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作品范文

时间:2023-03-30 07:5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剪纸作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剪纸作品

篇1

剪纸,作为民间文化的瑰宝,融合了多种技艺和审美意识。我园在剪纸课题研究中,特别是在如何利用剪纸符号来激活作品的问题上,做了诸多的尝试,总结为把握好四条主线:

一、引导观察,发现优秀作品中的剪纸符号

剪纸作品在表现方法上一般表现为或阳纹、或阴纹或两相结合等形式。发现作品中暗藏的剪纸符号是首要解决的入门问题。在日常的探索活动中,我们认为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设置剪纸作品欣赏活动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和发现。例如在围绕同一内容作品的欣赏活动中,除了引导幼儿发现作品本身的图案、用色、表达的内容等,同样要引导幼儿透析多幅作品中的相同元素即剪纸符号(纹样);二是通过游戏式的比赛寻找作品中的剪纸符号;三是利用幼儿园大环境中的剪纸作品帮助幼儿发现。例如找寻班级窗饰中的水纹、表现蓝天白云的云纹、壁挂教师作品中的花纹和表现五福娃的火纹等。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和发现熟知的长廊剪纸作品――十二生肖中各种动物身上表现花纹的锯齿纹等。

二、形象制胜,匹配与幼儿年龄特征相符的基本纹样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甄选了相应的剪纸符号,作为大、中、小班幼儿学习的素材。例如:在小班时期,我们会选取一些阳纹(保留图案较大的月牙纹、山峦纹、水纹、锯齿纹等)来激起幼儿动手的兴趣,从而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但到了小班下学期,我们会选取部分剪影类(其特征是形象鲜明、生动)的动物、人头、树叶等作为学习内容。又如:大班年龄阶段的孩子,匹配与他们的学习特点相应的剪纸符号可以是结合阴、阳纹两种表现方法的多种纹样,例如:阳纹与阴纹表现方法下的(剪去部分相对较少,对幼儿小肌肉群发展能力较高)的月牙纹、花纹、几何纹等综合纹样。再如:对于中班孩子来说,选取的内容可以是阴纹符号。当然,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注意掌握好最近发展区的前提条件,方能确保每位孩子跳一跳能够到。

三、游戏其中,轻松习得基本的剪纸符号

我们主张让幼儿在学习中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采用儿歌、故事、情景式等多种形式变枯燥、单一为情趣式的学习模式。

小班幼儿重点练习剪线条以提高其使用剪刀的能力。我们将所要学习剪的线条结合纹样进行归类:有最初接触的剪篱笆、剪面条、剪火车;围绕锯齿纹而设计的有趣的心电图、小树叶沙沙;围绕月牙纹而开展的月牙儿弯弯、我给月亮姐姐做衣裳;围绕水纹而设的畅游海底世界等活动。针对剪纸中的大胆构图(物体的简单轮廓――简笔画)能力这一要求,我们在中班年龄段的孩子中间,尝试着让幼儿用牙签在已涂好颜料或蜡笔的底版上刮画,过渡到让幼儿自由地在上面进行构图,强化其对各种物象的印象;再者,即是在感知各种剪纸基本符号的基础上用此方法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四、激发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剪纸作品

我们采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使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加一加、减一减

我们鼓励幼儿把剪好的雏形想象成是有生命力的,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体现。幼儿便可在剪好的轮廓上镂空两个月牙纹表示物体有了眼睛,而月牙纹的弧度大小则可以显示出是高兴抑或伤心。此种方法符合幼儿时期泛灵论的特点,同时能激励幼儿灵活运用所感知过的剪纸符号。

2.变一变

对于同一物象,要求幼儿注意每次都要有不同之处。如,鱼身有长短胖瘦,鱼尾有尖圆直曲或张开闭合的变化,鱼鳞可以用月牙纹、锯齿纹,水纹变成半圆、锯齿形等。这样在具体而生动的引导之下,他们剪出的鱼就不再仅仅是老师所教的鱼,而是带有幼儿独特的情感、反映他们认识水平和想法的鱼。

篇2

小学美术剪纸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简单的剪纸作品。

3、情感与态度目标: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红色纸、剪刀、刻刀、复写纸、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l、教师出示多种类的美术作品。(课件出示)

师:这些都是什么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绘画、剪纸等;

师:哪些是剪纸作品?(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师:剪纸作品与其它美术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有哪些特点?生答:单纯、简朴、朴实、富装饰性。(教师板书)

师: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走近剪纸艺术。(板书课题:民间艺术――剪纸贴花)

二、剪纸的基础知识讲解。

1、 教师讲述:这些剪纸作品都出自农村老人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出示课件)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 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剪刀、刻刀等)

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3图4,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6、用课件出示贴花的剪纸作品。

9、下面老师先尝试一下,你们看老师是怎样剪的。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10、教学制作方法和步骤

(1)同学们拿出一张彩纸。

(2)拿出笔在纸上画出动物的外形

(3)第三用剪刀沿着笔画过的痕迹剪纸。

三、学生创作过程

让学生把作品拿起来检查、及时指出优缺点

四、展评作品

组织学生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集体讲评。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艺术,喜欢剪纸活动,知道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

2.学习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方法,能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关系。

3.能将纸屑放在指定的地方,养成整洁有序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用剪纸作画

2.ppt课件:剪纸艺术欣赏

3.各种色纸、蜡光纸、剪刀、胶水、铅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剪纸艺术欣赏

和幼儿一起欣赏各种民间剪纸作品,观察作品的色彩和图案。

二、展开

1.在幼儿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用这些漂亮的色纸剪成了什么图案。

鼓励幼儿说出欣赏剪纸作品的感受。

2.了解幼儿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漂亮的剪纸?

