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范文

时间:2023-03-21 18:3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心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心理

篇1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研究应用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学生当中约有70%的少年儿童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更广为存在,不管优生、差生,或多或少都存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心理问题。为人师表,了解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知识,对培养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专业与工作的一些实践、想法、体会,对学习与心理健康作一些初浅的探索。

一、学生心理研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人类文明传递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社会人材的重点活动。学生心理研究是促进教学活动的方法之一。充分认识心理研究在教育中的作用,切实把握心理研究与教育教学活动二者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人格情操。小学是学习知识的奠基阶段,开展小学生的心理研究,认识小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疏导心理障碍,发展健康的学习心理是很必要的。

(一)学生心理研究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现代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也是进行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

(二)学生心理研究与教育实践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的活动,它必需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为依据,适合学生的年龄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选择恰当的内容。而在这过程中,能很好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纠正。

(三)教学活动也反过来丰富着学生的心理研究活动。

学生心理研究有很多必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进行,脱离学生实际的研究是难以赋予生命力。学生心理研究的实例、对象必符合某一阶段年龄的学生。例如:

1.学校教育中有关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的成就讨论,就可以丰富心理学研究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2.当前素质教育中要求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使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丰富、发展。

(四)学生心理研究在教学中可以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和问题。

对于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只有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才能解释、分析说明,寻找它们的形成原因,从而为教师提供正确的指导。再说,学生心理研究也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的途径方法

(一)学生的健康的学习心理。

1.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的意义。

首先:在学生学习认知的过程中,健康的学习心理有助于预防身心的一些疾病。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与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心理活动会影响人体机能(如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展。当代大量的医学研究也证明,心理在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说健康的学习心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心理 健康是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保持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积极乐观、创造性的投入学习。如果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学生在智力的发展、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会产生连带的阻碍,不良的心理行为和心理活动会威协人体的健康。心理健康是学生的良好学习的重要前提。

2.健康的学习心理标准

在我初浅的认为健康的学习心理应具备以下几点:(1)能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面对问题困难,对坐折、失败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不健康的学习心理 会以幻想代替现实,抱怨社会、他人、环境。(2)正确评价和悦纳自己。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成功与失败,有自知之明,能确立自己在学习中的目标、制订计划等。(3)心理行为符合年龄阶段特征或说智力正常。人的心理行为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小学生的阶段应具备相当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活动模式。若一个心理 行为已经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小学生正值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学习知识的初始,是天真、童趣的人生阶段,应具备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如表现过于稳重、狂妄自大,则有悖于一阶段的年龄心理 特点。(4)乐观进取、善与人相处。心理健康的学生情绪稳定,乐观、热爱生活、乐于学习,不断进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学习潜能,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生活中,乐于与人相处,人际关系和谐,尊重他人,积极合作、团结互助、合作交流、相互取长补短。(5) 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的学生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行动、语言、思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变迁。

(二)学生学习中的几个重要心理问题及表现。

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是多类型的,在心理学的不同研究领域、不同流派中是有很大的差别。在我认为中,小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厌学心理问题

厌学心理问题的表现。厌学心理表现为上课易走神,“人在曹营,心在汉”畏惧老师,在学习上不喜欢学习、讨论问题,不善于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作业错误率上升,字迹马虎,粗心大意,不求上进,出现故意迟到、早退、逃学等。总的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总以逃避的一种心态。

2.学习焦虑问题

学习焦虑心理问题。其心理行为表现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是面对考试时,对其要求、目标、计划出现精神过度紧张,而导致出现焦虑不安,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考试“怯场”逃避等心理反应。

3.扰乱性心理问题

扰乱性心理行为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等感觉不适合自己时,就把学习上的事看作与自己无关,并对其他同学或老师的教学活动作出负面影响的心理行为。如:课堂上频繁请求上厕所,,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课堂上多动多闲话等。

4.攻击型心理问题

攻击型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为:攻击型心理行为是对教学过程中作出破坏性心理行为,表现为上课有意扰乱课堂秩序,甚至产生敌对,与他人不相处,寻衅闹事,精神紧张,易冲动,不接受他人的帮助,不接受老师的指导、教育,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对于出现了问题的学生,则应帮其纠正,培养其健康的心理。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个体的实际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纠正。其主要的方法有几种:

1.厌学心理的纠正

小学生是离开父母、独立开始求学的人生阶段,其心理问题的纠正,则应从学习准备、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评价几方面进行,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工作生活上让学生在认知上有所准备,并予以辅导、鼓励,随着其学习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2.学习焦虑心理的纠正

