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的危害范文

时间:2023-03-17 17:1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驾的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酒后驾车(酒驾):指车辆驾驶人员在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情况下,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醉酒驾车(醉驾):是指车辆驾驶人员在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情况下,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危险驾驶: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是否造成后果,都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相应处罚

酒驾:对饮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罚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驾: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2011年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实施,醉驾入刑定罪。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刑法第四十二条和第六十九条的有关规定,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危险驾驶:《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增设了“危险驾驶罪”,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同时其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数罪并罚。危驾行为可能构成的其他犯罪之一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致人重伤、死亡、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以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需要说明的是,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都是故意犯罪,二者只是危险程度的不同。首先,如果危险驾驶行为只有侵害法益的抽象的危险,那么只构成危险驾驶罪,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其次,如果危险驾驶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具体的危险,那么构成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危险驾驶罪和第一百一十四条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条竞合犯,由于后者法定刑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应以第一百一十四条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再次,如果危险驾驶行为造成实际损害,驾驶人对侵害法益的具体的危险具有故意,但对致人伤亡等实害结果仅具有过失,那么构成危险驾驶罪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条竞合犯,由于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法定刑较高,所以应以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最后,如果危险驾驶行为造成实际损害,驾驶人对侵害法益的实害结果具有故意,那么构成危险驾驶罪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条竞合犯,由于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法定刑较高,所以应以该款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

2012年9月12日,公安部令第123号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该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是该规定的附件2《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供读者学习、掌握。

一、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一)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三)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五)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或者故意遮挡、污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

(六)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校车标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

(七)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

(八)驾驶营运客车在高速公路车道内停车的;

(九)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以及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

(十)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十一)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

二、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6分:

(一)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

(三)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20%的,或者驾驶其他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四)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20%的;

(五)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的;

(六)驾驶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30%以上或者违反规定载客的;

(七)驾驶营运客车以外的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车道内停车的;

(八)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

(九)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规定行驶的;

(十)驾驶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未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者未悬挂明显标志的;

(十一)驾驶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未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者未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十二)以隐瞒、欺骗手段补领机动车驾驶证的;

(十三)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十四)驾驶机动车不按照规定避让校车的。

三、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3分:

(一)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以外的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20%的;

(二)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20%的;

(三)驾驶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未达30%的;

(四)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低于规定最低时速的 ;

(五)驾驶禁止驶入高速公路的机动车驶入高速公路的;

(六)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

(七)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

(八)驾驶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禁止 标线指示的;

(九)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超车、让行的,或者逆向行驶的;

(十)驾驶机动车违反规定牵引挂车的;

(十一)在道路上车辆发生故障、事故停车后,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和设置警告标志的;

(十二)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的。

四、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2分:

(一)驾驶机动车行经交叉路口不按规定行车或者停车的;

(二)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

(三)驾驶二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的;

(四)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行驶时,驾驶人未按规定系安全带的;

(五)驾驶机动车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或者缓慢行驶时,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面车道、穿插等候车辆的;

(六)不按照规定为校车配备安全设备,或者不按照规定对校车进行安全维护的;

(七)驾驶校车运载学生,不按照规定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或者不按照经审核确定的线路行驶的;

(八)校车上下学生,不按照规定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的;

(九)校车未运载学生上道路行驶,使用校车标牌、校车标志灯和停车指示标志的;

(十)驾驶校车上道路行驶前,未对校车车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检查,或者驾驶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道路行驶的;

(十一)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或者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前离开驾驶座位的。

五、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分:

(一)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的;

(二)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会车的;

篇2

【关键词】DMF毒性;检测方法;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23-01

1引言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工业常用的的原料,因其具有优良的溶解能力,因此在合成纤维、仿皮行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DMF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机体,对肝脏、肾脏乃至生殖系统等多器官带来损害。近年来,DMF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二甲基甲酰胺的毒性

2.1 急性、亚急性毒性

近年来DMF中毒事故报道,急性肝损害占较大比重[1]。作业员工短期大量吸入DMF ,导致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急性中毒症状为:消化系统出现恶心呕吐,并经常伴随阵发性绞痛;心肌系统通常为心律失常、胸闷心悸等;肝脏中毒表现则主要为肝脏肿大、功能异常等。其中肝脏为DMF主要作用器官,这一观点已经被众多学者证实。

2.2 慢性毒性

慢性中毒的原因,主要为长期少量吸入DMF,缓慢的影响人体机能,其损伤仍然以肝功能损伤为主。中毒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黄疸、肝功能改变(血清转氨酶升高)等。陈惠清等对皮革企业中的1例DMF致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长期接触低浓度的DMF可能导致慢性中毒性肝病[2]。

2.3 毒理作用

2.3.1 对肝脏的毒作用

近年来大量学者对 DMF 所致肝脏损害的机理做了深入研究。首先认为DMF毒作用是由其代谢产物造成的,造成肝、肾等脏器不同程度的损害。另有学者认为DMF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从而导致肝细胞损伤等。

2.3.2 对心肌的毒作用

DMF 对心肌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接触的浓度越高,时间越长,相应的心电图异常率越高,导致心肌系统损害的概率也越大。早在1978年Santa Cruz等就对DMF急性中毒引起大鼠的心肌功能变化进行阐释,观察发现大鼠的心肌细系统出现变性,甚至死亡[3]。