3.探索、尝试剪纸方法。

为幼儿提供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作品,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探索剪纸的两种基本折

法,并尝试剪出简单的作品。

4.在 幼儿探索折剪的基础上,教师示范两种基本的剪纸方法:

(1)分别将长方形色纸对边折四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2)将正方形色纸对角折两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5.观看剪纸作品,引导幼儿发现对称关系,学习辨认对称图形,了解对称的美。

6.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自由创作,引导幼儿完成作品。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剪窗花时要仔细、有耐心;剪掉的纸要放在指定位置,不乱扔纸屑。

7.用剪纸作画

使用各种各样的剪纸做出美丽的图画。

三、结束

篇4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 剪纸教学 实施策略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民间美术教育的缺失。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因此,近年来,许多教师进行了与民间美术相关的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以求满足高中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需求。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引入剪纸教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让学生在学习和感受民间美术中,逐渐进入一片多彩多姿的艺术天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开展剪纸教学?结合近两年的实际教学,我对剪纸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剪纸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欲使剪纸教学取得成功,必然先让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只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剪纸教学的内在需求,为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美术教师要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参与剪纸知识的学习。

1.搜集和整理剪纸资料,激发学生的“动趣”。

首先,在高中开展剪纸教学之前,应该放手发动学生搜集相关的剪纸资料。为此,教师把班级同学分成4组,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影视作品、民间剪纸艺人等渠道,搜集和整理剪纸资料,形成系统材料。每组一项任务:第一组搜集文字资料,第二组搜集图片资料,第三组搜集视频资料,第四组搜集剪纸实物。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认识剪纸艺术的过程,也是锻炼他们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例如我了解到第二组学生在搜集图片时对剪纸产生了兴趣,想了解剪纸的具体制作方法,他们就自发到一民间艺人处请教剪纸的技巧,体现了很好的自主学习精神,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展示搜集资料成果。请各组展示成果,并说出对剪纸艺术的认识与体会。例如:搜集剪纸文字资料的同学,花了大量的时间把搜集来的文字资料,进行归类和整理,展示的材料条理明确,有剪纸的概念、剪纸的历史、剪纸技法、剪纸流派等。他们的成果展示和讲解,使其他学生加深了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2.播放具有地域特色的风光片,激发学生的“视趣”。

播放具有地域特色的视频,可以增加剪纸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感受地域文化;对于学生开阔视野,以及学生理解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欣赏陕北剪纸时,我播放陕北风光片,学生领略了陕北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加深了对剪纸流派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境趣”。

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想象,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分析,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剪纸教学上课伊始,我就把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摆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创造剪纸的课堂氛围。并提出如下问题:怎样欣赏剪纸作品?剪纸创作要表达什么?以此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在情境的衬托下,我简要讲述了“剪纸的历史”、“剪纸的风格”、“剪纸与民俗”等知识,学生懂得了用联系生活、联系民俗的方法欣赏和创作剪纸作品,也明白了剪纸作品是劳动人民表达情感及美好愿望的载体。

再如,在欣赏不同地域剪纸作品时,我展示了山东地区的剪纸作品、陕北地区的剪纸作品、浙江乐清地区的剪纸作品。面对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学生被具有浓郁地域风格的剪纸作品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情境的帮助下,学生不但兴趣被调动,更能在兴趣的牵引下探讨剪纸作品的内容。这时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三处不同域剪纸作品的风格与形式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北方的剪纸风格粗犷,浙江剪纸,风格挺秀、细致,展现出江南特有的神韵。

在课堂上创设良好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富有激情的情况下参与课堂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剪纸技法,感知剪纸艺术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基本成熟,概括化的观察力、成熟的记忆力和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为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智力基础;另外,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克服困难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增强,也有利于剪纸技法课的开展。

1.教师剪纸技法演示。

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示范,其实就是把剪纸的构思、程序、技法和要领向学生展示的过程。事实证明,教师恰当的示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是演示剪纸符号。剪纸作品是由简单的图形符号组合而成的,学习剪纸,也应该从熟悉剪纸符号开始。我在给学生示范时,如:小圆形、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见图1)还要记住不同符号适宜表达的内容,如小圆点适宜表达的内容有:人物、动物的眼睛、花心、花瓣、水珠等。只有熟悉了这些基本的剪纸符号,才能组合出丰富的剪纸图形。

其次是演示纸张的折叠方法。教师把彩纸带颜色的一面向里对折,每折一次就随即把折线压平,用订书器订好。然后,在折叠好的纸面上用铅笔画上图稿,再按画好的线条剪去要剪的部分。纸张有多种折叠方法,如五瓣折叠法、六瓣折叠法,最佳的折叠层次是四层。

最后是演示剪纸样式。基本上是演示对称或单独的剪纸样式,这样的图形较为简单易学,学生容易接受,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例如:我在给学生示范《团花》、《老鼠花灯》时,及时地提问学生,这两幅作品的构成有什么特点(见图2、图3)?运用了哪些构成方法?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比较准确地找到了答案:对称、重组、联想。我提醒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形象思维,脑海里储存的形象多了,才能产生奇思妙想,才能谈到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图1?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图2?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图3

事实证明,教师的示范直观、亲切,能够丰富美术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学生剪纸技法练习。

首先是剪纸符号的技法练习。可以采用先临摹后创造的练习策略,提醒学生在下刀的时候要三思后行,剪刀运行要灵活,线条流畅,不留茬口。另外,还要细心谨慎。剪纸符号虽然图形简单,但学生要达到精确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要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剪纸符号的练习。学生在练习剪纸符号时,要加强同剪纸作品的联系,这样学生对剪纸符号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起来也快些。

其次是剪纸画面的组合练习。画面的组合是剪纸的关键环节,就像炒菜,各种原料都备齐了,最后工序就是大厨在烹饪时的组合技巧了。练习剪纸构图时,要忘记常规的透视方法,学习剪纸特有的表现方法,如:形象夸张、简洁明快、构图饱满、对称均衡等。组合画面时要大胆组合,随意夸张,要善于抓住物像的主要的和特征明显的部分,舍去次要部分,同时又要表现出画面组合与装饰的自然之美。例如,把天上的云、鸟与地上的人、树组合在一个画面上;把不同季节的物象安排在一个画面上等,形成了剪纸的独特风格。正所谓:“千剪不断,万剪不乱”。学会了符号剪法,掌握了剪纸构图特点,就可以学习剪纸创作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创作剪纸作品,掌握剪纸艺术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师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见解和对知识的再生、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而在剪纸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创作剪纸作品,就能放开学生的手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进一步让学生在剪纸实践中,感受民间文化,练习剪纸技巧,掌握剪纸艺术。