小学生因为其年龄的特点,其心理问题是较为容易纠正的,可以从几方面进行:(1)端正认识。引导其正确认识学习、测试的自的和作用,让其认识学习与测试的好处与必要。(2)调节紧张的情绪。通过传授心理学中的深呼吸法与暗示法来调节缓解紧张的情绪,培养自信,减少忧郁等。(3)培养学习的竞技法。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竞技性,从自我竞技,与他人竞技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保持自信,明确学习的循序渐进与日积月累。(4)进行病物治疗。对于学习焦虑 较为严重的(或在这个问题的同时伴有身体疾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药物治疗。如:失眠,可用药物进行催眠治疗。

3.扰乱心理问题的治疗。

扰乱性心理问题在许多心理研究中有很多可塑的方法给予纠正,因为在学生产生这心理问题时,学生对学习还是有一定信心的,还有向上的动力的。因此,我认为可从下面几点加以引导:首先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指向性,让学生有兴趣的选择学习,调动其积极性。让其在兴趣的“需要”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发挥人格魅力的影响力。通过班主任、同学的良好品格,来影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与其交流、与其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再次,学习动机的激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在探索问题中消除心理问题上的问题。

4.攻击型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1)加强学生对知识、技能、品德学习的重新认识,让学生自我调节自身的状态,明确人上学的目标,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知识、技能、品德上。(2).运用厌恶疗法治疗。因为攻击型心理学问题大多是与周围的人直接产生影响,因而可通过了解有问题的学生对某行为、某物或事的厌恶性,对其产生的行为做对比,通过一条件的转移作用,把其问题行为转化到其自身。从而让其达到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3).通过结合“团体疗法”的一好些方法进行行为的塑造。对于攻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指导其向良好品格的人学习,通过摸仿与参照来塑造自已的形象,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在其塑造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批评指导。

(四)疏导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对于产生不良心理行为的学生在其初始阶段,给予疏导、制止、纠正是很必要的,同时也是阻止不健康学习心理学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此时的干预效果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心理辅导,多角度解决存在于学生的心理问题。

1.以良好的心理学素质来影响学生

这主要是对于学校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因为少年儿童正是模仿能力最为敏感的时期,则为人师表者应努力实现个别的人格魅力的提升,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形象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2.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要学会做人的道理是离不开学生群体的,充分运用“学生群体”的各方面优势力量,也是揭制心理问题发生的途径这一。

3.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

对即将诱发问题的学生,可以个别或是把同一类型的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通过辅导,使问题学生及时认识,面对即将加重的心理问题。完善他们的意志、品格、气质修养,增强他们的自我认识与自信,培养他们克服问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学习与心理研究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服务于教学活动,同时教学活动也反过来促进心理学的发展,丰富心理学研究的领域。现代社会需要具备高文化素质、高精神素质、高尚人格品德的社会化人材。心理学的研究,在小学阶段,正好可以描述成长中的儿童的心理状态与发展水平,能有效地纠正不健康学习心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李红主编者按《心理学》本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学习参考书

1、 李红主编《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

2、 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篇2

关键词: 物理;心理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10-01

在物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析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作为一位物理教师,应该了解一些分析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的方法。本文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内容、特点和方法

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内容和特点。物理学习心理分析指对那些跟物理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的分析。这些心理现象包括学习的认知过程、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兴趣等。物理学习心理分析属教育心理的研究内容,它跟其它教育心理分析如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学业成就测验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分析或测量,所测到的心理物质有重叠的部分,故一般来讲它们之间会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但是物理学习心理测量又区别于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以及学业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与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所测的是一般认识能力或一般能力倾向;学业成就测验或各种选拔考试,根据其测试目的,往往是对知识和部分能力的综合测试;物理学习心理分析则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对进一步学习物理起决定作用的心理特质的分析或测量。

二、物理学习心理分析的方法。物理学习心理分析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心理分析,其特殊性决定了这种分析必须是在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各种物理作业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来探知学生的心理特质;同时由于它也是一种心理分析,可以借鉴一些一般心理测量的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对研究对象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作观察记录可采用以下方法:①评等级法,即先将要观测的心理特质或行为排出不同等级,记录时在相应的等级上做标记;②记录出现频率法,即观察时出现一次特定现象即在表格中该现象处做一次标记;③连续记录法,即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笔记、录音机、摄像机等手段记录下来以进行分析。

