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幼儿园范文
时间:2023-03-29 02:4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上海幼儿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据有关机构提供的数据,上海的寄宿制幼儿园已达到33家,其中教育部属下的4家,机关幼儿园6家,铁路幼儿园1家,属集体所有制的幼儿园7家,属民办公立的3家,股份制1家,私立的10家,属部队的1家。
寄宿制幼儿园每月的费用是多少?
寄宿制幼儿园一般接受3岁半~6岁的孩子。收费标准为600元~1000元(每月)不等。市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的标准,私立幼儿园的收费则有区核价处监督。
近年来,由于出生率的下降,要求全托的幼儿之绝对数字并无明显的上升,但一些硬件设施完备的名牌寄宿制幼儿园依旧爆满。笔者走访了本市不同区域的部分寄宿制幼儿园,发现收费、设施、地段皆属中高档的寄宿制幼儿园的招生率有上升趋势,浦东新区的一家寄宿制幼儿园今年的招生额比去年上升了40%。而设施一般的寄宿制幼儿园的招生率则略有下降。
入托幼儿的家长以公司的白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商人、出国人员居多。一些设施略简收费略低的幼儿园中则以普通收入家庭的孩子居多,也有外地来沪经商、工作人员的小孩。在本市东北角一家寄宿制幼儿园中,外地的小孩占到了30%左右。浦东新区某幼儿园曾对浦东地区的居民作过一个抽样调查:如果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为2.6万元,则一个孩子的全托费用占到家庭全年总支出的37%。
孩子全托一个月的费用并不菲薄,能够承担近千元的全托费用的家长总希望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及享受较好的生活。因而,全托幼儿呈上升趋势的幼儿园大致集中在徐汇区、浦东新区等收入水平较高区域。招生名额供不应求的幼儿园一般都有相当好的硬件设施,大大的铺满草坪的花园,喷水池、进口的大型玩具,有宽敞的生活楼、图书馆、娃娃餐厅、琴房、画室、体训房。
现在的家庭中往往是两个大人,甚至四个、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幼儿园又是如何来照管这些独一无二的宝贝呢?教育局对寄宿制幼儿园的设施、人员素质有详尽而精细的要求。
根据笔者的了解,一般的寄宿制幼儿园,为一个近30人左右的寄宿班配备2位教师,2位保育员,一位阿姨。其中还不包括保健教师、营养师及相应的工作人员。晚上有专人值夜班。教师的年龄各个幼儿园不同,一般民办的幼儿园因允许招聘退休教师,教师年龄较大。公办的教师平均年龄在28~30.4岁之间。教师大多具有大专学历,部分年龄较大的也都是幼师中专毕业的。保育员亦持有保育员上岗证书。
各寄宿制幼儿园对带班老师、保育员、夜间值班员、保健医生的职责均有相当明确细致的规定。
从孩子内裤、袜子、被套、枕套、外衣裤的更换率到漱口杯、牙刷、毛巾、拖鞋的洗涤皆有明细的要求。
以下摘取一家幼儿园《全托保育员岗位职责与工作要求》中"幼儿穿脱衣工作要求"一节:1.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穿脱衣方法,尤其在气温较低的季节,要防止感冒。清晨起床穿衣时,应帮助幼儿迅速穿上保暖衣物,晚上上床脱衣时,应先脱去裤子,双腿伸进被子,再依次脱衣。
2.根据气温变化,特别是白天与晚上的温差较大时,要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
幼儿园每天晚间皆设有家长来电接听时间。
孩子们在幼儿园吃些什么?寄宿制幼儿园请专门的营养师为孩子们配备了一天的餐饮。
除早中晚三餐之外,一般上午早锻炼后有牛奶喝,下午有一餐点心,晚餐后有一餐水果。考究的幼儿园在孩子一起床后,还让他们喝一杯萝卜汁或是绿豆汤,随季节变换而定。
节气不同,孩子们对营养的需求吸收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全国著名的示范托儿所中福会托儿所还专门制定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营养食谱。每天的菜谱荤蔬米面搭配合理,力求营养均衡又可口入味。以早点的粥和干点为例,春天有山芋血糯米粥和金针菇鲜肉包,夏天是白粥咸蛋和奶香花生芸包,秋天的生梨银耳米粥和蟹粉小肉包,冬天的皮蛋瘦肉粥和黑麻酥核仁小包,让孩子们能合理地吸收营养,又充分领受到不同季节当令食品的魅力。此外,大多幼儿园还为体弱生病的孩子备有特殊的餐点。
孩子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篇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监察对象为本辖区提供幼儿集体用餐的69所民办幼儿园食堂。
1.2 方法
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及上海市卫生局的《上海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统一调查表。采用现场询问调查方法,重点调查《食品卫生许可证》办证情况、管理制度、硬件设施 、餐具清洗消毒和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等方面。
2 结果
幼儿园食堂卫生许可证、管理制度、硬件设施、清洗消毒及食品采购等方面状况较差,见表1。
表169所食堂卫生现状调查结果
3 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区民办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状况较差,食堂普遍存在无证经营,食堂硬件设施不到位,管理水平低下等情况,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幼儿饮食卫生和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民办幼儿园多为个人投资,经营者为了减少投资成本,对食堂内的基本卫生设施能省则省,能简则简,往往没有达到食品安全基本条件就收员开班经营。②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民办幼教发展迅速,但政府监管和社会服务措施未得到同步发展,教育需求和安全保障成为一对矛盾,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和完美解决。如对于未达到办证条件的单位,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监督部门只能采取取缔的措施,但大量的生源必须得到安置和解决,两者兼顾一直是困扰教育和食品监管部门的一大难题。③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主要是以家庭模式为主,办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普遍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不强,为了减少投入成本,在食品原料采购方面随意性很强,采购价格低廉、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屡见不鲜,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④民办幼儿园的生源多为外地来沪打工人员的子女和农村小孩,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平时忙于打工,对子女的饮食安全状况不够关注,未对经营者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给违法经营提供了便利。
建议食品监管部门严把许可关。对规模小、安全系数低、无证经营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对要求申办的民办幼托机构严格按照办证要求进行审批,把取得食堂食品卫生许可证作为申办幼儿园的前置条件,使其食品加工流程合理、安全、卫生。对达不到卫生要求的坚决不予发证,不可冒侵害幼儿身体健康的危险听之任之发展。
建议日常监督和技术指导同步开展。食品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监督,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幼儿园,严格执法,起到必要的警戒和惩治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监督和指导相结合、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技术指导工作,协助幼儿园改善环境,提高管理水平,真正起到规范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的作用。