1.创作阶段的艺术构思。

巧妙的艺术构思是剪纸创作的基础。在构思阶段,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发掘自己生活中有意义和艺术提炼有价值的东西,找到要表达对象,不管是人物、动物、植物。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原始的材料,需要进一步的提炼、加工。在提炼加工阶段,就需要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对原始的题材进行艺术构思,使学生学习到艺术创作的一些基本技巧,如夸张、变形、取舍等。

例如:一位学生在构思他的《福猪》时,只是用写实的方法构思,教师及时提醒学生,要艺术地处理猪的形象,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段表现猪的肥壮:滚圆的头、浑圆的身、粗短的腿;大面积的身体会显得简单、呆板,缺乏生气,可以加入花草进行装饰,如牡丹、芍药等;猪毛的表现采用锯齿纹,也可以加一些花瓣纹和圆点纹,使花猪显得可爱、富贵。学生在领会了教师辅导的意图后,在自己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进,最后,他的剪纸作品《福猪》既表现出了猪的肥美、可爱与富贵,又表现出了猪的安静与快乐的性格,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见图4)。

2.创作阶段的剪纸技巧处理。

剪纸技巧是表现剪纸内容的得力帮手,是保证学生成功艺术创作的基石。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时常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发现学生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学生:在技法处理还没有确定设计方案的情况下,暂时先不要动手剪,否则,结果可能是前功尽弃。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夸张、变形、概括等手法,动用适合表现主题的剪纸符号,创作出富于装饰性和趣味性的剪纸作品。学生在创作中遇到技法问题时,可以先和同学讨论、研究,还可以请教老师,把技法性问题解决好。例如:学生在创作《缝衣》时,遇到了怎样简化、概括人物衣纹的技法问题,开始学生把衣纹处理得过于写实、也过于繁琐,结果减弱了人物形象的整体性,画面显得繁杂、凌乱。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繁多的衣纹进行提炼和概括,寻找出重要的结构线。经过处理,学生用竖线为主,弧线为辅,很好地表现出缝衣妇女稳坐椅子,认真缝衣的形象,以及安静闲适的生活环境。画面的整体性得以提高,人物的形体结构、动态也较为生动感人。(见图5)

再以创作《觅食》为例,在创作时,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要大胆抓住主要的和有特征的部分,舍去次要的和细节部分,运用装饰和富于美感的剪纸符号丰富形象。学生运用锯齿纹表现公鸡的羽毛,用柳叶纹和月牙纹丰富羽毛的层次,公鸡觅食的瞬间形象跃然纸上,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见图6)。

学生在剪纸创作过程中,技法上除了传统中的阳剪、阴刻、剪、贴外,还有折、画和手撕的技法。例如《水仙团花》在四瓣折的纸上剪出放射状的图案,不仅动用了圆点形、柳叶形、花瓣形等,而且用了富于创意的剪纸符号(见图7);《母亲》在画面处理上,也显得大胆概括,作者动用了圆点形、柳叶形、锯齿形等剪纸符号,画面组织得较为成功(见图8)。《打草》运用剪、刻的技法比较熟练,柳叶纹、锯齿纹的运用自然。(见图8)

四、参与作品评价,领悟剪纸艺术

通过剪纸成果的展示,指导学生参与评价,能让学生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地,充分领悟剪纸艺术。同时,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借鉴与反思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我在每节课上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运用多种评价形式,对学生剪纸作品进行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自我评价能使学生重视作业的要求,并逐渐认识剪纸艺术,提高学习效率;接着使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分析,进行自我反省,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继续改进和提高。例如创作《母亲》时,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就比较客观:由于喜欢村妇的朴实,我很想把村妇完美地表现出来,只是剪纸技法还比较幼稚,形象有点不太生动,不过还是很有生活情调的。另一位创作《觅食》的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是:我们家的那只大公鸡最神气,很想把它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作品形象比较生动,剪纸符号的运用还不多,在创作时,概括和取舍不够大胆。

在学生自我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鼓励引导学生:两位作者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学习,注意形象记忆,所以他们能很好地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自然,发现美的事物,又要善于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教师的鼓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2.小组评价。

剪纸教学是以开放的形式展开的,学生的剪纸创作活动同小组的讨论、研究联系在一起,并贯穿始终,因此,小组内的作品评价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学生有了评价自己作品的经验,所以小组评价的结果会相对客观、公正。另外,小组集体评价作品,学生会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例如,在评价作品《水仙团花》、《母亲》、《觅食》时,小组代表的评价就显得客观、公正:形象朴实无华,但缺乏生动,技法剪刻结合,技法有待提高。这是对作品《母亲》的评价;生机盎然、闲适宁静、剪纸技艺较为熟练。这是对作品《觅食》的评价。在小组评价之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大家讲得很好,对于剪纸作品来说,首先要好看,接下来要有内容,技法还要娴熟。

高中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我注重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评价才能。学生通过课堂上的作品评价,不但能提高创作水平,更能进一步领悟剪纸的艺术魅力。

总之,在高中开展剪纸教学是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一条有效途径。学习剪纸艺术,使学生感受剪纸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传达给我们的情感和信息,加深对传统文化、民间美术的理解,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起民族传统文化意识。教无常法,也无定法。教师只要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就一定可以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2]潘鲁生.中国民俗剪纸图集――《论中国民俗剪纸》[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3.9.

[3]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7.

