统一性有机结合,结果致使伦理道德滑坡,人际关系冷淡,缺乏合作、理解和认同精神,表现为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违背了教育的本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作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本身就应该从人的差异性出发,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和而不同”的个性本真状态。素质教育就是要摒弃那种把不同个性的学生放在一个模子里铸造的做法,强调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把个性教育与整体教育有机协调起来。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能够各显其能。各施其才。从而使班级体内不同类型之间及单个学生不同发展侧面之间形成优势互补。
四、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几点认识
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摒弃分数评价原则。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长,仅凭学习的好坏作为评价一名学生的依据,必然使其个性发展受到障碍,也必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依据素质教育理念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发展方向。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既要有学习指标,也要有思想品德评价;既要有各类特长指标,也要有创新实践能力评价。这样,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全面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树立综合性目标,也能在不同方面寻找自信心。在班集体中确定自己的位置,使班集体成为自己释放能力、展示自我的场所。
2.辨证认识学生个性,做到班级管理兼容学生个性差异。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上都存在着个别差异,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个性特点等,这些在生活都会表露出来。要辨证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要仔细了解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及其发展水平,从而找准班级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点。使班级管理与学生个性差异相结合。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难点;双击;盲打
一、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区别
有些同学回答作为软件的操作系统有哪些时能答出来CPU,回答常用的计算机硬件有哪些时又能答出来操作系统或windows,这说明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两个经常听到的名词,具体概念则完全混在一块儿。可以拿光盘(或U盘)和光盘(或U盘)里的内容为例来区分这两个概念。光盘(或U盘)是计算机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物理存在,而光盘(或U盘)里的内容则是一种计算机软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借助某种技术手段才知道光盘(或U盘)里面有什么。
二、内存和硬盘的区别
二者都是计算机的存储器,内存是一种内存储器,硬盘是一种外存储器。写好的程序必须加载到内存里才能运行,内存不能长时间的保存信息,关机时其中的内容就会丢失,内存容量一般比较小,目前常见的容量有2G、4G、8G、16G等。硬盘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信息,安装各种软件时都是装在了硬盘里,硬盘容量一般比较大,目前常见的容量有500G、1TB、2TB、4TB等。
三、鼠标左键双击操作
这一操作对很多初学者很难,经常看到有同学在需要鼠标双击时先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在右键菜单里选“打开”。实际上鼠标双击操作是通过很快的连续点击两次鼠标左键实现的,要求两次单击鼠标左键之间的时间间隔足够短就行了。因此要先教会这些同学在控制面板里修改鼠标的设定,把识别为双击的时间间隔调长一点。要求这些同学每次上机时把双击时间间隔调成适合自己的程度,经过多次练习点击鼠标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最后就不需要调整时间间隔也能轻松实现双击操作了。
四、键盘盲打输入
很多同学在手机上用拇指输入打字飞快,或者习惯语音输入法输入汉字。但是在一般的电脑办公条件下,每个人一个隔断,属于自己的空间很小,使用语音输入法显然会造成相互干扰,另外也很容易造成泄密。在手机上打字飞快的拇指输入法移植到电脑上的话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很容易被人笑话是“一指禅”。一般的电脑办公条件下要想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最可行的还是键盘盲打输入。键盘盲打输入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需要通过长期的认真练习才能掌握。建议从英文26个字母的键盘盲打输入练起,练熟后逐步过渡到汉字键盘盲打输入。另外正式上课时课时很紧,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练盲打,没有掌握盲打的同学需要自己找机会上机进行练习,只要大量用心练习就能掌握盲打输入这一技能,学的时候有些苦,但是学会之后跟骑自行车、游泳一样会了就不会忘了。
五、毕业论文排版
毕业论文的排版对多数同学来说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工作,其中综合性地用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操作。例如页码的设置就分三种情况:封面没有页码,摘要和目录部分使用罗马数字页码,正文开始又使用阿拉伯数字页码,每次都是从第1页重新计数。另外像页眉的正确使用、电子目录的自动生成、每章开始要使用分页符另起一页这些操作也都有同学会犯错误而不能顺利完成。建议将整个毕业论文的排版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次学会完成其中的一个小任务即可,所有的小任务都顺利完成后,就完成了整个毕业论文的排版。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i+1理论;因材施教
分级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要求上,提出了“三层次,三要求”,即大学英语的英语教学要求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新要求的颁布使得分级教学的实施有了依据和学校的支持。《要求》的出台承载着革新外语教学的任务,寄托着社会对外语教学和改革的希望——分级教学能从根本上解决在一个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学班级中“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突出问题。
一、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原则