建议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食品监管部门可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对幼儿园负责人及食堂内食品从业人员集中进行专题培训,强化卫生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规范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操作,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媒体等途径加大对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宣传广度和深度,提高幼儿家长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发挥家长的社会监督作用,促使园方落实措施,确保幼儿身体健康。
篇3
关键词 幼儿园 幼儿园伤害事故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The Study on the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Kindergarten Damage Accident
SUN Xue
(College of Education, China We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Nowadays the kindergarten damage accident happens frequentl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give children a good growing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d the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kindergarten damage accident in the kindergarten from children's parents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y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kindergarten damage accident.
Key words the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 damage accident; countermeasures
近几年,幼儿园伤害事故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所谓幼儿园伤害事故是指在幼儿园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幼儿园组织的园外活动中以及在幼儿园负有管理责任的园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园幼儿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①本文中的伤害事故不仅包括在幼儿园里所发生的给幼儿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伤害事故,而且也包括不在幼儿园内,但又是在幼儿园所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等。
1 幼儿园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幼儿园伤害事故的不断发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对幼儿园伤害事故进行了相关研究。许多资料数据证明幼儿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幼儿园方面的原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幼儿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1)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健全。幼儿园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薄弱,思想不端正,园内只重视教学活管理,忽视了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虽然园内幼儿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大部分无法实施,使安全工作不能落到实处,从而给一些犯罪分子等创造了机会,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幼儿园就会推诿责任。幼儿园的安全检查监督机制不到位,没有指派特定的工作人员对幼儿园里的设施设备等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而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也未能留意设施设备的情况,从而未能及时发现幼儿园里的安全隐患。
(2)幼儿教师的安全意识淡薄,未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幼儿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只注重知识的教授,忽视幼儿的日常生活;有些教师责任心差,在上班时间擅自离开岗位,做自己的事情,从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有些教师为了避免幼儿发生事故就约束幼儿的行为,使得幼儿本该有的自由受到很大限制,幼儿一旦获得了自由,就容易发生失控行为,然而幼儿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所以就给幼儿带来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1.2 幼儿家长方面的原因
(1)幼儿家长错误的保护方式。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幼儿成为家中的“中心人物”,家长会尽自己所能保护幼儿,从而导致幼儿无法做本该属于自己做的事情,减少了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结果就会使幼儿缺乏基本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幼儿园事故发生的机率大大提高。反之,家长对孩子安全的保护意识淡薄。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为了让幼儿能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家长就只注重幼儿的“知识”教育,认为只要学习好最基本的知识,其他方面的就会自然发展,从而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②有些家长则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玩一些危险性游戏,而家长却忽视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至于幼儿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就不知道要怎样自救或他救等。
(2)家园之间缺乏沟通。有的幼儿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心理承受力较差,而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很容易使幼儿给自己或其他幼儿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有的家长意识不到这方面的危害,因而不会告诉老师。甚至还有家长为了能让幼儿入园,隐瞒幼儿体质特别是孩子的疾病,使幼儿园不能及时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从而无法进行相关的防范控制,而导致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幼儿教师为了逃避责任,不会把一些他们认为的小事情告诉家长,致使幼儿受到伤害。
1.3 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社会矛盾的不断出现,矛盾未进行及时处理,或者是处理的不符合矛盾双方的要求,所以使矛盾不断的激化,而有些矛盾的主体无法得到发泄,他们就开始仇视社会,从而报复社会,他们就寻找报复的对象,幼儿的保护能力差,再加上幼儿园里的教师大多数是女性,因而他们便把矛头指向幼儿,这也是造成幼儿伤害事故的原因之一。
1.4 幼儿自身方面的原因
幼儿时期,幼儿骨骼、关节及控制和协调运动的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完善,幼儿的动作协调性较差,平衡力差,但他们的活动欲望强烈,自我保护能力差,幼儿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容易受到意外事故的伤害。
幼儿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由这几个方面引起的,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原因,所以要想预防幼儿伤害事故的发生,各个方面都必须团结合作,共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幼儿园伤害事故的应对策略