2.3.3对生殖系统的毒作用

已有学者经动物实验表明,DMF可影响雌性动物的生育及,其代谢产物能造成胚胎的损伤。张波等对DMF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发现DMF作业男工妻子自然流产率与常人相比明显升高。同时认为DMF可能造成活性下降,影响受精或胚胎的发育[4]。

2.3.4对细胞免疫的毒作用

DMF的免疫毒性报道多为体外试验,DMF对参与细胞免疫的T细胞影响显著,不仅能够减少T细胞数量,也可以损伤T淋巴细胞的功能。可知, DMF对人体多种免疫功能均产生损伤,且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毒性。

3检测方法

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原理为水中DMF和碱性羟胺溶液产生羟肟酸,再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红棕色络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色定量[4]。首先在比色管中进行实验,根据DMF的浓度与测定的光密度值,进行线性回归。其次进行样品的DMF检测,将测定的光密度值,带入回归方程,求出DMF的含量。

3.2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以惰性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结合适当的检测手段。国标和ISO标准均采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该方法与通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相比,准确度较差。苏征等采用标准物质对照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法)和FFAP毛细管色谱柱对DMF进行检测,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5]。

3.3 液相色谱法

国标《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中规定DMF 的检测方法为溶液采集―气相色谱法。但此方法工作量大,不适合长时间的采样及样品的长时间保存,灵敏度和精密度低且不适于大批量检测。为此,余涛等建立了硅胶采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本方法灵敏度高,且简便、高效,适合大批量检测,能更好适应工作场所空气中DMF的检测[6]。

4中毒预防

4.1 企业应建立和健全DMF防护制度

对接触DMF相关岗位,制定详尽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对DMF工作岗位进行封闭式改造,或设置通风装置,以降低作业环境中DMF的浓度,降低员工患DMF职业病的概率。

3.2加强员工的职业卫生教育

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务必让员工深入了解DMF相关岗位的操作规范、危害后果、防护措施等,使自己远离DMF的毒害。企业中的安全部门应确保作业场所DMF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同时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对不遵守DMF岗位操作流程的员工进行一定程度的警示或惩罚。

3.3建立DMF事故的抢救预案

针对DMF作业环境,建立详细的DMF事故的抢救预案,内容应包括:发现遭受DMF毒害的员工,制定可靠的救治方案;对于DMF浓度高于国家允许标准的场合,及时启动通风排毒设备等,快速降低DMF岗位的浓度;定期进行DMF救援演练。

3.4加强追踪观察

对于DMF作业环境中的员工或已患DMF职业病的员工,应该进行身体状况的跟踪观察,切实维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何家禧, 吴子俊, 张健杰, 等. 二甲基甲酰胺接触者肝损害 39 例的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06, 22(21): 1801-1801.

[2]陈惠清, 李荣宗, 李小亮, 等. 1 例二甲基甲酰胺致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病调查[J]. 中国职业医学, 2014, 3: 037.

[3]向梅. 二甲基甲酰胺对心肌细胞毒性及其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 安徽医科大学, 2013.

[4]张波, 黄美媛, 王玉玲, 等. 接触二甲基甲酰胺女工月经状况的调查[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2, 10(2): 75-76.

篇3

【关键词】 饮酒;案例;危害;安全

一、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1:酒后驾车为兜风,差点冻死泥水中:1999年2月15日,是农历的大年三十,就在家家团聚,围坐在火炉旁边兴高采烈地一边欣赏春节文艺晚会,一边共进年夜饭的时候,河南某厂的驾驶员酒后驾驶桑塔纳轿车带着女友外出兜风,行至小浪底工程专用线上,将迎面驶来的骑摩托车者刘某撞伤后,又向前冲出80余米撞在路边土坡上才停住车。这时驾驶员不但不下车救人,反而倒车后准备逃逸,由于轿车方向损坏,无法驾驶,便弃车连滚带爬,滑进山沟底的泥水坑里。等交警赶到现场,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后,十多位民警漫山遍野四处寻找,才在沟底的泥水里将仅穿一件衬衫单裤、酒醉不醒人事的司机救出,否则,他必被冻死在三十夜……

案例2:酒后驾车会女友,换来牢狱度春秋:2003年8月13日夜晚,驾驶员陈某同本单位几名职工在饭店共进晚餐,席间白酒啤酒一齐上。8点40分,酒足饭饱的陈某私自驾驶本单位的白色面包车去会女朋友,驶出单位不足5公里,由于酒精发作,车速过快,打方向太猛,面包车在市区大街上便来了个原地调头,撞坏隔离带并侧翻于路中央,所幸没有伤人。此时的陈某央求路人帮他把车抬起后,又毫无目的的驾车原路返回,行驶不足700米,将在人行横道上行走的卫某挤压在路灯杆上,脑浆崩裂当场死亡,吕某及其女婴被撞成重伤。吕某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晚死亡,留下一个未满10个月的婴儿,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因伤及头部和内脏,高位截瘫,造成终身残疾。司机此时才酒醒大半,自感罪孽深重,弃车逃跑,后经公安交警支队连夜追查,终将陈某抓获归案。陈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正在服刑……

案例3:2009年6月30日发生了南京建筑老板张明宝酒后驾车,相继撞倒9名路人,并撞坏6辆轿车,造成5死4伤的特大交通事故。“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世上最悲惨的事。换位思考,我也很难原谅自己的行为,我希望不断地用自己的行动来偿还对受害者家属的伤害――摘自孙伟铭反思。

