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01:0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篇1

一、注释编排不合理

1. 《芦花荡》中“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句中的“泅”应读“qiú”,课本在《芦花荡》中未注音,而在《观潮》中却注了音。应注前句,而在《观潮》中不注。

2. 《登岳阳楼(其一)》中已对“徙倚湖山欲暮时”的“徙倚”注为“徘徊”。而在《野望》中又对“徙倚欲何依”中的“徙倚”注为“徘徊,来回地走”。重复注释,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应删去后注。

二、注释错误

《观潮》中有“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句,注释将“既望”注为“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笔者认为此注释是不妥的。

“望”是指月球和太阳在地球前后正相反的时刻,此时月球完全面向地球,我们看到的是一轮满月。“望”可以发生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因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的,运动速度是不均匀的。在近地点速度最快,在远地点速度最慢。即从初一“朔”到“望”之间,若月球过远地点,“望”就要后推,有可能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若月球过近地点,“望”就要向前提。因此根据天文现象,人们把农历大月的十六日和小月的十五日都称为“望”,并不是课本中所说的“农历十五日”。“既望”是指“望”后的第一天,即大月的十七日,小月的十六日,并非课本所统指的“农历十六日”。

三、多音字辨析失当

课本将《归园田居(其三)》的“道狭草木长”加注为“[草木长(zhǎng)]草木丛生”。显然这是把“长”字当作动词注释了。

从陶诗的下句“夕露沾我衣”,可见诗人当时感觉草木太长(cháng),若是草木短一点儿,也不至于让“夕露沾我衣”了。是嫌草木太长的意思,怎能理解为动词呢?再从全诗来看,与诗中“草盛”、“荒秽”一样,“草木长”正恰当地反映了劳动的艰辛,从而反衬出全诗的点睛之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凸现诗人的高尚人格。而如作动词理解,则不利于与一般赞美田园风光的诗句相区别。

再者,诗歌常把相同结构的句子放在一起,使得诗歌的形式更整齐,意境更优美,音韵更和谐,读来更具美感。本诗中的“草盛”和“豆苗稀”都是由名词和形容词构成的主谓短语。同样,“道狭草木长”也是由两个这样的主谓短语构成的。这两句诗采用了古代五言诗常用的特殊本句对偶形式。正如“豆苗”的后面不宜使用动词一样,“草木”后面的“长”字也只能理解为形容词。

所以,“长”字应读“cháng”,当形容词理解,释义也应为“草木很深”。

四、违反《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

《观潮》中有“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句,注释将“骑”注为“jì”。

其实,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审定“骑”字的读音为“qí”(统读)。《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说明部分第二条是:“在字后注明‘统读’的,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轻声变读不受此限)。”可见,“骑”字的读音应遵循《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审定的读音,课本的注释是错误的。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核通过并公布的。三家联合公布的“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指出:“自公布之日起,教育、出版、广播等部门及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音、标音均以本表为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是1985年12月27日公布的,今天的语文课本还违反其规定注音,这对规范学生的语言极为不利,希望编者重视这一问题。

五、异形词的规范问题

“想像――想象”是一组异形词,虽未被收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加以规范,但也不至于在本册教科书中“各据一词”,甚至在《老王》这篇课文中也不统一。如:

第77页: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第79页: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篇2

发现外星精灵大约5年后,“赛尔号”载着重大的使命起飞了。

请看看“赛尔号”有什么先进之处吧!来,先看一下传送舱。传送舱是由具高端技术的的传送器组成的。传送时像魔术“大变活人”一样。只要你在传送器上闭上眼睛。一转眼,就会站在你想去的地方。不过人类不一定承受得了传送器的压力,所以我们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类通过网络来操纵机器人。

再来看一下发明室吧!发明室有技能唤醒仪和精元制造仪、精灵进化舱,还有三种人工孵化的初始精灵。人们可以从中选一只精灵作为自己的伙伴一起周游全星系。在游览的过程中由他获取最新信息,收集数据,为发明提供证据,也可以培养它成为宇宙中最强的战士。

篇3

当时金国侵犯宋国,金国把秦桧和宋国的皇帝俘虏了,金国看反金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就把秦桧派回来当内奸,他主张投降求和,这个想法很符合当时皇帝的心意,就把他提拔为宰相。这下他的权力可大了,就千方百计地把各路抗金的军队撤回京城,又对宋高宗说:“岳飞的军队在中原已经成了一支孤军,必须立即撤军!”