为了促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来保护他们,为他们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如果想让幼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社会各界,特别是幼儿园应该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时的预防与处理幼儿园伤害事故发生。
2.1 幼儿园应采取的预防策略
2.1.1 幼儿园应加强安全管理
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要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明确个人的职责。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接送制度。如果家长在非规定的接送时间里接送幼儿,家长要出示相关证件,并且进行登记。如果幼儿园里有校车接送幼儿,要提供坐车幼儿的名单,以及每位幼儿的应急信息,同时教师要及时的清点人数。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幼儿园,进入幼儿园办事的人员要出示相关证件,进行详细登记等。幼儿园要按时对园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园内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其次,幼儿园要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安全的环境。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按照要求要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的园舍设施、教具玩具、生活用具的建设和配备上,要求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符合保育教育的要求。③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要平坦,器材安全耐用,对于幼儿园内的大型玩具等要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幼儿园要尽量排除不良因素给幼儿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要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
在幼儿餐饮问题上,幼儿园里的食物新鲜安全。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膳食计划,保证各年龄阶段的幼儿营养合理,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④总之,幼儿园要不定期的进行对园内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
2.1.2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幼儿教师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增强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基本安全常识,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幼儿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入园时要对幼儿进行晨检,以便及时发现幼儿的身体状况及有无携带危险物品;同时在组织教活动之前及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清点人数,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教师在活动之前要把要求讲清楚。幼儿教师不仅要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还应组织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2.2 幼儿家长应采取的预防策略
幼儿家长自身要有安全常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利用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等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家长多与幼儿交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了解幼儿的想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接送幼儿时及时与幼儿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表现。幼儿家长应了解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方式等,对于幼儿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建议,与幼儿园一起为幼儿创造安全的教育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要与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一致,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幼儿。
2.3 社会加强对幼儿的保护策略
政府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帮助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政府要通过立法保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现如今许多幼儿园伤害事故的发生与我国幼儿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育条件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⑤政府要加强幼儿教育立法建设,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特别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目前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没有独立的体系,大都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之中,因此政府法制部门应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同时要及时合理的处理社会中出现的矛盾,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让幼儿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大众媒体应有责任心,筛选报道内容,考虑幼儿成长的规律,避免暴力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在儿童的节目中。政府应加强对大众媒体内容的监督,保证所发表的内容积极健康,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总之,不论是幼儿园方面还是幼儿家长都应从各个方面为幼儿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幼儿园与幼儿家长应及时沟通,了解幼儿的成长现状,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注释
① 周世华,李微.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干预政策[J].黑龙江牡丹市教育学院:145.
② 李俊祺.幼儿园安全事故分析与完善安全预防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17.
③ 秦明华,张欣.幼儿园组织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8:19.
篇4
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一位焦急妈妈的声音,还没等我问候,她就在努力地介绍着自己女儿的状态,这位妈妈的女儿叫小雅,正在上幼儿园全托。
每到上幼儿园的那一天,小雅早上便不起床,在我们的百般劝说下,女儿才非常不情愿地起身去上幼儿园,好不容易送到幼儿园门口,小雅就紧紧地拉着我们的手,眼泪汪汪地说:“你们一定要礼拜四来接我,我不想住5天,连续住3天可以吗?”看着女儿可怜巴巴的样子,我心软了,于是就答应周四一定来接。可是女儿并未放手,依然苦苦哀求道:“妈妈,周四能不能早点来接我?第一个来接?”我当时心里酸酸的,其实我知道老师对孩子非常好,小雅在幼儿园也很高兴,但就是不愿意住幼儿园。现在,小雅开始找各种理由不上幼儿园:“我肚子疼,在家休息一天再去吧!”