二、酒后驾车的危害

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即酒精、酒精作为一种麻醉剂,其主要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随着人们喝酒数量的增多,人体血液中酒精的含量也会不断增高,抑制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导致过度兴奋,感情冲动。饮酒过量会导致反应迟钝、身体失去控制。作为机动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首要条件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灵敏的反应,酒后驾车必然会导致超速行驶、判断失误、动作迟缓、措施不当,造成车辆失控而酿成车祸。

(一)饮酒后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

1.极大影响驾驶员的思考力、判断力和注意力,使其不能正确估计道路的宽窄和车、物、人的安全距离,降低观察和应变能力,影响正确操作制动、方向等安全机件。

2.酒后不但记忆力明显减退,驾驶员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对道路险情记忆模糊,各种信号、标志、标线不能正确区别处理,踏制动踏板、握方向盘等力量都掌握不好分寸,甚至失去控制。

3.饮酒后驾车,情感容易失控、冲动,不能正确对待道路上的各种客观事物,易出现开赌气车、英雄车、强超抢会、闯信号等现象,甚至狂妄自大、胆大包天、行动轻率、寻衅滋事,这时最容易发生事故。

4.如果饮酒过量,驾车时还极可能酣睡于车上,车子完全失去控制,那是非出事故不可。

(二)饮酒后对驾驶员心理造成的压力

1.怕被交警查住,一旦遇到交警出现心慌、手忙脚乱,处理情况不冷静。

2.怕被单位领导或同事看见,为了避开熟人,驾驶员一般都是盲目加速通过或急忙调头。

酒后驾车造成的严重危害,恐怕人人皆知,总有些驾驶员朋友自恃酒量大,驾驶技术高,少喝点酒没啥,也有个别领导为保持在酒场的尊严不出丑,让驾驶员替自己渴酒,却没想想尊严与生命啥重要。逢年过节,亲友聚会,喜寿婚庆,宾朋相聚在一起,无酒不成席,可饮酒时应该想想自己是否还要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其它车辆上路,千万莫要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能,落下终生遗憾。不少驾驶员出车前最常听到亲人的嘱咐就是“开车别喝酒”,多数驾驶员的亲属对晚归的驾驶员牵肠挂肚的不是他的技术,而是他那爱喝两口的毛病。可见酒后驾车牵动着多少亲人的心。

三、防范措施

1.开展典型事故案例教育。(1)采用多媒体、录相播放事故现场惨状,惊醒一些在开车时仍然爱喝两口的驾驶员;(2)采用事故图板宣传,唤起一部分驾驶员的良知和责任心。

篇4

关键词: 甲醛;测定方法;室内空气污染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1-0008-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表明:全球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死亡的人数达到280万!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达11.1万。专家提示:装修污染被称为“隐形杀手”。在现有的诸多装饰材料中,含有大量长期发散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气体,主要有甲醛、苯、氨、氡、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其中甲醛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我国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mg/m3。本文拟对甲醛的性质、室内甲醛的来源、甲醛影响人体健康的症状表现、测定室内甲醛含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1甲醛的性质

甲醛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H2O,结构简式HCHO,结构式见下图,空间构型为平面结构,即四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官能团是醛基。羰基中的碳氧双键可描绘为:氧的2p轨道和碳的sp2杂化轨道重叠形成α键,碳原子未杂化的轨道与氧原子的2p轨道形成π键一起组成双键(氧原子剩下2s和一个2p轨道)见图1.1-1。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它易溶于水。熔点-92℃,沸点-21℃。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有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具有防腐性能,常作为浸渍标本的溶液。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

2 室内甲醛的来源

2.1 来自室内本身的污染

甲醛主要用于建筑材料、装修用品及生活物品等。甲醛是不少粘合剂的必加成份,同时具有加强板材的硬度和防虫、防腐之功能,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各种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中均使用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作为粘合剂,因而不可避免的会含有甲醛。另外新式家具、墙面、地面的装修辅助设施中都要使用粘合剂,因此凡是有用到粘合剂的地方常会有甲醛气体的释放,对室内环境造成危害。由于由脲醛树脂制成的脲-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有很好的隔热作用,因此常被制成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使室内温度不受室外的影响。此外甲醛还可能来自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纺织纤维、各种服装等多种化工轻工产品。由于胶粘剂中的甲醛释放期很长,一般长达15年,导致甲醛成为室内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2001年8月消协公布了一项惊人的调查结果,在北京和杭州分别对居室内空气抽样检测后显示,甲醛浓度超标的分别达到73.3%和79.1%,最高的超标达到四十多倍。一般新装修的房子其甲醛的含量可达到0.40mg/m3,个别则有可能达到1.50mg/m3。经研究表明甲醛在室内环境中的含量和房屋的使用时间、温度、湿度及房屋的通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房屋的使用时间越长,室内环境中甲醛的残留量越少;温度越高,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甲醛的释放;通风条件越好,建筑、装修材料中甲醛的释放也相应地越快,越有利于室内环境的清洁。实测数据说明,一般正常装修的情况下,室内装修5个月后,甲醛的浓度可低于0.1毫克/立方米;装修7个月后可降至0.08毫克/立方米以下。日本的研究表明,室内甲醛的释放期一般为3至15年。