于是高宗立刻下了金牌,岳飞正在犹豫,可一天之内来了十二道金牌。岳飞想:“看来直捣黄龙府是不可能了,我这十几年的努力一下子都毁了!”当时百姓拦住岳飞的马痛哭。

秦桧怕岳飞以后会对他不利,就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投入了监狱,诬告他们策动兵变,最后岳飞被秦桧秘密害死在监狱里。

篇4

【关键词】八年级;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53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166-01

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学生能自主学习与否的重要因素。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要整体考虑“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改进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由传统的单一传授知识,改进为知识和方法并重。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几乎把课堂教学内容定性为: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然后才经常抱怨课上不完。所谓的没上完,就是知识没传授完罢了。这就好比给学生“鱼”,虽然可以喂饱学生,但却不得体现“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改“给鱼”为“给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因此,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知识和方法。由注重知识,改为知识和方法并重。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中学方法,再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尤其要特别重视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不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正如教学生打鱼,不直接给“网”、给“船”,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怎样“造船”,怎样“打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去捕“鱼”的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的终身学习就有了支柱。

(一)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将基本的阅读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文教学,重点就要放在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抓住“桥”的哪些特征,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按照什么顺序,采用什么方法来介绍中国的石拱桥的。这三大方面是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钥匙,因此,说明文教学就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才能促进学生能自主学习。

(二)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例如,“抓文眼”就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台阶》、《老王》三篇文章的教学,其中的一项教学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即抓“关键性语句”或“抓文眼”。“抓文眼”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是学生快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要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那么,在教学《背影》的过程中,就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引导识别,体会作用。从整体来说,体会抓住全文的文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及几次的“背影”语句。从片断来说,文章第六段是重点,要深入理解和体会此段的内容和情感,可以借助抓几句“文眼”。这一课学完后,接下来的《台阶》和《老王》两课,就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来阅读。《台阶》中抓住“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句,《老王》中反映几件事的句子。当然,以后的许多文章都会有,如《陋室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文“文眼”:“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句,凡此等等,在适当的机会,启发引导学生是否学会了此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单法”为“多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适当新颖”原则,指出教学模式及方法的“适当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密切结合教学目的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心理,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

年级上册《背影》一文教学中,不妨做些课件。用powerpoine格式将课堂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点、各个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做成幻灯片。用flash格式将课文重点段的朗读做成音像课件,用于朗读示范。下载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背影》:父亲过铁道片断(rm格式),借以加强朗读训练,朗读示范,加深对背影的直观感受,助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更加深入感受父亲的关怀,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情绪,参与情感的体验。

三、改进课堂提问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师问”为“生问”,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传统语文教学大多是老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回答。课堂教学行为中,过多的行为是教师提问的行为,学生提问是非常少的。教师带着预先设计好了的问题和明确的答案进入课堂,总企图把学生的思路往预先设计好了的方向引导。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总想揣摩老师的意图,发表的看法很少是自己个人的真实见解。这种“师问生答”的方式,处于课堂教学中心地位和主动地位的永远是教师,而学生只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是一种单项的、预设的课堂支配方式,严重限制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不以教师的问题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四、改进课堂表演对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师演”为“生演”,即课堂角色的改进,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实践,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过程,大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篇5

关键词:八年级;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立体引学式教学明确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启发引导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学生能自主学习与否的重要因素。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要整体考虑“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改进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由传统的单一传授知识,改进为知识和方法并重。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几乎把课堂教学内容定性为: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然后才经常抱怨课上不完。所谓的没上完,就是知识没传授完罢了。这就好比给学生“鱼”,虽然可以喂饱学生,但却不得体现“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改“给鱼”为“给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因此,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知识和方法。由注重知识,改为知识和方法并重。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中学方法,再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尤其要特别重视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不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正如教学生打鱼,不直接给“网”、给“船”,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怎样“造船”,怎样“打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去捕“鱼”的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的终身学习就有了支柱。

(一)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将基本的阅读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文教学,重点就要放在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抓住“桥”的哪些特征,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按照什么顺序,采用什么方法来介绍中国的石拱桥的。这三大方面是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钥匙,因此,说明文教学就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才能促进学生能自主学习。再如,教学中也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阅读的几种方式:浏览、略读和精读;默读与朗读;速读等。