篇5

关键词:阜阳;民间剪纸艺术;审美性;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82-03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起源的确切年代今天已很难查证,大约产生在南北朝时期。颂扬巾帼英雄花木兰(古谯郡人,原阜阳亳州人)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描述,“花黄”即是头贴剪纸。隋朝时期阜阳民间就有剪纸艺术。2008年阜阳剪纸作为地方民间美术门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阜阳剪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侠颖、程建礼、贾培秀、朱坤英、刘继成等,阜阳剪纸应用广泛,如婚丧嫁娶、喜庆节日、宗教祭祀、艺术欣赏以及鞋花、门窗花等。阜阳民间剪纸艺术是阜阳人民民间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表现出艺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阜阳民间剪纸是人们真、善、美的艺术创造,体现出独特的艺术审美性与审美价值,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和愉悦。

一、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

(一)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朴拙美

从老子推崇“淡乎其无味”提倡“朴”的美学开始至今,“朴”的美学要求一直是简单朴素,平淡自然,从而成就了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大巧若拙,寓华于朴”的拙朴美学思想。走进阜阳民间剪纸便能感受到一种朴素的审美观及造型简洁憨拙的剪纸艺术的乡土气息。题材上有年年有鱼(余)、五谷丰登、吉祥喜庆、六畜兴旺等,形象拙美、装饰性极强,情趣朴素丰富,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风格,即质朴之中见秀丽,憨拙之中蕴纤巧,形成了朴拙和谐、形神兼备的阜阳地方剪纸艺术特色。如阜阳农民剪纸艺术家程建礼的剪纸作品多以朴拙的艺术手法去描绘生活中的形象,程建礼(1921―2006,安徽阜阳人)13岁时以剪纸为生,大半生走遍湖广云贵,历经生活磨难,走到哪里剪到哪里,边剪边唱,形成了自己的剪纸艺术风格。其作品多以乡土文化为素材,通过大胆吸收湖广地区、云贵高原及阜阳地方民间文化营养,创作出许多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没有人知道他能剪出多少东西,仅蝴蝶就能剪80多种。他的剪纸作品拙朴、硬朗、饱满,既有粗犷大线条又有精妙细节,他遵循着剪纸平面的形式感而随心所欲,是一种形式美的表现。程建礼先生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人物剪纸作品更加体现了其作品的质朴、拙雅的民间本土韵味。程建礼剪纸作品有《花木兰》《王祥卧冰》《三岔口》等,其中《王祥卧冰》和《花木兰》两幅作品均在头顶以凤鸟装饰,衣服以民间传统吉祥图案搭配,作品中人物的刀法简单、充实、富于变化,更能体现其作品独特拙朴之美。在京戏为题材的作品《三岔口》中,表现的是两个人物在黑暗中互相警觉摸索,而双方的眼睛却又在黑暗中明闪闪的对视,体现“一剪之巧夺神功”,此作品色彩以黑色为主,人物形象周边剪法简单粗放,营造出黑暗场景气氛,构图造型夸张拙笨生动,表现出动静、巧拙、虚实的和谐。程建礼先生是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如《斗鸡》《伏虎》《药王爷骑虎治龙》等都表达出寓巧于拙、以拙胜巧的审美理念。

(二)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夸张美

夸张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们艺术想象力的再创造,没有艺术想像力就是很难产生剪纸艺术的夸张美。阜阳剪纸艺术的夸张美集中表现在它的变形夸张、象征夸张、寓意夸张3个方面。

1.变形夸张。阜阳剪纸存在于“象形中的变形”与“变形中的变形”之美中。许多剪纸作品通过变之又变创作出一幅幅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画面。但不管阜阳民间剪纸艺术怎样变形夸张,其目的都是表达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剪纸艺术家通过提炼夸张变形的手法,创作出使人们产生愉悦之美的剪纸作品。此类代表作品有王侠颖的剪纸作品《五道娃娃》、葛庭友的《二十四孝图》、程建礼的《双虎》等,均形成了和谐生动、自由表现之夸张美。

2.象征夸张。阜阳剪纸历来重视艺术夸张的象征性,上百年来阜阳民间剪纸如逢年过节、祝寿送礼、祭祀拜神等题材均采用象征吉祥、喜悦,展望美好未来憧憬的象征手法创作,如《五谷丰登》《年年有鱼》《吉祥喜庆》等民间优秀剪纸作品,素材均取自于生活场景,造型古朴、夸张、生动,这些作品通常都要比正常人多几个头,几只脚或手,艺术家们借用艺术的象征夸张手法来表达阜阳剪纸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3.寓意夸张。从阜阳民间剪纸图形中我们可以寻觅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气息。阜阳民间剪纸图形中具有的美好寓意也是我国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阜阳民间剪纸常用作节日装饰的喜花、窗花、灯花等,内容寓意吉祥与喜悦。程建礼剪纸作品花瓶系列中的《扬州金钱花瓶》寓意“兰草铺菊一辈子不受屈”;《苏州山字花瓶》寓意是“满瓶桂花开,仙桃满瓶水就来,山山有水一分田,打得粮食吃不完”;《苏州玉合花瓶》寓意“双喜牡丹,爹娘看了都喜欢”;《扬州寿字花瓶》寓意“竹梅兰菊洋刺么苔,朵朵鲜花向上开”;《亳州如意花瓶》画面表现花瓶与柿树的结合,寓意“事事(柿)顺”。阜阳民间剪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双身卧虎》,画面表现的是一个虎头同时左右两个虎身,中间还有一个小孩左右手各握一把斧子,虎头上还剪了一个大大的“王”字,寓意“手拿双斧走天下,再大困难都不怕,万事如意带金钱,荣华富贵万万年”。剪纸作品《划龙舟》画面表现龙形船上一个人在划着船,人物上面飘着祥云,寓意“步着龙船下江河,心里满意快乐多;我有心来唱山歌,有人给我来撑船”。阜阳民间剪纸中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图形是我国民间传统剪纸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建礼将这些全国各地寓意民间美好愿望的图案运用到剪纸文化艺术中,是对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满足阜阳人们的审美需要。

(三)阜阳民间剪纸的情感美

情感美是在愉悦感与实用感的基础上结合形成的,是人类社会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升华而来的高级精神感情的一种状态。情感美既表现质朴、善良,又表现团结友爱、踏踏实实、乐于助人。在阜阳民间剪纸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美表现在阜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保家卫国、繁荣富强、和谐社会,小到花鸟虫鱼、衣帽枕套、鞋帮围裙上的绣花,无不表现出阜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和感。