(2)谈话法。谈话法即直接与被试学生进行有准备的谈话并记录谈话内容及被试学生的反应。运用谈话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统一的谈话提纲,以确保对不同被试学生施以相同的刺激;②事先对被试学生可能的回答分类制表,谈话时只在相应的项目上作上标记;③建立和谐的谈话气氛,消除被试者的拘束和戒备心理,使之畅所欲言。

(3)问卷法。 问卷法是通过问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查的方法。运用问卷法可以对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等进行调查。

(4)测验法。测验法是通过心理测验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进行测量的方法。运用测验法可以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作大规模的测量,是研究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特别是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为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该法对整个测量过程特别是测验的编制有严格要求。

三、物理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

1、物理学习中思维障碍的分析。思维是物理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心理活动,也是存在障碍最多的心理活动。思维障碍干扰和阻碍物理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正确理解,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物理学习能力甚至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正常发展。造成思维障碍的因素很多,一般可归为三类:一类是知识因素,即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为思维活动定向的知识或有关知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而形成思维障碍。如在建立物理概念的思维过程中,如果相应的表象知识缺乏或错误,存在错误的前概念或新旧概念界限不清,则都有可能发生思维障碍,形成对物理概念的表面理解或引起概念的混淆。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如果学生对相应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含义或适用范围不清楚,则这一思维过程必然会遇到障碍。再一类是技能或能力因素,即缺乏执行思维活动的智力技能或能力从而使思维过程无法继续。例如综合性强的物理问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灵活性强的物理问题要求学生具备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即使是基本的物理问题也要求学生具备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智力技能,否则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活动会障碍重重,无法顺利进行。最后一类是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和一些外来干扰因素。如中学生思维的绝对化、片面化倾向,想当然的思维习惯以及思维定势的影响都可形成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的分析比较复杂,不象能力可以通过测验测出,也不像动机可通过问卷调查。思维障碍存在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中,间接反映在学生的智力作业中,学生自身也不一定能意识到,因而既不能通过外部观察和学生内省报告直接得到,也不能在学生的作业中直接测出。对思维障碍的分析只能综合运用观察法、谈话法和测试法(或作业分析)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及结果的深入综合分析方可得出结论。

篇3

一、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二、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三、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四、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爱学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到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主动学。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四、贯穿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篇4

>>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化学心理 反思当下学习分析的不足 歪评龟兔 当下职高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心理现状的矛盾与对策 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环境下学习信息技术 教师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学习的变化 成才视野下学生心理问题探微 兼容性阅读:当下学生阅读引导策略研究 谈当下信息技术教学背景下学生素养的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网络环境下学生协作学习模式 新课改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改形式下学生学习方式探究 新课标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作文“歪”经典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 民办高校表演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情感教学下学习心理的现状简析 当下学术生产的怪圈何在 当下学校的特色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歪评当下学生学习心理 歪评当下学生学习心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学习,在我们老师眼里认为是学生天经地义应该做的,也是他们当前唯一需要做的事情,而学生认为学习并不是他们唯一应该做的事情,这就造成了老师与学生经常进行的“口水战”了,那么学生眼中的学习到底是什么?他们是如何看待学习呢?作为一名只有三年教师经验的我,也总结了一些歪理,与各位探讨一下。

第一、学习目的迷茫化。在与很多学生探讨学习目的时,我总是会听到这样的话“老师,我都不知道学习是干什么,是为谁学?”是呀,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听到的是我们老师所说的“为祖国学习,为家长,为老师,”这就让学生迷失了学习的根本性,没有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能持之以恒的学习了。作为老师我们为什么不能告诉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自己呢?

第二、学习动机利益化。很多学生包括好学生每天的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拿高分,每天自己奋斗一点点,就想有高回报,往往造成了急功近利,无功而返。要么就是学习好是为了取悦家长与老师,这样的心态只能让学生厌恶学习,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现在的学生普遍和家人关系不好就是有力的证明。

第三、学习过程奴隶化。目的迷茫了,动机利益了,过程当然也就奴隶了。这个结果也有我们广大辛勤教师的功劳。每天哄着求着学生去学,本末倒置,让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老师,这样他就不愿意干了,就需要我们每天在后面催着撵着,最终累死了自己还不得好。