我都不明白了,隔壁邻居的孩子跟小雅同岁,人家那孩子从2岁半就开始上全托幼儿园,现在已经习惯了,从周一住到周五,每次接回家时,都会想着将自己的衣物带回来,周六、周日回来也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性很强,为什么我们小雅就不行呢?难道当初我们的选择是错误的,孩子不应该上全托吗?
心理咨询师时间
听着这位妈妈的叙述,让我想起一次陪同事接孩子的场景。那所幼儿园有日托班,也有全托班。我们在幼儿园门口边聊天边等孩子,突然一群孩子像归巢的小鸟一样,扑向门口等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怀中,而另一批全托班的孩子,却手背后、脚并齐,很乖地坐好,眼馋地看着。等到所有的家长都走光了,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哇”地一声哭出来,接着声嘶力竭地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为什么妈妈不要我了……”我的同事也看到了这一切,她牵起孩子的小手,感叹道:“我们家对门的孩子送去上全托不到半年,都快成问题儿童了。老师说他不和小伙伴玩儿,对老师的话也置若罔闻,他们的父母倒是省事了。”旁边的孩子撅起小嘴说了一句:“阿姨,那些不让孩子回家的妈妈都是坏妈妈。”这句话,让我心里一颤。
全托还是坚决不全托?
全托的优势和劣势
全托幼儿园在生活习惯的养成、膳食管理及日常教学中都较家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小雅性格内向、敏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不善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上全托会压抑自己的情感,由于对住宿的恐惧,发展到对上幼儿园的恐惧,并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像这样的孩子就不适合上全托幼儿园了,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选择日托制幼儿园,至于以后上学,也要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亲情至上
当孩子需要亲情关怀的时候,却经常见不到父母,这将影响孩子日后对人对事的态度。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无可替代的,家长不能用“忙”作为理由而忽视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形成的安全依恋是帮助孩子适应社会、与人建立正常交往关系的重要基础。但也并不是说孩子坚决不能上全托,孩子是否适合上全托幼儿园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比如那些与母亲尚未建立好依恋关系的孩子,或者经常与母亲分离的孩子,就最好不要送全托。
平衡理想与现实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家庭送孩子去全托幼儿园,实在是迫不得已。如果不得不让孩子上全托班,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先让孩子只连续住两天,逐步适应以后,再慢慢变成全托。并且,要跟孩子强调住宿的原因:“宝贝,你住幼儿园是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你是在帮助爸爸妈妈解决困难,爸爸妈妈很爱你,我们一定会按时接你回家的。”同时,也要与老师充分沟通,让孩子习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不压抑自己的情感。孩子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才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安全感。
在节假日里,父母一定要亲自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满足孩子对亲情的需要,尽量多带他们出去接触大自然。一些父母经常在节假日将子女交给保姆、司机、长辈、亲戚、朋友照看,这是极不可取的,因为父母的角色,和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是旁人无法替代的。
亲情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再忙也不能冷落了孩子。寄宿的孩子回到家后往往都比较放松,有时会撒娇,甚至发脾气,作为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这种情绪的宣泄,最好不要硬碰硬,讲道理和冷处理都可以稳定孩子的情绪。如果有条件,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时常给孩子打个电话,和孩子说说话,这样有助于孩子释放思念父母的情绪。
篇5
关键词:幼儿伤害事故;民事法律责任;归责原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289-01
幼儿园伤害事故,是指在幼儿园实施的教育活动或幼儿园组织的户外活动中,以及在幼儿园负有管理责任的园舍、场地、和其它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中发生的,对在园幼儿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
一、幼儿园民事法律责任归责原则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合同或其他民事义务而应负的法律上的责任。《民法通则》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十种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归责原则,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或者物件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它是认定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幼儿园对在园幼儿伤害事故承担民事责任,原因在于幼儿园违反了其对在园幼儿所承担的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幼儿园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是有可归于幼儿园的过错。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从上述法律条文看,幼儿园伤害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二、幼儿园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理由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必须有过错,即同时具备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幼儿园不是在园幼儿的监护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认定幼儿园在园幼儿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符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也能充分发挥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效能,起到保护幼儿园健康发展的作用,平衡幼儿保护与幼儿园合法权益的作用。