1、分级教学与i+1理论和情感过滤因素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中的i+1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i+1理论指出,i(input)是指与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相当的语言输入,即这种输入为语言习得者已有的语言知识。i+1是指高出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这是最易接受的语言输入。如果语言输入远远高出语言习得者的语言水平,即i+2,或者是接近甚至低于语言习得者现有水平,即i+0,i-1,学生会感觉太难或者太容易,这都不符合语言习得的最佳条件,只有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才是“可理解性输入”。i+1被视作教师所应提供给语言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Krashen同时还提出“情感过滤”在语言输入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很有必要,学习者同样需要在情感上吸收已经理解的语言输入”。情感因素主要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动机(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和焦虑感(anxiety),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分级教学按照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进行分层分班教学,i+1理论正好为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按传统的自然班组织教学,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无法在同一课堂上将自己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控制在“i+1”的水平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只有按照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组织的分级教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语言输入是“可理解性输入”,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学习者的情感障碍,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高的效率。
2、“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史上历来提倡的原则。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实践这一原则的伟大教育家。正因为孔子能“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使弟子扬长避短,学有所得,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所以培养出了各具千秋的七十二贤人。
宋代朱熹对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赞不绝口,他总结孔子的教育经验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提出了“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主张,主张教学不拘形式,尊重学生兴趣,采取学生自动、自主、自学和自助的教学方法,反对“守成法、求划一”。陶行知先生针对我国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状况,提出了“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的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班级授课制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最大弊端是“教学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和现行的考试制度,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是用一成不变的授教方式“孜孜不倦”地把几十年不变的知识内容传授给一批又一批变化了的同时又是个性差异很大的学生,教师面对的个别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的拉平教育和补短教育,难以开展扬长教育、创新教育,难以挖掘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剥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承认差异、张扬个性,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二、分级教学模式所涵盖的基本内容
1、分级考试三原则(Placement Test)
科学合理地分级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证。首先要做到对现有的学生进行:(1)合理分级;(2)比例均衡;(3)动态管理。
新生入学后,遵循“学生自愿、学校遴选”的原则,学校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学校组织的分级摸底考试成绩,确定分级教学班学生名单,成绩优秀者进入A级(快班)、成绩中等的学生进入B级(普通班)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C级(提高班)三个层次进行组合,分级编班。在学习过程中,英语成绩优秀者可申请跳级修读。分级时还应该把握比例均衡,一般来说,英语A级班(快班)和C级班(提高班)学生应各占全年级学生总数的15%左右,B级班(普通班)占70%。由此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教学格局。这种格局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可对ABC班的学生实行“滚动制”的动态管理,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期末考试成绩及个人意愿进行级别动态调整。这种级别调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会计电算化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一种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来代替人力来记录公司企业账目的一种新技术。会计电算化化的记录系统的精准性、系统性极大改善了传统人工记账的不精准、不系统等问题,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的广泛应用让公司企业的人员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因此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行业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他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课堂采用传统的“上课”加“上机”模式
所谓的“上课”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理论,必要时会在用幻灯片来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学生就是机械的在教室听课。所谓的“上机”模式就是学生在机房机械的把老师上课演示的内容重新做一遍。然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我们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老师所教的会计电算化内涵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具体的操作要点。
(二)教学演示版软件没有网络版