情感是阜阳民间剪纸表达的生命源泉,阜阳民间剪纸作品表达的情感具体丰富,有生命力。阜阳民间剪纸艺人们大都是土生土长的阜阳人,阜阳百姓朴素的审美观直接影响着剪纸艺人的作品风格和情感表达。如阜阳农民剪纸艺人陈之仁与王家和合作的剪纸作品《丹凤朝阳》表现了万物生命源泉的太阳和万灵中最美的凤凰,表达了阜阳劳动人民不仅对生命物质的追求,同样也对生命审美情感的渴望。程建礼先生80年代中期创造的剪纸作品《佳人仙鹤图》通过烛台、鲜花、佳人、仙鹤等这些吉祥图形组合成一幅具有阜阳地域乡情醉美浓情的感人作品,笔者当年在阜阳求学期间有幸现场观看并求得了这幅佳作。当年程建礼先生边剪边唱:“紫树栏杆的藤台,朵朵鲜花朝上开,粉白佳人请出来,一对仙鹤飞家来……”这种边剪边唱的表达方式也是程老先生的一大特色,不管是剪还是唱无不体现出阜阳地方文化特色的情感美。

阜阳民间剪纸的情感表达把阜阳人民善良淳朴、勤劳勇敢、帅真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让人们内心感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式存在都具有精神性的情感含义,就阜阳民间剪纸的情感审美而言,题材、形式、具象、抽象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是标准,而是通过阜阳人们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精神智慧,通过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在精神世界寻找出了一种最恰当的表达,这种表达即是审美性情感的表达。

二、阜阳民间剪纸艺术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阜阳剪纸技艺传人培养机制缺乏

阜阳剪纸传统的传承方式一直遵循着世代相传、心口相传、家庭式相传、师徒相传及地域式传承等,主要有两种传统传承方式:一是没有任何商业或利益目的,就是地方乡邻式或家庭民俗传统爱好习惯,父子之间、姐妹之间、婆媳之间、邻里之间对剪纸艺术的相互交融、复制、重样等,是百姓生活中逢年过节、祝寿送礼、婚丧嫁娶的一种文化需要;二是以剪纸为生计,以商业为目的的传承行为。传统剪纸艺人背着各色彩纸走街串巷,嘴里还不停哼着民间小调,边剪边唱。过去的剪纸作品一般都很便宜,二角三角、一元二元都可以买到,人们买回家后或贴在窗户上或绣到鞋帽衣服上,相互模仿世代相传。剪纸艺术入门易做精难,剪出自己的特色与风格更难,目前阜阳60岁以上有精湛技艺的高端剪纸艺人数量不多。60岁以下的中年剪纸艺人剪纸技术比较熟练,但观念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35岁以下的青年人,是阜阳民间剪纸的主要后继力量,但由于阜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的阜阳剪纸模式很难给当今物欲化的社会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很多剪纸老艺人面临收徒难的尴尬局面,现在的年轻人在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祖父辈的剪纸手艺已不再热衷,不愿传承和学习。

(二)剪纸作品复制现象严重,优秀创作人才缺失

在剪纸市场与艺术展览会上,剪纸作品翻刻、抄袭、拼凑、复制现象严重,很多剪纸作品粗制滥造,造型雷同,精品难求。年轻一代复制、翻刻老一代剪纸艺术家的作品严重,优秀的剪纸创作人才与创作团队缺失,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缺失,不利于阜阳剪纸艺术的健康发展。

(三)传统民间剪纸文化的启蒙样式缺失

民间剪纸艺术文化样式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充分反映地方古老的习俗,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呈现。精神的生产来源于物质生活。传统的民间活态手工艺创造方式已不存在,如传统生活中妇女个体或集体刺绣、纺线做衣、剪纸等,相互传承与学习,人们制作手工生活用品的过程,也是建构民间文化活态样式的过程。在今天过度工业化与过度市场化的生活状态下,剪纸等一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活态生活与创造启蒙样式已经失去。

三、阜阳剪纸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贵财富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价值观、艺术观和审美观。对阜阳民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护与发展,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一)把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传承与保护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离不开教育宣传与艺术课堂的学习,阜阳几所高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已开设了民间剪纸艺术课程。80年代中期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的一些学生把程建礼先生请进了课堂,看他边剪边唱。近几年阜阳师院还请阜阳博物馆的刘继承等老师作剪纸讲座,现在阜阳师范学院把剪纸艺术纳入学生社团组织进行学习与保护性研究。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与阜阳开源剪纸工作室合作开展剪纸技术人才与艺术创作人才的培训,得到社会认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既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又对阜阳剪纸艺术起到传承与保护作用。阜阳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形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向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倾斜。

(二)把阜阳剪纸和地方经济挂钩,做到服务地方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阜阳地方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民间组织要相互协调,力争促进阜阳民间剪纸艺术和地方经济接轨,促进阜阳剪纸和商品接轨,带给人们精神享受与物质效益。阜阳剪纸服务地方经济,可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阜阳剪纸图案与日常生活用具、旅游纪念衍生品结合。门帘、桌布、时装衣帽、冰箱贴等都可以和剪纸图案结合。还可以把具有阜阳地域特色的阜阳民间剪纸图案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如阜阳历史人物管仲、甘罗、吕蒙等艺术形象剪纸;阜阳地方著名建筑颍州西湖和文峰塔剪纸,还有具有阜阳地方民间特色的玩偶、十二生肖动物、工艺扇等,这些商品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的质量,还可以传播阜阳的历史文化。其次,开发庆祝活动剪纸艺术衍生品。如将“福、禄、寿、喜、财、吉、和、安、养、合”10个字以剪纸形式开发,用于人们的节日喜庆活动,体现“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剪纸还可以应用于各种装饰环境中,如婚庆、老人祝寿、孩子生日等场合。

(三)加大对阜阳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工作

篇6

因此,我们进行剪纸活动的实践,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并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孩子的独创性,从促进孩子整体审美能力的提高。

一、在欣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剪纸是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它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独特民俗文化风貌。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练就捕捉美的能力