三、公平责任原则是幼儿园在园幼儿伤害事故补充归责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而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 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就是公平原则。其适用前提是,根据法律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又会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害得不到赔偿,在显然有失公平的情况下,法院即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按公平合理负担的原则判定,由双方当事人分担损失。
四、幼儿园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
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以财产性经济补偿为主,以非财产性的排除措施为辅,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由于幼儿伤害事故主要侵犯了幼儿的身体健康权,导致幼儿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因此幼儿园除承担相应的财产损害赔偿外,还可能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篇6
2、提前和老师沟通:一方面是了解幼儿园的日常安排,比如上下课时间、餐饮、孩子作息等;另一方面主要跟老师说明一下自己孩子的情况,比如性格、爱好、特长,以及孩子哭闹了怎么办等,帮助老师尽快的了解宝宝,更好的教育管理照顾宝宝,促进宝宝融入班集体。
3、多与孩子交流:找准时机与孩子多交流在幼儿园的经历,比如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吃晚饭的餐桌上,主动询问孩子当天在幼儿园的所见所闻或者学习内容、经历等,及时进行鼓励,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也能刺激孩子在第二天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4、确保准时接送:一定要准时接宝宝放学,让宝宝一放学就能看到爸爸妈妈,增强好早的安全感,爸妈实在没空的,一定要交代至亲准时去接孩子,或者给老师打电话说明情况,让宝宝在老师那里耐心等待,接到宝宝后再认真解释晚接的原因,不要让宝宝一个人傻傻的等着,会很孤单,看到其他小朋友都被接走了,也会很有落差,没有安全感。这里要提醒一下,要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放学后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轻易被哄骗,一定要见到最亲的家人才可以。
篇7
几种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类型
窒息 窒息是南方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前三位死因之一。学龄前幼儿好奇心强,哪怕是极不显眼的小纸片他们都会拿起放入嘴中。所以,特别要防止幼儿因吸入异物窒息。如果因物品极小,没有立即发生窒息的危险,异物进入气管也会引起堕入性肺炎,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和伤害。根据调查,在所发生窒息的年龄段之中,幼儿园小段幼儿是高危人群,吸入的异物种类繁多,有花生米、果冻、玩具、钮扣等。
烫伤 由于孩子好奇心强,总爱东摸摸、西碰碰,加上神经肌肉系统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动作不协调,回避反映迟缓,为此,幼儿在受到的烫刺激不能做出及时反应,并且孩子皮肤薄嫩,所以当幼儿发生烫伤时,与成人相比,在受到相同的伤害条件下,孩子发生烧烫伤程度会更深。而夏季是孩子烫伤的高峰期,夏天孩子穿衣少、皮肤部位多,所以孩子在夏天最易发生烫伤。在幼儿园,开水、热粥等是导致幼儿烫伤的主要原因。
运动伤害 儿童在运动过程中能使肌肉变得发达,骨骼变得更加的结实,但是幼儿在体育运动中常伴有摔倒、碰撞、脱臼甚至骨折。并且在运动中如果过度使用身体的某一部位,该处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使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而这类运动伤害占幼儿园意外伤害的大多数。
异物伤害 眼外伤、跌伤、撞伤等意外伤害,此外,还有包括幼儿与幼儿发生争端引起的伤害,幼儿因争抢玩具、互相嬉闹引起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以4岁以下最高,男童多于女童,男童多为主动性意外,女童多为被动性意外。
意外伤害的预防对策
防窒息 在晨检工作中,保健医生必须检查幼儿衣袋里是否有不安全的物品带人幼儿园。幼儿进班后,班级保教人员要进行第二次晨检,消除不安全因素。班级上的所有保教人员必须看管好本班的小件物品,不给孩子手边留有容易造成窒息的东西,如硬币、笔帽、玻璃球、纽扣等。在食谱安排上,不要给幼儿吃花生、豆子等圆且硬的东西。午睡时段,班级的保教人员需进寝室帮助幼儿盥洗、脱衣,上床午睡。睡眠前保教人员要认真检查幼儿手中、口中及衣服兜中有无异物,防止幼儿将异物放在口中、耳中、鼻中玩耍引起气管堵塞,保教人员要随时观察每一个幼儿的睡姿及体温,防止幼儿体温的变化造成抽风引起窒息。午睡时身体素质弱的幼儿、难于入睡的幼儿一般睡在老师随时注意到的地方,值班人员要高度负责,随时关注幼儿午睡情况。被子不应盖住幼儿的头部,防止因被子造成的窒息。
防烫伤 饭菜、汤一律放在幼儿够不着的地方,保教人员要防止幼儿接近饭菜,供给幼儿的茶水、餐点温度要适宜,稀粥、菜汤、开水等要进行降温后才能给幼儿饮用。保教人员应禁止私自带幼儿入厨房参观。
防运动伤害 运动前,孩子的鞋带要系牢,裤子不要往下掉,穿着的衣服要合身,舒适。不要将别针、硬币、小刀等物品放在口袋里,活动场地要平整,不能有黄沙或者其他障碍物,以免滑倒。同时在孩子运动中要教会他正确的活动方法。例如,玩蹦床时,应控制身体,防止摔倒;从高处往下跳时,要落在松软的地方,并屈膝往下蹲,轻轻落地;滑梯要顺着梯子一级一级往上爬,到了顶点坐稳,然后顺着斜坡往下滑等。