我们的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本上所看到的操作只是一些简单的,浅析的财务软件操作。在软件操作中,我们目前使用的软件也不是专门为会计电算化学习而设计的软件。我们平时采用的软件大部分是各财务软件公司根据自己公司的财务情况设计的商品软件的演示稿。在实际工作中,用户都是网络用户,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会计电算化在我们的课程中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我们有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我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充足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各大高校的老师多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并且他们经历很少,专业的知识也只是课上老师讲的课本上的东西。会计电算化在我们学习的课程里是一门与时代紧紧联系的学科,这门学科需要去不断的研究。我们的在职教师很多人都不去接受新的知识,还是单一的按照课本来进行教学。
(四)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大的学科,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学会课本上的东西就行了,还要能把学到的东西放到生活中去。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目前很多高校评判学生学得好不好的条件就是看其试卷成绩的高低。这样的做法不是什么好的做法,它忽略了我们学生要以动手能力作为主要能力的根本。这样就会使那些学生为了高分就去背卷子上的原题,导致学生只是一个书呆子。很多学生虽然试卷分数很高,但是他生活上遇到问题,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实践解决。
二、在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我们应该打破一些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角
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的学习、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利用。在平时教课时老师要把学生不愿意学习变得愿意学习,爱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形式,结合会计学习的其他科目,让学生自己写案例。在课堂中向其他学生展示,并全班讨论具体的解决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二)我们应该把单用户版软件改为网络软件
以往的单用户软件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更加地体现实践。网络软件的存在可以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在教学时老师应该按照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进行模拟的,真实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觉再跟真的工作一样。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大兴趣,他们也会很喜欢去学习,所以说更改单用户软件很重要。
(三)我们需要培养既要有充足知识,又有经验的教师
日常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考察老师的专业知识,还要把老师的真正实践能力看成重点。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一方面采用“走出去”的形式,为教师提供机会,例如:让教师进入会计电算化应用好的公司去实习一段时间等。在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采用“走进来”的形式。例如:学校应该邀请一些专业的人来学校进行高级知识教育,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融入这些新的方法和理念。
(四)将笔试成绩和上机成绩不能分开
在考核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上机考试不能忽略,这可以看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一向把成绩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只有抓住这一心理,让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并乐于接受。上机考试不仅能让学生去真正实践,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总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我们也意识到在教学中有很多的不足,学校和教师只有先认识到这些不足,冷静的分析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会计电算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度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张静.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学术期刊,2014.4
[3]张晓萍.ERP环境下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篇6
1实验教学
电工教学是职业学校电类专业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由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实验练习,以及反复地实践来实现技能。通过学习电工技术,电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要掌握基础知识并达到电工中、高级工技能水平,在电工的教学上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有着深刻的变化。在电工电子理论教学中,首先应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而实践教学一般在实验室进行,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在做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应注意课程内容的选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管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不太喜欢枯燥无味的理论而多希望动手,他们多数只凭乐趣而学习。从现在的职校学生的素质来看,不少同学在学完电工后不久,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早已忘记,只能记住当时做的实验,所以我们编写校本教材和实验工作页来解决相关问题。《电工技术》就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所以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际的电工工作中,要求学生正确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各种计算公式,在实验中认真遵守各种安全规则,完成每次的实验任务。例如如何更换因线路过载或短路造成熔丝熔断的熔断器,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更换熔丝看似是简单,但是如何选择熔丝的材料与粗细,那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理论知识,否则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其次还要考虑到安全问题。
2实验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校的实验课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实验、设计实验、课程设计。
2.1基本实验