2.2甲醛的散发途径:1)木材本身在温度和湿度作用下散发极微量甲醛。2)脲醛树脂在制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残留一部分游离甲醛向外散发。3)人造板在固化过程中,一部分线性树脂未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分解成自由状甲醛向外界散发。4)部分固化不完全的树脂在热和水分的作用下发生分解而形成游离甲醛向外散发。

3甲醛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甲醛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凝固变性,抑制细胞机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其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世界卫生组织(WHO)工作组曾对甲醛规定了它对嗅觉、眼睛刺激和呼吸道刺激的阈值,并指出当甲醛的室内环境浓度超标10%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8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装修污染,装修污染已被列为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问题之一。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提供的资料,人们在家中度过的时间平均占66%,因此不良室内空气环境将对人的健康造成最直接的伤害。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污染检测观察中心了解,在众多装饰材料中,有毒材料占68%,会产生300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并可引发30多种疾病。

4 测定室内甲醛含量的几种方法

甲醛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因此,可采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测定甲醛。目前,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有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比色法和电化学法等。电化学分析法常存在干扰多、不稳定等问题,所以使用的较少。游离甲醛浓度较高时采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而微量甲醛的分析则采用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尤以分光光度法方便实用。

4.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包括4-氨基-3-联氨-5-巯基-1,2,3-三氮杂茂(简称AHMT)比色法、酚试剂比色法、乙酰丙酮比色法、变色酸比色法、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等化学方法。

4.1.1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5516-1995)

本方法检出限为0.25μg/5ml(按与吸光度0.02相对应的甲醛含量计)。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8mg/m3。其最大的优点是不受乙醛的干扰,而且方法简便,选择性较好,误差小,测试成本低。缺点是形成稳定的生成物质室温下需要约600min的诱导期,灵敏度较低。该法在含SO2的环境中测定有一定影响,使用NaHSO3作为保护剂,可以消除。

4.1.2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MTBH)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的深浅比色定量。该方法检出下限为0.056μg,当采样体积为10L时,测定浓度范围为0.01mg/m3~0.015mg/m3。该法灵敏度高,适宜于一般情况下室内空气的检测。二氧化硫共存会使测定结果偏低,可将气样预先通过硫酸锰滤纸过滤器予以排除。

4.2 滴定分析法

我国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mg/m3。以下用滴定分析法测定某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假设空气中无其它还原性气体)为例说明测定方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2.1 实验目的:对新装修的室内环境中甲醛的含量进行测定

4.2.2 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100mL注射器,广口瓶,导管,止水夹,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滴管,橡胶管

4.2.3实验药品:1.00×10-3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6mol/L H2SO4溶液,标准草酸溶液,蒸馏水

4.2.4测定原理:KMnO4(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4.2.6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用25mL的酸式滴定管准确移取25.00mL 1.00×10-3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过量)于广口瓶中滴入3滴6mol/L H2SO4溶液备用。③将2.00×10-3mol/L的草酸标准溶液置于酸式滴定管中备用。④打开a,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100mL新装修的室内空气。关闭a,打开b,再缓缓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再如此重复4次(共5次)(目的是增大甲醛的吸收量,减小测定误差)。实验时压送气体的速度要均匀。如果压送气体时速度过快,可能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空气中的甲醛来不及被吸收就从导管放空)。⑤将广口瓶中的溶液转入锥形瓶中(润洗广口瓶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入锥形瓶)。如果没有润洗,所测甲醛的含量将偏高(理由是:转移进入锥形瓶中高锰酸钾的量减少,滴定消耗的草酸标准溶液也将减少。从而说明第一步反应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增多,也即说明甲醛的含量增高了)。⑥用标准草酸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记录滴定所消耗的草酸溶液体积。本实验不需要另加指示剂(借助高锰酸钾溶液本身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⑦再重复实验2次。(4)数据处理:分别于装修完工后的第1天、第7天、第30天(室内始终保持通风状况)对室内空气进行取样,通过测定得到以下三组数据(每次实验所取的KMnO4溶液均为25.00mL):

计算第30天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为27.6mg/m3,此时主人不能入住该装修完工的新房。(超过我国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空气浓度为0.08mg/m3。即超标345倍)。此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比较适于家庭测定(所需药品及仪器从市场上化学品商店均可买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重在预防”的健康理念正在普及。怎样减少或避免“隐形杀手”的攻击?笔者认为新房要实行绿色装修。即在装修中尽量使用天然材料,或被证明对人体无害的装饰材料,尤其要关注强化木地板中的甲醛含量。目前最好的办法是注意房间开窗通风。据悉,今年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将出台包括家具用材在内的人造板等10大类材料环境控制强制性标准,从源头防止室内环境污染,根本上解决居室内的“无形杀手”。

参考文献:

[1]胡冠九,尹卫萍.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4(6).

[2]黄智勇,张剑.室内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研究现状[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2).

[3]王争,林永娟.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选择探讨.上海计量测试. 2003,30,5.