其他 幼儿园活动室内的桌椅、墙角等用具的棱角都应做成圆形,或者采用塑料地垫进行了包装,以免幼儿碰伤;盥洗室地面用了防滑地砖,防跌伤;幼儿使用的玩具应为木制玩具和塑料玩具。幼儿进餐时保教人员要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会正确使用勺子或筷子,不用筷子打闹,饭菜全部吃完再送空碗和筷子入桶,不许幼儿边吃边送碗,如果吃鱼和骨头学会将骨头、鱼刺放在空碗内,防止带刺带骨头的食物卡伤幼儿。幼儿园房屋的电器插头应符合规格,让幼儿的手指插不进去。
发生意外伤害的处理
在幼儿园内建立常规的事故记录和报告系统,意外事故记录应包括事故发生的现场记录(包括照片、录像等),其中包括时间、地点、伤害部位、伤害程度(包括死亡)、损伤原因及来源。发生事故,应立即做好相关的事故记录,以便准确了解和掌握儿童的伤害情况,如果发生重大事故,这个记录还要按系统逐级上报和抄送有关单位,以备分析指导及日后的事故调查。同时不论幼儿园规模大小,是否配备有专业的保健医生,都应该在园内备有急救包一个,包里放红汞、龙胆紫、生理盐水、酒精、碘酒、氨水(阿莫尼亚)、以及绷带、纱布敷料、棉签、棉球、镊子、别针、创可贴、风油精、烫伤油、止血棉、眼药水、眼药膏。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并及时更换过期药物。这样如果幼儿在园内出现一般的小伤可自行实施急救,如:
擦伤 伤口小而浅,只要涂上红汞或龙胆紫即可,如果创面出血或比较脏,必须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冲洗干净,擦干后再涂红汞或龙胆紫。
跌、撞伤 如皮肤没有破损,局部出现一些青肿或皮下淤血,大约一周后可自行吸收消退。受伤24小时内采用冷敷,可用冷水袋、冷毛巾、手帕等,冷敷半小时换一次。24小时后可采用热敷,用热水袋,水温在40度左右,或用热毛巾,局部还可涂上红花油或云南白药等。
关节扭伤 在受伤部位敷上冷毛巾或冰块,以减轻肿胀或疼痛。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处理,如有骨折还应作相应的治疗。
骨折 当孩子受伤后局部疼痛厉害、失去活动功能,或局部肿胀、肢体缩短或变形等都是骨折的常见现象,必须严禁肢体活动。同时可就地取材,如木板、木条、竹竿、雨伞等均可放在受伤肢体下面,中间垫上棉垫、软布或毛巾,用带子固定绑好以免骨头错位,预防断骨刺破周围组织和神经血管。但固定时不要绑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而造成肢体坏死,立即送医院急救。
烫伤 孩子烫伤后,首先脱离热源,如轻度烫伤,表皮未破,皮肤仅发红无水泡,应采用冷疗法(冷水浸泡或湿敷),用冷水长时间冲洗,也可降低皮肤温度,对止痛十分有效。中度烫伤,皮肤上出现小水泡,记住不要弄破水泡,可涂上烫伤药膏,让其自行吸收。若严重烫伤,一是烫伤面积大,二是比较深,皮肤呈灰白色或暗红色的,应立即就近入院治疗,切忌乱用外涂药物或肥皂、酱油等。创面要保持清洁干燥,如果烫伤部位的衣物粘住伤口时,不要强行脱去。
篇8
一、调教出热情、有礼貌的宝宝。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聪明,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每天早上送宝贝到幼儿园的时候要记得提醒宝贝和老师打个招呼,当然放学也别忘了和老师说再见,如果妈妈不吃醋的话,可以让小家伙亲亲老师哦。
二、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别做“事多”的妈妈。
幼儿园的生活是集体生活,孩子又多,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俱到,尽量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要太特殊。在此提醒以下几点:
1 很多宝宝在家里有午睡前喝配方奶的习惯,准备入园前要尽量做好调整,如果宝宝较小(不足2岁)或入园初期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需要借此进行安抚,则应在适应幼儿园生活后,配合老师调整习惯。
2 宝贝的衣物整理好,不要等宝贝尿湿了、汗湿了衣服,老师打开书包里面一团糟,最好准备一个塑料袋,方便老师将弄脏的衣服和干净衣物分开装。
3 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不要自己给孩子准备太多东西去幼儿园。现在,比较正规的幼儿目的卫生状况还是不错的,如果孩子生病不能上学,损失的肯定是幼儿园。同时,正规的幼儿园要求幼儿入园前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入学体检,已经把一些危险的传染源杜绝了。如果你的孩子是自备餐具,那么,老师要每餐后单独为你的孩子清洗餐具,所以请尽量不要增加老师的负担。
三、对老师宽容一点,出现问题少责备一点。
幼儿因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尚不足,而且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拉在身边不给他们自由,所以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请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当然心疼,但老师心里也很难受,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宽容地说一句:“没事,不要太放在心上。”老师会很感谢你的理解,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给你的孩子一些特别的照顾。如果孩子受伤次数过于频繁。则应该有技巧地和老师沟通,比如:“老师,我们家小宝太淘气,最近总是受伤,还得麻烦您多提醒他一下。”老师自然明白你的意思啦。四、要看到并感谢老师为宝贝所付出的一切。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很繁杂也很辛苦的,所以,当老师们辛苦地忙完一次活动时,请你对老师说一句:“活动太棒了,老师辛苦了!”这表示老师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可,老师们即使辛苦也会觉得欣慰的。五、不要和幼儿园领导过于亲近。
如果对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最好直接、委婉地和老师进行沟通。如果你是通过园长和老师沟通的,那么很可能这位老师就要丢掉她这个月的奖金了。而且,即使你和幼儿园领导关系很好,但每天陪在你宝贝身边的,毕竟还是带班老师们。
六、准时接宝宝离园。
工作了一天,老师也想按时下班。当然有很多家长下班很晚,不能按时接孩子,那么请记得跟老师说声“谢谢”。