(二)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例如,“抓文眼”就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台阶》、《老王》三篇文章的教学,其中的一项教学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即抓“关键性语句”或“抓文眼”。“抓文眼”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是学生快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要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那么,在教学《背影》的过程中,就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引导识别,体会作用。从整体来说,体会抓住全文的文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及几次的“背影”语句。从片断来说,文章第六段是重点,要深入理解和体会此段的内容和情感,可以借助抓几句“文眼”。这一课学完后,接下来的《台阶》和《老王》两课,就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来阅读。《台阶》中抓住“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句,《老王》中反映几件事的句子。当然,以后的许多文章都会有,如《陋室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文“文眼”:“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句,凡此等等,在适当的机会,启发引导学生是否学会了此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单法”为“多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适当新颖”原则,指出教学模式及方法的“适当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密切结合教学目的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心理,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不竭的动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源泉。有源之“水”长流,兴趣就如学习语文之“源”,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语文课单一的“传授”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结合不同的课文,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样,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将极大地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当然,传统的传授法如果运用得当,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此,改革教学法,不是全盘否定原有教学方法,而是要吸取传统课的精华,加于继承和发展,同时又运用现代教学法研究成果,多样化。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一文教学中,不妨做些课件。用powerpoine格式将课堂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点、各个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做成幻灯片。用flash格式将课文重点段的朗读做成音像课件,用于朗读示范。下载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背影》:父亲过铁道片断(rm格式),借以加强朗读训练,朗读示范,加深对背影的直观感受,助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更加深入感受父亲的关怀,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情绪,参与情感的体验。还可下载MP3歌曲《爸爸妈妈》,作为课堂教学气氛调节或课前课后学生休闲用。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核舟记》一文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就“船头”和“船尾”两段的描写进行背诵时,可以邀请学生做人物的模仿状,以此造型,一者指导、检查学生背诵,二者加深学生对课文所描写内容的感受,课堂教学有趣,生动活泼。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石壕吏》一文教学中,让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一堂短“剧”演出,让学生将课文搬上“舞台”。成立几组剧组,由学生自行组织组合,还可对各组的演出进行评比,也还可组织进行剧评,以提高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和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改进课堂提问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师问”为“生问”,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传统语文教学大多是老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回答。课堂教学行为中,过多的行为是教师提问的行为,学生提问是非常少的。教师带着预先设计好了的问题和明确的答案进入课堂,总企图把学生的思路往预先设计好了的方向引导。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总想揣摩老师的意图,发表的看法很少是自己个人的真实见解。这种“师问生答”的方式,处于课堂教学中心地位和主动地位的永远是教师,而学生只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是一种单项的、预设的课堂支配方式,严重限制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最初近十年中,长期处于被动地接受问题、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发问精神,学生的好奇心将被泯灭,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怀疑,学会提问题,学会讨论、解决问题,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提问题、讨论,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尽情提问题,再启发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不以教师的问题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提问有如下的方式。

(一)预习时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选择与本课学习目的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许许多多问题,五花八门。那么,就可以从中选取与单元目标相关的问题来组织讨论,范围主要集中在母亲的爱的主题上,思想内容、精彩段落、词句理解及语气运用的技巧的理解。具体的如:“拿一支粉笔写两个字”为什么会“使出全身力量?”“钥匙”是什么?如何理解“母亲的爱”等。然后逐渐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范围来提问题。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题。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提倡并欢迎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可以以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提问题,互相请教。其次,可以采取全班探究形式进行实践体验,各学习小组将本小组里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再者,也可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来组织学习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先学习“例文”,组成“先学团”。课堂上,让还未阅读此“例文”的同学在自读的基础上,向“先学团”的同学提问题,由此共同探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改进课堂表演对象,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改“师演”为“生演”,即课堂角色的改进,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实践,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过程,大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师生的角色地位,尽量将课堂交给学生讨论、交流。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学生是人,只有当学生的内部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激活其学习动机。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表演”,以满足学生各层次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分成三大阶段。

(一)个人阅读阶段。

让学生独立阅读,进行独立的与文本对话和情感交流。独立查找工具书,独立解决语言障碍,独立做阅读标注,独立理解,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二)小组学习阶段。

