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家范文
时间:2023-03-29 09:1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婆的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前,我听人们说“四川没川,山东没山。”外婆家乡也的确是有层层叠叠的高山环抱着,那儿的民宅与农家住户统统依据当地的地貌特点,建有风情各异、各有特色的二、三层的白色小楼,同时也分不出东、南、西、北,正面与侧面。山上长满了青竹、翠柏、桑树、橘子树、山核桃、桂花树等,一年四季常青常绿、苍翠欲滴。走入外婆的家乡后,真令人心旷神怡。山与山之间的沟沟叉叉,也都整理的平展展的,不远不近的都有小土坝间隔,这是每年种植水稻的良田。一些坡梁地,每年都种植着油菜、小麦、红薯、玉米、花生、芝麻等。各家各户还养着大白鹅、板鸭和本地红鸡,鸭蛋、鹅蛋、鸡蛋是当地人们生活中的可口食品。大白鹅的鲜蛋每个都有三两多重,小孩子一顿都吃不了一个大白鹅蛋呢!鹅蛋的蛋白是青色的,蛋黄呈金黄,吃起来味道真鲜美。
嘉陵江里还养育着各有特色的鱼类,有草鱼、鲤鱼、白鲢、鳝鱼和名贵的团鱼。站在嘉陵江边,就可以看到蹦蹦跳跳的鱼群,它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名贵的团鱼,呈椭圆形,固名叫团鱼。团鱼个头虽然不大,每条多在2斤左右,它的两只眼睛和头顶的中上方都有一个圆圆的红绿色的斑点,而且闪闪发光、发亮。团鱼每斤值价380多元,因此在嘉陵江中是一个显赫、名贵的鱼种。
嘉陵江水养育着沿岸的人民,也养育着数不清的鱼类和鸡、鸭、鹅,也哺育着千万亩的良田稻禾。
篇2
那天,当我们把电视抬到外婆家的时候,哇!全村的人几乎都来了。因为那时,在村子里,外婆可是第一家拥有彩电的人家,大家都来一睹电视的风采。小朋友人小,挤在前排,大人们则挤在后面,有的踮着脚,有的探着头,有的干脆站在小凳子上,整个房间几乎都塞满了。
“别挤,别挤!”我一边管理秩序,心中不觉洋洋得意:城市里淘汰了的东西,乡下还那么畅销,自己仿佛是他们的领导者。于是,每个星期天,我总喜欢去外婆家,看着邻居们挤在一起争看彩电的样子,很有点飘飘然,这可是我们家的电视呀!
转眼,已经过去五六年,我因为功课比较忙,好久都没有去外婆家了,对于外婆家那台老彩电的印象总是挤满了人,大家争先恐后地在看的那种,很有自豪感。
篇3
我平时住在外婆家,每到星期五的晚上,爸爸、妈妈才来接我回家。那天,我记得是星期四,是我正常上学的日子,可是,外婆一大早就叫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说是让他们晚上来过节。
“过节?”我顺手翻开日历,一看那天是2月26日,便感到有点诧异,“没听说今天是什么节呀!”
外婆微微一笑,说:“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
“我怎么没听说呀!”
“嘻嘻,你看——连二月二是什么节日都不知道,我们家的‘小博士’真够孤陋寡闻了。”外婆扬扬眉毛,显得很得意。
我知道外婆分明是在“报复”我。前些天,外婆看见街上有很多人在卖玫瑰花,就问我那天是什么节。嘻嘻,连情人节都不知道,真够孤陋寡闻了。可是,今天的我却有点尴尬,连“二月二”是什么节日都不知道,让我这个“小博士”怎么在外婆面前立足呢?
那天临上学时,我给外公悄悄留了一个纸条儿,请他上网帮我下载一些关于“二月二”的资料,并且恳求他为我保密——我一定要在外婆那里找回面子。那一天,我听课时有些心不在焉,一直都在想着“二月二”的事儿。
中午,外公偷偷地塞给我一沓打印好的资料,我便关起门来“恶补”。原来,“二月二”在北方称为“春龙节”,在南方称为“踏青节”。据说,“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变成一个民俗节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农业节气有关。根据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所以俗称“龙抬头”。
哈哈,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想,只要我亮出“现买现卖”的关于古代天文学的一点知识,就准能把外婆“镇住”。
吃午饭的时候,我问外婆:“你知道什么叫‘龙抬头’吗?”
外婆还是微微一笑,说:“我外孙子今年小学毕业,而且要考重点初中,这就是‘龙抬头’啊!”