为了使欣赏内容适合的幼儿的欣赏水平,我们常常留意相关的信息,收集有关书籍、影视碟片,及时收看反映民间题材的电视节目,更是处处留意收集各类剪纸作品。由于剪纸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于是收集有关剪纸的碟片,让幼儿欣赏观看,我们还常常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的照片、实物、图片等,并布置相应的活动区,让幼儿展开深入的讨论,使孩子们对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充满好奇,体会到民间艺术具有审美与实用双重功能的特征,培养幼儿对美的敏锐的捕捉能力。

2.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例如:我们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在教室中间挂上幼儿创作的剪纸作品,在墙上张贴幼儿的剪纸作品,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气氛,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3.培养发现美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收集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剪纸作品,并能根据不同的欣赏形式,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感受、发现作品中的美,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

二、在表现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1.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剪纸的技能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光靠幼儿欣赏,自由剪还不行,一些基本的必要的剪纸技能还是非常需要的。因此制订每学期的剪纸计划时,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如:刚开始实施计划,就从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出发,激发孩子自己想去剪,想去大胆尝试这种愿望。然后从剪纸折叠的最基本方法入手,让幼儿亲自动手练习。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就掌握了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等一些基本技能方法。由于在剪纸过程中比较讲究阴阳对比,折法上讲究对折,多折和平面剪。于是,我们专门挑选了一些有趣的剪纸内容如:小鱼、小鸡的一家、小牛等动物之类的。

在剪纸活动中,我们教给幼儿剪纸的基本方法,同时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幼儿进行剪纸活动,需要掌握剪纸的技能包括剪(目测剪直线、曲线、折线、沿线剪、镂空剪等)刻、撕、挖、刮等方法,但无论是成人或是幼儿,技能的熟悉、掌握是通过引导逐步形成的,尤其是幼儿,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具体、形象的引导。例如:刚开始实施剪纸教学的幼儿,对于剪纸,只会无目的地随意把一张纸进行操作,这时去要求他们创造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显然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我们就设计剪苹果、剪树等内容,让幼儿逐渐地由无目的、无意识地剪转入有目的地剪纸,引导幼儿开始有目的剪纸,创造出简单的造型。孩子们创造在剪纸技能培养的同时,创造力也慢慢地发展起来。

2.引导幼儿进行趣味性剪纸,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在剪纸活动中,我们注意剪纸作品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在趣味操作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智慧。剪纸可以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外,还可以用它来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如:剪窗花、拉花、吊饰等;剪的人物、动物还可以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操作游戏。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3.在创作剪纸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内容,进行创作剪纸。如:通过创作剪纸装饰自己的小手帕、可乐瓶、用雪碧瓶做成花篮进行装饰等,这些活动使幼儿的创作激情得到很好的发挥,成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最感兴趣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有更大的创作激情,我们还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感受美的事物。让孩子们创作“美丽的春天”,我们带幼儿到公园、庭院里亲身感受和体验春天的美,做“寻找春姑娘”的游戏,并运用诗歌、童话、故事等激发幼儿的美好感情,鼓励与支持他们使其创作的愿望得到完美的实现,运用多种剪纸材料进行创作,于是孩子们剪的剪、撕的撕、折的折、粘的粘,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小结,我们发现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出现了独立的思维,所表现的创造力又是十分巨大的,而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不仅能增强孩子对剪纸这一民族文化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动手美化生活的创造能力。因此剪纸活动也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开发和培养幼儿创造力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剪纸活动的过程

在实践中,我们发觉注重创造力的发展,就不能太在意幼儿创造的结果,固定的目标会给幼儿的创作带来心理压力。在刚开展创作剪纸活动时,最容易出现幼儿不知剪什么?不知该从哪里下手?结果一张好好的纸被剪得支离破碎?教师在遇到这类情况下更应该让幼儿大胆尝试,大胆动手创作剪,把要求降低到只要敢动手,敢尝试就好。至于作品的好坏,幼儿在尝试之后,感受之后自然会得出结果。这个提高的过程可能是长时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注重创作的结果,尽量用一种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去鼓励幼儿积极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允许孩子的行为超出标准,对幼儿的创新更要给予鼓励、支持。

2.要了解并重视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

在剪纸活动中,不论幼儿想剪什么,要剪什么,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多创造一些适宜的环境,使幼儿的行为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允许个别孩子等有兴趣时再剪。特别在评价幼儿的剪纸作品时,应充分了解全班幼儿能力的差异及每个阶段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才能准确地找到他不同于同龄幼儿作品的独特创意。

3.要允许并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幼儿的创作是极富个性的,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说得清。让幼儿评价自己的艺术创作,还能给幼儿提供一次情感宣泄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表述方式,只有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作品,对以后幼儿的创作活动起着十分大的作用。

篇7

大班美术教案《剪纸》设计

一、设计思想:

中国民间剪纸是民间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广阔、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远流长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而据史书可考,南京剪纸明代已流传民间300多年。这节课它能使学生左右手并用、手脑结合,它能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提高左右半脑的灵活性,提高孩子们的专心致志的能力,对文化课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南京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南京剪纸艺术已经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南京剪纸除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艺人们以剪,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而南京剪纸的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如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填满散花散叶,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喜气洋洋,含意丰富。剪纸的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剪纸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剪纸艺术比较陌生,虽然拥有熟练运用剪刀的 经验,但他们对剪纸的点、线、面相连的变现方法依然难以适应。并且在小学美术中加强剪纸艺术的欣赏和学习,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对剪纸的学习和了解,而是通过这个窗口去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树立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加强剪纸艺术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

四、 教学策略:

(1)学生初步学习剪纸技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剪纸艺术

的欣赏教学。通过欣赏使学生理解有一种特有的表现规律,能够事半功倍,是一种适合表现的捷径。剪纸的构成大多采用对称和多摺的手法,容易变现对称构图出现较繁杂的图案。

(2)让学生正确读懂剪纸的艺术语言。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月牙”和“锯齿”的剪法和正确的运用,如在剪公鸡时,就可以用“锯齿”来表达公鸡的羽毛。