基本实验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本相应的理论编写实验工作页,培养学生的最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使用万用表等仪器的使用,进一步使得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基本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按实验工作页的实验要求、步骤、内容,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从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不是很理想,一般做完实验就认为自己的事情已经完成,忽略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其实分析实验数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一是对定理原理的论证,其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设计实验
在一个知识学完后,还会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即设计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要求达到某种功能的电路及电路图,并能自行选择实验所需元器件,设计实验数据所填的表格,最后分析实验结果。要求学生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剧哦小组合作解决一个的实际问题,这样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校每年都有技能节,平时电工理论和技能较好的同学的优势就明显体现出来了。
2.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完电工技术课程并且学习一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好几门课程的相关知识,通过设计电路、安装与调试电路线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也为学生在离校前的毕业设计以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在初次接触到课程设计可能有点触手不及,但是课程设计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检测手段。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能看懂基本电路图,画出方框图,具备分析电路的能力;会到图书馆去查阅相关资料,能够根据电路的要求合理地选用元器件,设计相关参数,组成电路,最后调试成功。完成课程设计后,写出自己在本次课程设计后的心得体会,写一份设计报告。我想这对他们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是一个考核,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亲自设计、安装并且调试一个实际的电路,真实地感受一次设计的过程,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与提炼。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首先在选题上要做到与原来学生掌握的知识联系密切,难易适中。如果选的课题太难,学生就没有兴趣心;但是如果太简单,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电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结合身边的照明或电器安装调试,我想学生的兴趣会很快就被吸引过来了。
3实验教学管理
篇7
首先,数学不难懂也不是枯燥无味,更不是有多么抽象,一旦我们融入其中会发现数学王国是五彩缤纷的,研究数学如饮甘露.数学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
其次,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源头. 杨乐院士在回答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的问题时,就是很简短的三句话: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实践,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积累,三是循序渐进. 中考中数学的基础题型占据120分中的90分之多,可见其在中考数学的重要性与主导性.那么,怎样能把这个“地基”打稳打牢,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凡事预则主,不预则废”.先将要学课程看一遍,标出不太明白的地方,若有联系到以前知识点,一定要及时复习查阅,并且标注在适当地方.另外,尽力把对应的练习尝试做一做,不会的标个记号以待课堂上听教师讲解. 带到课堂去解决. 带着问题去听课,带着目标去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表明,一个中学生不可能四十五分钟会一直集中精力去听课的. 长期坚持预习,还能培养读书的习惯,形成自学的能力.课堂上,知识点的一一剖析归纳,教师对例题的精辟解析,实在是“打地基”过程中效率最高的黄金时段.课堂笔记要适时适当,要将教师补充的知识点及结论性语言和规律及时记录,不要向其他科目那样详记.(2)巩固练习,练习时一定要亲自动手演算.很多学生常会在考试时解题解到一半,就接不下去,分析其原因,就是他做练习时省略演算,很多关键步骤忽略掉了. 不用多说,数学的学习唯有以做题最实现.因为能通过只是看和读就可以获取大部分知识的只是极少数.所以,每天备好几道典型基础题,坚持训练,基础一定会得到落实.同时,对笔记和做过的试题要多审视, 这时,再把书上定义,定理,公式等理会一遍.因为,那都是开悟一种解题方法的点金之石啊!此时,你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
再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数学的学习,听懂了并不意味着就学会了.听懂了只是听懂教师的解题思路,而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了是不仅能正确领会教师的解题意图,而且能从教师的思路中归纳出一类方法为自己所用.能体会教师所用的数学解题思想和方法.会背诵公式定理,并不意味就会用其解题,只是能解答那些直接套用公式定理得问题.事实上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出题者会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陷阱”,我们只有学会思考,学会总结方法,学会归纳,才能在题海里畅游,在审题时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熟练的解题不仅是速度与准确的保证,更能有效地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最后,查漏补缺——锦上添花.平时不论是作业还是检测或者练习,学生都会有错题产生,订正只是最基本的补救措施.很多教师鼓励使用错题集,但是那样会耗时很多的.这里建议大家用红笔订正错题,不仅写出正解过程,更希望能注明错误原因,细化到哪个知识点的掌握不足,并且对该知识点进行返工.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拿过来阅读它,整理好所有的试卷讲义,特别是在每次考试前拿过来专门复习这些错题.这是一个反思过程,是通往高分的必要途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篇8
关键词 分层教学 雄鹰 小鹰 老鹰
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精心分层,启动“雄鹰计划”