篇5

[关键词]航海人员;不安全行为;分析与评价模型

[DOI]10.13939/ki.zgsc.2015.11.183

在以往的各大海难事故当中,有八成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从安全系统科学角度来分析研究航运系统,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航海人员、航海具备的各种设备和机械、航行的环境以及船上的环境、航海管理公司等。其中航海人员在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航海人员的安全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中不安全的行为有可能来源于航海人员的自身,也有可能来源于外界因素。为了有效地确保航海的安全性,需要对航海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sup>[1]</sup>。

1 航海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1.1 人脑信息处理过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

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图1来完成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主要是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基础,人的一切行为均是在信息处理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信息处理的时候,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和差错,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相应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例如,船舶驾驶人员对来往的船只与本船的会遇局面,首先是对信息的输入,并感知信息,通过对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来制定出一系列的小角度的避让措施,但是结果仍然导致两船相撞。针对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驾驶员忽视了信息存储和恢复环节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存在一定的差错,驾驶员对相关的规则和规定不予理睬,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图1 人脑信息处理过程

1.2 航行环境中的不安全行为

航行的环境主要指的是海上的自然环境、船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其生理和心理方面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人的安全行为。其中海上的自然环境主要指的是风流、天气、海况、航道的情况等,尤其是恶劣的自然环境需要航海人员具备更多的注意力、精力以及毅力等,也就说明恶劣的自然环境对航海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在这种环境中,比较容易导致航海人员身心的疲劳,从而出现不安全的行为。另外,船上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照明以及振动等,其中违背生物规律的工作安排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等均需要耗费航海人员较多的精力和注意力,从而导致航海人员精神涣散、生理和心理负荷加重等。同时,船上的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生活环境包括角色的变化、家庭生活以及社交等,由于船上的生活空间比较小,人群比较单一等,长期运动不足和缺乏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容易导致人员出现易怒和烦躁的现象。

1.3 航海人员自身的身心素质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

航海人员的生理素质是有效确保航海人员安全的基本素质,也是航海人员履行自身职责的基本要求。如果航海人员没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壮的体魄,就缺乏确保航海活动的安全性。特别是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时候,由于其工作强度较大,不仅要求航海人员具备承受长时间的持续工作的能力,还需要具备承受不同航区多变气候的能力。尽管在每次上船和换证的时候,均需要通过身体素质检查,但是这种检查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无法有效地确保航海人员的身体素质一直维持在健康的状态。同时,随着在船上工作时间的不断延长,航海人员的疲劳感就不断的加强,并逐渐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上,导致航海人员感觉迟钝、动作准确性下降、注意力不够集中等。因此,航海人员的身体素质是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航海人员的心理素质也会影响到人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在航海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等要素之中,心理素质起着主导作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均需要以心理素质为前提基础<sup>[2]</sup>。

1.4 航海管理公司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

在航海管理的系统中,其管理权责由大到小依次为:主管当局管理、船公司管理、船上管理、群体管理以及个人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需要落到实处,其中主管当局的管理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需要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政策、法规以及调控措施等,从而有效的引导航运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以建立一支强大的航海人员队伍,确保航运的安全性。其次,船公司需要从自身公司的角度来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航海人员管理的方针和政策,同时,需要加强管理,以便有效的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另外,船上的管理需要根据本船的安全运营来分析,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相关规定来实施,尤其需要对船上的航海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2 航海人员的安全行为评价模型研究

2.1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原理

BP神经网络的原理主要指的是将评价指标的实际测验值通过处理之后作为网络的输入向量,其评价的结果作为网络的输出,并使用足够多的样本训练网络,从而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同时,还需要根据评价的对象各指标的测定值,来训练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以便使得其可以用于对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中。

2.2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结构

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x、y是网络的输入和输出量。输入向量是各个评价指标的实测值组成的向量。每一个神经元使用一个节点来表示,网络主要是由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节点等组成,隐层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多层。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特征值之间通常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同时,在多数场合中,可以得到特征指标是定性描述,而不是定量的。因此,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困难。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需要将各指标的特征值统一的变换到0-1的范围内,对评价指标的特征值进行量化处理。中间隐含的神经元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数值越高就表明行为的安全性越高<sup>[3]</sup>。

图2 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结构

航海人员安全行为评价模型在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其处于初级阶段,有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理论的深入,例如在网络中隐含层神经元数量的确定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3 结 论

通过对航海安全系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在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处理措施的时候,就需要对航海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研究,以便有效的提高航海人员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另外,还需要通过建立航海人员安全行为评价模型,以便有效的对航海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有效地确保航海的安全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曾华岚.影响海上交通安全的人为因素分析与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5):156.

篇6

论文关键词: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子模型

研究背景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其中有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等6个主要民族,多民族独特的风俗形成了青海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江河、湖泊、草原、盆地、盐湖等资源构成了青海壮美奇绝的自然景观。2009年青海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08.61万人次,增长22.5%;实现旅游总收入60.15亿元人民币,增长26.6%。

2研究数据及资料来源

研究数据及资料来源分为基础数据包括各类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游览、购物等设施的总量及构成,当地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食品类型、数量、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当地当年生产力水平等,这些资料来源于中国旅游年鉴、青海省统计年鉴及青海旅游资讯网等相关网站;标准数据包括均衡因子、建筑用地系数、各种交通工具的能耗系数等,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下文中具体数据不再注明来源;调查资料主要按照抽样统计调查的方法得出估算数据。

3旅游生态足迹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

国外学者Wackernagel(2000)首次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初步评价了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Hunter(2002)最早明确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旅游生态足迹(Tourismecologicalfootprint,TEF)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各种资源消耗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和水资源量,即把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的生态消耗用形象的土地面积进行表述。在旅游生态足迹帐户核算体系中一般采用成分法计算,生物生产性土地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可划分为化石能源地、耕地、草地、林地、建成地和水域六大基本类型。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主要由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和游览观光六部分组成。以旅游产品的生态足迹为例,包括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购、娱6个子模型。