第四、学习结果无常化。很多班主任都碰到过这种情况,有些学生成绩一直不稳定,总是忽好忽坏,总是和学生的心理波动紧密相连。这让班主任防不胜防,每天都疲于和学生交流聊天做思想工作,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了?我个人认为就是上面的三个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能否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继而解决它。我在自己带班的过程中也尝试了一些方法,觉得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第一、强调学习是自己的事。在第一天的班会课上我就对学生说到,你们在这里纯属是为了自己,没有其它任何因素,同时学生的誓词中我也删去了为了父母为了老师这一条,让学习是自己的事这种思想深深地植入学生心中,这样容易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第二、强调学习不是工业产品。曾给学生举过一个不雅的例子,“生活就像拉屎,有时你已经很用力了但出来的也许只是一个屁。”通过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学生不要认为自己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不要报着成绩的提高这种心理去学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成绩忽好忽坏,情绪不稳。

第三、强调学习要有思想性。学生往往喜欢用不断的做题来麻痹自己,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出成绩才能“心安理得”,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在平时学习中,我经常给学生灌输一种理论,即1*100不等于100*1,学会一种结构比你做100道相同类型的题更有用,周周要总结天天要回顾复习,由点到线到面,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却很有帮助。

篇5

一、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潜能,确立明确的学习动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潜能,往往会由于偶然的失败而误认为自己天生就笨,因而忧心忡忡,自暴自弃,失去学习信心。因此,班主任必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了解自己学习的独到之处和需改进之处,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信心倍增,确立良好的学习动机。

从事任何活动都要有个明确的志向和动机,在强大动机的驱动下,才能持之以恒,最终实现目标。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过程和内部动力。就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一可以推动他们的学习活动,激活学习积极性;二可以帮助他们将学习活动定在一定的目标;三可以帮助他们维持和调整学习活动,使之坚持的学习活动不断得到强化。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家境和性格特征,为学生寻找不同的内驱力,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志向和较高的动机水平。比如,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总爱说:“我长大了不靠父母,要靠我自己去开创未来。”我们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告诉他们:“父母能给你钱财,给你优越的学习条件,但知识是一定要自己去获取的,没有知识的人是真正的贫困者。”总之,远大的志向早确立比晚确立好,动机强比动机弱的人学习效果好。

二、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归因理论认为影响个人成就行为的成败归因有四类:即能力、努力、作业难度和运气。其中,内在因素是能力、努力。当个人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时,个人的情感反应最为强烈,即当个人将成功作内在归因时,自尊感会最强,当他将失败作内在归因时,羞耻感也最强烈。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引导学生正确地把学习的成败归因到能力、努力等内在因素,将有助于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例如每次考试结束,教师、家长和学生不能只看分数就完事,而应该通过分数判断这个学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原因何在。成功的经验要坚持,失败了也要好好总结。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由成功和失败交替而成。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做实验失败了200多次,有人问他的感受,他说:“至少我知道有200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要学会正视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寻找道路。一般来说,对于成绩好或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可归因于勤奋努力和方法正确这些原因,从而使他们能再接再厉,日后取得更大成绩。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可归因于缺乏努力,使其内心出现内疚之情,知道学习的艰难而应更加努力地去奋斗。若是虽经努力,但成绩仍不太理想的学生,可归因于缺乏更大的努力和学习方法欠佳,可使这些学生更刻苦更努力,同时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总结,善于总结,才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尽快摸索到一条适合自身的成功之道。这种归因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形成认识失败、面对失败、不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以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都有重要的作用。

篇6

【关键词】高职生 学习心理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50-02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似乎只是辅导员和各类政工干部的事,而将占教师队伍90%以上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排除在外。其实,与学生密切接触的基础课、专业课老师各具特色和充满个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交往活动才是影响、改变高职生心理的重要因素。因此,每位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应在自己课堂教学的主阵地里,针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 高职生学习心理的变化趋势与特点

高职生群体正处在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追求宏大的成长目标,成为高职生发展的主流。但由于高职生生活经历、人格个性、求学目标等的差异,其学习心理、学习动机也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了解分析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趋势与特点,将有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因势利导,促进其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发展其健全的人格。

2008年秋季学期,我对任教的教学班进行了一次“高职生学习状况综合素质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大部分取决于他们对课程是否感兴趣,有兴趣的高职生,就会多关注,会努力去学。对课程不感兴趣或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单调的高职生,就会逃课。由此可见,高职生的学习动力受到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深刻影响,高职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高职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其课堂学习与持续学习热情并将学习导向正确目标的内在心理因素。