五、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和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学生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动一动进行剪纸练习,学习剪纸的简单剪刻技法和创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名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摸索简直小窍门,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剪纸在设计和剪刻时要注意线线相连、面面相连。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一看

l、教师出示南京剪纸作品。

“同学们,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要到来的时候,家家张灯结彩,十分热闹,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出示简直图片

“对!他们在剪窗花,窗花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一种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在节日期间用彩色剪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出示课题:剪纸

(二)新授

出示图片

请学生欣赏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请同学讨论剪纸的题材种类。

种类:

1、贴在窗户上——窗花

2、贴在门上——门签

3、用于喜庆——喜花

4、用来祭祀——祭纸

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其中江南剪纸中属南京剪纸最有特点。南京剪纸除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艺人们以剪,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

出示南方南京剪纸和北方的陕北剪纸

1、象征吉祥的团花

2、表达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剪纸——风俗剪纸

3、北京奥运会福娃剪纸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可以分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相同点:纹样相聚,造型生动

不同点:陕北剪纸粗普豪放,单纯,南京剪纸华丽,工整。

总之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简练概括,夸张传神

善用比喻,寓意谐音

构思大胆,幽默取巧

富于装饰,印物赋形

出示有特点的两幅作品让同学比一比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阴剪”是一块为主,把造型的线剪去。阴剪的线是线线相断,阴剪是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阳剪”,是一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阳剪的线是线线相连。阳剪是把形留住,形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综合法:一幅好的剪纸作品,大多采用阴剪和阳剪结合的办法来进行艺术处理。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出示不同的剪纸作品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第17课 剪纸

剪纸方法:阴剪

篇8

一、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力的实践

几年来,我园一直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注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研究项目。为此,一年半来,我班一直把剪纸活动作为美术课程领域研究的一个子课题,不断实践,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力主要进行如下实践:

1、在欣赏活动中幼儿创新力的培养

剪纸是渊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它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独特民俗文化风貌。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力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⑴收集活动——练就捕捉美的能力。为了使欣赏内容适合的幼儿的欣赏水平,我们常常留意相关的信息,收集有关书籍、影视碟片,及时收看反映民间题材的电视节目,更是处处留意收集各类剪纸作品。由于剪纸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于是收集有关剪纸的碟片,让幼儿欣赏观看,我们还常常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的照片、实物、图片等,并布置相应的活动区,让幼儿展开深入的讨论,使孩子们对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充满好奇,体会到民间艺术具有审美与实用双重功能的特征,培养幼儿对美的敏锐的捕捉能力。

⑵环境布置——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我们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在教室中间挂上幼儿创作的剪纸作品,在墙上张贴幼儿的剪纸作品,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气氛,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⑶教学活动——培养发现美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我们还提出:“两只猫的动作有什么不同?”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感受猫神气、机灵的形态特征,从而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我们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说你喜欢哪只猫,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幼儿的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可见,收集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剪纸作品,并能根据不同的欣赏形式,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感受、发现作品中的美,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

2、在创作剪纸活动中幼儿创新力的培养

通过创作剪纸装饰自己的小手帕、可乐瓶、用雪碧瓶做成花蓝进行装饰等,这些活动使幼儿的创作激情得到很好的发挥,成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最感兴趣的孩子活动。为了让幼儿有更大的创作激情,我们还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感受美的事物。

在实践中,我们发觉教师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打开思路。

二、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力的反思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小结,我们发现幼儿期的儿童开始出现了独立的思维,所表现的创新力又是十分巨大的,而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不仅能增强孩子对剪纸这一民族文化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动手美化生活的创造能力。因此剪纸活动也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开发和培养幼儿创新力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幼儿创新力要注重剪纸活动的过程

在实践中,我们发觉注重创新力的发展,就不能太在意幼儿创造的结果,固定的目标会给幼儿的创作带来心理压力。在刚开展创作剪纸活动时,最容易出现幼儿不知剪什么?不知该从哪里下手?结果一张好好的纸头被剪得支离破碎?教师在遇到这类情况下更应该让幼儿大胆尝试,大胆动手创作剪,把要求降低到只要敢动手,敢尝试就好。至于作品的好坏,幼儿在尝试之后,感受之后自然会得出结果。这个提高的过程可能是长时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注重创作的结果,尽量用一种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去鼓励幼儿积极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允许孩子的行为超出标准,对幼儿的创新更要给予鼓励、支持。

2、培养幼儿创新力要了解并重视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

在剪纸活动中,不论幼儿想剪什么,要剪什么,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多创造一些适宜的环境,使幼儿的行为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允许个别孩子等有兴趣时再剪。特别在评价幼儿的剪纸作品时,应充分了解全班幼儿能力的差异及每个阶段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才能准确地找到它不同于同龄幼儿作品的独特创意。

3、培养幼儿创新力要允许并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幼儿的创作是极富个性的,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说得清。让幼儿评价自己的艺术创作,还能给幼儿提供一次情感宣泄的机会。记得在讲评《老鼠》的剪纸作品中,我请孩子们剪你的一群小老鼠在干什么?孩子们都纷纷讲了我的一群小老鼠有趣的事情,但其中一个胆子较小的孩子却轻轻地说:“猫要来捉我的老鼠,这只小老鼠吓得小便都解出了。”“咳,还真形象,这只小老鼠旁作了一些剪出来的细线条来表示。”由此我们可看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表述方式,只有我们充分尊重幼儿的作品,对以后幼儿的创作活动起着十分大的作用。

篇9

一、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

(一)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剪纸是我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的风格流派,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幼儿园进行剪纸活动可以极大地培养幼儿审美情趣、陶冶情操,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掘剪纸作品背后的意义,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引导幼儿感受剪纸艺术的精华,无形中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此外,在剪纸活动中,幼儿通过折、画、剪的协调动作,可获得极大的兴趣与满足,眼、手、脑得到锻炼。通过引导幼儿在掌握要剪物体的基本形状后,先在纸上画出不同的花纹,这样会使每个孩子剪出的东西不一样。各具特色的作品展示,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二)联系生活,符合幼儿认知与学习特点