3.1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模型

旅游交通生态足迹的测算包括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足迹及建筑空间占用足迹,计算出2009年青海省旅游交通人均生态足迹为0.0184131hm,计算结果见(表1)。

TEFtransport=∑(Si×Ri)+∑(Nj×Dj×Cj/r)(1)

式中,Si为第i种交通设施的面积,Ri为第i种交通设施的游客使用率,Nj为选择第j种交通工具的游客数,Dj为选择第j种交通工具游客的平均旅行距离,Cj为第j种交通工具的人均单位距离能源消耗量,r为世界上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为71GJ/hm。

表12009年青海省旅游交通生态足迹(单位:hm)

Tab.1Per.touristecologicalfootprintoftransportinQinghaiProvincein2009a

交通

方式

旅客运输量(万人)

人均消费量

(km)

人均生态足迹

(m km )

旅游交通生态足迹( hm )

人均旅游交通生态足迹 (hm )

汽车

火车

航空

5633

404.40

46.87

230

1712

3498

0.13

0.1

0.6

168426.7

69233.28

98370.756

0.0070611

0.0046500

0.0067020

篇7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补阳还五汤;针灸

[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a)-0175-04

脑卒中是脑血管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以中老年人群为好发群体,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以及口眼歪斜等。目前脑卒中与癌症、冠心病一同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且发病、致残、致死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脑卒中患者即便接受了积极治疗,也有很大几率伴发程度各异的后遗症,不利于患者康复[1-2]。相比于单纯西药治疗,中医药方剂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有着特异的疗效,其中补阳还五汤是传统中医药方剂,主要用于口角流涎、半身不遂、失语、口眼歪斜及小便频数等诸多脑卒中后遗症,其疗效已经近代医学方家的论证,辅以针灸效果更佳。本文就此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年龄40~75岁者;②发病时间≥1个月者;③肌力水平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3-4]

入院后接受CT或MRI检查并确诊病情,患者病情均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脑卒中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有关中医诊断标准的内容相符;并与《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卒中的西医临床诊断标准相符。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语言蹇涩、偏瘫、神识昏蒙、偏身感觉异常及口舌歪斜;次要症状表现为目偏不瞬、头痛、共济失调、饮水发呛及眩晕;入组病例均属于急性发病,且表现出先兆性症状。

1.3 方法

对照组结合患者病情采用西药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0.1 g/次,1次/d,并开展基础疾病针对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外加针灸治疗,用药:黄芪80 g、赤芍15 g、川芎15 g、红花15 g、桃仁15 g、地龙10 g。有半身不遂者加穿山甲、水蛭、桑枝,兼有言语不利者加昌蒲、远志。半身不遂取穴:上肢取肩k、曲池、外关、合谷,轮换穴有肩s、肩、阳池;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轮换穴有风市、绝骨、腰阳关。对于初病半身不遂属脑卒中中经者,选手足十二针,其腕踝难伸,肘膝挛急者,用手足十二透穴。脑卒中不语取穴:金津、玉液放血,针内关、通里、廉泉、三阴交。语言蹇涩、口眼歪斜者取头面部百会、风府、太阳、地仓、攒竹、人中、下关、哑门以及廉泉诸穴。分头部,上、下肢取穴8~10个,留针时间为30 min,1次/d,持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5-7]

统计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善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疗效评价标准如下。①痊愈: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彻底恢复正常水平,且能够独立生活,仍可从事原工作。CT扫查提示脑出血灶部分软化或彻底吸收,有少数遗留软化灶或梗死灶已经全部消失。②显效:治疗后患者肌力水平恢复≥Ⅳ级,语言表达能力有显著改善,基本具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CT扫查结果表明脑出血灶吸收量≥60%,脑部梗死灶面积大幅缩小。③有效:治疗后患者肌力水平恢复且≥Ⅲ级,语言能力有所改善,具备部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CT扫查结果表明脑出血灶吸收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两组NIHSS、ADL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NIHSS、ADL评分较治疗前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

2.3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

2.4 治疗前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

2.5 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中2例伴有呕吐现象,遂停药1~2 d后再行恢复用药,均成功完成治疗。