“这是迷信!”我还要继续说点什么,却见外公示意我打住,我就把后面的话咽下去了。外公小声告诉我:“这是民俗,不是迷信。在民俗里,总是寄托着老百姓最殷切的企盼,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我凝神注视着外婆,发现他的眼神里闪动着一种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东西——大概就是外公说的那种“最殷切的企盼”吧?望着慈祥的外婆,我的心里涌动着许许多多的感动。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怎么过“二月二”,不知道外婆会给我们做什么好吃的。我从资料上得知,在“二月二”这一天,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外婆是北方人,会怎么张罗这个节日的伙食呢?
“外婆,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我充满好奇地问。
外婆仍然是微微一笑,说:“保密。”
那天下午的课,我还是听得有些心不在焉。
晚上放学回家,我像猫儿似的悄悄溜进饭厅,只见桌子上摆了满满一盘年糕——好像是从红蜻蜓蛋糕店买来的那种,此外还有几个凉盘儿和一瓶我喜爱的百事可乐。原来“二月二”也没什么特别的呀!
我看见厨房的门欠着一条缝儿,便偷偷地去“侦察”。厨房里,外婆正在把切成薄片的猪头肉往一个大盘里摆。她摆得好精心啊,一片一片的很有顺序,猪鼻子挨着猪鼻子,猪耳朵挨着猪耳朵,摆好之后仍像一个不曾切开的猪头趴在那里。然后,外婆往猪头肉上撒了很多大块的葱花儿和各种佐料,最后放在锅里蒸。
糟透了,真的糟透了!我是从来不吃肥肉的,今天这个节怎么过?
晚上,爸爸、妈妈在桌上对外公、外婆表示感谢,说你们的外孙子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争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一定考上重点初中。
“轮到你说了!”妈妈拉着我的衣袖,“请‘小博士’发表祝酒词!”
我一直看着那盘子肥凛凛的猪头肉发呆,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
“不说就不说吧!”外婆把一大块猪头肉夹在我的碗里,“来,常常外婆的看家菜。”
外公也鼓励我说:“来,快吃吧,这道菜具有美容、健脑的神奇功效。”
在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妈妈四双眼睛的“监督”下,我不得不把那块猪头肉塞到嘴里——说实话,我原本是想趁他们不注意时再吐掉的。没想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后来我竟然大嚼大咽起来,外婆蒸的猪头肉,肥而不腻,入嘴即化,糯嫩可口,那可是相当香啊!
篇4
外婆家乡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到了夏天聚在树下乘凉。吃过晚饭后,为了占位子,我早早地搬来一张竹摇椅摆在外婆家门前古樟下,古樟枝叶茂盛,有两人合抱那么粗,据说有600多年的村龄。古樟前面是一条小溪,小溪长满了挨挨挤挤的荷叶,在荷花的点缀下显得氛外妖娆。溪边长满了争奇斗艳的野花,时不时传来跳龙门及青蛙的声音,微风一吹,散发出阵阵地清香。
我抢占一个十分阴凉又可以观望天空的好位置,坐到竹摇椅上悠闲自在。此时邻居家的小朋友也纷纷搬出竹床来占地方,叫喊声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这是我的位置”,“明明是我先占到的,怎么成了你的位置”……像赶集似的好热闲。过了许久,渐渐地安静下来了,大家都拿盆子去装水,然后把水泼在竹床下面,一盆接一盆地泼,直到地上全湿了为止,接着又用水摸一遍竹床。我看大家都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心里痒痒的,也把竹摇椅抹凉快了,往上一躺,果然十分凉快。可是我躺了不多久又热了起来,于是我接了一盆水,拿了一条毛巾急忙跑到古树下,然后对小朋友喊:“我免费抹竹床,要的举手。”这话还真灵,话音刚落,小朋友们就不约而同地举起了双手。我仔仔细细地把我的竹摇椅和别人的竹床抹了几个来回后,小朋友们就迫不及待地要躺上去的时候,我立马喊道:“全体让一下,我要泼水了。”大家一听,唰地一下站到我身后。我把盆子中的水,像滚保龄球一样,边跑边泼水,两下子就被我搞定了。大家争先恐后地上了自家的竹床,吵吵闹闹,好不热闹。
树叶摇摆,阵阵微风吹来,使人感觉凉爽了很多。此时,大人们也出来,他们有的手拿蒲扇;有的手拿毛巾;还有的……大人们有的在皎洁月光下打牌;有的下棋;有的聊家常;还有的讲笑话。小孩子们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荡秋千;还有的躺在妈妈怀里睡着了。而我呢?缠着外婆给我讲常嫦娥的故事。
篇5
时光倒回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
一盏昏黄的豆油灯,一张脱了朱漆的梳妆台,一方古旧的镜子。一个老人在镜前动作迟缓但一丝不苟的梳头,我被一些细碎的声音惊醒,睡眼朦胧的看着她,我的太姥姥(即姥爷的母亲)。不一会她就梳好了,一个盘髻。这时她不知从哪里拿出的一朵绢花,粉红的,端详了很久她轻轻的插在头上。
我被吸引住了,她那花白中带些黄的头发上,一朵粉花格外显眼。像在茫茫白雪里的一株雪莲,温暖而惊艳。以至于今天我忘记的太姥姥的容貌还记得这一幕,那朵花。想必那时的她也如同今天的我在回忆多少年前如花的自己,和某个端午的早晨。可最终,她挑了一根最普通的银簪戴在头上。
一切收拾好了,她走到床前做了个动作示意我睡觉。我闭上的眼睛,但能感觉到灯灭了,和吱的一声关门。之后就是一片安静,我知道在艾草还没有插上门楣时家里谁都不可以说话,要不然不吉利,我也绝对不可以出声,这是大人们交待过很多次的。静,真静!