建立四人或六人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组织,每位学生可以尽情发言,将自己的疑问请教小组同学,也可将自己的理解与小组同学分享,由于小组讨论阶段,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的“小天地”,每位同学都将无拘无束地提问,讨论,发表见解。这种轻松的氛围,将使学生如鱼得水,从而海阔天空地表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欢迎每个学生都提问题,都来参与讨论。这样各类学生都有获得表演的机会,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特别是中下生,都会较好地参与合作、交流。这样的阶段,将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真正阶段,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都是独特的。

(三)全班讨论阶段。

篇6

关键词:中国石拱桥;人教版;客观事实

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第3段中有“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之说,查阅不同版本的教材,自从《中国石拱桥》被选入语文教材,里面都有这一句。读者不禁要问,“我国的石拱桥”我国有,其它国家或地区有吗?笔者认为这句话表意是不够准确的。

这句话应该是:“我国几乎到处都有石拱桥”,或“石拱桥在我国几乎到处都有”。

其一,这句话与文本内容不符。文章并非说明“中国石拱桥广泛分布于其它国家或地区”这一内容,这一点不必赘述。

其二,这句话与作者本意不符。作者在《关于〈中国石拱桥〉的创作》中说,“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即为最有力可信的佐证。《中国石拱桥》第3段分别以第1句“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和第3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为中心句讲了两层意思,但第二层意思并不是讲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课文最后一段还说,“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类型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这些内容说明的都是石拱桥遍布祖国大地,而不是世界各地。可见“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属于误用。

其三,这句话与客观事实不符。“石拱桥”前加上领属性定语“我国的”,从逻辑意义上看,“我国的”因为“有别于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从而使本句中的“到处”意义指向“其它国家或地区”,即指“世界各地”,而不是“我国各地”。在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是客观事实,而分布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石拱桥自然不能算“我国的石拱桥”。那么,“我国的石拱桥”何以“到处都有”呢?

能不能将原句中的“的”删去,改为“我国石拱蚣负醯酱Χ加小蹦兀课颐墙这句话作以下两种结构分析:

1. 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2. 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例1是一个主谓谓语句,它的主语是“我国”,“石拱桥到处都有”是陈述“我国”怎么样的。而例2是以偏正短语“我国石拱桥”作主语、 “几乎到处都有”作谓语的主谓结构,这种结构 ,从语感上看,“的” 是不能省略的,反之,这个“的”一经省略,就只能分析成例1那样的结构, 也就是说,“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只有一种意思,即:

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尽管这样修改看起来最为简便,然而还会有人习惯于读成例2那样的结构。所以我们考虑将原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改为以下几种表述:

1.在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2.石拱桥在我国几乎到处都有。

3.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我国几乎到处都有石拱桥。

这些句子既符合文意,又符合作者本意,同时也合乎客观事实。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93-01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心得:

1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1 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们班的刘玉航,别看他个子矮,但组织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在他的带动下,我们班成立了“预习小组”,小组中成员每天在他的带领下自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遇到争议问题自己找相关证据驳倒对方,很少出现蛮不讲理的现象。长此以往,这些孩子既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又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既学会了与人合作,又学会了关心、鼓励他人,为他们今后在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有一次学习小组在汇报成果时,小组中其中一名学生成绩较差,平时很少发言,在其他成员都作了精彩发言,轮到他发言时,由于紧张也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说错了,同学们会笑他,不敢说。这时,教师发动小组其他成员对他说鼓励的话,“别害怕,你一定行”,“别紧张,你再想一想”,“我们支持你”。可这个学生还是一言不发,教师又让全体学生鼓掌鼓励他,“我们全体同学相信你一定行”。教师又适时降低要求,让他先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他读了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教师又鼓励他说说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他在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中,慢慢地讲起来。在他讲完后,教师又带领同学们再次热烈鼓掌。这样既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信心,也使更多的学生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受到感化。

2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2.1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自强不息,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羚羊木雕》一课,表现了朋友的珍贵,友谊的重要。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文人物中去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培养自己的为他人着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中《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卢沟桥的狮子,赵州桥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中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有的课文表现自然环境的美,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三峡》,描写了祖国的奇山异水,赞美了大自然的绮丽美好;还有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旅鼠之谜》,通过写旅鼠的奥秘来影射人类社会,也引发学生对社会人口问题的反思。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一文作者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有所为,使同学们深受教育和启迪。