3 讨论

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脑卒中病机在于阴阳失调而致气血逆乱,机体气血亏虚则致运化无力,为病之本。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超过半年,且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以及言语不利等症状未能彻底恢复,则称之为脑卒中后遗症[8]。此类患者病机基本属于气虚血瘀、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所致,导致气不行血,血不养筋,肢体废而不用。《临证指南医案・脑卒中》提出了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原则:“后遗症者,治宜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9]。本次研究遵从这一基本治则,并基于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补阳还五汤方剂加味治疗经验[10],以黄芪、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为基本组方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中生黄芪具有补益脾胃元气的功效,可使气旺血行,通络祛瘀;赤芍、红花、川芎、桃仁则可祛瘀活血;地龙可用于通经络活。补阳还五汤以大量补气药为根本,辅以少量活血药物,可行气活血而不伤正,配伍特点突出。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脂质透明样变导致小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动脉闭塞成为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11]。小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动脉闭塞往往会造成病损部位组织神经细胞受损并坏死,引发功能障碍。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对于氧自由基有良好的拮抗效果,能改善脑细胞缺血状态下的抗缺氧能力。缺血脑组织内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得到增强,促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分泌加速,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损伤得到有效控制[12]。同时,动物实验结果证实,黄芪对于大鼠脑组织线粒体丙二醛(MDA)表达水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线粒体ATP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得到增强,这对于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改善较为有利,缺血脑组织脑血液灌注量增加[13]。此外药理学研究发现,活血化瘀中药对于脑梗死组织缺血状态以及脑血液循环有良好的改善效果,而赤芍、川芎、桃红及当归均属于活血化瘀中药,可促进脑部缺血区域血管侧支开放和重建,纤维蛋白原溶解加速,毛细血管通透性随之降低,颅内压以及脑血肿得到缓解[14]。另外本次研究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的基础上开展针灸治疗,并对症取穴,可益气回阳,增进血液循环,同时对于大脑皮质产生刺激并致其兴奋,神经调节功能增强,组织细胞代谢也由此加快,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快速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外加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问题,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的恢复,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温昌明,王新凯,张保朝,等.搜剔祛风、化瘀通络论治脑卒中后遗症43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2):217-221.

[2] 马继红.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37(5):454-455.

[3] 李骁飞,刘玲玲,张彩霞.舌三针配合梅花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 34(3):201-202.

[4] 焦久存.清热安神汤联合失眠三针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8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1):44-45.

[5] 池锐忠,罗明坤,谢翊.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 7(4):561-562.

[6] 胡亚妮,俞翔.复言汤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失语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8):977-978.

[7] 范小英,余智,顾苏兵.点刺放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饮水呛咳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1):986-987.

[8] 林海,王玮,纪永毅,等.艾灸配合脊柱旋转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6):741-742.

[9] 张占红.丹参川芎嗪针剂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后遗症神经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3,34(6):666-667.

[10] 韩知.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11,26(9):1094-1095.

[11] 赵波,李昌德.脑卒中后遗症278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7):1389-1390.

[12] 余波.脑卒中后遗症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0,2(9):45-46.

[13] 姜颖.中医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48-149.

[14] 薛秀荣,巩建华.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浅析[J].陕西中医,2012,33(12):1693-1695.

篇8

关键词:刑法责任;肇事;酒驾

汽车一方面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频发发生,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日益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相比,我国刑事法律处罚显得极为不协调。在我国,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各种交通事故中,因为酒后驾车造成的事故最为突出,可以说酒驾行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酒驾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要想有效遏制这一社会问题,关键是要在立法方面给予管制。

一、设置酒驾肇事罪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酒驾肇事事件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够有效遏制这一社会问题,需要从法律层面对相关罪行进行设置。当前,由于交通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将酒驾设置相应的罪行存在其必要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汽车拥有量还会继续增加,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必然会提高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几率,其中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就是酒后驾驶、醉酒驾驶等。面对纷繁复杂的交通安全事故,从法律层面对酒驾进行定罪比较关键。在社会实践中,为有效遏制醉酒驾驶的犯罪事件,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处罚酒驾肇事的力度。对于醉酒驾驶来说,一方面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危害,另一方面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权益,为了预防醉驾安全事件,有必要将酒驾肇事作为入罪条件,进行严格的处罚。

二、设置酒驾肇事罪入刑存在的问题

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对于法律机构来说,在设置酒驾肇事罪入刑的过程中,需要处理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立法过程中,没有明确保障人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需要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规范打击处置醉酒驾驶犯罪的的程序。然而,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存在忽视对人权进行适当保护的现象。在实际酒驾检测过程中,根据什么条件实施拦车进行酒精检测,对于被检测对象来说,有没有权利拒绝酒精检测等。对于上述问题,我国现有的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明确规定拒绝酒精检测行为人的责任,立法在这些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实施酒驾肇事罪入刑时,还面临一些困难,对于醉酒驾驶实施的犯罪行为,国家虽然调整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能有效遏制醉驾上路的趋势。对于醉驾行为,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酌情不入刑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这一犯罪理论。在对酒驾进行检查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样面临一些问题,例如,需要进一步提高执法效果,以及认定醉驾证据方面存在单一性。在判决酒驾行为时,法院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刑法修正案难以衔接与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的规定。另外,在认定醉酒驾驶致人伤亡犯罪方面,我国目前实施的刑法中,一般都是按照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处罚,这种处罚方式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虽然醉酒驾驶,但是没有肇事,与虽然肇事,但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实施定罪处罚。对于醉酒驾驶造成人身伤亡的行为,即使造成重伤的只有一人,一律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从量刑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处罚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同时违背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对于上述问题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同时结合醉酒驾驶的实际情况,寻找科学合理的定罪措施。

三、酒驾肇事的刑法性质

对于酒后驾车行为,从刑法性质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公共道路上,并且运行车辆都具有高速性,所以酒后肇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威胁到非特定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酒后肇事侵犯的对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一犯罪过程中,犯罪客体的覆盖范围比较大。为此,国家需要从刑法的角度,设立相应的刑法充分保护酒驾肇事所侵犯的对象,切实保护酒驾肇事所侵犯人群的权益。从酒驾肇事的实际情况来看,酒驾行为人在驾驶机动车的过程中,机动车同样处于“醉酒”状态,酒驾行为人根本不能有效控制自身的驾驶行为,更不能有效保护正常行车的安全性。对于上述种种危害,国家对酒驾肇事实施立法的目的就是防止侵害、规避危险等。从酒驾肇事行为人的角度来看,酒驾行为就是对他人的一种故意状态,这是因为,从进入驾驶员培训学校的第一天起老师就已经明确告诉学员不能酒后驾驶,并且一再强调酒驾的危害,酒后驾驶机动车辆与谋杀没有区别。从酒驾肇事犯罪主体的角度来看,国家必须严格按照行为和责任同一性的原则,对酒后肇事行为人的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刑事责任处罚,通过增加犯罪成本,进而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性。