幼儿园教育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关注个体差异。鉴于教育对象低龄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更多的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保教结合、寓教于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根据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易于诱发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联想思维,促使幼儿产生学习欲望。剪纸艺术作品多源于日常生活,开展与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剪纸活动,如剪动物、植物、人物以及生活用品等。通过做好家园配合工作,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联想、多探索,有利于营造学习的情境,进而在活动中感受剪纸艺术的美。

(三)玩中做,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剪纸,需要的是细心、耐心和恒心,由于有一定的技巧性,操作起来会有难度,所以在剪纸活动中,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决心,帮助幼儿树立作品完成后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通过剪纸活动,启发幼儿走进大自然,自主探索,将自己看到的景象用剪纸形式表现出来,困难之处可以学习与他人协作或者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让幼儿将自己的个人想法、生活感受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用剪纸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了在玩中做、想中做、乐中做的目标。

二、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一)在环境创设中的运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我园利用剪纸艺术元素,在遵循幼儿参与性原则的基础上,从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方面进行了利用。

一方面,我们邀请了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理事尤彩霞等优秀民间艺人来园为教师、家长及幼儿进行民间艺术讲座,现场授艺。通过现场互动,直观感受剪纸作品的操作过程;通过亲子互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并将剪纸作品展示在各班级的环境布置中。比如中三班在家长的配合下,邀请了优秀民间剪纸艺人来班级授课,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在欣赏、模仿、亲自动手的过程中,领略剪纸艺术的魅力。

另一方面,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变化、有多种探索机会的剪纸环境。比如在幼儿园的一楼门厅,布置各种剪纸作品(安全标志、警示标志等等);幼儿对植物、动物最感兴趣,教师就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各种有趣的动植物剪纸作品,如:五瓣花、小鸟等等,让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我们还结合民俗节日,积极发动家长,征集了很多种类的剪纸作品,按类别摆放、悬挂张贴,在门厅举办民间剪纸游园会;同时各班级教师把幼儿剪的彩链、拉花布置在活动室的吊顶上,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气氛。在各班级的民间美术墙上张贴了由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动手剪的作品,如各种窗花、人物、十二生肖等,它们五颜六色,精致漂亮,提高了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获取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运用剪纸艺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幼儿艺术活动中缺少趣味性的问题,同时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以我园中班剪纸活动为例,通过实践发现主题式剪纸更为适合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也就是教师在剪纸活动中要设定一个主题,引导幼儿按照主题内容制作剪纸作品,然后将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们互相评价和学习。如在中三班集体教学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动态图画欣赏,引导孩子们剪下了太阳、白云、小河、小树、小花、小鸟、小鱼等图形,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通过组合、粘贴、添加、着色等,一幅幅秋天的景色就展现在大家面前,再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剪纸作品贴在主题墙上,大家共同欣赏,互相学习。在剪纸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耐心、细心、恒心,充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游戏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贯穿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始终。剪纸活动富有趣味性,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在以玩乐为主的剪纸活动中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启迪艺术智慧,增强幼儿审美情趣。比如,在大班区角游戏“时尚制衣店”中,投放东北花布和蓝印花布、粉笔、剪刀等材料,“顾客”要求想要窗花纹样的服饰,“裁缝”可以运用剪纸技巧剪裁花布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完成了剪纸活动,接受了传统艺术的熏陶,更激发了幼儿学习、运用民间美术的热情。

三、结语

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题材广泛,材料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其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内涵,容易让幼儿产生共鸣。民间美术中极富特色的剪纸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实践,有利于充分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同时对于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和创造能力,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乐于想象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学生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 剪刀 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就是它们创造出了中国民间文化——剪纸,又叫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出自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作品。

2、板书:奇妙的剪纸

3、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4、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5、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评: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①谈话: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其实在民间艺人创作中是有区别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②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分类。学生分类可能很多,只要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而分类。

③小结: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有哪些?

④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评:剪纸作品既可以根据图案内容分类,也可以根据图案是否对称分类,目的是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2、研究方法

①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当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对折检验。)②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将其对折重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看。)

③提问:同学们,这样漂亮的图案,你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展示,发现这个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

④谈话: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组织学生拿出工具:剪刀和几张纸片。(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事项)

【评: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验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总结出剪纸与轴对称图形的密切联系。】

三、作品创作。

(一)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1、课件出示“枫叶图案”。演示对折后的形状,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对折纸样摞在一起进行比较。

①提问:大家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根据对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部分,教师按学生的要求完成剪纸,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制作:

a、一次对折 b、沿外边画轮廓线c、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④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图案漂亮,而有的同学稍有不足呢?大家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总结:a、对折要整齐b、画样要美观c、用剪要

(二)二次创作

1、课件出示62页下方的剪纸步骤。

①要求:请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的好。

②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③组内同学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过渡提问:还有其它的折法进行剪纸吗?(学生可能会提出沿对角线折或两次对折。)

2、课件出示课本63页沿对角线折法。

①学生完成作品。

②展示后谈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折?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③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3、课件演示63页长方形纸剪花边——叠剪图案。

①学生按顺序完成。

②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评。

【评:通过尝试创作使学生明确剪纸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

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创作。

1、出示课件。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阳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第二类——阴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第三类——阴阳混刻。

2、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

4、展评作品。

【评:教师简要介绍剪纸艺术的创作分类,学生结合欣赏重新认识剪

纸艺术的灵活多变,为独立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充分运用合作交流,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拓展,知识得到延伸。】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却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前面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中心轴,折痕的两侧是完全对称相同的。

【评: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规律性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

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制作完成一组“可爱的动物”的花边,装饰班里的墙报。

课题:《鱼的剪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剪纸语言的审美特征,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学习剪纸技法并能注意运用最适合的剪纸技法表现作品。制作有特点的剪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激励学生在探究剪纸语言特点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灵活地使用剪纸技法制作作品。

教学重点:

体验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制作有自己想法的剪纸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剪纸技法产生的效果的感受和实际的使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刻刀、垫板。

学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