篇8

关键词:新课标 影视资源 语文教学

面对21世纪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向传统的语文教学发出了改革的信号。1996年,国家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会,拉开了新课程研制的序幕。经历了8次重大修订,历时5年之久,终于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致着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拨打,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就要求在观念上实现由“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向“社会生活,甚至是世界的课程资源”转变。首先我们最先关注的应是影视资源。为什么呢?因为影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军事等各方面,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影、电视已经成为最广泛、最有力、最迅速、最直接、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

什么是影视资源?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的影视资源,是指在教育教学上有直接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价值的影视信息资源。

在我们身边或是亲自实践过程中,都会有采用各类的影视资源。可以将影视资源分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源、与课外阅读相关的影视资源、与课文背景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源、在综合性活动中的影视资源。

一、 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源。

这类影视资源与教材、课堂的结合最紧密。以教材课本为蓝本。例如人教版初中课本中的《香菱学诗》、《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高中课本中的《祝福》、《阿Q正传》、《茶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这些文学作品都已经被翻拍成影视作品。我们在上课时即可截取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部分章节进行播放。由于影视资源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直观性的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散文和诗歌,但这两种文学体裁却是以“美文”著称,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作为中学生来说是很难感受的,而影视作品则可以把抽象的文字用画面和声音表现出来,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如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散文》节目,其中《春》、《背影》、《再别康桥》等诗文的朗诵,音乐、画面、声音的高度契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幻觉,使得学生获得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在欣赏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远远大于阅读文字所生发的情感,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 课外阅读相关的影视资源

在人教版的初中课本中,每一册课本后都附有2-3篇的名著导读,例如四大名著、《骆驼祥子》、《简爱》等,但大部分老师基本是忽略不讲,或是简单介绍一下,学生也基本不看不读,此项目形同虚设。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既是课外阅读,就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分析讲解,须让学生自觉去阅读。但在网络小说、漫画杂志盛行的当下,如何调动学生进行阅读名著的兴趣,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是我们语文老师所要解决的问题。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考虑将影视资源引入名著导读部分,如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前,我先利用自习课时间播放了《骆驼祥子》中祥子与虎妞的认识片段,张丰毅与斯琴高娃一个老实一个泼辣的个性鲜明的演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顺势就布置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完成对两人进行形象分析的作文。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来认识文学作品。

三、 课文背景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源

这类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被大量使用,无论是在导入环节,还是在内容思考环节,或是在拓展延伸环节都可以使用。例如在人教班八年级下册的课文《云南歌会》一课教学中,我选用了《刘三姐》的对歌片段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课文中的“对调子”的形式,还有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电影片段导入,让学生对恐龙的形象与类别有所认识与了解。在导入部分使用可以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获取大容量的信息和学习资源。而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进行延伸拓展时候,选择影视作品可以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印象,升华情感。记得我们学校曾接待来自台湾地区的校长教师团体,一位老师上了一节关于“月”的诗词研究课,在即将结束的时候,播放了一首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的MV,伴着悠扬的歌声,唯美的画面,使得在座的师生印象深刻,对月亮的意象又更深一层的理解。

四、 综合性活动课的影视资源

综合性活动课是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所出现的一种新型课,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其中“综合性”即在学习空间上,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但很多时候综合性学习是必须在课堂上完成的,如何才能沟通课内外,综合各类的学习内容呢?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充分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设置更具趣味性的情境,将语文知识点融入到情境之中,进而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以纯灌输的方式开展,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缺乏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约着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教学法之一,其存在价值高,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将语文知识点渗透到情境之中,将语文知识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设置一个生动、具体的环境与场景,情境设置要具备足够的情感色彩,根据教学目的,设置情境方向,让学生开展深度的体验,进而辅助学生来理解知识点,感悟教材内容,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开展情境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元素,且情境的设定,都是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1],学生在日常生活会经常见到,学生在参与情境设定时,会有深度的感触。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其意义重大,符合此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能大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语文知识点的把握不足,对初中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多个方面,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教学评价不合理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都是教师按照教案进行程式化的教学,教学缺乏新意[2],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导致教学体系出现问题。新时期,为积极响应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需求,若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转换原有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方法应用其中,打造更为情感色彩与趣味性的语文情境,注重学生角色扮演,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1.注重师生互动,打造趣味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应强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设置合理的课堂情境,注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自然、随意的状态下设置教学情境,将语文知识点渗透到情境氛围之中,在学生融入到情境氛围时,从中吸收足够的语文知识点,相较于传统的课本教材满堂灌输方式有了明显的进步。师生互动的有效开展,应强调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为课堂增添浓郁的艺术色彩与情感元素[3],能打造更为融洽的语文教学环境。为了实现更好的情境教学效果,应强调学生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一定的人物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入。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时,为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的情境,要求几名学生来对“三顾茅庐”的典故进行再现,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对诸葛亮与刘备的这一经典环节进行演绎。在演绎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分析人物性格,从中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点,对《出师表》的学习做好铺垫,对学生语文知识点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2.设置生活情境,贴近学生实际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趣味性、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了设置更为科学的教学情境,应设置更多的生活情境,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能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接受与理解起来难度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上设置生活情境,能从一些案例与现象中寻求更多的元素与知识点,对学生能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与引导效果[4],对初中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影响很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根据先就日常生活中和谐美景进行畅想,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对小桥流水人家、大同社会情境的展望,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根据《桃花源记》的实际情况,描述泉水叮咚作响,小溪曲折蜿蜒,在溪边有成片的小草,且桃花落英缤纷,男耕女织,将整个画面记录下来,进而达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