分层教学首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层次,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假如在分层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你的分层教学将注定是失败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优、中、差来分层,我在我们班实行的是“雄鹰计划”。让学生明白经过努力就会成功,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形成一个快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刚开始我对每一位学生还不了解时都定位于小鹰,要想成为老鹰与雄鹰,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开动自己的小脑筋。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了解,对照标准,对符合要求的学生提升为老鹰,再过一个月后,对一批最优秀的学生提升为雄鹰,“雄鹰计划”初具雏形。并宣布这是一个荣誉称号,是靠你的智慧与努力去争取的,得到后并不是终生制的,对不符合的将被降级。从而形成了一个可进可退的竞争机制,实际中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调动了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制定目标,让雄心先起飞
学习目标的分层设定,其目的是要同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发展需要之外,既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也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目标具有方向作用,会给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深远的影响,它像一盏灯塔,起着方向性的照明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好像没有罗盘的船在大海中航行。我让学生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后,请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是老鹰还是雄鹰。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小鹰、老鹰、雄鹰的标准:
学习方面:小鹰:会做基础题;老鹰:会做基础题并理解;雄鹰:会做题、理解并会讲思路。
发言和提问方面:小鹰:一节课能举一、二次手;老鹰:一节课能举三、五次手;雄鹰:一节课能举五次以上的手。
成绩测试方面:小鹰:能及格;老鹰:良好;雄鹰:优秀。
帮助别人方面:老鹰:能经常帮助小鹰;雄鹰:能带小鹰,并经常帮助别人。
遵守纪律方面: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雄鹰计划就是由雄鹰带领老鹰、小鹰,一起成长的过程,所以为了学习的需要还应分成四人小组。搭配类型通常是:一名雄鹰、一名小鹰,加两名老鹰。先确定雄鹰组长,再优先让小鹰申请喜欢加入哪一小组,以感情为主线,使每只鹰找到合适的小组。最后根据身高与性别再微调一下,从而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
三、因材施教,雄鹰起飞
(一)让雄鹰“吃得好”
经过课前的预习,这部分的学生基本上能掌握知识的要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则给他们更大的自由度,创造学习空间。如在教授应用题例题时,他们在预习的基础上,经过老师对例题点拨,已经能解决基本题,基本上能提早进入巩固阶段和提高阶段,这时候,我允许他们做课堂练习中较难的题目,如拓展题、延伸题,甚至我有时把第二课时的课堂练习提前给他们,这样,避免了他们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由于他们觉得知识很有挑战性,学起来就很有劲。他们还可以有选择地听课,你觉得这部分你需要听,可以听,不需要的可以完成提高练习。我觉得,这部分的学生,本来自觉性就很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节省了这类学生的学习时间,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探索知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发挥他们的潜能,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让老鹰“吃得饱”
由于给了一部分雄鹰很大自由空间,这时课堂知识的传授主要针对老鹰和小鹰,老鹰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能更多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他们的信心比以前足了,他们还是比较有优越感的,举手的积极性也比以前高了,同时他们也乐于与雄鹰“争一争”。老师则能更大的保证老鹰能吃饱,同时他们中的“出挑者” 也能在时间多余的情况下尝试雄鹰的延伸题,跳一跳,能摘到更多的“桃子”。
(三)让小鹰“吃得了”
篇9
[关键词] 血压计;血压值;对比
目前,随着电子血压计在临床上应用的普遍开展,许多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对其测量值产生怀疑。本研究采用上海医疗设备厂生产的“玉兔”牌台式血压计及华(深圳)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万克大夫腕式电子血压计,将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性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11月20日~2007年11月26日50例心内科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3~88岁,平均年龄63.8岁。测量前30 min嘱患者不要剧烈运动,测量值不受血压精确度影响(2组血压计经计量部门校正检测符合标准)。
1.2方法
由指定护士1名对住院病人在静息状态下采用台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进行肱动脉测量血压,病人均取平卧位;两种血压讲均与心脏水平齐高;每位病人测量两次,取同一上肢;两次间隔时间为20 min。台式血压计按基础护理学方法进行测量[1],第1次听到的搏动音为收缩压,波动音突然变音或消失为舒张压.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种血压计所测血压值比较:本研究发现台式血压计测得值比电子血压计测得值低,比较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遵循操作原则下,两组血压计测得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工作中,不论台式或电子血压计,测量时都易受外界如操作熟练程度、听觉、病人、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尤其台式血压计是以手动加压与放气并用听诊到柯氏音来判定血压值,舒张压以动脉音的变弱或消失来判定,因此,可造成判断标准的一致性,并且充气与放气过快或过慢都将影响血压值的准确性,如充气过猛易引起肱动脉充盈不足,而放气过快则致辞听诊误差。因此结果易受操作者主观性及各因素影响;经调查表明护理人员血压测量技能和知识掌握情况合格率为70.37%,部分护理人员在一些基础操作规程方面只是被动接受,或片面地完成工作量,对工作中遇到的细节问题未做质的研究和较深层次的探讨。来红(2004)调查指出,很多医护人员对血压测定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操作规范率很低在临床上不按照规范测定血压或马虎了事,结果导致血压测定数据、疾病诊治和高血压发病率统计不正确。而电子血压计是以压力泵自动加压,自动快速测压、排气,直接以数字式显示压力值与脉搏数,省略了听诊法中听筒和手动加压与放气系统,排除了听觉不灵敏、视听不协调、噪音等因素,测得值更客观。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违反操作原则下,电子血压计测得值可靠。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电子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较台式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高,提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以传统的台式血压计的标准来衡量病人的实际血压值。对于血压过低或过高应用腕式、电子血压计可靠性低。
参考文献
[1]姜安丽,石琴.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林芝半,陈小梅 林晖.电子血压计与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3):20.