“小乖乖,起床了,太阳都晒屁股了。”我在姥姥那熟悉的叫喊声中坐起来。姥姥拿来了前两天才为我缝制的新衣,大红的镶着黑边的衣衫,还用一根红绳给我扎了一个冲天炮的发型。
“穿上鞋,去给太姥姥请安。”姥姥便给我穿上了那个红的绣着仙桃的布鞋,出了卧室门,太姥姥坐在堂屋里。“太姥姥好。”说完我便跪了下去磕了三个响头。
“乖,拿着纳福篮一边玩去。”她笑吟吟的拿起身边的那个八边形的布蓝,在每一片布上都绣着不一样的花,每一片布的边与边的交接处都要再用布札一个凤凰头,每一个凤头上都叼着七色的彩线穗子。
“姥姥好。”我拿着小篮转身就向身边的姥姥作了一辑。
“好,好,乖。”姥姥笑着往我小篮里放鸭蛋和糖果,“走出去洗洗。”姥姥放了东西就拉我到门外,洗脸盆里已注满了清水。她从神柜上那一堆艾草里拿出几根,沾了点水在我身上轻轻的拍了几下说;“去祸去灾,平平安安。”
洗了手和脸,我也拿了几根艾草学着姥姥的样子在房屋里的每个角落里都扫一扫,一边扫还一边说,“端午节扫一扫,蚊虫蚂蚁都往外面跑。”
早饭,一个棕子,一个鸭蛋,一碗粥,匆匆吃过。吃完后姥爷便用雄黄在我头上画了一个“王”字,据说这样那些鬼蚁蛇虫都不会伤害我。
“张奶奶好。”“李奶奶好!”吃完饭不能闲着,拿着小篮便挨家挨户的串门,老人们都纷纷拿些零食往我小篮里放。不知何时小篮满了,我便回到姥姥家。
“哪来的小老虎。”姐姐坐在堂屋里看我进来了笑的合不拢嘴。
“爸爸,妈妈,姐姐,你们什么时候来的。”我一边说一边扑到妈妈怀里,到姥姥家已经几个月了真是很想她们。
“瞧瞧,又长壮了。”妈妈抱着我高兴的说。
和妈妈亲昵了一会,便和姐姐玩起来,一见姐姐的和我一样的小篮里的东西没有多少,我便拉着她向外走。一边走一边说哪家给的东西多,哪家的东西好吃。到了李奶奶家里她们见我又来了便说,“小丫头,怎么又来了。”
“我是给姐姐带路的。”说完便站在姐姐身后,姐姐便上前给那她请安。
“这是大丫头吧,长的越来越俊了。”李奶奶忙扶起姐姐,笑着对身边的和说“鬼灵精怪的,还长的张巧嘴。”
从李奶奶家出来又到张奶奶家,就这样小篮又满了。也中午了。
“快洗手吃饭,”妈妈已经在门口等我们了,满桌子的饭菜都上了,雄黄酒也端上了。父亲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在老家姑爷是客,应该坐上席),姥爷坐在父亲身边,别人吧都可以乱坐。
“吃吧。”太姥姥动了第一筷子之后我们才开始动筷,“来吃鸡腿,跑的快快的。”太姥姥第一筷子是给我和姐姐的。“姥姥你也吃。”坐在太姥姥身边的父亲也挑了一块肉给太姥姥,然后呢,姥爷给父亲夹菜,姥姥给妈妈夹菜,妈妈在给姥姥夹菜,姥爷给父亲倒酒,父亲给姥爷敬酒`````````
“走???戳?廴ァ?rdquo;一家人其乐融融,欢欢笑笑的吃完了,姥爷便抱着我拉着姐姐向河边走,父亲跟随着。母亲则留在家中陪姥姥,一路上姥爷问了父亲一些春耕的事情。
“快点,快点,都开始了。”我看见河边好多人便大叫,对于大人的谈话我是不感兴趣的。他们便加快了脚步,我骑在姥爷脊背上,姐姐骑在父亲的背上,河中的场景我看见了。
两条龙头的彩绘木舟,两条木舟上的人都一样多,不同的是一条木舟上的人系的是红头巾,另一条木舟上的人系的是蓝头巾。他向水中抛了些棕子,说了一些我没听懂也没有记住的话。过了一会岸边的锣都敲了起来,那些龙舟上的人都坐的很整齐,等大鼓一响船像箭一般冲了出去,不一会儿就超出了我的视线。
“追龙舟呀。”旁边的人都一边叫一边跑,姥爷和父亲背着我们也在跑,可到了终可都赛完了,听旁边的人说是红队获了胜。
在那里也没有多留,因为姐姐明天还要上学,她们今天得回家。临走时妈妈嘱咐我她买给姥姥吃的东西我不要吃,要叮嘱她们吃。我当时坚定的点点头,事实证明这些东西还是被我给吃了。
到了分别的时候,我实在不舍就拉着妈妈的衣服。姥姥见状就说:“李奶奶家的小牛刚才掏了好大一窝鸟,现在正在分小鸟,再不去就没有了。”