3.融入多媒体技术,设置个性化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在情境设置中渗透一定的信息化元素,融入足够的多媒体技术,打造个性化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所特有的图片、文字与视频等元素来丰富教学,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打造更为科学的教学体系,对未来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时,若仅仅依靠黑板与课本方式无法将新闻的格式进行明确的讲述,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常见的新闻格式进行展示,利用PPT课件来丰富课堂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条“关于某地区希望小学在建进程”的新闻,让学生仿照新闻格式进行写作,以锻炼学生的新闻把控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堪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凸显,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权,不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强化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设置个性化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情境之中,更有动力参与课堂,并在参与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可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金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创情境的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5,09:201-202.

[2]陈华君. 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作用及其应用分析[J]. 亚太教育,2015,31:40.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典诗词;诗情画意;乐感;艺术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2-0037-04

从《诗经》时代的诗乐舞三位一体到后代诗画一体,诗歌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中国古典诗歌具有绘画美,诗中有画,讲究意境;还具有音乐美,多押韵,多骈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乐感;更具有情感美,情是文学的根基,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的上上之品,诗歌便是典范。

当代中学生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学习唐诗宋词,这些易于记诵的诗歌,到上中学时也积累了不少。好多学生背诵是背诵了,但有些不求甚解,很难融会贯通,具体地说,很难将自己的诗歌积累运用到语文课堂生活中去。这时,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寻找契机将一些熟悉的诗歌融入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浓浓的艺术氛围。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乐于学习背诵,还能将诗歌运用到写作当中,从而为自己的写作锦上添花。

我十分喜爱古典诗词,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主要结合诗画、诗乐、诗情、诗境、诗理、诗艺、诗风等,探究如何将古典诗词融入具体教学实践,效果很好。

一、诗画融一体

古典诗词具有绘画美,最为典型的是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然古典诗词中还有许多诗、画融一体的杰作。

例如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一课中,我播放了许多春夏秋冬的美景以刺激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词语或诗句来给每幅四季图片命名,学生纷纷举手,他们喜欢选用诗句。

用于描述春天的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用于描述夏天的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蝉噪林俞静,鸟鸣山更幽。”等。

用于描述秋天的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用于描述冬天的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我鼓励学生,如果能将这些诗词在写景时恰当引用,将会为文章增添韵味。这些诗词同样适宜于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景抒情文教学,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天》等。尤其是给《春》里的春草图配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花图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图配“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雨图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迎春图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相应的古诗词,很精彩。

再比如上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说明文《落日的幻觉》时,我先让学生根据图片回顾自己积累的有关落日的诗词名句,学生脱口而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这也为部分学生感到枯燥的说明文增添了诗情画意。后来在上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我从构图、线条、色彩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诗中有画”的特色,再让学生自己做一幅简笔画再现其诗画美,部分有绘画功底的学生画得很不错!