篇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儿童死亡原因中26%来自于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的第一杀手。如何防范、处理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成为家庭、教育机构、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园作为低幼儿童生活学习的集体护养机构,是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易发多发场所,因此,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一、幼儿园发生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
(一)幼儿自身的原因
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好动、好奇,理解力和判断力差,缺乏生活经验,危险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如幼儿喜欢攀爬,而阳台、门窗、楼梯往往因缺少保护装置而导致幼儿从高空跌落;玩水、游泳给学前儿童带来乐趣,也潜藏着风险。又如幼儿常常以触摸或嘴尝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气管异物、鼻腔异物、眼内异物、夹伤、触电和烫伤也成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二)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救助技能欠缺
在保教人员不足、师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保教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等,都是一种安全隐患。研究表明,10:00~14:30是托幼机构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后思想由紧张状态进入放松状态,对幼儿的安全监护有所松懈,而这时幼儿正从兴奋期转入疲劳期,体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在对幼儿实施保教过程中,保教人员容易重视教学而轻视安全,贪图工作方便而忽略危险排除,最终因麻痹大意而导致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客观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客观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常会导致在园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来自于活动场地、设施不安全因素等,如室内空间过分拥挤,活动场地狭小,地面不平整,家具、玩具的边角锐利,玩具颗粒过于细小,游戏设备器具陈旧、老化,操作工具不适合学前儿童等等。
(四)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幼儿园大多制定了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等安全规章制度,但尚不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安全责任不明确,没有做到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岗到人;安全标准不明细,缺少各岗位标准化的、有可操作性的安全工作规范;执行监督不深入,缺乏长效的监督管理和追责机制;应对措施不得力,尚未建立幼儿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应对措施不得力,导致幼儿园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淡漠、安全工作流程草率、安全事故应对慌乱,未能为幼儿园有效预防处理意外伤害事故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基础。
二、 幼儿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处理的对策
(一)重视安全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幼儿园实行依法制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园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应不断制定和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幼儿园安全保卫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建筑设施检查维护制度、火源、电源、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处理制度、食品卫生制度、厨房安全制度、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幼儿接送卡制度、发现安全隐患报告制度等等。如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即上午家长来送幼儿时,必须从班上老师处拿到该幼儿接送卡,下午来接幼儿必须把卡交到本班老师处,方可领走幼儿,同时为了防止家长不慎遗失接送卡,幼儿被冒领的情况发生,孩子最好由专人接送,如果有特殊情况叫其他人代接幼儿,必须事先通知教师,并凭该幼儿接送卡来接幼儿等等。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使安全工作纳入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教职工的行为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起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作用。
2.健全幼儿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幼儿园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根据幼儿园教学、后勤、行政的各项工作,制定与之相关的安全工作制度,各项要求应全面、规范、细致和具有可操作性。安全工作制度执行监督要有力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考核有奖惩、事故有追责。通过制定系列的岗位安全工作责任制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形成幼儿园安全制度网络,从而为干预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突发安全事故的组织机构、各级职责、处理程序、监测预警、预防措施、责任追究等均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这使幼儿园各级各类人员面对事故不会不知所措、慌乱延误救治,对幼儿意外伤害事故能预防监测、及时发现、快速应对、有效遏制。