二 影响高职生学习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1.影响高职生学习心理的客观原因

第一,社会发展因素。由于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公平竞争的大环境,使就业竞争夹带了一些社会关系的竞争,社会选择中包含了某些利益关系的选择,从而挫伤了高职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厌学风、关系风的蔓延。另外,由于就业应聘对技能的较高要求,促使学生采取“选择学习”的对策,产生了对现实有用的知识与能力就努力学习,而对基础知识的学科学习采取“60分万岁”的态度,处于一种应付的心理状态。

第二,学校教育因素。由于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还不能完全跟上社会发展,其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师资素质水平、质量评价标准等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影响到高职生的学习投入。

第三,学习环境因素。由于高等教育已成为人们提高与完善自己能力的重要渠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而赋予了教育许多不恰当的希望:学校希望学生都是高素质、高智商的锻造材料,稍加锻造就能成才,家长希望自己的儿女出人头地、“成龙成凤”。这些希望与认识对高职生形成了无形的压力,使之形成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影响其学习动力正确和持久地发展。

2.影响高职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因素

第一,学习焦虑心态的影响。由于就业压力与学习难度及考试压力,使高职生形成了不适当的学习过度焦虑和心理压力。为了减轻焦虑,他们或采取强迫学习方式,用超时间、超强度的学习方法强迫自己学习,或采取回避和退缩等消极方式对待学习问题,常常在内疚中过早放弃努力,由此进一步增加焦虑,导致恶性循环,影响学习的持久动力,影响身心健康。

第二,过度学习身心疲劳。由于高职生在学习上时间安排不当,加之课业选修过多,使高职生学习时间过长或过密,生理、心理得不到应有的调整与恢复,从而产生一种生理与心理的疲劳现象。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情绪烦躁、忧郁、易怒、打瞌睡,致使学习记忆错误增多,学习兴趣减弱,学习效率降低,严重的会造成心理失衡,学习行为畸变,产生内心自我否定意识,导致学习动力弱化,学习成绩下降。

第三,学习偏离社会目标。在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高职生在学习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学习目的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偏重于个人,更多关注个人利益获取,较少思考高职生将来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出现个人事业心强而社会责任感弱的现象,造成高职生学习目标偏离社会,学习动机狭隘。

三 开展高职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学习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

理念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固有信念,学习理念是关于学习的理性认识、理性信念。在学习化社会中,新知识学习必定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潮流,我们要对高职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教育,要培养高职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持久的学习兴趣,确立创造性学习理念,转变接受性学习方法,确立自主性学习理念,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成才意识,建立实践学习、最优化学习、理解学习、高效高质学习等科学的学习价值观。

2.激励学习动机的心理健康教育

激发高职生高尚的学习动机。不同的动机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动力,如果仅仅是为个人成名、成家而学习,为“光宗耀祖”而学习,那么他虽然可以暂时忍受学习上的清苦,但当其在前进道路上受到挫折,个人理想不能实现时,便会彻底灰心失望,弱化或丧失学习动力。只有那些具备献身事业,献身社会、祖国和全人类的高尚动机的人,才能产生强大与经久的学习动力。所以,高职生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了解国情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把社会的需要内化为个体学习需要的目标,激发自己正确的成就动机。

3.开发学习潜能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高职生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引导高职生增强学

习的广泛兴趣和自信心,开发高职生的学习潜能。要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营造活泼热烈的学习氛围,注重高职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建立心理上互相支持的学习集体,积极开设高职生学习指导课、举办系列学习讲座、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报告会等活动,引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关注,自觉完善学习心理品质,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方式,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4.培养积极调控学习行为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是充满矛盾和困难的智力活动。具有学习矛盾心理的高职生,其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调节意识不明确,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和优缺点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对高职生进行调控性心理辅助教育,可以使之对自己的期望与要求较客观与恰当,主动地调节学习矛盾,缓解学习压力,制定较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进度、目标,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创设学习的最佳心理境界。

总之,在“素质决定命运,性格成就未来”的21世纪,开展高职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和任务。

参考文献

篇7

一、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二、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三、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喜欢听一些摧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四、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爱学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做到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主动学。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四、贯穿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篇8

一、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

一般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大都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或者偏远的山区,从小

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能够坚持读书直到顺利进入大学已经成为全家人的希望,所以他们比普通学生肩负的责任更多,心理压力自然就更大。