又如教郦道元的《三峡》,我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引入,学生立刻联想到与山水有关的诗词佳句。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等。

再比如教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学生都能联想起与雪有关的古诗词,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

所谓形美以感目,面对丰富多彩的画面,学生怎能不触景生情。

二、诗乐韵无限

古典诗词又具有音乐美,音美以感耳。

我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时,一开始我以“烦恼是人的多种情感之一,从古到今人人皆有,我们先来感受古人的烦恼”切入,诗词配乐唱。这些诗词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这些吟唱着愁情的诗词带给师生们美的感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文荟萃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运用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王菲的《明月几时有》为背景音乐,同学们在古诗新唱中理解背诵,效果极佳。

诗词吟唱出来才更能传情,这些唱词不仅为课堂增添了许多趣味,也带给师生们美的感受,让学生轻松乐学。

三、境似情共鸣

古典诗词又具有诗情诗境美,意美以感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乡愁是漂泊游子们永恒的话题。我在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从诗的思想感情方面作了拓展延伸,设置了“抒发乡愁的诗词佳句还有哪些?”的问题,学生都积极从自己的大脑里搜索有关乡情的诗词佳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这是漂泊游子们的情感共鸣。

在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苏轼的《记承天 寺夜游》时,除了让学生积累与有月亮有关的诗词外,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我从情感角度入手,联系此时的苏轼与张怀民都是被贬黄州,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再恰当不过了。

在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杜甫诗三首》中《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我设置问题“存者且偷生”还能为安史之乱中悲苦的老妪带来一丝安慰,用《春望》里哪两句诗作回答最好呢?同学们都能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为《春望》、《石壕吏》均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诗作,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

古典诗词往往营造意境来抒情,其实,许多诗词在思想情感方面都能找到其共同的地方,这源于抒情者相似的人生境遇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四、诗中有真理

许多诗歌也是蕴含哲理的。

例如我在教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时,让同学们联想与山有关的诗词。有学生联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我赞许地评价:“看来你把文章的主旨用这两句诗概括了,人生的路上即使‘山重水复’,有恒心就能‘柳暗花明’”。

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所以我也经常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劝勉学生不断读书,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诗中有真理,经得起时间和生活的考验。

五、赏诗探艺术

诗歌又是讲究艺术技巧的。

我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刘禹锡的《陋室铭》时,给学生介绍了文章的前几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比兴”手法引出文章中心“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并明确“比兴”手法就是先言他物,再言其事。接着,我提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多用“比兴”手法,请问同学们《诗经·关雎》那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大家异口同声说出了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可见大家已经掌握了“比兴”这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爱莲说》和《陋室铭》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我引导学生回忆积累的诗词还有哪些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有个别同学立即想到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随即介绍了这首诗如何“托物言志”:诗人咏物抒怀,通过对洁白石灰的描述和赞扬,表明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不畏艰险、纵有千辛万苦也视若等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处世要清白正直的志向。

再比如我在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在解释题目一方面指“爸爸所栽种的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暗含爸爸的辞世”时,给学生介绍“双关”这一修辞手法,“双关”即一语双关,语音双关或语意双关。举例说明时,我举了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学生立刻明白“双关”通俗来讲就是指一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既是语音双关又是语意双关。在学习本单元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时,学生朗读诗歌后便能悟出题目中的“路”,既指“自然界的路”又指“人生之路”。再后来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宋诗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中“白头吊古风霜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中对“风霜”一词的理解时有个别学生立即想到了“双关”,这点非常好,我就势引导他们:这里的“风霜”即指自然界的风霜,又指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

不少文章中有“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映衬手 法,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点拨学生:“词人以乐景来写哀愁,倍增其哀,请同学们从我们已学过杜甫的诗歌中举出几例。”有同学就立即说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样一来,既归纳了写作艺术技巧,又温故知新。

可见许多诗歌在写作的艺术技巧上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善于思考,善于联系就会发现其妙处。

六、沐浴古诗风

在诗歌风格上,许多诗词也有相似之处。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诗语言平淡,质朴如画。教学中,我提问道:“我们知道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他的哪首诗与这首诗的风格相近?”同学们立即想到曾经学过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是平淡质朴,淡中有味。这类诗也给我们吹来了清新质朴的田园风。

在教学宋代周密的《观潮》时,我让同学们先联想与江涛海潮有关的诗词,有些学生说出了“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等。我又趁机设置问题“这些诗歌从风格上来看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有答“大气豪放”的,有答“奔放豪迈”的。这些诗歌给我们吹来了豪气奔放的江河湖海风。

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设置问题“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风格与曹操、苏轼作品等风格相同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风格?”学生们有答“凄美”的,有答“哀婉细腻”的。的确,他们感受到了婉约派一代词宗的楚雨凄风。

沐浴着古诗词不同的诗风,也就能够大致把握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赏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