(二)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幼儿的身心正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自理能力也较差,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和保护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教给他们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直观、形象的幼儿安全教育环境,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之中,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并且可以根据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事故,设计专题教学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安全常识和掌握安全行为技能。同时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到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发展自我保护能力。
制定安全疏散演习计划,画出各班安全疏散线路图让幼儿熟悉,并定期举行全园安全演习等等。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会幼儿防触电、防溺水、防火、防摔伤、防走失、防拐骗等自我保护的技能,使幼儿学习实际的防危保安的本领,从而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护能力,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教职工培训,提高有效预防和合理应对的能力
1.加强对教职工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教职工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纵观诸多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教职工的责任心差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加强教职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确保幼儿人身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认真学习教职工行为规范和幼教理论,严格依法履行其保教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热爱幼儿、精心呵护幼儿,从如何保护每个幼儿的生命做起,从生活中点滴小事做起,献一份爱心、多一份热心、少一点粗心、获得一份安心。幼儿园定期组织专门的安全条例、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技能培训。每学期要对安全工作作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开设安全工作培训课程,或者举行安全演练,进一步提高全园的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使之能有效预防幼儿伤害事故,合理应对意外事故的发生。
2.利用激励手段,调动教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注意利用激励手段,调动教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个“节点”的作用。教职工能否重视安全工作,有赖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励。例如通过设安全奖、改善安全卫生条件、提高待遇、安全与职务的晋升及奖金挂钩,表扬、记过或开展“安全竞赛”等手段和活幼,利用外部作用激励人的安全行为。同时我们还通过更新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强化安全观念和情感理想、培养建立安全远大目标等内部激励手段,使人的安全行为建立在自愿自觉的基础上,能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实现。作为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内、外激励的环境,满足教职工对安全精神文化的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员工安全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教职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安全”,进一步达到“我懂安全、我会安全、我管安全”,从而促进安全工作积极性稳步提高。
(四)多措并举,多方合作,保障幼儿安全健康
篇10
①爸爸和妈妈一起来幼儿园接天天,回家的路上,爸爸抱怨妈妈抱天天太久了,该轮到自己抱一会儿了。
②妈妈说自己还没抱够呢,爸爸只能想办法了。他捡起一片树叶偷偷放进妈妈的脖子里,吓了妈妈一大跳,赶紧问:“是什么东西啊?”
③爸爸说是小蚂蚁钻进了你的衣服里,快把孩子给我。妈妈只好把天天交到了爸爸的手里,但她发现衣服里是一片树叶时,知道自己上当了。
④爸爸美滋滋抱着天天在前面走着。妈妈冲天天挤了挤眼睛,想让天天帮忙想想办法。天天对爸爸说后面来了大恐龙。爸爸说:“你们快跑,我来挡住大恐龙。”
⑤爸爸发现上当了,拦着妈妈说轮到自己抱了,已经想了一整天孩子了。而妈妈也说自己没抱够。这时天天想了一个好办法。
⑥天天的这个办法真不错,爸爸妈妈手拉手,天天坐在上面,搂着爸妈的脖子,这下公平啦!
一对热恋的人分开了一整天,重逢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一个人在幼儿园度过了一整天,晚上见到父母时的感受和需求,与恋人重逢时是一样的。
孩子在整个一天里,一定会多次想到爸爸妈妈,他需要一次次确认,爸爸妈妈也同样想念他,分别后总会重逢,心里难过时总会得到安慰。就是这个过程,在无声无息地塑造那个既重要、又很难说清楚的东西――安全感。
把孩子抱起来说“让我好好亲10口”,然后边亲边数,亲到11口时,孩子会说“你多亲了一下”,那么我们就说“我就是想偷偷多亲一个嘛”。
妈妈们很容易做到温柔的肢体接触,爸爸们则有更男性的热情和方式,比如把孩子举过头顶,或者让孩子骑在肩膀上回家。
时常给孩子带个小礼物,比如悄悄往孩子嘴里塞一小块巧克力,然后告诉他“我看见你时的感觉就像这块巧克力的味道”。在孩子心中,礼物与金钱无关。礼物可以是一架纸飞机、一顶柳条花环、一个草编的蝴蝶结,并告诉孩子“这是白天我想你的时候做的”。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