[3]王秀玲.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值可靠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4):621-622.
[4]赵远莲,蒋德玉 廖庆萍,等.腕式血压计与台式血压计监测血压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656.
篇10
关键词:语文课激活 兴奋点
时下,很多人都在谈论语文教学的创新问题,我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员,也想就这个话题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便与同道们沟通和交流。语文的创新教育,既是新课标下课程改的要求,也是实行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尤为重要。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结合实际,创设环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呢?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几点探讨。
一是开设阅读“自然”课,引导学生回归自然,走向青山绿水,创设语文学氛围。美国著名教育家珍妮?沃斯特的教学七大步骤之二“适当的呈现方式”提出,要使学生得到最感性的认识,其中包括了到野外考察等活动。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使学生心灵净化,精神提升,自己学会审美,提高对美的理解、鉴赏和创造。
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和诗歌,他们更注重意境美,而意境的创造来自于自然,所以,文学史上的那些著名的作家大都非常注意与自然的亲近。优秀的诗文往往就是诗人观察生活、贴近自然的杰作。唐代诗仙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崔颢在《黄鹤楼》诗中描写:“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曾动情地说:“一松一柏是好朋友,山花山鸟是好兄弟”。诗人们在和自然的对话中,感受到了自然的无限魅力,灵感进发,写下了脍炙人口,流芳百代的佳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静坐于教室之中,苦苦揣摩那字里行间的意思,怎么能真切感受出那些优美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又怎么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实现美育的目的呢?语文教学首先应该使学生置于一个诗的情境之中,因此,就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观察自然,领略自然美景,曲径通幽,获得感性认识,进一步领会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这样,既体会了文学艺术的美,又加强了自身和自然的关系,陶冶了情操,对学生本身素质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有很大的作用。
二是创设语文课堂的“音画时尚”,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音响情景,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直接介入文学欣赏。文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和音乐、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词人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也常说诗情画意,由此可知文学和音画的结合是自古一来就有的也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引领音乐和书画进入课堂,也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美好轻松的音画情境,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时,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中央电视台“诗歌散文”栏目及网上的一些精彩画面录制下来,选一部分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受到感染,获得美感,获得在“画中游”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学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创新学习。比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根据作品中所描绘的意境进行绘画创作,达到情景再现。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兴趣大增,对文学作品中写实之景与意象之美的理解也就入木三分了,这不仅达到了教学互动的目的,而且比单纯抽象的讲解收效更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语文课上,教师也可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古今中外的名曲播放,比如,学习苏轼的著名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让学生欣赏大型音乐《长江》的片段,充分感受长江的波澜壮阔之美,进而领略词作的意境之美;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可以让学生欣赏钢琴曲《爱如潮水》,体会诗人那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美学教育,也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更高层次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从生活中吸取语文学习的营养。纷繁多变的社会以它的时效性,鲜活性不断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所以,语文课堂走向社会已是不容置疑的客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