(一)贫困生性格较内向

大都高校贫困生的性格都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与人交流,遇到问题大都自己独自面对和解决。笔者曾专门关注过班里的贫困生同学,发现他们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后大都一个人,或认真看书听讲或一个人独自在校园里闲逛。也专门找这些贫困生谈过心,发现他们与人交流不太主动,基本上是问他问题他来回答。基于这一心理特点,可以发现心理较内向的贫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会较少的找同学和老师帮忙,这可能会直接应该贫困生的学习效果。

(二)贫困生心理较自卑

由于来自贫困的家庭,很多贫困生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自己现代化程度较低,往往心理比较自卑,不愿意主动的参加学校或者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他们虽然和其他来自城市的学生成了同学有了一样的起点,但是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贫困生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自卑,如:同宿舍的城市来的同学一开学就拥有高档的电脑、手机,而他们之前可能没大接触过电脑,手机也是最老款的。这种自卑的心理会使得高校贫困生缺乏自信,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啥都不如城市里来的同学,学习自然也就会落后很多。

(三)贫困生自尊心较强

据观察发现很多贫困生会因为家庭原因表现出心理较自卑,但是他们却有着较强的自尊心,非常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尊重。经常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心生猜疑,如同宿舍的同学一起出去逛街没叫上她一起去,她就会敏感的认为同学因为她是贫困生瞧不起她,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更加疏远同学,选择独自一人生活学习。

(四)贫困生思想负担重

贫困生进入高校读书基本都是整个家庭的希望,父母希望他们能够在高校认真学习,毕业后找份好的工作改善家庭的经济环境。因而贫困大学生是带着父母无限的期盼进入高校学习生活的,他们比普通学生更加成熟,目标更加明确,在大学里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负担较重,学习压力很大,深怕哪次考试没考好,影响以后的毕业和生活。

二、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怀

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在高校中属于弱势群体一类,需要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关怀,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一)创设轻松、愉悦、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

贫困生一进高校就承担着四年后毕业改善家庭条件的重任,他们一心想要认真的学习,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往往精神压力很大,一旦所在的班级存在恶心的学习竞争,将更加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和同学应该考虑到班级贫困生的特殊情况,不要总是拿学习结果作比较,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而是应该鼓励那些平时认真学习,态度积极的同学,在班级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积极关注班级贫困生,主动帮助他们

高校中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部分家庭困难的贫困生,班级的班主任和其他同学应该联合起来,积极了解贫困生的具体情况,主动的与他们沟通交流,在他们学习和生活中有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让贫困生感到温暖,感到大家对他们的关心,长期以往贫困生就会放松对大家的戒备之心,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中,学习自然会轻松很多。

(三)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很多贫困生因为家庭原因往往表现出自卑的心理和强大的自尊需要,使得心理出现问题,如幻听,总是感觉其他同学在说他坏话,瞧不起他,认为同学做什么事情都在处处针对他,进而产生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所以,高校应该积极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汇报给学院的领导,并积极为他们安排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各种苦闷,并做长期的跟踪观察,以保证贫困生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学习生活。

(四)创造机会提高贫困生的交往主动性

高校中的贫困生虽然经常表现出特立独行的一面,不愿意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害怕与人交往,怕被别人轻视和拒绝。其实他们的内心有非常强烈的交往欲望,希望有人和他们谈心,懂他们。所以,高校应该根据贫困生的这一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贫困生展现自我,提高他们的主动交往能力,如班级茶话会、主题演讲比赛等。

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既是高校培养的对象,更是高校关注的对象,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心理承受比较大的学习、生活压力,教师和同学应该创设宽松的氛围,让贫困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之才。(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本论文系盐城师范学院校级辅导员专项课题“高校贫困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的课题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CKF014。

参考文献

篇9

关 键 词:感染 、兴趣、成功、分化点、自信心

    一、以饱含情感的健康心理去感染学生和帮助学生

    现代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接受教育的效果,而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往往又直接受课堂气氛的影响,所以创造愉快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要。教师亲切的话语、轻松的动作、友好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赞许的手势等等能使学生消除畏怯感。教师在课堂上用诸如“你太棒了!”“对极了!”“你的想法得很独特,真有科学家的脑袋!”等称赞、鼓励,能呵护学生的良好心态,使学生以饱满精神投入课堂学习。

    高一学生刚从初中阶段进入高中,由于课程难度、深度的增加,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困惑,总希望找到一种好的方法,以求快速、全面、高效地掌握知识,适应新的方法,但愿望与实际往往有所偏差。本人对所带班级的51名学生进行了《学习技能检测》,结果:属于优秀等级的只有18% 、较好的为32% 、一般的为26% 、较差的为18% 、很差的为6% 。这从中说明,要想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必须培养和指导学生建立一系列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培养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持久性