我一听松开手就往李奶奶家跑,当然没什么小鸟,倒是有很多的小孩在玩过家家,我便加入其中,一直到吃晚饭。
篇6
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三(1)班张驰梁
“明天我们去看望外公外婆。”,妈妈宣布。外公外婆家我已经两年没有去啦。五月一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时,我们全家已在去外婆家的路上了。
走进外皮家庭院,哇!我吃惊的发现,院子比原来大了几倍,漂亮而又新颖的推拉门代替了陈旧而又古老的木门,原来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也被水泥所覆盖,引人注目的是路两边花儿显得分外妖娆,各种花儿争奇斗艳,西北角的梨花雪白雪白的,犹如大雪覆盖;旁边的桃花粉红粉红的,竞相开放。这些花儿,好似要和春姑娘比美,一时之间,让我有一种“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感觉!围墙全给爬山虎安了家。我不禁感叹:旧貌换新颜,农村庭院恬静。
东北角有个小鱼塘,水中的的鱼儿正欢快地游动,仿佛在迎接我的到来。看到它们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我忍不住央求来迎我们的舅舅:“舅舅,我要钓鱼,我要钓鱼。”舅舅经不住我的缠绵,给我拿来了鱼竿和鱼食。
一切准备就绪,我便开始地垂钓。
这时,一条顽皮的小毛鱼从水面上游过,它仿佛就是为了戏弄我而来似的,一会儿触弄鱼浮,一会儿摆摆它的小尾巴,晃出一波波水纹,一会儿游开,一会儿又游来。咦,一只蝴蝶飞来,它停在了我的鱼竿上,展开美丽的双翅翩翩起舞。忽然我的鱼浮有了动静,一下,两下,三下,我屏住呼吸,不敢喘气,生怕惊动鱼儿。只见鱼浮突地一沉,又倏地冒起,说时迟那时快,我猛地一提,哇!好大的一条鱼!我开心极了。我把鱼儿放进了鱼篓里,哼着歌儿继续垂钓。
“乖乖,孙子来啦。”外婆乐呵呵说。
“外婆,你家变化好大呀。庭院真是世外桃源啊。”
“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啊,现在,我们农村不比你们城里差多少哦。”外婆一脸自豪,“我和你外公一早一晚就在这院子里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不,越活越年轻。”说完,外婆大笑了起来,那笑声惊动了花儿上的蝴蝶。
篇7
要说我最熟悉的地方,那当然是外婆家的小院了,迷人的景色使你大饱眼福。
小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有:枣树、橘树、桃树、柿子树、栗子树……到了金色的秋天,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甜美的柿子,金灿灿的橘子……让人羡慕不已,没有人见了不馋涎欲滴。
站在小院前可以看见一个小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水里成群的小鱼。岸边的垂柳,清澈的池塘,远处的青山,在天地间形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外婆家的小院,我的游乐园。春天,哥哥们爬上柳树摘柳条,我就和姐姐编成手环、项链;夏天,我和哥哥姐姐们在小池塘里打水仗,溅起的水花映着我们愉快的笑脸;秋天,哥哥们用竹竿把水果打下来,我和姐姐就捡起来洗干净分给大家品尝;冬天最热闹,所有亲戚和小孩在院子里狂欢着。
外婆家的小院,我童年的“快乐驿站”!