四、酒驾肇事的刑法立法

酒驾造成的危害是深远的,为了确保社会的安定团结与稳定,需要通过刑法立法的方式对酒驾肇事行为给予严厉打击,从根本上切实保护人们的权益。对于酒驾肇事行为,在刑法立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内容:第一,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分析酒驾肇事行为,不断完善刑法条款内容,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综合分析酒驾肇事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犯罪主体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按照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对教唆他人的犯罪行为实施处罚,在打击酒驾肇事行为的过程中,对于劝酒人来说,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在明知喝酒人要开车的情况下,没有履行劝阻义务,进而导致行为人酒后驾驶引发交通事故,按照刑法规定,认定为危险驾驶罪,不能将其定位成协助犯;反之,如果采用非善意的方式进行劝酒,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按照民法的侵权规定给予处罚。第二,适当调整交通肇事罪的定刑幅度,不断完善刑罚内容。对于交通肇事的刑罚,目前我国在刑法设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重。所以,为了对交通事故肇事行为实施有效的威慑,需要适当增加交通肇事罪的定刑幅度,在配置刑种方面可以设置相应的罚金刑,以及设置禁驾期限,甚至终身禁驾等。在认定酒驾肇事行为是否具有间接、故意倾向,需要对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第三,在设定刑法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保护法益,避免其受到侵害,另一方面加强保护重要法益,防止其受到威胁。以公共安全为例,这就是典型的法益,该法益涉及多数非特定的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从源头上对酒驾肇事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加大酒驾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此可以吸收借鉴国外较为成功的经验,充分利用法律教育、行为惩戒等方式,同时合理应用强制性措施,在采取强制措施的过程中,需要争取公检法等相关部门的配合,最大限度地保证处理酒驾肇事案件的通畅性。第四,根据酒驾肇事行为的危害程度,设定相应的刑罚。在处罚酒驾肇事行为人的过程中,如果采取拘役的方式,那么拘留所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如果采用罚金的方法进行处罚,那么就会损害刑法的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酒驾肇事的危害程度设置明确的刑罚。在有效打击酒驾肇事行为的基础上,适当采取缓刑、,同时辅以罚金处罚等方式。对于酒驾肇事行为人来说,如果无力承担罚金处罚,这时可以借助劳动的方式进行弥补。另外,对于酒驾肇事执法部门来说,需要提升出警查处的效率,切实维护民警执法中的合法权益。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社会的安全团结与稳定,需要理性看待酒驾肇事入刑问题,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酒驾肇事行为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刑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是,可以有效地预防酒驾肇事行为的发生,当前,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对刑法给予高度重视,只有科学合理的设定刑法,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社会和谐与稳定,同时保证人们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安庆.醉酒驾车肇事行为的法律问题探析———以高晓松等醉酒驾车案为例[D].兰州大学,2013(04).

篇9

“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酒驾醉驾危及自身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属于违纪违法行为。

近年来,市局党委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纪律建设,高度重视酒驾醉驾非职务类问题的教育和防范,但个别税务干部仍心存侥幸、以身试法,酒驾醉驾问题屡次发生,给职工本人、家庭及单位造成严重损失,在系统内外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您及他人的平安幸福,让我们行动起来,严守纪律法规,拒绝酒驾醉驾!在此,我们向全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提出如下倡议: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他道路交通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安全、文明规范驾驶机动车。

二、主动接受组织、亲人、朋友及同事的监督,坚决做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杜绝酒驾醉驾行为发生。

三、主动向同事、朋友和亲人宣传酒驾醉驾的危害,主动劝阻他们远离酒后驾驶。

五、主动提醒同事、朋友和亲人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拒绝搭乘酒后驾驶或其他存在危险驾驶行为的车辆。

篇1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和医药学专业人士的临床经验,有7大类药物会对驾驶产生影响,分别是: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类药、降糖药。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吃抗抑郁和镇静剂造成的事故率达97%,吃扑尔敏等抗组胺药(感冒常用药)造成的事故率为72%。大家重视服用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在药后驾车中的危害,忽视常用药(尤其是感冒药)在药后驾车中的危害。

从法律层面讲,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该规定只强调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尚未对其他很多可导致驾车意外的药物进行强制限定。

为此,基层建议:

1、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禁止“药驾”。补充完善关于“药驾”的监管和处罚条款,对“药驾”通过立法予以明令禁止。出台对“药驾”的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在各类交通安全事故责任调查中加入“药驾”检测项目,严惩明知服用违禁药品仍驾驶的人员。通过法律,使人们对“药驾”引起足够重视。

2、根据“药驾”影响,对药品进行分级。制定统一标准,根据药品对司机驾驶能力影响的程度,将其分出等级,要求药厂在药盒上给予标识,警示药物(尤其是感冒药)对驾驶能力的影响。由此,使驾驶人员明确开车前是否可以服用该种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