    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新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创设有趣情境,设置一些有趣问题。如高一化学《摩尔》一节教学引题时,老师可以先设计下列一问:要求学生试一试1、 6.02×1023、22.4 三个数的后面添上单位名称,使它们相等?同学们一起讨论,反问:它们是什么单位呢?然后引入“摩尔”的课题,进行新课的传授。这样设疑引趣,使课堂气氛活泼而有吸引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引起学生的探究意向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轻松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去诱导、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大量的兴趣因素,在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的基础上,动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用别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

    三、分层教学、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心理体验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习气,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新生的调查摸底工作。通过摸底测验、查看入学前的成绩,把所查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好、一般和较差,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上课中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进行。在课堂提问、演板时,把简单易做的题留给困难生,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抓好作业的分层处理这一重要环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安排难度低的习题,保证基本要求。经过努力,使他们独立完成基础知识内容以便巩固之。针对基础较好学生安排稍难一点题目,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能力训练,另外布置适量的选做题,让“尖子”钻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把作业分三类:第一类,基础题;第二类,提高题;第三类,选做题。根据基础好坏,完成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题。这样使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不同因难题束手无策,更不会因为碰壁而失去信心。使全体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机会。

    同时教师还要提供让学生成功的各种机会,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如开展“露一手比赛”、“特长比赛”、“小窍门比赛”、“自理能力比赛”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树立自信心,建立自觉性。

    四、要注意处理好学习知识内容上的转化点和分化点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高中生学习成绩差,都可追溯到是从某一

个知识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没解决,又加上第二、第三个,这许多分化点的积累,就造成了学习成绩差。因此这第一个分化点是一个可怕的分化开端,它不仅影响到有联系的后继内容,更严重的是会挫伤学生学习的锐气及自信心。当然,分化点的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而综合教学问题,需要诸多因素的合理组合。对高一学生来说,分化点是一个“徒坡”。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学习困难生的接受程度,发现他们可能分化的前兆,为学习困难生爬坡增设阶梯;另一方面,对于分化点的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精心安排。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程序和态度上,都要比教学其它内容付出更大的代价,反复深化强化分化点的知识,放慢速度,减少坡度。使学困生平稳渡过一个个险滩。

    五、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不断磨练意志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高一学生由于刚从初中升上来,不太习惯和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因此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相对较多,一旦遇到疑难问题,知难而退的现象不少,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学困生往往为应付检查而抄袭别人作业。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他们显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从中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时,教师要合理选择一些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的一些问题,及时向他们指明,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往往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困难的背后,有成功的希望。要不断培养他们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心理矫治是一项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复杂工作,上述做法可以归纳为下表

    ①情感(感染、帮助、培养兴趣)          自信心

    ②教师                学生                学习习惯

篇10

[关键词] 消极心理;心理辅导;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21-2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阶段中的一个“小社会”,在其中,学生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会在现实社会中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的过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智力发展,创造力的提高,以及人交往能力的形成。我试着采用心理辅导为载体,让学生在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程中发展健康的心理,促进素质的提高。今年我接任的八年级(2)班是个表面平静,实质的班集体。我想通过心理健康辅导,使这个班集体成为一个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坚强的班干部队伍,有共同的纪律,有良好的集体舆论。这是我对学生进行心理消极心理辅导工作的奋斗目标。

一、调查研究、了解障碍

对学生所处的家庭,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做一个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使心理辅导工作有针对性、有效地进行。我对所在班级同学的地位与人际关系作了重点调查,从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着显著的学习困难状况。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困难并非意味着智力有问题,大部分学生是非智力因素所致,其中更多的来自于学习心理障碍。其中主要有:惰性心理;自卑心理;厌烦心理;敷衍心理;理想心理;投机心理。这些消极心理,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影响极大,它往往使学生缺乏饱满的学习情绪,对学习缺乏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通过调查,我也确定了重点辅导的对象:同学是班集体中有涣散性影响作用的五位。