篇8
在屋子后边的一片空地上,还有几种花,凤仙、月季、映山红、大丽菊、鸡冠花,各种各样,依着季节顺序,红如火,粉如霞,白如雪……朴素中拥有着非凡气质。在这些花的旁边,还有一丛竹。青嫩的叶,笔挺的竿,互相交错着,投下一片翠绿的浓荫。这时候,还有几株小小的笋,露出尖尖的脑袋,好像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从地底下探出头来。
鸡,农村人家中总要养几只的。外婆在院子里,垒上一个鸡窝,养了几只鸡。从院子里走过,肯定会看见一只母鸡和小鸡们奔跑。雄鸡高傲的挺着身子,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的大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离房子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清澈的水面上有几只鸭子,在欢快地嬉戏。时不时地把头伸进水里觅食,或是与同伴们嬉闹“嘎嘎——嘎嘎——”的叫声在水上回荡,即使旁边有人在洗衣、洗菜,也阻挡不了它们的欢乐。有几只蜻蜓也爱凑热闹,在水面上飞行着。河旁的苇絮飘飘悠悠的,似乎把小河笼罩在了一起。阳光下的小河,显得格外清澈,一阵微风拂过,水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波光粼粼的。
小河后就是大片大片的田地了。一行行排列的非常整齐。种着些青菜、油菜、豌豆、罗汉豆等。远处还有一亩亩水田,可以看见一些农民们正在种秧苗,一排排秧苗随着微风慢慢飘拂。
篇9
我外婆家里有一只小狗,叫做小黄,它非常调皮。只好叫个人看着它才会听话些。这只狗是一只黄毛狗,外婆每天都用上等的饲料来喂养它,小黄经常和我一起玩。
记得有一天,我在看电视,外面传来打斗声,当时我以为是鸡在打斗,便没注意,可越听越不对劲,于是便出去看,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外面的打斗竟然是小黄和一些半蛇半鼠的东西引起的,我大吃一惊,连忙帮小黄奋勇杀敌,在我和小黄的攻击下,哪些不知名的东西终于被打跑了。
啊,我喜欢我外婆家里的小狗------小黄。
篇10
然而,展现在我面前的却是另一种姿态:花瓣三五成伴点缀在青褐色的树桠上,为沉谧的桃树增添一份生气,经过昨夜的风吹雨打,花瓣已凋零一大半,满地都是,我并为此而沮丧,或许是因这桃花生气不减,或许是因这桃花烂漫多姿……
一阵风吹来,吹落了大片桃花,花瓣纷纷扬扬的飘落在地,我的背包上也是星星点缀,我抖落背包上的花瓣,恐脚踩着,就兜着落花,堆放在身旁。
不禁,想起这情景在哪里见过,凝望着漫天的桃花,心头陡然一触,正是暴雨坐在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细细品味《西厢记》的情景。
我亦否黛玉“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痛吟《葬花词》。
面对桃花飘雨,亦否《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我会把这遗失的美好画出来,吟上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时发现桃花瓣,竟是那般柔嫩与光滑,花瓣边缘非常柔润,顶端成菱形,没有一点凹凸,忍不住用手摸一摸,丝丝的,柔柔的,但又却富有弹性。似乎,粉红色只属于桃花。的确芊芊世界中,没有一种粉红能与桃花的颜色媲美,只有桃花,才能将粉红色展示水灵,与接近花蕊,颜色愈淡。看久了,心中便涌起阵阵温馨。花蕊的装饰让桃花更具有特色:风格、图案和色彩。
微微闭上眼睛,我清楚地看到那幅画:冰清玉洁的桃花,像水一样柔,似冰一样清……远处的喧嚣声回荡在天际,我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里没有嘈杂,没有污秽,没有肮脏……只留下一幅画??盛开与凋零的桃花!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