二、个案分析

彭乐凯同学:平时在校不大与品行端正、成绩好的同学交往,常常与各班中成绩差、被老师、同学感到讨厌的同学在一起,做事毛毛躁躁,经常忘这忘那,每天作业交不齐是家常便饭,所以作业经常不能及时完成,形成恶性循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请他发言,前说后忘,前后都不能连贯起来。放学后,会因为和别人一言不和而发生动手打架的行为。有一次因为一位学生无意说了他一句,他就和那位学生大大出手。所以,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学生也总是对他敬而远之。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是:懒惰,对待学习敷衍了事,考试测验抱着投机心理。

三、辅导对策

(一)以个别辅导为抓手,树立自信心

我对这几位同学加强了个别教育,在进行个别辅导时,体现了适时、适地、适量、适度的原则。他们比较自卑、懒惰,对学习没有信心,敷衍了事,我就经常给他们讲中国的张海迪,美国的海伦?凯勒,前苏联的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学校组织观看《少年华罗庚》后,我又及时与他们交流、谈心,使他们树立了“他们能成才,我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的自信心。如:仕详同学虽然学习上存在厌学情绪,但我发现他图画画得很好。利用这一点,我便在一次早会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且告诉他学习上也可以利用画画。后来我让数学老师在讲解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时,让他利用画线段图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多次让他上黑板演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我询问数学老师这位同学的学习情况时,老师对我说:“想不到你这招真灵,现在他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特专心。”听到这些后,我便找到仕详,对他说:“你看,你多棒!我相信你其它方面通过你的努力会跟你的画画一样棒,你一定能做到,我相信你!”通过这些个别辅导,他逐渐萌发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态度也有了较大的转变,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二)以开展活动为突破口,克服懒惰心理

我发现彭乐凯等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多,懒惰心理表现最突出。因此,我有意让他们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如:让彭乐凯同学负责教室门窗关锁,让黄鑫同学负责班级包干区卫生的检查与督促……在这里,有了困难,只有自己克服。活动中,学生的耐挫抗折能力得到了加强。事实证明,经过这次活动后,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懂得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被社会淘汰,慢慢地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三)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弥补认知缺陷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学生总希望每一堂课都有新感觉,每一堂课都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能力得到新的提高。为此,我尽量改革教学方法,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变寡淡为有趣,不断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活泼能满足学习需要且能激发求知欲望的最佳课堂氛围。这种“问题情境教学法”也是克服学生学习消极心理的一种较为成功的尝试。其次,根据这五位同学的认知水平较低这一状况,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类要求,普特结合”的分类教学,在“备课、上课、作业”的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分类设计问题和作业,以激发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放任自流。

(四)以伙伴帮助为辅助,消除与其它学生之间的隔阂

黄鑫等同学的性格较孤僻,不合群,我平时教育其它同学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成立了“互帮小组”,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离他们家近一些的学生每天跟他一起上学,放学,让其他学生了解他们,挖掘他们的可爱之处,并创造条件让他们为其他同学做好事,消除他们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的消极心理状态。

(五)开设“知心信箱”,排除消极心理障碍

学习成绩差的人有消极心理,学习成绩优秀的人有时也有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这些原因不能长时间积压在心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宣泄,建立“知心信箱”,就是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宣泄的小天地。“知心信箱”以通信、谈心等方式让倾诉,并借机点拨、指导。建立“知心信箱”,使我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在“知心信箱”中,我发现了学生的各种心态,及时了解到让学生产生学习消极心理的不利因素。在回执中,我以亲切幽默的占据,化解了学生在各种不利因素下产生的消极心理、学习障碍、千千心绪。“知心信箱”实施下来,效果不错。

(六)创设舞台,展示学生的才能

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即使是成绩最差的,平时挨老师批评最多的也有自己的长处。只不过讨人喜欢的学生的优点更容易被老师发现。相对而言,性格内向、有自卑感的学生则显得缺乏信心。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情感如同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欢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就越深,他就想知道得更多,他的求知欲、钻研精神、学习动机也就越强烈。”作为班主任的我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每位学生提供为集体服务,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七)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促进沟通

为了便于管理,对学习消极心理严重的学生建立了档案,填好家长工作单位及家庭地址,把学生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写在家校联系本上,适时向家长传递,让家长及时配合教育和表扬鼓励。家长也把子女在家庭中各方面的转变及时反映给学校,让老师及时表扬和疏导,使他们感到被人重视,满足自尊心和荣誉感,激发自信心和学习的内驱力,抵制学习消极情绪的产生。

诚然,学生的学习消极心理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又是不稳定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方式、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读的,仅仅是初探,但可以肯定,教育教学时如能充分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心理学原理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方中雄,刘维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